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

2024-09-04

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精选11篇)

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对于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创新性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这一需求,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 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探讨一下在高中化学课堂中一些创新教学的策略, 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情感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策略,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们普遍侧重认知目标的达成, 而忽略情感目标的实现。这不仅使得教学过程机械化、低效率, 同时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利珀 (R.W.Leeper) 曾说过:“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 而情感体验就代表着极端的动机———能量。”如自主性、意志、激情、良好的情绪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心理基础, 情感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以此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课本中,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量大且易混淆, 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等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分化, 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挫折感。调查表明, 高中生缺乏内在学习动机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学习信心, 情感教学则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讲述化学的发展史和化学家的科学故事, 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意义, 使学生受到启发和影响, 逐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方法策略

方法策略就是教师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 要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时所应用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侧重于对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讲解, 而不是只简单地介绍问题最后的结果。总之, 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

(一)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学会阅读是学习所有学科知识都应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 是培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能力的起点。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 教师首先安排一定材料, 先由教师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 理解段落中关键的词语, 然后再逐句逐段地阅读, 进而理解材料要表达的内容。其次,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整段阅读, 并适当地提出一些思考题, 引导学生按照“粗读———细读———精读”的过程进行阅读, 逐步解决问题。最后, 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阅读, 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 如标准式、批注式、摘录式、概要式、选读式、速读式等。

(二)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是学生获取感性信息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在现有的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的实验, 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只有学会观察, 才能真正掌握化学的有关知识。因此,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首先, 教师要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如在实验时, 要观察实验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和颜色的变化以及是否伴有发热、发光, 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等现象。长此以往, 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观察的习惯。其次,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怎么观察。如实验前, 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颜色、仪器的形状和连接;实验中, 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 力争做到看准、看细, 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 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 抓住问题的重点和本质, 对一些反常的实验现象要尤其注意。

(三) 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由此可见, 思考是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指导学生思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二是培养学生联想的习惯;三是指导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实践表明, 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得的知识, 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才能进而转化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能力。总之, 思考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 只有学会思考, 学生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 分析出问题的思路,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氛围策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 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 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 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 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由此可见,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 首先要求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营造亲密、合作的生生关系, 再次要营造轻松、优雅、怡人的教室环境, 最后要营造一个广阔、自由的活动空间。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有利于学生在自由活动、勇于创造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学习。只有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彩和创新。

四、知识策略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基点, 也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知识策略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创新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而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具体的知识点的教学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明:“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虽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但是我们只要坚持以知识为载体, 采用多种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 立志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就能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创新教学的高中化学课程 篇2

【关键词】 创新教学 高中化学 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88-01

一、创新教育在化学课程中的本质属性

从理论的角度来讲,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将创新能力放在教育的主导位置之上,同时也是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双边活动。而在这其中,“创新”一词的概念即是“创造性”。最新版的《新版汉语词典》中的意思则是“创造新的”。在化学课程中融入创新教育,这不仅是时代的一个进步,也是教育上的一项大胆尝试,旨在挖掘学生的潜力,最终培养出能力优秀的人才。

从实踐的角度来讲,所谓创新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的创造能力、创造性工作来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以萌生,从而在学习中勇于创新、敢于创新,最终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现阶段,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创新”的概念已然融入人们的心中,在这个背景下开展创新性教育,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创新意识,这对于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祖国发展而言都具备着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意义。

二、创新教育在化学课程中的教学目的

我国教育的精神在于“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充分反映出教育的实质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高中化学课程将课程重点放在如何传输给学生知识点,让学生接受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只能取得表面上的成果,在考试中取得“成绩”。可学生的成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考试”这一件事上,如何培养“四有”新人,才是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地硬性传输给学生知识的课堂教育方式,转向培养自己学习化学、发现化学、将平常事物转化为化学知识的能力。高中化学的知识点不深,都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化学现象而开展的,这样在化学课堂中我们就要注意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在这个年龄段中的好奇心,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来吸引学生。通过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实验课堂等方式教会学生什么是化学,并且如何用科学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逐渐地培养起学生观察化学、转化化学的能力,这样不仅能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接受,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学生们不仅能在化学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数,而且自身对化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产生浓厚的专研兴趣。

要想达到教育创新这一理念单单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导师”的身份,结合高中化学的大纲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有特殊、有创新、有导向的化学课堂内容。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开展创新教育时也经历过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根据课案的导向进行等等一些列问题。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课堂创新只停留在表面,教师只是把原本的课程内容变换了一种形式,实验、转化等重点内容仍停留于表面,不管学生接不接受,在最后课堂总结时硬性地将知识点强加给学生,这样不仅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抵触情绪。第二,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弱,原本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开展实验时无法得到结论,或是得到错误结论,这就说明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起到相应的“导师”作用,实验应该作为高中化学课程创新的重点内容来看待。在实验中,学生应首先发现问题,再集体讨论问题,假定出实验方案,然后开始实验,最后得到结论。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向导”作用,实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实验方向启发,这样就能让教师融于学生之中,产生良性的课堂互动。第三,学生缺乏有效地动手能力,无法真正地让学生融入实验课堂之中也是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学生没有自己的实验器材,光看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即使让学生配备了有效的实验工具,教师不一一指导学生的操作细节,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意识。总之,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发现中,并且得到专业的指导是高中化学课堂得到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要记住,创新课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三、创新教育在化学课程中的展开方式

1. 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在物质环境中进行的,因此物质环境会对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差强人意的环境还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校情绪。因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激发他们内心热情和主动性的首要前提。其次,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严格避免“家长式”管理的情况出现。

2. 精心设计,改革实验教学,让学生富有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倡导创新教育时,化学教师必须及时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让实验课程更加富有创新性、趣味性以及时代性。其次,严格避免实验方面的墨守成规,要让学生及时思考每一个步骤和细节的特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刍议高中化学课的创新教学 篇3

关键词:成功教育,自信心,教学方法

一、相信学生能行

这里的“能行”是指教师相信“学生能行”, 教师相信“自己能行”, 通过教师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最终使学生相信“自己能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 及时地进行鼓励性评价, 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相信自己能行, 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受失败时, 不要一味地埋怨、批评, 而是要及时地鼓励, 老师一句亲切的话语, 一个会意的微笑, 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温暖, 进一步激励学生的信心, 争取获得成功。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 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 应设法激趣, 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 深掘教材知识精髓, 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 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积极性和自觉性, 从而, 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提高教学成绩,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三、进行分层次教学

每个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的初期, 实际上是盲目的, 对自己将来的要做的工作了解很少, 而且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去在教学中深入到学生群体, 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 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等。所以老师在备课时, 要摸准起点, 在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由低到高的、梯度较小而又层次的问题, 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 一步一个台阶上到本节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对于化学课的教学, 在讲课时力求安排内容合理, 讲解时结合生产实践, 举例生动, 用通俗的语言把化学与学生未来职业以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练习中考查学生的领会能力, 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 努力营造学习氛围, 寓教于乐,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有难度不同的练习和课后作业, 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这样既有互相学习的机会, 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成就感。

四、实践先行

为了给学生创造进步与提高的机会, 有些实践教学可以适当“先”于理论教学。它的意义在于通过先行的实习, 使学生爱活动的优势得到发挥, 首先从技能训练中得到提高, 找到自信。在实践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 在讲解过程中, 教师要紧扣理论内容, 把实验现象和理论内容连在一起, 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这门实验科学的魅力。

五、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 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 积极思考,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在逻辑上是非常严谨的。我们认为启发式教学的准则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三为主”, 即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教材为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二是“两结合”, 即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课内为主与课外为辅相结合;三是“一核心”, 即以培养和发展智能,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三为主”、“两结合”、“一核心”, 正确理顺了学生、教师、教材三要素的关系, 摆正了个别与全体、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具有现实性和长效针对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往往是零散的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 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例如在讲解理论内容时, 可先介绍基本概念, 一步一步的进行启发, 让学生做出结论;在习题讲解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路, 按照他们的思路, 逐渐找到方法, 如果还找不到, 我再结合基本概念讲解正确的方法。

六、适用性教学

职业类学校需要培养的是实践性应用人才, 学生毕业后是为了满足一线生产的需要, 作为以化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 本着够用的原则来安排教学, 加强实践性的培养, 采用用多少学多少的教学模式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的知识将来工作就能直接用上,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

七、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 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但多媒体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如我们在讲授“晶体结构”这一节时, 可设计NaCl、CsCl、C02等结构模型, 通过不同角度透视、旋转及切割, 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 篇4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让他们在枯燥的课堂上进行记忆肯定会有难度,而实验教学能够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化学实验也提出了很多创新,获得了很强的教学效果,简单探讨一下。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效果

一、创造趣味实验,吸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有趣的,所以老师可以尽量使实验变得更有趣,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创造趣味性实验,让实验教学更有趣。

例如,初中化学有一个实验是“酸碱指示实验”,传统的实验方式就是老师把酚酞溶液放在烧杯里,然后滴入适量的碱以验证酚酞遇碱会变红,这个教学过程可能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无趣,那么老师如果能用酚酞溶液在试纸上画一个东西或者写一个字,再用碱慢慢进行滴定,让学生感受这个神奇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对化学的实验更感兴趣。

另外,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溶液设计一个学生喜欢的东西,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牢固。

这种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越来越喜欢化学实验课,对化学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对化学教师培养与学生的感情,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将原来的演示性实验转变成师生共同的实验

要想使实验教学更加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以前很多时候,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实验,老师总是选择自己去操作,让学生在底下看着。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后遭到了摒弃,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实验做得再好,对知识点记得再牢固,学生没记住也是失败。

所以,作为化学老师,我们要把原来的演示性实验转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过程。

例如,老师在做“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时候,如果只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顺便把操作步骤一步步告诉学生的话,那么学生的理解记忆肯定会相对较差,有的老师为了节省实验的材料不愿意让学生操作,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操作的话,

学生会为了实验的成功,一定很小心谨慎地记住步骤,应该是“先计算配置,再进行称量,然后量取溶液,最后是溶解装瓶并贴上标签”,这么复杂的步骤如果不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来进行的话,学生很难记住,相反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了,那么学生在用心实验的过程中一定也会把这个知识点记住了。

由演示性实验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了。

三、对实验结果的创新

在化学实验中,结果往往是不确定的,稍有一些小地方出现差异就可能出现实验结果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关注成功的实验结果,没有关注过失败实验的总结,在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要只关注实验成功的案例,

更要帮助学生发现失败的原因,有时候也许一点点差异就有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实验,所以,老师更要注重对出现偏差的实验进行分析。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时候,用白磷燃烧的实验方式来证明的话,往天平的左边放置一个密闭的锥形瓶,瓶塞上有一根玻璃管深入瓶下,顶端绑着一个气球以防止气体跑出,右边放置等质量的砝码,

看白磷在燃烧完之后质量是否有变化,但是这个实验如果锥形瓶密封性不够完好又或者是玻璃管有空气漏出,都很有可能造成实验的`失败,那么,在实验结果之后,老师不应该只关注成功的实验,因为它已经得到了验证,要帮助失败的学生查找原因,看到底是哪里出现了失误,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对实验结果的创新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为了防止实验结果的失败在实验中更加细心认真了,并且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也养成了认真谨慎的好习惯。

四、在实验管理上进行创新

化学中理论知识的获得都是靠实验来作为依托的,所以仅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进行实验对于学生来讲有可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在实验管理的时候,开设了第二实验课堂,让学生在课下有兴趣的时候可以来进行实验。

当然,实验室都是有化学老师在进行值班教学的,这样实验管理上的创新为我们的学生在课下想对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老师在实验教学的模式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号召,现在的实验教学更加联系实际,也更注重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的实验教学效果也必然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德才.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姜志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浅研[J].飞:素质教育版,.

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高中化学新课标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旨在促进高中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学生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呢?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对于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很多老师习惯于固定的模式,即"复习提问处理作业教授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只是一味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导致起初对学习化学很有兴趣的学生对于一些化学的元素符号和其他专业概念感到十分乏力,没有新鲜感。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甚至把化学当作"第二外语",感到相当恐惧。与此同时,随着学业压力越来越重,原有的兴趣有可能消失殆尽。因此,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就必须并全方位的参与新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 开展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

怀着各种疑问求学的学生比较专心和认真,他们满脑子都是各种各样的疑问,要想解除疑团,就要开动脑筋去思考,专研,从而主动融入到学业中获取各种知识。因此,教师要鼓励这样的学生,指导他们去理解一些纯理论和不好理解的难点,激励他们先自己思考、研究,通过质疑,提出问题,请教同学或老师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的思考,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在自学中就已有所掌握。同时,教师要主动创造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先自主解答问题,并允许他们出错,要长期鼓励和培养他们质疑的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增强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探究式教学便能得以顺利开展。

案例分析:问题①:画出Cu-Zn(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原电池的结构图。问题②:写出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问题③:正、负极各有何现象?

演示实验:演示Cu-Zn原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CuSO4溶液、电流计组成)。

生疑:与理论推测的现象有何不同?与家用电池有什么不同?由此可知该装置的缺点为:①不能持续供电;②供电效率低。

质疑: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缺点?如何解决?

讨论、归纳总结:

原因:Zn可与Cu2+反应。

解决办法:与Zn接触的电解質溶液不能与Zn反应,可选择ZnSO4溶液。

问题:那么CuSO4溶液放哪儿呢?

解决办法:可放在另一个烧杯中。

问题:怎样使整个装置连结闭合回路呢?

释疑:方案一,用导线连结两个烧杯。

尝试:形成电解池。

方案二,用盐桥连结两个烧杯。

尝试:插入盐桥电流计指针偏转,拿出盐桥,电流计指针归零。

讨论分析得出盐桥的作用、该电池的结构的优点,分析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探究生活电池(如干电池、铅蓄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该案例教学,通过生疑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灵感;通过释疑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这门学科主要以实验为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非常重要。首先,老师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从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学会将化学知识进行合理转移,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合理建设,从而形成实验教学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实验探究化学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化学实验的价值。培养他们掌握化学实验和操作技能,让他们多动手操作,还应该开展各种实验动手操作竞赛活动,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先把研究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让他们主动去思索学习,了解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材料和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提高实验效率,深化实验教学认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比如,在上"渗析"这一实验课时,课本上要求用到动物的膀胱膜,但是实际生活中要大量获得膀胱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采用什么材料来代替呢?这就要安排学生们赶紧思考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想到的材料拿来逐个试验。比如鱼鳔、鸡蛋膜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多做实验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一因素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作用的发挥。那么,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思考,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上好每一堂化学实验课。

四、实施开放式教学新模式

开放式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在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利用网络和课外书籍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化,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教师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开放式教学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从网上下载资料或到图书馆阅读大量课外书籍,不断扩宽视野,增加课堂上未涉及的内容,从而学到更广泛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卤素"这章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先在网上或图书馆查阅收集与卤素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氯、氟、碘等元素的名称来源及历史。还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小实验,比如从海带中提取碘、含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验及验指纹、配制碘酒等,让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操作;通过引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课前可以初步了解到生理盐水浓度的秘密、碘与人体健康、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变色玻璃和变色眼镜的奥秘、氯气的毒性等知识,从而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老师讲解的内容,此外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获取知识的自主能力。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开展探究式和开放式教学新模式,以达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翟远杰著.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究[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6.

[2]毛根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少年强则国强, 因此要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就要从学生抓起, 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学生时代就应该备受瞩目, 无论是社会还是老师都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决定条件,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高中的化学教学也同样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该文主要归纳和整理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概念出发进行阐述, 再重点分析学生创新能力在化学高中教学课堂的特点和原则, 并以此论证归纳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 创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1.1 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从教师抓起。教学要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 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这样对学生潜移默化,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教师的感染慢慢的拥有创新意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这其中也包括教师自身的情感, 教师在授课时与学生做好相应的互动, 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想法, 给每个学生同样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积极、主动, 只有对学习充满了热情才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打破常规,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分开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任何的不同的看法都应给予适当的表扬而非置之不理或是嗤之以鼻, 对学生的关心与表扬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

1.2 开放多变、生动活泼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先, 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前提, 因此在注重创新精神的课堂上教师应多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应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发言, 对于老师提出的任何问题学生都应积极思考, 学生也可以大胆的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尤其是在化学实验课上更是考验学生手脑并用的好时机, 在实验课上学生可以充分的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许多知识点也多以死记硬背的形式记下来, 这样做就会有许多极大的弊端, 就算学生背下来了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要带领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 让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实际的运用到日常遇到的问题中。教师还要多多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 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勇敢的说出来, 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1.3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教师在讲课时要多多关注这一点, 例如在讲解任何问题时教师都尽可能的把这些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好了化学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是一件多么酷的事儿啊, 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需要学生带着好奇心以及探索知识奥妙的心来进行的, 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创设一些较为神秘的情境, 吸引着学生迫切的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多一些空间, 使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完美的结合, 在一个愉悦、融洽的氛围中把知识一点一点参透, 学生的自学能力强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进行指导, 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大大增强。

2 创新学习课堂教学的原则

2.1 问题原则

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首先, 教师要善于提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总是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与多面性, 让学生通过问题激活, 或者让学生动脑思考, 或者让学生相互讨论, 或者让学生辩论, 教师对学生的不一定非要按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 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 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 使学生想问、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 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

2.2 实践原则

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 不仅是学习知识, 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 综合分析, 实际参与。”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 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易于遇到亲情况和产生新问题, 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 以此演化无穷。”因此, 在实验中, 实验教师总是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遇到棘手的问题, 学会开动脑筋, 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2.3 高效原则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必须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是其他渠道 (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不能替代的。创新学习课堂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少课堂教学与之相应的作业、复习等对学生时空的过多占有, 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 以便留出有效的时间, 让其他渠道也能发挥其独特作用[3]。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学习, 以达到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龚春燕, 何云山.何云山创新学习:21世纪学习观[J]人民教育, 2000 (3) :20-22.

[2]大学生急需培养四种能力[E].中华网, 2005.

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 篇7

一、营造创新的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我们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处于中心的地位, 而学生则被要求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记忆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方法, 在这种氛围之下, 学生总是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思路走, 从而逐渐失去了创新的意识, 再加上在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中, 这种“听话”的学生往往也被作为好学生的典范, 从而也进一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为此, 我们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时候,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 让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之下不断地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 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一改往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而可以采取一些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或者一些合作学习的方式等, 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样, 学生在有了一定自由的发挥空间以后,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思维源于发问, 我们要想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在以往, 提出问题的往往是教师, 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总是教给学生各种各样解题的方法、答题的技巧, 然而却很少有教师去教学生怎样去提问。事实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学生这种质疑的能力甚至比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只有首先发现问题, 才能够去解决问题, 而一旦学生发现了一些之前没人发现的问题, 再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这就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活动。历史上有很多的化学家往往就是通过大胆质疑, 才取得骄人的成绩。例如, 我在做化学演示实验的时候往往就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过程, 然后在实验结束以后提出问题。这样, 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 并且提问的质量也会不断提升, 这样, 有了问题作为导向, 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具有目标性和开放性, 而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在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无数的科学成就都是依靠科学的化学实验才得以诞生的, 因此, 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而化学实验教学自然也就成为了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往往存在很多应试教育的弊端, 例如, 很多教师总是倾向于让学生做一些模仿性或者验证性的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 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要按照教师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 不容有丝毫偏差, 以保证最后能够得到科学的实验结果。在这种实验教学中, 学生虽然有机会自己动手去操作实验, 但是学生最多只能算是实验“操作工”, 因为在每一个实验环节中, 学生都是严格按照教师事先制定好的实验步骤来进行的, 这样, 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就被剥夺了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权利, 这样长此以往, 势必会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要知道, 我们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已知的知识, 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进而形成创新的能力。因此, 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就需要加以改进才能够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例如, 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基础之上, 可以改过去那种模仿性的实验为探究式的实验, 让学生根据实验课题自己设计制作实验计划, 鼓励他们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实验过程中来, 当然, 这一切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以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实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尽管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实验成功率的下降, 但是这种代价却是值得的, 要知道, 失败是成功之母, 很多学生一旦在实验过程中经历了失败的经验, 反而会给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并且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失败的原因, 这样, 在不知不觉中, 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并进而推动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俄国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当初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就是根据当时63种元素排列, 想象到某种规律存在的可能性, 进而发明了元素周期表。由此可以看出, 想象力对创新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要想做到这一点, 教师首先就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展开大胆的想象, 例如, 我在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 就让学生假想一下, 如果氮气不存在叁键, 氮气变得非常活泼以后, 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这样, 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想象得出各种答案, 有些答案甚至是很幼稚的, 但是教师在这时候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而是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后再帮助学生解决所存在的错误, 这样,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 才愿意大胆地想象,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化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的学科, 而我们学习化学最终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 我们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注重结合实际, 并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知识竞赛、小发明比赛、带领学生深入到工农业的一线等,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认识这些化学知识和规律,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 会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 篇8

1. 进行有效理论知识教学, 使学生掌握创新所需知识

教师要备好每一节课, 备好学情, 抓住教学目标, 抓住知识点,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真正掌握, 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数量的化学概念、化学理论, 诸如物质结构理论、电离平衡理论、掌握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 练就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通过有效的理论教学, 让学生掌握进行创新所需的知识, 为将来的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创设问题情境, 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是科学文化素质的翅膀。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本领, 而且要教会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不仅授之以鱼, 而要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让学生动手、动脑,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创设问题情境, 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同学们学完一章后, 教师应先让学生自己小结, 找出框架, 明确重点,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 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指出其中的优点, 给予表扬和肯定, 再把自己小结的和学生们的进行对比, 使学生提高归纳问题的能力。讲解推理判断时, 要教会学生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 进行仔细推敲, 利用已学过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去探索未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动手装配实验仪器, 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

3. 课堂教学要精讲精练,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要精, 首先落实在备课上, 教师在备课上要做到“四备三精心”:备知识传授, 备能力培养, 备智力发展, 备德育渗透;精心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案, 精心安排教学程序。然后才能精讲, 要落实目标的要求。精讲: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练、通俗易懂, 让学生听起来有趣味、吸引人, 使学生产生百听不厌的感觉。精练:通过练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应变能力, 试题要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典型性、新颖性、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难度要适中。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本节的知识和训练学生解题的方法, 让学生在面对陌生的问题时能从容应对, 创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练题不在于多, 教师应通过“练—评—练”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教学的效果, 千万不能搞题海战术。

4.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拓展性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

传统教学模式是满堂灌, 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 而对学生的兴趣漠不关心。教师应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考试的次数, 高中化学教材的“家庭小实验”“资料卡片”等内容教师一定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完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等能力。化学是应用科学,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应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开阔学生眼界,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情景中,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如进行“家庭小实验”, 举办“环境与化学”、“健康与化学”、“毒品与化学”等专题讲座,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创新意志, 巩固创新动机, 培养和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5.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因材施教, 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质化。化学录像、投影、幻灯、标本、模型、挂图等手段, 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使不少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活跃于形象生动的模型、画面之中,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 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兴致勃勃地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 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 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 排除种种干扰。教师可以利用鲜艳的色彩、丰富的画面、醒目的动画, 引起学生的兴趣, 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时, 学生感到很枯燥、很抽象, 因而也很难理解。我在上这一节时, 事先将有关电子转移的关系制成一个动画课件并在上课时进行展示, 在悦耳的音乐中, 动画课件中小电子从还原剂一步一步跳向氧化剂。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印象深刻,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有较深入的理解。在化学教学中, 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避免用单一媒体长时教学使学生大脑处于抑制状态, 能够消除学生学习时的紧张感和疲劳感, 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高。

参考文献

[1]黄德荣.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2) :80.

[2]王祖浩, 王程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7.

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 篇9

1. 改变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知识;作为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认知主体———学生被看成是灌输知识的对象, 这样只会把学生培养成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接受型人才, 所以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需要进行改革。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利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融汇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各种思想方法, 掌握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类比等方法, 学会进行科学假设和建立简单数学模型, 学会化学实验中的科学方法。方法是活的知识, 它能够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提供启示。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要打破教科书的局限, 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 不做知识的奴隶, 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 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着力构建创新能力。

2. 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其理论的建立大多是通过实验。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和社会实践活动, 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中, 除了教师演示实验外, 还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活动与探究”实验,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素材。在实验教学中应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 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过程包含的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在教学中, 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探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 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与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 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多媒体能够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研究分子、原子及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运动时, 微观粒子的运动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这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 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 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既有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养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和独立批判的思维方式, 养成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行为习惯, 使其在化学学习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篇10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现存弊端 模式创新

化学是较为抽象的学科之一,创新化学教学模式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化学教学课堂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培养高智商优秀人才的教学基地。不断探求创新型的化学教学模式,把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作为切入点和突破点,是新形势下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化学教学的实践就化学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一、现行的化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灌输与被灌输者的关系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是灌输者与被灌输者的关系,学生只能够被动地进行学习,无法有效地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的发展不能同步

化学属于理科教学,化学教材内容多少年几乎不变,教学的过程通常采用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学到固定模式的技能和知识,无法从本质上理解化学知识,更不能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及时地了解化学理论中存在的争议以及最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三)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和传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虽然大部分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在我国化学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通过黑板以及一些简单的仪器器材设备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无法有效地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与现有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化学人才。

(四)没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学化学课,其知识内容的划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缺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但是随着化学在各方面的应用,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又陆续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和边缘学科,例如,农业化学、生物化学、海洋化学、环境化学等。但是现行的教材不能让学生形成较为灵活的学习方法以及形成较为宽广的知识面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无法与其他学科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得化学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孤立起来,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化学教学就必须要将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开设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

二、化学教学新模式构建的思路与实施对策

(一)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应当能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综合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引导。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三)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的学习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还需要采用创新性的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学生之间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五)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建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保证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与发生过程相互符合。所以教师应当以旧知识的增长点为基础找到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这种新的认知结构,可以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对学生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深化,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

(六)以化学的课程特点为基础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认识到化学的学习目的,认识到如何有效地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化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化学有新的认识。

2.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过程中难懂的知识和化学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几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来选择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

3.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将社会实践与校内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而加深自身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5.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能够较为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应当弥补现有考试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平衡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据的比重。

(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拓宽、拓深现有的教学内容

化学的学习应当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能够采用积极灵活的方法对现有的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和分析,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应当对现有的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拓宽;应当以完善的化学教学设施为基础进行现代化的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既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化学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化学问题的本质和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完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巴新红.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化学教育,2005(4).

[2]曾义诚.高中学生提问能力差的调查报告[J].化学教育,2002(6).

[3]于惠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5.

[4]柏岚.创新教育下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6.

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 篇11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对化学知识及规律有着强烈的拥有欲望,同时极力想将所学、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就可能激发出创新潜能,产生出创新欲望。为了培养这些动机,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的色、态、味、光、声集于一体,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高中化学中的钠、钾、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钠、钾等的焰色反应,镁条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的燃烧,铝片在常温下与食盐水的反应,铝热反应,二氧化碳等的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银镜实验,震荡反应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能起到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例如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来激思激趣;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通过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的修正等化学史,来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勇气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勇气,培养学生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时,为了证明产物中有碱生成,通常会加入几滴酚酞试液,结果发现酚酞试液先变红,很快又褪色。此时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过氧化氢有漂白性。最好再补充两个实验:1.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2.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中酚酞试液褪色的原因是什么?又如在讲授乙烯的化学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此时,可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可以补充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模式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又如学习铁与水蒸气的实验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该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想像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NH3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还可以联想到制取O2、Cl2、NO2、乙烯、乙炔等气体的装置;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四、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因此,在工作中化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化学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改变教育观念,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

上一篇:案件质量下一篇:农田灌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