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中体育

2024-05-26

实施高中体育(精选12篇)

实施高中体育 篇1

一、加大高中体育设施建设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 我国所有体育资源中有67.17%被学校系统所占据。在学校系统中, 一块体育场地要634人就可以拥有, 这个是国家平均水平的3.31倍。数据表明, 体育场地相对还是学校系统资源比较丰富, 这个也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但是, 我们也不能过分乐观, 目前仍然有很多贫困地区的高中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设备等比较落后, 不能跟上学校的需要, 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教育主管部门, 应该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 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 使学校的体育场地的设施和器材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

二、切实加强高中学校体育安全管理。

高中学校要重视体育安全管理工作, 将他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纳入教学与日常管理之中, 作为考核学校教师工作的一项指标。首先, 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细分各项工作, 明确相关责任, 作好预防工作。其次, 要经常检查体育器材设备的破损情况, 保障体育设备的质量。再次, 要建立紧急事件处理机制, 如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遇到伤害, 就应该联合学卫生、交通与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协作。学生在校园受到以外伤害所产生的费用, 应该有政府出资解决, 以保障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体育课的时以及课外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 还有就是每年学校人数的不断扩招。但是, 体育老师的数量并没有得到增加。很多地区高中的体育老师数量远远不足, 出现一个体育老师带很多班级, 严重超时工作, 常年下来,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一个体育老师除了本身需要完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外, 还要负责课外指导训练等等。学校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严格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合理配制师资力量, 保障体育老师的正常休息时间, 严禁超负荷工作。结合当地教育和劳动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 同工同酬, 这样才能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升体育教师的地位, 体育教师才能有充足的干劲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去, 进而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如进行体育教学观摩、组织体育教师继续深造和体育专业的培训和学习;鼓励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提高自身素质, 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共同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氛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奇特现象: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与以前相比却在不断地退步。这种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通过分析和归纳, 我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作了以下的概括: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政府、社会、学校还没及时地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对素质教育缺乏足够地重视, 这是最根本性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过度地强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忽视了对精神生活追求;资金匮乏, 场馆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学校体育教育的需要。虽然问题很多, 但是令人欣喜的是, 国家和社会已经开始逐渐地重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问题, “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就说明了这一点。“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国家为增强学生体质而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必然需要一套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作用, 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 结合着学生们的实际情况, 逐渐形成“以体育教学改革为起点, 以终身体育观念形成为目标, 以健康体育价值培养为导向, 以有序的组织、管理、投入为保障”的指导思想。“阳光体育运动”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他们的心理已逐渐地成熟, 对学校体育教育也有比较深入地了解, 所以这个时期的“阳光体育运动”应该有更高的目标。结合着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 我对这个目标的具体内容作了以下的概括:要使学生们坚持每周3次以上、每次1个小时以上、强度在中等以上的锻炼, 从而使他们的体质状况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 同时培养一种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并最终形成一种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念。

五、建立有效地机制作为保障措施, 确保学校将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

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推动高中学校建立健全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机构与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以有力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正常开展。机构职能的有效执行是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发挥实效作用的关键, 涵盖了领导、宣传、组织、评价、监督等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苗秀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 (02)

[2]张天宏.“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及其时代意义[J].搏击 (武术科学) .2009 (10)

实施高中体育 篇2

摘 要:素质教育是以贯彻教育方针、发展人的素质为目标,是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中体育 素质教育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36-01 重视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参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学习、锻炼的方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它是促使学生自觉探索的一种动力,是成功的诱因。对学生来说,具体的情节和生动的形式是诱发他们上课兴趣的引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开展的活动应轻松、有趣味,具有游戏的性质,适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体验运动乐趣为主,寓教于趣,以趣激志。还可以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脑录像等电教媒体,将技术动作分解、减速,进行动作分析、演示,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兴趣,突破时空制约,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参与”欲望。

其次,要充分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造条件,让学生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从而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育教学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愉快地被接受,才能被转化为脑思考、口表达,诱发学生进行新的思考与尝试,掌握新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自发性和自主性,并给予学生以享受运动乐趣的机会,让学生在享受运作乐趣的过程中,真正体味运动的意义。

最后,引导“参与”的方法。注意“参与”并不是放任自由,教师应在学生运作思维受阻时,给予恰当点拨;在动作练习发生偏差时,给予适时指引。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德育,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水平中上,并具备勤奋不懈追求优良品格的人”。因此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就成为高中体育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要同严格要求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专心听课,踊跃发言,细心观察。要求他们主动,勤学苦练,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认真贯彻、区别对待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讲求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调动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以促进对高中体育的爱好。重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创造,因势利导,为将来接受创业精神教育奠定基础。达到好学、乐学的理想效果。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生存能力

朱开轩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必须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生存能力。培养学生既善于竞争,又善于合作的能力是时代所趋。学生的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意识地采用合作性比赛、游戏,既可使学生从中学习体育技能、技巧,增强体质,又让学生在合作中看到团队的力量,体验集体竞争成功后所带来的喜悦,从而培养全体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以及勇敢顽强、朝气蓬勃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

新世纪需要外交型人才。语言是交际的基本工具,高中是学生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依据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用心,处处留意、多设问,多质疑,提供让学生“说”的时机,让他们讲设想,说动作,将内在的思维,用简洁、凝练的体育语言加以叙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进行议论、辩论,让他们从小养成畅所欲言,发表见解的习惯,以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能力。在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思考过程用动作表现出来,将动口“说”与动作“做”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创造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使他们能在未来生活、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实施高中体育 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休闲体育 实施

一、 休闲体育项目的引入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是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21世纪的教育将从一次性学习走向终身学习,教育将不再是大中小学意义上的学历教育,它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求。同样,这种认识对学校体育产生深刻影响,对待体育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那种“学生时期参与,出了校门停止,上了年纪再说”的观念亦将改变,即体育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阶段它具有超越学生时代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在人生的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收益。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压力,对学生来说,则面临着升学、学业、分配等各种压力,背负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的生活负担,这可能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他们特别需要一种缓解、释放或转移这种压力的方式。而休闲体育无疑是有效方式之一,所以休闲体育的本质取向就是为生活的体育,引导学生去热爱、认识、理解、体验、学会生活体育。

二、 概念界定

所谓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个体身心健全发展的集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它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健康、满足个体需求,而且可以充实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水准,改善生活品位,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休闲体育强调的是回归自然,身心放松,强调活动的乐趣。休闲体育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表现各异,实效有趣,宽松愉悦,对技术、场地设施的要求不高等特点适合当代高中生的需求,它有助于高中生形成长久的体育行为、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更能实现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作用。

三、 休闲体育项目的实施策略

(1)模块教学。新课程要求以模块教学,我校实施的休闲体育项目也实施了模块教学。

(2)合作策略。把班级分成小组,要求小组中的每位学生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个人责任,好的同学做示范,并给差的同学指导与纠下,并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实现小组共同的目标。

(3)情境教学策略。利用创设法,使学生感受一种氛围,让她们展开想象,让学生们集体创作和整体表现为表现形式,以音乐、舞蹈等为手段,启发创造性思维,激起学生潜在的情感。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教师是导演的角色,始终在用语言和巧妙地组织队型变换引导学生,而学生始终处在音乐、表演所渲染的情境之中。最后通过鼓励学生展示每组学生都出色地完成了表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同学间的合作意。

(4)递加法教学策略。这种教法可以把先学的动作在之后多次重复中逐渐熟练,使学生有一种学习成果获得后的快慰,而且整个练习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比较透彻,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比较准确,使其在与整套动作的配合情况也比较好;同时因有新学动作不断加入,产生新异刺激,增加练习者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四、研究的成效与结论

(1)改变了观念。随着新的生活观、健康观、娱乐休闲观的出现,体育教学要适应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应教会学生如何以体育为手段,调节日常生活,使体育成为生活、学习、工作的调节器。保持身心、行为的健康,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不再认为体育课就是达标课。

(2)提高了能力。实施休闲体育一年多以来,我们教师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体育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运动兴趣浓厚、教学内容实施顺畅、学生学练认真、教学任务快速达成,更重要的是学生上体育课感到很快乐,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开创性思维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也得到了提高,另外我们要用的教学器材也尽量让学生自行选材,进行设计,并制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也能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

(3)提升了品质。在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课题组组员的精神面貌日益饱满,青春的活力也不断焕发出来。在活动中渗透的道德、审美、哲学、艺术等思想能丰富学生的认知领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向整体化发展。

由此,休闲体育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满足个人兴趣和爱好,达到自娱的目的,而且又可以适应社会及世界发展的潮流,了解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状况和变化的趋势等,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开阔视野,从而使其终身受益。

五、困惑与反思

(1)我校是普通高中,对于升学是一个大的前提,而且体育项目只靠课内是不够的,对如何处理好课外练习与升学率之间的矛盾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一大困惑。

(2)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因为每年都有新的学生进来。而对于老师而言,则是“年年花相似”。如何保持教师课程开发的持久力是我们面临的另一大困惑。

(3)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一定的物力和财力为基础,学校是否会一如既往的给予我们支持是我们的第三大困惑。

尽管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我们坚信教师素质是决定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课程改革的意识、课程开发意识以及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尽快转换角色意识和教学观念,使自己不仅成为学校课程的实施者,更成为课程的规划者、设计者和评价者。我们将坚定课程开发的信念,实事求是,高瞻远瞩,大胆探索,并以非凡的胆识与气魄,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学开发中,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元镇,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惠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休闲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俞金英,休闲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科学研究》,2007

[4]陈炜编著,《休闲娱乐体育》,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5]杨钢,席海龙,马菊霞,大学体育教育的新理念——休闲教育?西安体育学院报

高中体育教学实施美育渗透策略 篇4

一、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体育美

体育美作为人文体育或健康体育的重要内容, 很长时期以来很少有教师对其从理论上进行阐释、分析以及揭示这种文化现象的哲学意义, 这也间接地影响到体育的“美育”功能。体育教师了解体育美的感染性、社会性、创造性, 会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增强对体育运动的感受力、表现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体育教师在掌握基本美学理论的前提下, 结合课程内容阐述美学原理,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丰富多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既有针对性又不失趣味性,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 不断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和热爱。

二、体育美的核心是和谐统一

体育教学思想强调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审视和体验体育运动的美, 以艺术化的教学, 情感施教,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 达到体育教学教与学、师与生、内容与形式、增强体质与掌握技能、认知与情感体验全面和谐的统一。和谐是“真”的统一。正确的技术动作能产生美感, 那么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技术动作, 才能表现出美来。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中, 迫切希望能尽快掌握正确动作, 一旦没学会动作, 便十分着急, 要求教师尽量多做正确动作的示范与讲解, 甚至请教师单独辅导。一旦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后, 学生心情十分愉快, 练习劲头更大, 学习兴趣更浓。还有的学生在此基础上, 要求动作在幅度、力度、节奏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协调感、韵律感和自由感。不难看出, 学生的这些行为就是一种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学生已经能够对某个动作做出粗略的评价, 能较准确地判断动作是否正确、动作是否优美。这样学生既作为参加者, 又作为观赏者, 从而使表现体育美的能力和欣赏体育美的能力, 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获得同步增长和提高。

三、体育竞赛要淡化情感中的功利色彩

在教学中, 教育学生在欣赏体育运动或比赛时应保持适宜的审美心境。不要过分看重输赢, 淡化情感中的功利色彩, 做参与型的观众, 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地。如高高的跳台上, 跳水健儿飞跃而起, 腾空翱翔, 然后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转体, 最后似疾箭般地刺入碧波之中, 溅起一朵小小的水花。再如宏伟的体育馆内, 武术表演者将古色古香的攻防格斗动作融为动态的形象, 动静疾徐, 节奏鲜明, 显示了神形兼备的民族风格, 令人赞美不已。还有体操选手在鲜艳的地毯上腾跃, 时而凌空飞旋, 时而平衡凝定, 那曲线流畅的身材, 做出协调而轻柔的动作, 可谓美极。悦耳的乐曲和花样滑冰以及轻快的节奏, 雅丽的服装衬托出梦幻般的身影, 构成具有声、色、光、形的运动图案, 使人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

四、在体育欣赏中潜移默化美育

体育欣赏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体育的价值就在于它对人们艺术审美需要的满足。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兴趣和热爱向往之情。教师组织学生观赏体育表演或体育比赛, 如艺术体操比赛中运动员做揉动连绵的波浪动作、做轻盈高飘的转体动作、做稳健优美的平衡动作, 都能给学生以最强的美的感染。更有足球运动员紧张激烈的争夺, 熟练默契的配合, 能把学生带入神话般的梦幻境地;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上千姿百媚的舞姿;跳高运动员腾空飞跃横杆;帆船运动员搏击惊涛骇浪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运动画面足以使学生陶醉, 不仅能激励其对体育美的追求, 更能激发其创造美的志向。

五、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隐含丰富的美育资源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 把富有专业内涵的体育动作, 通过美的肢体语言, 示范给学生, 传达教师的思想情感、知识品位、道德修养、聪明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境界, 可以说, 这种美是人本质力量的直接或理想的形象显现, 与人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例如, 面部表情、举止、身段、体魄、仪表、动作神态等。学生通过对这些形象表现的判断、欣赏和感知而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 并从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教师把各种形式的美的形象, 呈献在自己的学生面前, 深深留在他们的脑海里, 达到净化灵魂、提高境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美育目的。

实施高中体育 篇5

任志国(大洼县高级中学,盘锦124200)

2011-4-15

摘要:在新课程前进的步伐中,随着三级管理政策的出台,课程管理权利的下放,盘锦市部分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陆续开设了符合本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本文对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实行走班制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讨,通过盘锦市大洼高中高一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中,选学体育学科教学的180名同学实施走班制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同时对走班制课堂教学的概念、内容、形式、学校师资配备、场地器材等进行了论述,通过调查与研究,走班制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中,为广大师生灌输了新鲜血液,实验师生热情高涨,课堂教学出现新的变化,走班制课堂教学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施是全体师生所期望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 走班制 课堂教学 体育课

1、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大洼高中高一年级开设校本课程中选修体育学科科目的180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高一年级18个班开设校本课程的学习,对体育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将体育校本课程中课程的门类、教学内容、时空安排、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等作为研究内容。

1.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走进新课程》、《体育科研》、《学校体育学》等资料。

调查回访法:深入到学生中间进行回访询问。

观察法: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案。

2、问题的提出:

《体育与健康》课程早在几年前就有了类似的走班制教学形式,活动课俱乐部制、兴趣活动小组等等,当时为体育课堂教学带来新的乐趣,老师和学生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但就当时来说,课程的意义还不够明确,随意性也较强,因此也不能将以前的活动课俱乐部制、兴趣活动小组等就视为现在的走班制教学,但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地方课程的不断推进,它们在某些程度上为现行校本课程中的走班制体育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大洼高中高一年级选学体育校本课程的180名同学实施走班制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在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管理 1 能力,满足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塑造健全人格。走班制体育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走班制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3、研究内容:

3.1体育校本课程中走班制课堂教学的操作性定义与特点

3.1.1体育课中走班制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自觉自愿的、自己喜欢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打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界限,选择自己参加的体育项目和老师,按照项目的不同进行上课的一种教学形式。

3.1.2走班制的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丰富专

一、教学针对性强,在学习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结合,通过走班制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技能、技巧、体能的关系,学有所长,学有所精。

3.2体育校本课程中走班制课堂教学的资源配置与活动内容安排

3.2.1 20010-7—2011-7大洼高中在高一年级共940名学生中开展的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全体学生实行走班制课堂教学,整个高一年级共提供22门学科见(附表)供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体育与健康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五门课程,共有180名学生选择。在所选学科中,学生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界限,每个人从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自己喜欢的老师,按照有计划的教学步骤逐步实现情感与技能的有效结合。

3.2.2在教学时空安排上,由于走班制教学形式打破班级界限,学生群体不稳定,因此在时间安排上,学校每周以一次固定的时间来安排不同的选科进行同时上课,在这个固定的时间里,全年级940名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到自己所选的班级、老师那里上课,其中180名选学体育的同学按学生自己所需分到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五门课程中去,在课时上,每学期安排18课时,每课时四十分钟,每18课时为一个模块。

3.2.3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三级管理政策的出台,课程管理权利的下放,教师在教材的编写上有了自主权,在打乱班级的走班制化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体能特点、学习爱好、兴趣特点和学习需要等进行“量体裁衣”,制定出合适的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色化的教学用书。

体育校本课程走班制教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能、技能、兴趣爱好等特点,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

3.2.4在班级配制上形式上,为充分保证了用于实际教学的时间,在同一项目人数超过40人,则采用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同时让不同的老师担任。在篮球教学中,按照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分为篮球1组和篮球2组,在1组的教学中以基础性的运球、熟悉球性、传接球、三步上篮为主,而在篮球2组教学中则主要从学生已有的技能出发,进行攻防技术的练习,并在教学中不断安排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武术的教学中同样按照同质分组将学生划分为相对稳定的一组;在足球教学中,按照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的不同分为足球A组与足球B组,在A 组中学生着重基本技能的学习与了解,足球B组则注重教学比赛与裁判规则等方面的学习;乒乓球、健美操的教学则采用小组学习形式的中的帮教型分组形式,由于学生人数相对集中,在教学中学生技能的差别比较明显,这种“一帮一”的教学形式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5在授课方法上,走班制教学形式改变了过去那种满堂灌、单一形式的教学,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重心转移到重讲解、示范与分析的空间上来,在学习中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方法上,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进行学习。多元智力理论曾指出,每个学生的智慧类型并不一样,他们也就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独特的学习方法,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设置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行自我监控与评价,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取得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3.2.6在师资配备中,走班制的体育课堂教学,使得教师必须具有专一化的专业知识,教师的队伍要求具有高素质、具有新观念的新力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多方面的合作,在师生关系中注重的是尊重与赞赏,在职业活动中注重的是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新的教学模式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职能,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更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多种体育运动能力的发展。

3.2.7在教学管理上,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学校多次聘请教育专家来给师生讲座,让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和校领导共同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8在教学评价上,走班制的教学使得教学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机制,在走班制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出发点较一致,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所需来选择上课内容、授课老师,因此在内容评价上就比较明确,在学生的学习评价时,我们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多种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成长记录袋等,使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3.2.9在场地器材配备上,大洼高中拥有300米的环行田径场一块、篮球场3块、排球场2块、乒乓场一块、形体房一间、足球场一块,球类可供100名学生人手一只,因此为体育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走班制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4结果分析

4.1研究证明,体育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课堂教学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身心得到愉悦,技术技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4.2走班制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授课形式,便于教师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掌握的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同时学生的体能、技能也获得了进步。4.3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

4.4宽松的教学场地和器材,专业的师资配备,为体育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5问题与展望:

体育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课堂教学,为广大师生灌输了新鲜血液,实验师生热情高涨,课堂教学出现新的变化;在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的情况下,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实施走班制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1、体育科研 2003-5 作者:蒙彩娥 杜代海

2、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慕菊等

高中体育教学实施美育渗透策略 篇6

一、 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体育美

体育美作为人文体育或健康体育的重要内容,很长时期以来很少有教师对其从理论上进行阐释、分析以及揭示这种文化现象的哲学意义,这也间接地影响到体育的“美育”功能。体育教师了解体育美的感染性、社会性、创造性,会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增强对体育运动的感受力、表现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体育教师在掌握基本美学理论的前提下,结合课程内容阐述美学原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丰富多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既有针对性又不失趣味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和热爱。

二、体育美的核心是和谐统一

体育教学思想强调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审视和体验体育运动的美,以艺术化的教学,情感施教,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达到体育教学教与学、师与生、内容与形式、增强体质与掌握技能、认知与情感体验全面和谐的统一。和谐是 “真”的统一。正确的技术动作能产生美感,那么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技术动作,才能表现出美来。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中,迫切希望能尽快掌握正确动作,一旦没学会动作,便十分着急,要求教师尽量多做正确动作的示范与讲解,甚至请教师单独辅导。一旦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后,学生心情十分愉快,练习劲头更大,学习兴趣更浓。还有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要求动作在幅度、力度、节奏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协调感、韵律感和自由感。不难看出,学生的这些行为就是一种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学生已经能够对某个动作做出粗略的评价,能较准确地判断动作是否正确、动作是否优美。这样学生既作为参加者,又作为观赏者,从而使表现体育美的能力和欣赏体育美的能力,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获得同步增长和提高。

三、体育竞赛要淡化情感中的功利色彩

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在欣赏体育运动或比赛时应保持适宜的审美心境。不要过分看重输赢,淡化情感中的功利色彩,做参与型的观众,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地。如高高的跳台上,跳水健儿飞跃而起,腾空翱翔,然后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转体,最后似疾箭般地刺入碧波之中,溅起一朵小小的水花。再如宏伟的体育馆内,武术表演者将古色古香的攻防格斗动作融为动态的形象,动静疾徐,节奏鲜明,显示了神形兼备的民族风格,令人赞美不已。还有体操选手在鲜艳的地毯上腾跃,时而凌空飞旋,时而平衡凝定,那曲线流畅的身材,做出协调而轻柔的动作,可谓美极。悦耳的乐曲和花样滑冰以及轻快的节奏,雅丽的服装衬托出梦幻般的身影,构成具有声、色、光、形的运动图案,使人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

四、在体育欣赏中潜移默化美育

体育欣赏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育的价值就在于它对人们艺术审美需要的满足。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兴趣和热爱向往之情。教师组织学生观赏体育表演或体育比赛,如艺术体操比赛中运动员做揉动连绵的波浪动作、做轻盈高飘的转体动作、做稳健优美的平衡动作,都能给学生以最强的美的感染。更有足球运动员紧张激烈的争夺,熟练默契的配合,能把学生带入神话般的梦幻境地;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上千姿百媚的舞姿;跳高运动员腾空飞跃横杆;帆船运动员搏击惊涛骇浪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运动画面足以使学生陶醉,不仅能激励其对体育美的追求,更能激发其创造美的志向。

五、 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隐含丰富的美育资源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富有专业内涵的体育动作,通过美的肢体语言,示范给学生,传达教师的思想情感、知识品位、道德修养、聪明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境界,可以说,这种美是人本质力量的直接或理想的形象显现,与人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例如,面部表情、举止、身段、体魄、仪表、动作神态等。学生通过对这些形象表现的判断、欣赏和感知而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从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教师把各种形式的美的形象,呈献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深深留在他们的脑海里,达到净化灵魂、提高境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美育目的。

总之,体育教学中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美,体育教师应善于积极指导学生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感受美,促进身心日臻完美。体育教师的任务还在于在体育教学中挖掘美和渲染美,并且帮助学生揭示体育中包含的真与美,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通过对学生美的教育,培养其勇敢顽强,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自信心、自制力、进取心等意志品质。

实施高中体育 篇7

一、渝中区六所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略)

二、对策研究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和渝中区六所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实施的问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提出以下实施策略:

1.转变观念, 注重创新。实施体育选项教学模式, 首先, 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固定班级教学模式, 改变成分项教学, 分项教学, 学生改变学习观念, 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都理解了, 认可了, 实施就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其次, 要求教师组织学生, 根据选项教学的意义, 进行对照、分析和讨论, 让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学习, 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选择专项, 优化内容, 层次分组。学校和老师在选择专项设置上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应该大众化、普及性, 从学校的场地、场馆、体育器材的条件出发, 并结合学生的选项特点, 研究开展的体育项目, 根据项目组织教师的备课、设计教学计划、制定考核标准。在分项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换, 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分主次,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 特长需求。

3.确定学习周期和学习目标制定,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讨论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 根据目标学习周期, 根据学期的长短, 进行分期, 细化每一节课, 学习长短符合本项目个人的学习情况, 运动水平、体能、学习能力等, 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组织方法、学习方法、练习密度、场地器材的设置都安排好。

4.考核评价, 综合评价。运用综合性评价, 运用观测、学生互相示范、小型竞赛的形式评价, 教学内容上由教学内容的考核, 自选项目的考核和个人课堂情况、学生参与、道德品质、合作精神的考核作为选项教学的一个考核标准。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渝中区六所高中体育教师师资能够满足要求, 体育教师平均90%以上为本科学历以上, 文化程度高, 平均80%以上教师对体育选项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年龄结构比重较好。

2.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较低, 体育基础较差, 学生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 但是对自己的选项盲目性, 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体育项目, 更风化, 影响教学进度。

3.通过选项教学内容的授课发现一专多能、高素质教师不多, 也有一部分教师对选项教学不理解、不知道, 认识程度死板, 教学观念没有改变, 对新的课程改革不适应, 还是喜欢老一套的教学模式。

4.体育场地缺乏、场馆、体育项目场地设置限制、体育器材配备情况, 基本不能够满足各个学校高中阶段近3000学生的体育教学, 所以选项教学受到影响。

5.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较少, 不能够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达不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 使教师不能针对学生因材施教, 这是选项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要的问题。

6.上级领导和学校对选项教学认识不够, 使得体育选项教学在实施中困难重重。

(二) 建议

1.采用选项教学需要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数量的体育器材, 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 提高专业技能, 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专业技术, 战术, 还要专业的基本理论, 规则。体育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 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2.选项教学必须配备一定的数量的体育器材, 场地、场馆, 对上级的领导提出更高的要求, 只有把选项教学开展的好, 那么体育场地, 场馆和体育器材还是能够得到保障。

3.选项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发展学生个性及培养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应该给学生提供多次的选择机会, 让学生参与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方法。

4.学校及体育教师在管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效的组织管理是上好体育选项教学的关键所在, 让学生为主体, 一切教学任务都是围绕学生的需要开展, 发挥个性和创造才能,

实施高中体育 篇8

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多样化发展,三年高中阶段体育课专项化发展,四年大学阶段体育课专业化发展是该次体育教学改革形式的最终目标。长期以来,中小学体育课主要是按行政班来组织课堂教学,不同性别、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参与着相同内容、相同形式、相同标准的体育课。同一个行政班上课的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在教某一项运动技能时经常要从零基础开始。[1]

2体育专项化教学概念

高中体育教学专项化是上海市体育教育改革提出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专项化主要是以运动项目为核心,从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体能、运动经历、运动情谊这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多方位的评价。以学生兴趣为主导,以学生实际运动水平为依据,开展分专项、分层次、小班化教学。[2]

3高中实施体育教学专项化利弊分析

3.1高中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利

3.1.1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半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无法为学生终身奠定基础。而体育专项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爱好,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会运动、爱运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形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

3.1.2教学内容丰富,拒绝枯燥

传统体育教学通常以行政班划分,上课学生较多,运动水平、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上课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只能教一些基本的知识,每个同学的学习内容都是一样的,俗话说“:众口难调”所以传统体育教学很难保证每个同学都喜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热情,教室上课也很难调动积极性,整个体育课就会变得枯燥起来。体育教学专项化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把运动兴趣相同的人放在一起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能力实行分层教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变得热闹起来。

3.1.3专项化教学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传统体育教学存在严重的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例如大家熟知的三步上篮从中学开始学习,到大学仍然在学习。体操中的前滚翻,从小学翻滚到大学可谓一翻到底……这些内容的重复练习使学生厌倦体育课,同时浪费宝贵的体育课时间。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行分专项、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课的内容,基本做到了因材施教,避免了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使学生可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3.1.4采取两节课连上,避免刚热完身就下课

传统体育课一节课是45 min,课堂常规需要3 min,热身活动需要10 min,结束放松回收器材需要5 min,一节课学习最多25 min,学习过程中还要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所以传统体育教学一节课学习时间连一半都不到,这就出现了刚热完身就要下课的尴尬现象。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行两节课连上的模式,延长了体育课的时间,降低了热身活动在体育课中所占的比例,使体育课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新内容、练习新内容。

3.1.5促进教师专项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体育专项化教学对教师的专项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体育专项化教学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严谨的教学组织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实现体育专项化教学学校就要对任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项能力和教学水平,为体育专项化教学提供师资的保证。

3.1.6促进大学、九年义务阶段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多样化发展,三年高中阶段体育课专项化发展,四年大学阶段体育专业化发展。高中实行体育专项化教学会带动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改革,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体育教育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与大学体育教学的连接点,其首先进行改革必然会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大学阶段体育产生影响。

3.2高中实施专项化教学的问题和弊端

3.2.1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小班化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师资源,分层教学需要大量的场地器材,所以体育专项化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现在教育投资明显不够,体育专项化教学对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的需要与现如今对体育教学的投入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说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势是建立在物质充足和师资雄厚的基础上的。

3.2.2体育专项化教学概念的认知有待明晰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前学术界对“体育专项化”教学概念的认知有待明晰。如有观点将“体育专项化教学”与“培养运动员的体育专项化教学”相提并论;另一观点则将“体育专项化”教学理解为“专项化的体育教学”,表现为将“体育专项化”教学的重点落在依据学生的兴趣设置诸多运动项目上。[4]

3.2.3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教学理论支撑有待加强

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前来看,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理论问题有待解决。其一,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开展缺乏统一的、纲领性文件的指导。其二,从教学评价方式上看,缺乏成熟的评价体系。其三,分层教学实施过程还缺乏系统的研究。[5]

4结语

专项师资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体育教师专项教学能力滞后,教师数量缺少,工作量大,主要缺乏小球类专项教师;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尚未整体推进,各学段体育教学改革缺乏衔接性;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推广是可行的,但各校实际情况不一,在项目的选择上,尊重现有条件实施推广。

摘要: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弊端成了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人们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两者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改正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2013年上海市高中作为试点首先开始了体育专项化的教学,如今很多高中对体育专项化教学跃跃欲试。基于此,该文通过客观的研究,辨证的分析高中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利弊。

关键词:高中,专项化教学,利弊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育改革实践探索”课题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2014(21):68-69.

[2]姜泓水,贺蕾.高中体育课按兴趣选项目[N].人民日报,2013-12-21.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2.

[4]李世宏.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与实施策略[J].体育学刊,2016(1):121-126.

实施高中体育 篇9

笔者认为,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在基础体育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让学生学习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知识, 让学生了解体育对于促进身心发展的作用, 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我锻炼、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等, 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使其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目的。从课堂教学内容来看, 课程内容的选用必须全面考虑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一是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二是终身学习与锻炼的基础;三是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广度将拓宽, 包括健康教育、运动教育、体育道德教育、体育审美教育等方面, 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和时代化的趋势。教材内容要强调可接受性、科学性, 突出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终身性和实用性, 以利于吸引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体验运动的乐趣, 满足个体、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导向上, 教师必须明确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向。检验一所学校体育工作优势的主要标准应当是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他们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体育健康能力, 而不是在一些运动会上取得了较好名次的个别学生。因此, 教师一定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如此, 教师在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还要注意以“快乐运动”为主线。

二、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尊重、理解每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具有一颗无私的心, 只要走上讲台, 你所面对的所有学生都是你的教育对象, 都是等待你培养的未来人才, 不管学生的体育基础如何, 也不管学生的体育成绩高低, 教师都要坚持平等对待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做到这一点的教师, 会深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高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都进入了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 学生世界是非常多元化的, 学生内心渴望得到来自教师与同学的关注, 有时也会以一种另类或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与教育教学常规背离, 作为教师, 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 正确对待一些来自于学生的插曲。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重发挥激励性原则, 充分激发学生身体潜能, 提高体育教学成效。这一点对于在体育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些学生因为身体等方面的原因, 对体育学习存在畏惧情绪或丧失信心, 就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增强成功感, 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同时,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挑选几个方面的典型, 力争使班级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比较接近自己基础与能力的典型, 缩短与相对优秀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

三、在体育教学中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

1、体育课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包含以下内容: (1) 教育学生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热爱社会主义体育事业; (2) 进行热爱生命, 珍惜健康的教育; (3)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实事求是的高尚风格的教育; (4) 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的教育; (5) 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良好作风的教育; (6) 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风尚, 遵纪守法及敢于拼搏精神的教育。

首先,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的原则。这是因为, 学生之间的思想认识、文化课程度各不相同, 而且是男女生混合上课, 所以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把班级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配合起来运用, 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做到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其次, 德育还要坚持启发诱导原则。具体应用如, 学生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是技术上的问题要指出不足;是思想上的问题要耐心说服;是心理上的问题要启发诱导, 帮助找出消除障碍的方法等。最后, 还要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原则。

2、体育课堂实施德育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我国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了众多成就, 可以利用一些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和我国众多运动项目不断实现成绩突破为切入点, 对学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同时, 可以利用体育运动自身的竞争性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学校、班级组织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 让学生在集体配合中增强荣誉感。还可以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的考评、竞赛结果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每次考、评、赛过后, 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塑造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 培养他们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 需要教授学生技术动作运用。教师做了示范, 学生有时很难把这些动作看清楚, 也就很难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有的时候, 教师反复示范、讲解, 还是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 过多的讲解和示范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信心, 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技能课相结合, 不仅能够提高授课质量, 多媒体自身的趣味性也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成果, 它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 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大的价值。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多媒体提供的利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及的, 它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带学生进入到愉快的教学氛围中, 使学生对体育感到极大的兴趣, 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直观逼真地反映技术动作的动态变化过程, 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 诱发学生思维,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摘要:在高中阶段, 体育课是学生们难得的身心放松和提高健康水平时间。如何达到新课标指出的教学目的, 真正让学生做到快乐运动, 将体育课作为学生释放压力, 展示自我的平台, 需要体育教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认真琢磨, 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去采用科学有效的升段, 引导学生进入快乐的情境。

关键词:高中学校,体育课程,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季浏、汪晓赞:《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实施高中体育 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高中体育选项教学

1、前言

要想使学生拥有优异的成绩,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获得一切荣誉的基础, 加强体育锻炼, 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所谓的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方法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实事求是的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激发学生爱好运动的积极性, 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 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的良锻炼好习惯。但是, 各个教育部门在实施教学大纲的改革和新课标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 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教育部门对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不重视, 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体育选项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等等。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体育选项教学的改革质量,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分析和解决。因此探究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方法就变得刻不容缓。

2、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新课标教学大纲的改革要求,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 学校及有关教育部门必须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 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与世界相接轨, 提高教学的质量, 尤其是要注重体育选项教学, 增强学生的体魄, 弘扬体育运动精神。

2.1、何为高中体育选项教学

选项教学是指中学生在体育课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和体育运动的习惯, 使其发展成一种终身运动锻炼的意识。所谓的高效教学, 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利用某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高于普通的其他教学模式, 它要求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项目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师对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 教程设备的检查和维修, 这些都关系到中学生体育选项教学的质量。

2.2、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背景

众所周知, 新课标改革之前的体育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正规和严格, 几乎所有的在校学生都喜欢体育课, 以为在体育课上同学们可以放松的玩耍, 一般也就是老师分发一些跳绳, 毽子, 篮球等供大家玩耍, 做完预备操的运动其余时间都是大家自由支配, 体育老师也没有过多的指导和讲解。但是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改革, 应大纲的要求选项教学成为了素质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2.3、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意义

青春期是中学生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将中学生的学习生涯与终身锻炼的习惯相结合, 对于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能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让中学生在心里重视体育锻炼, 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 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使高中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也能爱上体育运动。其次, 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还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各种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方法, 让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同时也能达到体育健身的效果, 这也是和学生的终身锻炼相结合的。再次, 在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同时, 不仅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将这种坚强的毅力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3、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方式

各教育部门在实施体育选项学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高校教学的效果,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 就是要对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选择引起高度的重视, 国家和政府要加大财政津贴, 为学生提供安全、新颖和富有创新性的教学器材, 同时还要加大对操场的布置, 尤其是要重视塑胶跑道和塑胶操场的铺设工作。让学生使用新鲜的体育设备, 既能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跃的体育课堂之中, 又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 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其次, 要发挥教师在体育选项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体育技能, 还要求教师具有维持课堂秩序并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能力, 保证课堂纪律。因为只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才能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教学之中, 缩短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样既能够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的气氛。

最为重要的一点, 也是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对每堂课进行课后反思, 找出其中的优点和缺点, 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这样既能够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又能够达到高效教学的教学目的。

4、结语

总之, 在学生的高中生活中实施体育选项教学的方法, 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又能够保证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高效教学,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沙鑫, 张军.刍议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9) .

[2]董玉良.如何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高效教学[J].科技信息.2011, (06) .

[3]李贺.对高中体育选项式教学的探究分析[J].学周刊, 2013, (05) .

实施高中体育 篇11

关键词:选项教学;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001-01

高中作为人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学生为未来良好身体素质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高中体育作为高中生的户外身体锻炼的活动方式之一,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高中体育的教学,提升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有助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选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改变当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从而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体育中应用选项教学的必要性

(一)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在以往高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高中体育的教学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简单、轻松,没有那么的严格,这就使得学生对于体育知识以及技能的认识十分的匮乏,每当做完准备活动,体育教师常常对学生反而自由,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而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广,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也愈加的严格,新时期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全面进步且使身心都能得到发展的人才,这就使得高中体育教师要逐渐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不重视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因此,实行选项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师必然的选择。

(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由于高中已经到了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身心已经渐趋成熟,这就使得学生对于体育也逐步有了自己的理解,如果高中体育教师在这个时候仍然抓着以往的教学模式不放,依旧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进行体育的教学,极有可能使得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到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而在高中体育中开展选项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缺乏对选项教学的重视。在选项教学的实际应用中,由于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对于课程的安排设置不是特别的理解,从而致使教师缺乏对选项教学的重视,这就导致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在制定想要的体育教学计划之时,没有及时的对上课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充分的准备,甚至部分教师为了能够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仅做了表面的功夫,使得高中体育的教学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不全面。在高中体育实行选项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不全面,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学生想在课后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但是由于体育器材不对外开放,这就导致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下降;同时,部分学校也存在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受损之后,得不到及时修理的现象,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影响教学的质量。

(三)学生选课目标不明确。一般而言,体育选项教学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够使得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进行课程的选择,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选择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的学生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了教师,但是一旦课程安排与自己的意愿不相符合,那么就会影响到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的发挥,也有部分学生存有从众心理,在课程选择的时候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导致所选课程自己并不喜欢,影响学生上课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选项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鉴于高中体育教师在选项教学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缺乏对选项教学的重视,因此,必须要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参加体育选项教学的进修以及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提升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3]。

(二)完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体育设施作为体育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体育选项教学顺利进行,学校就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并且逐步向学生开放,从而提高他们体育参与的热情,同时,也要加强对已损设施的维修工作,并设专人定期对学校内的体育硬件进行维护保养,从而为体育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新课标要求学校要培养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思想以及目标的普及,让学生对选项学习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通过学生自己的不断探究,使得自身的特长能够有效的发挥,逐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最终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选项教学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其本身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难免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学校以及教师应当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有效的应用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学设备,从而为实现高中体育质量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丁海珠.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质量的提高措施[J].金色年华(下),2013(11).

[2] 杨建运,吴龙.高中段体育选项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

实施高中体育 篇12

关键词:长春,高中,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

2002年8月, 由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中明确提出了体育课程要根据自身的性质、特征和规律等进行全面的开展, 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系统、班级制、年级制等, 将不同性别、年龄、学习水平的学生重新组合在一个班级中进行授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兴趣和特长, 另外, 《大纲》还要求做到“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努力营造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的意境。体育选项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的不同学生对各类体育项目的需求, 通过开设体育选项课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最大限度的认识到体育课对身体、心理和生理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使学生的学习价值和目标更加清晰明了, 对于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2]。体育选项课的开展具备贯穿《教学大纲》的精神, 能够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目标[3]。所以, 开展体育选项课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体育选项课也对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长春市的25所高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在此说明的是25所学校是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所抽取的, 例如长春市5个城区为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 学校比例分别为7. 3: 2. 9: 7. 3: 8. 8: 3. 4, 每个学校抽取50名学生, 学生比例按照各个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学生人数的比例进行抽取, 最终将抽取的1250名学生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以及超级星阅览等途径查阅相关的文献。

1. 2. 2 问卷调查法

对长春市高中的12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对教学大纲中的五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调查, 问卷的发放、填写和回收都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进行, 发放情况 ( 见表1) 。

1. 2. 3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师大附中、吉林省实验等学校的多年从事教学的体育教师、研究者等进行访谈。

1. 2. 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 0社会统计学软件对本课题中所得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根据《大纲》中五大教学目标的基本解释以及由杨文轩教授编写的《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中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行的解释, 自行设计了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的评价条例, 并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认可。

2. 1 体育选项课对教学大纲中运动参与目标实现的影响

体育价值观是人对体育的一种认识, 反映了体育对人的意义。体育价值观也是评价人的体育意识的一种重要指标。所以通过分析体育选项课组与其他体育教学模式组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差异能够反映出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选项课组在对体育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上, 认为重要和非常重要的累计百分比为78. 4% , 而其他体育教学模式组在对体育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上, 认为重要和非常重要的累计百分比为73. 2% 。体育选项课组与其他体育教学模式组学生在体育价值观认知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说明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中的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要高于其他体育教学模式。

2. 2 体育选项课对教学大纲中运动技能目标实现的影响

在教学大纲中目标中明确规定了学生要掌握运动技能的技术动作和运动技能的知识理论, 通过学习的运动技能能够在日常体育锻炼行为中能够得到良好的运用。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都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运动技能的实践方面; 而是运动技能的理论方面。运动技能的实践方面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运动技能数量的掌握情况, 而我们之前已经对运动技能的实践层面进行了简单的概述, 主要针对运动技能数量的掌握。但是任何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学习都需要相关的理论作支撑, 没有理论的指导不可能达到更高的实践层面。所以对于学生完成运动技能所规定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运动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笔者也针对学生对运动技能理论的掌握程度我们也设计了相关的调查, 包括两个层面上的调查, 第一层面上为知识体系的调查 ( 学生理解体育运动对自身身心健康影响的了解) ; 第二层面上为外在知识体系的调查 ( 运动过程中遇到创伤和损伤的情况下对紧急预防措施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表3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理论知识的情况来看, 体育选项课组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内在和外在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都高于其他体育教学模式组的学生, 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比其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拓宽知识面和知识点, 不断的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不断的探索有关定向越野的知识, 所以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面。

2. 3 体育选项课对教学大纲中身体健康目标实现的影响

身体健康是指人具备良好的体能和机能以及充沛的精力[4]。学校体育领域中教学大纲中的规定的身体健康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后首先能够了解和评价自身的身体健康的状况, 其次是能够运用体育运动知识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从表4中可以看出, 体育选项课组比其他体育教学组学生在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体育锻炼方法手段、身体所需营养状况、选择体育锻炼环境四个方面的了解程度的对比情况, 笔者又针对学生对四个方面的了解程度进行差异比较, 得知体育选项课组学生在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体育锻炼方法手段、身体所需营养状况、选择体育锻炼环境处于了解、清楚和非常清楚三种情况的累计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体育教学组学生, 说明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不仅在培养学生掌握身体健康知识以及身体锻炼方法和手段方面较其他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要好。

2. 4 体育选项课对教学大纲中心理健康目标实现的影响

按照国际健康标准的定义规定心理健康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为心理健康状况, 是指个体处于这种状况时, 不仅自我感觉良好, 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 二为维持心理健康的状况, 是指减少心理疾病的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5]。表5中反映了体育选项课组与其他体育教学组中学生的情绪、乐趣以及意志品质的对比, 通过对体育选项课组与其他体育教学组进行对比发现, 两组学生在情绪调节、乐趣体验以及意志表现三项心理指标上的认同程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说明体育选项课组与其他体育教学组的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对心理调节的认同程度一致。之前我们通过调查得知, 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比其他体育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正面性更为有效。但是对心理健康的分量指标进行对比, 并没有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班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可能存在两方面, 第一: 体育教学模式的内容都为各类体育运动项目, 而有研究表明: 运动能够明显的改善人的情绪、乐趣以及意志品质, 虽然两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但是教学内容同为运动项目, 对心理品质的影响是定向越野起着调节作用; 第二: 本研究中心理健康的分量指标选取较少, 从心理学角度来考察心理健康的分量指标较多, 而本研究中所选取的三种指标不能完全代表心理健康品质, 所以才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

2. 5 体育选项课对教学大纲中社会适应目标实现的影响

卢元镇在《体育社会学》一书中指出: 体育是社会的一部分, 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都能够在体育中有所反应[6,7]。结果表明: 体育选项课组学生在人际交往、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体育教学组学生, 说明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对促进心理健康品质的效果要好于其他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 这可能与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有关, 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更倾向于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场所, 在这种场所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较强, 对知识的扩宽和探究欲望明显。而其他的体育教学模式更倾向于课堂式的教学形式,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上课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内教师则占据了主体地位, 学生不能按照自主的愿望进行选择, 缩小了学生上课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度。所以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在对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我们通过对比也发现: 体育选项课组学生在同伴协作和交际品质方面与其他体育教学组学生几乎没有差异, 说明两种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同伴协作能力和交际品质具有同等的教学效果。这可能是由于同伴协作能力与交际品质培养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相关性较大, 而与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相关性较小。

3 小结

长春市实施体育选项课的高中较其他高中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运动参与表现为学生价值观明显提高; 运动技能表现为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理论知识明显提高; 身体健康表现为学生在对测试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和标准、对体育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对身体所需营养的状况、对选择体育锻炼环境方面明显提高; 心理健康表现为学生在情绪调节、乐趣体验以及意志表现方面明显提高; 社会适应表现为学生在人际交往、同伴协作、主动参与、交际品质方面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Z].2002, 8.

[2]姜金传.体育选项课的可持续发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 (5) :121-122.

[3]郭孝平.定向运动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 (6) .

[4]王锐.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项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1) .

[5]邵远.影响我国学生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体育干预对策研究[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4. (1) .

[6]吕树庭, 鲁元镇编著.体育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4.

上一篇:企业要经营快乐下一篇:外科护理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