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体育分层教学

2024-10-02

实施体育分层教学(精选12篇)

实施体育分层教学 篇1

新课程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面对全体学生, 将每一位学生都有效吸纳到教学活动之中,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传统体育教学属于精英教育, 少部分学生表演, 大部分学生做观众, 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这种状况, 分层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

一、分层确立教学目标,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 面对学生的基础性差异, 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为学生建立起与之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1. 坚持立体目标原则

在确定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时, 教师要能够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注重贯彻新课程理念, 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性目标、技能型目标和情感性目标, 分别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坚持梯度目标原则

在拟定分层教学目标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梯度性原则, 即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能力要求层次, 但是其中每相邻的两个层次目标之间, 差距不要太大, 要注意梯度适中, 便于教师开展分层。

3. 坚持灵活目标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拟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随着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态度、成效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已经达到上一层次的要求时, 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始终能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分层开展教学训练, 全面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每一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能力与成效是不一样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发展实际, 统筹兼顾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每一位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机会, 优化教学过程。

1. 依据学生身体状况确定训练容量

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 教师在确定项目训练体能消耗量的时候,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状况灵活安排。遇到需要强化训练巩固的体育项目, 教师可以对那些体质较好的学生适当增加一点训练量, 而存在身体缺陷或是体质较差的学生, 则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不能采取统一标准, 要注重区别对待。

2. 依据学生技能状况确定难易程度

学生的体育感悟程度有高有低, 有的学生对于体育动作领悟与模仿能力较强, 有些学生在这一方面相对就弱化一点。因此, 教师在组织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时, 对于体育感悟与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 就要适当提高一点难度系数, 对于模仿能力较差的一些学生, 则应该适当放低一点要求, 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3. 依据教材难度系数确定教学进度

不同内容的教学难度是不一样的, 在一些教学难度较大的环节, 教师可以采取拉锯战的手法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较强的学生, 教学进度按照正常速度或是适当加快一点,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 则适当放缓一点进度, 让他们多一点训练时间与探讨空间。

三、分层进行成效评价, 深入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在初中体育分层教学中, 评价环节的分层要求是重要的环节, 师生之前开展的双边活动成效要在这一个环节来体现, 需要通过差别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与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发展差异。

1. 对学生开展不同内容测试

在体育技能测试环节,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 可以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体育成绩评定。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在基本测试项目之外, 将备选测验科目全部列出来, 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其中适宜自己的优势项目开展测试, 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2. 对学生开展不同难度测试

对于相同的基本测试项目,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层次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于体质强健、领悟较快的体育优秀生, 可以采取优良成绩标准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 或是存在缺陷 (如过度肥胖等) 的学生, 要适当降低要求, 可以参照合格线作为标准, 个别特例甚至还要更低。

3. 对学生开展学习参与评价

除了评价学生的体育技能之外, 教师还要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之中的表现作为教学成效评价的重要方面,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也折算成一定的比例或分值, 计入学生的体育总成绩。在这一方面, 教师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自我评价与自我教育意识。

综上所述, 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 教师开展分层教学工作, 需要认真研究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实际, 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与措施, 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措施强化以及教学评价改进等方面综合发挥作用, 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实施体育分层教学 篇2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与其相应的课堂教学视频,而学生则借助教师制作的视频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还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助,之后回到课堂中师生根据学习成果进行探究互动。此种教学以学习金字塔理论、掌握式学习理论和建构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支撑,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得到个性化指导。

二、翻转课堂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1.改善师生信息素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相对于以往均有提高。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培训和自主学习熟练将Flash、PowerPoint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这些基础性工具都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技能,更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技术保证。

2.保障设备物质条件

一般数字化学习资源都来自开放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翻转课堂可以为学生播放优秀运动员比赛视频和专业的技术分析。同时,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也能为教师和学生互动提供保障。事实上,初中体育已具备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条件,需要教师、学生及时更新观念即可。

3.符合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主要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主,其中还穿插相关运动技术信息,多在室外开展教学活动,而相关技术动作则需要教师示范和讲解。翻转课堂中的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完成知识内化,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三、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做好课前导入准备

教学导入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课程来说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课程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也为后续教学开展奠定基础,尤其当讲到体育理论知识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预设的情境中,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反之,失败的课程导入不但无法激发学习体育知识的欲望,学生的潜意识中也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反感情绪,自然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教师的课程导入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只简单借助语言讲述,但语言形式较为单一,效果不显著。实施翻转课堂进行课程导入能降低失败几率,教师播放即将学习内容的语音或视频片段,能缩短学生情感积淀时间,渲染课堂气氛。

2.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把握教学难度,逐渐向以质量为导向的内涵式教育方向发展。同样,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接受学习资料,之后根据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理解体育技术知识和动作并自主练习。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同样可以借助开放的网络教育平台补充学习,或者向教师请教、和其他同学交流。学生会在此过程中接受知识,最后带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上课,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的教学效果。

3.课堂探究阶段

初中生依旧有强烈的好奇心,心理也尚未成熟,容易被感兴趣的事情吸引。但在体育与健康学习方面,学生因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甚至部分学生厌烦体育这门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学习兴趣,那么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强制性和被动的,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将抽象复杂的体育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观理解的知识对任何一位体育教师来说都很困难,对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创设有趣的体育情境,借助数字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其中,信息技术可以将体育知识以生动逼真的动画、图片呈现,加深学生理解。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结合虚拟实验工具突破教学重难点。

实施体育分层教学 篇3

分层教学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采用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方法,促进各类学生的体育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都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模式。它克服以往“一刀切”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病,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区别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健康而活泼地发展。分层教学模式的整体要求为:

一、教学群体实施分层次

对每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体育知识、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等指标进行测试后,依据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为主划分组别。甲组由技术全面、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乙组由中等技术、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组成;丙组由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较差的学生组成。但教学群体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教材的变化而变化,部分学生在此项教材中可能在甲组,而在学习另一教材时可能在乙组或丙组。也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差异,因而甲、乙、丙三组的成员存有一定的流动性,乙、丙的学生由上进心较强,刻苦努力,可能进入甲组;同样,甲组的同学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可能成为乙组或丙组的成员。

二、课堂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次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水平目标,经过一步或几步完成本学段水平目标,不断为实现领域目标和课程目标奠定基础。甲组的同学能力水平较高,在达到本学段规定的水平目标后,可选择较高层次的水平目标作为发展性目标,不断拓宽视野,加深对知识、技术的理解,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乙组的同学由于体质和技术水平一般可按本学段的规定进行选择水平目标;丙组的同学由于基础较差,可降低水平目标,减少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体验成功感和喜悦感,逐步达到本学段的水平目标。

三、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分层次

(一)讲解示范实施分层次

由于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的差异,因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技术的感知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应采取:基础知识整体讲,完整示范集体做,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集体讲解示范法;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只注重讲解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对动作基本技术环节的示范,不强调规范性知识和技术的细节;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教师注重讲解规范性知识和强调动作的技术细节;对于特别优秀的同学,教师不仅注重讲解规范性知识和强调动作技术的细节,而且应使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技术的理解,同时针对其特点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分组轮换或个别辅导的方式。

(二)练习方法实施分层次

学生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教材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练习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辅导应分类进行

学生完不成目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教师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找出病因,分类指导,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有的是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原因,教师应给学生指明身体素质的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有的是学习态度上的问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说服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问题将迎刃而解。因此教师在练习指导中应认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分类指导,方可事半功倍。

四、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分层次

教学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导向、激励、改进、鉴定功能,只有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健康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只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评价,而忽视了学习态度、情感意志表现等方面的评价;采取统一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它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妨碍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评价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不僅注重终结性评价而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意志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了学习评定的范围,而且更注重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的评价,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老师应用竞争评价的方法,提高练习的难度和强度,让他们有新的突破;对成绩一般的同学要采用激励评价方法,既肯定他们的成绩,又要找出不足,指出努力的方向,让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成绩较差、自卑强的学生,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或不批评的原则,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使其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品尝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树立挑战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尊重个体的矛盾,有效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齐步走”中解脱出来,各类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中,让学生既能“吃饱”、又能让学生“吃好”,还能“吃的了”,在原有体育素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的健康素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将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对分层次教学进行实践——总结——再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曲宗湖/杨文轩主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毛振明著《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

体育动态分层教学实施分析与对策 篇4

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就是基于掌握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激励理论和互动理论等指导下, 通过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分别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 对学习的任务进行分析, 对学习的目标进行分析, 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 依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综合考虑, 采取异质编组或者同质编组的原则,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 分别确定相应层次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创设不同的层次学习情境, 设计不同层次学习策略, 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互动交流, 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根据上述界定的分析, 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就是分因材施教, 其目的就是让处于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都能各有收获[1]。

2 动态分层的具体内容

2.1 学习主体分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 才能正确地采用动态分层教学。例如, 在武术教学中, 我们就要对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和武术基本功进行前期了解和测试, 对于数据我们要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建档留存, 为分层做好准备。然后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动态”地分为A、B、C三个学习层的小组, 在分组时称, A组为特长班, B组为提高班, C组为基础班, 而且这种分班只是暂时性的, 是一种“动态”模式的分组。这里的“动态”是指学生经过相应测试后教师根据相应情况进行多次的调整性分组。也就是说学生虽然目前处于C组水平, 但是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 其根据实际情况就可以进入B组或者A组。相, 反, 如果退步了也将由A组被调整到B组或者C组。

2.2 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倡导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追求教与学的和谐。在制订的教学目标上, 针对不同层次而制订不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能够使学生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和展现自信的空间, 使学习呈现为递进式。例如, 在制订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分别拟定出基础的目标、中层的目标和发展的目标。在这三类教学目标之间要充分体现出由简到繁的设计特点, 也就是要实现由低到高的递进目标关系。这样设计的好处就在于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相对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2.3 教学方法分层

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 从教学的目标、时间、内容、步骤、方式都坚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应。既保证“面向全体”, 又兼顾“提优”、“补差”, 使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小组因材施教。据了解, 分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由于已经对学生进行了A、B、C分层, 因此在分层授课时就很自然地将同一个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小组中进行。例如,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可以传授整套动作。而对于那些基础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就可以进行完整与分解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

3 动态分层教学的实践操作

3.1 条件分析

首先是学生方面, 也就是研究对象:石河子初级中学一年级抽取3个班级合计135人。教师方面的要求为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 教师要掌握分层教学的步骤, 熟悉各个操作程序的具体要求, 在与常规教学相比之下, 在教案的编写、课堂的组织、课下作业的要求等方面的差异中武术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本次教学案例中三位武术教师的教学工作年限和教学经验相当, 并且熟练掌握动态分层教学的要求, 确保了教学中的相对的稳定性。教学内容是按照石河子初级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规定进行教学内容 (初级三路长拳) 进行授课, 教学场地在室外武术教学场地。

3.2 操作设计

首先研究对象分层。根据每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和武术基本功的测试的成绩的平均分的分值分为基础班、提高班和特长班, 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确保三个组的人数趋于相等, 以便进行分层教学的开展。其次是评价指标上主要测试的指标包括.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指标和武术的基本功。即通过学生横竖叉与地面数值测量, 按高低进行排序。对于步型和拳法的每个动作进行10次测试, 看动作完成质量, 对分值按照1-10分进行高低排序。授课教师选择上由三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武术教师担任教学任务, 每个人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相当, 授课内容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初级三路长拳) 为主, 教学时间为7周14课时。

3.3 操作过程

操作的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教学层次, 对不同的教学层级采取不同的设计。具体如下:

3.3.1 基础班教学设计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安排上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 (基本的柔韧、协调和武术的基本步型和手法) , 教学进度上做到通过减缓教学进度来以降低其学习的难度。教学目标上要其学会基本的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 了解武术每个招式的攻防意义。教学方法上选择适应其基本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特点, 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的教学方法。同时对于因其自身身体特点所导致身体协调性、柔韧性以及学习动作的领悟和自觉性较差的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 不断地进行调整, 多鼓励, 为他们创造有利的条件,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3.3.2 提高班教学设计

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教学内容上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进行选择与设置;对于教学目标而言设置为通过参与学习能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和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理解武术动作的基本攻防内涵, 并能够独立完成初级三路长拳武术套路, 技能上要求能完成这些动作基本达到要发力完整, 步法灵活, 而且手、眼、身、法、步、神、气均要协调配合;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激发那些中等性的学生能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轻松地达到提高班的水平, 从而促进中等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对于提高班学生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给予信心上的帮助, 让他们完全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

3.3.3 特长班教学设计

这个层次的学生是技能上最好的教学对象。由于学习技术动作的领悟能力很强, 对武术有着比较执着地追求, 而且学习武术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强, 因此, 我们要在教学中加强其动作运用的合理性和运用组合动作的连贯性。也就是说要在其基本动作完成的基础强调武术的精气神和攻防内涵, 把武术的文化渗入到教学中。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系统的武术技术和武术套路教学。其要求学生能完全掌握每个招式的攻防内涵并能完全独立完成整套动作, 手、眼、身、法、步、神、气均要协调配合, 武术中的精气神要从分的表现出来。教学方法上在教学中针对特长班学生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抓住武术动作的要点和主要环节进行分析讲解, 锻炼学生的主动思考练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提出自己的观点。

4 结语

实施动态分层教学, 面向不同层次教学对象,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来, 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调动了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作技术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热情, 课外业余体育活动学生积极参加, 增强了学生健康意识, 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立骏.体育教学中的动态分层教学模式探索[J].教学与管理, 2010, (8) :154-156.

[2]刘满金.分层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 (8) :60-62.

[3]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

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篇5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从教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时,只要C组学生能初步看懂线段图,能根据线段图正确列式;而A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初步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的愉悦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课堂教学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实施体育分层教学 篇6

【关键词】 体育层次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01

1、前言

分层教学在国内的应用已许多年了,有的地区早已采用过新生进校后按身体素质好坏进行分班,也有的地区对同一个年级按兴趣重新编班,由多位教师教学。

以上两种方法均不能在条件差、师资缺乏的初级中学运用,特别不适用于高级中学进行体育教育,笔者试图在现有师资、教学条件,在不重新编班的情况下,按班分层分组进行教学实验,寻找、检验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实用性以及实效性。

2、研究方法

实验法:把实验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分层分组的实验教学效果。

1)将三个年级先后进行。

2)每个年级进入高一上学期为观察期、了解期,高一下学期,随机抽样,将单班定为实验班,双班定为对照班。实验班,按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体育成绩等分组。优生分在“提高组”差生分在“普通组”,“提高组”的运动负荷、考核要求高于“对照组”,而“普通组,要求均低于“对照组”,重在培养兴趣和基本素质。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方法教学。

3)进入高三下学期则结束分层分组教法。

4)实验期采用跟踪测验和考核,高三下学期对各项考数据对照、分析。

3、分层分组教学法简介

分层分组教学法就是在高中运用区别对待的原则,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情况,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分层分组教法,在教学中分别传授不同教学内容,该教法是根据学生在自愿选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能动性。

在高中进行体育教学时,由于在一节课中只能传授一个新授内容,那么全班四五十人都用同样的一种器材,这给条件较差、器材较少的学校在教学中带来困难。同时,在传授时人数太多而纠正动作机会相对减少,学生成了看得多,练得太少”,无实践经验,体育成绩提高慢。在传授新教材时同样存在全班同学一节课都必须选择同一项,由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不同,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自主性,同时,运动负荷也存在个人素质不同,而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因此,在学习时就不认真,不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分层分组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和爱好兴趣不一的情况下,既不打乱以前的教学班级,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进行教学。分层分组教学法另一个优点就是不是单一的看学生某一项就进行分组,而是结合该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进行分组教学。同时避免了教学时传授单一的某一个体育项目,避免了学生的单一性。作为高中的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年龄,学生对体育的某一个单项还没有形成爱好,在这个年龄时需要学习多项体育项目,一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该教法贯彻落实了体育教学原则之冈材施教的原则。分层分组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一项为主,其它项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组织教法时根据“提高组”和“普通组”,每个组的身体素质情况规定不同负荷的运动强度,使各个组的同学在不同要求的情况都得以发展。在教学时不再存在一部分人“吃不饱”、一部分人“受不了”的现象,调动了各个组练习兴趣。

在“分层分组教学法”教改后,由原来在教学中单一由体育教师传授,改变为由体育尖子协助传授,促进了部分体育尖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让学生协助教法使学生之间更为贴近,有机会相互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平时在教学时所受压抑的学生有了一定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机会。这符合现代体育教学多边互动的过程。使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互动。

高中体育的教学条什受器材场地等反面的限制,用分层教学分组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采用分层分组教学法,由于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爱好项目,同时又引导多项发展,在器材较少的情况下,每项器材都能充分利用。即使在场地较小,教师安排教学也可以利用项目之间的相互结合。同时,由于分层分组是按兴趣和身体情况进行分组的,学生为了让自己更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练习,往往自带一些体育器材。教改后有20%—30%自带了体育器材,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拍、跑鞋,等。在学生白购体育器材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体育器材使用率不断上升。在现有学校条件艰苦、经费困难的情况下,这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4、结果与分析

通过分层分组教学法的两年多试验来看,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所上升,由原来的67.2%上升到现在的98.9%。身体素质和形态也变化十分明显。

1)生理机能:经过试验后,明显的发觉实验组比对照组的身体机能变化大一些,肺活量比对照组高出300~400ml:其心脏每分钟搏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就身高而言,每年增长度高出对照组2~4cm,使每年身体增长到5~7cm.从以上各种数据反应,加强分层分组教改后,实验组的各项数据高于对照组,此项教改有利于学生生长发育,能起到促进作用。

2)身体素质:试验后实验组的同学各项身体素质提高速度比对照组高出较多。立定跳远女同学高出6em,男同学高11cm:50m女同学快0.4s,男同学快出0.6s掷实心球女同学高出0.6m男同学高出1.3m,800m女同学要快出17s,男同学1000m要快出33s.从以上4种数据显示,进行试验后,实验组的力量、速度、耐力都优于对照组,将各项数据试验前呈正态分布,无显著差异,可信程度大。而试验通过t值的检验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时可信可行的。就试验后,实验组的达标率也由原来的93.7%上升到98.3%,优生率由12.5%上升到37.3%,良好率由47.3%上升到67.3%。

3)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变化:在实验前学生学习的兴趣是67.2%,教改后逐渐上升到98.9%,每期增长在10%左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逐渐增长。以前课外活动参加体育活动只占总数的18%左右,而试验后上升到总数的34%。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由教师督促进行,转变为学生自觉请教师到场辅导学生。从出发的调查教改意见表中看,有97.4%的同学赞成教改。三种调查表中显示,学生要参加教改试验的同学达97.4%,说明按学生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分层分组教改是可行的,学生是自愿参加教改的。

从分层分组教法中显示,初级中学适合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分组教学。从研究的各种数据可知,分层分组教学优于分级重新编班和新生入校搞身体素质和爱好分班,更适合于高级中学教学。

5、结论

1)用分层分组法把学生编入“提高组”和“普通组”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生长发育,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逐渐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习惯;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2)分层分组教学法让学生的实践性更加鲜明,学生较多的时间时处于运用知识和掌握技能,达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3)这种教学法注重冈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体育分层教学 篇7

1 高职体育分层教学的内涵与实施必要性

1 . 1 体育课分层教学的主要内涵

体育课分层教学是一种最优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求平等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任务,最大程度上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个人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将单个或多个班级分成多个层次,分别提出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建立有层次的考核方式和对应的奖励方法,从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接受和完成任务;每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对于相应的学生来说都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可以努力完成;经过教学,每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 . 2 高职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2.1 分层教学符合体育课程施教的客观规律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协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打破以往教学“一视同仁”的局势,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据客观实际,满足各个水平学生的需求,充分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实践总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因此,分层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课上的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施教的客观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在整体上的共同进步。

1.2.2 分层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分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部学生的特点,它能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自身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需要,充分理解不同学生在个性、兴趣、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存在的客观差异,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使“集体化”和“个人化”得到最优组合,才能克服以往教学僵死、呆板和单一的缺点。

1.2.3 分层教学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内容,很好有机会对教师的教学方案提出质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不够充分,师生关系不够和谐。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提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素质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对于体育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要进行鼓励,鼓励他们敢于作动作,克服恐惧和羞涩的心理,并对缺点进行认真辅导。这样以来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正面交流的机会,创造出了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的关系。

1.2.4 体育课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终身教育观念的树立

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对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有重要的作用。在分层教学中,以学生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快乐,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自信的种子在每个学生的心里埋下,促进他们体育运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2 对高职院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现状调查

2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2013级体育选项课上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每所院校选取4个班级120名学生,分别就对分层教学的认同程度、学习态度、满意程度、改革意向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该课题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几种方法,系统的探讨与分析了三所高职院校的体育分层教学的现状。

2 .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关于分层教学受欢迎程度的调查

如表1所示,60%的学生对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模式非常认可,另有17.5%的学生也表示了对分层教学模式的赞同,这表明高职体育课的分层教学已经深入到大部分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此基础上,对余下22.5%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他们之所以对分层教学抱有“无所谓”或“不认同”的态度,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分层教学的优势和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且他们在身体素质和体育专项运动能力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实施分层教学后,很写学生有种“被抛弃”的感觉,所以丧失了一定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分层教学的认可程度也就相对较低。

2.2.2 关于学生在体育分层课堂上的学习态度调查

如表2所示,67.5%的学生在体育分层课堂上能够保持非常积极的学习态度,另有15%的学生也表示出在分层教学课堂上会积极地参与各类教学活动,这表明有8成以上的学生在体育课分层教学课堂能够认真的学习,积极参与和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训练任务。通过对学习态度“一般积极”和“不积极”的学生的进一步观察发现,该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本身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体育基础和运动能力也大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由此可以推理得出:分层教学不会成为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直接性因素。

2.2.3 关于学生对体育课分层教学的满意程度调查

如表3所示,65% 的学生对高职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持“非常满意”的态度,另有18.3%的学生也表示出对高职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肯定意向,这表明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在实施体育分层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赢得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分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重视对“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学生的原因调查,目前这些院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分层不科学、教学管理不到位等方面,这也是接下来该校实施分层教学需要重点改进的环节。

2.2.4 关于学生对体育课分层教学改革意向的调查

如表4所示,有22.5%的学生认为当前的高职体育分层教学模式非常需要进行改进,另有19.2%的学生也提出了对高职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改革的意向,只有23.7%的学生认为“一般需要”,21.6%的学生表示“不需要”。这表明高职的体育课分层教学在整体上虽然呈现出了良好的开展效果,但是仍旧有4成以上的学生表示出了对体育课实施教学改革的意向,而且主要体现在分层改进、教学管理、小组互动等环节。

3 高职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改进与优化策略

3 .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的强调“以人为本”,它尤其突出以个人的尊严、价值观和兴趣为基础,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发展。以人为本是分层教学的一大原则,依据学生各自的能力,设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让水平相近的学生拥有相同的奋斗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以人为本”确保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分层教育正是一种减轻学生心理和思想负担的教学方式,它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定教,契合了所有学生的自身特点,使他们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让他们抛弃在体育课堂上被动教学的惯性,主动获取知识。

3 . 2 对不同层次学生要区别对待

不管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培养,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但是,由于个体自身的生理因素、教育和环境的作用,以及主观努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在某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会展现出差异性和特殊性。教师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诸多方面的差异,保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对学生差异性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体育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上的学生实现个性的最优发展。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制定体育教学程序和方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最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3 . 3 坚持隐蔽分层和递进分层

在高职体育课教学中,要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特点,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格,不断提高他们在分层教学中的内驱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加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加入到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分层情况相当明确,应避免将他们简单分成差、中、良、优等方面,而且不能以此评价学生,还要最大限度地对分层信息进行保密,降低学生因分层而产生的心理负担。高职体育课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应当客观、公正地划分学生层次,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充分考虑,对待问题持有发展的观点。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应当有递进的目标的层次(即经过各种考核方式,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层次,加强个体指导),对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调整。

3 . 4 坚持以激励评价为主

对了更好的激发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对传统单一化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坚持以激励评价为主的原则,实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统一,充分激发出每个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够有所进步。同时,在教学评价的主体上,要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激发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

4 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在高职体育课上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仍旧存在很多很多亟待改进的环节,迫切需要高职体育教师进一步明确分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体育兴趣缺乏、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的学生,在实施分层教学时需要给予重点关注,保护好他们在体育课堂上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出这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方能促进所有学生在高校体育课堂上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俊民.创新实施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6):45-46.

[2]温喜壮.高校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0(4):291-293.

[3]张海龙.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其构建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2012(10):119-121.

[4]黄林.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18.

[5]杨腾,周峰.高校排球专业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3(11):260-261.

[6]谢叶寿,陈钧.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实践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232-234.

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四个关注点 篇8

一、学生分层: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 通过查看过去的运动成绩、课堂观察、体能技能测试等, 根据学生的体能技能基础、兴趣、各项运动项目差异的要求, 结合教学内容、目标, 再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课标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等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将学生依优、中、差按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体育好学生;B层为一般学生;C层为体育困难生。组织教学活动既可以采用不同层次间以优带差、帮差的合作练习, 也可以同层次间合作探究练习。成功的分层次教学会使所有的学生都变得更好, 因为学生发展的结果是多方向的, 这种结果的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两极分化的继续扩大。但是, 这种分化是积极教学的结果, 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的结果,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适应学生已经两极分化的现象并能根据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如在小学高段的体育教学中, 中长跑是主要内容之一, 占教材中的比重大, 但由于过去教学比较单调, 又很累人, 大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如何提高各层次学生的长跑参与兴趣呢?在长跑耐力练习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耐力情况按优、中、差把学生比喻成“月亮”“地球”“太阳”。根据三者的环绕方式编成游戏进行练习, “太阳”跑最外道、“地球”跑中间道、“月亮”跑最里道。正是由于实施了分层练习,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之中, 达到良好效果。

二、教学分层:实现渐进式教学

教学分层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有梯度、层次化的教学。设定有不同难度的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努力实现, 让他们体验体育的快乐, 收获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双手头上抛掷实心球教学时,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轮流练习, 打中小垫子得1分, 打倒小垫子得2分, 各得6分后退1步继续练习, 以此类推进行练习, 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教师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技能指导。如在篮球胸前传接球教学时,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连续成功传接球20次, 两人后退1步继续练习, 依次进行, A、B、C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评价分层:激励每个孩子

小学体育教学要研究教学评价。通过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结果评价, 不重视学习过程评价, 只重视共性评价, 不重视个性差异评价的现状。通过评价的激励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进动作技术, 提高身体运动能力, 养成锻炼习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恰当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基于发展的眼光去开展教学评价, 要看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亮点”, 以激励的方式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对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一旦发现进步就要表扬, 努力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 消除自卑, 树立自信, 并期待下一次的成功;对于占班级大多数的运动成绩一般的学生, 既要激励他们, 也要给他们指出不足, 并指明努力的方向;对于运动成绩好、运动自信心强的学生, 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并且创造机会让他们在体育学习中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

四、作业分层:拓展课堂时空

语数学科布置课外作业司空见惯, 体育老师布置课外作业的情形比较少, 其实课后体育锻炼非常重要, 因为课后锻炼不但拓展了课堂时空, 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补充, 而且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让运动成为孩子未来人生的一种习惯。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除了布置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练习内容外, 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运动量与强度上应区别对待, 体现层次性。鼓励运动水平弱的学生力争向上一层次学生的标准靠拢。也可以根据居住的方位组建运动小组, 让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担任组长, 发挥各层次小组长的带领、督促作用。

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篇9

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将学生按1:2:1的比例分为学优生(A层)、中等生(B层)、学困生(C层)三个不同层次。学生分层后,在教学中若能因材施教,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对A层学生主要是:“望着他们走”,即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需过多指导;对B层学生主要是:“指着他们走”,即重在点拨,适时指导;对C层学生主要是:“扶着他们走”,即重点辅导,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耐心、细致地辅导。

二、分层制订学习目标

在设计一堂课时,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衔接,把教学难点分成几个小知识点,然后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理解和熟记所学的内容,熟练解答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并能说出算理,会做相关的思考题;对大多数中等生,要求理解和熟记所学的内容,掌握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能说出算理,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变式题;对于学困生,只要求他们学好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能解答基本的、单一的、带有模仿性的习题。

三、分层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对C层学生,应以教师的教为主,引导他们通过模仿教材中判断推理的方法做习题,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改变他们以往在课堂上“陪读”的角色;对于B层学生,要引导他们学会多观察、勤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刻苦钻研上下工夫,通过练习,诱导他们上升到A层次;对于A层学生,应放手让他们自学,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加深所学知识的深度。

四、分层设计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引导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1. 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

一般来说,每节课的习题是由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组成。基本练习是学生应全部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每个学生都做;综合练习要求A层学生必须做,B层学生和C层学生可以选择做;拓展练习着重突出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可以让A层学生进行思考、练习。

2. 同一练习分层要求。

有些习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C层学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对B层和A层的学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

3. 分层设计作业题。

与例题配套的基本题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A层和B层学生要求他们独立完成,C层学生要通过教师指导完成;而对于选做题、思考题等只要求A层学生做。

五、分层评价学生

分层化教学的实施 篇10

教师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 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等差异进行分层, 分层是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手段, 不是以给学生划分不同等级为目的。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分层是潜在进行的, 不能让学生明显感到教师进行了分层。另外,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分层应是动态的, 不能长期不变动, 否则,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分层教学主要通过制定分层化教学目标, 设计分层化教学内容、运用分层化评价和布置分层化作业得以实施,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制定分层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导向、激励和调控的功能。但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根据班级整体学生的中等水平设计统一的教学目标, 结果造成后进生“吃不了”, 优等生“吃不饱”的状况。所以, 教师应在尽量了解每个学生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 依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确定分层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真正发挥其激励功能, 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现有发展水平, 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由于每个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那么, 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教师只有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 设计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统一性和层次性的结合。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着眼于全体学生设计共同的教学目标, 体现教学的统一要求。随后, 教师再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 并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分层化要求, 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为优等生设计提高目标。由于他们学习基础较为扎实, 学习能力较强, 他们既要达到基础目标, 还要完成提高目标, 为提升优等生的能力创设发展空间;为中等生设计基础目标。由于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 针对他们的水平设定目标, 不仅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且注重培养他们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困难学生 (即学困生) 设计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的目标。由于他们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 针对他们的能力、水平确定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教学目标,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促使他们努力学习。

分层化的教学目标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需要, 使学困生有所进步, 中等生得以提高, 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做到心中有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选择分层化教学内容

传统班级授课制因面对不同的学生讲授统一的内容备受非议。要真正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应该有可供学生选择的、适合其水平的教学内容。否则,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的效果就较难保证。教师应设计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供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

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的内容, 教师针对一个学习要点, 往往采用不同的具体呈现方式。如:在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一课中, 教师采用三种方式呈现学习内容,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要学习的内容:

内容一:猜一猜,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0除外) , 商会有什么变化?请你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内容二:先填好前四个商, 你有什么发现?

内容三:先填好, 再与小组成员讨论, 有什么发现?

教师为了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这一学习要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呈现不同的内容, “内容一”是用语言描述数学问题, 没有具体的例证, 这是一个需要学生抽象出数学规律的过程, 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适合优等生学习的内容;“内容二”用表格呈现被除数与被除数、除数与除数的变化, 但变化的规律不是明显看出的, 需要学生去探索、发现才能得知。而且后面两列表格需要学生根据变化的规律填写, 这又是对规律的具体应用, 这个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是面向中等学生设计的;“内容三”中的表格清晰地展现了被除数和除数之间的变化, 学生只要计算出商, 得出表格中的商是一样的, 初步感知商不变的规律, 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内容, 是针对学困生而呈现的。三个不同层次内容的呈现, 是教师针对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不同水平而组织的, 体现了教学内容从具体到抽象, 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三、运用分层化评价

传统的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主要采用同样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 这样可能造成优等生学习动机不强, 而学困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所以, 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 确定差异性的评价标准。

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发展程度是不同的, 那么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应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能达到的不同程度等因素。不仅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 关键是考查学生纵向的发展历程, 发现学生比过去的进步,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以真正实现每一个的发展。如在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时, 对于优等生要达到优秀, 不仅要求文章立意新颖, 语言流畅且富有感染力, 而且文章结构逻辑性强, 书面工整规范;而对于学困生, 只要文章对题, 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 书写没有错别字, 就可评为优秀。通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 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 拥有学习的自信心, 以发挥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功能。

四、布置分层化作业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求所有学生以同样的时间做同样内容的作业, 这显然与教育应适应学生差异的理念相违背。所以, 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 设计的作业要灵活多样, 要有梯度与区别, 以有效发挥作业的功能。

教师针对学生的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弱的学困生, 作业侧重于巩固课堂知识;对于班内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 在夯实基础知识, 强化基本技能的同时, 可以适当设计侧重灵活应用的作业,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理解能力较强、学习比较突出的优等生, 可以设计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以综合拓展为主、操作灵活、体现对知识创新性运用的作业, 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教师也可通过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形式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必做题一般是用以促进知识内化和巩固的一些简单、基础性的题目;而选做题主要是针对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设计, 一般是综合性应用的题目, 有的还是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

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多样, 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等;作业的目的多样, 有注重基础知识巩固、提高能力, 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总之, 不论教师布置何种作业, 只要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的不同层次的作业, 就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力争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总之, 分层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促进每个学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班化”教育编写组.“小班化”教育[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121.

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篇11

一、对教学对象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对学生分层,不是人为地给学生划分等级,而是为了区分不同学生的差异,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已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近几年,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运用分层法进行化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先根据初中化学学习目标及学习的达成度,以班级为单位把学生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个不同层次,然后把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座次编成混合组,以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尽量使各组学生整体水平基本平衡,并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实践证明,组建互助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习互助活动,这种学习互助活动既可以在课内开展,也能在课外进行。

二、對教学目标分层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这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有难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长此以往,两极分化的现象便会愈加严重。只有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目标分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真正实现化学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

三、对教学内容分层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除了遵循思想性、启发性、灵活性、系统性等原则外,更应把分层思想贯穿交织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层次的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有所得。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科学的求知学习方式,又使学生了解、关注化学与生产的联系。

四、对教学评价分层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功。因此,要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彻底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同时采取动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此外,制定新的评价方式时还要留有余地,要允许学生暂时不会或不全会。

由于分层评价是建立在尊重和激励基础上的评价方式,使得基层学生消除自卑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层学生兴趣盎然,稳中求进;高层学生目标明确,劲头更足,不断挑战新的高度。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分层法去组织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教育局)

基于学生视界实施分层教学 篇12

目前, 有很多教师都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 但效果却大不一样。要让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体现, 就应从学生视界出发,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 努力追求教学过程的优化, 切实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其中的关注点是:

一、开放问题的设置与实施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离不开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分层提问。问题的计划性和高效性体现在做好问题分层设计和问题分层实施两个方面。

(一) 目标设定科学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 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划一的状况, 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目标设定符合分层要求。一般采用三层法: (1) 最低限度的课程标准, 教材要求的基础目标。基础目标是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 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识记、理解和初步应用; (2) 课程标准、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的中层目标。中层目标是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掌握的较简单的综合应用; (3) 对课程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才能掌握的较复杂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起点, 鼓励学生充满自信, 发奋努力, 保证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目标, 取得一个层次上的成功, 然后再向更高的下一个目标递进。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 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防止优生骄傲自满, 中等生得过且过, 后进生心灰意懒等不良情绪的出现, 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 问题设计合理分层

在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具体可行的基础上, 进行问题的计划性分层设计。需要分清哪些是基础性开放问题 (用“是什么”“怎么样”的直接式提问) , 关注一般学生;哪些是拓展性开放问题 (用“你是怎么想的”的思考式提问) , 发展中等学生;哪些是探究性开放问题 (用“大家是怎么想的”的讨论式提问) , 提升各种层次的学生。

(三) 学生群体动态分层

全面了解学生, 针对学生的动态变化, 把握问题难易, 提升问题效度。要不断了解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习惯、学习情感、学习能力、阶段成长的变化需求, 了解把握对要学习的内容, 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有针对性地采取动态化解的策略。教师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层次, 学生也明白自己努力追求的方向, 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层次提问, 让提问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 使提问更加有效。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关注重点

分层教学更强调把握准机会, 捕捉闪光点, 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后进生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 但他们各自也有某方面的特长和优势, 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发掘其身上的潜能, 充分肯定, 热情激励, 大胆启用, 让他们找回自信, 积极要求进步,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力量。

没有学生不在意教师的期望。教师的期望除了语言渠道外,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潜意识的途径:教师的心理往往会不自觉地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等传递给学生。比如同是注视学生, 对优秀的学生教师的目光往往流露出赞赏和期待, 对潜能生则往往包含着警告、批评。教师的体态语言背后的心理都会被学生觉察到。因此, 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怀有真诚的期望, 让学生真正觉得, 教师是最值得信赖的。提倡以一个个充满赞赏的眼神, 一个个包含爱意的动作, 一句句透着期盼的话语, 去燃起学生心中的希望。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动态管理

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 学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绝不可以采用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学实践中, 是否需要分层或怎样分层, 必须从班级的实际出发。分层并不是分而不变的, 应随着教学进程, 不断调整层次结构。如有的A层次学生因某种原因成绩大幅度下滑, 有的B、C层次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 学习成绩有大幅度上升, 就应该让他们及时实现角色转换, 既保证学生实际分层的目的得到落实, 又可以鞭策先进, 激励后进, 进一步形成互帮互学, 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使分层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讲求实效。

上一篇: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下一篇:信息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