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2024-07-15

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通用8篇)

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篇1

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双杠杆双五五”评价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综合评价推进评价革命的意见》,突出2011年我县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全面做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真正提升全县各中小学的内涵和质量,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更加科学、全面、有效,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机制建设,激发学校活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成功学校、做成功教师、育成功学生的全程成功教育目标。

二、基本内容

“双杠杆双五五”的基本内容是:杠杆一为教育管理质量评价,即教育管理过程评价(50%)+地方校本课程教学结果评价(50%);杠杆二为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即教学管理过程评价(50%)+国家课程教学结果评价(50%)。其特点是重视教育教学管理过程评价,以过程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结果质量的最大化,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三、实施办法

1、强化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局长李献林为组长,局党委书记李庆湘为副组长,副局长骆如印、副科级督学赵庆祥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教育股、教研室有关人员组成。

2、编制“双杠杆双五五”实施细则。杠杆一要围绕教育管理、教师成长管理,学生成长管理、文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以及地方与校本课程的质量评定等制定评价方案,由教育股负责;杠杆二要围绕课前准备、高效课堂、个别化辅导以及国家课程的质量评定制定出评价方案,由教研室负责。

3、全县各初中、小学要迅速调整三级课程设置和管理机制,以调动学校内部活力为核心,科学规范、民主实施学校管理。

4、对教学质量的评定,除中考成绩外,要重视各年级在建学籍学生的抽样评定,命题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5、对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评价要注重多形式和随机性,分大查、小查、抽查和专项查,督查要常态化、高频率,每所学校每学期至少要进行3—5次评价,最后计算平均成绩。

6、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均实行阳光操作,过程评价时要当场计分,并由校方责任人签字;结果评价要公开命题原则(关注学生课本知识掌握、关注学生能力发展)、评卷程序和责任人。

7、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原则。加强标准化学校的常态化跟进,同时要特别关注薄弱学校的跟踪督导,实现强校更强、弱校渐强、普通学校迅速发展的目标,彻底消除全县的薄弱学校,实现全县各学校在管理和质量上的均衡。

8、教育股、教研室要设立过程评价的专项档案,每个单位一盒档案,每次检查要进行通报,发现的问题要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确保督查的效性。

9、教育股、教研室要协同合作,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成绩要合并后对全县各学校进行总评价,每年教师节公布评价结果,并对先进学校进行表彰。

10、各单位要依据印发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评价细则对本单位的学校、教师、学生实施局域性过程评价,成立领导小组,进行内部督查,全面提高全县各中小学的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

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篇2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教学理念,实施方案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 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当做改造的对象, 这样做虽然能够保证学生受到一定的体育锻炼, 但是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更多的是根据教学大纲和主观意愿对学生进行教学, 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太多的主动性, 很容易出现课堂氛围不高, 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 这也是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相对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一现象出发, 如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动参与性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

1、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

所谓的“主体”系哲学名次, 它是与“客体”概念相对而成的, 两者的具体含义为:主体是对于客体具有一定实践和认知能力的人。从高中体育教学层面来看, 主要指的是对于学习的方式和具体学习内容具有实践和一定认知能力的学生, 根据这句话反过来看我们可以理解为, 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或者认知能力相对缺乏的学生也就不能被称之为体育学习的主体。那么, 对于学生的实践和认知能力我们该进行如何的判断呢?通过教学实践经验, 我们可以看出其关键点在于, 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来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 以及学习的方法和程序是否具备一定的科学性。通过解释也不难发现, 这是与传统体育教学中按照老师制定的教学任务和学习方法进行体育学习相悖的。综上所述, 我们能够系统的总结出主体性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2、传统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结合实践,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体上可以分为课内学习、课外练习、巩固加强以及具体复习等几个阶段, 并且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均是以教师为中心来开展的, 学生的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教学阶段看上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但是由于学生主动性比较缺乏, 所以很难对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进行提高, 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很难再适应现阶段高中体育的教学以及学生成长的需求。只有打破这些传统的旧模式构造一个科学的教学理念,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总体质量。

2.2、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与其他教学相比体育教学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 教学的过程应该主要以引导和启发为主。反观传统教学, 由于教师长期通过自己的主观性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复习,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长期循环, 学生就很容易养成一种被动的学习习惯。并且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关键环节的学习也多是由教师的讲授为主, 这对学生的思维来说也有很大的束缚。以上两点, 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久而久之学生们便会产生一种应付体育课的心理, 再加上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除体育特长生以外, 一般学生对于体育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 这些多方面的因素合在一起也加大了学生的应付心理。

2.3、教师质量有待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主要应起到教育、引导和调整这几个作用, 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 现在很多高中体育教师的竞技心理和应试心理比较强, 在教学的理念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教学内容上相对比较落后, 对于学生的根本要求也只是基于成才教育, 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对于其今后的人生走向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3、主体参与教学理念的实施策略

3.1、教师转变其教育观念

要实现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 首先就必须从转变转变教学观念开始, 改变长期以来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模式的状态, 通过一切可能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死气沉沉的体育教学课堂, 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活跃、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

对于一些体育综合实力和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 由于其自身客观原因, 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速度要慢于其他学生, 所以对于这些学生在教学评价应该更多的放在其学习的态度方面, 这样做不仅教学评价更加有科学性, 也不至于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挫败感。此外, 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上, 锻炼其自我学习的能力, 并以此来巩固自身所学到的体育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

3.2、尽量让学生认可学习目标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一。所谓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具备内容明确、方法具体、可行性高三大要素, 缺一不可。例如, 教师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 如果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篮球技巧和理论知识并提高投篮命中率, 那么这个教学目标就是难以被评价的。因为, 其中有一些很难被量化的词比如提高命中率, 要到什么地步才能算是提高;掌握基本篮球技巧, 要达到哪种程度的技术才能算是掌握了篮球技巧。由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 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概念模糊的情况。那么, 如果我们改为以40%命中率为二阶, 60%命中率为一阶,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评价前的测量来确定学生的教学目标, 就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的教学目标更具可行性, 并且其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 对于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3.3、通过分层小组的方式来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同一个教学目标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 有的学生却要用很多的时间;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实际情况将学 生分成不 同的小组。作为学生来讲, 在一些综合实力差不多得同学周围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不仅能够爆发出很强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够像话指导、相互借鉴, 一起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很强的锻炼。

3.4、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 , 鼓励其参与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执行一个基本的教学方式就是多提出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和反思总结的空间,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 学生会不自觉中被教师引入到教学中来, 经过长时间的融合, 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势必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5、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时间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前面已经提到了,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 长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进行学生, 学生的思维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即便新模式被成功构建, 但学生本身的思维并没有与传统教学理念想脱离, 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给予重视的方面。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就应该从学生实践这一块入手, 以客观实践来影响学生的主观思维, 并且还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设身处地的感觉到, 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 这也从根本上构建起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模式。

3.6、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之于教学的重要性, 前文已经谈到。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 提高职前教育的质量, 在对教师进行招聘时, 我们的审核标准不应该仅仅着眼于专业技能上, 还应该有意识的对各方面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其次, 职后培训, 很多学校在将教师招聘入校后, 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对教师进行再培训的过程, 这显然是不能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

4、结束语

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体现在强身健体方面, 对于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 我们必须要在体育教学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不难发现, 其中存在的弊端依旧很多;对此, 我们应该找准问题, 然后以科学的方式去解决, 本文提到的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1]王行.参与式教学在高校网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12, 12.

[2]张永进.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在标枪教学课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3, 102.

[3]吴杜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118.

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篇3

[关键词]快乐体育;趣味性;游戏;评价;激励

体育课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最大的原因就是体育课能带给学生快乐,有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迅速调动情绪,主动参与进课堂中。面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力、判断力,以及自主控制意识都正在飞速完善中。如果体育课过于形式化、简单化,不能真正带给学生快乐、凸显出趣味,那么可能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让体育课富于变化,有一定的挑战性,让体育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肢体,还锻炼了学生灵活的运动思维。

一、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快乐体育的意义

快乐体育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体育课注重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各方面人性化的科学指导思想,有利于挖掘师生潜力,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动作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技术,增强体质,锻炼身心。把教学内容与游戏、音乐、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练习积极性。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健康水平。

快乐体育是培养身心兼备的实践活动,以情感教学为基础,是联系师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动、活泼、和谐、友善的氛围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它要求教师亲自参与到学生的练习活动中,直接用身体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它从情感入手,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法与发现式的学法,在发展体力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调动教学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增进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积极性,而且达到培养身心兼备的人才的教学目的,并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应注意的问题

1.违背教学大纲。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而快乐体育强调学生愉快、轻松的运动。二者在目标和要求上有明显的冲突,因此,在实践中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是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有各自的独特偏好,在体育教学中,如果不加以鉴别地实施快乐体育,就有可能违背正常教学大纲,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2.整潔、新颖、美观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练习注意力,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视觉错觉的心理过程,对场地器材做适当的布置,可以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增强练习的信心。快乐体育对教学班的人数及场地、器材条件也要求较高。相反,教学环境不佳,对学生的兴趣、情感、信心、意志、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会产生严重影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遭到破坏。

3.“放羊式”教学的出现。由于快乐体育强调学生学习行为的自主性、自为性,包括自定目标、自定步骤等,这就大大增加了体育教师组织管理的难度。由于班级规模大,人数多,场地、器材经费不足,很难根据不同学生个性的学习需要进行个别指导和保证练习条件。因此,在快乐体育实施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出现“放羊式”教学,这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从而降低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三、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

1.体育游戏法。快乐体育施教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快乐的活动过程,即在体育练习活动过程中,将动作练习、掌握方法、锻炼身体融为一体,将体育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增强学生体质因素贯穿于游戏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各种欢快和有趣的体育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发展技能,增强体质。但是也要注意,体育游戏过于注重娱乐性,反而和教学内容产生了脱节,更淡化了体育技能的掌握目标,这对学生来说,虽然情绪是放松了,快乐也体验了,却在玩乐后不知道学了什么。这种情况即是本末倒置,体育游戏的实施要以教学基础为牵引,体育技能的融入要在游戏动作上找准平衡点,让游戏规则与运动技能重合于某点,让学生在游戏进行中熟悉技能,在技能掌握中投入游戏。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启示性引导,清晰有序地将学生带入到运动重点中。

2.实施课堂评价法。课堂评价是新时期教学理念中颇受重视的内容,教学评价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能够让师生双方从不同的角度完整体验课堂,全面了解自己的表现,便于自我发掘,自我反省。而体育课堂中的评价也是课堂评价的一部分,教师要有建立评价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听取意见,懂得参与总结,能够发扬长处,改进不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真实性与鼓励性,做到实事求是、公平细致,多发现学生的表现优点,赏识信任,传递运动正能量。例如,在学习篮球移动运球时,我组织学生们开展了“运球接力赛”的游戏,结束后我做了这样的评价:“从短短的游戏中,老师看到了同学们不甘示弱的勇气,团结合作的凝聚力,当然还有熟能生巧的运球能力,尤其是女同学,巾帼不让须眉啊,老师非常欣慰,但是能生巧的却还不多,让球溜走的也不少,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练习,争取下次再进步。”中肯的评价,有力的鼓励,让学生们信心大增。体育教学的初衷就是调节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教学需要轻松的氛围,需要开放的观念。体育教师要有机融合体育的趣味性与学科的知识性,由内渗透,人性化地牵引学生,创建多彩体育课堂。

3.多目标教学法。多目标教学法是指在学习新教材时,以所学教材为基本教学目标,设置若干练习,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后,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积极认真地去实现基本目标,又能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4.角色体验法。在这种方法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当教师或组长的角色,在小组和集体教学法的组织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之通过角色的体验,培养责任感、自律感。由于每位学生可以变换角色,因此,极易活跃教学气氛,并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

5.心理激励法。基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师要注意在学习中经常赞扬学生,学生某个动作完成成功的时候,教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并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一些体育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不可简单粗暴,大加指责,而应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 俞继英《学校体育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 于素梅,朱红香等《“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篇4

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全县教育系统各单位、学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通知》(粤教基„2012‟5号)和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通知》(韶市教„2012‟55号)文件精神,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按照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标准为重点,全面规范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中小学校管理水平,引导全县学校注重内涵发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使每一所学校建设成为办学行为规范,管理科学,校风良好,育人氛围浓厚的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学校“规范管理年”活动,以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管理为目标,着力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工作程序不清、工作标准不高、工作效能不强、服务质量不优、作风形象不佳”等问题。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县教育系统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作风形象大幅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为实施追赶战略,谋求跨越发展,建设教育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任务

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年”活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三规范一提升”为突破,重点在“规范学校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文明形象”上下功夫。要围绕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认真查找问题,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动学校规范化建设。

1、规范工作制度方面。各校认真查找在工作制度方面存在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不落实,决策机制不健全和岗位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要围绕学校常规教学和常规管理要求,从职责、目标、考核、奖惩等方面,对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补充,并把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工作考核制度、质量奖惩制度、议事规则、重大事项管理与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学校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2、规范工作标准方面。查找责任心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完成任务讲条件、打折扣,工作慵懒散,主动性差,计划不细、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工作效率低,对教育局、学校安排的工作不按时完成,上报材料审核不严、不规范等问题。各校要加强群众观点教育以及正确的质量观和师德教育,强化自身素养,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办学和执教理念,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增强教职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提

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学校各项工作保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比成绩、争名次、创一流。

3、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方面。主要针对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决策不民主、程序不科学、操作不规范,管理常规、教学常规落实不到位,学校管理粗放,教研教改流于形式,校务公开的深度、广度不够,先进评选、绩效考核不公正等问题;工作行为方面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事不懂规矩、不讲规范,不作为、乱作为,违规补课,巧立名目乱收费,不学习管理和业务知识,工作飘浮,不带课、不听课、不评课等问题;监管方面存在请假制度执行不到位,常规检查流于形式,对部分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向学生强行推销教辅资料行为监管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法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认真落实领导分级蹲组、听课、评课、参与教研活动和教学检查制度,落实学校管理常规和教学常规,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打造高效课堂。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防流控辍、“减负”各项政策,严禁乱补课、乱办班、滥发教辅资料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各项政策,积极实施校务公开。落实安全维稳工作责任,规范学校各个岗位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行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精细化。

4、提升文明形象方面。引导广大教职工着装得体,仪容整洁,仪表端庄,严谨笃学,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接待来访群众家长

热情周到,语气和蔼、尊重对方,文明用语。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创建文明校园,提升文明形象。

四、实施步骤

此次集中整治行动从2012年4月起至2013年1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制定方案(4月)

1、各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规范管理行为有关文件精神,把省、市、县规范管理行为有关文件精神传达至每一个教师,组织学习讨论,领会精神实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2、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全面部署集中整治行动。

第二阶段:梳理工作制度、完善制度体系(2012年5月至8月)

1、各学校从规范工作制度入手,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对不适应形势要求的予以淘汰,重复的予以整合,不完善的修订完善,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及时制定新的制度。

2、各学校要围绕制度文化建设,把各项工作制度的修订、完善、建立、健全作为活动重点,围绕规范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行为、文明服务,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查漏补缺,形成科学

完整的制度体系。要把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制度分门别类,编印成册。各单位、学校的制度汇编于8月30日前报送教育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教育局检查督促,处理问题(2012年9月至12月)

1、学校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各校要认真规范管理行为,针对办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规范内部管理行为。

2、制定具体措施,开展集中整治。各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重点问题和重点单位进行重点整治,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行为。

3、局“规范管理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力量进行抽查,通过召开座谈会、明查暗访等方式,检查整治行动效果。

4、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内部规范管理行为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巩固成果。

第四阶段:进行总结(2013年1月)

各学校要对这次“规范管理年”活动的做法、效果、经验、典型以及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及时报道各学校活动开展情况,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12月25日前将总结报教育局教育股。

五、组织实施

1、加强领导。各校要从树立科学发展观、维护教育形象的高度,重视规范管理行为工作。教育局成立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员如下:

组 长:邓筱俊

副组长:刘金兴

成 员:赵建宇、潘继明、曹胜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赵建宇副局长兼任,成员为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专项行动的具体事务。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报教育局备案。

2、落实措施。各校要根据省颁布的《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年的通知》和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落实措施。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整改。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纠正办学中的不规范行为。教育局建立检查通报制度,采取实际行动,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规范管理行为。

3、从严整改。学校对照有关规章制度,查找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整改。教育局相关股室加强监督检查,对重点问题和重点单位进行重点整改,建立检查通报制度。对在“规范管理年”活动中表现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单位要通报表彰,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单位,要提出批评,限期整改,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篇5

教高[20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财务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现就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就是要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要注重整体推进,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紧密围绕优化结构布局、改革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坚持重点突破,要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发挥国家级项目在教学改革方向上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上的示范作用、在推进教学改革力度上的激励作用和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辐射作用,调动地方、高校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三)近年来,中央财政先后支持实施了“985工程”、“211工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及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促进了高等学校学科发展、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提升了科研水平,有力地推进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紧紧抓住影响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选择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有效推动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质量建设体系。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就是要在“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系统强化教学关键环节、引导教学改革方向、加大教学投入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整合各项改革成果,加强项目集成与创新,把握重点与核心,提高项目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

(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旨在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在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培训薄弱、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着力加强质量标准建设,着力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着力改革体制机制,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力争在解决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国家级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批引领改革的示范性专业;建成一批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和艰苦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点;配合“卓越计划”的实施,形成一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专业点;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医学等专业认证体系。引导高校加强课程建设,形成一批满足终身学习需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视频课程和一批可供高校师生和社会人员免费使用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新模式,形成有利于中青年教师学术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新机制,实现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三、建设内容

(一)质量标准建设

组织研究制定覆盖所有专业类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和高校联合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形成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二)专业综合改革

支持高校开展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为本校其他专业建设提供改革示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培养。支持涉及农林、地矿、石油、水利等艰苦行业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高校等专业建设,引导这些专业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支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相关专业建设。在工程、医学等领域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医学等专业认证体系。

(三)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完善和优化课程共享系统,大幅度提高资源共享服务能力;继续建设职能完善、覆盖全国、服务高效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积极开展教师网络培训。

(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遴选建设一批成效显著、受益面大、影响面宽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在加强内涵建设、成果共享与示范引领。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形成一批高等学校共享共用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

(五)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承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实践研究,组织区域内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管理人员培训,开展有关基础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改革热点与难点问题研究,开展全国高等学校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继续支持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进修锻炼。

四、建设资金与组织管理

(一)“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高校自筹经费共同支持。中央部门所属院校的“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和公共系统建设项目的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地方所属院校的项目列入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经费原则上主要由地方财政或高校自筹经费支持。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财政部将会商教育部制订《“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另发)。地方教育、财政主管部门或高等学校应制订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承担学校和单位根据相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具体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二)鼓励各地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在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设立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支持本地高等学校提高质量。鼓励各高等学校根据学校特色,积极筹措资金设立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三)教育部成立“本科教学工程”领导小组,决定“本科教学工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科教学工程”的日常工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学校应指定相关部门作为专门机构,统筹负责本地、本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四)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制订、发布项目指南和规划方案。学校建设项目的立项主要考虑高校布局、办学特色和改革基础等因素,采取规划布点的方式,减少项目评审,充分体现加强省级教育统筹和高校自主规划的思路。公共系统建设项目主要采用委托的方式审核立项。坚持立项公平公正,规范评审程序,实现阳光评审。加强立项监督,实行全程公示。

(五)项目承担单位按照统一部署,根据“本科教学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依据所承担项目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并保证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成效。

(六)成立“本科教学工程”专家组,负责项目审核立项、咨询检查、绩效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专家组意见,对有关地区或单位的项目、资金数量进行调整。

(七)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应接受教育部及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审计。

(八)项目建设完成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分别组织验收。“十一五”期间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要继续按照立项方案进行建设。教育部将在适当时候,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别组织检查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一一年七月一日

“本科教学工程”背景材料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

一、制定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背景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站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5 还有差距。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上,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要紧紧地把握住三点:一是在思路上,要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水平。二是在定位上,要充分发挥国家级项目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三是在内容上,要紧紧抓住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力争取得重点突破。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总体框架下,“本科教学工程”定位本科人才培养,进一步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水平。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此,必须要注重整体推进,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紧密围绕优化结构布局、改革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就是要发挥国家级项目在教学改革方向上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上的示范作用、在推进教学改革力度上的激励作用和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调动地方、高等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高等教育战线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形成共同关注、共同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本科教学工程”定位于本科人才培养,突出本科教学改革,特别是要针对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培训薄弱、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通过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重点抓五个方面:一是抓基础,研究制定 6 人才培养标准;二是抓龙头,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三是抓保障,推进优质资源建设共享;四是抓重点,强化实践教学;五是抓关键,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二、“本科教学工程”的制定过程

为了制定实施好“本科教学工程”,教育部、财政部于去年启动了“本科教学工程”方案研制论证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以及咨询专家组和研究组;先后到北京、重庆、湖北等12个省(区、市)实地调研,访谈了30多所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召开了50多次校领导和教师座谈会,组织了31个省(区、市)教育厅和109所部属高等学校的抽样问卷调查。通过广泛的调研,了解到:教育部、财政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的“质量工程”取得了明显建设成效,但也存在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比如项目太多、相对分散,经费支持力度小,申报审批程序繁杂等。对“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广大高校教师普遍希望项目建设能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更加关注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更加关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

教育部、财政部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程”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两部领导多次就方案研究制定工作作出指示,并强调要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框架下,紧紧围绕影响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来设计方案,要注重项目管理,保证取得实效。两部委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多次组织召开部门协商会议和专题研讨会,研究建设思路,规划建设内容。经过近一年的研究论证,“本科教学工程”确定了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本科教学工程”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本科教学工程”。

三、“本科教学工程”的基本思路与建设内容

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着力加强质量标准建设,着力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着力改革体制机制,着力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本科教学工程”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选择五个方面内容重点建设,即:

一是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

二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三是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 四是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一)质量标准建设

组织研究制定100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和高校联合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形成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二)专业综合改革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重点建设1500个专业点,支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支持涉及农林、地矿、石油、水利等艰苦行业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高校等专业建设,支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相关专业建设,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医学等领域开展560个专业认证试点,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医学等专业认证体系。

(三)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

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集中全国高校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5000门资源共享课。完善和优化课程共享系统,大幅度提高 资源共享服务能力,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教学服务,推动高等教育开放,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建设职能完善、覆盖全国、服务高效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积极开展教师网络培训。

(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促进成果共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方式,建设1000个共用共享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资助大学生开展5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五)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重点建设30个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承担区域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管理人员培训;开展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支持5000名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研修。

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本科教学工程”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建设。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达到了新高度,各部门各单位支持教育形成了新合力,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对本科教育教学的高度重视。按照有关财政专项的投入要求,专项资金将主要支持中央部门所属院校的项目建设和公共系统项目建设,地方所属院校的项目建设经费原则上主要由地方财政或高校自筹经费支持。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大教学投入,保证项目建设经费落实到位。同时,在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的引导下,各地方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积极筹措资金设立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支持本地高等学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鼓励各高等学校根据学校特色,积极筹措资金设立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逐步构建国家、省、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体系。

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好“本科教学工程”的每一个建设项目,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在实施中,要进一步体现加强省级教育统筹和高校自主规划的思路,采取规划布点的方式,减少项目评审。要坚持立项公平公正,规范评审程序,实现阳光评审。要加强立项监督,实行全程公示。

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省纪委、市纪委六次全会和省教育厅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教育系统中心工作,以解决教育系统的不正之风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采取纠、评、建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加大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的力度,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评议对象

各市(县)、区教育局和局直属各学校

三、评议内容

(一)对行风建设工作的重视情况。是否建立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党政领导班子是否在行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及树立“一岗双责”意识;是否健全监督、责任追究机制,对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否敢于出重拳进行治理。

(二)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费制”收费情况。是否落实省政府关于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各项规定,坚持省定收费项目、标准和范围,不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是否加强对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管理,坚持学生自愿原则。

(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情况。是否坚持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原则,不得以任何名义招收择校生、择班生;是否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乱办班、乱补课行为;是否参与远程教育联合办学并向学生收费。

(四)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情况。是否随意扩大招生人数、降低录取分数、提高收费标准;择校生是否按市招生计划比例执行并向社会公示;招生、录取、收费工作是否公开、透明。

(五)中小学教材和教辅材料的征订和使用情况。中小学用书是否严格按省教育厅制定的《目录》征订;是否切实采取措施保证学生自愿征订教辅材料,禁止乱编、乱印、滥订教辅材料。

(六)坚持校务公开情况。学校是否在重大事项、人事管理、财务收支、大宗物资采购、涉及教师、学生切身利益等事项实行公开。

(七)招生考试工作情况。加强招生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在中招录取中是否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在国家组织的各级各类考试中是否存在违纪违法案件,对违纪违法案件处理是否及时得当。

四、评议方法

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工作采取自检自查、日常抽查和行风评议的方式。

(一)自检自查。各市(县)区教育局、局直属各学校应加大自检自查力度,分层次对照行风评议内容,逐级自查,自查自纠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1 月 25 日前将自检自查结果报市教育局纪检监察室。

(二)日常抽查。日常抽查实行专项检查、个案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日常抽查实行动态检查方式,对日常行风建设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违纪行为,将作为行风评议的重要依据。

(三)行风评议。年终,局纪委将组织检查组对各市(县)区教育局、局直属各学校行风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评议,对各市(县)、区教育局的行风评议要参考当地行风评议结果;对局直属学校行风评议要参考局直属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考核结果。

(四)行风评议结果分为三个等级:优秀、达标、不达标。对不达标单位,要限期整改,取消其它评优资格。

五、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工作,是对教育系统行风工作成果的检验,是进一步推动行风建设各项工作落实的有力措施,对于加强行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促进教育系统改革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各市(县)、区教育局和局直属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强领导,纠建并举。市(县)、区教育局、局直属各学校要以行风评议工作为契机,促进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行风评议责任制。坚持纠建并举,把纠、评、建结合起来,推动我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市(县)、区教育局、局直属各学校要重点在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治理乱补课等方面下功夫,要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使行风评议活动和行风建设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行风评议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依靠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7

一、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笔者认为这里的素质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素质和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是对任何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是一个教师实施本学科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学概念,并不断与时俱进,熟悉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体质和心理特点,能够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品德素质是对教师个人品德方面的要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任何教师都要在品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人生榜样。为此,我们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始终能够把对学生的爱放在心上,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从提高学生素质,为了学生发展的高度着想,做品德高尚的教师,做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教师。

为了提高素质,我们必须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比如,通过网络了解国内体育教学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多和同行交流,多听同行的课,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提升的机会,等等。同时在生活中,注重品德修养的锤炼,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素质

1.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 即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这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中, 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比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前的迅速集结训练,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比如,通过一些集体科目的练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赛等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顾全大局、服从集体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再如,通过一些竞技性科目的练习,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正当竞争、勇于争胜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言传身教起到表率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只有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才能提高学习的持久动力。对体育学科的教学来讲,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才能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兴趣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比如,我们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

3.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为,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标准,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学校体育教学在强健学生体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中,我们不应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重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比如,在篮球运动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的观念。在篮球比赛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勇于争胜的良好品质。在比赛中,要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

三、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课堂教学是核心,课外体育活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强化体育课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除了周一上午课间进行升旗仪式外, 其余的上午课间和下午大课间都要跑操。在跑操过程中,我们可以检验各班学生能否做到迅速集结、团结一致,步调整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检验各班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除此之外,我们还根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组成各种体育运动队,像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对有特长的学生集中训练,运动队员必须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另外,体育教师经常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我们学校每年在春季(五一前后)和秋季(十一前后)举行两次运动会,已经形成惯例。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课外体育活动, 才能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 强化体育教学效果,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体育教学中生存教育的实施 篇8

一、体育教学的自身特点,有利于学生生存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1.体育教学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

体魄是人生存在社会的重要条件,清华、北大提出了为健康工作50年而锻炼的口号,这无疑给我们广大的学生做出了榜样。体育教学能增强体魄,这是因为体育教学的活动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通过各种单一的和组合的肌肉活动方法,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脊柱、胸廓、骨盆等支撑器官的发育,增强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发展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通过长期系统的科学锻炼,能不断地改善人体运动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机能水平,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耐受能力和免疫能力。体育教学为学生一生的生存具有健康的体魄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体育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必然面临各种成功与失败,因而它需要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忍耐力以及面对困难挫折的自信心。而体育教学的许多内容和措施,各种体育课程中的教材内容,如游戏与比赛等,使学生有参加竞争的众多机会,不断体验成功与失败。长期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心态,从而有利于形成自强不息,自我生存发展需要的坚强意志品格。

3.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

从生理科学角度讲,复杂多变的体育课程中的活动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提高其思维应变能力,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体育课程目标内容的设置、气氛的营造以及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生事物和社会事件的综合性应变能力,从而使之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体育教学能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协作观念

体育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自信乐观的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体育活动(如球类、拔河、接力比赛等项目)都需要场上同伴间的团结配合。而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的许多工作也不是单一的,也需要同事之间密切合作,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谐。这实际上也是社会竞争能力的体现,是生存素质的重要内容。

5.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际交往是指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多维的双向的错综复杂的网络中,都不能离开与他人的交往而生存。现代高技术的运用和单调工业化的生产使现代人在相对封闭状况下独立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情交流,人际关系变得疏远。体育活动可以打破这种隔离与孤独,增加人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学生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与比赛,使人互相产生亲近感。因为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交往是由班级到年级再到整个学校,甚至校外,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范围。体育教学活动形式最大的特点是在开放性的时空中进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始终处于动态组合的状态中,这使学生相互间更加容易学会彼此尊重、互助来加深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言语和体态来达到沟通、传达各种情感信息。这种默契的配合过程更易建立起友谊交往信任的桥梁。因此,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素质。

二、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生存教育的措施

1.改革体育教学思路,建立生存教育模式

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过度地强调增强体质和符合大纲的要求,而新的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思路上强调了体育教学“育人”的宗旨,首先在“育人”的方式和目的上尊重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情况下,突出健身、攀爬和一些对抗性集体项目,体育教学的难度上,既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让学生经历失败的挫折,同时也应增加一些能够锻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创造性项目,如越野定向运动,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其次,要从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体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效性、科学性和生活性,以培养学生成为终身体育健康者(即从小到老贯穿整个生命过程都参与体育健康活动的人),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把“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作为组织体育课的基本形式。

2.强调学生调控情绪的能力,发展面对困难的适应能力

面对陌生环境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绪变化,这种变化一般分两种反应:其一是“急中生智”,冷静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其二是表现出“怯懦、害怕、退缩”,面对困难和挫折不知所措。基于学生心理反应,在生存教育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帮助学生沉着冷静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3.把生存技能传授融入到体育技能的教学中

学校体育有必要将生存技能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传授结合起来,通过体育技能来教给学生生存技能,解决学生吃苦精神欠缺、自立自强能力差、缺乏防范意识、自卫、自救能力等问题。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可以使学生掌握急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面临危难和困苦时的决策能力等。

4.寓生存教育于实践活动中

近些年来我国的学生社会实践和野外体验活动生存能力显著下降,在与国外青少年交往的野外活动训练过程中,中国青少年表现出来的怕苦、怕累、意志薄弱、体质太差而影响生存能力缺陷,给我国的教育界专家学者提出了警示。青少年面临着生存教育问题的严重缺失,我们应更多地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锻炼,来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的本领。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创设课堂情境、开展生存模拟训练教学,让学生学会自救等知识的体验。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实践中增强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如“定向越野”运动,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不仅能增强体魄,而且还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生存能力。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体育教师都是体育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授人一滴水,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所以体育教师只有加强学习,透彻理解体育生存素质教育的宗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有效地实施体育教学与生存教育。可以开展有关生存素质教育各种培训班,请专家通过听课评课、讲课等形式给予指导,把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及时传达给基层体育教师,是推行体育教学确保学生生存教育的基本保证。

6.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是推行生存教育质量的关键

任何教育过程的实施,都要与其教学效果的评价相适应。过去单一的体育达标致使学校体育的教学重点局限在若干达标项目上,忽视了学生体育健康能力的培养和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要树立全面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观,要强化评价内容的现实性与学生发展的长远性相结合。既要建立对体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达标考核体系,也要考察体育教学对学生自觉实施健身行为和体育终身行为能力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各种社会生存素质能力的培养等。在对学生全面科学的评价中促使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积极、健康地锻炼,为其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较好的身心素质基础,促进体育教学与生存教育的全面推行。

体育活动是被浓缩了的社会舞台,社会上的诸多现象,如成功与失败、欢乐与艰辛、竞争与协作等都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这一独特优势来增强学生的生存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个性心理的观察和评估,因势利导、利用体育活动的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忍耐力、意志力和高尚品格的培养,改造其不利的个性品质,使其转到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个人生存发展的道路上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赵建英.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公布.中国学校体育,2000(3).

[3]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国学校体育,2006(10).

【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推荐阅读:

上一篇:蜕变的作文750字下一篇:“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材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