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

2024-10-02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共12篇)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 篇1

在物质经济里,物质的复制成本高昂;而在电子经济里,电子的复制成本低廉,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免费的电子服务大行其道。一切构建于数字的行业都要面临互联网的强大冲击。信息、交易、金融构建于数字与符号,有互联网化的先天优势。互联网能促使产业去中心化,是生产资源和消费者需求的一次创造性匹配,是去中心化的直接匹配。产业链进一步摆脱层级结构而逐步扁平化,需求方和供应方业务直接对接。

产业链里存在多个环节,交易是核心,物流要先行,融资很关键,数据全贯穿。交易环节里核心需求是货物与货币的交换,组织价值链条里各个环节解决货物交易价格、时间、空间、货物品质差异,是最核心的问题。投机行为带来的价格波动,结合货物与资金储备池的缓冲作用,使不同品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成交价格的货物能够得以配对交收。打破了时、空、价、质一致性约束,极大地有利于资源的优化与配置。

作为货物银行,仓库网络化与智能化实现货物通存通兑(带升贴水);传统物流只是基础物流,资源配置是基础物流的指挥系统,指挥物流按照什么资源配置原则配置不同时间、空间、品质的货物,给出不同货物的差价定价。提供的不仅是回避风险的中介服务,更是在经营货物资本,对货物的置换风险进行吸收、对冲并赚取风险报酬。是货物票据的交易成全人、货物流动性创造者、融资担保人和产业整合的有力推进者。开放式的组织方式吸引一批货物提供商竞争性提供报价。这些货物特别提供商是在按照货物掉期交易方式提供服务。货物提供商经营的是客户、货物与资金,效率、风险、效果是三个重要核心。首先在全国干线物流节点与客户聚集点设置货物交收仓库,形成仓储网络,各仓储节点进行客户化管理。将所有仓库规划成一个虚拟仓,管理虚拟仓内资源在各个仓库节点上的分配与调度。搭建开放物流信息系统,推进仓库及货物管理电子化,推进物联网应用,构建全流程电子自动化监控可信的开放系统。引导各类物流运输企业进驻运单电子交易系统。构建货物匹配与调度系统,分析预测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定做方案,配置货物前移。引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可信系统,产业链才能更健康发展。

产业链与金融融合,以贸易真实有效为基础,结合大量产业链数据,监控并适时介入贸易流,实现有效管控。并在在产业链里寻找数据,通过对产业链的信息流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构建全新的风险评估模型,降低供应链风险促使与金融对接,联合金融机构为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并对资本的获取成本进行优化。

我们应该在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方向开展电商平台的打造。前期是整合金融、物流、数据资源促使现货买卖双方货物与货币的高效益转化;中期转变为对产业价值链的介入与整合能力;后期是模式在其他产业的复制。

(本文根据周广俊11月21日在“2015(第十三届)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内容有删节。)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 篇2

一、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3000万元 注册地址:** 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销售;自有房屋租赁;仓储服务(不含危险、易制毒化学品);物业管理;五金建材、装饰材料、卫生洁具、厨具、日用百货、家具、电器、塑料制品、服装鞋帽、家纺用品、针纺织品、文体用品、办公用品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法人代表:**近三年来的年销售收入、税收、利润等经营状况:公司的一期项目属在建项目,2016年销售收入为1334万元,税金107万元,2017年销售收入为3510万元,税金281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先进性和可行性

**国际大厦、亿联金融中心以及高科技产业孵化园三位一体的城市CBD(中央商务区)项目是我公司2013年立项的亿联国际商贸城二期工程,— 1 — 计划今年开工。此项目三位合一,主要定位于投资、金融、办公、电子商务、高科技孵化园区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高青CBD(中央商务区)项目。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振兴规划,集中体现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导向。随着国家经济形式的好转,金融发展与高科技园区建设遥相呼应,成为保障新技术产品质量和效益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进金融中心与高科技孵化园区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功能互补的、金融融资新技术扶持的优良平台。本项目一旦落成,具有投资回收期短,效益好,利润高的特点。另外,高新技术孵化园区的开园,也使掌握有高新技术的企业得到了宽松的发展,会吸引大量的空间和国家优惠的扶持政策。项目的建成将填补高青金融、投资、商务办公的场所空白,孵化园区的落成也将快速推动高青高科技技术的发展。

三、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5.1亿元,其中,银行贷款2.1亿元,企业自筹3亿元。建设投资2.5亿元,技术引进、设备投入2.6亿元。占地941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5300平方米,其中:**国际大厦计划投资1.2亿元;亿联金融中心计划投资0.8亿元;高科技产业孵化园计划投资0.5万元。此项目建设期22个月,2017年计划投资2.1万元,主要建设用于**国际大厦、亿联金融中心及其配套设施。

四、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拟新增占地941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5300平方米

—— 主要建设内容要详细:

1、项目总建筑面积145300平方米,其中:用于综合商务办公的**国际大厦45000平方米,**金融中心28000平方米,高科技产业孵化园58300平方米,项目所配套的地下、地上停车场14000平方米。

五、2017年主要建设内容

2017年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用于**国际大厦、**金融中心及其配套设施。

六、建设地点及占地面积

项目总占地141.3亩,属新增用地指标。

拟建设地点位于东环路以西、六号路以东,南至北一路,北至付家村农耕地,拟选址现状无地上建筑物,无须拆迁。土地性质为已储备用地,无移民安置之忧,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集约用地。

七、建设期及起止年限

项目建设期为22个月,从2017年5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19年3月竣工。

八、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税收0.8亿元,利润2.1亿元,解决新增就业人员2000人。

九、项目联系人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 篇3

摘 要:针对本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渠道存在的问题,从造就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优化物流模式、强化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扶持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的建议,期望能够为优化农产品企业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对策

促进农产品电商物流渠道的良性发展,让农产品物流行业积极吸收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理念,提升整体水平,已成为各级政府近期的经济战略目标之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商物流,必须加大投入,积极引进现代科技,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一、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基本思路

(1)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制定积极政策推进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的信息化发展,强调节约,绿色环境,避免污染等,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创造有利环境。各级政府必须出台积极政策扶持物流项目尤其是规模物流设施项目的规划指导,营造健康的经济环境,真正助推农产品电商物流企业的改造升级。(3)坚持可持续发展。从农产品电商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构想出发,逐步解决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中设施落后与政策瓶颈等实际困难。(4)盘活基础资源。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好率,通过合作充分发挥本地现有物流资源。(5)科学谋划发展。从各地经济的实情入手,制定因地制宜的规划,合理地指导农产品电商物流渠道的构建与完善。

二、积极依托各类媒体,改善农产品电商物流行业的发展环境

1、发展当地物流业是实现农业增效提质的迫切要求。长期来,各级政府均重视城镇经济的发展,不同程度地淡化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扶持,农业是根本,是工业的基础,因此,各级政府须转变观念,树立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的重要地位,主动支持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凭借规划导向、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等,助推农产品电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其二,要转换农业发展思路,意识到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农产品及时输送到城市的必然举措,大批农产品的畅销,也将促进地区各类经济的健康发展。

2、优化农产品电商物流业环境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务实举措。加大力度强化宣传,积极促进电商的切实应用,营造积极的电商环境将助推农产品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扶持企业组织与个体体验电商活动,同时制定有效法律法规,保护与约束各电商活动的实践者。国家出台的电子商务法中,未涉及到农产品电商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细节。各级政府可在实践中优化相关的内容,逐步实现电商物流的标准化运行,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有利环境。

3、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当前,在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区,工业物流正快速发展,其基础设施也已得到完善,可农产品电商物流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所以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涉农交通运输工具等基础设施,包括农产品保鲜冷藏库的、公路与铁路等交通条件的建设;仓储配送设施的完善;信息平台的建立,要尽快改善现代物流业基础条件,加快保鲜技術的应用,引进加工包装技术,增强农产品的储藏容量并扩大配送半径。

三、创新原有物流管理模式,升级物流信息平台

1、拓展视野,优化农产品电商物流管理模式。农产品特点各异,种类繁多。为了有效利用资源,物流成本,降低配送中的损坏,必须分类仓储按量配送强化各环节管理。实施农产品电商物流分类管理的类别有:动植物鲜活农产品、易储存农产品等等。

2、进一步整合农产品配送网。当前,各级农产品物流配送网大都未开展科学规划,对运输路线、车辆工具等也未合理优化选择,这使得农产品配送成本与损耗居高不下。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特殊要求对农产品配送环节提出了更高标准,因此需组织专家对物流线路开展合理设计,统一供应链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与要求,以提升物流效率为目标。

3、优化农产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营销依托的是信息化技术,因此将农产品电商物流插上信息技术翅膀是尤为重要的基础工作。要切实引导涉农企业、合作组织等各种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电商行业,依托电商来打造农产品流通与销售平台,建设好规模性的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及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依托此平台,整合各地尽量多的物流信息资源,促其资源共享,同时为互动式经营提供高效实用的惠农平台。

四、抓好农产品物流园区及其配送体系建设

应在科学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及各类物流公司现状基础上,强化各类流体“吞吐量”。

1、注重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各级政府既要在农村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还得在流通环节方面规划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如以建立农产品物流园区为抓手,实现农产品运输的“一站式”服务,凭借“农户—市场”的模式,实现农产品产销的一站化解决,以减少农户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为服务准则。

2、积极规划科学优化农产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环节是农产品电商规模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政策与资金上政府要优先促进农产品电商物流业的与时俱进,可设立减免部分费用的农产品专用通道,切实支持农产品物流企业等手段支持配送体系建设,再有可引入资金全面提升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服务功能等。

五、进一步扶持物流企业发展

1、加快物流企业发展与壮大,整合提升当地物流资源力量。支持中小物流企业间沟通协作,实现资源整合,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物流服务模式,以满足多样性物流的要求。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可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本地物流业的兼并重组,支持各类物流企业通过控股、合资、重组与联合的形式进行合并重组,逐步培育部分服务质量、好竞争力强大的农产品电商物流公司,进一步缓解物流企业所面对的各种经营难题。

2、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渠道。当农产品电子商务不能实现自营配送时,应选择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与其合作完成配送工作。农产品的特殊性使得以往配送方式基本没法跟上农产品物流发展,而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要业务的较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必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务实选择与发展趋势。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可通过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和农村客运网络资源,凭借乡镇客运站建立货源集散基地,加快发展快速配送、连锁经营与专用运输。当然,各级政府还应该逐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物流领域,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到第三方物流。

六、人才为先,强化对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与引进

对于一个新兴行业的来说,人才是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因此,积极筹划农产品电子商务及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常,这类人才的培训主要依靠学校、与企业,对当地职业学院来说,可根据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开设急需的各类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政府则可从资金与政策层面积极支持人才培养工作,依托劳动部门积极开展讲座、开办职业技能短期培训、开办远程网络与视频教育等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培养出各类有实战经验的、适合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流发展的实用性人才。

七、依托规模化发展来降低物流成本

试想如农产品电商消费者人数不多的话,负责配送的冷藏车平均一次的货物就不多,则必然配送成本较大,因此,要倡导消费者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助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稳步发展,让整个农产品电商行业不断走向繁荣,实现规模化运作,最终实现消费者受益的终极目标。

各地农产品电商物流正处于发展时期,诸多环节制约着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发展,因此今后还需农产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提升,最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电商经营之道。

(作者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谢茂华.农产品电子商务国内研究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1(01)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 篇4

农业电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与方向。农业电商化对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加强农业信息流通, 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农业电商已成为众多电商公司下一个工作计划, 仅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数量已超过9000 个, 开展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达到3856 个, 通过上网发布信息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金额3252480.8 万元, 通过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金额1322495.1 万元, 通过自建营销网站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金额1115500.8 万元, 合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金额5690476.7 万元。

在农业电商迅速发展的同时, 一些物流问题却日益突出。我国小规模、多农户的生产体系造成农业信息不畅,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难以形成物流的集聚效应。其次, 发展壮大农业电子商务, 必将涉及到生鲜水产市场, 这使得农产品较之工业产品, 需要更高的物流运输与管理水平。从而也延伸出农产品安全、冷链物流、农产品标准化、物流成本等一系列物流问题。现代物流与农业电商是一种互为条件、互为动力、相互制约的关系。农产品物流的瓶颈问题, 势必会影响整个农业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因此, 在我国碎片化生产体系的背景下, 发展农业电商, 首先需要为农业电商提供良好的物流条件。

本论文从实际数据出发, 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库、年鉴报告以及期刊, 分析总结农业电商发展中, 我国物流出现的普遍问题,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信息分析, 并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分析

(一)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现状

近年来,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用户数量逐年上升。2010 年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2 000 家, 涉农网站超过6 000 家。到了2012 年———生鲜电子商务元年, 人们网购的对象开始向生鲜产品转变, 网上生鲜顺利成为网络热销的第四大产品。据有关数据显示, 在2014 年, 我国电商市场规模在农产品这一类别中将占据一千亿元的销售额。而2008 年, 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尽管同比增长了17.6% , 但仅占全国物流总额的2.1%。物流发展迟缓, 未能及时跟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 我国的生鲜食品采用的是常温物流, 粮食产后流通损失率远高于发达国家。

除物流配送设施反映的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外,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行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农产品物流企业小而分散、物流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小型分散的企业普遍存在成本高、反应速度慢、忽视服务质量等问题。物流技术落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 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一大阻力。此外,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物流人员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 其中, 相当一部分物流管理人员来自于其他专业, 拥有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的人数少, 物流管理人员普遍不专业。

(二)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研究现状

物流作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中重要的制约因素, 国内学者一向也在探索其发展与突破口。

在2010 年《物流科技》第7 期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 李征与焦玉娇指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从企业、政府、人才、法规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

2011 年7 月, 《湖北农业科学》中, 张党利等人另辟蹊径, 提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模式, 进而改善了物流状况。通过建立F2C2B模式, 加入了合作社这一第三方, 把控农产品质量, 同时实现农产品集聚, 善用小而分散的物流企业, 从而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2013 年第6 期《科技创业》月刊中, 陈显友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及其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研究》一文中, 以全局的观点看待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中的配送体系, 从经营模式和物流配送体系模式入手, 总结得出建立农产品加工生产服务组织等建议。特别是其中“因地制宜开发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 目前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同年, 李先国、杨晶等人发表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战略构想》一文, 转变视角直接总结了美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并以此为基础, 结合国情, 提出了健全和发展农协组织, 提高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实施“农超对接”, 缩短流通环节等我国物流发展战略构想。

2014 年7 月, 赵志田、何永达等人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构建及实证分析》一文中构建了一个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识别模型, 进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结合来自226 家企业数据进行了测度, 得到“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实力提升过程中最关键问题”和“电子信息技术应该契合农产品电商物流的整个过程”的重要结论。

以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问题出发的研究不在少数。学者们从供应链、产业链、技术应用、信息化等方面深度剖析了我国物流行业, 并依据国外的发展经验和中国基本国情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但其发展策略多归结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 且多停留在宏观层面, 没有给出更细致、详明的企业物流发展指导。

(三) 国内外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1.国内物流发展现状

根据中物联统计调查显示, 2012 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成本为874 亿元, 比上年增长17.3%, 占企业物流成本的61%, 同比提高2.5 个百分点。随着资源向主业集中的趋势, 预计2013 年这一比例将继续走高, 达到65%左右。外包物流比例的持续提高展现了第三方物流的持续发展和其专业化的实现。

如今, 新技术的应用成为农产品电商物流的重要要求, 其一表现便是市场对自动化立体库的需求越来越大。2012 年, 我国自动化立体库行业总产值接近40 亿元, 与2011 年相比增长幅度在2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将日益短缺, 仓储系统向立体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将成为长期趋势。预计未来三年, 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依然会保持在30%左右。

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与物流信息化融合趋势日渐明朗, 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制约了智慧物流的发展。这个问题无疑是物联网应用于物流行业的先天障碍。目前, 我国物流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具有较高的信息化处理水平, 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很低, 由此造成仓储运输系统的整合效能低下。而有一定信息化水平的物流企业, 与物联网融合应用能力较弱, 装备技术水平仍很落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亦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中的攻坚难题。

另一正在快速增长的需求是对冷链物流的需求。统计显示, 我国冷链仓储市场的年增长幅度将超过24%, 成为行业领域目前增长最迅速的部分。近日, 我国出台的《农产品冷藏运输发展规划》也将加速冷链物流市场的快速扩容。

总体而言,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物流处在政策支持环境下, 同时飞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促使企业开展了积极实践, 拉动了行业的发展, 处于景气周期。但其中的难题还亟待解决, 需要向国际社会看齐, 吸取经验, 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各个具体环节。

2.国外物流发展现状

美国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世界领先地位,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达、物流量大, 可作为国外的典型代表。美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完善, 农业信息丰富。据2012 年统计, 美国约有300 个信息服务系统可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 各种信息咨询公司农业网站也成为农民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据农业网站数据显示, 美国农产品网络贸易量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量的8%。此外, 物流人才结构合理及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是美国物流一大特征。在美国农产品物流行业中, 管理层文化层次普遍较高, 学士以上学历占92%, 硕士学历占41%, 拥有正式的配送工程师仓储工程师等资格证书的人员达22%。

此外, 日本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维持在11%左右, 物流成本占比控制在10%以内, 代表了较为发达的东亚农产品物流模式。日本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以及农产品信息化建设, 从日本国情出发, 探索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农产品物流前端由以农协为代表的农业合作组织。日本许多重要农产品的加工、存储和运输主要依靠农协来完成, 农户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也主要通过农协得到。日本农协在组建批发市场和集配中心, 组织物流、商流、信息流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问题分析

(一) 农产品流通体系尚未健全

我国很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大型的公司都是刚刚组建自己的物流体系甚至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进行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并没有形成自身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从供求方面看, 我国大多数地方至今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 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都很低, 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导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生产, 而不注重销售问题, 导致产销脱节。同时农产品产品销售渠道窄、环节多、交易成本高、供需链之间严重割裂。

从物流机械化配备方面看, 我国总体配备处于较低水平。现阶段, 农产品的装卸搬运更多还是依赖人工或简单的手推车等设备, 使用农用机动车运货, 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起重机等正规装卸设备数量有限。在仓储方面, 散藏、混藏甚至露天堆放的现象相当普遍。而且在广大乡镇农村, 依然存在着道路等级低、路况差等问题, 使得农产品运输时间过长, 增加了运输损耗, 降低了农产品的鲜活度, 大大影响了农产品的物流质量。

(二) 农产品对物流的要求较高

由于农产品保质期较短以及生产季节性强的特殊性, 就要求物流速度应该达到一定的程度, 一旦物流在短期内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农产品价格必然上涨。尤其是在地域跨度较大时, 对物流的要求更是严格。目前我国还处在分散包装的阶段, 特别是“保鲜型”的果蔬包装相对滞后, 致使许多水果蔬菜在贮藏与运输过程损失较为严重。农产品易变质, 在物流过程中存在装卸难、运输难、包装难、仓储难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 由于层层加价, 最终形成“菜农贱卖而消费者贵买”的现象。根据商务部的调研, 农产品流通每增加一个环节, 至少会加价5%到10%。

(三) 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目前, 我国冷库数量在2 万个左右, 总体容量大约1700 万吨, 冷链基础设施的不足导致了冷链流通率低, 大部分新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周期性、季节性的特点, 对运输、储藏、加工和装卸技术要求很高, 但目前整个物流技术体系较薄弱, 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 80%以上的生鲜食品采取常温保存。 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包装技术、运输技术等新型物流技术尚未得到很好的应用, 造成农产品损耗大, 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利益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利润实现。

(四) 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农业体系信息网络落后而且分布不均衡。我国农村涉及农业网站的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 而整体上农业网站数量相对较少, 还远未达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

目前, 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大型数据库匮乏, 以农业信息为主体的网站比例非常低, 基层农业部门发布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渠道非常少, 乡镇之间缺乏有效的网络信息沟通手段。另外, 农产品信息标准化程度也偏低, 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 即使是在其他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的POS技术、EDI技术、条形码技术等物流信息技术, 在农产品物流领域也未能得到大力推广。

农产品生产者在供应链中处于劣势地位, 往往被排斥在流通链之外, 被动地成为风险承担者。经销商根据市场需求随意增加或减少订单, 这对农户来说是不利的, 农户缺乏了解销售信息的渠道。

(五) 物流模式较为单一

我国农产品类型和电商模式多样化, 而物流模式却相较单一。农产品类型可分为果蔬、生鲜、坚果等等, 而众多类型的农产品对于物流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电子商务模式也有B2B、B2C、C2B、C2C、O2O等形式, 也需要不同的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目前我国在多样化的农产品与电商模式中, 并未相应形成健全的物流模式。

总体看来,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 物流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目前都缺乏相关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经验, 故在运营过程中, 通常未找到最合适的物流模式来对应相应的农产品与电子商务模式。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策略

(一) 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具有规模小、农户多的碎片化特点,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而传统的农业从业者不重视销售渠道的发展, 造成产销脱节问题。因此, 各大电商交易平台要做好中间的流通者, 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 连接生产与销售。

首先, 各大电商平台可以积极发展自营物流, 自营物流的服务水平与质量便于操控, 可以保证农产品运输安全, 缩短运输时间。其次, 电商公司还可以与一些专业的物流公司展开长期的合作关系, 借鉴麦当劳———夏晖模式, 由物流公司负责从农产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到运输至麦当劳的一系列物流活动, 构成完善的物流体系, 防止出现脱节问题。

同时, 完善的物流体系还需要一定发展的物流设备。物流是由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物流公司与电商平台需要对体系中各个环节的设备、人员等加以控制, 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才能保证整个物流体系高效率地运转。

(二) 满足农产品对物流的高要求

农产品尤其是以生鲜水产为代表的农产品对物流水平要求较高, 这一方面需要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支持, 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减少损耗;另一方面, 要减少农产品物流的流通环节, 缩短流通时间。

交通运输设施, 物流网点的分布, 都是影响流通性的重要因素。我国应加强城乡公路的建设, 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目标, 将公路通到乡村的每家每户, 缩短由生产者到产地经销商的物流时间及物流成本, 继续推进农产品“绿色通道”。其次, 在物流网点的分布上, 可以选择大、中型城市建立集中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 配备冷冻、冷藏等先进的储存设备, 负责货物的保存工作。电子订单下达后, 可以由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向周边地区运输, 降低高品质仓库的成本, 也缩短运输时间。

减少农产品物流的流通环节, 可以分散分布物流网点, 使其更贴近顾客, 构成生产—消费者的模式, 大大降低物流难度。其次, 可以多家物流公司进行组织联盟, 互相将各自有效的物流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减少资产浪费以及仓储运输中的固定成本。

(三)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新鲜”是农产品竞争的主要因素, 我国应大力推行冷链运输, 提高我国的冷冻保鲜技术, 从农产品采摘后的预冷, 到冷库保存, 冷藏车运输, 形成一条完善的冷冻运输链, 减少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 消除生鲜食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首先, 国家要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 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规范, 加大对冷链物流本身的监管。其次, 要进行梯度推进, 因为冷链物流的投入成本较高, 应选择价值量大的农产品进行冷链物流通道的试点工作, 也可以在一些地区进行“生产基地+ 超市“”生产基地+ 大型批发市场+ 配送中心+ 超市”的试点, 形成一定规模后再在全国推广。最后, 物流公司还可以与一些工商企业合力发展冷链物流, 如一些乳制品行业, 其对鲜奶的运输要求比较高, 有较好的冷链运输基础, 联合发展可以减少双方成本, 实现“共赢”。

(四) 提高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使物流不在局限于运输仓储领域, 其逐渐延伸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等业务。而不论是调查还是采购, 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持, 因此, 我们要加强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我国碎片化的生产现状, 农户居住地的分散, 造成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 对物流流通造成较大困难, 因此要加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的建设, 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 提高从电子商务订单下达到传递给供货商的效率。其次, 借用ECR系统进行有效客户信息反馈, 客户需求什么, 物流就运输什么;JIT系统分析从农产品零售商店获得的销售反馈信息。

(五) 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多种物流模式

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货运商品, 相比较工业产品而言, 总体具有保鲜时间短、易腐烂毁坏、物流成本高等特点。但是, 粮食与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对于物流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不同的物流服务作为支撑。因此, 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 具有先行性与选择性。可以优先发展适合常温运输的农产品物流, 优先发展短距离运输的农产品物流, 优先发展大宗农产品物流, 优先发展价值量高的农产品物流, 具体情况请看表1。电商平台以此先行性物流为突破口, 摆脱农产品物流瓶颈问题, 以此为带动点, 拉动农产品物流发展, 从而为农产品电商化提供更多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李先国, 杨晶, 杜江.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战略构想[J].学海, 2013, (05) :37-41.

[2]许金立.农产品物流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J].农村经济, 2014, (05) :125-129.

[3]徐良培, 李淑华.农产品物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6) :71-79.

[4]马宏声, 王丹.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14, 5 (2) :258.

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 篇5

农产品物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各个地区全方位系统的研究,找出各地区农产品物流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对于各地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克服农产品物流竞争力的薄弱因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建立顺畅的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 形成一个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消除地区封锁,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运输设备,提高运输效率,做好农产品品牌宣传。

农产品物流在国际上一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迟迟未下定论并最终“悲壮”失败的多哈回合谈判就充分体现了各国政府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高度重视。

虽然我国已经承诺对农产品物流不再实行补贴,但是仍然可以运用物流退税,物流信贷等国际通行的间接物流补贴政策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物流竞争力。

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的入世承诺,我国对农业支持的空间很大。政府应该设计合理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就流通企业而言,目前效率低下的农产品物流正在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农产品一般具有体积大、鲜活、易腐、运输距离长等特点,因而农产品物流一般数量大、品种多、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应该努力改善物流运输条件,减少运输、储藏环节,规范各类检测检验以及运输、港口的标准,提高物流效率。

另外,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中心环节,改革和创新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是提高流通体系运营效率的关键。应该积极拓展网络贸易,因为网络贸易通过计算机互相联网,使得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与生产、价格变动、销售、服务融为一体,可以低成本信息交流,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并可在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中产生新的信息,极大地提高流通体系的运营效率[8]。农产品贸易的稳定对我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各地区农产品的物流竞争力的差异进行测度,探明我国各地区农产品物流竞争力差异的成因,对于改善我国各地区的农产品物流现状具有积极意义。

区域农产品物流在中国差别很大,对经济的影响在中国不同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不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的战略思考。因此,对于每个地区农产品物流竞争力研究,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于农产品的物流问题,也包括生产资料的物流问题,“现在是我们的软肋,这个软肋倒不是说没有人搞物流,而是现在流通成本太高”。政府辅助农产品物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如政府资助企业在国外加强产品宣传、举办或者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国际展览、向海外派遣农业专业人员或建立相关机构等。

参考文献

[1].王晰与兰勇, 农产品物流竞争力分析.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6): 第25-28页.

[2].张莉, 我国主要农产品物流竞争力研究, , 中共吉林委党校.

[3].我国农产品物流竞争力对比研究. 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2011. 中国北京.

[4].徐争辉, 论我国农产品的物流竞争优势.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第42-44页.

[5].李海潮, 农产品物流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研究 篇6

关键词: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评价体系;多层次灰色评价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3-0012-06

一、引言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并提出农村合作社、学校、企业、社区、超市之间的对接,加大电商、物流、商贸间合作[1]。这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热带农产品物流发展指明了方向。

热带农产品生产是促进热带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改善热带农产品物流状况、优化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以提高物流效率,对热带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热带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这给热带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产地气候和产品本身自然属性特征,加上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落后以及信息缺失,造成热带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率高、产品经济价值低的现状。基于此,立足热带农产品物流实践,对国内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的具体措施。

二、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相关理论

(一)热带农产品物流

热带农产品物流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热带农产品(主要包括热带蔬菜、热带水果、鲜活水产品、畜禽和肉蛋奶等)为客体,实现热带农产品及其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经济活动[2]。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农产品产后的收购、装卸、加工、包装、储存、配送、分销、信息等一系列活动,在此过程中实现热带农产品增值目标。热带农产品产地气候优势使得产品的季节变动相对较小,但热带农产品自然属性、地区气候炎热以及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运用不够,造成热带农产品物流效率较低[3]。

(二)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

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是热带农产品物流的存在形式,是热带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所有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参与物流的各方主体通过协调合作,将产品和信息转化为经济价值[4]。科学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不仅可以使消费者能够及时消费到新鲜、健康的热带农产品,还能够降低损耗、节省费用、降低市场风险,从而提高物流效率[5]。

根据海南产区的实地调查,当前国内存在的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

该模式以产区区位优势形成批发市场或生鲜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使生产者近距离接触市场需求,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连接桥梁[6]。因此,批发市场在专业化建设道路上必须建立健全市场规范、完善市场功能,保护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7]。

2.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物流模式

以海南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的资源集中优势,提高了热带农产品附加值和信息化程度,有利于提高热带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8]。

3.以中介组织为中心的物流模式

以中介组织为中心的物流模式中,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等作为中介,完成热带农产品收购、装卸、加工、包装仓储和市场销售等活动,提高生产者讨价还价的能力[9]。

4.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由第三方物流组织从事热带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与信息反馈活动,它作为连接生产者和加工企业、批发商、中介组织、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代理机构,既不拥有热带农产品,也不从事热带农产品交易[10]。

5.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

热带农产品物流园区内有多家物流组织和完善的物流设施,形成从生产到消费中间的产品集散、检验检疫、报关、交易展示、装卸搬运、交易结算、信息服务以及教育科研的功能齐全的综合园区[12]。

三、热带农产品物流定位及模式选择原则

热带农产品物流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沿街叫卖等形式依然占据较大比重,依托连锁超市、龙头企业、第三方物流组织和物流园区的物流模式较少,对移动互联网运营商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并不广泛。热带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大、成本高,资源整合效率不高,从而提高了产品价格,在增加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3]。

热带农产品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强调在模式选择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效率原则,即要求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时必须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成果最大化,物流过程中实现合理的专业分工、协调运作,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二是利益原则,利益是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纽带,只有满足热带农产品物流参与各方利益目标的物流模式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在选择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时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还要将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保护考虑在内。热带农产品相关的物流活动对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为此,物流模式的选择必须放眼全局,避免物流过程中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走集约型的绿色物流之路,实现热带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

四、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多层次评价模型构建

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模型构建需要把握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内涵特征,并遵循效率、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由此,本文构建了以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其中:反映客户服务水平的指标有3项,物流可靠性、产品安全性、客户满意度;反映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有4项,农产品货运量、产品附加值、产业销售额和产业利润;反映物流基础设施使用效率的指标有4项,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使用,配送中心、物流园区使用,冷库、冷藏车、包装及流通加工设备使用,电子商务、公共信息交易平台使用;反映生态环境效益的指标有3项,污染排放处理水平、物流资源循环利用率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潜力(见表1)。

nlc202309040824

(一)用AHP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A)、准则层(B1,B2,B3,B4)和因素层B1(C11,C12,C13);B2(C21,C22,C23,C24);B3(C31,C32,C33,C34);B4(C41,C42,C43)。通过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对比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14,15]。

根据计算得出规范列平均后的wi值及特征向量:

计算得出:最大特征值l=4.157427,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l-n)/n-1=(4.157427-4)/3=0.052476,查表可得平均一致性指标RI=0.9,因此,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052476/0.9=0.058306<0.1,由此可得A-B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即准则层指标权重集合为WB(0.143649,0.461835,0.118562,0.275954)。同理可计算得出因素层各项指标权重:WB1(0.22986,0.647952,0.122183);WB2(0.078696,0.249357,0.136363,0.535584);WB3(0.061081,0.138474,0.245221,0.554958);WB4(0.177617,0.322383,0.5。各矩阵最大特征值l分别为3.003665、4.072986、4.070777和3.026129,一致性指标CI值分别为0.001833、0.024329、0.023592和0.013065,再根据查表、计算得出各随机一致性比率CR值分别为0.00316、0.027032、0.026214和0.022525,均小于0.1,各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得出因素层各指标总排序权重WCi(0.033030,0.093078,0.017751,0.036345,0.115162,0.062977,0.247351, 0.007242,0.016449,0.029074,0.065797,0.049014,0.088963,0.137977),对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

,通过一致性检验。

(二)求评价样本矩阵并确定评价灰类

针对现有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邀请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三位物流专业教授以及两位从事热带农产品物流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对各因素层指标进行评分(0-10分,分数越高表明该模式下指标表现越好),运用灰色评价法计算物流模式的综合评分(专家评分情况如表4所示)[16]。

五、结论

热带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是需要重点考察的问题。对当前主要的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综合分析来看,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最佳选择,其次是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物流模式。尽管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综合评分略低于以中介组织为中心的物流模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前者在生态环境效益方面的贡献大于后者,是由于该项目在物流体系中的比重低于经济效率项目18个百分点的权重差造成的。但考虑行业专业化分工和区域长远发展,从信息平台和先进物流设施的使用以及生态环境改善能力方面,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应得到足够重视。从实际调查中发现,热带农产品发展还处于“重生产,轻物流”的阶段,区域生产者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不充分、先进技术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物流效率的提高。对此,政府应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引导生产者提高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促进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热带农产品物流整体水平,促进热带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

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5-02-02(1).

[2]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3-48.

[3]刘燕群,方佳,李玉萍,等.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研

究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0(6):473-477.

[4]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

[5]孙红梅.依托农产品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物流技术,

2013(1):83-86.

[6]贺峰.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基于批发市场的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06(5):40-44.

[7]马增俊.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J].中

国流通经济,2014(9):8-12.

[8]刘德军,杨慧,尹朝华.农户与龙头企业的非合作行为影响

因素研究——局域江西省农户的调查数据[J].统计与信息

论坛,2014(12):63-69.

[9]刘滨,左琳,康小兰,等.关于农业中介组织的内涵与起因探

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9):49-51.

[10]杨怀珍,熊炜.基于ANP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研

究[J].商业研究,2011(3):171-176.

[11]胡铭.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农产品交易规制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2(3):99-105.

[12]李碧珍.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

学,2009:132-133.

[13]梁洪波.云物流和大数据对物流模式的变革[J].中国流通

经济,2014(6):41-45.

[14]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0:30-117.

[15]张成甦,宋山梅.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贵州农产品流通机制

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8):163-165.

[16]邓聚龙.灰预测与灰决策(修订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2:179-226.

[17]刘思峰,郭天榜.灰色系统理论及应用[M].开封:河南大学

出版社,1991:125-138.

(责任编辑:肖训生)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 篇7

1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1 农产品物流成本高,物流环节浪费严重

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达25% ~ 30% 。每年约有总值750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损失,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 以下。

1. 2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加工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汽车大多为敞篷卡车,只有30% 是厢式车,备有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车辆还不到汽车总数的一成[1],有的冷藏车的制冷系统也已经老化,不能保障温度的控制,一些农产品的仓库条件简陋,专用仓储比例较低,特种仓库如低温库、冷冻库、立体仓库严重短缺。粮食专仓专储比例较低,很多是简易仓库储存和混合存储[1]。

1. 3 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尚不成熟

虽然我国现在参与到农产品物流的主体正不断多元化, 但以农产品物流为核心业务的专业组织仍未形成规模,各地大大小小的各种农产品物流组织缺乏统一管理,未能形成一个体系。大部分农产品的流通及交易仍由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各个物流主体之间缺乏联系,相互博弈,不能实现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各自为战,竞争无序。

1. 4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CNNIC) 在北京发 布的《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 77亿人,农村地区已成为目前中国网民增长的重要动力,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继续缩小。分析指出,虽然农村人口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电子商务类的应用上仍与城镇网民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是最重要的三大原因之一,而且由于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在东部与西部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对比中差异尤其显著,区域不平衡现象严重。

2 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2. 1 电子商务使农产品物流成本降低

由于电子商务为企业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大大提高了信息共享的程度,使其低成本化,同时可以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降低仓储成本,使农产品流通环节减少,避免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多层分销,缩短供应链距离[1],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引导农民与批发商或零售商甚至消费者直接沟通,这样就缩短了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供应链上的距离。不需要很多人员和店铺,使物流路径最短化,减少物流过程中的损耗。

2. 2 电子商务使农产品物流时效性加强

由于农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原因,如何在合适的时间运输以保证其质量,成为农产品物流的焦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提高其服务过程中的及时性。农民的生产和销售也不再具有盲目性, 而根据市场行情和农产品的季节特征确定自己的生产和销售,合理安排生产,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

2. 3 电子商务使农产品物流发展专业化

有了专业的物流实体,农产品物流专用设备就会得以引进和使用,可大力发展专业的冷链物流技术,建立各种冷冻库等,使运输工具专业化,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引进标准的物流装备如托盘等,促进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发展。

2. 4 电子商务加速农产品物流过程信息化

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整合了信息和网络资源,通过连接可以使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建立了一个第三方的交易平台,使农民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足不出户就能找到销路,从平台上就能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2]。

3 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农产品物流对策

3. 1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产品从单一的实物交易向虚拟商务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推行“宽带中国”的战略,强调农村宽带建设,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有利于农产品上下游企业实时的了解信息,同时政府要积极向群众宣传,进行基本网络知识的教育等,鼓励网上交易[3]。

3. 2 大力发展新型物流模式

由于邮政物流在中国有极其广泛的农村覆盖体系,具有其他物流企业难以匹敌的网络覆盖点,因此具有发展农村物流的基础,其次由于邮政品牌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其信誉和形象已深入农民心中,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由于邮政物流长期的优势业务是包裹快件的运输,而农产品物流对运输、储存等要求较高,缺少专业的运输车辆,而在标准化及专业化上,第三方物流可以给邮政物流提供帮助,双方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在实现明确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各自分工,比如对没有储存要求的采用邮政物流,有储存要求的采用第三方物流[4],双方合理配置车辆,共同运输,降低各自成本,合作完成订单,真正实现双赢。

3. 3 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应建立一套农业收购政策,丰年时主动增加农产品的购买量,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另外政府在农产品物流过程及交易基础设施过程中可采取相应的政策优惠,对于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给予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制定一系列的农产品物流法律法规,完善其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对于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进行标准化建设,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完善物流配送过程,合理规范竞争秩序, 营造一个良好的农产品物流环境。

3. 4 加强人才的培养

要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农产品专业知识、电子商务网络等知识的培训。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也可以通过向农民尤其是农村干部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到物流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农村物流人才。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 篇8

关键词:现代物流,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

一、电子商务模式下南通市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1、南通市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怎么高

南通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包括农民、中介机构、农产品经营者和农业企业, 他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是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否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意味着机遇和挑战, 更需要观念的彻底革新。由于受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的制约, 虽然有很多农户已经开始了解电子商务, 但真正想用和用过的没有几个, 他们认为只要农产品能够卖出去就行, 他们担心网络上销售农产品, 产品卖出后收不到货款;许多农产品买家认为现阶段电子商务还不完善, 其可信度值得怀疑, 尤其担心支付了货款不能按时收到农产品或者农产品的质量不达标,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只起到了信息传播的作用, 主要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2、土地细碎化制约了南通市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自中央提出土地承包期延长为30年后, 南通市市政府沿袭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 采取了直接延包和小调整后延包的办法, 而原来的土地分包方式并未改变。虽然南通市市政府积极鼓励土地合理流转、鼓励土地相对集中、鼓励规模经营。但由于一方面目前土地效益比较低, 从事规模经营农户还不多;另一方面, 一些地方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在于土地, 不愿离地弃农。大多数农户在超小规模的承包土地上进行多品种多样作物的生产, 土地仍难以实现规模经营, 不利于农产品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3、电子商务下农产品价格体系不够完善

在电子商务情况下, 南通市农产品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的价格体系, 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度时期, 缺乏一整套的对网上交易的价格体系的管理机制。再加上一些人为不定因数和自然条件因数会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然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卖家只注重的是农产品的质量, 而电子商务下的南通市农产品的竞争是面向全国市场的, 这就导致价格的不统一, 如果南通市农产品价格过高, 农业的龙头企业不会购买南通市的农产品, 价格低了农民也不愿意出售, 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不正当的竞争, 直接影响了南通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稳定。

4、南通市农业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够强

相对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生产能力而言, 现阶段大多数南通市龙头企业加工规模较小、设备简陋, 缺乏强有力的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由于龙头企业实力不足, 在农业产业化组织中组织协调基地农户的能力不能有效发挥。另外, 一些企业没有品牌, 生产的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 在市场竞争中难免处于劣势地位。目前南通市很多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形成的只是浅层次的, 是买断型或临时性的利益联结, 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大部分还没有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利益机制。这样不但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 也难以进一步发挥带动农户。总的来看, 由于龙头企业对农民的带动和保护力度不够, 农民对龙头企业的信任和守信程度不够, 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5、南通市农业电子商务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不够高

南通市农业信息化的多种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这也正是电子商务的优势所在。电子商务通过减少交易成本、交易环节, 及时并且全球化地提供供求信息, 可以极大地让利于农民。目前, 南通市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M2M (市场间) 模式、战略联盟模式、中介模式以及会员模式等。这几种模式以较简单的方式利用了信息、网络、通讯技术的便捷性, 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交易成本等。但这几种模式间相互割裂, 各自所关注的环节没能较好地衔接起来, 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不高, 电子商务的使用程度不够深入。

6、南通市农产品生产过程标准控制不够, 增加了网上交易的风险

农产品标准化就是按照标准生产农产品的全过程, 实行农产品质量、等级的统一标准, 为市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便利, 以促成交易,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农产品标准化是农产品进行网络交易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南通市已有的标准执行力度不足。由于标准化生产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需要付出更的生产成本, 一些农民为了获得更大利益, 偷偷使用违规生产资料, 如目前频频曝光的“无公害蔬菜”事件。即使有了农业生产标准也需要相关部门监督实行, 保证农产品能够按照农业标准进行生产。缺乏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增加了网上交易的风险。

二、电子商务模式下南通的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

1、不断营造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要积极宣传, 营造有利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电子商务环境, 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中来, 将物流各环节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 南通市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 对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或组织以及个人的行为进行鼓励、承认和限制, 如在交易过程中电子合同书的有效性、电子签名的合法性、电子协议的有效性等, 都需要相应的政策文件予以规范通过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相关法律法规, 使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进而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促进电子商务物流业统一标准的形成。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上, 应积极发展互联网络, 采取各种措施, 鼓励和帮助农民上网, 接受网络信息服务同时应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 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 实施“三网 (计算机网、电话网、电视网) 合一”工程。在此基础上, 开发并传授以上述网络为依托的适合农民的信息获取技术, 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 直接面对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提高农民的信息应用能力。

2、加强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经营人才的培养

南通市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对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人才的要求, 与一般的物流人才有着很大的不同, 除了要掌握物流相关技术外, 还要对农产品特性等相关知识较为精通。普通的物流人才, 在从事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农产品物流时, 时常会因为农产品知识的缺乏而不知所措, 故在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物流中, 一定要注意人才的专业性。加强人才培养、培训要充分依托南通各高校的力量, 各高校应从课程建设、专业设置及实践锻炼等方面更新理念, 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人才的管理则主要依托行业协会, 对于全市已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业或即将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业的人员, 市政府应从制度与资金方面给予行业协会充分的支持;企业应从实战角度出发, 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成长积极创造有利环境并提供便利。

3、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 实施标准化生产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运作需要实行标准化控制。由于南通市土地分散经营, 各家各户生产的农产品即使种类相同, 由于使用的生产资料、管理过程不同, 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相差也很大。但是由于电子交易中买卖双方并不会面, 因此, 交易的农产品质量控制成为交易能否顺利和长远进行的关键。随着电子商务在南通市农业领域的发展, 对于农产品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的标准化控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控制, 尤其是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一定要严格控制在国家的监测指标之下, 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 严格进行管理操作;其次, 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 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农产品加工的标准进行加工、流转, 对于国家标准和国际质量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应执行较高的标准。特别是出口农产品的加工与运转, 一定要严格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控制管理。在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应由南通市市政府、相关企业成立专门机构来监督执行, 不能有任何环节松懈。

4、构建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 减少农产品网上交易风险

近年来, 电子商务在南通市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但由于我国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等尚不完善, 导致信用风险不断出现。南通市电子商务企业还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意识, 从电子商务的流程看:信息、交易、支付款、物流等每个环节都存在信用风险。从农产品交易对象看有农产品消费者、加工企业和农民等, 每个交易对象也都有信用风险存在, 所以应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工作, 加快研究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 包括研究和制定交易规则、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客户和供应商的信用分析与管理等, 确保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可靠。此外, 还要强化政府对企业电子商务的信用监管, 探索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立, 积极开展对电子商务企业, 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信息服务类网站、电子商务交易商等的诚信和评级工作, 制定和实施电子商务企业信用标识证制度等。

5、大力加强南通市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建设

完善已有的南通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 加快综合型和专业型的物流中心建设,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 加强与批发市场相配套的保鲜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 积极构建区域性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积极推进包括包装技术、储运技术等在内的先进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应用, 逐步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硬件设施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对现有的农产品市场进行改造, 经营场地标准化, 水电设施、农产品加工、贮存、保鲜等设施配套, 整治市场中简陋、脏、乱、差的不和谐状况。实现南通市农产品市场内部包括交易结算、物业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的信息化, 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管理水平。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发布制度, 并与当地及全国电子商务平台衔接, 通过电子屏幕、电话语音信箱和相关网站及电视、报刊等媒体, 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建立鲜活产品的冷链系统, 充分保证高质量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服务。在农产品市场附近建立保鲜中心, 配备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 对收到的农产品进行分类、分割、包装和储藏或冷藏, 并及时进行配送。

6、充分发挥南通市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

让南通市农产品行业协会成为南通市农产品物流信息的中心。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支持组建如农民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区域性民间组织参与农产品物流, 形成一个延伸到县、乡、村的物流网络, 既可协调农民种植在品种、采摘时间及粗加工如分拣、包装规格上的统一等行为, 也可以担负一些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服务功能, 利用其组织系统, 可以方便地组织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物流和农产品销售物流活动, 及时向政府反映农户的要求、意见和建议, 为农户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 调查市内外农产品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有助于与南通市全市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沟通农产品信息, 发现南通市农产品的市场机会, 保护农民利益, 促进农产品流通。

7、充分发挥南通市政府的作用

在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时候,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监督作用。在南通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 政府应为第三方网络平台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把它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去, 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 不断的指导和监督。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和投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的建设中来, 促进南通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使南通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想联合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此外, 还要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 为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基础。南通的政策和配套的法规制度还是不够健全, 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因此, 政府应该明确鼓励, 扶持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并集合地区的具体优势, 实际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 为加快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宁, 黄立平.基于信息网络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02) :23-25.

[2]沈正榜, 季敏.南通农产品物流发展优势分析[J].江苏商论, 2008, (01) :69-71.

[3]安永梅, 刘亚强.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方案及实施模式的探索[J].中国市场, 2008, (32) .

[4]郑颖杰, 刘燕妮, 甘辉, 胡列格.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J].交通标准化, 2008, (07) :57-61.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 篇9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

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和政府亟待解决重大课题。大连市农产品价格与本省其他城市的农产品价格相比较高,一方面是城市总体消费水平较高,更重要的是农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成本增加,最终到达消费市场时价格较高。

目前,大连市农产品的主要供给形式是:直销型(农户与消费者在农贸市场直接进行农产品买卖)、契约型(农户与从事农产品贸易的公司签订合同,由公司代替农户进入交易市场)、联盟型(由农户和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产品加工商组成战略联盟进入交易市场)。这几种传统的农产品物流形式,其成本下降空间较小。为进一步降低农产品供给价格,采用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就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 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介绍

现有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包括以下几种:P to C(Peasant to Consumer)、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B to C(Business to Consumer)、B to G to C(Business to Government to Consumer)。

P to C农产品物流模式是指生产者(农户)与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所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B to B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是指由生产者(农户)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B to C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是指由生产者(农户)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与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所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B to G to C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是指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向生产者(农户)、农户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收购农产品,将收购的信息发送到电子商务平台上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通过政府收购的信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与生产者(农户)、农户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所进行贸易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

2 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

2.1 P to C物流模式

P to C物流模式的优势为: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及时有效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减少了物流的中间环节。农产品从生产者直接送达消费者,减少物流环节和批发、零售等营销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和营销成本;确保送达消费者的农产品新鲜安全。

P to C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P to C农产品物流模式是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但其本身是一个处于发展期的新兴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因此运用P to C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保质、保鲜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借助冷藏仓库可以提高冷链的水平,但生产者本身没有能力启动整个冷链系统,如果通过外力协助启动冷链系统又势必会增加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

2.2 B to B模式

B to B模式的优势为:生产者组成统一的联盟或由农产品收购公司进行统一收购,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且稳定的货源,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于标准化、批量化的要求;可以组建生产者联盟或成立农产品收购公司,使用先进的运输和储藏设备,启动冷链系统,实现农产品的保质、保鲜,顺利运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双方都是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交易安全方面有一定的保证。

B to B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冷链物流正处在发展阶段,冷藏运输、存储技术和设备都不是十分完善;必须实现成立生产者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

2.3 B to C模式

B to C模式的优势为:主体是生产者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消费者更加愿意在信誉较好、生产规模大的企业购买这种时效性较强的农产品;其主体在冷链系统的运用和农产品种类的选择上都具有极大的自主性。

B to C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供应方的拥有量较大,但需求方的消化量较少,将会造成农产品积压而变质损坏。

2.4 B to G to C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

B to G to C模式的优势为:交易更加安全,可以吸引更多的交易对象,增加贸易数量;有利于农产品的优化配置;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得到保证,节省了交易时间和成本。

B to G to C模式的不足之处体现在:虽然政府具备监管和控制的职能,但是其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行政机构又由于其采购量的庞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某些农产品质量的不合格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与其他模式相比,B to G to C模式以政府作为中介,借助政府的信誉和实力,无论是对于生产者(农户)、农户联盟还是农产品收购公司来说都是销售的保障。同时由于政府的采购行为都是大批量的,相对于生产者、农户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而言,可以使自己的营销之路稳定又可以减少存货量。以政府作为中介,能够充分利用政府的监督和控制职能,使农产品能够以最适合的温度,保证其最佳的品质到达消费者手中。

3 结论

目前,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在大连市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绝大部分的消费者是从农产品零售商那里购买农产品。随着经济发展和政府部门的努力,大连市已经具备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的条件。从现有农产品物流模式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大连市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将会以B to G to C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为主,在B to G to C的框架内发展B to G和G to C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并逐渐向B to B和P to C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演进。

参考文献

[1]江小云.浅谈电子商务下的现代物流[J].电脑与电信,2007(3):141-143.

[2]白红武,马静.浅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发展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105-109.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 篇10

电子商务的特殊性和生鲜农产品易腐烂变质的自然属性, 决定了生鲜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具有不同于一般物流的特性,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重中之重是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较先前的去市场实体店购买蔬菜, 在网上下单购买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 消费者是看不见摸不到实物的, 第一次消费仅仅是通过产品的描述详情或评价来选购商品, 因此第一次的消费体验十分重要, 这就取决于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从田地里的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在这整个供应链环节中, 采用一定的农产品管理体系, 保证产品质量的可控状态, 及时作出反应, 这些对消费者的信任和放心购买有很大帮助。

1.2 对物流成本和时效性十分敏感

虽然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实体店相比, 投入的管理设施成本降低很多, 主要投入是在网站日常的维护运行, 但每件产品需要通过物流运输, 因此要保证公司的盈利, 就特别需要在物流成本上进行严格控制。很多电子商务公司都是采用第三方物流, 而非自建物流, 那问题就转移到了第三方物流的成本控制方面, 如何保证产品质量、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是企业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生鲜农产品自身的易腐烂属性, 要求物流配送能够更加快速及时, 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体验感。现在生鲜农产品电商的目标客户主要是上班族, 其收货时间受到很大限制, 这对于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问题也是企业正在极力解决应对的。现在, 很多农产品电商企业在同城配送中, 都能够做到次日送货上门的服务, 或者预约时间当天送到消费者手中。

1.3 物流技术和设备要求更高

储藏、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会直接影响生鲜产品的品质, 很多生鲜农产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 因此对物流技术要求很高;用于保鲜、冷藏以及防疫等的物流设备也是十分重要的, 也会影响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因此, 物流技术和设备是硬性条件, 与生鲜产品的新鲜度直接挂钩, 正因为如此才增加了物流的难度。

1.4 配送网络简化, 但是物流配送点分散

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点分散在城市中, 造成配送点多, 增加了其配送难度。区别于传统的食品经销商向各大超市和市场的配送, 这些物流点集中, 且走货量大, 成本相对低, 物流路线容易规划, 而现在极其分散、单位走货量少的消费点的配送路线和时间控制难度较大, 这就需要科学规划配送路线, 满足客户要求。虽然存在以上的问题, 但是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配送确实比传统模式下减少了很多流通环节, 增加了效率。

2 生鲜电商物流信息化分析

2.1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1) 需求巨大。截至2014年年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 网购用户规模达到3.48亿, 较2013年底增长20.4%, 且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36亿, 增长率为63.5%, 是网购市场整体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3.2倍。庞大的消费群体, 给了生鲜电商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

(2) 低市场占有率, 提升空间大。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的7.1%, 到2014年, 食品工业总产值达12.3万亿元, 年增长达到15%, 但是2014年我国进入流通市场的农副食品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的比例仍然很低, 其生鲜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更低。虽然从2013年开始, 食品电商开始爆炸式增长, 天猫、京东、1号店、中粮我买网等平台交易额年均增长十分迅猛, 生鲜电商系统愈加成熟, 但是其占市场实体流通的比率依旧很低, 目前市场占有率仅1%左右, 远远低于服饰、电子产品、护肤化妆品等品类。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检测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260亿元, 增长幅度达到近100%。惊人的数据表明, 生鲜电商市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是电商领域的一片蓝海。

(3) 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所重视的, 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让广大消费者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生鲜产品的流通各环节存在着安全风险, 我国的食品检测体系仍旧不完善, 各项监测制度和力度不够, 这些问题使得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受到很大影响。而在电商环境下的生鲜农产品, 其问题更是突出, 仓储、配送等各环节对产品的质量和品质都是一个挑战, 产品在物流运输中有着现实性的风险问题。很多消费者重视新鲜程度和便捷, 选择在网上购买生鲜产品, 随后的用户体验感很差, 包括送货时间、产品在配送途中的损坏、保鲜不够、配送网络短缺等。

(4) 生鲜电商盈利难。据相关数据显示, 目前国内生鲜农产品电商达到4000家, 但是在这4000家中仅仅1%盈利, 88%略亏, 将近7%大亏, 约4%持平。虽然生鲜农产品的平均毛利润可达到30%~40%, 其中海鲜产品更是达到50%以上, 但是由于受到生鲜产品本身的自然属性、仓储配送和保鲜的局限性、物流成本高等这些障碍, 使生鲜电商的盈利还是一个问题[6]。这些数据表明, 被十分看好的生鲜电商市场, 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是很大的, 如何在片巨大蓝海中占据一席之地, 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是生鲜电商企业的首要目标。

2.2 生鲜电商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生鲜电商发展水平和规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整体规模较少, 消费群体和市场规模不大, 例如天猫、京东等的电商大鳄有着较先进的体系和管理之外, 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程度和信息交互不够, 大多处于优化中的初级阶段。

蓬勃发展的生鲜电商物流信息化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个性化服务提供。在这三个层次下, 生鲜电商企业根据其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广度, 其物流信息化存在四大境界。

第一, 单点系统应用。信息化交互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针对企业需求需要建设特别功能的各项软件工具和单点系统的建设, 这一层次的建设主要针对OA等办公软件, 如企业内部通讯工具、物流行业的条形码、物流仿真软件、自动识别软件等。这些单点系统的建设, 是基础化建设, 对生鲜电商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

第二, 综合管理。生鲜电商企业有着不同于一般传统企业的特性, 如何更加高效质量地进行企业的正常运作, 需要采用综合的先进管理方式, 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整合, 资源利用率达到更大化。该层次的建设主要是企业通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专用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 优化流程。生鲜电商企业需要更加高效的运作模式, 企业的上下部门级建设和企业业务流程, 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这一层次不仅包括一般的信息系统, 还包含专业的物流信息系统, 如保鲜技术优化、仓储存取的优化、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等。

第四, 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的时代, 要求每个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 时刻关注物流信息的发布共享、同类行业的发展状况、物流行业和其他行业的信息交互, 这些信息的需求远远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 需要第三方或政府部门提供。这层次建设的主要内容是GPS系统、GIS系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EDI网络交互中心等。

当前, 虽然生鲜电商企业在物流模式上已经有了很大创新和改进, 但是物流成本仍然很高, 从而提升了农产品的价格, 在供应链环节对生鲜农产品的保鲜程度、农产品的质量控制、物流成本控制, 已经越来越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3 生鲜电商企业采用的物流模式

物流的重要性, 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物流模式的选择, 特别对于生鲜电商企业来说, 物流的成功与否是决定性的。现在主要的生鲜电商企业物流模式分为三种: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两者混用型物流模式。

2.3.1 自建物流

自建物流是指企业自身完成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顺丰优选是十分典型的自建物流生鲜电商, 是依靠顺丰物流在全国实现配送网络, 这种自建物流企业可以对物流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根据不同企业自身的需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摆脱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 不管是信息化控制还是可变成本的控制都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自建物流也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它分散了企业的主体经营, 其专业性有待加强, 前期物流建设投入成本、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巨大, 需要长期的规模效应实现成本降低。

2.3.2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利用专业的物流公司进行物流配送活动, 向委托企业提供系统的物流服务模式。例如“喵鲜生”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 这样可以集中企业的核心业务发展, 享受第三方物流公司带来的专业服务,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改进可以提供对象化的定制服务。但是, 全部采用第三方物流会存在很多问题, 生鲜电商企业对物流活动的控制力大大降低, 对产品在运输途中的状况和质量难以有效控制, 风险的控制、处理解决问题全部转移到第三方物流公司上, 容易出现责任的推诿, 用户的体验度降低。

3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生鲜农产品流通损失率高

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储存比例不足20%, 初加工比例少于10%, 表明了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低。有数据表明, 我国生鲜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藏等过程中, 其损失率达到25%~30%, 而发达国家的水果、蔬菜损失率则降低至5%, 美国在物流环节中的损耗率仅仅为1%~2%。美国生鲜农产品一直采用冷链物流, 根据农产品自身需要的保鲜低温状态进行冷藏, 而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在建设的初级阶段, 80%以上的农产品是采取常温方式保存和流通, 在整个供应链条上, 大量的生鲜农产品每年因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造成的损失高达750亿元。

3.2 物流成本高, 基础设施落后

生鲜电商的供应链上游主要在农村, 而农村正是我国信息化建设最薄弱的区域, 城乡的信息化程度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道路等级低,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投入, 以2013年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分析为例, 2013年~2015年平均建设成本为45万元/村, 2015年~2020年平均建设成本达到60万元/村, 如果要使95%的行政村获得宽带服务, 共需要投入309亿元的建设资金, 平均每年需要40亿元, 这些投入是针对农业规模的扩大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 造成农村地区物流的建设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

同时, 在交通运输方面, 农村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且车况路况较差, 运输中公路的冷藏运输量只占25%, 铁路的冷藏运输运量占55%, 农产品的物流时间过长, 导致产品物流运输成本的增加。

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采用平方仓库, 仓储设施比较简陋, 配备的冷藏、保鲜的现代化技术更少, 使得生鲜产品的物流成本过高, 我国的物流成本占50%左右, 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则控制在10%左右。

3.3 冷链发展程度低, 法律法规不健全

冷链物流是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需要国家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完成, 为确保每个环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化技术标准、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证冷链物流正常运作的基础。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处于初级阶段, 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物流信息标准不统一, 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多种问题。

3.3.1 冷链物流发展程度低

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利用冷链流通的比例依旧偏低。我国生鲜农产品总体的采后商品化处理仅为1%, 我国水果采后经过储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1.8, 而国外的比例是1:3.8, 这表明了我国产品的加工水平低下, 产品增值幅度低。

3.3.2 供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

当前, 我国的机械冷藏车辆中, 冷藏列车有1910辆, 冷藏汽车约2万辆, 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 而美国为0.8%~1%, 德国为2%~3%, 英国为2.5%~2.8%。我国公路运输生鲜水果、蔬菜的冷藏运输量仅占运输总量的10%~20%。同时, 冷链物流的储藏设施不够, 现有的仓库缺乏冷藏设备和技术, 很多已有的冷冻冷藏设施普遍落后老化, 而且区域分布比较分散, 关键物流节点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周转中心等缺乏冷藏冷鲜技术。总体来说, 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冷链物流无论在硬性设施设备方面还是在物流配送效率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3.3.3 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混乱,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虽然已正式发布《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 有关“冷链”的国标就有《冷链物流企业服务条件评估》《、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 但是对于电子商务自建冷链物流的法律规范工作还是处于议程之外。而且, 很多有关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分散于多部法律法规中, 这些法律法规大部分的制定时间较早, 不适用于现在的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电商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规范还没有发布, 同时, 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监管也十分混乱, 工商部门、公路运输管理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头管理, 导致监督不够, 责任推诿等问题。

3.3.4 缺乏高素质的冷链信息化专业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生鲜电商要想实现信息化就需要一批高质量、结构合理、数量丰裕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事实上, 大多生鲜电商企业面临着专业人才的缺失、教育缺失和物流信息化人才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教育的缺失。随着物流的发展, 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设立了与物流相关的专业, 但是很多高校对于一些新的物流模式如冷链物流, 只停留理论方面, 脱离实际, 很多同学也只是处于理论上的认识, 不能直接投入到工作当中。生鲜电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因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不符, 使得学校并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人才。

(2)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生鲜电商发展迅猛, 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很多, 但是物流工作人员大部分素质较低, 缺乏现代冷链物流的系统化知识, 同时, 该专业普遍没有上岗的资格认证, 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需要。

(3) 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化人才不等同。很多生鲜电商企业在建设初期, 需要大量信息技术人才, 进行设备和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等工作。但是这些信息技术人才并不是信息化人才, 实践证明, 电商企业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系统选型、应用分析、需求调研以及实施规划等都需要业务人员的协同。因此, 真正的物流信息化人才是复合型人才, 对企业的管理运营、业务流程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要十分精通。

3.4 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随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 其运作模式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农产品生产地—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消费者、农产品生产地—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农业合作社—第三方物流企业—超市—消费者。很多生鲜电商企业都是采用第三方物流来完成, 这样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业务,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第三方配送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电子商务企业在选择和是否选择上考虑很多, 以至于企业在慢慢地向自营物流发展。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产品物流的扶持和重视, 相信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会获得快速发展。

3.4.1 第三方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运输工具和交通运输条件比较落后,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交通网络覆盖面积较小, 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

3.4.2 信息化程度不均衡

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 其信息的传达交互和控制力会大大降低, 特别是在仓库到消费者手中的这段配送中, 无法更高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及时沟通解决。

3.4.3 无法按客户要求时间进行送货

第三方物流公司很多情况下是按照自己的送货情况和车辆配送情况确定对下个客户配送的时间, 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

3.4.4 配送时间长

物流公司配送时间不可控, 容易造成配送时间过长, 公司在配送中, 一般情况下车辆清晨出发, 对最后一个客户完成配送时间已经是傍晚时间, 这就造成生鲜农产品不再那么新鲜, 影响了客户的体验度, 降低了服务质量。

3.4.5 配送中心运力调度不均衡

物流公司基础设施和技术不够完善, 配送中存在损耗高、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是制约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瓶颈, 如何缩短配送时间、降低配送成本, 这是现在农产品电商企业所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的对策

4.1 改善生鲜电商物流大环境

(1) 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2) 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诚信机制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 (3) 加大农产品电子商务执法监督的力度; (4) 增强生鲜农产品物流设施基础建设。

4.2 建立分类管理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

(1) 植物性鲜活农产品; (2) 动物性鲜活农产品; (3) 易储存性农产品。

4.3 农产品配送三个“一体化”

(1) 农产品配送一体化; (2) 基于超市的农产品配送品牌化; (3) 农产品配送专业化。

4.4 实现冷链信息化

(1) 冷链信息化; (2) 搭建信息平台。平台包括:建立准入评估;定期发布评估报告;建立沟通平台, 研讨行业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沈坤华.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26) .

[2]生鲜电商形成万亿市场仍有瓶颈亟待突破[EB/OL].http://ec.iresearch.cn.

[3]毕玉平.中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4]张正琪.农产品物流管理与实务[M].中国财富出版社, 2013.

[5]张志乔.生鲜农产品营销与物流[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对策 篇11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物流 冷链物流

生鲜农产品是指由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或经过少许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初级食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畜产品。生鲜农产品是中国消费者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生鲜农产品多采用传统的流通模式,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因此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降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速度,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根本利益,同时也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一、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不易保存的特点,采用提高物流效率,能缩短产品物流的时间,可以减少产品流通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减少资金占用、节约资金。由于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鲜活性,可以增加产品价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减少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放心安全、价低质高的产品,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2.增强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生鲜农产品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外产品在质量、包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关税普遍降低,使得中国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在逐年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和改造国内生鲜农产品传统的流通环节过多、质量标准低下的物流状况,增加生鲜农产品附加值,以增加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

1.生鲜农产品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

虽然目前在我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单个农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加之我国对生鲜农产品缺乏相应的质量监控,导致农户只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品质,使其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处于无法保证品质的状态。即便有农户生产出有品质保证的生鲜农产品,由于其规模过小,也难以保证其能在市场上被消费者甄别从而获得更多的补偿。因而使得产品农药、兽药、重金属超标,产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肥饲料,造成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瘦肉精和超标农药等问题频频出现。使食品安全已成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之后的第四大问题,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生产者的分散性和小规模性,即使出现了问题,也难以进行问题追溯,对生鲜农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就更加困难。

2.生鲜农产品加工能力低,流通中损失率高

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 加工比例不到10%, 国外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3.8, 而我国是1:1.8,产品加工水平低,产品增值度低。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中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物流,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80%以上的农产品是采取常温保存和流通的,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大量鲜销产品每年因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造成在运输中腐烂损失高达750亿元。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薄弱状况造成生鲜产品的物流受阻和资源浪费。

3.基础设施装备落后,物流成本高

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农村道路等级低。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以及车况较差,路网联通度低。据统计, 我国公路运输的七成是敞篷卡车, 三成是密封式箱式汽车。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只占25%, 铁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55%左右,致使农产品物流时间过长,增加了产品物流的运输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平房仓库,仓储设施比较简陋,具有冷藏、保鲜、气调条件的现代化、自动化高级仓库更少,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占5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当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造成生产者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三、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对策

1.采取定单生产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

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分散,使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流通难以有效实施,而随着改革开放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对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制定了明确的标准,而且越来越严。为保证农产品安全、提高产品品质,以便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可以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的生产方式,从生鲜农产品物流源头上提高品质,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公司在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基地订大宗生鲜农产品的采购计划时,就会按有关产品标准提出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和鲜度指标等方面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这样就使生鲜农产品生产者自觉地按照生鲜农产品的有关标准组织生产,采取统一种苗、农资和饲料,统一的生产技术,统一的产品收购、包装和销售的方式,实施品牌经营和行业自律,从而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2.采用冷链物流物流方式

由于生鲜农产品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不同于工业品物流。生鲜农产品的物理特性,首先是易腐易损性;其次是单位产品价值低,体积大;再次是最初产品形状、规格、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易损性规定了物流时间的上限,从而也限制了物流半径,并要求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次数。特别是一些鲜活的生鲜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要求非常苛刻。通过专业第三方物流配送,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接,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损耗,加快流通周转速度,以及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同时还可以提供清洁原料及合理包装以简化家庭内操作,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等各方面的增值服务。

3.进入超市进行销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安全性、初步加工要求越来越高,以往蔬菜零售市场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超市正在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生鲜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场所,因为超市经营比较规范,产品的可追溯性强,信誉度高,在发达国家,60%~80%的农产品进入超市进行销售。超市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规格、包装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达不到标准的生鲜农产品就无法进人超市。此外,以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使得超市成为现代流通的终端组织,由于其严密的经营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同农贸市场的个体商贩相比,销售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可靠,还可以激发生产经营者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加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蔬菜的净菜加工、禽肉蛋的真空包装、水产品的冷冻加工和速食食品的制作等。这些经过加工的生鲜食品、不仅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业收人。

4.运用各种先进物流技术

首先要实行生鲜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和包装环节,也要对加工成的产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产品原料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包装者/进货商使用,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其次提高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降低储运环节的损耗率。在我国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保鲜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制冷贮藏技术、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传统窖藏保鲜技术以及保鲜剂、涂膜保鲜技术等,与先进的保鲜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应逐步采用更先进的低温高湿保鲜、臭氧气调保鲜、辐照保鲜、涂膜保鲜、高壓保鲜、高温处理保鲜、生物保鲜、高压静电场保鲜、纳米保鲜等保鲜技术和预冷技术、光电分等分级等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光跃李毅贺绪军:发展农产品物流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8 57-59

[2]许亚:农产品物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改善[J].物流科技,2006.2 64-66

[3]刘卫柏: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06.9.291-292

[4]郭丽华: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系统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6.5.25-27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 篇12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配送

随着农业产品营销模式的不断进步, 农业产品的营销渠道目前已经直面网络时代的冲击, 在电子商务时代, 物流有3个最主要的发展方向:综合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物流业涌现出新的电子化等特点。农业产品在互联网渠道的物流配送局限性日益凸显, 如何提高农产品在连锁经营以及物流配送方面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课题。企业电子商务交易过程如图1所示。

1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概念与关系

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 简写为EC。欧洲委员会1997年把电子商务的定义为“以电子方式进行商务交易”。电子商务, 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 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以数据 (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 的电子处理和传输为基础, 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活动 (如商品服务的电子贸易、数字内容的在线传输、电子转账、利用、消费品营销和售后服务) 。它涉及产品和服务 (信息服务、财务与法律服务) ;传统活动与新活动 (虚拟商场) 。

1.2 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 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 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流科学的迅速发展, 世界许多国家的专业机构、管理机构及物流研究专家对物流概念做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 但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 即物流不仅包括原材料、产品等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物流动过程, 还包括伴随这一过程的信息流动。因此, 可将物流定义为:为满足用户需求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间的有效流动, 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1.3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务活动, 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性的运动空间。

1.4 电子商务对库存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增加了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 可以减少库存, 节约成本。

2 农业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2.1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农产品物流业现状

2.1.1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 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 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 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的生产由于受到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使得其产量具有不可预知性;受市场经济的调控农产品市场供求也有着不可预知性;由于我国地理气候环境复杂多样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且农产品的保存保鲜难;农产品种类繁多而品质评价的主观因素较强, 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着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的实施, 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难点。

1) 农产品物流数量特别大, 品种特别多;

2) 农产品物流要求高;

3) 农产品物流难度大。

2.1.2 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发展相对落后。总体来讲,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 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状况有以下3点:

1)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交通不便制约。与城市相比, 我国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薄弱。在交通不便的农村, 农民要将产品送到集市上去卖, 往往要早出晚归, 这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收购难度, 也损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落后的通讯、交通条件, 也让欲开拓农村市场的大型商企犹豫不决, 使城市的售后服务将农村地区长期拒之门外。基于以上情况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但总的来说区域发展却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落后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现代工业、发达的城市经济并存, 广大的不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和经济发达、比较发达地区并存, 以及我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双重任务下。这种国情决定了城乡、地区在经济、消费、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物流企业、物流设施、物流活动高度集中在交通极为发达的地区, 而在乡村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比较缓慢, 东部沿海省份 (如山东省) 由于经济发达程度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育程度就高, 流通体制完善, 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差,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育滞后。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体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2) 缺乏物流龙头企业。目前农村的中介组织多是小打小闹的个体经营者, 难以组织起较为完整的流通体系, 也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3) 农产品交易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2 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1 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农产品物流经营难度大。“新鲜”是鲜活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 但由于鲜活农产品存在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问题, 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 因此, 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在整个物流链条上, 未经加工的鲜销农产品占了绝大部分, 而这些农产品大多数因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造成腐烂、变质, 损失巨大。因此,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薄弱状况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2)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运作成本高。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结合差是农产品采购和经营的“瓶颈”之一。目前, 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 而且很不稳定, 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农业的信息化网络不适应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 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农户居住分散, 沟通渠道不畅, 许多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 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 这是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农产品保值增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农产品物流的加工增值程度低。在整个物流链条上, 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 品牌数量少、覆盖率低。品牌及包装产品一般是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品, 进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基本上仍以散装原产品为主, 农产品难以实现加工增值, 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间的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

4) 农产品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

2.2.2 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1) 增加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 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

2) 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如何壮大物流主体实力, 以应对国外物流企业冲击, 是农产品物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我国农产品同国外农产品相比生产成本高, 如果流通成本也高, 那么我国的农产品就根本不具备竞争力了。所以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 也应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本土农产品竞争力。因此鼓励“生产基地+农户”、“加工企业+农户”、“运销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发展, 通过成立一体化贸工农企业进行农产品集中采购、规模化物流, 以服务优良、成本低廉的物流配送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导向和信息服务。目前, 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经济组织是各级生产、加工、销售企业, 有许多农产品经营单位是设在产区的农村, 客观上造成这些单位对铁路、交通及农产品需求的信息了解掌握得不及时、不准确, 所以必须加大信息宣传沟通的力度。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农业信息的商务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实时采集并发布各种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市场与价格及其分析信息, 并提供有益的交易指导, 增强农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建立农业资源信息库及科学技术信息库, 如主要病虫害信息及测报系统、气象信息库等, 加强农业环境、资源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的共享;建立农产品信息分类标准体系, 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我们可以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 信息共享, 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发展和普及宽带业务, 不断推动网络延伸, 解决终端入户难问题。努力推进多网合用工程, 将邮电网、金融系统网、有线电视网等合并, 使有限的设施得到最大化利用;

4) 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首先要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包装是物流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次, 研究农产品物流的冷冻保鲜技术;

5) 组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是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 是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要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规范化与现代化建设。政府要加强建网工程的投入, 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社会商品流通构建网络信息系统, 并及时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政府还要健全物流配送方面的政策法规, 加强市场监督, 从而确, 从而确保配送中心能够充分体现优质、规范、高效以及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的特征。总的来说通过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 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农用物资的供应、农副产品的储存、流通加工和销售, 而且可以促进农民利用网上交易平台或电子物流 (e—logistics) 及时获取农用物资、农产品的市场信息。

3 解决我国物流瓶颈的应对措施

1) 对物流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改革所有制结构促进非国有物流企业的发展, 加大外资的引进力度, 注重国外先进物流管理技术经验的引进, 促进外资独资物流企业的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以促进物流行业的竞争。优化资本结构通过贤本经营和资产存量的整, 加大物流行业企业问的兼并重组力度, 使国有物流企业从分散化向规模化、集团化发腰, 推动资源的配置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 形成规懊经营, 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发展第三方物流。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公司业务能力、缩短出货至交货的时间;

3) 开发先进管理技术。我国物流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设备陈旧, 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经验, 加快技术引进和应用的步伐;

4) 建立物流配送体系, 制定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 (1) 利用现有的物流配送体系, 特别是利用连锁业的配送体系利用连锁业的配送体系是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物流瓶颈的一条捷径; (2) 现物流配送社会化、产业化, 社会化、产业化是指推进流通代理制, 并使其与配送制结合起求, 把分散的物流由合理化布局的社会物流网点集中组织, 形成产业, 实现物流的规模效应, 实现企业零库存生产。只有建立全国性的物流体系, 专门从事物流配送, 才能发展优质高效、功能齐全的服务, 从根本上解决货物配送阻碍电子商务发艟的问题。实现物流体系的社会化、产业化的关键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可以采用自建、联建、改建、代建物流中心等方式; (3) 建立现代化的配送体系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 可以有效的简化流通手续、节省流通时蒯和成本有效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 (4) 制定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电子商务的客户分布不集中, 送货地点分散, 很难合理经济地组织送货。经营省应根据消费者的收入、需求偏好、地理分布等条件, 合理定位销售区域。对用户相对集中的城市, 因订货比较集中, 应及时组织送货, 其送货标准应不低于有形店铺的送货标准;对于偏远地区, 订单少且分散, 送货期限可酌情延长; (5) 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中国物流的发展, 人才是关键。培养物流人才可以通过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实现。政府可以制订相关政策, 鼓励、支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面向全国培训师资, 聘请国内外专家授课和到国外实地考察;大专院校可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开设物流专业, 培养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等层次的人才。以满足我国长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6) 强物流基础没施建设和合理布局国家除了决对公路、铁路、港.El、机场等越础设施建设外, 各物流企业瞳加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科学。各地方政府应统筹规划, 正确引导物流企业布局和物流中心, 包括物流仓库、配送中心、通信网络基础等。

4 结论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 由于信息共享会造成供应链成员之间重新分配信息资源, 改变彼此谈判优势地位, 重新分配供应链利润, 使得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 因此, 需要建立一种信息共享激励机制, 对信息供给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补偿。这种机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第一, 节支、减支成本的合理让渡。由于信息共享后, 可以减少不确定因素, 降低农产品生产、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农户可以通过定价折让向下游环节让渡一部分节约成本形成的利润, 构成下游环节的利润补偿;第二, 增收, 增加销售后的利润合理分配。下游环节准确预测需求, 通过信息共享, 使农户在生产环节及时响应需求, 下游环节扩大销售后对生产环节做出利润的合理让渡。准确定位顾客服务水平。在农产品物流运作时, 首要的任务应以顾客需求为基础, 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 开展产品差异化, 确定合理的顾客服务水平, 并通过供应链实现对顾客要求的快速响应, 使供应链结构适应市场变化, 同时按照市场的要求完善农产品物流网络的顾客化改造, 以实现既定的服务水平并确保赢利。

5 结束语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为农产品物流提供了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因此, 我们要紧密结合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 利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使农产品物流运作向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发展。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益,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蓬勃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95.htm.关于电子商务物流的定义.

[2]刘艳秋, 张一兰.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 2006, 17 (29) :55-56.

[3]张京卫.电子商务条件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07, 18 (5) :45-46.

[4]季仲勇.浅谈电子商务对物流及其管理的影响[J].机电信息, 2005, 16 (13) :77-78.

[5]何世明, 孙建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01, 13 (3) :111-112.

[6]向北.物流跨界电子商务的“烦恼”[J].市场观察, 2010, 17 (12) :50-51.

上一篇:招生办法下一篇:实施体育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