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精选10篇)
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篇1
1 引言
鲜活农产品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产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居民消费也随着进一步升级, 消费者在鲜活农产品的消费过程中, 对其质量、新鲜度以及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对鲜活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 国务院于2012年1月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 该文件提出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 推动扩大网上交易规模, 完善信息采集平台, 建设12316信息平台等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推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及智能物流在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
2 鲜活农产品及智能物流概述
2.1鲜活农产品的定义及其物流配送要求
2005年2月, 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 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 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畜和新鲜的蛋奶”5类农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 (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鲜活茉莉花、鲜活菜用玉米, 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 、时鲜瓜果 (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 、鲜活水产品 (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 、活的禽畜、鲜活蛋和奶。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 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满足时效性要求, 一般情况下, 鲜活农产品保质期较短, 需要在规定期限内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所以, 对物流配送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其次, 要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保鲜, 由于鲜活农产品一般都是易腐烂变质产品, 而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要求也随之提高, 多数情况下, 鲜活农产品采取冷链物流配送方式, 对于比较特殊的鲜活农产品还需采取特殊保鲜措施;最后, 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求损耗率低, 大多数鲜活农产品在配送前就已投入了很高的加工、储存成本, 而且部分产品不易分割, 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 将无法出售, 经销商会蒙受很大损失, 因此, 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要考虑仓储设施、运输设备、配送通道等对产品的损坏程度, 尽量选择损耗率较低的配送方式。
2.2 智能物流的定义及特征
智能物流, 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深化应用, 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信息管理、智能分析技术, 智能化地完成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环节, 并能实时反馈流动状态, 强化流动监控, 使货物能够快速高效地从供应者送达需求者, 从而为供应方提供最大化利润, 为需求方提供最快捷服务, 大大降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 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智能物流的特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可以实现监控的智能化, 对车辆与货物进行监控, 并主动获取和分析信息, 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监控;其次, 通过EDI等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内外部数据传递的智能化, 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柔性化;再次, 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控和分析, 可实现企业物流决策的智能化, 及时对物流过程与调度进行优化, 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后, 通过大量基础数据和智能分析, 可实现物流战略规划的建模、仿真和预测, 确保未来物流战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 智能物流是优化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有效途径
首先, 智能物流能够集中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所有信息, 发挥信息优势。智能物流是采用了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 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仓储、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配送方案进行修正, 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更高。
其次, 智能物流强调智能监控, 有利于保障物流配送过程中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在智能物流条件下, 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加工、仓储到运输配送,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电子标签, 所有产品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准确的被记录在信息系统内, 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对鲜活农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 保证鲜活农产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生产、加工和运输。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轻松地追溯到问题的根源,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此外, 智能物流侧重于信息的自动化传输, 有利于鲜活农产品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作, 降低交易成本, 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企业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 在智能物流条件下, 企业之间应用EDI技术进行数据共享和传输, 这样既降低了“牛鞭效应”的影响, 又可以促进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鲜活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更快捷的从供应链末端传递到上游各个企业, 这样将大大降低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由于信息是实时共享的, 企业之间的谈判成本将大幅度降低, 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的时间也将缩短, 最终使供应链各个企业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3 建立鲜活农产品智能化物流配送体系
3.1 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
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 种养户经常面对复杂的市场状况, 尤其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 市场需求会大幅波动。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体系。物流相关部门可利用RFID (无线射频识别) 、GNSS (全球定位系统) 等现代信息技术, 收集市场上鲜活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等信息, 探究鲜活农产品需求波动的原因及规律, 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因素关系图。并进一步对关键因素进行研究, 把握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结合鲜活农产品价格等关键信息, 构建需求预测模型, 不断提高短期、中期和长期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帮助鲜活农产品生产者安排生产。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预测模型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需要不断积累市场信息才能提高预测模型的科技含量, 因此, 对于生产、采购和销售的相关信息, 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的进行收集和整理。
3.2 建立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
企业对物流节点布局的优化可以大大降低仓储和运输费用, 还可以提高运输效率。目前, 由于经济体制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影响, 我国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仍广泛存在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建立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 促进种养基地、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和批发市场的合理化布局。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要在遵循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以物流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为基础, 客观分析企业、仓库以及客户的具体情况和周边市场需求, 从提高物流效率和节省整体物流成本的角度出发, 模拟和优化节点布局决策, 实现物流节点和设施系统布局的合理化。此外, 应制定运行效率的考评指标体系, 对物流系统的运行进行量化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科学调整物流节点的网络布局, 提高物流节点运行效率, 为物流运输优化奠定基础。
3.3 建立科学的物流配送通道优化模型
鲜活农产品配送分为两个操作层面:配送通道的设置和物流运输的执行。合理的配送通道是合理物流运输执行的前提。以鲜活农产品二次物流为例, 配送通道设置解决的是从哪个点运到哪个点的问题, 物流执行解决的是该运输通道下, 运多少、何时运的问题。鲜活农产品配送通道的设置受制于运输费用、道路状况以及运输工具等条件。相关部门可根据智能交通系统 (ITS) 采集的相关数据, 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前提下对物流节点进行优化布局, 建立物流运输通道优化模型。此外, 还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 (GNSS) 持续跟踪区域道路的变化及资源流向情况, 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 根据模型的智能测算结果, 及时发布优化后的运输通道, 指导和调整运输, 从而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3.4 构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可分为几个层次, 包括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和计划层。数据层主要对物流信息以数据库形式进行存储;业务层是对物流合同、票据进行处理;应用层主要对仓库作业计划、路径选择、控制评价给予支持;计划层主要是帮助管理人员制订物流配送战略规划。
要完成以上各层次的工作首先需要一个电子数据交换 (EDI) 平台, 它是数据进行标准化传输的基础;其次需要一个运行管理平台, 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入库及出库处理、作业控制、仓储计费等;还需要信息发布平台, 该平台可将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相关信息及时发送给供应链企业;此外, 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数据共享平台可将物流配送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 管理者通过此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 从而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必要情况下, 还可建立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该平台可为买卖双方提供网上交易的功能, 进一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销售。
3.5 建立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
智能化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通常要使用第三方物流, 对于专业化的物流配送商, 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这有利于促进物流配送商之间的良性竞争, 引导运力配置, 降低运输价格, 保障鲜活农产品的配送效率。
构建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需要物流主管部门牵头, 区域物流部门组织物流配送商参与。根据《意见》要求,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信息采集平台, 相关部门可通过信息采集平台准确收集信息, 选取合理的指标对物流配送商进行量化评价, 比如区域物流队伍一二次物流运输到位率、运价水平、配送产品损耗率以及客户的评价等。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替代人工记录考评的方式, 定期考核物流配送商绩效, 发现作业过程的薄弱环节, 强化优势, 弱化劣势, 从而提高配送效率。
4 结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变革, 传统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也因此受到了挑战。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变化,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物流将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智能标签、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无线射频识别 (RFID) 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真正进入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的时代, 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从而推动整个鲜活农产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芳.我国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 2007 (1) :12-19.
[2]司银霞.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7) :69-71.
[3]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 2010 (7) :172-173.
[4]刘德军, 张广胜.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9:71-72.
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对策探讨 篇2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对策
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活动出现得比较早,但無论是在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操作上,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加之国家政策扶持没有到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比较缓慢。
一、我国农产品现行物流模式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有四种模式,即:直销型、契约型、联盟型以及第三方物流模式,但都不能形成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导模式。直销型物流模式是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营配送,将农产品送到批发市场或用户手中。这种形式适用于流通范围较小、流通数量较少的状况。契约型物流模式有四种形式,即“农户+运销企业”“农户+加工企业”“公司十农户十保险”以及“公司十合作社”。这些模式提高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但农民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市场交易费用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联盟型物流模式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通过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形成战略联盟。这种模节省了交易成本,使交易双方有更多可选择性。但管理效率比较低,而且中间批发商仍然会对直接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封锁。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专门从事农产品储运和流通加工的中间组织。它们专门承担连接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系统服务。这种模式促进了流通与生产的分工合作,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利于实现物流标准,成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方向,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涉及范围非常有限,而且这种模式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
二、农产品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严重,农产品市场建设、物流主体培育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1.农产品流通渠道疲乏不畅
我国的农产品流通还处在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上,流通渠道不畅,物流缓慢。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
2.物流设施手段相对落后
首先主要是交通运力不足,其次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的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较为薄弱;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我国农户对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方式,来自当地市场、政府部门、传播媒体及网络的很少。当前,许多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
3.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此外,我国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进入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缺少检验手段和食用安全保证。
4.物流技术落后
“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存在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问题,这就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在水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对农产品流通过程进行合理规定、设计、管理和有效控制以及成本核算,有效的增加农产品流通附加值。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应该是一名专业的具备现代物流知识的人才。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恰恰是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三、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对策探讨
1.加大现代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政府重点列出专项资金,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优先向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着力改善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交通运输条件,重点加大物流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2.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要做好这方面工作,须特别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3.加快提高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在扶持已有农产品物流企业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同时,重点是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倡导多种形式的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大户+农户”“经纪人+农户”等多种形式。重点扶持有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和示范、连接、亲和力强的农产品行业协会,为提升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和系统化奠定基础。
4.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尽量与国际接轨
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
5.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加大教育投入,在高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有关部门应制定中长期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重视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素质。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既要重视农产品物流技术、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又应注意将这些专业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时间相结合,以迅速改变我国农产品物流落后的状况,早日实现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科学化运作。
参考文献:
[1]杨军,葛孚桥.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财政支持政策探讨.[J] 生态经济.2011(3) .
[2]关兵.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7 (49).
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篇3
鲜活农产品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产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居民消费也随着进一步升级, 消费者在鲜活农产品的消费过程中, 对其质量、新鲜度以及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对鲜活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 国务院于2012年1月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 该文件提出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 推动扩大网上交易规模, 完善信息采集平台, 建设12316信息平台等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推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及智能物流在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
2 鲜活农产品及智能物流概述
2.1 鲜活农产品的定义及其物流配送要求
2005年2月, 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 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 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畜和新鲜的蛋奶”5类农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 (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鲜活茉莉花、鲜活菜用玉米, 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 、时鲜瓜果 (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 、鲜活水产品 (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 、活的禽畜、鲜活蛋和奶。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 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满足时效性要求, 一般情况下, 鲜活农产品保质期较短, 需要在规定期限内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所以, 对物流配送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其次, 要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保鲜, 由于鲜活农产品一般都是易腐烂变质产品, 而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要求也随之提高, 多数情况下, 鲜活农产品采取冷链物流配送方式, 对于比较特殊的鲜活农产品还需采取特殊保鲜措施;最后, 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求损耗率低, 大多数鲜活农产品在配送前就已投入了很高的加工、储存成本, 而且部分产品不易分割, 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 将无法出售, 经销商会蒙受很大损失, 因此, 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要考虑仓储设施、运输设备、配送通道等对产品的损坏程度, 尽量选择损耗率较低的配送方式。
2.2 智能物流的定义及特征
智能物流, 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深化应用, 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信息管理、智能分析技术, 智能化地完成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环节, 并能实时反馈流动状态, 强化流动监控, 使货物能够快速高效地从供应者送达需求者, 从而为供应方提供最大化利润, 为需求方提供最快捷服务, 大大降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 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智能物流的特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可以实现监控的智能化, 对车辆与货物进行监控, 并主动获取和分析信息, 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监控;其次, 通过EDI等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内外部数据传递的智能化, 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柔性化;此外, 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控和分析, 可实现企业物流决策的智能化, 及时对物流过程与调度进行优化, 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后, 通过大量基础数据和智能分析, 可实现物流战略规划的建模、仿真和预测, 确保未来物流战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 智能物流是优化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有效途径
首先, 智能物流能够集中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所有信息, 发挥信息优势。智能物流是采用了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 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仓储、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配送方案进行修正, 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更高。
其次, 智能物流强调智能监控, 有利于保障物流配送过程中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在智能物流条件下, 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加工、仓储到运输配送,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电子标签, 所有产品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准确的被记录在信息系统内, 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对鲜活农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 保证鲜活农产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生产、加工和运输。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轻松地追溯到问题的根源,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此外, 智能物流侧重于信息的自动化传输, 有利于鲜活农产品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作, 降低交易成本, 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企业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 在智能物流条件下, 企业之间应用EDI技术进行数据共享和传输, 这样既降低了“牛鞭效应”的影响, 又可以促进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鲜活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更快捷的从供应链末端传递到上游各个企业, 这样将大大降低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由于信息是实时共享的, 企业之间的谈判成本将大幅度降低, 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的时间也将缩短, 最终使供应链各个企业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3 建立鲜活农产品智能化物流配送体系
3.1 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
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 种养户经常面对复杂的市场状况, 尤其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 市场需求会大幅波动。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体系。物流相关部门可利用RFID (无线射频识别) 、GNSS (全球定位系统) 等现代信息技术, 收集市场上鲜活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等信息, 探究鲜活农产品需求波动的原因及规律, 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因素关系图。并进一步对关键因素进行研究, 把握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结合鲜活农产品价格等关键信息, 构建需求预测模型, 不断提高短期、中期和长期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帮助鲜活农产品生产者安排生产。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预测模型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需要不断积累市场信息才能提高预测模型的科技含量, 因此, 对于生产、采购和销售的相关信息, 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的进行收集和整理。
3.2 建立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
企业对物流节点布局的优化可以大大降低仓储和运输费用, 还可以提高运输效率。目前, 由于经济体制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影响, 我国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仍广泛存在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建立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 促进种养基地、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和批发市场的合理化布局。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要在遵循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以物流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为基础, 客观分析企业、仓库以及客户的具体情况和周边市场需求, 从提高物流效率和节省整体物流成本的角度出发, 模拟和优化节点布局决策, 实现物流节点和设施系统布局的合理化。此外, 应制定运行效率的考评指标体系, 对物流系统的运行进行量化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科学调整物流节点的网络布局, 提高物流节点运行效率, 为物流运输优化奠定基础。
3.3 建立科学的物流配送通道优化模型
鲜活农产品配送分为两个操作层面:配送通道的设置和物流运输的执行。合理的配送通道是合理物流运输执行的前提。以鲜活农产品二次物流为例, 配送通道设置解决的是从哪个点运到哪个点的问题, 物流执行解决的是该运输通道下, 运多少、何时运的问题。鲜活农产品配送通道的设置受制于运输费用、道路状况以及运输工具等条件。相关部门可根据智能交通系统 (ITS) 采集的相关数据, 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前提下对物流节点进行优化布局, 建立物流运输通道优化模型。此外, 还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 (GNSS) 持续跟踪区域道路的变化及资源流向情况, 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 根据模型的智能测算结果, 及时发布优化后的运输通道, 指导和调整运输, 从而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3.4 构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可分为几个层次, 包括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和计划层。数据层主要对物流信息以数据库形式进行存储;业务层是对物流合同、票据进行处理;应用层主要对仓库作业计划、路径选择、控制评价给予支持;计划层主要是帮助管理人员制定物流配送战略规划。
要完成以上各层次的工作首先需要一个电子数据交换 (EDI) 平台, 它是数据进行标准化传输的基础;其次需要一个运行管理平台, 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入库及出库处理、作业控制、仓储计费等;还需要信息发布平台, 该平台可将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相关信息及时发送给供应链企业;此外, 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数据共享平台可将物流配送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 管理者通过此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 从而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必要情况下, 还可建立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该平台可为买卖双方提供网上交易的功能, 进一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销售。
3.5 建立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
智能化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通常要使用第三方物流, 对于专业化的物流配送商, 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这有利于促进物流配送商之间的良性竞争, 引导运力配置, 降低运输价格, 保障鲜活农产品的配送效率。
构建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需要物流主管部门牵头, 区域物流部门组织物流配送商参与。根据《意见》要求,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信息采集平台, 相关部门可通过信息采集平台准确收集信息, 选取合理的指标对物流配送商进行量化评价, 比如区域物流队伍一、二次物流运输到位率、运价水平、配送产品损耗率以及客户的评价等。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替代人工记录考评的方式, 定期考核物流配送商绩效, 发现作业过程的薄弱环节, 强化优势, 弱化劣势, 从而提高配送效率。
4 结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变革, 传统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也因此受到了挑战。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变化,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物流将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智能标签、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无线射频识别 (RFID) 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真正进入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的时代, 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从而推动整个鲜活农产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芳.我国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 2007 (1) :12-19.
[2]司银霞.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7) :69-71.
[3]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 2010 (7) :172-173.
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篇4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要素;构建;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F25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454-04
收稿日期:2014-01-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1&ZD009);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编号:YETP1724)。
作者简介:孙曦(1981—)女,北京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研究。Tel:(010)80794207;E-mail:sunxi81@aliyun.com。
通信作者:杨为民(1967—),男,北京人,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Tel:(010)80799396;E-mail:jzjszp2014@163.com。物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被誉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可知,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约占全国GDP的18%[1],相当于美国的2倍,可见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带来生活便利、舒适的同时,也对环境、资源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由于在运输、包装、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及信息处理等环节中物流模式的粗放、物流规划的不合理、物流标准的不完善,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物流效率低下,对土地资源、能源和人力资源成本造成浪费,增加物流过程废弃物的排放,加重环境污染的负担,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类健康生活。因此,实现和发展绿色物流,是保障资源和环境可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概述
GB/T 1835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明确指出,绿色物流即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因此,农产品绿色物流即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7个体系要素过程中,根据农产品自身特点,抑制农产品物流活动对环境、能源消耗的污染,有计划、有行为地保护生态环境,低碳、节能、减排地完成顾客满意的农产品物流活动。
2构建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的重要性
农产品物流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的不断加剧、物质文化需要的加快、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善以及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对农产品物流总量的增长提出了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三农”发展。物流活动说明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渠道,以适当的价格提供适当数量的适当产品(5R理论)。农产品物流也是如此。需要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渠道,向广大消费者以及社会全体成员提供适当品种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衣、食的需求。农产品物流不仅具有促进消费、生产之间的平衡,引导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功能,更具有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农产品物流已经成为生活消费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任何一个要素和环节中,都会造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物流、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环境造成危害的警觉性,采取必要的手段来维护环境,努力开展与环境共生、共荣的农产品物流发展,即促进经济和生活消费健康发展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向绿色农产品物流体系转变。
3农产品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素分析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下,大量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必然造成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不仅如此,对废弃物的再一次降解、处理,又将造成新一轮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加重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农产品物流运作系统也是如此。因此,农产品物流系统中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环节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1运输与配送作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运输与配送环节作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使用交通工具的燃料消耗直接或间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上。如水路运输中的油污、固体废弃物、舱底油污对长江、运河等主要航道污染和生活用水污染造成的影响,导致鱼虾大量死亡和受污,间接给人们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大量公路运输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多种疾病的频发;同时,尾气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环境和气候的负效应,酸雨的形成严重影响森林植被、土壤性质、建筑物损蚀以及人体呼吸系统和皮肤的损害。离公路较近的土壤、庄稼、植蔬等也因长期受到机动车尾气的影响,造成植蔬中生物积累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也将影响人们的饮食安全。
3.2储存作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农产品的生鲜、易腐特性,在仓储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农产品进行保存、保管,如杀虫剂、保鲜剂、制冷材料等,这些化学药剂的使用和添加对农产品本身造成危害,对周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3.3装卸和搬运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装卸和搬运环节主要对环境造成间接影响。为了加快装卸、搬运速度,提高效率,无论是使用辅助的传送带设备,还是人工进行装卸搬运,都难免会出现野蛮操作等现象。蔬菜、水果等娇嫩、易腐农产品稍有磕碰就会留下疤痕,极易腐烂,并会加速同包装内农产品的腐烂。这类农产品经常由于操作过程的不当造成破损,间接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废弃,而需要重新进行生产加工,造成对废弃物处理的二次污染和重新进行生产加工的资源消耗,造成水、空气、土壤的自然资源和生产物质资料的污染与消耗。
nlc202309020559
3.4包装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包装具有保护内装商品、美化产品、提高商品附加值的功能。但当越来越多的美观、造型新颖、独特甚至是夸张的包装充斥于市场后,在强调包装提高商品价值作用的同时,“包装厚层数多”“穿衣后身價涨”“搭赠品暗涨价的包装”三宗罪造成的包装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的包装,需要大量的如木材、纸板、包装纸等材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废弃物成为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塑料袋、塑料薄膜等包装材料不可降解,焚烧、填埋、溶解等方式都会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的进一步扩散,污染水、土等自然环境,给人和环境带来巨大的潜在危害。
3.5流通加工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流通加工是在物流体系构成中,在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短暂停留,进行更换包装、计量、组装、贴标签等生产性服务作业。生产加工虽然是简单加工,但其目的在于更有利于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如对农产食品进行冷冻、分选、分装等。加工不合理,造成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浪费;加工中产生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边角料,造成废弃物的污染;流通加工地不合理,造成运输配送量增加以及空气污染。
4绿色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要素
绿色农产品物流体系包含了众多要素。从物料流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正向物流和反向物流,正向物流即传统意义上的物流,是指从原材料的供应商,经制造商,再向物流下游企业,经销售商,到最终消费者的物资流通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些物料须经过重复再利用或中间库存、剩余农产商品的回收、退货导致的从消费地到起始地的流动过程被称为反向物流,反向物流本身就应理解为绿色农产品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绿色物流构成体系如图1所示。
在农产品物流体系中,正向物流和反向物流均包含运输、包装、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及信息处理这七大功能要素。其中,信息处理几乎不会产生废弃物,也不会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不存在低碳化、减排化、节能化处理的问题。而运输与配送、装卸搬运等领域均会对环境保护造成影响,因此,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要素即由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装卸、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组成。绿色物流体系构建要素如图2所示。
4.1绿色运输与配送
绿色运输与配送是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排放源的运输与配送,运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运输过程的废弃排放造成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的综合污染和影响。根据国际能源署多年的数据可知,在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业是第二大碳
排放行业,碳排量占总排放量的21%[2],交通运输业是降低碳排放、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领域之一。作为衔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农产品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和重要组成基础,运输与配送合理化成为物流合理化的关键,绿色运输也成为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有效保障。
在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中,要充分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特性,突出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同时尽可能选择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较少的运输方式承担大批量、多运量的商品运输。在考虑成本的同时,综合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与劣势,尤其要关注多数农产品的生鲜、易腐等特点,适当使用空运,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和优质。突出多式联运的协调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简化单证和手续的复杂性,加强能耗充分、能源低碳化建设,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运输配送服务体系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完善信息系统,加强物流合理化运输,降低物流总成本,加强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和能力。
4.2绿色仓储
绿色仓储是指在农产品仓储活动中,尽可能减少由于仓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农产品的损失,降低仓储成本,并间接减少运输成本。在仓储过程中,充分考虑由于保管不当导致的农产品破损、变质及腐烂,由于仓库位置和内部布局的设计、规划问题而出现的迂回运输和响应装卸、搬运次数的增加。
在绿色仓储的发展中,要在仓储建设初期就充分考虑到仓库的建设对周边环境、所存储主要农产品的特性、上下游企业及物流企业的影响评价,力求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对于仓储内部布局,要有效、合理进行布局规划,充分、高效使用立体仓库,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等原则,进行出入库管理,减少库存过程中的农产品损失,节约资源;对仓库的储存设施设备要进行合理规划和使用,对生鲜、易腐品要进行低温冷藏、冷冻保存。在使用保鲜剂、杀虫剂等药剂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商品本身和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因此,在加强仓储时更应加强科学养护,采取现代化的储存保养技术,保障农产品的存货数量、质量,加强绿色仓储的发展。
4.3绿色装卸搬运
绿色装卸搬运是指为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环节所产生的粉尘、烟雾等污染物和所造成的农产品损坏、浪费,采取的现代化装卸搬运手段。在装卸和搬运过程中,易出现农产品破损。同时,由于仓储、出入库、装卸车过程中,现代化装卸、搬运工具的不健全,导致人为或设备的野蛮装卸,对农产品外包装及农产品本身造成损害,从而增加了废弃物,也浪费了资源;而装卸搬运过程中出现的扬尘、烟雾等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影响。
在绿色装卸搬运的发展中,要减少无效搬运,尤其减少人工搬运,增加机器搬运和装卸的强度;要充分考虑装卸搬运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充分利用垫板、托盘、叉车、传送带、升降机等设施设备,有效提高装卸搬运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为破损。同时,在货物集散地安装防尘装置,杜绝扬尘,减少对大气等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强绿色装卸的发展。
4.4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指在对商品进行包装过程中要遵循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无毒、无污染、可回收利用的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农产品包装首先要对农产品不造成污染,尽可能节省用料,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包装利用完毕后要易于回收,重复使用,或作为再生资源利用。对包装废弃物处理时如若焚烧不应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使用土壤填埋,能够自然降解,不破坏、污染土壤,形成腐殖质,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
nlc202309020559
在绿色包装的发展中,要加快研究包装废弃物的重复利用、回收、再利用问题,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在包装物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尽可能改变塑料包装的材质,研究可降解、可焚烧的塑料袋、塑料薄膜等包装材料。研究新的绿色包装物质和新材料时,充分认识和贯彻绿色包装的3R1D原则(Reduce,Reuse,Recycling,Degradable,即减少包装、重复利用、可回收、可降解)[3],代替塑料包装材质,通过从简包装、可回收利用、可降解等方式发展绿色包装。
4.5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对农产品进行少资源浪费、少环境污染、少废弃物产生的生产性加工,使其成为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
在绿色流通加工的发展中,强调集中加工和集中处理。集中加工主要是指对农产品的流通加工要进行集中处理,加强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以集中化规模加工替代作坊式的私人加工,更有利于减少能源利用,提高资源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在流通加工中,必然使用到其他生产加工材料,而对集中生产材料使用产生的边角料、废料,可以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分散加工中的分别处理甚至是随意丢弃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和环境治理等问题。
5构建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的实现途径
5.1强化农产品绿色物流观念,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全面覆盖
从中国物流发展的角度来看,物流行业的发展主要停留在“如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提高物流效率、解决物流成本”的问题上,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关注点主要是对农产品储运物流的认识。现代农产品物流,应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储运物流和销售物流整个供应链条思考,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农产品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多方协调发展[4]。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中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概念被人们所认识。因此,要想发展好农产品绿色物流,首要任务是要强化绿色物流观念,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在全行业、全社会的覆盖[5]。真正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要从农产品的绿色生产、绿色运输与配送、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装卸搬运、绿色流通加工等多方面实现,要通过不同渠道、针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普及农产品绿色物流[6]。在积极推进政府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公众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环保、消费的认识程度。将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因地制宜地合理构建,积极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
5.2加强农产品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纵观欧美国家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高效的绿色网络体系和作为支撑的绿色物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绿色物流更是刚刚兴起,很多研究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具备一定的实操性和创新性,体系建设、体制构建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制度建设首先要依靠政府对于绿色农产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立法,营造有利于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客观环境,通过制定农产品绿色物流标准,绿色交通、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领域制度的设计,推进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在制度建设和完善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绿色物流实操的指导作用。通过农产品绿色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绿色物流补贴政策等,强化准入机制,通过税收政策为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切实强化政府在农产品绿色物流事业中的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将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纳入到法制化、标准化轨道,促进物流业、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7]。
5.3加强农产品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重视农产品绿色物流观念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根本[8]。如果仍然使用排量大、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柴油车,再好的制度、再完善的法规、再健全的管理也无法顺利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因此,在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中要重视农产品绿色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从绿色运输与配送方面看,加强高速公路的建设,增设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增加高速公路电子收费不停车系统;加快各种运输工具低碳化、低能源化的更新换代;研发并应用新型能源代替煤炭、燃油等高污染传统能源;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从绿色仓储方面看,应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规划和设计,加强现代化机械设備的使用,加强出入库的现代化管理,加强低环保负担的冷冻、冷藏、保鲜设备的使用,减少保鲜等药剂的直接使用和污染。从装卸搬运方面看,应加强现代化机械设备如传送带、升降机等使用,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装卸、搬运过程中农产品及包装的破损;加强现场防扬尘等设备的使用。从绿色包装方面看,使用坚固、耐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工具与材料,减少物流过程中包装的破损所出现的二次包装;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对内装农产品的污染;减少塑料等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包装从简,拒绝过度包装。从绿色流通加工方面看,可从分散的流通加工向集中的流通加工转型,通过提高农产品物流过程的物流效率和性能,改善物流作业条件,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5.4加强农产品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农产品绿色物流与传统农业物流相比,对人才的专业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尤其是对农业人才、供应链管理人才、绿色环保人才具有极大的需求。因此,要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目标,培养一批了解中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储运、养护知识,熟悉绿色环保理念,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掌握绿色物流设施设备和绿色材料特性的实务型农产品绿色物流人才尤为重要。农产品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农产品、物流、环保营运的综合统筹策划中,指导企业有序开展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活动。同时,大量农产品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是促进绿色、生态、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的入手点。
5.5加强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化建设
虽然物流信息化建设本身并未造成废弃物、碳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但是,物流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合理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可以更好地预测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减少过度生产造成的浪费与损失[9]。仓储过程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更能有效辅助农产品的出入库手续,有效指导农产品的收货、发货,加快农产品的流转速度,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减少农产品由于过期、腐烂、损坏造成的损失;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物流信息化建设,更容易对农产品交通运输过程进行可视化操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减少路途损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有效促进多式联运、共同运输的协调发展,最大程度上促进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
6结论
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是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使物流的各个功能要素全面实现低碳、节能、减排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的集成,并在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从生产到消费、从消费到生产的全过程的绿色农产品流通。因此,在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物流、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环境造成危害的警觉性,采取必要的手段来维护环境,努力开展与环境共生、共荣的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通过实现农产品绿色运输与配送、绿色仓储、绿色装卸与搬运、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绿色要素,共同促进经济和生活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体系,实现全社会、全行业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 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R/OL]. [2013-12-14]. 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tongjiaoliu/524/2011/20110601212610189374552/20110601212610189374552_.html.
[2]丁金学.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分析[J]. 综合运输,2012(12):20-26.
[3]王剑涛,贾勇.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J]. 物流技术,2013,3(3):59-62,111.
[4]谢泗薪,陈亚蕊. 绿色物流战略模式新探——基于产业需求驱动与高端服务发展视角[J]. 中国流通经济,2013(2):34-38.
[5]王艳,李作聚. 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 商业时代,2010(14):32-33.
[6]陈晓玥. 我国循环经济下绿色物流体系构建[J]. 莆田学院学报,2012,19(6):28-32.
[7]刘冬林. 绿色物流制度的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138-178.
[8]刘威. 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395-397.
[9]许红莲. 国外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问题讨论综述[J]. 中国流通经济,2013(1):27-32.
日完善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 篇5
日本农产品保鲜物流的主要形态和流程
农协和中央批发市场是日本现在的农产品主体流通渠道,约占流通总量的60%。农产品生产者主要为中小农户,产品多为一般档次。其流程如下:农户收获产品后送至农协,在农协进行预冷处理并分拣包装后,通过冷藏卡车等送至城市大型批发市场。产品进入批发市场马上进行拍卖,售出后通过冷藏卡车运送至中间商或零售商的冷藏库,直接摆上柜台。
零售店与签约农户间的产销直送模式约占流通总量的20%。生产者多为大规模农户,中高档产品、特产品较多。农户收获后,经简单分拣包装,直接通过冷藏卡车送至零售商的冷藏库或店头。
网上直销、邮购等元店铺直销约占流通总量的15%,产品以特产类为主。农户直接接受消费者订货,通过速递或邮局系统的小型冷藏箱送至消费者。
此外,近年来兴起的农产品直销店系统约占流通总量的5%。由农协提供销售店铺场地和信息、结算系统等基础设施,农民直接将产品摆放到店铺内并自行定价。店铺多处于产地附近,一般只有简单包装,并不使用冷链系统。
日本保鲜物流主要应用技术
为保持农产品的鲜度,需要根据不同产品和流通形态的特点,在收获、运输、存储等各个物流环节综合运用各类技术。
(一)冷链系统是农产品保鲜物流技术的核心,主要涉及预冷、冷冻冷藏运输和保温仓储等环节。
预冷是指在农产品收获后立即对其进行迅速降温处理,通过预冷处理可以控制产品的呼吸作用和水分蒸发,防止有机酸、维C等营养成分减少,抑制细菌繁殖,以达到维持产品色泽、防腐以及防止水果类过熟等保鲜效果。日本国内较为普及的预冷方式主要如下:
强制通风预冷:向预冷库内吹冷风进行冷却。建设费用较低、可应用的农产业种类较多,但冷却过程较耗时,冷却不均匀。
差压通风预冷:在容器两侧制造气压差,向容器内部灌输冷气。建设费用处于强制通风预冷和真空预冷之间。冷却速度快于强制通风预冷,且冷却效果均匀,但有些农产品使用此法将发蔫。装货时需要耗费一定时间。
真空预冷:将农产品放入减压室,促进内部水分蒸发,从而制冷。冷却速度快,效果均匀,但无法适用于冷冻体积大、表面积小的水果。建设费用较高,多需要另建冷库。
冷水预冷:向农产品泼冷水,或将其浸泡其中以制冷。冷却速度较快,但不适用于不能浸水的产品,多需要另建冷库。
(二)保鲜包装
根据不同产品和流通形态的特点,采用适当保鲜包装技术。对土豆、洋葱等不易腐烂的蔬菜类等,可采取简单包装,通过容器内部的空气循环即可控制发霉和腐烂。并尽量扩大运输规模,提高运输效率,发挥规模成本优势。在网上订货或邮购等小规模农产品流通上,使用泡沫塑料加制冷剂等冷藏包装。对优质高价的农产品可采取特殊包装。如日本在樱桃、桃、草莓等易碰伤水果的包装上广泛使用缓冲材料,并使用特制的保鲜箱,吸收水果散发的乙烯成分,控制水果过熟。此外,配合冷藏运输,有时需要使用泡沫塑料包装,在包装内置制冷剂。
采用可多次循环使用的运输容器可有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日本在农产品运输上广泛使用标准尺寸的折叠式运输箱,运输时可叠加摆放,卸货后可折叠起来不占用运输空间,且可多次循环利用。
(三)保鲜仓储
冷冻、冷藏仓库是保鲜仓储的基础,此外最近一些配合冷冻、冷藏的技术开始推广,较为普及的两种方法如下:
气调贮藏:使用氮气或二氧化碳抑制呼吸作用,以达到保鲜效果。
干制保藏:采用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对食品或食品原料进行脱水处理,使其水分降低到不致使食品腐败变质的程度,从而达到保鲜目的。
日本政府对农产品保鲜物流的支持情况
日本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直接提供资金,完善公路交通网,在各地建立大型批发市场、预冷仓库、冷藏、冷冻仓库等设施。日本此类设施的初期投资往往由政府全额出资,建成后委托农协组织或公共机构经营维护。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探讨 篇6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问题,发展
一、前言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促使下, 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消费观念有所转变, 从而增加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 且对生鲜农产品的营养程度、安全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可知, 冷链物流体系在生鲜农产品中的重要性。近几年, 随着冷藏技术的发展,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 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以及基础设施未得到及时更新, 导致我国冷链物流仍处于初级阶段, 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 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势在必行。
二、基本现状
(一)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成为相关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 全国范围内的低成本生鲜农产品运输网络得到初步建立。近年来, 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管理, 重视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的构建。全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于2005年基本建成, 为我国生鲜农产品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其中2007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必须积极发展以生鲜农产品冷藏以及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 为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提供文件支持。
(二)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路已初具规模
近几年, 在生鲜农产品的发展促使下,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路已初步形成, 其基本流程如下:生产者或者代理商——专卖店——消费者;生产者或者代理商——生鲜农产品经销公司——超市——消费者。
(三) 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雏形形成, 不断加强生鲜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
生鲜农产品市场较大, 其物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在建设低温供应链配送系统以及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过程中, 得到诸多企业、单位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 诸多大型连锁企业逐步开始建设拥有较高技术的生鲜食品、果蔬配送中心, 实现了绿色食品供应链及物流体系的初步建立。在建设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上, 在采用先进物流技术和设施的前提下, 为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程度提供了物质条件, 为更好地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现存问题分析
(一) 缺乏完整独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 常温物流以及自然物流是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物流方式, 未建立连贯性的冷链物流, 导致包装、运输等多方面存在问题, 迫使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生鲜农产品的发展。
(二) 市场化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程度偏低
供应商和销售单位是完成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务的重要主体, 但由于市场规模较小, 且区域性特征明显, 加之生鲜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未建立健全的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系统, 使其准确性不高, 缺乏应有的及时性。与此同时, 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 导致冷链物流配送效率难以提高, 致使冷链物流成本逐渐增加, 使得商品损耗程度高。
(三) 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
目前, 诸多冷链物流使用的设施设备较陈旧、落后, 且发展、分布不均匀, 导致难以实现易腐食品的低温冷藏。
(四) 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匮乏, 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 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是影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之缺乏供应链上下游间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 导致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影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四、发展探讨
(一) 政府加大引导力度, 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
在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
第一, 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法律保障。例如, 制定冷链物流业绩评价标准、冷链物流环境监控方法等, 以达到冷链物流发展需求, 促进生鲜农产品行业的发展。
第二, 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相关企业联合建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更新冷藏车辆和技术, 从而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系统,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从而推动生鲜农产品发展。
第三, 构建健全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检测体系, 全面实施危害分析以及控制关键点政策, 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程度。
(二) 更新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
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是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保障。因此, 相关单位、企业应不断引进先进技术, 改进冷藏冷冻技术, 实现冷藏技术的高效率。在更新技术的基础上, 应积极研发功能齐全的冷藏车, 更新冷藏物流设备。与此同时, 在运输与储存生鲜农产品的过程中, 优化运转方式, 改革运转途径, 达到运输工具的专业化、现代化, 为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供内在动力。
(三) 加强冷链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冷链物流专业人才是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关键与核心。因此, 一方面, 针对管理工作人员而言, 必须在学习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 熟知冷链物流体系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专业技术, 培养出既懂得物流知识又懂得冷藏技术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另一方面, 就冷链物流工作人员而言, 必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识、技术培训, 使其掌握冷链物流相关的理论知识, 提升其物流能力, 更好地投入工作, 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
(四) 树立物流企业的服务意识
企业是冷链物流运转的主体, 因此, 相关部门应培养企业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在丰富服务内容的同时, 提升服务质量, 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
五、小结
总而言之,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 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保障, 是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 相关部门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 更新技术与设备,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赵秋坡.漯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3.
[2]魏国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 2009, 02:24-25.
[3]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8, (07) :13-16+53.
[4]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 2012, (23) :133-135+138.
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篇7
农产品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社会一切生产活动进行的前提是基于农业的发展, 只有当人们解决最基本的果腹问题, 才能进行后续的社会生产, 也就是说只有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继而开展第三产业。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 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 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等物流环节, 使得农产品保值增值, 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1901年, 约翰·F·格鲁维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因素, 提出了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描述。
1 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
1.1 国外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是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农产品物流设施发达, 流通网点健全合理, 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展开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美国为例, 政府加大对道路及桥梁等基础民用设施的投入力度, 在全国建立起庞大的运输网络, 使得农产品运输十分便捷, 提高了运输效率, 同时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 降低农户分散经营而产生的风险;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较高, 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当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交易所, 无论是电子交易还是公开喊价, 其主要角色是为客户提供一个具有透明性及流通性的合约市场, 该市场的作用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及投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高, 推行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对于提高流通效率, 降低流通损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农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 已经实现了农产品包装标准化的变革, 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系统, 为现代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便利条件;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 注意提高劳动者素质, 在美国, 国家政府保证了对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 确保科研成果及时推广运用, 保证了农业人才的教育和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合理的人才结构保证了美国农产品物流的高效运转。
1.2 国内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
同国外相比较, 国内的农产品物流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设施仍然落后;传统长渠道农产品物流水平低, 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时间延长, 交易成本增加, 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加大, 不能及时地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农产品流通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 由于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的传递, 因此农户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市场的走势, 无法对农产品价格做出评估, 使得农产品供给、流向、流量、流程等赶不上市场变化。
2 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
2.1 辽宁省自然现状
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大致为自北向南, 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 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 向中部平原下降, 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 称“辽西走廊”。辽宁省耕地面积为409.29万公顷,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7.65%, 人均占有耕地约0.096公顷, 其中有80%左右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区和辽西北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带。
2.2 辽宁省农产品现状
我省农民偏爱种植价格较高、效益较好的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 目前我省的农产品物流中, 粮食为大宗商品, 除此之外, 蔬菜, 水果占有一定的比例。辽宁省2012年全年农业总产值为1539亿元, 2013年为1673亿元, 2014年为1734亿元, 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753.9万吨, 其中谷物产量1674.8万吨;水果产量870.56万吨;全年猪出栏数量2839.4万头, 牛出栏数量283.3万头, 羊出栏数量797.5万只, 家禽出栏量76814.8万只;水产品总产量527.67万吨;木材产量200万立方米, 面对如此庞大的农业产值数据可以看出我省对农产品物流的需求是多么的巨大。
2.3 辽宁省农产品物流市场现状
我省农产品在流通上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 目前我省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还没有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 生产上农户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 生产规模小, 组织化程度低;销售方式上仍采用集市贸易的摊位形式, 或者是批发商挨村挨户的收购;交易方式上仍采用传统交易方式, 自由成交和收取管理费的市场经营管理阶段。农产品自身属性决定了其不耐储存, 对流通条件要求比较高的特点, 除此之外, 农产品交易场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备, 交通、运输等配套设施不健全, 不能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农户信息封闭, 网络还没有普及到农村, 多数农户不能及时掌握农产品需求信息, 缺少一个农户与市场沟通的平台, 因此就目前来看, 我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3 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建议
3.1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优质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良好的信誉, 部分农产品也仅仅局限于生产地, 无法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 而对于生产地来说, 由于产出多, 这类农产品的价格也普遍较低。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利用网络进行农产品交易, 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化, 将地区特色农产品推进大市场, 进入大流通范围, 对改善辽宁省的农业生产经营状态、节省成本,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都有着积极推进的作用。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仅为农产品找到了出路, 还可以逐渐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 而对于产地来说也可以达到宣传作用, 如带动地区的旅游业等一些列产业的实现, 这对增加农业者的收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2 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
实现农产品物流外包, 从农产品生产开始到产出品销售都可以实现物流外包。对农户来说, 物流外包可以通过机械化、专业化生产, 大大降低农户自主经营生产的作业成本, 对于产出品外包不仅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库存挤压、节约仓储运输成本, 农户还可以集中进行再生产, 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创收, 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 通过承接农产品物流外包业务, 也是提升企业业务范围的重要渠道。农产品物流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模式。
3.3 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通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 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 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 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其核心是一体化结构体系的建立和运作, 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通过订单模式, 实现规模生产。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 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 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 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支持电商、物流、商贸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文件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指明了方向, 更为我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摘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是改善辽宁省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辽宁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目前仍然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在具备一定物流产业的基础上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 信息沟通不顺畅等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农产品物流现状, 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一军, 张宇萍.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特点分析及启示[J].农业展望, 2006, 2 (10) :32-36.
[2]施海霞.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贸, 2008 (10) :67-68.
基于TPL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研究 篇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产品物流有了较快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以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直销配送和连锁超市为补充, 产区、销区、集散地市场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物流成本高
农产品供应链中, 产销结合是目前我国生鲜采购和经营的瓶颈之一。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偏高且很不稳定, 运销成本的波动性较大;加上路况不良的时间成本、设卡收费等问题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流通成本, 增加了大宗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经营风险。
2.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
“新鲜”是鲜活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 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 保鲜期短, 极易腐烂变质, 从而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 因而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基本以常温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 技术比较落后, 加上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农产品保鲜技术等原因, 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很大。
3.农产品物流投资不够
国外水果采摘后经过储藏加工, 其增值比例为1∶3.8, 而我国只有1∶1.8, 主要原因是我国对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投入不足, 致使绝大多数农产品采摘后不经加工直接由产地销售, 因而限制了农产品的增值。
4.信息系统不健全
农产品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效率和效益与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密切相关, 而现有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类别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 致使农产品流向盲目, 流程不合理。此外, 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信息滞后失真等现象严重, 以致赶不上市场变化使在途农产品损失严重, 影响其保值增值。
5.缺乏专业人才[2]
在水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 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对农产品流通过程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控制和成本核算, 降低各环节的费用, 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以便有效增加农产品流通附加值。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才, 尤其在传统观念中与农业打交道是一个不被看好的工作, 因而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此外, 农产品物流市场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整体规划, 农产品物流经营主体分散、行业物流意识淡薄、组织化程度低, 以及农产品流通渠道单一、各环节缺乏协调配合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物流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 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TPL的基本特征
1.TPL的概念
TPL是一种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其实质是按照物流需求者的要求, 提供将正确的产品从供应者送达需求者的各种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服务, 在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在这种业务模式下提供服务的代理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就通常称之为TPL服务提供者和TPL服务内容。前者有的是提供综合服务的单独一家物流企业, 有的是具备不同专长和优势的企业联盟, 它们有着专业化的物流管理能力, 熟悉物流活动各环节的特点, 掌握着较为先进的物流技术设施和设备, 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 通过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获取效益。后者除了传统功能性的货物拣配、装卸、集运、仓储、报关、流通加工等业务, 还包括运费谈判、运费支付、提供运输、存货管理报表等信息、开发物流策略、应用物流管理软件等业务内容, 可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多样化物流需求。
2.TPL的业务特征
(1) 以合同为导向。
物流企业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时一般都签订专门的合同, 规定服务项目和目标, 并包括一定的惩罚措施, 一部分企业还制定了一定的激励条款。
(2)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TPL发展的必要条件, 信息共享是TPL企业与客户成功合作的关键。如GIS、GPS、EDI、RFID等都实现了数据快速准确的传递, 使企业之间的及时协调、合作成为可能, 并促使MRP、DRP、ERP等物流计划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从而提高TPL服务水平。
(3) 服务个性化。
由于行业性质、产品特点、市场状态等的不同, 传统的TPL所提供的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工商企业的需要, 促使当今TPL企业的经营理念从供给推动模式向需求拉动模式转换, 并努力采用“一个客户一种策略”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特殊的、个性化的专属服务。
(4) 客户关系新型化。
客户与物流企业合作的方式有整体外包供应链物流业务、聘请物流企业来管理运作自有物流资产设备等多种形式。虽然形式各异, 但本质上是合作双方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 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 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 其业务深深地触及到客户企业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远远超越了与客户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 而是紧密地结合成一体, 形成了一种战略伙伴关系。
三、基于TPL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
鉴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TPL的优势, 笔者立足于国际竞争大环境, 从战略高度进行定位, 以科学的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石, 提出了基于TPL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框架 (见图1) 。该体系中, 农产品供应方或需求方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 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 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的农产品TPL企业或联盟;而作为专业化的农产品TPL企业或联盟, 则采用委托代理形式, 运用先进的农产品物流营销、管理理念和手段及专业的农产品物流技术、设施和装备, 通过专业设计的物流通道进行农产品物流业务的运作, 为农产品供应方或需求方提供包括农产品物流计划、控制、执行等不同层次的、高质量的个性化农产品物流综合服务。
基于TPL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符合市场经济理论的要求, 即以规模效应获取经济效益;而现代物流理论的指导和专业的物流运作方式更使其具备竞争力, 顺应了国际竞争趋势;且符合了我国国情,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基本特点如下:
1.强调个性化服务观念
该体系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不同农产品的特点, 为客户“量身定制”物流服务。并在物流配送过程中, 为客户提供货物跟踪、货物查询服务, 提高客户的服务满意度。
2.具有强大的信息优势
该体系通过建立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收集快, 处理速度快, 能够比较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农业市场的信息, 利用市场信息, 将供应商与销售者互相联系起来, 促成交易, 平衡供需。
3.有效改进了农产品品质
TPL在配送过程中, 对大部分农产品都要进行进一步分类、包装, 凭借优良的储藏、包装、运输设施, 在流通过程中非但不会降低农产品品质, 还能起到使农产品优质化的作用。
4.缩短农产品的配送时间
专业化的TPL企业技术、设施和装备完善, 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自动化系统, 使信息传递、资源调度在瞬间完成;物流作业流程, 如分拣、包装、加工、配载等, 能根据设定的程序自动进行。这样, 整个物流流程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
5.简化销售商的采购流程
在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下, 销售者需采购多类农产品, 需直接面对众多的供应商, 这种采购方式效率低、采购过程复杂。而基于TPL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则可以利用其广大的供应网络渠道, 对品种繁多的农产品进行集中采购, 销售者只需让TPL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对农产品实行快速配送, 这就使得销售商的采购管理更趋于合理化。
6.降低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3]
该体系可以对农产品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将零散的物流资源集中组织起来、统一进行调配。而且TPL企业客户多、市场范围广, 能对诸如订货、质检、报关、报审等方面实行统一批量作业, 对物流资源实行统筹安排, 从而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效应, 节省各种物流成本费用, 提高工作效率。
四、基于TPL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实施策略
1.为农产品TPL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外部环境方面, 首先, 应改革现有行政管理体制, 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 消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其次, 应制定鼓励农产品TPL发展的法律, 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TPL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 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包括政府直接投资、政府优惠贷款等。
2.提高农产品经营者对TPL服务的认识
发展农产品TPL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的关键。虽然, 农产品TPL能够促进农产品流通、减少浪费、增加农产品经营者收入、规范农产品市场管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但目前很多农产品经营者都没有意识到农产品TPL的作用, 有的甚至还有抵制情绪。因此, 需要通过社会宣传、专业培训向广大农业从业人员讲授TPL服务的优势, 提高农产品经营者对TPL服务的认识, 给农产品TPL企业一个发展的空间。
3.TPL企业应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
为了谋求农产品物流各项职能的相互衔接和高效率, TPL企业应建立一个迅速传递和快速处理农产品物流的信息系统, 并将TPL企业内部的信息与外部服务企业的信息相互连接, 从而实现充分共享。因此, 可采用一些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 如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4.实施配送——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4]
配送——流通加工一体化的策略, 即在实施农产品集约化共同配送的同时,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对农产品进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比如, 生鲜品属于低温保鲜食品范畴, 对质量、鲜度、营养均有很高要求, 因此, 在物流上可采取“当天加工, 当天配送”的配送原则:还可设置一条从进货、分割、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直至零售店销售的供应链, 使流通加工与配送一体化。这种组织形式无论是对流通加工的有效运转, 还是对配送活动的完善与发展, 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5.构建低温冷链系统
我国农产品流通量很大, 其中80%以上的生鲜品采取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手段。据统计, 常温流通中果蔬类约损失20%~30%、粮油损失15%、蛋损失15%, 加上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损耗, 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上千亿元。因此, 发展冷冻和生鲜农产品物流主要是建立冷藏供应链, 将易腐、生鲜农产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 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 以保证质量, 减少损耗, 防止变质和污染。
6.加强农产品TPL专业人才的培养[5]
基于TPL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实施, 除了需要良好的物流设施、先进的技术, 更需要精通先进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优秀人才的培养也是农产品TPL体系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因此, 应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对农产品TPL从业人员的培训, 选派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到国内外大型农产品TPL企业进行培训和进修, 学习、掌握当前先进的农产品TPL管理理念、方法、技术。此外, 还可利用大中专院校的教育资源, 培养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 即由高等院校开设农产品物流专业, 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等农产品物流管理人才, 由职业技术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农产品物流应用人才和操作人才。
摘要:TPL的出现标志着物流业已从传统的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分离出来, 这就进一步推动了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本文在分析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TPL的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TPL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框架, 并认为由专业的TPL服务提供商采用委托代理的形式, 运用先进的农产品物流营销、管理理念和手段及专业的农产品物流技术、设施和装备, 通过专业设计的物流通道进行农产品物流业务的运作, 从而保证农产品的顺畅流通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及附加值, 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且产生规模效益, 同时, 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业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TPL (Third-Party Logistics) ,农产品,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晓锦, 范秀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规制及其专业化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08) .
[2]张亚.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 2006, (03) .
[3]杜小芳, 张金隆.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3, (12) .
[4]焦霖, 焦萍.发展中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5, (09) .
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配送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28-02
1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特性
所谓农产品电子商务就是指借助互联网的实时交流和连接功能实现农产品的生产、营销、流通一体化功能。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能在网络中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原材料、产品需求等信息,同时还能进行产品的展示、订购等事项。但是农产品保鲜的独特要求,致使农产品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及时、快捷”的要求更高,从而致使物流配送体系的落实和完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更为重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展,相对其他一般性商品而言,在物流配送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
1.1 消费者对网售农产品质量要求高
从消费者网上购物需要分析,人们在网络上购买农产品,要么是方便快捷,要么是价格便宜,但是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保质要求比一般性商品高得多,如果快递到手的产品溃烂无法食用或是有瑕疵影响食欲,那么即使价格再便宜也是无人购买的。因此,农产品网上销售的一大难点就是如何让消费者确认产品质量产生信任。这一方面固然在于农产品品牌的塑造,更为关键的是保证网售农产品的高质量,只有保证从采摘直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快速通畅与安全保质,才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1.2 农产品物流配送对冷链技术和设备要求高
农产品具有易变质的自然属性,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储藏、包装、配送就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尤其是生鲜食品对仓储条件要求苛刻,需要不同温区,这些都导致在农产品配送过程中需要很高的物流配送水平,同时需要做好对农产品的保鲜、防疫措施,保证农产品配送到顾客手中是新鲜的。因此,在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拥有良好的配送技术与设备才是硬道理,这就要求开展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企业,不管是农产品电商企业自身还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必须充分重视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应用。
1.3 农产品配送点分散致使配送线路难以规划
现阶段网上购买农产品主要以家庭为单位,配送点较多增加了配送的难度。与传统的向超市和农贸市场大量配送方式相比,以家庭为主的配送形式路线较多,分散在城市各个社区,配送路线难以及时掌握,从而增加了对农产品配送的难度。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配送路线、保证满足客户需求也成为难点。
1.4 网售农产品时效性强致使物流成本难以控制
电子商务与传统经销方式相比,建设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但网上零售模式的物流配送成本却是一大阻碍因素。现阶段,我国大量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的解决之道都是采取第三方物流,多是委托专业快递公司予以发货。但是农产品的保质期限较短,如果物流配送不能及时送达就会使农产品变质,降低消费者的满意感,因而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就需要采用特定技术对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进行保鲜处理,这必然带来配送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目前网购农产品的消费者有很大一部分是上班族,其收货时间受到一定限制,这也影响到农产品物流配送成本的控制。
2 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现状分析
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在其电子商务活动中,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物流配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亦然。
除此之外,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农产品运输环节的控制尚存在对应风险,对食品的监测体系尚不够完善,检测力度不强,因而导致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证,这就使得农产品电商还必须特别重视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
目前,在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电商方面试水的有顺丰速递公司的“顺丰优选”、中国邮政速递的“邮乐购”和一些如天猫、京东之流的电商大鳄,比较而言做得最为成功的还是“顺丰优选”。纵观“顺丰优选”的成功之道,准确的战略定位、质量管控、品牌塑造之外,高效快速保质的物流配送功不可没。这得益于“顺丰优选”建立的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采取产地直采直供模式,取消中间环节,实现“从地头/枝头到舌头”的闭环供应链。该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①产品预售:顾客下单后才开始采摘,完全按需采摘,完全实现零库存售卖;
②快速物流:产品24小时内通过顺丰航空极快物流直达消费者手中;
③低温控制:全程冷链而非冷藏,充分保证产品新鲜度;
④采购优势:顺丰依托在全网布局,顺丰速运各地的员工,可帮助顺丰优选深入原产地进行选品直接与供应商接洽,与地方政府的双赢合作也使优质产品的选购得到有力支持和协助。
2.2 存在的问题
尽管以顺丰优选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在农产品电商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在配送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导致农产品到客户手中并不满意,主要产生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2.2.1 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设施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通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相对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人们进行不断的创新完善。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从整体上来说,还有着条块分割、多头经营的管理模式,导致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没有科学有效的配送制度,电子商务公司各部门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战略方案,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在物流配送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2.2.2 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率较低
现阶段电子商务公司的物流配送服务并不仅仅包含对农产品的存储、运输、包装等这些基本内容,还包含了配送过程中一些其他的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都是由传统的运输而形成的,要将农产品完好无损地配送出去就需要配备更高级的配送车辆,从而保证农产品到客户手中的新鲜度。
据调查显示,一些公司在配送过程中拥有自己的大型车辆,公司冷库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而有一些公司缺乏自有冷藏车辆,没有足够的冷冻冷藏仓库堆放农产品,这在当今社会上形成了一个极大反差。这表明现今农产品电子商务缺少冷链车辆、仓库只是一种结构的失衡,总量上并不缺少。因此,公司在配送过程中想要降低配送成本就需要将公司资源共享,进行不断的招商。
2.2.3 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网络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配送方式有以下几种:公司自己建立配送网络系统,并独立进行产品配送。这对公司业务数量有着一定的要求,从而使公司盈利;电子商业公司将物流配送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
现阶段电子商务公司要想自己建立一个对应的社会配送系统,一些公司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因此,公司在配送过程中交给第三方进行。但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之间的经营理念并不相同,所以很容易导致出现一些消费不满意的电子商务农产品,而且还会发生配送不及时、送货地址错误、忘记送货等问题。
3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的有效对策
3.1 完善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设施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应该重视对农产品物流配送制度的建设,并不断完善网络物流信息,加强对冷链物流配送设施的建设,使电商企业的配送设施与网络管理结合到一起,比如农产品等级标准、配送过程中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等。负责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企业还需要在各高速公路、码头港口、航空基地等建立对应的网络设施,建设过程中电子商务公司需要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注重物品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标准化等,从而确保农产品顺利的配送到顾客手中,比如设立企业的条形码、EDI等。
3.2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完整农产品配送方案
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农产品物流配送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有效的配送方案,从而有效的控制公司经营成本,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同时,电子商务企业还应选择良好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优质农产品的获得。一些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企业因为自身客观原因不能及时建立自有物流配送网络,还有一些公司则反复建立物流配送系统,这只会造成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带来的社会不良影响。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在农产品电商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对应的物流配送系统以促进公司业务增长。
3.3 根据对应的配送点进行农产品配送,提高配送效率
在农产品配送过程中会因为气候、季节、地区等不同因素影响,导致物流配送效率不同。因此,在配送农产品时应建立多个物流配送点,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配送,保证产品的质量完好,提升电子商务企业的配送效率。
3.4 依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实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
农产品具有时令性较轻、类型较多、数量较大、地区限制明显等主要特点,因此在配送过程中有着很高的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具有超强的经济实力,有着先进的物流配送设备,有着先进、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技术,电子商务企业将农产品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可以有效的保证农产品及时的送达消费者。
其次,第三方物流公司还可以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将多种物流进行统一,集成较大的物流配送规模实施配送,以达成规模效益。同时,第三方物流公司在配送时还可以有效的对农产品进行定时跟踪、查询,从而更好的保证农产品的新鲜与运输要求的特点,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专业的配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4 结 语
总之,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电商市场对物流配送的需求非常大,同时对物流配送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各物流配送公司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致力冷链物流研究做好农产品配送,创造新的利益增长点。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应该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发展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刘大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分析[J].江苏农村经济,2013(02).
[2] 骆毅.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若干思考——基于一组多案例的 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09).
黑龙江农产品物流体系研究与探索 篇10
一、加快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
物流是保证农产品顺利外销的唯一保证途径, 而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包括农村公路、运输设施、产地冷库设施、贮藏设施和市场、流通冷藏设备等。建立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中心, 特别是综合专业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并利用第三方物流快速处理信息, 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 争取早日实现我省农产品配送的专业化, 信息化。
二、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后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资源型城市存在严重的制度滞后性。因此, 应该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第一, 要把观念创新的思想做为首要发展任务, 在思想上清楚的认识到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第二, 政府相关部门要将政府管理职能发展到成熟阶段, 将城市经济管理制度积极加以落实, 对城市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这些创新措施包括, 对制度机制的积极创新, 对不合理的管理机构进行放弃。第三, 充分使用政府管理职能并且合理利用管理职能中的权限, 政府部门要引进竞争机制, 让市场机制得到充分利用。
三、加快我省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立足本省, 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各类职业院校多为地方经济做贡献的功能, 大力培养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 地方高校要紧密结合本省地域特点, 调整专业设置, 培养一批既懂得物流又懂得农产品特点的专业物流人才。同时, 要大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比如通过行业协会、短期培训等方式, 对农民, 农业经营者进行相关物流知识的不定期传授, 以此提高整个行业的文化水平。目前, 我省已充分重视对农产品信息的建设, 如通过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等方式为农产品的流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通过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技术将农民、批发商、物流企业、零售终端、消费者紧密联结在一起, 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全程管理和有效控制, 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四、第三方物流——实现农产品物流顺畅的重要保障
农民分布在广大农村, 地理位置偏远, 因此信息流通十分闭塞, 很多农民找不到合适的经销商, 而经销商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粮食供应商, 造成“两头忙”的现象。而利用第三方物流, 可以通过其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 迅速的收集和整理市场供求信息, 将供应商和销售商联系起来, 达成交易, 满足供需。另外, 农产品的地域性、季节性以及环境因素等特征决定了黑龙江省农产品更需要第三方物流来完成配送, 通过专业的物流配送体系, 可以大大缩短流通时间、增大流通半径、降低流通成本、减少流通损耗。因此, 第三方物流是构建商流、信息流、物流三者合一的现代农产品电子化物流体系的重要保障。
结束语
物流行业作为国家十大振兴规划产业之一, 国家资金必将全力支持, 而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是具有民生工程性质的大事, 更应得到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但是就政府资金是否应该介入到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中, 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 目前, 各级政府以及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有不少政策界和理论界人士认为农产品物流纯属市场行为, 应该交于市场进行调节, 政府只需做好制度安排和宏观指导, 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与有效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即可, 或者政府部门的财政介入只需涉及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工程。然而, 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研, 发现政府职能部门的制度安排和宏观政策指导固然很重要, 可是, 对于没有实质性的财政相关政策的相应支持, 当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或许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建设完成。因此, 本文希望各级政府不仅要从制度上、宏观政策方面营造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 更需要深入其运行管理与体系建设的内部, 通过各级财政支持政策来推动我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尽快建成与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李万青.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困境及产业化的路径[J].生态经济, 2010 (7) :115~118.
[2]李晓霞.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物流的制度分析及借鉴[J].生态经济, 2009 (7) :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