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2024-07-19

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精选7篇)

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篇1

福建省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7-26

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廖吉灵

摘 要: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事关新世纪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福建省作为沿海省份,其地理位置及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要求其必然要重视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分析了当前福建农产品营销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营销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福建;农产品;营销体系当前福建农产品营销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1)营销市场功能齐全的大市场仍缺乏。

“目前福建1100多个乡镇市场中,露天、马路边市场占52.1%,有的甚至没有固定位置,水电供应紧张,仓储设施不足,交通通讯手段落后。”到2005年,福建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平均年成效额3089万元,比同期工业品综合市场平均3.18亿元少68.9%。目前全国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市场有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广州的花卉市场等,但绝大部分市场是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均存在参与个体和组织众多、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辐射面窄、联合性差,社会组织化程度弱等问题。

(2)市场主体结构呈“多段众元式”畸形状态。

以蔬菜流通过程为例:国家(上地所有者)——菜农(生产者)——产地中间商一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要经过五六个环节,存在多重中介主体。

(3)农产品流通市场领域以政府组织和农民个体为主。

一方面政府行政经营,市场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在流通领域形成了一个由农民组成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贩卖大军,层次低,致使市场发育不良。农产品销售反映到生产上是多了砍、少了赶,产品质量下降,市场波动大。

(4)市场营销手段滞后。

福建农产品销售以集贸批发市场直销为主,约占农产品商品量的80%以上,配送,期货交易等比例小。农产品加工比重小,约占其商品产值33%,品牌销售为起步阶段。构建现代农业营销体系的具体措施

2.1 高起点规划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福建已初步形成农产品产销衔接的市场体系,如福州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厦门同安的蔬菜市场、漳州的天香蕉市场、永春、长泰的芦柑市场、安溪的茶叶市场、古田的白木耳市场、宁德的黄鱼市场、莆田的批把市场、东山的芦笋市场、拓荣的药材市场等各具区域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但档次仍较低,与国际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水平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应根据我国国情、福建省的实际发展水平,经过多年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并借鉴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有益经验,高起点规划建设。今后福建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建设需把握以下3点:

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农产品营销体系的建设实行分级规划与管理,省一级负责规划全省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扶持建设具有全省性或区域性影响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期货市场,制定品牌绿色标准营销战略;地市负责规划本地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扶持建设地区中小型批发市场及大型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健全产销协会体系:县以下负责规划当地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扶持建设集贸市场,抓好产销大户培育。二是重点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目前,从福建整个农产品市场体系来看,产地批发市场是最薄弱的环节,如南平市的粮食,笋竹,宁德拓荣的药材,古田、屏南、寿宁的食用菌、蔬菜等。应按照“十一五计划纲要”的要求,把产地批发市场作为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三是坚持以改建扩建为主,新建为辅。新市场在培育人气,要把生意做活做大,是个艰巨复杂的过程,风险较大。而在原有市场基础上扩建既可投资少,又风险小。

2.2 加速农产品市场营销信息网络建设

根据现代国际市场服务功能的要求,加强对批发市场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通讯、信息网络、电脑结算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进一步健全市场内部管理制度,整顿市场秩序。日本、美国、韩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经验表明,农产品市场营销信息网络是由中央政府出资、国家农业部门负责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公众信息网,它收集、发布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当日交易信息,无偿为广大生产者、营销者、消费者、有关研究部门和各级政府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信息网的有效运行,强化了农产品流通各环节之间、各地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促进全省、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都具有特殊的凝聚和粘合作用。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应作为国家扶持的一个重点,可作为数字福建的子系统来建设。

农产品批发市场买卖中应大力推广电脑统一结算。这有利于规范市场交易活动,革除现金对手交易不安全、扯皮纠纷、偷税漏税、滋生腐败等诸多弊端,从根本上杜绝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和假币流通,提高交易效率,提升市场管理的层次。

2.3 壮大各类市场主体营销规模

一是根据目前福建省农民个体或联户运销商和各类合作组织已成为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生力军,但营销规模小,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损失浪费大等实际情况,在进一步增强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的流通功能的同时,着重引导农民和各类农产品产销协会合作组织在自愿互惠基础上组成规模较大、关系密切的运销联合与合作,通过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产品营销规模化、系列化、集约化,提高流通效率。二是大力培育、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其他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产销提供信息,“牵线搭桥”,或代购代销,促进产销衔接。三是加大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改革力度,全面推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国有商业、基层供销合作网点动作功能,增强其参与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活力与能力。四是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与工商企业、外贸企业、供销社的经济联合,优势互补,联手闯市场、增效益。五是以全省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鼓励合作兼并,大力培育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商人组织,以方便农民出售农产品,变分散小批量上市为集中的大批量交易。

2.4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上联农户、下联市场,将产前、产中、产后有机地联结在一起,与广大农户结成较为紧密的共同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提高了农户组织化程度,降低了农户在生产中的自然和市场风险。事实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产品的营销,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目前福建各地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应进一步明确经营方针,应立足农业求发展,继续发展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适时引导其向紧密型方向发展。切实加强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其覆盖面,使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成为一方农产品市场营销流通中的“航空母舰”。

应充分发挥福建省7家国家级、100家省级龙头企业及各地市的龙头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辐射、示范及对农户的保护、带动作用。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绿色标准名牌营销战略,提高农产品加工精度与深度,用优质品牌开拓和占领市场。

2.5 兼并整合发展优势农产品批发市场

为了更好说明问题,我们先对目前福建各类市场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折。

从以上各类企业综合分折我们可看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负债率较低,销售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较高,因此我们现阶段应重点抓好这3种形式批发企业市场建设。具体说:

一是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沿海城市的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兼并整合、外引内联,深化改革,优先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3种企业市场组织形式。努力将市场做大、做强,以降低成本,发挥市场对一方经济的带动效应。可以将一个大、中城市所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整合为一个市场法人,一下属系列化的专业市场。龙岩、宁德、三明、南平等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也一样进行整合,推行大市场、大法人的形式。

二是抓优势批发企业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这类企业市场应是市场诚信的模范,构建童叟无欺的诚信大厦。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

三是推广绿色销售。目前市场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直接危及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一件事。解决这个问题,重点应从生产环节抓起,把住“源头”,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监督;另一方面,应把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关,保证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集贸市场都应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机构,配备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培训技术人员;建立农产品质量自检制度,产品自检合格方可投放市场或允许进入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区销售。有关部门应切实负责做好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四是依托市场发展期货、网上交易,培育一大批农产品营销投机商,为农户生产减少远期风险。构建现代农业营销体系的组织政策保证

3.1 完善政府支持保护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

为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国内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和保障农业劳动者的利益,必须健全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和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宏观调控体系,在有效发挥政府对宏观经济发展有效调控这“看得见手”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市场这“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支持保护和宏观调控应遵循市场规律,符合世贸组织有关规定和有关国际规则,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包括:增加对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的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教育与推广体系的资金投入;完善对粮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的储备调节制度和风险基金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农产品中长期发展计划,供求信息,特别是预测性的信息;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关规范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的法律法规、扶持发展各级农产品营销协会等。从而为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3.2 各级政府积极组织领导、给予政策保证

福建各地、各部门应将构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作为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将实施情况列入党政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应在全社会营造提升福建农产品营销体系档次的良好环境,省及各地在制定实施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限发展规划时,应将提升农产品营销体系档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还应及时性配套出台综合性扶持政策,切实在专业市场建设、企业改制、协会健全、大户销售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促进全省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2

[3(9).[4(5.论农业产业化的市场性目标与公益性目标的冲突[J].农业经济问题,2005,.福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农业与农村现代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构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J].中国农村经济,2006,

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篇2

一、浦江县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现状

按照抓流通促生产的基本思路, 浦江县进行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提升农产品产销有效对接, 运用现代化营销手段, 提高农产品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让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以便捷的方式, 通畅的渠道进入消费市场, 满足消费者需要, 保障农产品市场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 促进农业发展。

(一) 农产品营销方式涌现新举措

浦江县把举办“三农”博览会和葡萄节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内容之一。2011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 总产达到4万多吨, 县政府通过葡萄节及外出上海、杭州等地举办推介会, 使葡萄销售总额突破2.4亿元;2011年, 浦江县共举办 (包括参加) 展销会, 推介会, 贸易洽谈会153次, 产品销往杭州、上海、福建、江苏、广东、山东等地, 累计销售额达10.8亿元。农产品节会业的快速发展, 形式不断创新, 推动了农产品营销业的创新, 架起了农产品促销的平台, 提升了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实现了“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市场动作, 合作双赢”有效地促进了生产与销售市场的对接。

(二) 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不断壮大

县政府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 积极扶持产业化组织,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现代市场营销主体, 在农产品营销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至2011年底, 全县有37家农业龙头企业和2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其中浙江帕尔玛食品有限公司, 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 浦江县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 年销售额达300万元, 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呈现出口主体、产品、市场、方式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新型农业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 增添了农产品营销的内在活力。

(三)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调动农产品营销的积极性

一是县财政安排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示范基地、种养殖大户、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二是每年安排150万元经费用于举办葡萄节和农博会。同时, 鼓励农业经营主体积极“走出去”开拓市场, 凡是加县政府统一组织的国内农交会的企业, 全额补助展位费, 国外展位费按60%奖励。三是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县政府给予1-5万元的补助。四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 以自有品牌在市级以上城市设立农产品配送中心或专营窗口每个补助1万元。五是扶持培育品牌, 获得国家、省、市著名商标、知名商号、名牌农产品或名优农产品的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 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营销的能力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农产品营销管理机构建设, 2010年经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了浦江县农产品营销管理中心,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农产品进市场工作的综合协调、管理与指导;负责农产品现代化流通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拟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协调农产品营销管理体系和物流配送等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农产品目标市场的调查研究, 预测并发布市场需求信息;组织指导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拓展国内外市场;负责农业展会的日常筹备工作;负责乡镇街道农产品营销管理人员和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配合做好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品牌的推介及认证工作与认证标志使用的监督管理。初步形成了与省接轨、上下协同、功能较强的农产品营销管理体系, 为农产品营销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农产品营销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经营分散形不成合力, 信息化建设滞后

浦江县有很多优质农产品, 但由于没有很好的销售渠道, 长期以来仅停留在分散经营的状态, 除自产、自销外, 主要依靠外来商贩进行销售, 存在随意开价与砍价现象, 既形成不了合力, 又发挥不了品牌效应。同时,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缺乏“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互为连通、信息共享的网络, 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

(二)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 现代流通业发展滞后

浦江县到目前还没有一家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现有的集贸市场布局不尽合理, 功能还不完善, 交易方式也不够先进, 中间环节多, 要通过产地———中间商———集贸市场———零售商这条传统链条到达消费者, 特别是鲜活农产品, 具有易腐性、季节性, 由于受冷藏储运、信息服务等配套基础设施限制, 造成农产品流通损耗大, 流通成本高、效率低。而农产品直接提供配送、连锁经营、进超市等现代流通业态体系, 因进入门槛和成本高, 管理难度较大, 浦江县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 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 竞争优势不明显

浦江县农产品品牌数量虽不少, 全县已经注册了农产品商标214只, 但真正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并不多, 区域公共品牌只有“万年上山”一只, 品牌资源的共享度不高, 多、散、杂的问题突出。还有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只注重品牌申请, 忽视农产品品牌的宣传与保护工作, 导致品牌知名度低, 竞争优势不明显。

(四) 农产品营销主体总体实力不足, 开拓市场能力不强

在调研中发现, 浦江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整体上规模偏小, 档次较低, 固定资产还不足50万元, 仅限于种养加工生产领域, 尚未延伸到流通领域, 由于营销主体发育不足, 开拓市场能力较弱, 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比较低, 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这些渠道进入终端消费市场的份额不高。

(五) 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缺少调控手段

浦江县举办“三农”博览会和葡萄节已有四届, 举办地点每年在文化广场上, 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 制约了办会的规模。

三、推进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的具体建议

紧紧围绕构建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这一主题, 坚持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和农产品营销能力建设一起抓, 生产和流通并重;完善农产品营销管理体系, 培育壮大农产品营销主体,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农产品营销管理服务队伍;培育现代流通业态, 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的比重;构建高效的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 做好农产品市场推介, 推进农产品信息化、生产 (加工) 标准化、品牌化等一体化经营, 全面提升农产品营销能力和水平, 是浦江县今后一段时期农产品营销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 搭建农产品产销平台体系

1. 搭建网上平台

针对浦江县农产品市场信息和销售不畅, 时有发生产大于求、供过于求的滞销现象, 建议政府加快投资新建“浦江农业博览会信息网” (建设内容:农产品管理动态、各地农产品信息、名品推介、各地展会等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这一为农民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 挖掘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 实行资源共享, 真正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创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传媒+经销商”的营销模式, 让农产品驶入高速大通道。

2. 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平台

加强展示展销平台建设是宣传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主要途径, 也是联结市场的有效方法, 更是强化农产品营销服务的重要手段。成立浦江县“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 汇集浦江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 通过内联外接, 设立浦江“名特优”农产品配送展示窗口, 引进省内外“名特优”农产品, 并以实物展示, 网上推介和交易服务等方式, 使之成为浦江县现代农业成果展示中心, 品牌农产品集散中心, 安全农产品直销配送中心和旅游农产品销售中心等“四中心”为一体的农产品多功能推介展示平台, 从而引导浦江“名特优”农产品走向更高更广的市场领域。

3. 搭建农产品产销利益共同体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农产品销售进入了买方市场, 这就要求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企业联合起来抱成团, 通过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和品牌化经营, 整合各自优势, 开拓产品销售市场, 最终保护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行业整体利益, 增强行业凝聚力, 达到多赢,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成立浦江县名优农产品产销联合会, 充分发挥联合会管理、服务、协调、自律、监督、维权、咨询、指导等作用, 形成利益共同体。

(二) 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体系建设

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 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必具条件, 没有高效率流通, 就不可能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改善交易环境, 尽快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辐射面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完善市场功能, 并对现有的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统一电子结算、发展产地加工整理、预冷保鲜和农产品冷链物流, 对农产品的分级分类、标识跟踪销售的服务, 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档次和功能。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严把质量关, 农产品市场都应配备快速检测仪器, 配备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 切实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并且建立农产品检测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和不合格农产品就地销毁制度, 防止有毒有害的农产品流入市场。三是培育和发展新型流通企业, 推进农产品市场与现代流通对接, 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和规格化分级包装, 建立配送中心, 专卖店, 直销店等形式, 推进农产品进超市, 社区, 以品牌、商号、专利技术为纽带发展特许经营。充分利用网络沟通信息, 开展网上洽谈贸易, 网下交易支付, 逐步向高层次的电子商务过渡和升级。

(三) 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经营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是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做大做强“万年上山”公共品牌, 培育优势自主品牌, 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 引导已形成产业规模、知名度较高、特色鲜明的原产地产品与公共品牌连接。建议:制订激励扶持政策, 培植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 建立“有标准生产、有主体运作、由政府保护”的品牌建设新机制, 强化品牌主体培育和品牌保护意识, 鼓励企业打品牌、创名牌、出精品, 延长品牌农产品的产业链, 以品牌为纽带, 促进资源向品牌农产品和现代龙头企业聚集, 使其培育成具有带动能力、辐射面广、竞争优势强的知名品牌。

(四) 培育壮大农产品营销主体

一是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 积极探索“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一条龙流通模式。

二是积极发展多元化营销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中介流通组织。培育大型涉农商贸集团、超市发展配送、连锁经营等农产品流通业, 使之成为农产品营销的重要力量。三是大力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将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等农产品营销人员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 帮助他们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技能。采取专业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 培养一批农产品营销和管理服务人员特别是外向型营销人才, 逐步建立一支熟悉农产品产销、了解WTO规则和相关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现代营销理念的农产品营销与管理服务队伍。

(五) 构筑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体系

1. 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 是构建高效能农产品营销体系的重要条件。政府在农产品营销中的作用, 更多体现在提供公共服务上, 要对农业信息、农产品推介、产销对接、农业展示展销、营销管理与服务人员培训等公益性服务项目上, 制定规划、明确目标, 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中加大对农产品营销服务项目资金扶持力度。

同时,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 与地方文化、节庆相结合, 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讲求质量的原则, 举办“三农”博览会、葡萄节以及产品推介会等活动, 帮助农民、企业推销产品、开拓市场、培育品牌、提供公共服务。新建农业博览会展馆, 改善举办农博会、葡萄节等节会的基础条件。

2. 建立农产品营销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农产品营销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服务工程, 它不尽涉及到农产品的产后销售, 还涉及到农产品产前、产中的产业规划和质量安全, 不光是农业系统内部各单位的协作, 还需要粮食、供销、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经贸、外经贸、财政、税务、质量技监、检验检疫、海关、工商、交通、金融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做好。建立由各部门分管领导挂帅, 县政府牵头, 相关部门参加的农产品营销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织、协调和指导农产品营销管理工作, 研究、解决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大问题, 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优势, 落实工作措施, 不断推动浦江县农产品营销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事关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当前, 浦江县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经营分散形不成合力, 信息化建设滞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 现代流通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 竞争优势不明显;农产品营销主体总体实力不足, 开拓市场能力不强;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缺少调控手段。推进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应搭建农产品产销平台, 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经营, 培育壮大农产品营销主体, 构筑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浦江县农产品营销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浦江县,农产品,营销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晓飞, 田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9 (2)

[2]贺斌.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3]赵晓飞.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联盟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4]胡开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7

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篇3

1.农产业价值链过长,产业升级长期受制于“最后一公里”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指农产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总和。农产品在流通体系中每一个阶段都会耗费各种资源、发生成本并增加价值,从而也产生了生存与获利,这就形成了农产品价值体系(或称农产品价值链)。价值链是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到最终消费的价值创造、价值协调、价值增值以及价值分配的过程。

农产品流通中交易主体越多,流通效率越低。所以,应尽量减少交易主体,以提高流通效率,优化价值链。

据调查,农产品价格的70%左右的成本产生在流通环节。而流通环节中从市区一级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最后环节被称作“最后一公里”,正是这最后一公里所产生的成本占总价格的五成以上,是整个流通过程中加价最高的环节。

而“最后一公里”大幅度涨价的主要原因,是流通商们在这个环节缴纳的费用大幅度加重。据调查,流通商在批发市场至少要缴5种费用,诸如摊位费、进场费和招标费等等,而且缴费数额不断上涨,缴费周期越来越短。过重的费用直接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2.“小农意识”泛滥成灾,逐利意识危机及整个产业

最笨的农民都可以种出放心的菜,也可以养出放心的鸡,但是没有人愿意这么做,因为他们都不笨!

农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新兴的一种形式,作为农业合作社应该如何做营销呢?

从生产的角度来说,中国的企业完全有能力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那么为什么消费者想买高品质的产品却买不到呢?为什么消费者对中国的食品这么不放心呢?核心在于整个模式有问题!那么整个模式有什么问题呢?

假设我的角色是一个养猪的,如果我不喂它瘦肉精,我喂它最好的粮食,生产出好猪肉来成本是不是要高?肯定是高的!当我把猪卖到屠宰场的时候,他们给我什么价格?和别的猪一样的价格!一样的价格,那我肯定不生产好猪了呀!

现在假设我的角色是屠宰场,我收来的猪屠宰完以后,卖的肉是一样的价格,那我会不会收高价猪?我当然是不收的!

有“世上奇卉、果中珍品”之称的金华佛手遭遇“质量门”,高产量带来的不是高效益,反而是“金华佛手”这一金字招牌的倒地。究其原因,是当地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产量,滥用激素、膨大剂,甚至出现地栽佛手、柑橘嫁接等各种速成栽培法,导致佛手果实虚胖、香味不浓……短视的行为招来祸害,他们只知道金华佛手在市场上能卖出好价钱,却没有认识到金华佛手的品牌价值是与产品的高品质密切相关的!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愤之慨之,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其行为的思想根源—传承已久的“小农意识”,并逐渐加以改变。

确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健康产业体系

1.企业本位,推动营销体系升级

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化健康产业体系研究方面,济南章丘市探索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路子。章丘市依托丰富独特的资源禀赋,提出“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市政府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名牌产品,壮大支柱产业,致富广大农民。连续组织开展品牌农业建设年、推进年、提升年活动,走出了一条“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科技化管理、组织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市场化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章丘”模式,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

当然,竞争是残酷的,创新是困难的。惨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传统农产品营销人来讲似乎真的有些望洋兴叹。因为大家都很明白,创新需要成本,竞争需要实力。而这一切都必须有一个利益主体去付出和承受。纵观我国目前的产品业运营模式,谁才会是这个创新的利益主体呢?

很显然,只有企业。

所以确立以企业为本位的健康产业体系,是我国农产品营销突破的必然选择。

2.农业龙头企业缺失,严重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国农业企业的工业化水平较低,导致我国农业龙头企业估值偏低。无论与食品饮料企业相比,还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企业相比,我国农业企业凸显弱质特征。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品质稳定性欠缺。深加工比例低,主要集中原始产品或简单粗加工产品。营销落后,品牌价值尚未形成,企业现代营销也基本刚刚起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所以导致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市场占有率普遍偏低。

食品饮料龙头企业大多有自己的品牌,而且品牌价值相对较高,如五粮液白酒、安琪酵母、伊利乳制品、双汇肉制品等等,而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的品牌还处在形成阶段。

如我国前10家水产品养殖企业市场占有率不到10%,生猪养殖前10家市场占有率不到5%,粮食生产则更低;玉米种子和饲料行业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前10家玉米种子销量市场也仅为35%;饲料前10家企业销量市场占有率也仅为25%左右。相比之下,食品饮料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

3.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

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两端都是分散的千家万户。因此,要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大生产、大流通”格局,对农产品营销显得尤为重要。而大生产、大流通格局的建立单独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企业力量,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力量是现代农业大发展的必然。

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的管理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目的,坚持标本兼治、依法监管,不断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觉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强化职能。市农业委员会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承担对本辖区内生产基地的指导和监督职能。要按照“有机构承担职责、有具体人员承担监管任务、有检测服务手段、有监管经费支撑”的要求,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2.因地制宜。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和建设的意见》(农科教发〔〕7号)要求,原则上将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二、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和建设,结合农业执法体系创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真正发挥好基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年底前全市18个乡、镇、街道要全部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和机构、编制到位工作;期间逐步落实建设任务,完善监管服务设施。严格按照“五有”(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经费)、“四统一”(统一持证上岗、统一专人检测、统一工作

台账、统一抽样方法)的要求,加大农产品源头污染整治力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力争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检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取得新突破。

三、建设内容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

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属公益性、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是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是:依法负责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指导、监督,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落实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咨询工作等。

(二)合理设置机构。

可在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三)科学核定编制。

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确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人员编制,保障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所需编制在乡镇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确保有2名以上人员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

(四)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管理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中。

(五)配齐服务设施。

各个乡、镇、街道要建设一个快速检测室,承担本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任务。综合建站的可与农业综合服务站一起建设,统一配备检测仪器和计量、交通工具,统筹解决必要的办公和检测用房。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协调配合。

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定期调度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尽快制定出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加强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各乡、镇、街道要把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建设工作开展。市财政部门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所需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要做到人员、经费、工作“三落实”,确保监管站正常有序运转。

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篇5

关于2011年宿豫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2011年,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和省社有关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关文件和宿政发[2010]82号文件精神,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社大力支持下,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大力推进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大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加快农产品流通有形和无形市场建设,强化农产品营销推介力度,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康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工作情况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领导,我区成立了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分管领导担任,区农工办、农委、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商务局、供销总社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供销总社,建立了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组织保障。同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任务层层分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全面加快华东农业大市场建设,安排专人负责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

明确各乡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负责人负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今年曾4次召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就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座谈研究,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2、多措并举,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

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市场,我们高度重视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龙头,城区珠江路农贸市场、城东农贸市场为重点,各乡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华东农业大市场是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总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10亿元。一期工程占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将建成市场交易、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检验、电子结算、深加工、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等八大中心,成为上海曹安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等国内知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供应基地。为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区供销总社今年多次与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常州等地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联系,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牵线搭桥,先后组织4批人员到上述各地进行考察,建立合作关系,并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其中区供销总社为其争取100万元,文件已到。华东农业大市场已于11月21日正式开业运营,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营业还不够繁荣。为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承载能力,改变小城镇面貌,各乡镇均把乡镇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一加四”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先后有6个乡镇新建了集贸市场,7个乡镇进行了扩建、改造。

到目前为止,全区各类农产品市场共有23家,2011年全区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已超过16亿元。

3、加大无形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

在抓好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我们认真抓好农产品无形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我们先后成立了肉鸡、蔬菜、瓜果等农业十大产业协会。各协会均把组织农产品销售作为协会重要工作抓实抓好,除主动与各地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经纪人加强联系外,还将协会网站当成农产品准则的重要渠道,定期在网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动态,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确保我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影响面。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重点是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培训工作,尝试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方式。

4、注重实效,实现“农超对接”,取得了积极成效。农超对接,就是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生产经营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这种对接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消费者在超市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既方便又卫生,质量安全得到保证,购物环境干净、整洁,也不烦心。我们宿豫区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比较快、面积比较大的县区,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不少基地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特别是一些大的超市,如:蔡集、丁嘴、曹集、顺河以及黄墩等乡镇基地的蔬菜、水产品相继和大的超市对接,把农产品输送到超市,如苏果、华诚等,就苏果而言,全年销售各类鲜活农产品可达700余万元。

5、积极组织和引介与外地农产品市场对接、洽谈合作。

2011年,我们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农产品企业到我区考察,组织区内农产品经纪人、基地负责人外出参观,洽谈签订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议,推动双向合作,促进双盈互利。先后邀请南京众彩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苏州南环桥市场、无锡朝阳市场、河南商丘市场、上海曹安市场、山东寿光市场以及嘉兴果品市场负责人到宿豫考察,并组织部分生产基地负责人和经纪人到南京、常州凌家塘、嘉兴等地市场考察,与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了对接,并签订了常年产销合同,同时学习他们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为市场运行奠定了基础。

6、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我们重点加大对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研究会办项目建设工作,明确区交通局、供销总社为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全程帮办服务,并且安排工商、质监、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市场建设提供帮扶,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推进。7月14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华东农业大市场会办会,决定成立华东农业大市场市场管理办公室,由工商、农委、供销、商务、公安等部门专门派人进驻华东农业大市场,进行现场帮办。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免收区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规费,建筑营业税按规定征收后,按实际征收额的60%奖励给投资方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项目建成运营后,市场经营主体实际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奖励。除区政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措施外,区有关部门还积极加强项目对接,向上争取“农超对接工程”、“新网工程”等项目资金,加快我区农产

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升级改造。今年5月份,由区供销社牵头,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申报国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争取资金300万元。

二、2012年工作打算

1、继续落实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关扶持政策进行梳理、研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确保用足、用透上级扶持政策。

2、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主体,依托肉鸡、蔬菜、水产、生猪等主导产业,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完善全区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创建“五好”合作社为载体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拓宽业务渠道,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

3、加大农产品市场管理服务力度。全面强化华东农业大市场帮办,市场管理办公室抽调有关部门选派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精兵强将负责帮办服务,加快华东农业大市场开业经营筹备工作,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加强对城区和乡镇农贸市场的管理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我区农产品市场安全规范运行。

4、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重点围绕第十三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第九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和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省社举办海峡两岸农产品展销会,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加

农产品销售活动,不断扩大销售范围,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高效农业基地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竞争力。

论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构建 篇6

一、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构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绿色产品市场营销, 又简称为绿色营销, 也可称之为环保营销。在受到市场营销的全面影响, 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最大化的进展和突破。首先企业意识到了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的重要性, 不仅在产品的市场投放上注意科学的定位和宣传, 而且在科学的定位同时, 注重区别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与其他产品市场营销的差异, 针对性地针对体系建设中的关于网络、渠道、促销以及售后服务做了比较全面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其次绿色产品市场营销战略是具有一套相应完善的体系化网络架构, 整个营销体系的建设必须要立足产品的市场基础。但是在当前的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中, 营销手段和营销思路偏离市场实际, 而且在网络构架中, 真正意义上的体系构建并不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 难以统合现代市场营销体系的优势;再有就是, 绿色产品的市场营销体系尽管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在影响和服务于企业的市场营销, 但是滞后的营销手段、方法难以满足市场营销的实际需要。

二、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和原则

1. 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首先可以改变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市场营销的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 注重资源的统合利用, 协调资源与市场意识的完善和衔接, 优化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结合, 最终形成绿色产品市场营销的核心竞争能力;其次, 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注重绿色产品的营销能动性与竞争优劣势的协调发展, 绿色产品的市场营销体系最终可以促进绿色产品的市场规模化与产业优化;再有就是绿色产品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能够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 有目标地构建营销途径, 优化促销方式和营销手段, 最终最优化地完成市场营销的这一总任务;最后, 绿色产品的市场营销体系构建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 有助于产品的持续营销和产业的转型。

2. 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在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构建中, 我们必须要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 资源统筹利用, 实现产品的持续营销;第二, 改变观念和方法, 注重营销战略和营销手段的优化, 促进绿色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体现;第三, 完善市场体系的制度管理规范, 基于网络化的信息构架要全面开展;第四, 壮大各种成分的营销模式, 促进绿色产品营销的产业化发展。

三、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 必须着眼与解决当前传统的营销问题, 根据当前营销方法中与市场脱节的行为造成的问题, 进行系统的甄别与科学的完善, 遵循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的原则和宗旨, 最大化地实现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构建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1. 转变观念, 实行统筹规划

在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构建的进程中, 我们首先应当是要改变观念, 将绿色产品营销的科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义与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相互结合,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营销体制, 价值制度的配合与销售技巧以及完善的服务理念的渗透, 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的核心竞争能力将得到充分体现。在实践中我们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绿色产品营销体系的建设实行分级规划与管理, 规划区域性的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与企业绿色产品营销战略相互匹配, 制定品牌绿色标准营销战略;根据企业的产品营销体系构建阶梯式的绿色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协调建设中小型批发市场及大型连锁超市、配送中心, 健全产销协会体系。

2. 改变方法, 强化网络服务

根据现代国际市场服务功能的要求, 我们要转变方法, 注重网络信息在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首先应加强对市场营销的配套设施建设, 包括通讯、信息网络、电脑结算系统、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 健全市场内部管理制度, 整顿市场秩序。国外的经验表明, 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信息网络是由政府出资、相关的业务部门负责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公众信息网, 它收集、发布各绿色产品批发市场的当日交易信息, 无偿为广大生产者、营销者、消费者、有关研究部门和各级政府提供信息服务。同时, 信息网的有效运行, 强化了绿色产品流通各环节之间、各地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对于促进绿色产品的市场营销的战略实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专业发展, 融合多元渠道

走科学发展, 科学规划, 专业发展的道路是当前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的趋势, 也是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 实现多元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首先要加强绿色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以省级大型绿色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为中心, 以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网络的产地批发市场体系。以确定的企业营销战略的中心市场为依托, 联结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 形成产地市场网络;以企业所在区域的大型市场为中心, 联结全国各大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 联结所在城市驻各大城市农产品流通办事处, 联结各地的绿色产品批发市场形成相应的销地批发市场体系;其次, 积极推动绿色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建设, 进行绿色产品流通理念创新。绿色产品市场流通存在独特的“利益变异”现象, 有过多的中介机构, 分享着过多过大的绿色产品流通利益, 不利于绿色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要通过专业的发展规划手段, 来改进方法推动绿色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建设, 实现绿色产品流通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实现绿色产品流通高科技与高效率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再有就是把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作为构建绿色产品流通模式的生力军。帮助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营销体系, 发挥品牌效益。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掌握市场信息, 拓展绿色产品销路。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统一包装, 统一注册商标, 统一组织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等质量认定认证, 争创国内外知名品牌, 提高市场知名度。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营销网络。培养合作社遵守商业道德, 依法诚信经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 推行绿色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4. 国际接轨, 倡导标准营销

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是农产品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入WTO后, 大量国外绿色产品涌入我国, 冲击绿色产品市场, 国外对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 无疑是我国绿色产品出口的一大门槛。在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构建中政府部门应参照国际标准抓紧制订各种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在实践中, 不仅要自觉地遵守制度, 而且要根据国际化的认证标准, 进行标准营销, 大力推进绿色产品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与国际认证接轨。实现营销上的标准化程度与产品本身的国际化认证同步, 最终达到营销体系构建的国际化。

5. 品牌运营, 构建市场体系

做好绿色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布局。农产品市场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农业产业特色, 既要从当前农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出发, 又要注意发现和引导带有苗头性的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 充分重视工商、贸易、农业等部门, 根据各种农产品的不同流通特点, 区别不同产地的产业规模、交通条件, 按照完善市场功能、增强辐射能力的要求, 研究制定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规划。培育和发展绿色农产品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农产品市场活动的个人和组织都是市场主体。绿色农产品市场主体实力和发育水平是绿色农产品市场整体功能发挥的关键。培育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 包括经纪人队伍、代理商、农产品流通合作社、农民协会、结算机构、仲裁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以“市场+基地+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培育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形成绿色农产品市场运作网络;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思路, 大力培育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辐射广、带动能力强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从而为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丽, 周灏;中国企业绿色营销问题思考[J];北方经贸;2002年05期

[2]王金台;关于我国绿色产品问题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3期

[3]傅赛凤;现代企业需要绿色营销[J];商业研究;2001年07期

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篇7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体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分割状态。在我国,公路归交通部管理、铁路归铁道部管理、航空运输归民航总局管理。管理分割使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输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使得物流企业很难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服务方式,使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许多现代化物流服务方式难以开展。此外,物流流程也处于分割状态,大量的个体专业户只能完成农产品物流的某一环节,如单一的运输、储存或包装等,整个物流流程被不同的物流主体分割,物流各环节间缺乏协调配合,严重影响物流效率。

物流成本高,物流环节浪费严重。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不畅通大大增加了流通成本,流通能力降低。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对农产品的处理不当,或是技术问题,造成的农产品腐烂、变质、污染、毁坏等直接价值损失高达农产品总价值的25%到30%(美国仅为2%左右),且质量没有保证,可见在流通过程中不但没有形成增值反而形成丧失竞争力的缺口。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国物流硬件投入和建设不足,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已经严重限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比如,我国铁路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率仅为35%~39%;公路易腐货物运输的冷藏率约为15%;内河和航空运输则更低。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仍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为主,物流系统极为落后,包括运输组织与运输工具等。此外,我国农产品流通辅助设施落后,主要表现为储藏条件差,能力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产品出现大量剩余,而当前的仓储质量和数量管理模式都不满足需要。

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运销保鲜技术是农产品生鲜经营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产品保鲜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农产品损失巨大。此外,我国农产品运输设备、运输技术都相对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效率低、运输中损耗大,技术含量低。在储藏方面,通用的仓库较多,专用仓库不足,特种仓库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严重缺乏。搬运方面,机械化水平低,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等设备数量有限,大多数靠人工操作,这无疑增加了鲜活农产品的储藏成本,大大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目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商家竞争,已经进入“营销方式”竞争阶段,现代物流将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农产品,尤其是鲜食农产品是流通难度很大的鲜活商品,鲜食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安全低耗和理想货架期的保持,需要一个具备温度保证、无伤害保证、时空调运保证的现代物流系统。为了促进农产品营销方式上的创新,应加快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引入农产品流通体系。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物流的顺利运转,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的设施建设等。要做好这方面工作,须特别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建立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提升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使我国农产品流通后劲明显不足。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产品的部分附加价值得不到实现。农产品储藏保鲜条件差,物流成本高,农产品时间价值难以保证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科技创新。因此,必须通过农产品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建立农产品物流标准。鉴于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应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分类,进而形成初步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不仅要结合WTO规则,制订能够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的标准,而且要强化应用。

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科研单位与物流企业有机结合,在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保鲜、信息通讯等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促进新一轮农产品物流技术的改造创新、升级换代。在农产品物流的整个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将初级产品整理加工变为技术含量高、贮藏时间长、具有品牌优势、附加值高的产品,这才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在物流系统中,信息流是带动整个系统运作的动力。应在现有的农村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市场需求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数据库的更新和完善建立在下游分销商,零售商准确及时上传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产品物流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科学的收集、加工、分析、处理和发布,生产者、销售者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一方面保证生产过程的计划性,降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网上订单、拍卖等方式,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培秀.试论发展中国的农业物流业[J].中国流通经济,2003,11:56-57.

[2]韩美贵,等.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2:16-18.

[3]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 ,4:33-35.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Building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System

Guan B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erbing Business University)

Abstract: Logistic system is the necessary process and fundamental guarante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of our country and it proposes some advice on building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system.

上一篇:教师演讲爱与责任下一篇:当同学呕吐的时候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