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2024-06-19

光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精选5篇)

光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篇1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加强我县农产品安全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按照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应用现代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将农产品生产、运输流通、加工的各个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对种植业产品、动物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控。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按照农产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提升生产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及品牌形象;有利于消费者查询和维权,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改善消费预期,促进消费;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对问题农产品的发现和处置能力,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可靠保障,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保障人民健康、维护民生民利、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乃至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健全追溯体系,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管理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基础,因此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必须结合当前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现状逐步推进,先在“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业生产企业、州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选择少数标准化程度高、产业基础好、产品竞争力强的单位及产品进行可追溯试点示范,并选择部分管理规范、积极性高的市场进行销售专区试点,形成全县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雏形。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

(一)切实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工作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实现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测、包装标签、运输、流通、加工环节可追溯管理。

1.强化农业投入品可追溯管理

以禁止违禁农业投入品进入生产基地为目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内部要推行农药、化肥、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的统一购买、统一使用。建立生产资料采购表,详细记录外来生产资料的采购情况,并将所有信息录入企业管理系统,通过相关模块实现可查询、可追溯管理。

2.强化生产环节可追溯管理

重点是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做好生产记录,全面输入信息,建立生产档案,档案记录需妥善保存2年以上,以便追溯检查。一是种植业要建立生产档案。做好全程农事操作记录,农药、肥料田间使用记录,产量和产品收购、销售记录。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名称(含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记证号、剂型、地块号、防治对象、时间、施用量、次数、安全间隔期、销售时间、销售对象、种植户产品追溯号等。二是养殖业要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主要包括种子、饲料、药物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疫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进、出栏(塘)或者捕捞的日期。

3.强化流通环节可追溯管理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建立农产品流通追溯信息体系,做到流通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

4.强化加工环节可追溯管理

在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建立从种植基地管理、原料验收、原料贮存到产品加工、产品包装、成品储存等各环节的相应管理记录。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

1.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库。主要负责管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规范指导产地编码、生产档案、产品标识等数据采集和传输,存储全县农产品生产者和产品安全信用度等基本信息,协调农产品相关数据内部交换和调度,形成覆盖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网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用户提供决策信息、技术支持、安全消费指导等服务。

2.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库。主要负责管理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具体负责对生产经营主体信息的登记审核、标识码发放及日常的信息核查、技术培训和系统维护,监督相关企业切实做好生产信息输入工作。

3.建立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信息数据库。主要负责本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检测、产品购销等信息录入,标签录用登记,产品包装标识、产品自检、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的出具,使用二维码防伪标识;确保企业“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包装有标识”。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

要组织开发普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该平台须建设三个系统:一是政府信息管理系统。在综合管理方面县级平台,依照职能分工对可追溯体系实施系统管理;二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相关企业建立企业系统平台,实现对企业产品的信息录入与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三是终端查询信息系统。消费者通过网上查询、短信查询、客服电话查询、自助终端查询等方式实现对产品信息的查询。通过该系统管理平台所提供的系统管理功能模块、追溯数据录入及维护模块、追溯码生成与打印模块、质量安全追溯查询模块、短信平台接口、呼叫中心接口以及企业客户端软件等,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信息体系;统一制定的二维码,要能体现产品品种、生产地块等内容,做到农产品身份可识别、可追溯。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工作”。县级财政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监督抽查、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申报认证监管、试点示范、宣传培训等工作的开展。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和质量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增强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促进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形象全面提升。

四、强化各项工作举措,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过程中,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负责落实参与追溯体系建设的农产品生产单位,督促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职能部门联席会商制度,统一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信息标准。加强产品环境监测、投入品许可管理、生产档案记录、农产品检测、产品流通、加工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通查通识。

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从源头到上市前的质量安全监管,牵头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卫生、食药、工商、质监、商务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职能部门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切实履行职责,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持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社会氛围

通过新闻媒体、网站等各种载体,多形式大力宣传“以生产记录为基础,规范生产者生产行为;以农产品标识为手段,反向追溯生产者责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义,让广大生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定期发布追溯管理信息,提升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度,扩大品牌效应,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消费者主动索要购物凭证,积极溯源维权,放心消费。

光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篇2

1 总体要求

1.1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要求,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健全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加快构建统一权威、职责明确、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保障公众消费安全。

1.2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明确政府、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机构的职责定位,调动各方积极性;坚持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先行开展试点,分步推广应用;坚持农业部门主导与部门协作相结合,建立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保障追溯体系全程可控、运转高效。

1.3 主要目标

建立全国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选择苹果、茶叶、猪肉、生鲜乳、大菱鲆等几类农产品统一开展追溯试点,逐步扩大追溯范围,力争“十三五”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先实现可追溯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2 全面统筹规划,实现整体推进

2.1 建立追溯管理运行制度

出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明确追溯要求,统一追溯标识,规范追溯流程,健全管理规则。加强农业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完善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以责任主体和流向管理为核心,以扫码入市或索取追溯凭证为市场准入条件,构建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鼓励各地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农产品追溯管理地方性法规,建立主体管理、包装标识、追溯赋码、信息采集、索证索票、市场准入等追溯管理基本制度,促进和规范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行为。

2.2 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

建立“高度开放、覆盖全国、共享共用、通查通识”的国家平台,赋予监管机构、检测机构、执法机构和生产经营主体使用权限,采集主体管理、产品流向、监管检测和公众评价投诉等相关信息,逐步实现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各行业、各地区已建追溯平台的,要充分发挥已有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建立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实现与国家追溯平台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将追溯管理进一步延伸至企业内部和田间地头。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企业内部运行的追溯系统,如实记载农业投入品使用、出入库管理等生产经营信息,用信息化手段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2.3 制定追溯管理技术标准

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加快制定农产品分类、编码标识、平台运行、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关键标准,统一构建形成覆盖基础数据、应用支撑、数据交换、网络安全、业务应用等类别的追溯标准体系,实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统一追溯模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各地应制定追溯操作指南,编制印发追溯管理流程图和明白纸,加强宣传培训,指导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

2.4 开展追溯管理试点应用

国家平台将于2017年上线,届时将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的省份开展区域试运行,根据试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家平台业务功能及操作流程。优先选择苹果、茶叶、猪肉、生鲜乳、大菱鲆等几类农产品统一开展试点,不断总结试点经验,探索追溯推进模式,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实施范围。

3 推动多方参与,规范实施要求

3.1 强化农业部门追溯管理职责

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制度,将辖区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逐步纳入国家平台管理,组织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组织辖区内监管、检测机构加快应用国家平台,规范开展监管、检测信息采集,及时将基地巡查、执法检查、检验检测、产品认证、评估预警等信息纳入国家平台管理。开展追溯示范点创建活动,组织辖区内统一规范开展追溯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2 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应按照国家平台实施要求,配备必要的追溯装备,积极采用移动互联等便捷化的技术手段实施农产品扫码(或验卡)交易,如实采集追溯信息,实现信息流和实物流同步运转。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农产品包装上市,加施追溯标识,确保农产品可溯源。有条件的地区可由政府统一配备必要的追溯装备设施。

3.3 发挥社会化服务作用

在国家统筹指导下创新市场机制,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本投入追溯体系建设。激发第三方机构活力,鼓励其为国家平台提供配套服务,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追溯服务业规范发展。

4 加强监督管理,拓展追溯功能

4.1 加强追溯监督检查

农业部门要加强追溯信息在线监控和实地核查,重点对主体管理、信息采集、标识使用、扫码交易等有关情况实施监督推进落实各方责任。规范监管、检测机构信息采集管理,确保监管、检测信息及时准确上传。健全追溯管理激励、惩戒机制,建立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对不履行追溯义务、填报信息不真实的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惩戒力度。

4.2 发挥追溯功能作用

加强国家平台功能应用,积极开展农产品全程追溯管理,强化线上监控和线下监管,快速追查责任主体、产品流向、监管检测等追溯信息,提升综合监管效能。用可追溯制度倒逼生产经营主体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内部质量控制,落实好第一责任。畅通公众查询、投诉渠道,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透明度解决农产品生产经营信息不对称问题,提振公众消费信心。

4.3 提升智慧监管能力

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平台决策分析功能,整合主体管理、产品流向、监管检测、共享数据等各类数据,挖掘大数据资源价值,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精准化和可视化。建立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应急召回的联动机制,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5 强化保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

5.1 健全工作体系

依托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或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能的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队伍,落实各方职责,积极争取工作经费和保障条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基层追溯管理业务能力和水平。组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专家组,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5.2 完善法律制度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步伐,充分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法治化,重点将主体管理、市场准入、主体责任、监督管理、处罚措施等关键要素纳入法律范畴,为追溯管理提供法律依据。5.3加强政策扶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快追溯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经营主体、检测机构和基层监管机构追溯装备条件。积极争取和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扶持政策,加大对生产经营主体追溯装备设施配置、信息采集和标识使用补贴力度,建立追溯与项目扶持挂钩机制,提高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的积极性。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追溯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追溯技术研发与相关产业促进政策。

5.4 强化社会共治

光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篇3

2010年09月25日 17时06分 90 主题分类: 农业农村 资源能源

“气象为农”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豫政办[2010]10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仍然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地区,农业仍然是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产业,农民仍然是最易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群体。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增多,气象条件不确定性更为复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更高、需求更迫切。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事关我省粮食稳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切实提高农村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保障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不懈地抓好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基础,努力做到科学防灾、主动防灾、有效防灾、趋利避害。

二、进一步明确气象为农服务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集约各种有效资源,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农业气候资源开发能力、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作用,为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二)基本原则。按照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均等化发展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分类指导、分级负责,需求引领、科技支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结合各地需求,立足现有基础,科学合理布局,强化薄弱环节,完善网络系统,延长服务链条,积极推进农村气象技术装备和其他防灾抗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三)工作目标。利用3—5年的时间,在全省建成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初步建立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发展适合我省农村实际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成覆盖面广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实现防御规划到县(市、区),组织机构、自动观测、精细预报、气象信息服务站到乡镇,应急预案、风险调查、科普宣传、气象信息员、预警信息发布到行政村,使灾害防御责任主体明确,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三、着力做好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完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套多要素自动气象站,重点加强山区丘陵暴雨和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区的自动气象站建设。着重在气象灾害关键区域和敏感区布设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雷电监测仪,切实增强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自动监测和及时报警能力,进一步增强防御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能力。

(二)优化农业气象监测系统。改善农业气象观测仪器,改进观测手段,加快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建设。认真实施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中涉及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保障工程,在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每个县(市、区)布设3—5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2套便携式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其他县(市、区)至少布设1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套便携式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加强各类农作物长势实时监测、产量滚动监测和预测及综合评估,切实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能力。

(三)发展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各地要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依托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围绕大宗粮食、经济作物和林果、蔬菜、花卉、药材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精细化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气象专项服务。

(四)建设覆盖广泛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传播网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用多种手段,通过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子显示屏、高音预警广播等多种媒介,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各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拓展气象信息搭载渠道,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每个村组。

每个乡镇要按要求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将气象服务向乡镇、村延伸,逐步实现气象预警信息视频到乡镇、音频到村组。

(五)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在全省建设完善400个标准化炮站,更新200套新型火箭发射装备,新增100套牵引车和牵引式火箭发射装备、60个高山碘化银发生器,地面作业装备控制面达到全省国土面积的60%以上。加强豫鲁皖苏人工影响天气联合作业指挥中心基地建设,切实提高我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技水平和总体效益。

(六)增强气象应急服务能力。各省辖市应至少配备1套包括自动气象站、通信、指挥、实景观测、视频会议(会商)、天气预报制作及信息发布等功能的流动气象台,有条件的县(市、区)应根据需要配备移动气象服务设施。根据应急处置服务工作需要,全省建设10部移动天气雷达应急指挥车,提升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四、切实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切实把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气象、教育、科技、广电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资源共享,加强协调配合,搞好综合服务,形成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完善体系,强化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健全有效联动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实现县(市、区)、乡镇有分管领导,乡镇有气象协理员,行政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确定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和气象信息员。按照属地化原则,结合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相关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主体。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及其他大型、移动气象设施以县级管理为主,乡、村级自动气象观测设备、信息发布系统和气象信息员队伍以乡级管理为主。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市、县级政府要根据《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有关规定,组织气象和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工作,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编制实施地方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三)科技创新,增强支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及综合防御技术的研究,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农业气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信息、资源和成果的共享。推进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加强农业气象关键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应用,为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高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四)增加投入,加快发展。各级政府要把气象为农服务所需资金纳入地方财政统筹安排,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为气象项目建设和相关工作开展创造条件。要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措施,拓宽融资渠道,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以上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光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篇4

农质发„2014‟16号

为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现就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其质量安全倍受社会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14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总书记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有利于发挥市场调控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一些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制假售假、违规使用投入品、非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广大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都暴露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缺失问题。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做好组织、指导、协调和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的要求,以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记录共享为基础,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为重点,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基本建成,重点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挥 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三)重点领域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两个领域,农业投入品领域的重点是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生产经营单位,农产品领域的重点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收购贮运企业、屠宰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

(四)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强化顶层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条块结合,统筹规划,同时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行为,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

2.部门推动,社会共建。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引导、监督、协调。各行业协会要发挥专业性、指导性强的优势,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完善市场机制,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建设格局。

3.健全制度,规范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上下级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4.积极创新,加快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及各行业协会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探索创新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和模式,不断总结推广,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本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化项目,完善、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与本地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对接,及时传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加快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要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相关信用信息,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存储,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主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

(二)完善信用信息记录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监管情况作为信用信息的重点内容,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专人记录、及时更新,保证所采集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升信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征信工作,及时公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的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鼓励和指导第三方征信机构、行业协会依法开展征信工作。要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数据及时准确的前提下,加强与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税务、知识产权、商务流通等行业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信 息联享、信用联评、奖惩联动,逐步形成主体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

(三)强化企业和行业的诚信责任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诚信责任,强化自律意识,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生产记录和进销货台帐,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杜绝使用禁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严格执行农兽药休药间隔期,建立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失信行为,积极树立诚信风尚。要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健全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要督促行业协会加强自律,进一步完善组织章程,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征集会员的信用信息,积极开展非营利性信用等级评价。

(四)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建设。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做法,逐步实现信用体系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要围绕信用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失信黑名单披露、市场禁入和退出、失信行为有奖举报、跨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等内容,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推进信用信息在采集、共享、使用、公开等环节的规范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有效运行。二是建立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依法披露相对人违法失信和守法诚信等信息。严格执行《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依法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对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要依法注销相关许可证件并予公告,需要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函告工商管理部门。

三是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诚信守法的生产经营主体实行项目优先、政策倾斜、审批优先、评先评优、先进模范等奖励激励措施,对其在信贷申请、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帮助。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讲诚信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服务合作社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提高其社会声誉,形成品牌效应。

四是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现有行政处罚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使信用状况成为各类准入门槛的基本内容。对失信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扩大产品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对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失信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并向社会公开曝光,公示失信违法主体,使其丧失信誉,形成强大舆论压力。建立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加大惩戒力度,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要通过惩戒机制使生产经营单位不愿失信、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各有关行业协会对违规失信的成员,要按照情节轻重实行警 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责令退出等惩戒措施,并将相关违法线索报告行政主管部门。

五是建立信用监督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强化信用监督,推进社会共治。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到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明察暗访,提出指导意见,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鼓励广大群众通过政务微博、“12316”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渠道,监督举报失信违规行为。对媒体曝光的失信违规行为,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调查处理。

(五)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诚信教育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在核发许可证、日常监管等工作中强化对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宣传引导。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其他专业培训等途径,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企业诚信文化理念,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形成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文化。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树立诚信典范,使全行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重点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公益活动,突出诚信主题,努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让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加快推进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成立本地区、本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小组,及时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指导、协调、推进本地区、本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促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位,确保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借助其专业性强、组织化程度高、与生产经营者联系紧密的优势,合力推动行业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制定《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方案,作出周密部署安排,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要定期对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行业予以表扬,对推进不力、失信行为多发的地区、行业予以通报。

(三)加大支持力度。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争取本级人民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拓宽经费来源,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四)推动创新激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 地区、本行业农业生产和发展实际,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品一标”“三园两场”等项目,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推进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水平。

光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篇5

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所研究员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基础知识及相关实践

那么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一些专家通过研究来提出的体系建设方案;以及目前我们国家不同的部分的地区已经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或者诚信体系建设的情况和它们建设的优缺点。

那么首先,我们来在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这样一个体系基础的时候,我们来去讲,强调来去讨论几个词汇。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样的中文的汉字的“食”,也就是说我们这“食”的结构是“人”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良”。也从这来说,我们说进行食品生产的,是人用良心来做事,这样的话才能够生产出的诚实可信的食品,也就能保证食品的质量、信用。那么第二我们就要谈这样一个词汇“诚实”,简单大白话,也就是说你的老实,也就是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这样一个道德品质。我们辞海中给出的这样一个定义,那么“诚信”我们说是“以诚实之心行信誉之事”,及讲的“诚实无欺,信守承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核心我们讲的就是你是“表里如一”。另外我们讲的信用,信用本来在我们用的很多的是我们在银行或者信贷行业。大家都知道我们说每个人去贷款都会有自己一个信用额度,那么我们讲的一个词汇就是“诚实”和“守信”,来取得了这样的一个信任,也就是信用程度。这是我们所说的这样一个基本的词汇,也就是我们说的信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用是通过你在生产和经营农产品的这样一个过程中,诚实守信来获得消费者,获得管理部,获得监管部门,获得这样一个信用的额度大小。

那我们说的诚信机制的建立,主要来基于我们说,生产自控机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诚信机制的前提,我们说是生产和经营者,它来进行这样一个自我的约制去使得它的生产和它的所有的管理制度,和它对外宣称的质量和安全是一致的。同时我们说的光有生产者的自控,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还要加上我们说的政府的监管机制和社会的监督机制。那么只有政府的监管机制的到位,社会监督机制的全方位、全覆盖,才能够督促生产者能够有效地进行这样一个自我控制实现其产品质量的诚实可信。也就是生产者自控的这样一个有效发挥,依赖于我们所生产者的诚实性,是由内部这样的一个因素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这样一个政府的监管和社会的监督,这是来源于外部的这样一个作用。主要是依靠政府和社会行业部门行业的监督的力量。

诚信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我们说的系统的工程。它既涉及到法律、法规制定的是否完善,同时又涉及到我们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的重塑造。这也是对于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这样的要求。那么在这样一个服务性的原则,实际上在我们农业部,提出这样一个规划里面提出来,是要强调我们说的生产有记录。我们说得实时的我们说输入这样一个系统,我们说政府监管中进行,根据这样的系统进行服务,对他进行相应的监管的措施去提变化,来去增加。我们说对于有问题这样一个企业,他的这样一个抽样的一个频次和力度,去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它的质量安全。同时这样的一个信息,实时能够向我们消费者来进行批露,使消费者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能够选择他们的信用额度比较高的一个农产品,避免来去放弃一些信用额度比较低高的农产品。通过市场的丢失或是争夺这样一个利益,去督促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者来去增加他们产品的质量安全的提升。

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应该是有三个方面,应该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第一个是全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批露、评价和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这样一个系统,应该是政府各部门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的平台。另外它也是企业和政府信息应与社会共享,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更透明的这样一个信息渠道,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并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发出消费预警,在短时间内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召回有问题的食品,将危害降低到最低。这就是我们说的这样一个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应该达到的这三个方面的效能。那么从这张图来看,我们进一步去说明这样一个系统它的这样一个作用。我们首先来说,这样一个系统,应该它的监管维护,应该是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或者第三方的这样一个机构。

那么从这儿来看,我们说的这样一个系统分出三个层次一个是网络层次,一个是数据层次和应用层次。

那么在网络层次方面主要是一些它的硬件方面,通过互联网方面来去实现,我们整个这样一个系统有效地运行。同时能保证这样一个系统能够实现生产者与监管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对话。而我们说第二块它的核心方面是,它的这样一个数据层次。那么这个数据层次,我们实现的两个主要基础是数据库系统和模型库系统,也就是所有这样一个食品质量安全信用这样一个系统,那么我们说的它的依据是,所有分析既然是一个数据,那么这样一个数据库这样一个系统,是对我们说的数据,来进行处理来进行采集。这样一个数据层里面有两块,一个是两个基支处,一个是它的这样一个数据库,再一个是模型库。数据库采集的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所有的信息,这个信息在农业部门强调更多的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监督监管方面的这样一个数据。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来讲,主要是产品、经营以及销售这三个方面所有的信息。另外一块是它的模型库的管理,在模型库里边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它的食品质量安全的信用评级方面的模式和模型。

这两个数据库系统支撑的是对话管理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又分成了四个方面的子系统。一个是企业子系统,主要企业内部,主要是说生产者,企业内部在我们农产品来讲,在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企业内部的这样一个管理、这样一个系统或者内部的它的这样一个生产和经营的信息系统,这是我们说的企业内部的子系统。另外一块是政府的子系统。政府的子系统,来进行政府的对应产品里面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监督监管数据的管理和精细的管理。另外一块是行业组织和合作社的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在整个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管理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知道,这样一个行业、这样一个组织或者行业的协会、或者是合作组织,与生产者最接近或者联系更紧密。通过这样一个组织能够涉及到众多的生产和经营的单元,这样对农产品生产来讲是更加的重要,因为我们很多的情况下,是一家一户农户为单位的生产。一个系统能覆盖到一家一户的农户,在中国来讲是不太现实的,那么,我们能通过行业的这样一个组织或者合作组织能够使得这样一个管理系统能够深入到每个农户单元。最后一个子系统是消费者的子系统。这个主要是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样一个信息,能够在消费者之间形成这样一个对话。这是一个数据层,这个数据层在后台的管理主要可能还是系统的监管、维护方,也就是说是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或者第三方的机构。

最上面一个层次是应用层次,应用层次分了系统。一个是信用评级系统,系统是根据它的系统内部的数据和每个数据的不同的指标的选择以及指标的加权值自动形成的系统评价。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了,因为我们农产品也好、食品也好,它的信用系统或者信用评级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得多,属于非常广,仅仅靠这样一个数据系统自动的评价,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专家的这样一个评价系统。有这两个系统结合起来,来完成信用评价的作用,形成食品或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用等级的评价。第二个系统是服务系统。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质量安全的信用管理平台,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要实现避免质量安全数据的不对称性,形成生产者、经营者、行业协会或者是消费者实现数据的共享,这样一个系统既服务于生产者,同时服务于管理者和消费者。这样一个服务系统,在这里面是有三个子系统。一个是报告系统,这个报告系统主要是用于管理者方面的上下级或者在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同级别水平的报告。一旦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农业方面县级向市级、市级向省级、省级向部级这样一个以垂直性的系统的报告。同时,在同级方面,农业部门发现的农产品质量生产或经营中的问题向相应管理部门通报,比如工商部门、质检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违纪委部门平级方面的传递,这是报告系统。服务的第二个子系统是发布系统。报告系统主要是内部方面的传递。如果让这些信息能够让消费者执行,都有一个发布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里面,主要是让生产者和监管者披露出来的农产品或食品的质量安全、信用方面的信息能够向社会公布,能够被消费者使用。消费者也可以根据这样一个子系统,他所准备选择的购买的农产品的背景知识以及质量安全信用方面的数据,来为他去选择或者是信用某种农产品来提供帮助。这是发布系统。消费者系统主要做的,一个是对于农产品或者食品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信用方面的信息来去选择或者信用商品。

第三个方面的系统是应急管理系统,主要是对于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来发布作用。也就是说食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系统能够同时对问题产品的召回系统和预警系统,产品召回主要是监管部门发挥作用,一旦在某些监管或者媒体反应出来的问题得到了落实,农产品或食品出现了比较大的质量安全的缺陷,为了避免这些已上市的农产品或食品产生更大地危害,必须让这些产品能够从市场上召回来,避免产生更大地伤害。另外一块是预警系统,这个预警系统就是对于一些潜在的问题发布一些预警,使农产品或食品中的问题不至于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出现萌芽状态的时候,就得到预警,让监管的工作走在前面,避免产生比较大的问题。这是专家在2007年发表的这样一篇论文,他来设计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一个构架的层次。这个层次有它的优势,设计得比较全面,当然各个部门在设计本部门农产品特别是农业管理部门在设计本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的管理系统的时候可以参照,或者根据自己部门的来设计。

(二)食品安全信用评估运行模式

第二个方面的专家的论文,为大家介绍的是食品安全信息的评估。刚才我们说的,前面林先生给大家提供的是一个比较大的方面,是整个的一个信用体系的平台,上面只是对于食品安全信用的等级的评估到底是怎么做。那么,这篇论文发表在2007年的《农村经济》杂志上,是由刘先生来发表的。

它是对于食品提供者要履行提供食品安全承诺能力以及其可信程度进行综合分析,也就是说要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能力,第二个它的可信度,进行综合分析来评价,既判断它的信用,同时又判断它的风险程度。也就是用信用信息的征集为基础,根据公开、客观的原则,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技术,对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状况进行评级,给食品贴上信用的“标签”,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依据。

在食品安全信用中,受信者,到底给他信用程度是高和低,受信者是消费者,被受信者是食品的生产和经营者。食品供应者通过兑现安全食品的承诺所获得消费者的信用,同时获得这样一个市场,最终来获利。

这篇刘先生提出的观点就是,提供的食品安全的信用评估应该两个层次,既要评估它的信用程度,同时要评估判断它的风险程度。他的这样一个食品安全的信用评估的系统建立,既要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推进。

上一篇:孔夫子搬家下一篇:作文抒情段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