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通用11篇)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1
高一(10)班班级班规
一、班级组成:
1、全班共有54名同学:男生28人、女生26人;
2、全班分成四组和一列;
3、每组设组长一名;
4、班干部: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宣传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
5、团支部设书记、组织委员两人;
6、小组长兼课代表:语文(1人)、数学(1人)、英语(1人)、自然科学(1人)、社会(1人)、政治(1人)、音乐(1人)、美术(1人)。
二、各级干部职责:
班干部职责:
班长:积极主动与班主任和学校联系,搜集同学意见,主管班级全面工作。抓班级纪律;收取家庭联系等一切联系单。
学习委员:与老师联系,领导好课代表做好有关学习的工作,负责统计班级每次考试的相关数据和周记的收缴。
文娱宣传委员:负责开展文艺活动和组织班会;出好黑板报,宣传班级好人好事。
卫生委员:安排、检查清洁卫生工作。
体育委员:管好体育课和早操、眼保健操,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负责在校就餐的组织;管理班级用品。团干部职责:
书记:做好团员管理工作;协助班长做好学生纪律管理;负责班级图书管理。
组织委员:收取团费,培养新团员。
组长职责:
组长:负责收发、检查作业,背书,完成班委和老师布置的任务,使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课代表职责:
收发、送交各科作业;协助任课老师老师组织好课堂教学;协助班长管好课堂纪律;语文、外语、数学、自然科学课代表负责及时总结新老知识,带领早读和安排自习,记录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向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汇报。
各级干部要做到:
①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②敢于同班上的不良风气作斗争。
③关心和帮助落后的同学。
三、关于班干部选举:
1、老师提名或自荐。
2、班干部任期一期。
3、随时听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特别不称职的可以中途撤换。
4、班干部成绩不得进入全班后十名。
四、关于座位:
1、原则上按身高、成绩、男女搭配进行分组。
2、每周各组轮换一次。课桌椅不动,中间一列不动。
3、位置调动由有自己与同学协商并自己提出申请,报班主任批准。同学之间不准任意调换座位。
五、关于班级例会:
1、每两周召开一次有班干部、团干部、组长、课代表参加的联席会,时间自定。
2、联席会由各班委负责主持,班主任列席旁听。讨论主题:班级常规,动态,解决办法等。
3、学习例会由学习委员主持。讨论主题:课堂纪律,知识总结,对老师的建议,学习计划等。
4、团支部例会由团支部书记支持。讨论主题:团员思想动态,青年入团,活动开展……
六、关于班级事务承包:
由卫生委员负责分配班级卫生值周、就餐等事务的分工安排,各同学各司其职。
七、学生违纪扣分细则
为加强学校管理,严肃学校纪律,保持良好校风,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原则,特制订此规定:
1、迟到或早退
(1)早上:
1、遮浪,东洲,内湖的同学最晚7:20到,迟到5分钟扣一分(迟到一分也是扣一分)
2、田墘的同学最晚7:15到,迟到5分钟扣一分
下午:1:50到,迟到5分钟,扣一分
(2)迟早或早退累计3次/月者,叫家长
(3)迟早或早退累计10次/月者,学校处理。
2、旷课
(1)每学期旷课1-3节者,扣3分;
(2)旷课累计1天者,叫家长教育并扣5分;
(3)旷课累计3天者,学校处理并扣10分。
3、集体活动(如升旗、义务劳动、集会、运动会等)
(1)累计3次/月无故不参加者,扣1分;
(2)累积5次/月无故不参加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并扣5分;
(3)在集会中说话、做小动作、制造混乱者,扣3分。
4、1分,2212倍。
1、披头散发、化妆、戴首饰者,扣1分
2、不穿校服、学生证者,扣1分
6、学习及作业管理
1、未交作业者每次,扣1分,罚抄不交这一课的公式、古文或单词等等10次
2、累积五次未交者,罚抄语文课文两篇(不少于1000字),并扣5分。通知家长带回教育。
3、累积十次未交者,交由班主任处理,扣20分。通知家长,报学校处分。
4、各组组长负责收交本组成员的作业,凡不交者,将其名单报各科课代表。凡隐瞒不报者,按组长未交作业记录,并扣5分,同时报班主任处理。课代表负责向学习委员汇报作业收缴
3情况,凡隐瞒不报者,扣5分,学习委员向值日班长汇报,凡隐瞒不报者,扣5分。
5、月考后退一名扣1分
6、期中考试未进全校前30名,全班扣2分。
7、课堂纪律
1、扰乱课堂纪律者,轻者扣3分,重者扣5分
2、上课随地丢纸者,轻者扣1分,3、上课睡觉者,扣1分;提醒后,仍继续睡,扣3分。
4、上课吃零食者,扣3分。
5、上课没带本节课所学的导学案,课本及相关资料者,扣2分
6、上课与老师争吵者,出口伤人者,扣5分。
7、上课未经任课老师允许,擅自外出者,扣3分。
8、上课玩手机,扑克牌、象棋、麻将和无关的课外书者,扣3分
加 分 细 则
第一章:学习加分
1、月考进步1名加1分(班级名次)。
2、月考各科1,2,3名加3,2,1分。
3、班级前3,5,10,15,20分别加5,4,3,2,1,0.5。
4、每周学科无未交作业课代表加2。
5、每周全部学科无未交作业学习部长加3。
6、每人每周各科作业交齐加1分。
7、上课被老师表扬+1分。
8、积极参加学习小组帮助他人每人次+1分。
9、期中进全校前30名(前30都是我班同学),全班每人家2分,第二章:寝室加分
1、一周内为扣分分每人加1分,寝室长加2分。
2、一周内被学校+0.5分每人加2分,寝室长加3分。
3、一周内被学校+1分每人加4分,寝室长加5分。
4、获得文明宿舍获奖者,该宿舍成员每人加6分,寝室长加7分
(以上+分不累计按照最高分计)
第三章:活动加分
1、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1分,组织者+2分。
2、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未获奖(如校运会,艺术节,科技节等)+2分,组织者+3分。
3、在学校活动中获1,2,3,4,5,6名组织者依次+7,6,5,4,3,2分,参加者+6,5,4,3,2,1。
((以上+分不累计按照最高分计)
第四章:两操加分
1、一周无扣分每人+2分,负责人+3分。
2、做操被学校口头表扬,每人+1分。负责人+2分
3、做操被学校表扬加分,每人+2分。负责人+3分
第五章:其他加分
1、获得学校卫生示范班级每人+3分。
2、获得学校两操示范班级每人+3分。
3、获得学校纪律范班级每人+4分。
4、获得学校流动红旗每人+5分。
5、受学校口头表扬每次+2分。
6、获得学校正式表彰(如获得优秀班级,文明班级,优秀团支部等)每人次+5分。
7、担任学生干部(含寝室长、组长课代表及相关的骨干)能完成本职工作者,无失误者,每学期加10分;校级、市级、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的分别加5、10加分。
8、一学期连续四周无扣分情况者加2分,一学期内无迟到、早退旷课者加6分,一学期内无扣分情况的加10分。
9、做好人好事,如拾金不昧、帮助他人等情况的给予1-10分不等的加分。
10、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担任校级以上志愿者每人次+2分。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从根本上来说, 只有不断的反思, 才能够有不断的进步, 因为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及时的延续优点、改正缺点, 从而保障教学的质量、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应该是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教学。
一、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问题分析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 政治是一门记忆性的学科, 课堂教学沉闷无聊, 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课堂提问毫无技巧。 新课程实施后, 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变得生动活泼。但是, 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1.灌输式教学不适时。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怎样教, 教得怎么样, 但是,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对于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理论知识, 不可能全部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或者搜集资料, 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恰当的讲授, 生动的举例, 就会启发学生的同时, 带来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所以, 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不能割裂开来, 二者必须有机结合。 教师用讲授引导学生思考, 并归纳总结思考的结果;学生的思考应该体验教师的讲授的内容, 促进师生的互动, 促进情感的升华。
2.学生教学活动缺乏度。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 就是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可以肯定的是, 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学生参与, 开展必要的学生活动;但更强调活动教学只是对学科课程、学科教学的辅助。 高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 他们的思想趋于成熟, 思维趋于深刻。 因此, 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 就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开心而设计几个小品或笑话;也不应该以知识为核心来设计相关的活动。 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轻松的同时, 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体会过程与方法, 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满堂问教学要纠正。 课堂提问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课堂提问的技巧更加是万千课堂现象中的冰山一角。 也可以说, 它是一种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 但形式却能表达和反映内容。 课堂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深化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 或者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索。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 许多教师在教学上将“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 学生回答问题”画上了等号。 以为提问越多,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体现得越充分。 所以课堂上教师就利用各手段, 比如说让学生朗读课文, 一遍又一遍地叫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结论, 甚至上课画重点来让学生加强记忆。 课改后, 认知记忆性问题的减少, 创造性问题的增加, 教师应该大力开发能激起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途径, 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固然符合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理念。 但从实质上来说, 教师更加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注重培养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 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的培育式的教学观就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
二、加强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措施
1.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上课时, 首先运用多种方法, 设置生动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让学生积极参与。 要把创设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作为追求的目标, 而学生学习能否保持在最佳状态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情境化。 因此, 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求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 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的情境化, 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使他们在课堂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 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 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动因和条件。
2.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学习源泉, 而要想真正的加强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就必须从源头上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确保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兴趣, 才能够更好的保障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 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一个客观的因素, 看不见、摸不着, 但又能够实实在在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高中政治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才能够更好的带领学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模式当中, 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生还不能够完全理智的对待学习, 其感性往往控制着内在的动力, 正是因为这样, 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积极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比如说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等等, 这样才能够获得学生的支持, 从而以师生关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现代手段。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 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因此, 要学好政治, 难度较大。 对教师来说, 上好一堂政治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 因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 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 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并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 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 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
总而言之, 高中政治教学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 就必须及时的开展教学反思工作, 因为只有不断的反思, 才能够有不断的提高, 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最终也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思贝.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关于课堂教学的反思[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5 (12)
[2]钟阴阴.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学习 (综合) , 2015 (12)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家也看到了新的生活方式给健康带来的威胁,特别是新的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在充分对比新课标关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的开展进行了思考。时至今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无论是在实施还是在执行过程中,新课标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再认识与理解
在课改之前,经常被提及的是教学手段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身心感受;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运动技能的培养,难度较大,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针对学生和教师反映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评价过程中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学生的体质并没有得到加强和提高,而是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我想这与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有一定的关系。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体制增强。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保障新课标能够得到实施。
二、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缺失
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有前提的,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掌握了技术,才能更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在新课标实施后,体育教师困惑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上课不积极,参与活动不积极,教师的地位降低了,教学效果却并没有提升。自主时间增多了,但学生却不表现了,这就是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惰性,特别是高中女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还能够参与体育活动,而在进行分组练习时基本上就是原地不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监督、督促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比如,分小组时建立组长负责制,检验小组学习效果,组织小组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的交流,这都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着对教师的教学艺术的要求较高,与学生的习惯的养成也有关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三、高中体育教学要系统化
无论怎样的学习内容,只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方法、比赛规则等多样内容,才能逐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化的教学,是指学习内容要循序渐进,方法要丰富多样,难度逐渐增加,确保学生运动技能与运动习惯的养成。高中教学中,我们缺少的是时间与耐性,看到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学生不能在学习中学到知识与技能,或者所学知识片段化,不够连贯。同时,在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教师更换的状况,由此教学内容会出现中断或重复学习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沟通与交流,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学习方案或教学计划,以保障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加强体育教研,保障高中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课改所带来的积极因素,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也必须是学生学习执行的有力监督者,不仅要开设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要保证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学会技能,运用技能,形成运动习惯,确保必要的身体素质练习,真正为课改和新课标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达高.对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途径的几点思考[J].体苑撷英,2011(3).
[2]徐诗清.实施新课标后的高中体育教学[J].新课程,2011(3).
[3]朱宁.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新探索[J].教学时空,2012(9).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4
龙驹中学
化学
郎勇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数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在实施一个学段后,我对高一化学教学做了反思.本文谈了教育与教学共五个方面的内容,这是我在第一学段教学后的一些困惑与思考。本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了回顾以后,具体的一些问题与反思如下:
1. 学生学习后,仍在很多的知识点的理解上有问题。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氢气的性质与反应等问题。通过找一些同学了解到相关知识在初中没学过,看来初中的课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识概念的切入点,一些核心知识的外包装已经发生改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所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2.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很容易学的学科,没在化学上做多一点的思考与练习,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在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这一点在这次的考试中有反映,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反映了出来。对这个问题备课组中各老师早有预计,所以将这次的学段考试为手段,在考试中几乎不以知识的原貌直接给出,而以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包裹或变型推理的形式给出,如“可能”、“合理”、“比较”等形式。考试结果在预料之中,我会借这次考试给学生的“教训”为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理解层次等各方面做一些辅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轨道。
3.大多数同学出现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有遗忘的情况。考试中,要求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描述、氯化铁溶液的颜色、氯化银沉淀颜色、氯离子的检验等题,这些题在历届的学生考试中属于送分题,但在本次考试中,能答对的同学并不多,这些问题我们还在课前做过提问的,但时间一长学生全忘记了。这可能与一周只两课时教学时间,还常被一些活动冲掉课有关。学生根本没对化学做太多的练习与巩固,反而把时间花在那些形式多样的学习上,如研究性学习、课外调查采访、资料的收集、综合实践、图片的采集等活动。“十一”黄金周过后,我问过一些同学,在那段时间做过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说在做综合实践活动,没怎么学习。
4.学生学习的过程有轻浮的倾向。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在对所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在对学生的观察后感觉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只对做实验,看现象有兴趣,对现象的描述及完善没多大兴趣,学习内容稍有点难度或抽象化一点,就容易表现出不耐心不主动。这可能与新课程的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与选择性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而教师也新进入新课程没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有关。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5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进行教学呢?以下是我在阅读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书籍中得到体会,现在我就简单的谈一下。
一、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中面临的问题
新课标的教学,我们需要明白教学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当前的教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差异与问题?
、从目标到内容的质变
信息技术课经历了从程序设计语言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素养的过程。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
()第二个问题就是需要界定学生的现有知识与技能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应用技能。新课标下的教学就技术内容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而在《纲要》中,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没有被列为必修课,义务教育阶段又将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因此,我们面对学生现有基本知识与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所以,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需要界定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与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归纳哪些技术上的方法。()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 纵观以上问题,欲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本人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分层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是最适应解决个性差异。
、分层教学
()按水平的分层导学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和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需要。
()课堂上的分层导学
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
、分组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和两层(类)学生,类(水平高)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因此我把类学生分散到类学生中,以每组-人进行分组。这样虽然有差异,但是优劣互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6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它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同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化学教师,我们必须作出深刻的思考。
一、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特点
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之间俨然一副师徒关系,从古至今信奉“师道尊严”,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里,因此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与单向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更加脱离现实生活,也使学生很难有所创新,这种背景下教师既难“教好书”,更难“育好人”。
而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条件促使教师角色发生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怎么样,新课程更加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评价的侧重点更趋向于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有所为,要求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二是学习方式变化,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范围变化,过去重知识、轻能力、丢情感态度、只看分数,现在要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些都促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发生新的变化。
二、转换自身角色,优化课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复杂多元的个体,每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人意之处:其一是不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其二是教师引导者的身份不到位,其三是教师没有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这些都表明教师在新课改中自己的角色还没有演变到位,那么要适应新的形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课改。
三、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全面变革的主旋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进程,并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 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其次,教师还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要把宏观和微观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使推理能力。教师可通过“构—性—制—用”、“构—位—性”等关系,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学生知道氮分子的结构为氮氮三键,性质不活泼,则可让学生想象,如果氮分子没有叁键,空气的成分将如何变化?又如,让学生根据氟原子的结构去推测氟气的性质。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
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其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
其三,通过对课本的实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例如:我们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火柴点燃后是否一定能燃尽?
实验试验:把火柴点燃后,摆放成各种姿势(竖直、斜放、平放等)进行燃烧实验。
发现问题:火柴点燃后竖直向上,火柴不能燃尽。作出解释:竖直向上燃烧的火柴,火焰对其下部(接近燃烧处)有预热作用,这样会把其中的水分蒸发出来,水气上升使火焰温度降低,上升的水气又有隔绝空气的作用,最终使火焰熄灭。验证解释:如把火柴烘干后点燃,都能烧尽。
得出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要有充足的氧气。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给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五、造就良好心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双基”、较强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等科学品质。例如,要求学生解题时要格式规范、书写清晰、表达准确、思路严谨,单位和有效数字符合规定;测试时要施考正规;讲评时,要全面剖析学生心理因素、不良习惯等所造成得失分;组题时,设计一些有陷阱、干扰因素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接受挫折的机会,锻炼他们坚韧不拔的信心。这样,可以使学生终生收益。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7
1.以教定学。
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强烈。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结果设定的教学重点与实际的教学点不相吻合,很难看到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动态生成,很难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以本为本。
教师视教材为金科玉律,成为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所授内容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观察和实践被束之高阁。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受教学活动计划的影响大。教师认为教学的最理想状态是按照自己的课前预设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节外生枝”。每当学生的思路与预设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预先的设想作出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
4.学法单一。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缺乏信息交流。课堂上很少看见同学间的交流和探讨,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二、反思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反思一:在新课改条件下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学生培养方面,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实现自我感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索及学习能力。
反思二:新课改条件下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
要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新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教学成为充满激情的过程,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过程。要给予他们思考和发挥想象的空间,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关爱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和尊重学生。
反思三: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中要转变教学方式
第一,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高中政治课中的一些政治概念和原理很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教育家赞可夫说,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巧设疑问。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政治课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把图画、幻灯片、录音、录像等直观教学手段和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到政治教学中去。
反思四: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中应转变角色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思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50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英语教师以开放的教学视野和积极的教学态度,指导高中生对英语课本进行系统的学习,进而学会自主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与教师进行交流,听取教师的教学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多维的学习工具和教学资源,充实自身的英语知识储备,从而为更高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对于高中英语教师来说,以日常的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结合英语课程的常见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反馈,注重对高中英语的教学反思,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可以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从而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水平。笔者认为,新课改下对高中英语的教学反思,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精确性
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为了方便英语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多元了解。所以,英语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要根据课本教材的特点,对学生们有针对性地开展课本教学。而精确性教学往往是英语教学内容的首要要求,是对现实课程教学要求的再度提升。
首先,英语教师要以课本教材为参考物,对照课本上涉及到的英语知识点进行效定和比对,尤其是对有关西方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显著差别需要提出并指正。学生们由于英语水平的限制和接触文化背景的差异,对课文中的一些较难的英语知识点,往往呈现模糊的状态。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关注教学内容的精确性,通过亲自核实和资源的搜索比对,让学生们学习到最佳的教学内容,从而以准确的英语知识储备,迎接更高水平的英语学习。在这里,英语语法和课文的英文思维和文化常识往往是造成该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所以英语教师要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认识到教学内容精确性的重要意义。
其次,高中英语教师还要注重日常英文练习和英文交流中的精确性,让学生们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英语思维,进而改变现有的被动学习的状态。通常在指导学生进行英文练习时,教师要注意文章材料的来源和作者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写作文化背景的条件下,进行相关的英文练习。而在英文交流的环节里,英语教师也要注意口语和语气的精确性,考虑到英文发音的重音不同和口语交流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抓住微小的细节,从小处着眼,体会不同的英文口语发音的不同情景,继而激励他们更正口语发音,从而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活跃性
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氛围,高中英语教师还要注意对课堂教学过程活跃性的掌控。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方面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精确性的基础上,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依靠生动的教学图示和丰富的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上课热情和积极性。高中生们在此类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做出积极反应,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思考,从而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英语教学活跃气氛的带动作用和激励作用。例如,英语教师在教授必修一的Travel journal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视频、图片方式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的多维与丰富,进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此单元的旅行经历,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活动中去。
其次,高中英语教师还可以经常开展课堂英语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地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自身的英语思维能力,并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所想与所得,促进课堂英语教学向着多元化教学迈进。而教师在此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和思维反应的灵敏程度,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及时地对他们的课堂活动的表现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让学生在明确英语现有学习状态的情况下,有方向地加以提高和拓展,从而体现活动的活跃性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考察力度。
三、注重教学效果的长远性
高中英语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之后,还要十分注重对课堂或者单元教学效果的评估与考察。这是英语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对英语教学效果长远性的重视,也成为近年来高中英语教学的关注点。
首先,英语教师需要对每次的课堂教学做出及时的课堂总结,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教学问题,及时做出反思与课后指正。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长期的耐心和信心。因此,针对此类要求,英语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者教学问题,做出合理的分类,继而想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学习体会,勇于提出心中的疑惑,向教师请教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文化常识,从而拓展英语学习的视野。
其次,高中英语教师要注意对教学效果长远性的规划。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激励学生深入学习,自主探索英文背后的深层意蕴,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延伸对英语知识的认识,从效果上实现对英语文化的长远记忆。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考虑到教学效果的价值,在教学计划制定的开始,就要意识到对学生教学力度的加深的重要性,并能够依据课本教材内容,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扎实掌握英文知识,进而推动他们向着更高水平的英文学习迈进。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9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地位日益突出,作用日益突显。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不能再沿用旧模式、旧思想,而应树立全新的思想与观念,这样才能推进体育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师生关系
一、与学生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以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
1.站在学生的立场,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减负增效成为教学的重要理念,但高中生依旧面对着高考的压力。因此,体育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要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与学生展开交流,理解学生,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才能避免师生之间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心情,让学生更加放松而自由,从而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2.言传身教,取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尊重。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向导,用爱来熏陶学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爱的抚摸与眼神,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这可以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波澜。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尊重与宽容都可以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尊重,这样自然也会拉近学生与体育学科的距离,使学生与教师、学科之间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协调。这样的教学比起以往的强制与命令更有说服力,更有力量。
二、开发校本资源,开创全新的教学局面
以往的体育教学只是就教材机械展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身体需求以及学校的体育器材,造成许多的体育项目因没有体育器材或是学生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有效展开。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以教材为中心,与学生资源整合在一起,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这样才能带着学生走进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从学生的身体状况出发。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不管教学资源如何开发,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资源,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这样所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身体状况,不会超出学生身体的强度,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损伤,实现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2.从教师的具体条件出发。教师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并不是样样精通,有着自己的专业与特长,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对于有些项目没有能力开发或是开发出来并不能达成预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时要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条件。这样,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才能游刃有余,驾驭好教学活动。
3.从学校的传统项目出发。要实现体育教学的特色化就必须要考虑到学校的具体情况,如可以体现学校的精神面貌,也可以体现体育设施方面的优势。这样具有特色化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拥有灵魂,才能更加吸引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心人,要深入挖掘学校的独特资源,来创办富有特色化的学校体育运动项目。
4.从社会的具体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这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也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思想,以学生为本,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也要将眼光放得更远,要从社会具体需求的角度来审视体育教学,这样才能为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三、确立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然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不要总是以高高在上的身份来强制学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与自主权,确立学生在整个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起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其情感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身体更健康,心理更健全。
1.让学生参与到器材的整理中来。器材是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方面,运动前器材的准备以及运动后器材的整理都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爱护这些体育器材,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更加利于整个体育活动的开展。
2.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来。让学生来参与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更能使活动贴近学生,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更宽广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面对自己设计与组织的活动自然会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蒋斌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
参考文献:
[1]潘雅梅.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资源配置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10
新课改下对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
刘艾青 海南省农垦加来高级中学 邮编 571833 电子信箱 liujlgz@163.com 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随时代的发展日显弊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来分析传统应试教育和现代素质教育的差异,对传统应试教育进行辩证的反思,同时对现代素质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新课改 地理教学 反思
传统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时代要求我们以新的社会价值观来衡量教育效益,就是要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
迎着世界高中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突破闭合式教学
传统的地理教学,即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围绕着地理课本、课堂教学、作业、考题和各种复习资料转,要求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停留在“在哪里,是什么”阶段,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接触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使得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为此,地理教学要求走出去,要回来。将学生的学术课程学习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学习与个性发展融合起来。
1、变闭为开,倡导实践
以往的旧教材,偏重于理论,在学生中调查,大总分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没有多大作用,新教材注重了地理学科的实践,应该变闭合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课堂教学。具体的做法有:组织学生依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观察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象的变化及特征;开展地理要素单向调查;启发学生写地理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指导学生收集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实用性的范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变静为动,丰富教学
改变课堂静态教学模式,丰富课余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或开办地理小广播、小墙报;或师生一起制作、改进地理教具等。还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工农业生产布局等发展地方经济的小型辩论会,评价当地的环境质量,开展当地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这样放手让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应用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而且能有效地扩展地理教学手段。
3、变知为用,强化应用
对于现有的地理教材中理论性强的内容,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地理科学原理,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加以运用,新教材提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填补了以往教材的不足,调整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传授地理知识原理与介绍当地工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经济同步进行,使学生深刻体会学地理以致用之感受。
二、突破灌输式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把学生变成了机械式的被动接受者。此种教学误区,容易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听课不积极投入,把课业当成负担,每做地理练习就心烦,突破这种教学误区宜于从以下做起:
1、变传为导,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主动性
教学的实质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合理地从多角度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和能力向应用方面迁移。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在,新课改实验区的许多教师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他们正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2、变单为双,搞好地理教学的双边互动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在新课程教改实验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依然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什么是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 2 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3、变空为实,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
地理科学有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和广阔的自然天地、人文景观,因此,地理教学有雄厚的直观性基础和趣味性的知识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现有的地理标本、挂图、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或自行创新设计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地理新教具和新模型,使地理教学手段富于变化性。采用直观教学,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积极、自觉、主动的良好状态。
三、突破断层式的教学
自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计划实施以来,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客观上存在着许多重复和脱节现象。又加之初中三年级不开设地理课,人为地造成地理教学内容在时间上的间断状况。这就容易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上的脱节,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中地理素质教育与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努力克服脱节式教学。
1、利用连结,填补断点
尽管初高中地理知识内容有很大差别,但有许多知识上的连结点。如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区域地理特征等都是初高中地理共有的内容。利用这些知识连结点就可以将初高中地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地理知识的间断点,如系统地理中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等要利用地理知识的连结点进行重点突破和补充。同时对有些初中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内容,如气候类型、自然带等在高中地理教学时要注意拓宽和加深,以确保地理知识教学的连续性。
2、扎好平台,滚动提高
初中地理知识以区域地理、地理景观的描述为主,而高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及地理概念的抽象性都要比初中地理内容突出。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平台,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深华,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滚动提高,克服学生惯性的“死记硬背”现象而造成学习方法上的不连续性。积极加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是传导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地理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得以强化。
四、突破程序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大都按照原有程序进行,往往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和地理事象只是表面理解。不去追求地理事象的本质,对书本盲目的遵从,不敢对教材或教师提出大胆的疑问,3 思考问题粗心大意等,直接影响地理素质教育的深刻性。新教材倡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这要求教师结论性的东西少讲,注重事物的过程,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1、解惑除疑,多维思索
有些地理事象与学生的原有地理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关,学生往往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学习时会产生负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消除学生用“经验式”的思维定势,纠正错误。例如,在讲述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问题:次生盐渍化一般发生在农耕区,那么我国的农耕区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按惯性思维学生推出我国三大平原会发生次生盐渍化。但事实上不是这样,我国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的思维。老师和学生一道来探究为什么,从我国的降水分布,干湿状况,地形特点等因素来进行分析,最终让学生明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没有发生次生盐渍化。
2、设计情境,错中求真
僵化式的教学误区是教师仅仅简单地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意识地设计情境,按照学生的幼稚而错误的思维方式,进行演绎推理、论证或直观演示。进而得出错误或矛盾的结论,使“正确结论”与“错误结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激烈交锋。比如我在讲黄赤交角这个问题时,我说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度26分,那么假设黄赤交角是22度26分,即缩小1度,则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我设计一个性境即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上,还会不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让学生想北半球纬度总和是90度,不管怎么样这个90度是不会变的,当热带缩小或扩大,其它两者就会发生变化,但加起来的总数是90。最终让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否定错误,走出误区,这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五、突破单一式教学
我国现行高中课程结构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科课程过多,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二是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太少,科目设置单
一、课程内容单
一、要求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三是课程设置上并行科目过多,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四是过于强调学科价值,缺少学科之间的整合。传统的旧教材分为必修课(上、下)两本,过渡新教材分为必修课(上、下)和选修课(一、二)两种,必修教材为高中毕业考试的内容,高考的内容则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的内容,不管是毕业考试还是高考考试,考试的范围是固定的,学生是不能选择的,这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虽然也是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但学生的选择空间扩大了,在完成三个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地球与宇宙”、“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与生活”、“地 4 理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保护”等7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在提供的7个模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高中新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共同要求,选修Ⅰ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选修Ⅱ是乡土教材,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的校本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同等重要,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参考文献资料
李建平:《如何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 《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30日第2版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篇11
一、课前准备,做到有备而教
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了解学生。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二)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
(三)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和反馈策略等。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的基本功并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和应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应学习洋思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教学生”的方法。洋思中学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且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短短的八个字,却体现了该校的教学理念。为此,我们学校也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应用性以及语言的幽默性,使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细胞有丝分裂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描述变为直观的观察,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提升了兴趣。讲某些知识时,注重讲它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它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这些做法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主观上产生学习的愿望,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要正视生物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重视实验不仅体现在考纲有20个基础实验上,体现在课本有大量的科学史上,更体现在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明确要求上。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鲜活认识,破除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神秘感,不再觉得创造知识是高不可攀的。对实验教学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不可为了实验而实验。
譬如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把它细分成不同的细节,融入到20个基础实验教学中,要在回顾科学史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史的教学重点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哪些人在何时做了哪些事。实验不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和策略。以什么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础差的可以先学习理论再实验验证,学校硬件环境差,可以多做演示实验。
四、正确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还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
例如,对于一些生理过程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开始便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我们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那么学生的实验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相对于得到的,学生失去的是更重要的科学素养的训练。
五、精选精练习题,落实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虽然在我省已实施一年,但与新教材和新课程理念配套的资料并没有,资料大部分仍是旧教材的习题。不仅难度大,而且涉及到后面学生未学的知识,这就使我们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必须认真研究课后的“评价指南”,因为新教材的许多知识点是通过课后习题来展现的;同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精选资料中的习题,要突出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要脱离开或超越课本内容去选择偏题、难题和怪题,避免学生钻牛角尖,误入歧途;另一点是选用习题的目的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启迪思维,训练能力,同时要既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因此选择的习题要具有一定难度梯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及改进反思11-30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08-24
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09-14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07-25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09-12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08-31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09-07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