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2024-07-25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共12篇)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1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要上好一堂成功的地理课,教师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意识得到激发,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自己的课堂结构,打造高效地理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来谈一下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希望以此有所贡献。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探析

1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注重师生互动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以开放的理念面对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变为“辅助者”和“解惑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适时从旁进行引导、点拨、激励、解惑,课堂要多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和活动,改变固有的上课模式,可以适当采取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的教学模式,用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不断进步,使地理课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要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平等的师生地位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课堂只有“教者”和“学者”,这就使得课堂多了几分严肃,少了几分和谐。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要提高有效性,就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他在班级管理上就是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不仅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此,高考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只有真正的尊重、爱护、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加的欣赏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点燃学生们自信的火焰,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起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们的心智。让他们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这样创设情景,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3重视教学方法,实现步步为营

3.1研究《考试大纲》,把握高考考题方向。历年高考题型无疑是高中地理学习最有利的指挥棒,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运用好这根指挥棒,帮助学生详细解释分析每道地理高考题型,做到举例反三,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实现难点、重点个个击破。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应该是高考地理复习的依据。重点研究《考纲》的要求与变化,把握教学与考试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地感受高考命题的有关事项,进入一种提前“高考复习”的状态,时刻为高考做准备,这是高效学习高中地理的必要前提。

3.2以专题复习为主,形成知识网络。专题复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是对主干知识的深化,形成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对高中的地理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触类旁通,实现最好的复习效果。

3.3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中地理学科总是有许多难题,不但不会做,甚至都看不懂。同学们也都知道,地理并没有那么简单,有许多知识与其它学科甚至是理科性的科目关系密切。如:地球自转意义中的地方时计算,地球公转影响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大气运动中的全球性大气运动等,这些问题均涉及了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难度较大。在复习过程中靠死记往往很难奏效,只有真正深入地理解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些难题。

3.4要注意与文综内其它学科的联系。高中地理的学习,不能太过局限于本学科,要同时联系历史、政治学科加以复习,找出三门学科中的一些共点,也就是特别容易发生关联的地方。在历年的高考文综题中总会有几个学科综合题的,要么是地理背景下的历史事件,要么是在历史背景下的政治问题,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科的特点,综合起来考虑,答起题来会更容易。

4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高中学生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疲惫的状态,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适当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让高中生在一种积极奋进的状态中积极准备和迎接备战高考。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蔼教学态度、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还必须在与学生交流时注意艺术,如当学生做错题或不会做时要注意加以激励,激励时,可以用语言、眼神、掌声等;当学生遇到思维困顿时,要适时点拨,灵活引导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收放自如,松驰有度。

在人的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有一种要成功的信念,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有意的适当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教师可以在介绍地理学的知识和概念时,穿插讲解一些地理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在收获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收获一种激情、一种奋进、一种热爱生命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钻研精神,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高中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探索和发现,提高学习能力,促进自身知识的增长。

5强化训练,模拟实战

考试模拟,是检验学生复习成果的最好的查漏补缺的机会。只有通过大量的考试模拟训练,教师才能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复习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也只有通过每次考试模拟,才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从而明确复习重点,做到查漏补缺。

在练习了一定的习题量后,要对过去的错题进行过关,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下笔时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诉诸笔端”。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2

一、地理教学载体的突破性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 它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其他学科互相联系, 在地理知识中包含着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在对地理问题进行理解分析时, 需要有其他学科作为基础。地理学科中既包括自然界中的科学知识, 又包括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例如, 在学习高一地理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地球运动、天体系统等, 需要学生在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模式下, 结合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进行解释, 才能清楚地理解这些问题的形成过程和原理。在地理学科特殊性的前提下, 如何让学生对这些复杂的知识感兴趣, 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新颖的课堂情境, 让学生在新奇中对知识进行探索吸收,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实施以来, 地理学科的教材也发生了变化, 不再仅仅是一些枯燥的专业知识, 而是图文并茂。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结合地图来理解知识, 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为了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积极性, 教师除了利用地理教材中给出的教学活动外, 还可以创设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分析这些场景中包含的地理现象。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实际运用, 使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运用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师的发展性

1. 进行教学观念的调整。

新课改实施以后,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 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摆脱在传统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这与以素质为主的教育中, 要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矛盾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 体会里面蕴涵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向, 努力把握新课改的正确方向, 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好的部分, 逐渐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中, 教师由过去课堂的主角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是教师把握着整个课堂的学习方向, 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但是不能让他们漫无目的地进行学习。教师在上课前要把课堂进行学习的计划制定出来, 让学生按照课堂计划进行自主探索,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积极思考, 又能保证他们的学习行为行之有效, 偏离不了教学要求的方向。

2.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具有丰富的知识, 还要有应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 不仅要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时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融入到地理课堂中,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一个记忆的阶段, 而是通过对知识消化吸收后形成自己的一个地理知识体系, 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从这个地理知识体系中快速准确地调出有用的信息。在地理课堂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行强化, 让他们能具备地理思维的敏感性, 能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影子, 能用地理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例如, 在学习三圈环流这一课时, 教师先是提出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关注地球上的热力环流状况, 接着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在自主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对副热带高压带及副极低压带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疑惑, 此时, 教师要找准时机解释这个问题, 使学生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三、教学过程的创造性

1. 课堂导入的趣味性、科学性。

教师在每次导入新课时, 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让学生有新鲜感及对知识的渴望心理, 这样的一节课学生才能抓住主次进行选择性听课, 而教师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2. 重视实践教学。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 它在很多方面能直接或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 将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 又增长了社会见识。

3. 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参观访问。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 而不关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状况, 甚至对于在课堂上经常提问的学生表示不满, 认为这些学生浪费了自己的教学时间, 可能会使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懒惰, 最后只是等待教师对自己进行知识灌输, 而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兴趣的同时, 加强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外开展一些地理小活动,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观察,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能力;专题复习;励志教育

高中地理的主要教学版块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部分,知识多且复杂,“形散而神不散”, 图文并用,且与其他学科之间横向贯通、交互重叠,应用性强。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对地理学科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进而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和能力

1.形象思维和空间抽象思维

地理形象思维就是借助地理事物的具体形象,按照描述邏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在语言描述、分析地图等具体的活动的基础上加以联想想象,将表象的事物抽象成空间立体的概念,是发展地理思维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表层系统的时候,学生需要结合图例了解地球上呈现出的圈层结构,是由岩土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所构成的地表自然社会综合体,用立体空间思维建立模型,将平面的概念形象化。

2.区域性思维。地理学主要是根据空间来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差异很大,因此学好地理要建立良好的区域性思维。例如学习气压带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时候,将三幅地图进行区域上的对比,通过抽象和概括,理解区域的联系和差异,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发现赤道低气压和热带雨林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与热带沙漠气候、西风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区域上的对应关系,用空间重合来理解和记忆。

3.逻辑性思维。高中地理教材在编写时通常以图片、案例、阅读、探究活动等组织知识点,知识的层次分明但是系统性和逻辑性不强,这就需要老师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的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地理基础和迁移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冲积平原的形成的时候论其原因,河流所携带的泥沙进入低地,因为水流流速减慢,导致泥沙大量沉积而形成的平原,称为冲积平原,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流速急剧降低,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逐渐沉积,使陆地逐渐外延,形成三角洲。这里就涉及到河水流速、流水侵蚀和沉淀物的物理变化,结合地球自转规律解释为什么冲积平原容易在河水下游边缘处形成。

二、重视教学方法,实现步步为营

1.研究《考试大纲》,把握高考考题方向。历年高考题型无疑是高中地理学习最有利的指挥棒,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运用好这根指挥棒,帮助学生详细解释分析每道地理高考题型,做到举例反三,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实现难点、重点个个击破。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应该是高考地理复习的依据。重点研究《考纲》的要求与变化,把握教学与考试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地感受高考命题的有关事项,进入一种提前“高考复习”的状态,时刻为高考做准备,这是高效学习高中地理的必要前提。

2.以专题复习为主,形成知识网络。专题复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是对主干知识的深化,形成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对高中的地理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触类旁通,实现最好的复习效果。

3.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中地理学科总是有许多难题,不但不会做,甚至都看不懂。同学们也都知道,地理并没有那么简单,有许多知识与其它学科甚至是理科性的科目关系密切。如:地球自转意义中的地方时计算,地球公转影响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大气运动中的全球性大气运动等,这些问题均涉及了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难度较大。在复习过程中靠死记往往很难奏效,只有真正深入地理解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些难题。

4.要注意与文综内其它学科的联系。高中地理的学习,不能太过局限于本学科,要同时联系历史、政治学科加以复习,找出三门学科中的一些共点,也就是特别容易发生关联的地方。在历年的高考文综题中总会有几个学科综合题的,要么是地理背景下的历史事件,要么是在历史背景下的政治问题,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科的特点,综合起来考虑,答起题来会更容易。

5.强化训练,模拟实战

考试模拟,是检验学生复习成果的最好的查漏补缺的机会。只有通过大量的考试模拟训练,教师才能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复习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也只有通过每次考试模拟,才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从而明确复习重点,做到查漏补缺。

在练习了一定的习题量后,要对过去的错题进行过关,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下笔时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诉诸笔端”。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

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周宁

2010-12-19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周宁

新源县第八中学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5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衔接出现了问题,初中地理知识过渡到高中地理知识存在较大的跨度,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进而使学生成绩不理想。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衔接问题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知识衔接起来进行教学,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衔接策略

初、高中地理课程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在现实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与初中地理不衔接的现象,始终困扰着绝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衔接的问题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进而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模式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问题,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导致初、高中地理脱节的原因

1.师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初中地理师资力量有限。因为受传统思想和初中升高中考试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不够重视,在初中教学中,地理通常被看成副科,导致一部分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由其他教师代教地理课程。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较低,导致初中生地理基础普遍较差。另外,因为教师地理专业文化程度不高,并且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缺乏整体了解,导致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无法把初、高中地理的内在知识联系起来,这也就造成了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地理教学,以致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2.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且内容存在较大差异

通常,根据新课标的安排,初中学校一般都在学生初一和初二时开设地理课程,在初三就不再作安排。这样就造成一年时间学生没有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必定会导致学生遗忘之前所学的地理知识,这是造成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无法很好衔接的原因

之一。

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主要强调的内容是中国以及世界地理,重点是描述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现实,所涉及的问题层次较浅,系统以及理论性都相对较差,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较低。

二、衔接初、高中地理的有效策略

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到位,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导致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和初中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衔接起来。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要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不能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将初、高中地理进行衔接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使自身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了解学生掌握初中地理知识的程度,同时还要关心学生心理以及学习的状态。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因材施教,从多个方面和层次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夯实基础。比如,在高中地理教学前一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回忆初中有关地球仪、经纬网的知识,以备与高中“地球运动”知识相衔接。

2.钻研教材,把握课标

初中地理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和未来发展有作用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的问题以及以地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使生存的能力得到增强。而高中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积极的探讨以及合作交流。通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应该具备的地理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身心都比初中时成熟,因此,要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地理思维的能力,全面掌握学习以及探究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手段,这些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1)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地理思维能力中空间思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初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在学习地图知识和等高线以及区域地图和地球运动时,都相对困难。由于学生很难理解地理事物的组合结构以及空间形态,从而对其掌握不够好。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不仅要顾及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增强其直观性。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地球仪、挂图、双手、板书等进行演示。在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转,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①可以充分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演示与思考;②让学生拿出双手合十,按地球转的方向,从上俯视,从下仰视,观察地球自转情况。除此之外,还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构建空间的概念。

(2)培养学生析图能力

“无图不成地理”,因而看懂地图特别重要。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含有较多的图像资料,但是由于学生知识和智力发展有限,因此,初中生对于地理中的图像分析以及解读的能力普遍较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理图像的观察以及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分析图像来获取地理的信息,并要求必须要快速、全面和准确。同时,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将其进行概括和分析并进行描述与阐释,并且进一步论证以及深入探讨地理问题,从而使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得到提高。

4.改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想要做好将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工作,必须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课堂的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通常对于地理产生兴趣源于感性认知,例如,一些地理的奇闻轶事和各个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高中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动力不仅来自理性的认知,并且还来自于感性的认知,因此,需要不断增强其感性认知。例如,可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以及热点话题等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发疑问。例如,在教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就先引出马航MH370失联的报道,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出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3月8日1时20分,马航MH370从吉隆坡至北京的航班在越南胡志明市空中管制区失联,地点为北纬6°55′15″,东经103°34′43″。

材料二 中国海军舰艇队航线示意图(图略)

问:马航失联地点附近发现了大量的油污,该季节油污扩散的方向是,原因 引发兴趣,然后就讲解课标要求的相关的地理知识,避免对高中地理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进而使学生还能够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

(2)开展活动激发思维

改变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改变教学方式,采取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形式,重视活动教学,开展地理观测以及考察和实验等实践类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强化教学直观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现代的教育手段,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为学生建立地理空间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地理动态,如,在教学“等高线”时,在手上画等高线,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学生对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等一目了然;在教学地理必修一中重点的示意图:热力环流形成图、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一力、二力、三力作用下的风向图、地球上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的形成图时都可采取边讲边画的形式,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起仿绘,在教学常见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时,可以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与反气旋运动方向。

在教学时还要多加利用教学挂图,教学区域地理时,把重要的经纬线用粗色笔直接划在挂图上,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区域地图,以此作为教学的辅助。通过各种途径以及长时间的教学的影响,使学生熟悉区域地图,从而消除学习高中地理的障碍。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及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一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解决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脱节的现象。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从而加强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与

交流。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6

摘要:有效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都应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笔者就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当前,不少学生抱怨高中地理难学。我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手段的落后。教师不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固守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造成了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地理学科产生了排斥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自然也会费时费劲;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差异性。现在很多学生都认为地理难学,而且学习地理对提高自己成绩的作用也不大,逐渐对学习地理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新的要求,就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多样化的学习思维和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一、改变历史认识,重塑学习信心

在学习评价方式上,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评价模式,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教师还要改变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地理成绩而不注重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观念,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融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教师要想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可采取“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努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拉近地理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震逃生知识、旅游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等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与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教师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重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由于媒体介质的不同,地理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在表现力、再现力、传播面、参与性和受控性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媒体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媒体的效能。在教学中,对于地理事实(包括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技能和地理问题解决,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些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地理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媒体在揭示地理过程、解释地理原理、引导地理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等方面具有高效能,可以极大地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教师可以采取问答式、竞赛式、表演式等诸多教学方法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能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另外,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野外或城市街头去实地观察和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有更加真切的认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更为具体的要求。虽然,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讲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原因很简单,即学生只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往往不能提前获知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没有充分质疑的机会,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对地理教学有浓厚的兴趣。在现在的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发言权,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逐渐变得兴趣盎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得较大的发展。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有趣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实践证明,生活化的东西是学生都比较感兴趣,使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联系生活经验,引入地理实验

高中地理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讲“地球和地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切西瓜的经验,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课堂教学,从而为高中地理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同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适时地引入一些有趣的地理实验,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讲热力环流这一规律时,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正好是秋末,上课时我把门开了一条小缝,让学生把备好的打火机打着,分别放到门的上沿和下沿,然后观察火苗的方向。大家清楚地看到把打着的打火机放到门的上沿时火苗向外,当放到门的下沿时火苗向内。接着,我让学生探讨原因并绘出简图,这一节的教学难点在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被突破了。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实验所得到的认识更具体、更深刻。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7

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式、教学的理念、教学的评价、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内容,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规定与要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就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性改变。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以及应用到的具体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以便于更好地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有利于探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运用的正确方法、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地理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实践运用能力、有利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等等。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方法

1.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方法是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军事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英雄的产生需要有培育英雄的土壤。对于课堂教学来讲,这句名言的实质作用同样有效。一些具有综合素质的地理学科学生的产生、同样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产生。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就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良好课堂环境的形成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达到的,需要教师、学生、学校长时间的共同努力和营造。比如:从学生来讲,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小组中的讨论与交流、积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对于一些地理问题积极思考等等。从地理教师来讲,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式的地理知识学习、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与交流、讨论氛围。从学校来讲,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系统,注重对于学生地理综合技能水平的考察,突出课堂讨论的重要性。

2. 注重学生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注重学生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的方法。原因在于,高中地理知识内容众多、涉及面很广、学生想要学好地理知识、对于地理知识可以进行实践化的应用,必须要学好基础知识。我经过多样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高中地理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有自然地理中与地球运动有关的知识、与气候类型有关的知识,社会地理中与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地形、山脉、河流、城市、工农业生产有关的知识,人文地理中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知识、与旅游景观相关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又一个应用方法是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比如:我们以北京为例子,对于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可以体现在运用人文地理中的景观知识进行北京主要风景名胜古迹像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等等的参观。运用自然地理中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的判断,进行对于北京夏季降水总量及气温的收集工作,对于季风气候类型的城市在夏季呈现出的高温多雨进行验证工作。运用社会地理中关于北京的工农业生产及主要的交通干线的描述、利用寒暑假进行实地的考察。

4. 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比如:对于地理知识的综合思考能力。我们以沈阳来举例子进行地理知识的综合思考。首先,从气候类型来讲沈阳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其次,从人文景观来讲沈阳有昭陵、福陵、张氏帅府等等。再次,从工农业生产来讲沈阳是典型的重工业基地、有沈飞集团、沈阳机床厂等著名企业、其主要的农作物有玉米和花生。最后,从地形、河流、山脉来讲,沈阳是典型坐落在平原上的城市、浑河与辽河从沈阳的城郊流过、在沈阳的东边只有一个地势比较高的棋盘山。除了对于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综合思考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地理综合知识运用、地理综合知识探究、地理综合知识的验证等能力的培养,全面的提高学生地理的综合素质。

结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刘昱萱,翟禄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07:127+129.

[3]曹书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及改进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转变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全面推进,为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带来了巨大的改观。这种改变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成为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就要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上做出全新的改变,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吸取教训,不断进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行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尽可能地得到更高的分数,而由此转变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并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不再是传统教学下枯燥、单调的教学氛围、死板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教育理念。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强调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向上的参与学习。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分数,而进一步转向对于能力提升的考查。学生不再做“分数的奴隶”,而要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一、联系实际,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地理本身就与社会实践有着密切联系,地理学中的许多知识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土地荒漠化、城市化、逆城市化等等这些名词,无一不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可以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切身实地的体会到:“地理无处不在,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只有当他们意识到学习的知识近在咫尺时,他们才会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而新课改的目标也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关联,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时,在讲到关于区域水土流失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到自己身边的水土流失现象,组织小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归纳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培养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总而言之,就是要尽可能地将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各方面加以合适引导,使地理学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

二、利用先进技术,引进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迅速普及。多媒体运用大量图、文资料,声情并茂地展示课堂知识,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归纳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培养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也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教案,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枯燥的地理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提高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精心挑选案例,充分挖掘素材

真正好的案例是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高中地理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负责搜集大量有效、有趣且高质量的案例,切不可草草了事敷衍塞责。因为案例教学需要一定时间去搜集和准备,而高中课程多且繁重,教师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独立完成案例搜集工作。所以现在教师一般都直接搬用教材上的案例,自己编写的较少,学生提供的就更少。但是教材上提供的案例终有局限,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多人组成一个团队进行搜集。可以在年级范围内进行协调、组织,也可以在校际范围内进行交流合作,定期展开研讨和合作。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案例。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会越来越快,不会停止,其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地理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的重大变革,该如何尽可能地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出更为优秀的英语人才,这是每个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每个教师都应该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學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地理学习中。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也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我相信,通过广大高中地理教育者的不懈努力,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一定会不断改进,为高中地理课堂增添不少魅力。

参考文献:

[1]韩方志.论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4).

[2]邵志豪.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王林.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武训高中)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篇9

初中地理自课程改革以来,我通过那么久的教学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一)、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1、重视“读图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据统计,无论七年级还是八年级的地理,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经纬度的定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这就避免了像旧地理教材是将定义、特点和盘托出,再配上一些图。这就让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忽视了读图思考,而只是死记硬背各个知识点。

2、较好地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材采用先进的结构模式(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是对以往的注入式、自学式、启发式、人物式、讨论式、探究式等诸多模式的优化组合,并十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地理资料,对地理现象的片断描写,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搜集各方面的地理事实材料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思维,给教学保留足够的思维和创作空间。新教材还吸收和应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球卫星照片、台湾岛的卫星影像、卫星云图、喜马拉雅山电子影像图等遥感图像、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组图,GPS全球定位系统、国际互联网气象网站查询等,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富有时代气息。

3、加强了实践和探究活动,构建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主要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内容三大部分构成。而“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变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方式切切实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这种编排,摒弃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师生平等、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地理教学教法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善于调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动的统一体。这是教学活动的崇高境界。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行为爱好,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教学共振。

2、教育要“回归生活”,与生活联系起来。

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走进教室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的经验和观点。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地理学科植根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如,地形和气候这两个内容,要联系当地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张开教学活动,吸引学生。

3、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素养、思想品质和社会能力的形成,对教师工作的心情与成败得失,对实现预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有着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在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遇到一些困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难以把握,不能确定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东西,学生过分依赖导学案,容易远离课本。

2、班额过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教学活动展开困难。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10

一、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内涵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是指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运用现有的地理教学措施,尽可能少时间少精力地去完成地理教学内容。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有没有进步和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标准,希望能够用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只是希望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地理知识,但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地理有效教学在课堂上开始体现出来。为此,新课改中有效教学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再加上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尤其重要的是,采用学生喜欢和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1.教学内容凸显新课程理念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更新教学的课程理念。对于同样的内容,课程理念不同则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尤其是高中地理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需要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需要教师不断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

如在学习地貌特征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地貌特征,以乡土地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并懂得分析地貌特征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心中的疑惑。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有效激发,有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得到锻炼,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完成地理有效教学的重要工作。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寻找教和学的连接点,让教和学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完美合作,达到最好的效果。

2.倡导多元组合的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设计有“读图思考”、“活动”、“阅读”、“案例”等栏目。新课程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多用图、多创设情境,不断引导、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多总结归纳、梳理规律,并通过多次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不断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很少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在新课改中,教师就要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提出问题,主动去寻找问题,主动思考。长期坚持,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农业趣味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用“澳大利亚牧场和杭嘉湖的水稻种植业”两个案例,引出在不同自然环境下不同的农业发展类型。这就帮助学生创建了具体的情境,学生在比对其他地区时就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结合高中生的具体情况,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运用案例学习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教材中列举了“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在课后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城镇或乡镇,讨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

3.注重合作探究模式

根据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很多教学活动都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自己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地理问题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探究。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章末都设计了一个课时的“问题研究”, 这其实就是鼓励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规律,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在主动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体现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例如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相互讲解、演练,如全球划分为多少个时区,一般每个时区跨多少经度,哪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然后再安排一道相关内容的题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设计凸显新课程理念,注重多元化教学,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与困惑,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11

一、当前农村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地理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集知识、方法、能力、探究、素养、情感等多项目标在高中学习阶段得到普遍落实和贯彻。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学现状下, 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等因素的影响, 地理教学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和限制, 要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目前及以后较长时间内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问题。譬如, 地理学科得不到应有重视;地理专业教师资源缺乏, 专业水平低;多媒体、实验室等教学硬件设备简陋;新的教育信息资源得不得及时普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仍占统治地位, 等等。当然, 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思想认识、师资建设、理念更新等方面, 通过政策和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都是相对容易解决的。但是解决了这些问题也仍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 尤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新课程理念强调“地理”和“生活”的结合, 强调学生研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对于农村高中地理教学而言, 在这两个方面仍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农村地理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生活即教育”, 地理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 要因地制宜地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学没有好的教学硬件和网络资源, 但校外乡土材料极其丰富。比如, 在讲解自然地理关于山地和河流地貌时, 可进行校外实地观测, 如河流 (渭河谷地) 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 以及山地对聚落分布和交通布局的影响;在讲解人文地理《城市和城市化》时, 可列举文峰镇 (城镇) 几个规模较大的商业网点所在位置, 绘制简图说明商业区的布局位置 (车站和十字路口) , 总结出商业网点布局原则;陇西县县城或者学校所在地文峰镇城镇规模的扩大, 城市化现象明显;以及交通干线 (陇海铁路天兰段和连霍高速公路天定段) 对于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文峰镇城镇规模发展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乡土教学材料既有利于获取, 又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乡土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应用。

陇西县文峰镇局部电子地图

三、让研究性学习走近生活, 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及地理实践探究能力, 能够独立与人合作, 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 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要实现这一目标,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和形成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 和材料, 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所形成的能力、学生所得到的信息和新知识又很自然地迁移到学科教学中。要将研究性学习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走出课堂, 走入生活, 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012年1月 , 有几位学生选择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关于家乡所在地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 他们感到如何开展研究很棘手, 不知道该怎样制订方案。我首先为他们提出这样几个简单的问题, 并作简单要求。问1: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答:有农村生活实践经验, 清楚家乡所在地土地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主要农作物 (药材、马铃薯、小麦、玉米、油菜和胡麻油料作物等) 用地为主, 结合本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对其进行简要的区位因素分析即可。问2:农村地区除了农业用地之外还有哪些类型的利用方式?答:其他利用方式也很多, 如道路交通建设, 建立药材加工厂, 城市规模扩大占用耕地等非农土地利用, 并分析其区位因素及其影响。问3: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分析数据从何而来?答:通过实地勘察、问卷调查、走访相关单位等手段获取图像和文字材 料。问4:研究的区域范围如何划定?答:就我们所熟悉的学校所在地文峰镇为中心方圆五公里确定为调查范围。问5:最后课题报告的呈现形式是什么呢?答:小论文结题和展出。在研究路线、资金、时间、安全等具体细节方面加以指导规划, 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 制订具体的研究方案。再进行可行性的详细分析、指导、修改和完善, 最终根据方案实施完成这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鉴于农村高中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水平, 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选题—方案制订—开展研究—实践数据及分析—撰写课题报告和小论文, 整个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应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全程指导, 包括研究内容的具体性和可行性、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合作、体验及其他方面的得失, 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特别是研究的对象、过程及结果的记录和表达必须坚持实地调研、实事求是。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会更有成效, 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会有效提高。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困惑与心得 篇12

新课改与我们每个教师都息息相关,我们不但要关心新课改的形式,还要积极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参与新课改,要积极的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那么课堂就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改下,地理教学应紧密结合实际、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地理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

我们甘肃省已施行了三年的新课改,那么关于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和课改方向等等,使我在对其理解和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

一、对新课改的几点困惑

困惑之一:对新教材“三维目标”的要求不易把握

进入课改后,一段时间内教师最大的担忧,即知识和技能会被弱化尽管新课标教材已经减少和降低了知识点的数量与难度,但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技能”目标仍有被冲淡的可能性。为了留给学生探究的过程的机会,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用时需增加。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也要增加更多的教学用时,以引导学生活动。这样课堂就不容易达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事实上,三维目标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如何设计适当的学生活动,整合这三个维度,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困惑之二:“探究式”与“接受式”

目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其实,作为学习方式之一的“接受式”学习,有机械接受、被动接受、有意义的接受等几种形式。现代教育应该将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也就是实践中应该“执其两端而用之”,那么“两端”的度该如何把握呢?

困惑之三:对答题思路的多样化和基本思路的疑虑

地理教学讲究艺术,在授课中不要讲全、讲完、讲死,而是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来填补空白。对学生的提问采取“问而不答”“答而必问”“以问代答”,教给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的答题思路往往是多样的。在教学中,老师们都知道一些问题的基本答题思路,三五分钟一道题就能轻松完成。例如:水稻种植需要的自然条件有哪些?这是农业的区位因素中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4个方面分析回答。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老师教学生用基本的答题思路去解决问题,那么教学内容就会很顺利地完成。而如果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开放性地思索回答,学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答题思路。新课改中一些教师的看法似乎是学生的答题思路越多,学生的主体性就越突出,课堂越开放,效果就越好。如果每节课都要启发学生探究答题思路,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也就只探究了两三个问题,教学环节往往不完整,讲到哪里是哪里。

二、对新课改的一些感悟

不过在地理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下的改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这里谈一下,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

感悟之一:营造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应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把那些学生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把教材中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营造生活情景,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产生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时时刻刻把所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策略,从生活情景导入:西北内陆地区,(我们位于西北内陆地区,从小就生活在这里)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就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地表水贫乏,河流就欠发育;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所以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学生都能亲身感受到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到我们干旱的西北内陆;从山麓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地理环境的差异。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导入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兴趣,发展思维,也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感悟之二:抓住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处处留心皆学问”。新课改下,地理教学更应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实践,找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让课堂融人生活,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海水运动》时,联系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让学生回顾在课本了解的海啸的概念、成因及危害,这些他们都在电视上能清楚的看到,增加了兴趣,从而很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感悟之三:依托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依赖地理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创造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在时刻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我们只能从环境与我们联系密切的事物和现象入手,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的现象,这些实际生活背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材料选取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亲身体会,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学《气候资源》中,对气候资源的特性: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具有较大的变率,学生都经历过光、热、降水等在不同的地区分布的差异,冬季太冷、夏季过热时,对生物都有影响,甚至冻死、旱死农作物等等;有时气候变化很大,有些季节、年份多雨,有些季节、年份干旱。这些,都是学生经历过的,联系起来,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习地理产生了兴趣。学会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途径和能力。回到生活实践。学会解决问题生活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生活应该融于教学中,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走进生活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服务的,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使人类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再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例如,在《人类认识的宇宙》中,晴朗的夜晚,我和学生一块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看星光闪烁的恒星、移动的行星和圆缺多变的月亮,有时还看到了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中,阳光明媚的白天,用天文望远镜观看太阳黑子。这样,把非常遥远的天体展现到了他们的眼前,难以理解的天体知识引到实际,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学习,激发了上进心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追求,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会解决实际的生活、学习问题。

上一篇:高校课堂课堂教学实录下一篇:护理病历质量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