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2024-08-31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通用10篇)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篇1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的推进,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亟需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场所,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究知识、形成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战场。要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英语课堂教学,聚焦英语课堂教学的45分钟,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实现真正的质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语境、语义真实,符合学生的实际兴趣,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尽可能创设出真实的情境,为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英语提供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英语教学大多以教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语言输入量偏小,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

一、“满堂灌”的大班授课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指挥棒使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按照一种课本、一个进度、一个目标、一个要求开展教学,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2.1 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2 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根本,甚至本末倒置;绝大部分学生在复习与学习过程中不能走在老师前面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没有习惯性地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2.3 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进一步迅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突出表现在教师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外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质,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英语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念放在教学的首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自主地学习。

3.2 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学习和动力有着巨大的影响。民主、宽松、鼓舞人心、适度竞争、积极向上、合作团结、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环境利于学生课堂学习,从而促使有效教学的达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还应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宽容健康有活力生机勃勃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心理上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更加主动、教学更加有效。

3.3 运用多种教法,优化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视不同的课本素材、学习任务等,灵活运用讨论法、辩论法、表演法、探究性调查法和引申法等教法。老师可就学习中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发表意见,补充更新,整理汇总,互相考问,这种讨论法有其较大的操作性,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看法,相互争辩,调动各方智慧和积极性,使思路处于激活状态。如在Book 2A Unit 6Life in the future中的“热身”时,可以让学生围绕新旧生活对比的话题畅所欲言,教师在播放一曲“未来生活多甜蜜的样子”的音乐后,围绕未来生活的样子等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拓展了他们思维的空间。

老师要有新理念和施行新理念的操作能力。课堂创设多种情景,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的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在情景中操练学生,提高语言实践的质量。同时思想教育等要点到妙处,水到渠成。教学过程要不断创设实用情景→精点语言知识→全面训练技能→互动交际→养成思维能力→开始新的有效交际,努力在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勤反复上做文章,真正使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的收获最大化、最优化。

老师要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和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尤其是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更增添了它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3.4 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评价学习结果。这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而且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4.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内驱动力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如果学习活动充满意义,如果学习有用处并提供了获得目标的方法,学生就会自主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素材,努力营造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

3.4.2 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凡是学生能通过上下文理解的就无须“扫清障碍”;凡是能通过活动掌握的内容就不要靠讲解去掌握;凡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表达的,教师就不要急于提供帮助。也不要以诱导或者暗示的方式,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教师设计好的模式中。在一定的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的保障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才有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才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

3.4.3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适时渗透自主学习策略。如学生认为英语单词和语法枯燥乏味,遗忘率高。教师就不仅要结合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利用早晚自修和生活中的琐碎时间及时复习、多次复习、间时复习,还要具体地指导学生利用上下文、工具书、词根、词缀、类比、归纳、联想等科学地学习词汇,利用情景、演绎、归纳、练习等有意义地学习语法。

3.5 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

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新的评价理念,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要求教师尊重和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适时地加以肯定。

首先,要积极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口头表扬为主的方式,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我曾碰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他英语课从来不发言也不参与讨论,原因是怕被其他同学嘲笑,别人认为他说的英语连老师都听不懂。对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及时对他的一点点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重建信心。其次,要求评价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采用学生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重视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由于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课堂上小组活动真正参与的人多了,怕答错、怕被笑话的人少了,课堂的效率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结语

总之,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的经验,但同时也为教学控制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多环节、多变化和开放的,英语教师往往会面对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难以结合的问题,感到无所适从。

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必须切合实际,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肖广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4,(8).[3] 吴艳琳.加强师生多维互动,构建英语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1期.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篇2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 一) 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思想的制约

新课改背景下使传统的教学模式起到了颠覆性的变化, 从课程的目标、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教学的方式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理念, 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和引导者, 因长期以来受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没有针对新课程的内容及时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 所以很多教师的讲课方式并没有改变, 仍然使学生被动的学习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实际上并没有实现新课改的目的。

( 二) 教学模式单一化

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以课本的知识为讲课的主要方式, 教学模式单一并且固定, 就导致学生被动的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接受, 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多媒体被广泛的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 是美术鉴赏不再是一门完全依靠课本的枯燥课堂, 但是现阶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依然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的教师只是将书本中的知识扩大, 并没有将多媒体中的声音等引入到课堂中, 教学依旧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 三) 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中存在着误区

首先, 在现在的美术教学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缺乏多样性和综合性, 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其次, 美术鉴赏教学中还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 同时缺乏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最后, 现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就使得学生的很难以理解, 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策

( 一) 因材施教

现阶段我国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中对美术的知识不够重视, 就使得学生的美术知识的和水平都比较低。例如, 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列出非常著名的画作, 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 和梵高的 《向日葵》, 有的学生能够准确的说出作者和作品的一些内容, 但是有的学生甚至连作者都不知道是谁, 学生对于美术方面的了解残次不齐, 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从而对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进行一个全面的提升。

( 二) 改变传统课堂结构

传统的课堂结构就是由教师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和巩固, 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进性理解和吸收, 课堂气氛十分枯燥, 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十分低, 课堂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在应试教育中也许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但作为以鉴赏为主的美术课, 就显得过于古板。应该通过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进行对不懂问题的提问, 并针对在美术作品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提问, 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三)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美术鉴赏的基本能力使有艺术修养、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生活经验者几个部分组成的, 教师要在教学中对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锻炼, 有助于对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美术鉴赏课上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的方式进行, 老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明白自身对鉴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而更加加深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理解, 从而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 四) 对美术作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理解

美术鉴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和记忆,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习的知识,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作品进行一个整体的体验和感受并进行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对书本知识的那一讲解为主, 学生经常会感到枯燥和无聊, 从而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 而在新课改下进行美术鉴赏的教学鼓励学生对文字进行描述, 并通过表演等多种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和感受, 从而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

例如在对玉器进行鉴赏时, 首先给同学讲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对青铜器进行鉴赏时, 对学生将关于楚王问鼎的故事, 在 《盗墓笔记》小说中, 也涉及了许多青铜器的故事, 对学生讲一些可以涉及到课程内容的故事, 因为学生对小说比较了解, 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结: 综上作述, 高中的美术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提升对美术鉴赏的能力。现阶段美术鉴赏课堂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在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基础上, 改变课堂上仅仅以老师和书本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让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 采取多种的方式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 从而在不断的改进教学的过程中, 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就是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判断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提高学生的审美思想, 高中时期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对以后学生的鉴赏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现阶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出发, 深入分析了现在高中美术教学, 从而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鉴赏

参考文献

[1]张辉.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美术鉴赏的创新教学[J].北方文学 (下半月) , 2010, (08) :50-51.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英语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69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费时低效或无效的现象已引起了英语教学界的极大关注。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时间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界,特别是一线教师关注的核心问题。

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总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只有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基于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对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成因进行剖析,提出可值得借鉴的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之策略,以期切实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课改背景之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对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是由语言的技能、语言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方法、文化的意识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组成的。可是现今的高中英语教师往往都没有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这样就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并灵活运用,同时也就无法使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分析与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并且也不利于对学生的英语思维与英语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高中英语教师没有站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就不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所提升,进而也就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我国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仍旧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可是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与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标准相适应了,它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样就会使学生提不起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是厌倦对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就无法积极而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也就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进行培养。

(三)高中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高中的英语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教学过程,能够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我们的国家说的是汉语,这样就决定了我们没有英语的语言环境,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学生在这种没有英语语言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厌倦感,那么就会放弃学习英语,这样就算英语教师教授的再好,学生也都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是因为对于英语的学习是不同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进行。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开放的民主思想

第一,在科技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和传播者。许多知识,学生可以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途径获取到。这就从根本上削弱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努力实现自己由“统治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换成“平等中的首席”;第二,新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英语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少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围绕着高考这个中心打转,一味地追求好成绩,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色彩,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与定位,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尊重和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二)更新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

过去教学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很多高中英语教师都明白过去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新课程”的课堂组织方式和教学手段,但对“新课改”存在认识误区。一些老师一提到“新课程”,就认为必须“否定传统教学”,其实这样理解是极片面的。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倡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讨论,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多地提供能够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用语环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原版英文小说、电影等,通过多种渠道涉猎各国文化,让学生透过语言去领悟英文文化的内涵,使学生不断开阔知识视野,逐步具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生活

从当前的英语教育形势上来说,当前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要为了高考考试,而是为了目前越来越与国际接轨的社会现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被越来越多的作用,并逐渐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就业的重要技能之一。学生在未来的工作、进修学习以及休闲旅游中都会用到英语,可以这么说,高中的英语教学,已经从书面的课本化的英语变为了立体式的多方面的综合英语。

高中教育应当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初期,大胆探索英语教学实践。可能在短时期内,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优势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从以后的教学形式和学生本身出发,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随着近期以北京市为首的各大省市都普遍进行了英语及其他学科的考试改革,将英语考试变得更加注重质量,从而督促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篇4

自从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正在苦苦地探索着,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过分关注“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便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等概念。要在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引领者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组织者。从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和学两类活动组成的,在过去,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受动的,学生是围着教师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主宰。同时,在评价课堂教学中,也都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包括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评优课,教学基本功竞赛仍基本如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一种新型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资源人”转变。从课堂教学评价来看,课堂教学也逐渐由注意对教师教的评价转变到关注学生学的状况。我们必须克服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发言。为此我在教学中除了采用上面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问题思考回答外,还采用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进行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认为:看学生课堂教学中参与状况如何,有五看:

①看学生参与主动性如何;②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广度如何;③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④看智力活动情况;⑤看学生发展情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二。教师与教材的关系问题

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教师唯教材是从,教材是怎么讲,我就怎么教。这已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这就引出在当今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的讨论。

教师教教材,其结果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因为经过从教材→教师→学生,信息衰减,教>学。)其实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讲清楚要留点问题给学生讲,给学生思考。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问题的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中国人总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而外国人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学生。

事实上: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把教材当作是一种工具。教师不应是教材的奴隶,而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

三。课堂教学的过程性与动态性的关系

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希望将自己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能顺利执行下来,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不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节外生枝,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优劣的一个标准,甚至包括学生所回答问题的.答案都要与自己预设的一样才好。事实往往不可能都是如此,课堂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关于处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那么,如何有效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意外问题:

1 .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2 .灵活机智地处理:切忌不理不问,或故意回避。①一般由学生来解决学生中的问题;②确立为师生共同探索的问题:共同研究,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兴趣。③确实无法解决,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讲明,绝不要可能……大概……,教师在学生面前说不知道已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这能激起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望。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问题

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直观生动,形象逼真,容量大,具有声、光、形、色再现的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潜能。但是新课程实施后,人们把太多的精力集中在教学手段的改变上,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小组讨论,认为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人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使用多媒体上课。因此一种误区便悄然产生:小组讨论+多媒体=新课程改革,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事实上,现在有些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仅仅是一种形式,能解决多少问题,值得思考,(如:有的老师要求在三分钟内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个问题,能讨论出什么东西?)有的多媒体课件纯粹是新课改的一个外衣。

那么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到底有哪些教学手段?哪些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我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答案。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切应由你的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来定,以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来定。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并举。我认为一堂好课,既有标准又没有标准,更重要的是要能跳出标准。一堂好的语文课概括起来:要抓好四个实。

一要充实:要有内容,要有效率,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多方面启迪。

二要丰实:不要把课当作是按导好的戏一样来演,而不管底下的反应,一开幕就知道结尾,象记流水帐一样。

三要平实:就是不要只图热闹的形式,要平常实在。花样太多可能会使学生不知所云,重难点不突出。

四要真实:要处理好完美与真实的关系,真实的课应该有遗憾,遗憾往往反映出真实。

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篇5

江苏省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 刘宗慧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就新课改中出现的一些教学误区,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实施 实验教学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态度、情感、方法等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有失偏颇,或者过于追求形式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方面走进了一些教学误区,对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永远是化学教学的主旋律。下面我就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化学实验教学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传授,不能忽视技能训练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纯应试教育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上来,旧的化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学教学观念所取代。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思想,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基本技能训练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实验基本操作的错误做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重视小组合作形式,不能忽视个体发展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实施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教师都在小组合作形式上下功夫,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在几乎所有的化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这就是当前课堂上最流行的“小组讨论交流风”,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形”而无其“实”。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比起个体学习来说,可以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尤其在实验探究方面,合作的集体成员可以互相配合、切磋寻找更有效的实验方案,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自己的方案。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较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的人”,坐在那里静听甚至无所事事,常此以往部分学生就形成了依赖心里,认为“反正我们组有某某同学,即使我不动手,实验操作照样能完成”,这将导致大部分学生的个体发展被忽视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这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师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师要帮助大多数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促进他们的个体发展。

三、重视电化教学手段,不能忽视传统教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课件,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和录像。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大有好处,但是不考虑教学实际、不管什么内容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这种形式,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在平时的教学中化学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准备实验上,因此很多教师就放弃了实验教学,以课件取而代之。殊不知每周有十几节课的化学教师,既要备课、又要批改作业,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做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只能做出质量不过关的或从网上下载的与课堂内容不是很相符的课 2 件。对于实验教学,绝不能盲目地使用课件,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与学科的特点,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但绝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这部分内容时,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把本部分内容做成课件,插入稀有气体的用途等视频,把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了,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有的老师怕麻烦不做实验,而用课件代替,这样做只满足了学生的视觉感受,很快就会忘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但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铁丝、木炭、硫、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演示一遍,燃烧的现象同时刺激了学生的眼、耳、鼻等多种感官,他们的记忆将非常深刻,甚至是一辈子都忘不了。因此我们一线的化学教师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绝不能忽视传统教法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重视演示实验教学,不能忽视分组实验

化学世界丰富多彩,而化学实验则是展示化学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化学演示实验是最具魅力、最有活力的学习对象。根据初中学生特点,课堂教学中的化学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化学演示实验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教师掌握好使用演示实验的技巧,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例如:刚上化学绪言课时,由于教材信息量较大,对于本节课,教师如按教材教学,可能会给初学化学的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不妨做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白纸开红花”、“清水变牛奶”等实验,这些演示实验中,色态万千、变化无穷的实验现象,以及蕴含于其中深邃而简明的规律,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许多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就是“在观察了许多演示实验后形成的。许多人多年之后,还会清晰地记起自己第一次上化学课时教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这就足以说明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

演示实验固然有重要的作用,但也绝不能忽视分组实验的价值。演示实验毕竟是教师演、学生看,满足不了学生想亲自动手的欲望。因此,化学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忽视了分组实验。我们不但要做好教科书中安排的分组实验,还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 3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更能体现新课改精神。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轻视分组实验,甚至于有些教师直接取消分组实验,把分组实验改成讲实验、背实验,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学生实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进行实验的全程性探究,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总之,学生的分组实验能以其生动的直观性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特殊爱好。

五、重视课堂实验教学,不能忽视课外实验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课堂实验教学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但是有些同学不能满足在课堂上观察到的演示实验现象及亲自动手操作的为数不多的分组实验。所以化学教师在搞好课堂实验教学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课外实验活动。

教学实践表明,课外实验的引入是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势在必行。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实验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主要以做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开展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方案。比如:让学生在家中自制无壳鸡蛋、自制汽水、制作叶脉书签、肥皂的乳化功能实验、用植物的花瓣自制酸碱指示剂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内容都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也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改革 篇6

一、改革教学策略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基本上是“满堂灌”。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不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主动学习。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策略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策略,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身边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这一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

第三,在教学中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比如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就应鼓励他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点滴做起,争取进步。

第四,在教学中,应把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矫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进一步要求其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解决各种现实理由。

二、注重教学生活化与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要“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在此指导下,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这要求教师应转变过去“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意识,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生活实际,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策略等融入生活题材之中,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注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际理由,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对他们成长的作用,从而激发兴趣,学以致用,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政治课教学还应更加体现实践性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深思的作用”,政治课本质上是致力于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习得与养成的课程,只有实践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师必须注重强化实践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参与的、丰畜多样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在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公共生活的过程中扩展知识、提高能力、推动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三、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的学习模式,但有人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上台,老师下台”,我认为这样带有片面性。提倡学生自主活动,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如: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或居住小区周边的环境理由,并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倡议。学生对回答身边的环境理由不困难,但提合理化倡议就很不易说全面了,这时就很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引导解决此类理由要从国家和个人该如何做,如何健全法制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即可。但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学习,讲究推动自主学习的策略。

(1)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

(2)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再借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4)以某种建设性、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

(5)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的感觉。

(6)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7)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理由,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四、鼓励学生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忽略学生质疑所发挥的作用。现下,多数教师仍在使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却昏昏欲睡。要知道,这样无论是对于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是自身道德的修养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学生根本没听进去,也没学进去。所以,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可调动的因素,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学生质疑思想,活跃、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首先,要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时代所赋予的力量来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学习创造动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篇7

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师生的有机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中, 综合性学习正是当代课程改革中旨在实现课程整合的一种努力, 教师要突破学科专门化的樊篱, 具有整体把握与综合的能力, 改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 与其他学科教师联手合作。

课堂上, 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也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他们学习的灵感,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 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并促进评价的内化。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发现学习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办法, 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 根据目标和内容, 有目的地创设的。要设法造成学生的“愤”“悱”状态, 使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 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课堂应是充满火热思考的课堂, 而不是游离于物理本身的表面形式上的活跃与探索。而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 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 “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的学生, “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 “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方法和技巧。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

新课标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 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 也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学生要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物理学科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总结, 是人类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可以分为思辨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于思辨性知识宜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如在研究导体电阻影响因素及其定量关系时, 猜想和实验方法的设计思想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中, 让他们去思考, 去理解, 去运用已具备的知识分析问题。而对于几种常见的磁场磁感线的分布只是根据真实的磁场虚拟出来的, 不宜采用探究式学习, 学生可以运用接受式学习方式, 进行识记、练习、理解甚至灵活运用。在学习过程中, 个人程序性知识积累到质的飞跃就会内化为方法性知识, 即思辨性知识, 而方法性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又外化于程序性知识学习, 能积极地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 两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 共同促进。因此我们不能互相排斥, 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的思考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物理教学主要是形成物理知识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合作。课标指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包括思维的参与与行动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与指导, 又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 有利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舞台”上的导演, 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而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是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学生的日常经验还不能支撑全部物理, 因此物理教学要把隐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 要把物理文化价值点透, 帮助学生体会思考、探索的收获, 这样学生才会喜欢物理。这是新课程所期望的, 也是我们物理教师终身追求的境界!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生成为本位, 所以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既要有教师的讲授与指导, 又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教学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3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影响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进步和发展,而国民素质的提高的关键因素是建立在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高中历史这门学科因其独特的知识内容在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反思当前历史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合理的措施解决当前历史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中历史教学实际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完成的三大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二是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高中历史的课堂授课应该遵循这三种目标,注重以学生的本体为出发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力求从三个维度上,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历史的思维方式,提高自身运用历史的眼光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知识的学习之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目前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授课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更缺乏对三方面教学目标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践行高中历史的教学新理念,缩减教学实际与理想授课目标间存在的差距。

第二,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传授整个历史知识的主要方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基本上称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是以自己为出发点的。受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一般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在讲解孝文帝改革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一般按部就班的将改革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划分后,将改革发生的背景、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意义等知识点逐一地向学生进行介绍。但是,教师从头至尾的自我讲解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不能保证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能被学生乐意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其真正想学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都得不到教师的及时解答。这种教学方式将扼杀学生的思考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三,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念的培养。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塑形的重要时期,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的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情况的关注,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历史经历了发展中的种种曲折后,才迎来了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尤其是中国在历史上遭受侵略的那段时光,以及到后来中国走出受压迫的困境赢得民族独立,又在自我的不断探寻中实现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并成为屹立于世界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呆板的知识学习,从这段历史中,学生能够获得沉重的历史感,同时这段历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但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考试考核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良的标准,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方面的发展状况,这对学生而言,将是一种学习中的遗憾。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问题的解决策略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与新的课程标准相比较而言,其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地被呈现出来。教师要想改善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使历史的教学更加契合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就要从多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和认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这种现状。

第一,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为提高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从对自我的检讨出发,结合教学目标改善自我的教学理念。要做到从学生的切身需求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相关调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看待历史问题。教师由传统的教学理念向现代教学理念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自己接受新的理念,并对新理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理解,以求实现以此为指导的教学行为上的重大突破。

第二,转变教学方式,让高中历史的教学实际更加符合教学新理念。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新的教学方式,其中包括小组讨论、多媒体授课、创设情境等方式。以小组討论的教学方式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位成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小组成员综合分析得出一致的意见,然后派一名成员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另外,教师要强调小组代表的选择不采取固定制,而是让小组成员轮流担当,这样种形式将保证每一位学习成员都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教师还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的禁锢,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是建立在每次的模拟考试基础上的,教师根据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评价教师的教课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偏离了当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高中生正处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发展阶段,学生对国家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还能够让他们在感受历史的同时,获得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感受历史的厚重感。这种情感价值的培养,对学生将来的人格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在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也应该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争取实现学生全面综合性素质的提升。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篇9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创新探讨

文/杨光忠

摘 要:初中生物是以实验教学为导入的基础学科,拥有很强的教学实践性和科学的整密性。在大自然优胜劣汰和人类社会不断更替中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现如今,在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该不断提高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的教学弊端,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让每个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争取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思结合、活学活用,让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的高效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认知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并且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本文以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打造高效课堂,师生共同努力共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一、培养学习兴趣,强化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师生共同努力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该怎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在教学《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时,首先必须构建独特新颖的教学课件,优化全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诙谐幽默的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成长期的学生,身心和心里都在全方位的发展,这让学生对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尤其是对生物学是更加迷恋。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伊始多介绍本节知识点的重难点和与生物学有关的最新研究方向、动态、有趣的故事等。例如,在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时,了解哪些疾病传染哪些不传染?在得了传染病之前,我们应怎样去接种那种疫苗预防疾病?传染病流行会经过哪三个环节?这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讨,既可以掌握知识点又能引人深思。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知识点,如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和艾滋的病原体是什么?非典的病原体是什么等。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又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好奇感,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前充分搜集课本的相关内容将其汇编成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再与生活实践巧妙地相结合,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促使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活学活用,让本该枯燥无味的知识点经过加工处理变得妙趣横生,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综合能力,又能使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二、循序渐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对初中生物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内容。这种独立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点灵活运用,而且能够更深层次地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渗透。

首先,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当然是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发现、去认知。而初中生物这个探究方向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正所谓以小博大见真知。自主探究与课堂预习大致相同,带着问题进入课本知识进行探究。在探究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节知识点分成前、后相关联的一连串的问题去探究,带着问题去探究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事半功倍的。如,在学习《细菌》一节时,预习前可以将细菌的形态和分布广的原因、细菌的生殖过程作为重点内容来看。这样一来,探讨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既可以节约课内探究时间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探究一旦有了确定目标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就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首先要确立探讨目标,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点的强弱对知识点进行分层、分级的探讨,这是第一步,如对细菌一节而言主要是概念、细菌的生殖过程以及对细菌正面与反面的探究,如果不注意卫生这些细菌会造成怎样的病原体入侵的发生,并且在探讨时要活学活用。第二步,是直击目标。探讨知识点时不要在无关的知识点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且目标要明朗。如对细菌生殖、形成、萌芽整个过程进行简介,和趣味小故事、小插曲相连接。接着,要沿用快、准、狠的战略思想,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筛选,从而确定关键目标。例如,探究细菌一节时,第一步是对全文通读,找出重点要掌握的概念。第二步,对每段关于细菌的知识点进行渗透,对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第三步,细菌对身边的.健康是否有影响,这样探究可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最后,找出问题。有确定的目标,带着问题去探究自古以来都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主探究方法。带着生物问题去探究,不断地循环、实践、总结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在学习初中生物中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探索者、发现者、主动者。

三、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高效应用

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与现代教学相比传统教学中信息渠道比较闭塞,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不丰富,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广阔的平台。而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应用,恰巧做到了这点。当今人们早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新课改不断优化,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使多媒体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风向标,也成了现代化教学的标志。传统的教学生物课堂教学方式都以教师课堂讲解分析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进一步阻碍学习的思维发展,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虽然现在初中生物学改编浅显易懂,但终究是有弊端的。例如,发酵一节知识点,酵母发酵、酸奶、制酱、制米酒的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过程,对初中生来说,知识靠单纯的一味讲解和板书,这些本身抽象的事物是非常难懂且不易理解的。多媒体可以通过PPT展示发酵整个过程的组成片段,通过电影与现实发酵的产品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优化高效课堂方面,()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形象、直观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高清生物视频或可动手操控的画面展示,使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层层被剖析,巩固和加强知识点、轻松击破重难点。演练结束后,可以总结、归纳,让学生理清本节知识点的脉络,圆满结束课时内容,视觉效果可以缓解课堂视觉疲劳,使得教学目标大放异彩,何乐而不为?

总之,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生物学科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以积极引导,制造更好的学习课件,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更优地实现教学目标。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完美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付钟。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04)。

[2]刘利。对当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11)。

[3]卢保京。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J].考试周刊,2012(59)。

(作者单位 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篇10

一、巧用高中政治学科特点,挖掘情感教育内容,动之以情,促成学生学习主动性。

新课标特别强调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高一年级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教材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对这些情感教育内容,我们可以深入挖掘,从而打动学生的内心,内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例如《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一下子就激起同学们共建、共享和谐美好班集体的情感,从而把这种情感升华为对国家、对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那么如何来共创幸福生活,学生们就会主动思考。新教材中许多知识点不仅间接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自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高中政治学科知识精深博大、精彩纷呈,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多,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的这些特点,从思想情感上抓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主动学习。

二、要把握学生心理,创设学习情景,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高中政治新课改倡导情景教学,通过创设各种情景,符合学生的认知情景,找准学生学习兴奋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正确对待金钱》一课时,通过课件《我爱人民币》创设一定情景,从而探究钱是什么?它能干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获得?应该怎么花?不同的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在相互辩论中获得了正确的认知。教师乘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以达到政治教学的真正目的。又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某企业老总、销售者和消费者,体验不同人物在价格发生变动时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和生活体验提出不同的人群面对市场这一变化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通过学生的表演,能真切细腻地体味到人物背后蕴含的内心情感:通过学生的现场形象表演,比之教师的分析,学生的这种角色进入所获得的体验更丰富,更深切。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激活或唤醒学生学习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手段,教学中的表演与一般的舞台表演不同。教学中的这种表演不是让观众欣赏的,而是强调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

现代教学认为,学习动机、特别是个体内部学习动机是实施教学的前提,是学习效率的保证。而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关键是要激活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善用启发谈话法,利用学生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启迪学生思考、探索、重视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从而主动积极进行观察,追求因果与发展,产生学习动机。

三、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主动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心理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直接进行心理体验,并学会与人相处,养成团结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心态。例如,在讲高一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民主权利》时,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课前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从对所在的社区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表现。又如在讲到《民主决策的方式》时,可以就实际情况模拟一次听证会,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听证会参与人,收集不同的证据、证词,课堂中学生不断的把自己收集的内容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师生、生生共同参与,活跃了课堂,促成了主动学习。

论文题目: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如何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作 者:李 宇 青

上一篇:护士分层培训计划下一篇:财政局公共支出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