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2024-07-18

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共12篇)

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篇1

李航天

(浙江省磐安县尖山镇中心小学)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成长,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是良好作业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其学业的完成和自身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就“明确要求渗透习惯的养成”“优化作业设计,强化习惯地养成”“重视家校联合,促进习惯地养成”“重视作业评价,提升习惯地养成”四个方面如何来养成小学语文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了阐述。

关键词:良好;作业习惯;养成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现状,许多家长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校教育对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重要。而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明确要求,渗透习惯的养成

作业作为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开学初就应该让学生明确作业的要求,使他们知道教师对作业是多么重视,从而引起他们对作业的重视。如,做作业前要记清作业内容和要求,要备好做作业的用品、资料;做作业时,先要认真读题,积极思考,想好后再动笔;低年级学生不随便使用橡皮;要认真细心,不马马虎虎;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边做边玩;要按时完成,不拖拉;书写认真,要写得正确、端正,保持卷面整洁;要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另外,教师还应对作业格式、作业的检查和订正、作业批改以后的要求等提出相应的要求,为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打好基石。

二、优化设计,强化习惯的养成

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优质的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在趣味性作业中让学生享受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的兴趣,而且做的过程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印象深刻。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在教学生字时,把识字、记字这较为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可设计谜面、歌谣、顺口溜等进行识记,激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记住生字。如学生编出:十月十日――“朝”字;果果的衣服吹走了――“裸”字,太阳晒干了地面――“旱”字。这样既避免了出力不讨好的重复和机械写字,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潜能,真是一举多得。

2.在实践性作业中让学生形成能力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如,在教学完《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后,布置作业:根据课文中所描写的三个小伙伴进行实验的过程,回家后找两个小伙伴进行实验,看看你们的实验能不能成功,并写下自己实验后的感受,成功与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要想这个实验成功该怎么做。这一实验性作业,使学生在动手中巩固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新能力。

3.在创新性作业中让学生大胆超越

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看你怎样运用课文的材料让学生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更好的创造性品质。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时,学完写春天内容的单元后,我布置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并且把你看到的景色的样子和颜色写下来。还给了学生一个开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冲出家门,奔向白云山,去寻找春天……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春天用一张小报展示出来。这样的作业给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学生兴趣盎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4.为学生提供“作业超市”,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一样,有高也有低,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如,学了《白鹅》一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认读词语。(2)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3)摘录文中你认为写的具体形象且自己喜欢的句子。(4)学了课文,请你写写你在家里观察到的动物。(5)熟读课文,用你的动作表现鹅的高傲。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5.让学生当“主持人”,自己参与作业的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业内容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做才有效。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当一回“主持人”,让学生自己根据这篇课文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一些题目。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作业更感兴趣,练习更投入、主动,当然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三、家校联合,促进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都生性贪玩,做作业时自觉性不强,常常听到学生说因为什么事而忘了做作业。因此他们作业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他人的监督和检查,在校靠教师、同学,在家靠家长。有些学生在学校能按时完成作业,且质量不错。但一回到家,十分钟可以完成的作业,却做了半小时,甚至还要多。因此需要家校联合,双管齐下。教师应经常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告诉家长该如何监督。比如,教育孩子做作业时不能干别的`事情,作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做完后要认真仔细地检查等等。我想,如果教师和家长能持之以恒,那么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也会渐渐养成。

四、重视评价,提升习惯的养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学生作业评价,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1.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都希望教师能关注自己、表扬自己,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总喜欢在后面加几句评语,如:你的书写又有进步了!你最近的表现是越来越棒了!老师真希望看到你认真学习的模样!等等类似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所以学生都很期盼教师快来布置作业,好把作业本发下来,看看教师今天又会对我说什么。在期待中学生不知不觉喜欢做作业了。

2.评价需要多方进行

我觉得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应采用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小组评价中,我首先把班里的学生均衡地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对小组进行评价,作业全优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因为学生都有着极强的集体荣誉感,都希望自己的小组是最好的,所以他们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作业质量以外,还会积极地去督促自己组里的同学做好作业。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监督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真正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3.评价需要多次进行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业是最优秀的,是能得到教师表扬的,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己先检查,再小组同学给予评价,然后教师评价。在教师评价后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优秀。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作为教师,我们要长期坚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将来,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新世界出版社,.

[2]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篇2

一、明确要求,渗透习惯的养成

作业作为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开学初就应该让学生明确作业的要求,使他们知道教师对作业是多么重视,从而引起他们对作业的重视。如,做作业前要记清作业内容和要求,要备好做作业的用品、资料;做作业时,先要认真读题,积极思考,想好后再动笔;低年级学生不随便使用橡皮;要认真细心,不马马虎虎;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边做边玩;要按时完成,不拖拉;书写认真,要写得正确、端正,保持卷面整洁;要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另外,教师还应对作业格式、作业的检查和订正、作业批改以后的要求等提出相应的要求,为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打好基石。

二、优化设计,强化习惯的养成

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优质的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在趣味性作业中让学生享受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的兴趣,而且做的过程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印象深刻。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在教学生字时,把识字、记字这较为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可设计谜面、歌谣、顺口溜等进行识记,激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记住生字。如学生编出:十月十日———“朝”字;果果的衣服吹走了———“裸”字,太阳晒干了地面———“旱”字。这样既避免了出力不讨好的重复和机械写字,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潜能,真是一举多得。

2.在实践性作业中让学生形成能力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如,在教学完《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后,布置作业:根据课文中所描写的三个小伙伴进行实验的过程,回家后找两个小伙伴进行实验,看看你们的实验能不能成功,并写下自己实验后的感受,成功与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要想这个实验成功该怎么做。这一实验性作业,使学生在动手中巩固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新能力。

3.在创新性作业中让学生大胆超越

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看你怎样运用课文的材料让学生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更好的创造性品质。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时,学完写春天内容的单元后,我布置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并且把你看到的景色的样子和颜色写下来。还给了学生一个开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冲出家门,奔向白云山,去寻找春天……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春天用一张小报展示出来。这样的作业给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学生兴趣盎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4.为学生提供“作业超市”,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一样,有高也有低,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如,学了《白鹅》一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认读词语。(2)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3)摘录文中你认为写的具体形象且自己喜欢的句子。(4)学了课文,请你写写你在家里观察到的动物。(5)熟读课文,用你的动作表现鹅的高傲。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5.让学生当“主持人”,自己参与作业的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业内容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做才有效。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当一回“主持人”,让学生自己根据这篇课文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一些题目。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作业更感兴趣,练习更投入、主动,当然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三、家校联合,促进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都生性贪玩,做作业时自觉性不强,常常听到学生说因为什么事而忘了做作业。因此他们作业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他人的监督和检查,在校靠教师、同学,在家靠家长。有些学生在学校能按时完成作业,且质量不错。但一回到家,十分钟可以完成的作业,却做了半小时,甚至还要多。因此需要家校联合,双管齐下。教师应经常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告诉家长该如何监督。比如,教育孩子做作业时不能干别的事情,作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做完后要认真仔细地检查等等。我想,如果教师和家长能持之以恒,那么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也会渐渐养成。

四、重视评价,提升习惯的养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学生作业评价,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1.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都希望教师能关注自己、表扬自己,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总喜欢在后面加几句评语,如:你的书写又有进步了!你最近的表现是越来越棒了!老师真希望看到你认真学习的模样!等等类似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所以学生都很期盼教师快来布置作业,好把作业本发下来,看看教师今天又会对我说什么。在期待中学生不知不觉喜欢做作业了。

2.评价需要多方进行

我觉得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应采用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小组评价中,我首先把班里的学生均衡地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对小组进行评价,作业全优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因为学生都有着极强的集体荣誉感,都希望自己的小组是最好的,所以他们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作业质量以外,还会积极地去督促自己组里的同学做好作业。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监督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真正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3.评价需要多次进行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业是最优秀的,是能得到教师表扬的,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己先检查,再小组同学给予评价,然后教师评价。在教师评价后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优秀。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篇3

一、培养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如何才能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首先要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着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自主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亲自手拿钥匙,来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被激发出来,课堂才会成为真正热闹的课堂。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贯穿于平时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做到持之以恒。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的习惯

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立足于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培养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列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做到听说读写相互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首先,学校要严格要求学生讲规范的普通话,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环境。也可以组织各种适宜他们施展口才的活动,如普通话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要及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喜悦,从而使他们渐渐地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学生每年读2-3部名著,阅读量达80万字,这些中外名著都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要培养课外阅读习惯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便会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有益的书籍、报刊,绝不能接触暴力、凶杀、色情等有害健康的书籍。引导他们既要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历史名著,又要阅读各种科普读物、科幻书籍。不但要读报纸杂志,还要“读”一些现代高科技作品——电脑网络的相关信息。引导他们选择课外书籍时,要让他们在有益的课外读物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有了好的书籍,教师还要教给他们科学的阅读方法,如哪些内容应该精读,哪些文章应该泛读,以及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等。

四、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写作的习惯

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写作练习量。作为农村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是关键。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在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将一些他们特别感兴趣的片断摘抄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其次,帮助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鼓励他们及时把每天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开始可以非常简单,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对于写得好的,教师不仅要大力表扬,而且要在班内交流展览,推荐到学校校刊上发表,甚至向各级各类报纸杂志投稿。这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会逐步提高,不再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笔头越写越活泛,表达越来越流畅,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了,写作的技巧丰富了,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难在课堂上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全部掌握,需要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内容,还需要通过课后复习来完成。因此,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以便学生在复习时就会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找准学习的重点、难点,抓住了重点再进行复习,也就弄清了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原因,这样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会贯通。

总之,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足够的时间训练,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多发现、多思考、多积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会终身受益。

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 篇4

案例:如:根据学生书写差的情况,进行了“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教育”小课题研究。首先引导教师发现学生写作业时的不良习惯,如写作业精力不集中,不是添字就是漏字;漠视自己作业中的错误,不去改正;写作业时坐不住,而且坐姿不好,精力不集中等等,基于以上现象,引导教师以“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作为研究的主题,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研究的内容为作业的规范书写;课堂作业的监控;课外作业的布置、检查与修改等。教师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个案跟踪法等进行细致研究。通过研究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受不良作业的习惯的影响,形成了新的良好的作业习惯。在研究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一是“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与课题相结合,以课题作为一个总抓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而且要求教师有实验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方案。二是与活动相结合,利用优秀作业展,优秀书法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优秀作业奖、作业进步奖等评选活动,在活动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三是与作业相结合,把课内作业,课外作业,作业的书写质量,作业检查与及时纠错、创新性作业布置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由点到面,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我校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是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的。我校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在评价的过程中把研究引向了深化。

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篇5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在稳步展开,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进行教学?学生又在新课程下怎样去“学”?本文结合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来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应如何更好地去开展。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走出认识误区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化学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设课目的的说明和功能定位。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课程显然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它既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螺旋发展和提升,又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要对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全面的素养教育,这个性质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一致的,它的课程设计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其次,从思想上根除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高考形式不明朗,为了高考能取得较好成绩,在必修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加深、拓宽,向老教材、老模式靠拢,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观点忽视了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学生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属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没有必要在必修课程阶段就拔苗助长,越俎代庖。同时,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选择选修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彻底转变现行教学中的一些习惯做法,严格控制必修知识内容的深广度。部分知识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在选修模块中再做适当的拓展。

二、寓情感教育、思想品德于化学教学之中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化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化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师可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侯德榜制碱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化学的广泛应用,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三、逐步优化教学过程,及时转变角色,更新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但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这就要求我们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性的制定教学方案,不要拘泥于教材,要“低起点,小步伐”。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设置实验或问题来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扮演课堂的主角。教学中相应地加强直观教学,就是研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外,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投影、录像、电脑等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合理开展问题式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6

一、重示范, 抓细节, 从点滴做起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由此可见身教的重要意义。教师的书写习惯对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告诉我们, 哪位教师字写得好, 他的学生的字也会比较好。为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我每次在黑板上书写都是一笔一划, 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与潦草。

(一) 干净、整洁从爱惜作业本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 从开学的第一天, 第一次发作业本, 我就要求每个学生要轻拿轻放, 要像爱惜自己的脸面一样爱惜自己作业本。为了保证作业本自始至终干净、整洁, 我跟学生共同商量后确定, 给自己的作业本穿一件漂亮的“外衣”。同时, 我们也讨论了平时写作业的一些要求, 以及如何拿、放、交作业本,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作业本的干净、整洁。

(二) 字体工整从写自己的姓名开始

为了向学生渗透工工整整地写每个字的意识, 第一天发作业本后, 我就要求每个孩子在练习本上练习写自己的姓名, 然后挑选出最满意的一个, 工工整整地写在作业本上。在这之前, 我已经先把自己的姓名写在黑板上, 以给学生良好的示范。看到老师一笔一划地写, 学生们也不敢马虎, 在往作业本上写自己的姓名时, 他们一个个坐姿端正, 神情严肃, 如同在做一件神圣而有意义的事情一样。

二、教方法, 严要求, 落实到位

(一) 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1. 坐姿端正。坐得自然, 两脚放平, 身板要直, 胸腔舒张, 头部略向前倾斜, 认真作好写字准备。

2. 握笔正确。

五指并拢, 斜推铅笔, 靠指力紧握笔杆, 指实掌虚, 手腕关节配合, 按笔画发展的方面, 上下左右灵活运转。

3. 写字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 身离桌子一拳, 手离笔尖一寸。

(二) 告知学生数学作业要求, 统一书写格式

1. 作业本封面上应写明年级 (班) 、学生姓名、“第几本”, 封面和封底都需保持清洁, 最好包上书皮。

2. 每次作业开始都要写上“练习几”、题号、

要求, 然后写主题, 每做完一题要空一行, 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 以便检查。

3. 如有错题, 及时改正, 提倡错题不过夜。

4. 订正的题目要在评分合格、改正之后重新做, 不要把原题擦去或在原题上直接涂改。

5. 作业中的直线要求用直尺画。

6. 作业中遇到两步以上运算题, 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

7. 每人准备一个作业草稿本。

开学出, 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作业草稿本, 告诉学生草稿本草不得, 也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草稿本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写, 要求字迹清楚、规范。每月我还进行优秀草稿本的评选与展示。

(三) 万事开头难, 把好第一关

第一次写作业, 我只布置了一道题, 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下写作业的格式, 感受一下写作业的标准, 这是师生的第一次较量。这一次作业, 我要求得特别严格, 只要学生作业不干净、字体不工整、格式不符合要求 (如不写题号, 不抄题目要求) , 一律要重写。这次作业, 全班只有一个学生一次过关, 其他学生都返了工, 有一个学生甚至写了五遍才算过关。有了第一次“痛苦”的经历, 第二次作业时学生们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一个个小心翼翼地写着每个笔画、每个数字。这样下来, 第二次作业比第一次好多了, 全班一半同学都能一次过关。

三、多维评价, 促进提高, 强化动力

(一) 教师人性化的评语, 强化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

为了保持学生写作业的热情, 每次改作业, 除批改符号与给定等级外, 我都尽量抽出时间写上自己的感受。如“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了好心情”“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你写得作业这么干净, 真了不起”“你是不是暑假练字了, 字体进步这么快”“别泄气, 找找原因, 下次写好”“优秀的小女孩, 你的作业一样的优秀, 希望课堂上也能看到你精彩的发言”“你的勤学好问令老师感动, 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每次评讲作业, 我都让学生把自己本上的批语读给全班同学听。渐渐地, 每个学生都把得到老师的评语看作一件光荣而幸福的事情。为了得到老师好的评语, 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作业一次比一次干净, 字体一次比一次漂亮。同时, 如果学生的作业干净整洁或进步明显的还会被评为最优作业, 累积5次最优作业, 便可得到一颗作业星, 我会把它贴到教室作业栏里学生的照片后面。这样, 每次家长会, 只要看一看作业栏, 家长就可以知道孩子的作业情况。这一措施很好地激励了学生们写作业的热情。

(二) 同伴评价, 强化学生写作业的动力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可能更在乎来自于同伴的评价,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小组长收取作业时, 在每个同学的作业上画有意义的符号对作业进行评价。例如, 画笑脸, 表示写得好或者有进步;画哭脸, 表示写得糟, 还须努力。对写得好的作业, 老师允许再写一遍, 让他争取他的作业能以最好的书写获得在班级荣誉栏里展览的机会。同时, 我们每周进行一次作业展览, 每次都先以小组为单位选出本组的优秀作业, 再参加全班的评选, 人数不限。评委全部由学生组成, 评选时, 评委先评价再亮分。这样, 让学生们都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最后, 写得好的将被评为最优作业, 凡是被选为优秀作业和最优作业的, 单元测试时将以加分的形式呈现到试卷上, 同时以校信通的形式告知家长, 让学生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 家长评价, 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

每次开家长会, 让家长们阅读自己孩子的作业, 让他们从中看到自己孩子在书写上的点滴进步, 对孩子做出正确的评价。

良好习惯是一种能量的储蓄。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 教师只有从自身、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 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 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篇7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举措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积累和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谈谈小学作业评价的一些改革举措。

一、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例如:对于一向爱动脑的学生评语是: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

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

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

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

而对于聪明的小马虎的评语是: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

如果再仔细一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

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

而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学生,给的评议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的再漂亮点,就更好了。

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还可以用不同的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如:大有进步,再加油!

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这么难的题,你还做对了一道,真不简单!

只要全心全意投入进去,什么都难不倒你。

再努力一把,相信你会更好!

一丝不苟,值得学习!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二、让作业评价成为改变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润滑剂”。

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优+奇思妙想=优+,优+字迹工整=优+,优+格式规范=优+.”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认真及时改正=特优。”

对一些不爱动脑筋,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老师的评语是:“B+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B+如能积极开动脑筋=特优”。

“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不能一成不变,一以贯之。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于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三、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转变的“调节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比如,对上课爱做小动作,因而影响学习的学生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

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的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

对于一些偏爱体育运动,却放松自己的同学说:“运动场的英姿让教师久久难忘,但老师同样希望看到你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和漂亮的作业”。

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另外,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留下成长的足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的资料可以有学生最满意的作业,最满意的考试试卷,还可以有每周的荣誉小奖章,以及学生的课堂实践作业等。成长记录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同时,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提供了方便。

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篇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入认识到高中地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使其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括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营造和谐融洽民主的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二、要灵活运用课程资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地理问题。而每单元又由相互联系的各课构成有机整体。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术语多的单元,往往出现教师很难在规定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如在讲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时,可适当调整单元教学顺序,不必拘泥于课文的顺序。这样就使一些专题自成一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发展的特点。在教学活功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挖掘教学内容,使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

三.妙用文学名句提高学生兴趣

文学名句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还蕴信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课堂上巧妙地加以利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趣横生中学习,以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很多,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地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地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在讲解垂直地域分异时,引用自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及植被的垂直分异。通过这两句诗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海拔每升高100m蕴涵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如果在地理课堂上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台教材内容发展学生多种智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多种智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资源——基础知识、课文中的图表、多媒体教学平台及与基础知识点相连的课外知识等,针对个体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目的分层次地发展多种智山,既要发展学生的显性智力,还要发展学生的隐性智力。

如让逻辑一数学智能较明显的学生归纳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朗读课文或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让空间智能因素发展较好的学生提取图表信息;让有人际智能因素倾向的学生组织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一些活动;让音乐智能较高的学生唱歌、演奏乐曲或解释其中的核心意义;让肌体一动觉智能较好的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电脑爱好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补充材料,拓展学生思维,等等。教师还要创设有利于学生逐渐克服自身薄弱点的环境和机会。如让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朗读课文,然后给于热烈的掌声鼓励等。这里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表现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以此创设人人尝试成功、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五、大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如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帅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

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篇9

摘要: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已经成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也提出了较高的改革要求,要求教学方式有创新,要求教学理念有创新,要求教学思路要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创新

就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创新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了创新社会将不会前进,将会止步于此。所以任何事都需要跟着时代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改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具备的最大特质就是有着独特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从学生们的思维和实践两方面出发。现代化的教育工作就是培养现代化创新型人才的突破口。显得尤为重要的阶段就是小学期间,因为这个阶段学生们的思维正处于萌发阶段,培养意识方面就显得容易很多。小学生正处于文化知识和思维培养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感情色彩较为丰富,因此小?W语文课程将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突破口。

接下来我将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改革出现的问题,和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型课堂两方面来谈谈我的见解。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改革出现的问题

1.教学理念不明确展开一系列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先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求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本。这与以往的教学理念有着明确的区别,原先的教学理念基本上都是从教师出发,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地位往往是被支配者。这样的教学理念就会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且被动式学习往往会不利于学生们思维的发展。而现在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为主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工作,多去激发学生们的潜力,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建立独立的思维,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逐渐的使他们具备创新型人才。而现在我们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教学理念还是存在着诸多的偏差。

2.教学不切合实际在新课改被颁布出来后,学校们都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努力的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小学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为了追求创新型课堂,做出了很多的变化。但是,其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增强课堂氛围,就展开了各式各样的课堂活动,例如做智力游戏、猜谜语、猜字游戏等等。虽然课堂氛围可以很容易的被调动,但是问题也就来了,导致课堂的“含金量”太低,过多的被没用的环节耽误。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其原因就是很多学校为了落实新课改的教学内容过于急于求成,脱离了实际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对班级没有深刻的了解,展开的教学工作往往是脱离实际的,想必脱离实际的教学工作会使教学工作大打折扣。

3.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在如今这个日异月新的时代,每一天都在变化着。就像上面所说的,每件事如果不加以创新早晚会被社会所淘汰。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已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做出了一定的创新,但还是太少。

从教学内容上说,很多时候还是与时代脱离,并且内容的丰富度也不够。在如今的时代,内容上我们要紧跟时代,不能总是沿用陈旧的教学不放,适当的抛弃一些老套的内容。并且在内容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过于依赖书本,所以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也会使学生们的思维产生定式,很不利于发展学生们的发散思维,所以教师们要适当的引进课外知识来丰富内容。

从教学形式上说,很多教师总是不愿摆脱旧式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背诵方面,很多教师还是在沿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会使学生记忆不准确,而且也会阻碍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

二、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型课堂

展开教学工作的前提,就是要让教师们对新课改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所以教师们的培训工作一定要做好。并且重中之重就是要让教师们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理念,有了正确的教学理念之后才会有正确的教学方向,才会有正确的教学目标。

接下来我们就谈一谈具体的方式方法:

1.正视眼前的问题新课改初级阶段,我们总会遇见到大小的问题,但是我们切不可急于求成,我们要在切合实际的前提下,来展开教学工作。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好总结分析工作,有问题我们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并且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学生为主的来展开教学工作,最大化的激发学生们的潜力,不断的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步步的具备创新意识。

2.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现代化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知识和身心素质综合方面的培养。新课改的要求下,要求学生们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是个萌芽的时期,所以这个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这个阶段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他们多思考,进一步的去培养学生们的意识感,渐渐的让他们具备创新型思维。

3.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雨果曾说过“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它是伟大的潜水者”。对于小学这个阶段,最宝贵的就属学生们的想象力。创新意识的养成很多时候都是从他们的想象力开始的,所以很有必要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想象力。

4.注重营造课堂氛围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带动课堂的节奏,很多时候也都够影响学生们的心里状态。在一个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们会更加容易接受知识点,并且也更加利于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

三、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创新的一些看法。总而言之,教育探索的道路还很长,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相应的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主要因素;作业评价;个体指导

一、存在不良作业的主要因素

1.学生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浓

很多学生认为老师上课的内容都懂了,题目都会做,所以做起作业态度不端正,马虎了事。成绩优异的学生以成绩好作为“挡箭牌”,成绩好,作业就可以随便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作业能凑合就凑合,能磨就磨,作业没完成或完成得不好大不了多让老师批评几句,多罚抄几遍,一点学习的兴趣也没有。

2.注意力不够,一心两用

学生做作业粗心、马虎是通病,做课堂作业东张西望,说闲话,摆弄笔杆做小动作,心静不下来,做家庭作业时,边听音乐,边看电视或边吃东西,注意力不集中,一心两用。

3.教师布置作业不精,未分层次

很多教师布置作业没有做到精选制、分层次。总是布置一些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业,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会留不同水平的作业,这些作业不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打击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4.教师未合理控制作业量

相当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未合理控制量:作业量少了未能起到对知识巩固提高的效果,作业量太多学生完成得很累,也打乱了休息时间的计划和安排,这样作业完成的效果自然不佳。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慣成自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呢?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方面的一些做法与见解。

二、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方法

1.规范书写

不管是语文或者是数学学科,都要要求学生格式正确,书写美观。不同学科要有不同的书写格式,如果学生不懂得这些格式的基本要求,任意书写,作业格式五花八门,十分难看,产生错误自然就多。教师要用统一的要求规范全体学生的作业,如字的大小、空行、题目的排列,错题更正的形式,卷面的整洁度等,不合要求的要重做。长期这样坚持,学生会重视格式,重视书写,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的习惯

读题、审题对学生学习尤其重要。学生在做作业时,老师要教会学生读题、审题的好习惯,抄好题目不要急于去做,先看一下题目里的数字、运算符号、关键字词有无抄错,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等,审题后,多检查,方法正确吗?计算对了吗?不但要求速度,更要强调正确率,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错误。

3.教师、学生同伴要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提出了作业的要求,教师本人也要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认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上课的板书要工整清楚,一些细节教师要身体力行,如画线用直尺,板书尽量少涂改。对于一些优秀作业和进步作业教师在班上循环展示,每个学生都有被同伴欣赏的欲望,让作业认真与有进步的学生受到全体同学的关注,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的提高,每个学生也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好作业。

4.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

教师布置的作业要精心设计,数量,难度适宜,要有典型性、层次性和选择性,而且覆盖面要广。基础差的学生也要有会做的题目,也能获得成功的满足。基础好的学生要有更深层次的习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提高。这样通过精心设计作业,使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重视作业评价

教师对待学生作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作业的态度。教师检查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不然学生就会存在侥幸心理,一些“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会愈演愈烈。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不能只打“√”或“×”,要么直接写个“阅”字或者只写日期、分数,应强有力的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好的作业要在作业本上给予“小红花”“五角星”“大拇指”等图案,激发学生认真作业、规范书写的欲望。

6.家校携手,常抓不懈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并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作为家长,同样有责任。作为教师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和做法,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家校联谊活动等多条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培养的指导。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时间的教育和培养。

7.加强个体指导,矫正不良习惯

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作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体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的作业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总之,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只有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采用多种办法与措施,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作者单位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草林中心小学)

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105-01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名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习惯中,作业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作业的效率,可以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反之,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多年从事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深切地感到学生作业习惯的好坏对学生自身、对教师、对班级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低年级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呢?

一、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要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教师应注意教学时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整齐,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注重身教重于言教。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学生无形中就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如学生在作业时“0”的书写经常有小尾巴,其实这和教师的潦草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教师板书的每个“0”都是圆滑的,学生才能书写出漂亮的“0”。

二、循循善诱,悉心指导

1.新学期一开始,教师就要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教师指导需细致到位,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作业是否细致,决定了孩子今后作业的习惯及成绩的优劣。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断章取义、缺漏等现象。如今天教的是乘法,那么作业中所有题目全用乘法,稍有变形或引伸、综合便错误百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仅解决问题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平时不管做什么题目,我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先说说题目中要我们做几件事,然后再解答。有些题目的要求中有一些关键词,我会指导学生圈出关键词。如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题中的“从大到小”就是关键词,还有“多一些”“少一些”“最多”“最少”等等。又如:计算题要求学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明确哪些题目要写出验算过程,确定运算顺序,动笔演算,这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计算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3.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作业。赶出来的作业不仅不能保证质量更不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课上教师要尽量留出让学生做作业,检查作业的时间,教师在教室巡视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树立榜样,有效激励

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篇12

一、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创造

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以“终身教育”的原则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现有的教材体系,培养学生“终身教育”的意识,使他们作为社会的成员,在需要的时候有能力更新旧知识、占有新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生存条件和能力。

二、教给学生点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给他们点评的方法,

以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

1.教给学生点评方法

所谓“点”,就是用笔画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好词、佳句,画出段落的起止、文中点明段意和中心的语句,画出问题的答案以及与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有关的内容,用问号标出有疑问的地方。所谓“评”就是对上述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评论,评论它们的特点、作用及有何借鉴等,并把这些评论写在书的天头、地脚或眉白。

2.引导学生试评

教师教给学生点评方式,不代表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方法。只有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反复点评实践,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方法的理解,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为了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点评,应把课前预习变为课堂上预习,提出较具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加以点评,对于学生在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则根据阅读重点灵活处理。

3.讓学生点评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有了初步的点评能力,就应该放心让学生点评,促使学生在反复思考、阅读中,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进而达到独立阅读课文、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的目的。这样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试评、放手点评,促使学生参与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主动地获取知识、训练

能力。

1.让学生全员参与,集体修改,训练作文能力

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要先通览全班的作文,找出共性的问题,选取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然后围绕单元习作要点进行评议,随读随记点评内容,最后自由发表见解,把作文中的优点谈充分,不足谈具体;点评有理有据,修改适“实”适度。让学生再谈想法,或接受、或质疑、或谈修改设想……学生独到的点评,有创意的见解,教师满腔的引导、鼓励,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表异见、谈独见、抒创见,充分品尝修改的乐趣。

2.师生沟通,合作修改,训练作文能力

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作文教学。首先,在学生自主习作、集体评点作文后,教师要进一步针对学生个人实际进行面对面批改。而后再和学生共同念作文,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停止,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其次,再当面点评,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后,由学生自行修改,自行选择修改方法、修改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最后,修改要因人而异。同样一篇作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修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这样能使每个学生在修改作文能力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3.生生互动,赏析修改,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实现知识、能力的转换。完成了前两步作文修改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几经修改后的作文在小组里交流赏析。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听者。这里的生生互动,既是行为互动,又是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和合作。在学生自己评定的基础上,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己认识和评价的水平,又促进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释疑解难

1.带着目标学习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受学生认识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目标认识模糊,界定困难。这就需要教者在导入课文之际,乘机点拨、诱导,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而学”,“我要学什么”的首要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目标。

2.训练要围绕目标,切准训练点

要注意训练内容的综合化、形式的多样化、过程的自主化、训练对象的差异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到位,评价标准扎实,而这归根结底,还要看作为训练主体的学生参与面是否广泛、兴趣是否被调动、思维是否被激活,尤其是要看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否被转化成能力,能否运用迁移、类比等方法解决新问题、新情况,是否会从一般现象的认识上归纳、总结、推广出普通原理、抽象知识。

3.引导学生释疑解难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之处,或一字一词,或一句一段,或一个知识点。教师应根据学生之疑,巧用导术,启发思维,引导学生释疑解困,从而扫清学习障碍,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勤思习惯,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上一篇:小学名言警句小升初下一篇:徐闻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局收集征求意见建议梳理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