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浅谈新课改中的课堂讲解技能(通用8篇)
483浅谈新课改中的课堂讲解技能 篇1
浅谈新课改中的课堂讲解技能
专业:小教 姓名:杨文爽 学号:037131483
摘要 如何强化并升华小学课堂讲解技能,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完成的责任,本文通过概念、种类、运用、升华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讲解技能。
关键词
讲解技能 教学策略
课堂讲解技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的行为方式。从古至今,课堂讲解是教学的最基本的方式。无论现代化教学技术有多大的优越性,也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因为教师那富于情感的、生动的课堂讲解,是任何现代化教学技术所不具备的,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教师课堂讲解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都极其重要。它在潜在实质是以各种教学媒体为辅,通过委婉的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揭示,让学生更明了地把握知识的内在实质和动作规律。
一、课堂讲解技能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按讲授的艺术方式课堂讲解技能可以分为:直述式、训练式、谈话式、讨论式、切入式、带动式、逆推式和变换式。
2、按讲解的内容和层次课堂讲解技能可以分为:事实性知
—1— 识的讲解和抽象性知识的讲解两大类。
二、新课标要求下,如何运用课堂讲解技能?
1、博采精用,成竹在胸。
实践证明,课堂讲解离不开教科书,更舍不掉学生。新课标要求课堂讲解应针对学生特征,紧扣教材内容,采用亲切实际的教学语言,和多媒体互动推进,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一般来说,当教科书的材料不足以说明讲解的问题时,需要使学生加深对教科书某些内容的理解,需在某些问题上开阔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时,应考虑广泛搜集与补充有关事实材料,包括有文字记载的,没有文字记载的:自己经历的和别人经历过的。而且,选用的事实与材料要具有科学性、典型性、时代性,要能说明、论证问题、增强课堂讲解的说服力。通过讲解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典型材料和有关范例,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为良好的讲解效果。
2、抓“双基”、注“重难”、关键是“讲解”
任何学科都具备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也是该学科知识点的主要矛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有关智力发展的研究结果提出:“教师要按照知识的结构把各学科组织起来,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果说博采精用,成竹在胸是充分把握讲解信息的来源,那么围绕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则是对讲解信息处理的技术性问题。所以抓住了重点、难点、关键,—2— 也就抓住了教学的矛盾。在课堂讲解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清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理解重点、难点和关键就容易多了,这也就简易举地完成了新课标要求下的所应达到的教学讲解任务。
三、新课标要求下,如何在课堂讲解中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如何在课堂讲解中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呢?
首先,要理解内涵、理清关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的价值取向,不能只把它看成一种教学评价的要求。在课堂讲解的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是简单的并列。而是要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到学生成长与发展之中。讲解时,要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讲解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其次,要经历过程、强化体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教与学的过程,如果没有讲解和学习过程的体验,知识与能力将只能停留在忘记的层面,学生很难对对方传输的方法有所感情,更难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的领悟,这样的结果是课堂教
—3— 学的失败。“体验”不仅仅是当堂亲身体验。“体验”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介质,要强化体验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学生的自我经验,肯定学生的自求自得。
再次,要改变评价,注重多元。新课程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评价必须多元化,讲解时,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讲解中,要构建有特色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采取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运用“档案袋评定”、“成长记录评定”、道德综合评定和健康评价等。课堂讲解过程中,要附带学生成绩肯定,就必须穿插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并在讲解过程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这样的课堂评价体系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的,有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意智潜能。
四、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讲解技能?
1、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情景、渲染气氛,给学生以切身的感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在讲解时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图、文、声、相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识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
—4— 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词文章,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的感人场面。当讲到“周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时”,教师放一段碟片。夜幕中,响起了哀乐,长安街两旁撞满了前来送行的男女老少,人们望着灵车哭泣着,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追着灵车奔跑。学生看完这段“人民群众悼念总理的悲痛场面”后,完全沉浸于无比悲哀的气氛之中,揪心撕肺的悲痛场面,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特定的哀伤的情境之中。课堂上学生与场景情感交融,浑然一体。周总理的高大形象自然地显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了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并自然地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中。此时此刻,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学生就顺理成章地入情入境了。同样,在讲解《詹天佑》一课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放“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中部凿井”、“人字形线路”等碟片片段,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看碟片的过程中,体验到詹天佑修建铁路的艰辛,对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产生了敬仰之情,为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民族气节而自豪,振兴中华的奋斗精神在课堂氛围中不禁升腾起来。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发挥自己所长,制作一些教具,比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然环境设置制作一些能一目了然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的
—5— 同时,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热爱、呵护的敬慕之情,通过直观、易懂的课堂教学感触、使学生的爱国心油然升华。
2、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也是课堂讲解教学的一种活用形式,它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也可以调动学生认识事物的情感。如在讲《小珊迪》第一段时,先让学生看插图,说说站在我“我”面前的小男孩是什么样的?范读课文后提问:你觉得小男孩的处境怎么样?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小珊迪想想,并作切合实际的解答。在讲小珊迪让弟弟送还找回来的四便士时是怎样的心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地为课文的主人公服务,主动地去感知文中人物的心境和思想感情。最后一段提出,他们的命运为什么这样惨?“我”为什么答应“永远照料小利比”?以此激发学生对两兄弟的同情及对资本主义社的憎恨,使学生在强烈的情绪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精心设计板书,由具体到抽象,激化学生情感。板书设计是一种艺术。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能创造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余地。如《田忌赛马》一课,过去往往随着讲解,把表示田忌和齐威王在三轮比赛中,各自所用马种类的关键词,对应排列在名字下面,这种板书无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没有与学生形成互动的魅力。整个板书过程、老师把原来应有的“空筐”都填满塞给学生了,不生哪还可能作为教
—6— 学的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呢?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只要把板书稍作改进,就可以创设一个互动教学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把关键词标注在事先准备好的有马匹的卡片上,然后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根据赛马的经过,自己把图片贴上黑板或摘下来。整个板书过程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往“筐”里盛“思维之果”的过程,也是他们动用动脑掌握三类马匹之间比赛关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意愿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产生了。同时也便符合了新课改后的课堂讲解教学技能。
五、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升华课堂讲解技能?
1、注意创设学生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创设学生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对话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利用欣赏大自然美景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利用游戏创设学习情境;还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学习情境等等。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为最终目的,给学生营造宽松、活跃、互动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减少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
2、正确审视课租新理念,因地制宜地去改变教学策略 由于当今的教科书内容综合性极强,教师须研究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应的教学策略,要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
—7— 教学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流中加以整合。在教学理念上,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多种巧妙的组合。如何组织,孰前孰后,孰多孰少,都要能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如语文课中《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篇课文,还是一篇让学生了解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激发爱国情怀的课文。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其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激荡的情感世界,要不时引导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审视和向往。这并是新理念要求下的教学目标所应达到的效果。
3、注重鼓励学生、深化“评优”机制
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操纵教材内容,给他们时间,任学生的思路尽情驰骋,自由表露,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鼓励学生放胆表达,冲破教师的筐套束缚,展露新颖的知识构基,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关心一部分对学习有畏惧心理的学生,多与他们相处、沟通,纠正他们的缺漏,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评优”的实质就是激励,就课堂讲解而言,激励应贯穿在讲解的整个过程之中,抓住学生的点点滴滴“闪光点”加以鼓励,让他们明白自己虽在学习中存在许多不足,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做,就会有进步,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是点拨。通过教师精僻的点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一针见血的感悟,让学生轻松获知,伸手拈来,这便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和学
—8—习目的。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设计与组织》
主编:罗东明、高翔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0年8月
2、《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5年第5、6期 主编:李云峰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毕业论文
题
目:浅谈新课改中的课堂讲解技能 学生姓名:杨文爽
—9— 学
号:037131483 指导教师:蒋子强 专业班级:完成时间:2003级
2006年6月7—10—
日
483浅谈新课改中的课堂讲解技能 篇2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作者的情感、意愿, 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教师在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的同时, 应让学生去感受、认识课文中描写的形象, 如听其声、如见其人。对于中学生来说, 在阅读过程中, 往往最能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郁于中”然后“情动于中”再“形于言”, 优美的作品常常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 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 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学生在鲜活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 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 “更富有人情味, ”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所要做的、所能做的只能是积极创设情境, 做一个学生的“引路人”和“点拨者”, 激励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 使学生因主动地探究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陶冶其情操, 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创设情景, 引生入情
情境教学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目的, 都是为了抒发其情感。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 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 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课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初中语文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 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印象、感受丢在校门之外, 学生的可接受性, 是初中语文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 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的生活化 (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 ,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 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到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情感生活中去。
三、调动主观情趣, 促成情感体验
“情感”的主体基础是学生的主观感受, 因此在语文课堂始终都要围绕这个问题去设计, 使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中, 其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地受到真善美的抚摸、沐浴、滋润与涤荡, 让他们的个性特点在语文课堂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
讲授朱自清的散文《春》时, 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 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 在老师的提示下, 仿佛一幅幅春景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 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然后用多媒体动态画面展示春天的美丽, 并配上优美和谐的乐曲,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功能, 带领学生们走进春天优美的情境之中。学生陶醉其中, 通过丰富的想象, 由春天联想到人生、社会, 在课的结尾用简洁的语句尽情在黑板上表达出珍惜春天, 为社会献身, 为青春谱写壮丽诗篇的激情时, 心灵经历了由一般感情升华到更为深沉、热烈、更具普遍性的人类情感的体验过程, 从而使这种情感化为一种自觉去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行为。
浅谈新课改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一门情感教育的艺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感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应多方尝试,大胆创新,引领学生追慕高尚的情感,在语文课堂的小天地中,为他们营造出无限广阔的精神天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教师在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的同时,应让学生去感受、认识课文中描写的形象,如听其声、如见其人。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郁于中”然后“情动于中”再“形于言”,优美的作品常常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鲜活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所能做的只能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学生的“引路人”和“点拨者”,激励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使学生因主动地探究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创设情景,引生入情
情境教学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是为了抒发其情感。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课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初中语文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印象、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语文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到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情感生活中去。
三、调动主观情趣,促成情感体验
“情感”的主体基础是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在语文课堂始终都要围绕这个问题去设计,使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中,其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地受到真善美的抚摸、沐浴、滋润与涤荡,让他们的个性特点在语文课堂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
讲授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仿佛一幅幅春景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然后用多媒体动态画面展示春天的美丽,并配上优美和谐的乐曲,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功能,带领学生们走进春天优美的情境之中。学生陶醉其中,通过丰富的想象,由春天联想到人生、社会,在课的结尾用简洁的语句尽情在黑板上表达出珍惜春天,为社会献身,为青春谱写壮丽诗篇的激情时,心灵经历了由一般感情升华到更为深沉、热烈、更具普遍性的人类情感的体验过程,从而使这种情感化为一种自觉去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行为。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应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更要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情感教育一定会更多地走进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技能 篇4
讲解的实质是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桥梁。新知识的获得, 依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适应观念, 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沟通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 填补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缝沟, 剖析新知识本身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讲解就成了首要任务。讲解的特点一是主体 (教师) 客体 (学生) 信息传授中语言是主要媒体;二是信息传授由主体 (教师) 向客体 (学生) , 具有一定的单向性。客体 (学生) 处于被动地位。
讲解技能教学功能的要求, 一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理解、巩固、应用新知识, 新理论和新概念;二是帮助学生懂得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和探讨的方法, 推动学生的认识能力 (如运算能力、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等) ;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结合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美感, 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堂教学讲解技能的要求:
一、明确讲解的结构, 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根据知识结构的顺序, 结合学生思维发展情况, 提出关键性的问题, 形成较清晰的讲解框架, 使讲解条理清楚, 便于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语言明确、流畅、准确。语言流畅就是紧奏连贯。自信和充分准确是语言流畅的前提, 语言准确明确就是要求正确运用术语, 用学生能理解的词汇语言, 少用或不用未经定义的术语。而语言和语速要适应讲解的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变化而变化。
三、讲解要有启发性。就是说要把直观的、抽象的现象、事件, 通过综合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的概念和规律。讲解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余地, 把握住讲解的时机, 对重要内容作本质论述时, 要讲清楚、讲透彻。
四、讲解时要善于运用例证。例证是进行学习转移的重要手段, 它能将熟悉的经验与新知识、新概念联系起来。教学中的讲解举例的数量多少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所举的例子与所教知识中的新概念之间, 是否具有实质性的非人为的逻辑关系。对这种联系要作透彻地分析, 细致地讲解。
五、要注意形式的连接, 语言上的清楚。清楚连贯的讲解是新旧知识之间, 例证和原理之间, 问题和问题之间的内容的相互连接构成的。在讲解中要仔细推敲, 选择有连接作用的词或短语, 从而说明上述关系, 使讲解形成完整的系统。语言清楚就是要做到吐词清晰, 语言精准, 不说半句留半句。
六、进行强调。强调是讲解清楚、成功的重要技术之一。对要强调的内容重点, 可用讲话声调的变化, 身体动作的变化进行, 也可直接用语言提示强调, 又可用概括和重复进行强调, 还可以通过利用和接受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强调互动。
七、要重视获得信息的反馈, 及时调整讲解方式。在讲解中,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行为及操作方法, 并留意学生的发言, 用给学生提问题或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收集讲解效果和反馈信息, 弄清学生的理解程度, 及时调整讲解程序和方式,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讲解技能的类型:
1.描述式, 又称叙述式或记叙式。描述的任务, 使学生对描述的人、事物的结构, 要素属性、发展和变化, 有比较形象的、具体的感觉和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可分为: (1) 、概要性描述, 对人、事物的特征、要素做概述, 这类的描述, 在讲解时要充分运用形象, 生动的口头语, 引用有关的数字资料, 要注意揭示事物的结构及各层次间关系。 (2) 、例证式描述, 这类描述讲解时要举出有代表性的, 人们比较熟悉的、具有说服力的例证来具体描述事物。 (3) 、程序性的描述, 讲解时要注意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步骤进行描述, 要抓住事物的关节点进行描述讲解。
2、说明式, 又叫解释性和翻译性, 讲解时注意将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因为要说明原因, 又可分意义解释性和翻译性两种。
3、原理中心式, 讲解时要以概念、规律、原理、理论为中心进行, 这是教学中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
4、行为中心式, 以训练动作技能为中心的讲解, 主要用于动作的要求并结合示范, 指导学生的练习进行。
浅谈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篇5
一、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资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且没多大用处的,而是与生活的联系紧密。为此,可以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循环结构时引进电脑病毒事件“熊猫病毒”,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及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要回归认识的最初,也就是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严格控制教学内容,不增加难度,不降低要求,力求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以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而言,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图形,用谈话式“依形探数”或“用数定形”,以使问题直观易懂,学生吸收自然好。对于一些综合题,可结合分析,采用点拨讲授法,要挖尽条件,点其窍门,减缓坡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也便于学生吸收。
需要指出的是,设置问题时要尽量具体,环环相扣,而且要多范围,最后也要有“从中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总结性问题,切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
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工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483浅谈新课改中的课堂讲解技能 篇6
一、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课堂活动也为单边活动。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要让他们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所以师生双方相互勾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交流思想、情感、体验和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引导、启发他们主动去探究、学习,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境界,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就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暴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培养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问一些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再次,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再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参与意识,英语教学课堂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不时调整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要合理地安排课堂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这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上的一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啰唆。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要正确、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或指导学生高声朗读,或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或诱导学生质疑讨论等。在这种布局和谐、节奏明快、动静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情绪时起彼伏,始终保持着思维活动的持续性和情绪的兴奋点。通过优化教学时间,就可以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大,活动增强,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我认为,教学内容要疏密相间,节奏要缓急交错,动静结合、变化有致,才能真正成为有效课堂。
五、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贴近生活又符合课堂内容的情景,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灵活选择,如听录音、做游戏、演讲、表演等,采取哪些方法,应精心安排。只有选择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六、从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从这一节课听得是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并正确利用好这一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充分发挥教学过程评价的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教学计划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调控和引导。其间,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起着不可或缺的推进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民主的催化剂。有效的教学过程评价还有助于搭建师生进行真实情感和语言交流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参与语言活动时的表现加以评点、肯定和激励并给予必要纠错或引导。当学生精神懈怠时加以提醒,当学生情绪低落时加以鼓励。不迁就学生偏激甚至错误的思想,尽可能用积极的、正面的思想情操去影响和感染他们。凡具有亲和力的老师,通常会很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会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评价,促进教学步骤的实施和推进,在评价中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并最终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
浅谈新课改课堂的信息技术应用 篇7
●激发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选用合适的多媒体, 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 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可以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有趣地表现出来, 为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以英语教学为例, 在课前可以放一段英文歌曲给学生听, 让他们在听觉和知觉上做好准备, 同时也能让他们学会几首简单的英文歌曲。这样, 学生容易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兴趣, 有了兴趣,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 英语课堂中的“听力难、写作难”也就会变成“听力易、写作乐”了。
●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目标达成度
在课堂上,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明确学习目标, 然后以直观、形象、生动的课件串连起整节课的各个环节, 并借助学案和各种互动活动完成各环节任务。
例如, 在地理课上, 利用电子白板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 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任意变换大小, 改变虚实, 有利读图、填图、图文转换, 提高认识, 发展思维, 少花时间, 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概念, 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帮助理解, 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深挖教材, 把握重难点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施教之功, 贵在得法。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 教材、媒体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重要, 但都只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设计课件, 提炼教材中的“快乐因素”与知识点巧妙结合, 进而设置情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 适时合理运用多媒体, 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启发交互, 发挥学习主动性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 而在鼓舞和唤醒。实践已证明, 多媒体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在课后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任务要求自由地选择、控制学习内容, 调整学习方式, 选择学习的途径和学习进度, 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 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干, 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 优化整体教学。
483浅谈新课改中的课堂讲解技能 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情意功能;学习欲望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建立高效课堂教学。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具体讲1、要以尽量少的时间物化劳动 ,靠提高课堂45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2、要以教师、学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为本,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高效的课堂呢?
1 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转换教师的角色,让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教师必须从主宰课堂的“主导者”成为平等的“组织者”、“引导者”。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单纯的灌输知识转向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良好人格的培育;由单方的传授转变为多主的交流合作。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1.1 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是朋友,是学习的伙伴,教师在课堂上学会关注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突出学生的感受,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学生,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的优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1.2 其次高效课堂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只是一个观众、听众,他们只是被视为一个学习的个体,而忽视了他们的感受。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老师讲完后就说“照我教你的来”。高效课堂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注意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为此,高效课堂要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将沉闷、闭塞的课堂转化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的天堂,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做人的品性。
1.3 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看,高效课堂要倡导“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不让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高效课堂提倡自主学习。未来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靠自主学习为主,不能局限于听老师讲授知识,更多的则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支自己去探索、这样才能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更加深刻。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高效课堂要注重教学的情意功能
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了学科本质的内涵。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放在第一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和谐达成。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时需要严格做到:(1)把握好学科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层次性。目标的制定既要与教学的深度、广度相吻合,又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注意目标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如概念的学习,不但要强调定义的严谨性,而且要注意概念的螺旋式发展。(2)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构建。教学设计中要突出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激情,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科教学的最高追求,它主要包含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科对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科学态度、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酝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方法和过程是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课堂教学是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从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掌握学习的方法,关注社会的发展,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紧迫的社会责任感。
3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3.1 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生动有趣、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教师设计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与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有密切的关联,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学生才会产生问题意识并乐于去探究,情境中蕴含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创设情境应力求体现时效性,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2 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当前,社会要求给学生“减负”的呼声很高,而要“减负”构建高效课堂是关键,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它有待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去研究、去探索。
【483浅谈新课改中的课堂讲解技能】推荐阅读: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09-12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09-07
浅谈新课改下政治教师的角色转换12-29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06-29
浅谈新课改下政治教师必备素质的教学评价10-10
浅谈新课改下山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2212-25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优秀教学论文01-17
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禁忌10-21
谈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