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材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2024-08-15

浅谈新教材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共11篇)

浅谈新教材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篇1

浅谈新教材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 生物教材中的插图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 具有直观形象、简明生动的特点, 能表达出丰富的生物学信息, 是生物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运用插图,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重视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渗透 “生物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的观念;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关键词: 插图 教学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 优点之一就是提供了更大量的插图, 包括照片、图表、结构图、演示图、示意图、模式图等。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人脑对于图片等形象信息的记忆能力是语言文字记忆的 1000 多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科学合理地处理好这些插图, 把握了这把钥匙, 并以此为载体, 可以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分析、综合、迁移、创造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兴趣, 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一、运用插图,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新教材中配有大量形式多样、画面清晰的插图, 这正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而精心设计的, 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必修 2 中插图 3-15 “色盲测试图” , 教师问: 同学们以往在体检的时候有没有看过这样的图呀? 图中的数字是几呀?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有人不能准确识别这类图的情况呀?通过这样的插图帮助他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 体会患者遇到的问题, 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二、运用插图, 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不少, 其中有生物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新教材必修 1 插图 1-3 “正确使用量筒” 一幅插图就把如何正确读数解释得清清楚楚了, 起到了以图代文的作用。总之,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直观、形象, 一目了然, 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好资料。

三、运用插图, 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形象地表示结构的组成, 有的生动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 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 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例如, 必修 1 插图 2-11 就直观地解释了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插图 2-13 形象地显示了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变化过程。插图 4-12 “光合作用图解” 是光合作用这节课的关键, 在教学时课本的文字内容要通过这幅图解释清楚, 在学生脑子中将抽象的内容以这幅图的形式形象记忆, 课后也可以将这幅图进行加工给学生做填图训练。

四、运用插图, 重视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新教材配合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 刊印了很多位科学家的肖像。必修 1 就有罗宾·沃伦、巴里·马歇尔、施莱登、施旺、列文虎克等 10 位。结合教材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内容, 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 必修 1 图 1-2, 100 多年前斯巴兰扎尼研究生命发生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科学家当时的实验思路。在当时实验成功但是仍有质疑的情况下, 斯巴兰扎尼不怕失败不怕挫折, 设计了更加有说服力的实验器材, 最终让所有的人认可了自己的设想。通过这类插图进行教学, 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树立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 有着重要作用。

五、运用插图,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运用插图, 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现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 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例如, 以新教材必

修 2 中插图 5-7 “袁隆平在培育杂交水稻” 为媒介介绍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培育过程、杂交水稻的优势, 让学生了解他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杰出贡献, 强调此项科研成果在世界农业史中的地位,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运用插图, 渗透 “生物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的观念 “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提倡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并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 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是本次课改提出的新理念。生物教材中的插图紧扣了这一新理念。如必修 2 插图 1-1 “转基因番茄和普通番茄” 等等, 这些图片中的实物都源于生活, 用之于生活。通过这些图片,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了解生物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而广泛的联系, 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生物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运用插图,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可持续发展观认为: 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 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能保护环境, 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和以往的教材相比, 必修 3 《稳态与环境》 中新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内容, 其间配以相应的插图 5-8,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总体策略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时时刻刻都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 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自然资源, 逐步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与习惯, 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八、运用插图, 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 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自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生物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迅速发展, 并产生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 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教师应该重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插图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例如, 必修 2 插图 1-1 “转基因番茄和普通番茄”、图 1-2“ 转基因金大米” 就形象地将 20 世纪末诞生的一项生物新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功能展现在了学生眼前。依赖生物新技术产生的这些新作物有的更耐贮存了, 有的营养价值有了更大的提高, 引导学生讨论这项新技术的出现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并且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和网络等了解更多的信息, 开展调查、研究、讨论等活动, 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插图, 它既是生物教学的直观教具, 又是生物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既要起 “教具” 的作用, 又要起 “教材” 的作用, 新教材的大量插图给我们的教学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实践证明, 最大限度使用插图, 并合理运用各种媒体手段赋予图片以生命和活力, 能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形成思维;用足插图,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综上所述, 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插图这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 理解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浅谈新教材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篇2

一、运用插图,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 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 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 结合绪言中的内容, 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 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 教师指出, 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 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 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 兴趣更加浓厚.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 想答而不能的情境, 引起学生思维, 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二、运用插图, 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 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 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 线条简单, 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 形象逼真, 能清楚地说明一 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 它们直观、形象, 一目了然, 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三、运用插图, 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质的用途, 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组成、构成, 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 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 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

例如, 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象, 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 (上册50页图3-6, 3-7) , 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 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上册52页图3-12, 3-13) , 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四、运用插图, 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新教材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 刊印了拉瓦锡、张青莲两位科学家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选学内容, 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拳拳之心.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拉瓦锡当时的实验思路.拉瓦锡不怕失败, 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 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 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有着重要作用.

五、运用插图,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运用插图, 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献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 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例如, 新教材引用《天工开物》中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盐图, 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 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材料.

浅谈新教材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篇3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中对新旧教材的理解和比较,现就新教材的一些实物照片、风景照片、漫画等插图,谈一谈它们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新教材中丰富、精美、涉及到多个行业的插图给化学学科增添了无穷的趣味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化学教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启蒙教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领到化学教材时,都怀着一颗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看个遍,总是被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深深吸引。教师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要牢牢抓住这一很好时机,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的插图,是一幅小猫栖息在2200℃火焰之上的照片,学生们看到这张照片,就产生强烈的探究未知事物的欲望。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小猫站在温度这么高的火焰上却安然无恙吗?”学生摇头、疑惑的同时,也充满了好奇与渴望。老师就应该在分析为什么的同时指出:“小猫是站在用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隔热板上”,并向学生说明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精神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课题1中的几幅插图,节日中点燃烟花放出的五彩缤纷的火焰;越王勾践的宝剑寒光闪闪,非常珍贵,宝剑虽然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但并无丝毫锈蚀等,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利用插图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对演示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答试题的能力

新教材的插图富有科学性、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的作用。例如,新教材分子和原子的图像,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使学生理解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学生通过第七单元插图7-6燃烧条件示意图就能更好地掌握燃烧的条件。新教材的插图中,还编入了漫画似的示意图,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例如,上册第77页图4-10,在介绍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时,编入了这样一幅插图,钠原子说:“电子走开,我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说:“我需要电子,我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钠原子一脚把一个电子踢开,氯原子用一个网兜把电子网过来。接着,钠离子和氯离子手挽手成了好朋友。这样的漫画图就更有利于学生对原子得失电子的理解和把握。还有,上册第97页的插图“嗨,我们没有足够的氧与它们平衡!”到“现在我们平衡了!”就更方便于初学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学生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原理。这样,把微观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数字化,便于理解。

三、利用插图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每门学科的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化学教师更要不失时机地运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例如,新教材第二单元的单元引入图是一张风景图,蓝天、白云、奇石、绿草、大树,环境非常优美,置身其中使人心旷神怡;第三单元的引入图是一个美丽的大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使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上册课本图3-31水污染使鱼大量死亡;图7-28工厂排出的烟尘污染空气;图7-29森林受到酸雨破坏;图12-22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通过这些图的对比,触目惊心,可使学生强烈意识到,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遭到严重污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内化为自身具有保护环境的观念和自觉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踏实做人的态度,图11-8刊印著名的化学家,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的肖像,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教师要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之情,鼓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

总之,新教材中精美的插图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意义重大,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化学教材在视觉效果和拓宽学生知识面上的不足,丰富了化学学科与其他行业的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山区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作用明显。

浅谈新教材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篇4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三年制初中化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也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 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第195-196页表格中10种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认识产生的表象。另外13种常见化学仪器的示意图,也使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页图1-11白磷的燃烧,图中两处白磷、一 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从第197页图2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的方法。第140页图7-3过滤装置图为

浅谈初中历史教材插图教学 篇5

河北省无极县无极镇中学 刘美然

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初中历史教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历史插图的作用,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研讨的重要课题。根据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历史教材插图的利用。

一、培养历史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历史教材插图的大量增加,其中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时,上新课之前,可以先投影了两张插图,第一幅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第二幅是苏维埃政权成立时的情景,并打出思考题:①图二中正在进行讲话的人物是谁?②两图反映了哪个时代的重大事件?③谈谈你对此事件的了解。这样就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想知道插图中的内容,把他们的情绪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新课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感知历史,掌握史实

历史教材很多内容是用文字表达的,但文字具有抽象的特点,无法向学生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而插图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具有容易记、记得深刻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我们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解决历史教学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如在上《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课时,讲到经济危机给德国带来的影响,教材从多方面归纳,但不直观,我就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幅插图:1927年德国关于经济危机预言性的漫画,使学生看了这幅图深刻体会到德国贫富悬殊和处于崩溃的边缘状况,就很容易掌握经济危机的背景。又如教师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用粉笔画在黑板上,然后将所经过的重要地点:瑞金、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吴起镇、会宁等用方框标注出来,再叫学生到黑板上填写,既直观又有成效。

三、培养自主积累历史知识习惯

没有长期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积累历史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而插图教学是学生历史知识积累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因为历史插图的蕴含极为丰富,它所提供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研讨插图是解读历史插图的第一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有什么”,分析“说明了什么”。从表面信息入手,将插图上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挖掘和释读插图中的历史信息,达到积累知识的目的。插图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感知,这不仅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进行积累的重要源泉,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学习迁移是指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其中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培养学生这种迁移能力。以《彼得一世》这幅插图为例,教材内容虽已表明:他是俄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为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但仅此还显得不够,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识图、解图来实现知识的迁移——不难看出,彼得一世刚毅、果断的气质跃然纸上,实际上他一生的历史活动是深受这种个性影响的。通过感知插图,学生加深了对彼得一世义无反顾、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五、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如在《世界历史》第二册中,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节,教师可让学生先对比本课中的两幅扇形图,会很自然地得出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两幅柱状图,又很容易地分析出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六、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学习武则天的内容时,教师除了介绍教材上的“武则天肖像图”,还可以专门向学生展示教材上没有的武则天的“无字碑图”让学生在两幅插图的观察中,配以文字简介: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病逝后,为自己立了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的无字碑。同时提出,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聚讼纷纭。纵观诸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刻。其二,武则天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全盛,政绩蜚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其三,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你倾向哪一种观点?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对插图的观察研讨中,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学会运用辩证的、客观的、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

七、利用插图教学,进行创新学习

历史插图直观但隐藏着丰富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充分运用观察能力,把观察到的现象上升为理性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洋务运动》一课中,教材有江南制造总局的插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出道思考题:江南制造总局是谁创办的、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其建筑外观有何特点?里面的设备与外观是否协调?这从侧面反映了洋务派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这样把建筑的有关知识与政治经济制度有机联系起来,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创新思维含量。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这道思考题,可以让他们自己到图书馆查阅一些书籍,并写成一篇历史小论文。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历史课的魅力。

浅谈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6

开鲁县工农小学

宋超杰

课文插图作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里会说话的 插图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插图,培养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1)结合插图,感知课文内容。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对文字材料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形象直观的彩图却兴致勃勃。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比如,汉语拼音“b

p

m

f”的教学中,课文插图为我们创设了学习的情境:“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 在教学中,只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再配以这首情境歌,既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具体形象,又能使所学的四个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也轻松愉快。

(2)结合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五年级下册古诗《舟过安仁》一课,理解“怪生无渔业张伞,不是行船是使风”一句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观看插图,说说插图的意思,与课文的哪一部分是相照应的。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深切地体会这句诗的意思,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结合插图,总结课文。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可以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狐狸在没有得到肉之前的神态是怎样的?得到肉之后呢?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愚蠢。

二、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如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进行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三、观察插图,培养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

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图画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游子吟》一课的插图时,要从图画的整体内容教学观察,指导学生对孟郊和他的母亲的表情、动作教学仔细观察,如何让学生教学大胆的想象,在激发学生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么样的对话,从而把画面的内容丰富起来,并且很好地落实故事的思想内容,实现情感目标的落实。

四、结合插图培养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浅谈新教材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篇7

英语是初中生的必修课程,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 教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而学生的综合能力却未得到明显的提高。原因有很多, 笔者认为其中之一是对现有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教材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对教材插图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以下三种现象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时有发生。

(一) 直接忽略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预习好新课, 这是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的环节。上课时, 教师开门见山, 甚至没有导入环节, 且与课文相符的插图经常被忽略。

(二) 轻图重讲

仅使用插图做一些简单的导入或者衔接, 很少利用图片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或自由发表观点, 插图起不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 图文不符

忽视课本中的插图而选取一些网络上的图片和视频,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选取的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容易使学生的思路出现偏差。

由此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 教材插图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由于没有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 很少利用插图对知识进行复习或者对语言技能进行训练, 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材插图的定义

教材插图是指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起补充、解释、说明作用的属于教材内容多种呈现方式之一的图画。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形象、具体、直观且有趣的, 图画, 它们不仅丰富了英语教材内容, 而且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教材的主题,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得具体实在, 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 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钱福兵2012) 。

三、运用教材插图的相关支撑依据

(一)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 并在课堂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低年级学生, 教师更应注意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使学习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 (教育部2011)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课本插图是教材中重要的学习资源。

(二) 插图自身的功能优势

鲁迅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装饰书籍, 增加读者的兴趣, 但那力量能弥补文字之所不足。” (顾绍艳2015) 具体来说, 插图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

1.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兴趣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人教版教材中, 丰富多彩的卡通图片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教学内容。

2. 增加教材信息含量

图片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学生通过认知图片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图片具有直观性, 学生通过认知图片能快速获得信息。

3. 对抽象知识进行解释说明

在英语学习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点, 教师很难用语言让学生理解, 而插图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些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 这样就可以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例如, 英语语法项目是英语学习的难点, 且较为抽象, 教师在讲解比较级和最高级概念时, 可以利用插图来说明, 提高教学效率。

四、有效运用课本插图的策略实践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的插图很多, 共有334幅, 平均每个单元有16幅, 并且在导入、听力、写作、语篇阅读及课后练习部分均配有相关表格及图片。表格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插图多采用卡通图, 生动直观,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插图, 并对其进行组合和二次开发, 课堂教学会更加高效。

(一) 以图助听———把握听力方向

提高听力水平是教学目标之一, 学生只有听懂才能进行交流, 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持久。但在实际训练中, 听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听录音时, 跟不上语速、紧张, 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所以, 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看图, 讨论并猜测插图展示的内容, 激发学生“听”的欲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4 Section A (2b) 部分为例。笔者在两个班进行了对比听力教学。笔者没有给第一个班级学生任何提示和看图指导, 让直接做题。由于录音语速较快, 所给出的图片又比较杂乱, 有些学生不知所措, 跟不上录音而没法正确作答。而在另外一个班级里, 笔者在播放录音前先让学生仔细看插图2a, 复习已学词汇book, key, computer game, ruler, pencil box;然后, 笔者让学生分析插图2b中呈现的物品。学生仔细看图后, 对房间里的物品基本能正确表达, 为学生进行听力做好了铺垫。接着, 笔者根据插图2b设置了如下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Can you guess where the key is?以此展开了“听”的教学前奏, 最后进行听力练习, 这个班的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了。在听完录音后,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插图描述所有物品的摆放位置。如:“In this picture, the pencil-box is under the sofa.”这样, 学生在训练听力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总之, 插图导入“听”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使学生自动对图片信息进行解码、理解、分析对比、联想等, 使其对所听内容产生期待。

(二) 以图促说———提高说的能力

“说”英语就是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 参与英语交际活动。教材插图是在英语课堂中被用以练习说的最好的素材。在口语教学中, 借助插图进行角色扮演, 能使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 条理清晰地表达本单元的知识要点以及重要句型。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 Section B (2b) 的插图为例, 笔者在上完单元所有内容后, 再次呈现图片复习所学内容。学生通过仔细观看图片, 唤醒原有的记忆, 并在插图的帮助下, 尝试设置一个语言场景, 分别扮演售货员seller与顾客customer。笔者发现, 当学生融入角色时, 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以下是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创编的对话:

Seller:Can I help you?

Customer:Yes, please.I need a pair of shoes.Seller:How about this pair?

Customer:I don’t like black.Can you show me another pair?

Seller:OK.The brown shoes sells well.Do you like them?

Customer:It looks good.How much are they?Seller:They are only 15 dollars.

Customer:Great.I’ll take them.

(三) 以图导读——感知文本重点

读前环节是阅读课的导入阶段, 此环节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激情, 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使阅读活动顺利展开。

插图作为高度直观化的教学内容, 是最具吸引力的阅读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引发学生兴趣, 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全颖洁2016) 。

1. 引发兴趣

和纯文字相比, 色彩丰富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眼球,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以七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B (2b) 的插图为例 (见图1) , 该插图简洁明了地体现了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 特征鲜明, 极具代表性。

笔者以此为导入, 开门见山, 设置问题, 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激活背景

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进行“头脑风暴”, 激发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活背景知识的过程能激发联想和想象, 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 形成阅读动力, 使学生对阅读课充满期待。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7 Section B (2a) 插图 (见图2、图3、图4) 为例, 三幅插图都为2b的阅读做了铺垫。笔者根据2a的三幅插图设置了如下问题:

然后, 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激活背景知识中有关描述旅行的内容, 建立关于攥写旅行日记的基本框架。这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形成阅读动力。“头脑风暴”的过程也是学生拓展知识面、丰富语言知识的过程。通过“头脑风暴”活动, 学生更容易接纳阅读内容, 也为利用插图预测文本内容做好了铺垫。

(四) 以图练写———拓展写作思路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插图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拓展学生思维。通过插图教学, 学生不仅获得了感官知识, 还能通过插图拓展句子, 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人教版教材强调生活化的学习内容, 很多插图来源于生活中的事件, 如养宠物、生日派对、外出旅游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旧知识, 使旧知识与新知识产生联系, 然后写出英语句子,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1 Section B (3c) 为例, 该部分要求学生写一篇旅行日记, 并说明是否喜欢旅行及喜欢的原因。七年级学生虽然有过学校组织旅游的经历, 但以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 根本无法用文字表述清楚。所以, 笔者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并且提供与此话题相关的插图, 让他们观察图片中的人物活动, 并要求他们选取一种活动作为他们的school trip, 讨论喜欢干的事情及喜欢的原因。这样, 在这些插图的影响下, 学生就有话可讲了。最后, 笔者要求学生用文字记录旅游事件并谈论所感所想。

插图在写作中的有效作用不仅限于七年级, 中考作文题也常常伴有插图, 学生需要根据图画提示写一篇短文。因此, 教师应该从七年级开始, 有意识地利用课本插图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看图写句子、写段落、写短文等, 这样的写作练习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

五、利用教材插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图片具有文字所不具备的功能, 在教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在使用课本插图时,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 灵活选用插图

插图的使用必须与文本或者教学目标高度吻合。在引入课本插图的同时, 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与教学内容吻合的图片, 但不宜过多, 否则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教学效果。另外, 并不是每一幅插图都要使用, 但也不能完全忽视插图。教师在重组教学内容时, 应考虑教学情景、教学整体性、有效性, 对插图进行重组。

(二) 正确引导学生看图

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图画比较感兴趣。学生可能会被插图中某些内容所吸引, 教师若不进行引导, 课程教学会大打折扣。另外, 由于初中生的词汇量有限, 当他们无法用英语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或描述图片的内容时, 教师要注意不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要有足够的耐心,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插图的运用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这样更能发挥其作用。在教学中运用guessing game时, 教师可以把插图放入PPT中, 用自选图形遮去大半部分, 并设置动画效果, 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 插图是课本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称为课文的第二语言。对于小升初的七年级学生来说,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图文并茂, 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对他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摘要:阐述教材插图的概念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分析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的具体教学为例, 围绕以图助听、以图促说、以图导读、以图练写等四个方面探索有效运用课本插图的方法。提出利用教材插图时应灵活运用、有效整合、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关键词:七年级教材,教材插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顾绍艳.2015.如何运用想象补白课本插图[J].小学教学参考, (4) .

教育部.2011.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钱福兵.2012.谈谈如何有效使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插图[J].中学英语园地, (9) .

浅谈新教材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篇8

一、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具体形象、富有童趣,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这一课,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书上的图画美不美,并说说美在哪,然后在范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看图,教师边描述边逐段引读。如,引导学生看小青蛙在干什么,教师描述: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荷叶绿绿的,就像歌台上铺着绿绿的地毯。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接着引导学生读“荷叶是我的歌台……”最后,教师指图上的景物,学生练习背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观察能力。

二、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汉语拼音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形象直观、色彩鲜明的图画,这些插图紧扣拼音教学的有关内容。编者的用意何在,大家不言而喻。为了让六七岁的儿童掌握这么多相对单调、抽象和枯燥的汉语拼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降低拼音教学的难度,帮助学生学好汉语拼音。

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g k h这一课,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平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就像z c s,zh ch sh r,ɑo ou iu,ie yue er等课,都是每个拼音字母配有一幅图画。

三、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在读文中识字

新教材在一年级安排了大量的识字。集中识这么多的字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也是一道较难逾越的坎,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成为学习的一大障碍。所以对于教学者来说就应该使出十八般武艺来唤醒学生对识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个人认为在课堂上利用插图就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在家里》时,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小红家里有什么?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激起学生的识字欲望后,再让他们借助拼音读生字,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字词与插图中相对应的物品联系起来。这样就把识字与事物联系起来了,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又巩固了识字的效果。还有在人教版第一册的象形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其象形的地方,从而知道象形字的由来和特点,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象形字。

四、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所谓说话写话能力,不是简单地说出图画内容,而是要在教师长期不断的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从低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说话写话能力。

例如,讲人教版《祖国多么广大》这一课时,我出示课文插图(由四幅图组合而成),首先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画面,感受大自然的优美景色。我让学生分别说说画面内容,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发言的学生可多了!有的说:“山上覆盖着白雪,这幅图是冬天的景色。”有的说:“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树是绿的,草是绿的,满目的绿色,真想到这个地方去看一看。”还有的说:“碧蓝的天空,高大翠绿的椰子树,海南岛的夏天可真美啊!”……接着我告诉学生这4幅小图描绘的是同一个季节——春天的景色。同学们惊讶得睁大了双眼。季节相同,景色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我让学生看图学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自己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再要求学生又一次观察画面和祖国地图,体会我们祖国的地域广阔、山河壮丽,并联系课文和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感觉到祖国的广大,最后让学生动笔写出来。

五、利用课文插图,有效地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课文,单靠文字的描绘,学生是无法理解内容的。如《故乡》中共有两幅插图,教学时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插图。第一幅插图描述的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这幅图中描述的是一个天真活泼而又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而在第二幅图中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中年闰土的形象——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是破衣烂衫,一双手又粗又笨,像松树皮,手里提着纸包和一支长烟管。这两幅插图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变化?”(经济生活的艰辛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教师教学时只要提示学生这两幅图所体现的差异原因,学生便能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心领神会。

总之,插图教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教学艺术。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巧妙地加以实施,让其发挥独特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在美丽的插图与精彩的文本中自由徜徉。

参考文献:

马俊娥.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中的插图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6).

浅谈新教材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篇9

聊聊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南昌市灌婴小学

万鸿凯

内容提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材解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教材解读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解读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4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聊聊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有幸参加了2014年5月9日-12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历时两天半,共二十九节观摩课。经过这么大强度的学习,自身收获肯定也不少。

一、积极树立专家引领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本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指导,共有29位来自于全国29个省、自辖市的优秀教师为我们奉献上了一份饕餮(Tāotiè)大餐,更有十位学术专家的点评让我受益良多。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首先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程晓堂副秘书长和龚亚夫秘书长发言,然后基础教育司乔玉全处长透露,教育部将筹备启动下一轮课程改革,主要目标为做好小中大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接下来,许时升副秘书长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教师课堂教学观察表》的培训,内容主要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等模块。

第一天由于开幕式和《教师课堂教学观察表》的培训,就安排了十二节课,第二天安排了十三节课,第三天上午是四节课和颁奖。

总体来说,虽然是各省级单位选派出来的代表,但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念相差还是较大的。特别是就英语这门学科来说,还是和地域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较大,比如此次获得前五名选手的分别来自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和吉林。另外,二十九位选手当中有八位男老师,其中有八位获得优胜奖(前十五名)。一共五个半天,每个半天由两位专家进行评课,专家主要由大学院长、教授以及省教研员组成,明显可以感觉到大学院长和教授更多的关注高层次的理论方向的引领和微层次的细节问题的分析,而教研员更多的关注教师教学目标与教材目标的一致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等方面。

就我个人来说,在此次听课活动中更多的关注到教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深入理解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故事书、补充练习„„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风格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所说的教材主要指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2页)

教材是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的重要媒介。高水平的教材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映合理的教学目的和目标,体现先进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学习,支持教师教学都

/ 4

起着积极的作用。

虽然教材对英语教学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教材编写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够科学。首先,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比如程晓堂教授在对新疆生产兵团二中的李悦老师执教的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教材版本是外研社新标准三年级起始第六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用))评价中就谈道“可以回避教材中个别不够科学的问题,不应只局限于教材。”

其次,任何教材一般都不是为某一特定的学习者群体编写的,因此不可能完全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要求。教材与实际教学的需求之间肯定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记得龚亚夫教授2013年秋在江西省教师国培班里也指出,许多偏远山村的孩子如何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理解课本上的wash room,gym,hamburger等等。

所以,我们既不能否认教材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盲目崇拜教材。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

三、正确处理狭义教材与补充文本的关系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深入,特别是部分一二线大城市的孩子已具备了相当扎实的英语基础,狭义上的教材内容甚至都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所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板块中明确强调:“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来学习真实、鲜活、实用的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机会。”

于是在课堂上,教师们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补充教材、自主选择文本教学甚至是改编教材已经是屡见不鲜了。比如此次教学观摩会共二十九节课,其中有三节是基于教材或动画进行改创编的;有一节是选用绘本;在其他二十五节基本教材文本的课程中,绝大部分也都进行了文本拓展或者为学生提供了补充文本。

不过,也许是基于不同地域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也许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失误,有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文本的拓展与补充,将教学的重心进行了偏移。比如,贵阳季老师在执教《You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一课时,开课导入一段贵州的视频,然后教授讲解了关于club的各种句型和相关内容,本身应该是为最终的文本进行铺垫,但是一是导入文本前共花了25分钟多(30分钟一节课),二是铺垫的内容比文本的内容更具难度。所以就如程晓堂教授所评价道,“主体文本所占时间太少,教材不用,而用所设计的内容,那如何体现教材的作用?而且个别内容与教材内容没有关联性。”

但是,如果过于注重教材本身,而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许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与语言结构。比如甘肃的马老师在执教《Travel Plans》一课时,紧紧围绕教材开展学习与练习活动,没有关注到文本的拓展和其他课程资料的运用,以致于在学生最后的书写环节没有能够产生有效地输出。所以龚亚夫教授在点评时强调:“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只围绕教材开展。建议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语言材料,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语言思维与活动。”

所以,在课程设计时,既要紧紧围攻文本进行挖掘,又要合理利用其他课程资料进行补充与拓展,并且协调好两者之间的从属关系与课堂时间比例。

四、充分挖掘教材与解读教材的魅力

夏纪梅教授认为,“现代外语教材的概念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或课本,而是

/ 4

包括所有对发展语言和交际能力能力能直接或间接提供机会的材料或内容。”[2](1999年《试论外语教材的功能等有关问题》,外语教学)

所以,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该在充分深入地挖掘教材、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正如上海市教研员朱浦老师在评课时始终强调的“目标、话题、训练、结果具有一致性”,只有“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位了”,才能确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比如朱浦老师在对获得第一名的广东董剑老师的评课中说道:“课程设计的目标、过渡、环节、输出具有一致性。对于文本的解读与把握很好,改变了文本的形式,将一篇对话改变成故事,分段实施教学,最后整体还原,这是故事教学的基本形式。”并且最终也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来自北京市的王红老师所执教的《Life in the year 2050》应该是本届研讨会课堂氛围最热烈的一节课之一,浙江省教研员郑文老师在评课在强调,“语言知识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关注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活动并做扎实,30分钟内要有任务取舍,将有意义的活动做透”。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充分挖掘教材与解读教材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科学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既要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要便于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重庆甘老师在执教《It’s red!》一课中,为向同学们展示chameleon能够变色的特性,为课堂中为每组都准备了一个装了化学试剂的水瓶,摇晃后变色,让学生沉浸在科学实验的兴奋当中的同时,充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获得了龚亚夫教授很高的评价,“尝试学科结合,超越教材。”不过,另一位评课专家在肯定课堂效果的同时指出,“变色龙是依靠环境改变颜色,而不是摇晃水瓶来变颜色,从科学方面来说还不够严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材解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教材解读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解读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新教材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苏波盖乡美岱桥小学 电话号码:***

邮编:014111

作文教学在语文界是历久不衰的话题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对作文教学均有明确的阐释,且着墨颇多,众多同仁对作文教学进行反思,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作文该怎么教”,而“作文该怎么评”则很少去考虑。应该说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很不容易,都非常急迫地期待着老师的评语。因此,教师的评语一定要及时和中肯,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我从事语文教学十几余年,写作文评语是必作的功课,自然也有一些体会。我认为什么事都有两个方面,对作文评改也不可一概而论。作文批改是有“功”,主要不在于是否要写评语这个形式,而在于写什么,怎样写,即评语的内容。我个人认为,作文评语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窗口。好的评语,不会无“功”却大有裨益。其实作文评语是师生间推心置腹的交谈,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心理学表明,沟通越成功,它的教学效果越好。

多年来,对于如何写好作文评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富有情趣,激起共鸣。

童真、童趣是小学生作文的灵魂。在批阅习作时,如果我们总以成人的眼光审视小学生的生活与处事,以成人的语言评述学生的思想与情感,那么小学生的作文最终将成为老师、家长的“代言人”。因此我们首先应拥有一颗童心,用儿童化的语言,谈心式的口吻,为学生撰写评语。

如我班一位女同学写了一篇《我家的小猫》,我读后写了这样的评语:“你家的小猫长的多么活泼可爱,它把毛线团当球玩时又是多么有趣。读着你仔细观察后用心写我的文章,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这一切,你们家的小猫不仅令你、也令我很喜欢、很快乐!谢谢你的文章!”没料到的是这位女同学在这段评语后认认真真地写下了两个大字:“谢谢!”这样富有情趣的评语往往人在不经意间轻轻拨动了孩子心灵的琴弦,培养了乐于表达、富于表达的良好习作心态。

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求教师要针对每次习作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写评语。首先针对每次习作的目标、任务、要求写评语。如同样是写人的文章,上学期是要求学生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征,而本学期不仅要求学生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征,更要求能运用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里活动描写等突出人物的特征。显然对写人的这两篇文章,评语应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评价记事的顺序,后者侧重于评价表达方法。

其次,即使面对同样的习作要求,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也不相同。为此更要求我们洞察习作的细微之处,因文而宜地写评语。如同样是句子不通顺,一位学生是因为漏加了标点符号,另一位学生是因为用词不当,还有一位学生是因为态度马虎,写了半句话。为此我分别写上了这样的评语:①、读读看,体会一下哪儿该停顿,试着加上逗号,使句子变得通顺,好吗?②、我们常说要端正学习态度,但能改正学习态度吗?怎么改才能通顺呢?③、我读来读去也找不到下半句,马虎的你把它弄到哪去了?赶快把它找回来,使这句话又完整又通顺,好吗?因为评语亲切具体,学生读后心服口服,针对问题进行了认真修改,评语效果立竿见影。

三、充分激励,催人奋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的80%——90%。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充分发现并抓住学生作文中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获得前进的动力。

如有一次我给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欣赏你的作文,更欣赏你的写作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相信你能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写出更好的作文来。”寥寥数语,竟激励这位同学更加认真的写作,特别是作文草稿本上删改之细密信令人吃惊,作文水平也提高得很快,有几篇文章还在各种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对于作文写得一的同学,我们更需要对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热情鼓励,因为他们更需要体验成功的快乐。如“与前文相比进步真大啊!”“真不简单,你把句子写的越来越通顺了!”“这几个动词用的真确切!”“加油啊!标点符号可以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了。”

相对文字而言,形象直观的图画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为此,我还经常采用图文并茂式的评语。在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进步之处、独到之处、用简笔画画上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张简洁的笑脸、一颗鲜艳的五角星、一只鲜红的苹果„„学生读到这样的评语,往往爱不释手。

四、巧妙批评,令人深思

学生作文难免有不足之处,若能进行巧妙批评,化否定为建议,化要求为商量,化指责为引导,则更能引发学生思考。我曾经见过这样的作文评语:“怎么搞的?错了这么多字?真成了错别字大王了!”那孩子拿着本子,不知所措,错别字迟迟没有订正出来。我班一位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了不少错别字,我在其错别字下面一一画上符号,写了这样的评语:“请把画上符号的字改正过来。只要认真,大部分字你是会写的;个别字查查字典,你也能改正的;如果实在不会,我很愿意帮助你!我期待着你的错别字一天比一天少。要努力啊!”结果这孩子积极地订正了那些错别字,并在以后的作文中,乐于查查字典,问问同伴老师,错别字逐渐减少。可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学生的感受、反应会大不一样,作文的效果也大相径庭。

五、鼓励互评,促进自主

在作文教学中,我不仅努力优化自己的评语,而且还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写评语,鼓励学生给其他同学写评语。学生们在用心读一读作文,夸一夸亮点,想一想不足,提一提建议,写一写评语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了自主性,提高了积极性。

如写完《犀牛的自我介绍》后,某同学在“小作者的话”中写道:“问了爸爸有关犀牛的知识,上网搜集了犀牛的资料,我写出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读后对犀牛有更多的了解。”而他的同桌在“同学的话”中写道:“读了你的文章,了解了犀牛的一些很特别的生活习性,觉得犀牛真有趣。只是如果你能把犀牛的图片下载下来附在作文里边,那就更好了,你看行吗?”

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插图;教材;小学语文;作用

插图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能够承载文字所不能描述的信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占据了较大比重,这一方面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征,另一方面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插图的运用,这样有利于教学趣味性、形象性以及艺术性的增强,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笔者针对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广大学生能够激起对于中国文字、语言以及文学的兴趣。与文字相比,插图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能够较易被广大读者认同和信赖,同时通过视觉语言更易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一般而言,在阅读语文教材时,学生首先看到的是插图,所以插图是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重要手段,能够让语文教科书变得形象生动,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思考与想象。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插图来导入课文,让学生直观了解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同时帮助理解课文中的细节与难点,运用图文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许多语文教材中都会配有作者肖像的插图,通过这样的插图可以让学生领略作者的气质与风度。如果没有这样的插图,学生只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教师的有限的讲解进行抽象的认识,而有了作者插图后学生就可以将抽象认识与形象认识结合起来。通过对插图的欣赏,常常会激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好奇这样的人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强烈好奇心的指引下带领学生进行作品的欣赏与解析,了解作品风格,从而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插图,比如课文内容的场景图等等。通过观察这些场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帮助教师较好地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1.利用现有插图感受美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诸如《桂林山水》之类的写景文章,应当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而不是一开始就进行文本的阅读。通过对课文插图优美画面的欣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阅读就不再是对于文字表面的浅显认知,而是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从字里行间中感受美。

2.绘制插图创造美

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充分运用这一点,可以通过让学生为文章配备插图的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从网上搜集图片或者是自己亲手绘制文章插图,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不再停留在感受美的层面,而是一种对美的创造。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

在编定小学语文教材时,编者应当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在插图形式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十分有活力,都选用较为靓丽的颜色,诸如绘制太阳、蓝天与小草等景象时,通常选用金黄色、深蓝色以及翠绿色,且插图十分清晰,在人物插图中注重表情的描绘,这些都是考虑小学生对于强烈色彩和清晰图像的喜爱与需求而绘制的。通过这样的插图,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启发与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时期对语文教育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课程目标的设计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学中应当十分注重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进行。语文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靠的不是知识的传授和规律的揭示,而是在大量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渐渐地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就恰巧提供了这样一种实践条件,可以通过插图形象性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能力,从而加强自身的感悟与体验。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中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插图的观察、欣赏、引起共鸣的同时,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综上所述,教材中的插图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通过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能力、观察力以及想象力。此外,通过对插图的深入思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唐永平.不可忽视教材插图[J].语文教学通讯,2003(26).

[2]劉煌斌,杜玉山.新教材插图巧用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5).

上一篇:客服岗位述职下一篇:谈判的定义及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