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精选12篇)
插图: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篇1
插图: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插图: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叶燕芬
教材中的插图尽管不是可读文字,但它是编者精心创作的一个“产品”,蕴含着编者的教育意图,对课文起着补充、诠释的作用,本身就是语文课程资源。翻看课文中的插图,有的是背景说明,有的是名画展示,有的渲染意境,有的图解文意,有的拓展延伸。这些插图都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亲近文本、理解文本,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所以,它是教材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教材文字的内容,而忽略了课文插图;部分教师费尽心思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却闲置了课文插图。如何合理利用这一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呢?笔者做了有益的尝试,现列举如下:
一、图文对照,学习字词
课文插图有解释文本的功能,可以通过对插图的观察来学习字词。《难忘的泼水节》一课讲的是周恩来总理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的事,课文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特别是“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等生字新词的认读,学生很有困难。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插图,效果良好。
1.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分自然段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2.一位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时表现得有些困难,教师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师(出示“对襟白褂”词语卡片):这个词很难读,谁来教大家读?(一学生领读,师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图上的周恩来总理穿的衣服就是――(学生齐说:对襟白褂)
师:再来看看总理穿的裤子,扎的头巾。
生:总理穿的裤子是咖啡色的。(出示词语:咖啡色长裤)
生:总理扎的头巾是水红色的。(出示词语:水红色头巾)
师:这些词语会读了,对照插图意思也就明白了,句子读起来就容易多了。自己试试。(学生果然把这个句子读得很流利)
这个教学片段在插图的引领下,达到了多项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事物,还培养了观察事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高效地学习了“襟”“褂”“咖”“啡”四个生字。
二、图文结合,理清脉络
一篇课文中的多幅插图就像一幅幅的连环画,把课文中的故事情节非常清晰地展现了出来。这类课文教学时图文结合,能让学生马上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如《可贵的沉默》一文,文中出现了两幅插图:插图一是孩子们神气十足地谈论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热闹场景;插图二是孩子们说不出父母的生日而沉默的场景。初读课文时,笔者是这样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的: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请看这两幅课文插图,能根据插图里人物的神情、动作用合适的词语来说说吗?(学生自由准备)
2.第一幅插图,孩子们表现得怎么样?(同时相机理解“异口同声”“左顾右盼…‘神气十足”等词语)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插图的内容呢?(第1~9自然段)
3.从热闹中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非常快乐、开心,孩子们非常幸福。)老师跟大家合作,一起来读读这热闹的场景。(师生配合读课文第1―9自然段)
4.谁来说说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孩子们又表现得怎样呢?
5.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这幅插图?(第10―13自然段)默读第10―13自然段,静静地去感受一下这非同寻常的沉默。
6.找找表示“静”的词语。(“安静”“沉静”“寂然无声…沉默”)作者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呢?要读好这份热闹后的沉默很不容易,静静地,屏住呼吸、悄无声息地,安静,安静,再静一点,读――(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7.课文真像一部戏,是一个起起落落的故事,它共有三幕,开幕是“热闹”,第二幕是“沉默”,第三幕是“热闹”。第三幕没有插图,课文哪个自然段在重点写呢?我们也来读一读。
8.请把插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故事的梗概。
三、图文互读,突破疑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还不够丰富,课文中有一些句子对他们来说难以体会,此时教师不妨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如在教学《最大的“书”》一文时,课文题目下方的泡泡语中提出:“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学生逐步感受到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为什么岩石会像书?而且“为什么岩石又是最大的‘书’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学生顿时就会明白了。
师:川川刨根问底,这些问题都找到答案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看看插图,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呢?
生:哦,图上画着的岩石是一层层叠起来的,跟我们的书一页页叠起来非常的相像,所以岩石就是书啊。
生:图上的这块岩石上有树叶的痕迹,可能就是课文中说的岩石上的文字吧。
师:孩子,你的观察真仔细啊!
(出示句子: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师:读了句子,小朋友知道岩石上的雨点留下的.脚印叫――
生:雨痕。
……
师(小结):原来,在岩石上的那些看起来像小点点和小浪线一样的痕迹就是岩石上的字和画啊,怪不得我们把这些岩石叫做最大的书呢!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文本,利用插图“以图释文”,突破难点,构建起对学生来说原本是比较遥远和陌生的阅读体验――“岩石就是书”,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了生动的文本形象,理解了像“痕”这样一些比较抽象的生字词语。
四、以图悟文,激发想象
许多插图在课文中就如无字的有形语言,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并从中寻找有价值的思考点启发学生思考,就能渲染文本的阅读环境,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灰雀》,通过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达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何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利用课文的插图资源,结合人物对话的朗渎指导,是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有效方法。
课文插图中列宁爱护地拍着男孩的肩膀,男孩神色凝重地若有所思,神态很是复杂。男孩深深意识到,虽然喜爱灰雀,但是不能把灰雀捉回家,不能让灰雀失去同伴,不能让灰雀失去翱翔的蓝天。同时,男孩在列宁的提醒下,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且决心马上改正。他把懊悔和释放灰雀的心理,以及鼓起勇气改正错误的决心都写在了脸上。根据插图让学生大胆想象说话,既能提升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能以图悟文,使学生深入感受文本内涵。
插图: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插图作为教材中的非文字性资源, 也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直观的可视画面再现文章的重点内容或关键情节, 对文章进行着必要的补充和诠释。对于插图, 只要我们合理利用, 巧作安排, 必将让它焕发出“奇光异彩”。
感悟文本的切入点
阅读感悟, 需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只有生活经验与课文展示的情境相融合, 感悟才得以发生、发展,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会更加深刻。在实现学生的经验与课文情境的有机融合中, 插图作为“可视画面”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请看《第一场雪》一课的导入片断:
师: (展示课文插图后问)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树木、房屋都被雪覆盖了。
生2:我看到雪后的孩子们欢乐的情景。
师:你有过看雪、玩雪的经历吗?
生3:有, 冬天下雪后, 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打雪仗、堆雪人, 可快乐了。
生4:我去过东北的姥姥家, 那里天气很冷, 经常下雪, 雪下得特别厚, 有时能没过膝盖。
师:遇到这么大的雪, 你们有何感慨?
生4:我觉得下雪真美。
生5:我觉得雪真好, 它一来, 患感冒的人就少了。
生6:我妈肯定会说“冬天棉被三层厚, 来年枕着馒头睡”, 她总盼望着下雪。
师:著名作家峻青在经历了这样一场大雪之后, 有何感慨呢?他笔下的雪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场雪》。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开始学习)
美丽的雪景插图是课文情景的再现, 它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诱发出学生对雪的不同体验与感受, 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课文情境的融合, 并促使学生产生了新的阅读期待。这种期待必将促使学生以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
情感共鸣的触发点
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文本精读深思、充分感悟, 产生了情感体验后, 教师要善于触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力求让教师、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 如何触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呢?我认为课文插图便是很好的触发点。请看《我的战友邱少云》结课前的教学片断:
师: (展示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的课文插图后, 凝视着画面, 深情地说) 邱少云壮烈地牺牲了, 他的名字已被他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染成了一座不朽的———
生: (凝望着画面, 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 丰碑!
师:他的名字将随着焰火一起, 燃遍朝鲜的每一个角落, 燃遍中国的每一座城市, 也将燃遍我们的每一片心田, 我们会由衷地说———
生:邱少云, 共和国不会忘记你, 朝鲜人民永远记着你!
正是那幅生动、逼真的课文插图, 拨动了师生积蓄已久的情感之弦, 那深情的凝视、真诚的对白、不约而同的回答, 是师生全心感悟文本后的情感共鸣。此时, 师生共同经历着对生命的全新体验, 他们内心承载的是对邱少云的怀念与崇敬。
反思生成的突破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是多方面的, 反思也是多方面的。以课文插图为突破,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思探究, 也会创生出新的资源, 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 在《长城》一课的教学中, 我抓住插图中的鲜花这一资源引发学生思考, 生成了新的资源。
师:课文读到这儿,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都不出声)
师:请大家看课文的插图, 里面把鲜花和长城画在一起, 是什么意思呢?
生1:可以表现长城的美观, 说明长城像鲜花一样美。
生2:这是把鲜花比喻成了那些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他们在守卫长城, 保护长城。
生3:这些鲜花是为缅怀修筑长城而死去的劳动人民。
不可忽视的课本插图 篇3
[关键词] 有效性 图文并茂 兴趣 课堂效率
初中科学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有的描述了一个实验的过程,有的探究了一个复杂的变化,有的进行了一段数据的处理,有的介绍了一部科学的发展史,有的展现了当代科技的先进性……可谓惟妙惟肖,吸人眼球。这些图片充分体现了其形象直观性,承载了学生获取知识、启迪思维、锻炼能力等功能。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课本中的插图了,我们也在不少优秀的科学课件中找到课本插图的原图呈现。因此,笔者认为对插图多层次的展示点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种视觉的碰撞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把握概念,了解课改内涵
教学中的图文并茂,顾名思义,是在教学中采用图片和文字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图片欣赏,也不是简单的直观陈述,它是图与文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把握图片的意义,进行启发式的阐述。
现代教学崇尚“轻负担,高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向课堂要质量。在新的课程标准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试题特别是实验探究题来自于教材中的插图,或是由此改变、引申而来,因此重视教材中的插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中,学生运用图片的情景再现,可进一步把知识铭记在脑海中。初中科学教材对课本中的插图处理得惟妙惟肖,也正是基于让孩子在形象逼真的图片中获得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个教育理念。
二、合理引导,注重方式方法
教材中大量图片是学生最直接、最具体的视觉感官,图片的欣赏往往会令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能帮助他们加强对问题的分析。教师对图片的合理把握和有效引导,无疑为孩子的学习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
初中生是一个敏感的人群,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决定了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活泼好动,头脑灵活,但对知识缺乏严谨的构思和理解,易按自己的习惯进行思维。因而,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于图片多加指点,合理引导,联系实际,可减少认知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插图来实现对知识的轻松掌握?
1.精心备课
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教法学法、备教学过程等。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我们常常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尽管很多教师在课件制作中对图片的处理技术已经非常娴熟,但有时仍可能会忽视课本中的原始插图,而去一味地追求图形的美观,这反而成了哗众取宠。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曾说:“珍惜课堂时间,就是珍惜学生的生命。”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把课本中活灵活现的插图转化为教学行为艺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落实科学理念,实现图文并茂,提高课堂效率。
2.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
⑴引导时可逐步渗透。注重课本插图,教师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图片的欣赏和分析要结合课文所要阐述的论点,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上,使图片成为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工具,而不是单纯的图片欣赏和叠加。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引导不是简单的陈述或把教师的观点平铺在学生面前,引导可以逐步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握方式方法,细水长流,慢慢地渗入人心,让学生把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思考方式成为一种习惯,以期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⑵引导时可巧妙设问。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把自己当成一个提问者的角色,巧妙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把学生的疑惑通过图片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学习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这个实验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这一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上45分钟内完成。此时运用图片分析非常重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观察图片来解决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和迁移。当时我让学生花5分钟观察实验图片,设计一些问题,层层深入,指导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如“这项探究有几个变量?”“控制有无二氧化碳这个变量不同,其他变量都控制相同,课本对此是如何来处理二氧化碳的?”“为什么要设置对照,如何设置对照”……随着问题的逐步推进,让学生在图片的观察中形象直观地了解本探究实验的过程和在探究中的重点处理方法,把不能当堂做实验来呈现的教学的遗憾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弥补。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⑶引导时可细致入微。粗浅的看图并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从多角度去理解插图所蕴含的意义,全面细致地理解其中的真谛。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视角、多层次看问题,你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引导学生细心看图,让他们学会带着细心看待问题,带着信心探究过程,带着耐心得出结论,把这种细致不断渗透,学生必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图文结合的模式教学特别是体现在复习课中,是在新课实验的基础上的再一次升华。在我自己的教学中经常采用,且颇具成效。如在复习“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提醒学生细致地去看图,其间深化一些问题:“图中用的是什么漏斗?”“为什么要用分液漏斗?”“能用长颈漏斗替代吗?”“若能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的下端放置与图中分液漏斗下端放置是否一样?为什么”……让学生学会细致入微地去观察图片,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实现轻松学习。可见,图文结合的方式教学远比单纯的说教要形象得多、深刻得多。
三、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来源。我们都知道,在学生的学习中,要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兴趣无疑是这种转变的催化剂。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刻不容缓。
1.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人总是在不断的好奇中成长,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如何挖掘孩子的这种天性?需要教师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去激发。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一些辅助手段,如实验、游戏、分组讨论、开放式提问、图片欣赏等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运用插图则是其中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手段。
2.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要想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需要有饱满的热情。作为教师,恰恰需要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之主动去探究科学的奥秘。经典的图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平台。利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他们可以尽情地想象和构思,在图片中畅想,在知识中遨游,找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到光的折射定律时,请学生仔细观察“水中游动的鱼的图片”,学生会不断地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叉鱼时要把鱼叉对准鱼的下方而不是正对鱼?”“眼睛看到的是实际的鱼吗?”“是虚像吗?”“这一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这么一来省去了教师枯燥的语言文字描述和对定律、概念的机械灌输,使学生增强了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起来更轻松更投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富含着多么深刻的哲理!
四、触动灵魂,提升道德观念
在今天,教育者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单纯地去钻研教材章节中的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中触动孩子的灵魂,提升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图片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呆板为活泼,大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激发其灵魂的碰撞,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如在学习酸雨的危害中,教材中的插图展现了酸雨侵蚀了德国的一座著名的石雕像的图片、酸雨损害林木的图片等。残破不堪的图片给了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冲击,由此上升到灵魂的触碰,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去寻找与酸雨有关的知识,启发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的意识。这无疑能促进积极向上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要注重方式、方法,可巧妙设问,把握住插图的真正含义,在层层提问中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充分激发他们热情,在对教材资源深入挖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索,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柴运祥《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改革初探》(《中学物理》2011.4)
2.汤建国《物理复习课中减负增效的思考》(《中学物理》2011.1)
3.亢为民《谈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艺术》2011.3)
4.刘环宇《新课程下实验教学的变化及对策》(《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百官中学)
不可忽视的力量作文 篇4
曹操依靠自身的八十万大军想一战灭掉孙权与刘备的二十万大军,使得他们无法翻身。鼓声震天,战争激烈,二十万军队轻松取胜八十万大军,小力量又一次战胜庞大的势力,可原因呢?不错,是东风。风无法吹翻战船,无法令人在空中飞舞,甚至不曾令人头发散乱。可正是小力量的军队,借助小力量的风,利用火战胜大力量。小力量,不可忽视。
不要忽视小力量,它可能在令人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他可以使人感到赤壁之战的霸气;领悟长勺之战的精彩;验证官渡之战的奇迹。
是否有过因失败而带来的心灰意冷?是否有过无法面对现实的绝望思想?这里我想说的是不要轻视小力量。即使你穷困潦倒,身无分文,你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本领东山再起,即使你走投无路,也不要放弃,给自己下一个决心,小力量也会使你终成大事,就好像越王勾践那样……
小力量的作用不容忽视,成功是这样,失败亦是。
陈胜起义取得辉煌成就,可一个小小的满足心态注定他以后必将失败。最终,他在辉煌之后,永远坠入了黑暗。
人生亦是如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的语句有千种万种,可有多少人听得进,记得住?如今又有多少青少年犯罪不是因为邪恶弱小的力量在心中“茁壮成长”而引发悲剧?小力量,成就了一代豪杰,也扼杀了一代英雄……
小力量成就人生,小力量摧毁人生。这更加让我们认识到不要忽视小力量的存在。
对于我们的人生,究竟是小力量主宰我们,还是我们支配小力量?究竟是小力量使我们成为第二个:陈胜:,还是我们借助小力量完成第二个“巧借东风”?
企业文化不可忽视沉默的力量 篇5
许多企业常把“企业文化”挂在嘴边,认为这是件很神圣的事情,描述起来也是一连串的四字成语倒背如流,但真正执行起来却又有点力不从心、无处下手。现在就让我们抽丝剥茧,让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文化浮出水面,让“软实力”带动企业的发展,发挥其真正的魅力。千万不要因为操作不当而弄巧成拙、玩火自焚。
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工作习惯。它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简单来讲,就是在一个企业里把事情如何做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有时它更体现在细节之中,比如员工之间的谈话、员工间的关系、员工工作的方式。其实,不管有没有写出来,任何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员工言行、处事风格。
2、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笔最丰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具有极强的魅力。优秀的企业文化立足市场,面对竞争,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整个企业去掉惰性,促使员工奋发向上、团结一致、敢为人先,使整个企业充满生机,产生主动迎接各种挑战的信心和豪迈勇气,使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更发挥着其它东西无法发挥的作用。
1、指引方向。企业文化能够告诉员工企业存在的真正意义,企业未来将会成为怎样?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给予了员工一个愿景,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并让员工朝着这个目标共同前行。同时,企业文化让员工恪守共同的价值观念,知道哪些是应该奉行的,哪些是被鼓励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从而形成一股有效的合力,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更让企业全体员工为了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打拼。
2、凝聚人心。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说的就是人心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之一在于凝结人心,聚集力量,同心同德,共创辉煌。而只有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的优秀企业文化,才能赢得人心,才能凝聚人心。
3、激发潜能。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让员工勇敢面对承担问题,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创新负责解决问题,激发员工潜能,让员工在优秀团队中互相学习,并在创意中成长。
4、规范行为。企业的制度如果存在缺陷,那么,文化就可以弥补。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各个员工之间的职责在制度难免会有空隙或是重叠之处,而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建立在道德、信仰、职业素养上的文化“软约束”。
3、识破伪企业文化的误区
企业文化是个新生事物,公司难免会存在认知、执行上的偏差,导致许多公司洋洋洒洒制定出的文化表面风光,实则毫无用处。所以,我们有必要鉴定企业文化的“真伪”,进行打假,别让“伪文化”抑制企业的发展。
1)企业文化只是摆设
许多企业的文化只停留于“书面文字”、“口头承诺”等表现形式,对公司而言,文化只是对外宣传的资料与手段。我国大部分企业文化的建设只处于初级阶段,很少能做到深入人心,也很难融于公司的内部管理、公司的日常工作、企业的对外模式。
2)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中国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老板文化”,有时甚至是老总生活背景、生活习惯的反映。将整个公司的文化系于一人身上,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如果公司正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或许“老板文化”替代“企业文化”还能让人理解。若一旦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后,这种做法就有待商榷。企业文化是需要挖掘、整理、提炼的,而不是一个人的处事风格。
3)企业文化可以复制
许多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企业文化可以“借鉴”。比如同属一个行业、领域的公司,企业文化就可以互相复制、模仿。又比如,企业文化可以完全照搬、照抄日韩企业、欧美企业的文化。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需要有区别于其它公司的思想和灵魂,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则会被赋予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所以“偷懒”是行不通的。
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1、优秀企业文化的标准
既然企业文化是如此捉摸不定,是否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公司的企业文化各有不同,但可以设定几个指标辅助判断。
1)价值观
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2)英雄人物
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文化仪式
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地宣传和体现本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
4)文化网络
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以及某一特定场合所组成,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2、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需要关注的问题
1)基本的道德观念,诚信不可缺,没有基本的诚信,讲再多的文化也没人信。
2)文化的建设是长期的,长期的东西要有制度来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象在日本的某些企业,每周一次的训话,上面部长讲,下面老板也在毕恭毕敬地听,领导人的以身作则,是推动文化建设最有效的方法。
3、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有一个头儿,大家跟着头儿干。领袖的魅力来源于其人格的魅力,而不是权力。领袖型人物通常具有足够的识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术,同时具有强烈的创新和冒险意识,他们身上具有引领众人实现远景的特殊力量。
《不可忽视的真相》观后感 篇6
5月24日晚上,我观看了一部环保电影:美国纪录片《不可忽视的真相》。主人公戈尔先生把全球变暖的种种自然现象与他的个人历史,以及他长期以来致力于警示和改善全球变暖现象的行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纪录片。
在观看完后,我更多的是在沉思…沉思影片中的数字,深思影片中的那只北极熊,沉思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作为一名资深的环保主义者,戈尔先生在本片中站在一个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无可争议的事实和信息。戈尔先生在本片中完全脱离了政治性演讲的外壳,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以一种幽默而又客观的态度给观众们罗列了种种事实,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我们在蚕食自己的家园…
这,不是戈尔先生的任务,而是我们世界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了解温室效应的原因,也知道自己应该为减轻温室效应尽一份力,但是很多人都会有疑问: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它呢?难道真的不开车,工厂不开工?其实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选择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哪怕只出多点钱,都要为这个家园留多个呼吸的机会。
我震惊于阿尔·戈尔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执著,更震慑于周围环境的严重破坏。我是一个生在南方的大男孩,我只知道现在的冬天越来越短,夏天越来越热。对于北方的小孩,我不想他们以后看不到雪,而把这种洁白的东西忘记。对,我也没有看过真正的雪,不过我更多的希望是我们的后代能自己亲身触摸它,而非只能从他们前人记录的文字和影像里见到雪。
相信谁也不会愿意我们的这颗星球变得如此的千疮百孔,就像戈尔所演示的那个青蛙实验,当我们人类突然遭受什么灾难,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想的时候,全人类都能够众志成城地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可是当我们正在慢慢地面临一个问题,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反而觉得那没什么大不了,当它真正地演变成大灾难的时候,我们又会不会悔之晚矣呢?或许我们现在还不是太晚,只要我们能够重视、保护我们的唯一的“蓝色水晶球”,我相信它仍旧可以水晶般“透明”。
型男健身不可忽视的礼仪 篇7
结实的肌肉、宽厚的肩膀,如今身材的保养已经不是女人们的专利,健身房器械区一年四季的常客当数注重身材的时尚男士们。可是令很多女性不解的是,注重外表的不少男士对很多文明细节却不太在意,一再强调也不见效,健身房负责人甚至把他们归入“困难户”。
健身不等于“秀”身材
时下越来越多的时尚男女步入健身房,时尚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推崇的,但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健身房的时尚男士们也开始“适时”换装,赤裸着上身练器械,这令女士们大为不快。
“首先我觉得很尴尬,毕竟都是陌生人,赤裸着上身出现在他人面前总觉得很不舒服。”
也许有人认为,锻炼身体是自己的.事情,穿什么衣服只要自己感觉舒服就行,但是健身房毕竟是公共的场所,这位女士还表示:“健身是一件很健康的事情,也需要文明的举止,也许有些男士是为了秀身材,那就失去了健身的意义。”
建议:运动过程中,身体会排出大量汗液,赤膊健身会让汗液与健身器材接触,容易造成器材滑落而导致受伤。科学的健身方法应该身着上衣,且最好是容易吸汗的棉质上衣。
个人卫生堪忧
不要以为香水是熟女们的最爱,如果哪个时尚男士的包中没有一瓶香水可就要被鄙视了,实在没有香水,痛痛快快地出汗后怎么说也该备上一瓶止汗香露。
可是某些穿着得体,甚至出入高档健身会所的男士们偏偏要挑战你的嗅觉神经。王女士为此大倒苦水,“有些男士体味很重,甚至会影响他人的正常运动,让人想马上逃离。
或许他本人没有注意到,但是用些止汗香露也是基本的礼仪。”此外,令王女士不解的是,某些男士健身完毕后,会马上脱鞋甚至脱臭袜子,摆出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不能自理的男人”,与时尚男士的外表差之甚远。
预定婚宴酒店不可忽视的三大问题 篇8
1、预算中可以加上礼金:
婚礼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预算,而婚宴中不同的方式所需的费用也不尽相同。有人说结婚可以赚钱,有人却说结婚时烧钱,如果真要宾主尽欢,预算可能不能只算费用,还有收入,这样考虑喜宴的方式,才可以多一些预算,多一点弹性。
2、家长的意见:
有的比较爱面子,非得大饭店不可;有的喜欢热闹,不喜欢大饭店的拘束;有的喜欢只请至亲好友……等等,想法各不相同,小两口可要好好琢磨才能皆大欢喜。
3、来宾的身份:
要根据来宾大体的比例来选择婚宴场地,如果来的亲友比较多劳动阶级,可能不能适应西式自助餐;反过来,如果来的大部分是上班族(同事),太过火的野台戏可能也不适合。
小两口贴士:婚宴准备中的注意事项
1、提前做好婚宴流程的安排,将结婚现场收到的礼金保管好;
2、喜宴的饮料、酒,宁多务缺,多的话以退掉,但是缺的话就会造成不小的尴尬;
3、酒席中新娘换装,应以两套为宜,以免影响敬酒、送客时间;
4、若订婚、结婚宴客为一次举办,女方喜饼的馈赠应先做好规划,以免场面混乱;
5、送客时的喜糖、香烟,应事先提醒饭店或亲友准备妥当,同时数量要足够;
职场里不可忽视的小细节 篇9
1
递名片的时候,把名片反过来
第一次见客户或者合作伙伴,递名片的时候把名字倒过来的一边给对方,方便对方阅读。这就跟你递剪刀的时候把把手那一边递给对方是一样的道理。为他人的方便多考虑一步,一个小动作就能反映出你的职业素养。
2
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搭乘同事的车,不要坐在后排
一般都是长辈或者领导坐后排。你坐在后排,开车的人就成你的司机了。
3
做PPT演示的时候尽量用白底黑字或者黑底白字
很多人在做PPT喜欢用各种图案和颜色把它做得很好看。但是在演示的时候由于投影仪和现场光线的原因,太暗或太亮的颜色都会给看的人造成视觉干扰。有时候在自己公司投影的时候效果很好,但到了客户那边就可能出问题。
4
开完会让客户先出门
和客户开完会,不要忙着起身。等客户先走,这是基本礼貌。你如果心急火燎第一个冲出去,对方有可能觉得你早就想走,或者不想开这个会。同时,会后可能有接下来的工作细节讨论,会议纪要检查等等,这些都要等和客户确认好了之后再离开。
即使你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去处理,起身先和大家打个招呼,不要莽撞地拎起包就出门。
5
讨论时不要打断别人讲话
你脑海里的想法再牛逼,你对对方的言论有再多不同意的地方,也请等别人说完再讲,这是职场基本礼仪。你在滔滔不绝讲话的时候也不希望自己突然被打断。如果你对对方的说法有异议,可以拿个小本子把他的观点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等他说完再逐条反驳。
6
新人勤勉一点,你现在吃的亏以后会变为成倍的回报
很多新人觉得自己在公司里被人当做廉价劳动力很不爽,但这是必经之路,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么一段时期。
在职场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先让老板看到你的贡献,再和老板谈你的预期报酬。这是一个先后顺序,不可逆转。
商业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起码还得让对方看到你的“货”。不要玻璃心,玻璃碎了也不可能变成金子。
7
工作文件不要一团乱麻地堆在电脑桌面上
平时顺手将完成的工作文件丢到电脑桌面上只是你图一时方便,但日后想要重新找起来却十分麻烦。
假如有一天你的老板找你要一份紧急文件,你面对满屏幕杂乱无章的图标找寻半天都找不到,很可能就落下一个“办事不利”的印象。别以为这是夸张,真有其事。
最好把文件按照不同属性进行归类,比如客户资料、供应商信息、项目进程、预算报表等等,同时按照时间来排序,并且整理到专门的文件夹中。养成这样的习惯,一旦日后你的工作内容多了,将会非常有用。
8
过去的工作文件不要随便删除
你永远不知道它们在以后哪天突然会被用上,这是我血和泪的教训。经常做完一个项目,项目文件胡乱丢在桌面上。
结果不想花时间整理,就把文件删除,以为日后再也用不到。没想到隔了几个月后另一个项目需要一份图表,才想起来之前这个项目文件里恰好用过。悔之晚矣。
9
电梯里不要说工作的事情
隔墙有耳这种事天天发生,何况在一个小电梯里。
写字楼里每天熙熙攘攘,说不定哪天跟你同乘一个电梯是你未曾见过的大老板,是竞争对手公司的人,是客户。
曾经听过最严重的一个故事是早上上班的时候在电梯里和同事讲客户的“政治八卦”,恰好被前来开会的客户大老板听到,后来直接在会议上被点名出来,差点因此丢了下半年的重要业务。
10
守时
和对方约好了时间见面,提前5-10分钟到。到了之后告知对方已经到达,然后耐心等候。如果是第一次见面,这么做一定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尽量不要迟到,如果预期晚到,至少提前一个小时通知对方。自己到了不要催促对方,不要给对方压力。
如果你手上的工作是自己可控的(我说的可控是指工作过程中并不涉及到其他人或部门,完全由你自己掌控),那么答应人家三点完成,就不要拖到五点。这是基本的时间管理准则。
在开展工作之前你要对它的体量和进度有一个预估,不要跟对方说“我也不知道要花多久才能完成”,这是不负责任。
11
工作文件中修改过的地方要主动标注出来
给到对方的修改文件,把修改过的地方用红色标注出来,并且附上原文内容。方便对方查阅和比对。
很多时候修改的人只图自己方便,改过的地方和原来差别不大,也不标注。收到的人往往要自己重新翻阅原来的文件去比对。
如果你们之间是同级同事,最多让对方觉得你不为他人考虑,如果对方是你的老板,很可能对你的工作能力评估就要大打折扣。
手机安全不可忽视 篇10
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五年二班 张鈺涵
指导老师 王巧玲
近来,我迷上了 一个叫“我的世界”的手机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建设我的“ 家”、养我最喜欢的宠物,最主要的是它还可以几个人同时玩。于是,在家里经常可以看见我和表哥、表弟一人捧着一个手机坐在沙发上大呼小叫地玩着游戏。爸爸妈妈说了几次,可我们总是改不了。这天,我们几个人又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地玩起游戏。爸爸终于发飙了,他黑着脸,飞快的冲了过来,伸手便把我的手机给抢了过去,并一脸严肃地拉着我们上了网,给我们上起了手机安全课。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玩手机的危害那么大。爸爸 给我们看网上的新闻:2015年9月,厦门的小范驾车返回暂住处,期间收到了一条微信,便低头查看。突然,小范感觉到车要撞到东西了,便想刹车,却错将油门当成刹车,轿车前冲撞上推着婴儿车的两位妈妈,还有两个孩子。一次低头带走了四个活生生的生命,好惨啊!
另一条新闻说的是在2015年12月晚上,温州一女子边走路边低头玩手机,一不留神一脚踩空,不慎掉入河中,激烈挣扎一番却再也没能爬上岸来。两分钟不到,一个鲜活的生命没了„„看着一篇篇关于沉迷手机的危害的文章和新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爸爸总是不给我换手机,老师也不允许我们带智能手机到学校的良苦用心。最后,新闻主持人说了一句话,到现在我还牢牢记在脑海里:低头族,你们是在“玩手机”,还是在“玩命”?
有的人说,玩玩手机,这只不过是米粒大的事,比起火灾、地震、拥挤踩踏等算是小菜一碟,没什么可说的。但不经意间它也会带来巨大的伤害:交通事故、溺水、摔下楼梯、近视„„手机安全不可忽视,不要因为一时的快乐,导致一辈子的痛苦!
在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手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安全作业要在手机上完成,一此事情学校也经常是通过微信通知,但是我们在使用手机时要注意不能过渡沉迷,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已,做手机的主人,而不做手机的奴隶。
演讲稿写作不可忽视的三个要素 篇11
实践经验表明,以下三个影响演讲稿写作质量和表达效果的要素,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一、现场感
演讲是演讲者和听众在特定的时境中彼此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会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主要是通过演讲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因素共同作用而营造的环境气氛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撰写演讲稿,就不能不对演讲现场进行预设性假想,也就是说,撰稿人必须把构成演讲现场的种种因素全部纳入自己的整体构思之中,并通过独特的语言设计和表达,把这些现场信息释放和传达出来,以强化听众的现场体验和感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演讲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效应。例如,余秋雨在岳麓书院发表的题为《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人》的主题演讲,有这样一段结束语:
如果再过很多年,譬如我设想——现在朱熹先生去世8XX年了——如果在朱熹先生去世9XX年的时候,又有很多人在这里聚会,集体朝拜前辈大师,突然发现,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已经很高很高了。如果我们觉得整个民族的素质由于我们文化地位的提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地位的提高会使本身的素质发生变化,因为我们这种自重的感觉就是与这个文化地位本身的提高有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相信,即使我们到时肯定一定不在了,我们在座的大多数已经不在了,也会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可能不会记得在1999年的7月11号的下午,在一个细雨的日子,我们有过这样一个聚会。因为这样的聚会会不断地有,全部这样的聚会其实都是一种期盼,都是一种期待,都是一种对未来的向往,在纪念过程当中的向往。他们可能不记得我们有过这样的聚会了,这都不要紧,我们把我们的愿望留给这个庭院。我们相信,这个庭院既然有过千年的魅力,那么不管再过多少年,她一定会给我们今天的期望有一个满意的答复。
余先生紧扣演讲现场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表达情意。他首先通过设想,表现1XX年之后,“很多人在这里聚会”的情景和感觉,接着通过想象,回顾今天的“这样一个聚会”,并说“这样的聚会”是一种“期盼”、“期待”和“向往”,最后把愿望留给“这个庭院”,并相信“它一定会给我们今天的期望有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一段话,是在岳麓书院的特定现场情境中有感而发的,无论是时空的对应和转换,还是人事的交代和描述,都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现场感。正是这种独特的现场感,使演讲者的情理表达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感悟力。
二、交流性
演讲是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是单向的信息传输,而是双向的信息交流。正如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教授所说:“演讲与作文的不同,归根到底在于作文则是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是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除此之外,听众与听众也在双向交流情绪。严格地说,演讲是三角信息的相互交流。”然而,在演讲稿写作过程中,我们注重的往往只是演讲者自身思想感情的表达和倾诉,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无疑会在客观上削弱演讲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撰稿时就应当有意识地把演讲者的信息传导和听众的信息反馈对应和联系起来,运用设问、呼告、变称和换位等修辞方式与表述技巧,增强语言表达的交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登台演讲的时候,有效地刺激听众的心理反应,从而产生种种能够被演讲者体察和感应的信息反馈,以真正形成和实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优化交流。例如,毕淑敏在大连大学发表题为《与青年学生谈生与死》的演讲,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刚才我说了让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我们现在做一个小小的心理游戏,你不要害怕。因为这个游戏,这张纸做完了我不会收上来,是同学们自己留着,留着等一会,到我演讲快结束的时候还会有一个用处。那么现在做什么呢?你先画一条线,先别着急,要是我有一个黑板我可以画在这,现在我只好这样讲,先画一条线,直也好不直也好,大概齐了就行了,不要求笔直,左边写零,这代表你的出生,这条线一直延长,到它的终点,代表着你的死亡。我刚才说了,我们现在忌讳谈死,所以对不起,我确认各位都会死,你确定你打算自己活多少岁,你不用说算一算我爷爷活了六十多,我是不是活到八十就差不多了?不用,你就想你活到多少岁,你写上,然后你找到你现在,如果你活一百岁,你现在二十岁,五分之一的地方,你找到你现在的坐标,画一个点,之后在你活过的这些岁月里,零到二十这一点,写下你认为你做得最出色的事情,之后你从二十岁到一百岁的距离写下你还打算做的事情,听明白了吗?
这位著名女作家预先设计这个环节,正是为了在演讲的时候与听众进行面对面的心理交流。她让同学们在纸上画线,然后在这条延长线上做标记,并写下自己在过去的时间里“做得最出色的事情”和在未来的岁月里“还打算做的事情”。这个别出心裁的心理游戏,一下子就激发了现场听众参与的热情和交流的兴趣。显而易见,她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一方面是站在演讲者的立场上,用设问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图和要求告诉大学生;另一方面又站在大学生的位置上,引导和期待着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的语言表述,无疑具有很强的交流性,它为接下去即将进行的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关于生与死的直接对话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三、口语化
演讲是一种高级的口语表达活动。演讲者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阐述观点和主张,听众通过聆听这种口头语言,对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主张进行认知、理解、判断和评价,口语就成了实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的主要媒介。因此,我们撰写演讲稿,就必须突出语言表达的口语化特点,注重选用双音节词和短句,大量使用现实生活中具有鲜活感和生命力的口语词汇,只有这样,才能使演讲稿摆脱书面语言的负面影响,更加适合演讲现场的口头表达。同时,这种简洁明快、通俗生动的口语,也才能对听众产生更加强烈的晓示性和感染力。例如,享有“当代武训”美誉的秦市义在一次为集资办学所作的演讲中这样说道:
今天,我给大家说几句石头打磨石,石(实)打石(实)的话,讲话的方式是秦香莲告状,口述。因为,我一没钱,二没权,穷得也没钱写状子,在诸位大老爷面前讲话也不分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啦!(大笑)我今天到咱们村来,看到咱村里的锣鼓响,鞭炮鸣,全村老少喜洋洋!(大笑)我这里高兴得哑巴见了他妈啦,没话的!(大笑)我来过咱们村好几回啦!咱这儿是山在变,水在变,工农业生产都在变,家也变,户也变,就是咱学校没有变。(由笑变静)咱村的学校依旧是明朝的桌子,清朝的凳,阎锡山时代的土窑洞。(大笑)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把我们小学生曾比作祖国的花朵,解放四十多年啦!花朵没有被栽到花盆里,接受我党阳光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而是栽到了土盆盆,烂碗碗,罐头盒子一点点,一个盔盔还没眼眼。(大笑)咋不心疼?
演讲者面对逐渐富起来的村民们,首先表明本人说话的态度和方式,接着表达了自己进村看到的情景和感受,最后才道出了“咱学校没有变”的实情。这段开场白,没有一句大话、套话和官话,说的全是农民群众耳熟能详的大实话和大白话。无论是风趣的歇后语,还是流畅的顺口溜,听起来都让人感到既朴实生动,又亲切自然,再加上大量使用短句和俚语,使现场演讲的语言表达,呈现出简洁明快和幽默风趣的特色,对现场听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为接下去宣讲集资办学作好了情绪和气氛的铺垫。
插图: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篇12
肢体语言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eye contact(眼神交流)。敢于与考官四目相对是自信的体现,也是交流的基本条件。把考官当作朋友,把Part 2的独白自然的“讲”给他听,而不是自顾自的“表演”。讲的同时关注对方,通过眼神的交流可以知道听者是否理解,是否有疑惑,从而及时作出调整保证交流的有效。如果缺乏了这种眼神的互换,只顾自己说,说错了,考官听不清了都无从知晓,分数也就因而失去了。我们很多考生也知道这一点,只不过做不到。一看到考官的眼睛就紧张。这里可以采取的一个小方法是试着去看考官的额头或鼻子,由于距离较近,考官会有错觉认为你是在看他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