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共11篇)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篇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姓名:陶金 性别:女 职称:小教一级 学历:本科
单位:宁老庄镇中心小学 电话:*** 邮箱:1045833683@qq.com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方法
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小学 陶金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要彻底摒弃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束缚,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为其营造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自由探索的空间;关注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率;关注语文学习社会性,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和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课堂构建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可是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扼杀学生创新灵性,破坏“宝贵财富”的做法。如:有位教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有的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斥为“胡说八道”。这个教师的做法令人悲哀——唯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打击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诗人。可与其相反的,一位老师在上完《两只鸟蛋》之后,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里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位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因为我们都是鸟蛋。”(全班哄堂大笑)当老师询问“为什么”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如果被坏人带走了,妈妈也会像鸟妈妈一样着急的。”(其他学生赞同了:喔!那我也是鸟蛋„„)我不禁为这位教师关注学生、尊重期待,善于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二、关注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以“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例如《穷人》一课的结尾只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便戛然而止,这给读者留下了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尽显个性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根据渔夫和桑娜的思想变化过程,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推测想象“拉开帐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由于教师善于利用教材留下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去开启学生的认知情感,课文体现的夫妻情、邻里情,才尽显其美!在这里,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其次,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一介入行为,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主动获取知识。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互动”才能落实。要把握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具体做到:① 参与的时间要充分。要切切实实地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云,教师点拨指导的质量要上去。②参与的形式要多样,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应当优化组合。③要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的课堂参与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应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参与教学定向、反馈评价、课堂总结。④参与的时机要恰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供最恰当的参与时机。例如,当学生最初接触新教材,发现新知识同他们的认知经验有很大的距离时,就会有困惑,就有参与提问的欲望;当学生学习中有了收获,常常会有表达、参与的冲动;当学生的认识有分歧,与教师的判断有差距时,常常是组织学生课堂参与的极好时机。
四、关注学习材料的储备性,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本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有研究者曾讲:“由于已有知识和经验为新的认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观点上,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这种为新知学习服务的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伯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生头脑中已储备的与学习新知有关的材料充分地挖掘出来,优化组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创新的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语文教学观念,使课堂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各学科教学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①向课外开放。课前可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开放学习,让学生事先了解课堂学习内容的背景材料,作好学习的铺垫;课堂学习结束后,可凭借“例子”,尽力拓展,把学生知识的触角引向广阔的知识领域。如语文课学习了《黄继光》后,可让学生去阅读书籍,收集英雄人物的资料,然后为英雄人物建立小档案,内容可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活年代、主要事迹、精神品质等等。②向学科开放。如语文课可向自然课开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向数学课开放,可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向美术课开放,可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向音乐课开放,可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等等。另外,体育课中趣味游戏、自然常识中奇妙实验,音乐课中精彩舞蹈,班队课中快乐活动等又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前进,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易于发展。③向社会开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火热的社会生活、大自然中去学习。要利用现代信息媒体,听广播、看电视、看录像、看VCD、上网等,拓展学习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外世界的教育资源。教师则适时指点、引导,使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尽情地学习,享受着开放学习的乐趣。
五、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的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对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惠中。教师教育新视野——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初探。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陈菊先,语文教育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最新修订版)。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篇2
一、评价内容:从结果到过程
很多情况下, 我们重视教学的结果, 即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来评价课堂教学, 这种方法的确简单明了, 但语文教学的过程比其结果更重要。因为语文教学既是技能训练过程, 同时也是情感的、审美的体验过程。在语文教学中, 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其形式和内容的美美在哪里, 这些认知上的结论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是否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美, 并享受着这美带给他的精神上的愉悦, 亦即学生是否有自己真实的体悟———如同人们在观看一场足球赛、欣赏一部电影时绝不会向别人询问其结局而放弃了观看或欣赏一样, 语文教学追求的也就是观看和欣赏的过程。语文教学也追寻结果, 但这是通过学生自我和对象的对话过程获得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 学生个体通过自我的生命体验, 在和对象进行生命对话的过程中, 培养能力、发展情感、陶冶情操、提升精神的过程。
二、评价对象:从“教”到“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关注教师的“教”。课堂上老师是怎样教学的, 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等都是评价的重点。这种评价看不到学生的表现、活动, “学”成了“教”的点缀和回应。众所周知,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性的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的真实表现。要正确认识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忽略学生和老师相互作用、共同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不可能的。因此,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口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有没有得以激发、学生个性的闪光点有没有得到体现这些关键因素, 都成为了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评价目的:从选拔到提高
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评价被用于教师的考核评比, 成为教师晋升获奖的重要依据,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会给教师带来不少实惠。这样一来, 大部分的语文老师对真正的上好每一节课、提升语文教学的专业技能缺乏必要的热情与真心, 自然就难以发掘课堂中有效的教学资源, 把握教学过程的生成。但实际上, 评价本身并不是目的, 提高和改进才是其根本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只有抹去附加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上的功利性、甄选性功能, 语文教师才能够沉下心来, 更清醒地面对、认识真实的课堂状况, 通过评价分析课堂产生不足的根源, 找到教学的薄弱之处, 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会为了“作秀”而生成, 不会为了教学的形式而放弃教学的本真状态, 最终达到教学改革经验通过课堂教学质量的价值判断得到鉴定, 在老师之间、学校之间进行交流和推广,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 自主 评价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73-02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目的不同,学生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照评价主体不同,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这些评价主要针对某一阶段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课堂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有效的课堂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已成为影响当前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那么,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呢?
一、激励评价、激发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通过课堂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课堂学习的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衡量课堂评价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是否喜欢评价。因此,进行课堂评价时,必须坚持激励性原则。
心理学家杰特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一个从外部评价到内部评价逐步过渡、逐步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知觉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课堂上,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激励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结果不会是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教师的期待与鼓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十分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英语这样一门颇有难度的科目。很多学生模仿发音时容易出现错误,这时教师进行评价,决不能草率地对学生说No, you are wrong,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学生敢于发言,就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我们应该坚持激励性原则,多鼓励孩子,同时可以有礼貌地指出并加以纠正.
二、教师主导、言传身教
传统课堂评价往往单方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则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教师,学生个体、学生群体都要参与到评价中来。
新课程下,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1.口头激励性评价。平时,教师应坚持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如 Good!/Very good! / Great! /Well done! /Wonderful! /Good job! /Clever boy/girl!这几个简单的单词,往往在教师不经意的流露中改变学生的听课情况。特别是一些对英语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一旦听到老师在课堂中一用到这几个词,原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在学生看来也会异彩纷呈。
英语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尝试体验的过程。学生在运用新语言回答问题时往往容易出错,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在评价时不必见错就纠,因为这样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不全面或有错误的回答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其他学生补充、纠正,必要时教师予以启发帮助。
2.荣誉激励性评价:为了有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也可用荣誉激励性评价方式,如画五角星、奖红花、粘贴纸、盖印章、赠送小礼品、发表扬信等多种方式。这种评价对后进生尤为适宜。他们能在评价中体验进步,重新认识自我,从而建立自信。学生亮亮顽皮、好动、好强,常常弄得周围的同学无法上好课。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如果上课时他能得到印章,就会与平时判若两人,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体态语激励性评价:课堂上教师还可通过身体语言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积极大胆,发音准确,就可以点头微笑、拍拍学生的肩、摸摸学生的头Youre very clever,对其他同学竖起大拇指A clever boy, A clever girl等等。
4.任务驱动激励性评价:教师教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来完成。如在教《剑桥小学英语Join in》Feelings时,我让学生扮演小记者去采访同学的心情,然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任务完成后,学生极有成就感。
三、自主评价、促进发展
1.自我评价
学生课堂自评的方法主要有:
a)口头及时评价:如在表演英语歌曲、说唱童谣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self?或者跟学生约定自评方法A、我很棒B、我相信我会更好C、我会加油的!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want to give yourself?,学生根据表现从A、B、C中自选一个等级进行评价。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经历,帮助他们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b)填写《自评表》,进行反思式自评。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英语课堂学习自评表》,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等方面对自己的某一学习成果进行的反思。通过自评获得个人反馈,并将每次的自评建档,全面的了解自己在某一段时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形成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c)完善《英语学习档案袋》。档案袋具有明显个性特征和英语学科特点,主要收集学生设计创作的单词卡、句子卡、动手实践作业、检测报告单、口语录音带、表扬信等。如在学习动物以后,学生自己搜集动物单词,把设计最好的动物单词卡片装入档案袋。课堂内用五分钟时间对学生档案袋中的东西进行交流和介绍,对搜集到的新知识,教师加以引导,及时表扬学生。这种评价只需教师在开始阶段进行引导,不久学生便能独立完成,进行自我评价。
2.他人评价
课堂上的他人评价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前面已谈过教师的课堂评价,不再赘述。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形式
a)学生个体之间的语言评价: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参加活动以后,分别请一些学生在口头上对其做出相应评价What do you think of it? Its very good. I give A to Tom。学生评价时使用的语言随着年级的增加可相应加大难度。低中年级可只给出评价结果,高年级则不光有结果,还要给出自己的理由Its wonderful because I think…。I give B to Ann. I have three reasons…。
b)同桌填写互评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互评表,利用下课前的两三分钟时间进行同桌互评。互评表可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如下表:
c)集体对个体的评价:把鼓励性语言运用到全班,使学生得到集体的肯定。如一些低中年级学生能模仿儿歌的同时,创造出一些新的儿歌,可以用Congratulations的形式和全班同学鼓掌以资鼓励。遇到学生取得重大进步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Give him/her a big hand./Clap for…。这样,不仅活跃气氛,更可以让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期待形成一个不断深化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无疑对教学是有利的。
如一次听一年级新标准英语《My Family》时一个学生扮演brother活泼可爱,但发音欠准确,执教的老师没有直接对给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征求学生的意见Give him a star or two stars? 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多数认为Its a good try,最后给了这个学生两颗星作为奖励。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集体的认可,孩子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却体现出一种全新的评价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观。正是通过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新的课程呼唤新的评价。我们必须立足课堂,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方法,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盛得仁.英语教与学新模式[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篇4
要求:1,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背景、性质、理念、目标讨论;
2,结合小学英语课本教材结构特点;
3,理论联系实际。字数不少于3000字。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4,上交时间:第十周星期五截止(5月5日),打印稿。结构要求: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 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献知识
第三章 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特点,讨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第四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附录在后面。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篇5
鸿尾中心小学 谢依俤
【内容摘要】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等相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以超越自我的视角抛弃成见,与时俱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人文性 鼓励 幽默 宽容 自评 互评
新课程就象一股春风吹进了我们的课堂,与此同时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更是涤荡着我的心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评价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那么,如何通过课堂评价,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新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是体现创意的课堂„„这其中,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是功不可没的。
(一)赏识与鼓励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不管哪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量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如在一节教研课上,班上有一名学生胆子特别小,平时很少回答问题,可是当我提出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全班举手的人不少,他也举了手,看到这种情况我很为他高兴,虽然他可能答不上,但我还是让他回答,没想到他回答得非常好,只是声音太小,我高兴地对他说:“你回答得非常准确,老师为你骄傲!你想不想让全班都听到你精彩的回答呢?”这个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非常高兴。于是他声音洪亮地把答案重新说了一遍,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从此以后,我感觉这个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声音也洪亮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诙谐与幽默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势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上,一定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如一位老师教学《晏子使楚》时,请一位学生到黑板板书课题,学生板书时,“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而“楚”却写得很小。整体看起来很不协调,全班哄笑不止。老师不慌不忙说:“大家先别笑,你们好好想想,这位同学可是很有头脑的,你们在预习时都读过课文,对晏子佩服吗?”“佩服。”学生齐答。“喜欢楚王子吗?”“不喜欢。”老师紧接着说:“是啊,请看,这位同学写的课题——”很多学生马上领悟,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自发鼓起掌来。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设身处地的教师,他们自然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三)商量与探讨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而老师不要在学生犯错时大声批评,让他们哑口无言,毕竟孩子也有自尊,此时我们更应该懂得好好与他们沟通,让他们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所以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更有利于师生双方敞开心扉地交流。
一位教师执教口语交际课时,当一位学生说,他看到妈妈冬天做家务手都冻肿了,很心疼,想长大后赚好多好多的钱,给妈妈请一个保姆。教师亲切地问:“那你想过没有,保姆也是人呀,难道她的手就不会被冻肿吗?你关心妈妈也要关心保姆呀,你接受我的意见吗?”学生随即愉快地点了点头。这时,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又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课堂上,教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学生的心灵,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语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学生遇上这样和风细语的教师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有什么心理负担不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四)宽容与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有偏颇的事,这时老师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么我们的评价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宽容、亲切、真诚,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如一位老师执教《会摇尾巴的狼》,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老山羊很聪明。”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狼也很聪明”。老师也随即肯定说:“有道理,狼的确也很聪明。”
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面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可以引导说:“狼看起来的确很聪明,但是它的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让学生领悟到狼的聪明是为了欺骗,再追问“这样的聪明我们喜欢吗?”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
二、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
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知识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教学《雨点儿》中感情朗读“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时,组织学生用表演读的形式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表现欲强,一上台就表演得惟妙惟肖,但扮演大雨点的学生把断句给断错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表演读完后,我先要求表演读的同学进行自评,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表演“大雨点”的同学说:“大雨点很关心小雨点,所以我是用关心的语气读的。”接着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留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较全面地指出了表情朗读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在自评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评
师生互评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互相评价,以期达到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使用这种评价方法,往往是教师为了达到促使学生读书深思的目的,提出相对应的观点组织辨析或以示范朗读为目的,引导学生领悟朗读的艺术和技巧。如一位老师在讲读《草原》的第一自然段时,见学生朗读不到位,于是他说:“大家读得很不错,我也想读一读,看大家能给我打多少分。”于是学生认真听,积极评,不知不觉中进一步研读了课文,领悟了朗读的方法。接下来的读书,则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相信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语文课堂多一些人文色彩,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张琼清《在评价中发展》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12 [3] 张琳 《如何评价学生的发言》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 [4] 雏林森 《新课程下的教师课堂评价》 甘肃教育,2005.9 [5] 陈杰
《让课堂生动起来》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6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世间万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敢问, 就必须为学生参与教学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研究表明, 人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 思维才能最活跃。为了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我时常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一些英语中的笑话或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来活跃气氛, 使学生始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增进民主教学, 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心境放松, 心情愉快。
二、设计具体明确的目标、任务
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衡量所有学生, 必然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 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我把本节课的所有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 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特点以及爱好, 钻研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在每节课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 在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基础上, 建立全班学生的动态管理档案, 课堂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启发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 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使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优结合, 从而保障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三、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们以认识和探索的内在需要为基础, 探究某种事物的方式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 (事物或活动) 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正因为兴趣有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 它才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生作用, 使人们总是积极地接近某种客体获取需要。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王国, 因此,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我总是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即便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 我也会善于捕捉, 适时地给予鼓励。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 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最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科学研究表明, 人的智力差距并不大, 但学生的成绩却因人而异。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成绩优异的学生, 大多数都有良好的习惯:多动脑, 勤思考。正因为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得以使他们的智力水平持续提高。所以, 平时我用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首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每个学生都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 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 理想的层次愈高远, 目标愈明确, 提供的动力就愈强劲愈持久。其次让学生“会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为促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我注重让学生真正认识“会学”的意义, 认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我利用讲课或有利时机, 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吸收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 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 同时也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 避免了生搬硬套。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篇7
一、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1.课堂评价要及时有效。教师的评价既不能超前,又不能拖后。超前的评价,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而滞后的评价则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回应没有被重视和尊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注意抓住时机进行评价,应该及时鼓励的就毫不迟疑,不宜立即评判的就不能过早定论。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热情为终极目的。
2.评价要真挚而诚恳。真诚的情感是打动一切的泉源。教师的评价,无论是高明抑或纯朴,只要真挚诚恳,都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虽然学生年龄小,但是他们幼小的心灵却总是和大人一样,也期盼一种真挚诚恳的交流和表达,希望自己被对方认可。教师尤其要忌讳的是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因为讽刺挖苦带给学生的往往是一种长期并沉重的心理伤害。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真挚诚恳的交流,热情亲和的信任,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就无须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过多的担心,因为学生自己知道如何去学习。
3.评价要富有辨证性。这是说教师评价中既要有表扬,也要有批评。我们说真挚诚恳地对待学生,并不是说要放弃批评。因为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完整个性心理品质不可或缺的手段。表扬和批评是教师有效评价的两种必需的方式。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看到榜样的言行受到奖励,要比只看到榜样的言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样,他也认为:“看到错误的行为受到批评,也能有效地遏止学生进行错误的尝试,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但表扬为主并非排斥批评的评价。新课标要求教师评价要多元化,以积极引导为主,但绝没有说完全放弃批评。适当的批评,不仅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发展,健全他們的心理品格。表扬为主并非放弃批评,关键要看这种批评引起的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评价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批评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以正面效应为指导原则。我们可将批评有效地融入表扬中,在表扬中警示学生,让学生提高认识,强化自律行为,促进课堂的高效教学。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教师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课堂评价不应只是简单地判断学生的是与非,而应适时、适当、适量地评价学生,在评价中为学生把关定向、释疑解难,引领学生走出迷茫,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下是几项评价内容:
1.目标评价。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恰当,达到的程度如何,是评估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总的教学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几方面来确定。即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根据这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具体化。只有做到师生明确目标,才能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过程评价。评价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情感、态度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3.探究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师生互动评价。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的辨证统一,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活动是否充满活力,教师是否用最佳方法呈现教学内容,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方法,这些都是评价师生互动质量的重要方面。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而学生要使自己的思维和记忆都保持在最佳状态,这样才能发挥师生双方的作用。
5.品德教育渗透的评价。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时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6.教师素养评价。教师素养评价是多方面的。从教学上来讲,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管理、组织教学上是否善于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否有效地调控整个教学过程,这都是评估标准。从教师自身来讲,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否具有较好的文化科学修养和多方面的才能,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教学语言是否生动形象、清晰、富有情趣等也是评价因素。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篇8
姓名
孙孝文
单位
湖北襄阳二中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湖北襄阳二中 孙孝文
现在我们常常听到“高效课堂”这个词语,那何为高效课堂呢?有这样几种观点:其
一、所谓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是时髦的理念,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需。其
二、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其
三、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为什么就不可以少讲,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呢?
我认为高效课堂首先得有效果。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一定是高效的。效果取决于老师对课堂的把握和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和引导。同时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实现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然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和学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的现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就多年的高中教学经历谈谈如何把握教材,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言论自由、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还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入数学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题的引入,它必须有丰富的实际背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数列》这章的章头图,从讲述一个有趣的象棋故事引出数列,通过提问“第八个格子能放多少颗?八个格子总共有几颗?”这样学生求知欲被大大的激发,很想知道数列到底是怎么回事?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课堂;且这个故事有一定的生命力为以后的等比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埋下伏笔。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知识点传授,它应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和经验上,易于学生主动建构,如椭圆的第二定义的引出,学生普遍认为这一定义出现的太突然,不易接受。其实教师只要由椭圆定义得移项平方得a-cx 启发学生除以a 提取得e椭圆第二定义。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它,并且回放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还附带知学生探求动点轨迹新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课上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把数学教学看做教师、学生与数学文化三种生命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为了使课堂既生动又有效,教师就必须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开发教学的丰富资源。
首先要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例如,有一组学生深感城市交通阻塞和混乱情况严重,为了调查这一问题,不惜用整个周末的时间在街上统计车流情况,最后作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城市道路布局问题》一文,文中用频率统计表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论证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通阻塞情况,通过道路两侧障碍物和摊点与车辆的相关散点图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自行设计许多改进意见。观点明确,立意鲜明,使得所学“统计”一章的知识得到充分应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
其次要提倡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最后教师要精选例题,让学生多实践,及时给予鼓励。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另外,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课堂善用多媒体,改善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仅凭教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不甚明显。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既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篇9
黄晚强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是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在体育课堂上通过体育教学方法来实现,所以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评价;实施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开拓能力、具有表现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体育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大课程理念: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四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这新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开发具有活力的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材料,通过图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直观的印象,这是讲解示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预先录好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后脑、肩、背臀依次触垫——抱小腿蹲撑起立的文字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的需要重复播放画面、讲解动作。加上师生的不同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就更简单、更积极主动。掌握理解动作要领就更快、更直观。这也符合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的心理特征。
2、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探究知识、发展创新能力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想象,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对学龄初期儿童教学时,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应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情景教学,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儿歌、游戏和趣味活动;练习场地则可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置情景,如夺红旗、找伙伴、消灭害虫等方式进行。如在教学《持轻物掷准》一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不同距离的各种害虫、让学生据自己能力的大小选择消灭害虫的距离,教师根据消灭距离的长短及时给予学生物质与精神奖励,这样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上课会永远兴趣盎然。
3、构建合作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体育综合素质。合作学习时首先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承担的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对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很重要,而且学习任务的完成要靠小组的共同努力,因此大家必须同心协力,个人不能游离于小组之外。使学生逐渐懂得怎样合作,然后逐步提高合作技能。在教学中注意教会学生讨论问题、同时注意合作人数不宜过多,以3——5人为宜。小组长轮流当,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合作者。
(2)低年级的合作学习相对较难。如在教授一年级学生《左右滚动》时,教师不要急于传授,而是鼓励他们都试一试,想一想,怎样才能滚动平衡。学生无动于衷,不知怎样进行。这时应邀请鼓励一位同学出来和教师一起组织示范、把其他学生带动起来,积极开动脑筋,比一比谁做的动作好。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同学甚至还能说出哪个动作好、哪个动作优美,学生们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低年级也能进行合作学习,关键是要找准合作点,4、积极改革评价方式
(1)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强调统一的考试与测评来衡量学生,这主要是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传统教育观念,把被评对象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课程标准》提出:不仅应由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还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并给教师提供评价依据,以便于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2)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体育学习评价就是体育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它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地发展。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适时给学生创造评价的时机,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各种方式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如在教学《模仿小动物走》一课时:小鸭走、大象走、小熊走、小猴走这些本来就是非常生动形象的教材,教师给他们恰当的时机,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有的还跃跃示范。此时教师再以朋友的态度给予总结评价,效果就会更好。可见这种评价方法既活跃了课堂,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
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好的课堂导入。《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堂标准》(实验稿)(下称《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导入的策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用他们的言谈、表演等作为导入手段
1.自由谈话导入
可以让学生个人、两人小组以值日报告、对话或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可以是名人名言、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在初二讲动物园这课,我设置了Do you know where we can see these animals?学生都回答in the zoo,所以我又问,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zoo?当然学生说:“yes”,我说:“OK,now let’s go.”就这样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中引出了新的内容。
2.游戏式导入
游戏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以游戏作为课堂导入,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我们经常做的游戏有Passing game, Guessing game,Bingo, Touch your knees等。
3.课堂资源导入
教室是一个很大的“教具”,室内有门窗桌椅,还有学生、老师及学习用品等,如教现在进行时时,叫一个学生去关门,老师在学生关门时说He is closing the door.在教形容词的比较级时,叫三个学生站到前面,说:A is tall. B is taller than A. C is the tallest of all.学生通过这实实在在的人或物的现场表演,学起来更加清楚明白,通俗易懂。
二、以教师的引导为方向,通过师生间的配合导出新的教学目标
1.提问式导入
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以“连珠炮式的提问”、“突如其来的提问”等提问形式,使学生回忆起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讲过去时前,可以从提问现在时入手。
2.介绍背景知识导入
有些课文内容与英美国家的生活、风土人情、待人接物的习惯有关,在课前加以介绍。例如在讲Thanksgiving Day时介绍感恩节的来历;在讲商业巨子比尔·盖茨时讲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悬念导入
“学始于思,思始于疑”。如果所设疑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使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学就能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时间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可能回答:It’s a circle/ plate.等。接着我又可在圆内画一个小圆点,再问学生,此时他们会回答:It’s a face/ cake等。最后,我在圆内画上长、短针或是标上数字,这时学生便马上领悟It’s a clock. 从而就可以引出新的句型 What time is it?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导入
1.实物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如讲单词时,有一个词yoyo,是一种玩具,我便直接拿了一个到课堂上,学生们纷纷要求玩,很快他们不但掌握了单词,还掌握了本课的句式Can you play with a yoyo?Yes,it’s easy./ No, it’s hard.
2.图片、简笔画导入
图片色彩鲜艳,表现力强,能瞬间吸引学生的眼球;简笔画寥寥几笔,栩栩如生的事物便跃然纸上,富有神奇的魔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比较新奇的东西,如: sandwich, hamburger等,一张图片,胜过语言万千。在讲授单词时,轻松几笔,cat / tree / fish等便跃然于黑板之上,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图片、简笔画导入,可省去许多口舌工夫,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给课堂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氛,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识。
3.音乐、歌曲导入
用音乐欣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例如在讲季节时,我用一首歌Rain,rain,go away导入新课,顿时激起了学生对季节的美好想象;又如有一次我在讲sports,课前我给学生播放了瑞奇·马丁演唱的The cup of the world,学生们都精神抖擞,跃跃欲试。
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文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诱导学习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文化教学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新课标”) 规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 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通过语言得到体现。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语言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因此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往往片面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 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但缺乏在不同场合下恰当地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笔者认为, 在新课程背景下, 英语教师不应在花大量的时间孤立地传授纯语言的知识而忽略文化知识的传授, 而应采取多种途径,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利用英语课堂或者各种英语活动慢慢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 逐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国家文化, 提高它们的认知水平, 拓宽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 英语文化教学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在本文中, 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英语文化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一、讲解法
这种方法是最为直接和广泛使用的方法,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文中出现的影响学生理解的词汇、习语、句子或篇章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例如:在讲到有关感恩节时, 可以顺便介绍感恩节的缘由、庆祝方法和习俗。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字面意义, 而且应当了解词汇的涵义。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词较少。表面对应的词, 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比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这两个词。Politician是“政治家”吗?反过来说, 汉语中的“政治家”这个词应该怎样译成英语呢?有些略懂英语的学生译作politician, 这是不合适的。Politician这个词在美国英语中, 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 引起别人的蔑视。它指的是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汉语“政治家”这个词应译为statesman, 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当中都很贴切, statesman主要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知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这种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某些词的意义和内涵, 避免学生“望词生义”。
再如, 中西方关于狗的不同的习语是最为典型的讲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特征的例子。中国人一般都以为狗是比较卑贱的动物, 所以狗常用来形容坏人坏事。比如我们把驯服的奴才叫做哈巴狗;乱咬人的叫疯狗;给有势力的坏人帮凶的叫走狗;失了靠山的叫丧家之犬;还有相关的成语如狗仗人势、挂羊头卖狗肉、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等。而“dog”在英语国家是人们豢养的宠物, 深受喜爱。因此英语中的lucky dog (幸运儿) ;Each dog has its days (人人皆有得意日) 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这种心理。在讲解这些内容的时候, 既满足学生这个年龄层次的兴趣爱好, 又使学生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特征有了一定的认知。
另外, 英语中的很多词汇都来自于寓言、神话、圣经等, 英语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互动法
这种方法也理解为课堂情景教学法, 即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情景, 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二人互动、小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
作为教师, 在教学中首先要将关于外来文化的话题、情境、训练项目进行系统精心地设计, 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实践交际过程中的主体性。如话题-就餐礼仪;情境-某中国餐厅内, 中西方不同的餐桌礼仪;训练项目-餐桌礼仪差异和就餐用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如播放一段中国人和美国人一同就餐的搞笑视频, 根据视频进行各种课堂活动。选定这个话题是因为东西方社交礼节因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课堂互动, 生动地帮助学生从社交礼节及习俗方面了解文化差异, 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另外, 教师的自身素质很重要。纯正、标准、流利的口语能让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在师生交际互动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分氛围, 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愿学、愿说, 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感知英语国家文化,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并最终形成对该文化的自我判断。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英语文化。
类似上述的中西方日常交际礼仪的文化还有很多, 例如,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6 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中就包含很多文化信息。在本单元第一部分的Welcome to the unit就讲到泰国人打招呼时, 双手合在胸前鞠躬问好;南美人拥抱;阿拉伯人碰鼻;荷兰人相互亲脸;日本人鞠躬相互问候。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动作进行模仿, 加深它们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知。
三、系统介绍法
这种方法是集中、系统地专门讲授英语国家文化, 它需要专门的英语文化课程作为支撑。基础英语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 因此我们必须多途径、多方法、多侧面实施文化教学计划。笔者认为,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英语文化专栏, 英语文化讲座以及与语言文化相关的选修课, 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背景、英美电影欣赏、圣经的故事等。引导和鼓励学生观察和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使它们成为课堂文化输入的延伸和补充, 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多角度地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这种方法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四、体验法
这种方法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它将英语文化教育的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等全部系统地融入英语教学之中, 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英语文化教育, 形成一定的英语文化运用能力, 将文化能力与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和学校举行的大型英语节等活动, 让学生在文化教育活动中直接参与文化交往和实践, 通过自身的充分体验来获得文化知识。
总之, 在新课程背景下,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英语文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 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准。英语文化教学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要求, 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
参考文献
[1].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 200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方法】推荐阅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08-09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08-30
浅谈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理念的改变12-13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07-27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06-28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政治课教学论文08-23
浅谈新课程理念06-29
论文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王燕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