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国企工会工作(共8篇)
浅谈新形势下的国企工会工作 篇1
浅谈新形势下国企基层党建工作
银天翔
党的建设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我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保证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而党建工作则是国企相对于其他企业的重要政治优势,也是保持国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单元,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保障国企一直优于其他企业的第一道保障。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弘扬先进精神,保持优良作风,创新活动方式,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从实际出发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但在不断成长和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基层党建工作也不可避免的需要直面和处理一些客观存在的挑战。
一是党性锻炼和教育缺失,思想认识模糊
当今社会伴随全球化涌入的一些西方意识形态对我们党的冲击这种来自外部的风险,还有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价值取向对党员队伍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青年同志甚至是党员同志只图个人得失、不关心时事政治、崇洋媚外、贪图享受,极其容易受一些不良信息误导,盲目支持资产阶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方针和政策等。如网络上的微博大V:任志强、孙海英、罗亚蒙等人,作为老党员和公众人物,思想严重偏离实际,随意发表不正当言论,深深伤害党在群众中的执政形象。因此,必须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党建的当务之急就是从根本上消除存在偏差的错误思想,把讲政治、懂技术、会管理、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基层中青年骨干尽快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以便把基层建设成一个既懂政治又会生产管理的战斗群体,唤起和强化广大基层人员向党组织靠拢的意识形成讲技能、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全力增强党在基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逐步提高基层人员思想觉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国家和企业输送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二是党建人员缺乏,党组织结构不健全
部分基层党组织长期由企业领导兼任党组织领导,一方面企业领导欠缺党建经验,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党建的价值和重要意义,未能利用党建工作的优势来促进经济生产,把党建工作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党员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止步不前,党组织活力不断下降。其次企业领导精力有限,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来支持党组织建设,直接导致党建工作难以正常有序开展。最后,由于党组织结构不健全导致发展新党员的工作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发展突击党员,党员素质良莠不齐,入党未达到足够考察时间,导致部分优秀的青年不得不望“党”兴叹,一定程度上挫败了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了其入党积极性,使得党没有获得完全优质的新鲜血液。所以,基础党组织必须切实健全组织结构,建立有效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党员素质。通过选择优秀同志作为党建负责人,就好比在基层党组织树立了一面鲜明的红旗旗帜,一方面不断带领全体党员提高思想觉悟,主动学习发挥钉子精神,献身企业改革使命,另一方面也时刻警示自己划好红线,全力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是只重经济效益,轻视党建工作
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能处理好生产和党建的关系,盲目只重经济生产而轻视党建工作,一心只发展生产经营,任由党建工作原地踏步。“三会一课”制度是基层党组织应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但是在部分基层党组织一年到头党组织生活次数屈指可数,也鲜有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得党性的光辉日渐黯淡,使得党的先进性在群众有所消退。因此,一是要找到落实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切入点,结合党和国家还有企业的重要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将时代形式和企业政策向全体职工说明白、讲仔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让基层员工树立和企业共生存的忧患意识,和企业共发展的敬业精神。二是要有认真落实“每日三省吾身”的思想,大胆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且要就改进措施做好追踪,不断通过自我总结才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虚心地接受批评才能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最终保持作为党员在群众中的先进性。本人在基层党组织中,切实感受到党建工作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深知只有党建工作抓好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发挥,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会愈加强大,现将几点感受总结如下。
一是主题思想明确,不断弘扬先进文化精神
思想是道德的基础,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保证。TBM分公司成立之初没有盾构理论知识,没有现场学习资源,缺乏盾构施工专业人才,但为公司转型、深化改革的信念从未减退。从在重庆地铁和成都地铁学习,到喜迎深圳北环电缆隧道,实现公司圆梦盾构,再到重庆电缆隧道提前履约,在这个过程中分公司从上到下每个人形成了“勤劳朴实 锐意进取 吃苦耐劳 勇于创新”的TBM精神,基层党组织将发扬这种精神作为党建工作中重中之重。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未来,不管是具有高学历的职工还是普普通通的劳务工,只要进入公司就让其在第一时间接受这种思想精神的洗礼。一种优秀精神的力量,是企业无形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不断明确和加强思想精神建设,才能在改革任务步入深水区的过程中,将企业的方针和制度在基层坚定贯彻执行,把基层党建和企业经营有机结合,为企业全方位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源源不断的先进生产力。
二是严抓基层作风建设,时刻保持密切联系基层职工优良作风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基层党建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同基层职工的血肉联系,只有密切联系基层职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得到职工拥戴,而最大的危险就自以为是而脱离基层。盾构施工一方面机械化程度高,但另一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作业环境高温湿闷,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基层职工疲惫不堪,更会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影响生产效益。基层党组织主动听取基层声音,设身处地为基层职工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盾构机后配套台车两侧分别设置4台大功率风扇使洞内形成不间断流通气流,最后洞内温度从36℃下降到29℃,获得基层职工一致好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优良作风都是我党绝对的政治优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优良传统作风都要发扬光大,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建工作
随着管理方式的不断进步和人才结构的不断年轻化,传统的脱离企业经营的党建工作模式必然难以与新体制、新形式下的环境相适应,也难以被广大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和青年职工所接受认可,从而阻碍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全面覆盖。因此,党建工作和任何一样工作一样,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一旦落后必将造成党建工作不可挽回的损失。TBM分公司职工中青年比例达到将近85%,平均年龄28周岁,若是完全照搬传统的党建工作,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因此项目部立足生产基层,结合地域特点,抓好主题节日,积极策划组织了“五四登高”“七一参观深圳博物馆”“九三观反法西斯胜利阅兵”“十一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围绕生产任务、光荣党史、国际地区形势等抓好党建工作,通过抓好党建促进生产发展。工作中,要求全体党员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去超前谋划,放在党建工作的综合体系中去实时开展,始终把服务生产、保障生产、促进生产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坚持贴近全局、围绕基层、贴近工作实际,做到同心目标、同步措施、同进考核、同担责任,在加强基层党建中推进公司安全生产,以生产经营的实效检验基层党建的成效。
综上所述,在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深化改革,步入国企改革深水区的大背景下,国企基层党建工作还面临着或大或小数不胜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抓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工作常抓不懈,水平不断提升。古往今来的历史史实也告诉我们,困难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对于强者则是垫脚石,我坚信我们有勇气去正视这些挑战,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坚持脚踏实地、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勤劳朴实 锐意进取 吃苦耐劳 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党员队伍综合素质,戒骄戒躁,用实际行动做好党建工作,定能一直当好企业生产的排头兵。
浅谈新形势下的国企工会工作 篇2
简单地讲, 就是“三严一强”。所谓“三严”, 就是“严把党员入口、严格党员教育、严肃组织生活”;“一强”就是“加强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
一、严把党员入口
党员的管理应当从入口开始, 即从党员发展开始。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 在革命时期, 我们的党对于入党的关口把的是很严的, 即便是许多革命先驱和为党的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的人, 在入党前都要经过严格的考验和审查, 无论从思想还是行动上都达到党的要求, 才能被吸收入党。我党的人数达到第1个1000万, 历经了35年 (1921—1956年) , 由此也可见, 当初入党的严格。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发展建设需要多方面的人才, 因此我们逐渐放宽了对入党人员的考验和审查, 其结果就是我们的党员数量急剧的增加, 党员的质量开始得不到保障, 造成个别条件不够成熟或是入党动机不纯的人进入到了党员序列, 因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作为各级国有企业的党组织, 同样也是如此, 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要求, 一方面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一方面放松了党员入党的要求, 造成一些进入到党组织的人没能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甚至是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最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规定, 今后发展党员要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十六字方针, 由此也可见, 我们党员发展工作, 对质量的要求上升了高度。而作为国企的各级党组织, 就是要以质量为先, 严格审查, 让那些真正德才兼备的同志步入行列。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德为先, 对于那些能力很强, 但个人意志同样突出的人, 可以教育引导, 但千万不要勉强让其入党, 这些人往往利己主义严重, 不会为他人谋福利, 起不到党员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严格党员教育
严把入口是基础, 党员教育是关键。党员不是完人, 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和不足, 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党员教育, 目的就是要弘扬其优点, 限制其缺点, 让党员在入党之后, 还能持续进步和提高。
过去我们的党员教育工作开展得不好, 一是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现有的党员学习教育, 主要通过定期开展的支部学习以及播放学习光盘、发放电子版和纸质学习材料等形式开展, 方式方法单一, 不具有新颖性和生动性, 缺乏吸引力。二是教育效果比较一般。许多支部学习仅停留在上传下达的阶段, 教育内容落实乏力、操作性差, 没有和业务工作密切联系, 在学以致用方面没有做到位。三是教育内容比较传统。科技的进步发展带来信息量的膨胀, 大众对传播媒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仅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势必会受到抵触, 因此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和完善,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四是欠缺自觉性和主动性。因为各项业务指标和上级考核任务很重, 时常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影响学习的效果, 造成学习时紧时松, 存在自觉性不强、内在动力欠缺的情况。
那么如何改进我们的党员教育工作呢?思路之一是对传统教育手段进行改良创新。例如, 党课授课内容应更切合实际, 建议增加人文知识的分量, 授课方式应灵活生动, 通过课题互动、主题讨论、组队辩论等形式, 增加党课的活力和吸引力;召开专题会议可以采取开展命题式互动交流讨论、播放声像资料、开展场景模拟等形式, 在活动中受教育, 在实践中加深认识。思路之二是广泛采用新兴的媒介手段, 通过短信、微信、党建网站、学习园地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教育的节奏、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并充分彰显教育的现代优势, 把理论转换为身边可触及可感知的事物, 时时处处让大家感受到教育就在身边, 促进“要我学”自觉转换为“我要学”, 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开展党员教育要让党员有这样的认知:入党不是最终的目标, 而是要在入党之后, 能够更好地接受党的培养和教育, 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和为人民服务。
三、严肃组织生活
我们之所以开展组织生活, 就是要使得党员时刻牢记, 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是区别于一般群众的先进代表。而回顾近些年组织生活的开展, 心情是低落和复杂的。历来遵循的“三会一课”制度, 内容就不追究了, 形式上都未见得可以保证。我们经常以生产时间紧、任务重为借口, 放弃或是弱化了组织生活的开展。而正是这种弱化, 造成我们的党务工作者越来越不会组织组织生活, 基层党员的参与热情也越来越低。而这一结果直接导致我们的党员淡化了党员意识, 不再发挥模范作用, 认为“七一开个表彰会, 平时交个党费”就是全部的组织生活。
高质量的组织生活既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客观条件, 更是党组织保持活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好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一是在组织形式上做到灵活多样化。在定期、不定期组织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条件, 有重点地聘请党校教师开展集体上党课, 组织报告会、演讲会、观摩会等形式进行集中学习, 共同参与。还可以组织党员进行科技技能比赛等, 利用多种形式让组织生活真正“活”起来。二是在活动内容上做到丰富多彩化。党组织不仅要能静下心来学习、开展活动, 还要组织广大党员开展走出去送服务活动, 适时举办一些切合实际、能让党员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优秀典型党员事迹报告等一系列党员参与、党员带头的组织活动, 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内容丰富起来。三是在活动时间上做到经常化。在组织活动时间上不必只局限于“七一”等党的生日、纪念日等硬性时间, 可根据实际, 通过开展为老党员过生日、为贫困党员送温暖等方式,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随时随地开展一些便于组织、便于安排的有益活动, 使党组织的生活真正“动”起来。
四、加强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
作为党员, 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而现实的情况是, 我们的党员一部分是主动放弃了这种权利, 一部分情况是组织上没有给党员这样的空间。党员在举手和鼓掌之中消磨了权利, 也就不再履行义务。企业经营的压力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推行, 造成了企业的领导在决策时往往忽视了党员的这项权利, 这也是由于党委的长期缺位和监督的失衡造成的。过去许多国企也曾搞过《权力运行机制》, 也规定了若干公权运行的程序和制度, 也是缘于监督机制的缺位, 造成了权力运行的随意性。
我们往往将“统一思想”当作一个组织和一个团队的行为准则, 但我们又往往忽略了思想统一的来源不是行政命令和党内条例, 应该是畅所欲言之后的协调和统一, 是民主后集中的统一, 民主是基础, 缺失了这一基础, 统一的思想也不会有活力。也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统一, 才能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 才能激发普通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才能使得党员同志愿意与破坏党的形象的现象做斗争, 才能开展有效的监督,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缺失了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党风廉政就只能是空谈。忠言虽然逆耳, 但确是苦口良药。
浅谈新形势下的国企工会工作 篇3
关键词:新形势;思路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面对新形势,国有企业工会必须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问题,切实把企业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权到位、服务有力、作用明显、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基层工会组织,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
当前国有企业遇到的新问题:
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中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尤其是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这个群体过去是企业的党政领导。二是“白领”员工群体。主要是科技人员、高级职称人员。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工,也是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
职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近年来,企业劳动关系出现了复杂、多变的趋势,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下岗、待岗职工有增无减。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减员,而职工为了生存要岗位,这对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由具体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
职工收入差距拉大,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国有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这使得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处于低收入状态。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具体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只能救助部分特困职工。企业工会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组织起来”为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工会的组织能力。第一,要抓住基本点,进一步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组织基础。做到企业改制到哪里,工会组织就整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关系就明确到哪里,切实把不同群体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尤其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第二,要抓住薄弱点,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群众基础。一是要在建立工会工作制度上下功夫。二是要在依靠会员在开展工会活动上下功夫。第三,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干部基础。工会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当好员工参与管理的代言人。二是当好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三是当好员工信赖的“知心人”。
以“切实维权”为重点,提高企业工会的维权能力。第一,要将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权利统筹考虑。在企业工会工作中,既要把维护职工经济利益作为基本的工作,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水平和应享有的社会保险等待遇,又要通过多种民主管理形式,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还要大力加强职工文化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第二,要将全局工作与局部工作统筹考虑。从企业层面说,把工会工作有机地融合到全局工作中;从工会层面说,要把握好工会工作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通过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面上工作,通过局部工作的创新,实现工会全面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第三,要将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统筹考虑。当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会组织要挺身而出;当职工生活遇到困难时,工会要为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努力提高企业工会为职工服务的能力
在新时期,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工会工作要“求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
第二,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三,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準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
浅谈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 篇4
富源县第二中学 丰章娟
摘要:新形势下教育是创新教育,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教育的归宿。
关键词:班级管理
教育
学生
能力
在新形势下,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已经成了我们必须去探索的重要问题,只有对班级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集体的主要成员是学生。因此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和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实现这一目标:
一、要学会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作为现代社会的学生,必须具有自治自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呢?
第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 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独立性教育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强化自主意识;二是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学生的自我管理并不是只管自己,而是要对自己、他人、集体全面负责。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首先应该使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个人本位主义,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植根于集体中,具有集体的意蕴。三是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树立,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班级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第二,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当前新课改形势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来说,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根本在于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提高活动的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活动可以遵循以下要求:一是要制定科学严密的活动计划。学期、学年要有总体活动计划,每一活动也应详细拟订方案,计划的拟订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检查指导。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自始至终都应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活动的作用。三是活动要有利于给学生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作为班主任,应当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二、要树立好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
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决定着一个班级能否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是班主任工作主重点。只有让学生觉得他们的“大家庭”(班级)民主、自由、温暖,他们才会真正融入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生活的温馨。从我积累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学生管理要细化”。下面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体会:
第一,要把做人放在首位。中学生正处于情感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可塑期。老师与家长要在这些方面正确引导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体会时间,如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双方要及时沟通,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使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改正。当前初中生亲情意识很淡,主要是由于家庭成员长期宠爱所致,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所以对长辈的感恩意识很淡,传统美德中的孝道严重缺失。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经常渗透有关亲情、孝敬、感恩、母爱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的日常学习中能潜移默化地感悟到“被爱的珍贵,爱的可贵”,这都是做人的方面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学生如果意识到用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学习,回报亲情,哪有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呢?学习有动力的学生最优秀。
第二,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分为两块,一是在校的学习,二是在家的学习。“肯用功不一定就能学好”,好的学习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学生自律能力很差,那么班主任应该多从学生各科上课的表现、完成作业情况、考卷等方面剖析学生,找出问题,及时引导,避免学生因长时间无人提醒而带来学习的倒退。我会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方面游刃有余。另外,班主任要多从学生方了解各科老师的教学情况,在全体老师同学参加的班会上开诚布公地让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增进了解,弥补隔阂。那么第二块就是在家的学习了,希望家长能接受我提出的“全员参与”的说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完美结合。
第三,要组织好各种集体活动。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就是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活跃学样气氛。对于班集体来说,调动每个同学都积极参加活动绝非易事。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我认为最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他是这个家庭的主人,这个家庭离不开他。那样的话,他就会积极地投身其中。组织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学生进步的过程。参加校园集体活动,班主任只需用正确的思想、方法云引导,无论成败得失,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每一次的集体活动也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三、要想方设法的树立班级管理创新意识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干部只能由少数同学担任,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我们不妨采取 “值日班长轮换制”来配合班委工作。值日班长轮完一遍后,即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优秀值日班长”予以表彰,以调动同学们工作的积极性。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
第二,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谈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工作 篇5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国家的各项建设俨然变得有模有样。在如今的新时代里,我们国家有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求实、创新理念,也有了“为民谋福祉、振新中华”的崇高理想,但中国人的梦想绝不会仅仅拘泥于此,我们要变得更富强,在世界民族之林站得更高。为此,我们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展,仍需依靠党的发展性、先进性的指导。于是,在党的十八大的新形势下,我们该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变成了我们应当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由此可见,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工作,已经是我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理论成果也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但是理论仅仅起着指导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实际行动,我们要足够重视新形势下党员的教育工作,把先进的成果引入到党员的教育工作中。然而,要想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首当其冲地,要了先解当前党员教育工作存在问题。我们当前党员教育面临的问题有如下:
一、少数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在身边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会主动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其它各种业务知识,使得自身的知识变得老化,创新能力下降,到了想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时候,已经是“有心无力”。
二、党员教育制度落实不透彻。少数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制度不够健全,有些制度执行不到位,没有将党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在现实中,有部分党员过于看重物质利益和自我价值,淡忘了作为一名党员的信念和宗旨,忘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四、现代化信息教育措施不到位。思想认识不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偏低,各种教育活动过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措施,教育经费也没得到完全保障,使得教育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五、教育管理水平较低。一些基层党组织习惯于粗放管理,对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随意性、草率性和盲目性,不去寻找解决办法,而是放之任之,,还有就是形式主义的陋习,使得党员的教育管理仅仅停滞在浅层次。
六、个别党组织对党员思想困惑、生活困难的关心程度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不知道党员在想什么、盼什么,对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不能及时帮助,对生活困难的党员不能及时帮助解决,这就造成了部分人对党组织缺乏了信任的意识。
在了解了当前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之后,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工作。
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使党员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二、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责任制。要落实党组织“一把手”抓党员教育工作的责任,要建立“以块为主”抓党员教育工作的机制,要建立党员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三、要着力加强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共产党员要坚持共产主义信念,这关系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同时应该大力提倡反腐倡廉,并进行监督工作。
四、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教育手段的作用。当前,互联网已开始普及,党组织有关部门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党建网站、远程教育、声像资料等手段,采取互教互
学、场景模拟等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的新方法。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逐步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除了党员自身因素外,关键是基层组织能否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应充分考虑目前农村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分类分层次提出先进性要求。
六、要强化意识,坚持党内生活制度。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等制度的落实。
综上所述,我们要改变当前不完善的党员教育工作,我们必须努力从党员思想意识、党组织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方法、教育资源等方面全方位入手,重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从细节做起,切实抓好基础,落实好每一项党员教育的制度,杜绝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细微问题,积极探讨、寻找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改革、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党建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党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下,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仅仅是一个梦想,我们的国家明天一定会更富强。
浅谈新形势下的国企工会工作 篇6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2班 1*** 林超阳 指导教师 涂开仁
【摘 要】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带来的新的投资环境的突破性改善和新的市场准入机会。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只有顺应世界潮流,走国际化经营道路,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利用各种经营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发展历程,针对面临的形势,提出新形势下企业跨国经营的若干重大战略选择和运用合作战略发展跨国经营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有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跨国经营;跨国投资;投资政策
引言
贸易是人类最为基本的活动之一,而国际贸易就是人们跨越国界所进行的商务活动,广义的说,他不仅包括国际贸易及国外生产,同时还包括新兴的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国经营拓宽了合作领域,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信息与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形象,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1)树立了世界中心主义的观念,把母公司与子公司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尊重子公司的自主权。(2)企业决策“多国藉化”,跨国公司广泛吸收外国人参与母公司决策。(3)跨国公司的一体化生产体系把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配置在效益最佳的地区。(4)减少多层次的网络关系,其中包括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分包方式、特许全方位或类似的合同安排方式相联系,使职能责任分散化。(5)跨国公司之间结成战略联盟,以合作方式快速有效的发展。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历程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是在1979年改革开放方针确定以后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79--1986年)。这一期间,只有个别企业开始对外投资,采取的方式是在主要国家的主要城市设立代表处、办事处,主要任务是代理国内公司向外推销产品,投资特点是金额小,业务功能简单;
(二)发展阶段(1987--1990年)。这一阶段对外投资出现热潮,许多企业懂得了走出国门做生意比坐在家里等客户效果更好,纷纷在自己产品的主要销售国家建立一系列的分支机构,扩大自己的经销点,慢慢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经销网络;
(三)扩大阶段(1991年以后)。这一阶段跨国经营活动出现了新的质变,不仅代表处、人事处、销售网络相继建立,而且许多企业在国外建立了自己的窗口,如商场、宾馆、展览中心等,更有一些生产企业在一些国家建立自己的生产、维修基地。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在130多个国家建立了6000多家企业,总投资达6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与国内吸引外资“合作”、“合资”经营一起,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化经营格局。除初级产品外,1997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也普见下跌。如1998年12月较上年5月,钢材价格平均约跌20.3%,机电产品价格约跌7.4%,化工品价格约跌30.5%,棉(坯)布和棉纱价格分别下跌16.9%和14.2%。总地说来,跌幅也约达11%。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形势
(一)世界各国针对我国的贸易堡垒
正如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所说:自由流动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获益。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世界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每个国家设置贸易管制的原因有:(1)为了改善国际收支逆差;(2)考虑到国家安全;(3)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
近年来国外针对我国企业的制裁性措施日渐频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除了传统的配额、反倾销制裁等手段外,利用技术壁垒,特别是知识产权壁垒对中国企业出口形成遏制的情况日渐增多。商务部发布的《2005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调查报告指出,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发展的影响形势依然严峻,在我国22大类出口产品中,2005年有18类遭遇直接损失,损失达到691亿美元,贸易机会损失达到1470亿美元。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商务部前阶段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9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投资下同115.4亿美元折合70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2%。截止今年2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372亿美元折合32838亿元人民币。目前跨国经营的主要方式有:境外投资办厂、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提供咨询服务、开展农业合作、进行跨国购并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会越来越多,也会创造出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
1、中国企业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体系缺乏了解从目前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现实来看,最大的问题是对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体系不熟悉、不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做出了“遵循规则,开放市场”两大承诺。这就要求企业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规。一方面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用规则来保护自己。但就目前状况而言,企业规则淡薄。不清楚国际贸易中卖方与买方的义务。卖方一般义务:(1)卖方必须提供符合买卖合同约定的货物和商业的发票,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其他与合同相符的证据。1~10中所指的任何单证在双方约定或符合惯例的情况下,可以是同等作用的电子记录或程序。(2)许可证、授权、安检通关和其他手续。(3)运输合同与保险合同:a 运输合同:卖方必须自付费用签订合同,将货物自交货地内的约定交货点运送至指定目的地或指定目的地内的约定地点。必须按照通常条件订立合同,由卖方支付费用,经由通常航线,由通常用来运输该类商品的船舶运输。b 保险合同:卖方对买方无订立保险合同的义务。但应买方要求并由其承担风险和费用,卖方必须向买方提供后者取得保险所需的信息。(4)交货:卖方必须以将货物装上船,或者以取得已装船货物的方式交货。无论哪种情况,卖方都必须在约定日期或期限内,按照该港的习惯方式交货。(5)风险转移。(6)费用划分。(7)通知买方:卖方必须向买方发出所需通知,以便买方采取收取货物通常所需要的措施。(8)交货凭证。(9)查对—包装—标记。(10)
协助提供信息及相关费用。
中国企业要必须按照《出口贸易流程图》中的流程来进行国际经济贸易。
2、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严重短缺的状况,如以荷兰的中资企业为例,绝大多数的公司投资在5万元到25万元,因自有资金匮乏,银行贷款没有保障,筹措资金能力有限,又没有相应的国内政策保障,融通资金渠道狭窄,是跨国经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3、我国跨国经营企业不具备明显的核心竞争优势我国的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还缺乏国际竞争力。进一步看,衡量一个企业是不是世界之强,不仅要看其营业额,而且要看其资本总额、资产质量、市场规模、开发实力、人才水平、管理水平、盈刺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只有上述诸方面的“综合实力”强才是真正的强,其中最为重要和直观的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就单个企业而言。这些恰恰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在这方面,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相比,确实还存在很大差距。
(四)采用合作战略实现跨国经营
1、利用合作创新战略实现跨国经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递的迅速、便捷,成本的下降,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合作创新可采用如下模式:
(1)可以与高校联合,借助高校的技术优势和一些成果在成熟前期的费用较低廉的特点,采取先获得后发展的策略,利用企业决策快、调头灵活的有利条件,争取到未来有发展前景的创新成果并率先使用。
(2)可以进行横向联合,联合行业中规模相当的中小企业,采用觅缝战略,即投入资金做大企业不愿涉及和不值得涉及(需投入巨资但回报率不高的微利行业)的领域做好文章。(3)可以与大企业协同进行创新。中小企业应与大企业结成纽带关系,作为大企业的零部件、配件生产协作商,参与跨国经营,形成由大企业带动下的系列化的企业群体,在核心企业带动下更新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利用劳动力优势的低成本战略为大型企业提供产品。
2、运用企业集群战略实现跨国经营集群是企业在发展规模较小时,增强跨国经营竞争力的有效方法。集群的方式有:
(1)产业链集聚。按照产业链的方向集中起来,形成聚合效应,在聚集的过程中,使企业找到市场和业务发展的方向。如上海提出“聚集张江”以来,高科技项目投资此起彼伏,在这些投资中,企业可以搭乘高科技企业的快车,利用产业链的形式聚集,实现跨国经营。(2)团组集聚,即几个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超强的生产区位。我国产业结构的缺陷是,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能力差,没有形成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体系,同时中小企业之间也未结成相互协作分工的生产或销售联合体。而国外发达国家广泛采取的“水平”和“垂直”分工,有效地克服了中小企业“小而全”、“小而散”的状态。
(3)聚合效应。企业内部的联合协作也十分普遍,广东沿海地区数万家中小电脑厂商,在东莞一带已经初步形成团组“聚合”效应,95,的配套可以在本地解决。
3、与大企业合作寻找跨国经营的切入点在跨国经营中,寻找到切入点是十分重要的。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在投资场所的选择上,要符合国际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在产品的生产、设计上要有先进的“绿色”理念。但是仅仅依靠中小企业实施绿色制造面临的困难较多,可以采取与大企业合作的方式解决。在产品设计方面,由于大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联系较为紧密,对世界市场的新动向能够及时把握,在人才培养、储备方面也胜中小企业一筹,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大企业的力量,借用大企业的人才来发展自己的绿色产品,实现跨国经营。与大企业合作可以获得资金方面的优势,以利于直接购买国外先进的环境保护设备和后期处理设备,实现绿色制造。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开展绿色制造,不仅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合现代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消费潮流,而且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使产品受到市场的欢迎。因此是否能够与大企业合作开展绿色制造,关系到中小企业的产品是否能够在国外市场立足,实现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
三、新形势下企业跨国经营的若干重大战略选择
国际贸易的形式:由于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一家公司准备打入国外市场时,它必须面对一些特殊的困难。虽然它采用相同的营销理念和策略,但文化、政治和经济上的差异使其进入海外市场更加的危险。所以,大多数公司一旦决定进入国际市场时,就不得不谨小慎微,小心行事。他们通常通过调查来具体了解外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关税、配额和外币等方面的情况。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公司选择最好的从事国际贸易的方式。新形势下的跨国企业经营也需慎重考虑这些方面的问题。
(一)跨国经营主体的选择
目前国际上的跨国经营企业主要有两类,一是以贸易企业为龙头,集贸工农一体化的日韩式综合商社;一是以工业企业为龙头的欧美式跨国公司。这两种企业都在现今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日韩模式为代表的综合商社是在大型贸易公司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并兼并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对外贸易和投资而形成的跨国企业,它主
要是日本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融为一体的产物,目前只有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有过成功的经历,大多数国家均难以效仿。由于综合商社是以贸易公司为主体的跨国企业,所经营产品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商品,并以薄利多销作为主要营销手段,因而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高技术化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正因如此,八十年代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日韩综合商社纷纷调整自身结构,主动与高新技术产业联姻,生产部门在综合商社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此外,日韩综合商社是与银行金融资本融合形成的,多为高负债经营。以韩国为例有些企业负债率竟高达3000%之多,在此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这些企业危机纷纷“浮出水面”。大企业、大银行的破产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给国民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由此可见,综合商社并非一种好的模式,中国企业在借鉴此种模式时需做仔细分析,克服其弊病。另外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资金并不雄厚,如果不采取高负债经营势必难以对外扩张,而高负债经营风险又太大,实不可取。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跨国经营的主体还是应为具备较强实力的生产企业,政府应多鼓励生产企业向外扩张,在国外设立生产、组装或维修基地,充分发挥我国产业的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跨国投资市场的选择
我国企业跨国投资应树立多元化发展的观念,不应过分依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则可对投资市场有所偏重,以使国内的剩余资金发挥最大效应。现阶段,笔者认为欧美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仍然是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首选之地,这主要因为:
1、这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社会政治较为稳定,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2、这些国家有着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丰富的营销经验,是中国企业进行“练兵”的首选之地,中国企业只要能在这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以新学到的技术和开拓市场本领与当地企业竞争,将也能对国内企业的质量和水平有所推动和提高;
3、从当前形势来看,欧元、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币值越来越坚挺,具有很强的增值能力,因而可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
4、目前,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都实行鼓励外来投资的政策,提供投资者各种低息贷款,这为中国企业进军这些市场提供了大好时机;
5、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东亚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资产大幅贬值,低于其实际价值,这无疑为中国企业投资这些国家创造了好的条件。
(三)跨国投资产业选择
首先,从企业层面上看,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因无非是以下几种:绕过贸易壁垒、保持和扩大出口市场、寻求东道国的生产要素优势、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企业优势和将企业的技术、管理优势内部化等等。我国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源开发型产业具有较强的优势。从国际市场来看,这些产业大型跨国公司的垄断作用不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去竞争。此外,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如航天工业、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我国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这些产业的跨国经营也是可能的。
其次,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看,当今世界任何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都不完全是企业的自发行为,都有一定的国家政策导向。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落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位置,要改变这一情况,必须依靠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就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方向来说,国家应鼓励中国企业选择产业内贸易量大、国内连锁效应强、产品供求链长的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进行投资,以带动国内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跨国投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可以采用两种基本方式,即在东道国创立一个新的企业和兼并收购当地企业。创建的新企业可以是由外国投资者投入全部资本,在东道国设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的独资企业,也可以是由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的投资者或第三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在东道国建立一个合资企业。与创建新企业相对应的一种方式是对东道国企业的兼并与收购(简称并购)。跨国购并与创建新企业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
1、迅速进入当地市场;
2、利用适合当地市场的原有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从而可以避免因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而造成的种种麻烦;
3、获取被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竞争;
4、获得收购企业的各种无形资产;
5、可提高跨国企业在海外的知名度,并在东道国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当然,并购也有许多不足,如要背负并购企业留下的包袱及成本较高等等,但对于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中国企业来说,采取并购方法可减少许多麻烦,使海外企业较快走上轨道,并且,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东亚许多国家资产大幅缩水,价值低廉,这为中国企业投资这些地区提供了条件。通过并购手段,中国企业可以低成本快速进入这些市场。因此,目前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方式以购并国外企业为主。
四、跨世纪推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宏观管理,完善经济政策
首先,应加快制订和完善包括《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法》、《境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在内的各种企业海外投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的各项宏观管理政策,如审批制度、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等;其次,虽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口管理部门是外经贸部,但跨国经营不同程度地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影响,不利于统一管理,因此,应成立跨国经营的专门管理机构,以便协调管理,有效地支持跨国经济的发展;再有,可设立全国性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机构,为国内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最后,在税收方面,在避免双重征税的前提下,通过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并用所得利润进行再投资。
(二)采取适当的扶持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大企业集团开展跨国经营
首先,加速中国跨国公司的建设,授予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资金、资产、资源的经营自主权,包括外贸经营权、对外投资权、外事审批权、海外融资权等等;发挥其活力,增强其竞争力;其次,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经营自主权的下放,积极推动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符合国家产业和整体利益的跨国经营;第三,在大企业内部,围绕跨国经营活动的展开,逐步建立信息、技术、产业、资源开发中心及对外服务中心,以大产业经济集团或大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
(三)加强跨国银行和跨国公司的共同发展
加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拓展是中国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不仅立足于国内,同时积极向全球发展,其中以中国银行的发展最为迅速。截止1997年底,中银集团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员工近2万人,海外资产总值1700多亿美元,各项存款余额近千亿美元,比1992年末增长80%,盈利水平则比1992年同期增长近一倍。我国银行业的向外扩张,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一方面可为国内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国外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一
些金融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银行在那里设立分支机构可带动中国企业到这些国家进行投资,从而促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多元化发展。
(四)以援助为依托,促进跨国经营的发展
1995年5月,国务院对援外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积极推行优惠贷款方式,并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为承贷银行,负责办理政府优惠贷款业务。这项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政府无息贷款或赠款的单一援助方式,充分发挥银行的筹资和管理功能。银行筹资,财政贴息,银行负责放款和贷款的收回,收回的贷款流动使用,用于有偿还能力的国家从中国进口技术、机电产品、成套设备以及中国企业和受援国企业的合资、合作生产项目。截止98年底,我国同30多个国家签订了37笔优惠贷款框架协议,金额41.4亿元人民币,涉及木材加工、汽车装配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中国企业可以政府优惠贷款为依托,发展对受援国的跨国经营,并以跨国经营巩固援助成果,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结语
中国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汹涌澎湃,在我国加入WTO之后,跨国公司逐步加大了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因此,我们不能光看着外国公司到中国来抢占市场,而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国际分工优势,通过在国外投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多方位,多角度地推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才能使中国的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平台上越来越受人瞩目。
参考文献
浅谈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篇7
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或单位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存着企业单位和人员的信息, 记录着企业单位的发展过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详细全面的信息, 了解企业单位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全面的发展规划。档案记录着企业和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为企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档案能够给人们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 记录着企业和单位的变迁, 是企业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真实反映企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对企业和单位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社会的意义也很重大。
二、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对档案管理不重视, 管理人员素质低。许多单位或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要, 只是简单的信息录入和管理。许多单位或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职业素养较差, 没有责任意识。许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了解较少, 不能很好的管理档案信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缺乏, 致使档案信息的缺失、遗漏的现象经常出现。许多单位或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很少有机会进行培训, 很少有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二) 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企业和单位档案管理的体制不健全, 档案管理人员的聘用, 主观性较强, 相互监督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在任命人员的过程中缺乏监督, 档案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都不合理, 许多专业性的人才被分配到非专业性部门, 才能无法发挥。而又有一些非专业人士被分配到专业部门, 缺乏相关的知识, 在其位不谋其事。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冗杂, 机构的设置也不合理。
(三) 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 但是许多企业和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却相对落后, 有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备较差。大多数情况下, 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还要靠自己去翻找需要的信息,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能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一些企业仍然依靠纸质档案的管理方法, 跟不上社会变化发展的需求, 纸质化档案管理不仅占据大量的空间, 储存的信息量也比较小, 制约了档案管理的发展。
三、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企业单位要招聘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 择优录取, 定期的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也要给在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 让他们提高专业素质, 掌握计算机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 学会灵活的运用档案管理软件, 提高工作效率。还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网络和计算机知识, 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能够快速及时的进行修补, 避免出现较大的损失。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不断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结构。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以身作则, 规范自身的行为, 严于律己, 认真负责。
(二)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现代企业和单位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管理档案工作, 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 进行查询档案、管理档案等各种工作。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更加快捷方便的管理档案, 学习其他企业和单位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利用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还可以开发用于档案管理的软件, 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智能化。利用先进的技术完善档案管理资源的科学配置, 建立数字化的管理数据库系统, 全面地总结和归纳数据。企业单位要采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 完善硬件设备, 用信息化手段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查询等过程。
(三) 创新档案服务工作模式。新形势下, 档案的管理工作要与档案服务工作衔接,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用户资料档案, 了解用户的分类和不同的需求, 并以此建立不同的服务模式。要经常检查档案的完整性, 制定开放的档案目录, 定期刊发, 使用户能详细的清楚所需的档案信息。同时也要创新档案的管理体制,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 科学地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论
在新形势下, 档案的管理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这不仅利于企业、单位自身的发展, 也会对社会的整体发展做贡献。
摘要: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中, 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和制度。本文分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马艳, 王海龙.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研究[J].才智, 2013 (30) .
[2]周虹, 王海涛, 邓佳欣.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1 (9) .
[3]黄喆.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 (07) .
浅谈新形势下的大学学生管理工作 篇8
【关键词】大学;学生管理;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88-0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需求量增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从而给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环境市场化,社会因素复杂化,学生思想多元化等问题都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而浮出水面,对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1 当前大学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1 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陈旧。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管理一直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管理模式,强调组织性、纪律性、服从性,要求学生个人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从人性角度站在学生立场上想问题,通常运用惩罚和道德灌输等管理方式,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想问题,较少强调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个性发展,很少真正在管理上听取学生的意见。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运用自己求学期间的管理理念来教育当今学生,而没有与最新的学生管理理论接轨。与管理理念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也相对陈旧,这些制度包括《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尽管各高校也普遍建立了诸如学生工作周例会制度、学习制度、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等,但基本都是针对学生本身和管理工作者的一些制度,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更没有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理想、信念等问题。
1.2 管理队伍缺乏良好的保障机制。 首先,学生管理队伍在数量上远远不够,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但学生管理者的增长速度并没能跟上学生的增长速度。不仅如此,学生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也有待商榷,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热心教育事业,不是把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没有把教书育人贯彻好。现在学生与辅导员的比例在绝大多数高校达不到1:150。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辅导员从事这项工作是权宜之计,或者是为将来进行深造提供跳板,或者是为以后有机会时转岗,或者是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是因为高校比较稳定而且待遇不错,总之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1.3 社会环境变化较大。 近年来,由于实行了教育改革,学校的办学方式多样化,大学招生人数呈逐年上涨趋势,但学生管理人员人数却未能与学生人数同步增长,目前,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一般达不到1:200,学生管理人员精力有限,这必然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学分制的实施也给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实施学分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更加个性化地教育学生,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等,但这也给学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实施学分制,打破了同一班级学生在固定教室上课的模式,学生组合的流动性较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接触的机会减少,容易出现纪律松散、不团结、集体荣誉感差等现象。后勤社会化的实行也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挑战,高校实行公寓式管理后,由于食堂、宿舍与学校分离,由投资商管理,对于他们而言,利益是第一位的,学生管理的好坏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配备的管理人员、食堂宿舍的配套设施等,都难以保证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来考虑。
2 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探析
2.1 学生工作者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过去学生管理只是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进行管理,但却忘记了学生管理首要目的是育人即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学生管理的理念首要就是“以人为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来进行管理。因此学生管理者不仅仅要管理学生,更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侧重于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严谨的职业态度、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协同能力,并在管理过程中逐渐树立学生的诚信意识,即做事先学会做人。这样就使得国家、教育部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得到贯彻和实施,实现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统一。因此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2.2 建立多种渠道学生沟通渠道。 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应建立多种沟通渠道,才能够适应学生工作的发展。有些同学愿意来老师的办公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些同学顾及办公室人员来往较多,不愿直接来办公室交谈,这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等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工具来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样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2.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逐渐形成的既包括濃厚的人文气息也包含这所学校的精神氛围。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华所在,他在某一时期相对固定,但却也继承和发展。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可以不知不觉得到熏陶,使自己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强校园文化建设,既能巩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成果,提高育人质量,又能促进教育现代化。学生思想活跃,具有积极追求上进和汲取知识的渴求,因此应该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如用格调高雅的精神产品像话剧、歌剧等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活动中学生自己也学会了判断是非,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这些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了双赢。
2.4 用爱心去关爱学生,用严格的制度规范他们的行为。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学生管理者要倾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学生,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但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占到在校生的很大比例,他们自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溺爱”,在这种家庭的爱心环绕之下,造成了学生唯我独尊的性格。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而学生工作管理者就是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扭转学生的性格缺陷,塑造他们健全、健康的人格。这就需要在对学生付出爱心的同时要辅之以科学、规范的管理评价制度,将爱寓于严格的教育和管理之中,这为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学生在这种动态的管理中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为自己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关心关爱弱势群体。 这里所讲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较差的群体、有残疾的群体和偏远农村群体。对于这些学生学生工作管理者更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精力去关注、关心他们。建立无损他们自尊心的援助渠道,如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联系家教等方式来使得他们能够实现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进而帮助他们拾起自己的自信心,对自己的学习、未来进行科学的规划。这样使得这部分弱势群体不至于偏离班集体,使得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3 结语
【浅谈新形势下的国企工会工作】推荐阅读:
浅谈新形势下的卷烟品牌培育08-23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06-30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09-21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08-27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08-28
浅谈新形势下创新人大工作的思路与对策12-16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09-07
浅谈新形势下“四师”的重要性12-05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12-14
浅谈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