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中教学

2024-09-23

新课改高中教学(共12篇)

新课改高中教学 篇1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使学生具有: (1) 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 具有初步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 正确认识自己, 尊重他人, 学会交流与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初步具有面向世界、振兴民族、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意识。

一在新课改中的习题教学

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的全面创新, 推进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而且需要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育技术以及教育管理方面创新, 然而全面适应新课程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在改革之前就准备好的。在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只有认真学习, 加强培训, 勇于实践, 积极探索, 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使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开展。

1. 精选课堂例题

课堂例题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基本手段, 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的问题, 教师选取习题时应当选用有实际科学背景或以真实的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 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习题的选编、设计中, 不但要注意培养、训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还要注意对方法与过程的训练, 加强学生对物理情境、过程的分析、解题规律的总结,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更要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训练。要做到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就需要教师精心选择, 设计例题, 同时在设计习题时要注重基础、分清过程、渗透思想、抓住方法。

课堂例题要有针对性, 切中要害。物理习题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 应尽可能地把物理习题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对具有实践背景的物理问题进行审题时, 实际上就是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当通过具体的情境、具体的数据来计算和讨论有关节能问题时, 同时也在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中所进行的具有说服力的定量分析过程对学生所产生的作用, 是用抽象、概括的语言和说教的方式无法比拟的。

2. 精编课后习题

精编课后习题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检查所涉及的知识点及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要尽可能地做到低起点, 缓坡度,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层次分明, 让学生在层次合理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1) 要有针对性、层次性。 (2) 要有真实性、实践性。物理学的原理、规律等都是来源于实践, 物理学总是与客观实际紧密相连。 (3) 要关注对思想方法的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搞一两个专题就能达到高考要求的, 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点点滴滴地逐步渗透。

3. 精批课后练习

物理的习题要精批细阅, 只有通过批改才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哪些知识还存在漏洞, 学生在哪些物理知识、解题习惯、解题规范等方面存在何种问题, 这样使物理教学更具针对性, 对自己的教学有更好的反思。

二开发和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改革若要顺利进行, 既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 又要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实施的范围和水平。这就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资源, 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校内资源主要指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信息资源库、黑板报、宣传栏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博物馆、科技馆、文化宫、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 不可随意利用, 甚至损坏、浪费资源, 而应高效、协调、共享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使其功效最大化, 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威信是师生之间提高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学而不厌, 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终身学习才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使自己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 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地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 并以此为平台, 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加工, 吸收其精华, 为我所用。

三练就扎实丰富的教学基本功, 为教学改革奠定物质基础

教师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 具备扎实丰厚的教学基本功, 这对教师自身来说尤为重要。 (1) 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让他们拥有学习的主动性, 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挖掘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 启发学生不仅知道结论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探究这个结论是怎样来的, 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去, 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2) 要把形象化的语言融入课堂教学中去。用带有情感的语调、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表达教学材料;用学生周围的生动例证, 熟悉的、有生命力的俗语和成语以及比喻融入到教材中,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来创设愉快的情境, 使学生轻松地学习, 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总之, 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去培养发展中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和学生密切配合, 取长补短, 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肖薇]

新课改高中教学 篇2

新课改走进校园已有三年有余,但新课改远远没有结束,我们认为,新课改是在反思中前行。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论证的过程。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反思+经验。本次课改除了在课程体系作了创造性调整外,更突出反映在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试图促使教育工作者的导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育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推动教育产品更有力地适应和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次课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学本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强调课程目标,增大学校和学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新课程标准重视对不同阶段目标的刻划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标准》和《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为学本的多样化和学师导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4)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善,着眼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学本、导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以上特点,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反思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的过程。而这样的教学过程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我们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只要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才能领略到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自己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反思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师生和谐融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着自信,能激起学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更强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要真情对待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性,提倡多元化,加强相互理解,坚持对话与互动,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师生关系的新动向,把握时机,才能不断促进“教书育人”这一主题进步、完善和发展。

三、反思教学设计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目标,依据科学教育观、物理新课程理念、物理学科及学生特点,依托物理教材的内容主题和条件,用教与学的原理来策划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我们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树立起“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思想,精心设计好课堂,才有可能使课堂变得生机盎然、充满智慧、探究和创新。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为什么我们在进行物理教学实践时,偶尔会发现物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很难发挥出所预想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理,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索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扬长避短,积极改进,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四、反思教学过程

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既重视知识传播,又重视方法指导、能力培养和心理调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我们承认,掌握知识和积累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吸取知识过程形成的思想观念、方法及精神、品质和意志,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心渔”,必要时还要“与之同渔”。尽可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推动学生积极探索与发展,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我们要不断地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留意自己的课堂笔记,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来增强教学的灵性和悟性,提升教学反思的高度。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反思源于课堂教学,高于课堂教学,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顺应课改的浪潮和时代的需要。

五、反思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来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因此,只有我们通过深思熟虑的特定的教学行为,才能体现出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个性的全面发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为了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要努力挖掘这方面的知识,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要有“服务”意识,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导航者,把学生推向教学阵地的前沿,让学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学习探究,去拓展知识面,从而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 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新课标;思路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可以说经历了一场革命,它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注重学生的人文性教育,尊重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焕发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活力,创新语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一、教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学习语文

高中语文不同于初中和小学语文注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强调通过语文学习来使学生的精神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单单在于课堂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洗礼,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升华的。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文化品位和思辨能力都源于生活的深刻感悟。因此高中语文学习并不是坐在校园内空想,也不是进行漫无边际的学术研究,而应当是对自然、社会的精神感悟,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中的美,是需要创造的,是摆脱各种习题的淹没,用想象的思维去创造;是解开各种束缚的枷锁,用个性的潜能去创造。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文学形象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对于生活的深刻总结和升华。因此,要想使高中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来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美,通过美的感悟来升华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语文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学习的路也就多长,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总结,高中语文教学才能有所收获。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虽然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几年时间,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仍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地位,语文课堂大多仍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学科知识不能有效整合,过分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不能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效联系,无法体现语文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再就是在高考模式依然延续的情况下,学校还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到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而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却漠不关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首要的就是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绝对权威的教学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语文教师要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一切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把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评判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总之,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将师生关系营造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通过合作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良好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合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素养。

三、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活动的真正主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他强调人的能力不是靠“听”来获得的,而是靠“做”来实现的,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因此,在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必须让学生做课堂活动的主人,在课堂活动中口、脑、手全部动起来,通过亲自参与和实践来提高学习的效果,这其中包括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等。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关注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使学生成了知识的接收器,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过分关注语文成绩的高低,对学生进行机械的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改完全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尤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造性的意识,更谈不上创造性的成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树立发散性思维的目标,再明确思维的针对性和方向性,这也是辩证思想的要求。为此,语文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能力能够在语文教学中真正的得到提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也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教学可以将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和直观化,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学生学获得更多地知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要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作用,语文教师必须要进行充足的备课,只有备课越充分,语文教学课堂才能越精彩,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课件制作是关键,只有良好的课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良好的语文课件可以有效整合电、光、声等各种效果,引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语文学习中。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既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也更容易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

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自信心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分数为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考试来展开的,致使学生对于语文教学产生了抵触的心里,缺乏基本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不利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成绩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和长期性,在教学中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信,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的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为此,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可以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给予学生各种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尝试、大胆实践。即使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发现他们身上所表现的优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树立信心和勇气,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以新课改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秦新宽.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软件:教学,2013,(8):30.

[2]张树义.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5):75-76.

[3]秦红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学园,2011,(8):110-111.

[4]孙俊逸.初探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10):158.

[5]王利涛.初中语文课改的误区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4):3.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篇4

一、认识新课改与新教材

《历史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并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会交流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 树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标准》的精神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就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运用诸如“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 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在课堂上地位的互换, 事实上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严肃的, 包括教学思维、教学理念、教学实践在内的繁杂课题。

同时, 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材在编排、体例上的变动非常大, 专题史体例与传统教材相比, 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内容跨度都非常大。新教材编排方法注重各单元内容在时间、进程上的逻辑联系, 注重同一性质历史事件的承接, 有利于师生用全面的、世界的眼光去认识历史的发展。特别是选修教材六个知识模块的选择、设计, 更体现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史实的思维。但同时也不可否认这种体例使学生在初步学习过程中缺乏全面理解历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新教材对同一阶段历史问题的分析, 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进行分册式阐述, 而学生在两册教材之间缺乏过渡环节,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横向知识的链接与整合,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纵向掌握、横向清晰的目的。例如在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 教材从政治层面对秦帝国的政治模式给予了深刻的剖析, 而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重点则在于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的瓦解, 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为秦的统一奠定物质基础的经济类分析。因此, 教师便有必要对两册教材给予适当的整合, 引导学生树立起经济、政治密不可分的思想。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我们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更新教学观念: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 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自然会成为教师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让学生做到自觉、主动地探索新模式、新办法。实际上, 在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 可供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更多地以分组讨论法、辩论式教学法、学案式教学法等取代过去的“一言堂”教学模式, 也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加以运用。现将经常使用的两种方式做以描述。

1.情境重现法

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条件, 以学生表演等方式重现历史场景以此达到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例如:讲授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中的克里斯提尼民主改革的重点措施———“陶片放逐法”时, 可通过教材和网络上的史料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际的场景, 在教师设置的不同条件下再现投票过程, 让学生扮演公民、非公民等具体的角色, 从而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产生直观的认识。这一教学设计的优点在于:准备环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并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参与、合作、思维、表达能力的全方面锻炼与提升。

2.学案式、小组式教学法

建议教师对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群体尝试采用“学案式、小组式教学法”, 即在正式授课之前, 教师发放预习学案, 引导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依据教材简要分析新知识以及发现的问题, 教师回收批阅后, 按照学生在易、中、难三个层次的知识掌握、分析能力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授课。学生通过自主预习的方式来完成简单、中等难度问题的学习, 进而通过代表发言、主动提问、互问互答的形式提出较难问题, 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例如在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五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中,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能够掌握大部分基础性知识, 但在一些线索性知识、深远影响等方面则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具体示例如下:

1. 上位知识掌握不牢:

地主阶级的衰落、近代史上中日两国进行的改革及结果、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

2. 国际背景不清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状态、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发展状态等。

3. 条约所产生的影响:

学生更注重《马关条约》中2亿两白银的赔款, 而忽视了在内地设厂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沉重打击, 忽略了《辛丑条约》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等问题。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学生的能力可以在预习、课堂问题汇总及互答环节中充分展示, 这也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了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但对于较有难度的问题, 则必须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地位从台前退到了幕后, 但这并非指教师无事可做, 相反, 教师课前需要做出认真细致的教学设计, 掌握大量史料观点, 还要完成学生问题的归纳以及针对学生疑问的备课。如此, 方能在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适应新形势: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的思考 篇5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生着巨变,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 教学目标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着,为适应社会发展、新课改需求,通过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教育阶段。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简单讨论了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改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

1.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改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参与权、选择权,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全面发展、全程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2.注重“情感”的培养。高中时期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这时期的学生急需教师、家长的认可,获得同学、教师以及别人的肯定和夸奖。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做到态度和蔼可亲,在与学生接触中平易近人,在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时,应掌握尺度,将问题定位于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让他们能够享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之间协同合作、交流沟通。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的实践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等从声音、动画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感官意识,使地理教学不再枯燥无聊,培养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知识传递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而不是为了考试能得到高分,改变以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新课改的趋势,也是教育的目标。作为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常规,淘汰陈旧的琐碎知识,将素质教育真正应用到教学中。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1.挖掘学生潜能。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图像配文字的说明,如地形图、政区图、柱状图等等,这些图形都以客观形象的方式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对于开发学生大脑潜能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各种图形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需要。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新版教材中,图像、文字以及多方面都包含着智能的因素,培养学生在观察、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在教材中,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地理思维的方式、方法,所谓地理思维就是地理学家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仅是在教授学生课本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在教授学生怎么学习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世界的精神,注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个人文化素养。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教师应结合爱国教育、环境教育、国情教育等多方面,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中国国情,了解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树立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自信心、自豪感。

三、提高教学效率

1.转变角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毫无积极性、主动性。新课改转变了这一教学理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有教学的参与权,在课堂上占主要地位,尤其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再单一,学生在某方面掌握的知识未必比教师要少。

2.突出学科特色。高中地理教学有别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图像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形,如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等等各种图形,这些图形既是学习内容的载体,也是学习地理学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应指引学生自己先看图、再看文字,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组织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新课改的教育是以人文本的素质教学,为社会培养接班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人格与自我发展的意识,能够不断学习与实践,注重团体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积极开展小组活动,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能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团体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在中国普遍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紧随时代的脚步,利用现代化的设备与手段,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1.利用多媒体教学。教材的多媒体化是以多媒体为载体来实现的,使其教材内容更加形象化、动态化。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作为教师,应花费时间、精力钻研教材,利用网络资源、现代化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每节课不仅仅包含文字、图形等,还能给学生呈现出包括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来体现知识要点,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的难点、要点。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模式,学生也更加有兴趣来学习地理。

2.教学观念是教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课改过程中,教师是执行者,教师观念的改变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自身教学理念是否转变很重要,否则,就算再精美的课件、再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反应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达不到预期的改革效果。教师观念的改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教师的再学习、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等等。

总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潮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

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的思考 篇6

关键词: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 教学目标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着,为适应社会发展、新课改需求,通过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教育阶段。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简单讨论了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改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

1.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改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参与权、选择权,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全面发展、全程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2.注重“情感”的培养。高中时期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这时期的学生急需教师、家长的认可,获得同学、教师以及别人的肯定和夸奖。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做到态度和蔼可亲,在与学生接触中平易近人,在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时,应掌握尺度,将问题定位于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让他们能够享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之间协同合作、交流沟通。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的实践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等从声音、动画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感官意识,使地理教学不再枯燥无聊,培养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知识传递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而不是为了考试能得到高分,改变以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新课改的趋势,也是教育的目标。作为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常规,淘汰陈旧的琐碎知识,将素质教育真正应用到教学中。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1.挖掘学生潜能。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图像配文字的说明,如地形图、政区图、柱状图等等,这些图形都以客观形象的方式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对于开发学生大脑潜能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各种图形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需要。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新版教材中,图像、文字以及多方面都包含着智能的因素,培养学生在观察、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在教材中,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地理思维的方式、方法,所谓地理思维就是地理学家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仅是在教授学生课本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在教授学生怎么学习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世界的精神,注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个人文化素养。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教师应结合爱国教育、环境教育、国情教育等多方面,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中国国情,了解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树立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自信心、自豪感。

三、提高教学效率

1.转变角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毫无积极性、主动性。新课改转变了这一教学理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有教学的参与权,在课堂上占主要地位,尤其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再单一,学生在某方面掌握的知识未必比教师要少。

2.突出学科特色。高中地理教学有别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图像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形,如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等等各种图形,这些图形既是学习内容的载体,也是学习地理学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应指引学生自己先看图、再看文字,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组织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新课改的教育是以人文本的素质教学,为社会培养接班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人格与自我发展的意识,能够不断学习与实践,注重团体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积极开展小组活动,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能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团体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在中国普遍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紧随时代的脚步,利用现代化的设备与手段,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1.利用多媒体教学。教材的多媒体化是以多媒体为载体来实现的,使其教材内容更加形象化、动态化。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作为教师,应花费时间、精力钻研教材,利用网络资源、现代化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每节课不仅仅包含文字、图形等,还能给学生呈现出包括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来体现知识要点,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的难点、要点。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模式,学生也更加有兴趣来学习地理。

2.教学观念是教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课改过程中,教师是执行者,教师观念的改变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自身教学理念是否转变很重要,否则,就算再精美的课件、再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反应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达不到预期的改革效果。教师观念的改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教师的再学习、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等等。

总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潮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课改高中教学 篇7

一、教师要改变理念, 更要理性地去做

这三年是我们新疆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轮, 我们教师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新课程改革, 而且对于新课程下的高考模式与内容仍然存在一种不确定性。但是面对新课改的挑战, 我们一线教师会毫不犹豫地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刚开始时, 我们老师大多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课时不够, 课上内容讲不完, 害怕这讲不到那讲不细, 于是我们会竭尽全力去讲。其实, 如果我们的学生不感兴趣或不懂, 又怎么能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呢?所以, 无论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 作为教师的我都会在精心预设下, 坚持让自己在课上少说精讲, 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我甚至主张“太难舍之, 太多选之”的做法。

当然, 我们虽有了新课改理念做旗帜, 但在教学实践中也一定要理性渗透, 我们始终要记住教师的任务是什么。虽然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可我们始终别忘了我们是引路人, 只有我们引得巧妙, 引得科学, 学生才有可能学得有效。

二、统筹安排教材, 进一步取舍整合

诚然, 新教材中的课文, 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伟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 这些篇章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选择编排后才组成了必修的五个模块, 可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仍应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情进行统筹安排,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教到新课标第二册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及《我有一个梦想》时, 我就想起了第一册中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这些篇章都属于演讲范畴, 如果将它们整合起来, 联系学生实际有重点的突破, 不是既省时又省力吗?这个迟到的发现让我自责起来, 我赶紧找来所有的必修模块, 拿出了主妇揉面团的本事开始了细心揣摩。“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在不久之后的必修三的教学中我就尝到了甜头, 这一册中开始了议论文的教学, 面对基础薄弱连话都难说通顺的学生我感觉一筹莫展。好在我发现必修三、四、五这三册书都侧重议论文的教学, 于是我静下心来先了解学情, 后揣摩教材, 针对实际情况制订了系统的议论文教学计划, 如先引领学生温习议论文知识, 掌握一般议论文的写法 (三段式) , 正确运用论据, 合理进行论证———这样就避免了机械性地运用教材, 也不会盲目拔高学生, 而且既把握了教材安排的教学重点又能使议论文教学一步步落到实处, 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这也告诉了我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胆子应大一点, 在教这一册的第四单元时, 基于我们学生知识面狭窄, 语文基础差的现实, 我只按阅读文的要求讲析了《动物游戏之谜》, 而放弃了对《宇宙的边疆》及《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讲析, 只是选择了一些相关内容以播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 这既避免了学生可能产生的面对书本无效学习的情况, 又同样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也可以说以另一种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重视精读课文的范例作用

新教材安排了两类课型, 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师对这两类课文的特点应有所了解。精读课文既体现单元教学的重点, 又是带动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范例”, 叶圣陶先生主张“精读”重在教方法规律, “略读”重在举一反三, 教师也要有意识地“举一”, 让学生“反三”, 运用推广“精读”中学到的方法规律。在教必修三文言文单元时, 我就成功地突出了精讲篇目的作用。在上第一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时, 我从文言知识积累、文言文阅读方法、课文内容分析、思想内容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大到篇章结构小到字词句读无一不落到实处, 用时近四课时, 可到《师说》时, 我只是用活动的形式用时一课时就完成了整篇文章的引导, 课下, 学生竟派代表找到我说以后我们就像学《师说》一样学文言文吧。我想这就是精读课文起到了范例的作用, 教师由教到扶到放, 最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

四、积极推进学生评价体系, 有效督促学生全面发展

回顾我从高一至高三的语文教学, 对学生积极推进并实施新的评价体系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方面。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可能过于单一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新课程则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给了学生更大的成长空间。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 更要把握好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一个度。我仍然以“严师出高徒”为前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总是在学期之初就向学生明确了学业评价细则, 即我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 小到考勤、养成习惯、学习态度;大到学习成绩、明辨是非、为人处世。对每天的学习知识我也有明确而硬性的要求, 诸如提问、回答问题、作业、记诵, 这些要求一定要落在实处, 教师要隔三差五去督促, 要定时反馈, 一段时间下来, 学生就养成了习惯, 有特长的学生能积极培养特长, 懒散的学生也会在收敛中进步, 这为我的有效教学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新思路 篇8

一、新教材的特点

1. 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 (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的编写体系, 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 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 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 相关内容适当集中. 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 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 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2.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突出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 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 因此, 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 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3. 采用实际问题引入, 强调数学应用意识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 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 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 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 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比如在三角函数中“函数的图像”这节内容的授课时, 可以利用课后习题中求弹簧振子的振幅、周期、频率这个题目, 把它做成一个Flash课件, 创设问题的情景,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把学生的学置于问题之中, 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

4.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 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 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 学会沟通, 学会互助, 学会分享, 学会合作, 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二、新教材下的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 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 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 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 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 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 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 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 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 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 如何调整教学计划, 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 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 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 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 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 不等于思维活跃, 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 是否适用所有学生, 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 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 启发学生积极有效地思维, 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学生只有经过思考, 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 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 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 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 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但反思后发现, 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 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 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还有, 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 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 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教改下的教学和学习现状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 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搭车”现象时有发生, 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差生成了陪衬, 课堂秩序混乱, 学生发言七嘴八舌, 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 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 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 指导作用没有跟上, 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甚至出现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 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 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目前, 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 存在问题较多, 主要表现在学习懒散, 不肯动脑;不订计划, 惯性运转;忽视预习, 坐等上课, 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 依赖性较强,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听课, 像个速记员, 边听边记, 笔记是记了一大本, 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 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死记硬背, 机械模仿, 教师讲的听得懂, 例题看得懂, 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不懂不问, 一知半解;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 好高骛远, 影响基础学习;不重总结, 轻视复习等等.

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

办好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是关键;构建和实施素质教育, 数学教师是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 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就成为更好地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一方面, 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要明确培养目标, 造就一批具有高数学素质的新型中学教师;另一方面, 要对现有从教的数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 提倡自我教育, 立志岗位成才, 使从教教师有能力进行数学素质教育.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自己先有一桶水”.

这是因为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 而且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治学态度等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 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具体地, 教师在观念层次上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育人评价观, 切实转变教育思想, 时刻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知识层次上要不断地学习和牢固掌握现代数学知识, 领悟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并科学地传授给学生;在方法层次上要认真研究教法、学法, 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得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创造, 最终实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应该说, 改革数学教学体系及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课程是改革的核心, 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结构, 再好的教学目标也要落空, 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选取和编排. 由于原有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课程结构与现代科学、现代数学严重脱节, 不利于因材施教和挖掘学生的特长潜力. 现有两省一市试行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材让向量、概率统计、微积分、简易逻辑进入, 对学生素质提高有重大作用;全国各地现行使用的八种版本初中数学教材, 是教材建设的一些有益尝试. 课程在选取内容时要有超前意识, 另外要考虑科学技术和数学的快速变化与课程建设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性特点, 把重要的基本的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 为学生在变化的世界中求得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 加强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 突出“优化思维品质, 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 历史的必然. 我们深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届时, 我们的学校将成为一个培养和造就新时代人才的理想摇篮.

摘要:新课改教材具有综合编排的完整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 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博得了教师们的好评.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 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思路,方法

参考文献

[1]尹惠芳.对新课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10.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9

一、适度淡化形式, 重视数学本质

长期以来, 我国数学教育一直被过度的形式化所束缚, 形式化成了戴在学生头的紧箍咒.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的思维被困在小圈圈里打转.新的课程观认为, 高中课程应该返璞归真, 努力提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与本质.新课程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建立了内容本质与形式表达之间的有机联系, 使数学教学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例如, 一改传统数学课程中微积分的设计思路, 不以一般的极限理论为基础, 而是直接从变化率引入导数, 其目的在于避开形式化的极限概念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困难, 突出导数的本质.在数学教学中, 只有形式化与非形式化协调发展, 重视数学的本质才能促进数学更好地向前发展.

二、诱发创新动机, 开启创新思维

新课程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往往缺乏创新思维.教学中, 教师要坚持学生是探索的主体, 不断提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 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充分暴露解题的思维途径, 促使学生多向思考, 尝试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 学生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刺激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愿望.

三、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鼓励实践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教学中要结合新教材中众多的实际问题, 并引导学生将它们抽象成数学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增加有活力、有新鲜感的经济题材, 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要让学生走出课本, 走出传统的习题演练, 走进社会, 在实际生活中搜索、整理素材, 发现数学现象, 不断追求新知, 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进行探索和研究.住房、交通、金融、环境、物价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素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应用意识, 关注周围的数量关系, 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视数学应用,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这对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开展数学学习指导, 促进有效学习

长期以来, 教学研究, 多研究教, 少研究学.实践证明, 忽视了学, 教也失去了针对性, 减弱了其实效性.开展数学学习指导, 是教法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总体上给学生一个认识, 了解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情况, 在方法、内容和能力培养上予以指导.另外数学学习指导还应包括课外学习方面的指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学习指导的艺术而言, 要用引趣的方法上好学习指导课, 以情育情, 以情促学, 以学促用;要充分利用格言、警句的激励作用, 故事的启迪作用, 测验、游戏的训练作用, 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兴趣、激发热情、掌握方法.

五、坚持发展性评价,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 强调必须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所有进步, 抛弃那种短视的、只盯住即时的考试分数的短期行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正确判断每名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 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注重过程性评价, 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探究欲, 准确把握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和鼓励, 让学生始终处于向上、向前的追逐中.

新课改下高中音乐创新教学探究 篇10

高中音乐教学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已是显而易 见的, 很多高中也开始注意音乐教学的展开。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 高中音乐教学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等,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使得音乐教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 采取恰当的措施实现高中音乐创新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对其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以供参考。

一、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是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这种方法容易使课堂枯燥无味,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实 现音乐创新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 前,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 对教室环境进行一定的布置, 摆放一些花卉, 挂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 通过这些相关的教室布置导入新课, 容易营造一种艺术氛围,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 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 境导入新 课。比如, 在教学《思 乡曲》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配乐朗诵《乡愁》开场, 委婉动听的音乐和深情的嗓 音, 一下就把 学生带到 了艺术的 氛围中, 然后教师以此导入新课, 这样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 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一节课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学, 很多教师普遍采用照本宣科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 这不仅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 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 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 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 选择恰当的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到 课堂中来, 从而提高 教学质量。比如, 在讲授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这一二胡独奏时,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音乐的同时, 将阿炳一生的坎坷经历以及他勤奋刻苦的故事穿插其中,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音乐背后蕴藏的故事。通过对创作者经历的了解, 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解读, 更能够体会到作品背后隐藏着的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而在感情和心灵 上产生共 鸣, 加深对作 品的理解。再如, 在教学相关的音乐常识时,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形象的方法将那些抽象难懂难记的音乐符号常识介绍给学生, 如将连音号比作相同音上面搭的桥, 这样有利于学生识记, 加深理解。此外, 随着科技的进步, 多媒体设备已经走入教学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的特 点进行教 学。比如, 在欣赏德 彪西的《海妖》这部作品时,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莫奈的《日出印象》,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也能欣赏美术作品, 同时,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听完音乐之后说说自己对《海妖》的评价, 这样就能够使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也能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教师在实现高中音乐创新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除了传统的考试之外,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选择一些如表演、才艺展示等形式的考核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自导自演,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高中物理新课改后教学思考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在课程及教材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的高中物理教学也应该不断更新并适应新的需要,从而使物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充分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创造条件。

一、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改以后,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已经由过去的注重书本知识的情况,转变为更加注重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其主要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注重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在新的课程中,每一章的开始都有一些精彩的引入内容,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内容有的通俗易懂、充满趣味,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进入学习中去;有的概括性强,从物理知识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出发,引发学生思考;有的则从一些身边发生的小事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有的则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层面上引入知识。在新的物理教材中,处处体现着从学生的自身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爱好出发联系现实生活的理念。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为生活、生产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从另一个方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勇于研究的学习态度,充分的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

2.注重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新教材很好的传承了原有教材的优点,即教材内容的科学与严谨,各个知识点在结构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内容表达上做到了言简意赅、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方向。

3.强调知识的整体构建,培养动手探索能力

新教材中处处体现着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知识能力。在教材的整体设计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注意了一些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加入,不仅使知识与实验更好的结合到一起,更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1.新课改后,部分教师和学生出现不适应现象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不少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科目标要求比较宏观,不像过去教学大纲那样的细致、具体,加之既有必修模块,又有那么多的选修模块。这种现象反映在教学上,就是感到对教材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大量的探究、实践内容,可能会使不少教师感到课时不够,为完成教学任务,无奈地选择以讲为主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就难以看到新课改的踪影!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是由于学生思维模式固定,很难在短时间改变,因此,为高中物理教学老师提出难题。

2.资源短缺问题

在新课标中,物理学科已经将探究放入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中,而作为探究又包括实验探究、文献探究、调查探究等内容,具体到物理课程中来,我们通常更注重实验探究,这样新课程标准就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验室的设备、管理、资源、人员素质等等就成为了物理新课程标准实现的重要保障。但现实中许多学校往往只是注重应试教育,对于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较少,当前的设备、资源很难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再加上现在许多高中正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扩招工作,当前的实验室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多的局面。另外高中学校往往图书资料、电子期刊等教学资源匮乏,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不到必要的资源支持。

三、新课改后高中物理教学的对策和途径

1.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的课程中要求物理教学要体现基础性和普及性,每一个学习物理的学生都能够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开展不同的教学,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發挥自身的特长及才华,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在原来的物理教学中,过多的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目标方面的培养。在新课程教学中,更应该既要注重学习的最终结果,更要注意整个学习过程;既要注重学习的水平,更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以及态度。因此,教师在每一堂课中,都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进行教学

随着当前社会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从而不断开拓学生的学习范围。通过网络的资源的使用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网络资源的利用使得原本枯燥的物理学习过程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而对于高中物理老师来说,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他们可以与相隔千里的同行进行经验上的交流,更能够不断了解学科的知识更新以及高中物理教学的最新动态,从而使得自身的知识储备处于最新的状态,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采用科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现代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质教育包括科学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两个方面。能力的高低其实主要是掌握的方法富哦少以及方法运用方面的能力,可见方法对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时候,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利用学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物理作为一门方法性较强的学科,其长久以来形成的学科方法,不仅对物理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物理科学方法不仅是物理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是物理发展的必然产物。科学方法理应存在于物理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但是考虑到高中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科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必须遵循学生的能力发展限度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知识的应用,比方说:利用一些数学函数来表示物理学中的规律性问题,利用图形表示物理过程。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利用图像来表示物理过程和规律的方法。另外,还要教给学生通过图像了解物理过程的方法,知道图像各个位置代表的物理含义。

4.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将物理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物理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学会用物理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物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如讲“万有引力”。我们可以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落地出发,让学生比较引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对比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时产生的冲力的大小.推理出万有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三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决心,当然在后继长期的物理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加以纠正和强化。相信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努力,一定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学好高中物理。

参考文献:

[1]白建军,高中物理新课改中体现的教学新方法,都市家教,2011(1)

[2]徐宗兵,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究,新课程,2011(1)

[3]岳利红,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

新课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篇12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词汇不足。

初中英语要求学生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了解日常语言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而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要求掌握3000个左右单词和习惯用语, 重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培养。阅读材料内容丰富, 知识容量大。词汇量的不足是高一新生不能顺利阅读的直接原因,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甚至在阅读时感到不知所云, 读不下去。

2. 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

很多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 其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滞后性相对明显。这样的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量的语言知识, 但不具备语言运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 有的根本听不懂课堂常用语, 无法应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3. 不重视语感。

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强调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词和句的使用进行感知和体验。因而学生缺少结合语境感知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自觉性,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由于初中阶段阅读材料内容涉及面不广, 多以对话, 小故事, 短文为主, 作者观点往往直接明了, 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语感的缺失并未对学生阅读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 高中阶段的阅读材料句子结构更为复杂, 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且加大词汇量和阅读材料的篇章长度, 并且话题涉及面广, 读者需要仔细辨别才能了解文章的观点。因此在高中阶段, 只有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4. 缺乏阅读技巧。

在初中阶段, 学生习惯逐字阅读, 笼统的感知文章意义。这样的毫无技巧的阅读方法, 阅读高中阶段长而且复杂的文章时, 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率, 学生往往在反复阅读几遍文章之后, 仍然没有清楚文章大意。因此要教会学生快速且有效率的阅读, 就必须对他们传授有效的阅读技巧。

5. 高中教学节奏快、容量大, 学生无所适从。

受高考的制约及升学压力的影响, 高中英语课堂往往是教学任务繁重, 教学内容繁多, 时间紧迫。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气氛沉闷, 使得习惯于初中活跃的课堂气氛, 直观的教学模式, 变化多样的操练形式的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从而出现了高中英语生词难记、语法难用、课文难懂、练习难做的困窘局面。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 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中, 只有学生对英语感兴趣,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高一英语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是“Friendship”, 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 于是我让学生分组讨论Warming-up中的问题, 并设置了“Describe one of your best friends”“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not have”等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 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 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了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2. 开展分层次教学。

使用分层教学方法, 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 使各类学生都经常体验到进步的喜悦。在教学中,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说, 上阅读课时,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背诵全文或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对于中等生要求能背诵重点段落, 对于差生来说, 只要求能读懂课文就行了, 鼓励他们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 使他们做到记好单词、短语、基础语法知识和它们的使用方法。

3. 掌握相关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 要速度和质量并重, 让学生了解并熟练运用一些常用的阅读的技巧。比如要了解文章大意, 采用跳读的方式, 不需要过于关注单词和各句的详尽含义, 只要大体知道文章的所述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可以了;要了解文中某一处的详细信息, 采用查读的方式迅速准确地找出具体数字、论点和描述即可;要捕捉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就需要寻找主题句和关键词, 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判断;对于生词, 需要养成依靠上下文语境推理猜测的习惯;对于长句和难句, 要学会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来准确领会其意义。

上一篇:医学院庭院下一篇:差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