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25

高中物理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高中物理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的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二、面对新课程改教师该怎么做?

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

1、做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潜能的教师。

2、做学生心理的支持者。

3、做课堂上的促进者

高中物理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上好序言课, 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第一步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句话说得好,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很有哲理, 它同样适用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初始。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节课, 也就是序言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这节课向学生展示物理在生活、科技等各种领域中的应用, 要让学生对物理有一个概括性的、全局性的认识, 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感受物理所特有的魅力。教师要通过更加丰富、趣味性的语言、图片等方式, 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有想要主动去了解高中物理、学习高中物理的欲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 对学生提出课前预习、课上积极与教师互动、课后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要求,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对于比较抽象的物理学知识, 教师如果能创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物理学知识, 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物理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创设方法, 创设出一个最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以下提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两个重要技巧。

(一)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物理学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但是物理学的知识更多的是在生活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带有非常强的抽象性, 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非常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把物理知识尽可能地还原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还原到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如学习过摩擦力知识, 讨论人走路过程中的摩擦力方向问题时, 让一部分学生在走道中走动, 感受走动时前脚着地和后脚离地时相对地面的运动趋势方向, 从而判定摩擦力的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创设的情境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把实验引入课堂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实验情境教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助实验的展示, 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知识, 变成直观的、有趣的物理过程,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并掌握这些抽象、难懂的物理学知识, 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时, 问到: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羽毛和硬币哪个下落快?有相当多的学生回答重的物体下落快, 硬币比羽毛下落快。老师把手中的硬币和羽毛同时释放, 也发现硬币比羽毛下落得快。若把硬币和羽毛放进牛顿管, 密封后抽出管中空气, 发现羽毛和硬币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老师不用太多讲解学生就能得到“物体下落的快慢和重量大小无关”的结论,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相比于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则更加抽象。虽然在初中阶段, 学校已经有物理课, 且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有些学生在理解高中物理概念时还是会有一些难度, 这些学生可能会因此而感到无从适应, 对学习物理可能也会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如果对学习物理感到有困难, 那么时间长了, 学生便不再会对物理产生兴趣。但是,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同时看到, 物理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我们应该都能感受到, 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 学生的反应要比平时上课时更积极一些, 而且物理实验的直观性及生动性等常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实,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一些。为此, 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这一特点, 从而精心设计实验教学, 对学生加以引导,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 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进一步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物理知识的意识, 让学生喜欢学习物理。

四、通过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之间交流的不仅仅是知识与信息, 也不可避免的会有情感交流。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的为人时, 那么学生会很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 同时, 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备受鼓舞, 从而鼓励教师进行更好更有效率的教学。因此, 教师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尊重学生, 为学生着想, 通过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首先,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时要能使自己一直处于精神饱满、愉悦、热情的状态, 并能感染学生, 形成好的学习氛围。同时, 教师在讲授时, 对教学内容也要注入一定的情感, 以吸引学生听讲, 而且这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教师不仅是在学习上, 同时在生活上也要多关心爱护学生, 有时可以倾听学生的心声, 为他们解疑答惑, 帮助他们成长。最后, 教师也要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通过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反馈, 采纳好的意见与建议, 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从而让自己的教学更受学生的欢迎。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当前高中物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教师只有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物理知识,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 提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首先, 教师要上好序言课, 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第一步。接着, 教师要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也可以把实验引入课堂教学。然后, 教师要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最后, 教师要通过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魏建华.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2

[2]肖玉华.浅谈高中物理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1

新课改高中物理概念的学习策略 篇3

1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习得主要发生在课堂中,因此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而不关注学生的自习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学习策略:

1.1实验感知的策略

实验感知的策略是指在人为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研究的现象反复出现,通过人的知觉和感觉有目地的进行观测、研究,提炼出有效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实施实验感知策略的程序是:(1)观察。观察是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及科学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对自然状态和客观事物进行视、听、闻、尝、触、测,收集获取信息,从而把握研究对象的多种属性。观察要与思考相结合,观测是前奏。(2)推测。推测是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引出新的判断,这是进行思维推理、发现规律的认识过程。(3)实验。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应用各种科学仪器、设备使研究现象反复出现从而有目地的进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是科学概念形成的基础。

例如,建立“机械振动”这一概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风中的树枝的摆动、水中浮标的上下运动、钟摆的摆动等现象,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运动特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机械振动,指导学生推理出机械运动概念的概念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然后再演示弹簧振子和单摆实验,进一步让学生建立机械振动的科学概念,把握“平衡位置”和“往复运动”的本质特点。

1.2前概念转变的策略

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或者其它学习,我们对相关的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是不准确的、片面的、主观的,因而是非科学的,这些概念就是前概念。前概念往往干扰科学概念的学习,要学习科学物理概念就必须转变前概念。前概念转变的策略就是将我们头脑中的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有效策略。

前概念转变的策略具体的实施程序是:

(1)暴露。前概念往往是隐藏的,我们在学习新概念时往往开始并不显现出来,而是在学生应用概念时显现出来使学生做错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其显现出来,暴露前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新概念进行联想、利用新概念分析日常现象。

(2)批判。评判是前概念转变的关键,常用的评判方法有实验法(如伽利略轻重物体同时落地实验)、反推法(用前概念反向推理得出明显的错误结论从而显示前概念的错误)、举反例法等。

1.3抓关键字词的策略

物理概念的表述是科学而又简练明了的,在物理概念的规范表述中,每个字词都有其作用,尤其是关键字词。真正理解了那些关键字词,就真正理解了概念,这就是抓关键字词的策略。这个策略的程序是:(1)细读概念文字;(2)划出关键字词;(3)整理。

例如,惯性概念是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其中“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性质”的“保持”是关键字词。“保持”就是“保持原来,阻碍改变”,其涵义包含二个方面:一是静止或匀速时使物体原状态,二是受力时表现为对运动状态改变的阻碍性。因此,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与位置、运动状态无关。

1.4分层理解的策略

物理概念的分层理解的策略就是指在各种物理现象中,首先是这类现象的核心问题,然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析归纳出现象本质的共性,再经过抽象概括得出抽象概念,进而深入理解应用概念。该策略的实施程序是:(1)明确物理现象;(2)分析概括;(3)得出结论;(4)理解应用。

例如,学习“动量”的概念。(1)可以先让学生明确物理现象:大人与小孩相撞,谁会被撞倒?(2)分析概括:物体的运动效果不单由质量或速度决定,而由它们的乘积mv。来决定。(3)得出结论:问题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即P=mv。(4)理解运用:a.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其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b.动量是状态量,对应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c.动量具有相对性,因为速度具有相对性,一般选择惯性参考系;d.动量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效果的物理量,其单位是千克·米/秒。

1.5类比的策略

类比策略是根据二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实施类比策略的基本程序为:(1)确定研究对象;(2)寻找类比对象;(3)将研究对象和类比对象进行比较,找出相似关系;(4)根据研究对象的已知信息,对相似关系进行重整化处理;(5)将类比对象的有关知识类推到研究对象上。

例如学习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可以采用类比的策略。寻找类比对象电场强度E,可引导学生列一个表格,容易掌握它们的异同。

1.6把握概念物理意义的策略

有些物理概念如加速度、速度、电场强度E及磁感应强度B等往往是用数学表达式来定义,要抓住这类概念的本质特征,掌握其物理意义。在比值法定义中,被定义的物理量与分子、分母的物理量不成正比、反比,这一点我们要让学生时刻理解掌握。例如物理量电容的定义式C=Q/U,电容C与所带电量Q和两极间电压U无关,而是由电容器本身决定。再如电场强度E=F/g,教师要说明:在电场中某点放一个点电荷g,其所受电场力为F;若点电荷为2口,则电场力为2F;就是说电场力与电量比值不变。但在电场的不同位置,虽然二者的比值大小不同;但在同一点比值还是不变的。因此F/g能够反映电场在该点力的性质,显示电场的强弱,且与电荷g无关,所以引入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g。这样显示就很容易理解电场强度的意义了。

2物理概念的记忆保持策略

显示物理概念的保持主要发生在课堂之外,因此物理概念的保持策略主要针对显示的复习过程中,而不关注于学生的听课过程中。

2.1分类的学习策略

所谓分类的学习策略,就是将物理概念进行分类,按照不同标准划分成不同类别,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学习和复习的一种方法。分类学习策略的实施程序是:(1)归类。即把学过的不同物理概念,按照描述的问题的不同、描述问题的方式不同等进行分类,描述方式相同或描述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2)寻同。即找出同一类概念寻同的地方,以便出一发而动其他。(3)求异。即从不同描述侧面、用不同描述方式描述同一类问题的不同概念,以便更好地区分比较不同的概念。(4)复习各个概念的联系。同一类概念中的不同概念,尽管描

述的方式、侧面不同,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找出这一联系,用这一联系将这些概念“串”在一起,就能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

例如,有关能的概念,按照分类学习策略:第一步,归类。按能的形式可分为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光能、核能等。第二步,寻同。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电能和磁能都属于电磁能,化学能、原子能、太阳能都是由于原子或原子核变化而具有的能。第三步,求异。动能与势能描述的侧面不同;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化学能是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而原子能是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第四步,寻找联系。所有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遵循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2概念系统化的策略

所谓概念系统化的策略,就是指在掌握概念时,尤其是掌握重要的基本概念时,决不能孤立地记住它们的文字表述或数学表达式,而是将概念放入一个由前后概念组成的网络中,并根据前后概念的相互联系来理解掌握概念,通过“协同作战”达到熟练记忆和应用的目的。

概念系统化的策略实施顺序是:(1)提出概念。也就是说概念要从现象中提出。(2)寻找关联。就是找出这些概念与其它概念存在那些关联?这些关联与我们掌握概念有什么用?(3)练习、应用。通过练习来熟悉概念及应用。例如,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在力学知识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将学过的所有机械运动进行关联,将概念系统化组成概念结构如图1。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变式练习、应用以加深印象。例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变力作用

B.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恒力

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简谐振动的回复力是恒力

学生只有真正熟练掌握了概念,才能选出正确答案C。

3物理概念的提取策略

物理概念的提取即可以发生在课堂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后复习中,物理概念的提取策略主要针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

3.1情境相似性策略

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短时记忆的信息(如物理概念)加工加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虽然长时记忆的信息是相对静止的,但它可以被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激活。如故地重游,能回想起上次游玩时的情境细节。这种情境的相似性有助于记忆。因此学生可以利用情境相似性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取所需有的物理概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典型的物理概念题。

例如有这样一个例题: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必为零

C.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加速度一定大

D.物体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也就大

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理解掌握的好,很容易得出本题答案为D。

一旦在考试中出现相似的题目:

有关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就大

B.速率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

C.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D.加速度与速度无关

由于情境的相似性,学生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为A、D。

总地来说,学生如果真正掌握情境相似性策略。就能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解题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情境相似性学习策略。

3.2“自动化”策略

高中地理新课改学习心得 篇4

平凉七中

靳文妍

作为刚执教两年的新教师,很荣幸参与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铭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总结和反思。

反思中有如下心得:

一.教育职能的转变,丰富与延伸了地理教学目标与功能。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正随着教育职能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再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教育职能也不仅体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等方面,地理学科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形成对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具有21世纪对人力资源要求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地理科学的发展,带来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中学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中唯一传播可持续发展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课程,也是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综合、阐明人与环境关系的课程。要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首先要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负责。因此在地理课程与教材内容方面早已打破传统的“地理八股”体系,重视地理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及实用性等特点,从素质教育高度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突出特征、抓住要点,通过案例说明观点。并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这与人们习惯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是迥然不同的。

三.教学手段的发展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促使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地理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它更要求深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已提到日程上,触及到每位教 师习以为常或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中,打破“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在“满足学习需要的有意识的交流活动”中下功夫,使学习过程成为启发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的活动,改变那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扭转“重结论 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像、重积累轻运用”的地理教学活动,以改革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高中物理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5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我对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一)、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二)、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高中物理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新课改所呼唤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激发其内驱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与空间,为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过分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存在着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学的满堂灌现象,学生只能机械地学、被动地学,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热情。因此,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是每一个新课程实施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伴随着课改热潮,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从近来的听课活动中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足与偏差。本文依据笔者学习新课改的体会,结合近期听课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下面的拙见:

一、多媒体应用不宜太滥

新课标的制订,为中学物理教学开辟了一方崭新的天地。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让物理工作者欣喜地看到了物理教学告别了一支粉笔和一本课本的时候真正到来。然而,物理科教学具有个性化、应变化、创新化的特点,所谓教无定法,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如果千篇一律地应用一种模式,那就会陷入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诸如许多物理的研讨课、观摩课的课堂似乎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不论问题的大小,不论是否需要,千篇一律地运用多媒体,教师挖空心思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处心积虑地把课本的内容以声、音、像、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甚至想运用电脑等现代化手段让一堂课能达到“海纳百川”的程度,设计出饱含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等一切知识的教案,并且以此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殊不知,轰轰烈烈的结果都往往忽略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了知识点的落实,使学生找不到中心,因而顾此失彼,未能夯实基础,扰乱了学生的思维,达不到理想的高度。

二、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如果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使无从谈起。新课标对问题的提出列出两点要求:一是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二是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也是提出问题的关键因素。牛顿正是从苹果落地得到启示而揭示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奥斯特是因为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磁针的转动而提出电流的磁效应。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学习物理的本质目的。

根据物理课的特点,提出问题可从物理与实际生活中提问题;也可从物理与社会关系中提问题,而且问题的提出要有目的性,要避免问题过于简单和平淡而对学生缺乏挑战性,也要避免问题过高过难而使学生失去信心。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加个问号变成物理问题的许多事例,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例如走出屋外看到天空是蓝色的,因而提出“天空为什么是蓝的”看到树叶是绿色的而提出“树叶为什么是绿的”。这样把看到的现象机械地添一个问号,就作为物理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价值的问题常常来自于问题背景中的有关质疑。例如上述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如果在学生中原有的认知是空气是无色的而应该得出天空是无色的结论,而事实是蓝色的,然后提出探讨议题,这才是培养探索思维的表现,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意义。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创设问题,而且问题应提得有价值,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

三、新课改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把教师的主导地位重新定位,1

从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体现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同时,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的思维成了定势,多数教学成了固定模式:复习准备、演示实验、讲解习题、学生练习、总结结论,等等。长期的传统的教学使许多教师形成了难以改变的思维定势,教师自己害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把合作交流的时间自己控制着,师生互动只流于表面形式,教师只能机械地提问题,学生也只能机械地回答问题,一问一答的“活跃情景”似乎就是新课标的体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教师偶尔也让学生分组讨论,集中回答,所谓民主加集中,但问题及讨论的各个环节也都是由教师精心策划和安排的,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如果学生的答案与教师设计的答案出现冲突,教师就会不假思索地说“错误”。教师在无形中仍然操纵着学生,扼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热热闹闹满堂问的课堂气氛却是一种单向传递式的变形,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只能“不厌其烦”地啃下这平淡无味的知识,这与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多大差别,美其名日实践新课标,其实质是“穿新鞋,走老路”。

四、“开放自主”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标实施以来,一些教师对教学的方式,合作的策略做了形式上的改变,处心积虑地追求组织形式的新颖和活跃。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大家,而是要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创设出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新课标实施以来,特别是对开放性题目,许多教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寻求新的尝试,无所顾忌的“迁移”和“延伸”,似乎这就是成了新课标的“特点”。例如,某位教师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时提出问题:“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什么关系?他根据斯塔克雷《牛顿传记》中的记载,牛顿与斯塔克雷有一次坐在花园中的苹果树下喝茶。由于苹果的下落引起了牛顿的思考,当时他头脑中正想着引力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总是落向地面?为什么它不斜向运动?由此创设了牛顿看到苹果下落后的思考的投影画面让学生讨论。学生纷纷发言,许多学生都会赞扬牛顿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但也有人认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忽然想到万有引力,这显然是错误的,教师未能及时给予纠正,应该是牛顿正在思考引力问题,而由此得到启示才是可能的。又如,在一节高二的综合课上某位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被普遍用来进行交换的媒介即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铜的熔点是1183.4℃,铁的熔点是1534.8℃)。许多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回答铜的光泽好,有收藏价值;有的回答铜的密度大,等质量铜币体积比钱小,容易放置和携带;有的回答铜矿比铁矿易找;有的回答铜无磁性而铁有磁性;有的同学甚至向政治、历史等文化领域无所顾忌地迁移和延伸,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就是没有抓住重点,题目中明确指出从铜的物理性质(熔点)和化学性质(稳定性)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积极发言固然是好事,教师应适时地加以纠正,如果教师一味迁就、放任自流,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局面,也不能发挥所提问题的应有作用。

新课标是对以往课标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讲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学的客体。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和载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整合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知识,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敏捷、兴趣广泛,电脑操作技能强,获取知识快,他们完全有可能在某方面拥有比教师更多、更深刻的知识。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讲演者、权威者,而是研究者、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于新课标实施者的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转化为启发式和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不再是传统教材的“克隆者”,而应是新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在实践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正确地应用网络资源,促进了课堂教学,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也活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加突出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和创新等能力,让教学的前景更加广阔。我认为这是课堂教学的一次重大革命,也应是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和发展的方向。让我们与时俱进,继续探索,把这种课堂教学做得更好。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新课改的思考 篇7

在新课程下,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平等的关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和谐的课堂氛围,面带笑容地接受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积极引导和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对于教师来说,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宽松不等于放任学生,同样需要纪律。教师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参与评定结果,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新课改之前,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就像模仿者,使得物理教学好像电子产品的加工厂,学生没有思想,缺乏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局限于课本上和老师教的内容。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想办法使更多学生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时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实验的设计, 并及时做一些随堂实验,布置一些课外探究实验,开设物理知识竞赛、物理实验设计竞赛、物理实验操作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会使物理课堂教学变得高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设计过程要密切联系实际

在高中物理课改的要求下, 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想办法使他们对物理感兴趣,能够相互探究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必须花更多时间,课前做好课程设计,还要把物理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潜能的开发。

《意见》指出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应通过中小学课程使学生具有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民主与法制精神、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加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四、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

高中物理新课改标准要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以所学为社会所用为培养目的,而不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学习物理。以前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只是被迫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物理学科的实验探究能力。新课改标准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角度分析,在理解基础知识时,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重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觉得学习物理有用,能为社会作出大贡献。在高中新课改物理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注重转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全面促进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五、注重物理教学的课后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每一节课的课后反思,是很重要的。因为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所授课程的一种评价, 可以使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 价 ,看教学目 的是否达 到 ,教学效果 怎样 ,为下节课做好准备。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后反思到底该怎样做好,我觉得教学反思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反思内容。每一名教师在上课前 ,到会做这一节课的课程设计,然后通过教案呈现。在教案上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授课方式,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分配,教学过程如何安排。但是,在上课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我们在课前无法预料的。例如: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因此,教师必须对一堂课做深刻的课后反思,这样就可以避免在下一节中继续出现类似的问题,日积月累,会使教师成为名师,打造高效课堂。

2.反思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对于这一节课的评价非常重要,看这节课与自己在课前设计预期效果是否一致,是设计难了还是设计简单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可以检查出自己在课前准备的问题,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误。还要对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反应和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做出判断,这有利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正。因此, 教师在每一节课后对于自己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定要做出非常深刻的课后反思。

3.反思自己的课程设计。首先看自己的情境创设 ,看学生是否按照情境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其次看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最后看教学手段是否合适,课堂结构布局情况,这一节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

摘要:2010年秋,甘肃开始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倡导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科学探究,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倡导联系实际,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所有这些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物理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这是每一个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高中物理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 课改 高中物理 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

一、“三段四步”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各种有效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结合新课程改革,我校推出了“三段四步“教学模式。所谓“三段”,即自主学习、合作研学、展示训练。所谓“四步”,即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助学、测评提升。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在“三段四步”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和打造高效课堂倡导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打造物理高效课堂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

对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前提至少包含对学习内容的基本阅读理解;有自己的思考并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同学分享、探究,避免用集体思考和声音代替个体独立自主的思考;学生有合作需求这三个方面。我校为了推进“三段四步”教学模式在各班设置了学习合作分组,分组存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大类型,两种分组各有利弊,同质或异质分组时间不要过长,一月一换可以取长补短,互补共生。

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主持人、记录员、小组发言代表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明确分工有助于落实到人。有了分工,才会有责任;有了责任,才会有担当;有了担当,才会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小组合作发言时要“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或总结”。

三、变平庸合作为深度参与

合作学习目标应该是促进每个学生健康、自然地成长。教师为了解决“平庸合作”,备课着力点应该放在确定哪些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哪些内容应该对话、合作。如在“平抛运动”这一节课中,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水平竖直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就能够解答相关的问题,而关于平抛运动中下落高度与射程的关系,如果让学生自主完成,有较多的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少部分同学可以自主推导出来,这个时候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教学中安排5~8分钟的教学任务,让4~6人的合作小组参与,观察学生是如何参与的,突破口平抛运动的时间计算是谁提出并推导出来的?优等生在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学困生有什么收获(自主学习中没记住的知识点受提示能记牢吗)?执笔的学生记录的是自己的观点还是复述某个同学的观点还是小组合作的观点?发言的学生和执笔的学生是同一个人吗?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研究的重点。如果把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具体到每一类人甚至每一个人,这样的合作学习就能让更多学生都参与进来。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

首先,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要选取哪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做好教学设计,要会“藏宝”。教师选取的探究内容和设置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说,但又说不完整。那些只可意会,又不能完整表达出来的问题最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如果问题过难,如在平抛运动中让学生分析抛体运动的角度对射程的影响,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在10分钟甚至一节课也不能自主推导出最后的结果,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对学生已经知道正确答案的问题学生不知道探究什么,这样的问题没有探究必要。

其次,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当小组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干预,不能将学生看做单独的个体,要发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与学生的独立性发展,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如在小组合作探究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一个小组成员把认为合力就是向心力,这学生急切地想让老师评判,老师的一句提示就能够使他“柳暗花明”,这时候如果把答案告诉学生,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于是我让他寻求小组解决。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和举例,最终解决了问题,事后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学生最终把这个问题理解得更透彻。

最后,合作学习中的普遍提升和培优拔尖。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对后进生的促进提高明显。尖子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复述和指导对理解新学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有助于他们提高。但由于导学案的普适性,造成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导致培优拔尖不能达到上限。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导学案要做好分层设计、分层要求,留下较高要求的拓展内容,在课后设置学科拓展或分层次分组。

五、展示交流及评价反馈

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展示交流进一步消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教师要传达给学生希望所有孩子都投入到展示活动中的信息,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小组自评和各组之间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教师对小组评价。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参考文献:

[1]朱国庆.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问题[J].物理教师,2007,28(1):5-7.

[2]韩晓娜.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5(33):138-139.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9

物理作为一门在平常应用较为广泛的基础科学,受到各高中学校的密切关注。在过去的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升学为目的采取题海式方法传授物理知识,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而不能理解物理在实践中的巨大价值。随着新教育改革的进行,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得到了反思,教学活动开始以物理为载体来拓展学生新思维和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学宗旨转换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一、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一般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条教学公式就很好地说明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就要很好地利用这一公式,只有对高中物理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反思,才能取得进步和长远发展。这不仅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向学生传输正确的物理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达到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各高校要不断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反思,向当前研究性学习不断靠拢,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途径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反思,从而找寻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如今,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正需要这种反思精神。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抛弃原来“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下文就从这几方面具体分析了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反思途径。1.教学手段的反思 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复杂困难的物理知识,有以下手段可供选择:(1)教师可以利用高科技多媒体技术,避免理论课堂的死板,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除了演示理论知识以外,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仿真、视频、实例动画等改变教学方式,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在备课件时应该避免大量文字,以简洁易懂的提纲和表格为主,以此来说明问题。(2)学校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通过自主讨论解决部分知识难点。学生可事先查阅书籍和资料得出相关结论,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查阅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3)四川部分学校可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改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可以开发相关网站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观念的反思 一般教师的观念都为非主动,没有自己的思想,通常都是简单的重复和抄袭,其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学习相关新课程,积极反思自身教学观念,在深层面上更新和改变四川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四川高中物理新课标在对物理知识教学提出了新标准和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另外,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也是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培养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其相关方面的教学。相关课堂教学一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这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形成正确的物理观。3.教学过程的反思 四川高中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方式获取知识,了解问题的发生和解决途径。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前体验人生、了解社会、关心底层人士,积累相关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比如,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并且相互交流讨论,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和解决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一起探究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做总结时,应该把重点放在讨论过程上,肯定学生正确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另外,“探究式学习”也可以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融入社会。

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 四川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更深一步进行自我调节,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四川省相关教育部门也可以回顾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不断反思进取,丰富专业知识和开阔理论视野,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知: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对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进行反思,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国家培育出一批优秀人才,为祖国的伟大建设作出贡献。在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促使高中物理教学在新时期得到长远发展。

高中物理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物计教研组 吕申元

2010年8月我们是咀嚼着课改的新理念,走进了新课程,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校物理教学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

一、存在的困惑

1、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

尽管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也是各有偏重。老师们还是习惯于传统教法,认为花那么多的时间进行探究,远不如多讲几个例题来得实惠,而另一种极端是误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滥用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课堂活动,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如机械地设置情境,生搬硬套,忽视基础,或者脱离知识与技能片面注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课堂容量大探究活动多而课时安排少教学难度大。

根据我校实际,在高一学年物理课每周安排了3课时,从理论上讲,课时应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容量大,教师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又由于传统教学形成的惯性,总觉得对原来存在于物理体系中、而现在没有出现在新教材模块中的内容不放心,不舍得放弃而导致教学进度比计划的要慢;再加上新教材增添了大量学生探究实验,跟据新教材的意图有很多时候我们的物理课最好是搬到物理实验室去进行。实验一多,老师教学内容如何完成,准备器材也加大了老师和管理员的工作量;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教材中增添的内容更加重视,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物理太难,而不愿意学习物理。以至虽然学习理科,但其实是放弃对物理的学习。因此我们总觉得物理课时不够,教学难度加大。

3、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突出,数学与物理教学进度不一致。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现阶段初中物理课改已基本成熟,而高中物理则刚进入新课程学习,由于教材、能力要求、课时、学习方式、考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初高中物理的台阶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学生因无法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而影响高中学习的情绪,甚至无奈地放弃理科选择文科。另外数学与物理教学进度不一致,如斜率的概念、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等数学知识,高一开始学物理时就要用到,但这些知识点在数学上安排滞后,也对学生学习物理造成了困难。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数学与物理教学进度不一致问题,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学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4、课标、教材、教辅和考纲未能统一。我们都知道,新教材的编写思想是: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做教师的好帮手,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用课标驾驭教学,实际上我们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以教材为准则,追求学科体系完整严谨,比照传统高考考纲,因此,除教材中所有知识、技能全部讲授外,大量增补被新教材删除的原有教材内容,按以往高考试题要求进行拓宽、加深,而没有按课标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教辅与教材差异更大,教辅中出现的练习难度比教材中的难度大许多,有些内容教材没有明确要求,但教辅中练习出现不少,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于取舍。致使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加重。

二、思考:

1、学习新课标、熟悉新教材、实施新课程。

学习研究新课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新课标包含了新课程的性质,理念与培养目标.这些都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作为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标至关重要,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新课程理念指出一切教学的中心是新课程标准,教材只是实现这一中心目标的物质资源,教材是具体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熟悉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必要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熟悉教材的内容,教材结构特点,教材的编写理念,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中才能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的综合全面提高.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往大处说,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目的等的不同而变得千姿百态。同时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作为科学性和创造性非常突出的物理科,我们要很好地发挥她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2、关于初高中衔接问题,我的设想是加强学法指导,跨跃初高中新台阶。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我的想法是在教学中主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在选修Ⅱ系列中开设物理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选修课,根据衔接教材中的内容与高一教材的结合程度,加强学法指导,适当复习初中知识,并分散到各章节中去。二是与数学教研室协商,让他们适当调整教学模块,将斜率的概念、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向前提,为物理教学服务。

3、关于课标、教材、教辅和考纲未能统一的问题,我们的设想是:加强课标研读,认真对照课标、基于学情,研究教学目标和要求,并将这个要求在课堂教学、作业、考试中统一起来,严格控制拓宽和加深的知识内容。对于教材中删去的基本原理,要根据课标的知识技能要求和学情,谨慎适当补充。同时,要坚决地将那些课标未作要求而教材却有呈现的知识技能从课堂教学内容中删去。组织教师在新教材配套的练习中精心筛选符合课标要求和本校学生学情的练习作为学生的作业。

高中物理新课改探索之路 篇11

一、创新课改工作方法

1、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化解学习难点。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一年级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要求我们老师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即: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其次是加强直观教学,确保学生听懂、能学。因此我们研究了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

2、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我们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探索情境,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如在“自由落体”实验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硬币和纸片同时下落时,质量不同,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将怎么样?在提问、猜想中跨入知识的大门。

第二,引导讨论,设计方案。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猜想法设计总体方案,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

第三,把探究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注重在概念的形成及规律的建立中进行探究教学。对概念的形成及规律的建立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结论,而不是引导学生循着规律的发现过程去体验一番,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一大缺憾。为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挖掘隐含在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使其成为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源头活水。在这一节中我们安排学生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你对牛顿说“我在科学上有什么贡献的话,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别人看得更远的缘故”这个说法有何感想?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学重点应定位在充分展示科学家的原发现过程及揭示伽利略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上,在教育和教学的层面进行适当的剪辑和编制,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或“亚研究过程”,使学生真实体会到真理的发现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

二、加强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学习过程性评价管理,做好课堂上的优良表现记录和不良表现记录。我们在课堂上依据课堂参与情况,直接以“加分奖赏”形式要求物理课代表在每堂物理课上及时记录同学的参与情况,过程性评价记录是期末物理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每月定时统计并公布学生作业上交情况、出勤、课堂参与情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点,良好的习惯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课堂评价,努力以合理的学习过程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课堂评价,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总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四、加强校本教研,开展课题研究

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为此,我们加强校本教研,与同事协作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我们的教育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谈高中物理新课改课堂教学方法 篇12

1. 分析学生不会解题的原因, 做到有的放矢。

解题包括定性分析、数学表达和定量演算三部分。所谓定性分析, 是指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进行分析, 分析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或变化, 以及导致这些结果和变化的原因;所谓表达, 就是根据分析的结果建立起物理过程的直观图像, 把复杂的问题分离成各个相互联系的局部, 应用物理定律给出定量的数学表达式;至于定量演算, 则是数学工具的应用。解题的成功正在于定性分析、数学表达和定量演算三者的完美结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的能力差, 是学生解题困难的主要原因。要想培养学生的这两个能力, 只靠教师分析、学生听是不行的, 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亲自分析、演算。

2. 反复试验,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给学生提供分析、演算的条件和机会, 起初我们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习题课教学, 即把选好的典型题提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先对这些题目预习, 进行分析、演算, 到习题课上, 教师只作概括的讲述和总结。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亲自分析、演算且习题课上还可以多讲几个例题。但不足之处是, 学生提前预习时, 思想上没压力, 对搞不懂的问题总等着教师在习题课上讲, 根本不去认真钻研。因此, 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能不能在习题课上把学生作为主体, 让学生自己讲例题, 教师只负责习题的选编及组织呢?我们认为, 学生已经学完了该部分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且在学习这些规律的同时接触过一些例题, 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分析、演算的条件。因此, 大胆偿试采用“讲评式导学法”进行习题课教学, 即学生拿到选题提前准备后, 习题课上让一个学生讲、大家议, 教师指导、总结。

3. 在实践中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

根据学生情况和本课程的特点, 选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 提高素质。即通过这些题目, 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拓宽视野, 增强适应性。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 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 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 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就可降低题目的难度, 增强解题的自信心;三是加强针对性训练, 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 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搜集和整理题目:一是对教材中原有的习题改变提问角度和条件;二是对学生含混不清的问题编一些思考题;三是有的题目尽量联系物理学前沿分支。

4. 制定“讲评式导学法”的具体教学方案。

首先依大纲、定要求、选题目——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根据大纲对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和基本概念, 编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综合题, 通过思考题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综合题, 加强学生对基本定律、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其次针对选题、进行分析、展开讨论——学生是主体。教师提前两、三天将本次习题课的题目发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作充分准备后, 在习题课上进行讲解,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析、演算, 如碰到钉子再回过头来钻研教材, 查阅参考书, 通过进一步努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同学之间便自由结合展开讨论。最后一人讲, 大家议, 教师指导、总结——师生共同活动。在习题课上, 教师针对选题临时指定学生讲解, 之后其他同学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踊跃发言, 大家评议, 教师对议得不深、不透的问题, 及时启发诱导, 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剖析、纠正, 对解题方法进行全面总结。

二、体会

1.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采用“讲评式导学法”上习题课, 问题提前交给学生, 事先并不定人定题, 从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说, 既希望自己上讲台, 又担心讲不好失面子。学生思想上有了压力, 学习上就有了动力。因此, 每个学生拿到题后都要积极准备, 认真钻研教材, 对含混不清的问题, 会反复查阅各种参考书, 对自己弄不懂的问题, 会主动展开讨论, 互相取长补短。

2.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习题课中, 选编思考题作为学习内容, 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基本概念, 并能应用基本概念正确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判断一些物理问题, 从而改变学生“机械记忆”一些定义、定理、定律, 而不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的弊端。

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讲课和听课有着根本的区别, 对一个问题从能听懂到自己做出来, 再到讲给大家听, 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就上升了两个台阶。采用“讲评式导学法”, 学生通过具体分析、实际讲解, 对如何分析、如何演算印象深刻。通过多次的训练, 解题的技巧就掌握了,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就提高了, 自然就能突破解题难关。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 解题是一个重要环节, 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实践, 它对于深入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从中汲取广博的实际知识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和改进, 发现采用“讲评式导学法”进行习题课教学, 是突破解题难关的好方法。

上一篇:童年记忆450字作文下一篇:简短的晚安问候语短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