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2024-07-05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精选12篇)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1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 物理是一门很难学的课程, 很多学生因此选择“弃武从文”。而理科生在学习物理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如对物理概念掌握不够、不能运用物理公式, 等等。简单介绍了对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一些初步认识。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课堂环境

高中物理在高中所有学科中难度最大, 不管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现象的认识和物理过程的建立, 都是高中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就目前物理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措施。

一、调整好学习心态,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

从高中物理教材来看, 高一的物理内容大多都是以力学和运动学为主, 其内容大多都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可以让学生把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课程内容相对比较容易。而高二的物理内容大多都是以力学、运动学、热学、电磁学等内容, 抽象内容非常多, 题型非常复杂, 难度非常大。因此,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学生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在学习高一物理时, 一定要熟练掌握物理理论与定义, 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以此来为以后学习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 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学生必须要对教材内容以及找到的高一高二知识的相接点, 譬如说: 在学习运动学的相关知识点, 等等。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能够新旧知识相结合, 构建出一个更合适有效的知识架构, 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之下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第三,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学生一定要调整好自身的学习心态, 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来面对自己未来的学习, 从而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 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水平, 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

二、注重学习过程, 优化课堂环境

1. 做好课前预习, 利用好物理教材

课前预习作为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承担着保证学生更好的了解知识的责任。课前预习, 就是指学生对还没有教授的教学内容提前预习或者学习, 把新知识阅读一遍, 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 教师再进行教学工作,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

2. 按时按量地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既可以判断学生在教学课堂中获取知识的量, 也可以让学生对已获得知识加以巩固。因此,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学生一定要按时按量的完成课后作业, 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题思路。而在做作业的时候, 首先, 学生应该看清题型, 弄清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物理知识选择题所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以及相应物理规律, 其次, 就题型给出的要求和已知条件写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最后, 判断数学关系公式中的物理单位是否是国家单位制, 如果不是, 学生还应该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换算, 只有统一单位制, 方可进行继续解题。最后, 在得出答案之后, 不要着急做下一题, 而是应该对答案进行验证与讨论, 检查物理公式是否正确, 物理单位是否一样。只有这样才可以牢记物理知识, 解题答案正确率高, 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

3. 做好复习工作, 巩固知识

俗话说, 温故而知新。只有及时地对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 才能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 提高解题能力, 促使我国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如果没有及时的复习, 没有归纳总结, 这样只会导致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物理定律、公式, 也不会灵活运用, 学习效率下降。因此, 学生一定要做好合适有效的复习, 总结归纳, 应该做好以下几步: 第一, 做好每节课的笔记, 按时按量的完成课后作业。第二, 单元学习过后, 要及时对单元内容进行复习总结。第三, 要灵活运用物理概念, 弄清题中的本质与内在联系, 一定要做好复习工作。

三、要重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物理就是集理论知识和物理实验于一体的课程, 其中物理实验在物理中尤为重要。物理实验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 要知道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相结合思想途径, 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地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完成物理实验, 运用身边的原材料来进行物理实验, 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课程之间的距离, 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学的真实性, 更能让学生知道物理是源于生活。物理实验其最大的优点, 就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现象, 知道更多的物理知识, 从而使同学们受到更多的启发并总结出物理规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学生只要认清物理规律, 找到科学合理的解题方法, 做好预习工作, 并积极地、主动地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学会总结每章课程内容, 并在物理实验中学会观察物理现象, 找到相关物理理论, 就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提高自身的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钟士军.高中物理探究学习工具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王志武.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鲁世明.高中物理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2

是由北京知识出版社发行的图书,由张宪魁等编著。

所有责任者: 张宪魁等编著标识号: ISBN : 7-5015-1120-9出版、发行地: 北京关键词: 物理---学习方法---中学 物理 学习方法语种: Chinese 汉语分类: 中图分类 : G634.7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 : 38.7353丛编题名: 中学生必读书库制作时间: 重印载体形态: 200页馆藏:国家图书馆,宁波市图书馆,南京图书馆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15-01

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物理学习要求,因为解答任何物理题都必须运用到基础的物理知识。物理的基础知识就像楼房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结实,楼层越高就越危险,不牢固的地基是支撑不起庞大的楼层的,终有一天会垮掉,如果不及时检查地基的质量,那么悲剧就会上演,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然,学习知识也一样,基础知识掌握得越好,后面的学习就愈发容易,而当自己的知识量在逐步增多和知识的水平在逐步提高的时候,学习成绩就自然而然提升了。高中物理课的教材已然将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归纳得非常完善,即使有一些没有涉及到的考点,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将其提出来,让学生做好上课笔记,勾画出注意点和重要点。所以,在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材是第一法宝。上课前,学生需要事先阅读教材,了解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课堂中,要跟着老师的节奏,把老师所讲的内容与教材上的内容联系起来看和区分开来看,教材上的专业术语如果看不懂,就多注意老师是怎样讲的,特别是老师举出的一些典型的例子,要更加用心去记住,并加以推敲分析,必要的时候把一些精辟的专业术语以及经典的实例记录下来以供以后的参考和研究。课后巩固需要边看教材边回忆教师在课堂上是怎样进行讲解的,然后结合书本上的内容自己模仿老师讲课的方式自己给自己试着讲一遍,脑海里把知识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直到熟悉每一节的知识。到了期末或者需要进行小结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再一次将所学过的知识笼统地回忆一遍,采用教师在课堂上所用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一次梳理,随时保持清新的头脑,把知识点用心记起来,然后一遍一遍地加深记忆以免忘记,必要的时候除了背诵,还需要默写一些物理概念、单位。事实上,这是一种将物理当做语文来学习的学习方法,当然这个方法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也需要教师对此加以适当指导。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一定不要眼高手低,更不要觉得成天记忆背背基础知识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而想方设法给自己找一些比较高端的东西来学习,这对物理成绩的提高无多大益处。当然,所谓的高端其实就是逻辑思维比较灵活和难度比较大的典型题,它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所以,学生应当牢牢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然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灵活的人而不是只会埋头苦读的书呆子。物理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还得需要学生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平时在做题时常常向教师请教提问,但是,在此期间,学生往往只听老师讲,待老师讲完后,学生当时会有所领悟,可当下一次重复再做或是做其他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依然会如同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也没有完全掌握解题思维,更不懂得灵活变通,举一反三。

二、多看多做,步步为营

很多学生除了完成教材上面的一些习题,自己你也找了不少资料来扩大自己的阅题量,通过这些资料,学生学会运用更为简单的方式和方法来解答物理题,省时省力,使得学生在做题时会获得更多思考、计算和检查的时间。同时,学生还可通过对不同的方法的探究,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但是学生应该切记,不能太依赖参考答案,也不要奢望通过背诵解题步骤来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这都是不现实,因为没有人会知道到底会不会考到原题。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根本就没有仔细地去把题目分析透彻,为此对题型的印象自然也不会太深,最终导致学生对其中的解题关键和技巧更无法完全掌握,如此一来,如果当试卷中出现的两个题目目标一样,但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时,学生就会感到从何人手,从而错失了得分机会。

资料的选择也是一件需要重视的事情。一般而言,学生最好还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下购买合适自己的学习辅助资料,需要提出的是,教师不能组织学生去买,而是要遵循自愿原则,让学生在“买”与“不买”上进行自主选择。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资料都有,但是想要买到具有权威性的和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就需要学生自己再三斟酌,一定要买正版的习题。总之,不管怎么样,学生购买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多做题,多练习,以提升自己的物理成绩。实践证明,很多物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就因为多做了一本资料而多见识了一些题型。

高中物理思想与学习方法 篇4

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探讨、验证物理规律的根本方法, 也是科学家研究物理的主要途径。利用相关的仪器仪表和设计的装置通过对现象的观测, 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后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方法。正因如此,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也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所在。当然, 其中也包括了观察法, 观察实验应注意重复试验, 去伪存真。假设法:假设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用假设法解题, 一般是依题意从某一假设入手, 然后运用物理规律得出结果, 再进行适当讨论, 从而找出正确答案。这种解题科学严谨、合乎逻辑, 而且可拓宽思路。在判断一些似是而非的物理现象, 一般常用假设法。科学家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也常采用假设法。有时同学们在解题时往往不敢大胆假设, 不懂的怎样去创设物理图景和物理量, 也就觉的无从下手了。还有一些题中的物理量较少, 虽然结果只与其有关, 但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又需要一些新的物理量介入时, 也要进行相关量的假设, 最后可以再消去。极限法:极限法是利用物理的某些临界条件来处理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也叫临界 (或边界) 条件法。在一些物理的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 往往达到某个特定的状态 (临界状态) 时, 有关的物理量将要发生突变, 此状态叫临界状态, 这时却有临界值。如果题目中出现如“最大、最小、至少、恰好、满足什么条件”等一类词语时, 一般都有临界状态, 可以利用临界条件值作为解题思路的起点, 设法求出临界值, 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果。此方法关键在于抓住满足的临界条件, 准确地分析物理过程。综合法:综合法就是通过题设条件, 按顺序对已知条件的物理各过程和各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推出未知的思维方法。即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方法, 是从整体到局部的一种思维过程。此法要求从读题开始, 注意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不同状态, 然后对各个过程、状态的已知量进行分析, 追踪寻求与未知量的关系, 从而求得未知量。一般适用于存在多个物理过程的问题。分析法:分析法是综合法的逆过程, 它是从求未知到已知的推理思维方法。是从局部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优点在于把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进行分析, 便于从中找出最主要的、最本质的、起决定性的物理要素和规律。具体是从待求量的分析入手, 从相关的物理概念或公式中去追求到已知量的一种方法。要求这个量, 必须知道那些量, 逐步寻求直至全部找出相联系的物理过程和已知的关系, 而后再从已知量写到未知量。综合法和分析法是最常用的解题思维方法。

类比法:类比法是指通过对内容相似、或形式相似、或方法相似的一类不同问题的比较来区别它们异同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用于帮助理解, 记忆、区别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很有好处。通常用于同类不同问题的比较。如:电场和磁场, 电路的串联和并联, 动能和动量, 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类比。控制变量法:其方法是指在多个物理量可能参与变化影响中时, 为确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以控制某些物理量使其固定不变来研究另外两个量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它是研究物理的一种科学的重要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是解决物理综合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还有等量替换法、等效法等也常在高中物理中运用。在教学中务必有意识地贯穿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思想指导方法, 方法体现思想。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教材和大纲

物理教学法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5

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变化的物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让自己尽可能适应高中物理。下面是如何学习一些高中物理上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减少起点,从零开始。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是好的,高中物理一定会好的。初中物理知识是肤浅的,只要用大脑来学习,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反复强化训练,身体素质也会提高,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这样说,高分并不意味着好的学习。如果你想学好物理,你需要学生对物理有很强的兴趣,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踏踏实实地学习,稳步前进!

二。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之一,兴趣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机。从学生的角度看,培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应该注意的是,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在空气中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当饮用沸水、饮水、墨水笔、大气压时有所帮助;行走时,脚与地之间的静态摩擦有所帮助。将杂货从米中移除,用浮力知识,用直筷子斜入水中,看上去就像筷子在水中弯曲、闪电形成等。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表明,物理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是有用的。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实例,视觉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的历史和进步,以及物理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看到物理学的应用,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学生介绍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生动物理典故、轶事和神秘故事,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思考问题。教师从这些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三、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中,上课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听力的效率决定了听力学习的基本情况,为了提高听力的效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做好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1,及时做好复习。课后,你必须好好复习一下这一天。复习的有效方法不仅是一遍遍地阅读书籍和笔记,而且还以令人难忘的方式复习它们。首先,我们应该把书和笔记结合起来,回忆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话。例如,我们应该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或者我们可以写在草稿上),并尽可能全面地思考。然后打开书本和笔记本,比较哪些记忆不清楚,把它填满,以便巩固当天的课堂内容,还要检查当天的课堂听力效果,还要改进听力方法,提高听力效果。T措施。

2、做好章节复习工作。学习一章后要进行阶段性复习,复习方法也与及时复习一样,采取记忆式复习,然后与书、笔记进行比较,使其内容完善,并在之后做章节总编。

3.做好章节总结工作。该章的摘要应包括以下各节。本章的知识网络。主要内容、定理、规律、公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一般典型问题、物理模型等。自我体验:应记录本章中你所犯的典型问题,分析其原因和正确答案,并记录本章最有价值的思维方法或实例,以及仍然存在的未决问题。以补充未来。

4.做一个好的总体回顾。为了防止以前的知识遗忘,每隔一段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十天,要在复习前学会所有的知识,你可以阅读,阅读笔记,做问题,思考等等。

第五,正确处理练习。

许多学生把物理学的希望寄托在大量的学科上,并对海军作战进行了一些研究。这是不恰当的。”不要根据问题的数量来谈论英雄。重要的是不要做更多的问题,而是要达到高效率和高目标。提出问题的目的是检查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你不能准确地掌握它,甚至偏离它,多做练习的结果会增强你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在准确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练习。对于中级问题,我们应该注意问题的益处,即问题之后我们得到多少,这要求在问题之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本课题中所使用的基本知识,主要是针对知识点,哪些物理规律是选择、是否存在其他解决方案、分析方法和解决该问题。当你解决其他问题,不管你是否用过,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你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你会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未来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的练习(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技能就无法形成,他们也不能形成。此外,无论是作业还是测试,准确度都应该放在第一位,方法应该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盲目追求速度,也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也高度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尤其是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我们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的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提高我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总之,只要我们是开放的,主动的,务实的,认真的,努力理解知识,多思考,多学习,强调科学的学习方法,把生活和生产与现实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应用,就一定能学到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初探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方法 课堂环境

高中物理在高中所有学科中难度最大,不管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现象的认识和物理过程的建立,都是高中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就目前物理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措施。

一、调整好学习心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

从高中物理教材来看,高一的物理内容大多都是以力学和运动学为主,其内容大多都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让学生把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课程内容相对比较容易。而高二的物理内容大多都是以力学、运动学、热学、电磁学等内容,抽象内容非常多,题型非常复杂,难度非常大。因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学习高一物理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物理理论与定义,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以此来为以后学习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教材内容以及找到的高一高二知识的相接点,譬如说:在学习运动学的相关知识点,等等。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新旧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一个更合适有效的知识架构,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之下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第三,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调整好自身的学习心态,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来面对自己未来的学习,从而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水平,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

二、注重学习过程,优化课堂环境

1.做好课前预习,利用好物理教材

课前预习作为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承担着保证学生更好的了解知识的责任。课前预习,就是指学生对还没有教授的教学内容提前预习或者学习,把新知识阅读一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进行教学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

2.按时按量地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既可以判断学生在教学课堂中获取知识的量,也可以让学生对已获得知识加以巩固。因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按时按量的完成课后作业,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题思路。而在做作业的时候,首先,学生应该看清题型,弄清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物理知识选择题所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以及相应物理规律,其次,就题型给出的要求和已知条件写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最后,判断数学关系公式中的物理单位是否是国家单位制,如果不是,学生还应该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换算,只有统一单位制,方可进行继续解题。最后,在得出答案之后,不要着急做下一题,而是应该对答案进行验证与讨论,检查物理公式是否正确,物理单位是否一样。只有这样才可以牢记物理知识,解题答案正确率高,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

3.做好复习工作,巩固知识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只有及时地对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才能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促使我国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如果没有及时的复习,没有归纳总结,这样只会导致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物理定律、公式,也不会灵活运用,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学生一定要做好合适有效的复习,总结归纳,应该做好以下几步:第一,做好每节课的笔记,按时按量的完成课后作业。第二,单元学习过后,要及时对单元内容进行复习总结。第三,要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弄清题中的本质与内在联系,一定要做好复习工作。

三、要重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物理就是集理论知识和物理实验于一体的课程,其中物理实验在物理中尤为重要。物理实验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要知道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相结合思想途径,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地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完成物理实验,运用身边的原材料来进行物理实验,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课程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学的真实性,更能让学生知道物理是源于生活。物理实验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知道更多的物理知识,从而使同学们受到更多的启发并总结出物理规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只要认清物理规律,找到科学合理的解题方法,做好预习工作,并积极地、主动地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学会总结每章课程内容,并在物理实验中学会观察物理现象,找到相关物理理论,就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钟士军.高中物理探究学习工具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王志武.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高中物理规律学习方法分析 篇7

规律的发现学习是指在教学的情境中, 教师先呈现规律的若干例证, 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律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实际的发现学习过程中, 需要经过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并进行概括等几个步骤。由于在规律的学习中, 认知的对象是概念与概念之间构成的关系, 所以, 规律的发现学习必须在学生已经掌握有关概念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这是进行规律的发现学习的内部条件。否则, 规律的发现学习是无

法实际进行下去的。规律的发现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教师必须呈现出若干体现规律的例证, 而且例证的呈现方式要便于学生发现规律。在某些规律的发现学习过程中, 教师给学生呈现直观教具, 如模型、图表、实物投影、电子计算机模拟等, 是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的。当然, 这里所讲的学生进行的规律的发现学习在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学习。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 他们在课堂学习的情境中, 完全靠自己去进行独立的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学习, 而且, 教师的提示越多, 越清晰和明显, 发现的难度就越低。

规律的接受学习是指在教学的情境中, 教师先呈现给学生要学习的规律, 然后用实例说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进行规律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规律的接受学习也要求学生事先掌握了构成规律的概念。一般认为, 当学生认知结构中己具备上位规律后, 学习与之相关的下位规律时, 采用接受学习, 效果往往很好。

对学生对高中物理规律的学习,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学习方法:

一、规律学习前的准备

物理规律学习的准备包括动机、态度的准备和知识的准备。如同物理概念的习得那样, 在学习一个新的物理规律之前, 也应该首先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树立目标意识, 在动机和态度上为学习规律做好准备。这对于新规律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规律学习在知识准备方面的要求较高。无论是规律的发现学习形式还是接受学习形式, 都需要一个学习实现的条件, 即在学习一个物理规律前必须拥有了与此规律有关的物理概念的知识。以动量定理的学习为例, 在学习这个定理之前, 己经学习了冲量和动量这两个概念, 那么这两个概念就是动量定理的准备知识。如果对它们没有理解把握, 在动量定理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 从而影响这个定理的学习进程。因此, 在学习这个定理时就要检查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因为发现学习受到课堂时间和学生知识经验的限制, 所以, 当前课堂上多半是接受学习的形式, 尽管教师可能会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 但一般只是简单的回顾, 这对那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显然不够。因此, 学习定理前的检查过程宜在上课前进行。对定理的准备, 应从相关概念的物理意义、适用范围、受哪些要素决定等方面进行。

也有一些规律由于处于下位的层次上, 所以, 学习这种规律之前就要事先对它的上位规律进行准备。如,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下位规律。因此,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 要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二、关注规律得出的推理过程

教师要呈现给学生一个物理规律, 会采用多种方法, 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实验验证、实验探索等等, 这是与概念的学习不同的地方。这些方法有时就是历史上物理学家建立规律时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学习物理规律基本上是在教师带领下的课堂上的接受学习, 所以, 学生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认真听讲学会教师对规律的导出过程。事实证明, 关注教师对物理规律的推理过程, 逐渐熟悉、掌握这些诸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实验验证、实验探索等方法, 对于学生习得规律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这样可以有助于掌握规律, 加深理解, 其次有时对规律记忆模糊时, 还可以通过回想规律的推理过程得出规律的正确形式。有些学生之所以对规律的掌握情况不理想,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对规律的推理过程不够重视, 只注意规律的表述或表达式, 认为记住这些就算掌握规律了。通过对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的观察也可以发现, 这些学生在学习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规律时, 常常自己试着把规律重新推理一遍, 掌握效果是很好的。当然, 如果学生采用发现学习的方式学习物理规律的话, 对学生的要求就不只是听好课的问题了。它要求学生能自觉运用不同的思维策略, 将规律完整、准确地推导出来。

三、重在对规律的理解

规律在物理知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对规律的掌握不在于是否背过了它的文字叙述或者记住了公式, 而是要真正深入地理解规律。如何深入理解规律, 在许多中学物理教学法著作中皆有详尽透彻的论述。例如根据阎金铎、田世昆先生主编的《中学物理教学概论》中对规律教学的论述, 可归结出深入理解规律的一些具体措施: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等。

摘要:物理规律包括了物理学知识中的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 反映的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说, 物理规律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谈谈高中物理的科学学习方法 篇8

一、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1. 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实验现象和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电学当中的欧姆定律,初中只介绍除电源以外的部分电路,而高中对欧姆定律的描述更深入,扩展到包括电源在内的全电路。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相对运动、什么是相对运动趋势,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摩擦力的方向与这些方向相反。有一些问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才能得出结论。

2.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之间联系比较少,各章之间比较独立,一章内容掌握不好并不会影响其他章节的学习。而高中物理则是一个知识体系。例如高一物理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这四章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及牛顿定律做准备。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物理量———加速度。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的物体平衡的规律。如果一章内容没有理解到位,肯定会影响其他章节的学习。

3. 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要难,当然描述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较容易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和物理量的变化,就很容易出错。(2)注意运用图像。图像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处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就容易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横纵坐标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掌握。(3)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

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使同学们能很好地把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衔接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系统”环节。

1. 预习

预习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认为自己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老师讲一节新课也能理解并记住。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有所不同,无论是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学生都需要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2. 上课

(1)主动听课

听课是必须做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听课中获得的,可以说如果听好一节40分钟的课比自己课下用功几个小时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听讲,要勤于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争取在听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2)注意课堂要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要想一节课几十分钟内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应将这有限的集中注意时间用到“刀刃”上。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有的同学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同学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3. 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结果作业做完了,对各类题型该如何解根本却没有一个系统的分析,跟没做过一样。同学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老师讲完课后,先对课上知识进行回忆,后对照课本、笔记进行补充,并加强对应知识的题型练习。第二步,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这节课知识拿出来复习,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4.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做作业。做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并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同学们应时刻记住:“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5. 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同学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

6. 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以上六个环节是学习新课的基本进程,它们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对学习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在这六个环节之外,在学习每一章前后,还应该有“系统”环节,即在学完每一章后,对这一章进行系统总结,常用的方法是画该章的知识网络图,这样可以对该章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该章,实现对知识掌握的“升华”。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该多一个“知识拓展”的环节。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后,可以再阅读一些参考书、课外资料,以开阔视野。

简析高中物理学习 篇9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真确的理解, 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要想学好物理, 理解是关键, 要专注每个结论得出的过程, 学会追根溯源, 要真正理解, 把道理弄明白, 不能用习题和例题的练习代替基本知识的学习。只是死记硬背几个结论, 是学不好物理的。在我们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有充分理解、复习的基础上, 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必要的, 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有不少学生以为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的原因是题目做的太少, 把做题作为学习物理的核心内容, 这会使我们仅局限于所求解的习题范围去形成基本概念和理解基本概念的含义, 使掌握的物理量非常片面、支离破碎, 以至很难运用自己的头脑中的知识去解已做过的习题以外的物理问题。于是就花大量的时间去做题, 解一道题记住一种解法, 但当遇到没见过的题型, 脑子里没有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仍然没有办法进行解题。所以说,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要做多少习题, 要背多少解题模式解题方法。我们要去真正“吃透”题, 要通过习题使自己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这才是正确的。

大数学家笛卡儿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习的重点是思路和方法, 有了好的思路和方法了, 还要能够举一反三。在物理学科中, 各个板块都有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如在讲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分析思路。我们经常用的科学方法有:理想模型法、等效法、微元法、守恒法等。如在讲“功和能”的三种关系时: (1) 动能定理 (2) 重力做功 (3) 重力以外的力做功, 都是运用了守恒法。所以, 如果懂得会用这些科学的方法, 那么解题的思维过程就能有一定的方向, 就会纳入一定的轨道, 从而能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解题要有好的习惯, 这个习惯要慢慢培养。1.要有建立的物理情境, 清楚知道物理过程, 调理清晰的分析问题。2.分析问题作图必不可少, 作图是分析问题的“巧手”, 也就是说, 我们必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上的发展趋势是和各学科整合。在语文教学引入信息辅助教学, 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可以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从而培养培养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 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集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 能够形象生动地将知识表现出来, 给学生创建逼真的情境, 从而事半功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学中, 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 都感觉心中无物, 不知道如何下笔, 在写作的时候往往是冥思苦想, 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来。即使写出来了也是凭空想象, 胡乱拼凑的, 错字病句连篇, 毫无真情可言。在这种情况下, 语文教师该如何来解决呢?选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不错的选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 产生了写作欲望, 才能用心作文,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例如, 在母亲节前, 我布置学生写一篇赞美母爱的作文, 结果大部分同学作文空话、套话、假话连篇。为此, 我特意利用多媒体播映《妈妈, 再爱我一次》, 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 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 完全进入到角色之中。这样, 心中就有了倾诉的欲望, 将之诉诸于笔端, 就会成为一篇充满着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样, 利用多媒体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中, 注意力集中, 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 丰富了写作素材, 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进行教学, 可以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编者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语文精品中精心仔细挑选出来的, 大多内涵丰富, 风格鲜明, 文化底蕴丰厚。学生要理解这些内容, 必须深刻理解语文内容。“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进行教学, 由于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 加快课堂节奏, 活化教材内容,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 讲授《乡愁》一诗, 乍看起来这是一首非常简单的现代诗歌, 但实际上此诗内涵丰富、意蕴宽广。短短的几百字中蕴涵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 要真正理解却并非易事。由于时代的差异, 教授本课最大的困难就是让从未尝过背井离乡之苦的学生进入到诗人所创设的感情环境中去。仔细看余光中的《乡愁》, 从头至尾无一华丽的诗句, 但诗行之间却充溢着荡气回肠的浓浓的愁绪, 而这种浓浓的愁绪, 正是我们首先要让学生领会的东西。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 一切的创新才有实现的可能。所以, 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教学,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融合了思乡的歌曲、影像、图片和诗歌于一体, 在极具深沉中略带哀伤, 节奏缓慢的思乡歌曲之下, 学生欣赏着流落他乡游子的悲壮, 这样, 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豁然开朗, 教学的重点很容易得以解决。

三、信息技术可以扩大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 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绝非是一本薄薄的课本所能容下的, 而“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巴”传统教学模式在短短的课堂45分很难将内容延伸出去。我们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再深入地说, 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尝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 相击而发灵光。”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不仅仅依靠于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还需要一种自由、民主, 师生情感融洽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中, 学生的情感才能被激发,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而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不仅依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 流连于墨韵书香, 更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利用电教手段, 可以把分散的语文知识, 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 形成知识的网络, 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10

一、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知道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和生产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这样就会帮助你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部分, 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既包含了对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的规律的探索, 与其他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 如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等, 又对其他自然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跟物理学分不开, 在19世纪中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并建立起相应的电磁理论, 就有了发电机、电动机, 现在电气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 也就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网校, 如果没有对气体性质的研究和热学理论的建立, 那么应用于飞机、汽车、轮船、拖拉机、机车、坦克等的内燃机也就不会存在。若没有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规律,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人类登月更不可能变为现实。进入20世纪, 物理学更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 成为科学技术的基础。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和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基础与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一起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的概念。20世纪大多数物质文明都是从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个物理基础学科衍生和发展起来的。另外,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因特网的应用, 使得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可以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和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是学好物理课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 用科学方法学习物理自然会有较高的收益。例如伽利略理想实验, 经过抽象思维科学地推理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向延续了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代表的错误观点提出挑战, 并最终被人们所接受。

另外要自己动手做实验, 要做参与者而不当旁观者, 做实验所用的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与物理知识有关, 而实验原理往往就是所学的规律。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观察各种物理现象, 如:天空为什么出现彩虹, 它属于什么光学现象, 怎样用物理知识解释,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距要求在200米, 这是根据在刹车后制动力相同的情况下加速度相同, 但初速度大的汽车滑行距离大。由公式vt2-v02=-2as可得, 因而车距要较大才能保证行驶安全。在实验中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习物理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 进行数字推导, 物理知识重要的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学生要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理解, 弄清本质, 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 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么条件下应用, 而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题海战术来代替,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 如果概念不清做题不仅费时间费精力, 而且遇到的矛盾或困惑就越多, 做习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基本知识, 从而达到灵活运用。不少同学总是觉得自己对概念已懂了, 就是不会用, 一遇到物理题就不知从何下手, 这是不少同学常有的困惑。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对概念反复比较, 找出与相近的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例如速度的概念大家比较容易接受, 因为日常生活中有接触有体会, 而加速度这个概念较抽象, 在现实中如果不加分析只从表面上看无法接受它。因此, 除了通过比较搞清速度与加速度的不同点外, 还要从运动物体速度变化中体会, 加速度的存在及实际意义。另外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 搞清物理过程、物理情境, 建立物理模型。然后找出每个物理过程遵守什么样的规律, 各物理过程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列出相应方程。做物理题的过程重要的是分析思考, 分析思考的辅导手段是画图。图就是一种很好的物理模型, 这样变抽象为具体, 变虚幻为真实, 解起题来就容易多了。

四、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 而应潜心研读, 挖掘提炼, 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 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 要边读边思考, 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 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 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 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 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 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 就不会形成“知识串”, 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 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 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探究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方法 概念 规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66

物理作为高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物理学知识,更好地感知和认识物理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在进行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时,需要理解和记忆的概念和公式较多,加上物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实验性等学科特点,更是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学习和掌握起来较之于其他的科目,难度较高。对此,物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方法,提升物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找到适合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方法,就需要高中物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学生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对自己所任教和学习的对象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为寻找合适的物理课程学习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主要以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这两个主要方面为主线组织起来的,而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则是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实验的能力。通过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以及物理规律的探究和推导,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等,最终培养和提升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高中物理课程既要向学生讲授物理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进行高中物理课程学习方法的探究时,教师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水平和整体素养。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组成单位,同时也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现实中各种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抽象和升华,在进行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时,学生一方面要对概念和规律的具体内容进行记忆,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现象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通过教师演示或者自己动手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认识到深藏于概念和规律之后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本质,由于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相关学习时,教师应该从心理和实际讲解方面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和实际学习中,都能够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一,在学习心理层面,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消除学生对于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排斥感和畏惧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适当的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也使学生认识到,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一定可以很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概念和规律,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实现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要,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学习准备,为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对于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二,在对高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于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物理课程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物理属性和本质体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的总结和高度概括,在看似简单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背后,隐藏着实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现象和事件。因此,在学生进行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时,教师应该在讲解概念和规律本身含义的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联系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和观察到的种种现象,采用观察、联想和想象等手段,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活引入学习中,辅助自己去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例如,教师在讲解“力”这一部分时,可以先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现象进行课堂导入,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所举的例子,审视和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或者见过的各种现象。看有没有和教师所举的例子相似或者相近的,从而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索,和课堂上自己所学到的与“力”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相关的“力学”现象,如摩擦力、离心力等,使学生能够在在事实中剖析理论,在理论中验证现实,达到生活和课堂学习的良性互动,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把握这些概念和规律。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将物理概念和规律由课堂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进一步拉近学生和高中物理课程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物理探索精神。

第三,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中,除了对于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的学习之外,对所学概念和规律的记忆保持是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之后,很难保持对于概念和规律的记忆,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概念和规律的灵活运用,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还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于概念和规律的记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课堂练习和课后复习的方法,使学生加深记忆,在课堂练习的选择和设计上,应该紧扣本堂课程所学的内容,注意课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要做到少而精,避免题海战术,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及时发现自己在物理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和误区,及时改正,做到真正的消化和吸收。而之后的课堂练习,则应该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照应,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层层递进,使学生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网络,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课后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高中物理概念与规律学习方法分析 篇12

一、拓宽知识深度与广度, 全面理解概念与规律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 概念与规律是基础知识, 揭示出事物的发展特点与本质, 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现象的主要依据。而若要全面把握物理概念与规律, 则需要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清楚地了解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有关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数字表达形式与文字表达形式, 并透彻理解这些内容的具体含义, 明白概念与规律的成立前提, 了解其具体的实用范畴, 并知道这些知识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而活用概念与规律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当然, 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 我们不可能一次性实现深入理解, 而需要一个逐步递进过程, 如在高一、高二阶段, 其理解程度比较低, 而在高三复习阶段, 则需上升到更高层次, 全面理解知识。

如学习力的概念时, 学生既要理解常见的力, 譬如摩擦力、重力、电场力等, 还需要理解那些抽象性的力, 同时还需要理解力作用在物体上出现的不同结果等。可见, 在力的概念的复习学习中, 我们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高中物理中有关力的概念。同时, 通过分析各种有关力的问题, 如磁场与电场运动、力学等问题中的力, 以深刻理解各种性质的力, 更全面地理解与记忆力的概念。比如静摩擦力, 能让物体减速与加速, 可做正负功或不做功, 然而一对静摩擦力却不做功:如物体沿着斜面下滑 (斜面不动) , 常见情况是支持力不做功。然而我们不能凭此而获得结论:支持力总不做功。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对于支持力而言, 其方向垂直斜面, 若斜面是可动的, 那么支撑力可做正功或负功。再如滑动摩擦力, 可让物体减速或加速, 也能做负功或正功, 然而对于一对滑动摩擦力而言, 则总是做负功。在教学过程中, 物理教师应指导学生不断归纳与总结, 以拓宽知识深度与广度, 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物理概念或规律。

二、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深刻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有些概念或规律较为相似, 不少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出现各种错误。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比较分析法来学习这些知识, 学会比较其异同, 了解其联系与区别, 从而更全面而准确地把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如高中物理电学知识中, 有几组概念易于混淆。比如自由电荷与自由电子。其中, 自由电子即脱离原子核束缚的电子, 而自由电荷可能是自由电子, 还可能是正负离子。在金属导体中中, 其自由电荷属于自由电子。在盐、碱、酸的水溶液中, 其自由电荷主要为正、负离子。再如电荷与电子。其中, 电子即物质中的基本粒子, 带负电。而电荷则是对电的传统认识。古时候人们认为电是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 于是将电称作电荷, 物体“带电”与“带了电荷”意思一样。而如今我们所说的电荷, 通常指带电的物质微粒, 比如带电的原子核、电子、质子及正负离子等。可见, 电荷的概念范围要大于电子。

其次, 在学习运动与力的知识时, 学生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认识易出现混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 这两大定律是十分常用的, 是重要的解题方法。然而因这两大定律之间有着不少相似点, 因此, 不少学生在使用时会出现错误。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了解两者的不同点, 把握其本质特征。 (1) 不同的守恒条件。其中, 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中, 其适用条件是仅受重力作用;或者仅仅是重力做功, 而其他力未做功;亦或除了重力做功之外, 虽然存在其他力做功, 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之和等于0。而在动量守恒定律中, 其适用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 (亦或系统在某方向未受外力) ;或者系统所受合外力等于0;亦或系统内力要远远大于系统所受合外力。 (2) 不同的表达式。在动量守恒定律中, 其表达式属于矢量式, 如△p1=-△p2或。同时, 对处于同直线上运动的物体系, 仅需规定正方向, 那么动量守恒定律可表示成标量式;而对未处于同条直线上运动的物体, 当正交分解之后, 所列出的两个标量式代表动量守恒。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中, 其表达式是标量式, 通常可表示成△Ea=-△Eb (把系统分为a与b部分来分析) 或△Ep=△Ek或Ek1+Ep1=Ek2+Ep2。另外, 为了提高学生对相似概念或规律的混淆, 教师还可展示一定的习题让学生操练, 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与规律的理解与巩固, 或者要求学生利用图表、表格等形式来总结归纳易混淆的知识点, 比较分析其异同点, 抓住概念或定律的区别与联系, 强化记忆。

上一篇:物理课堂中的提问设计下一篇:课堂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