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共12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篇1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 学习要讲究方法, 方法得当, 将事半功倍, 否则将事倍功半, 学习物理也一样, 要取得好成绩, 必须要采取好的教学方法。我经过几年的物理教学, 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针对物理内容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 教师应采取一定教学手段和方法, 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 在物理教学中, 可以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实验或实例。比如讲到惯性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汽车在行进过程中突然紧急刹车的全过程, 以及重新启动的全过程, 加上声音,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乘客的倾倒情况,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从大处说, 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 没有独立思考, 谈不上创造, 只能亦步亦趋, 照猫画虎;就学习过程而言, 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 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也就是说, 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都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
三、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 很多规律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应用于日常生活。除课本中要求的学生实验外, 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一些演示实验。如在讲“力的合成”时可以用一根橡皮筋中间提一个锁来演示;讲“竖直上抛运动”时可以用一根粉笔头演示;讲“圆周运动”时可以用易拉罐和一条细绳自制“水流星”等等。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身边的小物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 这对于学生不论学习物理还是将来从事其他任何工作, 都是大有帮助的。
四、讲清思路, 渗透方法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如果讲课叙述烦琐, 将很难使学生具有明快的思维方式, 如果思维不顺, 将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强调能力的培养, 要求教师叙述和对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在讲解中注意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 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 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较大影响, 能力的高低, 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要让学生初步领会一些科学方法。领会方法重在“潜移默化”和“渗透”, 而不可能把方法当做知识向学生灌输。如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等效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 应让学生逐步积累, 逐步体会。
上述方法是我的浅见, 却是我教学过程中感受颇深的。当然, 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好的教学方法还有, 我将不断地吸取、不断地完善。
(冀州市职教中心)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篇2
讲授新的物理概念,是研究新的物理现象,要尽可能用演示实验以发展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师的演示实验做到什么程度、要求是什么、演示多久才合适,要看学生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是否都看清楚了,能不能过目不忘,是否一经提及就能在脑海里闪现。切不可使学生一看了事,回忆起来印象模糊。因为观念是形成概念的真实基础,概念是对头脑的观念作抽象而成。学生的观念不清,就失去了形成概念的依据。为什么同一教师,同一演示,有的学生形成了概念,而有的没有呢?问题不在客观的同一演示,而在于各人头脑里建立的观念发生了差异。因此,教师在演示时不只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而且还不能忽略教师本身所用语言以及其它因素的作用。在充分发展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切忌向学生强输硬灌,而主要是向学生交待物理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头脑里形成的物理概念下定义。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191-01
一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有兴趣,才能想去做;想去做,才能做好。所以在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对物理问题的讲解时,注重联系实际。物理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加强事实的联系,让学生感觉到学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立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物理情景的建立是高中物理解题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积极的作用,在解题中创立情景不但能使解题过程变的容易,还能使学生通过有意思的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学生有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多动手,他们就会更加努力的去思考物理实验过程中的原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物理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群体互助及相互交流,增加学习兴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建立学习小组对于增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二 让学生掌握“如何学”
适当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记忆:高中物理中有许多基本的概念和定理,基本公式和基本结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知识。很多同学往往忽略这些知识,认为理科的东西主要在于理解,不应该去死记硬背,其实不然,这些知识需要记住而且要准确的把握物理的严密语言,把这些基础知识牢牢的记住,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解题的过程中才能不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物理的基础知识和语文的名言警句、数学的基本公式、英文的单词一样,需要记忆。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2.积累:知识在于积累,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的搜集课本、习题和其他课外资料上的知识,加强知识积累。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要找出同类知识的相同点、不同点,及时归纳、总结,记忆、积累。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3.综合:物理的知识是分章节的,考纲和考试说明都是分块的,高中物理课本有几十个章节,可分为力、热、光、电磁和原子物理这几块,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小综合和小总结,等高中的所有知识学完之后再进行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要在学生有充分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要通过对不同的章节进行类比和融会贯通,连为一体,构建知识网络,真正能够达到触类旁通。
4.应用:有了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加上综合,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面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针对题目具体的分析它属于哪方面知识或是哪些知识的综合,然后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创立物理情景,分析需要的物理知识,并综合解决问题。
三 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坚持让学生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预习新课的时候发现问题,带着疑问听课,能够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更好的学习知识。
2.课中认真。认真听讲,针对练习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途径,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听讲及训练更加深入的把握知识,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在心中融汇。
3.课后复习。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复习练习,使学过的知识记忆及理解加深,并通过复习把以前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综合应用,这样更能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四 加强课后管理、及时督促训练
加强课后管理,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检查,及时批阅,及时总结。对学生的课业表现及时反馈,及时督促整改,让学生更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学好物理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能力,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
五 需要自主的学习气氛
自主学习气氛的具备需要三个基本要素:自主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自主的学习方法和手段;自主的学习过程与体验。
1.学习内容要具体,任务要明确可行,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我能解决”的强烈愿望学习内容和任务的确定,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区别对待,根据高中物理教材特点将其分为三类并处理如下:
一是科普探究型。例如,“静电与生活”,应提前布置任务:①什么是静电现象?②搜集静电防止和应用的实例。③你对静电防止和应用有哪些想法?通过简单实验来证实你的想法的可行性。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并整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总结,同时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二是实验探究类。例如,“探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内容安排上重在问题和任务的典型和明确,突出探究过程的展示与评价。
三是重温重要规律发现历程型。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发现的”,由于内容陌生且抽象,应搜集大量资料和历史事实进行整和,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重温历史中经历前人的认知过程。
2.自主的学习方法和手段。自主的学习方法包括:提问,实验探究,习题训练,由现象或资料信息总结规律,小组讨论与合作,观察法等。自主的学习手段有:自我展示(展示自己的想法、观点、方案、作品),自我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认识做法和过程)等。这些方法手段的应用取决于自主学习内容和任务。
例如,“探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可让学生按“猜想-设计方案-合作自主探究验证-交流与评价”的程序进行,用到了提问、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与合作、观察法、自我展示、自我评价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要总结得出那些内容适合那些方法和手段效果最好,并不断改善,使手段方法和内容的匹配更完美。同时注意方法手段与学生的结合,做到学生不同,内容不同,方法和手段不同。
3.自主的学习过程与体验。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有参与体验、学习苦与乐的强烈愿望,只有亲身经历,才会理解并掌握。教师主导和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节奏与深浅,使整个过程有序有效进行。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篇4
一、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多同学物理学不好大多是由于对物理缺乏兴趣, 尤其是女同学。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物理学得好的同学大多是男同学。这是因为他们天生就喜欢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据此, 我认为如果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们都会对新奇的事情感兴趣。生活中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 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 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 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 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 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嫦娥一号成功探月这个事件, 来引发大家对万有引力的学习。卫星发射都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卫星在发射过程中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才能升空, 到底需要克服多大的引力;卫星到达月球需要多长时间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引发学生对这个事件的关注。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观看有关卫星发射的专家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讲解, 进而激发大家学习物理的热情。
二、教导学生通过画图来分析问题, 借助图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物理教学中许多难点的形成, 往往是由于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 想象能力差, 因而不能建立起准确、清晰的物理图像。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各种各样的受力分析图、滑轮组装配图、电路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 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运用图像来理解物理知识。
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 可以想让同学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画出大致的图像。如在遇到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多大的摩擦力之类的问题, 都可以让学生受力分析图, 对物体受到的每个力进行标注, 这样就会更加直观的明白哪些数据有用, 哪些数据是干扰数据。然后运用公式将数据组织起来, 问题很快就能迎刃而解。
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画图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 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的理解物理知识。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 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 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 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 产生清晰的表象, 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扩大知识范围, 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实验课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 教师在物理课的教学中,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果适时地做些合适的实验, 丰富学生的表象, 就会化解这些难点, 深化学生的认识。应用直观形象帮助思维, 就能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减少抽象思维的困难,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
每次作实验之前, 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好实验预习作业, 让学生通过看课本上的实验过程, 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包括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通过写预习报告, 学生会对实验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有利于实验课的顺利展开。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 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监督和指导实验的进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合作, 共同学习和进步。实验结束之后, 让同学们总结实验的收获,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应该怎样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提交一份实验报告。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 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 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 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 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 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 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 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 就能独立动手操作, 打好实验的基础, 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 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格物至理, 物理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我们要把学生这门科学的入门方法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 如:对周围同学感兴趣问题的收集、整理、探讨、解决;对大家感兴趣的物理小实验分析、研究、实践、总结, 使学生在生成问题, 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课堂中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要求。首先我们必须要正确理解与掌握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才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新课程强调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篇5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虽然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把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索精神提高到了重要地位,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仍然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思想
由于教育观念严重固化,实验课程难以达到应有教学效果,实验结果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2]有些教师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快速把握实验知识要点,甚至放弃让学生做实验,进行“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有些教师即使让学生做了实验,也没能达到做实验的目的。在实验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科学探究能力不受重视。因为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上,根本不关心所用的实验方法,以及相关的其他科学技能,学生只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却并未学会实验的思路与方法,而且大部分实验是以考试为导向,致使学生解决创新性实验的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教学模式
有些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才安排实验教学,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模仿教师完成实验,没有足够的动手时间与思考空间。教师采用如此的教学模式,不仅忽视了实验对学生建构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作用,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做实验时重结果轻过程,既没有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条件
很多学校的实验仪器配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仪器配置种类较少,导致分组实验仪器配置套数不能满足分组实验要求;实验仪器配置过程存在缺陷,教学实际需求和配备计划不衔接;仪器维修不及时或者仪器闲置;教师开发实验教学资源的实验设备不良。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资金缺乏的原因,又有管理疏忽的原因。
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第一,强调实验前预习的必要性。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学习理论知识,阅读实验教材,提出实验方案。第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一步一步地指导。教师可以观察、巡视全班的实验过程,发现实验操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其进行统一讲解。在试验中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具体操作、数据采集、故障排除、误差分析等问题。第三,采用恰当的考核方法。教师可从多方面、多角度考查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更不能只做实验却不分析实验结果。
(二)改善演示实验
在验证性试验与探究性实验平衡的前提下,教师可适当地把探究价值较高的演示实验改编为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都可以改编成探究性实验,在探究性试验中可以使学生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以“凸透镜成像规律”演示实验为例,教师大都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学生在座位上观察并自行总结规律。由于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难以亲自观察到现象,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也只是人云亦云。教师可以将此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这样学生的观察效果将会大大改善,学生自己动手调整透镜、光屏的距离,直接观察变化的过程,学习效果较好。教师可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为学生的知识探究提供条件,使其掌握定量研究到定性研究的科学方法。同时,实验教师要使课堂合理有序,既要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又要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另外,对于某些不方便改编的验证性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协同演示的方式进行实验,即教师在示范的同时由学生操作,并由学生自行归纳总结。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师运用多媒体虚拟技术,可将抽象、枯燥的物理概念、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式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帮助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当出现某些实验需要展示装置的内部结构,某些实验反应快现象不清楚,某些实验根本无法在实验室中呈现,某些技术性实验难以清楚地表达技术要领等问题时,都可以用多媒体虚拟技术。例如,可以用多媒体来表达磁感线、电力线等抽象概念。有人认为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虽然简单方便、呈现的内容多,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目的不够明确,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兴趣点从多媒体多样的形式上转移到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明确观察目的,捕捉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减轻教师讲解的负担,还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实验体验,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正确地操作实验。
(四)强化科研方法的教育
在物理实验中进行科研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重新改进和设计实验。传统实验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只是在乎是否得到了和教师、课本一样的实验结果,这种教学方法,重结果而轻内容,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制订一般的教学计划,更要制订培育学生科研究方法的计划,有步骤、有规划地把科研方法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科学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实验的探究性,组织学生全程参与,从材料准备、方法设计一直到观察结果、分析数据。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4]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改变实验条件或突出某因素的作用,降低其他因素的影响,训练学生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师应有意对重要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强调,如比值归纳法、图像法、线性类比法等,让学生明白通过实验到底学到了什么,到底哪些知识能在实际中运用。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需要把实验数据转换成图像,以直线斜率为重力加速度;在测量白炽灯功率消耗时,要有意引导学生使用图像法,明白截距的物理意义,通过曲线外推获得结果。
(五)针对高考物理强化思维训练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法;“树状”教学法;联系和主干
高中物理是高级中学教授的基础科目中的一门结合实际的自然学科,涵盖了自然界中大量的物理知识。高中物理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物理知识,同时在学习和实验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根据以往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掌握的情况,在日常测试或者正规考试中空下很多习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高中物理知识的运用更是微乎其微。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固然会影响物理学习效果,但是如果老师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来引导学生,足以弥补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不足,让他们为自己的高中物理的学习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一、高中物理难学的原因
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和思辨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学生而言,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他们自己利用抽象思维,在大脑中建立物理模型,并且基于自己建立的虚拟模型,在老师的引导和反复的训练下,从而对高中物理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由于学生习惯了初中物理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很难跨越初高中物理之间的沟壑,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依旧沿用自己在初中学习物理的思維方式,加上初次接触高中物理时碰到很多问题没能及时解决,进而在以后的高中物理学习中积重难返,最终造成在物理课堂上听课质量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而高中物理老师教学,很少提及初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过程,加上老师对学生们的困惑点的解答只是重复自己的讲授过程,并没有从新的角度或者方法出发为学生解惑答疑,使得学生不懂的地方依然不懂,面对老师重复的讲解也只能不懂装懂,也就为以后的高中物理的学习埋下了隐患。
二、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针对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难以跨越差距和构建物理模型的现象,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一套“树状”教学法,从老师的角度出发,采用三步走战略,将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最优化。“树状”教学法的根本就是寻找高中物理知识主干以及与学生已知知识点的联系,然后立足于“联系”和“主干”,发散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从而完成高中物理的教学。
1.找准联系,做好衔接
“树状”教学法是一种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而该教学方法的立足点就是学生已知的物理知识点。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老师应该找出学生已有的初中物理知识点和物理学习方法,然后通过花费几节课堂时间来为学生讲解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之间的联系以及差距,让学生知道,他们学习初中物理的方法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已经不适用,让他们意识到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利用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多层次的探究问题、归纳类比以及推理演绎的能力。
2.基于联系,确定主干
在学生意识到改变学习方法的时候,老师应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通过初高中物理知识的类比和推导,让学生逐渐接受高中物理的知识点,完成从初中知识体系到高中物理知识的转变。在以后高中物理知识的讲解中,老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已知的初中或者高中的物理知识,通过与新知识的联系进行类比或者推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物理知识。以此类推,新知识与已知知识点的联系就构成了高中物理的知识主干,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地映射出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主干。
3.立足主干,延伸分支
通过已知知识点与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心中就可以确立新知识点主干,而此时,老师就可以对新知识点做横向扩充,为学生讲解新知识点中很细节的知识点,进而让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有全面的学习和认识。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已知知识与新知识的类比与推导,老师需要根据学生通过已知物理知识点掌握的知识主干来联系新的知识点,只不过现在的讲解方向是横向的,是对一个知识点的扩充与深入。
三、“树状”教学法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篇章中,采用“树状”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所以老师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物理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的基本情况,要基于学生脑海中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延伸到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当学生对新形式的力有了掌握之后,就确立了新的知识主干,然后老师可以基于知识主干对这些力学进行延伸讲解,从而完成高中物理力学篇章的学习。当学生对力学题目进行解答时,就可以利用同样的类比方式,将物体内所受的力当做拉力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将每个“拉力”进行转变和延伸,从而就会对力学问题迎刃而解。
高中物理“树状”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教学模式,它就像一粒种子,在老师的“灌溉”下,通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断地“发芽生长”,最后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物理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苏景华.浅谈高中物理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45.
[2]姚弘杰.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J].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2013(14):62.
[3]陈小英.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J].新课程:中学版,2010(1):51.
(作者单位 四川省通江县实验中学)
小议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篇7
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 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 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 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基础。学生建构知识是出于实际问题的需要, 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产生学习议题后而学习的。他们通过查找大量信息, 从中抽取信息、总结信息。这样建构起来的物理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 这样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 是能够灵活迁移的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 根据教学实际, 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 并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 这样可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以及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 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在教学中, 教师要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任何科学学说的发现起初都是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因此, 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雏以外, 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 适时诱导学生大胆猜想, 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同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创新思雏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无疑不思, 无思不悟, 无悟不进。
总之, 教学过程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参与情境来引发学生参与, 不仅是从行为上的直接参与, 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只有这样, 才会使物理学习活动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
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 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对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在引入新知识时, 教师巧设悬念。在某一物理知识的教学结束时, 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 埋下伏笔, 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一提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验证假设一理论总结一实践验证理论。如果要使学生体验、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各种基础能力, 以科学的态度和时代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 就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学方法因素, 使同一科学方法多次出现、多次运用。做到自觉地、坚持不懈地让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学习。教学中要分析每章每节的科学方法因素, 在确定知识、能力教学目标的同时确定科学方法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感受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另外应创设诸如实验、讲座、交流、作业、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科学方法、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目前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了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因为这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反观教学实践。我们目前教学所提倡和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受到重视。因而教学中少有或根本没有多向型的互动方式。并且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我们往往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惟一重要的关系。认为学生之所以能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主要是取决于与教师的互动。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 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 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
师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 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与人合作即合作学习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 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 进行讨论、辩论、陈述, 完成项目等。与人合作不是不要学生独立思考, 相反。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担当起他所担任的角色。完成他所承担的任务。
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篇8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之适应。新课程中新目标、新理念、新思想的出现,给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切实推行减负增效,打造高校课堂,树立课堂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学到最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事理,培养更强的能力。
然而,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旧课程的框架下形成的,在许多方面难以适应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均不满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2.课堂教学任务不明确、不具体,体现在课堂上是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关键点没有落实,泛泛地讲课,效果不佳。
3.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繁琐。以教师的提问为中心,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
4.课堂上没有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多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回答趋向于自己设计的所谓的正确的答案。
5.只顾“教”,缺乏培养学生“学”的方法。
二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深入思考,感觉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把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中解放出来。在确定教学模式之前,首先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注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在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主要教法与学法、教具准备,以及每一课时的主要教学思路等。同时借鉴别人的好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补充完善自己原先的设计方案,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个人的教学风格,备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法、学法及个性和风格。最终创建了以“复习检查—自学指导—精讲释疑—练习反馈”为主线的“四步”教学模式。
1.复习检查阶段用时7分钟。即对上节课进行总结提问,而且要做到分层次提问,简单问题提问程度较差学生,偏难问题提问程度较好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并且起到督促复习、及时复习的作用,同时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2.自学指导阶段用时12分钟。此阶段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看书、谈论,而是提前给学生罗列中心知识点、提出基本要求,同时还留有很大的思考余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精讲释疑阶段用时8分钟。摒弃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是“四步教学法”最大的突破,所以整节课教师必须严格控制讲授时间。精讲释疑是老师针对学生自学时反映出的学情特点,归纳知识要点,解剖概念公式、定论、定义等含义,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精讲,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4.练习反馈用时10分。这是一个重要环节,精心选题、认真评题是本部的关键,通过此步的学习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同时熟练知识点、强化知识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可通过当堂检测或单元、章节进行,也可采用一人一题的回答方式,给每个学生创造发言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验收,看目标是否达到,然后分析总结,进行强化训练。
三
在开始实施“四步教学法”时,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很不适应。
(一)教师方面
1.备课量大大增加。由于各个阶段均有严格的时间控制, 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复习提问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问题, 讲解学生最迷惑的问题, 练习最能提高能力的知识点, 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由于让学生自主预习, 提出问题, 教师必须课前想到所有学生能够提出的问题且做好一切的准备, 这样不至于课堂上措手不及。
2.各阶段时间不好控制。“四步”教学法要求时间分配合理, 不能相互挤压, 但做到这一点确实很困难, 比如复习提问, 由于以前课堂效率低下, 学生没有养成当堂问题当堂吸收的习惯, 如果课下没有及时复习, 下节课复习时回答情况不好, 这样就会耽误很多时间。
3.精讲释疑阶段难以做到“精讲”, 长时间形成的“满堂灌”讲课模式, 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需要一个长期不断改革、探索的过程。
4. 习题的精选耗时、耗力,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二)学生方面
1.学生最初不太适应, 复习提问还好接受, 在自学指导阶段感觉无从下手, 只能沿着教师的问题去寻找答案, 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精讲释疑阶段学生还是等着教师给讲解不自己寻找答案, 也很少通过相互讨论去解决。
2. 课堂节奏快,学生感觉一节课上下来太累,同时部分学生有点跟不上。
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改进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交流沟通基本得到解决。经过半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的学生已经能适应“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和教师都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匠人”,而是学习者、组织者,是智慧的“先行者”。“四步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自主建构知识,信息加工为主体,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提出问题后,进行自学指导,组织学生自学,分组思考,相互讨论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讨论问题。分组发言,学生自我讲述对知识的认识,教师评价组发现得多,介绍得好,认识最深刻。提出总结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自我总结,发挥学生在自学能力基础的书写,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想象能力。最后,教师进行练习反馈,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利用课后思考题和历年高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试题来强化本节内容。“四步教学法”和“课标”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框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并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随着“四步教学法”的进一步推进,教学形式的固定化和内容的单一化,极大地扼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导致有些时候学生学习气氛不浓,展示不充分,学得深刻、不牢固,课堂效果停滞。而且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探究的时间,或只是象征性地给一定时间,并未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探究,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 篇9
一、教学过程中,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 才想学、爱学, 才能学好, 从而用好物理。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 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只有重视实验, 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 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 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般情况下,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 学生情绪高昂, 精神健旺, 注意力集中, 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根据欲讲内容, 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 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 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 教师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 可用塑料瓶做成“水流星”实验, 按照常规认识, 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 水必往下洒, 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 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 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 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 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二、物理教学过程中,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拿破仑说过:“默认自己无能, 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 更是人格的核心。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要树立全体意识, 即必须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要多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知识水平, 然后分层设置问题, 多给那些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创造机会,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尽最大力气挖掘他们的潜能, 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 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对他有一份独特的希望和关爱, 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都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 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三、教学过程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提升他们的物理学习欲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质疑的一些常用方法。创设良好的质疑情景, 促使学生正确地质疑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 逐步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质疑, 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更新教学观念, 重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不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讲课时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平铺直叙地拿出来直接表露给学生, 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可供学生产生质疑的问题和思考的时间。
要大力提倡学生争辩, 通过争辩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质疑的敏捷性、灵活性。长期引导学生进行争辩、互相质疑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欲望。
四、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提升物理教学的活力
就学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 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 富于幻想, 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很短暂, 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 就易失去积极性。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 物理教师要适应新形势, 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资源、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 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 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如果能把抽象的物理知识, 演示实验制作类似游戏的软件, 利用计算机、投影、电视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 就会变静态为动态, 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理解新知识。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它会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五、提升物理教师个人水平, 改变教师个人授课方法, 提升物理课堂的吸引力
提高课堂效益, 应该走出题海战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 应打破“堂上尽由着老师灌”的僵局, 做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 练为主线, 把学生完全推向教学, 让他们在学习中参与, 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 在教师指导下, 交错进行, 步步深入。知识、方法、能力一起抓, 同步走。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 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 都要把知识的核实、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像遇到习题教学时, 首先做好习题的分类归档工作, 但类型毕竟有限, 所以要狠抓典型, 翻透弄清,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才能真正做到攻克一点, 解决一片。在课堂上争取把知识落到实处, 多给学生方法, 多指点学法, 从能力上、素质上、根本上解决问题, 提高效益。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篇10
一、故事导入法
高中物理相对初中物理来说难度较大, 内容的深奥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对物理产生了排斥和厌学的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就可将物理中的趣味事件组织成为各种小故事, 以此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和思考。如在讲授运动与速度这一节知识时, 教师可以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作战的过程中, 一名空军感觉脸庞上出现不明物, 用手抓住后, 发现竟然是一颗子弹。这样的导入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好奇, 对捉住子弹这一现象产生疑惑, 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当然,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该故事将学生的视线转移到运动与速度的知识点上, 并应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释。
二、设疑导入法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疑问往往能激发出求知者的探索欲望。在物理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设疑的方式进行新概念的导入, 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积极思考, 得出相关的结论。如在进行安全用电的学习时, 教师可以提出“小鸟停在高压线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时学生会思考高压线都是有触电危险的, 那么会直接想到触电现象。这时教师可以顺势提问“为什么小鸟在高压线上不会发生电击的现象?”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 激发其学习动力。又如, 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 教师可让学生联想高空蹦极的运动, 然后提出“运动员在蹦极的过程中下落的高度和速度之间有联系吗?运动员的体重对蹦极运动有影响吗?如果两个相同体重的运动员从同样的高度跳下, 所需的时间是否相同?”通过由浅入深的设问方式, 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活, 并刺激他们一步一步往知识更深处探索。这一连串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三、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并了解其变化规律的基本途径。通过实验往往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物理变化的规律, 激起学习兴趣, 提高物理学习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也可利用实验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弹力时, 教师可利用小车受弹簧压缩和拉伸的影响的实验导入新课, 自然地带出弹力的概念, 从而让学生更轻松地去了解弹力的相关知识。又如, 学习有关电路的知识时, 教师也可以实验作为导入手段,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组装线路, 了解电路的各种流动方向以及明白其中原理, 明白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短路现象, 什么情况下才能称作是串流和直流等,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更好地领悟本节课的知识点。再如,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新课时,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白纸和小球、纸团和小球之间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对比实验, 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当把展开的白纸团成团时, 它的重力没有变, 只是它的体积变小了, 这就导致了它和小球下落的运动几乎一样快的结果, 这原因何在呢?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导入方式, 有利于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 满怀好奇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四、类比导入法
类比法是利用已知的知识点推导学习类似知识点的方法。类比导入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概念, 还能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复习。物理课程中, 知识点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 教师可以巧妙地应用类比法进行新课的导入, 将知识点有效地进行衔接, 使学生通过比较, 加深理解的深度。如在进行全反射的学习时, 教师可以联系之前讲授的折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在出现光折射的过程中, 不断地增大射入的角度, 会发生什么现象, 进而引出全反射的概念, 并让学生思考全反射与折射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又如, 在学习电阻定律这一节知识时, 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法, 将欧姆定律和电阻、电压相联系, 让学生试着去思考:导体电阻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探讨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五、情境导入法
恰当的情境导入可以为新课的学习增添一份乐趣和生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比较好的情境材料。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来导入新课, 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亲近感和真实感, 也可以有效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意力, 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境:请一位学生骑上自行车, 让其他学生观察, 当学生用力蹬脚踏板时, 自行车的后轮向后转, 但是自行车却会向前行, 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些日常生活场景导入新课,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引发了学生思考。
当然, 为了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方式, 教师除了平日的积累外, 还要不断创新, 本着“教无定法”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 因材施教, 灵活应用各种导入方法,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精力。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吊起学生的“胃口”, 进而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介绍了几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使课堂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
参考文献
[1]简科军.浅谈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艺术[J].学科研究, 2011 (11) .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篇11
一、根据教学外部形态分为五类
第一类便是主要以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讲授、谈话、讨论等。其次则是以直观的感知为主来传递信息的方法,有演示和参观等途径。第三类方法是以实际训练为主导的,可以靠做實验、做练习和实习作业等方法来实现。第四类教学方法主要以欣赏活动为重,以陶冶法为主。最后一类方法则是以引导和探究为主导贯穿始终的方法,例如发现法等。
二、科学合理运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1.理论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在物理理论教学中有一些基本教学原则是应该坚持的,物理学科具有科学性的原则、趣味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全面性的原则。理论教学便是从遵循这几种原则的基础上从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并做好习题。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引入并准确形成概念,比如在磁感线这种比较抽象的教学中,磁感线的形状便可以用实验来模拟,我们可以在磁场中放一玻璃板,并在上面均匀撒上细铁屑放一些小磁针,通过轻敲玻璃板,铁屑和小磁针静止时便有规则地排列起来,显示出磁感线形状,给学生直观的认识。概念形成后,对于重点难点还要深化巩固,使学生加强理解,深入辨析。例如楞次定律这种重点内容,就要依据不同情况分类学习。当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便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原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相同,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称之为“增反减同”,将感应电流阻碍相对运动称为“来拒去留”以及“增缩减扩”等。此外,教师需将习题归类便于学生理解,并选择典型的习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还要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找到实际教学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2.实验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12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课改的推新, 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血液和改革热潮。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物理学科, 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科目, 是新课改中的重要部分。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不断地完善物理知识结构, 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新课改的高中物理教学, 所注重的并不仅仅要求学生物理知识理论的掌握, 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因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高中物理新课改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随着教学课改的深入, 新课程标准为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改革后, 高中物理教学更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查和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着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积累, 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因此, 新课改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必须重新定位教学目的, 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式,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除此之外, 新课标中突出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认为其和科学内容是同样重要的, 因而, 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 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探索兴趣。
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
1.重视课前导入,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做好课前导入是很重要的。好的课前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 要注重对课前导入的设计, 既要回顾以往所学的知识, 又要引入新的研究课题。例如, 在讲解万有引力这一物理规律时, 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重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时的情景, 并提出为何星星不会降落到地球的疑问, 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也很重要, 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可结合实际生活,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在全国各学校的教学中广泛使用, 因而,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例如, 在讲解人造卫星时, 便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影片和图片, 增加学生对人造卫星的了解和观感, 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简单化,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3.重视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 先引出课题, 确定实验目的, 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的现象, 并通过现象看本质, 探索出产生结果的原因。将讲授和实验相结合, 鼓励学生自己开展实验, 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使学生能自主学习, 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是我国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必须改变教学方式, 以实现物理教学目的。高中物理教学需要优化课前导入, 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重视课堂中的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发散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立.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34) .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方法05-21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08-20
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反思08-03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0-20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07-05
高中物理知识记忆方法07-27
高中物理实验基本方法08-30
高中物理学方法教育06-18
高中理科物理的高效学习方法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