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后教学反思

2024-08-18

高中物理课后教学反思(共11篇)

高中物理课后教学反思 篇1

高中物理课后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课后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课后教学反思1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比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堂中常希望独立思考求解,学习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强讲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讨论、回答问题等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的共同活动;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口头的、书面的练习。

四、从教学关系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必须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方,其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最优学习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但教师的.活动不能离开学生这个主体,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可见,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少不了学生的配合;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根本。

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课后教学反思2

关于物理的学习,很多老师都会遇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老师,我以前都没有好好学习,现在想把物理学好,我该怎么办,我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完全是没有完全从头开始的必要的,因为物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千万不可因为前面的知识忘记了,而重新开始,因为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而跟不上新课,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因此会得不偿失。那么,这部分学生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操作呢?

首先,不要放弃对新知识的学习,因为新的知识最终也是会变成旧的知识,这样会导致你不停的复习,不停的追赶进度,手忙脚乱,学习的任务不断的加重,最后不得不放弃!

第二,高中的物理知识是相通的,必修部分的知识真的是很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后面知识的必备的基础,比如在必修部分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学习选修3—1的电场的时候,我们会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也会学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匀变速运动,在必修部分我们学到了圆周运动的问题,在选修部分我们会学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这部分也学的时候圆周运动,等等很多,因此我们在努力学好现在的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是我们在很好的复习,因此没有必要从头再来,否则,事倍功半!

第三,根据高中物理知识的特点,学生应该多去练习正在学习的这部分知识,和相对应的习题,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去做题,而不停下来进行思考与总结。让学生不断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运用的更加熟练,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做准备,但是如果不停下来思考,它考察的是什么样的知识点,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关联的话,那么学生前面学习的知识漏洞还是很难弥补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一边做题,一边总结,这样,当题目中不断的出现必修部分的相关知识点的话,说明这是一个必考的内容,需要加强练习,达到复习最好的效果,这就如同生物上学习的“用进废退”的原则,经常出现说明很重要,一定要弄清楚,弄明白!

所以,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一定要请求一下老师的帮助,给予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导,避免盲目的去复习,最终,导致学习的压力倍增!

高中物理课后教学反思 篇2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仅把学生作教育的对象与客体, 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 忽视学生主体的发展。以前, 只重“讲”, 不重视与学生间互动, 导致学生不能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 安排课程千篇一律, 学生能理解, 这种手段讲, 不理解也这样讲。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挥, 教学中一味的填鸭灌输, 连习题也讲, 包办代替, 学生也是“鹦鹉学舌”, 老师怎样讲, 我就怎样听、怎样做, 扼杀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听不懂的学生, 感觉负担太重, 学习积极性降低, 没新鲜感导致探索精神萎缩, 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 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是有点“残疾”的。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 分析要细腻, 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其次, 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 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 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 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 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 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 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对于落实新课改教学目标, 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到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对基础知识要精讲讲透, 分析全面到位。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为以后做题及应用留下祸根。

譬如,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nΔΦΔt) 时, E正比于磁通量的变化率, 而不是说磁通量Φ或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大, 而E就大, E=BLV (细节处理) , B、L、V互相垂直时, 公式才能使用, 不是所有的题都套用公式。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正确与否, 决定教学的成败, 若不正确, 教学失去意义, 若不明确教学失去方向。即使讲了要么是无用功, 要么是误导学生。课堂上要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角, 即使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提出的观点不正确, 也不能嗤笑于他, 给他正确的分析与引导, 以免伤其自尊给其打击, 课堂上要突出的主题氛围是“合作”, 不是“专政式的主宰”。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面向全体, 兼顾优差, 因人施教, 不要让学生说:“老师偏向人”这样痛苦的心声。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先动手、动口、动脑讨论总结, 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 才能完整的理解概念规律的内涵及外延, 成功构建概念, 全面地掌握规律实质, 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别让思维太“出轨”, 最后作“精”、“简”、“详”的归纳。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恰当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 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引导学生多自己设计小实验, 写小论文, 写学后感, 给学生感觉“我是学习过程的主人翁, 不是走马观花的看客”。

对学生训练要严谨规范, 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特别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有数值计算时, 要明确写出数字及单位 (还要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 , 对于灵活性较强的选择题, 读题一定要精确到每一个数字, 看似熟悉的题型, 一个字的偏差, 能改变整个题意, 答案自然不一样。细心的同时, 巧妙的处理好“变型”题的陷阱。对于物理, 习题教学是重要教学环节, 加强概念的理解, 规律的记忆, 运用时不可或缺的环节, 是深化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途径, 促使知识转化能力的必经之路。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教师要把原来的覆盖题型, 模仿, 重复的按部就班, 转化到以问题为载体, 训练学生思维, 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抛弃“填鸭式”, 创设物理模型, 物理情景, 从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问题中切入;吸引学生思考, 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问题初步分析, 发现新的知识点, 产生新的问题, 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 做到“授之以渔”, 不是替他去解题, 老师永远代表不了学生, “学生”才是真正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也要经常听课, 同事之间听课, 不含权威的指导成分, 自由度较大, 通过观察、切磋与“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听课过程中, 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 给自己反馈一种教学信息, 观察“他的”学生接受哪个知识点吃力, 我在讲的时候要克服以上问题, 注意精、细的讲, 多举例子, 举恰当的好例子, 便于学生理解。

摘要:新课程的内容变化较大, 新知识点增加的内容多, 但学生难度降低, “教参”要求降低, 高考的难度是否降低, 高考的题型如何转化还需等待, 文章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物理教学后反思写什么 篇3

物理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重在高效课堂,它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所以课后的反思与总结是备课重要环节,不断为进一步的备课和高效课堂奠定基础,是自我教学思路的可持续发展的法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那么,教学反思中应写些什么呢?

1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也就突破了难点和重点......只有这样,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学生初学时很容易受到生活中的片面经验的干扰,学生对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总是保持静止容易理解,但对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就不容易理解了,受到负迁移的影响继续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怎样防止这一负迁移的发生呢?在这我用假设的方法设问:如果路面光滑(没有摩擦)运动的车是否停止呢?并继续做好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让学生想象有关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类比迁移,再此基础上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这对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实验和逻辑分析也就是推理,让学生明白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一个结论.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实验规律,而是通过理想实验推出的规律.这些学生的困惑及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课后利用反思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2写教学中的成功

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的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共鸣的做法写下来,如一个独到的见解、一个巧妙地实验,一个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时由于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没有理解透,究其根源后我用另一种表现形式,即

F浮=G排=m排g=ρ液V排g,

变为F浮=ρ液V排g.

仅把g和V位置调换,学生一看就知道是被排液体的质量它与g的乘积就是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在理解上,很直观、自然地与前面很熟悉的M=ρV,和G=Mg相联系,感觉新知识不全新,减轻了初学浮力的思维难度,如此将上述体会记录下来,并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因为个体的苦思冥想,精心准备的教学预案,肯定会有局部不细,考虑不周,加上遗忘和知识的死角会出现知识性的偏差,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究如何把教学内容落到实处,一定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写教学中的失误

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关键要看如何对待,例如在一堂探究式教学的课中,我要求学生用几根导线、两节电池、一只小灯泡、一只开关将它们连接成电路,探究灯泡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发光,电路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开关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结果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对电路元件比较生疏,对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技能没有掌握,从而导致探究活动困难重重.可见,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不是完全放开让他们盲目地尝试.教师应当关注,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探究活动需要具备怎样的基础,学生是否具备这个基础,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和指导.在阿基米德教学若用形式表达,对于初学者,学生在思维上要多转几个弯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细节处理不当带来遗憾.讲大气压课开始,本来是我演示覆杯实验,看到学生兴奋的表情,我改变主意,“谁能替老师完成这个实验?”好几个学生举手,我请了一个女同学上台,结果她在满杯子水上面盖了一张纸,没有用手压紧纸,就把杯子倒过来,实验失败了.准备让她再做,又怕后面影响教学时间,就让她回到位置上,还是我自己演示.课后,当我一想到该同学当时课上是怎样的感受时,我懊悔自己简单的处理方式,我完全可以指导该同学“用手压紧纸再把杯子倒过来”,但我缺少耐心,带给学生的是失败.课堂的教训也当成为我的教育财富.面对教学中的失误之处,不仅要及时地记下来,采用多种形式取长补短,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不断更改教学的环节、通过反思才能对教材的解读有所扩大.才能实现脱宽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教学知识面,也才能丰富自己的备课素材,为实施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4写学生的见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着,通过他们自身亲身的感受,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得好的见解如在讲力的合成时一同学说力的合成不就是1+1不一定等于2的问题,该生说的虽然稚嫩但寓意深刻.给同学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学过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后,一同学参与讨论说,平常骑自行车身体应向上适度倾斜,这样人的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可产生向上升力可达到既不增加阻力又省力的效果.学习了纳米材料有学生提出书中说了它的好,难道它没有潜在的危害吗?……在教学课堂上会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认真对待、乐于点拨.并将这些见解和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及时地记录下来,有助于开阔教学思路,做到教学相长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途径.

5写教学的再设计

例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原来采用讲授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反思改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实验探究的形式,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全面回顾反思,及时修订教学教案,以使教学更上一层楼.

为教师要从事终身教学,一个人负责几个班的一门课,所以备课不是一次能完成,就同一级同一节课不是不变的,上了就改,再改再上.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案的有效方法,也磨练着教师的耐心和意志力,更练就了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才能追求到教学的最高境界,才能实施高效的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4

引言:谈谈我对现阶段高中物理学习时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谈谈个人教学的反思。背景:回顾我的教学生涯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在我从教高中物理13年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学生跟我说怕学物理,焦急的问我应该怎样学好物理,虽然有的同学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学生还普遍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我觉得这主要是归咎于高一物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高一的物理学习是衔接初中物理学习的转折点,高中物理相对初中物理而言区别很大,如果高一物理跟初中物理衔接恰当,难易适中,学生学习自信心就会大增,高一基础就会学好,那么高

二、高三的物理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因此,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下面就我个人教学的经历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望同行指正。

一、学习物理的主要问题:

1.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2.阅读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公式不明,乱代数据。

3.书面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

4.数学运算能力差:数理结合意识不强,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物理习题当中的字母题的运算混乱,变形不当,对题目条件和问题的运算不清,数学函数运算错误,单位混乱。

5.综合实验能力差:实验目的不明确,很茫然;实验原理不清,不知道实验的操作原因,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二、问题成因分析 :

1.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后,面对崭新而又陌生的学习环境,自己角色的变换,面对新的集体,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

2.高中的课程及教学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高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不但课程增多,而且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教学进度快,知识原理抽象,各学科的知识都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一定的深度。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仔仔细细地讲,手把手地教。这让不少学生感觉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很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

3.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学生在初中没有独立学习物理课,并且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上是很浅显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但是高中物理更注重理论的演算和理解,有些知识比较的抽象,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同时还要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对高一学生而言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相当欠缺: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习惯;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等等。

4.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同时还要勤于笔记和经常进行整理。然而,不少高一学生没有认识到笔记和整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跟初中一样上课听讲就可以了。总之,高一学生对物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外因来讲,教材的梯度增大、教师的授课方式变化等对高一学生造成影响。从主观方面来讲,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惰性和方法,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三、解决办法:

1.切实让学生学懂每个知识点:让学生对每个概念和规律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

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还要注意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强调重视实验,把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2.教会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3.强调并落实平时学习中知识的及时复习与巩固: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强调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并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几点反思

(一)在对学生教学方面的反思

1.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

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我们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生动化,情趣化和实例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素质培养,不断地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

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物理的入门、基本物理知识的落实依然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搞好平时的课课清、周周清工作,把所布置的作业及时评改和讲评,做到不落下一个问题、不忽视每个知识细节,认真落实学生当中的问题。要在学生的熟练掌握上下功夫,不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而且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建立的过程以及具体应用上展开教学与探索,使知识点完整、立体、丰富,使学生真正理解。

3.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的物理高考一直在引导高中物理教学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所以新知识的教学要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应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进行理性归纳,这是一个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放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检验、巩固,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必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注重学生基本物理习惯的养成学习物理的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这里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严格作图。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图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

5.继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要持续坚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要让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规定实验的有关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个人教学业务水平方面的反思

1.勤于物理课案例的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 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通过案例的研究和思考,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 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 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 的教学行为。对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教学中需要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很多。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5

动能定理是高考频繁出现的考点,它的内涵和外延到高三有的学生都弄不清楚,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就采用小专题分知识块一点一点讲授,就像给幼儿喂食,小口相授,量少而精。鉴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资料上和网上的习题大多数不能直接使用,需耐心的针对我的学生对一道道题目进行切割、变式,就像文火炖肉,把题目的鲜味发挥到极致,且适合我校学生的胃口。

本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会求动能;2、知道动能定理,并能简单应用。

本节课对于简单应用中表达式的意义、解题步骤、过程选择都有相应强调。但是对初状态、末状态的强调不够。

二、问题情境生动有趣,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我申请的课题是《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情境素材的研究》,对于“如何收集相关的素材进行适时的情境创设”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渗透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开设这节研究课也不例外。力学是运动学的基础,生活中的实例大多与机械运动有关。所以适合本节课的情境素材比较多,我选择了两个具有强烈视觉震憾并且有较强教育意义的励志场景。创设了这三个问题情境:

1、王小贝老人用牙齿拉汽车。首先用牛顿运动定律和相关运动学公式求解,然后再用动能定理来求解,充分体现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2、用卡片切黄瓜。这个演示实验即能体现质量小的物体如果速度大了,动能可以很惊人。并用相关数据熟悉动能表达式的应用。

3、马戏团中“人肉炮弹”表演。以此训练学生选取过程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解决曲线运动问题。

笔者感觉创设问题情境至少分这样几步:

1、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物理模型。

2、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突显相关知识点。

3、根据学情,再次修改。

4、给物理量赋予相关数据,数据要符合实际生活。

5、计算不要过于复杂,对于新课教学努力做到弱化计算,强化概念。

根据本校学情,笔者把情境1中老人拉汽车斜向上的拉力改成水平方向,把情境3中的人肉炮弹飞出时斜向上53的角换成告诉最高点速度。如果是上位学校可以不用改。

三、学生活动较多,但在形式的多样性上还可以改进。

本节课学生活动比较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人的有效注意时间大概是15分钟,所以可以适时用丰富的情境和相关的物理问题对学生好奇心和紧张感进行缓冲。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即缓解了听课的紧张情绪,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不过本节课学生活动还是以师生问答,学生解题为主。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较少,本节课的难点研究过程的选择其实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来完成。

四、语言流畅自然,精准度还待锤炼。

我在课前反复推敲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环节需要表达的语言,尽可能做到精准、清晰。但课后,细想,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许多地方太过口语化,需要激情洋溢的地方由于不熟悉“台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以后还要多听听其他人的课,努力多锤炼自己的语言。

五、生成资源利用不够。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期末) 篇6

郭存英 2016年7月4日

高二物理期末教学反思

郭存英

前半学期顺利的完成了选修3-2的内容,后半学期完成了选修3-4的内容,3-2研究的是电磁学内容,3-4研究的是波的内容,两本教材的共性是抽象,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确实令我头痛,我用了浑身解数,总算完成了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期初目标,回顾一学期的教学过程,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材表述存在问题。3-2第2章第2节课后作业第2题选项(a)s接通时,灯泡l 先亮,l 后亮。选项(c)s断开时,l 先暗,l 则先闪亮一下再暗。我认为这样描述有问题,(a)选项应改为:l 先达最亮,l 后达最亮。(b)选项应改为:l 先熄灭,l 则先闪亮一下再熄灭。选修3-4第53页第一行,书上这样描述: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电场。这种描述是错误的,如果均匀变化就会产生恒定的。

二、反思教学疑惑。闭合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里面运动,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问线框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很多学生认为没有电动势,理由是磁通量没有变化。事实上从导体切割磁感线分析很显然有电动势。对于这个问题我较纠结,教学时判断有没有电动势是看磁通量是否变化,导体切割磁感线书上也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到的,但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这样就造成概念的模糊,最后只好让学生优先考虑切割判断。

物理选修3-4第二章第二节波得折射这部分,书上实验与探究介绍了水波传播方向的变化,水波从深水区入射到浅水区时,波纹的前进方向发生了改变。水如果是机械波,波速应由介质决定,按理说前进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如果水波不是机械波,书上引入机械波概念就有提到水波,对此我有很大的疑惑。

光的干涉条件是两光源必须具有相同的频率和振动方向。书上介绍双缝干涉示意图采用水波干涉的原理图,对学生的理解是很好的,但课后一想,总觉得不妥,因为光通过狭缝后并不像水波那样沿水平面传播,光波穿过狭缝后会沿各个方向传播,符合球面波的定义,振动方向会一致吗。薄膜干涉直接用酒精灯作光源,发出的光应该是自然光,振动方向应该各个方向都有,不符合干涉条件,但能看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我很纳闷。一旦学生问起我真不知如何回答。

三、反思教法。3-2这本教材研究电磁学内容,相对来说较抽象,不好学,我在教法上基本上是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兴趣,电学实验较容易吸引学生眼球,所以教学效果应该较好。3-4这本教材研究波动,也较抽像,演示实验不容易做成功,在教法上适当改变一下,采用类比教学,引入波时就从水波,绳波入手,让学生有一个直观了解。

四、反思教材处理:本学期我们完成了3-2,3-4教学内容,内容较多,根据课程标准,教学上把握重点,例如3-2第5章传感器略讲,让学生了解即可。3-4第6章相对论不讲,让有兴趣的学生自己看书。

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作用

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地、及时地认识到实施教学反思的作用,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特点,开展合理的、科学的以及合适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这样才能够及时地分析、总结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找到解决的措施,从而不断地完善动态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最终真正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综合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作用

1. 及时地认识到教学的不足

高中物理教师在完成了教学活动之后,积极开展自身的教学反思工作,能够从中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比如说哪些环节可以做得更好、哪种教学方式能够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等,从而在教学反思工作中不断地获取更有效的教学经验,最终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 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通过教学反思,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分析出抑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原因,从而及时地对症下药,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不仅如此,高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在反思的过程中积极地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方案,反思自身的教学弱点,从而探索出高效的、合适的教学途径。

3. 推动教学的全面发展

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自身教学的反思,那么细小的教学问题就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严重的教学问题,直接阻碍教学的顺利开展。相反,如果高中物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重视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就能够不断、及时地抑制教学不足的产生,从而全面推动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1. 反思教学方法

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知识、经验通过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中的关键载体,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正是因为这样,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地及时地开展对自身教学方法的反思,这样才能够总结出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探索出合适的、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善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第二,开展合适的、合理的以及科学的探究性教学,因为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经验,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才能够起到对学生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三,重视实验教学,因为实验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实验教学,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提高。

2. 反思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经验,更应该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地认识到自身与学生的关系,进而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尽可能与学生做朋友,这样才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没有情绪上的抵触性;第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比如说根据一个话题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延伸更多的知识。这样,既能够创设出轻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反思教学内容

因为物理知识本身的枯燥、无味,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地开展教学内容上的反思,因为学生的厌恶情绪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而只有积极的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才能够弥补物理枯燥、乏味的不足。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结合教材的特点,有机融入生活知识,比如说告诉学生物理知识常见于哪些生活现象、生活中哪些活动包涵了物理知识等,从而转换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第二,对于不需要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演示,而通过演示实验,不仅仅能够完善学生思想上的抽象结构,更能够直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整合知识。

三、总结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对日常教学工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反思是面对问题和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我认为,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对教材与教法的反思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學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物理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其次,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例如,当初在讲“力的正交分解”,笔者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老是在正交分解这部分出错,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总结里,我看到了不少学生说老师在此“惜墨如金”,他们没有真正的搞懂,此时自己才恍然醒悟。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要形式多样,要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

四、对培养学生习惯的反转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楚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另外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结语

快速融入高中物理的教学反思 篇9

周琳

上高中的学生普遍都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前可先将题目布置下去,先让学生做,并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题。每想好一种办法便拿给大家看,实在想不出,就相互讨论。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

高中音乐课后教学反思 篇10

一、以教材为主

补充内容为辅音乐欣赏课的实质是欣赏,它是通过有目的的选择和安排,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和鉴赏能力的学科。但是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和发展以及高中生心理的变化,学生的喜好也变得更为广泛和多样,因此,仅仅依靠既有教材的内容,恐怕很难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的普遍心理规律和接受能力,也体现出教育教学的一种目的性和内容安排的连续性,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欣赏和教学的统一性。但是,毕竟各地区、各年龄段、学生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每个时期都有具体的需求和不同的兴趣爱好,教材的制定和颁布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出发点的,所以,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来补充教材以外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课下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就变得十分必要,补充的内容一定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同时,在课上可以压缩教材上的内容,将一部分可以由学生课下完成的内容拿出来,让学生课下进行自学;而课上则有重点地对教材部分内容和补充部分的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从而既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初衷。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因素,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灵动性,充分激发师生双方的热情。欣赏,是一项充分发挥个人内在激情和想象力的一种内在和外在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充分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来实现对学生个人情绪的调动,然后再使得学生的欣赏活动进一步体现教材和教师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

二、以审美感受为主

讲解教育为辅音乐欣赏,是一门多功能的活动,除了具有审美功能外,还具有教化在内的多种实用性功能,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本身的审美功能。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最为关注学生的审美感受,其次才是认知、教育等。音乐欣赏课绝不能上成讲解课,况且音乐欣赏的实质是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能适当点拨,最为关键的还是学生的个人内心感受,教师的任何讲解都无法替代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绝不是一种讲解性质的“传授课”。教师所应该讲授的大多是音乐之外的外围知识或者资料信息,而且在讲解过程中,不应该掺杂教师个人对音乐的体会与理解,以免影响学生的体会。教师的任何导向性的言论都会使得学生的想象和感觉出现“定势”或者“定向”的倾向,而这正是欣赏的大忌。一千个人在不同的心理背景、生活阅历、历史经验以及知识储备的状况下欣赏同一部音乐作品,内心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内在想象力和审美感受问题,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管”,否则就会将众多不同的感受与想象限制在相似或者相同的框架下,而成为一种最为糟糕的欣赏课了。在审美感受之外,音乐欣赏也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其他的一些实用性的、附带性质的功能,这些功能在不同的时间内、不同的具体情况下会有不同的体现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还是认知与教化功能。在当今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试图将音乐欣赏课作为一种多门、多种类知识的综合体或者“大杂烩”进行教学的情况,通过音乐唤起学生在历史、地理、科学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的记忆。教师什么知识都想讲,学生什么都学不深,还妨碍了对音乐主体本身的感受与鉴赏。

三、以学生的欣赏为主

教师的点化为辅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是一种主导性质的导师,对学生进行点化、适当的提醒是主要的手段或者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将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去进行主动的欣赏和体会,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学生的欣赏不是被动的、无选择的,而是一种参与性、灵活性、多选择性的,这种欣赏状况构成了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得音乐欣赏成为一种灵活的二度创作性质的欣赏,是一种主观中有客观、客观中有主观的互动性的活动,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放音乐,学生在下面低着脑袋听的“单向活动”。音乐的进行和学生的内心活动同时进行,音乐影响到学生的内心变化,学生的内心变化也参与到音乐的进行中,从而体现出音乐的“永远存在”和“音乐的不断变化”的统一。教师的作用并不是不重要,让学生完全自由的去欣赏反而会导致欣赏活动的偏差,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妨碍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也必须有教师主导性的参与,否则就是放任自流,最终的教学结果也会偏离教学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应该注重的仅仅是具体手段、方式问题以及对自身作用的“度”的控制,倘若讲解太多固然会造成教师为主体的情况,但若是点化、提醒或者相关知识、信息传达不够,又会造成学生不知如何具体欣赏的问题,因而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为了实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够顺利的欣赏音乐,并在长期的过程中找到鉴赏音乐的方式、途径以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从而进一步启发智慧与思维的目的。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述三方面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能否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才会使得学生和教师的作用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否则,就会在某些方面大打折扣,从而妨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谈高中物理预习后教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预习;物理;预习提纲;问题提纲;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97-01

在提倡有效教学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是值得老师探讨的课题。为此,我在物理教学中尝试着运用“预习先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面就粗浅的谈谈“预习先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物理课中的运用策略。

一、开展预习的策略

预习是高效课堂中的基础教育环节,以前我们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是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具体落实,学生做的也是表面工作,没有具体效果。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不懂得预习的方法;二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没有明确预习目标,上课前也没有客观的评价预习效果。这些都是预习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可从以下两种手段着手解决问题。

1、注重科学的预习过程指导

针对学生不懂得预习的方法,我采用“一读”“ 二看”“ 三想”“ 四议”。“一读”:指的是从头到尾阅读课文,圈出重点、疑点、难点,形成物理知识的初步结构,并且在听课时能有针对性地突出疑点、难点,抓住中心;“ 二看”:课本插图是编者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某些物理现象,插图形象生动,具有趣味。学生通过看图,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三想”,教材每节后面都有思考题,在看完书后可以尝试看能否解决,增强听讲的目的性,抓住重点。“四议”:讨论的议题是学生预习中感觉模糊、疑难的问题,讨论有助于学生重读教材,深入思考,掌握物理概念的含义、规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

2、以预习提纲引发学生的思考

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好。所以物理课堂要达到高效,预习要体现“三化”,即“问题化、具体化、练习化”。问题化,即预习内容问题化,是指在布置学生预习时,通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增强预习的目标性;“具体化”是指课本的重点内容,通过设计具体问题、相应习题,具体讲解,使学生对关键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体验;“练习化”就是要求学生在看课本内容后,能够完成课后练习和部分习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教师要把预习提纲的内容作为课堂的问题去提问学生,从而不仅促进学生进行课堂思考,还可以推进学生预习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二、预习之后如何教学

学生预习后,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课堂上教师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力求精讲多练。

因此,后教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预习效果、集中讨论重难点、更有针对性地练习巩固。后教的重心在教师,我认为做法可以进行适当细分,但操作性和实用性一定要强,在此我谈谈我在学生预习之后的一点做法。

1、设计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这种方式运用得当可以有灵活实效的效果。上课前5分钟,是我抽查提问学生知识巩固和新课预习情况的时间,针对绝大多数同学存在的理解难点,知识盲点,我会面对优秀同学提问。一般性基础的、能力要求低的,就会抽查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

出示问题,创设情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十分典型的物理情景,使学生产生疑惑,激起冲突。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同时能够培养创新意识。

2、生成问题提纲

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有些问题的提出恰好正是要上新课的主要内容。因此我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启发。把他们的问题引导到本节新课的内容上来,最后我再把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总结归纳出来,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脉络和主体思路。“问题提纲”的列出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结构的再次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听课过程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到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上《摩擦力》这一节课时,在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讨论问题之后,列出以下的问题提纲。

⑴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是什么?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为什么有可能没有摩擦力?

⑵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其中的“相对运动的方向”如何理解?如拉着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你们认为桌子有相对运动吗?如果有相对运动,那么是相对谁向什么方向运动?

⑶滑动摩擦力计算式中的正压力如何理解?物体正压力一定等于物体重力吗?

⑷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运动中的物体存在静摩擦力吗?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判断“相对运动的趋势”?

这样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结合老师列出的问题提纲从而掌握了课堂听课学习的主动性,减小了听课的难度,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3、设计变式问题

对于大家普遍存在的困惑,重点克服。对部分学生的或者难度不大的困惑,如果继续纠缠,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会不感兴趣,这样教学就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高。因此我有针对性的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变式问题供学生集体解答。既可以帮助中等偏下的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又以变式的方法让中等偏上的学生得到训练与提高。使全班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去通过自主学习克服普遍性的难点,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扫清障碍。

上一篇:1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下一篇:有梦的人,不再彷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