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

2024-07-11

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共12篇)

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 篇1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习阶段, 必须面临一些问题, 比如, 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教材内容难度的增加以及身心状态的成长等问题. 对于学习高中物理这门学科, 要求学生建立一整套适合学习的思维方式[1].

一、分析学生初高中物理学习“门槛”产生的原因

1. 从常识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产生偏 差

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 往往是那些看得见, 摸得着的物理现象以及常识性问题, 一般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学生还停留在通过观察自然与实验现象, 得出主观结论的形象思维阶段. 在这期间学生很少会用科学严谨的, 有逻辑性的思维方式. 但到了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就要求学生具备抽象性的思维能力, 通过假设、实验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的变化规律[2].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研究的涉及面较广, 且往往复杂多变, 比如, 在高中阶段存在多物体受多力达到受力平衡状态 ( 在初中往往只有单一物体受单力) , 这就加大了高中学生的难度考验, 不太容易使学生快速接受.

2. 从形象性思维方式到抽象性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习 产生隔阂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阶段, 其思维方式还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变期. 高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最少应处于理论型.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思考, 学生一般需借助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与自身经历来进行思维活动. 所以初中生的思维缺乏科学合理的思维逻辑性, 感性知识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这完全符合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而用这种片面的、感性的、经验性的思维方式来对待高中的物理问题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在高中要求学生用理论型的抽象思维方式来做指导, 结合各种实验依据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 再通过逻辑推理, 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扩大自身的知识水平[3].

3. 学生学习习惯与方法达不到高中物理学习要求

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阶段, 其教学内容相对较少, 且简单化. 教师一般通过多次讲解达到其教学目的. 初中物理考试一般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因而学生往往不会深刻探讨其所学内容的本质问题. 然而在进入高中物理学习后, 面对着无论从内容、难度、抽象性都有很大提升的高中物理学, 如果依旧还用初中阶段俗称“炒冷饭”的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的物理题, 大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只会公式, 不会解题的遭遇. 长此以往, 会造成对物理学越来越陌生, 对物理学产生排斥心理, 恐惧做题, 达不到高中物理学习要求.

二、如何做好学生初高中物理学习衔接的措施

1.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 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攻克难关的强大动力. 学生必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 想学会、学好物理学, 学生应具备对新事物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这也是学生解决难题时必须利用好的积极心理因素.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合理的创设情境. 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 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学习物理知识相关联的氛围中去. 使学生不但思考问题, 更应及时发现并提出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从而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2.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思维水准

教育的本质在于向学生授业之时, 同时使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式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项是完成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工作的关键. 下面来说如何改进物理课堂的教学, 每一节课要组织学生思维活动, 重点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逻辑的判断能力与综合试题的分析能力[4]. 对感性的材料进行理性的思维加工, 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发展规律, 忽略其非本质联系与次要因素, 把抽象事物具体化, 提升学生科学理性的综合思维能力.

3. 加强教育连接, 提高学生适应性

初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连接性, 两级教师要相互了解对方的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 梳理知识内容, 找到相互不对接的地方, 在教学中穿插着补充, 强化. 并在教法与学法上衔接准备工作, 为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做好铺垫, 从而减少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望而却步的现象.

总之, 只要教师认真把握初高中学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特点,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 切实为学生的实际考虑出发, 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学生一定能跨过初高中物理衔接这道“门槛”, 完成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自然过渡, 运用逻辑鲜明的理性思考, 为整个高中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现在的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二年的物理, 己经初步掌握了物理学的基本理念与学习方法, 对大部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在进入高中的最初阶段, 因学生的适应性不强, 会觉得难度突然上升, 造成学习困难.这时候学生需要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沟通与细心指导, 让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使学生尽可能快的适应高中的物理学习.

关键词:初高中,教育,物理学习,衔接

参考文献

[1]“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45-46.

[2]张德伟, 李其龙.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3-15.

[3]霍益萍.当代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报告丛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9-10.

[4]荆永君, 李昕.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17-19.

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 篇2

1.教材编排

初中阶段,每个单元有听力、阅读、写作、语言知识等板块组成,配有适当巩固练习。高中每个单元基本上按模块(module)划分,在单元主题和特定的语篇形式下,通过话题、结构、功能和任务型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材的系统性更强。“Warming up”(热身)部分针对单元话题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引入单元主题;“Reading”部分则是设计一系列读前、读中和读后的活动,融入语言知识的学习,读后活动的练习设计从获取事实(Factual)、分析信息(Analytical)和判断推理(Inferential)展开,层层递进,注重思维训练。除此之外,还有听说及写作等板块,写作训练注重过程性指导。教材通过听、说、读、看、写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着力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2.词汇学习

高中的词汇要求比初中增加了大约词。新编高中教材于下半年全面开始使用,为了能尽快适应高中词汇的学习,同学们应及早把初中阶段的词汇再熟悉一遍。在学习单词时,既要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还要掌握其在阅读、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其它意思、用法及搭配等。关注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熟词生义等。词汇学习依课标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

3.语法学习

基础性的语法内容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不少,但是很多同学对语法的了解还不是很透彻;高中阶段对语法的学习要求达到更高层次,如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名词性从句、倒装结构、虚拟语气等等,其中的部分内容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初中我们所接触的还只是皮毛,高中阶段的语法学习会复杂得多,要求上也高得多,关注语法的意义、形式和用法(meaning, form and use),做到准确得体的应用。语法知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利用日常时间把之前的语法学习漏洞弥补好,为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4.考试评估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而中考是水平性考试,在难度和重要性上两者不可同日而语。高中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同学们要注意平时积累,否则一定会学得很难,很吃力。高中的考试不能靠临时抱佛脚,要完成好每天的功课,注意平时的积累,甚至做好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一点点地弥补不足,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领会任务

1.基础要求

单词:3500左右;短语或词组500个,重要的句型、结构。

语法:词法和句法。

2.技能要求

听说:听力训练中,注重听前预测,听中抓关键词句,听后及时朗读录音原文。多听多看原声视频(电影)。

口语表达也是高考中要考查的能力。掌握常见情景习惯用语;口语表达时关注如何转述已知信息、复述主要内容以及发表个人观点;表达时注意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

阅读:增加课外原版小说阅读,掌握阅读微技能,注重阅读理解能力六个方面的训练,即主旨要义、获取事实性细节信息、判断推理、猜测词义、文章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观点态度。

书面表达:关注常见文体格式、构段技巧及谋篇布局等。注重积累好词好句。

三、探索方法——三衔接、四环节

“三衔接”

(一)做好知识学习的衔接

初上高一,应从实际出发,找到自己初、高中知识的“脱钩处”,平稳过渡。梳理初中知识时,注意补缺补漏补差。在新课的学习中,要有机结合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复习旧知识为新课打基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旧知识又得到运用和巩固,新旧知识交汇融合学习会让自己走得更稳更实更远。

(二)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

进入高中,应该从被动逐渐转向主动的学习。高一伊始,应特别注意培养以下几个习惯:

1、使用工具书

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不要被动等待教师解答,学会自己查词典或资料。准备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和词典,养成经常翻阅的习惯,在口、笔头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和词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2、预习

高中阶段,英语课文的内容增多,篇幅长,难度大,如果没有很好的预习会适应不了课堂的教学进程。要把预习当作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作预习笔记;用英语词典查单词;对重要词组、短语进行罗列,并能使用这些词组、短语来造句;摘抄课文中结构严谨、用词优美的句子;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写;记下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便释疑解惑。

3、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重点培养的目标。多拓展阅读英语读物,尤其是语言地道、原汁原味的原版小说。

4、背诵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多背诵课文和范文,熟能生巧。好词好句积累多了,久而久之,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5、反思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独特的学习策略,比如:精耕细作(ploughboy)、博览群书(bookworm)、强化训练(test-killer)、灵感突现(inspiration-catcher)、听说交际(audiovisual learner)和博采众长(multi-methodlearner)等类型。最佳学习策略应是一整套立足个性、突出特色和注重实效的学习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改进,结合教材中的自我评估(Learner Log, Assessment, Learning tip和Checkpoint),做好总结和反思。

(三)做好心理上的衔接。

相对于初中,高中英语的学习一下子难度加大、容量增加,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到不适应,所以做好心理上的衔接很重要。经过中考的筛选,进入高中学习的往往是原先初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但“高手”群体中总有一些学生会掉在班级的后面,这时候会有些学生出现情绪上的波动,甚至懈怠或放弃。进入高中,每位学生都应该对自己有个辩证的分析,清醒地认识自己和同学,剖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基于自己的学习特点,寻找适合的方法;发扬优点,摒弃不足;与老师多沟通,与同学多交流,千万不要因为暂时的不适应而自动放弃。

“四环节”

1、预习

每天上课前或上课前一天的某个时间,把老师要讲的内容先去看一看,力争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理解上课内容,这也是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预习,清楚自已哪些地方存在困难,上课就可对症下药、重点聆听,减轻课堂负担,提高上课效率。

2、上课

通过预习,对上课的内容基本了解或大致掌握,但并不是说自己已懂了上课就可以不听,相反地,更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充分调动思维,紧跟老师思路,突破学习难点。如此,课前的预习才更有效。

3、复习

课后,部分同学会先做练习,有时间了才去复习,其实这种方法是不足取的。每天做练习之前最好事先把当天上课的内容复习归纳一下,听课时所学习的东西只有经过归纳、总结、消化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有的同学上课听得懂,但在做作业、练习或考试时又会频频出错,多数是因为忽略了这个环节。

4、练习

练习的目的是检查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练习不是单纯地做几个题目。在做题目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用到的知识点是哪些,是否可以用另外的方法来解决等。对做过的练习要进行归类,其实练习多了,也无非就那么几种,考试的试题和平时的练习相差无几,“换汤不换药”。带有此种习惯去做练习,就能更好地巩固和拓宽知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锻炼了能力,也发展了思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总之,从初中进入高中的阶段,希望同学们做到从被动学习(passive learning)转向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

最后提醒同学们:

1.必备“四个一”:

一套作业本(听写本,作业本,作文本)

一本纠错本或典型题本

一本笔记本

一本英英或英汉双解字典

2.学习一日常规,常问自己:

今天我背单词了吗?

今天我完成作业了吗?

今天我预习了吗?

今天我复习了吗?

今天我大声朗读了吗?

今天我阅读了吗?

今天我听录音了吗?

谈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 篇3

【关键词】衔接 兴趣 措施 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态、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的变化。而学习物理这门学科,则要求他们必须从物理学的思维方法上,从建立研究对象的角度,从掌握比初中更多定量研究问题的特点出发,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这些对高一新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初高中物理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一个坡度较缓慢的“引桥”让学生以比较整齐的阵容、较规范步伐上好“引桥”,平缓地引他们上一个新的高度,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过程,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作出努力。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台阶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使学生学习产生陡度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現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而问题较为复杂。

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对高中学生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整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稍加复习和总结,就能很轻松得获得较理想的成绩。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逻辑强,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因而学生就感觉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一些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望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对于十四五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是成人所不能比的。这也是我们解决难题所必须利用好的积极心理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知识相联系的气氛中去,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我们的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关键。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要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

3.加强思想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

在物理教学大纲中强调:“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中考也是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可见,对初中生来说,加强能力培养,掌握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利用问题,提高自学能力。老师在上课之前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问题,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考。在教学中,不要满足于熟悉课本,记住公式、概念。要使学生知道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

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 篇4

一、做到循序渐进, 实现化整为零

由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的知识难度加大, 抽象性更强, 突显了物理思想和物理哲学的渗透, 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找不到物理学习的门道。老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点, 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 立足于初三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放慢教学的速度, 对于难度大的内容进行分割, 化整为零, 循序渐进, 逐个突破难点。例如, 在学习高一物理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部分的内容时, 老师考虑到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还比较生疏, 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 而是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内容, 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 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首先, 让学生回忆有关描述物体运动的概念, 比方说“位移”和“时间”、“速度”与“时间”等, 总结常见的物体运动状态, 并且分别说明各个运动状态中“位移”、“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字母表示。在这个基础上, 老师又让学生回忆用哪些仪器可以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学生们立刻反应出需要运用“打点计时器”来测定运动速度。通过这样一步步地回忆引导, 已经为接下来的物理实验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学生们通过运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 探寻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发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注重夯实基础, 做到由易到难

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应用。相对学生来说, 应用知识的难度较大。高中物理教学时, 老师也需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重点, 练习题目也要以夯实基础为目的, 做到千锤百炼, 细致入微, 避免急于求成, 让学生先打好基础, 再逐渐拔高, 向知识的应用层面过渡。例如, 在学习位移和时间一节内容时,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 老师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时间”、“位移”这两个基础概念的理解上。首先, 让学生概括自己原有的知识, 区别“时间”、“时刻”两个概念, 有的学生说:“时间是一段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个时间点, 是一种瞬间。”老师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时间”概念的认识, 出示了一道例题, “我们上午8点上课, 这个8点是什么?”“时刻。”学生说。“我们第一节课从8点开始, 上到8点50下课, 一节课是50分钟, 这个50分钟是什么?”学生齐声回答:“时间。”接下来, 老师又用同样的方式, 指导学生顺利地完成了“位移”和“路程”、“标量”和“矢量”两组概念的学习。老师通过这种简单的生活实例切入新课, 引发了学生的共鸣, 减少了陌生感, 以基础概念的教学为主, 把整节课的内容分成了几个部分, 逐个攻克核心物理概念, 降低了学生理解概念的难度, 比较容易地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三、创新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

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 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 获得直接的感性信息, 才能不断上升为理性的知识, 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老师需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 以初三学生的素质能力为基础, 加强感性信息的传递, 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 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 重视学生能力的锻炼, 打造多元有趣的课堂。例如, 在学习质点、参照系、坐标系的内容时, 老师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精讲多练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创设了问题情境:“同学们, 我们平常描述物体的运动时, 还会关注这个物体的形状吗?我们坐在汽车上时, 我们觉得自己在汽车内是静止的, 而对于外面的道路、树木来说就是一直在运动, 你们能够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老师让学生先独立学习, 阅读教材上的资料, 初步理解质点、参照系的概念。接下来, 老师又让学生围绕这两个概念进行讨论, “物体是不是能够看作质点?与它的大小和形状有关系吗?”“参照系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样吗?怎么选择参照系?”学生们经过讨论, 加深了对于问题的理解, 基本上完成了学习任务, 老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达到巩固强调的效果。

由此发现, 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新教学方法, 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 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高中物理学习, 增强学习效果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认识初高中物理学习的不同, 更加高效进行高中物理的学习。

谈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转换 篇5

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张锁应

抢入快车道,占领高中语文学习的制高点,转换思想,改变观念,调整方法,重在感悟。为此须明确“三个变化”;理顺“五个关系”;养成“八种习惯”:

一、明确“三个变化”:

1、由“死”到“活”的变化:

2、由“小”到“大”的变化:

3、由“教”到“学”的变化:

二、理顺“五个关系”:

1、积累与能力的关系;

2、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3、教读(课本)与训练的关系;

4、课本与读本的关系;

5、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三、养成“十种习惯”:

1、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必备的三本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常用成语词典》、《古汉语词典》)

2、熟读背诵诗文佳句并不时地运用的习惯:

3、坚持记写日记积累语言的习惯:

4、听看时事说写评论的习惯;

5、找点时间、抽点空闲多看看《作文报》《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阅读与写作》等报刊杂志的习惯;

6、推敲理会语言并创新运用语言习惯;

7、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说事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的习惯;

8、规范书写,文面整洁美观的习惯;

9、阅读鉴赏美文精品,写心得体会、写学习笔记的习惯;

10、善于拿来模仿为我所用,不断地创新的习惯;

四、谈读书:

五、怎样读一篇文章;

六、如何训练思路;

作业:

1、三本工具书;

2、一个日记本;

3、按学号轮流写成语(重点字词的音意及成语的造句);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 篇6

关键词:学习方法;生活;高中物理;衔接

一年的中考又结束了,不少孩子很快就要进入高中阶段了。高中是一个新的起点,初中很优秀的学生不代表高中也会优秀,中

考不理想的也不代表高考会失败。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中考时分数很高的学生在高中第一次月考时成绩大幅度下滑,甚至挂了不少“红灯笼”。为什么这些曾经学习好的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是这些学生没能充分做好上高中的心理准备,没能顺利渡过初中与高中的衔接阶段。一切从头开始,那么,怎么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

一、调整心态

平时大家可能听别人说过,高中和初中完全不同了,稍不留神成绩就会一落千丈。是的,初高中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也别把高中看得那么可怕,别让高中骑在你身上,调整好心态,战胜他!上高中了,在生活上,大家要知道同学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都到了热血沸腾的年纪。学习上,高中的课程跟初中比是比较赶的,学习量和学习深度都加大,是以前的好几倍。到了高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更多采用启发和引导,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通过动脑筋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学习上你必须要做好预习工作,抢先一步学习是非常必要的。物理科是这样的,我相信其他科应该也差不多。还有,记住一点,学习一定要主动,老师喜欢多问问题的学生,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不管哪一科!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

高中物理有七本教材五大板块:分别为必修1和2、选修3-1、3-2、3-3、3-4、3-5,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

力学体系主要学重力、弹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万有引力、库仑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掌握相关的概念、运动过程及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电学体系主要三个点:两场、电磁感应、两路。热学部分主要在选修3-3,选修3-4主要学振动和波光部分、动量和原子物理主要在选修3-5。

三、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特点

常听学生说道:学物理,上课一听就懂,书上知识一看就会,可练习一做就错,考试一考就砸!为什么会这样呢?

初中物理大多只进行定性分即做简单的定量计算,而高中物理,大多是复杂的定量计算相对复杂。思维方式也发生质的飞越,即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初中物理问题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学生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很多现象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因为抽象思维不好,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不会判断和推理,解题时就乱套公式,瞎做一气,成绩不下降才怪呢!

掌握物理课堂的五大要素:概念、规律、实验、模型、方法。

对物理概念要弄懂它的本质,知道它的内涵与外延,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运用技术结合社会及生活实际来解释相关的物理问题。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对物理知识的压缩。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实物、状态或物理过程,通过实验让我们化抽象为具体。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模型的基础,通过实验让我们增强认识,加强动手能力。掌握相关的物理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

四、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1.上课专心听讲,不走神。集中精力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与老师保持一致、不自搞一套,上课要备一本课堂随笔,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总结知识结构、对笔记进行编号。

2.及时复习。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联系,检查有没有真正掌

握。平时要养成习惯整理错题,编成小本,有时间经常看。

3.适时进行总结。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每学完一个模块,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想活跃。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总之,高中物理学习大致是这样,即:调整心态,主动学习,做好预习,上课专心,课后及时复习,多做练习,懂得总结归纳,让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达到熟能生巧,最终达到物理学习的最高境界——创新。相信大家只要用心一定可以顺利度过初高中的衔接!

参考文献:

关华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学习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 篇7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及必须经历的历史思维训练过程;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理解和探究,教师可在具体实施中酌情处理,因材施教。”

《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近几年中考历史中也得到了体现。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认真领会新课标要求,把握新课程内容,大胆进行教学实践,重构历史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

重构历史过程,就是按一定的思想原则、教学主题、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等方式,在充分排比、研究历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复原历史面貌,以达到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实现学好历史知识的目的。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构历史过程

历史首先表现为特定的时间之内的人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社会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展开。具体做法首先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材料,然后再从中整理出丰富而生动的发展情节、事件的经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师可以把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4课的历史内容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构一个历史过程: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生通过上述先后4次外国列强侵华战争的系统学习,就明白了中国逐步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等4项历史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构为“列举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人民抗击外国列强的史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中的“日本的大化改新”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中的“明治维新”进行重构,比较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和给我们的启示。

这样重构教材中的历史,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节省了思考的时间,更好地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二、按照空间观念重构历史过程

空间,简单说就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环境。历史不仅是时间的延续,更是空间的展开。因此,时间和空间都是构成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基本要素。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样重构历史事实最能反映历史的本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等4课的历史内容按空间顺序重构一个历史过程: 比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从革命的原因、过程、领导人、文件、性质、作用、局限性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等5课的历史内容按照空间顺序重构一个历史过程:举例说明当今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在近代建立资本主义政权的方式有哪些,并简要评价这些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重构为:古代传播文明的方式有哪些,简要评价这些方式。按照空间观念重构历史应该遵循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就是被还原的历史事实不仅具有空间范围,还应该具有比较完整的历史过程即包括原因、经过、结果等主要因素在内的完整的历史史实。

三、按照内容性质重构历史过程

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历史内容是历史的内在关系和内涵的表现,因此,在重构历史过程时还要依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历史事实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重构为“改革、战争、法律文件、思想、艺术、科技”等专题史。

资产阶级革命中促进政治民主化的标志性文件: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认识文件产生的时期、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经济工业化: 比较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思想理性化: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海上航行:比较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历史改革:查利·马特改革、大化改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按照历史材料的内容性质重构历史过程,带有更大的专门性和专业技术性,使历史认识更加深化和抽象,更能充分反映历史的内在本质和历史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的思考 篇8

刚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 大部分都会觉得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学的一门功课;老师们在教学中也往往觉得对于一部分学生初高中的台阶很难跨越, 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几乎是无法跨越;而家长们也往往抱怨:我们的孩子初中时物理都考八九十分, 可为什么一上高中就不及格了呢?

不知老师们有没有听到过学生这样的疑惑:“初中的物理只要记住公式, 不管什么题, 往里一套, 准成。可是到了高中这个方法怎么就不灵了呢?”其实学生这句话恰恰反映了学生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们从一开始学习物理时就没有真正地参与物理研究的过程, 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停留在死记硬背上, 一旦对物理学习方法形成了这种错误的认识, 想改是很难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论中, 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学习, 引起教师角色、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 理解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呢?

我想这需要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 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学校的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 学校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者。第二, 由教育本位转向学习本位,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不仅要学习自己所实施教学的内容及更高层次的知识内容, 还要向底阶段 (初中) 教师了解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知识内容。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逐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才会有更好的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 这也将更能够体现当今时代对学校的要求。

其次, 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充分了解学生之所以难以跨越台阶的具体原因, 只有把握了不同学生的症结, 教师才能对症下药。

第三, 有了以上两点作为基础, 教师应尽其所能让学生真正参与物理概念, 即规律的形成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实验教学, 找准知识的衔接点, 为他们提供物理情景, 适当引导等。所有这些, 都会对不同的学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有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使学生有效地产生问题、进入问题, 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才能创造性地应答没有遇到过的挑战。高中物理教学相对于初中, 更强调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 这种思维只有不断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也只有初、高中的老师们共同去努力,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融入其中, 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越来越系统的理性思维,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

有专家说:“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最忌讳把概念和规律急忙给学生, 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教学中要重视物理概念的意义, 注重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提出新概念的过程和目的, 使学生在建立概念的过程中受到物理思想与方法的熏陶。”这无疑是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 还要对让学生经历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 使学生体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以提高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我们对此深有体会, 那就让我们把理论付诸行动, 用正确的方法去引领我们的学生, 让他们不仅成为有知识的人, 更要成为有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浅谈物理教学的初高中衔接 篇9

一、原因分析

1.教材方面的原因。

(1) 教学内容难度增大。初中的教学内容, 比如匀速运动、压强、温度等知识点, 多数较为直观,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 可以直接感受得到。而高中的教学内容则是不容易观察到、感受到, 甚至是以学生现在的条件无法观察到、感受到的。比如电场力、磁场力等知识点, 都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难度要求比较高。

如匀变速直线运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鲁科版) 要从牛顿定律的角度考虑问题, 《必修二》还要从能量的角度进行考虑问题, 《选修3-5》又要从动量的角度考虑问题。高中的物理学科内容, 无论是深度或是广度都比初中的时候产生了跨越式的变化, 这让许多学生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产生了无所适从的感觉。

(2) 教学要求提高。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分为四个方面:了解、认识、理解、应用。而初中的知识点, 大多只要达到了解和认识的要求即可, 但高中的知识点则大多需要达到理解、应用的要求。于是较高的要求, 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从考试的难度上看, 初中的教学要求最终通过中考来测评, 高中的教学要求通过高考来测评。而现行的中考, 实行两考合一, 即初中的毕业考和高中的升学考试两考合一。这就决定了中考的难度不能太高, 必须符合初中的毕业考试的难度水平。于是中等水平的学生就可以达到80以上, 甚至90多分 (百分制) 。而等到这些学生上了高中才发现, 高考是专门为大学输送“人才”的选拔性考试, 高考基本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 与高考相对应的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 比初中时候的要求高了很多。难度要求上的骤然提高, 让这些学生一时手忙脚乱。

2.学生自身的原因。

(1) 思维方式转变不够。初中的学生大多属于未成年人, 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 相对比较缺乏分析和总结能力, 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一些定性的了解, 如摩擦力只是作为阻力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解。但到了高中以后, 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 除了要对摩擦力进行定量的计算外, 还要对是否有摩擦力, 是什么样的摩擦力进行分析和判断。在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过程中, 有些学生感觉很难适应, 或者是迟迟适应不了, 于是高中的物理学科学习就会感觉很难。

(2) 心理状态产生偏差。刚上高中的时候, 很多学生或家长就会听一些过来人说“高中物理是最难的”, 加上高中物理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明显提升, 初高中衔接的难度比较大等原因, 于是有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阴影, 形成了不良的心理暗示。这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以致有些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够投入, 成绩越来越差。

(3) 数学知识运用困难。物理的学习离不开数学, 数学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理的学习。初中物理只是简单涉及数学运算, 但进入高中后, 物理的学习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包含三角函数、函数图象等相对比较高深的知识, 还有些物理知识需要通过数学运算, 分析讨论后得出结果。如匀变速直线运动, 对图象的分析, 物体的位移可以由V--T图的面积得到;V--T图的斜率就是物体的加速度等。高中阶段的物理定理的研究, 需要用数学函数明确的表达, 然而物理定理不单单是数学函数的表达, 还需要运用数学进行推理, 但是不做物理分析而进行的数学运算是无法正确表达物理的。有些学生因为数学没学好拖了物理的后腿, 或者难以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 这些都是这些学生学习物理的一大障碍。

3.教师方面的原因。

(1) 教学一线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初中的老师一般只教初中, 而有些高中的老师常年只教高中。这种教学经历方面的特点, 客观上也有些好处, 毕竟术业有专攻, 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熟悉教材、更好研究教材。但是同时, 这种情况也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即高中教师对初中的教材和教学要求不熟悉、初中教师对高中的教材和教学要求不熟悉。这样一来, 高中老师无法承上, 初中老师也无法启下, 学生没有老师的帮助, 学生就需要自己去跨越这一道鸿沟。

(2) 有些高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水平了解不够, 对于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没有适当的复习或者巩固, 导致有些学生因为数学知识上一些盲点导致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形成了障碍。

(3)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一些教师一开始就会给学生一些综合性要求较高的题目, 没有充分考虑到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 不太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导致一些中等或者中等以下的学生一开始就被难住了, 把物理学科看成了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自暴自弃, 厌学情绪越发浓烈。

二、积极应对

针对以上分析的这些原因, 考虑如何让高一新生尽快并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这里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1.熟悉教材。

(1) 熟悉初高中的物理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有条件的, 可以推广初高中的大循环教学, 这样能让教师更加了解初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从而更加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上的困难, 然后以更有针对性的初高中衔接, 使学生更好更快适应高中的学习。

(2) 熟悉初高中数学教材和教学要求。物理学科需要的一些数学知识储备, 物理教师应该充分了解, 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加以补充, 更好的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学习物理、分析物理, 不让数学成为学习物理的累赘。

2.做好衔接。

(1) 注意新旧知识点的承上启下。高中的物理学科, 特别是高一的一些知识点, 很多都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如初中的速度 (速率) 、路程、时间等概念, 到了高中就成了速度 (包含大小, 方向) 位移、时间、时刻等“升级版”的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复习一下初中的相关知识点, 然后再说明这些认知的局限性。这样一来, 引入高中概念的难度就不会那么大了。“温故知新”, 顺利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顺利地用旧知识迎接新知识, 就降低了高中物理的难度。

(2) 注意理清思路、渗透方法。高一新生觉得物理不好学的主要原因, 很多都是因为学习过程中对物理的概念、公式没有真正的理解, 而是停留在死记硬背, 或者比较粗浅的理解的程度上。因此, 教学过程中要在“理解”上下功夫, 不能简单让学生背公式、套公式就算了, 而应该让他们理清思路, 并清楚其使用的条件, 使用的局限性。有条件的话, 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知识点的物理学历史, 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物理学科, 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 还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初中的知识点多以物理现象的解释为主, 需要计算的情况相对比较少。高中的学习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提升, 物理现象也比较复杂。分析这些问题, 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 多方面多层次来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掌握分析、归纳、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等方法。这是学生学好物理的最好的保证。

例如高一的动能定理, 先通过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 然后对公式加以分析、总结、扩展, 就可以完成教学目的。注重对过程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 总结, 推导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 注意把握高一新生的考试难度。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 考试的分数是对学习成果最直接的评判。如果高一新生的考试难度没把握好, 造成表面上的成绩下降过大, 就容易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就产生较大的打击。所以高一的物理学科考试应该不出难题、怪题, 而应该尽量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分数, 既不会让学生认为高中物理和初中一样简单, 又不会打击其自信心, 让学生尽快今早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 篇10

一般来说,高中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延续和提高,但二者相比也有较大的差别。初中阶段,教材相对简单,词汇量小,对话生动有趣,阅读课文篇幅也短小,语法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练习较少,与教材的结合也较紧密,学生主要靠机械记忆就可以学好;另外,课时安排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学习和练习的时间,教师也有较多的讲解时间。这样教师就能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对所学内容容易掌握,考试成绩也相对较好,对英语学习也就充满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在高中阶段,随着知识量的增大,阅读文章篇幅的增长,语法结构变得复杂,练习中阅读量加大,难度提高,习惯于靠机械记忆的学生就会感到困难,另一方面,课时减少了,教师不再像初中那样对知识点反复讲解,使得不习惯理解记忆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淡,最后导致成绩下滑.

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尽快地适应高中英语学习呢?经验告诉我们,做好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一、大量集中识词,突破单词难关

记单词难是个普遍问题。但是掌握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要想学好英语,我们必须要突破单词关。入学以后我们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要尽可能在三五周内集中将初中阶段所学的单词及短语进行复习巩固。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卡片记忆、阅读记忆、笔记记忆、联想记忆、循环记忆等,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也可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找出更好的学习方法。这样记单词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复习巩固语法,突破语法难关

仅仅掌握了单词还远远不够,单词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组成句子的,这就是语法。因此我们不可忽视对语法的学习。首先我们应该对初中阶段的语法项目做全面系统的复习,然后在学习新的语法的同时注意与以前的语法进行比较。单词记住了,语法学懂了,对句子的理解才会准确,才能透彻。

三、大量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阅读也是高考中分值最高的题型。我们要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阅读训练,每天坚持读两篇短文,要进行限时阅读,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完成阅读内容。阅读时注意文章的难易程度,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生词量不要太大,对待生词就像走路遇见绊脚石一样跳过去。如果有些生词出现比较频繁,可以在阅读完成后记录下来,作为重点单词记忆,否则可不管。

四、增加听、说训练,增强听、说能力

英语是语言,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因此听、说的能力不可忽视。学过的单词要说得准,学过的句型要做到朗朗上口、一气呵成,学过的文章要尽量做到脱口而出。饭前饭后、课前课后要多和同学用英语对话,把所学的东西大大方方地说出来,这样学到的东西才会被激活。每天还要坚持听录音,可以边听边做练习,也可以只听不做练习,不要担心听不懂,功道自然成,练习到一定程度,语感自然就会形成。

五、注意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作也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定要抓好。每天坚持写日记。高一阶段可以先从练习写句子开始,练习用学过的句型造句。学英语就是学会其表达方式,说白了就是学习用适当句型结构表达某种意思。在造句时,切不可避开英语句型用汉语形式堆砌英语词汇,造出不伦不类的句子。

以上几点认识对初高中学习英语的过渡有一定的帮助,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一定要开好高一这个头,为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正>高一年级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这一年学生成绩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分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探讨初、高中英语教学自然而有效的衔接方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一新生往往在刚刚入学的时候,都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学习热情也很高,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在学习

浅析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篇11

关键词:物理教学;独立思考;审题习惯

一、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感觉一听就明白,己做却不会。什么原因呢?对于知识的学习分为不同的层次,通常分為知道、理解、应用、评价这四个层次。学生说的“明白”那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可能没有理解或者没有达到应用和评价的层次。而对知识点的要求是达到理解和灵活应用的层次。

二、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上。有的学生为了加快答题速度,题还没看清楚就着急去写,写到一半才发现写得不对,原来题没有审清,结果想快,反倒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审题环节很重要。具体来讲,良好的审题习惯就是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及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为了尽可能少出错误,解题时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画草图—想情境—选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检查结果。

三、做好题型整理

1.注意物理题的模型

我们所学到的规律都是经过简化以后物理模型所对应的规律。只有找到题目所述的是什么样的模型,才能用这个模型所对应的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

2.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

高中所学的模型不多,但是题目千变万化,原因是每一道题都有区别于其他题目的条件。审题的关键是将这种条件找出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要找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临界条件等。

3.能把多过程和多对象进行拆分

对于多过程、多对象的问题,清楚审题以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整个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把多个研究对象分别隔离作为单个物体来研究,或者将几个对象作为整体来研究。

总之,一个好的物理教师应该熟练驾驭教材,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自学阅读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样才能让教和学变得轻松自如。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篇12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新课改,体会,思考

长期以来, 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 其一, 是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差距较大。其二,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 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 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教材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改变。其三, 是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相互不了解, 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 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就教学要求的差距而言, 高中物理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从定性思维到定量思维的飞跃; 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的过渡; 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像、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这些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 是不适应的, 要有一个过渡期。因此, 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 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缩短适应期

在高一物理教学中乃至整个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甚至可以说是教师的首要工作。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

1. 关心理解学生, 增进感情, 以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了解他们的喜好, 适当和学生交流学习以外的大事小情; 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采取宽容的态度; 允许学生在作业中对做不出的题留空白等, 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是良师益友, 使学生由喜欢教师逐步变为喜欢物理课。

2. 做好演示实验, 激发兴趣。课本要求的演示实验必须要高质量地完成, 有条件时可以将演示实验调整为学生同步实验, 以此增加学生的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教师还要善于从常见的物理现象中发掘出意想不到的结果, 让学生经常在课堂活动中流露出惊讶、疑惑、兴奋、喜悦、激动的情绪状态中。另外, 利用视频文件, 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课件, 同样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我们还可以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 理解规律, 使物理课上得生动活泼。

3. 及时反馈、保持兴趣。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 能及时帮助过关。每次作业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讲评, 每次重要考试对成绩要正确地反馈信息, 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4. 体验成功, 巩固提高兴趣。对于学生的成功,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给学生以成功感和满足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教师也要设计他们能完成的任务, 这样让各类学生均获得满足, 这种情感享受, 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巩固和提高。

二、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益,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1. 精心备课,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具体教学中抓好连接点、间断点及深化点。

( 1) 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 从旧知识的不足处找出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在此基础上自然展开新知识, 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

( 2) 填补新旧知识的间断点。新旧知识上的间断点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由于从初中的定性研究到高中的定量计算, 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弱, 且有些数学知识初中已删去或变为选学, 因此适当复习初中数学知识, 如三角函数、斜率、图像、解字母方程组是必要的, 并且在讲解物理例题时除分析物理过程外, 还需对数学运算做出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 以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 3) 抓拓宽知识的深化点, 即前面讲过的新旧知识的不同点, 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深化, 校正学生的一些经验性、浅表性的理解。

2. 在课堂教学中抓好两个基本, 即基本语言、基本思路。学习物理首先要掌握物理的基本语言, 通常包括一些物理的基本术语、基本的物理符号及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看不懂或不习惯一门课程的语言, 就无从学习这门课程, 因此通过听课提问、看书、学生复述、作业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语言是学好高一物理的有效办法。在物理学习中常用的基本思路包含有二类: 一类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思路。如建立理想化模型、多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类比归纳等常用逻辑方法的应用, 还有利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物理概念等; 另一类是解答各种类型物理习题的思维过程即解题步骤。学生掌握了这二种基本思路, 物理学习就有法可依, 有意可循。因此在高一物理教学中要注意物理思路的教学。

三、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 常常是“一听就会, 一做就错”!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认识理解不深,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 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学习方法将会使每个高中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明白, 给物理学习带来的是高效率。学法指导要渗透到物理教学过程中, 要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 如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但这并不是要求每一个环节平均分配力量, 恰恰相反, 学法的指导应该抓住一个环节进行突破, 突破之后再带动其它环节。比如, 指导学生预习就有很多很细的工作。教师在每节课之前要给学生预习的时间, 指导学生预习表格化和数字化。这项工作, 重在坚持。教师坚持了, 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另外, 学法指导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批改作业时, 一看学生是否会做; 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 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 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 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重做。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 既是要求, 更是示范,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 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体育教育试析下一篇:扭矩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