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高衔接

2024-09-23

物理初高衔接(精选9篇)

物理初高衔接 篇1

物理

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在高中阶段,最难的科目是物理。其原因是高中物理的第一学期就是一道坎,它表现在:从初中到高中知识的衔接看,物理跨度太大,衔接不是很好;从知识的层次看,初中大部分知识都是要求感觉、了解、知道,而高中大部分都是要求感悟、理解、明白;从学生实验层次看,初中阶段大多数实验都是教材(或教师)拟好的实验方案,学生只要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再观察物理现象,或记录数据,得出结论;而高中阶段大多数实验都是空白的,需要学生导出实验原理,物理

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在高中阶段,最难的科目是物理。其原因是高中物理的第一学期就是一道坎,它表现在:从初中到高中知识的衔接看,物理跨度太大,衔接不是很好;从知识的层次看,初中大部分知识都是要求感觉、了解、知道,而高中大部分都是要求感悟、理解、明白;从学生实验层次看,初中阶段大多数实验都是教材(或教师)拟好的实验方案,学生只要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再观察物理现象,或记录数据,得出结论;而高中阶段大多数实验都是空白的,需要学生导出实验原理,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初高中物理的比较;二是高中物理学习所需数学知识的介绍;三是对初中物理知识之复习、巩固、提高,进而对高一物理知识的讲解、点拨而适当“超前”,让学生能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赢在起点。

物理初高衔接 篇2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方式及内容要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初中物理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 重记忆、重静态的描述, 内容浅显直观, 以定性分析为主, 并且图文并茂, 在阅读材料中提供轶闻趣事, 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由于先入为主, 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高中物理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 重理解、重动态的描述, 并以定量计算为主, 物理概念相对抽象、严密, 在数学工具的应用上要求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困难。

二、如何快速、顺利地完成过渡

1. 把握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 形成知识的可持续发展

现行教材的知识编排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上升的。初中教师应明确初中的许多物理概念是不严密的。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时, 教师应讲清楚这个定义是相对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言的, 由于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相同的, 因此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于物体做变速运动, 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不同的, 这样定义出来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这样一来, 为高中物理学习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往往在认识上会形成许多误区。例如:许多学生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 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这时, 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楚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并不一定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例如:人在走路时, 就是依靠人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才能前进, 这时静摩擦力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同。

2. 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衔接

由于初中生在思维上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初中物理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并且图文并茂, 加强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教材中也不乏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重心 (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力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等抽象概念的教学。因此, 要在实验的基础上, 经过分析、概括等过程, 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样一来, 才能真正实现从“实物”到“质点”的跨越。

3. 教师要把科学方法的教学放到比知识的教学更为重要的位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 让学生懂得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 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 将对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4. 高中物理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要求较高

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 还没有学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率”“极限”等数学知识, 这对物理教学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 在教学中如果能及时补充一些数学知识, 对于学生学好物理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初高中衔接;策略

不少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的物理学习内容,一时难以进入学习状态,造成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磨灭了向科学进军的睿智,消退了向科学领域探索发现的热情。为此,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构建起学生由初中向高中过渡的桥梁,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区别,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高中教师需要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对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和问题层次结构,将初中升高中的难度和能力台阶适度降低,保护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热情。初中物理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学习较为容易,过程相对简单,很多都是静态物理过程的观察与分析,而高中物理则要对物理的概念深入理解,对物体运动的规律严谨地进行表述;同时,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运动过程以及影响因素,需要较强的逻辑性,显得较为严密。

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只需要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样的判断就可以了;而高中则要分析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要分析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又比如,初中时关于路程和速度以及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速度的定义则是简单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高中物理不仅表述路程与速度的比值,还要强调物体运动的方向。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学选好切入点,实现由初中知识向高中知识的过渡,让学生既能够消除陌生感,又能够理解和应用。

二、有效填补知识空白,学会应用数学工具

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与高中数学没有做到合理的交叉与衔接,不少物理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处理需要运用高中数学的知识,而不少学生所掌握的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滞后于物理教学内容要求,造成学生学习和应用方面出现的空白,也就影响了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这就要求高中物理老师一方面与数学老师做好配合,根据物理教学需要,由数学教师适当调节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应用能力。或者物理教师直接向学生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更有针对性,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帮助学生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让学生快速掌握物理知识,提升学习的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以及曲线运动重力做功等相关的内容,数学教师或者物理教师为学生补充“极限”的相关概念和思想,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教程内容时,及时向学生补充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以及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三、注重阶梯式教学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初中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相对简单而又容易,他们形成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没有太大的跳跃性,不少学生不能适应高中物理知识高难度和快节奏。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够慢慢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节奏。教师教学内容时实施分阶段讲解,呈现一定的梯度,确保最低层能够与初中知识相衔接,逐级提高学习难度,分批次传授给学生,减少容量,降低难度,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例如,学习“滑动摩擦力”的教学内容时,学习“摩擦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先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熟悉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能够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就可以了,让学生能够根据公式来计算摩擦力的大小。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水平方向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就可以。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时,再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斜面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这样的分化和分层式教学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台阶,让学生能够实现阶梯式上升,既能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由初中基础和思维向高中过渡,又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习能力。

四、做好方法指导,缩短适应周期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内容难度思维能力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不同。做好初高中的衔接过渡,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缩短学生的适应周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学会主动学习。不能再像初中那样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一切都等着教师的安排,提前预习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听课效率。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跟上教师的节奏,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真正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课后及时分析和总结,每天都要对自己的学习知识进行回顾,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都要进行阶段性复习总结。做好内容公式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归纳,做好常规题型和物理模型的复习整理,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由初中过渡到高中,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总之,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习方法,建立起高中与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连接的桥梁,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不断增强他们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攀登科技发展的高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正德.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1(29)

[2]张桂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考试(教研),2011(04)

(注: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初、高中物理教学过渡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研究(编号2014XB

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论文 篇4

物理教学指导意见指出,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拓展和加深。初中的教育者往往将中考成绩视作学生初中生涯的完美句号,而忽略了学生的后续发展。笔者认为初中教学应是高中教育的起点,因而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具备较高的物理素养,获得物理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 教师准确把握初中教学这个“生长点”,才能搭建好跨越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桥梁”。

一、激发兴趣,挖掘智慧

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分数的急剧落差,不但不气馁,反而会激发出更强的学习斗志,挖掘出智慧的潜力。 只要学生愿意学、乐于学、敢于学,“物理难学”的问题也便容易解决了。 在初中阶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基础。

1、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挖掘智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通过能吸引学生的事例引入教学,解释现象,不要使学生感到物理课是枯燥、抽象、深奥难懂且脱离实际的一门学科。 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的研究对象就是我们所处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包罗万象,千变万化,热爱生活就应该热爱物理,才能主动地探求各种各样的课堂上和课堂下的.物理现象的奥秘,“感受生活之美”;物理学所包含的知识、方法、能力是我们立足于社会,实现个人理想,创造人生价值所必需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讲解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利用三节干电池直接与一段细铅笔芯相连,结果学生看到铅笔芯冒烟了。 这个现象让学生哗然,其轰动效应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短路所造成的危害也显而易见了。

2、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兴趣,优化实验素养

物理是实验学科,物理知识来源于对生活的疑问,来源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归纳。细致的观察、规范的实验操作、精确的数据测量、抽象的分析概括是完成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对感性的实验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去伪存真,才能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因此要使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有良好的实验素养,在初中阶段就要重视实验,打下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课堂的演示实验是更重要的培养、提高实验素养的场合。

为了能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在让学生清楚地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精选合适的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体现演示实验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就容易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

二、打好基础,同化知识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知识及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使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要实现从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顺利地向高中的过渡,一方面高中教师应熟知初中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适应新的教学;另一方面初中教师要注意给初中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解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了解事物内在的真实的和谐性,为知识的生长“埋下伏笔”。因此初中教师不仅要钻研初中的教材,而且要研究高中的内容,特别是知识的延伸,在把握好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的同时,重视知识的渗透和方法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死教书,对某些知识和方法过分强化,使学生的学习在某些方面的思维定势太重,以至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例如初中生在进行简单电路的相关计算时,是不考虑电源、导线及电表的电阻对电路的影响的。如果教师在讲解时,能够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事实上这部分电阻虽小,但足以影响整个电路。有了这个潜在认识,学生就可在高中学习时及时接受和修正以前概念中的错误和漏洞,避免因思维定势,对电源内阻问题产生知识上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对新知识产生消极抵触。

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地整合和衍生出新知识,学生自身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学习能力,包括较强的阅读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而在平时的初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动态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讲解“流体的压强与流体的流速的关系”时,教师可在活动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提炼主要知识点,突破难点,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从生活实践中寻找相关实例,提高思维的发散性和辐射性。在学习一些概念和规律时,要及时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复杂而稳固的知识网,并顺利、有效地链接和更新新知识。

三、渗透方法,缩短落差

因此,在初中的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教知识的同时,更教给学生一些也许一生都有用的东西,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课前预习而“生疑”,课堂学习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而“悟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后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训练反思,挖掘提炼,既可及时消化知识,又能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又如归纳、整理的方法,这种思维的方法……

初高中衔接 篇5

一、走好高中生活第一步,高一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准备和调适

对入学一个月的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新生在开学一个月后尚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突出表现为:

1、想家恋家心理一时难以排遣。学校寄宿生特别是初次住校的寄宿生普遍想家,怀念初中旧友的心情强烈,面对新环境中一张张陌生的脸孔,感觉不知所措。

2、难以很快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知识角色的转变。体现为一方面不能很快适应新课本、新的知识结构安排,一方面一时难以适应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仍沿袭过去的老路子。

3、不能正视进入新环境后成员角色转变的巨大反差。许多学生在原先的学校里是班干部、团干部,是班级、学校的明星人物,但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后,笼罩在头顶的光环却一下子暗淡下去,只能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扮演起被领导者的角色。这种成员角色转变的巨大落差不可避免造成了某些学生心理上的失衡。

4、陷入孤独寂寞的心灵误区。进入新环境后,由于彼此不甚了解,一些社交能力差的同学在一个月后尚不能与班级里其他同学相熟识,在各种活动中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那么,刚进入高中校园的中学生应如何摆脱适应新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烦恼呢?

1、要正视角色转变所带来的新要求。中学生角色转变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年龄角色转变,如高中生的年龄在15——17岁之间,属于青年初级阶段,要有一定的责任感,要扮演自己适当的社会角色,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具有意识性的自我省察能力,并要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方略,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二是知识接受者角色转变,高中阶段知识结构、知识内容与初中、小学阶段相差很大,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方面,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显著拔高,知识量大增。中学生已经是青年了,有了承担一定责任和克服困难的能力,高中课程知识结构的变化,知识量的增大,也是适应中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及心理成熟度的。对自己说:“一切都很正常,事实应该是这样。”不必为刚开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大惊小怪,结果就确实将会如你所说的那样。

2、把精力投入到火热的学习生活中,忘掉想念家人和旧友的烦恼。一般来说,人进入一个新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空间,自然会产生一种寂寞空虚感,需要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来填补充实,想家恋家心理也是基于这种心理活动之上的,即通过回忆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情景,来获得一种情感的慰藉。只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火热的学习生活中去,在紧张而新鲜的学习生活中体验进取的乐趣,便会获得心灵的安定平和,从想念家人和旧友的烦恼中很快解脱出来。如果想家恋家心理特别强烈,还应该通过一些方式宣泄这种情感,如找老师或周围的同学倾诉内心的感受,或到操场上跑跑步、打打球,使压抑的情感通过其他途径发泄出来。

3、重新审视自己,选准参照系。俗语说“山外有山”,当各学校的学习精英汇集在一起,自然会有高下之分,原来的学习尖子也许不“尖”了,原来的团干班干成为“平民百姓”。面临新的竞争和分化,不少学生会产生失落感,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困惑中,由自信自负转向自卑失望。因此中学生根据新群体中的实际情况,重新客观的审视自己,选准参照系,结合自己的能力、个性特点,定出新的奋斗目标是很重要的。

另外,对于班干部的任命,每一位同学也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新的班集体在形成后,对于班干部的任命,主要源于近段时间他们的表现,并非哪个老师偏爱哪位同学,而且以后还要凭大家的实力和表现重新进行调整。没有被任命为班干部的同学并不一定是能力水平不行,也许是因为近段时间表现不够突出。这一点每一位新生有必要敞开自己的胸怀,不要在新生活刚刚开始就斤斤计较,徒增烦恼和压力。

4、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新生之间相互关心照顾,相互依赖和理解,有助于快速的熟悉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友谊和力量,减轻心理的压力和冲突,减少孤独和寂寞。记住,人生最美的东西——同别人的友谊。另外新生由于彼此都不太了解对方的情况,主动向周围同学介绍自己和家庭的情况,交流进入新学校后的感受,也有利于新生之间较快地消除陌生感,增加联络感情的机会。

二、学习内容有了很大差别

1、知识与能力台阶跨度较大。初中知识比较浅显,生动易懂,高中知识较为深刻抽象。初中形象思维多一些,学习内容可能更直观、生动,高中知识抽象思维更多一些,一些深刻的理论和思想不是直接展示给你答案,而是需要你多动脑、多思考,经过反复努力后才能解开知识的奥秘。

2、各学科全部开全开足,学习密度和时间骤然增大。无论从量上还是从时间上,初中和高中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以进入高中后,普遍的感觉是时间不够用,作业完不成,学习压力骤然增大。

三、学习方法差别

1、初中玩着学,高中学着玩。初中阶段年龄小,知识少,浅显易懂,生动形象,所以,课时安排、作业量、课程开发等等都会让学生感觉到很轻松,在玩中学。高中阶段年龄增大,你会一下子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知识量大、抽象难懂,课时安排很紧张,你只能在学习的间隙里充分利用时间去玩了。

2、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象长辈爱呵护下辈,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象同辈之间互相尊重照顾。初中老师教学生象阿姨教小朋友一样,高中老师教学生象大哥哥姐姐对待小弟弟妹妹一样,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老师会把你当成大人,你也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3、初中经常是家长、老师逼你学,主动性差,高中经常是家长老师劝你多休息,注意身体。因为高中生对理想的认识更准确,目标意识更强烈,把学习完全看成自己的事,主动积极。

在高中学习中,我们最好学会学习,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取胜。

四、开掘各种因素的潜力

(一)智力因素通过培养也可以发展、提高。

1、观察力。语文、英语对音、形、义相近词的辨别,物理、化学课上对实验过程各种现象的考察,都需要观察。

2、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①树立信心。②培养浓厚的兴趣。③下决心根除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决不迁就。④经常变换学习方式。听、记、读、写诸方式要经常调整使用,一种方式学习疲劳了,要更换另一种方式进行学习。

3、记忆力

要想提搞记忆力,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记住它的决心。杜绝“这东西未必有用”的懒惰苗头。②记忆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对难度大、抽象的东西可采用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的记忆方式。③积极动脑思考,分析特点,寻找规律,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理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④反复记忆,克服遗忘。⑤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意义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歌谣记忆法等)。

4、思维力

学习是积极思考的王国,“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只有肯于动脑,才会善于动脑。目前,学生不会学习,实质是不会用脑,确切地说是懒得动脑。懒惰是万恶之源,思想的懒惰只能使你思维僵化、呆滞、疲于应付,只能做消极的知识接收器,而不去注意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

5、想像力

有些同学平日不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总是那么谨小慎微,胆小怕事,思维迟钝,不主动从多角度思考,这不仅抑制了大脑的思考,也助长了懒惰思想,特别是在数、理、化方面尤其严重。

(二)非智力因素对你的学习起决定性作用。

研究表明,优秀者和平庸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于智力因素的高低,而在于非智力因素的高低,它取决于自信心、进取心、恒心和自制力等方面。

1、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中应始终把实现自身价值作为鞭策自己的学习动机,应该制定并铭记自己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远看,我们是要学得一技之长,将来适应时代的需要。近期目标则是谋求深造的机会,走进大学校门。而近期目标之下,是每月、每周、每天都要完成学习计划,满足学习欲望。

2、稳定的学习情绪

①自我开导排解,适当发泄,找人倾诉烦恼。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人在忙碌中会感到充实,过得有意义,会体验到自身对社会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些都有助于暂时忘掉烦恼。

②进行体育锻炼,听听音乐,干点体力活(如打扫卫生、洗洗衣服、做点家务)等,都有助于摆脱不良的心境。

3、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意志

①大处着眼,小处做起,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每天按时起床、坚持练字、坚持先复习后作业、坚持写好学习档案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得以种种借口迁就自己。

②战胜困难,克服惰性。不受环境的刺激和控制。

4、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不断重复。从点滴抓起,从严要求,善于借鉴。

(2)学习习惯是关涉整个学习的综合型的行为方式,诸如独立思考的习惯、善始善终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循序渐进的习惯等等,都需要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的全方位推进。要不失时机地向自己的同学、老师学习,向周围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同学之间多加强交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受到不同的启发,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

五、学习对策:

1、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每一学期、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和每一章节,你都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利用率和学习效率就高。学习计划的制定注意六个原则:

(1)制定计划要锤炼成一种习惯。同学们进入教室后只要一坐在凳子上就要马上制定计划,哪怕是五分钟的学习也要有计划。计划完成后马上总结,满足学习欲望,总结得失,以利再战。

(2)计划要有轻重缓急。计划要有一定的机动性、伸缩性。计划要考虑生活的整体平衡。计划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计划切实可行就要坚决执行,不能半途而废。

2、课前预习

要学会分类预习。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分为三类:一是课前预习,上课前预习新课内容;二是阶段预习,用较长时间预习一章或多章的内容;三是学期预习,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内容。三类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因此都要重视。

(1)用好导学案,根据导学案的引导,在上课前一天预习整个学习的内容,并认真完成导学案。

(2)预习阅读要求:慢读、细读、反复读。不动笔不读书,用好双色笔,记出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自己不懂的问题,对个人有体会的地方做批注。

(3)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注重思考。

3、课堂高效学习

(1)上课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课间不要打闹,上课铃响前一分钟应迅速安静下来,进入学习状态。改掉课前不作准备、交头接耳、起哄吵嚷、传递纸条等坏习惯。

(2)制定学习目标。

学生应根据课堂总目标,结合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制定自己的具体目标,以利于切实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原有基础上提升。

(3)激情投入,积极思考。

只有在课堂上激情投入,才能充分调动全身的各个器官,有效地去观察、思考、判断、讨论、总结,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均得到提升。要避免心不在焉、漫不经心、分心走神等现象发生。

要积极思考,建构自己的“知识树”。在总目标的引领下,通过思考快速把握知识的结构:首先认清“一条大路”,即学习内容的“树干”,包括主要分为几部分内容,分别为哪几部分,开头、中间、结尾分别阐述了什么;其次,明了“树干”分了几个“枝丫”,分别是什么;明确知识背后应发展的能力,使自己心中有数,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并不断提醒和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4)大胆展示,积极发言。

胆子和能力是练出来的,只有积极争取各种机会,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上台板书、做实验,才能够使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也能够不断体验自己的成长和成功的喜悦。但有的同学过于胆怯,怕答不好丢面子,很少积极发言,便失去了课堂练习的各种机会,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5)课堂记笔记要科学。

课堂听讲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如果三者兼顾最好,如果不能兼顾,先参与课堂学习,笔记可以课后再补,千万不要“捡了芝麻漏了西瓜”。

课堂笔记的格式:把笔记本的每一页纵向分为三部分,左侧记预习的笔记,中间记课堂笔记,右侧记以后的体会、以后复习时补充的内容。课堂笔记记什么呢?

注意老师的开场白和结束语。注意老师的板书。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首先应注意课堂总体目标,理清思路。总体目标包含了课堂学习的重点及要求,同学们应调动每一根神经,全力捕捉每一个知识信息和能力培养目标。记课堂上自己突然闪现的思想火花。

总之,上课要注意眼、脑、手、嘴、耳各种器官一块用,调动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以提高效率,这才是真正会听课,才能取得好成绩。

4、及时复习

狄慈根有句名言:“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学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基本方法。

5、独立作业

先复习,后做作业,象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完美细致做作业的全过程,做完作业要

跟上检查、总结,书写认真、步骤规范,及时完成。

6、认真纠错

(1)知识掌握方面的原因

①在预习、课堂学习中不注意看、听、思,课后没有补上,不懂不会,凭想当然而做错题目。

②由于几个知识点的漏洞,造成新旧知识的脱节,运用新知识出现错误。

③对一些易混易错的概念理解不透,没有通过理解、比较、扎实掌握而错。

④应当记熟的概念、公式、定理、生词,没认真记扎实而错。

(2)能力方面的原因

①运算能力差,经常粗心出现错误。这就需要你提高运算能力,一定要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提高运算能力,做题目决不能只瞅出题目思路就算完成。

②由于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只能做简单题,对灵活性,综合性大的题目不会分析,没有做题路子,很容意出错。这说明以后要在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上狠下工夫,刻苦锻炼。

③一些题目心里想的和做的不一样,这说明表达能力差。

④思维敏捷性差,计算速度慢,考试作业未做完而出现错误。

(3)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

①粗心、马虎造成计算错误,特别是会做的题目,会做而失分,实在令人惋惜。②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的错误,会使你枉费时间,一分不得。

③由于书写不认真造成错误和误判及扣卷面分。

④由于自信心差,与别人对答案,做对的题目又改错了。

⑤心理素质差,考试心情紧张,会做的题目不会做了。

建立错题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登记,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坚决跟踪纠错,用自己的毅力和恒心,再加上认真负责的态度,堵塞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漏洞,真正把“失败”变成“成功”之母。

7、系统小结

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归纳、整理、思考、重新认识学过的知识。在整理之前再认真系统地慢读一遍书,这对通览单元有“高屋建瓴”之势。归纳提要是系统小结的主要特征,大的知识体系是纲,知识点为目,这样有知识的树干、分枝、枝叶,它们的内在联系、从属关系一目了然。

系统小结有多种,有课堂小结、章节小结、单位小结、日小结、周小结、学期小结,还有横向、纵向小结、对比分析小结等。日小结、周小结必须足够重视,不但要总结知识,还要着重总结思想、态度、方法、效率及时间分配,总结外部学习环境等是否处理得当。每次十分钟,必须坚持天天做到,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马上改掉,减少后患。这对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管理好自己大有益处。

8、课外学习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初探 篇6

李俊林

摘要: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许多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度过“难关”,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成绩分化;差异;衔接;措施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充要条件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二)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在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高一教材开始就是集合、函数定义及相关证明、逻辑关系等,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三)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自习辅导课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以及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例题,以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

(五)学习方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增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别提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这些能力、思想方法也正是高考命题的要求。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适当在刚开学时用一定时间复习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重点题型、重要方法;三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四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考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

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初高中数学衔接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高一年级开始,可选择适当内容在课内自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拟定自学提纲──基本内容的归纳、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数学中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等。学生自学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以自学方法的指导,以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拟提纲自学,并向学生提出预习及进行章节小结的要求。应要求

学生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并适当加些批注,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最后要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书面的总结,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

(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为他们的高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家齐.《教育与新学科》.修订2版.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156页

[2]郑和钧.《协同教学原则》.《湖南教育》,1993年11月.28页

[3]张筱玮.《中学数学理论与实践》.修订版.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125页

[4]钟以俊.《中外实用教学方法手册》.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98页

巧架引桥搞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 篇7

高中物理“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 这是公认的客观事实。高中物理难学, 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及心理特点上。这让我们高中物理教师深感困惑, 常常有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针对客观存在的这些原因, 我们只有深入分析, 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想方设法巧架引桥, 切实搞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笔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首先应重抓学生的心理素质, “功心”先行

初中生升到高中, 都有一种兴奋的心情。如何上好进入高中的第一节课很重要。

我在开学第一节课一般都不忙于上新课, 而是上好“学科班会课”。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清楚, 高中物理是理科中最难学的科目, 从初中到高中更是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让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尽管有难度, 但越难办的事却越有价值。我把高中物理的地位, 比喻成奥运会中的田径比赛, 是“金牌大户”, 中国人想在田径赛场上获得金牌很难, 但刘翔做到了, 成了中国人的骄傲, 多有价值!通过一些实际例子,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当然, 要使学生的信心保持下去, 还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一是知识形象, 二是授课艺术。教师对备课一定要严肃认真, 授课要有热情, 教态亲切自然, 语言丰富而准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应迅速灵活, 板书工整而有条理。另外还要做到课堂上时间分配调节得当, 上下课时间准确。如果能做到这样, 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 无形之中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教师有能力、有信心, 学生自然愿意和教师一起“爬山涉水”, 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二、妥善过渡, 降低台阶, 巧架引桥, 让学生在“温故”中而“知新”

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 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开始时, 适当放慢进度, 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 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 注意新旧对比, 前后联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 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让学生在“温故”中而“知新”。另外, 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 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 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 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 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 不宜过难也不宜太简单, 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其次, 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 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 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 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 比如文字、公式、图像等。最后, 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 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 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 并及时纠正。

三、改进课堂教学, 加强直观性教学, 把

复杂问题简单化, 充分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 往往感到模型抽象, 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 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做一些实验, 多举一些实例, 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 掌握物理概念, 尽量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经常把物理过程图形化, 教会学生画出物理情景示意图, 使抽象的物理过程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 变抽象为形象, 变枯燥为生动,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在每一节课上课前, 教师都要充分准备, 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 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 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 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 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 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 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 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 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 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 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 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四、加强学法指导, 特别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逐

步解决学生在高物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时听得懂, 但自己做题却不会”的问题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 常常是上课听得懂, 课本看得明, 但一解题就错, 有时甚至不知道该怎样着手。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我在教学中, 一直引导学生解题时用好两种最简单的方法, 那就是将物理问题“图形化”和“公式化”。解题的前提是会“审题”, 而高中物理题已知条件没有初中物理题那么直接、直观, 把题意“图形化”, 分析题意就可以更直观, 更简单;理清思路后, 关键是要能遵循物理规律列出对应的方程, 即把物理题“公式化”。我给学生把“做物理题”比方成“审案”, 首先是确定研究对象 (好比确定“犯罪嫌疑人”) , 然后分析研究过程 (好比“收集犯罪证据”) , 确定遵循的物理规律 (好比“确定依据的法律法规”) , 最后列出方程求解 (好比“判刑”) 。有效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加强学法指导, 是搞好高初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议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 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69-01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也就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多新生反映 “物理无理,难得真谛”。高中物理难,难在初、高中物理的衔接上。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天堑为通途,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呢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人结合一线的教学经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一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方面

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定性分析多,形象具体,易于接受;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一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2、教学方面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进度较慢,有可能对重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也不多,且多数与教师课上讲的内容、例题对得上路子,考试时往往只要记住公式,背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不少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到了高中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很多学生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

3、学习方法方面

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及实验的习惯。高中物理学习,课上勤思考,课后注意观察、分析,把知识学活,能举一反三,甚至有独创精神。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往往带着初中的一套学习方法,以致不能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要求。

4、心理状态方面

由初中进入高中,学生刚经过紧张的升学考试,而距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还有三年久,不少学生存在“休整”一下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出现松弛,疲塌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听自己的兄姐或邻友讲,高中物理难学,因而还未开始学习高中物理,就已对高中物理存在畏惧心理,首先在心理上就打了败仗。 高中新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大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中物理的学习难度;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与学的特点,渡过学习初期的难关,这就对初、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策略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漫谈初高中化学衔接论文 篇9

摘 要:认清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知识差距,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科兴趣,才能做到合理衔接。

关键词:透彻理解;贯穿知识;兴趣

高中化学的第一节课我总会和在黑板上写下“Impossible”这个单词,学生总会争先恐后地回答它的含义。这个时候,我就会悄悄地在单词I和m中间画上一撇,学生恍然大悟。是的,任何事情只要加上我们的一点汗水,一点努力,就可以变成“我行,我可以”。

教师们都深知高中化学和九年级化学有很大的区别。安徽中考化学的难度不高,目标是让学生培养学习化学的基本素养,越来越注重学科的探究实验。然而高中化学,特别是高一化学会让很多学生措手不及,既没有那么多鲜明的实验可以动手完成,又提升了很多难度。即使中考考满分的学生也不会觉得化学很容易学。这个时候,有的学生甚至有放弃的念想。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一如既往地热爱这门学科,就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不过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轻松地度过这个难关。

一、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难度提高

要想透彻地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就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我们刚接触高中化学就好比盲人摸象,你摸到了耳朵,我摸到了大腿,但都模模糊糊。但不要着急,一步步踏踏实实,随着课程的跟进,就会对整个课程有个清晰的认识。化学知识需要学生学会重新整合信息,能在自己脑子中形成知识网,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再接再厉。学生看自己的成绩不能仅看分数值,关键要看在班级或年级的相对位置,同时还要看自己所在学校在全市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就会心理平衡,不必要的负担也就随之而去。

二、学习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课堂上不仅要听懂,还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及时地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不要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书。另外,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建议每个学生都要准备1――2本课外的辅导书,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有针对地加以训练,同时思想也不能放松。高一的课程内容不得懈怠,物质的量知识贯穿于高中化学计算的始终,卤素是第一个系统学习的元素化学内容,学好物质的量和卤素对整个高中化学都很重要,放松不得。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Os At Ni”(锇 砹 镍),我爱你,爱上这门学科才能真正学好化学。高一化学我们要学习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的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量的关系,学会简单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仪器的性能及使用,能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学会简单的方案设计和实验报告书写。学生要掌握的能力有学习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学习收集信息、应用实验和观察手段;学习质疑、预测、反思、验证及科学概括、推理、类比、归纳、演绎等。所以,初中需要掌握化合价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物质的变化等知识。化学知识记忆部分较多,但要理解记忆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不能掌握精髓。教师需要在巧妙记忆上下功夫。比如,口诀、形象记忆等。例如,钠与水反应,就可以形象地认为是“水上珍珠飞”,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理解为一场电子争夺战等,提高学生的兴趣,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还可以学以致用。

上一篇:初中争论作文600字下一篇:保健食品评审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