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阶段

2024-07-29

初高中衔接阶段(通用12篇)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1

《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制订的具有权威性的纲领性文件, 是高中外语教学的实施纲要, 是教学、教材编写、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的依据。高中英语课通过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其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根据《大纲》的规定, 高中三年分为两个教学目标:头两年要求达到第一级目标, 第三年 (文、理科选修) 要求达到第二级目标。达到二级目标的学生一部分通过高考升入高等学校, 另一部分走向社会就业。

高中一年级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 这一年成绩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有不少刚上高中的学生, 在初中阶段, 老师管理严格, 课余时间也抓的紧, 成绩也相对不错, 但学生对老师过于依赖。上高中以后, 课程多, 需自主学习, 需调整学习方法, 这样, 一部分学生就无所适从, 面对繁复的课程, 如狗咬刺猬, 无从下手。所以, 如何让高一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做好初中和高中的衔接, 这是高一教师必须考虑也必须做好的重要一环。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体验和做法:

一、明确目标

在高一第一学期,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各种摸底考查, 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初中英语掌握的程度, 看是否有该会未会、该记未记的东西, 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填平补齐”的教学工作。在考查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音素和读音规则掌握得不好, 语音、语调有待改进, 词汇也遗忘了许多, 语法仍比较模糊, 口语、听力还不能适应高中用全英语授课的要求, 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所以进行复习和补缺是势在必行的。

二、抓心理素质教育

1、树立信心。

初中生升到高中, 都有一种兴奋的心情。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看到长长的课文每课多达三、四十个生词时不免会流露出畏难的情绪。所以, 每接一届高一新生我都在开学之初就给学生讲清楚:高中英语确实比初中英语要难, 生词多, 课文长, 语法难, 听、说、读、写要求都高一些, 从初中英语到高中英语是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但是“世上无难事, 只要敢登攀”, 只要大家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师生共同合作, 密切配合, 就一定能爬上这个台阶, 攀上新的高峰。当然, 要使学生的信心保持下去, 还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2、提高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 所以在高中阶段一定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国文化巨人郭沫若说得好:“兴趣出勤奋, 勤奋出天才。”有不少刚上高中的学生, 在初中虽已学过一些英语, 但一知半解, 基础很差, 对英语产生了厌恶情绪。觉得自己英语基础差跟不上, 没有指望了, 心里非常懊丧。我首先鼓励他们, 用上届的实例来说明基础较差的学生是怎样学好英语的。同时, 在教学上, 我想方设法, 尽量把课讲得生动有趣。抓个别辅导、引导他们多练、多说, 与他们课外多接近,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给他们定期补课, 对有点滴进步的学生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慢慢地这些学生对英语有了兴趣, 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三、分阶段教学, 有条理, 分层次、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1、高一阶段:加强听说, 狠抓语音

从学单词开始, 我就紧紧抓住语音教学这个关键, 要求每个学生每个音素逐个过关。我采用单词和音标互注练习, 督促学生记住拼读规则, 使学生能按语言规律拼读和拼写单词。语音教学象一把钥匙, 帮助学生打开了学习英语的大门, 使他们在以后两年中, 基本具有了能独立正确拼读生词的能力。教师不再在教单词的读音上多费时间了。

要读好, 必须勤开口, 但高中的学生年龄大, 往往差于开口。我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七嘴八舌, 集体发言和答问。这种方式看上去乱些, 实际上增加了学生开口的机会, 也避免了独自发言的紧张感觉。为了促使学生开口, 我在课堂上还经常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学说英语, 学生很感兴趣。每教完一课课文, 我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诵部分段落, 或让学生两人一组向全班学生背诵, 由同学互相打分等。

2、高二阶段:在加强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注重语法, 防止分化

高中英语语法重点在第一、二册, 中学阶段要求掌握的基本语法项目的重点在高中一、二册, 因此, 高二阶段在加强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要特别重视语法学习。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 对英汉语言的异同比较感兴趣, 为此语法教学尽力做到讲清要点, 并适当与汉语比较。在讲解课文时, 我都按要点:词语、句型、语法三部分进行分类归纳。并用板书呈现, 加强印象, 协助记忆, 力求使学生能掌握每课课文中的语法要点, 做到明确重点, 语法过关, 学有所得。由于高二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大, 学生容易产生两极分化。这时更应注意保持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语言的风趣幽默, 是使学生在课堂上多点笑声不可缺少的手段。这可以把学英语从“苦”变“乐”。高二阶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我要求学生阅读英语杂志, 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扩大知识面并经常用英语写一些简短的文章这样, 写也促进了读的能力, 为高三奠定良好的基础。

3、高三阶段, 重在阅读, 培养能力

经过两年的学习, 学生们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这时既要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又要注意扩大他们的阅读面, 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阅读速度。为此, 我采用快速阅读方法, 我每周印发一张阅读材料, 按照词数,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并答题。有些材料选自统编课本, 并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自学其它较深的读物, 如英语周报的彩版, 不懂之处, 随时答疑。

总之, 如果我们能有条不紊地做到以上几点, 在打好基础, 培养兴趣的前提下, 一定能使初高中平稳过度, 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2

郑 巍

10月27日下午我们大班组全体教师在教研室进行了大班幼小衔接阶段总结会议,会议中各班级老师都畅所欲言,尽情的讨论自己班的经验共同分享。现把我们在这两个月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班组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两个月的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己正确的穿脱衣服和鞋,并达到穿戴整洁,脱下来的衣服及时的叠好,并将衣服和鞋摆放整齐。现在大班的幼儿还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床铺,将被子叠的方方正正。长托班的幼儿还学会了自己刷牙、洗脸、洗脚,整理自己的内物。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习惯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能够自己主动排队入厕、喝水,还养成了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好习惯。

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师还注重培养了幼儿,吃饭不讲话,不掉饭粒,细嚼慢咽,不马上跑跳,饭后及时漱口的好习惯。

幼儿的生活习惯方面,我们大班老师还重点培养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进行保管和整理上下功夫,统一规定幼儿物品摆放的位置,衣服包按号入柜,每个幼儿都能准确的找到存放的位置,书包统一挂到椅子背上,书桌里的书本要求有顺序的摆放整齐,桌面上的书本要求一律摆放到左上角,铅笔和橡皮统一放在桌面上的卡槽里,让每一位幼儿在规则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老师还注重培养幼儿主人翁的责任感,让幼儿充分的体验生活的乐趣。每天班级里都有小值日生协助老师工作,打扫卫生,擦黑板、浇花、管纪律等等,锻炼了幼儿生活的能力,养成了一种乐于助人的良好生活品质。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孩子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的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兴趣浓厚,可也有些孩子多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走进小学,应将目光投向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首先从倾听习惯入手,通过听故事、儿歌、古诗等,让孩子从最自然的方式开始接受并模仿。在教学时教师注意语言的精炼,提醒幼儿听清问题,根据问题回答。帮助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幼儿组织语言,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逐步学说、会说、大胆说。做练习题时采用先统一倾听老师读题后再动笔的要求,并逐步减少重复读题的次数,帮助幼儿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同时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在图书角提供书籍,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这周在开展“故事会”活动,在倾听完故事后让孩子来复述故事,鼓励孩子把家里听过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活动中多设疑、设困,鼓励幼儿大胆地思考,培养发散型思维。面对象班级中的“小问号”们,在回答他们问题时先卖一下关子,让他自己去想,这样会比大人搜刮肚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在这两周的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围绕“爱听”、“会读”、“勤思考”、“善表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一直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事情来抓。

1、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所以他们在上下楼梯时经常会有跑跳、不遵守秩序等行为。为了规范幼儿的走廊纪律,我们把规范幼儿的走廊纪律作为工作重点。在学期初提出在走廊内行走的基本要求---排队慢行,扶好扶手,不大声喧哗,不跑跳。

又如:培养孩子要有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如果孩子不会老师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示范。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幼儿安全习惯养成

2、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还教育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食物等等;遵守大型玩具游戏规则,比如滑梯、秋千、跷跷板等;交通行为习惯,比如靠右行、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玩耍等;食品安全卫生习惯,比如少吃油炸食品、不吃过期食品、不吃垃圾食品等;突发事件安全习惯,比如如何应对陌生人来访、如何应对突然失火、如何应对找不见大人的情况等。教给了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发生危险时,会大声呼救。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体现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习惯的养成也不在一朝一夕,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更加的细心,才能促使幼儿顺利的过渡,更好的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差异

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在语法、词汇、使用规则、难度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异,很多初中英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能在升入高中后英语成绩变得不理想,最终给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带来不利影响。在高中初始阶段,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由于英语学科的难度提高,如果教师不能较好地把握衔接教学质量,将难以让学生有效融入高中学习环境,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有效进行衔接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高中起始阶段英语学科衔接现状

在高中起始阶段,英语学习的标准有所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一些英语基础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能够具有较好的学习积极性,并能自主进行英语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际,并掌握各种语法规则,熟练写作。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英语难度的不断提高,学习要求也更为严苛,学生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不高,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最终给学生英语的正常学习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任务逐渐加重,也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高中英语有着较大的词汇量,而且随着学习进度的不断加快,词汇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往往先前的词汇还没有较好掌握,便又开始学习新的词汇。高中的语法知识比初中要难许多,而且英汉之间的语法规则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很多学生不能较好地理解各种语法规则,在英语解题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升入高中后,学生就会面临着较大的高考压力,而英语作为高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重大影响,如果在高中起始阶段的成绩不理想,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出现多种问题。

二、高中起始阶段英语学科衔接教学方法

1.促进学生的温故知新

在高中起始阶段,很多学生在度过较长一段放松时间后,对英语的学习有所松懈,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更为复杂的高中英语,很多学生都不知所措,难以较好地融入英语学习环境。如果教师没有较好地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就开始英语教学,将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给课堂质量的维持带来不利。因此,在进行英语学科的衔接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对初中英语知识进行回顾,让学生能够取得一定的温习效果,并引导学生从初中英语中得出一些新的知识,这样教师再转换到高中英语中就能起到较好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心态进行较好调整。

2.加强学生的心理疏通

在高中起始阶段,由于学习负担加重、学习要求提高、学习压力加大,很多学生难以较好地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环境,进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紧张、厌倦等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严重受挫,难以较好地维持英语教学质量。因此,面对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加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面临的重大问题,从而更好地保障学生正常进行英语学习。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适应了初中英语的学习环境,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都存在一定的固定性,但是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学习习惯难以较好地符合高中英语的结构特性,致使英语学习过程出现了较多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宜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保障衔接教学质量。

在高中起始阶段,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而且高中英语难度更高,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做不好衔接教学,将会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极大的不利。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掌握,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对初中英语的知识进行回顾,并逐渐引入高中英语中,让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英语学习环境的变化,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朱静.浅谈高中起始阶段英语学科的衔接教学[J].中学生英语,2014(6):48.

[2]陈秋高.浅谈高中起始阶段英语学科的衔接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4(22):54.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语音目标描述为 :1.在口头表达和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和流畅;2.根据语音、语调了解和表达话语中隐含的意图与态度;3.初步了解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4. 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的语句, 能运用恰当的语调、节奏和重音变化等手段, 有效地表达不同的语意和态度等交流意图。

笔者在对高一新生的调查中发现, 一些初中教师不重视音标教学, 导致学生的语音基础薄弱。现有的初中教材过分强调交际的作用, 而忽视语法的教授, 学生朗读时的注意力、停顿划分、内容理解程度等存在很大问题。初中阶段侧重笔试训练, 忽视对朗读能力的培养, 制约学生听说写能力的发展。因此初高中衔接朗读教学非常有必要, 朗读应该成为高中生习得英语知识的主要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架构

(一) 课题的界定。

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朗读指导从高中第一节始业教育开始, 让学生了解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差异,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体验、实践和探究教学内容,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初高中衔接阶段朗读指导的意义: 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适应高中教材比初中教材生词多、篇幅较大、句式复杂的状况。在识记单词的基础上, 应用英语朗读的技巧, 生动准确地用声音传达语言信息, 使朗读者和听者更深刻地理解朗读内容并受到感动。

(二)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激励学生主动认知。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学生在学习中运用, 在运用中学习, 边纠正, 边体验, 边提高。

2.主体性教育思想: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等, 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只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才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果。在衔接阶段朗读训练中,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起始能力”, 并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 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下, 促使学生读出理解和感悟。

三、高中英语朗读教学衔接和教学策略

(一) 明确目标, 让朗读不可怕。

在高中第一节始业课中,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 增强朗读动机。根据教学实际, 笔者总结出英语初高中衔接关于朗读提高要具备的意识和能力:1. 看音标会读, 能有关注元音音标对应拼写的意识;2.能对五种基本句型非常熟悉, 清楚句子由哪些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构成;3.能从句子成分和结构分析的角度理解句子;4. 能在基本句型的基础上知道并列句的构成;5.能清楚地知道主从复合句;6.高度重视词性、构词法;7.有先理解再朗读的语境意识。

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能力, 设计合理的夯基础提能力的朗读训练方案, 在鼓励督促中朗读。在学生坚持不下去或碰到困难时, 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二) 夯实基础, 让朗读更规范。

1.单词朗读的教学策略。

(1) 重视音准和音节

单词的朗读是读好句子的基础, 第一次读单词的准确性往往影响一个人对这个单词的永久发音。要让学生明白语音过关对减轻单词记忆负担, 改变语音面貌等的重大作用。初高中语音衔接的初级目标是让每个学生无论以前的语音基础多薄弱, 都能在看到音标后清晰而准确地发音。终极目标是能根据音标正确拼读单词, 拼读出读音比较规则的生词。分析我校学生的语音基础发现, 他们在衔接阶段的“起始能力”为看着音标能读对大部分的辅音, 但元音有错读、漏读, 如diary中a和familiar中的i没读出来。

为打好整体的语音基础, 对音标进行集体教学和自主补漏。笔者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节课首先进行国际音标的辨读, 以第一单元单词表至单词dusty为止的单词拼读为能力口头检测,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发音有困难的音标, 以后凡是碰到含这个音标的单词, 都写在此音标后。如必修1中含/藜:/发音的单词有survey, concern, journal, prefer, earthquake, dirt, curtain, Ger- man, journey, determine, purpose。 /ei/有survey, suitcase, straight, detail。 /覸/有gas, actually, gradually, vocabulary。 /e/有upset, settle, elevator, petrol, spelling。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大约两周) , 学生基本都能过语音音素发音和单词拼读的难关。纠正初中养成的逐个字母背单词的不良习惯, 如c-o-n-c-e-r-n, 在高中最初阶段, 要教会学生音节的概念, 养成先读再拼的习惯, 如con-cern。

(2) 训练调次和重音

在每单元的单词领读磁带中, 都有两种单词的调次领读 (升调和降调) 。一般课代表在早读课逐词播放, 要求全班跟读时, 有些学生因为内向会一笑了之, 却不知这正是他们需要学习的“洋腔洋调”。在听力中, 学生听不出本来很熟悉的词, 往往是因为升降调的变化。高一新生普遍不知重音符号, 以单词Amsterdam为例进行这样的训练。在不告知任何注意事项的前提下, 让学生尝试去读, 结果绝大部分学生根据中文翻译念成“阿姆斯特丹”, 元音没念准, 重音在最前面。纠正时首先告诉学生双音节以上的单词都有一个重音, 有些单词有重音和次重音。帮助学生划分音节, 一起读了元音音标后让学生念, 读音准了, 但重音仍然有问题。这时笔者把读准重音与读错重音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 通过观察和分析, 学生终于能形成清晰的概念, 明白单词重音和次重音的标法。这时再选择几个多音节词让学生试着朗读巩固。对于重音确实不敏感的学生, 建议自主归纳整理, 大声朗读找感觉, 最后到老师处进行评估。以下为学生自主归纳的必修1中的四种类型。

(3) 处理好朗读中的生词

在朗读过程中遇到没有碰到过的生词, 要求学生不用慌, 不要一遇见生词就停下来。可以根据已有的语音基础、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尝试着读, 在上下文中理解意思。有些词看似不认识, 其实只要有一些构词法知识, 就能够识别“生词”。如派生词是在词根上加后缀或前缀构成的新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一个词。

2.句子朗读的教学策略。

(1) 句子重音

句子的重音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些单词要读的比其他单词重些。一般情况下, 名词、主要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指示代词要重读, 而冠词、人称代词、助动词、介词和连词不重读 (戴炜栋, 何兆熊, 2010) 。必修1 Unit2的教参中写道:English ismore than an“acting”language. The stress provides the“acting”when you speak English and can make sentences that are written the same sound and mean something very different. 由此可见 , 为了在交流中达到不同交流目的的需要, 同样一句话, 句子中重读的单词不一样。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 (Tell me what you are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 (Somebody else should be there)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 (The speaker should be somewhere else)

(2) 句子语调

语调训练是在读单词的基础上进行的。通常, 一般疑问句需采用升调, 罗列同类词、短语或从句在前也采用升调。关于句子重音和语调的训练, 在必修1 Unit2 P13有相应要求。Mark the sentence stress and intonation. Then practice reading them in pairs.P14:通过听力让学生知道是口音和奇怪的调调让人听不懂, 可见交流中两者的重要性。通过这两个练习, 让学生重视语调的训练。

(3) 句子停顿

朗读时在意群的末尾稍加停顿, 读者借以调整呼吸和理解所读内容, 听者能抓住所听的内容。我们可以“/“来训练学生划分意群。为了帮助学生能自己划分意群, 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句子的基本句型。每个句型的构成有其特定的规律, 不同的成分需要不同词性的词充当, 可根据一成分一群的基本原则来练习朗读的停顿。

笔者利用课文ANNE’S BEST FRIEND中的典型例句统一学生的句子基础, 统一学生分析句子时运用的符号, 如 (...) 表示定语, [...]表示名词性从句。

①主语+谓语

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II.

They /had to hide.

②主语+谓语+宾语

Anne Frank / wanted /the first kind.

I/ didn’t dare/open a window.

③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主语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

④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friend.

The dark, raining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⑤主语+系动词+表语

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 was / her diary.

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上面5种基本句型只列出了句子的主要成分, 事实上, 句子中还常常有定语、状语和同位语等修饰语, 有时还有不充当句子成分的插入语等。除简单句外, 还有并列句和主从复合句等句式。衔接阶段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本, 对句子归类整理进行长句朗读训练。例: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

I ha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

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 .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the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以上句子能训练学生处理后置定语朗读时的停顿, 能对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在长句中进行适当的朗读处理。

(三) 创设情境, 让朗读变有趣。

在实际教学和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 同样的词或句子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朗读, 可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一次上课时外面下起了雪, 笔者就创设了各种情境, 让学生读出对下雪的情感态度。

①你本来约同学一起去踢足球, 现在因下雪踢不成了, 你会怎么说?

What a pity! It’s snowing.

②盼着雪地里玩耍的你终于发现下雪了, 你会怎么说?

It’s snowing. Hurry up! Let’s go downstairs to throw snow- balls.

③你发现晒在寝室阳台上的衣服还晒着, 你会怎么说?

It’s snowing. Hurry up! Get for the clothes.

第一种情况下, snowing用降调, 要读出懊恼的情绪。

第二种情况下, snowing用升调, 要读出玩雪的急切情绪, 显得异常兴奋。

第三种情况下, snowing要读得快, 用降调, 要读出着急和紧张感。

笔者邀请多个学生进行朗读, 全班同学在欣赏品评和朗读改进中兴趣盎然, 觉得朗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学生通过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读, 赋予文字生动的意义, 让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 立足课堂, 让朗读更有情。

阅读课堂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阅读体验, 通过与文本、作者的互动, 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魅力, 读出文章的情味、意味和自己的体悟。阅读课中的朗读指导可以通过以下活动进行。

1.激活背景图式, 激发学生朗读动机。

不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识, 朗读者与作者无法产生生活经历、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思想共鸣。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搜索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 提高朗读兴趣。如:随着微博等“快文字”的出现, 学生中很少有写日记的, 很难理解日记对Anne的重要性。笔者先让学生阅读非日记体部分的内容, 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学生就能从时代背景出发, 思考安妮所面临的困境, 就不难理解安妮当时的心境, 为什么“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迫切想朗读Anne分享了哪些“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2.梳理文本, 确保学生朗读主体地位。

教师要在阅读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读出自己的理解。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永远的阅读和朗读主体,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之后给出答案。如安妮日记中, 学生通过朗读在文本中寻找能体现Anne情感的句子, 做出合理的推理判断, 既理解作品所提供的信息, 更体会作者在记日记时的复杂心理。

T: As we know, most people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their diaries. But Anne wrote down he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How did she feel when she wrote these? Brainstorm with your part- ner adjectives of her feeling and find all the descriptions about Anne’s feelings.

Ss (汇总如下) :

①I wonder if it is because I haven’t been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ea- ger)

②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the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regretful; ignorant of the beauty of na- ture)

③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helpless)

④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by myself. (eager)

⑤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 (scared)

⑥Sadly, 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the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 before very dirty windows. (sad)

⑦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excited)

经过讨论分析后, 学生再次进行朗读时就能与安妮脉搏共振, 心随文跳, 情随文动, 读出对以往未能珍惜自然美景的悔意, 读出对现在两次偷偷看自然的狂热, 读出对自由的向往。

朗读时如果能够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的思路进行朗读, 不仅能读出文章的字面意思, 还能识别字里行间的意思 (read between and beyond the lines) , 达到良好的朗读效果。阅读课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文章的文字上、格式上、结构上了解作者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的写作内容、思想和意图。如:

T: Can anyone tell us the strange things happening before the earthquake?

S1: (平淡的, 不带感情地读课本)

T: (板书)

Pay attention to verbs in these sentences and then read again. Can you form a picture in your mind while reading. (朗读时对一系列动词词组的关注, 使学生脑海中有一幅形象的画面。 )

3.走进作者, 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具有巨大的调节与推动作用, 朗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必修1 Unit5 Elia’s story里two quotes from Nelson Mandela的朗读有很大难度。朗读前引导学生寻找Elias遇到Mandela前后的境遇和情感的变化, 明白题目虽为Elia’s story, 但要体会的是Elias对Mandela的赞颂, 认识伟人的非凡魅力。学生以第一人称“I”朗读心中最伟大的人的原话, 读到情到浓时完全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 长句中的停顿处理声断而情不断, 掀起了课堂的情感高潮。大学阶段英语学习动机CET4 / CET6 (人/ 百分比) 以后生活的必要性 (人/ 百分比) 自己的兴趣 (人/ 百分比) 110 81% 18 13% 7 6% 大学阶段最常见英语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教师给出联系并讲解 电视、杂志等媒体88 65% 40 30% 7 5% 大学阶段英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一般 枯燥乏味71 53% 52 38% 12 9%

(五) 及时评价, 让朗读成习惯。

新课标指出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建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体系。教师以学生自评、学习小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 不断帮助学生做好朗读训练。及时检查评价, 督促自律性差的同学加强学习, 让英语朗读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和习惯。

四、成效与反思

朗读指导以重点词、句、段的朗读指导为突破口, 在解构句子、理解意思后反复朗读, 以促进内化, 带动全文的理解。学生语音基础较齐整, 养成了大声朗读的习惯, 有了较好的朗读技巧。“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朗读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 要抓住课堂生成资源, 对学生朗读及体验的抒发及时进行指导提升, 利于更好地习得语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如引入英语原版动画片或截取美剧片段进行模仿配音等, 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实现从朗读到交流的自然转变。

摘要:朗读能有效促进听说写技能的发展。在初高中初始衔接阶段, 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音基础,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对高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阶段教学实际出发, 从词、句、课文入手, 指导学生朗读, 读准音, 读出洋腔洋调, 读出理解, 读出感情, 从而促进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戴炜栋, 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第二版)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3]葛文山.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8 (10) .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5

【摘 要】 语文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人的发展,就要求各个阶段的语文教育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实现语文教育阶段之间的合理衔接,本文主要从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来构想实现各阶段之间合理衔接的对策。

【关键词】阶段衔接问题与对策习惯

一、从习惯养成谈中小学衔接

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何谓“衔接”?它指事物间相连接。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到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甚至更为详细地提到“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这说明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学生由小学进到中学学习,一般都要经过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适应,适应得快,学业上一马平川,突飞猛进。反之则学业陷入低谷,一蹶不振。因此,抓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十分必要。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二)、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础。

(三)、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

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衔接”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这里谈谈对“衔接”在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新大纲分明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就背诵篇目而言,大纲规定小学不少于150篇,以绝句为主;初中背诵不少于8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些无不说明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已尤为突出了。作为教师认识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对此,我采用每天一诗,先诵再背再懂,至于有些诗词懂与否,我认为随着孩子长大或年龄的增长会懂的。或在起始年段不提,在初

二、初三再继续训练也不迟。这既能体现训练的层次性与序列性,也符合人的认识与发展规律。

(二)、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

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也进入到各个高中学习,使高中教师越来越感到“高中新生一届不如一届”。部分教师对“双基”在语文素养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从而淡化、弱化了“双基”,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教学衔接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两个系统的封闭性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现在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之间未能很好地衔接起来,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也进入到各个高中学习,使大家深感“学生素质越来越差”。高初中教师各自为政、互不理解,甚至相互埋怨。

(二)、教学内容的差异性

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综合了“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由于对这些知识的层次安排合理有序,学生学起来觉得实在、易接受。而高中教材的课文不仅长,而且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题相对少多了,但这些少而精、容量大的题目,它是在初中知识层次的基础上拓宽加深,迁移性强、知识容量大,体现了语文知识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一般将语法和修辞等知识列入附录。高初中语文教学要求不衔接。特别是语法等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能力不扎实。虽然教学要求是要教学,不考试。实际上,下边学校是不考试就不教学。

(三)、教法学法的差别性

比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采用的主要教学环节是:导入新课——初读感知——研读探究(独立探究,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因很多学生不愿意或者是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这个环境很少见,初中语文课堂上那种生动活泼的局面很难见到。再比如有些高中老师形象地将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概括为“读读背背写写”,有部分学生主要采用机械记忆识记学习的内容等等。

(四)、教师衔接的单向性

初高中教师之间不沟通。高中语文教师和初中语文教师在工作上的联系、沟通、衔接一般都比较少;他们在教学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高中教师有与初中教师衔接、与初中教学内容衔接的愿望,他不衔接不行——可能高中的教学目标根本无法实现,但是初中教师不一定有此愿望。

针对以上原因,现提出几项对策:

1、开放两个教育系统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要使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这两个封闭的系统相互开放。系统的相互开放主要是指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两个系统要主动联系、互通有无,要开放优质的教学设施设备、共享教学信息资源。

2、掌握两个课程标准

高初中语文教师都要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熟悉7——9年级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要求。

比如课程的基本理念:初中语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素养:热爱祖国语文情感,理解运用祖国语文能力(四大能力: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积累、语感培养、思维发展;品德修养,审美情趣。高中语文课程除了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着重培养“三大能力”: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3、了解两段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师要了解并尽量熟悉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也要了解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高一教师必须制定新课前的复习计划,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渗透。做到对高初中语文教材“心中有数”,特别是教材上已经安排,但未列入考试范围的部分也必须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学好,为主动衔接、渗透打下基础。

为解决初高中的教材存在着较大的脱节的问题,对中考不再涉及相关的语法知识时,比如词语分类、短语结构、复句类型等语法知识,比如文言文中诸如通假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初中阶段要将基础夯扎实,为高中阶段熟练运用打下基础。高中语文教师要排查初中知识“盲区”,强化高初中知识衔接的针对性。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排查知识“盲区”——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知识或方法。对可能是初高中知识衔接中的漏洞进行摸底,让授课教师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底子,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使知识衔接更有针对性。

担任高初中语文教师,双方要互阅教材,熟悉课文,争取在平时的讲课中,某些知识点的渗透、穿插、交叉、衔接。

初中教学:有意识地抛一两句与高中语文有关的话出来,激发兴趣,激发求知。高中教学:有意识地点拨、复习初中学过的内容。

高中语文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大胆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用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激情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既落实基础知识,又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语感和辩正思维能力。高初中语文教师都要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可持续发展学力。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如下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养成经常练笔的习惯。

5、开展衔接教研。

适当组织一些高初中教师都参加的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和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如请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现身说法,做讲座、举行示范课;高一和初三教师互相听课、讲课者说课、全体评课、请高一教师给初三教师做讲座,初三教师给高一教师做讲座等,从教法、学法、知识内容等诸多方面进行衔接。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6

关键词:幼小衔接;心理能力;对策

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小学与幼儿园的环境是不同的,许多孩子无法适应初入小学阶段的环境和教学模式,导致他们出现很大的心理变化,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给予高度的重视,注重他们的心理变化,对他们进行科学的疏导,增强孩子们的心理能力。

一、开展合理的学习活动

幼儿阶段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幼师来说,不仅要教会孩子们知识,还要培养孩子们的一些能力。比如,读书能力、方位感知的能力、自己动手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份很大的收获。

针对读书能力来说,幼儿园可以设置“读书日”,每周的固定时间把孩子们聚在一起,以游戏的方式, 让幼儿对字母的拼写有一种感知,纠正以前读不准的拼音,可以以小组的方式来比赛,看看哪组的孩子读对的多,读得好。这样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看书,喜欢去拼读学过的知识点,为小学的学习奠定基础。方位感知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在幼儿读书时,明确告诉他们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书写生字的时候,严格按照笔顺来书写,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是正确的。在升入小学的时候,幼儿的感知能力会有所体现。在动手能力上,教师需要时刻在孩子身边提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学校,让孩子们锻炼自己动手装书包,收拾笔袋,把自己的位置打扫干净。告诉孩子们垃圾不要乱扔,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等。这些事情要让孩子们明白,并且能够去做,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等到了小学,这些习惯还会继续保持,教师和家长都会感到欣慰。孩子们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对小学生活也没有那么惧怕了,心理上也慢慢地适应了。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意识不到在课堂中如何去做才是正确的。这就需要幼师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导。告诉他们在学校要怎样表现,怎样形成好的心理品质。

针对幼小的孩子,我们不能过于着急。他们对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学到的。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们,我们在课堂上需要做的是积极地引导和教育。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上课之前,教师要给孩子们立一些规矩。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把手背过去,有问题或者要回答问题的孩子举手示意老师。这样一旦有了规矩,课堂教学就会变得井井有条,避免出现吵闹的教学环境。在授课中要提醒孩子们注意听讲,做事要专心,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其他孩子也希望得到奖励,他们也会做得越来越好。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孩子遇到了难题,教师需要细心地辅导,并且告诉孩子困难并不可怕,我们要有耐心和信心去解决它们。如果在考试中孩子做得很棒,在表扬孩子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去虚心对待,不能骄傲自满。教师的作用并不会比家长小,在与孩子接触的时间里,我们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让孩子真正做到做事专心,遇事耐心,有成绩时要虚心,这样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应对孩子的小学生活。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兴趣的培养。好的学习兴趣会贯穿孩子的一生,让孩子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需要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留心观察。在课前制订出适合孩子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与数学中的知识相结合,在引起孩子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当孩子进入小学时,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让孩子明白教学的重点,还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课下给孩子布置一些作业,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也会让孩子们做起作业来得心应手,对知识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甚至会自己翻看书本,往后学习。教师和孩子课堂上的互动,会让孩子觉得课堂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还可以更有趣。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

幼小衔接阶段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阶段,在此阶段要注重对孩子心理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能够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和环境。本文对幼小衔接阶段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能力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为幼小阶段的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越.提高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能力的对策[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35-137.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7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家长会结束后,小王同学家长的困惑也一直困扰着我。小王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但是进入高中后,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很好地适应,尤其在理科方面,感觉完全不知所措,这次期末考试她的数理化成绩都没有及格,整体排名也在班级靠后。为此,小王同学的父母特别着急,但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在家长会上,他们向我提出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女儿初中时成绩不错,到了高中后就变成这样了?(2)老师上课的内容是不是就是考试的内容,有没有更难,或者有没有老师上课没讲过的?(3)如果给她报补习班,报哪个好?(4)我们打算自己自学一点,以前学的东西还有点基础,辅导孩子应该没太大问题吧?老师,您觉得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5)孩子这次没考好,心里特别难过,她这两天都在外婆家里,没有回来,感觉她是在躲着我们,该怎么办呢?面对小王同学家长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感觉很棘手,不知道怎样的回答才能对家长有所帮助、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小王同学的案例并非个案,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后,在学习上和心理上都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如何帮助他们应对初高中衔接阶段中面临的困难,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这是高一阶段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班主任如何从思想、心理、方法等方面有效地指导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家庭教育呢?请各位老师支招。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8

1. 了解初高中作文教学要求的差异

初高中作文教学要求各有侧重,无论是字数限制还是作文的题材、体裁、深度和高度等要求都有所不同。具体来说,从初中作文到高中作文的跨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由己及人。初中作文多关注学生个人的真切体验,而中考作文题目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以便让学生看到题目就有话可说。我们从2010年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题目可见一斑,例如河南的作文题目是《我身边的______》,湖南株洲的题目是《我在________中成长》,广东佛山的题目是《智慧伴我成长》……这些作文题目都要写出“我”自己,让学生用心灵去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而高考作文题目则不同,它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充分体验时代精神。

(2)由情及理。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可以看出,初中作文对学生的突出要求是“感受”和“体验”,而高中作文则强调学生的“看法”与“科学理性精神”。

对比近年初高中的考试作文,从中也不难发现,初中作文重在写“情”而高中阶段的作文要求已经偏向于“理”。例如,2011年的高考作文:江苏的题目是《拒绝平庸》,广东的题目是《回到原点》……很明显,初中作文重在以情动人,而高中作文重在以理服人。

(3)由浅及深。在表达上,《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的要求“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高中则要求“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换言之,初中要求学生写出“是什么”“怎么样”,高中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理性地分析出“为什么”和“怎么办”。在字数要求上,初中阶段作文一般要求不少于600字,而高中阶段作文则不少于800字。这对学生的要求无疑是提高了。

2. 初中阶段作文教学应做好的工作

总体来说,初中作文要求学生着重关注自我,关注自己在家庭、校园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而高中作文则更多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做好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初中阶段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让学生学会批注。批注是一种常见的阅读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读书的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批注可以是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可以是对文章中的人物做评价,可以是对文段的内容产生联想,也可以是对文章的不明白之处进行提问。在批注的过程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评价人物,以及表达对文中事件的看法。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仅提高了议论的能力,而且也开阔了视野。

(2)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要求学生的读书笔记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引用。引用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梗概或者精彩文段等。二是议论。这是读书笔记的重点所在,是对让你感动的句子、人物加以分析评价。三是感想。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补充事例。这样写,学生的思想开阔了,联想丰富了,认识也就相应地更加深广,对高中阶段学生写议论性的文章大有帮助。

(3)引导学生接触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等,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议论能力和联想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读书会、议论会、辩论会等形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事例运用能力等各种作文能力。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9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高中教学模式与初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和学校需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为日后更紧张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自身也会有着极大地心理压力,起始阶段的衔接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英语老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 教师要做好引导与鼓励工作,传授学生正确高校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对高中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英语方面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1.高中起始阶段英语衔接教学现状

1.1学习心理压力大

学生一旦进入高中这一环境,周围的家长、老师、学长等等都会反复跟他们强调成绩与高考的重要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升学负担,英语又是高考中的重要一环,对部分学生而言学习比较吃力,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带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绝大多数学生尚未学会如何自主的调整心态,化压力为动力,最终只会使学习效率变差,学习质量降低,出现成绩下降的结果。

1.2学习任务加重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可否认的是,学生面临着远远超过初中的学习任务量。首先,单词量加大,几乎每堂课上学生都需要学习新的单词以及相关的语法应用。除了英语,其他的课程学习任务也很重,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够用,有时往往上堂课的单词还没背熟又被要求预习下堂课即将学习的新单词。第二,语法难度加大,高中所学习的语法运用更加灵活,语义也变得多样,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使用方法,给学生带来极大地任务量。第三,语句复杂度提高,高中的阅读理解以及完形填空等等不再像初中那样简单基础的内容,加入了若干的新词和复杂的语句结构,所以,学生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变的困难,甚至会出现阅读理解阅读到一半就放弃的情况。

1.3学习要求提高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比较偏于基础化,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英语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出一定的语感与基础单词语法的记忆。高中英语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很多,学生需要储备足够的词汇量和复杂的语法知识,才能适应高考的需要。面对突然变多的教材、繁重的家庭作业,紧张快速的课堂教学节奏,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极易产生厌学心理,使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

2.衔接教学具体措施

高中起始阶段的学习效果很重要,它会影响到学生对将来高中生活的信心与积极性。在进行衔接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压力,目前学习任务是否超出承受范围等等问题,在学生接受与教学要求中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吸收新知识。

2.1适当的心理疏导

进入高中之后,初期的心理落差与不适应是普遍会出现的现象。学生短时间内不能接受学习氛围的紧张、学习任务的繁重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一旦它超出学生所能承受的负荷,就会转变成极大地厌学情绪,怀疑自身能力,自我放弃英语的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书本方面的知识,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调整他们消极的心态,变学习压力为动力。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不是一贯的严肃风格,在课堂中通过英语短片或者幽默故事,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水平,也能让他们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一丝放松,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接下来的英语学习中去。学生了解到英语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总是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学不好英语。在初期教学阶段,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充满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只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英语也会是一门很简单的学科。

2.2牢固学生基础知识

刚刚经历过中考的高一新生们,都会利用暑假时间尽情的放松自己,所以,刚开学时,同学们不能及时调整到中考前的学习模式,往往还是处于一种懈怠、放松的精神状态。在进入高中英语学习后,很多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把初中学习到的一些基础内容淡忘了。然而英语是一门环环相扣的学科,就像一栋高楼,上面的建筑必须要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老师可以先不教高中的新知识,把初中的重点基础进行一遍温习,不仅可以唤起同学们的记忆,也有助于对英语基础的巩固。在经过一轮复习之后, 同学们也已经能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氛围,这对以后的英语教学质量也是很有帮助的。

2.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为了可以收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反馈,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经过初中三年的英语初步学习后,他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所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老师要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不好的习惯需要及时纠正,好的习惯要多多表扬。由于高中课程设置的不同,学生需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老师可以多多提意见,比如建议他们做好英语课文的预习工作和单词的拼写检查等,这些都是由于高中英语的复杂度所必须养成的习惯。

结束语: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10

英国语言学家D.H.威尔金森 (Wilkins 1972) 曾经指出, “离开了词汇, 人们将无法进行表达。”近年来, 从全国卷到地方卷, 高考命题中对词汇量的要求逐年攀升, 也进一步证明了词汇量是高考英语学科考查的重要指标和衡量尺度之一。更为明显的是, 2016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关于语言知识的考核目标是“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可见, 词汇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高中衔接阶段承上启下, 是高中生养成优良学习习惯和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面对广度和难度均有所增大的高中词汇, 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亟需教师对其进行高中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科学引领和指导。然而, 在实际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从探讨当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 阐述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 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探究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海量分层词汇教学法在初高中衔接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初高中衔接阶段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完全忽视词汇环节的教学

随着高中英语测试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的考查, 客观题在考题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加大, 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愿意花时间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应试技巧, 导致花在词汇教学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之, 在词汇教学的实践中缺少充足的理论和有针对性的经验指导, 结果只能让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生盲目地自学词汇, 学习效果令人担忧。而事实上, 随着阅读理解题在试题中的比例增大,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应该是随之增大的, 而非被削弱。

(二) 过分重视词汇的讲解和拓展

过度重视词汇教学, 在讲解时追求面面俱到, 一味地拓展和延伸等现象也较为普遍。过度重视词汇教学会加大高中生学习和记忆词汇的负担。实际上, 高中教材中呈现的词汇虽多, 但要求学生掌握的大概只有4500个, 高考试卷允许有3%的生词量, 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课本单元词汇的处理上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讲解。在写作、完形填空、单选、语法填空和改错部分会考查的词汇属于核心词汇, 教师要结合考点精讲;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词汇属于识记词汇, 更多的只要知道意思即可。

(三) 以孤立地背单词取代常规的词汇学习

当前, 受个别英语培训机构提出的一些所谓的“词汇速成法”的影响, 部分高中英语教师简单地以让学生背词汇书代替常规的词汇教学, 试图在短期内突破英语学习的词汇关, 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效益。其实,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甚至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如果高中生养成机械背单词的习惯, 而不遵循记忆的基本规律, 他们就无法做到必要的重复记忆和适时的复习巩固。从长远来看, 记忆效果不好, 还会挫伤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

二、初高中衔接阶段英语词汇教学应遵循的理论依据

(一) 熟悉并理解记忆的涵义和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 (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 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和提取 (彭聃龄2004) 。研究证明,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注意过程的学习后, 便成为短时记忆, 但是如果不及时进行重复, 短时记忆的内容就会被遗忘;只有通过及时地重复, 短时记忆才会成为一种长时记忆。遗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经过研究,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出了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 (见图1) 。

图1中的曲线表明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 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 不是固定一天遗忘几个, 改天又遗忘几个, 而是在记忆的初始阶段遗忘得速度很快, 随后逐渐减慢, 再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 就不再遗忘。因此, 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 应遵循记忆和遗忘的规律, 进行定期的、有效的重复。

(二) 掌握和运用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元记忆策略

“元认知”起源于认知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 (Judd Flavell 2002)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一般而言,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它的本质是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包含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其中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主体, 它表现在认知主体根据自身的认知和知识的特点并结合学习目标等制订计划、选取策略、评价其实效性、采取补救措施等。学生如果具备较高层次的元认知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有效地进行监控和调节, 使学习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元认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也是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

元记忆 (metamemory) 是指向自我记忆的认知系统, 它是复杂、有层次和动态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依靠元记忆系统对自身的记忆活动进行监控。近年来, 国内外有关元记忆的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儿童和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并逐渐从经验型 (初中阶段) 过渡到理论型 (高中阶段) 。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为他们对丰富的记忆活动体验进行概括以形成元记忆策略知识提供了心理条件。普雷斯利 (Pressley) 等心理学家于1982年提出, 学生首先习得的是与特定任务或情景相关的具体策略, 在大量习得这些策略使用的经验后, 他们才能把这些策略应用到各种任务情景中, 成为一般的元记忆策略知识。

我国学者杜晓新认为, 从初中到高中, 学生在策略知识方面有明显的发展。同时, 他进一步指出元记忆策略知识的习得与发展主要受教育训练的影响。到了高中阶段, 学生往往不需要借助于尝试回忆就能够自觉而迅速地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反馈、有意识地对学习知识进行组织和时间的分配, 形成新的学习计划。高中生记忆监控能力的发展已基本完成, 因此, 在高中阶段,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种锻炼记忆的策略, 并给予他们对这些记忆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机会, 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采用组织、复述等方式来帮助记忆。

三、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海量分层词汇教学法的提出和具体实施

反思初高中衔接阶段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遵循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并以元认知理论为基础, 笔者对高中英语单元词汇的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在这一阶段的词汇教学中, 笔者尝试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海量分层词汇教学法, 即把初中词汇、高中单元词汇、测试卷词汇按照词汇考查的重难点和考查频率, 以及要求高中生掌握的程度进行海量分层整理, 以方便在教学中有重难点地进行词汇的海量学习和重复巩固, 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词汇的效率, 提升复习巩固的效果, 并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高中词汇的习惯和准确、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在初高中衔接阶段, 笔者把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海量分层词汇教学法主要运用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词汇教学工作中。

(一) 初中词汇的适当衔接教学

外语磨蚀 (attrition) 指由于外语学习者减少或停止使用外语, 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逐渐减退的现象 (倪传斌2007) 。从中考结束到高一开学期间大约有三个月时间, 学生积累的初中词汇会出现磨蚀。因此, 在新高一初高中衔接的关键阶段, 教师应对学生学习过的初中词汇进行必要的复习。但是, 复习初中词汇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 只能在高中进度教学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 同时, 教师要对初中词汇进行整合, 梳理出重点词汇, 尤其是在高中词汇中仍会高频复现的词汇。鉴于此, 笔者把初中词汇 (1600个) 按照单词首字母的顺序进行了挑选, 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核心词汇 (标识为加下画线) , 要求读准、会写、能运用;第二类是一词多义 (熟词生义) 类词汇 (标识为黑体) , 要求掌握除主流意思以外常用的其他意思;第三类是认读类词汇 (无标识) , 只要求能识别记住意思即可。笔者把这些词汇制作成课件再配上单词的读音, 制作成12个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 供学生课下跟读和记忆巩固, 同时每个微课有对应的词汇听写检查, 也是按照三种分类进行听写:第一类, 根据读音写单词, 写汉语意思, 个别单词还会涉及用法;第二类, 写出单词的多种意思;第三类, 给出英语单词, 只需写出汉语意思即可, 如表2所示。

(说明:表2仅以字母A开头的单词为例。其中加下画线单词包括ability, accept, achieve, action, active, activity, advantage, advice, advise, although, anyway, appear, attention, avoid;黑体单词包括article, available。)

通过这种做法, 使学生有了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 学生在学习高中英语词汇时会发现高中词汇中也有一部分属于初中词汇的复现, 慢慢就实现了初高中词汇的衔接。同时, 通过三类词汇的梳理, 学生对于高中词汇的学习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逐渐总结出学习和记忆不同类词汇的方法, 不会对高中词汇的学习感到盲目。

(二) 高中单元词汇的分类指导教学

对于高中单元词汇的常规教学, 笔者仍然按照梳理初中词汇的分类方法整合每单元的词汇,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这样做的好处是使重难点突出、层次分明, 在减轻学生记忆单词负担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词汇。这一做法不是暂时的, 而是贯穿整个初高中衔接阶段, 即高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因为高中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英语语言基础的夯实都有赖于这一阶段的有效学习, 尤其是词汇的有效学习和记忆。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必修三第四单元的词汇教学为例。如表3所示, 把第三单元的词汇分两类整理:第一类是核心词汇, 每单元一般10~12个 (其中一词多义的单词用*标识) , 要求在准确拼读的基础上掌握其常考的词形变化、固定搭配、一词多义 (熟词生义) 、典型例句 (运用+写作) 等;第二类认读类词汇, 只要求能识别记住意思即可, 个别单词需要掌握词形变化和拓展一词多义 (熟词生义) 。

(说明:表3核心词汇解析部分仅以exist和in time为例展开。其中核心词汇是教师通过备课整合提供给学生的重点参考,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酌情增删。)

通过单元词汇教学的引领和示范, 学生对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领悟过程, 逐渐养成了分类读单词和记忆单词的好习惯, 对词汇的感觉和掌握能力也慢慢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这一单元词汇教学常规化、常态化。除针对核心词汇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上一堂完整的词汇课之外, 单元进度教学中每堂课都要有一个针对单元词汇的检查, 可以是口头展示和书面展示。具体做法是抽查小组读单词或集体听写单词, 其中听写单词也是按照词汇的分类来进行的, 认读词汇给出单词只要写出汉语意思即可, 而核心词汇根据读音写出该单词及其汉语意思, 还要关注一词多义 (熟词生义) , 重点单词根据要求需要写出搭配和典型例句。只有教师重视和关注词汇教学, 学生才能逐渐养成重复记忆和巩固的好习惯。

(三) 测试卷词汇的有效评讲教学

在重视和强化单元词汇教学的基础上, 笔者抓住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测试卷词汇教学的契机, 启发学生动手制作“测试卷词卡”, 海量摘记每份试卷的高考高频词汇并疯狂记忆, 以达到对课本单元词汇的深化和拓展。“词卡”上的词汇与一般词典上的词汇最大的区别就是:词卡上的每个单词都和试卷题目的语境密切相关, 学生在记忆这些词汇的同时可以联想到该词在试卷中的位置、考查的特点, 不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还提升了对高考词汇的敏感度———语感。依据一份试卷, “词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按试卷题型的分配海量整理再重点归类, 方便了记忆储存和检索提取, 在优化词汇学习策略的同时又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首先要发挥好引领、启发和示范的作用, 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表4以2015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测试卷为例呈现了教师版“测试卷词卡”的海量分层整理示例。

“测试卷词卡”具有创造性的特点,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学生根据自身对试卷词汇的掌握情况制作“词卡”, “词卡”的内容多少不尽相同, “词卡”的制作形式可以追求个性化, 如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颜色加以装饰。在教师的积极引领下, 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合作探究创造属于自己的“词卡”。制作精美的“测试卷词卡”既可随身携带, 又可贴在课桌一角随时进行词汇的巩固复习, 也方便小组之间的互查。

四、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海量分层词汇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一) 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2015级高中一年级整个学年结束时, 笔者在所任教班级进行了关于“初高中衔接阶段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海量分层词汇教学有效性”的问卷调查, 并随机抽取了10位学生访谈, 结果显示, 这一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几乎100%的学生对高中英语词汇学习都有了科学和正确的认识, 深切体会到词汇在高考备考中的重要性, 遵循记忆的规律按照科学的方法记忆词汇, 逐渐养成了分类记忆和重复记忆单词的好习惯, 慢慢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

2. 约90%的学生对词的感觉越来越好, 能做到看到某个词就会想到该词的类别, 如果是核心词汇, 就能准确把握考查的情境和考点, 并能结合典型例句准确、灵活地将其运用于书面表达。如看到concerned, caring, approving, supportive, uncaring, disapproving类型的词就会联想到阅读理解“作者态度题”, 而看到beneficial, various, be faced with等相关词汇就会意识到要能在作文中学以致用;

3. 约85%的学生通过海量整理和记忆测试卷词汇能更清晰直观地感受高考高频词汇的复现, 逐渐养成归纳整理和探究的习惯, 例如, 学生仅通过高中一年级全学年的四套期中和期末试卷词汇就整理出了一些复现率很高 (2~3次) 的词汇:*decline, *tough, *casual, sign, motivate/motivation, practical, resist, confirm, currently, *though (adv.) , sympathy/sympathetic, respond/response, guilt/guilty, depart/departure, *discourage, regret, *appreciate/appreciation, concerned, caring, approving, supportive, uncaring, disapproving, take/make/pull等构成的短语反复高频出现 (带*单词为一词多义/熟词生义) ;

4. 约60%的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后, 能自主阅读双语读物和相应的英文期刊。在这一过程中能自主分类整理和记忆词汇, 有了词汇的积累, 能促进阅读, 通过阅读又促进了词汇的积累, 从而实现了词汇学习和应用的良性循环。

(二) 学生的测试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 通过高一整个学年的初高中衔接阶段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海量分层词汇教学法的应用, 笔者所任课班级的学生的测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通过分析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和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成绩, 从及格率、均分、优秀率和标准差四个方面对比发现, 学生的英语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这说明在初高中衔接阶段该教学法对学生英语成绩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方法对个别在英语学科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帮助尤其明显, 让这些学生找到了学习英语的突破口, 增强了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其中一名学生 (HYZ) 由刚升入高中时的35分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满分150分) 提高到现在的80分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满分150分) , 这一进步与其在这一阶段进行有效的词汇学习是分不开的。

结束语

在初高中衔接阶段词汇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一定要发挥引领作用, 从心理学、方法论的高度和角度对学生进行多维度指导, 真正参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舞学生树立信心、积极记忆, 并帮助学生调整词汇记忆学习的策略, 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词汇的好习惯, 从而实现高效记忆词汇的目标, 为高考打好坚实的词汇基础。

此外, 在初高中衔接阶段的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要充分借助网络资源, 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 并尝试开发初高中衔接阶段词汇学习的微课程, 把词汇教学落到实处。诚然, 笔者研究的对象和使用的教材及测试卷等教学资源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希望广大高中英语教师能从具体学情出发, 探究出符合具体实际, 且行之有效的初高中衔接阶段的词汇教学策略。

摘要:分析初高中衔接阶段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探寻初高中衔接阶段英语词汇教学应遵循的理论依据。提出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海量分层词汇教学法, 并从初中词汇的适当衔接、高中单元词汇的分类指导、测试卷词汇的有效评讲等三个方面分析词汇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认为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海量分层词汇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能力。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阶段,词汇教学,元认知理论

参考文献

倪传斌.2007.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外国语, (1) :42-51.

彭聃龄.2004.普通心理学[M].第三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D.H.威尔金森.1972.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M].伦敦:英国爱德华·阿诺德出版公司.

J.H.弗拉维尔, P.H.米勒.2002.认知发展[M].邓锡平, 刘明, 译.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11

关键词: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教育衔接

事实上,研究分析当前教育状况,不难发现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中小学教育均属于义务教育构成的重要主体。从系统的义务教育来看,中小学基础性教育本就为系统性的,浑然一体的,但是现实的中小学教育各自为阵。这样的发展状况,不仅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还难以从根本上实现义务教育体制。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发展目标问题

要想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能够有效衔接,首先必须明白的一点就是,中小学教育衔接并不在于形式,更重要体现在教育本质上;中小学义务教育衔接并不是摆架子,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货真价实的教育成果;中小学义务教育衔接并不是嘴上说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衔接要体现在教育实践中。在义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工作,是要缩小中小学教育的差距,理顺中小学教育的内部关系,从而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的素质教育。研究分析义务教育衔接问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不适应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教学体制、政策、规定与做法。找到最佳方法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能够达到无缝对接的目的。

二、课题选择问题

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衔接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如前文所言,学校或者是教师在研究中小教育衔接问题的时候,并不是全面开展。而是从学校与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可将学校或教育者最容易突破或最需要解决的个别问题作为研究人手的途径,也就是选好课题研究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课题选择应当体现出这么几方面,即现实性、可行性、操作性以及一致性。所谓的现实性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当前现有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现在的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出发。可行性就是要保证研究课题分析的时候能够取得良好的结果,实现预期研究目的。在确定课题后,便于操作与实施就是所谓的操作性。而一致性就是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要保证中学与小学在同一阶段所研究的课题能够一致。唯有中小学双方研究的课题一致,才能够实现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教育衔接。就当前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说,从中学与小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教育衔接时刻从两个教育共同关注的学科问题开始展开研究。共同学科教师到对方的课堂上听课,了解教材、学法与教法,就会发现其中潜藏的问题,继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还应当要考虑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教育的连续性。在此基础上,才可保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衔接。另外,从社会环境来看,可根据不同学校的客观条件、工作需要與研究能力等各方面擅入研究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

三、参照问题

在发展义务教育的过程中,研究分析中小学教育衔接的问题,应当注意双重挖掘。重视教育衔接期间发生变化,也就是参照物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需要认真调查研究,收集中小学教育衔接前后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中小学教育衔接的完好性。在研究分析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应的参照物,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就非常薄弱。关于参照物的选定,不应局限于数据上,同时也可以是书面文字材料或图像资料。但是在研究的时候应当有意识寻找、收集和保存。在研究分析中小学义务教育衔接问题的时候,利用参照物,可更好的展开该项工作。

四、取长补短问题

事实上,研究分析中小教育衔接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的过程,其实也是中小学教育取长补短的一个过程。在开展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中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经过研究,可认识到两个教育阶段存在的差异性,继而才可更好的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会将中小学教育混为一谈。与此同时,还需要深入研究中小教育必须走向衔接的连接点,共同性。促使中小学教育双方相互改变不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规定与教育方法。因而,中小学教育领导人员应了解教育法规,深入研究,实践教学活动。

五、结语

中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构成部分。要想保证义务教育顺利实施,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就应当研究分析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衔接的各方面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中小学教育衔接的完好性,才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别林斯基

初高中衔接阶段 篇12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教学,衔接策略

新课程下的中学地理学习, 就知识结构而言, 高中地理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的传承;就学习技能和素养培养而言, 二者又是一种递进。

在学科发展和学生即主体学习需求的意义上, 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习衔接至关重要。笔者就此略陈管见:

1. 多管齐下, 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热情。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具有应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其应用性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提倡案例探究教学法,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 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环节。活动是联系课堂和生活的桥梁,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想, 学习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新教材的编排就充分体现这一教学新理念, 其内容上的一大特色就是设置了许多“活动”, 摒弃了以前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过分追求知识点记忆和应试要求的弊端, 转而设计了许多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地理技能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是对教材的有力补充, 也是联系课堂和生活的“桥梁”,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

比如, 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多媒体教学、诗歌、趣事等,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身心愉快中学习。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 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讲江淮准静止峰的时候引用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让学生发现自己熟知的诗句中原来还蕴藏了那么多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 多联系社会实际, 启迪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视野。如在讲大气逆辐射时, 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 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掌握相关知识,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2. 调查研究, 深入了解主体的学习需要。

课堂提问、问卷调查或针对性测验等方式, 对于了解主体的学习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 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准确解读地图, 顺利地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是学好地理的重要保障, 也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同时, 地图又是各类试题中重要的情景材料, 快速、正确读图是解题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巧设衔接内容, 突出重点,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后,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 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

例如, 高一阶段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 一些概念混淆不清, 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 特别是经纬线、经纬度知识。又如, 学生对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 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 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 也不能很好理解, 不能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可在班上贴上中国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图。

平时, 给学生提供一些图文、时事资料, 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地理事物、地理事件的同时, 也去了解该事物事件产生和发生的空间位置。这样在进行知识衔接时, 把重点放在图上, 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就会事半功倍。同时, 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 也会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 对容易忽视的薄弱问题应及时弥补。如果学生对于初中区域地理掌握不好, 高中接触到的时候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学习中注意弥补。

根据高中教学需要, 可适当拓宽世界大洲、国家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一些较高要求的计算 (如地方、区时、日期、气温、经度实地距离的计算等) , 在初中不作要求, 但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 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

4. 妙用CAI技术:

帮助学生系统深化初中已有知识。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需要占用高中的教学时间, 如果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教学, 就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 提高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效率。同时, 地理学科因其本身具有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地理事件原理抽象等特点, 在教学中有一些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和现象, 教师如果单纯采用语言描述, 学生往往很难理解, 这时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 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突破难点。

5. 通览课标教材: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学科知识内容体系。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 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 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 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 哪些知识虽讲过, 但学生不易掌握, 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 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 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 做到“知己知彼”后, 再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 确立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核电工程下一篇:高校会计核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