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共12篇)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 篇1
《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十分重视和调动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 这也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框架, 重新注入新的课程观念, 构建新的课程标准。可以这样说,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所有学科一次全方位、全领域的脱胎换骨, 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理念, 在科学 (综合) 课程或理科课程中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
一、设计情境问题, 展开探究活动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 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 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学科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已学习掌握的化学概念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引发他们进行实验研究, 指导其通过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对化学现象做出解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 能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钢铁制品腐蚀条件的探究”课题为例中首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路边的防护栏会生锈斑?铁既然要生锈为什么又能用来造轮船呢?然后让学生深入生活中去观察哪些东西是用铁制成的?哪些铁制品生锈腐蚀了?哪些没有?已经生锈腐蚀的铁制品与没生锈的铁制品它们所处的环境各有什么特点?并对收集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
二、增设对比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过于简单, 不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刻验证和探讨, 同时也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甚至有些实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从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更好发挥实验的创新功能, 增设对比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SOundefined的检验方法时课本上讲到可溶性钡盐和盐酸 (或硝酸) 可以检验SOundefined的存在。为此设计了几组对比实验让学生对比总结: (1) Na2SO4+BaCl2; (2) Na2CO3+BaCl2; (3) Na2SiO3+BaCl2; (4) Na3PO4+BaCl2; (5) BaHPO4+BaCl2; (6) NaSO3+BaCl2; (7) AgNO3+BaCl3 ; (8) NaSO3+Ba (NO3) 2 , 反应结束后分别加盐酸和硝酸并思考以下问题: (1) 加盐酸和硝酸前后现象有何异同, 为什么? (2) 那些离子对SOundefined的检验产生干扰?应如何排除? (3) 书上对SOundefined的检验有无问题? (4) 请总结出SOundefined的检验方法。通过对比实验可知:SOundefined、SiO32-Ag+对SOundefined的检验均产生干扰, 首先排除干扰再检验。经过反复实验最后得出SOundefined的检验方法:向溶液中加入盐酸后, 若无气体或沉淀生成, 再加入可溶性钡盐, 若有沉淀生成,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undefined。通过这一实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只照搬、照抄课本是不行的, 要有自己的思维, 自己的见解才会有创新, 才会超越课本, 超越前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逐步学会运用实验收手段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突出了实验的创造性, 增加了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创造性探索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HCl溶于水是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 许多同学除观察有趣的现象外并不去思索更多的问题。为使学生由趣生思, 探索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问题和规律, 将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增加了探索性,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安装实验装置, 若实验失败, 分析失败原因。 (2) 每人做三个实验:烧瓶内的气体氯化氢、氨气、二氧化硫, 烧杯内的液体分别为紫色石蕊试液和水, 酚酞试液和水、酚酞试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实验现象有何不同? (3)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哪些情况不可发生喷泉实验?通过这一实验,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创造性思维活动。
通过探究性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新的问题, 有助于学生将实验证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他们所提出的解释这三者之间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最终, 学生能解决彼此观点中的矛盾, 巩固以实验为基础的论证, 更好地完成化学学科的学习。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 篇2
内容摘要:化学实验探究型教学是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把认知科学知识的活动变成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一种过程,它要求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过程,而不仅仅作为结果来教。本人认为要进行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本文从五个方面谈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
有效性
科学探究
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探究型教学是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把认知科学知识的活动变成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一种过程,它要求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过程,而不仅仅作为结果来教。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实验情景,激发好奇心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通过不可预测的实验现象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为此,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初中学生而言影响更为深远,因为学生会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步入化学殿堂,期盼着有更神奇的现象映入眼帘,能早日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因此在上第一节课时,用“雨落红花现”、“魔棒点灯”、“瓷盘煎鸡蛋”、“烧不坏的手帕”等小魔术,把学生带入一个神秘的化学世界。”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从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另外在涉及到物质的性质时我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情景创设,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因为有了好奇心才会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有了学习的欲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自主积极获取知识,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学生参与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依据,合理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并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能让学生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金属的锈蚀的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探究等。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实验,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启迪了思维,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的化学实验;用厨房中的一些物质怎样区分白糖、碱面、食盐等。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创设必要的实验情境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
候。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那么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我是这样创设实验情境的。【故事情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几名士兵和一名军官闯进波兰一位化学家的实验室,要求化学家为他们服务,化学家誓死不从。军官恶狠狠地指着桌上的一瓶浓盐酸说“如果不同意就把它喝下去!”化学家从容地拿起浓盐酸倒在一只大烧杯里,说:“反正是死,还是死得更快些吧!”说着又拿过来另一瓶液体也倒了进去,搅拌了几下,一饮而尽,然后躺在地上等死。德国士兵哈哈大笑,扬长而去。他们走后,化学家又站了起来,继续做他的实验。你知道为什么化学家没有死吗?他拿来的另一瓶液体可能是什么?【猜想】学生大胆猜想,畅所欲言。【问题】化学家对药品间的反应把握得非常准,你不能随意效仿,因为你不知道两种药品是否正好完全反应。但是我们借助什么试剂就可以知道酸碱混合时发生了变化呢?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呢?【猜想】①用PH试纸测试②用石蕊做指示剂③用酚酞做指示剂④酸碱等体积混合⑤酸碱等质量混合。【学生探究】学生分小组研究制订,教师指导。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探究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交流与评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有关的分析说明。
四、注重对比型实验的分析
对比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通过对比有助于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一些对比性的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讲前用石蕊浸泡过的滤纸晾干制作了五朵小花,一朵喷食醋,小花变红;第二朵喷水,小花不变色;第三朵直接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小花也不变色;第四朵先喷水再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小花变成了红色。通过实验对比学生们就会想到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么喷了水的小花放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为什会变红?这一问题就会激发学生去思考。老师顺势利导再补做一个实验,将稀盐酸喷在石蕊浸泡过的小花上,小花也变红了。通过对比和补充实验使学生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原来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利用对比分析使学生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同时也借助实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类比性。
五、增强实验的创新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实验的旁观者,结果的接受者,学生的思维往往被牢牢的束缚,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同时,由于思考的被动性,对于部分实验细节无法全面去感知,准确描述。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创新实验,为学生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促进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大胆质疑,发散思维.。例如:再讲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只做酸和石蕊试液的反应,学生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因为酸溶液中有H+,Cl-、SO42-、NO3-和H2O等粒子,到底是哪种粒子使石蕊试液变红?学生始终处于茫然状态,只是机械的去死记现象。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我在讲授这节课时先让学生按课本上的实验做然后提出问题,紧接着给学生提供了下列试剂,H2O和NaCl、K2SO4、AgNO3的溶液、稀硫酸、稀盐酸,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变红。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不但能把学生很快从迷惑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化学实验神奇的功能,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注重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化学知识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贴近生活,探究生活,创设生活化学实验新模式也是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到实验室外作实验,在生活中学化学”,就是要注重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延伸和拓展,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学实验,家庭小实验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独立创新;譬如在完成“金属”的教学后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问题】
1、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和他们一起探究,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学生就会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通过学生的自我参与知道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市场出售的假黄金。从而维护了自身的权益。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终于教育而不忠与教材,这样才能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的类似课题,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研究 篇3
关键字 探究性 兴趣 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063-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最主要的途径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也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的内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创造习性、终身学习等能力。
一、设计探究性实验要增强学生的兴趣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的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实验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并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这个实验设计为五步:(1)向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纸)喷醋酸;(2)喷水;(3)把干燥的小花放入CO2中;(4)把喷水的小花放入CO2 中;(5)将(4)步的小花取出后用吹风机加热。通过现象的观察不难得出结论。
二、设计探究实验要以问题为载体
进行实验探究的出发点是问题,学习只能是表层的和形式的,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学习的动力和起点,是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指导探究。例如CO2 的实验室制法中,以下列实验引导学生探究:(1)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以下三种物质: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石灰石和稀硫酸;③碳酸钠和稀盐酸。以上三组实验结果你认为哪一种最适合实验室制取CO2?(2)若制取大量 CO2 气体,应选用什么样的装置?(3)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如何向气体发生器中装药品?加药品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怎样使制得到的气体较纯净?怎样去收集气体?若使反应停止怎么操作?操作时应注意什么?教师发给每组同学不同的仪器,学生可以组合出十多种不同的装置,让每组学生介绍装置的优缺点,适当给予点拨,最后让学生归纳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发现者,问题的讨论和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更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开放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性和深刻性。例如,对“石蜡燃烧”的探究中,按课本的做法,燃烧放热,且难以把握倒石灰水的时机,看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有学生会提出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检验方法?把实验改为如下操作:a将蜡烛放在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点燃;b在三角架上放铁丝网,放上蜡烛,旁边放一小烧杯,在其上方罩一烧杯。两种实验都能看到现象。学生得到创新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思维较活跃时,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有些问题给予回答,而对一些不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查资料,通过讨论寻求答案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设计探究性实验要注意学生的终身学习
在教学中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研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逐步形成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
1.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自主探究,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提出探究性实验。例如:学习CO2的实验室制法之后,生活中的很多物质含有酸,如柠檬、醋,也有类似石灰石的物质,如家用碱面,它们之间能否反应,比较它们的现象。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放开手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的去学,并激活学生的思维,展现个性,拓宽知识领域。例如学习了“物质的构成”之后,让学生自己写出复习提纲,并上台展示,和学生交流。这样做,既掌握了复习方法,又培养了主体意识。
四、探究性实验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1.改进实验,优化实验程序。例如初中化学中关于“催化剂”的教学中,可利用自制试管(弯曲约60度)把KClO3放在试管的底部,MnO2放在中部,试管口放上带火星的火柴,加热MnO2无现象,加热KClO3一段时间后,火柴复燃。当滑到试管的底部,火柴立即燃烧。本实验通过改进,操作方便,节省时间且效果明显,对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开放实验室,提供实验场所。允许学生利用活动课时间自由进入实验室参观讨论,补做不成功的实验,完成家庭小实验,又组织地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继续进行探究活动,完成教材中设置的“选做实验”“实验习题”等。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新知,培养能力。
五、设计探究性实验要培养创造态度、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能
科学方法的培养,既要强调学会,更要强调会学。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其中充满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除包括观察、实验、分类等一般方法外,还包括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设计实验并安装实验装置、提出假设、得出结论、解释实验结果并应用到新情境中、交流实验研究成果等具体方法。在实验教学中,以科学方法组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按照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方法去从事学习,学会观察、独立提问、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实验探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是把教与学有机融为一体的培养高效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
初中化学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篇4
根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和教学目标, 以及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认为在初中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探究性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科学性是指探究性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都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方法论、实验教学论和化学实验研究过程相一致。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的全过程都要科学合理, 所采用的设计标准、方法、步骤都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或实践基础。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才会是正确的。
2.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指实验的结果是未知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 需要学生通过尝试提出假设, 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来寻找, 教师对实验做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指导, 使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能自觉深入地思考。同时探究性实验包含的化学规律往往隐藏于较深的层次, 需要学生去挖掘。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是指教师设计的实验题目要敢于突破陈规, 新颖、独特、巧妙, 能够反映出教师独出心裁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运用创造性思维认识新事物、运用新方法、阐明新观点、学习新理论、开拓新思路等的空间。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的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现行的实验教材, 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的内容可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操作的实验设计。
探究性实验教学采取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 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的同时探究出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技能, 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
例如, 我们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探究用酒精灯加热时用哪部分火焰;在做蒸发实验时, 可以让学生探究玻璃棒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
2.物质性质的实验设计。
通常物质的性质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 是复习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 实验的难度比较小, 但常常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对于这样的化学实验,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把学生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新知识。这样既学到了化学知识, 又训练了自己的科学方法, 提高了思维能力, 培养了不断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学习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时, 就可以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来获得某些金属的活动顺序。
3.物质制备的实验设计。
物质制备通常是一个综合性实验, 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 是对实验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 学生好奇心特别强, 兴趣也特别浓厚, 但问题也比较多的一类实验。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率和结论的正确性。因此这类实验设计应该首先降低难度, 把大实验划分为几个小实验, 先让学生探究出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方法和要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技能, 最后再探究出完整的实验方法。
例如制备二氧化碳时, 就可以把实验分成四个部分的小实验来探究。 (1) 探究碳酸钙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选择最佳实验药品。 (2) 探究实验仪器装置的气密性、仪器连接方法等。 (3) 探究气体的检验。 (4) 探究收集气体时采用的方法。
三、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环节
1.实验准备阶段。
(1) 提出课题。应该说选择的课题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探究性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有限, 认知结构还有待提高, 这一任务就应该责无旁贷地由教师来完成。选择课题必须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 并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2) 获取信息。当教师提出课题后,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个小组, 通过调查、阅读、收集资料以及上网查询等方式获取有关的信息,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素材, 或者提供给学生获得资料、素材的途径, 达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再结合自己对课题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 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 从而初步确定探究方案。 (3) 设计方案。在获取了有关信息确定好探究方案之后, 根据实验课题的目的和要求, 依据科学的实验原理, 初步拟订实验方案, 包括实验仪器和药品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等。在这个过程中应周密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以及克服这些因素干扰的措施和方法。
2.实验实施阶段。
实验实施阶段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关键, 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阶段。学生按照最终确定的实验方案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齐心协力, 合理安排好时间。实验中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对于实验的环境条件、出现的变化现象和实验数据要及时做好客观、准确、详实的记录。与此同时,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检查、巡视、指导和提问。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到的数据, 进行客观的分析, 从而得出实验的结论。
3.实验结束阶段。
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与讨论, 先由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分析结论, 再由全体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讨论, 最后抽象出有关于实验课题的概念、原理或规律。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 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师也要对学生得到的结论用科学的语言来加以总结,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当的评价, 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此时教师应适当地设置应用性问题, 将抽象出的概念、原理或规律用来解释新的现象, 那么这一过程将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本文从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谈起, 分析了其设计的内容, 并对教学环节进行了详细探讨。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 篇5
2012计划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 马池玉
我申报并获得立项的课题《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已经在去年四月份进行了开题。现将这项课题2012年的研究计划安排如下。
一、在2012年3-7月对去年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是通过第一轮复习,全体学生的具休反应与去年、前年的毕业生进行纵向对比,比较得出优缺点。并做好记录。
其次,通过5—6月分的模拟考试,统计好成绩与往界结业生的模拟成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实际意义上的支持。
第三,从8月份起我们将进行再次探究如下:
二、8月初进行两个探究实验研究“
一、对等量关系的探究”、“
二、对数量关系的探究”;
三、11月分,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三次实验探究总结具体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并写出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析能力;探究性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实验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提升对化学学科认识的同时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与运用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对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合理分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分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分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又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同时,学生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担当起课堂角色。
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学科的精髓,更好地认识化学学科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进行“检验氧气的实验时”,教师应该先教给学生什么是氧气?氧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等,用一些问题来引出学生所要进行的实验,就是如何检验氧气的存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问题进行铺垫,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意识。最后让学生经过反复的尝试了解到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要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改进方案,丰富学生实验情感
在当下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自己实践,亲身感受实验的过程,丰富学生实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单纯“理论化”的教学方案,设计出符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教育学生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时”应该改变原有教师动手操作的单一教学模式,将学生带进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会使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大不相同。因此,对于一些没有制取到二氧化碳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细心地帮助学生找出不足与不合理之处,让学生进行改进,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会产生丰富的实验情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
对于这一实验来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化学实验看成是一种探索性实验,在“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总结出有关二氧化碳的一些知识等。对于那些实验做得好的学生来说,还应该为其他同学进行展示,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实验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强化规律,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可以说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无论是哪些实验在进行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例如,对于一些气体制取的实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掌握其中存在的规律。要明确四点要求:
1.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制取气体时的实验原理。
2.对实验仪器进行掌握,并学会装置。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掌握气体检验的方法。
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便会按照规律进行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会知识迁移,对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规律的总结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解答问题的技巧,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化学与实验密不可分。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杜正雄.试论教师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12).
[2]彭秋明.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0).
[3]李娟.初中化學探究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
浅议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篇7
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 即: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1].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浓厚的探究氛围
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 只有在民主的宽松愉悦的环境里, 学生才能打开思维的广阔空间, 敢于想象,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积极的心态大胆探索和自主创新[2].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才能独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歧视后进生, 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 给予人人创新的机会, 形成浓厚的探究氛围.
三、探究内容要难易适中
作为启蒙阶段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 确定探究活动的水平层次. 所选取的探究内容要难易适中,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若所选课题太难, 不切合学生实际, 学生无法完成, 会挫伤其探究积极性.
四、学生要有明确的探究目的
初中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在探究实验中, 他们很可能会一味追求实验中的有趣现象, 以“玩”的心理做实验, 甚至将各种化学试剂随意相互混合, 寻求“好玩”, 学生只注意表面现象, 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 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对探究实验的目的性教育, 在探究活动前, 要明确目标,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和观察, 实验后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 通过实验获得了哪些知识, 解决那些问题, 避免部分学生“玩实验”和在旁边“看热闹”.
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探究价值的课题
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做好教材中一些探究性实验, 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探究价值、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究课题.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贯穿始终, 对于有污染、操作难度大等必须由教师亲自做的演示实验, 教师可以使用探究法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 对于验证原理、规律的演示实验,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 改用提出化学实验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假设→科学结论→解释与应用的模式, 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探究实验.
对于学生实验, 大多数课本上已经设计好了方案, 由教师提供实验试剂与仪器, 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最后填写实验报告.这种程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为此教师可以选择将一部分验证性的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我将步骤3改为探究性实验: 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在此探究过程中, 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等. 他们提出了多种方案: ( 1) 将铜分别放在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观察现象. ( 2) 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观察现象. ( 3) 将铁、铜分别放在稀盐酸溶液中, 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观察现象. 学生思维活跃, 各抒己见. 此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使学生对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认识更全面, 记忆更深刻, 理解更透彻, 知识探索与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六、设计创新实验,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机会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创新实验,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探究机会. 例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 但该实验装置存在污染严重、所需时间较长、操作不方便且存在安全隐患, 不利于学生分组探究. 为此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分析, 寻找对策, 最终我们对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 准备三只试管, 第一支试管盛放红磷 ( 试管口处系上气球) , 第二只试管盛放白磷 ( 试管口处系上气球) , 第三只试管中的白磷放在燃烧匙中 ( 试管中预先放少量水, 使之能够完全浸没燃烧匙中的白磷. 另外燃烧匙插入橡皮塞塞紧试管后能上下移动, 且底部有孔, 提起后, 白磷上附着的水会沿着小孔流下来) .
2. 把三只试管同时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 第一支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 (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第二只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第三只试管中白磷没有燃烧 ( 因为被水浸没, 与空气隔绝) .
实验结论: 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可燃物与空气 ( 或氧气) 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在该探究实验中, 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并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共同完成探究实验. 通过这样的创新实验, 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动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 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学生的自主、合作、实践、创新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深花, 闫立泽.探究性化学实验的设计[J].化学教学, 2003 (10) .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 篇8
一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我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初中化学课本上的实验, 着力增强其趣味性。在讲明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让学生们独立操作, 以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在每节实验课前, 我都要设计一个有趣味性的、与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讨论话题,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起他们积极参与实验的意识。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的同时, 可以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到参与实验的角色中。如在教授“二氧化碳”一课时, 我先做了一个“水变牛奶”的实验, 向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用吸管吹气后, 澄清的石灰水一会儿之后就变成了牛奶色。我就问学生这种牛奶能喝吗?为什么呢?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对实验产生强烈的兴趣, 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证明:一节化学实验课的成败, 更重要的是看教师对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巧妙, 一个巧妙的实验设计, 可以让枯燥乏味的实验变得有趣味, 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实验的乐趣, 从而大大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 更加合理地融入趣味性的成分,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加强实验的启发性
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还要增强启发性。可以说,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启发性讲授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在选取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能否为学生开展实验提供有力的支撑, 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的同时, 很好地认识实验的事实和概念。所以, 我在准备不管何种实验时, 都在事先充分考虑到该实验能否让学生有效操作, 是否需要教师预先亲自操作, 以尽可能减少实验课上有可能出现的无效操作。
化学实验能否有效展开,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实验、怎样实验等, 因此, 实验方案的制订或对实验步骤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那种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所谓探究是不足取的。而对于初中生来说, 进行化学实验方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师生互动, 可以先让学生对如何操作实验了解得比较清楚, 为下一阶段开展操作打下基础。
对于实验课堂上生成的各种问题, 只要有利于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或探究欲望, 有利于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有利于丰富与目标相一致的教学活动, 教师都可以启发学生将课堂上讨论的话题与所要实验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使学生对该实验教学的目的有充分地了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解答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并引导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记住实验的结论、巩固所学的知识, 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培养实验的创新性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 而观察又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中, 要让学生造就一双“慧眼”,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可以说, 化学实验的全过程都呈现着丰富生动的直观形象, 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素材。所以,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第一,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观察方法的同时, 让学生掌握观察程序, 培养他们的创新性。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时, 我要求学生弄清实验仪器的各结构名称、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观察实验现象时, 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静到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状态, 在弄清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情况的同时, 培养学生从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第二, 注重对实验的观察。初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注重课堂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验现象, 自己完成学生实验的报告填写,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 我还适时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放开手脚独立设计实验。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 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 我都认真审查, 只要没有意外情况 (不安全因素等) 都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试验,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当然,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还有许多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素材, 有待化学教师不断去挖掘并加以利用。有人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因而,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创新教育”研究, 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 篇9
1. 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万事趣为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顺利地完成这项教学任务,我在第一节化学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用小型喷水器在白纸上喷出红色的“化学”二字;接着,又用“玻璃棒”点燃一排小烟花。以此去展现化学的魅力并拉开学习化学的序幕,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几分钟内被我激发出来,教室里一片欢呼,个个兴高采烈,一个个“为什么”自然流出,为学生学习化学埋下“兴趣”的种子。于是我趁热打铁地问学生:“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想。”我引导说:“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那就和我一起去学习《化学》这门课吧。”于是顺理成章地展开了初中化学“绪言”部分的教学。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把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推向高潮,让学生在无穷的回味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由于是第一节化学课,我没有要学生去探究清楚其中的“为什么”,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非但没有结束,反而更加强烈。因为在这节课里我不仅埋下了“兴趣”的种子,还激活了学生想探究的“欲望”。
这就是探究性实验的魅力。在化学教学中常用这种方法,能把具体问题设计成实验探究活动去进行,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则像泉水般永流不息。
2. 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构建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及平台
课堂教学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这是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探究性实验教学正好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的空间与合作的广阔平台。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课题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已学习氧气的制取,所以引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2人1小组去探究“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是如何确定”。此时教师在学生小组中来回巡逻,回答学生的疑问,启发思考。再过3分钟,每3个小组合成一大组,交流讨论各自的看法。3分钟后,各大组派代表用1分钟向全班汇报组内达成的共识(用7分钟)。然后,各大组根据其他组的看法调整思路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接着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即“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根据需要自选仪器,也是按照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通过小组探究,分组讨论,大组交流,大组代表汇报,大组根据其他组的汇报和教师的点评,做出装置的整改方案及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结论。之后,进入第三环节的学习,即“选择一套最佳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讨论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继续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
在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一直保持着交流与合作的状态;教师始终穿梭在学生之间,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管理者,体现出“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绕着太阳转”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个交流空间与合作的平台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用得恰到好处。
3. 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科学态度和提高科学素养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同学们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看到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于是,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而没有往更深的层次去思考,“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不会是溶于水后,跟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在作怪”。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素养,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做如下的探究: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分别观察四朵纸花颜色变化的情况。同学们在活动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跟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
通过探究,同学们知道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只有通过探究才能感悟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素养,是学习和工作必不可缺少的良好素质。
4. 探究性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供活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理念是在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中,特别强调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而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有着独到的功效。
例如,教学中把人教版《化学》教材中的第二单元里的课题3中习题的第5题:“利用下列所示仪器、药品(及其他必要物品)进行实验并探究。(1)“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与“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是否相同?哪种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2)设计制取氧气和试验其性质的实验方案,征得老师同意后实施你的方案,实验后进行小结。在课堂上我首先组织各实验小组对第(1)小题作实际探究,实验后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把第(2)小题作为一个课外探究题,让学生进行探究的准备,第二天交方案并进行实验。第二天,有一些学生带来了石头粉、黄泥粉、石灰渣、河沙等,告诉我说是想试验一下它们是不是也和“二氧化锰”一样能起催化作用;也有一些学生弄来了打点滴用的吊瓶和软胶管,说是用来代替“注射器”,让过氧化氢溶液轻松方便地流进反应器里,而且还便于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流速,以控制反应速度,等等。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 篇10
一、深入挖掘教学内容,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研究意识
科学研究表明, 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当学生有了明确的问题后, 他们才开始有进一步探究的冲动和热情。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本身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 他们才会有对该问题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如果我们能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 让他们对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明确问题解决的价值和基本方向和步骤等, 学生的探索热情会更为高涨。
一位老师在教学“燃烧和灭火”的内容时, 与学生一起做了三个实验。实验一:用酒精灯尝试点燃木条和玻璃棒, 观察异同;实验二:让学生点燃了两支蜡烛, 将其中的一支蜡烛用玻璃杯子罩住, 观察变化;实验三: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 观察其过程。当学生对实验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进而产生了对其中原因的探究欲望时, 老师宣布, 请大家用实验室的材料, 继续进行实验, 给自己的设想一个合理的解释。一节课, 燃烧现象的三个条件被学生诠释得淋漓尽致。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活动中, 尽量要做到“不见自我”, 就是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索, 自由发展, 即使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也要注重方式和方法, 尽量不留痕迹, 让学生有主动权和选择权, 要让他们在回顾探索过程的时候, 有自我成功感和成就感, 少一些教师的牵引和控制。我们在为学生提供化学问题的时候, 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 预设探究性学习的主题, 同时, 要借助学生的讨论环节, 丰富他们的探究课题。
二、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发展学生合作能力, 形成探索方法
教育理论研究发现,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从自我直接经验开始的。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 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我们的化学探究性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场景中开始,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开始, 注重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感性经验和操作技能引入课堂。要让学生学会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和交流, 让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背景知识都得到展示, 要让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都得到展示, 让学生在比较和选择中发展探究能力和合作水平, 掌握合作的方法, 体验合作探究的价值。
我在教学“空气”一节时, 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有深刻的认识, 在拉瓦锡实验过程之后, 我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如果我们给烧杯中不断增加水, 那么集气瓶中的水可能装满吗?刚才我们几组同学做实验的时候发现, 有的组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 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表面看来, 这是在让学生讨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质上是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在研究探索, 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空气的组成中, 氧气占五分之一左右, 实验过程要保证装置不漏气, 白磷要足量等都是本实验的重要因素。
探究活动设计是极富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不光是探究活动预案本身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发展性, 即使是在探究性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也有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教育管理的智慧和预见, 在保证学生多样化学习的同时, 要将自己融进学生的探究活动, 要尽量多与学生交流, 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要在探究性活动中, 把握学生探究的真实历程, 允许学生犯错误, 鼓励他们在不断地自我调整和发现中完成探索活动。
三、灵活拓展学科空间,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独立精神
教学实践表明, 课堂活动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 相比较而言, 在此环节中, 学生的独立学习时间较少, 独创性和批判性等个性特征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为了弥补这一缺陷, 我在化学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家庭作业、社会观察等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 为探究性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一位老师在教学“金属材料”内容前, 让学生写观察日记, 找出一些常见的金属, 通过一些简单实验操作, 了解其物理性质。有的学生用砂纸摩擦后发现, 金属大多是银白色, 有光泽, 如果将一端放在火苗上烧烤, 从另一端能感受到热的传递, 用小灯泡和电池做实验发现, 它们几乎都可以导电, 一般比较坚硬, 不容易变形。甚至还有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铁、铜等容易生锈, 而钢和铝合金则不容易被腐蚀等。
浅议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化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是指探究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哪些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对于初中化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实验教学方面,新课标更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性,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喜欢上化学课,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透过实验现象看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化学学习能力。
而且就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来看,一般性的实验操作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只要我们教师备课充分,引导得当,学生之间通过小组的操作,在团结协作的模式下是很容易完成实验过程的,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认真观察,最终得出结论,这个过程的效果是远远比我们直接把结论教给学生的效果好得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化学实验过程也有其危险性和意外性,所以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是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准备才能够实现实验效果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探究,谈谈对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为学生探究营造宽松的氛围
我们传统的化学课堂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讲的太多,管的太死,这导致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只是在抽象地对知识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对很多知识点的认识往往是停留在表面,学生并未真正掌握知识。新课改下对于师生角色有着清晰的定位,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
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死气沉沉的弊端,要结合我们的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来精心地准备我们的实验课堂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尽可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大胆地质疑,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学生的认知才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是自己真正地在理解和消化着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一直是充满着热情和求知的积极性的,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而在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的氛围,要充分地发扬民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提出来和学生一起去探讨,这样不仅会收获我们的实验内容,还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我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劳动、共同探索的过程。从课本的实验原理出发,出示一些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通过讨论来合作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先创设了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参与欲望,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适时引导学生对众多方案进行比较和可行性检验,给每位学生尊重与信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直到得出共同的结论。
二、注重自主探究的科学方法的培养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训练,体验探究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如对化学现象进行分类、提出有关的假设、设计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进行探究等。
三、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在知识呈现方式上,主要采用“知识介绍型”写法,过去我们教师大多按部就班表演给学生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忽视了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大作用。面对新课改,教师应该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教育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必须由教师亲自做的演示实验,要使用探究法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运用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分析和处理资料;对于易操作、易成功,没有破坏性和危害性的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亲自经历中,在探究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化学内容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例如,教学碳酸钙的性质时,我采用练习的方式提供知识、思路和方法的铺垫,再提出问题。事先,由学生自己去收集自然界中含碳酸钙的物质,然后由学生考虑、思考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这些物质(如贝壳、螺丝壳、目鱼骨等)中含碳酸钙。当讨论到碳酸钙高温分解这一化学性质时,由于碳酸钙高温分解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我就让学生讨论“如何用实验证明氧化钙的存在?”并分组实验。不同学生可能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并讨论出最佳方案。又如在《氧气》的教学中,当讨论催化剂这一问题时我们把教师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分为三组实验同时进行,一组是加热二氧化锰,另一组是加热氯酸钾,还有一组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观察实验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哪一组实验先放出氧气。通过比较这三组实验得出催化剂的概念、作用。
总之,“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尽”。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广大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快乐,由此养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来必会成为具有全面科学素养的建设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效洵.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新课程,2008(2).
[2]王程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4]周仕东,郑长龙.论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化学教育,2006(11).
[5]严建波.一次成功的探究性实验课.化学教育,2006(5).
[6]李军.化学探究实验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化学教学,2007.
[7]蒋逸萍.化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6).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 篇12
关键词: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界定
探究式实验教学, 是指在化学教学中,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并重, 培养他们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课堂教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 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从观察生活及化学现象入手, 提出问题, 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 探讨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结果, 与其它化学现象的内在联系, 以及这些化学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对社会生活和科技的影响等等。其教学过程一般围绕六个环节展开, 即:
其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及交流与评价等三环节在课堂教学行为中最易被忽视, 因此下面我们重点阐述。
1. 关于“提出问题”。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探究式实验教学是以问题为出发点的, 因此如何让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是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第一要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 引发学生的兴趣或认知上的冲突,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物质的溶解性》这一节中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时, 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引导]:溶解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现象。菜汤太淡了, 需要加点盐;牛奶太淡了, 需要加点糖。这说明食盐和糖都能够溶解在水中。对于食盐的溶解, 你们想弄清哪些问题?
[提出问题] (生1) :食盐在别的液体中是否也会溶解? (生2) :怎样使食盐溶解得更快些? (生3) :食盐为什么能够溶解在水中?
[教师引导]: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食盐在别的液体中是否也会溶解这一问题比较简单, 同学们可以在课外探究;食盐为什么能够溶解在水中, 要依靠后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今天我们先一起来探究“怎样使食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些?”
这里,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 提出食盐溶解的相关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各个问题,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使他们明白哪个问题是本堂课所要解决的。但有许多情况下, 学生提问难以切中主题, 解决这一情况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
探究式实验教学由于赋予学生很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学生常常有超越教师预想的发现。这就使得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会提出许多新的、更深刻的问题。无论这些问题是否与该节课的主题相关, 是否令教师感到尴尬, 都是学生大脑迸发出的思维火花, 都会给探究活动开拓新的空间, 因此都应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赏。
2. 关于“猜想与假设”。
猜想和假设是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开始, 它就好像黑夜中的烛光, 烛光越多, 夜就越亮。学生们提出的各种猜想越多, 离发现科学结论的距离就越近, 即使某种猜想是错误的, 也会为别人提出更多的猜想和假设而创造灵感。因此, 猜想和假设在探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依据的猜想, 不能胡思乱想。
3. 关于“交流与评价”。
交流与评价是贯穿于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 一方面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 更有条理, 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表达交流, 学生学会了倾诉和倾听, 学会了在与他人意见发生分歧时如何以充足的道理说服他人, 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不同的意见, 使大家取得共识, 学会了在无法达成共识时如何保留各自的意见, 等等。所以, 表达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态度并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评价是多方面的, 既有教师的评价, 也有学生对自己、对同伴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学会对探究过程的评价。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评价学生要有针对性, 适合学生的发展, 挖掘不同学生的闪光点。文喆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曾经指出:“评价有包容, 不是一味地严, 也不是一味地宽, 不是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 而是多把尺子量不同的人。”
二、对探究式实验教学实践的感悟
科学探究是一种教学方式, 探究式实验教学可通过多种途径、多层面的活动来实现, 可以是学生在校分组实验探究, 也可以是家庭小实验探究;可以进行完全探究, 也可以进行部分探究, 只是要训练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而已。但是, 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求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 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也不是每一次实验探究都要求完成探究的六个环节, 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 确定探究的重点是什么, 需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探究能力, 侧重加强哪个环节的训练。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不能追求虚假的表面热闹, 应当进行实质性的实验探究。老师要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 尽量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 启迪学生的思维, 通过实验探索化学现象, 揭示隐藏其中的科学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去,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因此, 教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应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 自己构建知识以达到会学和学会的目的。“凡为教, 目的是达到不要教”, 这才是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黄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及案例[J].广西教育B版.2008 (09) .
[2]栾德成.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教育教学科研.2009 (4) .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的探究性教学06-16
初中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08-10
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11-01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10-21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07-24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探究11-16
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11-21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10-04
初中化学的科学探究07-15
初中化学探究式学习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