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2024-07-24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精选11篇)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篇1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之我见

概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提出的背景,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六个层次,以及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科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 探究性学习最近发展区 科学素养 教育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提出的背景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二、科学探究和探究性学习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的定义是:“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与研究杂染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通过实验或其它方式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并且交流探究成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它可以替代的解释”。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王景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1

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体现在探究式课堂中。

学生的探究可以分成六个层次:

1、教师提问、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2、教师提问、教师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3、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4、学生提问、教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5、学生提问、教师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6、学生提问、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探究式教学就是不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教师与学生共享获到知识的过程。

四、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化学探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涉及化学知识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化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精神。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是基于探究教学的开展。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下面就我参与由市教研室曹发根主任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初中化学探究式典型课例实验》的一些经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1、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提倡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不同的学生在解决相同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2、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创造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也就是现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驱动性的、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维持和促进探究活动的展开,达到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如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空气的存在?②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成分的存在?③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可用什么方法?除去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④有哪些因素可能对结果的测定有影响?当然,探究教学中仅有教师提出问题是不够的,因为这是较低层次的探究。教师还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灵活的氛围中通过各种途径,如实验、观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等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

3、明确探究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次上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每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应达到的探究技能水平(最近发展区),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实际(学生知识的现有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帮助和指导学生明确每次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使探究教学沿着教学目标的轨道不断向前延伸。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取过氧化氢的分解时对催化剂的选择,通过实验比较使用和不使用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的温度、速率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再如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的装置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要相对完整

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这八个步骤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但对于有限的教学时间来说,对于某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成所有的探究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某个环节的能力因素和可以培养的目标,取其中一、二个环节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某个环节相对完整,让学生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环节,这样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把多次不同的探究环节逐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意识,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水平就会在一定量的基础上(量变),达到一个质的飞跃(质变)。

5、用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果探究活动多侧面、多形式,探究学习难度大、复杂性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此时学生可能因老师不经意的责备而放弃,也可能因老师的刻意性鼓励而不懈努力。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可以采用活动表现性评价、肯定性评价、全面化评价,实事求是、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促进其发展,从而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

探究式教学已经在我省全面铺开,并且不断深入,相信在所有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篇2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 探究性

一切思维都源于问题, 没有问题就无法谈及探究。因此, 教师要将问题全面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遇到新问题, 使客观事实与原有认知产生冲突、形成矛盾, 进而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这样, 问题就成为了探究学习的源头, 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也是紧紧围绕某一问题展开。此外, 课堂探究中的“问题”要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 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经验, 创设具有思考价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教学问题。教师要精心创设可有效促使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情境, 围绕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发现问题, 使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例如新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环节, 就是要求学生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自主实验。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论证, 不仅是实验过程, 而且是探究过程。

2. 实践性

课堂探究教学的实现是以具体的探究活动为基础的, 主张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取最直接的经验,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掌握科学方法, 同时有助于学生跳出以往机械记忆的框架, 从社会中获取知识, 增强社会适应力并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并切实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 查阅相关资料, 同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活动既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 也是社会实践的过程。所以, 实践是探究教学的基本形式, 是区别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重要特征。

3. 合作性

信息社会特别强调的就是团队合作。探究式教学和学习作为一项复杂活动, 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 合作交流是课堂探究式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形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 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 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角度和方式就会存在差异。通过小组合作, 对问题的考虑会更加立体和丰富, 从而避免对问题的片面认识和理解, 有助于在集体智慧下获取对所学内容和知识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课堂探究式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彼此影响, 共同进步, 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现策略

1. 师生双边合作探究

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普遍方式为:教师按照课本给出相关问题, 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 最后给出结论, 进行课堂总结。如此一来, 就导致了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了实验现象, 却无法单独完成实验并真正理解实验的本质。例如在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 教师根本没必要进行演示, 完全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 按照教材规定进行实际操作, 深刻领会要领。然后再组织学生上台演示, 并让其他学生找错误, 这样一来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2.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当前, 初中化学的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 全班学生按照教材规定步骤, 用相同的实验器材、相同的实验方法, 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相同的实验, 并验证相同的结论。全班的学生实验全部经由一位教师来指导, 不可避免地, 错误操作根本无法得到全部纠正。同时, 有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目的和意图不甚了解, 也会导致实验效果没有达到最佳化。鉴于此,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 可以对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分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同一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由分工, 一个负责实际操作, 一个在旁指导和协助实验, 并观察实验是否有误, 然后及时予以指出和纠正。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充分指导, 始终强调学生合作, 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 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开展探究

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增设了许多家庭小实验, 这些实验是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和学习非常好的素材, 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手段, 但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此没有予以足够重视。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实验, 通常会为那些学习水平低、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提供良好表现机会。例如在进行“自制简易净水器”实验教学时, 有同学发现按照教材规定制作出来的净水器存在着易倾斜的毛病, 并考虑到使用方便, 为净水器增设了拎手和盖子。这看似很小的改动, 却体现了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 并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有效激发了该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并提高了化学学习效率和成绩。

总之, 初中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 完善学生化学知识结构, 让学生全面掌握科学方法, 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同时, 教师只有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立足点,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一切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陶莉.提高化学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验能力[J].科学大众, 2011 (12) .[1]陶莉.提高化学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验能力[J].科学大众, 2011 (12) .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

从初中化学这一学科来说,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探究式教学模式与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相辅相成,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和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从目前我国初中教学改革的发展情况来看,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进而更好的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探究式教学的形式

1、教师示范探究。教师示范式教学主要围绕某一问题的抽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着重启发诱导。在这一方式里,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对于课题的提出方式,教师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善学,继而获得思维发展。当然,探究教学过程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过程进行,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化学概念的教学可采用课题探究方式来组织教学,课题的选择与编制自然不是随意的,它应是发现的突破点,即通过对它的探究,可以认识一些重要的基本原理,这些突破点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指示灯。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施教过程中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或培养,这样就会通过教师的“变教为诱”、“变教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从而调动起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2、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去探索,即教会学生学会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对一些知识,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例如: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Cu→Cu(OH)2来设计一个实验。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要求,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课题的设计。不少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网上搜查一些资料,有些学生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也有一些学生向有关老师请教。通过课外探究,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汇总。学生设计的方案较多,其中也有一些方案不符合科学性或者是知识性错误,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筛选出了3个方案。

3、师生共同探究。师生共探究应着眼于“交流——互动”式教学的形式,教师将学生的操作成果,展示给全班,学生,学生们可以从中发现优点、寻找不足,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感悟,以便升华新体会的认识与观念,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种由成功的学习而产生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因为反思是督查、检测、调整的重要举措。故而教师在总结课题探究情况的过程中,就要鼓励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学习、研究活动,让他学会发扬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让他们在充满信心的同时探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思维方式。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以学生对课题探究的行为反应中获得反馈信息,以掌握学生的课题探究发展的程度,调整下上步的教学行动。“启发一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但克服了旧的教学模式的缺点,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操作中学习、掌握知识,理论与实践实现充分结合。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制定探究目标

在开展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探究式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不是朝夕之事,教师在帮助学生探究能力的时候要掌握分寸,在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不同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形成明确的探究目标,使学生在现有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同时,教师要掌握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结合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宗旨和方向来制定探究教学的教学目标,这样能更好的确保探究式教学目标的良好体现。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完善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的完整性是体现教学过程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在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具备完整的教学过程,才能起到探究式教学的教学作用。从教学计划的设定,探究问题的选择,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最后到教师进行的综合性评估,都需要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为基础,可见,在化学教学中体现出教学的完整性是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的,是需要体现出计划的科学性的。

四、初中化学教学应强化教学的主体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针对化学知识进行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全面的体现出教学的主体性,充分的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保证学生能够从更为全面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带动主体性的体现。

首先.进行探究式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初中阶段,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都体现得十分明显,学生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加之化学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有必要强化针对性,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得到满足,并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为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教师需要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教学设计,在问题的设置和知识点的讲解上要有所针对。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探究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优势能力,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来进一步的进行深入的探索。针对于化学这一门学科而言,化学学科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的,学生只有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我国的初中化学教习中,探索式教习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普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的发展,体现出了教学的转变,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化学教师只要转变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进步。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式探究 篇4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完成那些在接受教育之前不能完成的事情。为实现这个教育目的,就要不断地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即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教师要“教”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学生也要“学”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二者必须和谐统一。基于这种理念,对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就要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方式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引起的。可以说,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改变学生,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与“学”和谐统一,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转变行为角色

有效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目的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蔡元培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说:“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他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帮助者,重在“解惑”,解决学生自己学习的疑难。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把学习的机会和权力还给学生,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全力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多创造让学生探究和合作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教师是组织者,就要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参与科学探究和小组合作。教师是引导者,作用在于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走进来”,再“走出去”,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和探究的时间,积极分析和提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既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让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发展。教师是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师生是学习交流的共同体,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者,能够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讨论,聆听学生的看法。在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出现的分歧,遇到的疑难,教师都要做好帮助者,引导、点拨,让学生走出困惑。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将不能做的化学实验通过网络视频展示给学生,将学生无法看到或难以想象的微观粒子的运动通过动画模拟出示给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从而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转变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以师生的交流活动为主,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很少或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以教师为主,基本流程是:教师设置或提出问题,学生答,答不出时教师解释,然后教师给出知识点,学生记忆或做笔记。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合作或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思考和讨论也就没有深度,是浅层次的,不足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智力的提高。在缺乏彼此支持、交流的环境中学习,使得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合作,缺乏团队精神,没有合作意识,在互相交往中,更不懂得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这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无疑是有害的,也很难创造出成果。显然,这与新型的学习方式相悖。因此,实施有效教学,就要改变这种现状,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倡导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目标相一致。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积极创设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彼此尊重,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转变教学思维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强调学生的学习要有效果,尤其是在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提高,注重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多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上做文章,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和深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在理论上,没有人怀疑学校中培养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但事实上,这个看法在实践上不如理论上那么为人们所承认。此外,就学生的心智而论,学校为学生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思维的能力。”而化学本身做为自然学科,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来自然学科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而绝不能死记硬背科学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特别是化学实验的优势,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知识,在探究中发展创新思维。

有效教学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追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发展的机遇。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为责任,让教育真正有实效。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探究 篇5

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它能让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将化学分层全面关注的量化管理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整体得到发展,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以此,我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探究》课题,并付诸于教学实际中,在这几个月的研究与实践中,我组织学生完成了很多实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分组进行指导教学,对不同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发现原来不爱上化学课的学生比以前更加积极、主动了。实验动手能力也逐渐增强了。以下是我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分层实验,机会均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喜欢让优等生来进行操作,以保证实验效果,导致中等生难以参与,学困生只能在一旁观看。分组实验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动手参与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分组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定哪些实验由哪个层次的学生操作,使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

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课中用排水法制取氧气时,我首先让学困生上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装药品于试管中,塞上塞子。接着中等生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最后,由优等生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同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先将导管撤出,再熄灭酒精灯?”,使优等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充分拓展。

2.动态分层,增强信心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即学生学习的基础,发展可能性及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在化学教学中将学生分为相对稳定的若干层次。通常我们以A、B、C来命名:A类学生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成绩稳定;B类学生基础较好,非智力因素也较好,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成绩忽起忽落不稳定,但潜力较大;C类学生基础薄弱,非智力因素也较差,基础不扎实,成绩不太好。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上进心,以上的分层不在班级公布,只跟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样的分层是动态,可以进行调整。分层完毕,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做好学习记录,并及时调整学生层次,以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3.目标分层,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分层,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认可和发展,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分层提问,把握梯度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不同问题要有难易的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回答;有一定灵活性的问题可以让中等生来回答;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激励。

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课,在学生通过实验制取氧气结束后,可提问学困生:氧气有颜色、有气味吗?向中等生提问: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在1L水中仅能溶解30mL的氧气,从而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再让优等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作出总结归纳,即氧气无色、无味,比空气略重,且不易溶于水。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提示,让提问到的每位学生都能作答。

5.作业分层,各有所获 课后作业的布置非常重要。每次布置时都要设计一些数量,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当层次的题目进行练习,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强化。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篇6

实验不仅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实验教学同样是深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且提升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的一种途径。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深化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很有必要。 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深化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也能对于知识教学起到辅助与推动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探究性内容的合理选择

在设计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于探究性内容有合理的选择,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方面,探究性内容的难易要适度,要能够在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的基础上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 另一方面,内容的选择要合理,教师应当有意识地选取那些和生活现象以及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探究素材。 这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奇妙的二氧化碳”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知识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探究性实验。 教师可以提前一天让学生将鸡蛋放在食醋中浸泡24 小时,第二天学生都拿了个软皮蛋,这样就可以设问: 蛋壳哪里去了? 食醋的成分是什么? 蛋壳的成分是什么? 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你觉得鸡蛋发生了什么反应? 教师可以运用这个有代表性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可以把鸡蛋放在盐酸中反应,让鸡蛋在产生气体作用下可以在盐酸里“游泳”,让学生观察整个实验过程。 面对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很兴奋,并且积极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结合生活实际的实验内容,通常是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良好素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也会更加深入。

二、实验思路的有效设计

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时,实验思路与实验流程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现象以及实验效果,也会一定程度决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教师应当尽量让实验流程清晰合理,要让学生能够弄懂实验的基本过程,并且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独立操作的空间。 另外,实验在设计时要凸显学生的自主性,要多设计让学生开展独立探究的过程与环节,要多设置一些疑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培养。

例如,在讲“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时,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顾化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燃烧的事例。 学生很容易想到镁条、铁丝、木炭、硫在氧气中的燃烧,然后根据它们的燃烧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得出燃烧反应的特征,并且得出燃烧的定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燃烧的一些典型案例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验用品: 小木条、石头、小纸条、蜡烛、酒精灯、小烧杯、坩埚钳、火柴、石棉网等。 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现问题: 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少学生会提出假设,指出自己认为的燃烧所需的条件,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直至探究出最后的正确结论。 这样的实验思路与实验设计,不仅凸显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实验自主性

有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会忽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实验课程往往是以教学的`演示实验为主,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很难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这是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时有必要改善的地方,教师要设计更多引发学生参与的实验活动,要增强学生的实验自主性,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且加强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教师应当更多地设计开放型探究性实验,将学生引入实验中,做实验的主人,而不是观众。

例如,在讲“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猜想: 猜想1: 反应后质量变小了。 木炭燃烧后化为灰烬,质量肯定变小了。 猜想2: 反应后质量变大了。 铁燃烧后生成Fe3O4,质量明显变大了。 猜想3: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木炭燃烧生成了CO2,铁燃烧还有氧气参加,这些都要计算在里面的。 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尽量给予学生一些引导与启发。 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思考也更加深入,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探究 篇7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初中化学实验

探究式教学方式还有两个别称, 人们也称其为研究法和发现法[1], 其内涵从字面上便可见一二, 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注重于学生发现和探究的过程. 事实上, 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学生在知悉原理和概念的情况下, 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实验、思考及讨论的过程进行相对独立的探究, 从而发现、掌握原理和结论.很显然, 这种教学方法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特征, 对于学生发现能力和研究能力及研究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 同时, 这种方式也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经过了个人的实际操作, 学生往往会对辛苦得到的结论印象深刻, 这也就方便了后续的理解, 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言, 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 化学实验部分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化学反应的发生离不开实验的揭示, 没有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无异于纸上谈兵, 终是浅淡. 另外, 初中化学相对来说仍然比较基础, 但却对学生未来对化学的理解和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做好化学教学工作的同时, 教师应尽量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这些都需要实验操作来带给学生切实的感受, 教师演示的实验过程未免过于单调, 另外, 一些化学反应的变化比较微妙, 也不利于全班学生的观察, 故而将学生分散开来, 并在注意好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就显得妙趣横生了.

二、做好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对策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特色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应积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强化教学效果.

1. 实验前注意好基本理论的渗透

教师应在进行实验之前做好基本理论和概念的渗透工作, 学生不能盲目地进行实验, 起码要知道实验的大概目的, 实验涉及到物品的一些性状, 以及实验的基本的注意事项, 甚至包括一些基本的反应原理, 也是需要教师做好事前的渗透工作的.理论指导实践, 这是十分关键的, 缺乏了适当理论的指导作用, 实践活动就很可能变的盲目, 并且缺乏一定的安全保障[2], 故而, 教师务必在实验前做好基本理论的渗透工作.

2. 合理安排探究内容

探究式教学法的魅力就在于一半是已知的, 但另一半却是未知的, 并且还需要学生动手去寻找答案, 并且去丰富它们, 对于学生来说, 这无异于是一个小小的发现过程, 如果探究内容设置的合理的话, 能够极大地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如果探究内容的设置不得当, 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 氧气的制作实验, 教师应在实验前几天向学生提出问题: 我们应该采用什么物质来制取氧气? 请学生观察这种物质的性状, 并注意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收集氧气有几种方法? 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好? 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提前的思考, 未必是为了寻求一个答案, 而是要让学生投入到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去, 从而能够在实验课程中积极认真地去寻求答案.

3. 重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一般来说, 化学反应的过程比较复杂, 虽然初中阶段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相对简单, 但是对于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初中生来说仍然未免紧张, 如果一个人来进行操作的话不仅难以正确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 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操作环节也无法熟练而流畅地完成, 这就会影响到化学实验的结果以及数据的准确性, 对此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积极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以小组的方式, 通过分工合作, 将整个实验过程顺利地完成. 另外, 一些实验的结果也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讨论, 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灵感,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总之, 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于初中化学实验部分的学习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从抽象的化学概念中走入具象的动手操作之中, 对于学生理解问题, 进一步思考问题都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同时, 探究式教学方法还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化学的兴趣, 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在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注意探究内容的设置以及对学生的恰当引导. 总而言之, 教师只有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积极探索, 才能够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

摘要:初中化学课程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化学实验部分是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对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十分重要, 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能够和化学实验的特性相结合, 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及讨论的过程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本文介绍了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式教学法的关系并对如何做好实验环节的探究式教学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罗春生.浅谈对初中化学实验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2) :52.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试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此,我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做了一定探索,下面就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谈几点具体策略,以供同仁商榷。

2精心设计探究模式,循序渐进引导探究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仪器的使用以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几乎不了解。为了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探究实验,起初我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价”一般探究思路,给学生设计探究模式。学生按照模式做尝试实验,感知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如《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具体模式:

观察现象:分别给一瓶集满空气的集气瓶、集满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插入燃着的木条,这时会发现:1.发现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2.提出问题:⑴空气中那些气体可以帮助人呼吸;⑵人呼出的气体中由那些物质组成?如何验证?3.猜想与假设

⑴人呼吸需要氧气,则呼出气体中氧气可能含量减少;⑵人呼出二氧化碳,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会增加;⑶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4设计方案⑴收集空气与呼出气体各两瓶。⑵利用氧气性质、二氧化碳性质、水的性质测定所收集气体中含量相对多少。5.收集证据(1)查资料已知⑴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浑浊越多二氧化碳气体越多。⑵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越多。⑶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木条熄灭。⑷水蒸气遇冷会凝成液滴。6实验探究⑴收集呼出的气体、空气各两瓶。⑵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⑶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插入燃烧的木条。⑷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7.现象描述,获得结论8交流与评价:学生通过比较其它可能的解释,来评价自己解释并交流和论证各自提出的问题的解释。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技巧后,我尝试着稍稍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探究方案。此时,学生设计的方案,难免在可操作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问题,除在学生实验前仔细批阅方案,给予指导,还要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操作、现象的观察、现象地记录等方面进行其规范性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究实验操作的技巧和一般方法。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識和技能后,就放手让学生探究,但不能放手不管,还要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合理性等方面指导,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探究方法。

2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探究思维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时,设计了这样实验:把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引导提出“为什么一个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而另一个铜丝表面没有”。2.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观念矛盾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时,可向学生展示:“纯碱、高锰酸钾、氯化钠、碳酸钙”等并问学生:“那些是盐?”绝大部分学生们肯定的回答:除纯碱其余都是盐,当教师告诉学生纯碱也是盐时,同学们都很惊奇,从而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产生了求知欲望。3.让学生面临要加以理论解释的现象和事实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一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原子中电子与质子都带电,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物质不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呈现电中性?4.由旧知识拓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5.以谬误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模仿学生错误思维方式,进行推理、论证或演示实验,当产生不合理结论时,极易使学生产生疑问。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我提出“物质要燃烧是不是都要点燃”不少学生认为:“只有点燃后才能发生燃烧”。我针对学生提出这一结论,再演示白磷自然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疑问,主动探究燃烧的原因。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置问题情境。如氧化汞分解有毒、工业制氧、石油炼制、合成橡胶、钢铁冶炼等复杂,运用多媒体展示,创设问题情景。

3充分发挥实验功能,训练学生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式教学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与药品或补充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如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时,我给学生提供了氧化铜,因为原料易得,实验易做,现象又明显。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探究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另一组做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再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中,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按照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按要求闻气味,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反应规律,同时适时进行环保知识教育。有些实验虽然会造成污染,但若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防止或减少污染。另外,家庭小实验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极好途径,平时我非常重视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如“鸡蛋壳与醋精反应”为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需要澄清石灰水,可向学生提供澄清石灰水,帮助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4积极改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正确地评价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追求“更好”的有效手段。为此,在探究实验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目前,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笔试和实验考查。但在笔试中侧重于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和结果,很难全面考查实验过程中的各项能力,这样的考核评价并不完善,尤其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在探究实验中涉及到科学方法的运用、方案设计、实验地操作、现象的观察等,还涉及到学习兴趣等其他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等因素。这些也对探究学习起着维持、调节、内化和升华的作用,关于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主要借鉴英国教师的实验评价方案,将一个实验计划分为四个过程,即计划、实验、解释和交流。在每一个过程中考核相关的技能,为学生学习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还坚持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学生向追求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化学(九年级)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篇9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的特点与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内容、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因此,其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尤为如此.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形成化学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作 者:罗向阳  作者单位:罗甸县沫阳中学,贵州,罗甸,550100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探究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试题 篇10

1、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②。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

2、小平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当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证安全,在通入CO气体之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进行如下实验:

(1)取氢氧化钙粉末溶于足量水中,有_______________现象出现,小强判断该药品已变质。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上图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b;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

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4)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

(5)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

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

-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

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Ⅰ是为了;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3)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

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由

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

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

是。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

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

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

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

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

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

氧化钙应注意---------------------------

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

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白色)

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

“部分”或“全部”)。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

(2)借助于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8、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2)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

>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

是;

9.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

A可以选用_________,试剂B选用_________,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反应类型为。

②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

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

去;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2)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食用外,还常用作工业原料生产相应的化工

产品,如工业上利用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试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

(2)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将海水进行可得到粗盐;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2-、Ca2+、Mg2+等杂质,有如下操作:①溶解;②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NaOH溶液;⑥蒸发结晶;⑦

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序号填一种合理组合)。

(4)海水“制碱”。下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步骤Ⅲ、步骤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

28.(8分)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

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若将铜网换成铁

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其原因是(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

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

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

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

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

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观察

到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当加入该试剂时观擦到的现象是。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写一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组他们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

(1)欢欢同学先按如有图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

入稀盐酸,遍地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

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仍呈现无色,于是他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仍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他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反思与评价】

(1)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

初中化学教学技巧探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技巧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020

化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在生物工程、机械制造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化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的需要,更是为了未来进入社会,顺利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一直是初中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科目之一。不同于语文、数学这些常规学科,初中是学生开始正式、全面的接触化学的时期,对这门学科存在陌生感,更缺乏基本的学科知识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化学的学习方面存在着困难,化学作为一门典型的理性学科来说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导致了大多数理性思维欠缺的学生在化学面前手足无措,学习方面始终不得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手段,做好化学教学的开头工作,顺利引导学生进入化学的天地。

一、全面了解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受到先天智力发展的水平和后天成长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知识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消化、吸收速度的不同,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所了解,从而制定出适合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体化学学习水平做出评估。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带两个以上的班级的化学,不同班级之间的学生整体的化学水平也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要分别了解并做到“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在教学重难点内容的讲解方面也要有所侧重,从而做到因材施教,保证班级学习水平的提高。

其次,教师要对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有所了解。一个班级中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都各不相同,理性思维较好的学生在化学的学习方面会感到相对轻松,但对于感性思维发达而理性思维欠缺的学生来说,化学的学习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量保证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的包涵难、中、易三个方面,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接受者,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具备独立人格的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是需要两者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清自身所处的地位,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首先,教师在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应教学角色的转换,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我国通常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的主要作用就是“听课”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忽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新的教学关系,将课堂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思考,并独立解决问题,做好知识的补充和重难点的讲解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其次,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不同排列组合会产生许多神奇的化学现象。而学生如果只是通过课本理论知识的描述是不可能真正了解的,是需要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才能够直观、立体的感受到化学变化的过程,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带领学生进行试验,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一些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试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实验中的错误,等实验结束后,以小组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这样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理论是实际相结合,做到活学活用。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化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来说,有着独特的学习规律和技巧,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打开化学学习的大门,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做到事半功倍的学化学。

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如果说教师备课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那么学生的课前预习就会直接关系到学生上课效率。对于学生来说,一节课的时间只是用来听课都会感到时间紧迫了,更别说要进行知识的预习了,因此学生要在上课之前就做好预习工作,了解这堂课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明白自身学习的重难点所在,这样才能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所侧重,紧跟教师的思路前进,对问题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其次,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工作。所谓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对于化学的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会将晦涩难懂的书面语言采用学生容易理解方式进行讲述,学生在课堂上一般都会觉得自己掌握的很好,从而产生轻视心理,长久的不练习,等到再做题时却发现已经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要督促学生多加练习,可以适当的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或者是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做到温故而知新,保证一定的知识重复度,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持久性效果。

上一篇:讲故事新闻稿件下一篇: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