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

2024-10-25

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精选12篇)

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 篇1

1 设置答疑环境, 引导探究思维

如在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中, 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毒性等设计成一个综合试验, 在演示前可设置疑问环境:通入二氧化硫后, 各装置中都会有哪些现象产生?品红中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性质?此性质与前面所学哪种物质性质类似?如何比较?据酸性高锰酸钾中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性质?装置最后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又说明二氧化硫有什么性质?实验结束后, 教师将品红溶液加热后, 再让大家进行讨论, 推测, 最后由学生共同推断、总结出一系列二氧化硫的性质。

通过上述过程, 使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养成注意观察事物的品质。同时综合分析、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原理, 然后联系实际, 提出环保问题, 为何煤炭耗量高, 炼钢厂多的地区酸雨易频频发生?一些岩石壁画, 古代雕塑历经千年而不变, 但二十世纪短短几十年, 却面目全非, 究竟是什么原因?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高贵品质。

2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探究知识的品质

用一些鲜明的实验将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从实验中探究原理, 分析性质, 得出结论, 可以说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如讲授金属钠的性质时, 并不先讲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 而是先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并提前声明你在实验中都将观察到什么, 并给这些现象加以解释, 得出你对钠的性质结论。以引导学生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和理解, 最后再进一步让学生探究钠与水反应的原理及产物, 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这样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思考, 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中的验证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中, 往往会遇到许多的问题难以理解。例如在单元复习中, 平时的习题中, 教师不妨将一些重点知识或题目配上验证性实验或探究式实验, 并将课本中的单个实验按知识的内在联系连接起来, 由学生动手亲自做或教师演示, 并由学生分析原因, 得出结论。比如好多学生对于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总是写不全, 因此, 教师可让学生做实验, 据现象来判断其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从而使

4.1尽可能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其加深理解和掌握。再如, 学生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否产生喷泉实验不能肯定时, 教师可提前将仪器、试剂准备好, 让学生当堂去验证, 二者与水能否形成喷泉, 然后引导学生研究, 利用喷泉实验的原理, 二者的性质, 如何改进可以形成喷泉,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

总之,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加强实验教学, 真正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让学生主动动手、动脑, 去探究原理, 追寻结论, 实验教学体现了时代特征, 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

潜污泵抽升排除。4.2优先考虑重力排水。既可节省能耗, 又可保证排水通畅, 不易积水。4.3室内外整备、检修地沟排水均优先采用合流制, 但室外地沟排水应设有保证地沟区域外的雨水不进入地沟排水系统的措施。4.4在检修地沟中央设应设置排水沟, 排水沟上设防滑盖板, 既能保证地沟内无积水, 又能保持地沟地面水平, 方便检修人员操作。4.5适当加大检修地沟与地沟外排水沟之间连通管的管经, 保证排水顺畅。建议采用DN300铸铁排水管直埋。4.6地沟范围内排水经收集后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避免对周边环境、水体造成污染。4.7检修地沟和整备客车的保洁工作。应规范保洁作业制度, 要求客车整备检修完毕后, 应及时进行保洁工作, 包括客车厕所清洗、客车车皮洗刷、检修地沟和下沉地面保洁, 及时将废纸屑、塑料袋、面纱条等废弃物品清理, 确保排水设施畅通。

参考文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建设部、质检局发, 2006.

[2]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中铁四院集团.铁道部发, 1998.

[3]铁路给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2008.中铁四院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等。注重知识的记忆、理解, 空间结构的想象, 形象思维的应用。特别是高中新课改教材中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对知识探究过程,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以及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增强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 应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实验探究, 体现出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

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 篇2

内容摘要:

化学实验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亮点。将“探究性学习”切入其中,使学生在充分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严设的治学方法.探究的基本规律是:自己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重建知识→能力形成。关键词:参与 问题意识 实验探究 体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一直是化学研究的手段,更是化学教学的亮点和重点。坚持以实验为切入点,进行教改尝试,始终把握最新的化学教学脉搏,希望找到一条能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的现代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恰似一缕春风,给呆板的传统教学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也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究,使学习的全过程充满无限乐趣和动力。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坚定不移储运探究意识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①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学会分享和合作;⑤培养科学的态度和道德;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强调“获得探究的体验”。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要想它能顺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务必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1. 养成质疑的好习惯

在化学教学中把严密的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日常教学能够让学生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以便全面发挥各种感官作用。如讲“分子的运动”之后,留这样一次作业:收集你周围各种装液体的瓶子,比较分析其共同点,并用所学知识解释之。学生一周之内收集到酒瓶、药瓶甚至酱油瓶、醋瓶、指甲油瓶、香水瓶等。学生比较它们的材质、形状、颜色后发现,瓶口都细小。开辟“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了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这些活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因为只有开放才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才能由每一个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个体指向,真正由学生从其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也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探究化学的内在需要。1. 营造化学探究的多变场景

化学的实验探究本身具有较强的层次性:提出问题→假设→研究探索→结论→知识重建→能力形成,教师在介绍正规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之前,让学生先到实验室做实验,这完全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注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运用学科知识。“探究性学习”的综合性,体现在与生物、物理、计算机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上,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去完整地认识整体的客观世界。在安全、可行的原则下,让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各种合理的方法,设计各种可行的方案。如设计区分食盐水和酒精溶液的实验方案,可以利用密度、气味、沸点、导电性、挥发性、可燃性来区分,也可以根据AgNO3等试剂对溶液的特殊反应现象来区分,还可以根据生物细胞对溶液反应等去设计。实验创新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创造思维方法,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进行创新,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二、摸索探究方法──千方百计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讨论为途径,实验探索为形式,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1.自学探究

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前布置有梯度的内容,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所研究内容的知识背景、研究目标以及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书本、读图、读网络的同时,感知问题、感悟知识,接受探究氛围的熏陶。学生在课前充分的自学准备,无疑像一针强心剂,既能打动学生心灵,又方便形成统一的课堂气氛,使学中有探,探中有学。2.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探究基础上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即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多则班级全体参加,少则几个人,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充分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当“铁钉生锈”实验成果拿到学校交流时,学生互相交换自己或小组的心得体会,甚至有学生用了一根刷了油漆的钉子半浸在水中作对比实验。又如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学生将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进入试管,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给学生带来了活的知识,这和以往生硬的记忆相比,的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今的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大胆且有创新,除了可以互相交流,还完全可以与教师作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时时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学术小成果。2. 实验探究

为了巩固探究意识或检验探究效果,学生一直把实验探究作为自己的最爱。因为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对实验装置的设计,对反应条件的控制,对反应机理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程序类似科学研究的程序:发现并明确问题→建立假设→搜集资料→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交流。经过“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到知识”几个步骤,逐步达到质的飞跃。在此过程要求教师实行全程跟踪指导,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做到点到为止,切不可越俎代庖,应该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有学生学完《空气》之后,联想到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外壳容易生锈,自家的墙壁也容易起皮、发泡,问老师是否与空气污染有关。我在“十一”长假期间给他布置了一个社会调查的作业。他首先调查了周边工厂,得知这些工厂以烧锅炉提供蒸汽,他的推测是煤里可能含有超标的硫,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待亲自到堆放煤的地方一看,发现

煤周围的地和墙的边缘都被浸染上了一圈淡淡的黄褐色,基本验证了他的猜想。学生开始运用自学、讨论和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实验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验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化学学科的要求和特点决定,不必强求统一。总之,实验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

三、反思探究过程──回味深长

实验探究,最看重过程,属于教与学中最纯粹最美好的一部分,它诠释了梦想、勇气与探险精神,也意味着新奇、执着和成功。1.学习方法的实质转变

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实践体验,克服了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在探究性“五小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小设计、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培养了归纳内化知识的能力,放手让干部管理试卷、考试成绩,甚至答案也是学生自己讨论的结果。加之化学学科活动设计成“化学与社会”讲座的形式,安排了“控制食品的化学污染”、“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无氟冰箱与环境”、“保鲜与化学”、“纳米材料”等热门专题,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激情,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2.价值观的明显提升

探究实验既能帮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理论,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实验探究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于“异想天开”中主动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了学习潜能,获得了成就感,培养了自尊心。讲氧气时,有少数学生呼吸到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得到的氧气,发现有明显的异味,这样很容易争论得知集气瓶中不是纯净的氧气,自然会去探索这个热分解反应的副反应,不再是只注意反应的某一局部,而从事物的全局来考虑,培养起敏锐的洞察力和全局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探究性学习”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促进思想情感交流,也蛇田虽了友情,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高层次的情感目标。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法展现化学知识,学生也应该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在不断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现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我,充实自我。在实际操作中,要在化学教学中普遍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尚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学生固有的学习习惯阻碍了探究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预先花大力气引导学生顺利走上探究之路;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也有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探究性学习的倡导者萨奇曼认为,只要有一个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焦点,学生享有探究的自由,还有一个容易引起反应的丰富的环境,学生都能开展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努力成为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和引导者,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使自己也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一分子,做好先行者和实践者。参考文献

1、人教社网站《教育理论与实践》

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 篇3

关键词:探究实验 化学教学 应用

一、 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概述

(一)含义

探究实验系在“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通过自己或者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某个未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猜想或假设,继而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进行验证、得到结论且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反思的一种特殊学习模式。

(二)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

探究实验的本身就是一个从事科学探究的过程。其主要过程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

1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般是探究实验的开始。问题一般都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化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根据学生所遇到的不同问题并结合实际,选择比较典型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进行探究并给予解决。

2猜想假设

当问题被老师提出后,会引发学生该问题的好奇和疑问,出于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学生的探究愿望会被进一步激发,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查找资料,并讨论设计实验构思,对问题提出假设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设计,可以由学生自己先行提出,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结果,并筛选出一套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后,配备相关实验仪器后对实验进行验证。

4验证实验

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实践,确保实验在正确的操作中的顺利进行,并科学的记录该实验现象以及得到的实验数据。教师在该过程中要在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5得出实验结论并进行反思评价

探究性实验的目标是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理性分析形成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以实验报告的方式来总结该实验。报告应当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以及步骤、试验现象及结果以及实验分析讨论。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比较、归纳、分类、讨论等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并通过和实验前的猜想假设做对照,科学的分析讨论实验得到的结论。

二、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探究实验的应用

(一)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问题

1理论性问题

有些实验为了令学生更加深入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老师不能只通过简单的课堂讲述,应当配合相应的实验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实验仪器、了解试验的方法以及得出实验现象及结果。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

2策略性问题

对于高中化学中实验探究的选取应当具有一定的策略性。教师可以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氢氧化铁溶液与铁的反应实验。

3事实性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存在一些与化学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生活现象,这些生活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应当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来引导学生。如氧化钙与水反应实验。

(二)高中实验探究的类型

1知识性实验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实验对新知识进行提取和引入,通过实验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良好的消化和吸收。如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2操作性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教导学生爱实验护仪器,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达到对深新知识印象的加深。如四氯化碳的萃取实验。

3创新性实验

教师可以改进实验方法和步骤,在以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对一些实验的得到的现象进行新的詮释,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如对比铁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实验和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对比实验。

4能力性实验

能力性实验系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的探究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能力性实验的探究,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利用氨气进行喷泉实验。

总体来说,每个探究实验并不是单一类型的实验,而是多种实验类型的综合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尽量经历一个相当完整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在教学中主导地位不断突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不仅仅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重点,更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不断发挥创新在学习中的优越性,不断提高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自觉性。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新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益欢,季春阳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3):58-59

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 篇4

一、由于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安全问题

探究性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很多因素,首先,学生的一些操作上的不规范很可能会使得实验失败,还可能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化学实验和其他实验不同,化学实验有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有些实验用到的一些药品、仪器等本身就比较危险,学生如果不能够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实验流程来进行实验,就非常容易发生各种事故,有时候还会伤到学生。因此,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前教师一定要反复给他们强调相应的操作事宜,要保障学生对于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正确的实验流程等都十分熟悉。这样才能够让实验有序进行,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由于操作上的不规范所引发的安全事故,这有很多非常典型的实例。比如,大家都知道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会被点燃,这会造成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这便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虽说学生都知道点燃氢气前要验纯,但就是有学生会在一些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将这个步骤忽略掉。由于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而酿成安全事故,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教师在这类探究性实验前不仅要给学生强调实验的安全事宜,在学生进行操作时也应当进行相应的监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二、由于用药过量产生的安全问题

化学实验中的很多药品都是有毒的物质,学生在利用这些物品进行化学实验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控制用量,规范的药品使用才能让实验获得成功。然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用药过量的问题还会经常出现。对于有的实验过程而言,用药过量不仅会导致实验的失败,还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给学生强调药品的用量问题也是探究式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避免实验安全问题产生的一个方法。

由于药品用量的不规范而产生的实验安全问题的例子也有很多,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又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都要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而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一旦用药过量,很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反应一旦过于剧烈会有爆炸的危险。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对于药品的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这也是保障实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由于药品混淆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很多学生会由于粗心大意或是对于药品分辨能力的缺乏而滥用实验药品,由于药品的混淆而导致的安全问题也十分普遍。药品混淆的问题经常会出现,有的实验用药的混淆不会有太严重的问题,但是有的实验一旦药品出错,不仅会让实验无法进行,还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实验中对于这个问题也要进行反复强调,首先要让学生对于每一种药品有准确的辨析能力,并且要明确实验过程具体是需要用到哪些药品。只有在实验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对于药品的混淆,才能防患于未然,进而减少实验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 篇5

【摘要】 研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依据探究学习的特点,探讨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引入问题—实验探求—发现结论—论证结果—应用反思” 五环节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手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随实验的深入差异显著;同时探究学习的能力逐渐渗透到其他各科的学习中,不仅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成绩,而且也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重要任务。新的学习方式和艺术,成为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用这种新经济时代对学习的要求,迎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新多年来教学中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引发我们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外不少教育工作者已对探究学习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发表了不少论文。但对探究学习的理论研究较多,实验研究较少。本研究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波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和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探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模式与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探究学习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探究学习主要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自然实验法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其它研究方法。采用按常态编班,不随意增减课时,在正常教学状态下进行研究。

实验对象:广东仲元中学1999级高二(4)班为实验班,高二(3)班为对比班。

四、实验过程

1、假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探究学习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之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学业成绩的进步。

2、变量

自变量:探究学习

因变量: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无关变量:实验选择的两个班学生来源均等,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相当;教师教学水平与工作态度相同;测试标准相同;排除家庭辅导、个别辅导等。

3、实验过程

(1)确定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把课堂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分为“引入问题—实验探求—发现结论—论证结果—应用反思”五个基本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第一主体,以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为第二主体,以探索数学问题、欣赏理解数学为中心,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但是,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其探究学习过程可以不同。

第一环节:引入问题。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一方面必须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本能地产生一种想知道“怎么回事”的冲动;另一方面,这种问题情境最终必然是可以解决的。

第二环节:实验探求。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查阅资料,或动手实验(动笔检验或用计算机实验)去研究探索。这一阶段应注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

第三环节:发现结论。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提出假设与猜想。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想象,勇于质疑。

第四环节:论证结果。用数学推理方法,证明发现的结论。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严密的逻辑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僅性。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从过去的知识经验中找出着眼点,找出思考问题的途径;掌握分析的方法,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评价的过程。同时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2)应用“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

我们用课题“轨迹的探求”说明实验过程。(细节略)

已知DF是定圆A的直径,C是圆A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DE的交点为F,当D在圆A上运动时,我们来看看点E的轨迹。

教师用几何画版演示轨迹,当学生看清轨迹时,教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进行论证。

当学生完成论证后,教师提出问题:想知道点F的轨迹吗?会是怎么的呢?(第一环节)生:还是圆。

师:是圆吗,用几何画版试一试。(第二环节,学生开始试验)

生:是椭圆。

生:是双曲线。

生:是一个点。

学生得出了几种不同的意见。

师:说出各自的理由。

生:当C点在圆内不与A点重合时是椭圆;当C点在圆外时是双曲线;当C点在圆上时是A点;当C点与A重合时是圆。(第三环节)

师:能证明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第四环节)师:我们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同时要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并运用这些经验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从刚才的探求中可看出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探求和论证的思维方法,你们还想进一步看看别的点的轨迹吗?(第五环节)可能的问题:

问题1:在直线EF上取一点S,探求点S的轨迹。(圆)

问题2:在直线CD上取一点T,过T作CD的垂线TQ,与直线AD交于Q,探求点Q的轨迹。(鸭蛋形)

点评:我们知道,探求一个点的轨迹,思维的出发点主要是两个,一是找出约束动点变动的几何条件,二是找出影响动点变动的因素,而这一节课从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中,使学生明确了探求点的轨迹的途径,初步理清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看清了问题的本质。

六、实验结果分析

我们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本课题的对比实验,两年来,完成了本课题的理论构建和操作模式,进行了四次数据测试和分析。

1、学生探究学习意识测试结果(本表满分为80分)

班级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N X

第一次(实验开始)53 58 53 57

第二次(第一学期未)53 62 53 60

第三次(第二学期未)53 68 53 62

第四次(第三学期未)53 70 53 63

说明:

1、分班是按学生总分高低搭配分班,不含人为因素,师资调配也是相同的。

2、为实验数据的可比性,N值是取实验开始时两班中人数较少的数,人数多的班级去掉排名在后的数(以后数据均不含这些学生)。

2、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测试结果(本表满分为160分)

班级 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N X

第一次(实验开始)53 120 53 118

第二次(第一学期未)53 123 53 1

21第三次(第二学期未)53 143 53 124

第四次(第三学期未)53 154 53 126

3、考试成绩

班级 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高分段人数 N X 高分段人数

高一下期期末 53 78 4 53 77 5

高二上期期未 53 75 3 53 79 3

高二下期期末 53 80 6 53 73 4

高三上期期未 53 115 6 53 108 3

高三高考成绩 53 603 8 53 596 5

说明:高一至高二下期未考试分数满分为100分,高分段分数为90分以上;高三上期未考试分数满分为150分,高分段分数为130分以上;高考为标准分,高分段分数为700分以上。

表4:表3中数据的方差分析及F检验

变 异 来 源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组 间 变 异(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171.88 1 172.8 6.73 显著

组 内 变 异(实验班与对照班之内)204.61 7 24.82

总 变 异 377.49 8

表5:被试班起点水平成绩比较表(高一期末成绩)

统计量班级 N X δ 各档次人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59以下

实验班 53 78 13 4 7 15 18 9

对比班 53 77 14 5 7 14 19 8

T=0.42<1.96, 无显著差异

表6:被试班实验结束成绩比较表(高考成绩)

统计量 班级 N X δ 各挡次人数

800-900 750-799 700-749 600-699 550-599

实验班 53 603 13.4 1 0 7 13 22

对比班 53 596 14.5 1 4 12 23

T=1.97>1.96,效果显著

表7:实验班实验前后成绩对比表:

统计量 优秀面 优良面 合格面 困难面 最高分 最低分 极差

80-100 70-79 60-69 59以下

实验前 25.5% 26.3% 33.7% 14.5% 95 42 47

实验后 43.6% 33.7% 14.5% 9% 813 450 32

从上列学业成绩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实验结果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看到,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始测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探究意识都无显著差异。经过半年的实验,两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实验的继续而持续增加,其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

2、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实验结果

从表中我们看到,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始测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探究意识都无显著差异。经过半年的实验,也无显著差异,但一年后,两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有的已经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实验的继续而持续增加,特别是学生在处理开放性问题中独创性能力显得更为突出。显示出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实验班原水平甚至第二次水平与对比班并没有明显差异,但第三次测试后上升的幅度明显加快,显示出实验因子的持续效力。

3、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对其它科的影响

从成绩表格中我们还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验前没有明显差异,甚至实验后的第一次考试,试验班还落后于对比班,这应当是实验班的学生不适用新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所至。但一年后两个班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但表现在学习成绩的整体上,更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对问题的处理上,学生学会了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从高考高分段人数的差异可以看出这一点,因为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出,探究能力不高的学生是不可能拿到高分的,大面积优生出现的成因,我们认为是基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各项能力又逐渐渗透到其他各科的学习中,促进了各科的平衡发展。在今年的高考中,实验班学生各科的高分人数显然优于其它班。此项实验的结果完全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探究的教学和学习对本学科及其它学科成绩带来积极的影响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了结论,实验结果证实了实验假说。

七、讨论

1、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跳一跳可以解决的问题。(2)问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是多种结论的,以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3)所确定的问题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

2、探求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业成绩是一致的。探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普遍较好,当然这其中也有个别例外的学生,其原因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尽管如此,仍然不影响二者的总体一致性。本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这种看法。

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 篇6

[关键词]探究实验 高中化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72

化学作为高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化学知识的琐碎与抽象,使得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学生学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并称化学为“第二外语”。因此,我国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研究教学方法,推广应用探究实验教学方式,旨在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探究实验教学的概念

探究实验教学即结合探究实验,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探究实验不同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为学生搭建交流讨论的平台,使学生在针对问题设计方案、验证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与探究能力。目前,探究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因为高中化学内容多,知识琐碎、抽象,并且大多都是实验结论,无论是对其进行讲授还是学习都很困难。而探究实验恰恰是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学习的教学方式,符合高中化学的教学程序,因此在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方面有着巨大的教学优势。

二、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探究实验实际上属于科学探究的范围,其探究过程主要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下文将针对这六个环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环节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问题的来源主要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或者是学生在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探究实验将这些问题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型:策略性问题,比如实验设计的问题:如何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等;理论性问题,比如探讨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实验;事实性问题,比如有关元素的萃取、鸡尾酒的分层现象等。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猜想假设

猜想假设是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后积极主动的进行构思、设计的可能性假设,同时通过已经掌握的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在实验过程与结论上进行预测。猜想假设环节是探究实验过程的主线,后续实验将全部围绕所做的猜想假设进行验证。

3.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因为实验方案是由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总结之后设计的,实验中相关的仪器也由学生选定。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其交流与合作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4.验证实验

验证实验是保证实验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验证实验对实验的结论进行肯定,或者发现实验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

5.得出结论

结论一般分为两种结果,即肯定与否定。作为实验的目的,当得出的结论不成立时,需要重新对化学实验进行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而探寻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发展的前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思辨能力。

6.反思评价

反思评价是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形成结论的过程存在很多问题与困惑,而通过报告的形式对其进行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总结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总之,

探究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大力推广探究实验教学,尤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宗旨。同时强调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辨、分析、归纳的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理论型”“科研型”人才。此外,我国还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曾凡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年4期

[2]崔跃东,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新课程·中旬》.2015年3期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进行探究实验的教学阶段,参与到探究行为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更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持续地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当然,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教师也不可忽略自身的主导身份.即教师需要在探究实验环节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正确的路径上展开探究和学习.如果学生只是盲目地进行实验探究,其学习质量必定会事倍功半.

2.开放性原则

探究实验的化学教学形式主要有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两种[1].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秉持开放性的原则,适时地组织学生去企业、农村展开实地考察,明白化学工业中相关的“三废”处理与生态保护的实验.并且,教师给予学生更为广泛、开放、自由的实验研究课题,让学生可以自行地设计想去实现的实验方案、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独立地操作完成实验.使学生能够独自享受知识在自己手中形成美妙过程,完善自我评价,最终,培养学生第一时间察觉问题、处理问题以及反思问题的创造一是,通过探究学习养成更加自由的动脑思维能力.

二、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行性策略

1.创设情境教学

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问题,大多数都在日常生活,但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不擅于通过身边事物去思考问题[2].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醒学生平常要多多观察生活中的食物,以此来产生问题式的情境.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化合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便可以通过现实生活来创设情境: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等.都是厨房中必需品,可通过探究意识将其检验出来.

把氯气通到打湿的有色布条上,可以看到打湿的有色布条出现褪色.此时,会有学生认为干燥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或是说氯气和谁发生反应生产生次氯酸,褪色主要是因为次氯酸的漂白性所导致等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设计实验教学

问题探究:现有六瓶白色固体物质,分别装有Ba Cl2、Na OH、Na2SO4、(NH4)2·SO4、碳酸钠.通过蒸馏水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流程来鉴别这几种物质.

(1)基于酸碱盐的溶解度可知上述试剂皆溶于水,而CuSO4溶解在水中会出现蓝溶液,故而,可以先找出Cu SO4.

(2)根据过去所学的化学知识,学生得知Cu SO4能够与Na OH溶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沉淀Cu(OH)2,Ba Cl2溶液能够和Cu SO4溶液发生反应进而产生硫酸钡沉淀,这样一来也能够把Ba Cl2鉴别出来.

(3)再利用Na2SO4可以和Ba Cl2反应生成沉淀,而Na OH混合无现象,因此可以通过Ba Cl2推断出Na2CO3和Na OH;接下来所剩的就只有Na2SO4和(NH4)2·SO4,(NH4)2·SO4可以和Na OH加热环境下形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NH3,这样也就把Na2SO4和(NH4)2·SO4区别开来.

(4)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进入实验室,在小组组长的指导下,选择相关的化学仪器与药品实施探究实验,且即时记录实验现象和进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5)得知六种试剂均溶于水,然而只有硫酸铜为蓝色溶液,在其他五种溶液中添加硫酸铜产生白色沉淀的试剂为氯化钡,出现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在通过氯化钡溶液检验,出现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另一种是氢氧化钠.

在开展“氨喷泉”的探究教学中,让学生对“喷泉”的化学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压强差所形成的喷泉.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假使把NH3换成CO2,会不会产生“喷泉”?假如不能,该怎么改善.并让学生同小组讨论后验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操作验证,通过探究实验后得知无法形成喷泉.分析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无法形成足够的压强差.如换溶剂,可以和CO2反应,让烧瓶中短时间内形成强大压强差,是否能形成喷泉?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明白了将水换成Na OH也可形成“喷泉”.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的实施原则

在开展探究实验化学教学的课堂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还是教师必须要对探究实验教学的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解与掌握[3].而且能够在化学教学期间适时地渗透.并且,还应当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与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探究实验中重点考虑怎样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对问题展开假设和处理的能力;和学生展开交流和合作;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等.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求知欲望,即发现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

一切教学方法的延续都是在一定原则展开的,作为教学系统的至关重要的构成单元,探究实验教学也有其相关制度与原则.其实验设计探究需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保证实验探究内容的科学性;实验探究的创造性;实验探究手段的可行性;实验探究0操作的安全性;实验探究内容的趣味性;实验探究方案的易操作性;学生发展的综合性等原则.

探究实验教学除了要满足原则外,探究实验还应当具有可调理、梯度、中等难度.设计的实验探究的难度无论太小、过大都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行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与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还应当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人身安全,故而,在进行设计实验以及选取实验内容时,应当最大限度上在安全环境下展开探究实验,且在进行前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按照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尽量贴近学生.

综上所述,怎样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教学任务,需要广大教育人员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探究性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思维.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需要始终围绕基础知识和实验活动结合,和学生自身体验相结合,以学生主动探究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摘要:探究教学就是经教师的启发,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展开自由表达、质疑、讨论,并且善于将所学知识灵活进行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而且,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非常直观的知识,更可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与操作化学实验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水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探究实验,高中化学,高中教学

参考文献

[1]谭旭.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化学习,2012,15(11):75-76.

[2]何杰.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3,17(5):26.

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 篇8

一、利用新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 创设问题情景, 诱发探究动机。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目的是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并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起点, 是探究实验成功的开始。

2. 注重学生探究性实验开发。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在探究性实验中,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 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的实验。

二、注重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从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中的作用来看, 实验探究的方法一般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这两种探究方法不仅在过程上有所不同, 其功能也大不相同。

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问题———假说———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过程来体现的。但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去研究, 体现思维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案例2:化学必修1P75“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还原性”是一个较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氧化还原知识后, 让学生提出不同价态铁元素与氧化性还原性关系的几种假设。然后, 提供具有铁粉、Fe Cl2溶液、Fe Cl3溶液、氯水、稀硫酸、锌粒、铜丝、KSCN溶液、滴管、试管等器材的桌面实验环境。由于实验环境开放度大, 在充足的时间内, 学生基本上可设计实验并根据现象得出结论。这样的实验环境, 探究空间大, 学生思维也放得开, 探究兴致也高了, 探究效果也更明显了。

与验证性实验相比, 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优越性: (1) 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能够充分地被激发。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素养的基本品质。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这就要求学生认真、正确地操作。 (3) 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不去记现成的结论, 打开了学生的思考空间, 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问题为基础, 依循“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假设→观察实验→再做假设→再做实验→分析、综合→结论”的思路贯串始终。应用了探索性实验进行教学, 可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而且有利于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带着问题追根寻源, 主动进入探究的角色。

三、勤于思考, 积极发展学生的猜想假说能力

猜想假说是根据一定目的在头脑里独立形成新表象的过程, 是实验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 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第一, 让学生带着问题猜想。第二, 让学生将问题与旧知识结合起来猜想, 找出问题与已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地猜想。第三, 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猜想。案例3:比如“金属铜能否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探究”的化学教学中, 有此学生类比盐酸的性质作出猜想:硝酸与金属铜不反应;也有些学生类比硫酸的性质作出猜想;浓硝酸与铜会反应但没有氢气生产, 而稀硝酸与铜不反应。这是一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有关硫酸和盐酸的性质) , 通过对照、类比、推理, 自主建构硝酸可能具有的性质的猜想与假设。之后通过实验论证其合理性, 进而产生新的信息:稀硝酸与稀硫酸的性质又有差异, 从而提出新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始处于探究的兴奋之中, 而且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使用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归纳总结。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 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然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 自拟实验设计步骤, 搞清实验原理, 独立操作实验仪器, 完成实验观察任务, 独立处理实验数据, 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 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五、评价激励, 促进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

良好评价激励是课堂教学高效有序的“催化剂”。恰到好处的评价激励, 不仅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也是对学生探究劳动的肯定, 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使学生对探究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要真正发挥评价激励的作用, 教师需要从学生不同角度综合考虑。对学生精彩的反馈, 特别是有独到见解的地方, 教师要特别予以强调给予表扬, 指出其新奇之处, 让学生有成就感。对学生不够全面的反馈, 教师要肯定其合理的一面, 对不足的部分, 要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对学生完全错误的回答, 教师不能一脸苦相, 置之不顾, 而要分析背后的原因。如果发现错得有道理,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 实施“补救”。

总之, 新课程化学实验探究的构建与优化,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 合理选择探究问题, 精心准备实验环境, 确保实验探究时间, 拓展选择空间, 设法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也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主题, 它始终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尤其营造良好探究的课堂主旋律, 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良.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探究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7 (7)

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 篇9

一、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从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中的作用来看, 实验探究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这两种探究方法不仅在过程上有所不同, 其功能亦大不相同。

1.探索性实验主要是通过“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这样一个过程来体现的。2.验证性实验通过“问题——假说——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过程来体现的。探索性实验的特点是实验在前, 结论在后, 其数学认识功能主要是为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打下感性认识基础。而验证性实验是结论在前, 实验在后, 实验的教学认识功能主要为了检验化学假说, 验证化学概念和理论, 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由此可知, 两认识过程不同, 其教育价值也不尽相同: (1) 与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程序相比较, 验证性实验非常重视学生对提出假说的理论依据的讨论。这不仅可以克服学生草率或盲目地选择假说的倾向,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 对假说所依据的理论进行讨论的过程, 其实也是由感情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抽象思维过程, 是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成长和提高紧密地联系着的。 (2) 与探索性实验相比较, 验证性实验更能够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同一课题的解决过程, 它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力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也就是说它更能体现教学的民主化。

二、探究活动前提出的问题应明确而具体

如上所述, 不论是探索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其基本的教学程序中都要首先提出问题, 然后再进行科学探究。如果探究活动前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 则不利于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例如实验探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这一案例, 如果探究实验前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增大浓度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则可能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 因为“增大浓度”是一个不明确的说法, 增大什么浓度没点明, 也就不易给学生的思维定向, 况且勒夏特列原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以只改变一个条件为前提的。因此, 教学中教师最好是结合具体实例向学生提问, 如对FeCl3+3KSCN=Fe (SCN) 3 (血红色) +3KCl反应来说,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 (FeCl3或者KSCN) 的浓度, 此平衡将向何方向移动?提出问题后, 学生再结合勒夏特列原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验证性实验中假说这一环节一般由教师完成

实验探究是一种逻辑和想象相融合的活动。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既需要猜测, 也需要作出科学的假设, 并需要通过实践来求证和检验假设。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 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的想像能力, 而且还需要足够的时间。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包括了一系列科学方法, 例如对上述例子, 教师可以人出三种假说: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颜色加深) ;②平衡不移动 (溶液颜色不变) ;③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溶液颜色变浅) 。

四、重视实验的过程, 更应重视实验结果

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 不仅仅在于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 还在于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 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令人遗撼的是, 从实践中看并没有见到应有的效果。笔者带了课改后的两届高三, 每每复习到元素及其化合物, 都会感到有太多的无奈:学生群体性地出现化学式书写错误, 不懂判断反应物, 不知道化学方程式怎么书写, 不知道化学反应能否发生。这固然有生源方面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 片面追求探究过程而忽视结果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讲, 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原理) 也是一种结果, 是前人的探究成果, 离开了这些成果, 我们用什么作为依据进行实验探究呢?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的探究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因此, 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来看待, 不能走极端。

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 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课,探究能力,教学探讨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 引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既是学科教学自身的要求, 也是促使学生化学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大力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紧密围绕主干内容抓好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的教学内容, 必须是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领域知识或核心知识, 必须紧密围绕学生必须学习的主干内容, 以此达到“牵一发而致全身”的效果. 这不仅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大有裨益, 而且对于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而对于教学主干内容的难度选择与破解, 则是实验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技巧问题, 对此, 笔者认为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 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化学基础等内容, 把握好“源于课本, 超越课本”这一教学设计原则, 积极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例如, 对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实验, 在初中化学中教师都会指导学生做此实验, 操作起来较为简单, 同时给许多学生都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记忆与印象, 特别是对于“产生火星四射”这一化学反应实验表象记忆尤为深刻. 然而, 究其原因是为什么, 几乎所有学生都不知道. 而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积极组织实验探究, 促进学生对铁、铝、镁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的理解, 创造性地设计出“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这种出于教学书而不拘泥于教学书的实验, 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深度, 而且非常有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积极提升学生动手热情增强探究动力

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经验表明, 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中, 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学生对所教学内容知识的认识深度还不够, 从而导致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到位; 二是过分依赖于观赏性实验, 对于教师动手操作的实验怀有深厚的兴趣, 对自己亲身操作的信心不足、热情不高. 于是, 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探究能力不能得到很好地提升. 因此, 广大教师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从而积极引领学生加强实践动手操作, 培育他们动手意识, 提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养成善于动手的习惯.

例如, 可以积极引领学生依据实验中的某些规律或现象, 大胆提出各种猜想, 或改变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教学方式, 积极引入一些独具趣味性的实验内容, 促使他们对化学实验产生强烈的关注力, 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强劲的继续探索欲望, 增进他们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探索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提高动手探究的频率.

三、积极以观察力为着眼点提升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在高化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中, 培育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教学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中化学教学目标也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物质的形状、形态、颜色等物理性质, 注意观察在化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类化学实验仪器的结构特点, 以及注意观察其具体的使用方法等, 注意观察化学实验反应中是否会出现颜色变化、是否会产生气体或沉淀、是否会产生各种光电现象等. 而观察力本身就是一种探究能力, 因此, 笔者认为积极以观察力为着眼点提升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是提升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一重要抓手, 促使学生对新奇的化学现象增强关注度, 进而对对化学实验探究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例如, 在引领学生进行“镁带的燃烧”、“铝热反应”、“钾与钠同水发生的反应”等实验中, 注意引领学生掌握具体的实验观察方法, 培养他们对实验进行正确、科学的观察, 引导他们观察非常“扎眼”的实验现象之后, 带动他们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欲望, 培养他们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 让他们感知中高中化学实验中有许多的现象是非常新奇有趣的, 激发他们产生探究兴趣, 并引领他们将这种兴趣提升到一种更高的层次, 提升探究能力, 增强他们的化学素养.

综上,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引领学生关注实验中的化学原理的同时,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发展, 鼓励他们对各类化学实验现实或结果进行大胆联想、推理与研究, 激发他们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欲望, 增强他们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 从而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建萍.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教育学文摘杂志, 2014 (4) .

[2]邹取宝.以实验探究课为例谈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创新[J].考试与评价, 2013 (12) .

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实践策略

自2003年我国新课标颁布和实行以来,中学开始按照课程内容积极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活动。探究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状态。探究性实验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效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实验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中化学探究性试验教学中存在问题

1.教学标准不明确,可操作性差

我国大多数学术研究人员从整体上研究化学试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过于笼统,可操作性较差,在教学中无法应用于实践,最终导致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效果低下,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师只是片面地强调实验,学生不能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发现问题

研究表明,很多学校在教学中依然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不多。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课本的知识点,并在原有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能粗略地了解知识点,享受不到实验带来的乐趣,达不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对二价铁、三价铁性质的探究,实验目的是要检查学生掌握氧化还原知识的程度,教师如果忽略了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是否真的理解氧化还原化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实验也是没有意义的。

3.验证性实验过多,与探究性实验的比例严重失衡

调查发现,中学普遍重视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进行的相对来说比较少。验证性实验对知识准确性的认识和加深学生记忆力有很大帮助,但是教师进行验证性实验是对学生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的简单重复,扼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探究式实验过程中,师生要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实验之前和实验之后设置总结讨论环节,使得出的结论的在原有基础之上追加一些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

二、探究性试验教学实践策略

1.确定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具体教学问题

实验前,教师首先要针对课本知识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实验问题,实验的难易程度有张弛有度,对问题该收缩的要进行适当的收缩,该外围的要进行适当的延伸。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所要进行的探究性实验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实验的价值,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再次,将具体实验任务落实到小组,或者小组各个成员,让每个成员参与其中,以达到最佳的实验目的。

2.实验探究教学中要使用分组策略

做实验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成后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既节省了实验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此外,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实验的难易程度、主次程度,教师应该对实验的内容做要求,属于重点内容的要求全部学生一起完成;非重点又比较难的,可要求学习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来完成;非重点又比较容易的实验可以要求学习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完成。

3.进行有效的探究式实验,落实每个知识点

探究式实验教学是以知识的理解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教师在具体的试验环节可以针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和质疑,帮助学生回顾实验细节,思考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如具体试验环节中是否出现差错,为什么小组与小组之间实验结果不一样等问题。通过反思总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落实每个知识点,进行探究式实验课程,使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课后作业环节对知识的巩固、记忆和迁移,同时应用落实环节也至关重要,所以实验探究后要注意通过作业指导学生实现笔头巩固、重复训练、拓展迁移等学习活动。

化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篇12

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化学学科的特点来看, 中学化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内容几乎遍及每一个知识点和问题。对亲自动手操作的内容, 学生比较感兴趣, 所以, 教师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两年, 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在通过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具体的尝试。

一、改变旧方法, 树立新理念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往往采用的是这样两种方法:其一, 教师示范法, 即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几乎都处在了旁观者的角色中, 只是被动地听, 而教师在演示过程往往是更重视实验的结果, 而对整个实验的过程关注不够, 学生最后大多数只知道结果, 而对过程还一知半解。其二, 是学生分组进行试验, 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有机会亲自参与实验, 但是教师往往为了使学生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就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骤, 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机会独立思考和探究, 还是重结果而轻过程。这种实验教学方法虽然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但它因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缺乏足够的思维训练,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对我们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了重新的规范,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之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上的误区, 强调把课堂要交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过程中, 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根据这样的新要求, 化学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与, 哪怕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犯错误, 出现问题, 但问题和错误也是一种收获,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因此, 化学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 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 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成为进行科学探究,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二、大胆创新, 敢于突破

新课改下的化学实验课程, 要想真正地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要敢于创新, 敢于突破。我们都知道,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将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 因此, 我们的化学实验课程, 第一出发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学有所获、做有所得。我们就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灵活地设计我们的实验教学。演示实验, 结合学生的实际, 进行灵活的加工改造, 也可以另行设计新的实验。如果实验条件允许, 在不搞形式、不浪费课时的原则下, 教材中凡是教师演示的实验, 最好是再由学生去做一次, 验证实验结果, 从而使学生既能收获结果也能感知过程。另外, 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来安排实验课程。很多课堂教师演示实验, 一般都可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 这样学生的收获是完全不同的, 主体地位也会得到更多的体现。这一系列创新的关键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 善于灵活应变。

2.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问题是心灵的钥匙, 也是智慧火花的起点。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提出的所有问题, 都是为了诱导学生进行定向思维活动, 为完成探究的目的而精心设计的。这些问题必须鲜明生动、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 以便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 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 跃跃欲试, 步步登高。所有问题还必须难易适度, 便于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能力的培养。而学生问题的提出, 往往是我们教师没有关注的方面, 更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来展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更加符合学情, 有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 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我们的教学。

3. 在实验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的探究性试验需要我们教师对教学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得更好、想得更多。因此, 探索性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 往往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铺路搭桥, 临阵磨枪容易分散精力, 效果就不理想了。在这个问题上, 应充分运用迁移原理, 使以往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影响。从知识的系统性及科学性来看, 以往的教材处理, 要全局在胸, 瞻前顾后, 长计划、短安排, 为探究性实验做好铺垫。

三、激励评价, 引申探究

反思与评价是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问题解决之后, 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概括和提炼整合, 同时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宽带功率放大电路下一篇:护士毕业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