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分层教学

2024-09-24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共12篇)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1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从小学来到初中之后, 学习任务有所增加, 同时学生从学习态度, 到学习能力, 再到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有大的进步。 在小学接受科学知识学习之后, 学生已经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所掌握, 同时由于每个个体在能力倾向、学习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各有所长, 因此科学地把学生划分若干层次, 然后根据“田忌赛马”规则, 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 学生就均匀地组建起研究性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一来可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来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分工明确”和“互助合作”, 让学生达到比、学、赶、帮、超的互助互进目的, 将科学探究融入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智力又称智能, 是个体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力包括多个方面, 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根据个体遗传及后天智力开发等因素影响, 智力在个体中的表现各不相同, 例如:有的学生观察力优异, 善于通过观察抓住细微之处;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 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验研究紧密结合,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和巩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 实验过程操作比较娴熟;还有的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强, 通过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比较容易形成有条理的观点和建议, 对于实验报告的填写很有指导价值。 因此,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对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

二、分层合作教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1.实验小组按照层次分工

实施分层合作的教学以学生的合理分配为基础, 每个小组由4—6名在性别、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 首先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 把领导能力强的几个学生选出来充当小组长, 然后把动手能力强的几个学生名字放进第一个小盒子里, 把观察能力强的几个学生名字放进第二个小盒子里, 把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几个学生名字放在第三个小盒子里, 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几个学生名字放在第四个小盒子里, 班内剩下的学生的名字放在最后一个小盒子里。 首先由小组长抽取编号盒子里的数字, 确定第一小组还是第二小组, 然后依次抽取自己的队友, 最后大家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组成一个和睦的学习小组。

这种小组随机组合机制, 一来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保障了分组的公平合理性。 二来每个小组组内水平差异化, 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组间水平相当, 有利于各个小组之间形成公平的竞争机制, 大家团结一心, 互助互进, 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的实验能力全面提高,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2.实验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

初中生物课程中实验操作项目比较多, 有的需要分组协作, 有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例如观察细胞的结构这个实验, 就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实验。 首先是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 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 先让每个同学自己练习着观察和认识显微镜的组成和节构, 试着使用显微镜进行简单的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就有的同学操作得比较准确, 可以观察到物象, 而有的同学就不懂如何调节, 观察不到物象。 这时候就可以实行组内合作, 组内成员之间互帮互助。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不同倍数的物镜观察标本, 左右移动标本观察物象变化, 对比不同视野下的细胞数量变化, 等等。 老师通过大屏幕把需要观察的物象罗列出来, 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一步一步地寻找不同的玻片, 更换不同的目镜、物镜等进行观察。 小组成员要做好记录, 遇到疑问或发现规律要及时解决和探讨, 老师进入小组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没有明白的疑问,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试着观察不同的玻片, 了解不同细胞的形态。

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例如区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区分不同视野下细胞数量和视野亮度的变化等; 这一系列的操作既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需要学生细致的观察力, 更需要学生开动脑筋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理解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掌握操作要领。

3.注意组内合作的引导与提升

分组的目的是加强组内交流与合作, 在实验过程中小组长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 例如有的同学动手实践能力强, 小组长可安排他首先示范, 示范完成之后再讲解给组内成员学习。先锋兵不仅要自己做得好, 还需要传授经验给同学。 有的同学报告写得好, 就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为什么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组内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 同时由于他们的讲解方式与老师不一样, 学生更容易接受, 而且他们每个人都各有所长, 老师讲一遍, 他们只收获了一次, 每个人都当一次小老师, 大家就都有收获, 同时是各个方面的收获, 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大有帮助。

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 发挥好组内协作的优势。 后续的“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常见玻片标本”等实验, 都需要组内协作。这一系列实验下来, 学生对于如何使用显微镜, 如何区分动植物细胞, 如何制作装片等都会掌握得比较好。

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学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每一项技能发展。 通过分层合作的方式, 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互助相结合, 通过小组长的统筹, 组员的互帮互助与默契配合, 让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所得, 是因材施教的最佳方法。

摘要: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结构严谨, 系统脉络清晰, 学生学习起来需要循序渐进, 逐步递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 逐层渗透。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 由于既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又方便因材施教和层次推进, 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关键词:分层合作教学,初中生物,生物分组实验

参考文献

[1]刘敏.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 (3) :130-132.

[2]施飞.试论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新课程:中学, 2015 (10) .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2

“隐性分层”是在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从学生存在客观差异的现实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在讲解、示范、提问、作业和评价等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明确的针对性,又对全体学生有一定的共通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施展的机会。在班级中并不公开学生所属的层次,只由教师把握,做到教师心里有数就行。当然这种“隐性分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步向显性过渡,并最终成为公开的“秘密”。但这种“保护”可以作为一种过渡也可以作为一种适应,逐步消除中间生和学困生的抵触情绪,让其在时间的磨合、人们的正确看待中顺其自然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一、充分掌握教材内容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并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突出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注重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思想。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二、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在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生原有的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平时课上的.表现以及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来进一步了解学生,以上一学期的生物期末统一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将全班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分为A、B、C三层。成绩在60分以下的划分为A层即基础层,成绩在60-85分范围的划分为B层即中间层,成绩在85分以上的划分为C层即较高层。这种分层是灵活的,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成绩上可能跃上更高层次,相反,不努力学习的同学,成绩必然下降。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实行流动,即A层次的学生可升入B层次;反之,分在B层次的可降到A层次。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动态管理,同时,也可起到激励和警示作用。

三、科学、合理地制定各层教学目标

各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内容上应基本一致,进度一致,不然在分层结束后,无法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此在备课时首先要按班内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确定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了解”水平,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理解”水平,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应用”水平。技能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大约相当于“尝试”,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模仿”,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运用、使用”水平。

情感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感受”水平,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认同”水平,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领悟”水平。后一层目标都是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备课时制定的各层教学目标针对的学生只有教师清楚,在课堂上展示时均以1、2、3代表,让学生觉得目标是逐渐深入的,每个人学习起来都是由浅入深。

四、针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上课伊始,教师写出或说明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在授课顺序上,一般可先A目标(对应目标1),再B目标(对应目标2),最后是C目标(对应目标3),由低到高,层层推进。具体在教学中,A层是采用“低起点,多启发,多提问,多鼓励”的方法,使学生能跟得上、愿意学;B层则采用“启发提问、思考问题、讨论交流、教师讲解释疑”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学生以“启发提问、思考问题、表达交流、教师补充总结”为主要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分层

教师可以为A层学生选择基础知识点的练习,为B层学生选择巩固提高练习,为C层学生选择拓展训练的习题。作业题目要适量,每次控制在10道题左右,基础知识点占7题左右居多一些,巩固提高练习占3题左右。A、B、C三层统一作业量,要求基础知识点和巩固提高练习每个人必须做,拓展训练适当选择2-3题选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不建议使用适当减少C层作业量,而增加B层、A层作业量,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教师偏心的想法,增强B层、A层学生的抵触情绪。

六、评价分层

在对学生评价时,采取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考试试卷用一份。在记分册上分成课堂表现、作业评价、阶段测试和成绩汇总4个方面,课堂表现占10%,作业评价占20%,阶段测试占70%,对应每一项内容及时记录,根据比例得出最后成绩。对待各层次学生的进步,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适当加分,如A层学生平时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突然自己主动回答问题,或者是B层、C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案可以加上2分等等,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对于实验和探究活动课,课堂表现则是以小组为单位记分,依据是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整个实验操作或探究活动的进程和效果以及各小组之间的表达交流。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89-01

在传统的教学中,在同一个课堂上,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课,听着老师提问同样的问题,完成同样的作业,测试一样的试卷,就连教学之后的教学评价方式也是一样的。这样下去,怎会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注重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于是分层教学就被提上了日程。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之间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针对性地教学,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并根据学生在思维、个性、兴趣爱好、学习情况上的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很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进步。生物学是一门STS(科学、技术、社会)学科,生物教学也要“三位一体”分不同层次的进行教学。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学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课为例,利用分层教学来解决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间的矛盾。

一、学生学情的分层

每个学生的知识贮备,所见所闻都是有所差异的,然而对每一件事物的认知也是有所不同的。作为教师并不能够按照平时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应该在每一个具体的问题上下功夫,做调查。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问题一:我们要观察更小的生物和细胞,要使用什么样的工具?问题二:这些工具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小的生物和细胞,其工作的原理是什么?问题三: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一样吗?通过设置这样的三个问题,教师就会发现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的不同。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对其进行调整,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保证每个学生都会处于一个有利的发展层次。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运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没有合理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生物教学强调“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要对不同層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知识目标:1、认识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说出显微镜的结构,会正确使用显微镜3、描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区别;能力目标:通过使用显微镜,制作动植物细胞标本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配养热爱科学以及学以致用的科学观察态度。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层,就可以让不同学生最大限度获得生物知识。

三、练习设置的分层

做练习不仅是学生巩固旧知识的有效方式,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形式。传统的“一刀切”式的练习,所有的学生做同样的练习,不仅教师很难调配教学活动,而且也会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受不了”的情况。所以练习的设置也要分层次来进行。练习的设置不仅要有难易程度的划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有不一样的练习。例如,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是最基础的知识,所以要给每一位同学设置显微镜结构的识别,以及各个部分功能的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设置不一样形式的练习。如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填空题来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对于基础较一般的同学可以采取选择题或连线题的方式来针对这样的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的分层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也是对教学活动价值做出评判的过程。合理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也很重要,在不同的评价机制下,学生受到的影响很大。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对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并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在观察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对于操作得当,能够独立并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同学,要赞扬他的态度和能力,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在完成操作之后可以帮助一些还不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同学。对于不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同学要给与鼓励,不要批评,鼓励他们向其他同学请教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得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4

初中生物具有抽象性,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微观的,这些内容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掌握程度不是很高,教学的有效性不足,需要进一步引入生物实验,这些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微观的、抽象的初中生物知识。然而在一些生物课上,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不高,分层合作教学属于现代素质教育方法的一种,主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使得学生在自己学习能力的条件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笔者将这种方法与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谈一谈体会。

二、分层合作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学生的有效分类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接下来主要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例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理解相关的生物实验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班级学生整体对相关知识点的有效认识,这样就需要不断拓展教学知识点的认识。在分组进行讨论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拓展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配合,一个学习小组中既有优等生、也有一般学生,还需要有一部分数学学困生,他们的有机组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三、分组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课前准备的分层布置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要区分对待,实现精准化的教学,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对生物实验知识的认知不同,选择不同的课前准备内容,让学生进行完成[1]。对于优等生,他们的生物实验功底扎实,逻辑思维较强,在预习的内容的布置过程中选择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种问题需要注意把握难度深度,不是越难越好,难度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后,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信心将大大降低,这样对教学的准确不足。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布置的相关预习内容可以是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复习要求,针对下次课程所需要用到的以前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1]。在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一些实验前的预习内容,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所使用的植物一般是洋葱,这种植物的细胞个头较大,碘化钾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更好的观察效果,因此实验前,让学生前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同时对碘化钾的化学属性进一步复习,这样可以给实验的成功观察提供前提和基础。这些教学预习任务可以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的不同学生分别去观察、实施,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对观察洋葱表皮的特点,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去复习碘化钾的化学属性等,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预习成果,这样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试验预习效果。

(二)分组讨论教学

教师在课程上需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不同的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解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不断进行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主动学习,这种主动学习的最为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当遇到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整体的表现,适当地停下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一下,进一步优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实现相互帮助,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认识将进一步提升,对于牛角尖问题将被有效绕开,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不同的学习小组,这些小组成员需要进一步分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通过光线的反射、折射等实现物体成像的放大。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组一个小组中,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三)课后复习提供选做题

在一节生物实验课程结束之后,不同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一定是存在差异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延伸对他们不同层次的关注度,即在课后复习任务的布置过程中,在一些简单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供一些选做题,这些问题主要留给那些学有余地的学生,让他们进一步延伸对相关知识的思考,教师在布置分类复习任务的时候,需要注重基础性问题和选做题的比例,基础问题需要占到80%以上,选作题只能占到20%左右,因为学有余地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需要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有效性,提升整体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质量。在开展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观察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学习小组梳理动物、植物细胞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组合作完成问题的梳理之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将进一步提升,实现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结语

这种教学方法更多注重学生的人本主义理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2]。主要依据就是他们对初中生物实验的掌握程度,主要分成学习优等生、一般学生及学困生三个层次,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摘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属于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内容,分层合作教学帮助其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分层合作教学的基本原则,从课前预习、课堂问题解决、课后教学任务完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分层合作教学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分层,合作,生物,实验

参考文献

[1]高继生.“纸上谈兵”式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令人堪忧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C].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上),2014,11:145-146,168.

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 篇5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二中 杨国旗

由于我们国家目前大多采用集中办学,导致班级数目众多,虽然大多数学校已经将班级氛围几个层次,但这种分层是按照学生总分来分的,总成绩差异不大,但每一学科成绩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生物学课。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实施分层分群递进教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性,使每个人的优势素质得以发挥,教学的时间、空间、资源不至于浪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达到“异步教学,同步达标”的目的,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学习需要。

根据学生上学期学业测评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I,II,III三个层,I层80——100分。II层70——84分。III层69分以下。I层学生态度端正,自学能力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III层次相反,学习态度差,学习习惯差,动手能力也差,他们常常违纪,是全班的“尾巴”老师的“包袱”。II层同学处于I,III层之间,他们学习习惯一般,成绩平平,往往容易成为全班“忽略不计的群体”。通过I,II,III三个层次分层后,老师关注每个层次,根据其变化分层递进,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首先,老师在制定单元、章节和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时候就要分3个层次层。应先配合班主任对学生充分了解,掌握造成成绩差异的原因,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其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性格特质甚至家庭原因。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超越自我。为了满足I类尖子生学习需求,通过各种实验、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而对III层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经常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培养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法,弥补知识缺陷,培养求知欲,成就感与自信心。

其次,教学分层,通过教师领学(III层次)、教师点学(II层次)、学生自学(1层次)的区别教学,对问题的设计与完成也应该有不同要求,对A层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走”自己探究寻找答案和总结,对II层,我会 “引导走”,让他们在书中找到问题答案,对于III层学生,教师就要采用“扶着走”,教他们学习和思维方法。

老师设计每一单元、章节和每一课时的练习题都应分三层次,分层练习采用不同层次不同难度不同标准来衡量每个学生,从而所有学生都应该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多次重复后就会建立自信心,学习习惯也会慢慢改善,每一单元、章节和每一课时的练习题,教师都应设计I,II、III三类练习题。III类练习题比较简单,基本达标,按课标的要求设计。II层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较难额题。I层优秀级,增加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性练习,提供与高考或竞赛类似的题型分析与解答。每层次学生按事先确定的目标,选择其中一类,并鼓励III、II层次学生在掌握本层次内容后选做高一层次的题目。实行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后,各层次学生学习大多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形成你良性竞争的学习气氛。

在分层练习中,由于练习的难度分别与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为学生创造了不断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在分层测评中要注意及时评价,及时鼓励,让每个学生及时尝到甜头,及时改正错误.总之,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个体发挥最大的能力,但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切忌一成不变,应随学生学习态度的改进、知识智力的发展、自学能力的增强,适时调整每个学生的层次。另外对降了一个层次的学生要特别关注,防止失败感和自卑心理的滋生,同时也要“打压”I优生骄傲的心理,对其提出更高要求,鼓励拔尖,实行动态管理,帮助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班级整体成绩显著提升。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6

关键词:分层合作教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02-01

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规律出发,更加符合学生成长发育规律,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物分组实验中引入分层合作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生活实验的开展,同时也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合作教学的优越性

首先,分组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身体动觉智力和视觉空间智力的发展,重视完成目标的能力类型和水平的差异性,允许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发展,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得更快。 分层合作教学更具有情感性。

其次,分层合作教学中,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实验能力的材料和实验目标,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组内异质可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验观察能力;通过组间同质,相互学习实验成果,能认识到自己小组与别组的差距,正视自己,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分层合作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最后,分层合作教学运用于生物分组实验中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进行实验效果分层评价的同时更看重学生实验能力的逐步提升,而评价方式多元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合作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做好调研工作,观察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然后根据强弱将学生分为A、B、C三层,C层是生物基础能力最差,实验动手能力最弱;B层是基础能力中等,实验动手能力中等;A层则是基础能力最好,动手能力最好。这部分学生不仅基础能力好,一般在实验中表现也十分活跃。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每个小组都要分配2名A层学生,1-2名B层次学生,1-2名C层次学生,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具体来定,但是必须要做到分组差异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公平竞争,以及互帮互助,同组内相互质疑,能力好的学生能够带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一同学习,最终整个小组成员的整体实验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三、实验过程分层合作

比如:进行“食物中主要营养成份鉴定”这个知识点,教师将学生按照以上方法分成小组之后,第一步完成“让学生掌握各种食物成份的检测方法,如何选择实验材料,实验中注意事项”基础教学目标。第二步,选择馒头、鸡蛋清、花生、面包、头发、羊毛线等学生常见的事物,对其成份进行检测,实验过程,教师要让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能力较弱的学生,保障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每个人都有动手的机会。第三步,总结了这些食物中的成份以及实验结果之后,进行提高训练, 对一些生活中不常见的食物进行成份鉴定,要求能力强的学生,积极主动,要带领其他组员进行提高实验,并能够指导他们如何实验。最后那个小组率先完成增强实验,哪个小组获得相应奖励。

又如: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基础性教学目标,包括生物教学目的、原理以及方法、操作步骤等。比如教学学生如何使用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等,第二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提高性,在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技能会得到提高。比如:教学学生符合正确、如何符合要求的进行临时装片,绘制真实生物图,熟练掌握细胞染色方法等。第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要具有拓展性。拓展性教学,是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在基础性教学、提高性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实验技能。以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以洋葱根尖为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装片易于制作,染色体少,并且大,学生观察不十分困难。实验能力强的同学会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实验能力差的同学也会为小组荣誉而努力,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实验效果评价分层

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对评价是在小组中进行对比,这时衡量的标准是相对的。绝对评价要与预定的标准相结合,只要达到了标准就称为合格。如:实验小组C层次的学生能够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就算是已经达到实验目的,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教师要多加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进步和成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对于B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够使用自制的临时装片观察到分裂期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化的情况就算是达到了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的激励评价既要揭示不足,又要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手段可以了解微观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从而使教师的教学与学习者习得达到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目的。 在生物实验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不但符合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教学原则,而且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经验共享意识,保证各能力层次学生的实验能力均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分层教学既能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其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应大力提倡。

本文从学生整体分层、实验过程分层、实验效果评价分层三个方面立体化的对初中生物合作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于如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分层合作教学的实施[J].学园.2014(36)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挑战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 我校属于偏远地区学校, 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学生个体间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逐渐增大。仍采用传统的“齐步走”方式进行授课, 对班级内的中等生可能是适合的, 但是会严重阻碍班内优生和后进生的发展。优秀生“吃不饱”, 而后进生“吃不消”, 结果导致尖子生冒不出, 差生又跟不上。为落实我校“给每个学生以希望, 让每一个体都发展”的办学理念, 近几年来我校生物备课组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 经过几年的尝试, 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 分层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挑战教师的耐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分层教学的基础, 学生分层的客观科学性, 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的实现。

因此, 实施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 不仅要记住所教的每位学生的姓名, 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为合理的分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每位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 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尤其是后进生, 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可见, 要做好分层教学, 教师就要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 付出更大的耐心, 关注每一位学生, 与学生多交流, 和学生做朋友, 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以及心理状况。

二、挑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做好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及作业分层, 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精神,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改变学生对生物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高考大纲。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 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 又要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 授课分层是关键。实施分层授课, 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 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能够沉着应对由于分层教学而导致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最后, 分层练习要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练习, 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 又要有促优、补差性质的“分”, 同一练习内容, 可分层要求。既要有提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 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练习巩固题, 还要有落实基础知识的简单练习, 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

可见, 要实施分层教学, 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在备课上要多花时间, 多下工夫, 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挑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潜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人为地把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 会让后进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进而造成学习上的消极态度。课堂分层授课, 课后分层练习, 会让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歧视, 得不到信任, 久而久之, 他们丧失了进取心和勇气, 甚至自暴自弃, 还有可能产生对优生的仇恨心理, 对优生偶然一次失败, 幸灾乐祸, 甚至恶语中伤。

优秀的“尖子生”课堂上反应速度快, 理解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常会得到教师的信任, 教师总认为他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 笔者教学过程中发现, 部分优生把自己摆得过高, 偏向对疑难问题的钻研, 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解决较简单问题时“眼高手低”。

可见, 在分层教学中要实现各层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还应积极组织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增强凝聚力的课外活动, 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淡化学生之间的排他心理。

四、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实施分层评价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 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但是, 高考制度作为教育评价方式的带头大哥, 仍然是靠成绩说话, 一考定终身, 因此社会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 最终学校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目前来说,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因而得不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认可, 不能大范围推广。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部分班级逐步尝试分层评价,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朝晖.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 2006 (10) .

浅谈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8

1. 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分层教学”思想, 源于孔子曾提出的“因材施教”, 它承认学生个性与才能的差异, 主张根据学生个性与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显然, 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和训练的时间, 加上必要的个别辅导和思考的机会, 就不难达到这一目标。“分层教学”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一“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3. 分层教学心理学依据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的性格、能力、兴趣、智力都存在一定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 并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形成的。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及受教育环境的不同, 学习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分层教学”可以缩小这一差距。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因此, “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它强调认知主体对学习的能动作用, 提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而非知识灌输者。建构主义的评价强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操作任务, 教师应多层次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观点是“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和水平与学生尚未达到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 利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水平之间的矛盾来组织教学, 就可以快速、持续地促进学生发展, 加快发展速度。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落实

分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同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以促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达成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多方面的具体措施。

1. 教与学的落实

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合适的“教”与“学”的方式。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 往往是从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法, 比如“讨论式”教学法, 在试卷讲评课上, 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 解决一部分问题, 再选派一批基础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讲解, 教师在旁边做补充点评, 通过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设计不同的学法指导。比如, 讲解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公式时, 我针对层次比较低的学生采取了搭建“绞手架式”教学策略, 先推导出x个氨基酸合成一条肽链的公式:x-1, 再来一条y个氨基酸合成一条肽链的公式:y-1, 合在一起就是x+y-2, 引导学生分析, “x+y”代表氨基酸总数, 2代表肽链的条数。教师再设问, 假如有m个氨基酸, 脱水缩合生成3条肽链, 公式是什么?学生不难得到为m-3。在此基础之上, 教师问, 假如有m个氨基酸, 脱水缩合生成n条肽链, 公式是什么?学生有前面的基础, 也很快得出了m-n这个结论。再比如, 讲到“细胞增值”时, 我使用“抛锚式”教学策略, 让层次好的学生阅读课文, 先自己尝试着归纳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个时期的口诀, 然后再给出老师的口诀, 学生通过对比, 反思不同, 这样学来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导学案”, 通过教师精心编制的“导学案”, 让学生先学后教,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使得分层教学的落实有具体的操作手段。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导学案”的运用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

2. 作业的落实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在学习中必然存在不同的难点和易错点。作业分层有利于搭建适合各层次学生发展的平台, 满足各层次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对优生, 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让他们自己反思总结, 并独立完成一套有针对性的错题本;对后进生, 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 还要跟踪他们的课后作业, 分析他们常见的错误, 帮助他们整理错题本。此外, 教师还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经常找学生谈话, 帮助他们明确目标, 树立自信心。

3. 通过探究活动来落实

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设条件, 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合理搭配, 每一学习小组中优生和后进生搭在一起, 通过“兵教兵”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对优生, 教师让他们独立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对后进生, 教师则要注意亲自引导, 定向把关, 手把手教, 使他们逐渐掌握操作技能, 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4. 评价的落实

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评价要做到及时、有差异和多鼓励。以往教学评价是以较为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 侧重全班同学的相互比较;分层评价对各层次学生的是以不同标准来衡量, 倾向于考虑不同层次学生所达到的目标及递进情况。分层评价重在多元评价, 避免用单一标准衡量全班学生, 力求理性化, 让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进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评价方案。比如, 计算学生每次测试的离均率 (即离平均分数的正负差与平均分数之比) , 如果这一次的离均率与上一次的离均率之差为正直, 则表扬这位学生, 如果连续3次离均率之差均为负值, 则私下里找到这位学生, 当面指出他的不足, 学生在数据面前也心服口服, 师生进一步沟通, 找出学习上需要改进之处。

三、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 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不断更新。终身学习不仅仅针对学生, 生物教师自身的修养、意志力、教育观念、驾驭课堂的能力等也要不断加强。作为合格的高中生物教师, 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学作风, 要敢于承认不足, 努力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注意收集信息并及时反馈, 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这样, 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落实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由于其有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 所以学生每天都感到“有内容可学”, 都有更高的奋斗目标, 都能不断向更高层次去攀登,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利用分层教学法避免了“题海”盲目训练造成的恶性循环后果。在教师的带领下, 使后进生逐渐步入学习的正确轨道上来, 后进生能力的提高和成绩的转变, 无疑会对全体学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摘要:“分层教学”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因材施教,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从“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的具体落实方法等方面阐述对“分层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素质教育,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树红.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7) .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9

所谓分层探究, 即在探究教学中, 依据课程标准, 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并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个别辅导, 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评价, 使各类学生在探究教学中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分层探究教学尊重差异, 能让每个学生在探究中有事可做,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使各类学生的潜能与素质都能有效地发挥与提高, 以切实提高探究的教学效果。

一、客观、合理地对学生分层是有效进行生物分层探究教学的前提

人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都是千差万别的, 要有效地开展生物分层探究教学, 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学生分层主要根据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困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秀生。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搭配、组间平衡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 每小组4人:A层1个, B层2个, C层1个。最后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这三个层次的划分, 首先是隐性的, 并不向学生公布;其次是动态的, 要随着教学进程的开展, 对学生的分层做不断的调整。

二、科学、适当地对探究学习目标分层是有效进行生物分层探究教学的关键

为了确保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教师要精心钻研课程标准及教材, 了解学生,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 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A层能够掌握课标中规定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完成最基础的探究学习任务;B层能较好地掌握全部基础知识,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综合知识的能力;C层除了完成A、B层目标外, 还要求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A层学生能应用一般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对实验现象做简单的解释、对实验结论做简单的归纳;B层学生能利用常规方法顺利地进行科学探究, 总结概括实验结论, 利用结论解释现象;C层次学生应能利用新颖的方法与思路进行科学探究, 创造性地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要培养A层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 树立学习生物的信心;培养B层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增强他们对生物的探究欲望;培养C层学生将生物知识与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意识, 有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 在“探究酶活性的因素”教学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可表述为:A层目标为理解酶的特性, 能较为准确地复述实验探究的结果, 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B层目标为准确概述实验探究的结果, 熟练掌握探究方法,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进行客观的分析;C层目标在A、B层目标的基础上, 能灵活控制自变量, 能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掌握设计此类实验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分层是有效进行生物分层探究教学的核心

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探究中的核心环节, 但往往也是最难实施的一个环节。本文采用“集中导学、分组探究、集体交流”的教学策略, 在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有效地控制“分”与“合”的时机和节奏。教学流程如图:

1. 集中导学

(1) 知识点介绍。在开始探究之前, 教师要向学生简单介绍探究主题的相关知识点和探究技能,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而产生。教师要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 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情境创设得是否有效, 直接影响学生接下来的环节的有效发挥以及探究的动力。

2. 分组探究

(1) 提出问题。各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 通过讨论提出具体探究的问题,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表述, 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所提问题中确定1~2个与教学目标切合的问题重点探究。

(2) 假设与猜想。各小组认真分析要探究的问题, 搜集资料, 大胆做出假设, 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 由A层学生对小组做出的假设与猜想进行表述, 小组间交流想法。

(3) 制定计划。小组各层学生独立思考, 由B层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 经过小组讨论, 然后C层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补充与改进, 最后由A层学生表述本组确定的最后方案。教师要对各小组设计的方案做出相应的评价, 并从中选择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做为本实验的最后方案。

(4) 实施计划。小组内分工合作, 让B层学生做主要的实验操作者, A层学生和C层学生要密切关注操作过程, 实验能力较强的C层学生要及时指出B层学生的操作错误, A层学生在学习实验方法的同时, 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

(5) 得出结论。小组各层学生独立思考, 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纳, 各自表述得出的结论, 然后小组讨论得出组内最后表述较为精准的结论, 由A层学生给大家表述本组得出的结论。教师做出相应的评价。

3. 集体交流

全班集体交流经验与感受, 探讨未解决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 组内各成员要积极思考, 最后由C层学生表述本组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教师对此做出评价后, 做最后的总结。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做好引导者, 对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做适当的点拨, 另外, 合作与交流应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中。

四、多元化的分层评价是有效进行生物分层探究教学的保证

分层评价是生物分层探究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教学是否有效的保证。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否恰当, 影响着学生以后对生物的探究兴趣和热爱程度, 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要根据分层探究的形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学生的差异, 整合三维目标,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形式和方法,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分层评价时教师要把握好“三性”:一是差异性。分层评价对于各层次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 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本层预设目标及发展情况。这种有差异的分层评价更科学、更合理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并为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打下基础;二是及时性。分层评价在教学中无处不在, 在探究、讨论、练习等方面都要及时评价。教师要热情地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的学生加以鼓励;三是激励性。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 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10

一、分层对象的确定

要实施分层教育, 首先要把学生进行的一定的分类, 在作业的完成和反馈有不同的区分度。因为已经进入高三的复习阶段, 笔者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再结合最近的几次考试, 笔者先进行了初步的分类, 分为基础生、中等生和优等生三种类型的学生。为避免部分学生自尊心受伤, 或者产生自我定位后难以进步的情况, 笔者不公开学生具体定位。每班选出三位课代表, 让学生按自己做题情况分别交给对应的课代表, 让学生自主选择定位。根据作业完成情况, 笔者将学生自己所选的类型与自己给学生所定的类型进行比较, 如有出入, 在观察几次后, 根据作业的好坏私下与学生进行交流, 共同商量, 给予一定的建议, 确定基本的作业要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 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要求完成的基本作业。当然, 不同学生在不同时间, 不同的学习内容, 不同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允许学生改变基本的作业要求, 弹性地完成作业。在学生弹性选题时, 教师要起好引导者的作用, 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作业。

二、作业内容的准备

1.分层式作业布置的原则。作业要有目的性, 教师要根据“考纲”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确定练习的目的性。布置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准备。所选的题目教师应预先做过, 选择要有针对性, 题目尽可能少而精。

2.分层式作业形式。传统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适应后续学习的要求, 除了过去传统的习题, 还有信息的整理与搜集, 实践性作业, 撰写小论文, 课题报告等。结合本校高三教学的实际, 笔者布置作业主要仍以传统的习题为主, 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了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收集, 关注热点话题等。对习题的类型适时地进行调整, 如加入一些体验性、开放性、研究性习题。另外, 阅读课本也做为课后作业纳入其中。

3.分层式作业的内容安排。笔者在分层式作业内容安排上基本分为:基础题、中等题、难题或开放题。基础题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要求基础生必须完成, 有些仍有困难的也可以选择阅读课本和课后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中等题安排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要求中等生完成中等题和基础题, 部分成绩偏上的同学可以不做基础题。难题或开放题主要以综合面广, 灵活程度深, 创新意识强, 开放程度强的题目为主。要求优等生能完成中等题和难题, 个别优等生可以只做难题, 甚至可以不做教师安排的内容, 学生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自己选题做。当然, 三类学生对三类题的选择可以更弹性, 在教师要求的基本题完成的情况下, 可以对其他内容自由选择全做、部分做或不做。以高三一轮复习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学习为例, 基础题中要求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及概率的计算, 或者掌握课本中的杂交实验。中等题为一些遗传方式的判定及概率计算。难题为遗传的实验设计以及遗传规律的总结。通过这种分层式弹性作业的安排, 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 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 也允许适当地延交,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作业的有效批改

作业完成后, 课代表要及时地收集, 上交的作业必须及时批改。一方面, 作业批改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让教师及时得到教学的反馈, 教师只有及时批改作业, 才能迅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并适时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 学生认真做完作业后, 他们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真批改, 这是老师对他们努力的一种支持, 老师对他们的一种重视。

经过教师的精心选题, 题量不是很多, 又通过学生的选题, 又尽一步减少了教师作业的批改量, 所以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全批。并根据不同的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评价, 给予鼓励和建议。如差生即使只做了基础题的一部分, 也要给以鼓励。对中等生要建议尝试做难题。对优等生在表扬的同时, 也要“鸡蛋里挑骨头”, 多提要求。让他们基础能更扎实, 思维能更成熟, 完善。当然, 教师要注意用发展性的看待学生, 在批改时, 要经常给以发展性评价,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从而树立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的信心。

四、作业的讲解

在改完作业后, 笔者一般选择提前把作业发下, 让学生自己去订正、去反思。通过认真批改, 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反馈, 在课堂上就可以针对错率高的题进行讲解, 通过学生事先的思考, 在讲解中会使学生产生共鸣, 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通过总结、归纳, 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由于是分层式作业形式, 笔者在课堂讲解时主要以中等题和难题为主, 部分基础题在课堂上不再重复, 在课后对部分几个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要求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掌握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 以及不断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分层式作业”的布置,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有帮助的, 不仅能减轻压力, 关键的是能明确作业的目的, 学习更有针对性, 师生之间的合作也更有成效。但对所教班级多的教师而言, 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对选题也有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也有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更好地进行“分层次”作业布置, 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究。

总之, 根据高三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个体差异, 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 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分层式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有利于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提高高三生物复习效率, 值得在教学中应用。

摘要:高三生物复习效率低,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差。分析学生的作业现状, 学生作业负担相对较重, 学生学业水平发展不同, 致使作业情况变差, 从而影响了生物高考复习效率。笔者认为, 针对现状, 教师应开展“分层式作业”, 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翻转课堂中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11

摘 要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在课下接触生活信息,了解生物常识,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高中不同层次学习需求的学生进行“翻转课堂”中的动态分层教学,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都能得到更优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翻转课堂 动态分层教学

在21世纪,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是率先发展的两个科学领域。[1]借助信息技术了解生物科学信息更是方便、快捷。这为学生在课下搜集生物知识,观看生物学科视频,进行生物学科知识的预习、内化及课堂有针对性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教学围绕全体学生,重视人的个性,承认人的潜能和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课程设计,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2]基于生物学科的自然科学特性,不同的人对自然科学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实施翻转课堂中的有效分层教学、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兴趣及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了探讨。

一、翻转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内涵

所谓翻转课堂中的分层教学,是指教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课外自由时间,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下,根据同一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学生进行动态学习指导,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上,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得到最优发展。[3-4]

翻转课堂中的分层教学并不是简单依据学生成绩,将某一分数段的学生进行“一刀切”的分层教学,而是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开展适合学生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翻转课堂与分层教学的现状

面对高校不断扩招的形势,一本与二本院校之间差距逐渐增大,对学生的区分度明显增加。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结合生物学科的自然学科属性,使每位学生接受适合自身能力、智慧最充分的教育,这为高中生物分层教学埋下伏笔。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学生学习总成绩排名的高低,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代表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代表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代表成绩偏差的学生,从而形成“形式上”的分层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活动无疑给学生、家长带来心理的负面影响,从某种角度上说毫无实际意义,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学科兴趣,影响其积极探索的学习激情。

相对而言,少数实行翻转课堂教学的中学,其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不及格的百分比有所降低,课堂气氛有所好转。

但是,这些成效只能反映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并不能反映全部。因此,将翻转课堂与分层教学相结合,采取翻转课堂的优势,将分层教学贯穿于其中,能使优秀的学生更胜一筹,让中等的学生奔向优秀,使偏差的学生走向中上程度,实现分层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翻转课堂中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探讨

教学的本质不在于单纯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引领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最终学会学习,实现真正的教育目的。

新课改形势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分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并引导每一位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自主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依据学生的几次考试成绩进行分层,而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教师全方位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偏向、学习方式、课堂参与程度以及作业完成进展程度等方面的基础上。

依据认知建构主义的观点,任何学习都是主体通过自身努力进行建构的结果。主体的选择是一种自觉的价值选择……人们依据对象所具有的特征,能够比较好地、最佳地满足主体自身目的和需要的价值属性,来能动地使主体自觉地予以选择。[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着不同层次的需要和自觉的内在学习欲望。以学生自主选择为突破口的分层教学就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课程与学习自主选择权。[6]

学生依据自身学习情况及教师的参考性意见,最终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的学习任务靠近,并让学生理解分层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让学生在心理上不会存在分层教学带来的压力,不会产生“我是C层次的学生,我是差生”的消极思想。相反,要让他们理解: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培养层次中接受教育,才能使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成为合格或优秀的人才。[7]同时也获得父母理解,保证分层教学有意义地进行。

2.学生课前统一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课下,学生自主利用一切信息技术设备进行视频学习,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了解和初次内化,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在课堂上,通过与同学交流、教师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

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师必然会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但是,分层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学生课前学习这一过程,我们以A层次的学生将要达到的学习要求为标准,让学生接受同一标准的视频学习,鼓励学生挖掘更多的生物相关知识信息。

以“动物有丝分裂为例”,教师给予学生有丝分裂的动画过程。A类学生可能在看完动画后对有丝分裂的每个变化过程都能够准确理解,并知道染色体及DNA的变化原因。而B类学生看懂了过程,却不知道变化原因。C类学生大体了解了过程,却不理解变化发生的时期,更不理解变化的原因。这样,C类学生的问题比A、B类学生的问题多。他们看了同样的视频,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同。B、C类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理解去查找更多的资料,促使自己去解决部分问题,最终,留下少部分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

如果,在课前学习就给予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料,那么,B、C类的学生就不会发现更多不会的问题,也就不会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因此,学生课前统一学习任务,体现了翻转课堂下的“动态分层”教学,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3.互补式班级课堂管理

新课改下,我们尽力尝试将以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逐渐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学习。改进课堂授课的模式,将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边教学模式向互动、多边交流的教学模式过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点燃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热情。[8]这就要求教师在分层教学的前提下,调动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

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座位搭配编排(如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A层次与B、C层次),并且划分小组,进行动态轮流组长组织管理,给予每个人自信心。这样,每个小组都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学生互补,在课堂小组讨论时避免因同一层次解决不了同一问题而苦恼的困境,也避免可能死气沉沉的情况。相反,同一小组不同层次合作交流,又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最后,剩下最难解决的由教师重点解决。

在分层中,进行统一合作学习。在小组共同讨论学习中进行分层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达到双赢,实现真正的“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

4.教师课堂个性化教学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是只针对一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不否认人的发展的差异性,也不否认人的个性发展要求。[9]

在翻转课堂上分层组合、分组管理的前提下,B、C层次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一部分原有的困惑,会留下一部分困惑作为自己的难点。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难点的鉴别不同。

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来说,A层次的学生可能对有丝分裂的DNA、染色体画图存在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理解什么时期染色体、DNA减半情况作为难点,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依据染色体、DNA图像辨别有丝分裂处于哪个时期作为难点。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就可以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难点进行层次化的个性教学辅导,实现针对性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教育的相对公平性。

5.师生课后共同反思

在翻转课堂分层教学后,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教学进行思考。

教师应该从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重难点方面思考如何进行不同层次学生课后知识的巩固,及对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

学生应该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对本可以自己解决却没能解决的偏差,写出自己的理解,为以后解决类似问题做铺垫。

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动态的课后反思,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四、翻转课堂分层教学展望

在翻转课堂中进行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不可否认,近些年来高中教育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确实取得了长足进展,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它的确存在不足。

为了有效地促进分层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我们还要从思想观念转变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方面、素质教育落实及资源公平分配等层面做好分层教学的后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分层教学。只有把握住新课改的方向并结合生物分层次教学的实际,才能将动态分层教学进展得有声有色。

“因材施教”是从古到今特别推崇的教学原则,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具体体现。在实践中,分层教学还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教师都赞成分层,而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则坚持反对分层。[10]但分层教学发展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研究早已突破了是否应该分层、分层是好是坏这些表面问题,而拓展到应如何分层、怎样分层才能使教育更公平。[11]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分层教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他“学会”什么,而是他们“会学”什么。在翻转课堂中进行分层教学,不断探索分层教学的策略,更大程度地让每位学生接受公平、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能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给予学生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会学”的思想,实现分层教学的深层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万顺江.动态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6).

[3] 潘冬花.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浅探[J].教学与管理,2005(6).

[4] 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5] 张洪生.教育选择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6] 张朝珍.学生自主选择:高中分层教学的困境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0(9).

[7] 刘中顼.公平视野中的分层次教学及其实现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1(4).

[8] 张永云.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

[9] 李学农.综合素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 黄晓颖.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

[11] Mehmet Nuri GomleksizSerav Bicer.Effects of the layered curriculum on student’s success,permanence and attitud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r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Sciences,2012(2).

[作者:张叶(1990-),女,陕西汉中人,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雷超(1982-),男,陕西延安人,甘泉高级中学中教一级;孙志宏(1968-),男,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究 篇12

我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针对这种现象,开展了分层教学探究,取得了明显成效。分层教学是在教学中按照大纲要求,立足于不同学生发展实际,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开展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课后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学习考察,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成效。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开展探究。

一、充分调查,了解差异,合理进行分层

在分层之前,我对全班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调查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学生的智力能力、心理发展、学科成绩、校内表现、家庭情况等,并对调查汇总的有关数据资料开展研究分析,进行科学分类,将班级全体学生分别编入A、B、C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里,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消除“分层即分等级”的错误思想,使学生理解分组是为了帮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我对学生进行正确分层后,对学生的座位进行了科学调度,主要按照优差搭配的原则进行,因为这样有利于组织合作探究,优良生可以帮助中等生和后进生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也可以巡回检查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状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紧扣要求,兼顾全体,科学确定要求

我在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一刀切”的不合理做法:对后进生采取放低起点,放缓速度,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的培养目标细化为几个相关联的分目标,引导后进生依照自身实际状况,分步开展学习活动,最终实现物理大纲的教学要求;对优秀生鼓励他们发挥自身潜力,超大纲、超进度开展学习活动。在制订各个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时,科学实际,符合发展规律:既不过分拔高,使学生负担过重,导致消化不良,对学习缺乏兴趣;又不过低,随意降低大纲的要求,过于放缓进度,使学生的学习任务打折扣。教师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处理好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下”之间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开展教学

1. 备课时全盘考虑。

在设计物理教学过程时,教师要从目标要求、新授内容时间安排、步骤设计、教法选取到实验准备等环节,全盘考虑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等各类群体的实际情况。如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差异,在课堂提问上设计不同的类型;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在课堂思维引导方式上区别对待。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针对性,在保证“面向全体”的同时,充分兼顾到“提优”与“补差”等多项工作。

2. 上课时统筹兼顾。

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改进教法,在确保一节课内有兼顾所有学生的“合”环节的同时,又考虑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分”环节。按照分类自学、集中讲解、分层探究、分类指导、分类巩固、集中总结的程序开展教学,做到“分”而不乱,“合”而不僵,将课前预习、课堂新授、自学质疑、课后辅导、巩固提高等各个程序囊括其中,并且有效解决了各个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动矛盾。教师在课前要及时揭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结束后认真组织检查是否达标,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教学进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一般在讲解新知时对中等生进行提问,针对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全面开展探究,进行知识的教学;在实施重、难点突破或进行知识总结时,提问优秀生,启发学生进行深刻领悟;在复习巩固时,着重检查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效。

3. 布置作业时分类要求。

我在布置课内作业时坚持所有学生一样的标准要求,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则进行分层设计:一是设置提高题,主要是针对优秀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本内容设计要求高、难度大的题型;二是设置巩固题,主要针对中等生实际情况设计,主要相当于课本后习题的难度;三是设置放缓题,主要针对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剖成几个小题并给予点拨提示,适当缓和后进生学物理难的困境,切实减轻了后进生课业负担,有效保护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4. 辅导时区别对待。

我在开展课后辅导时,对后进生采取教师个别辅导、优秀生结对辅导等方法。辅导内容注重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运用和思维方式拓展等,使学生能够在启发下学会独立思考,完成学习目标,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逐步增强学习能力。对中等生运用分组探究、教师点拨等方法,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优生适当提高要求,鼓励学生开展独立思考,解决较大难度的物理问题,在课外采取成立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参加物理竞赛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物理学习潜能。

5. 考查时分层开展。

我在过关考查时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各个层次学生发展实际,实行分类命题考查。设计的物理试卷包括基础知识、提高训练与深化探究三大种题型。基础知识题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提高训练题是让后进生选做,中等生与优秀生必做的;深化探究题是让中等生选做,优秀生必做的题型。三种类型题分值分别为85%、10%和5%。在开展分类考查后,我根据考查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对暂时没有过关的学生,通过集体讲解、课后辅导、建立帮学对子等形式进行补救,确保各类学生最终实现达标。

我在科学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固定2—3次集中对学生开展分析评价,依据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具体情况,对分层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进步明显、达到或基本达到上一层次学习要求的学生,及时予以提高层次;对那些有退步迹象的学生,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原因,树立上进信心。这样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及时对自身发展的目标进行规划与调整,及时发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激情。

上一篇:脑室穿刺下一篇:环境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