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2024-09-06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共12篇)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篇1

探究式教学能够非常有效地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发挥指引作用。生物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在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获取, 这也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所在。教师应当做好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 让探究式教学更好地辅助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注重观察与实验

探究式教学的体现形式十分多样, 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而言, 观察与实验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具备很好的观察与问题分析能力, 并且能够具备用实验分析验证问题的技能, 这些都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直观体现。初中生物课程中实验的内容相对来说是较为丰富的, 除了课本上要求的一些核心实验课程外,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与设计一些其他的实验研究。生物课程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学科, 用实验来研究与分析问题是这门课程展开的基本方法, 因此, 教师很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这也是探究性学习最为重要的一种体现。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结合具体实验展开, 教师要把握好生物课程的这种特点, 利用实验来更好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展开。例如, 在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 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可以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种类型的细胞, 得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有很多易于操作同时又能够锻炼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实验, 例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等, 这些实验课程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极好素材。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过程来指导教学过程的展开, 这不仅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种丰富, 过程中也能够极大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 这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非常直观的体现。

二、科学设疑, 锻炼思维

探究式教学中另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疑问的设置, 通过科学设疑能够极大地激发与锻炼学生的思维, 是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生物课程中有许多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大家才能够对于相关知识点有更好的接受与记忆。如果是单纯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法通常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成效, 大家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也不深。教师可以通过科学设疑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展开分析探究, 并且通过独立思考与研习的过程来将问题得以化解, 这同样是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锻炼。

例如, 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时, 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本所学知识提出假设, 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疑问。当然, 这样的设疑的提出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并非是一种凭空的设想, 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巧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做出科学的设疑, 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如, 在学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时, 当学生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做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什么?”的设疑。如此教学环节的设计将会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实质。教师应当更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要借助疑问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引发学生的独立探究, 这些都是探究式教学的很好的体现。

三、模型构建, 分析探究

探究式教学的另一个很好的展开形式则是模型的构建。初中生物课程中涉及许多基本的生物概念的教学, 很多概念和学生熟悉的生活都相隔很远, 如果是单纯的讲授, 学生很难对这些概念有非常直观的领会。模型的构建则能够很好地化解这一问题, 通过生物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将一些生物体的结构、特征等清晰地给学生呈现, 借助这些典型的生物模型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思考, 是让大家更好地展开分析探究的一种积极推动。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时, 首先可以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道理, 细胞越小其扩散速度越快;同时还可以说明细胞越小,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就越大, 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的速度就越快, 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长大的必然道理之一。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借助于细胞模型, 让学生了解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关系, 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做出有效的拓宽与衍生,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大肠杆菌每20分钟左右就繁殖一代”“为什么东北虎比华南虎个体大”等道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非常灵活, 借助构型的构建也能够更为直观的让大家展开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并且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展开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分析与探究。这些都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非常好的推动。

四、结语

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很高效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结合良好的教学设计让其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首先, 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这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科学设疑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是对探究能力培养的良好推动。此外, 还可以借助模型的构建来让知识点的呈现更为直观, 这同样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与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篇2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生物老师往往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老师一直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讲,成为名副其实的“一言堂”。虽然老师讲得非常辛苦,口干舌燥,但实际上讲台下的学生面对老师传递出的枯燥无味、呆板晦涩的知识,并没有认真地学习和听讲,而是三心二意,“身在曹营心在汉”。面对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的问题,经过在实践教学中的不断探索与追求,初中生物老师普遍认为,探究式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主动权下放到了学生的手中,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探究式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物老师没能熟练掌握探究式教学的精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传统教学方式不适应生物教学的发展,很多初中生物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经认识到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想迫切地应用探究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没能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和精髓,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仅仅是皮毛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他们仍会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指标的影响,仅仅把探究式教学当成了一种教学流程。实际上,在初中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仍然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体现探究式教学的精髓和内涵,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开放的、真正的探究式教学。探索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一是教学指标的限制导致生物老师有太多的顾虑,让他们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产生了疑问,从而不能让他们认真学习探究式教学;二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长期影响,导致生物老师讲课时按部就班,这就造成了他们在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淡薄,接受新事物的意愿不强;三是目前的初中生物教材缺乏生命的活力,而理论性太强,从而决定了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的固定化。

2.探究式教学中没能把学生当成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很多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仍然是老师把持着课堂。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主体,学生的言行都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和控制,对于这样的探究式教学,学生就是参与了也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应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还是在被动地进行着,他们的思考是停滞的`,自主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仍然被压制着,本应是学生灵活、自主、积极地探索生物知识的课堂教学,却在老师的严格控制和带领下成了走形式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例如在课堂的互动环节,一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而学生和学生之间根据所学知识的讨论机会却很少,甚至没有。由于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引导,老师在和学生互动与交流,这就造成学生没有时间和间隙向生物老师提出自己感到有疑问的问题;二是老师在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时候,互动和交流的对象往往首先是生物成绩和基础都好的学生,而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却很少,这就导致了差等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失衡感,长期这样下去就会使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三是老师与学生互动时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是直接来源于教材中已经有的问题,这就使问题没有创新,没有新鲜感,更别说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了。从互动的环节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样的流于形式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仍是老师在把持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利用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等目标没能够实现,从而在实际上完全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宗旨和本质。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高效应用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生物老师在探究式课堂的教学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到传统教学的模式,这就使得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大打折扣。那么要想真正地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中生物老师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和本质,彻底改变对探究式教学的看法,在心中真切地相信:如果实施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就一定会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发挥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积极自主的学习能动性。如果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时,就不会流于形式和简单地走过场。

2.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

传统教学中注重老师的口头讲解和表述,但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生物老师就必须根据所教授的课堂内容创设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探索和学习生物知识,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合理科学使用教材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不必把教材当成是独此一件的教学工具,而是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现有生物基础及生物教学的进度与目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再安排与使用。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自我编写生物教学内容,并与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从而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做不但高效地利用了生物教材,而且也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贴近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4.重视生生互动

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生生互动做好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能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得到提高和进步。例如,在学习《果实和种子》时,就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微课。学生观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要能积极地给予回答,无论是较难的问题还是简单的问题,无论是优等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学困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都能逐一给予及时的回答。这样的互动教学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更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分小组进行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也能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更能带动那些学习不积极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对生物学习的意识,并在互动的交流过程中打开心扉,逐渐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而对于优等生来说,更能促使他们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表现自己,使他们能更好地巩固已有知识,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总之,要想真正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就要低下头来认真刻苦地学习其本质和内涵,还应彻底改变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他们多参与课堂教学,多参与小组讨论,那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姚育青.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09).

[2]沈雁.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05).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浅探 篇3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这些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式教学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存在区别,甚至处于相对的位置。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将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重难点内容的掌握上,而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主动研究和探索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所有活动都围绕着“问题解决”这一核心,而教师处于引导的位置,使得学生能够少走弯路。就此而言,探究式教学弥补了传统应试教育之下的种种弊端,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也能够因此深切感受到教材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初中生物引入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显然不能够实现新时期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是无益的。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情况,因为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就在于解开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困惑。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自己着手收集相关的资料,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扩大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接触面。

三、实施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1.做好开课之前的准备活动

实施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少不了实验探究。在实验之前,教师务必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的收集和器材的准备,而材料这一方面又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尤其是在现今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能够真正做到高效率的资料搜集,从而确保各项资源都能够实现合理配置,使得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而在课堂操作顺序安排方面,教师也要留心安排,课前做好条理清晰的课件。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大的阶段,思维逐渐走向成熟,因此教师做出的课件要符合学生的求知需要,并且满足学生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材当中,有一个实验是“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在讲授这个实验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干净的洋葱,并为学生准备好一系列实验当中会用到的材料和仪器,然后向学生讲清楚实验的过程当中都需要做什么,注意事项是什么。这样,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按照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来完成实验,避免学生因为操作失误而出现纰漏或者焦躁的心理,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造生物问题的实际场景

教师要为生物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拓宽视野,求知欲得到最大的满足。事实上,教师在构建实际生物场景的时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将问题或者答案直接交给学生,这样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是极其不利的。相反,可以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根源所在,让学生能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快乐。比如,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相关知识之后,自己亲自种植一些植物的种子,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每天做好记录。在经过亲手尝试之后,学生能够发现种植过程当中出现的状况和问题,从而调动起自身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在探究当中加深对这门学科的认识。

3.做好归纳总结

在学生经历过实际探究之后,就会对教材上的知识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和了解,在这样一个条件之下,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趁热打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总结,并及时纠正学生思路上出现偏差的地方,而对于一些探究方式和结果都正确的学生要予以肯定和支持。基于此,学生脑海当中能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生物学习体系,真正做到在探究中成长。除此之外,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还可以自助组成若干个探究小组,对于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然后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这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让学生在探究活动当中感受到快乐。

四、结语

初中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依附于实验而存在的,它强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寻生物知识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就此而言,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观念,真正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最终实现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

基于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分析 篇4

一、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一) 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积极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方案, 然后与其他同学相互讨论, 同学之间相互阐述自己的方案, 善于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 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方案, 最后学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 得出结论。这样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 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生物课堂的探究式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设计方案, 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从而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生物课堂中, 进行生物实验是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知识的前提,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并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器材,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还要自己记录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教师只是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而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 因此这个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 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生物课堂的探究式教学中, 探究方案全部由学生自己思考完成, 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要依靠学生自己思考, 因此探究的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利用互联网开展探究式教学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当今的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同时也为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使课堂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事实上, 不仅是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 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初中生物课堂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开展探究式教学。例如, 在学习植物类生物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信息, 并通过幻灯片或图片的方式互相交流, 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通过让学生上网收集资料, 能够使学生了解收集信息的途径, 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 利用模型开展探究式教学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模型主要是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就是用图画或模拟实物的方法展现研究对象。在初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中, 物理模型教学主要以让学生画图表或制作组装实物模型的方法开展的。例如, 在学习血液循环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知识画出血液循环路线图;在学习植物细胞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植物细胞的结构图等。除了物理模型外, 还有概念模型、数学模型两种形式, 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抽象概念时可以利用概念模型进行探究, 在让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时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探究。

(三) 利用调查访问开展探究式教学

生物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 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是认识和体验生活的过程。在初中生物课堂中, 教师通过让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调查访问的探究方式, 用科学的、客观的数据或信息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 形成系统的实验方案, 最后验证得出结论。例如, 在学习传染病的预防时, 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 让学生制作一个常见传染病的表格, 表格内容包含常见传染病的名称、发病原因和发病症状等, 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将表格填满,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交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学到传染病的有关知识, 建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还能让学生学会制作表格、调查走访的方法。

(四) 利用实验开展探究式教学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产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望。在初中生物课堂中, 设计实验是生物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重中之重, 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设计实验的第一步是确定实验方法, 主要指采用何种方法能验证假设成立;第二步是设计实验方案, 主要指采用何种材料、何种设备, 分为几个步骤完成实验。

例如, 在进行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 首先要确定实验方法, 主要运用黑纸遮光法和自然处理法进行实验;然后要设计实验方案, 利用天竺葵做材料, 用到酒精灯、三脚架和石棉网等实验用具, 运用黑纸遮光法和自然处理法对天竺葵进行实验, 最后总结得出绿叶在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够积累淀粉。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通过对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还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初中生物教学探究论文 篇5

反思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以后,对这一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这样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发挥教学中的优势,改变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一名优秀的教师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过程,课堂的整体教学环境以及如何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所以教学反思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成为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中规定教师要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让学生们掌握具有的知识和方法,也可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新课标下的教学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更加广泛、灵活的特点。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生物学科的教学,还要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当今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我们就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思想价值和情感道德的培养。

2.反思教学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发展明显,具有鲜明地个性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一个成功的教育制度,一名成功的教育者是能够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的情况下,根据这种不同实现成功教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在教学情境的创建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都应该体现出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实行多层次、多方式、多角度的生物教。

3.反思教学是否实现了沟通和合作。

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是充分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育学家,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的沟通和合作,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没有积极有效的沟通就不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所以失去沟通和合作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课堂主要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大大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反思中,实现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的有效对话和交流,教师要消除传统师生不平等的地位观念,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对话和交流。这样师生之间可以加深理解,减少存在的隔阂。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新课改的客观要求,反思可以使生物教学变的灵活,教学灵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可以看透事物的本质,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创新和发展。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使教学方式变的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思考如何教学、让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主要的目的是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力求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这样问题的出现,所以说发现问题是教学反思首先注重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接受程度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因为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以完全消化,但是有的学生只是一知半解。我国很多的初中生物教学都是采用的大班教学模式,课堂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大部分的学生,但是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来说并不适用。面对那一部分“特殊”情况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应该用心体会他们出现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可以在保证整体学生的教学进度的同时,适当兼顾这一部分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表现、情景设置等教学过程,通过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反思和研究,用心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快速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如果不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即使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快速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教师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不知道学生的诉求和愿望,只是一味地进行教学,这样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小节时,教师完成了授课,但是学生对于呼吸的过程缺乏形象具体的认识,不理解呼吸作用产生的根源,而且相关的练习题相对于生物课本上的内容来说理解更加费力。这时就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悉心听取学生的问题和建议,把握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总结

总之,教学反思是初中生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积极开展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明白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改变自己的教学重点,更新教学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入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创造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满足教学要求。

关于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分析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

【分类号】G633.91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初中生物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一改传统的机械、填鸭式教学方法,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仅注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当学生针对生物课本上的某一方面内容思考自己小组的探究方案时,小组内部的成员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将不同的想法加以融合。探究方案完成后,每一组需要将自己的探究方案运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且与同学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同学需要针对探究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建议,不断完善探究方案。在完善探究方案的同时需要学生之间形成合作的关系,共同对探究方案进行研究,可以在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通過教师向学生下达探究任务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完成探究方案。同时学生的探究方案需要向全班同学进行表述,让同学和教师理解自己的探究方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学生了解其他同学探究方案的同时,会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不断地提问和讨论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方案的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1.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在布置完生物探究任务之后,进行探究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进行完成,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和解惑者。一般情况下,探究任务是分组进行的,在一个小组内,会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任务的需求进行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从撰写探究方案、准备器材到记录实验过程等生物探究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打破了传统生物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探究式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将其付之于实际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4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往往会设计出具备许多变量的实验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方案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学生需要对探究方案进行不断地分析和探究,对各种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出最恰当的变量,形成探究方案。学生在确定探究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基本的分析能力,要学会取舍,并对现有的数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形成探究方案,得出具有建设性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相关措施

2.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首先,教师应该善于提出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例如,在学习“叶绿素”相关知识时,教师想要让学生知道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蒜苗是绿色,蒜黄是黄色向学生进行提问,在好奇心的趋势之下,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其次,教师在创设探究情境时,应该时刻谨记发挥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使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对生物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问题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进行生物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2.2教师适当点拨,确立学生的探究主体地位

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自主、独立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经验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越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越强。例如,在学习“人体所需的有机物、无机物”时,教师以学生每日的食谱为题材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食谱,食谱中的食物应该包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可以促进身体发育的物质。学生在设计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并且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和评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探究式教学的主体。

2.3对探究进行合理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对生物探究式教学进行合理评价是探究式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生物教学的方式,可以通过学生本身对生物内容进行探究和实验,拉近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该意识到对探究式生物教学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时,不应该仅仅关注探究结果,探究过程和学生的实验操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同时教师应该从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灵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促使学生敢于向结论和探究方案提出质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不断地探究中进行改进、反思,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生物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

3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学方面,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将探究式教学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的进行情境创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合理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新云,张增水.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A版,2015,(1):72.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篇7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 生物老师往往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是老师一直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讲, 成为名副其实的“一言堂”。虽然老师讲得非常辛苦, 口干舌燥, 但实际上讲台下的学生面对老师传递出的枯燥无味、呆板晦涩的知识, 并没有认真地学习和听讲, 而是三心二意, “身在曹营心在汉”。面对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的问题, 经过在实践教学中的不断探索与追求, 初中生物老师普遍认为, 探究式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学的主动权下放到了学生的手中, 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探究式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初中生物老师没能熟练掌握探究式教学的精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传统教学方式不适应生物教学的发展, 很多初中生物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经认识到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想迫切地应用探究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并没能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和精髓, 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 仅仅是皮毛知识。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他们仍会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指标的影响, 仅仅把探究式教学当成了一种教学流程。实际上, 在初中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仍然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体现探究式教学的精髓和内涵, 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开放的、真正的探究式教学。探索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 一是教学指标的限制导致生物老师有太多的顾虑, 让他们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产生了疑问, 从而不能让他们认真学习探究式教学;二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长期影响, 导致生物老师讲课时按部就班, 这就造成了他们在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淡薄, 接受新事物的意愿不强;三是目前的初中生物教材缺乏生命的活力, 而理论性太强, 从而决定了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的固定化。

2. 探究式教学中没能把学生当成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很多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仍然是老师把持着课堂。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主体, 学生的言行都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和控制, 对于这样的探究式教学, 学生就是参与了也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应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还是在被动地进行着, 他们的思考是停滞的, 自主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仍然被压制着, 本应是学生灵活、自主、积极地探索生物知识的课堂教学, 却在老师的严格控制和带领下成了走形式的探究式课堂教学。

例如在课堂的互动环节, 一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而学生和学生之间根据所学知识的讨论机会却很少, 甚至没有。由于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引导, 老师在和学生互动与交流, 这就造成学生没有时间和间隙向生物老师提出自己感到有疑问的问题;二是老师在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时候, 互动和交流的对象往往首先是生物成绩和基础都好的学生, 而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却很少, 这就导致了差等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失衡感, 长期这样下去就会使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三是老师与学生互动时提出的问题, 很多都是直接来源于教材中已经有的问题, 这就使问题没有创新, 没有新鲜感, 更别说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了。从互动的环节我们就可以发现, 这样的流于形式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仍是老师在把持着,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利用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等目标没能够实现, 从而在实际上完全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宗旨和本质。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高效应用策略

1. 转变教学理念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初中生物老师在探究式课堂的教学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到传统教学的模式, 这就使得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大打折扣。那么要想真正地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生物老师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和本质, 彻底改变对探究式教学的看法, 在心中真切地相信:如果实施了探究式教学模式, 就一定会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发挥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积极自主的学习能动性。如果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时, 就不会流于形式和简单地走过场。

2.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

传统教学中注重老师的口头讲解和表述, 但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生物老师就必须根据所教授的课堂内容创设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情景, 让学生在情景中去探索和学习生物知识, 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 合理科学使用教材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际过程中, 不必把教材当成是独此一件的教学工具, 而是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现有生物基础及生物教学的进度与目标,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再安排与使用。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 自我编写生物教学内容, 并与教材内容重新整合, 从而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做不但高效地利用了生物教材, 而且也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贴近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4. 重视生生互动

探究式教学中,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很必要的。生生互动做好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更能使他们互相帮助, 互相得到提高和进步。例如, 在学习《果实和种子》时, 就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微课。学生观看后, 可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提出的有疑问的地方, 老师要能积极地给予回答, 无论是较难的问题还是简单的问题, 无论是优等生提出的问题, 还是学困生提出的问题, 老师都能逐一给予及时的回答。这样的互动教学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 更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 分小组进行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 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 也能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更能带动那些学习不积极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对生物学习的意识, 并在互动的交流过程中打开心扉, 逐渐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而对于优等生来说, 更能促使他们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表现自己, 使他们能更好地巩固已有知识, 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总之, 要想真正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就要低下头来认真刻苦地学习其本质和内涵, 还应彻底改变教学理念, 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让他们多参与课堂教学, 多参与小组讨论, 那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可能。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的变化, 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并且严重地制约了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从而阻碍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那么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该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呢?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姚育青.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9) .

[2]沈雁.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 (05) .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篇8

1 探究式教学概述

1.1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含义

探究式教学是从对新知识的提问和探索研究的角度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建构与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即认为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会促使学生对学习投入精力, 那么,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就可以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 通过结构性的探究可以完成知识构架。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作为教学的主题, 教师作为教学的辅助者,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料, 使探究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下去。

1.2 探究式教学的教育价值

探究式教学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 倒不如说是一种学习方法,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直接的作用, 学生的提问出发点,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在探究式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习内容, 也就是说, 探究式教学所达到的表面教育价值是完成教学工作, 达到教学目标, 深层的教育价值是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进行训练, 通过观察、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 整理出对新知识认知的基本思路, 形成基于思考和自学的知识处理方式。这样的教学价值正符合初中生物教学发展的需要, 值得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进一步实践。

2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 准备探究式教学的材料

初中生物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以探究内容和材料为先导, 这些探究内容和材料并非是简单的教学内容的展现, 而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之后, 进行的教学材料整合和教学内容呈现节奏的安排。在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中从教师角度切入分析, 以示范教学模式来推进教学进展。以“种子的探究”为例, 学生对种子的类型和传播方式了解程度不一致, 教师也不能预计在教学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学生的探究关注点在哪一方面, 这个时候, 教师准备的探究式教学材料就应该包括种子的产生、类型、传播方式、种子自身的结构以及基本的生长案例等。在整个设计思路中, 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照顾到每个学生, 接受学生提出各种建议。在此基础上, 形成关于“种子”这一话题的各种探讨, 教师会发现, 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 甚至有学生提出“水稻种子人工改良的原理”这样的问题, 这种设计到生物基因变化的问题, 会成为教学延伸的一个主要方向, 既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了切入点, 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2 组织探究式学习

在探究式教学中, 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 组织学生完成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通过某种固定的学习形式, 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 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问题的解决。例如, 在带领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方法”相关内容的时候, 便可以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 然后组织大家分组讨论“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体会探究的过程,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小组内部以及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 对蚯蚓爬行的原理进行提问以及解释, 寻找与蚯蚓类似的生物进行同样的实验, 比较实验结果。这样一来, 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 如果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也能够及时提出来, 从而使答案更加完善。有组织有计划的探究式学习能够使学生的生物知识掌握、相关技能的形成以及活动经验的积累等, 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3 总结学习结果并进行学习迁移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有些知识作为基础知识, 不断出现在后续的学习中, 还有些知识是具有迁移性质的, 这些知识在一次探究学习中出现, 在另一次探究学习中再次呈现时, 学生应该能够产生问题提问和问题解答方面迁移。例如, 在进行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实验时, 提出关于“滴水”的问题, 滴的是清水还是生理盐水, 为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会做对比实验, 从而了解到植物细胞观察应该用清水, 那么, 在后来的动物细胞实验中, 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用生理盐水, 学习迁移就这样发生了;另外, 在学生们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 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有时, 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 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 在得出结论后, 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变换问题角度和方式, 将结论运用于不同的场合, 以达到知识系统的构建。

3 应用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3.1 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 使教学发挥作用, 其关键在于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趣味性, 有探究价值;课堂的节奏明显, 学生的学习精力始终保持在探究活动上。因此, 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和探究行为能力, 为学生安排既符合他们探究能力, 又能够展示出探究教学优势的学习内容。

3.2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资源

探究式教学需要有一定的探究环境为基础,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探究学习无法实践, 那么学习结果始终还是禁锢在课堂上, 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而在一定的探究园地和情景中探究生物知识或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探究新的生物知识, 更具有真实性、诱惑性、趣味性。因此, 生物教师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资源, 例如, 在学校中开辟一小块原地作为生物实验园, 允许学生进行各种养殖和种植性的生物实验, 这既满足学生探究学习应用的需要, 又能够为生物教学提供方便。

3.3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习惯

在生物学习中, 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培养出来的,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 在课后作业中预留观察作业:学校附近有无动、植物园, 有无农作物种植园地或水产养殖基地;一个班级同学中, 谁家饲养宠物, 谁家栽花种草。现有的探究资源园地, 一次可容纳多少人探究;在什么时间、地点, 什么情景进行什么样的生物探究教学活动为最佳。这些看似简单的观察作业, 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探究意识, 为生物课堂学习做准备。

4 结语

综上所述, 探究式教学是能够从系统上改变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促使教学中的各个主体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值得初中生物教师进行应用实践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黄卫华.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研论丛, 2015 (05) :105-106.

[2]刘忠良.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好家长, 2015 (12) :123-124.

[3]马新云.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 2015 (01) :115-116.

[4]窦全丽.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以贵州省M市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04) :115-116.

[5]李佳敏.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尝试与思考[C].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 2016年1月:110-113.

[6]万先军.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式思考[J].大众科技, 2014 (04) :133-134.

[7]李又玲.基于未来课堂的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1) ;130-131.

初中生物教学与探究能力培养 篇9

一、动手激趣,重视第一个探究性实验

教材中各个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但动手能力差、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对事物本质的细致探究,这就需要老师创设情境,提供探究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求,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例如在教学《探究生命的方法》中,我认为在实验中无论学生选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中的哪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都是可以的, 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仅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可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为使实验设计更加完善,我及时给予点拨:(1)需要做对照实验吗? 需要探究几个变量? 这么多变量需要设计几组对照实验? 要几个实验装置?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然后讲解探究实验的重点在于控制变量法,每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其余条件均相同。这次活动需要较长观察时间, 教师要有耐心, 安排足够的时间。这样,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

传统的生物实验一般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发,也减少了学生探索与发现知识的机会。教育家布鲁诺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若变换角度把适合研究探索的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 恢复生物探究性的本来面貌,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有了探究欲望,产生了探究动力,就会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会挖空心思地想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设计出探究实验的方案, 使探究过程不断趋向合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性实验的魅力。真正由被动接受者上升为主动探究者。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实验都适合学生探究,有的实验的确不适合学生探究,我立足教材,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选择本地区能够找到的实验材料,而且是学生能够进行动手操作的可行性实验让学生探究。例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时 ,有一个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初中生物遇到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了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的某些知识目标,如适宜的生存环境等, 实验前我有意让学生自己动手找用来做探究实验的鼠妇(既我们当地叫的“西瓜虫”),学生很感兴趣,部分学生在校园的花坛中找到鼠妇,有些躲在枯枝落叶底下,翻开那些杂物时,它们会很快爬走。通过这个亲身体验,“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这个结论其实在寻找鼠妇的过程中学生稍加动脑已经得知了。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他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 这也就为后面的实验提出问题埋下了伏笔,更为设计实验方案打下了基础,然后让学生自己选其他实验材料,并根据自己选的实验材料制订实验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亲身体验实验的乐趣,最后让学生做出结论,解析实验事实等,所有这一切尽量由学生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单单在做实验,也不单单在学习理论,而是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性强,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到了科学知识,经历了对科学形成过程的了解,进而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要真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必须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

1.完成教材 安排的探究 性实验 , 从感性认 识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实验中增加将天竺葵的叶片与银边天竺葵叶片直接进行对比的实验, 淀粉的产生部位也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以试题形式 对学生进行探 究思维训练 , 从理性认 识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目前, 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也可以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无疑是对生物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初中生物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 篇10

一、创新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1 . 以往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师多采取机械识记的教法, 看似成绩喜人,实则学生的生物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上,在一遍遍的复习中, 在一道道的习题里,学生只是被动地记忆,课堂气氛枯燥、沉闷,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立足实际、以生为本,从改革教学理念开始,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升华初中生的生物意识、创新精神奠定扎实的基础。

2. 生物科学需要创新型人才

生物本身就是一门不断探索生命奥秘的学科,创新即内核、本质。当今时代,生物学知识的发展一日千里、迅猛蓬勃,亟须不断补充探究型、创新型人才。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知识经济正强烈地呼唤着创新教育的实施,生物教师要勇于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敢于尝试和使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引导学生对未知的生物领域进行积极探索。

二、实现生物创新教学的具体做法

1 . 创 设情境 ,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心理学理论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教师应创造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升华创新精神与品质。

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这一课时,我首先在课堂上播放了《大耳朵图图》系列之“出生的秘密”,其中“小孩子是从商店里买来的”“是魔术师从妈妈的肚子里变出来的”等几个答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哈哈大笑,营造了一种无比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一扫课前羞涩、尴尬的教学预设。接着,我又播放了葛存壮、葛优父子与田亮、森碟父女的照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造物的神奇, 自然的瑰丽。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人的生殖”这一问题自然地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又囿于传统文化的桎梏,不好意思主动地交流、讨论。由于这节课创设了理想的课堂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亲和、开放、科学的氛围中相互交流,为提升他们的生物素养,培养发散思维,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性”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2. 大 胆质疑 , 培养学生的反省思维

反省思维的实质是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反省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良好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说出来,敢于对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结论产生怀疑,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升华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授“鸟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就教材中的两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1)请推测卵壳、卵壳膜、卵白和卵黄各有什么功能?

(2)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

在这两个问题即将顺利解决的时候,一名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一个鸡蛋就是一个卵细胞吗?

(2)每只鸟卵都能孵化出小鸟吗?

学生的这两个问题有效地延展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无形中也引导学生对“鸟的生殖与发育”这一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课堂上,我大力表扬了这名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品质,鼓励他继续保持反省思维,因为这是任何一名成功人士所必备的基本品质,难能可贵。

3. 创 设疑点 , 启发思维

创设疑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生物课程,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以“植株的生长”课堂教学为例,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根的生长、枝条的生长、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三个方面内容。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我就“叶的结构与生长”创设疑点:大千世界,花草树木形态各异,叶片的形态各有千秋,那么叶片的结构是否也各不相同呢?

由于前一段时间刚刚学过“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知识,学生都积极主动地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水稻叶、青菜叶等几种不同植物的叶片,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和实际结构相吻合。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维十分活跃,得出了“各种不同绿色开花植物的叶的结构是相同的”这一结论。学生又追问“不同的植物叶片的结构为什么是相同的?”“叶的生长和根的生长一样都是通过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伸长细胞的体积来增长的吗?”等问题。

整个活动进行中,学生始终兴致盎然,显示出了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无尽好奇,成功地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探究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创设疑点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课外探究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4. 科 学引导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坚决摒弃传统生物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树立“以生为本”的改革理念,通过科学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线索,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也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对症下药,提升初中生的生物素养及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亲自探索和操作,并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相互交流、合作探索,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时,根据所处地域不同,教师可以提出以下不同的问题:

(1)新疆的哈密瓜为何特别甜?

(2)北方的地窖如何保存蔬菜?

(3)温室作物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产量?

(4)用酵母菌酿酒为什么先通气后密封?

这四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成功的课堂实验奠定基础。待到课堂教学时,针对“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问题,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两套实验方案:

(1)在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中分别植入带叶子的枝条通过比较、实验,得出结论。

(2)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探究普利斯特利经典实验。

从课堂效果来看,多数学生在课堂实验的基础上,还在课外开展了普利斯特利经典实验,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小白鼠”的活体,氢氧化钠溶液的腐蚀性等注意事项都提供了一定的协助与提示,在保证实验成功、安全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动力。

三、 小结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篇11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既动手又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发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学的探究式教学就离不开生物学实验。

一 对生物学实验改革的看法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多于探究性实验,定量实验多于定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或参与的实验过少。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限于教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一种方法,或者验证一个已知的事实。教师十分重视“动手”的规范训练;强调教学生“学会使用——”,“学会制作——”,强调学生要了解实验的直接结果;强调学生要集记住“应该如何做”,而不够强调“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更不强调“更好的做法是什么”。这样,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只是把前人做过的实验依葫芦画瓢地重复一遍,收效甚微。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模式显然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相违背。为此,教育部在初中新教材中都增添了许多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探究性实验,如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实践也证明,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构建,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能促进学生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 探究实验的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如课本中穿插的光合作用的发现)都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熟悉探究的一般模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组织好一堂好的实验课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探究的一般模式来引导学生。注意引导,让他们逐步的观察,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产生问题感并作出适当得假设。观察是探究实验的第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如可将问题产生直接相关的具体事物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经验,尝试用言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即作出假设。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这个实验时,教师可出示给学生下列材料——打破休眠期的完整的种子,子叶被虫咬过的种子,剪去部分胚的种子,处于休眠期的完整种子,被煮熟的种子等。让学生判断哪些种子能萌发,哪些种子不能萌发,并思考为什么。学生可以讨论并谈出个人的看法,此后,教师可引導学生产生明确的问题指向,即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是有完整的胚并打破休眠期。

2.实验方案的设计。假设是否正确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实验来验证。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假设为基础,明确实验的目的,并对实验材料、方法手段的可行性加以斟酌,要有清晰、简洁的实验步骤。并且要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也在实验方案上反映出来。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代表以适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小组实验方案。在这过程中小组间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并引起争执,学生为弄清楚是非,往往会以比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有时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有一家创设性的设计方案来,教师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适当的鼓励。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设置对照组。即设计诸多因素一致只有一个因素有差异的一组实验,通过对照比较得出结论。若我们把实验的种子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放在室温下,一部分放露天高温下,其余的放在低温中(如冰箱中),然后发现放在高温和低温下的种子都不能萌发,只有放在室温下的种子萌发,三组实验一对比,不是更好得说明了问题吗?”

3.实验过程的安排。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直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追求统一结果的习惯,引导他们关注探究的过程。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记录能如实放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在实验过程,教师应深入一个小组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掌握具体、准确的学生操作的细节;同时要注意全面巡视,了解整体情况;还应收集来自小组长和课代表的反馈信息,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点和帮助纠正。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重新审查自己的实验过程,并以书面的形式整理出一份较详细清晰的实验方案。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等。这项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审慎密、条理清晰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篇12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生物,应用

现阶段, 我国初中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方法, 这虽然对维持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学生也能获取一定的知识。但是这种方法过于呆板, 学生很难真正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一旦脱离校园他们很快就会对这些知识失去兴趣。另外,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可能会感到非常的枯燥乏味, 这样一来整个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 有必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主动动手设置实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让学生自主实验,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依据现有的生物教材可以看出, 初中生物教学主要以实验为主。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必要的知识后, 学生还要进行实验来进一步理解知识。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的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使他们更加主动去思考。尽管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但教师们在实验教学中还是存在不少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 传统实验教学仅仅以老师为主导, 学生通常只是在旁边观看, 没有真正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去;第二, 实验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够, 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针对上述缺陷, 我们应当改变传统以老师演示为主的实验方式, 积极推广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第一,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要求将实验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去操作, 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引导, 这样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第二, 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探究式实验中学生可以与他人和老师进行探讨, 这样有利于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第三, 探究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 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设计去完成, 这样创造思维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有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 教师在讲解种子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一实验时, 如果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 则可以让他们去认真思考。当然在让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 教师必须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讲解中必须注意适当的方法, 不能全部一五一十地教给学生, 教师可以先进行提示,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例如, 在检测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时, 教师可以提示用石灰水来检测。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不仅让他们充分掌握了相关知识, 而且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设置问题、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另外,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分清主次轻重, 对于重点知识要重点讲解, 对于次要知识可以一笔带过。

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除了上文提到的设置相关问题之外, 还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环境等方式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生物课与其他课程不一样, 它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和认识, 例如, 关于青蛙的结构, 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学生肯定也只是知道一点皮毛, 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带到野外,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可想而知, 学生对青蛙的认识必定能更加全面。

老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使提出的问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以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比如, 老师在讲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时, 可以先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安静思考一会。然后, 教师再提出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 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提高。另外, 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将更高。

三、设置探究空间,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依据新的课程要求, 探究式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还要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必须具备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的培养非常关键,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时, 不必拘泥于教室这个固定的空间, 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带领学生去郊区进行实地观察,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在实践中培养探究能力。不仅如此, 教师还要定期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让他们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伍向英.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S1) .

[2]沈雁.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 (05) .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的戏剧艺术下一篇:粉尘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