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2024-07-02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精选12篇)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篇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

一、加强生物实验, 提高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 引起学生兴趣。“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一章, 笔者花了四课时, 采用了先实验后得出结论的探究式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课时, 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第二课时, 教会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 第三课时, 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 通过观察知道显微镜中那一个个长方形“格子”, 就是洋葱内表皮细胞。有了这个感性结论后, 第四课时, 再去讲授细胞的结构功能。采用这种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抱有极大兴趣,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明确实验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 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 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 但缺乏科学态度, 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 学习目的不明确, 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 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 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 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 才能得出结论。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树立科学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 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 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 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 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 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 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 教师示范操作一步, 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 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 教师巡视, 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 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 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 边操作边让学生模仿操作, 然后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

四、使用语言艺术, 使生物知识趣味化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生动形象, 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 才能像磁铁般吸引学生, 引起他们的兴趣。如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说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 用“大树底下好乘凉”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用“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等来说明在自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讲到昆虫的发育时, 我给学生念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问:“这话对吗?”初中的学生往往认为是对的, 此时, 我却说:“不对”我又问“蚕吐完丝后死了吗?”“没有。”“成了什么?”“蛹。”然后蛹又化成蛾。学生感受到:噢!原来诗中也有科学性的错误呀。这样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有了学习热情。

五、“双主恰当”激发兴趣

一堂好课是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主导、主体”的恰当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双主”活动就是要教者从授课为中心向学生学习为中心进行转换,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故在“鸟类的多样性”一节课中, 以“我认识的鸟类———”为题写小作文, 并做好准备当一小先生, 在这一周里我帮助学生仔细阅读了教材、课外书籍, 有关电视节目的内容都可参考, 并对学生提出希望, 希望学生珍惜这一施展才华的机会, 通过一个星期的精心准备, 这一堂课学生的热情高涨, 没有了胆怯。这一节课,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变化而又能激发兴趣的环境, 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 并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达到了有机统一, 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在实验课中的探究精神, 注重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将科学实验的过程设计成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 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学会自主学习。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篇2

草坝中学:朱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丰富的自然科学。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整个“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真可谓博大精深,趣味无穷。而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下面就我在生物教学中总结的实验教学“五步曲”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精心做好实验计划,认真准备实验材料

开学就要把本学期的实验计划做好,并把实验进行分类,分为探究实验、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由于课时有限,做计划时,有些实验可以合并成一课时完成。有的实验受到季节的影响,可适当进行调整。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实验报告单。教师对每组实验要有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实验的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以及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实验效果。

二、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认真搞好组织教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并认真搞好组织教学,让实验有序进行,决不能各自为阵,一盘散沙。如:上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进行化验,用显微镜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科学志度,提高学习兴趣。

三、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掌握每步的实验要领,才能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

即,安放距离桌边一掌;对光要目、物通光一直线;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和要求,终生难忘。

四、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才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结束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室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关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最后,教师检查评价,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单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如:

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某同学按照要求在甲、乙两试管内各注入2毫升浆糊,然后在甲试管内加2毫升清水,乙试管内加2毫升唾液,将两试管振荡并放置10分钟后分别滴入两滴碘酒。观察两试管内颜色变化,发现两试管均变蓝,没有很大差别,通过分析发现是由于实验缺少37Oc温水浴这一步。其次,教师在实验中要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淹水和施肥过多时都会萎蔫,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是什么原因,通过经常分析常见的生物现象,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最后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篇3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344-01

一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规范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觀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二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 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 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们在我教学过的两个初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我参照 生物实验考查《显微镜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的方式及评分标准,三分之一的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评90分以上;多数在8分钟内完成,评80分以上;极个别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评60分。这样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

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探讨 篇4

一、联系实际生活指导学生自主实验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 只有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 才能称得上能力。例如, 我们在讲解“种子的萌发条件”时, 教师可以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农户赶着牛车经过一条河, 牛车上的装绿豆的口袋裂了, 袋里装的绿豆沿路洒落下来。问:“你认为落在哪种环境里的绿豆能生长?落在哪种环境里的绿豆不能生长?为什么?”学生反应特别激烈, 争先恐后地抢答。

首先牛车上拉的绿豆, 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PPT演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所处的季节是能满足种子萌发的温度条件, 从表中可以看到, 只有洒落在河两岸的种子, 才具备萌发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落在大道和河里的种子不能萌发, 因为没有同时满足种子萌发的三个条件: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分。因此, 创新是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而展开的, 并不能凭空臆造, 脱离生活, 而且更加离不开基本知识。然后, 布置学生自己做绿豆种子的萌发实验, 注意观察生长情况, 计算种子萌发生长过程, 并做好记录。

二、对学生加强实验方法、仪器操作的指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 要掌握各个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侧重点, 如在“探究光对植物叶生长的影响”时, 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是“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得出结论, 并且知道什么是对照实验”。所以, 探究实验不一定是对整个实验的探究, 可以对某一部分的探究。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侧重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

三、实验材料要简化

实验材料要简化, 就是就地取材, 因陋就简, 寻找实验的代替材料或实验用具, 在现有的条件下想办法完成实验。例如, “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由于一时疏忽没有准备碘液, 我就用稀释红墨水来染色, 没有解剖针来展平洋葱表皮就用牙签来代替, 效果也很好。在进行“种子的结构”教学中, 需要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玉米种子好找而菜豆种子因为一时没有找到, 怎么办呢?我想黄豆种子是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而且很容易买到, 所以就用黄豆种子代替菜豆种子;观察时需要切开种子, 还需要解剖刀, 而学校的解剖刀由于数量不够而且已经生锈, 不好使, 我就去商场购买单面刀片来代替, 这样不仅可以开展实验了, 而且也没有影响实验效果。

四、在实验前提前培训兴趣小组的学生

在实验前提前培训兴趣小组的学生, 可以解决教师的不足, 帮教师一起指导学生。通过培训兴趣小组的学生, 可以让全班学生得到正确的标准实验指导, 提高实验成功率。在讲“观察植物细胞”一节的实验, 制作临时装片时, 教师先提前培训几位学生作为“小老师”示范制片过程并讲解, 让其他学生认真观看, 获得感性认识, 教师鼓励他们对其中不明白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 由“小老师”解答, 也可以学生展开讨论, 若仍有疑问再请求教师帮助。这样学生都很活跃, 提出了很多问题, 如—滴水的量如何掌握?过多、过少对实验又有何影响?取材的方法如何?盖盖玻片的方法怎样?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怎样吸引染液?等等。这样通过提问、思考, 解决了疑问, 扫除了制片中的障碍, 为下一步自行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 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 辅助实验教学

现在多媒体设备已进入很多学校, 它具有处理文字、图像、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功能, 具有良好的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我们既可以将许多不能或不易做的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得以完成, 又能使许多演示效果差, 可见度小的实验通过视频“放大”的方法得以清楚观察。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将实验操作过程转播到屏幕上或每位学生面前的计算机屏幕上, 这样不仅演示真实, 而且学生兴趣高, 观察认真,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饲养家蚕”的活动, 工作量大, 持续时间长, 桑叶也难以寻找, 要求学生完成有点勉为其难。这时我想到了多媒体, 利用媒体播放《如何饲养家蚕》的录像, 那整个过程就一清二楚了。当然, 这样一来学生少了实验的体验过程, 有点遗憾, 但是观察过总好过没做, 学生毕竟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还有《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运用媒体播放都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指导学生自主实验;对学生加强实验方法、仪器操作的指导;实验材料要简化;在实验前提前培训兴趣小组的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媒体, 辅助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学生,教学

参考文献

[1]周迎芳.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咸宁学院学报, 2005 (6) :146-148.

[2]周向军.创新教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陈安福.学校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篇5

五山中心:杨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所以在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的实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学得有用。新人教版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这样,学生动手参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多了。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不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不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则不仅效果不好,甚至会出现实验秩序乱,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不串位,不串组,不做无关的事情。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制作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上,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三、要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

在做每个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玷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节约实验材料,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同时为保证实验用品、材料、仪器不丢失,在实验前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仪器、材料登记表,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核实,并填写本节课的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和组别等,最后要签名,以示清点核实无误并承担责任。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关心仪器和经常节约实验材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

四、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用3~4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要始终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

要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台、凳。对于贵重仪器如显微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完毕用软布认真擦净其各个部分,镜头(目镜和物镜)必须用擦镜纸轻轻地擦,擦完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上物镜置于两则,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以免落灰尘,把显微镜放回箱内,固定螺丝要拧紧,镜箱要锁牢,最后由值日生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之我见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生态意识

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仪器和药品的配备还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积极主动探索各种有效策略,才能将课标中要求的实验做好。现将我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介绍如下:

一、在实验的改造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与创造性

例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地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可以不用再为实验材料的准备烦恼。

二、引导学生依据探索目标自行选择实验材料

比如,将空白的相片塑料封套经过塑机直接压制好后,用剪刀剪成和盖玻片大小相当的块状物以代替盖玻片;用5mL大小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呼吸作用装置之广口瓶内植物器官放出的二氧化碳,并注入小烧杯内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以取代教材中提供的复杂装置。

三、做好演示实验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变文字叙述为演示实验

例如,取两只活蝗虫,一只把头部浸没在水中,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中,结果是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那只蝗虫死了。由此证明了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通过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家庭实验

某些演示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出结果,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实验过程向学生逐个展示,这样往往会引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怀疑。为此,我把一些实验周期长而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演示实验改为家庭实验,让学生自己制定好实验计划,在家中完成。

3.演示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

例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种子的结构等很多实验,学生平时没做过甚至没见过,只凭教师的泛泛讲述不一定能使学生掌握整个实验的操作要领。讲授临时装片的制作时,先将制作过程和方法通过投影屏幕显示出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步操作。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继续播放摄录好的教师规范操作过程。学生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时,也能更快地通过观察而得到解决,这样间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重视课外实验和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不应该将学生局限于课堂上,广阔的生活才是生物教学活生生的教材。

例如,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塑料瓶、塑料袋等制作细胞的各部分结构。

五、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例如,在做“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时,许多学生经过思考纷纷提出设想: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含草履虫的培養液,然后连通起来,可在其中一滴培养液中放入①食盐②冰块③淡肉汤④咸肉汤等,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他们通过自己设计的对比实验,经过探索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改复杂繁琐实验为简单易操作实验

例如,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在根据课本上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时有学生质疑此实验的严谨性:揭开瓶塞的同时空气是否会进入?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2号装置澄清石灰水是否也会浑浊?讨论后,部分学生认为:如果实验过程中动作迅速,基本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还有少部分学生则认为:即使不影响实验结果,但误差较大,这样设计不够严谨。

学生收集资料、小组讨论之后认为采用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呈淡蓝色,遇酸变为淡黄色。故将实验重新设计。学生认为不打开瓶塞,直接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简易直观更严谨。

六、重视实验设计的多元化,在探索中创新

例如,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

课本中设计切取长度、大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在清水和浓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测量长度。一些“搞怪”的学生想到把同一根长萝卜切成大小相等的圆柱体,然后在圆柱体上用他们自制的圆形小钢管挖出相等的凹槽,在凹槽里面放入等量的浓盐水和清水,观察液面的高度变化。

在教学中,我适当调整实验内容、改变实验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他们亲身实践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调动起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物实验是个大课题,以上只是浅谈了一个小小的领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范文姣.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创新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168.

作者简介:季璐艳,女,29,江苏,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析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实验教学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 使其获取生物知识与实验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 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教学质量。

一、明确实验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明确此次实验的目的, 就会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 实验效果自然事半功倍。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 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 但也是“三分钟热情”, 学习兴趣持续时间较短, 对实验也感到陌生, 有部分学生更认为上实验课仅仅是为好玩, 缺乏对科学的认知态度, 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在升学考试成绩中生物所占比例太小, 因此对其不重视,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都是实验组织教学的障碍。因此, 在实验前, 教师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 还需要求学生了解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运用。例如在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 教师可以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 此外, 还要通过化验, 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 得出没有使用科学方法会使病人误诊的结论, 情况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对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与此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树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被激发, 获取知识的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科学观察

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与否取决于正确的观察过程与方法, 因此, 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对所研究事物进行观察, 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有着巨大的影响。

1. 由大到小, 由点到面。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 了解所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特点及以及关注其发展变化的每一个过程, 这样才能达到了解事物的真实性的目的。比如, 在观察根毛与根尖的结构时, 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 从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 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 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 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 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 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 首先让学生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 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 你们想一想, 为什么桃花在盛开时会引很多蜜蜂前来传粉, 而水稻花在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他昆虫前来传粉呢?”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 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 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 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风媒花与虫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 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2. 运用对比观察法。

所谓对比观察法通常指的是采取纵横比较进行分析进而求同存异, 使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一些平常实验中难以发现的现象, 从类似的事物里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或因果联系。比如在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别进行观察时, 可以事先告诉学生两种植物的结构形态存在几种主要区别, 首先是叶脉的区别, 一种是平行脉, 而另一种是网状脉;其次是茎结构中形成层的区别;最后是种子坯的结构差别。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观察试验, 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书中所讲解的知识点, 对植物的结构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3. 多次观察。

通常情况下, 为了保证观察实验所获得的结果是有效的, 我们会进行多次观察。通过多次观察能够将实验中存在的偶然现象与普遍现象区分开来, 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多次观察也是科学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所要求的。比如在对脊髓进行反射实验的过程中, 为了证明脊髓的反射功能属于比较低级的反射中枢, 就必须要进行多次观察, 才能确保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我们可以使用浓度不一样的硫酸来对脊髓进行刺激从而获取不同的实验结果, 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在反复的观察中让学生获得最终结论, 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四、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正确引导学生

教师,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学生则是接受者, 因此,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要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 在生活或工作中, 都必须认真去做好每一件事, 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赢得学生的好感, 教学的实施自然顺利,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兴趣进行重点培养, 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同时, 挖掘出他们的潜在创新能力, 便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采用各种灵活有趣的实验, 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焕然一新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引人入胜,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乐趣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并巩固知识, 达到使学生认识并掌握生物学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琴, 《以课堂渗透为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 《甘肃教育》, 2010.03

[2].钱维,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 (教研) 》, 2011.03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篇8

一、明确实验目的, 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 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中学生好奇、好动, 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 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 学习目的不明确, 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 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 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 除看、问、查以外, 还要通过化验, 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 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树立科学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 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 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 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 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 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二、对光要目 (目镜) 物 (物镜) 通光 (通光孔、光源) 一直线, 光强用平面镜, 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 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 微调粗旋镜升降, 细旋校象清晰, 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 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 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 教师巡视, 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 如用左眼观察时, 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 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会很快对好光, 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用完显微镜应擦干净外表, 转动转换器, 把物镜偏两旁, 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 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 圈上关键的词语, 教师再讲每一步的要领及注意的问题, 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 太多易外溢, 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 展平防重叠, 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 气泡圆边厚黑, 中间亮白, 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掌握步骤、要领,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 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在光镜下看不见) , 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 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 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认为解剖完了, 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 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 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 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 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 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 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 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 教师检查评分。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 培养了认真的科学态度, 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四、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 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 得出结论, 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识活动。由于这种实验条条框框少, 不限制学生思维, 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新的教材恰恰增加了探索性实验, 使我有机会进行教学实践。我具体的做法是, 在学习新知识前, 先围绕新知识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充分去讨论, 然后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 自己去设计实验, 验证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 对于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实验方法。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绝大多数实验只能按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做,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 通过逻辑思维、分析、研究, 最终真正找到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 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 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告诉学生:“光合作用对我们人类, 对于自然界都是极其重要的, 光合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食品, 以及许许多多的物质原料, 如果我们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原理, 就可以改变许多产品的生产方法, 比如用工厂化的方法生产粮食。但遗憾的是,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光合作用仍不是很清楚。如果现在把这个课题交给你, 你将从什么方面入手, 怎样研究光合作用呢?”学生在这种引导下, 思维非常活跃, 提出应该从光合作用的时间、场所、条件、过程、原料、产物、速度……多方面来进行研究, 远远超出了书中所叙述的内容。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实验来研究这诸多方面呢?绝大多数学生都针对某一个问题设计了自己的实验, 有的学生甚至设计了四、五种实验方法。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多数实验还只能按书上的安排去做, 但经过这一系列思考讨论后, 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加深了,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加准确和深刻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教学实践证明, 生物实验教学是其他辅助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和探索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摘要: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 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篇9

实验是生物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缺少了实验部分, 生物教学是不能够顺利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对教学内容真正产生兴趣, 这就是实验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知行要合一, 而“行”却是其核心, 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 才能够让学什么对教学内容产生立体的感觉, 才能够打破对生物的抽象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是最容易将实验内容联系到生活实践的, 这也是学生们为什么更容易接受实验, 而不太容易接受教材内容的原因。而且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们对生物的认识和学习, 而且还体现在了他们的动手和独立思考方面, 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2]例如, 生物实验对物理学习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的经验, 将这一经验联系到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 然后去如何解决问题, 最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但是也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 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带着问题进实验室, 学习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总结实验对教材学习的重要性等。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的, 正所谓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一个人懒惰, 只想找到一种万能的不用思考就能掌握知识的方法, 那是不可能的。带着目的进实验室就要求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和实验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解和调研工作, 在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之前, 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应该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牢记,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真正进实验室。例如, 实验设计到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等内容时, 老师一般会让学生们先把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 然后把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们, 同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植物叶子切片的制备方法。如果学生们只是兴奋于马上就要做实验, 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学习, 那么他们的实验是很难成功的。[3]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走出的学生, 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 在实验过程中, 他们的操作一般是很少有失误的, 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当然, 我们如果刻意地去跟学生们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学龄的学生, 他们是很难听进教师的话的。所以, 大可以让他们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 这样对他们下次的实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第一次实验时, 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 他们大都傻了眼, 不知道如何操作。当他们看着同学们在娴熟地做实验的时候, 自己却只能观摩别人, 这样他们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击, 所以这就为他们下次做好实验打下了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 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 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种下的果实。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 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刺激, 便会让他们轻易地上钩。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 我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教学方法, 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学生的。例如, 针对大学生教学而言, 教师们一般都不会采取强制的措施,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习的道路。因为大学生阶段, 做人和学习的道理他们基本上都懂了, 不需要教师去给他们规划人生和指导。而对于初中生而言, 这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的逻辑, 我们作为教学园丁,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歪风给去除掉, 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 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生物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例如一些酸和碱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 一些切片用的手术刀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 所以实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生物实验的重中之重, 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教学模式, 因为一旦对学生的身体形成了伤害, 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安全培训这一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三、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 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 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应该从实验开始。实验是一种需要动手和动脑一起协作完成的过程, 所以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在巨大的教学任务下, 他们往往选择让学生直接接受实验知识, 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教学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还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才能够对实验以及其它的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 发现疑问, 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 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思维效率要远远超过给学生讲解一本题海重要。

摘要:初中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初中生物实验对于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对于初中生来讲是抽象的, 他们的视野里生物可能仅仅建立在解剖青蛙这一个点上, 而不是在大脑中对生物形成一个立体的感觉。生物教材中的数据都是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实践。解剖虽然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基础知识和理论, 但是这只是生物教学内容中的九牛之一毛。重视实验教学, 合理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 是新教学大纲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新挑战。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金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 2005, (02) .

[2]周斌, 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2)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再探索 篇10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重视生物实验

教师要提高对生物实验课的认识, 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生物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思想决定行为, 理念影响策略。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选择。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教师往往是边演示边讲解, 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发挥创造能力的空间,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明确生物实验教学不是单纯要学生做某一个实验, 不只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手段, 而是借助于具体实验这一载体, 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的是精心组织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 对学生加强实验方法、仪器操作的指导。实验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发现教学法, 采用“课前问题导学, 课中症结释放、多位老师释疑, 课后交流得失”的教学模式。课前问题导学是指实验课前提出几个重点问题, 由学生课前看书预习或查资料完成;课中症结释放、多位老师释疑则指实验课上教师只演示实验中最关键的、可能影响整个实验成败的或学生难以完成的步骤, 同时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应完成的变式内容, 多位老师分别负责几个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课后交流得失是指交流实验设计思路, 交流实验成败关键, 交流实验报告 (含变式内容) 。

二、开发实验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同时, 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也是落实课程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 针对教材内容补充实验。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内容由于没有适当的实验而使学生的学习感到困难, 设计补充一些实验可降低难度, 加深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其次, 针对疑难实验加以改进。例如:针对某些生物实验条件不易控制, 或存在某种干扰而无法演示, 实验效果不佳, 实验所需时间太长, 实验时动态变化太快或太慢无法及时看到实验过程等情况,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创设, 实验过程的模拟, 实验现象的动态分析。另外, 重视小实验的开发。生物教学中有许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既具有器材简单易得、现象明显、节约、安全等优点, 又具有良好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 是当今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三、加强生物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给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生物教师应创造条件, 加强生物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首先, 要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实验室, 加快生物实验软件和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 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生物实验教学情景, 模拟那些复杂或不安全的实验过程, 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其次, 要抓好生物实验教学的网络资源建设。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本校校园网的建设, 不断补充生物实验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的有关信息, 丰富校园网上的生物实验教学资源, 为学生创设基于网络背景的自主学习环境, 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

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和实施, 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 不管实验成功与否, 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科的综合、分析等思维过程获取知识, 这一过程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与讨论,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同时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 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生物实验所获得的信息, 探索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运用科学的方法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面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可喜变化, 自己也会乐在其中;但静下心来, 更多的却是反思。课改前, 对实验探究活动, 从实验前的准备到实验的结论, 教师包揽了实验的绝大部分过程, 甚至全部包办代替;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各种借口将学生实验改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即便是学生实验, 也是让学生先预习, 然后必须按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做, 上一步做什么, 下一步做什么, 实验现象如何, 学生只是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这样的实验枯燥无味, 学生兴趣很低;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实验失去激情, 对生物学兴味索然。课改后, 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 一切教学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一味地包揽了, 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讨论 篇11

【摘要】生物学实验作为认识生命运动的一种手段,因此,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生物学教学,通过对学生理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思维能力,通过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初中学校应该广泛开展生物的实验教学,并改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 ; 实验 ;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99-01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使其获取生物知识与实验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重视理论教学,缺乏生物实验教学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行着“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受到了长时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都把“高考”、“中考”放在第一位,甚至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考上一个好大学。在很多人的心中,就有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考上了好高中,那么你的一只脚就已经迈进了名牌大学。所以在初中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将理论教学放在第一位,毕竟,中考时只需要做一张考卷、填几个答案就可以。这就造成了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的局面,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实验教学的作用,严重缺少实验教学的意识。有些学校即便安排了实验教学,教师也是草草而过,只为应付教学安排;有些教师为了保护教学器材,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只是由自己演示一遍,再向学生讲解其原理。这样的实验教学,完全达不到真正的效果,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不能让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安排不合理,趣味性不够

实验,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去发现未知的东西,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是当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却过多地强调验证实验,而忽视了探究实验。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演示实验去验证一个原理的真实性,这样的实验缺乏趣味性,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验证实验是无需进行探索的,因为结果已经在眼前,学生只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结果。有些教师自己动手实验去检验理论,学生根本不曾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探究的全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本无法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其实验过程也毫无乐趣。

二、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建议

1.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教师,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教师要切实改变对实验教学的看法,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中考”,而是要教会学生更多的生物知识,让他们形成生物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生物知识。生物实验教学并不是生物课程的附属品,而是一门与其理论知识相辅相成的课程。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应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不要认为实验课很好玩,就随意做,一定要听从教师的安排,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知识的奥秘。

2.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拥有极大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年龄决定了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的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努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要想做到这点,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去探究并最终掌握知识。

3.引导学生科学观察

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与否取决于正确的观察过程与方法,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对所研究事物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有着巨大的影响。

1)由大到小,由点到面。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所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特点及以及关注其发展变化的每一个过程,这样才能达到了解事物的真实性的目的。比如,在观察根毛与根尖的结构时,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从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桃花在盛开时会引很多蜜蜂前来传粉,而水稻花在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他昆虫前来传粉呢?”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风媒花与虫媒花的結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2)运用对比观察法。所谓对比观察法通常指的是采取纵横比较进行分析进而求同存异,使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一些平常实验中难以发现的现象,从类似的事物里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或因果联系。比如在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别进行观察时,可以事先告诉学生两种植物的结构形态存在几种主要区别,首先是叶脉的区别,一种是平行脉,而另一种是网状脉;其次是茎结构中形成层的区别;最后是种子坯的结构差别。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观察试验,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书中所讲解的知识点,对植物的结构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3)多次观察。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观察实验所获得的结果是有效的,我们会进行多次观察。通过多次观察能够将实验中存在的偶然现象与普遍现象区分开来,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多次观察也是科学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所要求的。比如在对脊髓进行反射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证明脊髓的反射功能属于比较低级的反射中枢,就必须要进行多次观察,才能确保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我们可以使用浓度不一样的硫酸来对脊髓进行刺激从而获取不同的实验结果,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在反复的观察中让学生获得最终结论,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初中生物教师应当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生物实验,充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获得与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念与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三注意 篇12

实验步骤应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叙述, 比如:

一、分组标号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器材, 选择应保持条件相同 (如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 。将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可以分为两组, 也可以分为若干组, 每组进行明确的标记, 如用甲、乙、丙或者1、2、3, 总之让人对实验组一目了然。便于实验的观察、统计、比较和叙述。

常用的语言模板:

1.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 分别编号为A、B、C等;

2.取两支试管, 分别编号为甲、乙, 各加入等量的某种溶液;

3.选择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 分别标号为1、2、3等。

二、对照处理

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处理, 把要研究探讨的条件作为单一变量, 除这一变量外,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1.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 即所用的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2.所用的实验器具要相同, 即试管, 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型号要完全一样。

3.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 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 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4.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 及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 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

5.所采用的培养、饲养等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总之, 要注意能体现“单一变量”的词语的准确使用, 例如使用“等量”、“相同”、“适宜”等词语。增加实验的严谨度。

三、培养 (或饲养) 、观察、记录

对于植物实验和某些动物实验, 分别进行实验处理后, 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 才能出现结果。而有些实验进行实验处理后, 在较短时间 (1~2小时) 就可以观察出现的现象。要仔细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现的差异, 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常见的观察指标:

1.颜色变化: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色素分离、DNA鉴定、质壁分离与复原。

2.形态结构和生理状态的变化。

3.液面改变:气体体积变化、液面体积变化。

4.其他:气味变化、沉淀、温度、PH、气泡产生等。

另外, 设计实验必要时还可以辅以图表。如在生长素实验设计中可以画出胚芽鞘、琼脂块, 并在图上加以标注。酶的实验也可以用表格代替步骤的具体表述。

下面通过对一个典型例题的剖析来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的正确思路。

例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温度对甲状腺激素生物活性的影响”的课题研究。

实验材料:几只相同的玻璃缸, 清水, 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数十只, 饲喂小蝌蚪的饲料, 未经处理的具有活性的甲状腺激素以及放在50℃的温水中处理10min的甲状腺激素。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1) 实验方案设计; (2) 采用何种指标来确定温度对甲状腺激素生物活性的影响?

解析:本实验方案的设计首先要确定实验变量, 然后根据实验变量确定分组及各组的处理方法。本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温度的不同, 按照温度的高、中、低分成三组或更多。根据甲状腺激素作用, 我们可以确定观察指标:蝌蚪发育成青蛙所需时间的长短。

参考答案: (1) 实验方案的设计:分组编号:取玻璃缸三只, 分别标记甲、乙、丙;放入等量的蝌蚪和清水;对照处理:甲缸每天喂正常饲料, 乙缸喂未经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和饲料, 丙缸喂经50℃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和饲料;结果观察分析:三组青蛙放在相同环境下饲养, 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状况。 (2) 蝌蚪发育成青蛙所需时间的长短。

由于实验设计题常常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往往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设计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都应给与肯定。

为此, 对学生在进行了一定数量的设计和训练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 并引导学生交流设计成果,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同学的启示和教师的点拨会启发学生的思维, 拓展学生的思路, 使每个学生对实验设计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实验设计能力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上一篇:产后抑郁症自我救治下一篇:福建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