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自我救治(精选4篇)
产后抑郁症自我救治 篇1
对于我国产妇来说, 产后出血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死亡原因中, 产后出血约占87.7%[1], 引发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软产道损伤、子宫收缩乏力、凝血机制障碍及胎盘因素等, 为了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病症, 我院对9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 我院分娩产妇中, 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92例, 孕周为33~43周, 年龄为23~38岁, 均龄为28.7岁。其中, 剖宫产患者38例, 阴道分娩患者60例;49例初产妇, 43例经产妇患者;78例流产或引产史患者, 流产次数为1~5次, 由于胎盘因素引发的产后出血患者均存在流产或引产史。
1.2 诊断标准
产妇产后出血所指的是胎儿分娩后24 h内, 产妇失血量在500 m L以上的患者。产后24 h之内, 患者阴道出血在1000 m L以上为严重的产后出血。而失血性休克所指的是低血容量引发的血压下降, 皮肤湿冷, 面色苍白及头晕等症状, 严重患者还伴有心慌与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在我院92例产后出血患者中, 其出血量在24 h以内均超过了500 m L, 有患者甚至高达了3000 m L。
1.3 测定方法
产妇产后的出血量测定可采取面积法、容积法与目测法。 (1) 经阴分娩的方法:当胎儿娩出时, 将专用的弯盘安置在产妇的臀下, 一直到分娩结束, 并用量杯对弯盘中的血量进行直接测量, 同时, 目测其余的出血量, 等分娩结束之后, 对产后2~24 h的总出血量进行计算[2]。 (2) 剖宫产的分娩方法:产妇子宫壁切开之后, 先要将羊水吸尽, 并对负压瓶中的羊水量进行记录, 手术之后, 要记录负压瓶中的液体量, 通过刻度差与面积法来计算纱布及布类的出血量, 也就是手术中的出血总量, 其余出血的测量方法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方法相同。
1.4 出血原因与出血量
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较乏力, 除此之外, 还有软产道损伤与胎盘等因素造成的, 其中, 子宫收缩乏力的患者65例 (70.65%) , 软产道损伤的患者7例 (7.6%) , 胎盘因素的患者17例 (18.48%) , 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3例 (3.26%) 。患者出血量在500~800 m L的患者67例 (72.8%) , 而失血量在800 m L以上的患者25例 (27.2%) 。
1.5 临床救治措施
患者产后出血的救治关键为纠正休克, 经及时输血及补充血容量, 改善患者机体的微循环, 确保患者的主要脏器血液供应, 患者出现宫缩乏力时, 要及时进行子宫按摩、米索前列醇及宫缩剂注射等治疗[3];患者由于胎盘因素出血时, 要给予清宫、胎盘剥离、缝合或者子宫切除等处理;对于产道损伤患者则给予裂伤缝合处理;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则输入新鲜血与血小板的处理。产后出血量在800 m L以内, 没有休克现象, 全身状态较量好的产妇, 可仅给予平衡液及对症处理, 没有输血。产妇出血量在800 m L以上, 并伴有休克现象的, 可给予400~800 m L及以上的输血, 且注意纠正酸中毒, 同时, 给予抗生素, 避免患者感染状况的出现。
2 结果
92例产后出血患者经及时输血与补充血量等救治措施, 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机体微循环, 患者预后良好, 没有1例死亡, 患者的出血状况均得到控制。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已成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病率在分娩总数中占2%~3%, 而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有软产道损伤、子宫收缩乏力、凝血机制障碍及胎盘因素等, 除此之外, 还有多胎、产妇体力衰竭、羊水过多及妊高征等原因, 在我院92例产后出血患者中, 其出血原因要相对单一些, 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与凝血障碍等因素, 并且子宫收缩乏力比率是最高的, 占据了70.65%左右, 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妇产后出血原因较多, 除了婚前教育、高危因素的筛查、孕期的保健、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等因素的治疗外, 还要仔细观察产妇的产程, 对每个环节均给予及时处理, 并采用综合的防治干预措施, 增强产科的质量, 有效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4]。在我院92例产后出血患者中, 通过及时输血与补充血量等临床救治措施, 改善了患者的机体微循环, 没有一例死亡, 患者预后良好。
总而言之, 产后出血作为产妇死亡首要的原因, 其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的裂伤、胎盘及凝血障碍等成为主要病因, 掌握好产妇产后的出血临床特征, 并做好产前、中、后的监测与护理, 对出血量进行准确评估, 可及早发现患者有无产后出血证, 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抢救, 以降低产妇产后的出血发生率与患者病死率, 从而提高产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珂.产后出血临床救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3 (28) :47-48.
[2]刘改英.产后出血的临床救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9) :89-90.
[3]李力, 易萍.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 14 (2) :99-102.
[4]韩燕, 赵崇伟.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J].当代医学, 2012, 16 (24) :31-33.
产后抑郁症自我救治 篇2
【中国分类号】R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25-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对我院妇产科产后出血的186名患者进行整理分析,139例患者为子宫收缩乏力所造成,占74.73%(139/186),其它因素造成的仅为47例,占25.26%947/186)。同时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抢救治疗措施进行总结,从而提出迅速而有效的救治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39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均全愈合出院,无其他合并症。
1、2方法:由专人负责,收集同期收入院的8757例产妇的病历资料,用统一的卡片重点登记,同时用表格进行筛选分组,对产后出血的时间以及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从而得到产后0-4小时各时期的出血情况及引起产后出血的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
2、结果
本组病例中同期收入院的产妇为8757人,产后出血的患者为186例,占总数的2.12%(186/8757),发生Sheehan’s Sydrom(席汉氏综合症)1例,发生器,MSOF1例,经严格的观察治疗无死亡病例,治愈率为100%,死亡率远远低于姚天一1992年天津市后出血病死率4.12/10万的统计[1],186例产后出血患者中74.19%(138/186)发生在产后2小时以内,产后出血的发生时间(见表1)。
表1 产后出血发生时间
表中可以看出,产后2小时以内出血的最多(138例),发生率74.19%(138/186),本组病例中出血最少的500 ml最多的4500ml,发生休克28例,占15.05%(28/186),发生Sheehan’s Sydrom1例占0.53%(1/186),发生MSOF1例,占0.53%(1/186),经抢救全愈。然而出血的原因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占最高比例见表2。
表2 各种产后出血的比例及出血量
通过此表可反映出,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74.73%占首位,有流产史的产后出血11.29%(21/186)占第2位,其他产后出血次之,而出血多且凶险的也是宫缩乏力占首位。从以上两表中可以看出,产后2小时以内的宫缩乏力性出血仍然显得特别重要。
3、讨论
3、1产后出血(PHH)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对产妇的生命威胁很多很大,而子宫收缩乏力性PHH在产科临床中更为重要,任何影响子宫收缩的内在及外在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诸如:内源性ATP肌糖原的缺乏,传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使子宫收缩物质的数量和质量,刺激宫缩的因素。其中这些方面缺一不可,任何影响子宫收缩以上条件的因素,均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由于自身生理功能的削弱,宫腔大面积胎盘剥离而血窦不能关闭,导致产后大出血,严重危及产妇的生命[2]。
产后出血(PHH)急诊抢救是最关键的一环,因在短时间内出血多,病情凶险。考虑全面,处理及时,可为进一步救治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降低死亡率。
3、2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四快”、“二防”、“一注意”。
3、2、1尽快建立可靠而通畅的静脉通路,有利于組织灌流量的恢复,改善组织缺氧,阻止休克和MSOF的发生和发展,为纠正出血创造有利条件,在抢救休克的同时,应迅速组织血源合血备用。在抢救早期,输液以晶体液为主,胶体液和全血为辅,这样能迅速增长恢复组织灌流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如产后出血就诊过晚,出血量≥1000ml时,液体选择要慎重,既要纠正电解质平衡失调,又要防止血液过度稀释,对出血量过多的应在输液的同时大量、快速加压输血,以防止Sheehan’s Sydrom和MSOF的发生,在大量输血的同时要注意保持血钙水平,每输400-600ml血应静脉推注10%的葡萄糖酸钙10ml。
3、2、2尽快给于紧急血处理,尽快注射宫缩剂,加强子宫收缩力。首选催产素,催产素作用快,可迅速改善宫缩乏力状态,但催产素维持时间短,麦角新碱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两药合用取长补短,效果佳,疗效好。先用催产素10-5%葡萄糖500ml配成2%的溶液,静脉滴注,然后用麦角新碱0.4mg肌注,3小时重复1次,如对催产素及麦角不敏感时,可用前列腺素F2a0.5-1mg肌注。在用药的同时按摩子宫刺激宫缩也是最简便而有效的认识方法[3]:前腹壁宫底有节奏地按摩,同时可用乙醚纱布涂擦阴道壁,可以刺激阴道壁末梢神经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也可用双手在穹窿、腹壁宫底压迫法。凡此方法均为实现恢复子宫收缩力,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不失时机地进行宫腔纱垫填塞,填塞要从宫底开始,按顺序填满宫腔,24小时后取出,取出前宫颈注射催产素5U、麦角新碱0.2mg。
3、2、3尽快应用广谱抗菌素。在给于紧急止血处理过程中,由于多次的阴道操作,尤其是宫腔填塞应急时应用抗菌素,以防日后感染及败血症的发生,在补液的同时,可静脉滴注先锋VI4-6g,维持4-6小时。同时快速滴入甲哨唑500ml,甲硝唑的应用防止厌氧菌感染的发生器。
3、2、4争分夺秒尽快手术,在各种紧急止血措施不能奏效时,应争分夺秒地进行手术,手术方法以子宫切除为主要术式,可应用Porro’s 子宫次全切,亦可采用Richardson全子宫切除术式。其中不论采用哪种术式均应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技能,减少PHH防止Sheehan’s Sydrom和MSOF以及DIC的发生。本资料中,1例产后出血3700ml,一味强调止血措施的应用,忽视了手术治疗,延误了手术时机,结果造成Sheehan’s Sydrom。以严密的观察抢救治疗24小时后行子宫切除术,虽然没有死亡,但已非常危险,值得吸取教训。另1例出血4500ml,已经发生休克,但在给氧纠正酸中毒,输血输液等级措施下,果断采取子宫切除术,使病人转危为安。
3、3二防
3、3、1防止过分强调手法及药物止血而丧失了良好的手术时机。
3、3、2防止一味强调手术治疗,而忽略了药物及其它紧急抢救措施的应用。
3、4一注意:在抢救出血过程中注意避免采取单一的止血方法,应采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重视药物的联合应用效果,以及手术时机的把握。
3、5用药及手术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5、1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用药问题应主张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相统一,在应用催产素不能理想疗效时,可联合用麦角及其它药物,凡是能够促使子宫收缩的药物,经过配伍疗效快,作用可靠均可使用,在各种用药均不能奏效时也不能超极量用药,尤其是应用止血药物,用量更应严格,以防DIC 的发生。
3、5、2处理要果断:经各种方法治疗均不能有效恢复子宫收缩力时,手术切除子宫是关键的一环,手术方法应立足于:简单、迅速、安全、可靠、切忌优柔寡断,在姑息中拖延了时间,丧失了抢救时机,作Porro’s 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时,方法要得当,因妊娠末期阔韧带出现静脉曲张、血管迂曲变粗,因为妊娠时子宫颈近膀胱柱的Santorini血管丛扩张,不可过分分离,引起出血。
3、5、3术后腹腔冲洗力求干净,如剖宫产后子宫切除更应如此,尽量减少腹腔内的污染。为防止术后肠粘连可用三合一(盐水+中分子右旋糖酐+甲硝唑等量)冲洗液,多次反复冲洗防止术后感染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5、4关于腹腔引流问题,历来主张不一,作者体会只要手术操作谨慎、可靠、手术野无渗血可不放引流,阴道应封闭。若阴道残端开放,日后会引起肉芽增生及不必要的感染。
参考文献
[1]姚天一,如何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3,4(9);207
[2]盛梅.新式剖宫产娩头困难197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54.
产后出血的救治与处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05年4月~2008年10月共收治分娩的产妇2307例, 按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为产后出血诊断标准[2], 共发生产后出血29例, 年龄19~42岁, 平均26岁;产后2 h以内发生27例, 24 h内2例。
1.2 病因
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必须熟悉出血的原因, 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常见的原因有: (1) 产后宫缩乏力:如产程过长、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膀胱充盈、使用镇静剂、精神因素等; (2) 胎盘因素:胎盘滞留、粘连、植入及剥离不全等; (3) 软产道损伤:急产、子宫收缩过强造成的宫颈裂伤和阴道撕裂等; (4) 凝血功能障碍;死胎、羊水栓塞, 重症病毒性肝炎等。本组病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 (17例) 、胎盘因素 (8例) 、软产道损伤 (2例) 、凝血功能障碍 (2例) 。
2 观察及护理
2.1 密切观察
2.1.1正常分娩在产房监护2 h, 因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 h内, 稳定后由助产士送入病房;剖宫分娩后应由麻醉师护送入监护病房, 由专人用生命仪监护至术后6 h。
2.1.2胎儿及胎盘娩出后, 应重点监护产妇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仔细检查胎盘是否完整;观察会阴后斜切开缝合处有无血肿。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及胎盘因素所致出血者, 子宫轮廓不清, 触不到宫底, 按摩后子宫收缩变硬;因软产道裂伤或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 腹部检查宫缩较好, 轮廓清晰;血液积存或胎盘已剥离而滞留于子宫内者, 宫底可升高。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1.3 对产后出血倾向较大的产妇应及早做好准备工作, 做好输液、备血及抢救药品的准备, 观察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及出血量。
2.2 护理
2.2.1产后出血处理第一步是明确原因。胎盘娩出后立即触摸子宫, 以明确有无宫缩乏力, 如子宫收缩好, 仍有出血则应考虑生殖道裂伤, 要检查阴道及宫颈。如静脉穿刺处出血, 往往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碍。
2.2.2抢救中护理人员一定要镇定, 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的同时报告医师, 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产妇取平卧位, 及时给予吸氧、保暖, 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通道, 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遵医嘱输液、输血,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2.3抢救产后出血主要是止血和迅速补充血容量宫缩乏力给予静脉点滴催产素, 也可宫颈注射麦角新碱0.2 mg、催产素10 U加强宫缩。及时按摩子宫, 也可用双拳经腹压迫腹主动脉减少出血。宫腔填塞纱条或结扎盆腔血管达到止血。如膀胱充盈或疑宫腔积血时, 先行导尿排空膀胱, 徒手进宫腔取出血块, 以便恢复宫缩。如软产道裂伤立即行缝合术。如疑为子宫破裂应及时剖腹探查;胎盘植入或经多项处理仍出血不止, 可行手术切除子宫拯救生命。
2.2.4 消除产妇紧张情绪, 耐心安慰产妇, 倾听其诉说不适感, 认真做好产妇及家属的解释工作, 使产妇保持安静配合治疗。
2.2.5后期治疗及护理因产后出血使产妇抵抗力降低易致感染, 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清洁, 同时更应注意外阴部卫生。加强营养和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的饮食。24 h内继续观察产妇全身情况及阴道出血情况, 定时检查宫底高度。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临床救治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0年3月在我院分娩产妇5 903例, 其中阴道分娩3 634例, 剖宫产2 269例。发生产后出血128例, 发生率为2.17%。年龄最小20岁, 最大38岁, 平均 (29.8±4.6) 岁。其中初产妇83例, 经产妇45例。孕周35+5~42周, 平均 (39.00±2.61) 周。
1.2 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1]: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
1.3 方法
产后出血量的测定采用容积法、面积法及目测法, (1) 经阴分娩:胎儿娩出后即将专用弯盘置于产妇臀下至分娩结束, 用量杯直接测量弯盘中血量。目测其余出血量, 分娩结束后计算产后2 h至产后24 h总出血量。 (2) 剖宫产分娩:子宫壁切开后先吸尽羊水并记录负压瓶中羊水量, 术后记录负压瓶中液体量, 其刻度之差加上面积法所计算纱布、布类出血量即为术中出血总量, 余出血测量方法同经阴道分娩者。
1.4 产后出血原因及分娩方式
子宫收缩乏力91例 (71.1%) , 胎盘因素26例 (20.3%) , 软产道损伤8例 (6.3%) , 凝血功能障碍3例 (2.3%) 。见表1。剖宫产2 269例, 发生产后出血87例,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8%。正常的阴道分娩3 634例, 发生产后出血41例, 发生率为1.1%。两种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1.5 出血量及出血时间
出血量500~800 ml 92例 (71.9%) , 失血量>800 ml 36例 (28.1%) 。出血时间发生于产后2 h内105例 (82.0%) , 2 h后23例 (18.0%) 。
1.6 救治措施
纠正休克是产后出血救治的关键, 通过补充血容量, 及时输液输血, 改善微循环, 以保证主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宫缩乏力者给予按摩子宫、注射宫缩剂、米索前列醇等治疗;胎盘因素者予以清宫、徒手剥离胎盘、缝合或切除子宫等处理;产道损伤者予以裂伤缝合;凝血障碍者给予输新鲜血和血小板等。对产后出血不超过800 ml、无休克表现、全身一般状态良好者只给予补充平衡液与对症处理, 未给予输血。出血量超过800 ml且伴有休克表现者均予以输血400~800 ml或以上, 同时纠正酸中毒,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本组128例产后出血患者经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 预后良好, 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2]。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他原因还可能包括产妇体力衰竭、多胎、巨大儿、产程延长、羊水过多、妊高征、剖宫产、镇静剂使用过多或麻醉过深等[3]。本组128例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对单一, 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 其中子宫收缩乏力的比率最高, 达71.1%。
贫血、低蛋白、水肿、双胎、巨大儿、产程延长、精神过度紧张、麻醉剂的使用等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4], 有上述相关高危情况的产妇胎儿娩出后即可考虑用缩宫素[5]。在无用药禁忌证情况下可考虑同时给予米索前列醇肛塞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 必要时可给予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子宫捆绑式压迫及止血药物等处理, 可有效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6]。由于大约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7], 因此, 胎盘娩出后, 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 h, 重点监护, 密切观察一般情况、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 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本组105例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 h内, 占82.0%。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较多, 除婚前教育、孕期保健、高危因素筛查、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积极治疗外, 还应密切观察产程, 认真、及时处理每个环节,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提高产科质量, 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其四大病因。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正常的阴道产。掌握产后出血临床特点, 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监测及护理, 正确评估出血量, 及早发现及时抢救, 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24.
[2]钟淑萍.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 :30-31.
[3]李翠珍.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 2009, 7 (8) :1997-1998.
[4]朱玉珍.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5) :168.
[5]付少琼.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25) :3518-3519.
[6]黄利萍.产后出血108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2) :194-195.
【产后抑郁症自我救治】推荐阅读:
产后出血的临床救治08-31
产后出血的救治与处理05-30
产后患抑郁症的调理方法08-15
产后抑郁的原因及预防01-25
中度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方法有哪些11-17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10-06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护理06-08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指导08-14
抑郁症01-09
儿童抑郁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