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2024-10-06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精选12篇)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篇1

产后抑郁症主要是指产妇在孕期及分娩后因精神压力过大而引起的心理抑郁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其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状态, 此外, 有反应迟钝、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悲伤、孤独、自责自罪, 重者甚至出现自杀企图[1]。若不能及时对产后抑郁症进行干预处理, 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而且可能对新生儿健康、产妇家庭等产生一定的影响[2]。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200例, 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 探讨抑郁症护理技巧和心理护理对抑郁症产妇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为 (26.8±3.7) 岁;初产妇128例, 经产妇7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产后抑郁诊断标准,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17) 评分≥18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妇幼保健人员进行家庭访视的时间在产后两周左右, 访视过程中, 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检查与生理评估。

观察组:观察组在产妇出院一周后以及一个月后, 分别开展产后家庭访视, 不仅要进行检查与生理评估, 还要对产妇运用EPDS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进行抑郁测评, 注意产妇情绪的变化、心理变化, 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技术指导与干预, 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入院后由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学历以及分娩经历、地方传统风俗等, 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并制定出合理的心理护理计划。②做好直系家属思想工作, 特别是丈夫, 鼓励丈夫尽可能24 h陪护, 以及最大程度的给予鼓励与支持, 重视社会系统支持, 让患者尽可能的摆脱不良的风俗 (如重男轻女) , 使其早日康复。③协助产妇对母亲角色的认同, 如建议母婴同室, 指导母乳喂养, 重视新生儿的保健工作, 与产妇主动进行交流, 关心、倾听她们的想法与感受, 对产妇的饮食以及营养搭配进行合理的规划, 除了保证足够的营养, 还要协助她们处理好负面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 顺利的度过产褥期[3]。④对产后抑郁的相关医学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 获得家属配合。此外, 做心理疏导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性及心理特点;使患者主动的说出心中抑郁,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 缩短抑郁期, 增进身心健康。⑤鼓励产妇下床活动, 有效积极的锻炼身体对早日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读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 教会产妇照顾自己和婴儿[4]。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向她们讲述相关知识, 让她们对病理生理基础有一定的了解, 改变患者对自身周围环境的一些不良认识[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P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EP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 高于对照组的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如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 不仅伤害了患者本身, 而且影响婴儿及患者的家庭, 重者甚至可能会走上自杀的道路。心理护理的实施, 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 而且对患者的非适应性行为也有所改善;促进人格成熟, 使其更好的识别和理解她们的人际关系与冲突;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改变患者的不正确认知, 协助其病理心理转变为正常心理, 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 以及使症状得以缓解[6]。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而且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200例, 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同常规护理基础上, 加上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前后, 分别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治愈85例, 治愈率为85%, 观察组治愈99例, 治愈率为99%,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心理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非常值得在临床得到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应用研究,抑郁量表

参考文献

[1]范秀芳.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135.

[2]田坤, 刘勤.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561.

[3]冯芬芳.产后抑郁症综合护理干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1 (6) :152-153.

[4]李红.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5, 0 (24) :57-58.

[5]张建琼.产后抑郁症的妇科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0 (27) :208-209.

[6]李娜, 刘亚巍.产后抑郁症的护理[J].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5, 20 (12) :165-165.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篇2

主要表现是抑郁,多于产后2周发病,于产后4~6周症状明显[1]。

文献报道[2],国外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3%~18.48%。

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我们近年护理产后抑郁症患者32例,现就其护理作一简述。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年龄21~38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9例,其中生女孩26例,生育畸形儿5例,死胎史3例,经济不佳11例,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27例。

2 抑郁症的诱因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比较复杂,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生理学因素: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着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

产妇本人健康状况对产妇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

②社会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夫妻感情不合、住房困难、婴儿性别及健康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③产妇心理因素: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

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的影响,注重新生儿的性别。

担心父母亲及爱人不喜欢女孩子。

无形中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④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3 对母乳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水平较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分泌量较少。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探析 篇3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71-01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产后几周甚至更长时间发生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由产妇在生产孩子后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造成,表现为紧张、疑虑、内疚、恐惧、淡漠、不交谈,极少数严重者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自杀的想法和行为。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陪伴分娩对产妇心理上放松和对产妇精神上的支持,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抑郁水平,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8例产妇均系2003年1月-2007年1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21~38岁,孕周36~42周,新生儿体质量~4300g。陪伴分娩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陪伴分娩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2组产妇既往均无精神病史,年龄、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陪伴分娩的做法

1.2.1 设置陪伴待产室:设单人病房,布置整洁优雅,配百叶窗帘、床柜、沙发、茶几、电视机、音响等。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后即送入陪伴待产室,助产士按常规观察产程,关心护理产妇,产妇的亲人亦陪伴在产妇身边。

1.2.2 开设陪伴分娩培训课程:自编教材,内容包括分娩的生理过程、陪伴分娩的方法和技巧等,孕妇产检期间,陪伴者按预约日期分批集中听课,同时提供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

1.2.3 陪伴分娩技巧:陪伴者全过程持续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适时给产妇精神鼓励,表扬产妇所取得的进展;鼓励产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给产妇以舒适抚摸,按顺时针方向连续地轻揉产妇的下腹部;或抓捏产妇以转移痛点,分散注意力,按摩阿氏穴减轻产妇腰骶的疼痛;产后在产房观察2h,陪伴者与产妇一同转入爱婴区。

1.3 调查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产后周内(未出院前)将SDS问卷发给产妇,说明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的涵义后,让产妇进行自我评定,表格收集后由专人评定分值。

1.4 筛查标准根据中国常模SDS标准分为(41.88±分,分界值标准为53分,将SDS>53分者定为阳性(即抑郁症状存在)。

1.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产妇SDS分值观察产妇SDS分值为(41.30±分,对照组产妇SDS分值为(46.52±9.9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产妇SDS阳性率观察组产妇SDS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3.1 陪伴分娩改善了产妇的周围环境,分娩过程中有亲人陪伴在左右,得到了亲人给予的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体力上的支持(如喂水、喂饭、擦汗等),产妇不会感到环境陌生、孤独和无助,有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陪伴分娩的产妇心态相对稳定,分娩时紧张恐惧心理较无陪伴分娩产妇明显弱化,产时疼痛程度明显改善,产后出血量显著减少,产时情绪愉快,从而对产妇产后情绪的调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提供舒适安全的修养环境,经常和患者谈话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由于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产生罪恶和无助感。此时家人及医务人员要使用一些鼓励及劝导的语言,不厌其烦的对病人进行心灵上的开导,使病人觉得自己在社会上还有价值,感觉到身边的人都在关心帮助她,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新树立照顾婴儿和喂哺婴儿的信心,逐渐促进母子感情。井鼓励产妇积极参加一些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等。多和外人交谈接触也有助于疾病的改善。

3.3 全面准确地评估产妇情况。收集资料包括经济状况、家庭婚姻关系、本次妊娠期心理状态及分娩情况、婴兒健康状况;评估产妇的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严密观察产妇言语、动作、行为以及非语言情绪反应,观察产妇日常生活行为及表情是否有异常、情绪波动;观察产妇与他人的交流、接触情况,是否有孤独感;询问产妇对分娩的感觉,是否有失望、悲哀的感觉;观察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了解产妇对婴儿性别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的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3.4 心理适应治疗。鼓励产妇做好自我调节、保持愉悦心境,对产妇进行放松训练,自信心训练,提高应对各种应激问题的能力。①个别放松训练:强调通过在静坐和静卧姿势下有意识地对身体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肌肉进行收缩一放松训练,配合产妇喜欢的舒缓音乐,最终达到可以有意识地放松紧张部位肌肉的目的。通常训练时间为每天中午和晚入睡前各3Omin.②个别认知行为治疗:为产妇制订活动计划,其中包括认知排练、自我独立排练、角色扮演、积极配合转移技术(bY育锻炼、社会交往、工作、游戏、感觉想象训练),确立治疗目标,明确孕妇的现象学世界的不同方面(如认知、行为与人际因素)均与抑郁的发作和维持密切相关,强调解决“此时此地”的问题和治疗医生的积极干预。

综上所述,怀孕和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改变,这段时间不仅面临身体形象的改变、潜意识的内在冲突以及初为人母所需的情绪调整,还有家庭关系改变、经济来源需求等,对产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情境。在此期间,护士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问题实施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文清,忻剑云,刘利华,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6):421-424.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社会护理

产后抑郁的患者常表现为哭泣、抑郁、烦躁, 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些列症状, 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的健康成长[1]。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 对预防和控制产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 促进产妇心里和身体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院2012年2月~5月对我社区内100例产后抑郁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产后抑郁产妇, EPDS评分≥10分,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产妇均具备正常的理解能力, 能进行语言沟通;无精神、心理疾病史, 无脑部及其他躯体性疾病, 无严重产科并发症;排除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患者。产妇年龄18~42 (25.4±3.2) 岁;孕34~41w;身高152~174 (161.5±2.2) cm;体重62~87kg;剖宫产32例, 顺产78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1例, 高中18例, 初中29例, 小学32例。新生儿指标正常, 无畸形及先天性疾病。其中男62例, 女58例, 体重2300~4150g。

1.2 方法

产妇产后自我形象紊是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 针对该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现象, 选择专业护士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认知及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有: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产妇运用心理支持技术, 包括聆听、解释、鼓励、疏导等, 帮助产妇缓解不良心理, 通过给予精神安慰解除顾虑, 使患者精神放松, 安心休养;告知产妇防止营养过剩而导致身体肥胖;指导产妇进行缩肛训练减轻阴道松弛, 指导腹式呼吸、束腰以帮助恢复体形;指导产妇用温水洗浴乳房, 保持清洁卫生, 防止乳房下垂[2];产后产妇面临着向母亲角色的转变, 告知产妇的生活重点应以个人生理功能恢复及照护要儿为主;邀请已生育孩子的、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与产妇交流体会, 鼓励产妇参与照顾新生儿的活动, 增进母子感情;对于对男孩特别渴求的产妇及其家庭心理辅导, 指导其走出认识误区;对配偶及家属进行认知疗法, 鼓励其多关心产妇;根据产妇的恢复情况, 平衡亲友探视和患者休息的时间, 使患者既能静心休养又与社会联系保持畅通。

1.3 观察指标

产后母亲角色适应情况采用吴婉华等[3]研究的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 共有16个条目, 总分为16~80分, 其中≤47分为适应较差, 48~63分为适应中等, 64~80分为适应良好。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对产妇护理干预前后和产后抑郁情况进行调查, 共有10项内容, 总分30分, 得分≥10分为抑郁筛查阳性。在进行2项调查前由专人向产妇说明调查目的及内容, 由产妇自己填写, 现场收回调查表。

1.4 统计学处理

用频数表述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用x±s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组产妇护理后的母亲适应角色得分显著高于护理前 (P<0.05) , 护理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 (P<0.05) 。见附表。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

3 讨论

产后期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母性角色适应期, 这个时期甚至是一种危机期,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11%~15%。产后抑郁不仅对婴儿的身心发育、行为带来不利影响, 还对夫妻关系以及整个家庭的稳定造成威胁, 因此, 必需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对100例产后抑郁的产妇实施认知、心理干预, 结果发现产后抑郁评分显著降低, 母亲角色适应评分显著提高 (P<0.05) 。这说明通过认知、心理干预, 可有效协助初产妇积极面对各种刺激源, 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 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自尊水平[3]。通过相关知识的教育, 使产妇及其家属掌握产后恢复的健康知识, 患者或家属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加强对家属特别是丈夫的知识教育和引导, 大大提高了产妇社会支持度, 促进产妇达成适应反应, 较好地适应母亲角色。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产后抑郁产妇的不良心理, 提高母亲角色的适应性, 使其愉快地度过产褥期和哺乳期。

参考文献

[1]王静霞.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的效果评价[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0, 27 (3) :1023.

[2]崔艳青, 韩新宏.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14 (9) :694-695.

产后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 篇5

[摘要]目的:观察2001-2009年我院妇产科抢救产后休克100例患者,方法100例患者为初产妇40例,经产妇27例,患妊高症的有16例,在家中分娩17例,年龄均在18—40岁,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的方法急救治疗,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与观察。结果:,产后休克患者病情危及,病人的心理负担较重,医护人员应多关心、体贴患者,康复期多交谈。达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对急救产后休克其到关键作用。抢救成活率达55%以上。【关键词】:休克、急救、护理

【中国分类号】R593.28 【文件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临床资料:

我院妇产科从2001年7月----2009年7月,2年内共收治了100例产后大出血,其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27例,患妊高症的有16例,在家中分娩17例,年龄18—40岁因大出血而急诊来院。妇产科抢救各型休克200例患者,其抢救成活率达55%以上,从休克的早期征象、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案、休克监测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与观察,现将我们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2:休克监测及护理措施

休克的早期征象及诊断:接诊护士如在接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时,即可将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避免因来回搬动刺激而加重休克的发生,甚至会延误抢救时机,因此要求护士必须熟悉休克的早期临床表现,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快,脉细弱,表情淡漠等征象时,应立即进行抢救。体位,对休克的早期患者应取平卧位,将头与双下肢各抬高15°---30°角,有利于呼吸和循环的进行。对严重休克者取去枕平卧位。血液的检测,入院后立即查血常规,血型并给配血,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详细记录:根据病情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记录于特护单上。

3:休克的抢救护理方案:

抢救休克的首要措施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扩充血容量,积极止血,输血、输液等急救措施,及早纠正休克。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一路静脉输液;另一路静脉给药。判断心功能情况,血容量过多,应减少输液量和输液速度;若小于5 cmH2O时说明输液量不足,应加快补液速度。

患者由于疼痛刺激可使肾上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内血流减少,致使休克加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对于损伤面大。在患者包扎初血创面时,如创面上有残存的泥沙,凝血块等异物时,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4: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

4:1.由于休克早期脑细胞缺氧、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昏迷时,需细致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专人护理,防止意外的发生。另外在休克的早期,血容量不足,患者表现为极度的口渴症状,此时用湿纱布湿润口唇,禁忌饮水,以防止休克纠正后手术麻醉发生意外。对于烧伤患者禁饮大量的白开水,以防发生水中毒。必要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1)观察患者的微循环变化,如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为休克表现。如发现患者有皮下出血斑或损伤面有渗血不止时,请示医生考虑:DIC的可能,用肝素、低右糖苷等药物以备抢救使用。(2)预防肾功能衰竭,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的变化。对于留置尿管者,记出入量。如尿量小于25—30毫升/时,说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需加速输液,保持尿量大于50毫升/时。由于损伤后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有时出现

高 晔

安塞县人民医院

陕西 安塞

717400

血红蛋白尿,应加快补液,防止溶解的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结晶析出阻塞肾小管,将PH值维持在7.5左右。(3)保持正常的体温,休克时不在体表加温,不要用热水袋,因体表加温将使皮肤血管扩张,破坏了机体的正常调温作用,减少了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对休克不利。

4:2其他的护理措施;因低温能降低机体的耗氧量,影响血流速度,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微循环。出现高温时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1)注意口腔的护理和褥疮的发生:患者多数是意识不清和禁饮食的患者。由于长时间禁食,口腔内唾液分泌减少,细菌易引起口腔内感染,唇裂,甚至引起肺炎,必须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3次。患者意识不清,处于被动体位,长时间不更换卧位,局部长时期受压极易引起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患者要按时翻身,每2—4小时翻身一次,并观察和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使用气褥,气圈以保护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2)对大小便、饮食的护理:对于休克患者,为了观察肾功和防止膀胱高度膨胀,予以留置尿管。对于大便失禁者给以卧有孔床,或者臀下衬油布和卫生纸随时清扫,保持床部清洁干燥,有利于预防褥疮的发生,对于便秘者开塞露通便。同时加强全身营养,住院三天以上者无恶心呕吐现象的清醒患者给口进流质饮食,如昏迷不能进食者给鼻饲流质饮食(如牛奶、鸡汤、鱼汤)。

4:3心理护理:产后休克病情较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又重,思想压力又大,要多关心体贴、交谈。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讨论:休克是机体受到严重的创伤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应急反应,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多样。大多数是由于外伤后引起的急性失血性疾病,产后休克患者病情危及,病人的心理负担较重,医护人员应多关心、体贴患者,康复期多交谈。达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对急救产后休克成功与失败到关键作用。进行回顾性临床观察产后休克抢救成活率达55%以上。患者才能拥有健康。

参考文献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91-02

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发生于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既往无精神病史,多在产后2-4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患者可出现自杀、幻觉、烦躁、激惹、沮丧、悲伤、失眠、抑郁等表现。据报道,我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20%[2],此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新生儿都有很大的危害,故给予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干预非常重要。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12年5月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其实施干预措施,疗效肯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12年5月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8-40岁,3例患者为难产,7例患者实施了剖宫产,10例患者为顺产生产。6例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14例患者為高中。所有患者中病情严重,有精神临床表现的患者有1例,有厌恶婴儿、头晕、内疚、自卑等表现的患者有3例,有拒绝喂奶、纳差、情绪低落表现的患者有1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其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措施,均治疗痊愈。

2 疾病的相关原因

2.1 经济方面的原因 因为患者经济条件比较差,家庭住房比较小等原因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其考虑今后的生活经济等问题,易于出现此疾病。

2.2 患者心理方面的原因 患者进行生产为人生的重要生理过程,而患者又多对此过程不够了解,其对此过程有担心、惧怕等表现,总结有如下几项情况[4]。①患者心理压力巨大:新生儿刚出生产妇因为对其进行喂养如出现困难的情况对患者的压力很大,而新生儿因为夜间哭闹其无法保障睡眠,时间过长会致使其出现烦躁、压力过大等情况。应早期对其进行关注,了解其的心理状况,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有很大的帮助[5]。②患者还没转换自身的角色:患者还没有转变好自身的角色,对自身今后的生活关注比较多,担心孩子的生长,担心自身的恢复情况等,这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此疾病。③患者个人方面的原因:患者本身的性格就比较的内向,和其他人沟通有困难,此类患者更易于出现此疾病。

2.3 患者家庭方面的原因 患者的家庭方面有众多矛盾,老年人和青年人的想法有差异,故易于出现矛盾,致使患者自身的烦恼加剧。一些家庭因为重男轻女,故在其生产后对产妇有众多埋怨,致使心理压力产生。一些患者因为新生儿出现疾病而导致死亡,此时心情非常沮丧,从而有轻生的想法。产后家属关心较少和妊娠后合并症是促发产后抑郁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的言语、态度、姿态和行为也可影响和改变产妇的情绪而诱发此疾病发生。

2.4 患者生理方面的原因 患者在怀孕期间因为各项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会致使不良心理产生。这主要是因为患者怀孕期间雌激素水平降低,致使儿茶酚胺出现下降的表现。另外剖宫产、难产、滞产等情况也会对患者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此疾病发生[3]。

2.5 产科及婴儿因素 对分娩知识的缺乏、分娩疼痛承受力,婴儿健康状况、产程时间长短、产时并发症及母乳喂养困难和不良的分娩结局、死胎、死产及畸形儿均是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3 干预措施

3.1 患者在怀孕期间给予其进行的干预措施

3.1.1 和患者多进行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 患者在怀孕期间会有众多的疑问,此时应细心给予其解答,帮助其转变思想,消除心中的疑虑。告知其生产方面的知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嘱咐其多关心产妇,让其得到家庭的关心,消除不良心理。

3.1.2 对其进行健康方面的宣教 对产妇进行各项孕期、产前的知识宣教,让其对整个怀孕、生产过程有一个认识,增强其作为母亲的信心,可通过各种手段让产妇熟悉照顾新生儿的方法,提前进行学习。并让患者产生作为母亲的自豪感,正确面对新生儿,转变好自身的角色。

3.2 处于产程阶段的宣教 在分娩期间,产妇会出现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对疼痛、安全等产生一定的恐惧感[6]。此时应和其多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想法,给予针对性地宣教。可让其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等转移注意力。新生儿及早接触,早吸吮可使其尽快地进入母亲角色建立母子感情。

3.3 产后教育干预产后心理疏 产妇由于分娩消耗的体力较大易疲劳,产后会阴切口疼痛,剖宫产术后切口痛,产后更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尽量集中进行所有的治疗操作,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加强产妇产后早期锻炼,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恢复腹部肌肉紧张度,防止乳房下垂和产后肥胖,利于产后形体恢复,增强产妇的自尊心和自信感。

综上所述,产后抑郁症不容忽视,作为产科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探索适合各种类型患者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1-262.

[2] 崔才三,隋京美,韩丹青.产后抑郁症的病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4):3213.

[3] 范学红.产后抑郁症发病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和实验杂志,2008,7(5):27-29.

[4] 周川平,周夏秀.产后发生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全科护理,2009,7(2):395-396.

[5] 何明娇,徐玉苑,李耕,等.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2002,23(6):876.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篇7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产妇,抑郁,角色转换

产后期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母性角色适应期, 这个时期可甚至是一种危机期,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11%~15%。产后抑郁不仅对婴儿的身心发育、行为带来不利影响, 还对夫妻关系以及整个家庭的稳定造成威胁[1]。因此, 必须采取必要的干预手段缓解或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及时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压力。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6月对50例产后抑郁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产妇, 纳入标准:①志愿参与本研究。②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评分≥10分。③顺利分娩, 母子平安健康。④均无精神、心理疾病史, 无脑部及其他躯体性疾病, 无严重产科并发症, 文化程度小学以上。⑤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及全身疾病, 无盆腔炎及乳腺发育缺陷。⑥新生儿指标正常, 无畸形及先天性疾病。⑦无理疗禁忌症。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②存在沟通障碍, 精神疾病。③死胎或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年龄21~38岁, 平均 (28.5±3.5) 岁。初产妇56例, 经产妇44例。孕35~41周。剖宫产35例, 顺产65例。将产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

两组产后治疗方法一致, 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疏导

护士主动加强与产妇产后的沟通, 给予鼓励和安抚, 说话声音要较轻而柔和, 告知产后不良情绪带给自身康复和新生儿发育的影响。告知产妇的生活重点应以个人生理功能恢复及照护婴儿为主。用科学的方法来解答患者关心、疑惑的问题。做好婴儿照护的知识宣教, 鼓励产妇参与照顾新生儿的活动, 增进母子感情[2]。对于特别渴求的产妇及其家庭, 对其进行健康心理辅导, 指导其走出认识误区。鼓励产妇的配偶多关心、支持产妇, 与产妇共同照顾新生儿。

1.2.2 放松心理护理

嘱患者取卧位, 按指导语或规定的程序对全身肌肉进行收缩短一放松练习, 闭上眼睛安静几分钟后, 先从双手开始, 吸气逐渐握紧拳头10 s, 吐气时缓缓放松, 让患者感觉一下前臂、手指、手掌的紧张状态, 让紧张感一点点流走, 进行放松;利用此方法充分放松头颈部、胸腹及四肢。训练时间为每天中午和晚上入睡前, 期间还可选用轻松、舒缓的轻音乐为干预材料, 让患者听15 min。

1.3 评价指标

①产后角色转换:采用吴婉华等研究的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3]。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对产妇护理干预前后和产后抑郁的情况进行调查, 共有10项内容, 总分30分, 得分≥10分为抑郁筛查阳性。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共包括25个项目, 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统计方法以t检验进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的母亲角色得分观察组为 (64.28±4.12) 、对照组为 (53.28±4.85) 分,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抑郁得分观察组为 (8.89±2.21) 分、对照组为 (12.36±2.57) 分,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 (97.23±5.85) 分、对照组为 (91.75±4.98) 分,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初为人母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了解, 容易会产生复杂的心理变化, 出现角色适应不良的现象, 容易发生产后抑郁。产后抑郁的患者常表现为哭泣、抑郁、烦躁, 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些列症状, 影响了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 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产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 对产妇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心理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 是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护理, 护理人员利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 采用必要的护理干预手段来缓解患者相关的负性心理[3]。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化, 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50例产后抑郁产妇实施心理干预, 结果发现, 产妇的角色转换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这提示心理护理有利于协助初产妇积极的面对各种刺激源, 掌握应对抑郁情绪的调节机能, 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 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自尊水平, 有效缓解抑郁情绪。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产后抑郁程度, 促进产妇适应母亲角色, 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静霞.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的效果评价.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0, 27 (3) :1023.

[2]崔艳青, 韩新宏.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评价.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11 (2) :694-695.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3年1月—8月收治产后抑郁症患者25例, 年龄21岁~38岁, 平均年龄26岁;文化程度:文盲2例, 初中10例, 高中及以上13例。孕37周~41周, 胎次1~3次, 产前均无智力障碍、脑损伤、神经精神症及其他躯体疾病。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非常重要, 护士应经常和患者谈话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由于患者处于抑郁状态,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 产生罪恶和无助感。此时家人及医务人员要使用一些鼓励及劝导的语言, 不厌其烦地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开导, 激发其内在动力去应对自身问题, 使患者觉得自己在社会上还有价值, 感觉到身边的人都在关心帮助她, 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重新树立照顾婴儿和喂哺婴儿的信心, 逐渐促进母子感情。并鼓励产妇积极参加一些适当的活动, 多和他人交谈接触也有助于疾病的改善。具体措施如下: (1) 如果产后的确面临严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 甚至问题棘手难以解决, 不要让精力总是关注于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会越不好, 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钻牛角尖, 心情就会越发低落, 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所以要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 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上, 关注自己的喜好, 还可以参与力所能及的使自己愉悦的活动。 (2) 产后抑郁的女性内心会有一种无助感, 这其实是一种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的信号, 所以鼓励患者主动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3) 适当调节变动生活内容, 不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 将孩子暂时交给其他人照料, 也能达到放松情绪的作用, 避免心理、情绪透支。 (4) 让患者做一些适当的放松活动, 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静的画面等等。 (5) 找好友或亲人交流, 宣泄、抒发自身的感受, 大哭一场也无妨, 不要将郁闷情绪憋在心理。 (6) 鼓励患者自我欣赏, 多看自己的优点, 多看事物的好处, 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避免灰暗情绪。 (7) 生儿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但决不是惟一的方式, 所以不要忘了还有其他自我实现的潜力和需要。也许趁着休产假的时间还能关注一下自己擅长的事业, 等产假结束后会有改头换面的新形象出现。 (8) 可在病房放一些美妙的自然声音或轻音乐, 适宜的音乐有助于情绪的稳定, 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2.2 饮食护理

坚持有规律的合理饮食, 给予患者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以促进机体恢复, 提高机体抵抗力, 减少并发症。少吃补品, 这些食物很容易令人心烦气躁, 失眠焦虑, 严重的还会出现种种“上火”迹象。所以要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多喝温开水, 自内而外地调整身心状态。

2.3 个人护理

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 避免房间灯光昏暗、人员嘈杂, 保证空气流通及室内温度湿度适宜[2]。加强产妇的生活护理, 做好外阴的清洁和护理, 减少感染, 使患者感觉舒适, 保持良好心情。由于需要服用药物暂不能喂养婴儿, 故应注重乳房护理, 以防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 加重患者的痛苦。坚持让患者锻炼身体, 多做产后健美操, 尽快恢复体形, 多照镜子,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2.4 家庭护理

丈夫予以情感支持, 主动关心产妇, 耐心倾听其诉说,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母亲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及鼓励, 帮助产妇提高自信心。有研究表明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有显著作用, 丈夫应主动协调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 尽可能多陪伴在产妇身边。家庭、社会及其他有关人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 还要耐心倾听其倾诉, 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 消除苦闷心境, 感到自己在社会、家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

2.5 治疗护理

一般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遵医嘱正确应用抗抑郁药, 及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定期查血象及肝功能, 告诉患者用药要坚持疗程, 逐步减药, 偶尔情绪波动无需紧张。

2.6 出院指导

告诉患者联系方式, 提供心理咨询机会, 如有不适随诊。

3 结果

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本组25例产后抑郁患者中23例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抑郁情绪缓解, 效果良好, 康复出院。另2例中1例患者从农村来, 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3胎都是女孩;1例未婚先孕, 缺乏支持系统, 症状缓解不明显, 经随访半年后2例抑郁症状消失。

4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精神障碍常见的一种类型, 发病率国内报道为3.8%~16.7%[1],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涵盖了生理、心理、产科、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可直接影响产妇身体恢复、乳汁分泌及哺乳, 危害产妇身心健康、婴儿生长发育及行为发展, 严重者影响婚姻关系。对产后抑郁的产妇进行有效护理, 适时给予情感支持, 帮助其做好适应性调整, 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 减少其对母婴及家庭的影响, 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 准确评估其心理状态, 并从心理、环境、饮食、生活、家庭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问题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 积极促进产后抑郁症的康复。总之, 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特定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护理, 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 减轻症状, 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26-229.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篇9

1产后抑郁症的诱因

1.1 生理因素

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 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提高, 皮质类激素、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娩后, 这些激素迅速下降, 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 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产妇本人健康状况对产妇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1]。

1.2 心理因素

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 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的影响, 注重新生儿的性别。无形中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1]。

1.3 性格因素

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性格外向者心理容易产生不平衡, 这些都易发生抑郁症[1]。

2产后抑郁症对母乳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 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水平较正常产妇低, 导致泌乳延迟, 乳汁分泌量较少。众所周知, 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 产后抑郁对婴幼儿的危害甚为严重, 可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成长与行为、认知、情感的发展, 甚至成为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之一。

3综合护理

3.1 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重在心理护理。应从产前做起, 做好产前健康咨询和围生期的保健, 通过心理咨询, 掌握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讲解有关分娩常识, 使其正确认识分娩。产时进行全程心理支持, 使其顺利分娩, 以减少因难产等因素而发生的心理精神应激。产后护士应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 及时教会产妇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技巧, 使其尽快进入母亲角色[2], 同时帮助调动家庭成员的支持, 对产妇提供多方面指导, 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难题。

3.2 音乐的特殊作用

适宜的音乐可以刺激听觉中枢使人体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从而机体在应激状态下, 如妊娠期、手术、分娩等过程中, 使患者呼吸平稳, 血压、心率稳定, 有助于各项操作的顺利进行, 并可通过脑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而达到镇静催眠作用。有研究表明音乐的快慢、强弱、升降能很好地对抑郁症状患者情绪起调节作用。音乐能影响抑郁症患者的行为方式, 改善患者对客观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态度, 明确人生意义, 提高自信心, 使身心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护士要全面评估并“对症配乐”, 使音乐风格与患者的病情和人格类型相吻合, 让患者先试听不同的音乐, 以确定最合适的, 给患者最喜欢的音乐集锦, 这就是“对症配乐”。

3.3 饮食护理

坚持有规律的合理饮食, 给予患者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合理饮水促进代谢产物排泄, 以促进产后恢复, 促进产妇乳汁分泌, 提高机体抵抗力, 减少并发症。

3.4 个人护理

做好产后乳房、外阴的清洁和护理, 减少感染, 使患者感觉舒适, 保持良好心情。适当运动, 坚持让患者锻炼身体, 多做产后健美操, 尽快恢复体形, 多照镜子,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3.5 家庭护理

丈夫予以情感支持, 主动关心产妇, 耐心倾听其诉说,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母亲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及鼓励, 帮助母亲提高自信心[3]。有研究说明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有显著作用。

3.5.1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 会阴切口的疼痛, 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 都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减少不必要的探视。产后是产妇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 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怒, 尤其是敏感的话题, 如产妇的身材恢复, 婴儿的性别及经济问题等, 都应该尽量避免。

3.5.2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产妇不感到孤独, 每个家庭成员都在支持鼓励她, 使产妇处于一个温暖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 要倾听产妇的倾诉。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 及时调整其不良心态。尽量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使产妇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 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3.6 健康教育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 做好母乳喂养指导, 主动与产妇交流, 关心她, 倾听她的想法和感受, 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 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 教会她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帮助照料新生儿。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 如新生儿黄疸, 假月经, 溢奶等现象。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 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可以减轻其焦虑情绪, 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 保持充足的睡眠,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教育产妇学会照顾自己和婴儿, 顺利进行角色转换。

4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临床护士、助产士的素质及护理水平, 积极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 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分娩, 医务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过程中要亲切, 温和, 友善, 表达出自己的关怀。要视产妇为亲人, 使其处于一个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 减少产后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

5讨论

由于一般人对生理疾病较重视, 而对心理疾病则较疏忽, 因此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虽然非常多, 但仍未引起广泛的注意。从而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不仅如此, 还影响婴儿、婚姻、家庭和社会。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 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 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实施护理。充分重视围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 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宣传[4], 积极预防, 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同时对已发生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予以心理安慰, 掌握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和躯体痛苦, 可以有的放矢地做好护理, 以解除其痛苦。总之, 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特定心理状态, 进行有效的全方位护理, 积极的情感支持。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的产后抑郁症发生, 减轻症状, 促进康复。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范丽娟.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0) :1426-1427.

[2]孙敏, 朱金富, 马建东, 等.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复发因素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 (2) :136-139.

[3]孔媛, 张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J].山东精神医学, 2003, 16 (2) :110-111.

产后抑郁症的诱因及护理 篇10

1临床资料

通过对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心理状态评估, 满足以下条件:①知情自愿;②既往无精神病史;③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产妇年龄23~38岁, 平均27.91岁。农民381例, 其他职业354例。随访至产后4~21 d。

2结果

按EPDS量表的诊断标准, 858例产妇中有25例被诊断为产后抑郁症。发病时间多出现在产后4~21 d, 其表现以抑郁状态为主, 有情绪低落、孤独、悲观、疲劳感、内疚感、自责自罪感、焦虑烦躁等, 还可出现罪恶感, 怀疑自己患有种种疾病, 最严重者出现自杀企图。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如心悸、出汗、耳鸣、头晕等。其原因有:缺少家人关心6例, 产后疼痛8例, 新生儿畸形1例, 新生儿住院2例, 其他8例。25例中24例产后沮丧和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家人的关爱后康复出院。1例产后重度抑郁症患者, 经精神科专科治疗病情治愈。

3抑郁症的诱因

3.1 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分娩过程中, 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产后24 h内, 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 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 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而且, 产后孕激素下降, 增加了产妇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3.2 心理因素

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 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的影响, 注重新生儿的性别。担心父母亲及爱人不喜欢女孩子。无形中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3.3 传统习惯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习惯是在分娩后要在家中休养1个月, 这1个月内不允许看书、看报、看电视, 不允许出门, 甚至不允许下床。这样产妇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 生活范围一下子缩小, 犹如被禁闭一样, 这将使产妇产生厌烦、烦躁、易激惹的不良情绪反应, 也易诱发产后抑郁。

4护理对策

4.1 产前护理

4.1.1 加强孕期及产后教育[3,4]从产前检查开始, 向孕妇宣传孕妇正常的心理变化及分娩相关知识, 使其了解分娩过程, 解答孕妇所提出的问题, 使她们从中获得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 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 能正确对孕期, 分娩期出现的不适, 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开设母婴课堂, 利用图谱、多媒体让孕妇学会给婴儿哺乳, 换尿布, 洗澡等技能, 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在思想上、技能上做好准备。同时应加强胎儿监测, 及早发现畸形儿, 避免因畸形儿出生造成产妇沉重的心理打击[5]。

4.1.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孕妇, 介绍病区环境, 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提倡导乐陪产, 对产妇进行分娩过程中基本知识的宣教, 主动与产妇交谈, 认真回答孕妇及家人提出的问题, 针对孕妇普遍存在的期待、恐惧、焦虑等心理活动进行情感疏导和健康教育, 使孕妇情绪稳定。产前参观产科病房, 让孕妇熟悉环境, 有利于产妇的心理改变, 促进护患相互信任[4]。

4.2 产时护理

4.2.1 导乐分娩

导乐分娩是由一名有经验助产士陪伴产妇分娩, 可提供分娩指导和心理支持, 收效良好。要根据产妇的喜好播放音乐, 电视节目, 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 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同时要关心体贴产妇, 协助产妇饮水、进食、擦汗、如厕等生活护理, 主动与产妇交谈, 分散她对阵痛的注意力, 多鼓励产妇, 给产妇以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对产妇丈夫及家属进行宣教, 强调和谐夫妻 (家庭) 关系及有效的关心与支持对分娩和产妇、婴儿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让产妇家属了解并主动参与分娩期间的护理活动, 调整好心态, 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此外, 临产时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助产士及丈夫陪伴, 适时地抚摸, 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 运用无痛分娩技术, 尽可能减轻疼痛及不适。

4.2.2 倾听与讨论

倾听与讨论是在分娩后由助产士与产妇讨论分娩过程和经历, 强调产妇对“分娩”这一压力实践所表现的反应是正常的情感变化, 教育产妇如何初为人母。有资料表明, 心理咨询和形体训练在缓解产后抑郁上有正确作用。

4.3 产后护理

产后心理疏导, 产妇由于分娩消耗体力较大, 易疲劳, 产后阴切口痛, 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痛, 产后更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运用护理心理学, 社会学知识, 适时实施心理干预, 减轻心理负担, 增强自信心, 提高自我价值意识[5]。也有人认为[6], 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自杀, 因为产后抑郁症最大的危害是发生自杀。故应做到早期识别, 早期防范, 早期发现并做好自杀的预测, 高度警惕产妇发生自杀的反常行为。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尽量集中进行所有的治疗操作, 给产妇创造一个休养环境,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指导如何进行母乳喂养, 如何进行新生儿抚触, 促进母婴互动情感的交流, 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使产妇及早进入母亲角色。加强产妇产后早期锻炼, 不仅有利于促进产后子宫复旧, 还能够恢复腹部肌肉紧张度, 防止乳房下垂和产后肥胖, 有利于产妇产后形体的恢复, 从而增强产妇的自尊心和自信感。

综上所述, 产后抑郁症影响着产妇的健康, 危及婴儿的身心健康, 而且影响着婚姻, 家庭和社会, 导致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较多, 而社会心理因素导致产后抑郁症为主要因素, 而针对各种相关因素,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促进工作, 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防治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钟夏莲.健康教育应用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3, 10 (12) :59.

[2]范丽娟.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0) :1426-1427.

[3]池秀平, 白晓丽, 姜秋菊.围产期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当代护士, 2009, (1) :81-82.

[4]刘晓光.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现代护理, 2008, 14 (24) :180-181.

[5]陈静.产后抑郁症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江西医药, 2008, 43 (1) :3-4.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临床症状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90-01

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生产后的1个月至1年内。它不仅影响产妇及婴儿健康,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为此,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中,随机抽取112例产妇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2产妇,年龄为24~33岁,平均年龄为27岁,其中因心理因素而导致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占总人数的60%,生理因素者占总人数的30%,家庭因素及产科因素者个占总人数5%。

2临床症状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相同,其显著特征是产妇情绪低落,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其主要表现为: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1];创造性思维受损;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3护理

3.1保健和健康教育

在产前定期对产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不仅可使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下降。还可帮助产妇了解有关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以及产后保健、育婴知识的宣教,指导产妇在产前要有合理的营养以及适量的活动锻炼。积极帮助产妇调整心态,使其树立信心,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

3.2心理和情感支持

鼓励产妇进食、进水,要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用亲切、友善的语言指导产妇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使她们处于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分娩方式及产时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严格掌握剖宫产措施,积极处理孕期异常情况,尽量清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2]。分娩时可根据产妇需求安排丈夫在场,以减少产妇的恐惧和不安。护理人员应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亲切友善的语言,使产妇感到温暖和支持。

3.3舒适的休养环境

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可以使产妇心情舒畅。此外,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更加需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在护理过程中,护人员要尽量集中所有的治疗操作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动作轻柔,在产妇面前避免谈论刺激产妇情绪的话题。同时,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训练,增加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4帮助进入角色

向产妇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并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

3.5加强孕产期的健康保健,使其安全渡过围生期

产妇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識及分娩知识的了解与产后抑郁症发生有关。在妊娠早期,护理人员可以向孕妇提供现阶段母儿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和相应保健措施;在妊娠晚期,可以向产妇提供与分娩有关的知识,帮助产妇了解分娩过程,同时教给产妇一些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减轻其对分娩过程的紧张、恐惧心理;在分娩期,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积极处理异常情况,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设法减轻分娩的疼痛,消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

3.6关注产褥早期产妇身心变化,及时处理先兆症状

产后6周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期。在此期间,针对产妇产后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影响和依赖性强的特点,医护人员要尊重产妇,态度和蔼热情,细心关怀,提高产妇喂养和照顾婴儿的自信心,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在产妇出院前,掌握产妇的机体、生理等恢复情况,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3]。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帮助。同时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如让其了解生殖器官恢复状况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产后母儿检查的时间和地点、婴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求助的方法和对策等,尽可能地减轻照顾孩子的压力,避免诱发产后忧郁发生的因素,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

3.7保证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

在产妇临产前,积极开展产妇的心理卫生保健,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尤其是产妇分娩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4]。对于有不良心理个性的孕妇,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对既往有精神异常病史或抑郁症家族史的孕妇,定期请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观察,指导其充分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和长时间的心理负担;对有焦虑症状、易紧张且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提供更多的帮助,运用放松疗法,树立正确的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态度,提高心理素质;对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观念较严重家庭,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的意义,使宣传教育深入家庭。同时,运用语言交流技巧,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以运用暗示、引导、制造温馨气氛等技巧,增进夫妻、婆媳关系,促使家人尤其是丈夫要经常关心安抚孕产妇,让孕产妇时刻感到家庭的温暖。

3.8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临床护士、助产士的素质及整体护理水平。积极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分娩,医务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过程中要亲切,温和,友善。表达出自己的关怀。要视患者为亲人,使其处于一个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产后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

4小结

综上所诉,产后抑郁症不仅能够影响产妇、婴儿的身心健康,更重要还影响到产妇的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妇产后的抑郁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时刻关注孕产妇的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可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满春,孙亚萍,郎金波.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J].健康必读旬刊,2011年,第4期:101.

[2]武换芝.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杂志[J],2013,6:34.

[3]袁冬梅,李莉.浅析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及护理干预体会[J].甘肃医药,2012,(12):947-948.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护理研究 篇12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护理对策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产妇资料

正常足月分娩的产妇280例, 产妇年龄在19~39岁, 平均 (23.9±4.75) 岁。自然分娩89例, 剖宫产分娩172例, 产钳或臀助分娩19例。所有的产妇均已婚, 其中初产妇128例。要求既往无精神疾病史, 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能理解问卷内容, 自愿合作, 或在医生指导下完成问卷共调查280例。

1.2测评工具及方法

(1) 对产后42d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对产妇抑郁状况进行测评。总分范围0~30分, 总分>13分判断为阳性, 提示产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2) 采用自制问卷对产妇进行调查测评, 内容包括:包括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产后锻炼情况、压力和焦虑情绪排泄情况、亲人的情感支持。评价等级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2结果

总分大于13分判断为阳性, 提示产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的产妇26例, 阴性患者254例 (见表1) 。

3讨论

2.1产后抑郁症 (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

是产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 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婚姻和家庭, 而且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 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临床产妇常表现为自责自罪, 对孩子强迫性担心, 失去育儿自信心, 害怕接近新生儿, 自杀和他杀的危险性大。目前, 我国不同省市调查其发病率约为7.60%~11.61%。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分析, 妊娠、分娩过程既是重大的生活事件, 也是创伤性过程, 由众多因素形成了应激源, 造成孕妇和产妇心理和生理上的改变, 不适应或反应过强, 引发了诸多心理障碍。

3.2引发产后抑郁的因素

(1) 心理因素:妇女的心理动力学是其生育过程反应中的最重要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产妇的个性特征。有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的孕妇绝大多数平时性格内向、多虑、情绪不稳定、心理耐受力差、多存在以自我为中心或成熟度不够、敏感、固执、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等个性特点。悉尼大学的Johnstone等研究表明具有精神紧张、害羞、固执、担忧等个性特征及个体的焦虑、抑郁史等是产后发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2) 生理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在妊娠、分娩及产后整个过程中, 机体内环境发生很大改变, 尤其是内分泌的改变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妊娠后期, 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著增加, 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 分娩后这些激素突然迅速减退, 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下降, 致使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 从而影响大脑活动。此外, 产妇经过妊娠分娩, 机体疲惫, 精神紧张, 神经系统机能状态不佳, 进一步促使内分泌机能状态的不稳定导致产后抑郁症发生。 (3) 产科因素:研究认为各种不良因素如产时并发症、产钳助产、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心理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手术分娩会对产妇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造成更多的不良影响。Beck的相关研究表明有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 对产妇来说同样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刺激, 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3.3本次调查中254例阴性患者在产后由经培训后的护士对产妇进行护理措施干预

内容包括: (1) 根据初产妇的育儿及自我护理经验知识缺乏的情况, 在产褥期给产妇提供育儿、产后保健知识, 可减轻产妇因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 指导讲解产后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 产妇护理婴儿的方法; (2) 加强丈夫、亲人沟通与产妇交流和沟通,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以消除不良的情感和心境, 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 保持心情愉快; (3) 产后出院后, 给产妇提供如何护理照顾婴儿和自我护理, 饮食营养搭配等知识宣教育; (4) 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 指导产妇进行产后保健操锻炼, 每天2~3次, 每次5~10min, 以增强体质, 有利于产后的恢复, 保持形体美。

可见根据产妇的个人情况, 通过专业培训后的护士进行护理干预, 指导在产褥期产妇如何缓解因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 调节产妇的精神状态, 让产妇感到亲人的情感支持,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尽早开展康复锻炼, 可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付晓影, 关宝帅, 于晓红.产后抑郁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7) :3812~3813.

上一篇:上颌窦底提升术下一篇:上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