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

2024-10-07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共9篇)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 篇1

妊娠期糖尿病指女性在怀孕之前就患有糖尿病或有隐性糖尿病, 那么在妊娠之后就会发展为临床性糖尿病, 还有一种情况是女性在妊娠后新发糖尿病[1]。该病的发病机制与Ⅰ型糖尿病一样均是由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导致的脂肪、糖以及蛋白质的代谢异常[2]。由于孕妇身体的特殊性 , 妊娠期糖尿病会对孕妇本身和婴儿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该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以76例患有糖尿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 探讨有针对性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0例患有糖尿病的孕妇, 年龄26~37岁, 平均年龄 (31.21±2.10) 岁, 体重52~65 kg, 平均体重 (60.12±2.18) kg, 孕周37~40周, 平均孕周 (38.56±1.32) 周。700例孕妇中, 520例为初产妇, 180例为经产妇, 490例选择剖腹产, 210例选择自然分娩。排除糖尿病合并妊娠, 合并高血压及其他严重疾病者, 该次研究700例患者均符合该次研究标准。

1.2护理方法

1.2.1加强孕期保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常不会有明显的临床体征, 唯一能够判断的方式是在孕期检测孕妇的糖耐量。在孕妇妊娠23~26周这个时间内, 口服100 g葡萄糖, 若检测呈阳性, 则需要做耐量试验, 以确诊是否患糖尿病。

1.2.2加强心理护理工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胰岛素研究, 且需要控制饮食, 定期检查, 孕妇容易出现易怒、烦躁的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较容易影响胎儿发育, 容易导致胎儿早产、畸形、巨大儿, 甚至是胎死腹中。因此, 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要对孕妇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并对孕妇进行疏导, 以改善其心理状况, 帮助孕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1.2.3加强饮食指导控制饮食是改善糖尿病症状的基础 ,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亦是如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要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从而使母体与胎儿均能得到足够的营养[2]。另外, 孕妇的饮食范围要适当放宽, 以避免婴儿出现营养不良。孕妇还要禁止食用含有糖类或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且尽量多食水份含量较多的瓜果蔬菜。

1.2.4加强产前检测护理人员要在临产前或产程中对孕妇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检测, 严密检测胎心、宫缩变化的情况。另外, 为了避免酮症酸重度的发生, 要给予宫缩孕妇持续低流量的氧气输入, 监护胎儿的心电情况, 以便及时发现胎儿的意外情况[3]。同时还要每日监测血糖, 并记录下来, 根据患者的血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和患者的饮食。

1.2.5加强产后护理工作严密检测其血糖的变化情况 , 排尿和体温变化情况等。每周要为患者做好外阴消毒工作, 并要防止大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 还要指导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有效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但是孕妇的运动也要适当, 不能做剧烈运动。同时, 采简易血糖仪测定产妇的毛细血管血糖, 较以往静脉血糖检测, 该方法简单, 痛苦小。血糖的控制范围如下:空腹血糖3.3~5.0 mmol/L, 餐前血糖3.3~5.8 mmol/L, 餐后2 h血糖4.4~6.7 mmol/L, 夜间血糖3.3~6.7mmol/L。有效检测产妇血糖能较好地避免高胰岛素血症、胎儿高血糖症, 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

2 结果

700例产妇中 , 有31例出现产褥并发症 , 11例低血糖 , 婴儿均未见呼吸窘迫、低血糖、低血钙等并发症。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目前临床上的发病率为1%~6%, 是公认的高危妊娠, 且该病的后果十分严重。其可能导致产妇难产, 增加感染机会, 若产妇血糖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 则有可能出现巨大儿, 出生后引发黄疸或者低血糖, 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同时, 妊娠期合并糖尿在还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尤其是生殖道、会阴部以及膀胱尿路感染等。一旦发生感染, 则要使用抗生素, 而抗生素的使用亦会对产妇及新生儿发育产生影响。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日常护理对改善孕妇的产后情况和新生儿的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母体和婴儿的安全, 是较为合理的一种护理方式。该院该次研究结果显示:700例产妇中, 只有31例出现产褥并发症, 11例低血糖, 婴儿均未见呼吸窘迫、低血糖、低血钙等并发症, 所有产妇和婴儿均经过一段时间住院后健康出院, 可见该类护理方式能有效控制母婴情况, 将其并发症的危险发生率。

综上所述,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妊娠期糖尿病, 减少了产妇和婴儿并发症的发生, 产妇和婴儿均取得较好的预后情况,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患有糖尿病孕妇在孕期和产后的相关护理措施, 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0例患有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 采取有针对性的孕期、产后护理, 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700例产妇中, 有31例出现产褥并发症, 11例低血糖, 婴儿均未见呼吸窘迫、低血糖、低血钙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妊娠期糖尿病, 减少了产妇和婴儿并发症的发生, 产妇和婴儿均取得较好的预后情况,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护理,产后护理

参考文献

[1]况阳菊.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产后及婴儿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1 (9) :2154-2155.

[2]谷秀芹, 陈艳, 王艳萍, 等.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 17 (6) :719-721.

[3]Vanishree, Shriraam M Anitha, Rani B W C, Sathiyasekaran, et al.Awarenes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mong antenatal women in a primary health center in South India[J].Indi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3, 17 (1) :146-148.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 篇2

【关键词】急性脂肪肝;产后出血;护理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妊娠期的特发性疾病,表现为急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引起的肝功能障碍,起病急,病情极为凶险,病死率极高。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两者都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安全。我科于2013年4月成功救治1例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产后出血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孕妇女,因“G1P0,孕36+3周,胎儿宫内窘迫,先兆早产”于4月5日门诊收治我院。入院后因胎儿宫内窘迫,予维生素C、能量合剂联合补液治疗,加强监护。因先兆早产,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予硫酸镁保胎治疗。入院时产前检查未提示孕妇肝功能异常,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和丙肝血清标记均为阴性。4月6日复查检验项目,凝血酶原时间:12.9S;PT-INR:1.07;APTT:42.7S;纤维蛋白原:1.429g/L;凝血酶时间:26.2S。总胆汁酸:54.20umol/L;总蛋白:64.5g/L;谷丙转氨酶:230U/L;谷草转氨酶:221U/L;γ-谷氨酰转移酶:135U/L。追问病史,孕妇近一周自觉腹部皮肤瘙痒,且有乏力,食欲不振,无恶心呕吐。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诊断可能性大,立即完善各项术前准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前使用维生素K1,因纤维蛋白原低,术前应用纤维蛋白原1g。术中娩一活男婴,体重3000g,Apger评分9分,因新生儿早产,常规处理后,即送入高危新生儿室观察。产妇术中出血800ml,即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1支宫底注射。因子宫下段有活动性渗血,遂行子宫下段垂直平行缝合术。术中再予纤维蛋白原1g静脉滴注。手术结束在手术室观察10分钟后,无异常,返回病房。术后予以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思美泰、谷胱甘肽保肝降胆酸治疗;输注冷冻血浆、红细胞悬液、人血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支持治疗。4月8日B超提示:肝脏未见明显异常;少许腹腔积液。胸片未见明显异常。经过积极治疗,产妇病情逐渐好转,阴道出血量少,复查各项化验指标正常,予以出院。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使用心电监护,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尿液的性质、颜色、量,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5ml,说明肾血管痉挛及血容量不足,如每小时达30ml以上,则说明内脏血管痉挛已解除,血容量增加[ 1 ]。肝脏为除氨和合成糖原的主要场所,肝功能严重受损时,除氨功能下降,若血氨浓度不断升高,最早出现情绪激动或淡漠少言、嗜睡等[2]。应高度警惕肝昏迷,注意患者神志、性格、定向力、记忆力有无异常变化,如果患者出现烦躁,定向力和记忆力异常,双手扑翼样震颤,则提示患者有肝昏迷前驱症状,应尽早采取抢救措施,并加床拦,防止产妇坠床。观察产妇皮肤及巩膜颜色,全身有无瘙痒,若皮肤及巩膜颜色变黄转深,说明肝功能有异常变化,应引起重视。产妇存在低血糖可能,定时监测血糖值,发生低血糖时,予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并加强护理,起床时予以搀扶,避免跌倒等意外的发生。

2.2 基础护理 ①单人病室,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每日空气消毒2次,定时开窗通风,但要防止产妇受凉。②鼓励产妇多翻身,防止因单一体位使皮肤受压而发生压疮,每班床边交接产妇皮肤完整性。③做好个人卫生,协助产妇梳头、洗脸、擦身等,勿使用刺激性肥皂。产妇易盗汗,应勤换衣裤,注意保暖。④治疗时间相对集中,保证产妇有足够时间休息。

2.3 出血护理 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宫底高度及阴道出血情况,准确估计出血量(使用称重法),判断出血性质,注意有无不凝血,伤口有无渗血及皮肤的瘀斑、瘀点等,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及早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抽血交叉备血,做好输血准备。输血时严格执行三查十二对,按先慢后快原则输注,认真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并做好记录。维持有效血容量,防止失血性休克。

2.4 感染预防 AFLP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3]。护理上应做好:①严格探视和陪伴,必要时家属专人陪伴患者,病室备快速手消毒液供家属使用。护理人员出入病房穿戴整洁,配戴口罩。接触患者前后快速洗手[4]。②口腔护理:指导产妇保持口腔卫生,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制霉菌素4粒漱口液漱口,每日更换。③会阴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用呋喃西林溶液擦洗外阴2次,防止逆行感染。勤更换会阴垫,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保持导尿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导管扭曲受压或脱落,嘱产妇多饮水。术后48小时拔除导尿管,未发生泌尿系统感染。④腹部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感染征象。⑤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定期复查血象,合理使用抗生素。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避免一切感染机会。

2.5 用药护理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患者的支持疗法至关重要。产妇入院后予以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思美泰、谷胱甘肽保肝降胆酸治疗;输注冷冻血浆、红细胞悬液、人血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支持治疗。在给药前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按照医嘱规定时间及时用药,给药时向产妇介绍药物的名称、作用、注意事项等以取得产妇的配合。尽可能减少创伤性操作,对患者采取静脉留置术。对于平时不常使用的药物,使用前护士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规范使用。

2.6 饮食护理 给予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辛辣、生硬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内氨等毒性产物的吸收。

2.7 心理护理 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措施。产妇因早产,担心新生儿的健康,加之对疾病缺乏了解,担心医疗费用,因此存在焦虑恐惧的情绪。护士应关心体贴产妇,经常请新生儿科医生告知新生儿情况,以消除产妇焦虑情绪。护士应主动向产妇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用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疏导,使产妇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讲解治疗过程中家属配合治疗的意义,为产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8 健康教育 AFLP患者不宜哺乳,指导乳房护理。如乳房肿胀,用芒硝250克分别装于两个袋内,敷于两侧乳房并包扎固定,干硬后及时更换,直至乳房不胀痛为止。应避免使用有损肝脏的药物进行回奶。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进食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遵医嘱继续服用保肝药物,门诊定期复查或不适随时就诊。因AFLP有再次复发的可能,应避免再次妊娠。若要再次妊娠,应加强产前检查[5]。

3 小结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最近研究证明隐形遗传性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缺陷、孕期激素异常、营养不良与AFLP有关[6]。患者早期可无症状,首先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可伴黄疸及上腹部疼痛,继而黄疸迅速加深。因此,护理上应加强疾病早期症状的观察,协助医生尽早诊断,一旦怀疑为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尽早终止妊娠是提高母婴生存率的关键。本病例中患者,由于病情发现及时,治疗方法正确,母婴平安出院,也为治疗AFLP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周元琦.妊娠期糖尿病双胎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1例护理[J].上海护理杂志.2012,12(4):80-81.

[2]刘厚珏.肝性脑病.吐任高主编.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80-483.

[3]丁薏,陈义森.妊娠急性脂肪肝26例死亡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9):558-559.

[4]郑鹭霞,曾金秋.1例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1,12(18):125-126

[5]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5.

123例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后护理 篇3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属于高危妊娠[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容易出现尿路感染、酮症酸中毒、新生儿低血糖、流产等严重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对此, 我院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自2013-10~2014-10所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当中选取123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无原因不明的异常分娩史, 无妊娠期糖尿病史, 有多饮、多食、多尿等“三多”症, 过度肥胖, 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尿糖检查呈阳性。所有患者的年龄20~40岁, 平均 (28.41±6.37) 岁, 孕周36~41周, 平均 (38.7±1.3) 周, 孕次1~3次, 平均 (1.34±0.71) 次;按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 (53例) 与观察组 (70例) , 两组年龄、孕周、孕次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的常规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 (包括常规监测、健康宣教、预防护理等) , 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如下: (1) 产后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生产后一定要给予严密的产后监测, 具体包括心电图监测、血糖监测、症状体征监测等。首先要每隔15~20min观察一下患者的心电图, 若波动较大, 要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其次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 如果出现面色苍白、恶心等低血糖症状, 或者呼吸困难、阴道流血等情况要及时上报;第三, 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 每日2~4h测量一次血糖, 并根据医嘱, 将3~4g葡萄糖和1u胰岛素相溶合静脉注射, 要将进入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保持在2~3u/h。 (2) 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通过语言、举止、精神面貌等来感染产妇, 和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 取得产妇的信任;其次要使用积极、友善的语言, 以及和蔼的态度和产妇进行沟通交流, 淡化产妇的不良生育情绪, 积极的配合产后护理工作;第三, 护理人员要用仔细认真的态度以及轻柔镇定的举止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 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 (3)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以及产后护理的重要性, 消除患者因对该疾病缺乏知识而引起的一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自己进行血糖监测, 以及胰岛素的应用。此外, 还要指导患者注意产后个人卫生, 做好乳房护理, 定期进行检查。 (4) 新生儿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分娩的胎儿由于在母体内获得高血糖, 出生之后容易出现低血糖, 对此要迅速给患者服用葡萄糖水, 持续进行血糖监测, 并记录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5) 预防感染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正确清洁外阴、伤口, 保证伤口、阴道始终处在清洁无菌的环境中。要对患者的病室进行早晚消毒, 可以使用远红外照射的方式进行消毒, 保持病室无菌。 (6) 饮食指导:要结合患者的饮食爱好, 制定科学、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每日要补充足够的蛋白、维生素、铁、钙、镁等元素, 尤其是镁元素, 以减少胰岛素抵抗, 控制血糖。此外, 还要减少食盐的摄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出院时建立随诊登记, 嘱患者于产后6~12周回院行糖耐量试验 (OGTT) [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PP16.0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

观察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糖耐量复查情况

产后6~12周患者回院复查时, 观察组OGTT回院复查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69.8%, 观察组86.2%糖耐量正常明显高于对照组67.6%, 两组比较P<0.05, 见表2。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妊娠期首次发生和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具体包括妊娠前已经存在但被漏诊的孕前糖尿病患者以及孕期伴随发生的糖耐量异常患者[2]。相比于正常的孕产妇来说,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特殊的体质, 产后容易出现低血糖、生命体征不稳定等, 严重危险患者的生命健康, 对此要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产后监测, 通过持续的心电图监测、血糖监测、症状体征监测等监测措施,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呈稳定的状态[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家庭、自身等各方面的因素, 心理压力过大, 情绪上容易出现不稳定, 尤其是产后, 担心自己的糖尿病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对此要加强心理护理[4,5], 护理人员通过和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 使用积极、友善的语言, 以及和蔼的态度和产妇进行沟通交流, 从而淡化产妇的不良生育情绪, 积极的配合产后护理工作, 提高护理效果。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身的杀菌能力和正常的孕产妇相比有所降低, 在加上分娩的过程中对阴道的破坏, 很容易产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染[6]。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一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保持伤口、阴道清洁无菌, 从而降低产褥症、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分娩的胎儿由于在母体内获得高血糖, 出生之后容易出现低血糖, 因此要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保证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稳定[7]。此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饮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8], 因此要结合患者的饮食爱好, 实施科学、个性化的饮食护理。在本文结果, 通过产后监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预防感染护理等一系列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并发症发生、新生儿情况及产后6~12周糖耐量检查均明显优于行常规产后妊娠期糖尿病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说明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 能够有效保证母婴的平安, 减少患者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赖维.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3 (7) :47

[2]白银风, 宋芳.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进展[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4) :275-276

[3]朱乃芬, 曹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产后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9) :356-358

[4]李红.3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39) :444

[5]杨魁红.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7) :75-76

[6]周金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围生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9) :70-71

[7]董建英, 李磊, 王自珍, 等.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早产儿低血糖监测与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4, 28 (6) :2060-2062.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观察 篇4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血糖;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39-01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占糖尿病孕妇的80%-90%,其发病率为1%-14%[2]。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31%-3.75%。GDM对母婴危害较大,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增加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等。患者心理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加重心理负担。因而妊娠期糖尿病一经确诊即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并遵医嘱定期检查,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和治疗。

1 对孕妇的影响

糖尿病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正常孕妇的3-5倍,羊水过多发病率高达8%-30%,糖尿病造成白细胞多种功能障碍,易并发感染,以泌尿感染最常见,易致胰岛素抵抗,迅速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易致流产、早产、死胎。

2 妊娠期护理

2.1 心理、饮食及生活护理指导 焦急的情绪会引起应激激素(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等)大量分泌,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5]。通过调整心态,积极配合诊治,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达到良好的妊娠结局。饮食疗法是GDM治疗的重要手段,理想的饮食应该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又不引起餐后血糖过高。嘱产妇多休息,左侧卧位,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定量,以达到正常血糖水平忌糖制饮食,适当补充钙剂,给予相应的胰岛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糖。

2.2 自我监测血糖、肾功能、血浆电解质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孕妇极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者可发生胎盘早剥及脑出血。妊娠早期应定期监测血压,每周检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学会应用尿糖试纸粗略估计血糖。对糖尿病孕妇必须监测肾脏功能,每次都应查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酸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还要注意对K+、Na+、Cl-、Mg2+及Ca2+的测定。糖尿病孕妇血清Mg2+明显低于正常孕妇,低镁与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失镁及尿糖增多抑制Mg2+在肾小球的重吸收,[2]对低镁者适量的补镁不仅能改善糖尿病预后,又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按低钙程度给予适量补充,有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3 孕期母儿监护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及时做糖筛查试验,早诊断、早治疗,动态监测血糖,血糖控制不理想时查尿酮体。必要时进行肾功能、眼底检查和血脂等测定。教会孕妇会自数胎动的方法,每天早中晚固定时间各数1次,将3次胎动数相加乘以4就是12次的胎动数,若12次胎动数小于10次或逐日下降50%而不能恢复者,提示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就诊,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4 正确应用胰岛素 对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胰岛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胰岛素不会对孕妇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造成远期影响,是妊娠期的安全降糖药。胰岛素的用量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餐前半小时肌内注射,酌情调整用量,使血糖空腹<5.8mmol/L餐后2h<6.7mmol/L随时监测血糖,使血糖不低于5.16mmol/L。产后24小时胰岛素减至原用量的1/2,之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期间若孕妇出现冷汗、心悸等低血糖症状,立即口服葡萄糖注射液并汇报。

3 分娩期

3.1 分娩期子宫肌肉收缩活动消耗大量糖原,产妇进食减少,血糖波动大难以控制,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患者产后均建立静脉通道,以便适时给予补液。每4h监测血糖、尿糖和尿酮体,保持血糖不低于5.6mmol/L,以免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3.2 GDM患者因糖利用不足能量不够,常有产程进展缓慢或子宫收缩不良致产后出血,[6]待产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注意子宫收缩强度,宫口开大情况,避免产程延长。产程中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心率变化,注意羊水性质,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

3.3 每4h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观察有无心动过速、盗汗、恶心和呕吐等低血糖的表现。详细记录产程中饮食入量,鼓励病人少量多次进餐,预防酮症酸中毒。

4 产褥期

产后由于胎盘娩出,胎盘分泌的孕激素、胎盘生乳素等抗胰岛素激素的迅速下降,产后24h内胰岛素需要量约为原用量一半,加之产后失血体液丢失,很容易发生低血糖。故要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每4h记录生命体征,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盗汗等低血糖的表现。

5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和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对母婴的发育、生命安全均有巨大影响。妊娠不同时期,糖尿病的影响不同。早孕期孕妇血糖高,使胎儿畸形率和自然流产增多;中晚孕期高血糖,引起胎儿高血糖,发生胎儿高胰岛素血症等;妊娠晚期胎儿宫内缺氧增加,严重者胎死宫内。妊娠可使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易并发酮症,严重者可诱发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护理和观察,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学会检测血糖和应用胰岛素,以及预见性的对患者整个孕期进行指导,胎儿畸形率、围产期的死亡率都明顯降低。

参考文献

[1] 龙玲,蒋红梅,王贤华,高德艳.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进展.中国医药指南,2008,(20).

[2] 王新花.妊娠合并糖尿病37例监测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

[3] 黄尤菊.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8).

[4] 张明.200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妊娠期糖尿病处理建议[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4,31(5):333.

[5] 徐先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讨[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3(1):15216.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 篇5

1临床资料

2008年我院产科分娩人数共2 238例, 其中妊娠糖尿病48例, 占分娩数的2.14%, 48例中有38例为剖腹产手术, 10例为阴道分娩;新生儿住入监护室, 母婴分离, 经过治疗和细心护理, 产后1周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45例, 转内分泌科进一步治疗3例。

2护理方法

2.1 血糖的监测

大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糖耐量可恢复正常。但分娩后一部分患者持续高血糖、尿糖及糖耐量减低, 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患者。产后由于胎盘的娩出, 以及全身内分泌激素逐渐恢复到非妊娠水平, 使用胰岛素的需要量相应减少, 若不及时调整用量, 极易产生低血糖, 故需协助监测血糖和尿糖的变化[2]。产妇送入产休病房后, 即测末梢血糖1次, 后根据医嘱每2~4小时检查末梢血糖及尿糖1次, 或者空腹加三餐后2h末梢血糖, 必要时测空腹静脉血糖, 诊断标准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 随机血糖≥11.1mmol/L[3]。

2.2 饮食的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 不论糖尿病属何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或无并发症, 是否在用胰岛素治疗, 都应严格执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部分妊娠糖尿病的妇女通过饮食疗法可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而产后为恢复和维持母体健康, 也为泌乳提供物质基础和正常泌乳条件, 妊娠糖尿病产后的饮食护理显得尤其重要。 饮食疗法的原则:平衡膳食, 保证营养需要, 避免高糖食物, 油腻食物, 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 烹调以清淡为主, 定时定量, 少量多餐[4]。

2.3 心理护理

母婴分离时产妇因担心新生儿病情, 精神压力过大, 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对产妇的康复不利;产妇心理压力过大, 致使食欲下降, 营养不足, 易发生抵抗力下降, 影响乳汁分泌;另外因新生儿未能做到早吸吮、早接触, 容易造成产妇乳腺管阻塞、乳房胀痛, 从而未能达到有效母乳喂养。护士应注意与产妇的沟通与交流, 耐心安慰产妇不要过度担心婴儿, 协助建立亲子关系, 护理人员提供支持及时与新生儿科联系, 取得新生儿的信息, 尽可能提供亲子互动的机会。

2.4 乳房护理

护理人员要给予产妇鼓励和支持, 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指导做好乳房护理, 教会其正确的挤奶方法, 如乳汁过多可用吸奶器吸出, 放于奶瓶中, 让家属及时喂养新生儿。发生乳房有硬块者, 可以有效热敷, 按摩乳房, 保证乳汁分泌通畅, 减少乳房胀痛。

2.5 健康指导

2.5.1 新生儿护理:

糖尿病产妇娩出的新生儿抵抗力弱, 无论其体质量大小, 均转新生儿监护室1~2d, 并按早产儿护理。如无异常待产妇病情稳定再转母婴同室。

2.5.2 加强宣教:

加强对产妇的卫生宣教, 保持腹部和会阴部伤口清洁外, 还应注意全身皮肤清洁。

2.5.3 加强糖尿病教育:

合理控制饮食, 调整食物结构。生活要有规律。参加积极有益的运动, 控制体质量, 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随访与指导。

2.5.4 要学会自行检验:

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及心悸时, 要区别是低血糖还是高血糖, 是吃糖还是不吃糖, 此时用尿糖试纸检查尿液, 便可对症治疗。还可用酮体粉检查尿酮体。

2.5.5 适当避孕:

指导产妇产后应长期避孕, 但最好不用药物及宫内避孕器。定期接受产科和内科复查,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 积极接受治疗, 结合病情考虑再孕。

2.5.6 复查:

妊娠糖尿病患者多数于产后能恢复到正常, 但以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所以在产后6~12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复查, 若异常则可能是产前漏诊的糖尿病[1]。

3体会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均有很大的危害, 母婴分离加重了产妇的心理负担,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 帮助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护理措施是否恰当对母婴健康影响很大。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0-153.

[2]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0-103.

[3]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10.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 篇6

1 GDM发病率和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发病率

GDM在我国发生率为1%~5%, 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2]。文献报道, 天津GDM患病率为2.31%[3];上海 (1999年) 11家医院GDM患病率平均为2.8%,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2002年的发生率亦会相应增加为4.9%。虽然分娩后大部分产妇糖代谢会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大量研究显示, 有过GDM史的妇女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但由于种族不同, 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同, 不同的研究对GDM妇女糖尿病发病率的报道存在很大差异[4]。张立岩等[5]对98例GDM孕妇产后2个月75g葡萄糖耐量 (OGTT) 试验结果显示, 糖尿病组21例, 占21.4%, 糖耐量减低 (IGT) 组24例, 占24.4%。李永芳等[6]对115例GDM孕妇产后6周行OGTT检查发现, IGT组19例, 占16.5%, 糖尿病组10例, 占8.7%。Kim等[7]对1965年—2001年发表的28篇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 发现产后6周至28年GDM妇女2型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为2.6%~70%。Albareda等[8]对西班牙GDM妇女研究表明, 糖尿病和IGT的累积危险性为13.8 (OR) , 随访11年的患病率为42.4%。由此说明, 随着年限延长, GDM发生糖代谢异常的比例逐渐升高。

2 妊娠糖尿病社区干预现状

2.1 社区-综合医院联合干预

李卢新等[9]介绍医院与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干预防治GDM主要做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孕妇保健专职医生, 开展孕妇保健门诊, 对初次检查的孕妇、GDM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血糖筛查, 检出异常率为6%, 明显高于过去单纯空腹血糖筛查GDM。同时在社区-综合医院联合干预下, 孕妇依从性增加, 通过心理干预、合理膳食、适宜的有氧运动、药物治疗等, 及早控制孕期血糖水平。

2.2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

余邦梅等[10,11]对GDM孕妇采取健康教育干预, 内容包括心理疏导、基础知识教育、饮食教育、运动指导、产检与血糖监测、用药教育等, 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GDM孕妇能够实行自我管理。

2.3 医院-社区一体护理

樊鹏霞等[12]运用医院-社区一体化的护理模式使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及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也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糖尿病管理水平。

2.4 围产期社区知己健康管理干预

彭华等[13]对初次建卡的孕产妇至产后42d的产妇从营养、运动、环境、心理等方面实施全程的“知己健康管理”干预。对孕产妇实施全程健康管理, 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升级, 促进母婴健康, 减少并发症, 降低母婴病死率。

2.5 社区授权教育管理

任菲菲等[14]采用高校附属医院城市社区授权教育管理, 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检测病人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 在干预12个月结束评价GDM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生存质量, 经1年的社区授权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目前产后管理状况

3.1 GDM产妇随访失访状况

詹雁峰等[15,16]分别对280例、160例产前确诊为妊娠糖耐量低减 (GIGT) 和GDM的孕妇, 通过宣教和书面嘱托, 于分娩后6周~8周回院行糖耐量试验, 280例中186例进行糖代谢检查, 随访率为66.43%, 失访率为33.57%, 160例中120例进行血糖检查, 随访率为75%, 失访率为25%。李红等[17]对99例病人经反复联系仅12例应约于产后3个月至3年内携子女来院复查, 随访率约12%。

3.2 利用社区保健部门提高产后随访率

李红等[18]以所在社区为单位对213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病人中有166例进行随访, 产后由专人每隔2周~3周即联络病人1次, 了解并指导其饮食、运动情况, 确保其按照指定要求完成, 所有随访病人于产后6周~8周行血糖、血脂检测, 计算体重指数, 测量腰围、臀围, 并指导GDM和IGT病人及时就诊, 使产后随访率明显提高, 达到77.93%。

4 目前对GDM产后管理模式

根据2011年5月国家卫生部修订并下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 目前产后管理主要是产妇在医院分娩出院后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妇女保健人员在产妇出院后3d~7d进行回访, 内容包括母乳喂养、饮食、运动、避孕等指导以及新生儿的护理。42d产妇回院进行体检, 了解子宫复旧情况, 并督促产后2个月到内分泌科进行OGTT检查。理想的GDM产后管理模式如下[19]:产后早期教育 (产后1d~3d) 包括健康的饮食与锻炼、减肥、母乳喂养、合理的避孕方式。确定产后6周~8周行OGTT试验, 告知日后发生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血糖筛查。空腹和餐后2h指血检测。产后晚期教育 (产后6周~12周) 同产后早期教育, 需要进一步强化。75g OGTT筛查, 测量血压、计算体重指数 (BMI) 检测胆固醇及脂蛋白浓度。

5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GDM孕妇发生率有逐年提高趋势, 产后GDM转变为2型糖尿病随着年限越长发病率越高。由于GDM与日后发生糖尿病时间较长, 加上产后随访与糖尿病咨询分属妇科和内分泌科, 导致GDM产妇对疾病认识不足, 以致在开展产后随访中有较高的失访率。虽然在围产期已有在社区开展GDM干预, 但是干预往往终止于产后42d至2个月。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了GDM孕妇产后住院期间护理干预的研究结果, 但对于GDM孕妇产后家庭护理干预的前瞻性研究国内尚无报道[20], 而对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不仅要加强妊娠期母儿监测, 还应高度重视产后随访干预, 即使对于产后近期糖代谢正常者, 仍需进行远期随访, 可以减少和延迟糖尿病的发生[21,22]。李红等[17]利用社区保健部门可以提高产后随访率, 说明社区干预是有效的。笔者认为,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孕产妇是社区管理的重点人群,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GDM产后提供长期的随访服务,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 让GDM产妇认识疾病的重要性, 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参与自我管理, 按时进行血糖检测, 对减少或延缓2型糖尿病和子代患糖尿病的风险有积极意义。

摘要:对妊娠糖尿病 (GDM) 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发病率、社区护理干预、产后管理现状进行综述, 指出孕产妇是社区管理的重点人群, 应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妊娠糖尿病产后提供长期随访服务,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 让GDM产妇认识疾病的重要性, 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参与自我管理, 按时进行血糖检测, 对减少或延缓2型糖尿病和子代患糖尿病的风险有积极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妇产科2012 年3 月—2014 年3 月分娩的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产后产妇80 例,产妇入选需满足以下要求:1必须征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调研工作;2符合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2010 年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3在怀孕前未出现过血糖升高或者糖尿病现象;4产妇足月分娩且为单胎;5产妇未出现其他妊娠并发症以及内外科疾病。 将80 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产妇40 例,年龄22~32 岁,平均年龄(26.4±2.1)岁;平均怀孕次数(1.8±1.2)次;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周次(29.0±2.1)周;分娩孕周(37.9±3.1)周;孕前体重指数(22.9±5.9)kg/m2。 观察组产妇40 例,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25.6±2.8)岁;怀孕次数(1.6±1.4)次;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周次(28.1±3.2)周;分娩孕周(37.4±3.5)周;孕前体重指数(23.1±6.1)kg/m2。 两组患者在年龄、怀孕次数、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周次、分娩孕周、孕前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产后依据第5 版《妇产科护理学》、第8 版 《妇产科学 》给予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护理与出院指导等常规管理。 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膳食指导、糖尿病教育、电话随访、制定治疗运动方案等一系列产后管理干预。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产后1~3 d内,对产妇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知识进行普及和教育,对产妇的饮食、母乳喂养、产妇锻炼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同时对产妇空腹、餐后2 h的血糖进行测量以及监控产妇的体重。 2产后4 d~6 周,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一步进行强化教育,并根据产妇的体重调整饮食方案以及运动方式,同时采用电话进行随访,监督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定期进行各项指标的复查。 3产后6~12周,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 4产后6~12 周,采用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筛查, 并根据产妇的体重调整饮食方案以及运动方式, 同时定期电话进行随访以及进行脂蛋白浓度和胆固醇监测, 定期计算产妇体重指数并给予合理避孕方式指导。 5产后12~48 周,继续对产妇跟近随访,给予计算体重指数、合理避孕方式、调整饮食方案、调整运动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48 周后,将两组产妇产后空腹及餐后血糖、脂蛋白、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疾病认知程度、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等指标进行对比。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各个阶段(3d、6 周、12 周、24 周、48 周)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脂蛋白、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疾病认知程度、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等指标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统计[2]。 [体重指数(kg/m2)=体重/身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本次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 表示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产前以及产后各个阶段(3 d、6 周、12 周、24 周、48 周)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脂蛋白、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对比,经管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两组产妇产前以及产后各个阶段(3 d、6 周、12 周、24 周、48 周)胆固醇、疾病认知程度以及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等指标对比,经管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2)。

3 讨论

相关报道表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未来出现糖尿病的机率比正常妇女高4 倍多[3],很多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后糖代谢可以恢复正常,但是未来患Ⅱ型糖尿病的机率高达14%左右,而且目前处于递增趋势[4]。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管理干预依据产妇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给予不同的管理指导,具体干预措施:1制作妊娠期糖尿病宣传手册,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妊娠糖尿病近远期给自身带来的危害、预防方式、注意事项、餐前餐后各个时间段监测血糖的目的及意义、处理原则、运动锻炼方法、母乳喂养知识、食疗方案、食物中所含热量计算方法等一系列内容,并及时分发给观察组产妇。2在住院期间采用多媒体或者手机对妊娠期糖尿病知识进行个性化讲解,并涉及妊娠期糖尿病后期发展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症的概率和风险。 3以国外医学营养治疗方案为依据,根据产妇的能力、需求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母乳期产妇一所需热量为113.0k J / (kg·d)~125.5k J / (kg·d)[5]。 4对观察组产妇3 餐前后2 h以及睡前的血糖进行测量,有效地预防由于血糖太高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5定期采用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筛查。 6体重指数可以有效的反应出产妇的肥胖程度,定期计算,从而安排合理的膳食。 7运动可以消耗热量,依据产妇的常规运动方式,教产妇计算运动中热量的消耗,从而依据消耗的热量来进行补充。 8对所有研究对象建立档案,定期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电话回访,了解产妇的运动、饮食、母乳喂养、血糖、体重等一系列情况,并定期安排去医院进行复查,提供咨询电话,及时解答产妇遇到的一些问题。 通过干预指导将健康教育、运动、孕期监测、饮食、心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有侧重性和选择性地分阶段综合实施,从而有效的提高管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促进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的各项指标有效的改善[6]。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 篇8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后出血,优质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临床妇产科中的常见病,且发病率较高,引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妇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其血压升高,进而出现产后出血,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也会对产妇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响[1]。本研究选取5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特点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5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为研究对象,且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合并重大疾病产妇。将这54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年龄24~31岁,平均(28.14±1.06)岁;经产妇15例,初产妇12例;观察组27例,年龄25~34岁,平均(29.17±1.82)岁;经产妇16例,初产妇11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包括:对产妇给予用药指导,保持病房环境整洁、通风,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产妇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优质心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因此,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2]。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及自身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并与产妇维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向其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自我缓解方法,以消除产妇对疾病的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2)优质饮食干预。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保障睡眠充足、情绪稳定,改善胎盘供血。指导产妇多摄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钙质的食物,以保障营养摄入均衡。(3)优质环境干预。保持治疗环境及病房环境安静、整洁,减少外界刺激性因素对产妇心理状态造成的影响。若患者出现反复子痫发作症状,则强化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在患者病床上增加挡板,避免患者子痫发病期间发生抽搐,降低坠床发生率。(4)优质产后出血干预。当分娩结束后,可将新生儿裸放在母体胸前,利用新生儿的吸允动作加速产妇反射性催产素的分泌,增加子宫收缩频率,从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3]。同时,在分娩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定期对产妇进行巡视,对产妇的宫底及子宫收缩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若发现产妇出现出血症状,需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出血原因,同时采取适宜的方式止血。在护理过程中,实时体现优质的护理理念,体现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原则。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先兆子痫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所有产妇进行护理满意情况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85~100分记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不足60分的记为不满意[4]。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问卷共发放54份,有效收回54份,有效收回率达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先兆子痫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301.4±28.6)ml,少于对照组的(439.5±5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先兆子痫发生率3.7%(1/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非常满意19例(70.4%),基本满意7例(25.9%),不满意1例(3.7%),护理满意度96.3%;对照组非常满意9例(33.3%),基本满意11例(40.7%),不满意7例(25.9%),护理满意度74.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尿蛋白量增加、全身水肿、头晕头痛等症状[5,6]。若未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其病情将会发展为子痫前期,此外,由于多数初产妇无生产经验,极易滋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极易导致产妇的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影响其正常宫缩,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对产妇的生命质量均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7,8]。其中“以患者为中心”是要把患者的一切活动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医疗行为上,都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在有效的服务成本中采用方便的措施,使工作流程简单化,尽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9]。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尽量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对患者的安全进行有效保证,使患者的躯体保持尽量舒适,并且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平衡协助,以便取得患者、患者家属及社会多方面的协调和支持,利用优质护理这项综合性的护理方式来提升医院在患者以及社会的满意度。对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产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加入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建立正确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可以在这种医生和产妇相互协调配合的治疗模式下,有效的控制出血量,防止病情进展,恢复产妇的身体健康[10]。

优质护理是现阶段临床上逐渐发展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及对症护理等,在临床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先兆子痫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产后出血量。

总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和先兆子痫发生率,有效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参考文献

[1]龚梅.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特点[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18):129.

[2]任玉梅.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应用优质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129-130.

[3]徐伟珍.优质护理服务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特点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2):238-239.

[4]曹嫚,王新华,顾梅蕾.宫缩乏力致自娩者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988-990.

[5]贺丽秋.综合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94-96.

[6]Chaudhuri P,Banerjee G B,Mandal A.Rectally administered misoprostol versus intravenous oxytocin infusion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to reduc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0,109(1):25-29.

[7]谢重阳.临床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产后出血的影响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3,8(22):70-71.

[8]张英艳.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3):2149-2150.

[9]张红梅,张玉云,钱美云.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心理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22(19):28-29.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6例产妇年龄20~32岁;初产妇5例, 经产妇1例。隐性梅毒5例, 一期梅毒1例, 入室时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剖宫产4例, 阴道产2例, 平均住院7~10天。其中5例新生儿转监护室治疗致母婴分离。通过相应的心理护理后, 6例产妇均表现为情绪稳定, 愿意与医护人员交流, 对治疗有信心, 产后恢复情况较好, 能坚持按疗程用药。经随访, 5例患者血清梅毒筛选试验 (RPR) 检测复查转阴性, 1例血清R P R复查滴度下降。

2 存在的心理问题

2.1 自卑

患者担心被家属和医护人员歧视, 患病后自觉有犯罪感, 尤其是由不洁性生活感染者, 确诊后思想负担重, 担心被医护人员讥讽, 因而孤僻、消沉甚至不思饮食。

2.2 焦虑

患者大多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 一旦确诊产生许多焦虑, 如对婴儿健康影响的程度、感染周围人群的危险性甚至担心婚姻破裂。

2.3 悲观

患者担心治愈困难。6例患者中5例有恐惧心理, 随之带来悲观情绪, 对治疗失去信心, 自感前途渺茫。

3 护理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之间的关系是治疗过程的关键, 好的护患关系为解决患者困难、焦虑和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提供条件[1]。通过人际互动引导患者倾诉并宣泄不良情绪, 分享患者的疾病体验, 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护理经验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 最终帮助患者提高有效应对负性情绪的方式, 共同促进护理目标的实现[2]。当患者确诊为梅毒, 且得知梅毒对下一代的危害时, 情绪会突然变得极为压抑或躁动不安, 感情会变得更加脆弱,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谈, 鼓励她们说出心里话, 了解其真实想法, 满足她们的心理需要, 使之充分信赖医护人员, 并以正确的态度接受治疗。

3.2 对症心理护理

3.2.1 自卑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态度温和, 语言诚恳, 尊重患者, 对她们不歧视不厌恶, 多交流, 给予生活上的护理, 使她们感到未被抛弃。同时, 要按照患者的意愿为其保密。

3.2.2 焦虑的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给予心理支持。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发现患者忧虑和担心的问题, 进而实施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首先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 进行有关本病的健康教育。解释梅毒的发病机制与防治常识, 使患者正确了解梅毒的相关知识, 认识到只要坚决杜绝感染途径, 是不会随便传染周围人的。其次要及时向产妇反馈婴儿的病情进展,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另外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 引导他们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 让家属能安慰鼓励患者。对由于配偶性外遇而染上梅毒的孕妇, 医护人员要给予针对性的疏导, 让其配偶尽快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对女方及下一代产生的健康危害, 促使夫妇共治。

3.2.3 悲观的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只要坚持早期、正规、足量的治疗, 梅毒是可以治愈的。通过护理人员感情投入和语言交流, 会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 能更好地促进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产后的康复, 使她们在用药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提高了生活质量, 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成守珍, 张振路, 王晓丹, 等.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3 (14) :1348.

上一篇:生态农庄的规划建设下一篇:难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