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忧郁症心理护理

2024-09-01

产后忧郁症心理护理(精选9篇)

产后忧郁症心理护理 篇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产后抑郁症是指发生于产褥期的抑郁,是介于产后精神病与产妇抑郁之间的精神疾患。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1]。笔者就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作初步探讨,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8例产妇均系2003年1月-2007年1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21~38岁,孕周36~42周,新生儿体质量2 400~4 300g。陪伴分娩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陪伴分娩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2组产妇既往均无精神病史,年龄、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陪伴分娩的做法

1.2.1 设置陪伴待产室:设单人病房,布置整洁优雅,配百叶窗帘、床柜、沙发、茶几、电视机、音响等。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后即送入陪伴待产室,助产士按常规观察产程,关心护理产妇,产妇的亲人亦陪伴在产妇身边。

1.2.2 开设陪伴分娩培训课程:自编教材,内容包括分娩的生理过程、陪伴分娩的方法和技巧等,孕妇产检期间,陪伴者按预约日期分批集中听课,同时提供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

1.2.3 陪伴分娩技巧:陪伴者全过程持续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适时给产妇精神鼓励,表扬产妇所取得的进展;鼓励产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给产妇以舒适抚摸,按顺时针方向连续地轻揉产妇的下腹部;或抓捏产妇以转移痛点,分散注意力,按摩阿氏穴减轻产妇腰骶的疼痛;产后在产房观察2h,陪伴者与产妇一同转入爱婴区。

1.3 调查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2],产后1周内(未出院前)将SDS问卷发给产妇,说明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的涵义后,让产妇进行自我评定,表格收集后由专人评定分值。

1.4 筛查标准 根据中国常模SDS标准分为(41.88±10)分,分界值标准为53分,将SDS>53分者定为阳性(即抑郁症状存在)。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妇SDS分值

观察产妇SDS分值为(41.30±8.59)分,对照组产妇SDS分值为(46.52±9.9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产妇SDS阳性率

观察组产妇SDS阳性率10.5%(4/38)显著低于对照组26.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3.1 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抑郁水平

从本研究可看出,陪伴分娩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0.5%,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国外3.5%~33%、国内5.36%~16.7%相近[3],而无陪伴分娩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高达26.0%,远高于国内已有的报道,且陪伴分娩组产妇的SDS分值显著低于无陪伴分娩组产妇。原因可能是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种伴随不安的期待体验,尤其我国初产妇较多,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心理和身心疲惫导致的焦虑紧张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诱因。陪伴分娩改善了产妇的周围环境,分娩过程中有亲人陪伴在左右,得到了亲人给予的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体力上的支持(如喂水、喂饭、擦汗等),产妇不会感到环境陌生、孤独和无助,有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陪伴分娩的产妇心态相对稳定,分娩时紧张恐惧心理较无陪伴分娩产妇明显弱化,产时疼痛程度明显改善,产后出血量显著减少,产时情绪愉快,从而对产妇产后情绪的调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临床护理措施

3.2.1 加强围产期保健:

护士不仅要重视围产期母婴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还应十分关注孕产妇的个性特征、分娩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期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

3.2.2 大力开展陪伴分娩:

陪伴分娩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分娩方式,临床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使现代以医护人员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产妇身心健康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遏制现代产科干预性治疗日渐上升的趋势,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此,要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陪伴分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保护了母婴的身心健康。

3.2.3 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整体护理水平:

产妇在怀孕分娩期间的部分压力,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态度。因此,医护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中,应格外地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友善、亲切、温柔的语言,表达出更多的关爱,使孕产妇具有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安全度过分娩、产褥期,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4]。

3.3 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3.3.1 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需求:

由于医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自然会有许多不一定合乎情理的思考、疑问,患者有要求医务人员理解、尊重、接纳自己的需求心理。医务人员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的患者,均要同等对待,充分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我院已实行的整体护理、三级医师查房、医疗工作小组均能部分解决患者的这方面的心理需求。我院完善医疗小组,各级医护人员分工协调,做好患者在诊治过程的医疗、护理、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工作。医疗工作小组负责人着重负责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方面的解释工作,及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住院医师主要负责治疗方案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患者诊治过程中疾病变换和心理变化。专业护士着重向患者介绍病区,相关环境及分管床位的医师、护士。禁止以床号直呼患者,根据不同年龄、职业给予尊称,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专业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按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实施人性化的整体护理,并满足患者被理解、被尊重、初接纳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3.2 获得信息需求:

知情权是患者应有的权利,凡是与疾病诊治有关的内容均包括在内。如医院的环境(门诊、住院患者相关科室的科室配置等)、医院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的相应情况介绍,关于疾病的诊断及其依据,需要进行各项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

3.3.3 获得安全感:

在诊治过程中,患者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焦虑不安,对手术产生恐惧,因此,具有强烈的获得安全感的心理需求。这些要求包括对各项检查是否安全,是否产生痛苦或危害,治疗、服药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后果是否出现,希望早日康复痊愈,不再复发等。为了满足患者这一心理需求,就需要医务人员充分理解、同情、体贴、关心患者,耐心仔细的做解释工作,每做1项检查或化验,每做1项侵袭性操作,每使用1种药物均应向患者讲明,给患者最大的安慰,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3.4 适当安排的需要:

对于思念家人、情绪波动大的患者,应适当增加一点活动,满足患者娱乐活动的需要,减轻患者烦躁不安的情绪[5]。

3.3.5 其他:

护士人员的心理健康是护士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6]。

参考文献

[1]陈燕杰,钟友彬.产后抑郁症[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1):13.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3:25-41.

[3]陈燕杰.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探讨[J].现代康复,1993,3(10):1184.

[4]莫绍伶,向阳,潘文芬.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提高服务技巧[J].中国医疗纠纷与对策,2003,12(4):337-338.

[5]王晓兰.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健康必读.新医学导刊,2008,7(9):8-9.

[6]奚永红,朱文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3):42.

产后忧郁症心理护理 篇2

贝氏量表

说明:

这问卷共有21题,每一题均包含几个不同的叙述。请你仔细阅读每一题中的每个叙述,然后选出一项最能描述你最近七天(包括今天)来的感受的教述,并请你把该叙述的号码圈起来。若你觉得有几个叙述均同样适合你,则请你把它们都圈都起来。注意:做每一题时,请你务必把每个叙述都看过之后,再选出最适当者。

A.0 我不觉得悲伤。

1 我觉得悲伤。

2 我时时感到悲伤,无法驱除这种感受。

3 我悲伤或不快乐得无法忍受。

B.0 对将来我并不感到特别沮丧。

1 对将来我感到沮丧。

2 我觉得将来没有什么希望。

3 我感到将来没希望,事情不能改善。

C.0 我不觉得自己像是个失败者。

1 我觉自己已比一般的人失败得更多。

2 回顾过去,我所看到的就是一连串的失败。

3 身为一个人我觉得我是彻底的失败者。

D.0 我现在从事情中得到的满足跟过去一样多。

1 与过去比较,现在我比较不能从事情中获得喜悦。

2 我再也不能从任何事情中获得真正的满足。

3 我对样样事都不满或厌烦。

E.0 我不特别觉得罪恶。

1 相当多的时间我觉得罪恶。

2 大部份时间,我觉得自己真的很罪恶。

3 我总是感到罪恶。

F.0 我不认为我正受惩罚

1 我感到或许会受罚。

2 我料想会受惩罚。

3 我觉得自己正在受罚。

G.0 我对自己不感到失望。

1 我对自己感到失望。

2 我讨厌自己。

3 我恨自己。

H.0 我不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坏。1 我因自己有弱点或错误而批评自己。

2 我由于自己的过错而经常自责。

3 我因发生的一切坏事而自责。

I.0 我没有自杀的念头。

1 我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付诸实行。

2 我想自杀。

3 如果有机会我会自杀。

J.0 我并不比平常容易哭。

1 我比以前更爱哭。

2 现在我时时在哭。

3 我过去很会哭,但如今纵使我想哭也哭不出来了。

K.0 我和以前一样,没有特别暴躁。

1 我比以前容易激怒或暴躁。

2 现在我时时感到暴躁。

3 过去经常使我暴躁的事情一点也不再使我暴躁了。

L.0 我对他人并没失去兴趣。

1 我现在不像过去那样对他人感到兴趣。

2 我对他人已失去大部份的兴趣。

3 我对他人已完全失去兴趣。

M.0 我大致与以前一样做决定。

1 我现在比以前更会拖延去做决定。

2 我现在比以前更难做决定。

3 我再也无法做任何决定。

N.0 我不觉得我自己比以前丑。

1 我烦恼自己看起来渐老或渐不吸引人了。

2 我觉得外貌有了永久性变化,使我看起来不吸引人。

3 我相信自己长得丑。

O.0 大致而言,我能够像往常一样好好地工作。

1 我需要特别努力,才能开始做事。

2 无论任何事情,我都必须很辛若勉强自己,才能去做。

3 我一点也无法工作。

P.0 我能像平常般睡好觉。

1 我不如以往睡得好。

2 我比平常早一二小时醒来,并且发现难以再入眠。

3 我比平常早好几小时醒来,而且无法再入眠。

Q.0 我并没有比平常更疲倦。

1 我比前更容易累。

2 几乎任何事我一做就累。

3 我太累了以致无法做任何事。

R.0 我的胃口并不比前差。

1 我比以前更容易累。

2 几乎任何事我一做就累。

3 我太累了以致无法做任何事。

S.0 我近来体重未见减轻,即使有也是不多。

1 我的体重减轻5磅(3.5公斤)以上。

2 我的体重减轻10磅(6.6公斤)以上。

3 我的体重减轻15磅(10公斤)以上。

我 以节食有意设去减肥:是○,否○

T.0 我跟以前一样不担心我的健康。

1 我担心我身体上的不舒服,诸如:头痛及身体上的病痛、胃不舒服或便秘等。

2 我很担心身上的不舒服,并且难以去考虑其他事情。

3 我非常担心我身体上的不舒服,以致无法去考虑任何其他的事情。

U.0 我并未发现我最近对于性的兴趣有任何转变。

1 我对于性比以前不感兴趣。

2 我目前对于性较缺乏兴趣。

3 我对于性完全失去兴趣。

产后忧郁症的心理干预及中医调护 篇3

摘要:产后忧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 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妇女表现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对事物缺乏兴趣、社会退缩行为、自责、自罪、担心自已或婴儿收到伤害, 重者可有伤害婴儿或自我伤害的行为。西医学称为“产褥期抑郁症”。本病一般在产后1周开始出现症状, 产后46周逐渐明显, 平均持续68周, 甚至长达数年。若不及时诊治, 产妇可伤害胎儿或自杀, 应当重视, 尽早发现尽快治疗。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对20例产后忧郁症采用了心理干预及中医调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中年龄1840岁, 初产妇12例, 经产妇8例, 其中生女孩7例, 生育畸形儿2例, 死胎1例, 经济困难2例, 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8例。

关键词:产后忧郁症,心理干预,中医调护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28-529.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19-220.

产后抑郁:战胜抑郁症,回归自我 篇4

没有做妈妈之前,偶尔也会听到“产后抑郁症”这种新闻。对于我这种工作上的“汉子”生活中的“女汉子”来说感觉真的是不屑一顾。当时在我的概念里,产后抑郁症就是女人矫情,作,根本不是病。所以就没把产后抑郁当回事。

的冬天北京很冷,我心里却暖暖的。因为我要做妈妈了!一想起肚子里有个小小生命一天天长大,就感觉好神奇!毕竟在我们家乡28这个年龄才有孩子已经属于晚婚晚育了。为此我和老公进行过一次长谈(老公属于长不大的孩子,大大咧咧凡事不操心型),我不确定孩子生下来他能不能担起做父亲的责任。而老公再三保证说没问题;公公婆婆也保证说你只管生,月子和孩子都由我们操心;于是我开始专心孕育这个孩子。

怀孕阶段担心北京的雾霾对身体有影响所以回了娘家甘肃,从此和老公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也许就是从分居开始,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整个孕期过得很艰难。怀孕两个月初有流产迹象,保胎中药喝了十几副;每天大部分时间只能平躺着。好不容易熬过三个月胎稳了,又因为缺钙手关节肿胀的握不住拳头。晚上睡着后经常被关节疼疼醒,这种痛苦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感觉委屈了给老公打电话,他只会说那就忍忍吧。要是我在家就好了,还可以给你揉揉。。。

孕中期

每月一次的产检总是我一个人挺着肚子去排队,看着身边的孕妇都被老公搀扶着心里难免一阵阵的酸涩。怀孕七个月的时候又得了反流性食管炎,酸水灼烧的嗓子疼;连喝水都难受,更别说吃饭,但为了宝宝又必须忍痛补充营养。第八个月,以前34的脚肿得连穿39码拖鞋都能勒出印。每天走路像是踩着棉花一般,甚至因为怕摔倒不敢一个人走路。

产期

最后一次去产检,满心欢喜的准备迎接宝宝出生。医生说B超显示羊水太少,建议提前住院催产,以防宝宝宫内缺氧。这时候我老公和婆婆才前后脚的赶来娘家。整个孕期都是娘家妈妈照顾的,婆婆就打电话问过两次,一想起这些委屈和马上要住院,整个人突然感觉很害怕,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边哭边埋怨了老公几句,婆婆马上生气的说“哭什么哭,女人都要经历这个的,哭有什么用?明天去医院生了孩子做完月子就带上宝宝和小军(老公)回北京去。北京冬天这么冷,小军一个人怎么过?”

一时之间怒气值飙升我直接怼了回去:“我去!你儿子怎么过?我是暖气吗?没我冷的过不下去吗?不为我考虑无所谓,孩子才一个月经得起那么远的跋涉吗?”

婆婆摔门而去!

我越想越委屈,你们不出钱不出力也就罢了,还让我带着一个月的孩子去照顾你儿子未免也太自私了!我哭了一宿。

第二天住院开始催产,滴了催产素疼了两天一夜,宫口才开了三指。接着羊水破了,无奈只能选择顺转剖。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妈妈拉着我的手安慰我,婆婆和老公不知道去了哪里。等做完手术出来的时候看见的第一个人还是我妈妈,婆婆和老公抱着宝宝已经去病房了,我的心顿时冷了。回到病房没多久麻药过了,疼的我冷汗直流。老公和婆婆围着婴儿车看都不看我一眼,当时又疼又气哭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妈妈来送饭。婆婆和妈妈换班,我妈负责做饭送饭。只要我妈一走,婆婆宁愿在楼道和别人聊天也不和我说一句话。产后第三天我猫着腰捂着肚子自己下床上厕所回来,孩子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婆婆还在和别人聊天。我忍着疼把孩子从婴儿车里抱出来放病床上,又出了一身冷汗。宝宝哭闹不停的时候妈妈来了,我赶紧让我妈帮忙(因为自己疼到没办法给孩子喂奶)。婆婆进来我妈随口唠叨了两句,明显感觉惹怒了婆婆。产后第四天,老公来接班,一进来就黑着脸说婆婆回老家了。临走前哭着说我不让她照顾也不让她抱孩子,看不起她;她留着也没用。听完这些话当时我就炸了,明明是婆婆说自己不会抱孩子,老公和我妈不在的时候都懒得和我说一句话的人,竟然反咬我一口?看在孩子的份上也不能说走就走吧!当我是什么?当我家人是什么?

抑郁症爆发期

从那天开始我就钻牛角尖,满脑子都是怨念!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充满了偏执到不可理喻的想法。宝宝晚上哭闹厉害一抱就是大半夜,听见老公呼声震天,气得我抱着孩子一起哭!看见孩子他爸除了厌恶还是厌恶!一秒钟也不想看见他出现在眼前!

就这样忍受着过了十几天我骂着让他滚蛋回北京上班去(当时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执拗的感觉没有一个人关心我,孩子一出生所有人都只在乎他)。月子里常常吵架常常哭,以至于现在看书看手机时间稍微长一点眼睛就酸涩流泪;每次孩子哭闹厉害的时候,我都忍不住的大声吼他,甚至想揍他!要不是那点残存的理智,不知道我会怎么对待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连八十岁的姥姥爬上五楼来看我和宝宝,就因为多说了几句我就又爆炸了,气得姥姥出月子之前再没来看过我。辛苦照顾我和宝宝的妈妈也被我气得经常偷偷一个人抹眼泪。

反省自救期

这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产后抑郁了。于是开始查百度,看了很多案例,终于明白抑郁症有多可怕,对家里人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我告诉我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每天强迫自己不去想不开心的事、不去理不开心的人。多看看笑话、综艺节目;试着去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慢慢去习惯孩子的哭闹,学着承担起做妈妈的责任。在妈妈的理解和配合下,孩子快到百天的时候慢慢的我从抑郁症的阴影里走出来了。不再愤怒,不再偏激、阴暗。我也逐渐的回归到以前那个开朗健谈的自己。

在这期间,我也努力缓和了和老公、婆婆的关系。我们的相处也慢慢回到了正轨。

现在想起当时的事情还是挺后怕的。如果没有娘家人的理解帮助,如果不是那点突然觉醒的意识,那现在的我会变成什么可怕的样子?或许我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吧。

想说的话

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把这些心情分享出来,就是想告戒各位宝妈: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自己钻牛角尖。心情,心境都很重要!也想提醒一下各位宝爸,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反应,导致女人在生产期间心灵很脆弱。一定要对自己的爱人多一点宽容和耐心!毕竟一辈子匆匆数年,要善待执起你手的那个人!

走过了那段坎坷之后我回头再看,现在的一切困难仿佛都不再是困难。我的宝贝儿子已经一岁两个月了,希望他健康快乐的长大!而我和老公、老公的家人磨合得也越来越好!愿未来的日子里你我孝敬父母,夫妻和睦,努力给宝贝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长环境!

作者:乔乔

产后忧郁症心理护理 篇5

1 产后忧郁的表现及与抑郁的关系

1.1 发病率

产后忧郁一般是指妇女产后10 d内所经历的一种暂时的、轻微的、一过性的精神紊乱综合征, 一般病程较短, 症状不重, 预后良好, 但有10%~20%的产妇可发展为产后抑郁症, 1%~2%的产妇甚至发展成产后精神病。由于研究方式、样本大小、测量工具、诊断标准及研究的时间不同, 造成了产后忧郁发生率的资料报道不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报道为76%, 而日本报道为25.5%, 明显低于西方发达的国家, 原因尚不明朗, 但民族特征和社会文化的因素不可忽视[2]。日本的低产后忧郁发生率有人认为与其保护性环境和家庭的支持有关。

1.2 临床表现

产后忧郁是从开始分娩到产后10 d内出现的一过性哭泣或忧郁状态,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易疲乏、忧闷、不安、易落泪、哭泣、轻度情绪紊乱或伴有焦躁等。其特征是产妇处于心情不愉快的状态, 一时的激动即可泪流不止;病程不长, 一般24 h内就可恢复如常, 也有持续几天者, 表现为不爱说话、食欲减退、失眠、焦虑、紧张、情绪不稳、易怒、注意力无法集中。

1.3 忧郁与抑郁的关系

孕产妇的产后精神紊乱从轻到重分为产后忧郁、产后抑郁症及产后精神病。虽说产后忧郁不会引起严重的损害, 但研究显示忧郁的产妇发生抑郁症的概率更高。据相关报道患过忧郁的产妇有16%~20%产生抑郁症, 而不曾患过忧郁的产妇大约8%产生了抑郁症,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诱发产后忧郁的相关因素

2.1 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由于产妇缺乏正确的认识, 往往有紧张、恐惧的心理, 究其原因主要有婴儿性别是否为自己所期盼、婴儿是否存在健康问题、分娩的剧烈疼痛、能否顺利完成分娩等;又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即将所需承担的母亲角色, 婴儿照顾知识得一切从头学起, 沉重的精神压力, 易致情绪紊乱, 人际关系敏感, 情绪化等, 进而产生心理忧郁、焦虑, 最终发展为心理障碍。

2.2 躯体因素

生产过程的并发症、滞产、难产、手术产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疲倦、睡眠规律的调整, 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 易产生紧张或恐惧感, 致使产妇的心理和躯体应激加强, 心理失衡, 最终诱发了产后忧郁症。

2.3 家庭因素

产妇生产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 其内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导致情绪波动比较大, 这个阶段更要得到家人尤其是丈夫的关爱与支持。如对婴儿性别的过分关注, 家人冷漠不和谐, 居住条件较差等都是容易造成产后忧郁的危险因子。

2.4 社会因素

有不良产史的产妇, 接触了低智儿、畸形儿、死胎或死产婴儿, 一般其精神容易引起紧张, 出现焦虑、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 造成产后情绪低落, 最终发生精神障碍引起产后忧郁。

2.5 其他因素

产妇有过忧郁史或近亲忧郁遗传史, 产前性格内向、容易焦虑或敏感多疑等易感人格特征。

3 产后忧郁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3.1 陪伴分娩

3.1.1 开设陪伴分娩学习课程

结合医院实际自己编写教程, 课程包括妊娠、分娩的生理过程, 陪伴分娩的技巧与方法等, 教会丈夫在产程中如何配合助产人员的工作。陪伴者按预约的日期分批集中培训, 使产妇在无恐惧、有亲情、有自信的氛围中完成分娩。

3.1.2 设立陪伴待产室

增设单人病房, 房间内布置优雅温馨, 配置网络节点、有线电视、冰箱、窗帘、床柜、沙发和茶几等设施。产妇宫口开大到2 cm, 有规律宫缩后再移至陪伴待产室, 助产人员观察产程时, 产妇的亲人特别是丈夫更需陪在产妇左右。

3.1.3 陪伴分娩的技巧

进入产房的陪伴者持续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和情感支持, 不断给产妇以鼓励, 随时表扬产妇所取得的任何进展;帮助和鼓励产妇及时补充食物和水分, 保证所需的能量与营养;抓捏产妇髂部分散注意力以转移痛点, 按顺时针方向持续地轻揉产妇的下腹部, 或舒适抚摸产妇, 按摩阿是穴减轻产妇腰骶的胀痛。产妇生产后留室观察2 h左右, 无特殊情况再转入爱婴室[3]。

3.2 重视产褥期心理护理

分娩后的疲劳、睡眠差、照顾婴儿无经验、子宫收缩痛、产后会阴伤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切口痛、尿潴留和便秘等, 可使产妇出现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的现象, 护理人员需采取更人性化的体贴护理。指引其疏泄内心郁积的情感, 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向产妇传授育婴知识和科学的喂养方法, 指导母婴之间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 促进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变化。为使产妇身体各器官得到早日恢复, 增强产妇的自信感与自尊心, 恰当的时机指导产妇进行针对性的锻炼。近几年来我院重视产后随访工作, 出院3 d后先真情问候产妇, 再进一步了解产妇及婴儿的情况, 对所咨询的问题耐心解答, 发现情绪异常可在随访单中标注特殊符号, 过后不定期随访。产后14 d、28 d进行常规性的家访, 医护人员主动与产妇谈心交流, 提供倾诉对象, 帮助产妇认同做母亲的角色, 对可疑病例增加家访次数, 有效杜绝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或症状的加重[1]。

3.3 卫生宣教及健康指导

健康的心理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小觑的特殊意义, 特别是对于产褥期的产妇更加重要。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改善家庭生活环境, 改善家庭成员关系, 有必要做好家庭随访和健康指导工作, 为产妇提供心理健康咨询。

3.3.1 饮食起居

饮食合理, 多吃易于消化又富于营养的食物, 慎辛辣、生冷、肥甘之品。注意保持身体特别是会阴部的清洁, 情绪稳定, 以免气结血滞, 引起产后腹痛、缺乳等病变。母婴的居住环境要温度适中, 保持空气流通。衣被温暖舒适就好, 不宜过厚。注意休息, 至少4周后才能做些家务劳动。

3.3.2 适当运动及做产后恢复操

产后应尽早下床活动, 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 生产后6 h~12 h内允许起床适当活动, 第2天可在室内自由走动, 也可以做些产后恢复操;而行剖宫产或行会阴一侧切开的产妇需推迟活动时间, 待伤口拆线后不感疼痛了再做产后恢复操[4]。产后恢复操有利于产后康复, 减少诸多并发症的发生, 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 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 但运动量应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42 d后再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了解会阴、子宫等器官的恢复情况。

3.3.3 计划生育指导

已恢复性生活的夫妇, 应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 原则是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或其他方法避孕, 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

护理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 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想做好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娴熟的操作技能, 还需具备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通过对产后忧郁症患者的病因进行全面分析, 采取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 取得了较好效果, 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兰梅.产后忧郁症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4) :78-79.

[2]田芳英, 何仲.产后忧郁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 20 (11) :503-505.

[3]杨艳瑄.产后忧郁症与陪伴分娩[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4) :1839.

产后忧郁症心理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100例产妇均系2010年6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产妇,年龄19~40岁,孕周36~41周,新生儿体重2500~4000 g,应用感动服务48例作为观察组,一般护理5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既往均无精神病史,无妊娠合并症史,年龄、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应用感动服务的做法

1.2.1 做好产前的保健与咨询

通过孕妇学校,咨询热线,采用集中授课和主动探访提供咨询的形式,增加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有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指导,孕28周、32周、36周,以小组座谈形式,由专业的心理医师就如何认识和应对孕产期抑郁焦虑,减少激发因素,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理智成熟的思维方式控制情绪,以及如何处理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等进行心理教育,做好“临产先兆及就诊时间”和“母乳喂养知识”等方面知识的宣教,并做好丈夫和长辈的工作,宣传正确的生育观。

1.2.2 产程感动服务的推理

设单人病房将待产妇进行家庭化布置,并根据产妇的爱好播放音乐、电视节目、营造温馨轻松的氛围,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对产妇主要家属进行胎教,强调和谐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对分娩和产妇、婴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助产士热情接待产妇,“一对一”陪护,主动关心产妇,以积极、乐观、热情、开朗的情绪去感染她们,多给予她们一些爱心,以消除紧张抑郁情绪,适时给产妇精神鼓励,表扬产妇所取得的进展,鼓励产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给产妇以舒适抚摸,按顺时针方向连续地轻揉产妇的下腹部,或抓捏产妇以转移痛点,分散注意力,按摩阿氏穴减轻产妇腰骶的疼痛[2],讲解分娩过程,传授分娩时呼吸的配合,躯体放松技巧,减轻分娩疼痛,促进顺利分娩,分娩中由有分娩经验和临床经验的助产士接生。产后在产房观察2 h,陪伴者与母婴一同转入爱婴区。

1.2.3 产后感动服务的护理

做产后保健指导,传授母乳喂养及育婴知识,及时解决产妇的困难,产后5~7 d进行一次单独的访谈,主要包括如何尽快地适应角色转换,如何对待婴儿健康、情绪问题及树立信心,肯定其在社会和家庭地位等。

1.3 调查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3],产后1周内(未出院前)将SDS问卷发给产妇,说明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的涵义后,让产妇进行自我评定,表格收集后由专人评定分值。

1.4 筛查标准

根据中国常模SDS标准分(41.88±10)分,分界值标准为53分,将SDS>53分者定为阳性(即抑郁症状存在)。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SDS分值

观察产妇SDS分值为(41.30±8.59)分,对照组产妇SDS分值为(46.52±:9.9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产妇SDS阳性率

观察组产妇SDS阳性率8.3%(4/48)显著低于对照组26.9%(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感动服务护理分娩有助于降低产妇抑郁症发病率。感动服务是要创造超过产妇的期望,产妇没有想到的,护理人员却为产妇想到,做到产妇认为护理人员做不到的,却为产妇做到了[4]。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感动服务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为8.3%,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国外3.5%~33%,国内5.36%~16.7%相近[5],而一般护理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病率高达26.9%,远高于国内已有的报道。原因是:怀孕和分娩是女性重要的生理过程,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从而引起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由于对孕产期的有关知识不了解,缺乏心理准备,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惧情绪,感动服务护理重视妊娠、分娩、产后的真诚服务和知识宣教,温馨熟悉的住院环境,让产妇倍感亲切和心中有数,同时得到家属的支持和关爱,有助于增强产妇对自我恢复和照顾婴儿的信心,可以消除不良的精神、躯体、心理的刺激,使其在认知,情绪和态度上更好地适应自身及环境变化。

4 小结

怀孕和分娩是孕产妇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会使个体产生重大的应激反应,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症状,而感动服务就是利用真情对待产妇,并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循证医学为指导,为孕产妇提供生理、心理、体力全面支持的新的产时服务模式,对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提高产科质量从而真正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保证婴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日华,雷俊,廖顺平.产后抑郁症及其产科因素相关探讨.实用预防医学,2005.12(16):1284-1286.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3: 25-41.

[3]何玉琴.产后抑郁症88例心理护理分析.临床合理用药,2009,12 (2):33-34.

[4]李若惠.护理感动服务的具体内容与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32):7893-7894.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观察 篇7

1 抑郁症心理护理的意义

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是"三低"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消沉) [3], 但当前的趋势是抑郁症更多地变得不典型, 具有典型"三低"症状的抑郁症相对较少, 而"三无" (无望、无助、无用) 症状多见[3], 常常有心身症状, 病程趋向于"迁延化"[4]。临床常表现为苦恼、忧愁、沮丧、悲伤、焦虑, 对日常活动和娱乐引不起兴趣, 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患者常用"高兴不起来""活得没意思"等描述内心体验。对于这类患者如果只重视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 忽视心理护理, 会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5]。

2 护理措施

2.1 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自杀倾向是抑郁症患者最严重而危险的症状, 将病人安置在易观察的房间, 有严重自杀倾向者留陪护, 房间窗帘色调柔和。随时保持病房的安静, 保证病人足够的休息时间, 以调动病人积极良好的情绪, 消除郁闷和焦虑。患者的活动在工作人员或陪护人员的视线下进行, 密切观察其有无自杀的先兆症状:如焦虑不安、失眠、沉默少语、拒食、卧床不起等[6]。

2.2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抑郁症患者心理处在一个痛苦而又封闭的状态, 护士应以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与病人进行沟通, 做到互相了解、心理相容, 从而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当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同情的目光等, 使病人消除恐惧感, 放松情绪, 打开内心世界与护士进行交谈, 对病人的任何话语都要表现出相应的兴趣, 通过患者情绪状态流露的迹象和倾诉的内容来分析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 并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消除不良心态[7]。

2.3 加强健康宣教, 提供信息支持

集体健康教育 (每周2次, 每次l h) , 由责任组长及护士负责, 为患者提供信息。讲解有关抑郁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如何调节情绪等心理知识, 强化增强患者应激能力, 减少自责、悲观失望, 保持适度的期望值[8]。

2.4 协助患者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

重塑患者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 以诚恳、接纳、体谅的态度与患者共同分析其自我行为如何受到潜在焦虑和自我防卫机制相互作用的影响、其情绪如何受到非理性想法的干扰等问题, 并以新的体验取代旧的行为模式[9], 这时医务人员要不断给予支持及鼓励, 用社交技巧及角色扮演等方式, 指导其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其运用有效的方法独立处理日常工作及生活, 这样患者恶劣的心境才会改善, 情绪才会稳定, 信心才会增强[10]。

2.5 开展娱乐活动, 帮助病人培养积极的情绪

抑郁症患者对任何事物都丧失兴趣和信心, 悲观、绝望、退缩不愿参加劳动和集体活动[11]。因而在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后, 要引导病人参与娱乐活动, 如让患者和病友一起看电视、打扑克、下棋等, 使其自然地表达正常心理, 保持心情愉快, 让患者从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感到自己的个人价值, 逐步从抑郁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注意活动要循序渐进, 由少到多, 由简单到繁琐, 最好护士能和患者一起参加有娱乐性的集体游戏, 充实患者的精神生活, 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和信心[12]。

2.6 防止发生意外

自杀倾向是抑郁症最严重而危险的症状。为达到目的其行动多较隐蔽, 甚至伪装病情好转逃避医务人员和家人的注意, 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因此护士在保证安全护理的前提下, 更应注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鼓励或陪伴其参加各种团体活动, 在心理上给与支持, 使其振作起来, 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13]。

2.7 药物指导

抗抑郁药的应用, 尤其是新一代抗抑郁药的出现, 给抑郁症患者带来了希望。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以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有的抑郁症患者为达到自杀目的, 还会在服药时藏药漏服, 等攒够一定数量的药后再实施其自杀计划,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护士在为患者发药时, 一定要看着患者服下后方可离去。另外患者出院后, 也要嘱其按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减药[14]。

2.8 睡眠指导

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 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早醒等, 其中最具临床特征的是早醒。而且因为醒后不能再次入睡, 患者往往对护理要求苛刻。通常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到夜间都非常焦虑, 担心睡不着可能加重自己病情。这时应该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睡前不应与他们谈论与疾病相关的问题, 避免不良刺激。同时可嘱患者身心放松, 必要时还可以用药物帮助患者入睡[15]。

2.9 饮食指导

很多抑郁症患者不思饮食, 体格消瘦。这一方面是因为抑郁症患者本能欲望减退, 进食欲望减低;另一方面一部分患者认为自己已是废人, 不必要再浪费粮食, 延长生命。因此即使在旁人劝慰下, 抑郁症患者也只进食少许。对此应多与患者交流, 取得患者信任, 多做解释、开导工作。嘱咐家属陪同患者多活动, 进食不必按时按点, 可少量多次。同时根据患者饮食习惯、爱好变换花样, 刺激患者食欲, 保证足够的营养即可[16]。

3 小结

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篇8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 由于社会、家庭、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 老年人常出现精神障碍。老年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 有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占人口的0.3%, 占老年人的3.4%[1]。老年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思维内容障碍及意志活动减少, 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 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 且容易复发, 主要是患者缺乏及时、长期、规律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 同时患者家属的依从性较差, 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适当的心理安慰。本文给予患者身体健康护理的同时对其心理进行护理干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主要来自我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1人,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37人, 平均年龄 (69.2±2.1) 岁, 心理干预护理1个月;对照组34人, 平均年龄 (68.8±3.4) 岁, 常规护理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抑郁症诊断标准[2], 同时排除认知障碍、严重躯体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抑郁状态及因药物滥用导致的继发性抑郁症。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和精神疾病常规护理 (请精神病科给予指导) , 干预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下列心理护理对策。具体内容[3,4]如下: (1) 安全护理:将患者安排在易观察的大房间, 以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并嘱家属警惕患者自杀。护理人员及其家属都要严加防范, 防止发生意外。 (2) 有效的沟通: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角度上, 对患者充满同情和耐心。当患者向护士倾诉自己的疾病情况、家庭的烦恼时, 我们应对患者表示充分理解和同情。 (3) 做好心理疏导: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 并做好保密工作。促进其与社会、外界的接触及互动。 (4) 培养兴趣:诱导患者培养一些兴趣, 转移患者注意力。 (5) 对患者家属、护理人员提供支持和相关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护理患者同时, 不能忽视对家属、照顾者的健康宣教, 指导家属、护理人员学习老年抑郁症知识及预防复发的常识。 (6) 预防护理: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 预防其复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减少那些对老年人不利的心理社会因素。一方面, 老年人应该认识对待老年期, 保持心理平衡, 降低期望值。另一方面, 要保障家庭温暖, 关注老年人身体同时重视其心理需求。

1.2.2 评估工具

(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 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为普遍的量表, 能较好的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本文采用24项版本。由经过培训的两名平定者对患者进行HAMD联合检查, 一般采取交谈与观察的方式, 检查结束后, 两名平定者分别独立评分。 (2) 抑郁自评量表 (SDS) :是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 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 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时间范围为过去1周。其中20个项目反映抑郁的4组特异性症状:精神性-情感症状, 躯体性障碍, 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的心理障碍。我国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

1.2.3 调查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进行第一次评估, 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1个月后对两组进行第2次评估。请精神科指导或协助被调查者逐项填写, 然后回收问卷进行分析。

1.2.4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数据以 (χ—±s) 表示, 组间评分差异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组入组时HAMD评分为30.06±2.94, 1月后为10.24±4.62, 对照组入组时HAMD评分为29.98±3.01, 1月后为27.65±5.76。两组在入组是HAMD评分统计学无差异, 在心理干预1月后, 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组入组时SDS评分为63.12±8.07, 1月后为36.28±6.54, 对照组入组时SDS评分为62.08±7.92, 1月后为55.41±6.48。两组在入组是SDS评分统计学无差异, 在心理干预1月后, 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 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明显, 而老年人中抑郁症患病率[5]居高不下, 给社会、家庭及医疗服务体系造成沉重负担的同时影响患者的疾病恢复, 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在我国逐步迈向和谐社会的今天, 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同时老年人心理健康疾病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结果显示, 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1月后, 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状态明显减轻, 两组HAMD和SDS评分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老年抑郁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 帮助老年人重建健康心理, 提升生活质量。

我国的老年抑郁症医学在发展规模及研究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有关老年抑郁症许多问题还需做深入探讨。老年人对抑郁症诱因、发病基础及复发原因认识不清, 医护人员对老年抑郁症采取的措施不当, 都可能导致老年抑郁症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 如何在老年人群中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同时对医护人员加强老年抑郁症方面的教育、培训是现代一项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辜胜阻, 郭晋武, 李琼, 等.老年人抑郁状况调查及比较研究[J].老年学杂志.2003, 14 (6) :392-39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3-90.

[3]邵锦玲, 唐玉琴, 韩英玉.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5) :229.

[4]林海萍, 高亚菊.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特点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 2005, 11 (11) :871-872.

浅谈脑卒中抑郁症的心理康复护理 篇9

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 (HAMD) [2]24项评分大于17分。其中男18例, 女32例;脑出血21例, 脑梗死29例;平均年龄61.4岁。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基础护理

维持适当的营养、排泄、睡眠、休息活动与个人生活上的照顾。食欲不振、便秘是抑郁患者常出现的肠胃系统方面的问题, 应选择患者平常较喜欢的食物且富含粗纤维, 可陪伴患者用餐或少量多餐;若出现便秘, 则需给予缓泻剂或灌肠。要注意做好睡眠护理, 由于患者常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或早醒, 护理人员应视病情主动陪伴和鼓励患者白天参加公娱活动, 晚间入睡前喝热饮料、热水泡脚或沐浴, 避免看过于兴奋、激动的电视节目或会客;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入睡环境, 以利患者睡眠。

2.2 心理护理

掌握患者的心理, 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大都因病情急, 瞬间发生肢体瘫痪、失语、吞咽障碍等, 患者难以忍受, 导致患者慌乱、惊恐、情绪急躁、担心预后。

护士要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活动, 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在同患者接触中要做到温和平静, 豁达包容, 详尽耐心地解释患者的疑问, 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脑卒中患者在最初“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后, 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中, 多数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长此以往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情绪抑郁, 护士要用有益的暗示, 确切的保证, 合理的解释, 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进行疏导。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帮助, 并列举一些功能恢复良好的病例, 介绍他们康复的经验, 促进患者之间良好的情绪交流, 让患者明白负性情绪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负面影响, 教会患者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和措施, 如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等, 帮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3 专科护理

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强调非语言性支持。在同患者接触的过程中, 仔细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 掌握与患者的空间距离, 主动与患者交流, 帮助他们翻身、叩背、洗脸、按摩、大小便等。观察他们病情的同时, 要注意患者言语及非言语的暗示, 鼓励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护士要认真倾听, 保持眼神交流, 要流露出理解、同情、关注与安慰, 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做有创性治疗如注射药物、采血时, 除言语安慰外首先和患者拉一会手, 递一个同情的眼神, 就能使患者得到心理满足和安慰,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密切观察卒中患者的情绪变化。必须经常注意脑卒中患者有无兴趣的明显缺乏, 生活空虚, 厌烦等情绪低落的表现, 提高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的认识, 重视对脑卒中患者情绪变化的监控。尤其对A型行为类型的脑卒中患者, A型行为表现为争强好胜, 有时间紧迫感, 而且情绪急躁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有研究表明, A型行为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脑卒中患者典型的A型行为要进行适当矫正, 以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促进患者康复。

2.4 康复护理

有研究表明早期神经康复可减轻脑卒中后抑郁[3], 向患者讲述康复训练的意义和早期神经康复的重要性, 要求患者理解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 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 (ADL) 的训练, 每天40 min~60 min, 训练过程中应采取个体化的方案, 循序渐进,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由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在发病后3个月~6个月为高峰[3], 此时大部分患者已进入恢复期, 因此做好患者的康复心理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康复护师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 提供咨询, 并“手把手”指导患者家属如何协助患者上下床、更换体位及饮食观察、预防褥疮、便秘, 康复训练等。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解除患者家属因长期繁重的照顾引起的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情绪, 以免刺激患者。督促家属多与患者交流, 动员家庭成员 (朋友、同事、领导) 关心、支持、理解患者, 给予情感支持, 从而使患者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来自各方面的关爱而减轻抑郁[4]。

2.5 药物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应用抗抑郁药物。我们在给药前均向患者讲明用药的目的、药物的性质和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用药途径等, 给药时仔细核对剂量, 把药发到患者手上看其服下, 避免故意不服或自行减量。如阿米替林、丙米嗪、麦普替林等, 常见的副作用有体位性低血压、口干、便秘、出汗及困倦等, 因此要注意密切观察使用此类药物患者反应和副作用[5]。

3 结果

本组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 HAMD评分:29例<8分 (占58%) 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18例<17分 (占36%) 症状基本消失先后出院, 3例>17分 (占6%) 症状未消失继续治疗。

4 讨论

由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如不及时治疗护理, 抑郁症状至少持续7个月~8个月, 严重阻碍患者的有效康复, 影响生存质量;增加医疗开支, 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极大的负担[6]。我们应用多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干预:包括在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 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 注重语言性解释、安慰、鼓励与非语言性支持, 及早加强康复训练, 结合药物治疗并重视家庭社会的支持, 能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面对疾病, 从而有效地控制缓解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 减少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吕文回, 张文明, 王济明.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 2003, 85 (15) :858

[2]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68

[3]徐平.早期神经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60例临床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 2003, 20 (12) :929~930

[4]饶明例.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六) [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 23 (4) :390

[5]周玉仙.中风后抑郁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 2002, 13 (2) :89~90

上一篇:电磁场与生活的联系下一篇:核电运行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