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生活的联系

2024-09-01

电磁场与生活的联系(精选9篇)

电磁场与生活的联系 篇1

数学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这应该算得上是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完美阐述了吧!新课程标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 而且还要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培养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 培养浓厚的兴趣, 激发探索欲望

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我从古时候的大马车, 秦朝兵马俑中的战车, 近代的木轮车, 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火车、货车乃至豪华轿车, 找到许多图片, 让学生从外形上比较感知人类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等。但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种作用、哪一种形状的车, 车轮都是永远没有改变的圆形。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 同学们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各抒己见, 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圆性质的心理倾向, 因而效果很好。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 那么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 合理组织教材, 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 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 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调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 使之产生美感, 培养浓厚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积极性,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 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 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 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 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 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 而是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 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 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 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

2、精心设计练习, 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尽其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知识, 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 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分析、直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才是最终的目标。数学源于生活, 更应应用于生活。通过实际生活与新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对新知识进一步理解与掌握,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能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3、加强建模训练, 培养建立数学

模型的能力

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 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对选编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利息、股票、利润、保险等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通过建模训练,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 与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4、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 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要你留意, 你就能发现.比如:增长率、企业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场次安排等等, 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并明确数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 更好的适应生活, 有效的进行表达和交流。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 善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 学生会感觉到知识的乐趣, 想去发现、去创造, 产生迫切学习知识的愿望。

总之, 数学应用是未来任何一层次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现在的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视和关注, 都将对他一生产生重大影响。为此, 在新课程改革中,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置于生活的大课堂中, 无论是课前, 还是课中, 乃至课后都应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人人都能乐于学数学, 会学数学,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摘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 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 将学生应用于数学过程兴趣化、生活化, 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数学,生活,应用

电磁场与生活的联系 篇2

穆鹏 13级管理科学 20***9近年来,大数据产业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大数据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也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社会和商业价值。近日,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简称“数博会”)在贵阳召开。连日来,本报记者在本次峰会发现,已经悄然影响、融入人们生活中的大数据产业,在推动产业转型和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

另外,技术本身是中性的 , 并无好坏之分,但其发展应用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人类。当下,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大数据技术商用、政用可谓日益广泛。而普通人更关心的是,在民用领域,“听起来很美”的大数据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传统产业加速“智造转型”

企业级储存系统、智能充电系统、3D打印……本次数博会期间,2016中国国际电子信息创客大赛暨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也在火热进行。记者了解到,在40个参与角逐的项目里,智能制造占比近三成,不仅备受瞩目,更引来资本高度关注。比赛结束后,一家公司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安全管理项目在三分钟内便获得了5.3亿元的投资意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未来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将对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起到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

“技术改变互联网,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但却较少感受到技术对互联网的改变。”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认为,并行计算能力的提升和云存储技术产品成本的降低,使大数据走到了技术变革的临界点。利用大数据帮助传统行业挖掘数据价值,可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但目前,传统企业普遍面临大数据应用困境,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挖掘的能力存在瓶颈。

北京赛智时代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刚博士认为,工业4.0的生产制造,实际上就是以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大数据分析、3D打印等为特征的制造过程。制造的过程中,通过三维原型设计、制造仿真、3D打印的虚拟原型等,来分析和优化加工过程;通过以往产品使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发现缺陷,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通过数控机床的智能控制来实现精益的制造。例如美国的GE公司就通过收集发动机运行状况数据,来改进产品工艺和产品质量。工业4.0还将改变传统大型制造的业态和组织模式,建立起智能工厂、产销者、分布式3D打印车间等新业态。

微软云计算中国区总监沈寓实也认为,革命性技术、商业模式和全新应用必将在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这将为中国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向中国智造转型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

他以微软公司为例,讲述了在云计算引领下企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微软成立的时候是一个纯粹的计算机平台软件公司,梦想就是让计算资源走向千家万户,通过可视化的编程再加上小型化推向千家万户,从2006年开始,微软开始谋划战略转型,第三任CEO上台之后提出了云为先、移动为先的理念。如今,微软已全面转向“云端服务”。

让人工智能“加速奔跑”

在数博会进行到第四天,关于“大数据让人工智能„加速奔跑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近几年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么火?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大数据。”李彦宏在数博会上讲道。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日益成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方向。而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的人工智能顺势而上,飞速发展。而无人车便是一个典型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它用一台电脑加上轮子来实现司机所做的事情。同时,一台无人车一天可能要处理十几个T的数据,它的意义甚至超出了互联网。

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应用中也处理了大量大数据,节约了资源。

曾经轰动一时的小i机器人就是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2004年msn用了这款机器人与用户对话,2006年开始,小i机器人成为很多公司的虚拟客户助手。

小机器人创始人兼CTO朱频频表示,小i机器人的运用为客户的产业发展节约了相当大的资源。“所谓的虚拟客户助手,智能客户机器人的好处显而易见。招商银行的智能客户助手不仅在微信上,在它的网站、QQ、手机APP,还有热线坐席、营业厅门店都有这个机器人出现,做到全天候、全业务的覆盖。中国建行上了虚拟客户助手之后,大概每年节省了6000个坐席,而一个坐席一年起码需要10万元人民币的成本。”

大数据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又会给各行各业带来极大改变,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大数据让人工智能“加速奔跑”,让人类“轻装上阵”。

让电商销售更“个性可视”

“我相信大数据将来能够对整个中国的零售消费品行业带来极大的效率提升”。在数博会上,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对“大数据+电商”的价值进行了评估。他表示,以前网络商家是被动接受订单耗时耗力,而利用大数据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就地提前配货,订单一旦生成,消费者随即就可以收到货物。

那么,智能+购物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数博会上,刘强东和他的京东集团用场景化诠释了这一概念。

站在电视屏幕前的顾客,只需要挥挥手,就能在数分钟内挑选几十款不同的眼镜和衣服。虚拟试衣间通过独特技术打造线上买衣服的新方式,终结“试穿靠想、搭配靠猜、尺码凭经验”的试衣难题。连日来,记者在数博会现场看到,在京东展馆前,这个“虚拟试镜”的体验项目前堪称火爆,电视屏前挤满了好奇的观众。

不少专家认为,“个性化”将成为未来电商的重要特征,准确探知客户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电商大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用户浏览、购买商品的数据,基于对用户消费行为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电商可以提前感知客户需求从而能够精准提供产品和服务,打造个性化商城和智能卖场。

京东集团CTO张晨表示,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未来电商将实现效率电商、个性化电商和智慧电商,为用户带来真正的品质生活,也将推动生产企业提升产品品质。

“中国现在每天有十几万亿的库存金额”,在刘强东看来,这个库存金额永远产生不了任何价值,只会产生巨额社会成本。“我坚信有一天通过大数据在电商领域的发展,一定能够消化没有价值的库存,真正实现社会零库存”。

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的成功举办刷爆了贵州的“朋友圈”。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一批批来自国内外重量级的数据“大佬”齐聚贵阳,给人们带来了大数据的“头脑风暴”。

走进五花八门的展馆,一个个虚拟的数据和概念正变身一个个APP软件,一部部终端,和人们的衣食住行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大数据化身为了“小生活”。

不知不觉中,大数据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企业可以对消费者的需求有更精准的把握,从而进行更对路的生产;通过对用户评价大数据的分析挖掘,企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改善用户体验,从而促进产品营销。

而凭借大数据的支撑,我们的居家生活、旅游出行、投资理财更为便捷:动动手指,宅在家也可以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电商为你解决;点点屏幕,机票酒店美食一条龙,为你提供最优选择;查查收益,对比一下年化收益率,把闲钱交给你最信赖的“宝宝”……

而更重要的是,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打车软件、专车服务对出租车市场的冲击与颠覆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剖析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篇3

一、在生活中, 领略数学的别开生面

中科院研究员张梅玲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讲座中讲道:“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 能从生活中引入的, 尽量从生活中引入。”因为,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 我提出关于小朋友过生日的数学问题:“青青今年9岁, 过了9个生日, 青青的爸爸今年36岁, 也过了9个生日, 但是青青的爸爸从未漏掉过任何一个生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话音刚落, 学生们已经轻声讨论起来, 他们说什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此时, “问则疑, 疑则思”的效果表现了出来, 于是我马上在学生浓得化不开的兴趣中带着学生学习了有关闰年的知识, 学生们马上恍然大悟, 原来生活中的数学是这么有趣。

这样的内容恰好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有趣、有用的特点, 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因为它有着熟悉的生活背景, 有着学生乐于参与的空间, 让学生们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 让数学贴近生活,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 感到生活真有趣, 数学真有趣。

二、在文学中, 体会数学的妙趣横生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 它涉及到方方面面, 就是在文学中, 应用也极其广泛。

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就有这么一首观赏残花的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飞入草丛都不见。”这首小诗先是平淡无味的数数, 后来笔法急转, 突出佳句, 使全诗妙趣横生。又如, 在寿联中也隐藏着有趣的数学题, 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要知道这副对联中所贺老寿星有多少岁吗?我们可以用两道乘加的混合运算来解决。 (上联中的“花甲”是指60岁, “花甲重开”就是两个60, 三七岁月是21岁, 即:60×2+3×7=141。下联中的“古稀”是70岁, “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岁, “一度春秋”就是1年, 即:70×2+1=141。) 对子对得妙, 而且用上了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 如果用这样的对联来为乘加这一类混合运算的课堂做结尾, 肯定是回味无穷的。

好诗、好对子来源于生活, 精心提炼加工以后, 高于生活, 可以从中体会到语言的优美。数字、图形和数学题, 同样来自生活, 通过科学的抽象与概括, 揭示生活中的内在规律, 蕴含着一种和谐的数学美。和文字相结合, 又体现出一种绝妙的意境美。

三、在课堂上, 体验数学的扣人心弦

一堂好的课, 开头引人入胜, 中间波澜起伏, 结尾余音绕梁。在数学课堂上, 同样“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每一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奥妙。可以从生活的某一方面反映数学问题;可以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 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接下来我介绍几个课堂中的小片段:

片段一:有这么一位老师在讲《循环小数》之前, 先给同学们讲了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很会讲故事, 老和尚讲: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学生哄堂大笑了起来, 教师马上引入“循环”二字, 让学生结合刚才的童谣讨论了起来。在如此热烈的气氛中学生掌握了“循环”的概念, 不仅为学习循环小数作好了准备, 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在我们的生活能体现数学问题时, 我们就可以用这些生活事例来学习数学。

片段二: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 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们感到很新奇, 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以得2米=20分米=200厘米, 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以得到2元=20角=200分。此时, 教师可以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 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小数点的妙用就体现了数学的奥妙之处。

四、在课后, 体验数学的实践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 最终要回归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体会到数学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教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 要给一个长15米, 宽10米, 高2米的长方体游泳池粉刷墙壁, 要刷多少平方米?学习了《年、月、日》以后, 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张本年度的年历表。学习了求长方形的面积后, 请学生思考, 要给一个长6米, 宽4米的房间铺地毯, 现有宽1米, 宽2米, 宽4米三种规格的地毯, 你选择哪一种?需要多长?学完了《比例尺》后, 让学生绘制“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优越性, 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在学生探究出解题方法后, 利用所学的知识走进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作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篇4

浅谈作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梁园区王楼乡一中

赵广亮 浅谈作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梁园区王楼乡一中

赵广亮

作文是不少学生感到头痛的事,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可写,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宋朝欧阳修说:“作文之本,初欲奔驰”,这是在讲方法,在学生开始写作时,要“放”,要少一些清规戒律,要尽其能让学生敢写、多写,把作文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生活实践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耳闻目睹的事物,都有表达给别人的愿望,这就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多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在有东西写、敢写的基础上,再逐步讲究写作技巧,提高作文的质量。

有人认为,作文无非是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写得好与坏,主要是看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段落是否清楚,前后是否连贯,通篇作文是否成为一个整体,这样错误的认识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很容易导致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作文生编硬造,或过于讲究作文“形式第一”等弊端,怎样克服这些弊端呢?从我这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与实际生活接轨,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的素材或片段写成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下认识。

一、联系家庭生活 培根曾经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我曾以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如何观察大自然,如何留心身边的科学现象,如何注意平凡的日常生活,如何观察人物的外貌、了解人物内心世界等,同时我还注意把方法指导与学生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活动场所,家庭成员是学生接触最多最为熟悉的人,然而,最为熟悉的活动场所和人物很容易被怱落。所以要让学生留心家庭、留心家庭成员及家庭影视媒体。有一次,我布置一项任务:每位同学仔细回忆家庭中精美的片段并留心观察家庭成员三天的生活。三天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题为《我的家庭》。有几位平时感到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同学,由于前几天的细心观察,写出的作文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文句也流畅,叙述的条理也比较清晰,基本上能做到主次分明,中心突出,从他们的作文中隐约可见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

家庭影视媒体是学生接触外界的主要渠道。影视媒体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及时迅速、信息密集、感染力强、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所以,我要求学生对影视中的精彩片段一定要积累、体验。在一次习作训练中,要求学生写成长中的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学生在开始讨论时,一双双眼睛无精打采、无所事从。看到这种情景,我欲擒故纵,开始和他们聊天,话题是:你们最爱看什么电影、电视?对影视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情节印象最深?适当选取其中的点滴展开交流。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惟妙惟肖地模仿,绘声绘色地进入角色表演„„,见时机已成熟,我由衷地喝彩:你们刚才说的、演的,就是你们成长中的所见所闻的经历,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情景、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这样由影视的典范事例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触类旁通,他们以饱满的情绪一气呵成,作文送来后,我欣慰地看到了一篇篇充满情感的习作。

二、联系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重要的活动场所,课堂教学及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是学生感受最深的。以学校生活为素材进行写作,完全是,也应该是学生最丰富的写作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语文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及文中的精美片段,让学生进行口头叙述,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说话训练、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对自己的说话进行检查和控制,从而便于老师进行帮助,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而不至于使对写作内容的考虑与书写之间相互干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说写结合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经。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还经常结合学校的实际生活进行作文训练。2006年春天,我校进行花园绿化活动。在学生劳动前,我首先布置了任务:留意在劳动时学生们的言行和劳动场面,并思考绿化的意义。劳动后,我布置一个作文题目《我们的校园绿化》,学生在亲身经历和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写作文,这样,学生写起来就很容易做到“言之有物”了。因此,大都能够顺利完成,不少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内容充实,并且有10多篇文章在校广播站播出,一下子全班同学感到写作并不是无素材,产生了深厚的写作兴趣。以此机会,我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生活天地,也为学生作文训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如组织课文朗读比赛、读评范文、口头作文、辩论会等。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这些活动,收集了有关素材,所以作文中能畅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起来文章也得心应手。付出就有收获,最终在2006学乡举行的作文竞赛中,我班同学有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

三、联系社会生活

作文,其实就是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解放,教师要引导学生解放思想,突破束缚,在教材选取上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真人真事可以写,书上看的、大众媒体传播的、街谈巷议听来的也可以写。形式上要不断创新,要突破固定模式的束缚,在谋篇布局、表现手法上都可以出“格”。然而,学生每天的活动场所,多数在学校、家庭,活动范围小,生活单调又很少接触社会,象生活在封闭的“笼子”里,自然就感到无内容可写,对写作不感兴趣了。

社会生活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应把学生从封闭的“笼子”里解脱出来,使之冲出校门。要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了解社会,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为此,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访问、春游,这是解决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一次,我带领学生游三陵台。事先布置了写游记的任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点、旅游路线,还介绍了三陵台的历史、由来及神话传说。在休息时,我组织了“成语接龙”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回校后要求学生写“成语接龙”活动介绍,写简讯、通讯报道、消息、广播稿等。又组织了“记者招待会”,“小记者”采访了班干部、学生代表,请他们谈谈有关登三陵台及“成语接龙”活动的感受等。在招待会上,由于对违反纪律采摘花朵的事情认识不一,利用自习,我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认识不统一的双方据理力争,最后意见取得一致。学生的论辨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事后,我又布置学生写辩论会纪事,由于同学们参与了这些活动,所以素材问题解决了,同时,论辩能力也提高了,可谓一举多得。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并指导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这样,学生就常常会有一些新鲜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迫切地想把自己这些新见解说给别人听。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老师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介绍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作文内容怎么会不充实、不生动呢?思想感情怎么会不真实、不丰富呢?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篇5

一、依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位名人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与学习任务相关,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创设情境一般通过游戏、故事及媒体辅助等进行.

1. 巧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活动和故事之中,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他们就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小熊购物”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刺猬售货员、顾客小熊,小熊们在购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因而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物、实例、实景入手,采用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自觉去探究、去发现.

2. 营造氛围,借助媒体或图片等,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变抽象的内容为生动、形象,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运白菜”一课时,我们就利用了媒体,播放农民伯伯在菜园里收白菜的情景,从画面中知道了农民伯伯共收了850棵白菜,其中一辆车运走了288棵,另外一辆车运走了256棵.这时教师就让孩子们就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由于学生有了兴趣,自然思维就活跃起来,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乐此不疲.

二、注重数学教学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运用教具、学具,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能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会,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引领学生面对生活的问题一起去讨论、解决,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养成手、脑、口并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能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学习贴进生活,学生就会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和价值.这种来自于生活的数学使学生有了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身临其境,让课堂焕发活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知识源于实践,更应用于实践.结合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接受周围生活的数学现象,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教材正是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由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生活.比如“家里每月用电量及电费”;“同学身高的调查”;“学生睡眠时间的调查”;以及各种数学游戏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他综合素养.

四、借助生活经验,使教法和学法生活化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数学意识,培养数学能力,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教材中每部分知识内容都是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课题呈现的,比如,教材中“除法”这部分知识就是以“分苹果”、“分草莓”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的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篇6

一、布置预习———摄取生活中的数学, 收集数据资料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发掘生活中的数学, 收集数据资料,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 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如教学“年、月、日”前, 布置学生搜集不同年份的年历, 进行观察比较, 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为教学这部分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时, 分, 秒前让学生找来钟面进行观察比较, 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习“元, 角, 分的认识”前, 要求学生准备各种面值, 种类的人民币, 说说元角分各单位间的进率……这些都是学生容易接受的。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

二、导入新课———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 对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到困难, 乏味。教学中,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 巧妙设疑, 引入新的知识。如:学习“三角形的特征”时, 根据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 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提出这样的疑问:“土木结构的房屋, 它的房梁都做成三角形, 这是为什么?能做成其他形状吗?”在认识“圆的特征”时, 可向学生质疑:“我们常见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都是圆的, 这是为什么?能换成方的吗?”学习“简便运算”时, 可以向学生讲述售货员阿姨能很快算出货物的价钱的事。在教“有余数除法”时, 老师一上课不是直接讲一个数被另一数除不尽时怎么办?而是师生共同做个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1-40的数字卡片, 哪4位同学愿意上来当我的小助手?”分别按顺序把40张卡片依次发给4位同学, 使得每人得到10张不同数字的卡片。接着老师任意说出1-40中的一个数字, “谁能猜到这张卡片在这4位同学的哪一位手中?”对17、31、39等数字, 同学们努力猜。结果猜中的极少, 即猜中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现在, 请你们随便说出1-40中的任何一个数, 老师马上能说出卡片在谁的手中, 不信大家试试看?”全班同学争先恐后地给老师说数字, 老师迅速给予正确的解答。这一下全班同学惊叹不已。“老师为什么能迅速正确说出答案呢, 其中的秘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让我们共同研究, 找出其中的奥秘吧!”老师及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 分4人一组研究探索, 不时提出带有启迪性的问题,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探究中, 创造性地解开了老师快速猜准的奥秘, 并解决了有余数除法这一难题……这些都是数学生活实际中具体应用的例子,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授新知———利用生活中的数学, 培养创造思维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很强。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直观讲解, 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时, 可让学生从身边寻找哪些物体的表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使学生对抽象的面积单位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又如教学应用题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时, 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你最近买了什么东西?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多少?买了多少?共付出多少钱?”让学生认真思考, 看看所说的事情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最后归纳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这样, 学生对这个数量关系式的由来理解了, 也就容易记忆, 懂得运用。

在新授课中, 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会解题而应从学生的终身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角度出发, 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提供给学生大量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自由交流。积极讨论, 敢于发表各自的见解。从看一看, 数一数, 摆一摆, 比一比, 拼一拼, 试一试的尝试中发现规律, 如:在学生学了“每行种4棵树, 种2行要8棵树”的基础上, 让同学们设想:“如果只有7棵树, 该怎么种?”这个超乎常规,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 想一想, 终于找到了解题方法。接着教师因势利导, 又提出:“如都种4棵树, 10棵树能种三行吗?怎样种?”如果只给9棵树, 要种3行, 你又该怎么种?比一丝看, 全班哪些同学最先种好, 这下学生动手试一试的兴趣更高, 有了前面的经验, 不少同学很快地摆出了种法。这种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热情, 使创新火花越燃越旺, 培养创造思维。

四、巩固练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培养创造能力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 认识周围事物, 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如, 学习“24小时计时法”后, 让学生说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并算出自己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 做家务的时间, 晚上睡眠时间, 看看这样的安排合理吗?怎样安排才最合理, 最科学?如何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求平均数”后, 引导学生根据自家某一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 收集数据, 编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学习“百分数”后, 让学生计算“出勤率”, 单元考试中的“优秀率”“及格率”等。这样, 学生学得自然、轻松、有趣, 又逐步培养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开展活动———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拓展数学知识

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体验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解题和应用能力, 都有积极意义。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 并绘画计算出地积, 验证“土地的测量”这部分的知识。

谈初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篇7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指出:数学是人类经过长期活动形成的一门学科。数学不仅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还包括通过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逐步形成数学方法和理论,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 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考虑数学科学自身特点的同时, 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生活化问题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要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要让学生从事各种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包括观察、独立思考、实验、交流、猜想、验证与推理, 并将活动所蕴涵的感受、思维、方法与认识作为学习的结果。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 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 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 用学到的本领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的问题。“数学来源于实践, 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 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合适的情境, 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使学生的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新教材的“思考”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 既能扩大知识面, 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二、数学知识技能的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 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 例如, 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广场、进入宾馆、饭店等许多地方会看到瓷砖, 它们通常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其实, 这其中就有数学问题。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 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 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这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例如, 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平面图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再看正四边形, 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 内角和是360度, 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 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可以铺满地面。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 内角和是540度, 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 外角和是360度, 所以不能铺满地面。由此, 我们得出结论:n边形, 可以分成 (n-2) 个三角形, 内角和是 (n-2) ×180度, 一个内角的度数是 (n-2) ×180÷2度, 外角和是360度。若 (n-2) ×180÷2能整除360, 那就能用它铺满地面;若不能, 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瓷砖, 这样一种平常的东西里都存在这么有趣的数学奥秘, 更何况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呢?至于文艺、体育, 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 给一位演员计分时, 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 再“去掉一个最低分”, 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 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 “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 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近100年来, 数学发展突飞猛进,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 用“无处不有数学”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 科学越进步, 应用数学的范围越广。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解决有关的问题。

三、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原来的应用题即现在教材中提出的实际问题, “生活化”是指把实际问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 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 再去理解数量关系。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 学习兴趣高涨。在这样的活动中, 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让学生在猜想与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掌握了技能, 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生活化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 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 符合学生的需要, 而且给学生留有遐想和期盼, 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 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诱导, 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享受创造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喜悦。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 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 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让所有的初中生都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 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从而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 推进课程改革, 促进素质教育。

摘要: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 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享受创造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教材,数学知识技能,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七、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九年级数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浅谈生物实验与生活联系的教学 篇8

一、设计趣味实验解释生活疑问

1. 瞳孔收缩的实验

让学生对观看电影的经历作一描述, 学生基本反映有以下经历:刚进电影院时觉得乌黑一片, 待片刻后才看清楚座位;而看完电影后, 走出电影院时则觉得室外的光线对自己眼睛有很强的刺激, 睁不开眼。面对学生的疑惑, 可设计“小手电影响瞳孔收缩的实验”, 让学生面对面, 通过观察在小手电不同光线变化下瞳孔发生的变化, 从而得出实验的结论:在光暗的环境下, 为了将事物看得更清楚瞳孔会变大, 接受光的能力变强, 从而能看到黑暗中的物体;然而, 在光比较强的情况下, 为了使眼睛少受或不受到外界强光的伤害, 瞳孔会缩小, 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2. 蒸腾作用的实验

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在炎炎夏日里同学们都会选择荫凉处避暑, 但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同是阴影, 在树荫下和建筑物的阴影下感觉完全不同, 建筑物的阴影丝毫感觉不到凉爽, 而树荫下却感觉到清凉, 原因是什么呢?根据课本实验, 同学们将自己准备好的透明塑料袋, 将校园内的部分树枝套住, 下课后, 发现在塑料袋的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 说明植物在蒸腾作用过程散失大量的水分, 吸收了树下大量的热量, 因此出现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现象。

此外, 比如针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解释为什么萝卜泡在清水中变硬了, 而泡在盐水中则变软的现象, 从而加强学生对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理解等等。

二、生物实验在生活中的运用

1. 制作叶脉书签

每年节假日, 学生都会想给朋友、同学送些别出心裁的礼物, 而制作叶脉书签则能收到礼轻情义重的效果。在讲授叶脉内容时, 可安排课外实验内容, 制作叶脉书签, 而常用的方法是煮制法, 程序如下:采集→煮制→刷除叶肉→漂洗→染色→凉干。

由学生采集自己喜欢的形状不一的网状叶片, 如梭形 (芒果叶) 、五角形 (枫叶) 等, 用一只烧杯盛清水200mL, 氢氧化钠7g, 在火上加热, 煮沸后把叶片投入杯中, 大约再煮沸10分钟。在此过程中, 要用镊子轻轻摆动叶片, 使叶片均匀地受到腐蚀。煮好后将叶片夹出, 放人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 用软毛牙刷 (最好是鬃牙刷) 刷去叶片中叶脉以外的部分, 露出叶脉, 然后放人漂白液内漂白。漂白后, 可根据需要将叶脉标本染成各种颜色。同时, 用书籍压平凉干, 防止叶脉翻卷, 这样的成品就可以成为一件精美的小礼物了。

2. 检验市场上豆浆中是否掺有淀粉

在初中生物中有几个实验现象是学生必须牢记的:一是碘液遇淀粉变蓝色;二是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三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这几个实验既简单易懂, 又易操作, 而且在生活当中也常常能作为检验和鉴别物质的方法。

例如, 在学习了相关知识以后, 让学生用碘液鉴定相关的豆浆是否掺有淀粉, 操作如下:取样→稀释配液→加入碘液→观察。

从市场中购买不同品牌的豆浆, 各取1毫升, 分别加入到49ml蒸馏水稀释, 然后各取2ml, 加入碘液振荡后, 观察, 出现蓝色, 则说明相应豆浆掺有一定量的淀粉。

同时碘液遇淀粉变蓝色, 还可通过“无字天书”等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将淀粉溶解, 用毛笔醮取后, 在白纸上写下若干字, 然后将其晾干, 最后用毛刷将碘液均匀涂在白纸上, 根据实验原理, 白纸上的淀粉与碘液反应, “天书”就显现出来了。

三、探究实验, 将环境保护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环境保护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线, 研究动植物, 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动植物, 正如生态系统教学中常用的一句话:“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在课堂教学的同时, 应鼓励学生多开展些探究性实验, 例如探究蚂蚁的群居行为、光线对夜行性动物蟑螂行为的影响等等。把那些既源于课程内容, 又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开发成实验, 将教材上的一些探究性实验进行改进。

例如“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的危害”实验, 可以改为“废电池浸出液对太阳花的危害”, 花盆内的太阳花分成两组, 其中一组加入浸出液, 观察加入少量浸出液后叶片的特征, 发现叶片不久由绿变黄, 最终枯死,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又如珍爱生命其中有“吸烟危害人体健康”的内容, 学生对吸烟的危害更多停地只留在文字和父母、老师的教育中, 因此开发这方面的探究实验更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实验材料和步骤都很简单, 将一团干净洁白的棉花放入到废弃的饮料瓶中, 模拟吸烟, 将吸烟产生的烟通入到饮料瓶中, 反复几次后, 将棉花取出, 可以发现棉花已经由白色变成了黄色;如果再反复做几次实验, 棉花不仅黄色加深, 而且在表面还分布有一些粘性物质, 这就是焦油。通过实验教育学生, 吸烟会将人体的肺部变黑, 甚至失去气体交换的能力, 最终使人患病。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后, 回家也将小实验演示给家人, 对家人进行吸烟危害的教育, 尤其是“二手烟”对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影响, 从而达到教育自己和他人的目的。

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篇9

一、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数学内涵

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的影子, 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 挖掘数学内涵并举一反三, 那么就能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 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感。

在数学中, 8-6=2但8+6=2却是不可能的, 一个明显不可能的问题, 作为可能提出来肯定有它可能的因素, 所以8加6等于2是可能的。数学上既然没有这种可能, 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这种可能, 如“上午8点前6个小时 (即8-6=2) 之前是凌晨2点, 6个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 (即8+6=2) 。一是凌晨2点, 一是下午2点, 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 也并不存在数学逻辑的错误, 而是富有情感, 贴进生活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 教师若能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不断扩入生动的实例, 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是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赋予了数学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际的积极意义。

二、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知识

一些概念从生活的情境中生发出来。鲜活的情境, 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引入平行线概念时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平行线的原型, 像铁路上两条笔直的铁轨。黑板上下两边缘, 教室里同一平面的两条墙角线, 让学生对这些原型先去感性认识, 在引到他们讨论得出食物中的二直线在位置方面的共同属性, 最后得出平行线的概念。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看的到‘摸得到, 有的还是亲身经历过, 所以当老师提出这列问题时, 学生会以跃跃欲试的姿势投入教学活动中去。

三、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 又应用生活。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 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有价值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如:美妙的对称。数学中的对称有两种。一种是轴对称, 一种是中心对称。人们在生活中, 把闹钟、飞机、电扇等制造成对称形状, 不仅为了美观而且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闹钟的对称性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 飞机的对称性使飞机能在空中保持平衡。对称也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准则, 像中国古代、近代诗歌中的对仗、民间常用的对联等都有一种内在的对称关系。

建筑艺术中的对称更为广泛, 我国首都北京整个城市的布局是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前门、天坛为中轴线对称的。今天, 北京奥运场馆如鸟巢、水立方等都是按这个中轴线对称设计而成。

总之, 一种感觉, 一种现象很清新的东西刷新了我们的头脑, 展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众多的学科知识, 直接或间接浏览世间万象, 纷繁复杂的生活和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问题空间, 教师的责任就是激发学生敢于善于对理论或事物现象的多样性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深入探究, 深入思考, 结出丰硕的学习果实。

摘要:数学概念很枯燥, 有的也很记忆,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挖掘资源, 利用现实生活的各种实例进行教学, 与现实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这样就会使学生从纯技巧、习题型的教学模式中走出,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激情, 更好的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为社会输送思维开阔的、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上一篇:电源切换系统下一篇:产后忧郁症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