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

2024-07-19

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精选12篇)

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 篇1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极其重要的, 每个教育者都应重视起来。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 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是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富有感染力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物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语言沟通进行的, 而教师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教学工具。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 主要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的活动规律。其包含的内容有的相对比较抽象, 例如细胞的结构、神经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等内容, 教师在课堂中如何用简单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 这需要教师对语言有良好的驾驭能力和文化修养。

一教学语言的特点和作用

1.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学语言具有严谨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 将课本中的概念、原理用科学性的语言向学生讲授。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课堂中设置可以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或问题, 通过设问这一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去学, 使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老师让我学转向我要学。近些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 更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行人文教育。教师应借助生物学科的优势,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最奇妙的生命现象。艺术表演使人印象深刻, 教学语言也要体现艺术性。在课堂中穿插妙语连珠,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课堂上适时地运用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2.教学语言的作用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将知识生动化。好的教学语言能够将平淡的语言生动化, 让学生心情愉悦, 乐于学习, 从而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突破难点, 深奥的知识通俗化。教师通过风趣的语言描述, 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讲植物受精的过程, 将卵细胞比喻成城堡中的公主, 花粉是王子, 通过一则童话故事让学生理解受精的过程。

二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语言的随意使用, 不够专业

课堂教学语言的专业性包括语言表述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这要求教师对定义、原理的表达要准确, 要准确地运用专业术语, 以免学生误解。但是在课堂中常发现教师语言过于随意, 将一些专有名词用生活化的语言代替, 这样会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度有偏差。例如, 有的老师讲课过程中对名称很长的专有名词用省略法, 这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专有名词的记忆, 在答题时写这些简称是得不到应有的分数的。

2.课堂教学语言不精练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烦恼,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量很大, 一节课难以将一课时的知识传授。但是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任务量和授课时间, 有的老师会出色地完成任务并让学生有足够的习题时间。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教学设计恰当合理, 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做到了语言简洁明了、不啰唆, 节约了课堂时间。例如在讲课过程中如果教师自己逻辑不清楚, 对一个知识点不能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 反复讲解一块内容, 导致学生完全摸不到头脑, 不知道要掌握的知识点到底是什么, 降低了课堂效率。

3.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单一

著名教育学家第多斯惠的教育名言:“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是“很好”“不错”之类的评价语, 一节课下来不但让人感觉听得很累, 而且课堂氛围也在发生变化, 一开始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发言, 课堂气氛显得活跃, 后来老师提的问题无人回答, 老师与学生零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所忽略的教学评价语言会直接影响学生当时的情绪以及以后的发展, 初中学生处于积极展现自我的阶段, 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崇拜, 如果没有让学生感到回答问题的成就感, 就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4.课堂教学语言缺乏感染性和启发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例如课本中流动的组织——血液, 这节涉及血常规检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这些内容是我们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 应该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一些生物课堂中教学语言缺乏感染性和启发性。一堂课中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单纯地讲解知识点内容, 与学生互动比较少, 学生提不起兴趣, 觉得生物课太无聊。

三初中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原因

1.课前备课不充分

一些教师觉得自己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充分的掌握, 每次上课直接用已经写好的教学设计, 忽视对学生的关注。由于对课堂内容结构安排不合理, 对课堂中的突发状况没有充分准备, 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不能很好衔接, 一堂课下来, 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2.盲目套用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参与生物教学活动中会接触到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但许多老师只是了解其形式, 殊不知真正操作起来需要考虑许多东西, 比如学生的学情、学校是否提供这样的教学资源等。如果不做好前期准备就会与课程脱节, 一节课下来达不到期望的效果。

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优化初中生物课堂

1.课堂语言做到专业化

教师课堂语言要做到专业化, 包括对事实性知识的描述和准确阐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是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时要用词准确, 不能随便使用“可能”“大概是这样”“也许”等不确定语言, 严谨的语言才能使人信服。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知识点从各个层面上都要理解到位, 能够解释学生所提出的各种类型的问题。例如, 神经系统组成这节课中, 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末梢这些比较抽象概念, 教师必须先对这些概念透彻地理解, 然后将这些抽象的概念通过举例子表述清楚。否则会事倍功半, 达不到预期效果, 还会给学生形成错误的概念。课堂教学语言专业化还体现在不能使用过多的日常口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 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模仿, 教师应将知识点用规范语言进行表达, 否则学生会将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应用到书面表达中来。

2.锤炼课堂教学语言

如何高效地将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进行传授, 每位老师需要注意和改善教学语言, 做到言简意赅。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无论是内容或是表达方式, 都应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即教师对学生应达到学习效果的预期。教师明确要教什么, 讲到什么程度, 对一节课有了整体把握后, 在设计教学语言上就会有逻辑性。正确的思维会使教师形成规范的教学语言。

精练的语言还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上, 要做到教学语言有条不紊取决于教师的逻辑思维。生物学知识烦琐, 内容繁多, 将一些知识点浓缩成富有意义的语言可以有效减少记忆量。例如, 将心脏四个腔室和分别连接的血管名称概括为:上房下室, 房连静, 室连动。建议教师对每节课做好教学反思, 想想这节课为什么没有在规定时间讲完, 在哪块知识点上由于自己没有总结清楚而耽误的时间比较多, 经过不断地改进, 能够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丰富课堂评价语

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所做的评价不能有知识性错误, 要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学生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是对的, 不少教师会用“坐下”“不对”“谁还会”等语言否定学生的答案, 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要运用巧妙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 做到引而不发。例如, 学生回答出现理解误差时, 教师可以说:“他的回答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你们能从其他方面回答吗?”学生回答问题好时, 教师可以说:“你的发言让老师渐入佳境。”教师要把握评价的尺度, 准确及时地评价学生, 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使评价语具有互动性。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 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 要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实现生生互评。学生既能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又能学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教师要学会捕捉课堂中每一个教学契机, 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4.课堂教学语言具有感染力

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应时刻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态度、情绪、音量和语言的趣味性, 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旦学生情绪不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所以, 教师要在平时多收集妙语, 多学习演讲技巧, 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从而促进师生有效交流。比如列举一些成语“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山不容二虎”“闻鸡起舞”等, 不仅能体现知识点的特点, 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通过课堂教学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常识传授给学生是初中生物最基本的任务,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中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总结目前初中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几个突出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以期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孙晓艳.注重教学语言的研究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J].中学生物学, 2012 (1) :20~22

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 篇2

“讲”对于任何一个教师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初登讲台的新老师,总是担心自己没有讲完课,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很想抓住重难点却偏偏暴露了老师对重难点掌握不到位的硬伤。对很多孩子来说,老师似乎什么都讲到了,但结果自己却不见得可以很好掌握——单向发送的大量信息对绝大部分学生真的是个负担。这样的一节课,基本就属于老师的满堂灌,“讲者”顾得了讲,自然顾及不了其他更多的东西,例如学生的学习状态的调动等等,这种做法其实也属于自欺欺人地完成讲课任务的表现。

其实,尊重和遵循教材的编写流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尽力的展示自己的口才,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肯定是每一个教师教学成长路上必经的一个过程,我也不例外。由此带给自己的直接显见的后果就是嗓子越来越不好使,乃至发展成我们的职业病——慢性咽炎。

随着教学经验和教训的积累,还有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自己能讲的基础上,我们要朝精讲的方向努力。不讲废话、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还可以放手让学生彼此之间“兵教兵”,当老师的学会倾听,逐渐学会照顾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和效果。“教与学”这两条腿终于可以一起走路了,但二者的关系其实还没有协调好,该怎样走、方向在哪里,可以说“结构与功能”还未能真正相适应,有点象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走得摇摇晃晃不说,还特别容易摔跤。

学校在实施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改革试验以来,把许多的教师教学语言转化成了文字以纸质形式印发到学生手上,提前让学生介入学习。学生的学习困难可以显性地在讲学稿上暴露出来。也使得老师可以通过二次备课掌握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敢于放手,对真正存在困难的部分重挖、深挖,真正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抛弃一切的花拳秀腿。

因此说,以讲学稿为依托,尊重学生的学习困难、遵循学生知识获得的规律,“讲、教、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找到“三合一”的突破点,一定可以用好宝贵的45分钟,创造高效和实效的课堂。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分析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68-01

一、传统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采取材料不适

很多初中教师在上到新的课程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带学生领入新知识点,都会寻找一些事情或人物去代入。例如在上到“眼与视觉”时,有个教师找了一个关于得了癌症的青少年在去世后捐献出自己眼角膜的视频,可是整个视频绝大多部分都在叙述这个少年和癌症抗争的过程,最后的捐献眼角膜只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虽然说这部片子很有教育意义,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但是对我们生物课堂来说,利用这部片子进行课题的引入就有些牵强了,因为学生在看完整个视频后也会对这位少年的感到感动同情等等,而并没有对眼睛构造,功能有所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不如找一些直接描述眼睛的记录片,直观清晰的能让学生看到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所以,有些时候教师选择的材料也很重要,不应将其当成一节思想品德课,在深化主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与学科之间密切的联系,否则的话,整个教学内容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好。

2.学生的纪律问题

我们知道生物这门课,很多时候都需要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东西。但是由于初中生处于一个对新鲜事物及其好奇的阶段,所以,在上到一些关于新奇事物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上面,而把上课的内容抛之脑后。比如说在讲到“昆虫”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将昆虫和任务分别分发给个小组,但可能很多学生只顾着把玩昆虫,而不重视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教育方法也不能让学生学到东西。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不准学生嬉戏玩闹,甚至还可以引导帮助他们将活动顺利完成,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学好生物。

3.教学方式丰富性不够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我国的大多数的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都是在课堂上教学这一种,无论上到什么内容,都是教师对着课本和学生说复述一遍,毫无营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也提不起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探究活动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时候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观察大自然领略生物之美,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物课堂的一些建议

1.利用初中生好奇的心理

前面说到,初中生处于一个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好奇的年龄段。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好奇心理,来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兴趣。例如在上课前后上课后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个悬念,不告诉他们答案,他们好奇只能通过认真阅读课本或者听教师讲课才能回答他们内心中的疑问。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动有趣的生物学现象,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特别有感触,所以会不自然的被教师吸引,也有了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2.合作与交流

合作与交流不仅仅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对一些自主探究类的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完成,教师可以在一旁协作指导,完成之后要重视交流和总结,这样每个学生才会都有进步。

讲台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学更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也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如果全部都只靠老师一个人,那么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生物这门课教好的。教师要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难点采取一定的措施,学生也要主动询问教师问题,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只要学生和教师合作好了,整个初中生物教学过程将是一个极其轻松并且愉快的过程。

3.开展户外活动

生物这门学科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需要开展户外活动。为了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教师在上到一些特定的章节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生物,观察生物。一些探究活动,更应该带着学生去进行,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课程。例如,在上到“种子的萌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野外确定目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让他们周期性的对自己找到的目标进行观察记录,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种子的萌发过程,这对他们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帮助。

总之,想要将初中生物教学做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不但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对生物这门课程的深入了解。做好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个人,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生物学科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思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点分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5)

[2]张书霞《初中生物教学之我见初中生教学》快乐阅读2013(10)

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 篇4

一、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早已走进了课堂教学的舞台, 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多媒体将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元素融合为一体, 具有直观、生动、形象以及具体的特点, 深入学生们的喜爱。同时, 多媒体的使用, 往往能够简单而清楚的将知识点进行直观的阐释, 减轻了教师们的教学压力。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 生物还是陌生的知识, 仅仅通过教师们抽象的知识描绘, 学生们很难领悟到其中的真理。此时, 结合教材内容,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直观的讲述, 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容易的接受新知识。

例如, 在学习《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课时, 笔者就会在备课的时候, 精心的选择影视资料, 将地面上的生物、水中的生物、空气中的生物以及土壤中的生物的介绍, 通过影视短片播放出来, 如“动物世界”这个栏目就有着很多这样的资料。通过这样形象的生动的形式, 让学生们直观的了解到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 同时还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 而这些是文字描述难以达到的效果。

二、巧设疑问, 激发学生兴趣

疑问与悬念一样都有着让人急欲探索真相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 疑问的设置, 往往能够将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出来, 并对疑问的结果有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精神。如何设置教学疑问呢?笔者认为, 根据生物教材内容, 紧密结合学生们的现实生活, 精心设置一个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疑问。这样的疑问往往更加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课堂教学中, 通过疑问的设置, 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抓住学生们的眼球, 引导学生们集中精神进入课程的学习。

例如, 在学习《人体的物质能量来源于食物》这一课时, 笔者就会列举这样一个疑问, 如“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东西, 一旦不吃东西, 我们就会觉得饿, 没有力气, 一旦吃饱了, 又会觉得精神百倍,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生物学上又该如何解释呢?”这样实际而简单的问题, 学生们都深有体会, 可是要深入的分析, 学生们又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此时, 这样简单的实际问题, 就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们, 引导学生们进入《人体的物质能量来源于食物》这一课的学习, 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趣味互动, 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们往往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以自己为教学的中心, 忽视了学生们在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仅大大消减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而且由于缺少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们难以把握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优化课堂教学有害无利。在现今的生物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而要做到这些, 那么我们必须要重视课堂上的互动环节, 通过互动, 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通过这样双向的互动, 既能够让教师们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又能够让学生们及时的提出自己的不解。由此可见, 在课堂教学中互动不可或缺。

笔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常常会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例如, 在学习《生命进化的长河》这一课后, 笔者就这一课时的知识, 展开一次互动交流。此时笔者会精选设置几个问题, 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如“生命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生命进化的历程有哪些”“生命进化的学说有哪些”等等。大多数的初中生, 都有着表现自己的欲望, 此时在互动中, 大家就会努力将自己所知的都表现出来, 这样课堂上的气氛也就跟着活跃起来。而在互动的同时, 学生们也能够对这一课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也是我们最佳的源动力。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作为教师的我们, 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进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 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 运用各种趣味方式来增添生物课堂上的趣味性,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摘要:在初中阶段, 生物教学的主旨主要是培养学生们基础性的生物知识, 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素养。作为初中生物教师, 我们应该努力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素养, 为学生们以后生物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完善教学模式, 成为了目前生物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生物,趣味横生,教学效率,多媒体,互动

参考文献

[1]娄继武:浅谈中学生生物教学[J].中华素质教育, 2012, (5)

[2]李金平:生物学知识巧记[J].生物学教学, 2012, (8)

[3]江霖:提高学生生物课学习兴趣的探究[J].科技资讯, 2011, (35)

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5

1.转变思想

教师要把握好先进的课堂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的观念指导相应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学、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进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主动参与以

发展学生的知智力。同时,还要优化教材系统,构建起生活教育理念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体验等,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有效教学的理念作为基础,发挥高效教学的优势。

2.备课的准备

备课是否充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收集有关教案和大量资料,借用他人的精华部分。但要注意不能完全照搬,因为在课堂中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不可将知识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输给学生。备课的重点在于教师要先掌握好教学的难、重点,不单要对教材进行备课,还应该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通过分析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只要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转变成学生的实际行动,就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主动思考。

3.有效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有效的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其在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学

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分析学生,掌握好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学习水平,清楚学生的思维动态,找到学生的发展区,真正可以做到分析学生之难,解决学生的问题。

(2)教材解析。教材的解读与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教师需要在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教材,把握好章节之间、模块之间的规律与顺序和知识点的内在关系;理解教材思想与编写意义;掌握好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教材中所渗透的学科思想与方法。

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步骤二:明确学生的目标

作为生物教师,应该要帮学生明确好立体的三维目标,因为三维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指清了方向。一项学习的开始学生就要了解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此阶段的学习明确自己要学的是什么,学到何种程度。当一个学生知道这一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时会自觉往这些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充满着很多生物现象,学生只是没有发现,但是,对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在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便会将这些问题与学习内容融合,以此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学习了《伴性遗传》的教学后,很多学生就会联想到人类间的遗传:白化病、酒窝、色盲等。这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提供了材料,能力发展也自然提升了。

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步骤三:有效教学开展的策略分析

1.近生活,激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始即成功了一半。有心理学者研究证实,学习的内容和生活情况越接近,学生自觉吸收、接触的知识度也就越高。教师在一门课程导入的时候,如果可以注意从生活的实例中进行引导生物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至学习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教育过程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话题,如何提高学习兴趣也是恒久不衰的研究题目。学习兴趣的提高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课前搜集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有趣的社会或科学实例,在知识点讲解时举例说明,学生在听故事或新闻等的同时就自然将知识记住了,学生上课也觉得有意思了,从渐渐地喜欢这位教师到渐渐地喜欢这门学科,成绩也就自然上去了。

举例说明:学习《种子结构》时,用一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娃娃”一下即可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至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或者教师可借用学生熟悉且流行的俗语:“大鱼吃小鱼”、“树怕剥皮、不怕伤心”、“吃什么补什么”等等来作为课堂的导入。这些俗语中有隐性的科学道理,当然也有部分是不正确的思想,但都可以用来作为新课导入,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往往与现实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

2.直观教学

直观是发展学生思考能力与观察能力的力量,可让学生同时看、听并感觉思考,给人留下不容易忘记的印象。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打造一种直观的教学场景。

直观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举例说明:利用多媒体方式,让学生观看《植物欣赏》、《动物世界》等视频或幻灯片,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再比如在讲解《人体内物质运输》一课时,可发挥多媒体文字、图画、声音并存的优势,打造出逼真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清楚了解体、肺循环。

3.设计实验

实际上,生物这一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其主要方法就是科学的实验。验证性实验可以加固课堂上的知识,探究性实验可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要学生”做实验转换成“学生要”做实验。在课时充分的范围内,生物课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做实验。在初中生物中,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非常多,例如:唾液消化作用、胆汁参与消化作用等等。

浅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物,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文明的进步乃至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初中生物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我根据对新课改的实践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意见: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和调动各种媒体,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和探究性实验,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设计一些简易的探究性实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激趣、设疑激趣、活动激趣及导引创新、语言创新、实验创新、板书创新、训练创新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情绪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

初中生物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禁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采用教师单纯讲述外,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生物课堂中,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习。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设计教学课件,先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关于花朵和树木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播放一段花朵开花的视频,让学生领略到植物的魅力,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模式

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坚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原则,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学到“生物的变异”内容时,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在这节课中对哪些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然后发表见解,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然后开始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发言的模式,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和质疑,最终让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例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如何区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不妨一试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可以随手捏一个小粉笔头成粉末状,随手烧一张小纸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分析及讨论这个实验的现象和成分的变化,在教师的指点下,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就容易分辨和掌握。这样无疑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利用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浓厚,这样的课堂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轻而易举。

总之,让教师在教中谋求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自身的终身发展做准备。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顺利实施,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进行,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究,.《学周刊b版》,2013.

[2]曾春亮.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教师》,2011.

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 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 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 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

1.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创新思维。

古人曾说:“读书无疑, 须教有疑, 有疑者无疑, 至此方是长进。”学生因疑而学则会促使其探索。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往往从问题开始,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基石, 教学问题的思考性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 运用多媒体激发求知欲。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敲门砖”。多媒体计算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种优势便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外部刺激, 具有丰实的感受性, 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要求。例如在《生物与环境》一节将有关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概念引入新课时。

3. 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一句格言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笔者认为, 在学习过程中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表现欲, 他们渴望自己的才能受到肯定, 得到认可。如果教育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 就可以很轻松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把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变成学生智慧碰撞的场所。

二、有效提问

1. 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

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 学生跃跃欲试, 争先恐后要求回答, 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 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 抽答面要广, 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具有大众性。

2. 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让问题提有所用, 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 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篇8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是由生物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初中生物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需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优化组合。因为初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还不够成熟,在学习方式上也不够稳定,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能会产生厌烦心理,这将会影响学生的生物学习。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教学方式的采用,根据生物学科多样性的特点,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也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如在《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影像、文字、实验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视觉、感觉以及实际的操作活动,来观察细胞的分裂和形成过程。当然,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入课堂之外的关于细胞生长和老化的知识,如从“护肤品是否能够保持细胞的生命周期,是否能够影响细胞的生长过程,是否能够如广告所说的‘青春不老’”等问题情境着手,让学生进行思考,对课文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要运用综合性的观点全面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全面考虑教和学两个方面的问题,形成一个系统性、整体性较强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在简单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丰富的生物知识,并能够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趣味教学活跃气氛

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的基础上,适当地开展趣味教学,通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解“条件反射”这一现象时,就可以引入“郑板桥驯驴”的小故事:为惩罚家乡一个常常骑驴逼债并强令人鞠躬行礼的地主,少年郑板桥带上荆鞭偷偷溜进地主的驴舍,一边向驴鞠躬,一边用荆鞭狠抽驴,反复如此,直至他远远鞠躬,驴子就本能地蹦跳起来。有一天,地主又骑驴去收租时,郑板桥远远地频频向驴鞠躬,驴子蹦跳起来,把地主摔个鼻青脸肿。一次两次之后,地主再也不敢骑驴收租了,也宣布人们对他免礼。

其实这与巴甫洛夫通过反复摇铃建立狗的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有异曲同工之妙。初中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能认识到条件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能够对这一概念有深刻的认识。

着眼生活培养能力

初中生物知识丰富多彩,但是要学会观察才能把握其中的奥秘。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在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如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树皮为什么很柔韧、木质部为什么很坚硬、年轮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切身经验的问题,学生们都知道树皮没有木质硬,也听说过年轮可以数年数的事,但是原因是什么,可能还不是很清楚。这样的问题,必然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寻求答案。而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功能,在通过实物或者图片的观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举个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诗歌中,寻找与生物相关的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了植物与温度的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等等。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篇9

一、导入的设疑应切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的规律, 设疑置悬, 使学生急于探究,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 在八年上册的“性别和性别决定”一节的教学初始,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学生们都很快地答出“受精卵”, 于是我继续设问:为什么有的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个体, 有的则发育成雄性个体?同是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 为什么会有男女之别呢?同学们想知道生男生女的秘密吗?面对一系列新鲜而又有意义的问题, 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作答, 但又迫切想知道为什么, 由此形成了一种“知识饥饿感”。既激发了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渴求, 又为顺利进行新课的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

新课开始的设疑犹如磁铁一般, 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进行成功学习的欲望和达到成功学习的目的,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讲解重点或难点内容时, 巧妙的设疑导入犹如画龙点睛, 学生通过学习解疑可以一下子抓住知识的要点, 加深对知识的领悟, 牢固掌握知识, 也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导入应融于诗情画意、故事色彩之中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入到生物学教学的导入环节中, 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要求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才智, 启动自己的知识库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 并把与教材有联系的蕴含于教材以外的教育因素和智能因素挖掘出来,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 在教学两栖纲代表动物“青蛙”时, 我引用了著名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西江月》作为导语:“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这几句诗句既达到了点出青蛙的生活季节和生活环境的作用, 新颖别致, 也使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学会了知识, 学会了审美, 活跃了思维, 优化了对知识加工的积极性和效率, 增进了身心的健康。

三、导入应以形象直观的演示教具为道具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 直观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为了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正确而牢固的生物学知识, 不能只从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出发, 更不能抽象地讲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而是要求我们要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挂图、标本、模型、实物、幻灯、投影、视频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相关思维, 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鲜明的事物, 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会观察事物、揭示规律的方法。例如, 在介绍“观察昆虫标本”的活动时, 考虑到初中学生比较热衷卡片, 我便在课前将自己多年收集、制作的蝴蝶和蜻蜓标本贺卡发给学生观察, 许多学生都未见过真实的蝴蝶标本, 他们以为那些漂亮的蝴蝶都是假的, 直到老师告诉他们这些图片上的蝴蝶都是将自然界中翩翩起舞的蝶儿, 同学们赞叹不已又爱不释手, 有的同学还要求我送卡给他们做留念。我说:“其实, 你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认真观察它们的身体组成, 如果你们都想拥有的话, 只要你们都能认真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老师很乐意在课后教你们制作方法, 相信你们会比老师制作的更漂亮, 种类会更多。”就这样, 全班同学个个都睁大眼睛细心观察, 踊跃发言, 这些小小的卡片确实发挥了大作用,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初探 篇10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个人的活动, 教师严格地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中不允许学生质疑, 也不给学生思考与提问的时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只是机械地记忆课本上的条条框框。一堂课下来教师大有没有讲完之意, 学生这边却是似懂非懂, 问他都讲了什么, 却是一脸茫然。教师与学生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地位, 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处于机械状态。学生没有经过主动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只能是处于机械记忆阶段, 更不能很好地运用, 来指导我们的实践。现代教学理论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与学生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而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组织与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学习。在教学中, 我们要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建立师生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与参与者, 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成为平等对话的主体, 让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动脑, 经过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与交流, 促进教学相长。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初中生物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既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 同时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育目标。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一维教学目标, 把生物教学简单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这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违背的。我们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将生物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阵地,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学到知识, 陶冶情感, 树立人格, 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 研读教材, 从整体上把握初中阶段生物教材的特点, 加强各年级段教学的重难点, 将三维目标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某一知识点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讲授, 要把课堂由教室“搬到”生活中, 让学生亲身实践, 从生活中寻找与生物学科相关的知识进行提取与总结, 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形成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学科思维, 促进学生多种能力与技能的提高。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产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积极调动各种因素来谋求问题的解决。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问题, 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提出的问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趣味性。

问题要有趣味性, 这样可以很好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与情绪, 使学生不会把学习当作一件繁重的劳动对待, 而是当作一件有趣的事情来解决。良好的心态会使学生轻松地学习, 会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又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 层次性。

全班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认知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注重问题的层次性, 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欲,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 给差生提出的问题只要阅读教材就可以解决, 中等生的问题则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思考, 优秀生的问题则需要提取有效的信息, 并运用其他知识才能解决。

3. 启发性。

提问除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要问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在学生找不到思考的方向, 理不清思路, 不知从何下手进行分析时, 我们要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为学生解决问题找准切入口, 为学生的思考与解题指!明方向, 从而使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黑板加教材的单调教学模式, 以音频、视频、图像与文字等手段来传递信息量, 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 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直观而又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 实现由静态到动态, 由无形到有形, 由微观到宏观, 由抽象到形象, 由枯燥到生动的转化,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实现了质的飞跃。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媒体教学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利于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减轻了教师的板书时间, 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利于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有些实验在现实中无法完成, 有些实验受时空的限制无法在短时间内呈现给学生, 教师的演示实验只能前面的部分同学看清, 后面的学习没有直观的感受等等, 这些弊端都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多媒体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将实验过程清晰形象地呈现在大屏幕上, 给学生以形象的感知。

五、激励评价, 内化学习动机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篇11

初中生物教材的编写突出了中学生的需要,有益于中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和自身发展,更为老师上课提供了很大的开阔空间,所以抓住课本中有益于学生健康需要和知识需要的部分,以这部分内容为核心在课堂中开展态度教育,可以变生物课堂为趣味课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的行为倾向。我们可以从情感出发,在中学生这个最佳的青春期阶段,影响以致内化学生们的感受和意向,以期达到态度教育。

一、从情感感化到态度初培养

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他们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需要,但由于处于青春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知更注重直觉,缺乏更多的理性思考,一旦受挫,容易信心动摇,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满足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情感需要。首先培养这个年龄段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展如“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烟草浸出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标本制作”、“叶脉标本绘画制作”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学生的作品结果充分肯定和褒扬。既增长了学生的一手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在生物课外活动中找到自信和满足,也补偿了学生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

其次,传输科学事实,满足学生此阶段的成长需要。初中生物有很多章节,贴合青春期中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自己的身体、饮食、健康和环保。对这部分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教材的材料知识点上,要多联系学生实际,材料选取和讲解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比如讲解“眼球结构和功能”一节,教材中详细说明了眼球结构,视觉形成与近视形成原理。但是对于角膜的功能与角膜移植的内容没有讲解。如果能够配合隐形眼镜的佩戴,准分子技术治疗近视等问题讲解,说明角膜的作用,再加上合理用眼的具体方法讨论。像这样不拘泥教材内容的传授,学生的爱眼情感和学习兴趣就能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兴趣自然随之而来。

再次,组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动向,合理解决学生的难题。如开展“青春期相关问卷调查”,“我校抽烟情况问卷调查”等,积极了解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让生物课堂在学生的情感认识上激情四射、神采飞扬,让生物课堂成为师生间和同学间情感沟通的桥。

二、从感受熏陶到态度初养成

初中生物学中动、植物分类部分的内容,相对空洞、繁琐,为增加这部分内容的直观感受,我带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制作小型孢子类植物的整体标本,大型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茎叶标本,以及叶脉标本。通过植物标本的制作加深学生对植物分类的了解。通过昆虫标本制作和展览,一方面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生物的分类标准,另外通过欣赏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们信心十足,精神振奋,乐在其中,学的轻松、快乐,知识掌握也扎实。

通过“吸烟有害健康”、“青春期性教育”、“零食的选择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专题讲座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从根本上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意识到生物学的有用性。另外在课余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课业,而是在很多章节授课后,用探究小课题取代练习册的填空和选择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身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让思维空间得到大幅提升,主动端正学习态度,自发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

蚯蚓在糙纸和玻璃运动速度的比较“探究实验中,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提及蚯蚓的益处,反问老师为什么抓蚯蚓做实验。”我借此良机,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引导,首先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相互监督,爱护蚯蚓,不断的用湿棉球轻拭蚯蚓的躯体,以保证蚯蚓体表有一定的水分存留;其次强调科学实验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进行科学探究的素养。再次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虽然提前拟好了替代材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先向学生提出糙纸吸水性很强,不利于蚯蚓的保湿,选用什么材料可以两者兼顾呢?学生集思广益,自然想到了湿粗布作为替代材料,最终实验效果跟预期没有出现任何偏差。本节教材只介绍了靠近蚯蚓的前端有环带,我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自己的观点

结果学生提出了其它多种方法,比如:运动方向、前端和后端的形态、前后端的颜色、前后端的运动灵活程度等等。实验完毕我让学生对蚯蚓进行处理,汇报结果为选择了潮湿的草地放生。

三、意向稳固内化为态度形成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工具性的知识,即单纯记忆性的基本知识。可就是这部分知识左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如何把握好这部分知识才是理解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才有可能理解力提升,效率提高。可是怎样才能先让学生轻松具有这部分知识呢?心理学对长久记忆的形成手段分成了以下几种: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理解记忆,过度学习,及时复习,经常回忆,视听结合。其实这么多手段中,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本文的前两点着重分析了兴趣的培养,那除了兴趣外最重要的就是理解记忆,这种记忆的形成若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那将事半功倍,大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只有学生自身参与理解,注意力才能够集中。也只有做到了这些,学生就能主动及时去复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用到,所以也就能时常回忆,从而达到多种手段并用,逐渐形成长时记忆。

例如在讲授“人体内的血管”一节内容时,如果单纯介绍三种血管的形态,特点及血流方向等客观内容的话,极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授课之前,可以先给时间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内讨论血管之间的联系,根据讨论的结果每个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探讨结果,学生可以通过表述、文字简图、简笔画简图与复杂的绘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主动地参与了理解的过程,老师只需稍加讲解和指导便能让学生形成长时记忆。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每节上课的经历就会变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也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篇12

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手脑并用, 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学得积极主动, 品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 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 调动多个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获取知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事物,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以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演示或操作实际问题, 使学生既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又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创造精神。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 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 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 尤其初中生更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亲自实践, 启迪思维,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力地激发学习兴趣, 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贫乏, 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 如果在教学中进行动手操作, 则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得到促进、提高。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设计问题情景与操作内容, 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指导中, 动手操作探究生物问题, 获得生物结论, 理解生物知识, 从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发展思维, 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操作目的, 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在操作中加强巡回指导, 使学生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切实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机会, 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 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而动手操作恰恰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 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形成。操作要到位, 不能流于形式, 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 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学生多动手操作能使发散思维得到培养, 达到创新目的。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 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在生物教学中, 让学生多动手并亲身实践,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 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同时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 使操作活动落到实处, 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开发智力。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大胆思索、探讨、创新, 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 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目的。如下面这道选择题: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 )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我先引导学生对题干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中含水量约占91%~92%,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 运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体内废物等, 红细胞能运输氧气, 但含水少, 白细胞的作用是防御疾病, 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最后得出答案选D。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认识过程的探索者, 学习活动的主体, 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语言对表象进行整理、加工、归纳和综合, 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完整认识过程。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 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地发表见解。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 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中, 自觉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则学生学习效果比较好。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教师要设计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 以活动促学习, 以活动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意识的、自觉的行动, 学生在这种积极、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中, 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 得到情操的陶冶和能力的培养。所以, 教师在组织动手实践活动内容时, 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求欲望, 让学生具有质疑问难的多元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究学习与创新能力。根据生物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 教师要精心组织操作活动, 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热情,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基础上, 理解生物概念的形成过程, 建立生物概念。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事物的新鲜感决定了他们对观察和实验最感兴趣, 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 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肥沃土壤。学生不仅要理解实验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 还要主动认识实验, 把课堂上所学的生物知识引申到生活实践中, 精心组织参与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 如图曲线表示某种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 这种物质是 () A.淀粉B.蛋白质C.脂肪D.水。本题从实际生活应用入手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有助于学生利用生活体验解决问题。它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真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指导学生复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物质的消化特点是: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 脂肪消化的部位只在小肠, 三种物质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由图中曲线可知, 该物质在口腔内开始减少, 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 所以是淀粉的消化, 容易得出答案选A。实验离不开观察, 观察现象时尤其要仔细,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之中的能力,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上一篇: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下一篇:小型燃气轮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