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课堂

2024-08-04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课堂(精选12篇)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课堂 篇1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每一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生活服务的。现在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的教学, 要让学生从理论回到现实, 做到理论联系现实。比如在教植物的光合作用, 可以先把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教给学生, 让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联系实际生活看有哪些现象运用到光合作用, 又该怎样运用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在可见光的照射下, 经过光合作用, 利用光合色素, 将二氧化碳 (或硫化氢) 和水转化为有机物, 并释放出氧气 (或氢气) 的生化过程。特别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 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光合作用。老师可以告诉学生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净化空气, 可以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进行有氧呼吸, 可以让学生到树林里好好地享受氧气带给我们的欢愉。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优美, 让我们更健康。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 在黑板上写;学生在座位上听、用笔记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于传统的应试教育, 但对于现在的素质教育就不适合了。现在的教育要着眼于现实, 要用理论的知识为现实生活服务。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初中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种学科教育,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如在讲授“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老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回家准备几条小鲫鱼, 在家里仔细观察鲫鱼的游泳姿势。到上课时先提问鲫鱼游泳的特点。然后老师要求学生把准备的鲫鱼胸鳍剪掉, 再仔细观察鲫鱼游泳的姿势,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出剪掉胸鳍的鱼不会转弯只会一味地向前游的结论。做完这个实验后又让学生在能大赛的方法和基本理论进行学习探究, 并进一步对全校教师进行延伸培训, 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技能大赛的重要性, 形成“重在参与, 提高技能”的良好氛围, 促进名师队伍迅速成长壮大。

五、打造真实训练环境, 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各级大赛的任务都切合社会发展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赛前准备也就应在真实环境中完成任务。针对技能大赛的要求和特点, 对学校实训条件进行综合改造和设计, 实行产学做一体化, 把学校自身硬件条件推向新的阶层。例如针对“电子装配与调试”的“单片机操作”比赛项目, 在校内组建单片机实训室, 其内部设置贴近工厂生产的真实具体环境, 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来开展相关任务, 包括实验电路图绘制、PCB制板、电子元器件安装、程序编制与调试、仿真操作等各训练环节全部在该实训场所完成, 通过工厂化模块式的实训, 从而积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而在另一方面, 又坚持依托企业、行业进行办学, 注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生产岗位操作, 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技能操作, 确保学生认识能力、操作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学得的技能更加完善, 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

江苏大丰●景亚琴

另外一条鲫鱼上把尾鳍剪掉, 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心里会想到, 剪掉尾鳍的鲫鱼游泳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此时学生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望。剪掉尾鳍的鲫鱼游泳时身体摇摆不定而且游泳的速度减慢了很多。再让学生剪掉鲫鱼背鳍, 没有背鳍的鲫鱼游泳身体会失去平衡而侧翻。最后老师在让学生总结实验的结果:鲫鱼不同的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实践既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得出的结论记忆非常深刻, 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注意观察, 会更多地想到生物的每个部位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这样学生也会更加爱护大自然了。

三、教学素材生活化

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科书, 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我们经过多年的观察得出的最科学的理论知识, 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原则。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就只能局限于教科书上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善于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如讲到植物也有年龄时, 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地去观察小树的年龄, 看树的材质等。讲胚胎的发育可以让学生回家培育豆芽,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豆芽是怎么发育的, 在上课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培育的豆芽带到课室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豆芽的细胞结构。在讲植物的分科时, 可以让学生采集一些植物进行分科, 学生通过采集和学习知道了现实生活中的植物都属于什么科。用现实生活的素材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 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 是为学生的现实生活服务。初中生物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进行纯粹的理论教学,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让生物学习走进他们的生活, 让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现实生活的需要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笔者认为, 建立技能大赛引导专业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 对职业技能竞赛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 就能摒弃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模式,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 对专业体系进行建构, 以项目为纽带, 将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链接到各项目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 使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工作任务的分解。创设工厂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极大地促进学校内部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课堂 篇2

一、扎实学习,夯实基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1、坚持每天进行业务学习一小时,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更新理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实施课堂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的生物知识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时注意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把学生已经熟悉的生活小知识与生物知识相互渗透,使抽象的生物知识简单化,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生活化教学是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

合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大自然,走进社会。逐步实现教学的开放性、生活化,使学生在体验生活中自主地学习知识,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注重了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了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对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形成非常有利。

2、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且相关概念容易混淆,学生感觉难以理解、无法区分。例如:在“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一节内容中的“扦插”和“压条”两个概念。学生容易混淆不清。扦插是先将植物体的芽或枝切离母体后再培养,而压条则是待其生根后切离母体。在教学中,只将两个概念给学生,他们不一定将其分清、记准、理解透彻。实际我们家在农村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植物的无性繁殖方法,如马铃薯、红薯、葡萄、杨柳等的繁殖。只是学生很少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学习了这两个概念后,及时鼓励学生周末回家,在父母的指导下,分别用扦插和压条的方法培育柳树苗,一个多月后,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来学校,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这样他们自然会很感兴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实践活动他们不仅得到劳动锻炼、生活体验,而且搞清楚了生物学知识。

3、观察是生物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相关的图片、模型、各种生物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启发思维,创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直观性强,而且丰

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此外,实验课时,我们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挂图、模型、投影等教学手段渲染气氛,使其如临其境,把知识由静态化为动态,由抽象化为具体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鸟的生殖和发育》中观察鸡卵的结构时,让学生四人一组准备一个熟鸡蛋,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外到内观察鸡卵的结构,进而了解各部分的功能,通过实物的观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精心设计生活化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习《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时,课前两周让学生饲养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时,课前一周让学生在家中用鸡或小猫或小狗尝试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植物的生殖”时,课前一周让学生请教农民伯伯果树嫁接的方法等等。学生通过做生活化作业,了解生活常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既可以帮助学生消化并掌握课堂生物知识,更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是学生创新的广阔天地。因此布置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也不是应付学校检查,而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将生物课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生物课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生物问题,学习生物课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使之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牢记生物知识、了解生活常识,还能体验到学习生物课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课堂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模式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把生物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初中生物教师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把生物学习带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重要性与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达到生物教学的目的。以下本文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面向生活化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面向生活化的必要性

1.当前教学中沉闷乏味的课堂氛围

纵观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学,大多数教师采取的都是灌输理论加讲解习题这样的模式。于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偶尔有一些互动也显得十分僵硬,没有任何的趣味性。这样的课堂氛围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生物好难学啊”“这节课真没意思”这种想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其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所以必须要改变这种课堂氛围,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生物课堂教学面向生活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生物教学中缺乏生活实践

目前的初中生活教学大多数都是以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和讲解习题为主。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考试也主要是通过背诵笔记的方式通过,很难发挥其主动性,导致他们很容易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失去生物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意识到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把生物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尽可能多地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物的魅力,提高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1.教学模式的生活化

针对目前大多以灌输理论和讲解习题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提倡教学模式的生活化。教师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切身地感受、认识动植物。比如说,在讲植物的嫁接这一部分的时候,带学生去附近的果园观察嫁接的过程,让他们更加清楚嫁接的原理,加深其对这一节理解的程度。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实验的作用性,多带学生做一些实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制玻片,通过学生主导实验这一方式加强他们对这一节的理解记忆。同时教师的态度也应该有所改变,所谓亦师亦友,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兴趣,与他们平等地探讨问题,而不是单方面输出,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无疑是整个课堂生活化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有很多时候都让人觉得深奥难懂,尤其是对于理解思考能力都不是很强的初中生来说。这个时候如何把深奥难懂的生物理论转化为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知识,主要取决于生物教师。生物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尽可能地使学生加深理解。比如,在讲到“生物体缺乏必需元素会产生什么后果?”时,可以结合人体缺乏铜元素会发生什么、缺乏钙元素会发生什么等进行讲解。这样会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进一步的了解,使其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必要性。

3.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目前大多数初中生物作业都有着所谓的固定答案,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就能答对,不适合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大量的生物作业、繁杂的背诵任务只能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不利于生物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布置一些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研究的方式,掌握生物理论。这样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且能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说,让他们自己去参观果园、蔬菜基地等。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会对课堂上讲的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加深其印象,达到生物学习的目的。

关于现在初中生物教学面向生活化这一话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别是:教学模式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后作业的生活化。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改变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模式,把生物这门课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把生物的学习带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生物的重要性与趣味性,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生物原理,才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陈远辉.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篇4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 使生物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课堂中, 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生物知识形成的过程, 获取丰富的体验, 从而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细胞吸水原理的问题时,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开展教学, 比如将蔬菜放置一定时间后, 蔬菜会变蔫, 为什么在菜叶上撒些水后, 蔬菜又变新鲜了?一些家庭自己腌制咸菜时, 为什么只放入菜和盐, 过段时间还会出现水?通过生活中问题的提出, 会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 从而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生物教学中, 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二、开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物教学中,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 减少学生对生物的陌生和抵触,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活中的生物内容, 将教材中的生物知识生活化, 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印象, 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生物内容。

例如在学习《生物适应环境》的问题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周围的树木, 为什么秋天杨树、柳树的叶子会落, 但是松树不会落叶呢?在学习体温调节的问题时, 让学生从温暖的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 体会自己身体系统的变化。通过学生身边事物的引用, 让学生不再抵触生物知识, 认识到生物知识是无处不在的, 能够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感受生物知识, 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也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三、利用生活化的实验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实验也是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生物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认识,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生物教学中, 运用生物实验加强课本中的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做“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时, 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利用放大镜对小肠内表面进行观察, 认识到小肠环状的皱襞和细小突起的“小肠绒毛”的不同, 从而掌握, 因为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 小肠内表面积才得到了增加, 进而得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 要求学生亲自触摸蚯蚓身体表面, 让学生感受到蚯蚓刚毛的存在, 更好地理解蚯蚓的刚毛能协助其运动。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补充, 让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在布置生物作业时, 也要注意生活化, 让学生脱离题海, 能够通过自己或小组合作的探究分析对生物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创新,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收集有关生物的知识和问题, 体会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加强对生活的热爱, 养成认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 真正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例如在生物学习结束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需要进行实地考察, 了解学校以及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污染情况, 了解污染的主要现象、出现污染的原因等。学生分成不同小组,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确定本小组的重点研究内容, 例如“噪声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 然后让学生将调查结果汇总, 编写研究报告。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实践探究,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动手以及创新、合作等能力。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探寻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现象的一门学科,如果能学好初中生物,就能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但生物学科知识的来源多从自然和生活这两方面着手。因而,初中生物中生活化教学措施的推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本文从情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这几个方面入手,细致的探寻初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学途径。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

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生物学科,因而在学习中需要熟悉整个学习过程,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教师需在教学中给学生导入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能进入到全新的感知世界内,这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场景的必要前提。为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良好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从生活情境逐步过渡到生物学习,这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也会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处于生活化的情境学习中,要将生活中的发展规律、现象和生物学科知识进行密切联系,这将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有良好认知。与此同时,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解释生物现象,学生对生物有更好的了解,也就能对生物有更多的探知欲望。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的时,教师为让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有更好的理解,可以在教学初期引入中国的一句俗语: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遗传现象,比如两只白猫能生出两只黑猫,两个父母皮肤比较白,但是却能生出一个黑皮肤的孩子,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都是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影响,也是生物基因变异的一种类型。教师在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引用较为常见的生活事物,因而需要解释生物学的各类知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场景,使学生运用现实的形象理解知识的抽象,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度的添加相生物现象让生物课程更为形象,之后借助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让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实际生活,满足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中能感悟、领悟和经历生物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生物知识的过程,了解如何用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学生看到知识学生的实用性,就会对知识有深入的认知和了解,也能真正的探究知识本质,更能进一步探寻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不同之处。如,我们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这课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何喜欢在大树下面乘凉,并能利用生物学知识给学生详细的解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散发部分水汽然后收到雾化影响,就会不断的吸收周边热量,所以夏天在树下纳凉会感觉很凉爽,学生通过这个知识点了解到夏天在树下纳凉凉快的原因一方面是树枝遮住阳光,另外一方面是树本身会吸收周边热量。教师为让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提升,就要运用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但学生在学习初期不知道应从哪个方面思考问题。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应需重视生物课外活动,尽量让课外活动趋向生活化,更要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知识融合在一起,做好融汇贯通,这样生物知识就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使教学活动更为科学。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展开实际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相关的生物知识。比如,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拓展学习层面,寻找生活中能运用生物的知识点和知识内容,如学生将食品保存看成是学习的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初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搜集家中食品保存的方法和保存过程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翻阅资料,也可以询问父母搜寻保存方法,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父母一到共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掌握观察现象,也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上课之前,教师可借助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搜寻处出来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引导学生用现有的生物知识解释提出的问题。课堂以外,生物教师也需利用现有知识引导学生做食品保鲜的相关实验。借助于课外实践,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存储方法对同一类食物进程存储,也可以通过观察各类不同的食物保存效果选择高效合理的保存方法。基于此,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设不但能拉近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也能更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布置生活化练习和作业

给初中学生布置练习和作业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也是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探究转化过程中的遗漏部分,然后进行二次巩固,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为让学生喜爱练习和作业,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实际生活内容,让初中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满足学习实践要求。通过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能将学生从枯燥的书面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更多的参与生活实践,进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动手能力,并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尝试,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并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境,力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在学习课文《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这课内容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布置有关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类相关题目,可以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将各个小组不同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全班同学统一讨论,然后形成完整的调查后提交报告。

四、结语

总之,生物知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初中生物教师不但要重视生活化生物教学方式的运用模式,更要通过各类方式让学生合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都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造福于人。除此之外,通过生物知识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引导当代初中学生树立健康的生物学习理念。

参考文献:

[1]胡同炎.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06):3-6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课堂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一、引言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只有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

相对于语数英等主科来说,初中生物由于不参与中考,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较低,无法激起学生们强烈的学习热情。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愿意学、主动学、有效学呢?生物教师们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贴近自然的生活实践是最大的课程资源,所以我的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生活事例带到课堂中,使生物教学生活化。这样,生物学习就会成为一件非常轻松而有趣的事情。

二、用生活事例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一部好看的电影,之所以好看,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人胜,更重要的是开头必须吸引人,让人有看下去的强烈欲望,这样才会发现后面部分的精彩。听一堂新课和看一部电影一样,如果没有吸引力的新课导人,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游移于生物课堂之外,而一个好的导人设计,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中。正因为生物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完全可以把生活中的精彩事例导入到课堂,用与学生生活经历重叠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

例如,在《人体的激素调节》导入时,我问学生们:“你们坐过过山车吗?”在如今,很多学生是见过或是亲自坐过的。所以我继续问:“坐过山车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他们的回答或许是“感到紧张害怕”,或许是“觉得刺激”。但不管怎样,我的目的达到了,因为这个时候他们通过回忆回答时,注意力就已经集中了。于是,我很顺利地引入新课: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和我们人体的激素调节有关。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可以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也会有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欲望,从而保证了这节课前一段时间的课堂质量。

三、用生活事例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关心理研究表明,教师采取丰富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是兴趣。如果在课堂中充实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有趣生活事例,学生会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地集中注意力听讲。

例如,在《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节中,书本对肾上腺素描写较少。针对这一点,我用一个生活事例对肾上腺素的作用作了补充。如“为什么人害羞时会脸红?”这是因为人感受害羞时,大脑皮质刺激着肾上腺,分泌出少量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分泌时,能够使人体内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人的脸部血管丰富,脸自然就发红发热啦。

又如,在《人體的免疫防线》一课中,我讲了一个亲身经历:有一次我感冒了,并且有点发烧,但是我没吃药,一周之后感冒好了,这是为什么呢?我告诉学生:从我感染病毒到痊愈这个过程,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识别侵入人体的抗原(病毒)到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再到最终打败抗原的过程,需要几天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还可以刺激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多学生都有过感冒,所以这样的例子,学生们是愿意听的。而我通过一个亲身经历把现实带到了课堂,把理所当然的事情解释出来,让学生们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四、引用生活事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要使生物课堂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就应该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某些生物知识;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和具体之间建立联系,实现从了解书面知识到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升华。

例如,在《饮食与营养》一节中,当了解了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后,我通过生活事例给学生们介绍了另一种鉴定方法。如“我们去商场买羊毛衫的时候,会看到营业员有在旁边准备一个打火机。羊毛衫是否货真价实,可用打火机辨真假。因为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如果这件羊毛衫含毛量较多,那么燃烧后会发出臭味”。这个例子加深了学生对通过燃烧来鉴定蛋白质的印象,又让学生们学到了一招生活小窍门。

又如,对于“在呼吸运动中,为什么肺容积增大时,气体会从外界进入到肺?而肺容积变小时,气体会从肺排出体外?”对于这一问题,初一学生较难理解。为此,我把肺比作一个糖罐,把气体比作糖,现在糖罐中装满了糖;如果把糖罐换成大一号的,要装满糖罐,就要再放人些糖。同理,肺容积增大时,气体就要进入去填充它;把糖罐换成小一号的,就要拿出些糖,否则就装不下,那么相同的,肺容积变小了,气体就要出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能非常方便地理解记忆了。

五、引用生活事例。不断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两大类。现在,许多国家的教育专家积极倡导发现学习或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究、分析和体验,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相应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常被忽略而带有疑问的事例,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学习和探究,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

例如,在《昆虫》一节中,讲到蝗虫一对触角的作用时,我列举了同样有一对触角的昆虫——蚂蚁。我们平时可以观察到,某块地方有食物碎屑,如果这块食物较大,一只蚂蚁搬动不了,就会叫几个同伴一起来帮忙,不一会儿,蚂蚁便会成堆地聚集过来把食物搬走;那么,蚂蚁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交流呢?这和触角有关系吗?它们的“信息语言”又是什么呢?我没有马上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课后通过观察,寻找答案。

又如,讲到果实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喜欢吃草莓吗?你们吃的草莓属于果实吗?那么它的种子在哪呢?很多学生估计都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果实的认知是: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果实包括了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种子外面有果皮。但草莓却是不同,那么学生们下次吃草莓的时候就会带着我的问题去注意这种水果了,并且也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是属于果实。

六、利用生活事例引导学生科学运用知识。远离生活误区

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物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选取某些生活常识误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从而远离生活误区,实现科学、健康的生活。

例如,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放炮仗和鞭炮。一到这个时候,大人们纷纷让小孩堵住耳朵。在学习了耳的结构后,我问学生: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很明显,运用所学知识可知,只堵住耳朵是不正确的。外界有巨大声响时,我们堵耳的同时还应该闭上嘴巴,或者也可以不堵住耳朵,但要张开嘴巴,以维持鼓膜两侧大气压的平衡,防止震破鼓膜。

又如,在《人类性别的决定》一节中,当了解了子女性别是如何形成后,我和学生提起电视里常看到的情节:婆婆思想传统,重男輕女,想要个孙子,但是儿媳妇生了个女儿。婆婆不满意了,怪媳妇。其实,这能怪媳妇吗?当然不能,这是没有文化的老人的一种不科学认识。现在学习遗传学知识后,学生就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辨别生活中的一些是非观念。

七、结语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教育,又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可见,生活实践和不断累积的经验在获得知识方面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活经验能指导人们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并丰富人们的生物知识。另外,生活也向我们提供了无穷的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解决。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本载满了各种神奇奥秘的生物书。从这本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到很多,思考很多。

真正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力量。在生物教学中,我无需运用华丽或深奥的词句,我只需运用一些通俗易懂、学生做过或见过的生活事例,向学生展示生物知识的生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觉知识就在身边,感受知识的实用性。通过这种教法,我的学生上课更专注了,思维更活跃了,提出的问题更多了,对生活中的事物观察得更仔细了,因而对课本上的生物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了,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更乐于上生物课了。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7

“生活即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上世纪提出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特别是苏教版在我省的全面推行,生活教育方式再度引发人们的重视。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结合实际,才能更好地起到教育的作用。生物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的趣味,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启发学生思维,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因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教学方式生活化

1.1 课堂形式生活化

课堂形式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对于初中生,刚刚接触生物这门课程,既好奇又紧张。课堂形式可随意自然一些,完全可以摆脱由教师讲解课本,学生记笔记的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不仅仅于成绩上对学生进行提高,同时也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现力得以提升。同时,形式多样的课堂会使生物从其他科目中脱颖而出,使其

在一轮复习中,我适当采取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思维导图方法。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复习生物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在二轮复习中,我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网络化,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考试前绘制的考点思维导图更成为不少学生复习总结、提升的有效工具。(下图所示为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4.2倡导笔记变革,学生尝试思维展现,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性。

教学的过程,落实到关键是学生,课堂的变迁不单单是教师展示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才是核心,在这样的出发点下,我以思维导图为依托,从课堂笔记出发,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自己的笔记色彩丰富起来,内容直观具体起来。

例如在以大肠杆菌这种模式生物为载体的专题复习过程中,先由教师将主题画在黑板正中,由学生从五本教材所学的知识中提取关键字,然后由同学分组将有关的知识要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小组每位成员负责一种颜色,之后由各小组展示成果,相互评价。

当一幅幅色彩鲜明的作品呈现的时候,那种视觉的冲击力是非常有震撼力的,每张图都呈现出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过更具亲和力与表现力。

1.2 师生关系生活化

师生关系是一个很微妙的话题,如果处理得当,就不仅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课堂上,师生更多的是朋友,是家人,不仅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这其中,教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幽默风趣的说话风格是最能打动人的,即便是偶尔的自嘲几句,也能够极大地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的热情。教师应努力塑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张弛有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2. 教学内容生活化

2.1 问题导入生活化

问题的导入要贴近生活,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例如在讲解生物进化这部分内容时,直接照本宣科地告诉学生:“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在大自然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优势者得以生存,劣势者惨遭淘汰。”这样的开场方式未免显得单调、乏味。换个方式,比如:“大家最近都在看什么电视剧?我最近看了部电视剧,叫做《步步惊心》,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有个问题我一直在想,咱们现代的人真的和古人长得一样吗?那如果若曦穿越到远古时期,你们感觉她们长得还会一样吗?”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出生物进化的理论,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这就是将生活联系教育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只有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角度上,才能激发学生与自己发出程,由于有自己的创意,学生体会到了巨大的学习成就感。

5.实践后的思考

就教师层面而言,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操作快捷、图像形式多样和容量大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快捷的制作思维导图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但是我个人觉得再精美的思维导图,当你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自己亲历的一个思维过程。

就学生层面而言,我更强调学生手绘的重要性。这样的方式更自然、更直接、更适合课堂。软件永远代替不了你的双手,只要动笔去画了,体验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就会有所收获。

有时候我也在担心:仅仅在生物这一门学科上采用这种思维导图学习方法,学生会不会在其他更多的时间里又回归到了原来的学习思维方式中去呢?但是实践发现,学生是智者,他们会甄别方法的好坏,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正越来越多地被他们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并收获着。

总之,正如英国的一位管理学作家Dr Tony Turrill所说的那样:“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您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它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随着问题的发展,您可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思维导图为我们打开了学习的另一扇窗,思维导出图像,图像引导思维,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4.

[2]杨大宇.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分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2.

[3]吴举宏.思维导图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生物教学,2007.12.

浅论当今大学生成长的途径

———学习《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叶苗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上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回顾了清华大学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指出清华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特别提出了对当代青年学生的三点希望,并指出:“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于我们总结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深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一、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

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第一点希望就是: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教育部组织的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共鸣,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生物教学中从不缺乏实例,只要用心,就会找到更好的方式。

2.2 课堂内容生活化

课堂内容生活化是指将实际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中来。在成功导入问题之后,切忌开始大规模的阐述理论,语言仍需贴近生活,引用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在生物遗传一节中,可以引用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或者提问用西瓜籽能不能种出南瓜苗。在生物变异中,可以引用家里的一对大白猫生出的小猫中有一只花猫等。生物的遗传、变异总是形影不离的话题,在变异的话题阐明之后也可话锋一转,引出上节课提到的遗传,也会取得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

2.3 实验材料生活化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初中生物中最经典的莫过于用蛙类做搔扒反射的实验。常年的教学当中,我发现这样的实验方式对大多数的学生难以接受,他们会认为这种实验太残忍,从而对生物实验产生恐惧感。所谓实验材料生活化,就是以社会作为实验室,就地取材,做一些安全、有趣,学生愿意做的内容。例如在条件反射中可以做眨眼实验(就是将某物体突然靠近人的眼睛,会出现眨眼的现象)、膝跳实验,等等。这些小实验取材简单,操作方便,学生更喜闻乐见,甚至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搬回家里。

3. 教学任务生活化

3.1 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一直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一味地写作业,抄

杨永彬

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近八成的学生表示有入党意愿;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85.9%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但同时,因为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和进入社会准备阶段,对未来充满奋斗的渴望和生活的希望。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痛苦挣扎;难免思想稚嫩;难免困惑多多。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大学生辅导员,须经过苦口婆心的教育,耐心细致的工作,让大学生们跨越生命的鸿沟,帮助他们完成思想的洗礼。

大学生除了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那么,大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第一,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经常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磨炼和自我提高,具有改造自我的勇气。第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善于与他人交往,用宽容的眼光看社会、事业和友谊,以真诚、包容、信任等正面的态度改变虚伪、嫉妒、猜疑等消极的态度。第三,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社会、生活充满希望,对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不必羡慕人家,不要苛求自己,培养抗挫折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呼吁“建立起人格长城来”。这里用了“长城”一词,说明健全人格建立的不易。但同时也说明,健全人格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像长城一样牢固,可以抵御各种歪风邪气。

人在社会中总要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团结合作是人的生存方式、道德规范和品格修养。具有团结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大学生具有本能的交往欲望,希望建立一个多笔记,虽有利于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掌握,但久而久之,却有可能使学生对生物产生反感。我并不反对习题作业,但也不倡导,只希望能够将作业与娱乐结合起来。例如可以让学生每人选择一种植物或者养殖一种动物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或者作业中要求每人列举身边存在一些存在的有关生物变异、遗传等与生物有关的实例,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学到的内容。

3.2 社会实践生活化

社会实践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亦可由学生自主选择课余时间进行实践。例如最常见的社会实践内容就是遗传病史的调查。还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参与一个课题的调查。例如水量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吸烟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左惯手的遗传特点等,让学生在社会中进行充分的调查,然后在课堂上进一步讨论,互相交流意见,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生活化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4. 结语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篇8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生活化就是指教师找准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与生物知识的结合点并将其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使教学目标成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枢纽,知识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习到与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相关的科学知识,掌握解决方法;能力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能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去构建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概念知识框架,使概念的学习不再纯属依赖于记忆,而是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即教会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学习概念知识,培养学生挖掘生活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激活生活经验

教师一定要在备课前,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以科学知识为中心设计课堂导入。例如,在讲解《细菌》这一节课时,可以借助日寇侵华时的“生物战”也就是“细菌战”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导入。每个学生都有爱国情怀,而且历史战争对于学生耳熟能详。

2. 创设生活情境

在讲解抽象概念之前,可以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自然而然引出概念。这样以来,概念的讲解不会显得很唐突,结合着生活实例可以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3. 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刚形成概念时,并没有达到理解的地步,对于概念的学习大多依靠的是记忆,而这个时候加强学生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要不然学生会非常容易忘记和忽略一些重要的概念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概念重新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生活经验。

4. 回归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健康的性格,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事,教会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教育中,如果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学生有可能会出现生命意识麻木和淡化的情况,难以辨别真假是非,这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要重视起来。例如,学习了细菌的生殖方式之后,学生了解到细菌生殖繁殖速度快,这时候教师可以穿插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醒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卫生,要防止被细菌感染。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

1. 设疑法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行为》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看电视这一生活事例为教学切入点,以“猎豹捕食”这一生物现象为例,来引导学生形成动物的行为这个重要概念。巧设问题串,激发学生求知欲。

2. 活动法

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针对“生态系统”这一核心概念,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四组,让学生分别扮演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这样的角色的扮演,使学生明白这四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也使学生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怀。

3. 形象法

学生在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两个重要概念时,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借助于“印度狼孩”的图片和视频,首先先让学生分析这两种行为各自的特点,利用这两种行为的概念及特点来具体分析“印度狼孩”的一系列行为。在分析狼孩行为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这两种行为的本质区别,即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具有有的行为,是不需要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模仿就会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4. 类比法

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两个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区分这两个概念,教师可以采用类比的教学方式来讲解,借助学生都熟悉的图形进行比拟,如下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图形展示,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分裂和分化的过程,并加深了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和记忆。

总之,在新课改实施浪潮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原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也改变了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态度,只要我们教师一直坚持生活化教学,我们培养的就不仅仅是考生,而是未来和谐人。

摘要:生活即教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还能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发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生活化教学的优化策略往往是多元化的。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生物,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许玥.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行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2]孟召英.联系生活实际·搞好中学生物教学[J].山东教育科研,1994(5):73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课堂 篇9

一、拓展生活化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属于思维型、逻辑型学科, 在学习中, 学生往往缺乏感性思维的运用, 因此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觉得艰难。如果教师能够重视生活化引导, 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放大于生活, 那么将令生物学习换来不一样的效果。生活是学生们熟悉的环境, 从熟悉的环境中选取与课本知识相关联的部分, 不仅能够形象化知识理解, 还能够让学生放松情绪, 消除畏难心理,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尽量挖掘生活中学生感到熟悉、放松的素材, 紧密结合课文知识, 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例如, 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 教师让学生回忆在超市的食品成分说明中见到的蛋白质。生活化的话题让学生顿时来了兴致, 纷纷努力思索。有的说在减肥健康食品分析中见到过蛋白质摄取量的建议;有的说在健身营养食品中见到过蛋白粉。生活化的引导很快将蛋白质与生命健康关联在了一起, 让学生们情绪高涨地进行生物学习。

二、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加合理、贴近的导入, 能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开个好头。生物学科进入到高中学习阶段已经呈现出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和灵活分析能力。而生活化情境的植入能够让学生们以熟悉的认知尽快适应知识点, 集中思维投入课堂。情境教学的可展示方式也非常丰富, 教师可以利用图文结合、视频、网络等手段来完成导入。情境材料的选取要能够对学生产生广泛的吸引力, 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范围。例如, 在“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中, 教师用模拟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人类胚胎在母体里从形成、细胞分裂到生长、发育的过程。学生们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有的还忍不住感叹:“这么复杂的人竟然是这么小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真是不敢相信。”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新奇与兴趣, 并能够随之放开思维, 迅速投入。

三、注重生活化实验设计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的探究性与操作性为学生相对枯燥的学习中带来了一抹亮色。因此,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点。但高中生物实验也具备操作过程繁杂, 操作细节严密的特点, 也因此可能使学生形成心理压力。如何能够让实验教学的本质特点最大化地发散出来?生活化旳设计是重要的途径。生活因素能够让生物实验操作严谨但不严肃, 更容易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引导放开思维, 培养出创造能力。教师要从活化自身思维做起, 对关联的生活元素多发现, 对学生的生活化应用多鼓励, 可以通过选择生活化材料、生活化器具, 贯穿生活化思维等方式来引导实施。例如, 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教学中, 教师首先用人体健康与PH值的维持关系重大这个话题引出学生们对生活中个人健康的关注兴趣, 使学生在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基础上展开实验。实验材料也选择了贴近生活的苹果、牛奶、虾等。增加了生活意义和生活元素的实验, 让学生的投入积极性和学习深度性都得到了较好的拓展。

四、增强生活化活动实践

传统的生物课堂大都以教师的“讲”为主, 课堂紧凑、紧张, 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因此不容易得到开放性的引导。生物课堂也需要得到适当的调剂, 尤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个教学思路。一方面, 在生物课堂设置生活化活动有助于调节课堂氛围, 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 生活化活动可以说是生物教学的实践回归, 能够让生物学习巨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同时也能让参与其中的学生, 迸发出更多个性感悟。活动的设置要灵活度高, 参与性强, 能够最大限度触动学生的学习感受。例如, 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3“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时, 教师组织学生就“生物性污染与化学性污染谁的危害性更大”的主题开展了讨论活动。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生活中就能够观察到、感受到的话题仿佛打开了学生们的思维闸门, 讨论过程十分热烈, 双方都积极寻找理论及事实支持, 如:近年来常报道的“赤潮”现象已经在多地发生, 危害正常用水和景观观赏性等。生活因素与教学活动的融合为学生带来了活力与灵感。

生活情境在高中生物课堂的运用 篇10

一、利用生活认知矛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冲突的过程。 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接受也需要经历原有观念与现有知识相融合的过程。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很少思考其产生的原因,而是从其表象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因此,在生物课堂上,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会产生疑惑,甚至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发生冲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知识或观念上的不平衡性而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发问、解惑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实现认知水平的提高。利用生活认知矛盾而创设的生活情境并不是简单地对生活问题进行分析,而是通过科学的组织和安排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民主、平等、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敢于分析,促使学生主动提出自己对事例或现象在认知上的误差,更好地推动认知冲突的解决。

例如,在学习“内环境成分”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份血检指标,让学生分析血浆的成分,并将不同状况下的血浆成分进行对比,对生病、跑步等状况下的血浆成分进行猜想。随后,通过学生的对比性分析,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认知。然后,教师再对溶液渗透压及p H等问题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利用原有的认知冲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生物学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同时社会热点问题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如转基因食品、生物芯片等都涉及生物科学。高中生正处于吸收知识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学习焦点不仅仅在于书本内容,也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把一些问题与生物科学衔接起来,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形成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基因”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太空生物的种植与研发作为一个新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同时结合“彩色小麦”的培育技术,引导学生对太空生物的培植问题进行分析。“彩色小麦”技术是周中普与李航经过十年研究而培植成功的。该技术可以把一般小麦中含有的碘与硒经过滤后除去,利用化学、物理及“远缘杂交”原理增加小麦的钙、铁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在太空中种植 “彩色小麦”还要考虑太空环境的特殊性,还要综合射线以及未知射线的物理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新的问题、研究新的方向、获得新的知识。另外,以“禽流感”“非典”等事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流行性病毒的特征及控制方案;以湖泊、河流蓝藻事件为资源,分析河水、湖水的富营养化问题等。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切实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三、利用形象化生活场景,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生活情境教学法不仅仅包含对生活问题的研究,也包含对生活化场景的创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场景;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形象化语言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学习“内环境与稳态”一节内容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场景:某学生跑完3000米长跑比赛后,开始冒冷汗,出现眩晕感,随后该学生被送到了医院,医生为他注射了葡萄糖液。教师继续提问:“葡萄糖液对学生起了什么作用?葡萄糖液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细胞?”

再如,进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教师可以运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俗语为学生讲解遗传学的相关问题。这种形象化场景的创设与引导性的提问相结合,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分析。

四、利用常见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以生活实践指导生物教学。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掘出有利于学习的资源,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主动利用生物知识分析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自觉提高科学素养,使生物知识学以致用。

例如,红绿色盲和佝偻病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遗传疾病。红绿色盲不能分辨出绿色与红色,因此具有视觉上的障碍。佝偻病则主要是由于小肠无法有效吸收钙、磷等元素而导致骨骼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良等问题的发生。红绿色盲多见于男性,而佝偻病则多见于女性。

再如,2015年福建卷高考试题中,出了一道关于X染色体与DNA的相关题目:“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 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此类题目属于现代生物科技类试题,练习中可以多向学生讲述此类问题,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主动分析生活现象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针对具体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适当结合多媒体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通过多媒体方式,运用图像、动画、声音等技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理性的问题生动化,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蛋白质”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利用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发生在前几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向学生展现大头娃娃的图片,并对图片进行解释:“同学们,大家看到的图片中每位娃娃的头部都明显大于普通婴儿,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奶粉商家在制作奶粉时加入了三聚氰胺,其导致婴儿体内蛋白质大量减少。那么蛋白质的结构是怎样的?蛋白质对人体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呢? 为什么婴儿体内缺少蛋白质就会出现“大头现象”呢?什么食物里含有的蛋白质较多?”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 使得课堂教学进程更加顺利,学习气氛更加浓厚,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分析中来。

六、总结

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包含着丰富的生物科学知识,生物学科知识能够指导和作用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可利用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场景,把生活现象与生物知识相结合,使生物学科理性化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与情境,利用高中生对新知识和社会热点等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生物原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忠.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生物技术世界,2014(9).

[2]王蓓,毕晓白,蔡民华.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举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课堂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3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很多理念也逐渐深入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深处,其中,注重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理念之一。为此,在很多教学领域内,各任课教师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探讨,而这些探讨的前提,应该是建立在与所授科目的学习特点相契合的教学方式。从这一角度讲,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提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是一种契合初中生物教学规律的授课方式,具体来讲,教师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良好的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巩固和实现。

一、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转换

初中生物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与生活有着或浅或深的联系。具体来讲,初中生物的学习内容中,诸如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都是与学生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知识。但是,在长期的教科书发展过程中,初中生物的教学和学习,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授课以及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上,而对其中蕴含的生活化的气息,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活化的趣味,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忽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上,要更加突出其生活化的特点。

当今,新的教学背景逐渐产生,在教育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逐渐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理念的变化也应当从一定的程度上,实现在教师教学行动中的转化。教师的教学行动可以包括教学之前的备课阶段,课堂教学的过程,以及课后阶段,其中,在教师的备课阶段,教师应该做到相应的备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来促进自己的教学更接近于生活化的教学。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出现的那些文字型的、抽象的初中生物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转换和加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比如在对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对某些植物进行呼吸相关的实验,然后让学生对实验后的现象进行分析。这样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接受初中生物知识,能够减少知识与学生学习之间的陌生化的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生活化教学情景的设置

在初中生物的知识设置中,除了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的知识,还存在一些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但是很难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式的学习,进行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有些远的初中生物知识,产生与学生的学习更近的距离。

具体来讲,一方面教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情景的创设,可以通过类举的方式实现。所谓类举的方式就是指,教师在相似的知识的前提下,对某一个相关的案例的讲解中,可以通过这一案例与其他事例之间的相似性的知识特点,进行合理的转移。比如说,教师在遇到与“生物变异”相关的知识讲解时,我们知道,这一原理来自于生物知识中的与遗传相关的知识,因此可以将其转换为我们所熟悉的遗传知识,如我们平常所说的“龙生龙,凤生凤”等俗语知识,以及生物遗传中常被提及的身高遗传、双眼皮遗传等相关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自己对熟悉案例的分析和理解,不仅可以增加对相似案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还能够在一种趣味化的学习氛围中,增强自身对初中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从另一方面来讲,教师这种生活的创设,也是一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方式,在这种轻松环境下,学生容易放松自己的学习紧张的状态,从而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自身的情感学习的体验。同时,在这种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下,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创造性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课下作业更具生活实践性

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在课上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能够获得生活化的体验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与知识相关的练习或者是课下作业,对学生初中生物这门学科进行进一步的生活化的体验式学习。

之所以在初中生物的生活化的教学和学习中,既提倡学生在课上的生活化体验的学习,还提倡学生在课下进行与生活化相关的学习体验,是因为任何学习只通过单一的学习方式,都无法实现这种学习方式上的深层面的效果。因此,在巩固和运用一种学习效果的前提下,一种学习方式还需要另一种学习方式的补充。正如我们所讲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生仅仅通过教师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在小范围内的生活体验,难以达到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应该起到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布置相关的生活化的作业,然后通过这种作业训练的教学方式,对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巩固。

具体来讲,教师在布置作业或练习的时候,可以注重于生活化的趣味方面加以着手。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类似于“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从“生物学”的角度入手体验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和趣味。同时,这种“小实验”的具体操作方式,还能够弥补上述提到的学习方式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的教学弊端和漏洞。比如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汽车尾气对植物的生长所产生的影响这一“小实验”,进一步将结论扩大为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一话题上。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在研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产生的反思能力、想象能力等。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 篇12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生物学问题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知识、学习终身受用的生物知识, 这是我们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类似的知识 (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知识) , 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思维、不断地发现。

让生物学教学走进生活, 让生物与生活零距离, 就是要缩短生物学与生活的距离, 教师要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 关注学生的生活范围, 勤记一些有关学生的生活资料, 注意收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然后把这些活生生的内容移进课堂, 从生活实例中, 引导学生发现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 感悟和体会生物学思想方法, 探究生物学规律, 然后再将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思想服务于生活, 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拓展广阔的学习空间,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体验生物学的实用价值。

二、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知识链接到生活

教师要善于利用资源, 让社会生活走进教材, 再用教材指导社会生活, 使学生学习有意义, 有兴趣。

以“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一节为例, 这一节内容丰富, 和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试授课前先随堂做调查:“你是否经常不吃早饭来上学?”结果有近一半人举手。问及不吃早饭的感觉, 很多学生深有体会, 答出肚饿、肚痛、头昏没精神等。然后老师引出学习内容:人体为什么需要营养物质?怎样才叫合理膳食?老师这时再联系生活实际讲一日三餐如何搭配,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天的食谱, 并针对学生在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其中的危害, 如不吃早饭的危害、不爱吃蔬菜的危害等。还应该结合当今一些常见的生活方式病, 如高血脂、高血压等, 指出:不能把饮食习惯当成小事, 它是关系到人们一生健康的大事。作为生物教师, 应让学生知道, 合理营养是一种生活理念, 应想方设法让这种生活理念在学生心中扎根, 这比一次生物考试成绩更有现实价值。

三、走进学生的生活, 联系社会实际

生物科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发展密不可分, 社会生产生活中大量的问题、事件、新闻、时事热点、科技进展等都可引进课堂, 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 把学习特定内容变成一种社会参与。如肾移植、肾透析的引入, 学习肾脏的功能、心脏搭桥手术引入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学习, 引入世界粮食问题来学习光合作用等。

例如, 教“生态系统”时, 让学生走进校园的一块草坪, 让学生找各种昆虫、小动物, 各种杂草和许多不知名的生物, 教师回教室总结:我们把这些看成一个整体, 它们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青春期教育, 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精彩源于对教材的超越, 教师大可不必拘泥于书本, 联系实际、走进生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挖掘生物教材中德育资源, 并将之渗透在学生生活中

作为教师, 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是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例如, 学习光合作用时, 我们不妨对光合作用的意义做一番逆向思考:如果没有光合作用, 世界将失去生命的动力, 所有生物将失去食物。动植物将由于缺氧而死亡。因此, 我们应学会感恩, 自然是平凡的, 但也是弥足珍贵的。亲情、人身自由、人身安全都是平淡的, 但也是最珍贵的。拥有时不知道珍惜, 失去将追悔莫及。

五、组织小组间竞赛, 激发学生热情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需要激励和调动的。教师在课堂上, 面对各种教学内容, 可以开展一些知识竞赛, 试题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组织小组间进行竞赛, 让学生勇于参与、积极思考。

上一篇:自主拓展下一篇:洗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