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2024-09-14

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通用12篇)

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篇1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遵照新课标要求, 尽可能地使课程富含实践性、趣味性, 贴近学生的生活, 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会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实践

新的时代就有新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将现实生活中的课物理现象转化为物理知识教授给学生, 用真实的生活现象诠释抽象的物理学理论。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 通过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新策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面是我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具体做法。

一、物理知识联系生活

物理学理论是物理学家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中探索总结出的一些系统理论,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 初中物理教学一定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 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和生活情境为出发, 引导学生感受物理现象的本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物理学习当中。比如, 筷子在水中的弯折现象, 暖水壶中灌满开水后木塞会跳得很远, 但水少了以后这种现象也就消失等物理现象都是非常有趣的。学生好奇心被激发起来, 进而搜寻资料, 积极实验, 探索物理现象的原理。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真正的成了课堂的主体。另外, 物理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中取材, 巧妙设置物理问题。比如, 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时, 举例说明当自己不小心撞到别人时, 自己会痛, 别人也可能摔倒;用脚踢球时, 脚会疼球也会向反方向运动……运用这些实例,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身边一些物理现象, 学会用科学的理论解释问题, 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除此之外,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爱上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也不愿意追根究底的话, 那他永远不会取得进步, 所以物理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瞄准能使学生兴奋、好奇、迷惑的现象设置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分析、提问, 并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例如, 用多媒体播放小船行驶在峡谷中的画面讲解“参照物”这个知识点, 提问学生为什么船在行驶山却在“动”?从而引起学生激烈的争论, 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合作性学习和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物理教学贴近生活

不论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 都是自然科学, 而自然科学都以现实生活为载体, 是人类对生活的认知, 促进了科学理论更加完善, 所以我们必须关注生活、联系生活, 从生活中求解, 在生活中获取知识。首先, 物理问题不可能独立于客观现象而存在, 学习物理无非是希望教会学生运用物理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一定要懂得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如通过举行拔河比赛来向学生解释摩擦力原理;借助坐校车时司机刹车大家都会站不稳解释惯性原理;用坐电梯描述重力和失重原理等。这些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例子往往更有说服力, 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其次, 物理现象和知识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 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的学习素材, 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认真观察现实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物理现象并懂得如何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它。比如班级聚会时, 提问学生:为什么酒瓶用开瓶器打开更容易呢?间接向学生传输物理学知识, 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 在生活中学习。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例告诉学生物理知识的价值, 做到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再次, 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情绪, 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或者成功完成一个实验时, 要给予表扬, 让学生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并从其中获取更大的学习动力, 从而喜欢上学习物理。

三、物理作业走进生活

如果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那么作业就是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和迁移的途径, 合理的作业布置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拓宽知识面, 促进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学生的作业绝不可以脱离实际, 必须具备生活化和个性化, 且可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 怎么设计课后作业比较合理呢?一方面, 从生活取材, 使学生的作业和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让学生因为学习了物理而增强生活和生存能力。比如电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解决一些日常断电、短路等问题,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故障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另一方面, 培养学生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好习惯, 通过实践, 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知识, 从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比如, 带学生去测量旗杆的影子, 熟练掌握测量方面的知识, 并计算旗杆的高度。最终学会知行合一, 灵活的将抽象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

四、总结

总之, 在课堂上并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物理知识, 教师必须将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明白知识的力量的巨大的、无价的。只有让学生重视物理的学习,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会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拉近生活和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最后, 教师要坚持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 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平.浅谈物理教学生活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10 (10) .

[2]余沐诤.生活化情境教学促进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2.

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篇2

一、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

生活中有许多非常好的并且非常实用的地理知识,这类知识的讲授往往能够非常有效的给课本内容的教学带来辅助功效。例如,一次课堂上和学生们探讨了如何辨识方位,随后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以北半球为例,在野外如何确定方向?这个问题如果单纯从课本出发很难找到直接答案,即使能够找到答案,辨识的方法也十分单一。然而,学生们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并且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会发现很多实用的辨识方向的方式。我让大家课下仔细想想,回忆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方式能够辨认方向。在检验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时我看到,很多同学都非常善于利用生活素材,并且给出了各种好的答案。如在晴朗的白天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在晴朗的夜晚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在下雪天,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北,化得慢的是南等等。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答案的汇集不仅让学生耳目一新,也将课堂推向高潮,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同时又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地理知识就在身边,通过学习地理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二、列举生活化的教学实例

生活化的教学同样可以体现在生活实例的列举上,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课本中讲到的一些知识通常较为理论,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师如果能够列举一些生活化的实例来作为知识讲解的辅助,这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大家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也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发散与迁移,要通过生活实例的列举来增进大家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体会,这将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多知识点的讲授过程都可以穿插一些好的生活实例,并且实例的呈现方式也很多,教师应当做好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让生活化教学能够在地理课堂上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例如:在讲《海陆的变迁》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汶川大地震的影像资料。学生从悲壮的画面中深深感悟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国四川汶川会发生大地震,如果一旦发生了灾害,我们大家应该怎样做。生活实例的列举不仅给大家创设了更为生动的教学情境,也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又如,在讲到我国人口问题时,我给学生们播放了春运时上海火车站的情境,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深深地体验到我国人口之多,并且会结合课本知识为缓和我国人口问题献计献策。

三、设置生活化的探究活动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体现在生活化的探究活动的设置上,这同样是丰富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模式。想要增进学生们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设置一定的探究活动是很有帮助的,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也能够深化大家对于相关教学要点的理解与吸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设置更多生活化的探究活动,这对于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也是一种推进。在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之后,我给学生们设计了这样的拓展和探究活动:日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物品,但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它呢?它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知识呢?我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日历,并且总结出日历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呈现的主要信息。很多同学平时根本就没有仔细观察过日历,通过这次探究活动,很好的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不少学生回家观察的都很认真,并且总结出我国的日历通常由阳历和农历两部分组成的。阳历是根据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依据,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并根据拓展的知识,分别说出了公历和阴历的优缺点。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不仅将课本知识很好地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也让大家有效地展开了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实践。

四、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学现状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物理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这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化的知识引入其中,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化,降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难度,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导入环节生活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活动由多个环节组成。其中,导入环节占据基础地位。如果教师不重视导入环节,一上课就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会让学生感觉到较为突兀,并且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快速集中在本节课上。鉴于此,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设计有趣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物理教师要将导入环节与生活相结合起来,借助生活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以“光的折射”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来导入新课:(1)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让学生观察其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2)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有的学生回答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还有的学生回答:看到没错位。接着教师总结:筷子没有折断,粉笔没有错位,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错觉呢?要想找到产生错觉的原因,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要学的新内容——光的折射。教师在导入环节中所引用的现象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引出新课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充满了好奇。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本质上讲,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得当,这势必会影响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要保证教学方法的生活化,借助生活现象来引出物理知识,利用物理知识来诠释生活现象。当然,教学方法生活化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并慢慢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问题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问题设计得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在讲解某一个物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专门设计问题,并将问题与生活相结合,保证教学问题的生活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问题生活化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能借助生活中的常识来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做学生不再对问题产生畏惧的心理,而是愿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我们以“静电现象”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当老师在解释静电现象这一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化问题:(1)用梳子梳头发时,头发被站起来了,怎么解决?(2)裤子粘在大腿上怎么办?(3)为什么油罐车后面都有一个尾巴?(4)高层建筑物上为什么都有一根避雷针?通过让学生回答以上这四个问题,学生对静电现象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借助生活现象来引出问题这一做法增加了物理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

用性。

四、课堂实验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物理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为了能够便于学生轻松地理解物理知识,有时候必须借助实验,让学生了解到理论知识的来源。通过实验,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物理理论知识的真实性。在物理实验中,教师要赋予物理实验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物理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身边存在很多实验资源,如:日常用具。与实验器材相比较,从价格上来讲,日常用具较为便宜,借助日常用具来开展物理实验,既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又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的丰富多彩。

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借助空矿泉水瓶、注射器等来完成很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在做惯性实验和密度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石块、木块、水来完成这些实验。我们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推桌子、拉桌子;用脚蹭地;用手拉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的物体来做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当学生在做不同的物理实验时,学生能分清楚施力和受力,由此来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

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近几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开始涌现出来。将生活化教学运用到物理课堂中,物理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物理教学生活化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4(5).

[2]魏彦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

初中物理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篇4

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 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充分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话题, 自然地生成情景, 用生活事例导入新课, 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 教师在讲授新课或新的内容时, 应当由学生熟知的经验和具体事例引入新课。

例如, 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 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自然现象和分析一些生活经验, 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 在讲授“光的折射”时, 可先提出问题:“一部分浸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看起来变折了?清澈的水底为什么看起来变浅了?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为什么总叉向看到的鱼的下方?”这样引入新课, 学生会感到自然而亲切。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 对于探究类的课型, 知识点不明确的章节,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景, 启发学生发现“疑问”, 提出“疑问”, 引出探究课题, 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例如, “摩擦力”等内容可以通过依据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如, 问题一:擦黑板时为什么用力擦擦得干净?问题二:为什么冬天下雪天, 要在汽车轮子上安防滑链?等问题。让学生确定探究课题、科学猜想、实验探究, 交流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 进行猜想, 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展开实验探究。例如, 在“摩擦力”一节, 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 将此实验让学生分组探究。提出探究问题: (1) 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 (2) 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4)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此刻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 各抒己见, 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 人人动手, 进行实验, 归纳出结论。

三、以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 受生活的启迪, 初中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 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 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验, 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学会思考物理问题, 从而强化学生的物理意识, 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例如, 在教学“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 我设计了如下的一个题目:某一个学生将一浸湿水的篮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后, 地面上留下了大小不同的两个印迹, 问哪个印迹是球从较高的地方下落留下的?为什么?学生借助自己在体育课或平时打篮球的生活经验。知道高处的球落下撞地后变形大, 变形大的在地面上的印迹也大, 由此, 迅速得出印迹大的是球从较高的地方下落留下的印迹, 并且能量转化关系也分析得非常透彻。因此,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 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提出有关的物理问题外, 还要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 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物理问题。

又如, 在讲授“乐音与噪声”这一节时, 我利用收录机播放两首不同的歌曲, 听完后很自然地知道了高音和低音;在讲到音色时, 我让学生闭着眼睛根据声音猜一猜他是谁。由于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 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 很愉快, 也能很自然地掌握这些物理知识。

四、将课堂知识应用生活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之后, 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强化理论的应用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都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实际生活的课外探究活动, 尽可能让科学方法和知识的应用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实现学以致用这一生活教育的最终目标。

例如, 在学生学习的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规律以后,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小轿车和大客车、大货车的挡风玻璃, 寻找他们设计的不同, 思考为什么?”在学生学习的用电器的铭牌数据后, 布置孩子回家“观察并记录家中的电视机、电吹风、电饭锅、饮水机和电冰箱等用电器的铭牌, 比较异同并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 思考如何科学使用这些用电器?”学习了电磁波以后, 我都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生活中哪些用品可以发射电磁波, 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家电以减少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都会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和各种活动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实例, 思考有无不当之处?”等。可见, 只有将物理课堂教学的领域扩展到学生的课外生活, 为科学、高效生活服务, 才能实现生活教育的最终目标。

总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要走生活化道路, 这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 持之以恒的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景中体验物理问题, 让学生自觉的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 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感受科学和社会及生活的联系, 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意识的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让学生释放出学好物理的潜能, 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 注意以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导入新课, 使课程导入自然有趣;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联系学生生活, 使学生在熟知的生活经验中获取知识;学生作业应当个性化和生活化, 做到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析 篇5

初中生喜欢思考有具体和直观的东西支撑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结合实际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关系,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将实际生活和有关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以便学生在生活情境当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就能够变得更加直观和具体,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实际生活当中的对称图形,在教学课堂上将“蜻蜓飞”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呈现给学生,再配上动听的乐曲,在画面当中,很多的蜻蜓在飞来飞去。此时,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了更加有效地启发学生,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讲解蜻蜓翅膀的张合过程,紧接着提问学生:你能够从中发现数学概念吗?那是怎样的数学概念呢?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导出来,以此导入新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变得更加容易,在实际生活当中引入数学的概念,跟实际生活统一起来,提高了学生以生活为视角学习数学的意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实施生活问题导向型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实施生活问题导向型的教学策略,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比如,某个厂家在搞促销活动,张贴出了“满300送60”与“一律八折”的广告,教师提问学生在有限资金的前提条件下如何购物会是最实惠的。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些学生会讲“满300送60”的实惠,而有些学生会讲“打八折”的实惠,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存在分歧的学生需要使用数学方法来验证自身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表扬和肯定观点正确的学生,及时地指导学生改正不合理的地方。教师通过实施生活问题导向型的教学策略,不但使学生学会了有关的数学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实际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渊源,在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着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事实表明,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但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以数学思维来分析与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续丽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08)。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金殿联校)

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篇6

一、物理课堂生活化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让物理教学由原来关注理性、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中,领略到物理世界美妙、和谐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内涵,进而提升学生未来的生活质量。(1)引入课题情景生活化。教学时借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把教材中所提出来的问题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使得课题一开始就能使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感到亲切友好多了,就对它打开了接受之门。例如:在我们学习怎样区分声音时,引导大家回忆生活中常见的事。如收银员通过听用力弹钞票时发出的声音,来区分钞票的真假;挑选西瓜时通过拍打西瓜听其发声的音调,来判断西瓜的成熟程度;从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景引入到怎样区分声音。这些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走进课堂学习。(2)讲解、举例生活化。在讲解各个知识点时所列举的例子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因而学生具有探究的能动性。如: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举例说:炒菜时闻到香味较浓,菜凉了闻到的香味也就没有那么浓了;冰糖放到热水里比放到冷水里溶得快;在讲运动的相对性时,可举坐车子时觉到树木、房子向后退的例子等等这些密切与身边的生活、生产相关的实例,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分析、解释,使学生确信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持久、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创设生活化的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来自于生活的学科,生活无处不物理,物理无处不实验。生活化物理实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使用现成仪器的常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新奇感和熟悉感,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1)利用“生活化”物理实验挖掘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物理教学的实践证明:采用新颖的、奇特的、惊险的和富有悬念的实验有利于学生萌发热爱物理学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动机,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所以,在许多理解学生心理的教师都喜欢在新课引入阶段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探究活动,利用生活化的非常规实验资源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2)利用“生活化”物理实验增强感受和体验,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例如:在惯性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油罐车装满油,油里面有一个气泡,当车突然启动的时候,气泡往哪边运动?当车突然刹车时,气泡往哪边运动?此题本身在阐述时就带有很大的误导作用,学生会跟着题目的思路去分析气泡的惯性现象,所以在学生刚学完惯性后来解答时,错误率非常高。而本题的解答又与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冲突,为什么研究气泡的运动却偏偏要去分析油的惯性现象呢?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便记忆深刻,通过亲手操作甚至相互争论后得出的结论更会让人刻骨铭心。笔者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取来一个大号的玻璃瓶或者可乐瓶,里面放上大半瓶水,同时在瓶中留有小气泡或者放上一个小泡沫塑料,用这个自制仪器来演示油罐车的启动与刹车、加速与减速,让学生先有亲身的体会,然后再来详细解答本题,从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3)利用“生活化”物理实验提供自主设计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从身边选择一种器材,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看谁提出的方案多。在课堂上学生搞出的声音五花八门,有用紙发出声音:用手捏住纸的一段,迅速的摆动,纸条即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将一张纸折叠成纸喇叭,用力甩动,可以听到“啪”的声音;把纸拉紧,放在嘴边吹,可以有很尖的声音发出。有用文具发出声音:使劲吹圆珠笔套,能发出哨声;按动圆珠笔的尾部有“咔嗒”声。有用身体发出声音:用力压手指关节会有“啪”的声音;用嘴吹口哨……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悦耳的,有难听的。教师可以与学生一道共同想办法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声音的知识做好铺垫。教师在演示完以后可以问学生:你做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打算如何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发声的方法进行分类,寻找发声的共同点(声源的振动),探究声音高低(音调)、声音的大小(响度)等,从而完成对声音相关内容的教学。

三、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篇7

一、导入环节要注意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们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的最主要形式,在物理课堂上,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上课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就十分重要了.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立足现实生活,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入手,这样学生对于熟悉的现象就会产生一定的亲近感,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努力做到生活化

现如今,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之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经成为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教师开始尝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转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引导为主要手段,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下,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而我们在倡导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也要鼓励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努力做到生活化,以便让学生产生熟悉感.例如,我在讲到大气压强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大气压强演示实验,然后再拿出了几个带有吸盘的衣服挂钩,并在课堂上演示怎样把这些挂钩更牢固的吸在墙上.这样,学生的兴趣很快被吸引住了,接着我再让学生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东西?这时候,很多学生开始转动脑筋积极地思考起来,有些学生说出了带有吸盘的挂墙玩具,疏通下水道和马桶用的橡胶吸盘等等,学生在边讨论中边思考,逐渐总结出了其中的一些知识和规律,从而达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这样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教师只是给出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思考,然后在探索和思考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可以说,这也是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并且最终获得的学习效果也远远优于以往的灌输式教育.

三、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化物理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活经验上都会有一定的积累,其中不乏有很多经验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浪费了这一珍贵的资源,在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这些经验为基础来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我在讲到“比热容”这个概念的时候,就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果我把一盆水和一盆沙子同时放到炎炎烈日之下暴晒,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猜一下,是水的温度比较高还是沙子的温度比较高.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很轻松的就回答出是沙子的温度高.接着我再问,当我把水和沙子同时拿到阴凉的地方,大家想一想哪个温度会降得更快?这时候,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依然可以回答出是沙子,最后当我问是为什么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回答不出了.这时候,我再开始给学生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学生就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

四、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除了做一些标准化的实验以外,也可以积极地发挥学生的想象,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做一些较为生活化的物理实验.例如,我在讲到“气化液化”的知识时,就给学生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首先找几个学生上来,把刚煮好的鸡蛋从锅里捞出来,然后让这些学生直接用手拿起来,这时候,虽然学生觉得很烫,但是还可以忍受,而当过了一会儿鸡蛋表面的水分干了以后,很多学生就发现鸡蛋比刚捞出来时更烫.这个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开始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生活化的小实验由于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使得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做,在家里同样也可以做,因此,比较容易开展.虽然这些实验很简单,但是由于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实验基础,因此它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五、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任何知识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中来,而对于物理这样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来说,怎样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也是我们开展物理教学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大气压强以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有一个人想要买一个腌菜用的坛子,希望坛子的密闭性能要好,假如你是这个人,你会怎样挑选出密闭性能较好的坛子呢?学生在听到这个题目以后纷纷开始动脑筋思考,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最后,一些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想出了很多连教师都没有想到的好办法.而学生在看到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问题的时侯,更加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除此以外,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篇8

1.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概述

1.1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定义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指的是主动将物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为学生营造出熟悉的情景, 并根据生活经验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与学习以及动手的机会, 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 用生活实际理解物理。

1.2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良好的实践能力需要以夯实的理论作为基础, 否则就无法顺利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有两个方面:第一, 生活受到教育的制约, 因为个体生活的有序性需要在教育的制约下实现;第二, 教育会受到生活的制约。这是因为生活就是教育的存在主体, 没有生活为依托, 教育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教育会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教育的源泉就是生活, 它必须受到生活的制约。

2.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重要性的认识

2.1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可以让学生摆脱物理学习过程中单调、枯燥的公式推导与记忆过程, 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探索物理规律并通过对生活的认知来理解并记忆物理规律。这样的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可以转化成一种钻研的兴趣, 进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

2.2 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识

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物理学习, 可以让学生感到轻松, 在课堂上直接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 让学生直接联想生活中熟悉的场景, 学生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 并且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在这种状态下,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

2.3 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生活化要求教师观察和注意学生私下生活, 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方案, 这种坚持从学生出发, 兼顾学生喜好,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值得推广使用。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是现今形势所趋, 并且用学生生活经历开展物理课堂教学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 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的物理现象, 让学生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 提升学生自我生存能力, 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3.1 开展探究式教学

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 在课程开始前, 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展开课堂内容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机械能量守恒定律时, 通过学习发现能量守恒即一种物体重力保持平衡。教师在此时可以提出, 在生活中你们认为除了文中这组平衡力之外, 你们还能发现哪些平衡定律。当学生带着疑问继续下面课程内容的学习时,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 并且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 能积极的思考。同时还能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 将班级学生分为4个小组, 组内成员与组组之间都开展激烈的讨论。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 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坚持以积极鼓励为主, 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不对的机械守恒定律, 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课下去发现和收集, 然后在下次开讲之前, 教师要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 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和运用课本知识。

3.2创设情趣性课堂

针对物理课堂教学一般都比较枯燥, 教师要创设情景式课堂教学氛围, 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将课堂大部分时间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放松心情, 不会对教师讲课产生厌烦情绪, 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极大的扩散。此时, 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将物理课程内容通过多媒体, 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和发现知识点。

3.3 物理习题训练生活化

物理课堂教学的知识必须通过习题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掌握物理知识, 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时间调查活动,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并且记录、收集物理现象的基本特征, 如学生收集树叶作为植物标本时, 树叶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训练习题, 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积极投身到物理学习中, 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结束语

生活中随处包含着物理小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下学习, 不仅能充分开拓学生的思想, 还能改变物理课堂教学的枯燥氛围, 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物理课堂学习氛围。同时, 随着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 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 解决实际问题, 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开华.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11)

[2]黄育浩.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浅谈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3 (26)

[3]张丙新.引入生活化情境, 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 2013 (4)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9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物理教师们个人教学理念的不同,造成了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各有不同,而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论来审视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成功和不足之处。

1. 单方面重视理论知识的记忆,忽略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当下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物理概念、公式以及原理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之上,并且对学生甚是强调其重要性,得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毫无创新理念可言。

2. 注重习题练习,忽略问题与生活的联系

根深蒂固的教育传统观念使得不少教师仍然认为学好物理的关键就是充分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加上勤加练习习题,即所谓的“题海战术”。这种“题海战术”阻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是把源自生活的物理与生活相分离。

3. 把学生对实验的“体验”变成教师对实验的“讲解”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然在大多数中学物理实验课堂上,实验是由教师演示完成,甚或是直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实验,为的只是节约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练题,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思考和理解实验方面的机会。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1. 生活化的教学观念

第一,从“分数至上”到“生活物理”。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方式有别于传统方式,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活背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测中,不再仅仅是对概念的记忆和数据计算,更多的是将所学知识有效利用于分析、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二,改革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单一的程序式教学模式,“生活物理”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的角度出发进行物理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组织教学—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而由教学实践提供的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模式则是:生活情境—生活化的物理问题—课堂教学—解决生活问题和未知问题,其中的课堂教学源于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

2. 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以及设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时应该要围绕由先“知识与技能”,其次“过程与方法”,最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目标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设计和落实,从不同角度出发制定适宜的目标并逐渐将之落实。目标成功制定之后需要有有序的计划才能高效的达到目标,在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经验等综合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将课堂生活化。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导入环节也比较关键,课堂导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的同时还能推动该堂课教学更好的进行。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硬的导入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同时利用相关视频或者游戏之类兴趣性较强的方式作为导入,收到的课堂效益绝对会超乎预想。

案例:在学习《摩擦力》中的摩擦力增大或者减小时,教师可选择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冬雪后的路面湿滑,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摩擦力从而防止车轮打滑呢?学生通过谈论得出可在路面撒一些炉灰或者给车轮安装防滑链等方式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而在骑自行车时,可通过用力捏刹车达到制动效果,并且用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即通过改变压力增大摩擦力。

第二,习题教学生活化。物理习题练习的初衷是帮助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实际生活中学生们的学习目的却与此严重相悖。新课改要求物理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唯分数是论,更不能采取题海战术,而应该尽可能的以生活为源头开展各方面的物理教学,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解决生活种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最终目的。

案例:(1)将13Kg水从17℃加热到77℃,求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节能方便的家用电器,小杨家的热水器是150L的,自来水是25℃,暴晒一天之后,水温可升至75℃,计算热水器中的水吸收了多少热量?并分析太阳能热水器与和电热水器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以上两题都是应用Q=cm△t进行计算,区别就在于第一道题的计算显得枯燥无味,与生活缺乏联系,更像是一道数学题;而第二道题则更加贴近生活,题中的水单位也是贴近生活的常用的升,同时进行了对能源与环境方面的环保教育。

物理教育生活化响应了新课改的号召,也符合当下的教育需要,保证学生在切实看到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同时极大程度上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摘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学好这门学科,这就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努力的方向。“生活化”教学方式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景之中,便于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雷.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4.

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篇10

1. 课堂教学引入的生活化

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 但普遍贪玩多动, 尤其是课间休息时间, 打闹是常见现象, 这往往对下一节课产生一定影响。因此, 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入, 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课间活动的精力转移到课堂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展开。初中物理教学亦不例外, 将生活化教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出发, 让学生产生熟悉感, 并调动原有的知识体系去解决新问题, 达到实现“从生活走进物理”的课堂教学引入的目的。这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 还能为整个课堂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例如, 在学《光的折射》内容时, 在课堂引入环节中, 初中物理教师可通过自制教具:一支笔, 插入装了水的透明水杯中,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现象, 并提出“为什么看到的现象是不同的?”等问题, 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这种生活化教学引导, 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现象产生极大兴趣,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展开。

2. 课堂教学活动的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情境, 能够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充满了激情和乐趣, 让学生始终充满高涨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使得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未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和领悟, 通过对生活各种现象和规律的解释,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领会新知识、新概念, 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 要在关注个体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通过熟知的生活现象, 提出新的物理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在生活中学习物理。

例如, 在学习《汽化和液化》内容时, 教师可让学生回想烧开水的情景, 让学生说出烧开水发生的现象, 然后提出“为什么水烧开的时候, 会有白雾冒出?”等问题, 让学生思考, 再结合教材内容, 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具体现象, 等等。这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物理, 并产生了将所学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的现象和规律的强烈欲望, 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3. 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温故而知新, 课后作业是初中生巩固所学, 领会新知识的重要环节, 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适当延伸。物理的学习, 其最终目的是将所学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 初中物理虽然是基础性学科, 但与生活的联系同样密不可分。因而, 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后作业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将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规律, 从而巩固所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不仅要创新作业形式, 还要丰富作业内容, 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将课堂所学, 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 学习完《质量》, 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在没有家长帮忙的情况下, 独立测量出物理课本的质量、鸡蛋的质量、苹果的质量、桌椅的质量等, 并对所测量的物体进行比较, 对物理质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思考, 为下一个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还能体验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让学生持有极大的热情和高涨的兴趣, 从而促进物理知识水平的全面提高。

除此之外, 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日常生活资源来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以丰富物理课堂教学内容, 增大教学的信息量, 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 生活化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学习抽象物理概念,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重大, 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只有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才能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应用, 才能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 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感受和体验生活, 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学生的物理素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开始注重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因为只有通过接近生活的案例, 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奥秘。本文结合多年物理教学实践经验, 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体验式教学;联系实际;结合生活;解决问题

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学大纲要求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它符合教育时代背景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育出的学生更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能符合社会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这种方法的改革创新,尽可能的去完善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数学课程的能力,引领学生学习数学内容,享受学习的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大方面来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1 教学语言联系实际生活化

教学语言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直接工具,数学本就是一门比较抽象比较枯燥的课程,学生理解起来特别的困难,学生每天和这些死板的公式打交道,和这些刻板的数字面对面,久而久之难免会引起厌学情趣,这个时候老师如果还是一味的用书面语言和学生沟通交流,就很难起到积极的作用。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课本知识传输给学生,这样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知识。数学语言的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最直接途径,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推测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特点爱好,巧妙的把科学知识用生活化、情趣化的语言作以讲解,是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吸收。

2 数学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课本上的所有问题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知识,时时可见数学问题。有一句名言说“生活中处处有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得眼睛”,这句话也可以说成是“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只是缺少一双发现数学问题的眼睛”。老师在数学教学时,应该时时刻刻谨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老师要善于把课堂知识融入生活,选出生活中的实例做讲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我们自己能够留心去观察、去发现,我们就能挖掘出很多关于生活实际的问题,老师应该多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这么做。

3 教学环境联系实际生活化

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本知识虽说是固定的,但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却是生动灵活的。教师在初步了解了教学内容之后,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结合实际生活。学生总是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吸引注意力,老师就应该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如何让学生对自己讲解的东西感兴趣、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何使课堂氛围更活跃。比如,老师可以创设出学生每天都会遇见的生活琐环境,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又或者是模拟现场、等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学生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身边,自己每天都会碰见,逐渐就会产生亲切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4 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化

在课堂之余安排实践活动,也是希望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理论知识的实际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理论知识、课堂、实践、课后作业等结合起来,在课堂讲解之后,可能学生只是初步的了解了知识而已,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不够,这时安排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化、系统化所学的知识。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搜集查阅资料、动手操作、互相交流讨论,及时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总结等活动,感受数学的广泛存在和数学前辈的辛苦,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喜爱之情。老师布置课后实践时,不仅仅是依据课本就是,还可以自己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去小组调查。这一过程也是学生锻炼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提高学生个人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

5 课后作业联系实际生活化

课堂时间是短暂的,要学生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掌握所学知识也有点强人所难。所以,适当的布置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课后作业要与实际结合,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学生紧贴实际,更有利于个人完成作业,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老师布置作业应该不局限于课本,可以源于生活、广泛取材,只要达到学习巩固知识的目的就好。

6 总结语

总而言之就是说,生活实际是学习知识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知识的目的和归宿。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法是生活和理论知识的有效连接,它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让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明确数学的实质含义。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法应该得到提倡和普及,这种方法值得被学习和仿效,学生在这种教育方法下,会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会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当然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黄德元.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97):13-13.

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篇12

一、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的概述

生活化的教育模式, 是将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应用方法进行有机整合, 创造一个贯通和谐的教育体系。

(一) 物理课堂生活化是教育的发展方向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 而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习的入门阶段, 应注重贴近生活, 因此需要更多的生活化引导才能促进学生对物理的真切体验。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了解物理知识, 这样他们就能够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对相关知识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说, 生活化已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

(二) 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是和谐课堂的必然要求

只有充满人文关怀、富有人情味的课堂, 才能真正带动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合理运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 能将物理学习和探究精神带给学生, 从而引导学生在物理生活情景中快乐学习, 最终达到和谐课堂的要求。这样才是师生和谐, 育教一体的和谐课堂。

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 很多物理老师还是没有摆正心态, 教学观念没有积极跟进, 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只是传授知识, 在课下安排大量作业。这样的课堂不仅教学乏味枯燥, 而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样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 即是“向生活世界回归”, 将已有的知识理论与学生切身相关的生活联系起来, 并且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生活化”这一理念。但是对于一些“生活化”缺失的教师而言, 他们就算想要依照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进行施教, 也把握不住生活的重点, 使得教学过程丧失了学科的严肃性, 将生活世界变成了日常生活, 最终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综合说来, 教师是生活化教育的掌舵手, 而学生是生活化教育的船体, 除了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以外, 教师还要充分了解物理教学生活化中学生的需求方向。这样才是合理的教育模式, 才能有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 最终才能引导初中物理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运用生活化策略开展物理教学

(一) 初中物理教学资源的生活化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生活化教育, 从身边入手,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感受到富有 “生活化”和 “科学化”的物理课程。其实, 教师完全不必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节制, 根据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经常发生的事实就可以进行联想教育,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了引用生活化的教育资源进行教育的引导, 教师也可以用生活化的教育资源进行教育的讲解, 用常见的生活化用品制作一些小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创造新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效果, 最重要的是能够切实拉近学生和理论研究的距离, 令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物理科学的具体联系,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充分发挥创新意识的作用。

(二)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方法中也可以考虑加入 “生活化”的因素, 因为课程本身就不单指教材, 课程囊括了教育和学习的整个活动。所以在教学方法的生活化策略中, 教师要尝试新的生活化角色, 建立一种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生活化的策略教育, 并不是单单举几个生活化的案例就够了, 而是要从师生关系的实质入手, 教师可以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研究新发现的理论, 一起创新课改实验。这样才算是把生活化的需求真正深入到物理教学中。

在这一点上, 除了需要教师转变心态, 也需要教师逐步带领学生适应新的关系。虽然刚开始适应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不得不说, 真正实施以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为它改变了以往老师喂、学生吃的教学模式, 当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 学习效率也将大有提升。重要的是, 这种良好习惯将伴随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 初中物理学习实践的生活化

除了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教师在学生学习实践中也要加入生活化的因素。也许有的老师会说, 学习实践本身就是一种生活, 不用老师再费心了。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 在学生本来就不多的实践中, 如果不能合理安排, 实践课程就如同虚设, 但是在实践中合理安排“生活化”的元素,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实践课程中开展力学小车设计比赛, 或者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物理魔术创意设计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同学之间的团结凝聚力, 还可以建立良好的竞争制度, 提升一大批学生的自信心, 在帮助学生学习物理课程之余, 使他们明白了物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实际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理论解释, 还有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物理解决。

大部分教师都放任自流学生的实践, 如果可以充分利用, 那么效果也会非常显著。像之前提到的那几类比赛, 在一些学校中已经开始开展了, 并且还设立了一定的激励措施。所以, 很多事情只要教师肯下功夫去引导学生, 那么得到的回报也是异常明显的, 这绝对不是几次模拟统考就可以达到的。

(四) 初中物理复习的生活化

一提到复习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充满了痛苦的回忆, 因为复习就意味着很多的枯燥无谓的习题和一遍又一遍的知识灌输。但是在这里笔者提出了一个模式, 就是把课程复习变得生活化。

其实已经有老师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学生的习题作业和练习试卷都在向生活化靠拢, 越来越多的情景题将初中物理和生活、科技甚至政治相连, 希望学生能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以致用, 在做题中利用生活化的场景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学习,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但是这一点还远远不够, 毕竟习题是复习的最后一步, 可以这样说, 习题既是复习也是检验复习成果的一种手段。如果老师只是单单让习题变得生活化, 对于学生感受说来, 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对于某些学生而言, 场景题反而不如普通习题做得顺手。因此, 部分教师还要加强场景题的训练, 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但是, 假如老师能够把整个复习过程也与生活相联系, 将知识点回归学生每天都要经历的生活, 那就不用再刻意提出复习计划和魔鬼训练式的题海战术。只有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并不是那么深奥难懂的严肃学问, 那每天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都是对物理知识的一种温习。这样当遇到场景题时, 便成了一种回忆性答题, 老师也不用再担心学生看不懂场景题、环境题了, 这样便能达到一种和谐教育, 达成生活化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之, 生活化教育策略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 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合理利用生活化教育策略, 不仅能使物理课堂教学多一份生活的自然, 还能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乐趣,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也能提升学生的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的价值, 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谭龙飞.简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 2010 (07) :53-54.

[2]魏彦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9) .

上一篇:特殊资源下一篇:汽车转向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