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体会

2024-09-11

初中物理教学的体会(精选12篇)

初中物理教学的体会 篇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不仅是《物理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物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本文谈几点初中物理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 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 就像启动发动机的小轿车, 教师只管掌握好方向盘, 小轿车会轻松自由的行驶下去。基于此, 在物理教学开始之前, 巧用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实验、小魔术、或模拟一种场景来引入课题, 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大气压强’”时, 来一个“瓶吞鸡蛋”;讲“滑动变阻器”内容时, 制造一种明暗变换的舞台效果。学生们由惊讶到好奇, 到想知道原因, 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求知欲, 物理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愉快。

二、关注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 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生活中不仅处处有物理, 而初中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经验感受或积累。但学生的经验可能是不完整, 或者是不正确的。在教学中让学生的生活感受与教学内容和过程紧密结合,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形成分析问题的正确方式、方法。生活中, 学生有从冰箱里取东西的经历, 针对这一种经历, 在“物态变化”教学中设计如下问题: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的鸡蛋, 过一会, 鸡蛋是湿的, 用纸巾擦也擦不干, 再过一段时间即使不擦, 鸡蛋却干了。你能解释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吗?夏季开电风扇感觉凉快和往地面上洒水感觉凉快的道理是一样的吗?学生根据生活中有的经历、经验, 联想所学物理知识, 你一言, 我一语, 在讨论、倾听、思考的过程中, 明晰了物理现象所蕴藏的道理。一个个身边的事例, 一个个切身感受, 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加有用, 从而乐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三、关注物理实验的实效性

新课程倡导的实验, 是一种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 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 学生实验的过程是学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脑的过程。而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直观, 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 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在学生依据教材做好实验的基础上, 使学生对实验进行外延的拓展或对实验加以改进。例如:在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中, 学生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框架:猜想—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电压关系, 掌握了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基础上提出问题:电压表是否可以串联在电路中?此时电压表有示数吗?示数又是多少?电压表、电流表同时串入电路又会是什么情况呢?带着好奇和担心, 学生纷纷动手实验, 验证他们的猜想。就这样花一点时间, 把常规教学内容向外延伸一些, 使试验的效能有大幅的提高,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培养学生对知识探求执著、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 它以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 高效的课堂教学也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它是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良好基础。教师依据课程标准,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创设问题情境, 激励引导学生积极认识现象, 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形成自主学习链条, 课堂上采用小组内合作探究、小组间对抗竞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 使学生通过自学, 自己动手实验, 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并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升华成终身受用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

五、关注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模式都提倡或推行小组合作学习, 因为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知道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因此在教学中, 小组的划分, 既要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成绩、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 还要考虑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使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既相互监督, 又相互帮助, 使小组成为一个学习主体。避免以往评优课、示范课中小组讨论乱哄哄, 又假又空的现象, 使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 教学艺术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不断观察、发现、研究、升华, 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技艺不断提升, 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活跃、高效, 才能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 才能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 才能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的体会 篇2

察右中旗第二中学 武文胜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在认真分析近几年物理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浅谈自己的一些复习策略及方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不断进步的基础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在去年的一年中,我把学生当成了我的朋友,在生活上给与他们关心,在学习上给与他们鼓励,我与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荣辱,同患难。

二、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基础是我不断进步的保证

针对物理考试的命题特点,我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前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新课标和考试说明,归纳、总结出物理考试的命题特点:点多、面广、难度适中、深度不大。我在备课、授课、辅导、监测、纠偏和编制补救练习等诸环节中,都体现出这一主题:

(1)、紧扣课本——在讲授新课中我以课本为“本”,强化基本名词、基本概念、的记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识记,做到“遍地挖坑”——人人懂、个个会。

(2)、紧扣大纲——凡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逐个过关、一个不漏,分别针对大纲要求的层次“A”级的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掌握,“B”级的要求每位同学能根据平时的配套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刨析、肢解、综合、分析和重组,切忌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偏、难、怪,即不得“打井”。(3)、扎扎实实搞“三基”教学,切忌假、大、空。

三、科学的练习、讲评是我不断成长的关键。

物理教学中主要是练习和讲评,所以上好讲评课,做好习题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关键。在实际中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精讲。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精讲。二是针对命题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详讲,其他知识略讲。(2)精练。重点内容重复练,热点突出练,解题规范严格练。也就是根据高考的能力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不搞撒大网捕小鱼,不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重点知识要多练,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对常考的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选。老师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不要照搬照抄全盘接受,更不能被资料牵着鼻子走,不要做资料的奴隶,而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增删修改,取我所需,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4)精评。教师讲评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讲评并非老师唱独角戏,形式以多样化为好,可以老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还可以师生一起评、相互评。

四、把握命题方向,关注热点问题,调整复习对策。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卷,在复习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等让学生来体验一些具体的东西,如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少,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把物理课本从地面上匀速捡到课桌上做功约多少等,建立基本的事实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热情和能力,应对基本事实的考查。二要在梳理知识时,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知道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通过对部分实验的设计或探究,应对物理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三要关注题目的改装和嫁接,关注课本的插图,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四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拓宽知识面,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五要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用好“能力训练”上便于学生发表见解的主观性训练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应对开放性试题。六要在复习中渗透课改精神,要重视物理与社会热点事件、科学前沿问题、现代文化的交融,来应对创新的素质型新题。

五、重点知识、薄弱环节专题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综合题,多数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要通过重点知识的专题复习,如如何测密度、如何测电阻、解题方法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理解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如电路故障专题、实验专题、数据处理题专题等,通过专题复习,活化深化课本知识,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当然,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要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和应试状态,使学生的实际更切合于中考。

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 初中电学 互动和探究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73-01

一、贴近生活,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学的学习更不例外,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由于电学内容贴近我们生活实际,很多现象学生在小学中已初识,或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见过,有一个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同时电学知识的学习中有很多的实验,其中不少的实验学生可以自己找器材,自己设计完成,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实验的水平,在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总结失败的教训。实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自己动手完成、动脑分析,无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学习的基础。

通过实验让学生对电学产生兴趣,拉拢和学生的距离,从而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学习,实现愿意学,自愿学。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教师可以做有趣的生活实验,让学生增强学习电学的兴趣。

二、精心准备,有效调动

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功夫在课外。只有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努力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导性的备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在备课中,就应当重视上课过程的设计。教师备课时就要对一堂课的结构、要素、实施环节作全面精心的安排,要在教学准备中清晰地明确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向学生提什么问题、认真预设怎样组织引导学生操练和思考。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教师的备课重点应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素设计上,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

三、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

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不好,往往会使学生一筹莫展,常不知从哪里入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从方法上给予指导、点拨开窍,既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随时学习,随时都能点石成金。

四、疏通学生的学习思维

初中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独特的认知心理特点:他们心理不稳定,正处于儿童发展序列中的青少年期,同时可塑性极强,“半幼稚半成熟,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这也决定了他们在物理学习中必然关注物理现象的外部特征,还不能在物理学习的材料中自发地发现规律、定理以及获取科学概念;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学习活动的影响;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具体形象思维;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得到一定发展,但还不时出现表面性和随意性;思维的敏捷性发展还不充分,还不能在学习材料中发现自己已知的规律和定理;不同个体的学习动机受个人需要的导控。

五、尽量采用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

通过探究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堂教学改革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使学生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如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上学期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经验,学生主动参与性明显增强,在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学生中大胆猜测,有几种不同的学生认为合乎情理的假设,学生都认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正确,但通过设计实验从数据上一分析,猜想正确的同学喜悦之情洋溢于表,猜想错误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被数据的真实性所折服。

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4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 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对其往往有一种新鲜感,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 如不及时深化, “热”的时间是短暂的。因此, 教师在上序言课时应认真设计教案, 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来引起学生的疑问, 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描绘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 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 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 使学生感觉到学物理有趣, 为他们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精心设计教案, 认真备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的具体过程不可预测, 因此,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要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 对比新旧课程理念, 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 并将这一切尽量融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中。这样教师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 又能提高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三、创设情境, 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创设情境, 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 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 教师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 将座位排成若干U形单元, 采用六人学习小组, 形成开放性结构, 以便于学生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 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 无须起立, 等等。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 我用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 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我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 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 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 学生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 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深刻领会了物体发声的原理。在《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时, 我请学生帮助打开瓶盖沾上油的饮料瓶。学生轮番上台, 都未能打开, 于是学生开始积极地想各种方法 (裹上麻布、增大压力等) , 最终打开了瓶盖, 于是我很自然地引入了“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教学。实践表明,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 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四、循序渐进, 开展探究教学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 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 在实验教学之初, 教师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 教师若指导过度, 学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 教师若指导不到位, 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 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 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 教学方法“循环探究, 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 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 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 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 可以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 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 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 课前认真备课, 课中用心教学, 积极应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 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 发展自我。

五、联系生活实际, 让物理生活化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 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 加强实践活动,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中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 学生的生活经验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 体验到物理的魅力, 从而强化学生的物理意识, 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六、加强信息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体会 篇5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学生如何去学,如何通过有效的目标来调整数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因此在新课标条件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就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此,我总结了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

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学校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

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

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XX中学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象一般数学知识那样,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可掌握。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特点,逐步渗透,螺旋上升,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内涵。

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类比、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的主动应用。

1.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养成用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意识

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绳子和绳子上的结、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我们每天走过的路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结合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与数轴,一对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机会。

2.学习数形结合思想,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时,应让学生了解,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找准数与形的契合点,根据对象的属性,将数与形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效地相互转化,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数形结合的结合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

用方程、不等式或函数解决有关几何量的问题;

(2)用几何图形或函数图象解决有关方程或函数的问题;

解决一些与函数有关的代数、几何综合性问题;

以图象形式呈现信息的应用性问题。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体会 篇6

关键词:词汇教学 词汇记忆 词汇的复习

初中生学英语,在初一的时候往往兴趣很浓,成绩也不错,可是随着词汇量增加及语法项目的增多,渐渐地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过不了词汇关。《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革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它旨在提醒教师务必改变对词汇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完全忽略词汇教学。因此,选用什么样的词汇教学方法就成了关键。众所周知,关于记忆单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但是真正适用于学生的方法就不是很多了。根据笔者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下面谈谈怎样教词汇。

一、词汇教学

第一,教词汇时应从词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着手。笔者建议学生采用由音到形再到义的顺序。音是对一个词的最初印象,如果读不出音就记不住形,无音无形就更谈不上义。因此,要牢记一个单词首先应把音念准,要念准单词就必须认真聆听发音,然后反复模仿,同时还要注意积累读音规则,学会音节划分,以及各字母在其音节中的读音。看看该词是由哪些字母或字母组合组成的,同时应跟音标建立起对应关系。首先,注意哪些字母及字母组合不发音,如autumn中n不发音,night中gh不发音等;其次,注意有哪些字母及字母组合发音符合读音规则,哪些比较特殊,如morning中or符合读音规则读[?蘅:],而work中or在w后发音比较特殊读[?藜:]等等。

第二,教词汇时应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个单词用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如light一词在There is a light on the desk.这句话中light是“灯”意思,而The box is very light.这句话中light是“轻的”意思。再如time这一词,在have no time to do sth.中它的意思是“时间”,在in ancient times中它是“时代”的意思, 在several times中它又是“次数”的意思,在ten times easier中它是“倍数”的意思。这种词义较多而又都要学生掌握的词,放在句子里教比单教要更有效率。

第三,教词汇应跟反义词、同(近)义词联系起来,尽可能地用英语解释英语,即用学过的单词解释生词,如:small用not big解释,goal用purpose、aim解释等,当然应讲清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第四,教词汇时,应让学生掌握一些与该词有关的常见搭配,还应教一些重点句型及语言适用的情景。如:seem+adj.、 seem to do sth.、 It seems that…、There seems to be…等词组和句型。

二、词汇记忆

第一,词汇记忆要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相结合。在初学阶段主要靠机械记忆,但随着单词量的增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理解记忆的方法掌握单词。比如学习新词actress时,教师首先要指出词根act,引申actor,然后复习单词wait、waiter、waitress;host、hostess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ress、-er、-or等一般指人。这样学习单词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把新词与旧词联系起来,找出词与词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理解新词的意义。这样不仅单词记得牢固,而且即使以后忘记了也容易从相互联系中恢复原有的记忆。

第二,词汇记忆要视觉记忆和动觉记忆相结合。根据感觉器官在记忆中的作用,可将记忆分为视觉记忆和动觉记忆。从学习外语的角度来看,动觉是指听、说、读、写的活动。在词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眼看,耳听,嘴说,口读,手写。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巩固大量的词汇和短语,大量阅读是记忆词汇的最好方法。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一个单词还要看他能否用于具体的语境,能否用得对,用得恰如其分。

三、词汇的复习

大部分学生常常反映记过的单词容易遗忘,这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了很多单词,但真正掌握的不多。从教学角度来看,产生遗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重视经常巩固和复习已教过的词汇。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证明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教学实践证明,和遗忘作斗争的主要措施是复习词汇,复习要在全部遗忘前进行,及时复习可以阻止对所学的新知识的遗忘,复习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直接词汇复习和间接词汇复习。直接词汇复习是指集中注意于单词上,记忆词的音、形、义。如按教材后面的单词表,或自备单词本看中文读英文,看英文说中文来复习单词。间接的词汇复习,包括大量听录音、阅读报刊书摘,上网浏览相关信息等,还可以利用每天课前五分钟或同学之间简单的英语交际等形式来间接地记忆、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在运用中记忆,在运用中提高。

第二,使记忆的单词系统化的词汇复习。这就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单词从各个方面进行归类。(1)按词的构造归类:按词根、前缀、后缀、合成词归类,找出词与词最本质的联系,这样能复习大量的旧词; (2)按照同义词或者反义词归类;(3)按照题材归类;(4)按照语音和拼读规则归类等等。

初中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7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体会作品内涵

音乐是富含情感的一门艺术,情感是音乐作品的生命,音乐作品给人的情感影响比其他艺术作品有力得多,它能在潜移默化中使作品的内涵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直达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乐教育应紧紧把握情感原则,使其在情绪达到高潮时自然感悟作品的内在。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欣赏完整的歌曲,既可以消除学生因为孤立机械地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乏味心理,又可促使学生把握完整的作品内涵,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学唱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持久、兴味盎然地投入音乐学习中。

例如:《军民团结一家亲》这首舞剧选曲,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我并没有事先给学生介绍更多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通过让学生听赏,伴随着美妙独特的旋律,他们体会到了歌曲中所流露出的情感。结果,学生很快就被歌曲中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所打动,情不自禁地和着音乐的节奏哼唱起来。显然学生已经进入了作品的内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也自然提高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学唱时投入了浓烈的情感,演唱的技巧也得到了提升,学习效果明显有所增强。

再如在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一组视频:美丽的大草原一望无际,蓝天下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草,到处绿草鲜花……学生被这美丽的景色震撼了,此时伴随着优美的画面,响起了充满草原风情的歌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纷纷都被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染了,自然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他们模仿着、视唱着。接下来我趁热打铁,给学生分析了这首曲子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很快大家就都能比较准确、生动地演唱歌曲了。

教会学生演唱一首歌并非难事,重要的是怎样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得到心灵的滋润,受到艺术的感染。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一首歌前,首先要认真研究作品,深刻理解作品,充分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共同感悟。通过启发和点拨分析:这首歌曲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演唱?通过怎样的语气或动作表现?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好课前谋划,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恰当的诱导,从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历和体验,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将音乐的情感性与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情入手,以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将学生领入音乐情境之中,时时唤醒学生对音乐美的感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幸福未来的追求。有了情感,才能感悟音乐,才能创造音乐;有了

教师为学生营造自由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绪自由驰骋,并不是由着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而是创设与作品要素相关联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感悟、去领会,从而有的放矢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同时,只有将学生置于听赏歌曲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欣赏,给学生欣赏的机会,并适时点拨,才能让他们感受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使枯燥的音乐学习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成效。

二、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想象力,触发创新思维

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常识和浅显的音乐技能,其目的既不是造就一位歌唱高手,又不是造就一名演奏家,更重要的是要凭借具体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感悟及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音乐和亲近音乐,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青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异常丰富,它宛如一把打开智慧宝藏的钥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因此,音乐教学在促进学生全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创造型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作为素质教育践行者,音乐教师必须彻底摒弃一切单调、枯燥、令人生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氛围和愉快的环境中接受艺术的熏陶。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情感细腻,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的感受总是喜欢借助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充分把握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将音乐教学与游戏、舞蹈、美术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抽象乏味的音乐概念、晦涩难懂的音乐原理和枯燥繁杂的技能训练,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使之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全身心参与,从而将他们从课堂固定的座位上请出来,既动口、动手,又动脑、动心,轻松欢快地进入音乐世界,在愉快融洽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提升技能、培养思维,更接受美的熏陶。如在教学“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传统的方法是只教“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这样的说教对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很多学生依旧是一头雾水,不明就里。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内心感受,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受、想象的音乐情境,从而让学生轻松理解了“拍子”的概念。首先,让学生理解声音的长短:如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其次,通过举出事例海关钟楼的钟声、电子钟秒针的跳动声和机械快摆表秒针跳动声分别类似于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让学生直观感受,体会它们的区别。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觉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声音,最后让学生用拍手、敲桌子等方式将听到的声音模仿出来,从而实现了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模仿的过渡。

总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感知音乐、创新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既使他们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原理,提升音乐素养,更使他们有所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8

一、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弊端

1.有的老师特“喜欢”阅读部分的教学, 认为这样老师可以在讲台上淋漓尽致地讲语法、逐字翻译, 体现所谓老师的“价值”。殊不知, 这种教学, 严重抹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这种教学下, 只能盲目地去接受, 而不会去认真地思考, 更谈不上新课改提倡地去实践、去参与、和师生进行合作与交流。这样天长日久, 学生会逐渐失去阅读兴趣, 讨厌上阅读课, 害怕做阅读题。

2.有的老师认为阅读就是多读文章, 于是随便找些文章让学生去读、去写, 从不考虑在适当的时候找些适合自己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文章, 让学生去读, 导致有时文章太难, 严重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从而逐渐形成依赖教师告知答案的一种不良习惯, 这样, 虽然学生文章读的不少, 在阅读上花费的时间也不少, 碰到同篇文章可能会得分, 但阅读能力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方式

1.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阅读课上, 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充分了解、运用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阅读课上,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任务与活动, 多参与、多实践,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文章信息的能力。把平时的阅读教学当作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练兵场”。

2.每单元阅读教学导入要新颖、多样, 让学生有兴趣去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拿到一篇文章, 教师首先要充分挖掘其趣味性, 唤起学生的情感, 引起学生兴趣, 让学生产生共鸣, 刺激学生以最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阅读课堂之中。如可借助幻灯片、影音资料来展示跟阅读文章有关的图片或声音。让学生由体验栩栩如生的图片或声音, 自然地过渡到体验文章,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结合单元知识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重点, 达到巩固知识与提高阅读能力的双重功效。如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6单元重点是定语从句, 讲Section A 3a时, 可让学生先通读短文, 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定语从句归纳文章的主要信息, 学生补充定语从句的后半句。

4.以课本阅读内容为基础, 抓住时机, 确立单元主题, 有针对性地找相关文章作补充, 增加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做好课本阅读的延伸。如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12主要讲一些风俗习惯、餐桌礼仪等, 教师可在学生熟悉课本有关内容后, 准备一些其他国家的礼仪的图片或文章, 如不同国家对时间、约会的态度、怎样到朋友家做客、怎样正确使用刀叉等。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 让学生相互交换阅读, 使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轻松愉快地阅读, 训练学生阅读、概括信息的能力, 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学生视野,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使阅读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

5.阅读中, 抓住文章的来龙去脉, 教师给出关键词, 巧设问题, 整体回顾文章内容或形象表演内容或分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训练学生捕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还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6.在阅读教学中, 以辩论课为形式, 以课本内容为辩论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辩论课上, 教师要把学生分成两组代表正反两方,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去阅读, 去理解、归纳信息, 然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让学生去陈述自己的观点, 在这样的阅读课上, 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7.课下, 教师要找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 让学生去读, 如科普文章、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教师要防止阅读题材的单一, 并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知识水平, 有针对性地多读、多练。如自己的学生害怕读议论文, 教师可在了解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找议论文, 并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删减或改编, 以降低文章的难度, 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另外, 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 每节课或每周找篇英语笑话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 可让学生借助一定的工具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词汇, 并有意识地做笔记, 从而达到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并增加词汇量的目的。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体会 篇9

一、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

初中阶段要做很多实验, 如果每个实验都靠教师或实验员来准备材料, 不但教师辛苦, 更重要的是剥夺和抹杀了学生在准备实验材料时的乐趣和无形中所获取的知识。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 学生在课外准备实验材料 (鼠妇) 时, 知道了鼠妇的生活环境是阴暗潮湿的地方, 在干燥、明亮的环境中根本找不到鼠妇, 因此不太容易抓到鼠妇。而当抓到鼠妇时, 学生很兴奋、激动, 进而非常爱惜自己的实验材料, 不会浪费和随意丢弃。总之, 我们应多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 学生通过辛苦得来的实验材料他们在做实验时往往都会很珍惜、节约, 这样大大杜绝了实验材料的浪费。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

学生实验离不开问题, 我们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 最好是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的问题有所区别, 但又不能毫不相关。例如, 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前, 应设计这样的问题:1.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和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2.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片结构有什么不同? 又如, 在“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时, 可提出问题:1. 为什么在光下采集的叶片能使碘液变蓝色? 2. 在黑暗处放置几天的植物叶片能使碘液变蓝色吗? 这样, 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 往往都能在实验中找到答案, 实验效果很好。

三、鼓励人人动手参与实验

在上分组实验课时, 分组人数不能太多, 最好不超过3人。以前我为了省事安排5 ~6人一组, 人数太多就有学生偷懒, 自己坐在一边, 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现在我只安排2 ~3人一组,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单人单桌独自完成实验。如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 如果几个学生合用一台显微镜, 有些学生不但没有机会观察到自己想要观察的物体, 而且容易造成在实验结束后没有人收拾实验桌面和实验器材的情况。如果人人有一台显微镜, 除了能比较安静地完成规定观察的标本外, 学生还会自己找一些东西来观察。比如一根头发、一片纸、一只蚂蚁、一片树叶等, 有些可能看得见, 有些可能看不见, 这种情况他们会请教老师或和同学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太厚的物体看不见, 太大的物体看不完, 视野里看到的物象与了实物是相反的, 等等。这样学生既开动脑筋, 又人人动手参与实验, 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四、有效利用大自然这个最好的实验室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是实验材料。我们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走出教室, 走向大自然。我校面积大, 位于市郊, 动植物种类数量多, 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成了我的实验大课堂, 其一年四季都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实物材料。例如, 春天的月季、玫瑰、桃花、李花;夏天的荷花、玉兰;秋天的桂花、紫荆花;冬天满地飘落的黄叶;还有各种瓜果, 像芒果、荔枝、龙眼、木瓜以及野生的豆荚、红豆;各种各样的动物, 如鼠妇、蚯蚓、老鼠、蝉、蝗虫、蝴蝶等。这些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堂教学, 当然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教师带领他们走出课堂, 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寻找实验材料, 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动植物标本。我从教二十几年来, 指导学生制作了大量的植物标本, 像肾蕨、铁线蕨、蒲公英, 还泡制了像芒果、荔枝、龙眼等植物果实以及蚯蚓、蜈蚣、蛇和麻雀等动物标本达二十几种, 几乎遍及了动植物的各种类群。这些标本的制作不仅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除此之外, 我曾多次组织学生到区林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动物园、博物馆去参观, 体会大自然生物的千姿百态。我还组织学生制作鸟巢, 去林科院的林区挂鸟巢, 让学生亲自参与爱鸟护鸟活动;每年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 带领学生将学校的部分植物挂上了识记牌, 这样既方便师生了解植物的名称及作用, 也让学生从中找到了成就感。

五、及时恰当地评价实验结果

每次学生完成实验后, 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评价, 因为适当及时的评价会激励认真完成实验的小组和组员, 鞭策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小组和组员。评价方面可以相对细一些, 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认真完成实验获得的肯定, 如可以适当加分;批评不认真及完成不好的小组, 并给予小小惩罚, 如让他们打扫卫生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认真做好实验的责任心。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完善

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 英语教学就显得愈发重要了, 而学习英语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语法。初中生英语成绩悬殊现象普遍化, 这种普遍化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英语教学环境、教学缺陷、完善建议等方面来进行总结。提升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 解决初中英语学习尤其是语法学习的困难, 使同学们的英语学习更上一层楼。

一、当前英语语法的教学环境缺陷

1. 对语法学习的忽视。

当前英语教学中主要还是以背单词和念课文为主, 很多老师认为语法学习不重要因为考试不考, 其实我们走进了误区, 不符合教育部对新课改的要求。外语是对外交流的工具, 培养交际能力才是我们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 社会文化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语法能力是具备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四个方面, 其中语法是基础, 是理解与表达的前提, 将整个语句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老师在教英语的过程中应注意把语法和语义结合起来。例如“Young as he is, he knows a lot”和“Strong as you may be, you can-not lift it”, 这些句子如果只根据单词组合是很难正确表达语义, 需要结合语法知识来翻译。同时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在正式场合语言的精确程度只靠实践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 还需要语法的学习;交际式的效果不如语法讲授;语法教学对某些特殊语言具有帮助作用。

应试教育下,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从主观上就忽视了对语法的学习, 语法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支架”和“桥梁”, 没有扎实的基础无法学好外语。在新的国际与社会发展形式下, 我们要适应世界的发展, 进行新形式下的语法教学, 使得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和英语能力同步提高。

2. 对课程标准认识僵硬。

现在教学和考试大纲把老师和学生对语法的学习和认识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大纲上的知识, 就完成教学任务了, 其实不是的, 除了掌握大纲上的知识外, 那些不在大纲上的知识并不代表不重要, 这些知识点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制约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老师要关注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 如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冠词和介词的运用错误、副词和形容词的运用等, 根据掌握程度进行个别指导。老师应指出那些隐形的知识点, 例如:there be doing因为不仅要考虑到大纲上的动名词还要考虑be的单复数问题,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点, 提高英语水平。再比如:“Fail as he did, he didn’t lose heart”和“Try as h did, he couldn’t finish the task successfully”, 这是as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无疑as是大纲上的重点,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successfully”、“lose”“task”动词和副词的变化。

二、完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策略

1. 充分发挥教师用语的积极性。

第一, 纠正教师的教学理念, 是教师明白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考试, 应注重其本身的意义。第二, 促进教师之间交流, 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组织创新教学方法大赛, 适当减少课程安排, 提高教学效率。第三, 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互动, 打破被动学习, 通过相互了解, 明白学生学习的误区以及不会的知识点, 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的个个击破, 提高学习效率。第四, 培养教师自己对语法知识的热情, 只有教师自己热爱才能把这种热情传递给学生。教师不仅通过语言传授学生知识, 对教学过程起调控作用, 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 增进师生感情。

2. 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大量的事例证明单纯的被动学习的效率是非常差的, 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通过巧设情景的方法, 让学生用英语讲故事或表演, 提高讲课效率, 促进知识的掌握; (2) 在讲课过程中适当插入游戏, 单纯的讲课太过于枯燥, 而初中生还正喜欢玩闹, 因此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的情形, 插入游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上课和掌握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通过简便的方式, 编口诀, 减少记忆负担。有些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过于复杂, 不易理解, 通过口诀的方法使学生记住知识点, 随着知识点的不断增加, 最后会慢慢理解。

3. 加强学习方法的综合评价。

影响英语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例如:智力、毅力、压力等等, 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判断, 还要考虑非智力因素。毅力和抗压力是在学生的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 要鼓励和表扬在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型因素, 培养学习的优良品质,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用一句来总结是:“IQ and EQ,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the real growth”。

4. 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一, 新旧知识之间间隔很长的时间, 如果不复习就会将旧知识忘记,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的知识又可以加深理解新的知识。刚开始的时候, 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 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新旧知识点的复习。第二, 老师要运用丰富的知识, 不断引导学生不知道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例如:“Child as he is, he behaves like a grown-up”这个句子我们不仅要复习新的知识as句型, 还有复习第三人称语法。

新课改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体会 篇11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所以,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不仅是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可见,素质教育与初中物理教学关系非常密切,现谈几点笔者自己的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如自行车、缝纫机为什么要经常加润滑油?炎热的夏天,从电冰箱取出的冰棒为什么这样冻冰冰的?人造卫星为什么会上天?这“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个个的物理是现象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观察时,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如实记录、科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讲“色光的混合”一书中,我分别采用一台“黑白电视机”和一台“彩色电视机”让他们观察。为什么“黑白电视”只看到两种颜色,而彩色电视机却能看到多种颜色?让学生自己去解答问题,通过这个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便成为他们坚定的偏偏和学习目的。

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开拓视野,创造思维能力

实验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初踏教坛,尝试了下面的做法:

1.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实验主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步骤及其所得结论。如实验: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滑到铺有棉布的平面、滑到光滑的平面上,观察小车几次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从实验中看到,从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所以牛顿仔细观察,能够概括出一条重要的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分组实验,培养人人动手,掌握实验操作本领

以往自己求学时,实验器材不足,教师只做一遍演示实验,我们学生学到的只是浮光略影。如今,学校有了实验室,器材也充足了。实行分组实验,做到人人动手,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如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学生们做到动脑又动手,明明白白地懂得了杠杆原理。

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近年来,我们学校开设了第二课堂,其中有一個物理兴趣小组,有物理老师专门指导。这样,对提高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对提高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品质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中,启发学生自制幻灯机,这样,“作品”又能应用到堂上教学,其乐无穷。

三、把握物理学科创新的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物理学科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其中分析综合能力是学习物理的核心,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和深刻性。就近年高考而言,出现了不少联系实际上题目。以考查考生创新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学习“简单机械”,引导学生分析滑轮组为何能够省力。想一想:一个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通过理解概念、思维分析、答案就能解决了。可见,分析过程的重要性。

四、把素质教育落实在物理教学中,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体会 篇12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感教学

师生情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只有学生相信你、亲近你,才会尊重你。亲其师,信其道。开学第一节课我们要精心准备,多找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上提高兴趣和能力的实验,给学生一全新感觉,心灵的震撼和呼应,帮学生一开始就形成浓厚兴趣与氛围,为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生活上爱护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教师无私的爱。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当他们开始接近你时,和他们谈心,使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还有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帮其树立信心,订好计划和目标。学生成才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成人更重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道德规范。素质教育要培养素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帮他们了解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我们的生活,社会各方面息息相关;现在各种材料制成的衣服,包括现在流行的天丝等、吃的各种食物离不开化学成分,也时时受化学制约,它时刻影响着我们生活态度和方式: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些热点问题,环境污染、居住的各种结构的建筑、出行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制备和燃料都离不开材料化学的发展。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帮学生制订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为自己光明的前途、为了国家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物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好奇,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感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烧不坏幕布、滴水燃烧、化学小魔术(各种颜色互变)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结合现今社会出现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三鹿牛奶事件、红心鸭蛋、用来泡制海产品及装修过程中用到的甲醛等,再结合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平时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就尽量要让学生自己操作,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如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比较危险实验和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就用多媒体演示,加拿大著名的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多媒体,能把那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到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诉之学生的感觉器官,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较好的感性认识与知识结构,同时也更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多思善疑。让学生感受掌握知识的快乐;

三、结合化学学科和学生特点找出最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化学学习与数学有所不同,要记忆的知识更多,有的需要强记,如元素符号,金属活动顺序表和物质溶解度表等知识;有的需要理解,如原理和概念、化学方程式等。掌握不好这些基础知识,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障碍。九年级学生大部分还是感性认知,形象思维较强,学习明显带有情绪化,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耐心不足易被外物干扰,造成有些学生学习较被动,因此产生严重的偏科现象,这就给学习化学造成恶性循环。时间一长,就产生了所谓“化学后进生”。在这部分学生中,往往只有极少数属于理解慢一些,另外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属于高能后进生,他们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好动、贪玩,只是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从转化学生的学习内因入手,因人而异,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具体情况帮他们设置些困难,略作指导,让学生动脑动手,强化学习过程,在训练中掌握知识,解决困难中练习技巧,获得成果的同时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使其乐学、会学、善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演示实验,例如“颜色反应”和“焰色反应”等和学生实验如“氧气的制备及用途”等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并设计实验教学,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全面学好化学而努力。假期还可以留家庭小实验,积极开展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结合课本教学内容,组织课外活动。如“多姿多彩的酸碱指示剂”“实验室废液的成分”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符合现阶段教育教学目标,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四、处处留心,时时总结,节节反思

学习一般要遵从:预习,听讲,看书→思考→练习→思考(归纳.总结,深化知识)这一条路线进行。上课听讲,阅读教材接受知识,通过思索,掌握知识,这仅是停留在“理性”阶段(眼到,心到)。通过练习(手到)检验自己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程度,帮学生做题做到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乘三大于三乘一。在练习中思考,归类,总结知识,做到触类旁通,跳出题海(手到,心到)。

通过以上的方法实践,终于慢慢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成绩,同时也使我认识到教学中除了针对不同群体的正确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投入情感教育,只有将我们的教学工作当做毕生事业敦促自己不断进步。并想尽各种方法将自己的教学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成为成功的运动员,我们成为优秀的教练而努力。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满腔热情化作丝丝动力鞭策我在未来的路上自我加压奋进,争取为社会主义教育而奉献终生。

摘要:新课程理念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文章针对化学学科特点, 结合学生特点, 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努力提高化学成绩, 要用满腔热情去感动学生, 促使其不断进步, 全面学好化学。

上一篇:提升机关服务力下一篇:证券投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