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精选12篇)
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原则,应用
一、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原则、方法、内容
1. 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其主体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由于同一学科不同课型的差异,学情的差异,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5)梯度化原则。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先从字词预习开始,然后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深入把握课文中心,小台阶、低梯度,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
2. 编写方法
语文导学案编写的前提是有效的集体研课。集体研课的第一步是个人研究。首先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教师个人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研究教法、学法,提出初步教学方案。第二步是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课时,对个人的教学方案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确定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以及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再集中制定出一个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案。最后每个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把确定的学案适当地增加或减少部分内容,做到求同存异,更有针对性。
3. 编写内容
导学案的组成:至少应设置学习目标、新知导读、达标检测、学后反思四个环节。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 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 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 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 (4) 学习目标中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新知导读。新知导读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怎样设计问题?
(1) 问题能启发学生思维。 (2) 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3) 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4) 问题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而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5) 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3)达标检测。达标检测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1) 题型多样,量要适中。 (2) 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3) 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4)学后反思。学后反思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思想方法与技能的认识。不仅要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而且应对思路方法进行概括提升。
二、语文导学案的应用
要使精心设计的学案能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讲究学案应用的技巧,使学案能真正发挥作用。
1. 应用的基本程序
(1)示案自学,确定疑点。要求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究,完成“自我测试”环节的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然后,在课前让课代表汇总上报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这样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
(2)小组互助,解决疑点。课上,简洁导入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并简要总结、恰当评价。
(3)精讲点拨,探究质疑。小组交流后,一般问题基本解决,但有个别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或根本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可采用点拨和探究的方式针对疑难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
(4)达标训练,当堂运用。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当堂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5)反思总结,拓展迁移。每节课上留有3—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同时,还可适当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一方面迁移形成技能,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2. 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能力层次,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2)注意应用过程中各个知识环节间的过渡与转换。
(3)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遗忘在角落里。
(4)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
(5)要及时进行跟踪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适当调控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 篇2
一、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技巧
(一)确定编写原则
初中语文导学案其编写做到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系统性原则。根据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的编写内容,一堂课编写一个导学案,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从而加强授课的计划性,调控知识量。
第二,针对性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具有针对性和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一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第三,参与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过程实际就是优化教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方法性原则。要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正确地指导学生如何去做。通过学案导学,教学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层次化原则。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基础,在编写导学案时,尽可能把难易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二)内容齐全,各有侧重
导学案作为学习的设计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以教材为基础,编写前必须深入阅读和钻研教材,领会编者的意图和要求,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第二,依靠集体的力量,导学案的编写过程要充分发挥课题组的集体智慧,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编制初稿—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的流程进行。第三,教师要精选备课的内容,要在内容齐全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勇于舍弃;精简导学案,抓住核心。
二、初中语文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因此导学案更适合在课前发放,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教材,然后完成导学案中自己能够解决的相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但是在学校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如何阅读课文,解题技巧等;另外一方面要让学生养着记笔记的好习惯,将遇到的疑点和难点做好记录,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答疑,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二)把握学情,灵活使用导学案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时,要随时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使用导学案。尽量做到只讲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进行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提炼;同时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这样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练习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合理进行检查和监督
如果没有教师的检查与监督,导学案的使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进行合理进行检查和监督。在上课之前导学案要上交进行检查,而教师的检查重点在于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和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让会的学生给有疑问的学生讲解,这样既锻炼了讲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他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实现学生之间授课的新课改方式。并且教师可以把授课的重心主要放在重难点的解释上,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小结
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把握教材,帮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精彩展示,提高素质。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导学案的编写技巧和应用策略,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案的编写 篇3
一、初中思品导学案与课标、教材、教案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案就是引导初中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方案,它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案都有着必然的联系与区别。
1.导学案与课标
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01年首次颁布实施,2011年第一次全面修订,从2012年9月开始实施,它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依据,它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老师们备课、撰写教案、组织教学的依据,当然也是编制导学案的依据。导学案的编写要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目的与要求,针对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等,都应该在导学案中有很好地体现,可以说导学案应该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蓝本。
2.导学案与教材
思想品德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的执行文本,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教材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和线索,但并不是要求我们老师去简单地去教教材,而要在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可以针对课程标准进行教材的第二次开发,那我们编制的导学案正好可以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开发,使教材更具有地域性和适合学生的学情。导学案要根据教材来编制,但不是教材的简单翻版,不是把教材内容用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就了事了,而是通过导学案更好地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落实课程标准。
3.导学案与教案
教案是一个的课时教学方案,也把它叫做教学设计。一篇教案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教案一般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的,而导学案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的,从立意上有区别,再者在基本环节上是不相同的,在制作技术上也和教案的写作不完全一样。
二、初中思品导学案的环节
课堂是“导学案”教学的主阵地,为了有效地组织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导学案”教学的课堂流程一般为:目标展示——自主学习——精题演练——探究质疑——课后反思五个基本环节。当然,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其具体操作流程也有所不同。
l.目标展示环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等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实现任务的途径,在了解目标和学法的基础上,分清重难点。
2.自主学习环节:结合学案中的导学提纲认真地自学,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梳理、感悟,完成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对于自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或标记或整理,为下一步的小组交流提供素材。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交流,教师做好巡视、检查、督促,指导好小组的交流同时收集好学习小组仍无法解决的问题,为精讲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精题演练环节: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查漏补缺。精讲的形式有多种或者教师进行点拨或者学生进行讲解。最后一般由后进生进行归纳,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4.探究质疑环节: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迅速理顺收集好疑难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5.课后反思:学生在系统学完新知以后,及时反馈所学情况,有无疑问,及时记录在此,以便及时摸清学生的学情,补救知识遗漏,调整教法和学法。
三、如何编写初中思品导学案
1.发挥教师专业性
编制导学案要求老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吃透新课标。条件具备的,可以集思广益,发挥学科教研组的功能,集体备导学案,导学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学习的质量。课堂上由学生来展示,老师来概括、总结、延伸,这就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效果显著的课前预习。只有导学案精练、完美,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学生预习才会充分、深入。导学案的“导”是关键,预习的材料尽可能选取具有时政特色的。学生关注的。能突出课程重难点的材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有一定梯度、环环紧扣,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课堂举重若轻,各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高。
分组合作时,教师可以将不同梯次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内,便于发挥优生的辐射带动效应。可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对于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各小组要结合其他组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2.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
作为以德育功能为主的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应该达到三个要求,一是学习目标要细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把握;二是要凸显三维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果仅仅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那就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本质;三是要深入了解学情,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理清重点和难点,熟悉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要注重研究学生,具体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和接受新知识的可行性。
在编写和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教学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群体中有着丰富的生活情境资料,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初的兴奋点和基础点。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度越高,学生越感兴趣,越容易开展教学。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努力创建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由易渐难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总之,“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阶段,其着力点应有所侧重,要实现初中思品课“少教多学”的目标,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
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导学案
近年来,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提倡和广泛的应用。其作用在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并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 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将自主学习模式渗透其中。而导学案又是自主学习模式需要狠抓的重点, 导学案相当于是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因而初中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学案的编写, 决不能脱离了自主学习模式这一主旨。
一在导学案中注入先进教学理念
先进教学理念的注入是编写导学案的第一项重要内容。但数学教师作为编写导学案的主体, 应先进行教学理念的自我更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意识应当转移到自主式教学当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效率, 就需要在编写导学案时, 做好三方面的内容安排:知识链接、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下面以初中数学浙教版“有序数对”一课为例, 谈谈涉及上述要点的导学案编写。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什么是有序数对、熟知其概念和含义;能在坐标平面上标出有序数对, 理解其中的一一对应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座位位置, 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研究有序数对的含义, 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信息梳理能力。 (3) 情感价值目标。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同伴之间的协商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默契与意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态度。
学法指导:尽可能留给学生时间, 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知识理论的产生过程。要“授之以渔”, 也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具体方法有观察分析法、探究归纳法、练习巩固法。
二合理设计层次联系,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合作成长
就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来说, 往往一个班级内还会存在很大的差距, 要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还是要应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在编写导学案时, 应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一些较为简单和基础的问题, 完全可以留给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也是学生遇到比较多的中等难度的问题, 这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去解决, 还有小组划分要分清层次, 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其最近发展区。在导学案的带动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就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安排, 积极地上黑板和举手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愿意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还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走进学生、融入学生, 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标, 师生互动交流、同伴之间加强了合作和沟通, 师生、生生彼此相互促进。上述效果的达成并不是空想, 只要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 设计好问题,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尤其是问题的设计既要有层次性和实现难易结合, 又要将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出来, 体现出问题间的连贯性。
三注重信息的反馈, 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下编写导学案, 还需要关注反思反馈环节。信息反馈的过程实际上包含了许多丰富的有价值信息:有学生自己的反思情况、有测试题目设计, 也有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学生对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也就是反思, 学生反思的实际上是关于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 包括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以及每一道练习题的完成程度。学生反思也要写到导学案中相应的空置栏里, 这对学生的自我提升具有不错的推进效果。达标测试部分, 这对于编写的题目有很高的要求, 题目要有很全面的覆盖面, 既要有层次性, 又要具备综合性和提升性, 当然基础题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此外, 作业的布置情况要编写在导学案中, 对此要做到有针对性。要把握好作业的量和难度, 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合适, 难度也要适宜, 不可过难, 也不可过易, 要以促进学生反思为目的, 避免作业内容的重复性。
导学案的编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不断地反复审视和理解教材内容;同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 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保持与其他学科老师间的协作交流, 不断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 初中数学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主要涉及课本知识当中的问题是关于情境化和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在编写导学案时, 要考虑到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并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方向。学生在完成了自主探究学习之后, 必然会获得比传统讲授式教学更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雅丽.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用好导学案[J].科技信息, 2006 (25)
[2]吕江龙.浅谈初中数学实施“学案导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5)
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篇5
第一部分
教师怎样编写好导学案
导学案又叫学习工具单或学习活动单,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学习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主要组成: 主要有(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板块构成)一是学生独学,教师导学;二是学生合作(对学、群学),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三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包括: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明确,让学生能接受明白,读懂。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目标的制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切不可太高。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成。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我能记住”、“能说出”、“我会运用﹡﹡我能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温故知新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课前检测要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连,要少而精。
(三)学习内容或探究部分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学生自己经过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同桌或对桌交流解决的问题,还包括学生在小组内需要讨论交流完成的问题等。在这里教师不能只设计一些问题由学生去完成,还要想好哪些问题学生可能解决不了,所以就要有一些学习方法的设计,比如有温馨提示,加油站等,帮助学生去理解完成学习内容。教师除了有文字上的帮助外,在学生自学讨论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他们的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这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这部分的作用是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学生自己能够总结或归纳的知识点,教师一定让学生去总结,学生总结不了的或不完善的,教师一定要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清楚地表示出来。
(五)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要有层次性,应包括两部分,即一般检测和提高能力的检测,一般检测要求学生都能掌握,要紧贴学习内容,而提高能力的检测主要针对班上的优等生设计的,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的,这样就解决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比如语文一般问题可以设计成写一写本课学过的生字、词语,读或背课文的那一段等,数学一般问题可以设计概念、公式,一些简单的计算等,英语一般可以设计成抄写本课的英语单词或重点句子等,主要是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而能力提升就要提高难度,语文可以设计成对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的概括,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者是你的看法等,数学问题就要在设计成一些中等的习题或考试易出的应用题,而英语就可以设计成默写单词,背诵等。
所以达标检测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选做题也就是能力提升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教师要及时指导,点拨。
编写导学案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我们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认真设计导学案,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学,同时通过讲解、点拨、示范、提醒、激励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授之以渔。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第二部分 学生怎样使用好导学案
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实施已有两年了,自己作为一名亲历者,不再是从前的“一言堂”,“满堂灌”,“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老师,相反现在感觉轻松很多,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已经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在我的课堂上也充满了掌声、笑声和欢呼声,出现了你争我辩,争先恐后的发言场面,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高效课堂。所以我认为教学的关键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导学案就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工具。而高效课堂教学主要分成三个环节“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是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要实现教学的高效必须要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单,否则,教师认真编写了导学案,而学生认真没有完成,没有落实。“高效课堂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完成预习单呢?
一、留给学生充分预习时间。
现在的孩子,课程多,练习作业也多,每天早晨,从跨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学习时间就安排得紧紧的,有时下午放学还有练习,何时预习呢?我们的做法是,各科老师尽量少留家庭作业或不留作业,如果语数英品德科学都有练习的话,学生怎么完成导学案,怎么去充分预习?所以我们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头一天下午就把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并利用当天时间在学校引导他们预习,10-15分钟就可以了,也就是先教会学生预习,留好预习时间。所以,我们老师在放学前不能只简单的说一句“完成导学案”就完了。这样学生根本就不会认真地思考,他们会把导学案当成课外练习,要么胡乱去做,有的干脆不做,这是没有效果的。这在我们学校以前也存在这种情况,导学案发了之后,第二天有的学生说没有了,有的或一字不写,所以教师不要着急,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慢慢来,需要耐心。所以开始的时候要在在学校预留时间,学生都在完成预习单,教师在旁边指点、督促。这种大环境里学生才会专心的去完成预习单,教师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教给学生完成预习的方法
1、我们在教学生预习的时候,先完成简单的或学过的知识,也就是让他们自己完成导学案上的活动一“课前检测”内容。这些题是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做好铺垫,要求学生一定要做正确,并且记住一些必要的概念、公式等。
2、在导学案的第二个环节上设置了探究新知,就是自学课本内容,让学生尝试解决,要求要多用脑,勤动手。还设置了温馨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例题中的问题,可以请教家长、同学等,如果还解决不了的做好批注,待小组学习时,师生共同解决。
3、引导学生质疑,针对孩子的思维特点,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预习,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也就是“授之以渔”。这样,他们的预习有了方法,才可以在多次、反复训练中形成技能。如果教师只说让学生预习,小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这也是不行的,比如:读了学习题目,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自己读学习目标,结合学习目标质疑,我要学习什么,这些问题为什么这样解决等,如果还有问题写在导学案中的我的问题方框中。还有,学生的预习应该持之以恒,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天天坚持。这样才可以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
三、做好学生预习的检查和激励。
小学阶段的孩子,预习的坚持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不能管住自己,学习不自觉,有效学习的时间很短,时不时还有学生不完成导学案也很正常的。要想让学生形成稳定的预习习惯,保持对预习的持久动力。教师就必须借助外力的因素,督促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其中之一就是借助家长的力量,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天放学之前,我们会把今天的预习要求以校讯通的形式通知家长,要求学生每次做完导学案,家长针对校讯通的要求,逐一检查。如果学生没完成,家长就会提醒并督促孩子完成预习任务。其二,多种方式的检查。学生第二天来到学校,组长检查,做好记录,汇报给教师。教师可以抽查,对完成预习作业较好、预习认真负责的学生给以公众表扬,也表扬了孩子的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家长也加入了指导孩子学习的队伍中来了。没有反馈的预习是不完整的,每次上课前,我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孩子们的预习加以检查:有时让孩子们打开课本,把导学案放在课桌上,然后,教师巡查,选出认真的学生并给以表扬或加分;有时还让预习出色的学生当小老师,检查其他组员的预习情况,或谈谈自己预习的经验;让学生把自己预习的结果在小组或全班展示出来,激发他们预习的自信心和动力。有时各小组交换检查。大多情况会针对某一次的预习要求让同桌相互检查、相互学习;通过不同的形式,不断地巩固和强化预习的效果。其三,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给预习较好的学生颁发奖状、小卡片,在全班大力表扬,激励自觉预习的正气,还可以这一月专门检查评比学生的预习情况,下一个月进行小组长的培养等,坚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的预习习惯养成了,高效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一半。通过一年多的训练,学生的预习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初中物理“压强”导学案的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知道压力的定义。
2.了解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3.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4.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5.知道压强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和物理意义。
6.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科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压强的概念及公式。
知识链接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学习流程
一、新课导入
1.体重差不多的两个人在雪地里行走时,没有穿滑雪板的人会深陷入雪中,而穿着滑雪板的人却不会陷进去,这是为什么?
2.如下图所示,两个手指压铅笔的两端,为什么感受不同?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1)
自学课本第142页有关压力的内容,完成下列练习,相信你一定能行!
(1)物理学中将___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上。
2.合作探究
新课导入中的两个情景告诉我们:同样大的压力,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喜欢钻研的你一定想知道答案,那就请你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一起,按照下面的提示,利用桌上的器材,仿照课本第143页图8-4的步骤来完成科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是一个重量级的问题,加油!
(1)根据生活经验,你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2)该实验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3)你是通过___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4)通过实验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思考:如果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提示:仿照速度和密度的定义方法,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主学习(2)
自学课本第143~14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你将学到很多新知识,开始吧!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2)压强的符号是_______,计算公式是________。
(3)压强的单位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写作“_____”,物理学中压强的专用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_。
(4)1 Pa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例说明1 Pa的压强有多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知道比帕更大的单位有哪些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①_______②__________。
三、展示提升
对照大家的展示,将你做错的地方用双色笔纠正过来。
四、拓展提高
本节课有两个易错点,试一试,看你能否辨析清楚。
1.怎样区分压力与重力?
2.怎样比较压强的大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测评
1.压强是表示压力的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1 Pa=______N/m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B.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
D.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3.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B.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C.重力越大,压力越大
D.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4.将一正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余下的部分与原来相比,对水平面的压强(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背起来肩膀就比较舒服,原因是增大了背带与肩膀的____________,从而减小了背带对肩膀的____________。
6.小明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的器材是:沙子,钉桌和一块砖,过程如上图所示。
(1)使用沙子的好处是___________,使用钉桌的方便之处是__________。
(2)比较图a和图b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图b和图c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小结
知识盘点:
1.压力和压强的定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方法和结论。
3.压强的公式P=____,两个变形公式:F=____,S=____。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心得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1.完成导学案上的遗留,错题用双色笔纠正。
2.上交作业:课后作业第1题和第5题。
编写英语导学案的思考 篇7
1.课时化原则。导学案必须做到一课一案。教师需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 分课时编写导学案, 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使教师能更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 更轻松地驾驭课堂,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 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时, 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上哪一页的哪一部分, 用多长时间, 达到什么要求。详细的方法如一盏明灯, 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
3.问题层次化原则。导学案中的问题和题目设计要有梯度, 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 一般学生受到激励, 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集体化原则。导学案的编写靠单个教师完成工作量非常大, 质量也可能不高, 要充分发挥教研组或备课组各个教师的作用。学习《新课标》, 对照《考纲》, 分析教材,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把握, 先由一个教师主备某一内容或某一单元内容, 然后召集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就此内容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结合大家的意见, 再由主备人修改, 第二稿再交由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把关修改。每次讨论的内容不宜过多, 否则讨论不深入, 效果欠佳。
5.个性化原则。教研组或备课组的导学案针对的是年级绝大多数学生, 教师在使用时应针对自己学生, 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些取舍或适当补充, 形成有个性的导学案, 切忌简单从网上下载, 或把订购的导学案原原本本发给学生。
6.美观化原则。精美的版面设计能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 激发学生兴趣, 相反杂乱的字体版面会让学生产生排斥, 降低学生的兴趣, 所以排版时必须注意字体、字号、行距、间距、答案空格的长短设置、重点粗体等一系列细微的问题, 这些细微的考虑能使导学案亲更具魅力。
7.题目序号化原则。导学案编写时要把教材问题化, 然后将每个环节中的问题按照一定顺序排好并标好序号, 以便教师合理安排题目, 使学生更清楚自己的任务, 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尤其英语导学案, 一节课内细小的知识点较多, 自然题目较多, 题目编号就更加的重要。
1.学习目标明确化。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 数量难度要适度, 具有导向性, 使本节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重点难点突出化。根据《考纲》, 明确指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以便学生作为重点掌握;指出学生自主学习中会涉及的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 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3.自主学习简单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 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自主学习部分的设计主要起到导入作用, 因此习题等必须简单偏重基础, 使学生通过查看书本或教辅资料就能比较容易完成,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树立信心, 获取快乐。
4.合作探究层次化。合作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 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设计上一般应根据学生认识规律, 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逐渐加深, 做到循序渐进。
5.达标检测多样化。达标检测题的编写要注意紧扣考纲, 难度和题量适中的同时, 要注意题型多样化。设计时, 同一个知识点或语法点可以通过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判断正误题等多样化的题型, 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6.课后反思详细化。课后反思虽说是最后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也容易忽略, 但很重要。课后反思分为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两种情况, 学生填写“学习反思”, 作为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导学案上应该留有空白处。教师的反思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增强教学效果很重要, 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思:
(1)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 需要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
(2) 本堂课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哪些不适合, 怎样调整, 最好在导学案上及时修改到位。
(3) 本堂课教学环节是否有失误。若有失误原因是什么, 若是成功的是必然还是偶然。
(4) 本堂课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能否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信心。
综上所述, 优秀的导学案是推动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它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合作和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帮助教师更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 更轻松地进行英语教学, 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龚国胜.学案创编: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05) .
[2]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20) .
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 篇8
1 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课前导学
针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课前导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导学和部分内容的自学导学来实现课前对知识的熟悉,了解相关物理知识和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做一个铺垫。在具体的物理学习中,教师往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常都会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在具体课前导学案设计中主要包括,旧知识的回忆、引入新知识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
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联系和回忆学过的旧知识,才能逐渐接触新知识,并且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应该首先考察学生是不是具备接受新知识的有关能力和技巧,这样才能拉近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所以在课前要进行导学案。例如在进行电功率知识的导学案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回忆之前学过的功率,然后在过渡到电功率,逐渐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师问:“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什么?”
学答:“叫功率”
师问:“对,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那么做功时间和功率值有什么关系呢?”
学答:“在功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且公式是功率=功/时间”
师问:“对的,那么今天所学的电功率就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与功率相比有何不同?”
学答:“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的,而电功率是描述电能做功的。”
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虽然比较抽象,但也是有迹可循。通过预习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问题和联系,再加上自己的探究形成自己的新旧知识体系。预习是导学案的重点,在生活中让学生多多的去观察,例如学习电流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去观察家里一些电器上的电压数值和功率值,让物理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在学习惯性的时候,告诉学生在坐车的时候尽可能的去感受刹车、拐弯的感觉。最终达到理解惯性的目的。以导为主,以学为辅,对导学案进行不断的理解和补充,有针对性的进行梳理和点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物理学习。
2 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课内导学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和强化的。所以在课内导学案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解和练习,教师的指导仅仅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所以针对物理课内导学案的设计,应该分为讲解、练习和总结三个阶段。教师首先要对新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道具和实验来直观清晰的说明问题,学生也可以及时的提出质疑。练习主要就是针对新知识开展的训练,教师针对新知识的运用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完成,以便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总结就是对物理新知识讲解的一个归纳,比如说重点的公式、概念等,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整理和总结。
例: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用简单的道具来说明摩擦力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引出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针对概念提出问题:
师问:“通过概念可以看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
学答:“物体之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师问:“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学答:“增加物体之间的相对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就可以增大摩擦力。”
师问:“如何减小有害摩擦力呢?”
学答:“减小物体之间的压力或者脱离接触。”
3 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课后导学
课后导学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在课外进行延伸拓展的教学。这是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物理知识而言的,物理的难点往往会让学生的接受能力下降。而针对不同的学生也有差异,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想要更深层次的探究,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会觉得吃力。所以在课后也有必要通过导学案来强化和拓展物理知识。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可以增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物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教师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后导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难度的练习题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在对症下药,对大部分学生存在问题的知识,进行二次指导,而针对个别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习,教师则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有些物理练习资料每个章节后面都有一些探究题和实验题,对于这部分题目教师一般不做要求,其实这部分是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学习的很好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逐渐重视这部分的练习,也是设计课后导学案的很好素材。
4 结束语
初中作为学习物理的重要阶段,需要学生和教师的互相配合。而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让初中物理的教学和学习更有条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运用导学案设计教学可以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养成自学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这才是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本文就针对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及有效运用进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运用
参考文献
[1]邵宏.以项目活动法驱动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改革[J].学苑教育.2010, (20) .
[2]张丽娜.刍议初中物理有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1, (10) .
[3]朱秀芳.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活动的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 (02) .
浅谈新课改下导学案的编写 篇9
一、导学案的优势
1. 导学案以文本的形式将课堂知识体系呈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的所有教学要求, 准确把握重点难点, 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 同时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为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2.导学案中的教学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 通常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需要经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对比分析、读图析图、归纳总结等一系列缜密的思考过程才能完成。因此,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行为, 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
3.容易形成知识体系, 便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 很容易找出知识的主线, 形成知识脉络。此外, 每个学案中都附有课堂检测题, 可以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检测和反馈, 从而帮助教师准确、全面地掌握课堂教学的效果。
4.“学案”教学中, 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学案”规定的内容, 加之, “学案”的设计本身就具有层次性, 且学生之间还可以互帮互助、合作探究, 这样一来, 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起来, 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有利于杜绝部分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参与的现象。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1.统一编写程序。每周集中备课时间, 由主备人提交下一周的导学案, 组内成员集体研究, 并分配下一周的备课任务。基本流程为:个人初备 (形成初案) —集体研讨备 (形成共案) —个性化设计 (形成个案) —课后修订。
2.统一基本环节。 (1) 学习目标。目标要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制订, 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 重点及难点预测。 (3) 知识链接, 指“前挂后连”的知识。具体是指把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 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铺垫, 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即助学资料) 。 (4) 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掌握学法, 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 注重基础, 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 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6) 整理学案。 (7) 达标测评。包括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实际运用。
3.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 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 要符合实际, 讲究实效。
4.统一编写格式。
三、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导学案质量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导学案的编写, 一定要慎重。有的问题很简单, 答案一目了然, 这类问题就没有必要编写到学案中去, 学案的设立在保证“梯度”的同时, 还应具有探究的价值。因此, 我对“学案”的定位可以形容为“跳一跳, 摘桃子”的高度, 要让学生通过“学案”, 学会怎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对照教材抄写答案的教学资料。
2.导学案的特色就是容量大、效率高、拓展深。由于初中地理课时少, 加之,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沉浸在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层次, 阅读教材的速度慢, 不知道如何从各种文字、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探寻答案。因此, 在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 往往会遭遇到课程进度较慢的尴尬, 内容设置过多, 就难以完成规定的课时任务;保证了课时, 又达不到大容量、深拓展的要求。多次实践的经验告诉我, 问题的症结还在学生, 对于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方法和能力, 教师还需要多加引导和训练。
3.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采用导学案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选择性地使用学案。此外, 教师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个性化的设计, 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学情和教师自身的特点, 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和延伸, 既要培养学生自学的主动性, 又要彰显教师的个人风格, 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浅谈生物导学案的编写原则与体例 篇10
关键词:生物,导学案,编写体例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达成这些目标, 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十分重要, 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导学案”正是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一种优化的教学模式。要使用好“导学案”, 编写是关键。有一个高质量的导学案, 再加上老师的精心诱导,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 如何编写“导学案”呢?
一、编写生物导学案的原则
导学案是师生共同使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从老师备课的角度来看, 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导学案编写时应遵循的原则:
1. 课时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 是将教材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导学案。按课时编写导学案的好处是:可以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容量;凸显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助于完成课时教学目标, 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问题性原则
在编写生物导学案中, 将教材内容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几个探究性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思考”的问题, 而绝非是“试题”。创设“问题”的情境, 重点是诱导学生在思考上下功夫。
案例: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释放二氧化碳
在学完植物的呼吸作用后, 老师可设计一些试题进行适当拓展: (1) 夏天, 刚收获的新鲜小麦能不能长期堆放, 为什么? (2) 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 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策略, 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方法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注意学法的渗入, 提出问题后, 不妨设置一个学习规律性的提示导语, 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将“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 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 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 去解决新问题,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 合作探究性原则
教科书很重视科学探究, 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写中, 对于研究性的问题,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在合作学习中体验过程, 完成一定的探究活动。如光对鼠妇的影响,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探究实验, 老师应在小坡度、梯度化的问题引导下,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二、生物导学案的体例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使学生多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 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编写高质、实用的导学案应该是“使学生多学”的好方法。初中生物导学案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1.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该环节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重难点目标。教师在编写过程中, 应该遵守《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中“附录2学习目标的说明”来科学地使用行为动词。如描述、列出、列举, 说明、举例说明, 分析、得出、设计、拟订、应用、评价, 尝试、模仿,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等。
2. 情境引入
将所要学的知识, 通过一个场景引入, 学生就不会感到来得突然而不知所措, 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
请同学们看一幅城市的交通枢纽图, 就像我们的身体中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 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我们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 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通过这样形象的设计引入课题,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3. 知识聚焦 (自主、合作学习)
这是导学案关键的部分, 教学案的质量高低主要是在这里得以体现的。这里表现的形式很多, 如以填空、问题、表格、概念图和探究题等形式出现, 形式多样, 每一节导学案的形式不拘。难度不大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相互讨论、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来完成;难度较大的内容由教师分步设问、层层引导、结合讲解来完成。中间可适当插入一些解释, 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可设计成:
大家结合课本, 并结合学案, 分析一下血液的成分。请看下面的投影, 这是新鲜的血液, 加入抗凝剂后离心静置后变成这样 (如下图) , 请同学思考如下四个问题:
(1) 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
(2) 血液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人体的血液加入抗凝剂离心静置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上层_______色的半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 下层深红色的是_______, 在两层的交界处, 有一层白色物质, 这是_______和_______。
(3) 各层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4) 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5) 抗凝剂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看书后, 小组讨论, 并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讲解, 向学生介绍柠檬酸钠和草酸钠是常见的抗凝剂。
4. 知识梳理
师生归纳总结, 构建知识体系。对本节所学内容加以回顾, 再现, 整理, 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
5. 能力提升
教师要选择性地设计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 分不同形式加以练习。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 可以对知识加以强化, 提升学生的能力。
6. 我的收获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进行纠正、点拨, 并对相关问题适当扩展。让学生在困惑中反思, 在感悟中成长!
教无定法, 生物导学案的体例也不例外, 应该是活泼多样的, 也不是呆板“定格”的。教师可以大胆创新, 写出独具一格的导学案来,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 篇11
关键词:预习;讲解;练习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为使物理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有效,教师应该注重导学案的设计,充分发挥导学案在保障学生物理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及促进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对导学案精心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导学案进行有层次性的划分,让导学案在物理课程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导学案在初中物理课前的导学作用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为有效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经过课前预习,不但能够提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把握,还能够为相关概念的理解奠定基础。为学生获得预习效果,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运用导学案来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进学生对课文概念的理解。导学案的设计不仅要对新的知识进行大概的引入与介绍,还应该对旧的概念进行简述,引导学生复习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有效地结合旧知识来进行理解,提升学生知识的贯通与运用能力。
二、充分发挥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还应该注重发挥导学案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巩固和加强对课本上的相关概念的理解。教师在对新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在导学案中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补充,让学生借助导学案来对新知识加以了解。教师在对较为复杂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应该运用一些道具对知识进行展现,将知识更加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为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质疑及探索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时能够积极地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导学案中的相关问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三、充分发挥导学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后的作用
课堂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为有效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在开展课堂教学后,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学生在对练习题的解答中能够有效地查缺补漏,导学案课后导学的功能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
综上,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应该注重运用导学案来对教学工作进行辅助,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张丽娜.刍议初中物理有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初中化学学案的编写模式 篇12
化学“学案”是建立在化学教案基础上, 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 它能让学生预先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步骤、内容, 能让学生做到学习有备而来, 能给学生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 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化学“学案”的作用不仅可以指导预习, 也可用于课堂教学, 同时系统的化学学案还是一份相当好的学习、复习资料。
由此可见, 化学教案和化学学案有着本质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 设计目的的不同。化学教案为教师授课而做准备, 化学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为学生课堂学习做准备。第二, 性质特点不同。化学教案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具有单向性、封闭性, 化学学案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第三, 角色主次不同。化学教案是教师自导自演, 学生是听众, 化学学案的主角是学生, 教师是组织调节者。第四, 表达方式不同。化学教案界面规整, 表述严整周密, 多用书面语;化学学案界面亲切, 表达生动活泼, 多用口头语。
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可以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 并且中学生乐于独立提出问题, 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教学提供了可能。他们热爱讨论问题的发生缘由, 探索、分析、解释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 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挖掘能力, 这为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方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初中化学学案可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使用说明、学法指导、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探究、我的疑惑、知识网络、当堂检测。
1.使用说明。
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化学学案, 可以涉及学生需要阅读的化学材料, 使用学案时应注意的事项, 预习化学课本所花费的时间等。
2.方法指导。
穿插在化学学案当中, 适时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自主学习化学,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学习目标。
为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指明方向, 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明确具体、可操作、能达成、可检测。设置的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
4.重点、难点。
标出化学课本本课题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 旨在提醒学生注意, 以便他们在预习中分配好时间、平衡好精力。
5.课堂探究。
这部分是化学学案的主体内容,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预习化学课本, 提前知道化学课堂教师将要传授的知识, 而且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操作、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 找出没有学懂的部分。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更有兴趣, 更有期待, 更有目的,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6.我的疑惑。
可以引导学生将化学预习中的疑惑记录下来, 上课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可以提问, 可以小组交流, 为教师的备课提供参考资料,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化学课后的复习疑惑也记录下来, 为课后小组讨论提供素材, 该部分还可以为学生的复习提供重难点。
7.知识网络。
使用网络图归纳出课题的知识结构及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 将重要的知识留出空白, 由学生来填, 这样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 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同时, 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8.当堂检测。
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偏点、易漏点设计相应的化学习题, 重在及时矫正, 及时反馈, 这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就能为学生复习时提供了一本错题集, 方便学习自主学习。化学习题的编写要注意紧扣考点, 联系生活, 难度适中, 既面向全体, 又要体现差异。建议适当编写选做题, 促进优生成长。
在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 化学学案是教与学的载体, 化学学案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目标的达成。化学学案的编写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 清楚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前题下进行。个体所设计的学案必定有其局限性。在编制之前最好多参照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思路, 编写好后, 请学校资深老师多给些意见、评价、修改意见。最好多开公开课, 将整个教学过程展示出来, 通过其他教师的听课、评课来发现不足, 集思广益, 进行修改。这样做出的学案才能高效, 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载体作用。另外,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还发现有时内容的容量和难度很难把握,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多求反馈意见, 多思考, 多修改。
摘要:化学“学案”是建立在化学教案基础上, 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 分为使用说明、学法指导、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探究、我的疑惑、知识网络、当堂检测几个部分, 学案既反映了学习结果, 又体现了学习过程。
【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推荐阅读: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论文10-14
导学案的使用10-08
导学案的基本特征08-29
谈导学案的设计07-11
初中物理质量导学案07-10
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07-02
导学案初中物理教学10-06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反思10-20
基于导学案的有效课堂构建的行动10-14
高中物理导学案全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