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初中数学(精选11篇)
导学案初中数学 篇1
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要求及建议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思维能力编写的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核心是变“教材”为“学材”、变“学会”为“会学”直至“乐学”。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编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与“教”合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探究性原则: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要强调“以问拓思,因问造势”,要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借助于研讨和交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导学案的编写及运用建议
(一)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学到或达到哪些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及问题解决探究的过程,从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仔细挖掘学习材料中蕴含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学习目标要进行务实性地解说、引导,表述要简洁、准确、全面,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学到什么程度等。
(二)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应掌握的问题,增强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学习过程
以问题为主线引导探究(启发式教学)或自学——展示(点拨)——应用(反馈)——测评(活动式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教法和学法指导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1.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预习提纲应强调基础性,体现思考性,把教材上知识点、能力点提炼为简单的小问题,将知识问题化,将问题层次化和具体化,从而形成问题链。学生应明确学会了什么、困惑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什么等。
2.小组合作: 如何组织,如何交流、交流什么,交流中收获了什么、疑问是什么、1
生成了什么等组长要筛选整理(一要常规,二要有效)。
3.展示点拨: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预设及生成的过程,更是一个质疑释疑、总结技巧方法和知识规律的过程。学生交流预习、探究成果,教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点拨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点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解疑。在此过程中,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设置,边展示,边点拨,教师在黑板上形成板书,学生在导学案中留下记录,做好笔记。
4.典例拓展训练:导学案中的典例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巩固性练习;二是根据本节课的重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剖析;三是根据典例设计变式进行拓展和延伸。
5.消化反思 :可以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系统理顺知识,排解疑惑。
6.跟踪练习:导学案中的跟踪练习,主要是根据课堂的内容和题型,精选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要避免设计成简单的练习。对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要及时总结。
7.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探究方法,注意问题,解题过程,学习中的疑惑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8.达标测评:导学案中的达标测试题目设计要全面,有基础题、能力题、综合题,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注意事项
1、本要求只是教研员提供的一个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造性编写导学案。
2、导学案的运用一定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立足实际需要,当用则用,杜绝形式主义,用好用实导学案。
导学案初中数学 篇2
在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要低起点策略, 所以导学案也要低起点. 这种策略对课堂三导教学是非常适用的, 由于变简单了, 学生就可能学会, 而学会了, 学生便愿学, 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 学会—愿学—兴趣—愿学 —学会……相反, 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 就不愿学, 就会越来越没兴趣, 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不愿学—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才愿学才有兴趣, 学会了才是进步的动力. 俗话说: 欲速则不达. 由于学生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 学生有个转换适应的过程, 我们不可急于求成, 随意加大难度. 在我们教学中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 学生练习要从最基础的题目做起, 这样才可能“堂堂清”, 让人人学的会, 人人愿意学, 人人有兴趣.
二、导学案要有梯度
导学案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方案,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也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让学困生 “吃好”, 让优生“吃饱”, 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的“自助餐”, 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由浅入深, 小台阶、低梯度, 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能通过导学案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找到自我, 发展自我.
三、导学目标要学生对学习有目标性
学习目标是为了给学生看, 而不是给老师看, 这一点作为导学材料编写者的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 要用学生化语言说明, 让学生一目明了, 要简单.要做到化难为易, 通俗易懂. 我们就以八年级上册正比例函数为例: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 (k≠0) .
(2) 知道正比例函数是一条直线.
(3) 能够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4) 能够判断两个变量是否能够构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简单、明了的学习目标, 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 对本节课的学习就有一定的指导性, 和可操作性, 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我们一线教师编写学习目标时, 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及考试说明来准确制定学习目标, 更要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通俗易懂, 要用学生的语言来定学习目标. 不能简单的教学目标来代替学习目标, 然后在教学时让学生朗读一遍, 作为一件课堂开头第一环节.
四、导学案对导学内容要有指导性
导学提纲要像一条线索让学生带着这条线索一步一步的学下去, 那这条线索是什么? 说简单点, 就是围绕课本知识要点, 把数学课本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数学问题, 让学生把我们设置问题在课本找到答案, 以达到自学的目的. 以习题或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难度设置小一, 书本能找到的. 哪怕就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完成, 学生学的会就愿学, 这对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教师为贪图方便, 出的导学提纲, 其实就是一些数学练习, 对学学生自学没有多大帮助, 导致学生一看到问题就不会做, 学生没有兴趣做, 不爱学习.
五、导学案对学习要有启发性
中学数学有许多的定理和公式, 学生对学习一些公式和定理感觉像云里雾里, 要记住这些公式定理, 难度不大, 但要推导这些定理和公式, 那对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 难度挺大的. 所以导学提纲设置的问题对学生学习定理和公式要有启发性, 要从特殊到一般, 从原始的计算问题开始, 启发学生发现其内在的规律, 从而得出结论. 比如我们在上九年级上册的弧长与扇形面积公式中, 弧长L=nπ r / 180 和扇形面积S扇= nπr2/ 360 的公式, 为帮助学生记忆公式, 笔者让学生推导这两个公式, 也借用一些老师编写的比较有启发性的导学提纲, 对学生推导这俩公式有很大帮助. 如下以供参考.
自学教材P110- P112, 思考下列内容:
(1) 圆的周长可以看作360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
2°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
4°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
(2) 圆的面积可以看作360 度圆心角所对的扇形的面积;设圆的半径为R, 1°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_____.
设圆的半径为R, 2°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___.
设圆的半径为R, 5°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____.
设圆的半径为R, n°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____.
笔者认为:设置一些具启发性的提纲, 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演算, 对突破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数学导学案如何设计 篇3
【关键词】数学 导学 设计
初中数学“导学案”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学案导引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导学案”的科学、恰当的设计,显的极为重要,“导学案”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实施,可使学生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学案导学是我校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导和学”,关键是老师,根本在课堂,主体在学生。借助这一模式,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案,它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与学模式,体现了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结合自己实践,谈谈我们在导学案设计上的一些理念和做法。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理念“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
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流程目前我们一个“导学案”的形成,要经过“五备”过程的历练,即个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跟踪听课、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的过程。
主备人备课:提前一个月由备课组长对本学期的备课任务进行分工,主备人钻研课标,了解学情,钻研教材,先写出一个星期的助学案草稿,通过释锐平台发送给同备课组成员,其他组员同时也要备课,在教材上留下痕迹,但不需要写出助学稿的草稿。
备课组备课:备课组长召集本组组员,集中大家的意见,修改后定稿,再由同组的审核老师复核,没有问题后打印出来,由备课组长交学校分管领导审核签字,交印室印刷,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内容去自学教材(以上版块教师研究的是教材、课程标准与考纲,备出公用助学案)课前备课:助学案虽经备课组集中研讨,但毕竟是静态的、共性的东西,各个教师情况不同,各個班级学生基础也不同,学习习惯、个性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每个任课老师在批改导学内容后,考虑自身的情况及班级学情后,对上课的思路、环节进行调整后才能形成自己的助学案4. 课后反思:教师上完课后,反思自己助学案的得失。
最终修订稿的电子稿传至备课组长存档。集体备课是编制导学案的关键。现在我校的导学案已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即:课标解读、导学内容(课前热身、知识点剖探、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测试和盘点收获。导学案以实用性和高质量为编制原则,两人一组具体编制。
编制时实行电子稿,并注明编制时间和编制人和审核人,每课时 1 份。当然在编制过程中,老师们也付出了很多辛苦。每一份导学案的编制,我们都翻阅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并借助网络广泛地寻找材料以便充实学案,尽可能地把导学案作精做细,然后我们再根据教学案做好课件,进一步提高导学案的使用效果。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环节课标解读学习目标:根据本课时知识内容、课程标准及其考纲的要求而确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不是我们通常的教学目标。
学习重、难点:依据考纲、课标的要求重要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在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难点。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又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学前热身:主要是指学习新课所需要的知识储备。
其内容可以是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堂清试题的易错点;本节课新知识学习所需的知识铺垫;引入新课的问题情境等。
课前导学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自主学习,这部分问题设置低台阶、小步子、多层次。把课本内容巧妙变形,设计成问题串,给出处理每一个问题的方法和探究形式,分散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同时也使学生依据学案有指导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二是自主质疑,目的是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的总结和概括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本节课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对本节课提出新的质疑。
导学案初中数学 篇4
伴随着全国的“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活动,我校四年前组织全校数学教师赴武汉二桥中学观摩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回来后,鼓励全体数学教师投入到课改的活动中来。大家积极投身其中,结合本校本学年段的教学特点,经过几年的借鉴摸索尝试,该模式被我们吸收后,逐步形成了我校数学教学的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
在这三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老师也对这一模式怀疑过,认为在本校是否行得通,是否有理论支持,于是学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展开讨论,寻找理论依据,最后老师们一致认为:
(一)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利用必要的学习辅助材料,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知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或他人的帮助过程中获得的。学生学习时是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构建知识框架,即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作知识的简单传授,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每个学生构建自己知识框架,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
(二)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和认知水平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经验,对事物和经验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有些问题事先没有接触,他们也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依靠推理和判断,做出解释,即是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以自己的经验信息为基础进行选择加工,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这理论的支持下,我们认为,“学案导学”模式的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得到协调统一的发展。这种模式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学案
和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讲解相结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编写的学案一般都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把讲堂变成讲堂与学堂相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相结合。要留结学生足够的想象与创造的时间与空间。
2、创新性原则: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知识的创造规律,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性原则:重视学生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要贯彻始终,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完整的形成,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条件。
4、层次性原则:层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本身层次和梯度;二是学生认识能力上的层次性和个体性的差异。所以编写学案时,要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要在他认为最接近的方面去获取知识。学案应包括基础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练习也应与之配套。这样的设计也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使每个人每节课都有所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能得到协调统一发展,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5、实践性原则:坚持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上有以下几个环节:课前示案自学、课中以案导学;信息反馈,小组讨论;精讲点拨,巩固达标,小结归纳;运用提高、创新。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的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学案导学”一开始就是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空间。学生在尝试中遇到了困难就会主动去自学课本和接受老师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教师精讲点拨,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抓住要点,讲清思路,并以问题为案例,有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此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注意归纳整合,形成网络:随着本节课新知识的形成,例习题的练习指导,要及时归纳小结,突出重点,总结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重视。
5、当堂达标,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确实很大。近几年,我校数学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各项指标一直位居全区前列,为我校在中考中连续几年创造辉煌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近几年的“高效课堂”的模式的锻炼,我校数学老师夏传涛、钟伟、彭启东、刘望平等老师在近几年的“高效课堂”的评比活动中均获得一等奖。同时,我校数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街教育总支领导专门组织了街道数学教师到我校观摩交流,并要求其它各校也尝试这一教学模式。
在这几年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从迷惑到释然,从茫然到坚定,有艰辛也用喜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将继续努力,使这一模式更具有科学性,为数学的教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导学案初中数学 篇5
【摘要】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多年来研究的重点,初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为此其应不断提升其课堂教学质量,重视现代教学模式的应用。“学案导学”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进行指导,将“教”与“学”有效的结合,既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学案编写 初中数学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48-01
0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单向性教学一直以来是课堂教学的特征,课堂的开展多以教师与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自主性低、积极性差。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颇受欢迎,于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将自主探求新知识,合作解决课堂学习中的问题,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并增强了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大幅度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载体则为学案,教学方式则采用导学,即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将依据学案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案与教案不同,其利用者是学生而非教师,其内容也与教案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大致内容将包含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梯度训练、自我总结与反馈等多方面内容,课堂教育前学生将获得学案,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导学”则指学案的实施过程,存在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所占比重最大。教师可于课堂教学中,依据学案内容进行引导,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环节不再由教师一人完成,而是转换为师生共同合作,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指导完成教学任务,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质量与效益均有所增强。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暴露的弊端,“学案导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制定,以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现以八年级上册“同底数幂的乘法”学习为例,在进行新授课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如下:
(一)学案编写
教材是学案编写的重要依据,编写学案前,教师应充分掌握教材内容,选取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本课学习中,学习目标: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最终能够利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重点:熟练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难点:逆用法则的掌握与运用,以及法则的具体推导过程。学法指导内容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种题型,比如说选择题、填空题、例题解析等,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知识点的归纳是学案的精髓,应在相应的例题后加以说明,而试题的设定要注意量的适度性,以及题目的趣味性,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依案自学
学案应与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自学,了解并明确学习目标;课堂开始后教师可借用2-3min的时间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阅读教材内容。待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后,循序渐进的依据学案内容进行学习,学案中的知识准备可设置如下问题:
(1)计算:①2×2×2×2×2②54×53③(-3)2×(-3)4
④103×104
(2)通过以上公式,同学们对同底数存在怎样的理解?
(3)经过计算,同学们能否发现规律性的结论?
(4)()m×()n、3m×3n,(m、n均为整数)是否存在以上计算规律?
(三)组织讨论
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过程中疑点不同,为此可进行同质分组,即各组之间无差异,但是组内成员之间具有差异,每组人数4-6人。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自学后,适时将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并针对上一阶段学习提出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以供学生探讨。以问题(4)为例,让学生探究两式的计算结果,是否存在“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规律,“若将底数换为字面a,a可以是任意数吗?若让以上计算规律成立,a应具体的条件是什么?”
(四)精讲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由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推导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更好地让所有同学掌握,教师要对争议问题多加解释,并在讨论结束后归纳知识点。
(五)当堂练习
课堂某部分知识点学习结束后,应相应的配以习题进行巩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本课在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方法后,给出4道判断题,若存在错误,并改正。(1)a3×a2=a6;(2)x5+x5=x10;(3)b4×b4=2b4;(4)y×y5=y6.通过当堂练习教师可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依据学生的基础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结语
课堂教学方式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时期的教学需求不断创新与探索。“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于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力的手段,要想更好地发挥该教学模式的实效,教师应认真编写学案内容,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导学案教学模式数学 篇6
晋源区实验中学
2012.2.导学案教学模式
一、背景阐述: 1.教师队伍整体现状
我校为城郊结合的学校,生源基本稳定。多数教师踏实纯朴,工作勤奋负责,是一支基础素质相对较好的队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但学校近年来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够合理,呈现老教师越来越多,优秀教师越来越少的趋势,多年来学校发展迟缓,属于基础薄弱校。2.教师课堂教学现状
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部分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与教育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在近年来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调研及指导教学情况看,教师普遍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低,教学模式陈旧,造成整体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得到较好的能力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成长。3.学生素质现状
我校为城郊结合的学校,生源范围广,由于学生家庭条件不一,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不一。4.反思
近年来,学校在市级抽测后反馈的学生能力素质情况看,基本处于中列,在区级学生的抽测反馈情况看,我校学生能力素质位于全区前茅。现在家长对学生期望值很高,但是,由于教学模式老化,造成学校教师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观念,打造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已迫在眉睫。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短期内借鉴一些知名学校已有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实际,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迫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进行相关培训和交流研讨,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边研究边试验,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唯一可行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现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构建高效的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已形成广泛的共识。得到以下关于高效课堂研究的结论:
一是:关于高效课堂文章或文献繁多,大多是关于普遍学科的高效课堂教与学的策略,但关于数学学科的高效课堂研究成果甚少。
二是:关于高校课堂的思考类文章较多,一般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如:优化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铺垫,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优化时间安排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学目标要明确、全面具体,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教学,优化时间加快节奏,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紧扣,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等实现高效课堂的教育学的策略性结论。有的还从媒介角度提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应巧设活动、将活动落到实处等。但值得借鉴、可操作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论甚少。
值得提出的是,灵石二中课堂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采取以导学案为主,学生小组形式学习,教师采取点拨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三是:对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师培养、培训策略方面文章甚少,只有提及教师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或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注意什么问题。学校以数学教师为主,怎样实施教师系统的培训,同时尊重教师教学个性,研究教师形成既统一又有别的教学风格是值得研究的。
三、模式特点;
第一,以导学案模式为主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及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环节有哪些,怎样安排,各时间所占比重;教师课堂“教”的操作策略;学生课堂学习的策略。以及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效果评价。
第二,数学学科具有借鉴价值和有指导意义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库建设,包括学校已经形成高效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教学案例研究。
第三,探索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培训培养模式,以点带面提高学校全体教师教学水平。
第四,根据教师教学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打造教师个性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意义效果:
开展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对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开展相关研究,能为其他学科实现或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其二,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以点带面逐步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其三,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更深入地剖析和了解我校三、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其四,开展相关研究,可为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三、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索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第五,开展相关研究,可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目的
第一,找出我校在数学课堂实效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进行探索与试验研究,促进我校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策略模式,形成对教师高效教学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的具体操作模式,并提炼出具有普遍借鉴价值的一般性模式。第二,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教学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实施中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践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
第三,结合学校实际,着重对教师“教”的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全面提高三、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并为形成多样化教学和教师个性化教学开辟道路。
第四,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资源库,为实现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奠定基础。
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之我见 篇7
一、针对学生特点,重新整合教材
有的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过多的关注了教材而忽视了学生,一味追求题型的“全”“难”,让学生在探究时感到力不从心;有的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和教材如出一辙,没有新意,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更有的教师“拿来主义”直接照抄别人现成的导学案。这样的导学案不适合自己的学生,也带不来高效的课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事实上,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课堂,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的数学经验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再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设计导学案。如在设计《有理数乘法》第一课时导学案时,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探究问题:一是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探究,该问题的设置是因为学生在预习时总会过多的关注乘法法则“是什么”而忽视“为什么”,通过探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并不是别人说的都是对的,而是别人说的合理才对。二是应用乘法法则运算探究,该问题的设置是为让学生知道乘法法则的作用和用法,同时让学生体会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是没有按教材探究“倒数”概念而是加入了分数乘法的探究,该问题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分数运算基础不太好的特点,复习加强。这样整合的一节课上完后基本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学生也感到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做起来很顺手。
二、注重导学案的可操作性
导学案应该由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适合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既不是知识和习题的简单堆积,也不是教师总结的教学笔记,它在教学中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首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把学习内容用“问题化”的形式呈现,目的性更强。例如,课前预习时一定要把预习内容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使学生在预习时不再茫然,并通过完成预习问题检查是否达到了预习效果,发现自己的问题,能更有效的参与课堂学习。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准确、明确、具体,就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展开思考,层层深入地学习。
其次,设计导学案中的探究性问题要有价值,有可研究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如果探究问题过于简单会流于“一问一答”的形式,而没有探究过程。如《有理数的乘方》设计探究问题时,可以设计探究-24,(-2)4,-25,(-2)5的结果及意义,而没必要再设计利用乘方意义计算53的结果了。前者由符号不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发现问题,从而展开有效互动,可操作性更强。有价值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分层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分层要求设计导学案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即使在同一个教室,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基础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导学案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导学案设计还要反映知识的能力层级要求,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到探究拓展,分层展开。因此,导学案在设计时也要注意分层要求。
首先,根据认知规律,分层设计问题(学习内容)。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解读文本、探究问题。例如,《线段的和与差》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在直线上画已知线段a与线段b的和与差(a>b),再画线段2a+b,3a-b,最后介绍中点定义并进行简单说理应用。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台阶,分不同的层次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学困生可以依据导学案独立完成识记水平层次的任务;在分组学习时,可以在同伴的互助下,完成解决理解层次类的任务,并参与到讨论探究类层次的问题中。
其次,根据学生情况分层设计检测试题。分层设计检测题要有必做的题,一般包括基础类、筛选信息类、简单计算类,也要有选做的提高题,包括分析类、综合类、探究拓展类。并且一定要有一定的梯度,以分A层(基础题)B层(中档题)C层(提高题)为宜,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最后,分层设计评价机制。导学案要通过“路线图”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得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从自主学习到合作讨论、到展示板演,都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我们可以制定加分方案,也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激励性语言,如探究性问题旁边注上“我真棒!”,能力提高题旁边注上“勇攀高峰!”等,还可以为了提升优秀生,引领他们多角度、全方位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分层设计评价机制就是要通过评价尽量激发各类学生的内驱力。
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的研究 篇8
关键字:数学 导学 问题 设计 研究
中国分类号:G633.6
在高效课堂中,导学案是教师体现其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以及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路线图,也是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学习效果的有力凭借。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导学案的编写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导学案中问题的有效设计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是旧知到新知的链接,是探究到应用的体现,是教师掌握学情并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经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目前的导学案设置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不足:1、问题游离于学习目标之外,讲练不同步;2、问题没有指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一刀切;3、题目形式单一,缺乏变式;4、题目没有根据不同的课型做出针对性调整。长此以往, 势必会影响新课程目标的落实,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 笔者将“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做为一项研究课题,真正探究出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规范和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研究的基本理念
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设计。导学案问题的选择与设计要跟据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和所授数学课型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关注学生思维的启迪,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数学规律的揭示,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关注数学方法的提炼。导学案问题的有效设计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找出问题,积累经验,在讨论质疑的学习中解决问题,形成能力,在总结交流的学习中拓展提高,共同进步。
二、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研究的主要目标
1、导学案问题的设计既能完成学习目标,又能突出重点,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2、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能有效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归纳和整理解题方法。
3、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揭示解题规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研究的思路
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起点,首先依据学情设计导学案,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适切性,所列问题的基础性、有效性、层次性等等展开研究,结合理论学习对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诊断建议和相应的改进办法,最终形成基于问题设计又具有个性特点的导学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的诊断原则。
四、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问题设计富有趣味性,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问题设计富有导向性,要强化“双基”,突出重点﹔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性,要铺设“阶梯”,逐步深入﹔问题设计富有创新性,是要强化思维,求异创新﹔问题设计体现开放性,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发散迁移。
五、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新课标,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2、导学案在设置问题时要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
3、导学案在设置问题时要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深究与探索,要以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为中心。
4、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有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利于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拓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也要严格控制难度。
六、初中数学导学案各环节中问题设计的具体要求:
【学习目标】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明确教学及学习目标。
【引入导学】以复习旧知为问题,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设置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设置问题自然进入新知结构。总之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预习掌握】学生看完书后,对基本知识、方法进行填空;或者是对相关公式、性质、定理的适当推导。此处是学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或其根源的重要栏目,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与问答的相关问题,不能只是一些生硬的知识的填空。
【学习探究】1、本栏目是导学案的关键栏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拐杖,问题要精心设计。2、要将主干知识转化成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问题,问题设计不要脱离教材,一般能在教材上找到,也可以做适当地变式。3、问题设计要留给学生回答的空间,要让学生易于解答。4、适量设计探究引导性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提升解题方法和技巧。5、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化设计,即根据知识间的内在递进关系和学生认知规律分层次设计问题。6、问题后要有学法指导,可以以方法小贴士、温馨提示、特别提醒、特别推荐等形式呈现。7、最后设计2—3个紧扣课本的基本问题让学生解答,检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典例剖析】设计1或2个典型问题,先让学生分析、讲解,教师适度点拨,再引导学生点评、归纳,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解题反思】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进行总结,对教法、学法及易错、易混点进行反思。
【学习检测】设计一组层次得当的题目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有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问题,不断完善。
【学习延伸】设计1至2道综合题目供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学习感悟】概括学习内容,小结学习心得。
七、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研究成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广与应用,我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真正实现了从“学會”到“会学”的转变。
1、导学案问题的有效设计使我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了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具体内容。
2、导学案问题的有效设计让学生学会了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导学案问题的有效设计能更好地梳理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4、导学案问题的有效设计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有很大转变,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初中生物导学案使用心得 篇9
泽夫中学翟玉军
上学期用上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保证,教师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对上学期的导学案使用的效果撰写一点自己的心得。
一、在教学效果上,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
上学期使用了导学案后,八年级学生的成绩明显比七年级有大幅度提高,原来的权重分在40分左右。到八年级达到60分左右。而七年级的学生的生物成绩也有较好的表现。
在原五标教学模式中,虽然在课堂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考题对学生来说却非常陌生,即使是在课堂上讲过,学生的印象仍没有在导学案中呈展的题目深刻。因此,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生物学题目)的记忆。因而成绩就提高很快。
新课教学在17周左右完成,再利用2个周的时间进行复习梳理,主要的就是了解知识点。但由于开卷考试,学生不如语数外学科重视,教师又不能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大降低。但是,上学期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的记是建立在平时的,上课留字留印象,复习留理解,记忆在复习课中再加以强化,考查的是导学案的知识,学生重视,成绩提高,兴趣提升,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运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知识面大为提高。
有些老师对导学案中能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有一些怀疑。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能力学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是查找课文,文字组织上有相当的进步,一些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生,在利用导学案学习时却表现出不同的潜力,比如我在让学生利用表格填写出人的一生中骨的动态变化的时间、成分和特性时,这些学生的表现是能非常迅速地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进行填写。
其次是知识面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还是对生物题目的见多识广,原来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的模式中占用学生的时间多,学生自学过程中抄答案的可能性大,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易造成对知识的识记不劳。利用导学案教学后,知识传授和练习都要求在课堂内解决,不留作业在课堂外,这样对难的题目学生都能在课堂内解决。增加了理解,也就增加了印象,并且能在教师指导下开阔解题的思路,清除了许多错解,这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
不过,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在考卷中较难体现出来,但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有利用互动学习的过程是有所加强。
三、对于新学期的导学案的撰写来说,还有些心得是要说一说的:
1.模式: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个小组学习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我们的导学案也主要是围绕这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设计。
2.自主学习环节,我发现,以填空为主才是适当的,所需要学生填写的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力求是在课文中能找得到,并且空数不超过5个为宜。这样学生能在课堂内利用5分钟的自学活动中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当然如果遇上较难的内容,可能还是由教师做一定的提示,学生才能完成自主学习。
3.互动学习环节,可分为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应充分挖掘能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的话题,设计讨论时,最好有两到三个选项,这样小组中六位同学才可能有自己的判断,才可能较好的进行讨论,并能迅速得到统一的答案和解释。
另外,课文中的活动也可以融合在互动学习的环节中,进行师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4.探究学习环节,我们认为应该要以解决题目中的难点为目标,也就是要能解决学习难点为前提,每节课都有一些难点,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难题,这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探究学习来解决,需要老师的演示包括投影、板演,详尽的讲解,在导学案中也可以罗列出解题要点,特别要注意的地方,以保证能顺利地解决学习难点,能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能顺利准确地完成过关检测。
5.导学案占的版面我认为是16K两页为好,后页则是用于练习,这样一堂课做的练习
才足够,学生学习的问题才能较好的反映出来并得到解决。如果时间足够还能对一些有争议的题目进行适当的讨论,对学习重点加以强化。
6.练习的题目在初中生物科来说,我认为是没必要分组,因为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的要求不能过高,没有必要搞一些非常难的题目,对于一般的题目也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知道题干的意思,知道解题的方法,知道答案。形式主要的是选择,辅以填空和识图,切忌论述,有问答题就应该在课堂活动中解决,否则学生无法周全解答,时间耗掉了,课堂效益还得不到保障。
初中英语作文导学案实施计划 篇10
一、问题提出背景: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毕业时达到五级水平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近两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不再是单纯的记叙文,而是综合性的夹叙夹议的文章。而我校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在写作方面表现出的问题有:
1.不会审题,不知该写什么
2.思路不清,语言逻辑混乱,不知该怎样写
3.语法不准确,词不达意,汉语式思维的病句很多
4.少用从句和其他高级句式,作文缺乏可读性
二、实施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及我校小班教学的优势,特制定以下计划:
1. 将学生按学习程度分组,结合导学案指导学生写作。
三年五班分组状况:
三年六班分组状况:
2. 导学案设计
1. 审题 指导学生分析作文的时态、人称、格式及所给提示要点,明确写作要求。
2. 写作思路指导:利用思维导图,列出写作框架(提纲),刚开始,教师可给出大概框架,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
3. 教师提供写作资料包:如与写作话题相关的词语,句型,衔接词,常用开头结尾,或谚语等。学生结合教师提供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细化写作框架:文章的开头,正文结尾应该怎样写,用哪些衔接词,详略的选择等。此环节为避免学生懒于思考,吃“等食”,或准备不充分,讨论不好。可先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或小组讨论前给出3~5分时间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完成细化的思维导图。
4. 展示各小组的思维导图。师生评价。
5. 每位学生开始独立写第一遍作文。
6. 作文修改环节:
1. 教师指导学生自批:检查单词拼写,大小写,标点,语法错误,语言的连贯性。是否正确的使用了从句。
2. 组内学生间互相批改:检查单词拼写,大小写,标点,语法错误,语言的连贯性。是否正确的使用了从句。学习别人好的词句。
3. 按小组展示组内最好的作文,学生点评。
导学案初中数学 篇1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导学案 模式 合作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78-02
“导学案”是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应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优化课堂、优化学生发展,由教师经过反复研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编写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达成三维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穿插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强调自主发展作为教学目的。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广泛推广。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初中数学“导学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案,由四阶段组成:知识准备阶段、知识探究阶段、知识应用阶段、知识测评阶段。正确使用”导学案”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1.知识准备阶段。是指学生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导学案”中清晰的预习思路,找出本节课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导学案”的经典分析来完成数学学习,形成知识框架。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借“导学案”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将不明白的或者认识模糊的地方划出来,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还可以根据“导学案”中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研究,不但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知识应用阶段。是指在经过预习和合作探究之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上安排的练习题的阶段。在此过程中,除学生自主完成规定的练习之外,仍需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阶段,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做错的题目及时纠正过来,因为之所以出错是因为有些知识点掌握不到位或者还存在含糊不清的现象,要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过程中,真正将问题彻底弄清。需要将概念弄清,消除疑点的问题,要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再详细研读,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深入解读来解决;需要加强练习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导学案”中指定的范围内加强练习稳固,确保自主学习内容落实到位。
3.知识测评阶段。是指随堂小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出错情况,掌握学生的个性问题和典型问题,个性问题个别处理,典型问题通过当堂讲解,使所有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出错的学生,要求其当堂纠正,将出错的问题整理到错题本上,课下再次进行巩固练习和思考,也作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以备日后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
通过以上对初中数学“导学案”正确使用的描述,可以看得出,“导学案”的使用意义深远,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能够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二、初中数学”导学案”的重要性
1.“导学案”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初中数学“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丰富全面,知识点明确具体,教学重点和难点明显突出,“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彰显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真正能够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导学案”的例题设计精巧,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学生的优差方面,都有深入的考虑和研究,真正做到学习具有针对性,教育学生能够因材施教。
2.“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转化后进生。“导学案”的使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的形式,使所有学生保持持续的注意力,踊跃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减少了因教师的单方面讲解造成课堂气氛的单一沉闷,学生学习的疲惫等问题。尤其对于后进生而言,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思路偏窄、反应慢等原因,不愿意接近教师,而”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以相同身份共同学习的机会,点燃了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导学案”还注重了因材施教和引入竞争机制,成绩优劣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在竞争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有效的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