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用8篇)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1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伴随着全国的“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活动,我校四年前组织全校数学教师赴武汉二桥中学观摩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回来后,鼓励全体数学教师投入到课改的活动中来。大家积极投身其中,结合本校本学年段的教学特点,经过几年的借鉴摸索尝试,该模式被我们吸收后,逐步形成了我校数学教学的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
在这三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老师也对这一模式怀疑过,认为在本校是否行得通,是否有理论支持,于是学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展开讨论,寻找理论依据,最后老师们一致认为:
(一)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利用必要的学习辅助材料,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知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或他人的帮助过程中获得的。学生学习时是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构建知识框架,即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作知识的简单传授,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每个学生构建自己知识框架,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
(二)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和认知水平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经验,对事物和经验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有些问题事先没有接触,他们也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依靠推理和判断,做出解释,即是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以自己的经验信息为基础进行选择加工,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这理论的支持下,我们认为,“学案导学”模式的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得到协调统一的发展。这种模式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学案
和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讲解相结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编写的学案一般都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把讲堂变成讲堂与学堂相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相结合。要留结学生足够的想象与创造的时间与空间。
2、创新性原则: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知识的创造规律,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性原则:重视学生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要贯彻始终,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完整的形成,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条件。
4、层次性原则:层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本身层次和梯度;二是学生认识能力上的层次性和个体性的差异。所以编写学案时,要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要在他认为最接近的方面去获取知识。学案应包括基础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练习也应与之配套。这样的设计也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使每个人每节课都有所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能得到协调统一发展,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5、实践性原则:坚持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上有以下几个环节:课前示案自学、课中以案导学;信息反馈,小组讨论;精讲点拨,巩固达标,小结归纳;运用提高、创新。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的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学案导学”一开始就是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空间。学生在尝试中遇到了困难就会主动去自学课本和接受老师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教师精讲点拨,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抓住要点,讲清思路,并以问题为案例,有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此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注意归纳整合,形成网络:随着本节课新知识的形成,例习题的练习指导,要及时归纳小结,突出重点,总结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重视。
5、当堂达标,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确实很大。近几年,我校数学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各项指标一直位居全区前列,为我校在中考中连续几年创造辉煌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近几年的“高效课堂”的模式的锻炼,我校数学老师夏传涛、钟伟、彭启东、刘望平等老师在近几年的“高效课堂”的评比活动中均获得一等奖。同时,我校数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街教育总支领导专门组织了街道数学教师到我校观摩交流,并要求其它各校也尝试这一教学模式。
在这几年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从迷惑到释然,从茫然到坚定,有艰辛也用喜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将继续努力,使这一模式更具有科学性,为数学的教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黄陂区祁家湾中学数学教研组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2
一、基于学案导学的PPS教学模式构建
为搭建和谐、 高效的课堂教学平台,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自创PPS教学模式 (preview, practice, summary) , 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检验, 取得很好的效果。
1.PPS模式建构原则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切实考虑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背景、 学习接受能力和应掌握的学习策略和技能, 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适合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同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 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创造性地输出语言, 从而达到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的目的。
生活性原则。 所有的学习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 既要设计模拟真实生活情境的学习任务, 又要适当地指导学生主动了解异国文化和风土人情。
小组合作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降低学习难度, 减少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 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获得与他人交流思想的体验, 感受成功的喜悦。
2.PPS模式操作程序
Preview— ——课前借助学案自学阶段。 此阶段注重学生根据学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文的学习准备工作, 如背景知识的收集、重点词汇的背诵和已学知识的回顾等。 此阶段一般需耗时10—30分钟时间, 因人和教学目标而异。
Practice— ——课堂学习操练阶段。 此阶段主要在课堂上完成。 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设计一些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的合作, 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Summary— ——课后反思总结阶段。 此阶段要求学生在在摇摇课课摇摇后借助学案完成, 包括精选的练习题、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反思、困惑和改进意见等。 借此让学生既巩固新知, 又改进学习策略、情绪和方法。
3.PPS模式评价方式
新课程倡导多元评价, 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PPS模式借助学案的帮助, 将教师、同学和学生自己纳入评价的主体, 从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学习表现、课堂教学气氛、 课后学习效果评估和学习态度策略等各方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 帮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
有效的教学评价使得学生获得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在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 他们学会评价的方法, 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和自己, 有助于强化学习效果, 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其学习的手段。
二、基于学案导学的PPS案例设计
笔者以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Unit 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Section B为案例, 详述如何具体借助学案导学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1.教学目标设计
本单元的话题是谈论过去发生的不愉快的经历, 本课是第三课时, 是读写课。 在前两个课时中, 学生已经学习了过去完成时的结构和简单运用。 本课的重难点是综合运用过去的各种时态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此外, 本课教材中新词比较多, 有两段听力、三篇阅读、一篇写作, 学习量比较大, 教学任务重。 同时关于西方的愚人节、化装舞会等题材, 中国学生比较陌生。 传统课堂这样的内容应该要两个课时的量才能完成, 而借助学案导学, 较好地将学生的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总结结合起来, 预习时学生处理自己能解决的生词、文化背景等次要学习点, 课堂上教师重点解决语言的综合运用, 课后加以自我反思和巩固训练, 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教学目标设计见表1。
2.教学过程
(1) Preview
Preview是对课前学案任务的检查环节 (见表2) 。借助学案,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列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预习掌握本课的一些新词汇并完成课文上的1a, 同时安排学生课前查找西方化装舞会和愚人节的相关背景资料。这样教师在课堂上PreviewCheck 1aPut the words into the right columns检查课前预习的效果Ask:What do you know about a costume party/April Fool’s Day?Talk about a costume party and April Fool’s Day西方文化的介绍, 使学生对将学的内容产生兴趣需信息;情感态度了解西方的化妆舞会和愚人节文化;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得体地和别人开玩笑;情感、态度领域只需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查, 对课文背景资料组织学生讨论介绍就行。Preview环节的紧凑安排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量减少, 任务减轻,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 Practice
Practice环节是掌握新知并运用的环节, 也是课堂上教师的重点教学环节。笔者通过组织各种听、说、读、写活动, 教学层次逐步推进, 教学难度逐步加深,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见表3) 。从一开始通过图片预测内容, 到独立完成阅读信息的查找;从根据图片复述简单故事情节, 到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个自己亲历的故事, 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综合各种过去时态具体运用到英语的听、说、读、写中。此外, 各种学习策略的潜移默化教学, 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长期的学习方法。对如何得体开玩笑的思考, 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和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摇摇
(3) Summary
Summary环节是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并巩固所学新知的环节。通过课堂和学案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 以及课后作文和学案summary quiz的完成, 学生的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Get Ss to sum up what they learnt in class Sum up in pairs引导学生自我总结结果得到检测, 学习态度得到调整, 学习习惯也得到完善 (见表4) 。如此, 借助学案导学, 学生长期的良好学习习惯得以逐步养成, 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学习效果也得到巩固和强化。Ask:Is playing jokes on others OK or terrible?Think:How can we play ajoke on others properly?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得体地和别人开玩笑
三、总结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将学案导学和课堂PPS模式结合起来, 更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 学生对所学新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充分的准备, 课堂上他们就能更快地接受新知和融入新知的运用中, 这样他们就能从学习中感受到愉悦和自信, 才能保持长期的学习兴趣。 同时, 有了学案导学, 课堂上教师对学习易点一带而过, 留下更多时间处理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量的模拟真实语境的训练和运用。 加上笔者在学案设计和教学环节设计中都很注重学习策略的渗透 (预习内容、听的技巧、读的技巧、如何总结等) , 长此以往, 学生就自然地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可以说, 这时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 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到达了“授之以渔”的更高境界。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 学案导学 高效课堂模式 教学运用
高校课堂要求导学案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为根本出发点。我校实行的“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反馈测评”三个环节构成(在我校也被称为“自主+展示+测评”的三环大课堂),以下是我们围绕学生的活动,所制定的目标自主学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和反馈总结等三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上课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设计的“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参与课堂学习。这要求教师备课时,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通常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自主学习时,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的自主学习内容是:1.把每个方格看做是1平方米,将老师所说的平行四边形画在下面的方格纸上(底4米,高3米的平行四边形),然后数一数,看它的面积是多少?2.比较同学们画法的异同发现:它们的底都是( )米,高都是( )米,面积都是( )平方米。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的过程,为理解公式做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如果前面学习的内容与现在要学习的内容相隔时间较长,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知识链接等,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如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加之现在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知识链接,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样的链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为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这一环节是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是针对前一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问题式的设计,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必要时教师讲解。要注意恰如其分地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与教学的流程相和谐。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这一环节是我进行了这样设计的: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1)你们是怎么转化的?(2)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3)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讨论、去交流、去展示,使本节课的重点迎刃而解。
当然在这一环节中,如果有以前的知识点或者是学生已经遗忘了的知识点,也可以用温馨提示等,在这节课的导学案设计中少不了这样的设计。如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样的提示让学生顺利地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这一环节中,所谓的老师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相机指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知识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
三、反馈测评,小结收获
这一环节是进行巩固训练或检测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同时教师或小组长当场订正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做到当堂矫正补救。引导学生小结知识结构、方法、规律,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测评内容:1.填空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 ),它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这个长方形的( )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2.计算图形面积;3.判断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层次清楚,意在巩固所学知识,保证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也使公式运用达到灵活的程度。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4
【摘要】 本文为研究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性,通过分析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学案导学”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学案导学教学的含义及特点,对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施办法提出意见.以此为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提供参考.【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兴趣;氛围;效率
引 言
基于当前新课程教学课改步伐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也就迫在眉睫.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革新教学传统,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本文基于分析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其教学本质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很好的响应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1.学案导学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依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组织教师针对教材对导学案进行开发和探索.而后组织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而后组织学生针对教师的导学案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意见,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导学案的设计.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符合当代高中生的学习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再者,教学过程中秉承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也是这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根本宗旨.2.导学教案的编写原则
我们知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导学案的设计.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设计时,教师要从教材的编排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学大纲及相关参考资料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等进行合理分析,最大限度做到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同时,学案的设计还应该具备启发性原则.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锻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者,学案的设计还要遵循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案设计中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3.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施意见
3.1 导学案的设计引入
学案导学的教学核心是学案的设计,而课堂的教学好坏很大程度上受课前情景导入的影响.那么,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注意课前引入的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计数原理》章节时,同一年级的高中数学教师应组织起来针对该章节的知识点共同研究和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例如旅游路线的选择方式有多少种、一个企业产品的合格率、小型彩票投注的概率,等等.类似于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前导入及导学案练习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课堂有效教学作出铺垫.3.2 导学案的课堂应用实践
在课前导入环节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的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了解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依据实际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要紧贴教材内容、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不能过于笼统,过于强调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例如学习《三角函数》课时,教师在课前学案导入的基础上只需对“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等概念作出简单叙述.重点对学生的疑惑问题进行讲解.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函数y = A sin、(ωx + ψ)”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同时引入“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帮助.3.3 课后的学生讨论交流
课后,教师要针对学习过程设置具有启发性和发散性的导学案.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创新思维有所提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各个学习小组,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成绩均衡及性别均衡等.各个小组成员一起负责课后学案的研究分析.并针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组长将小组疑惑整体归纳.教师要创建班级讨论QQ群或者学习大组进行共同讨论,并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针对指导.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4.总 结
综上可知,基于当前新课程教学课改的背景之下.“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效益有着很好的帮助.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符合当代高中生的学习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参考文献】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篇5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还具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关于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想
淅川教研室 教科所 徐国杰
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已经出台,这个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县新一轮课改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该方案从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出发,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发人的潜能出发,提出一个基本教学程序;即“有效预习——精讲互动——及时训练”。下面就此三个步骤做设想性说明:
一、“有效预习”。
过去,我们经常把“预习”放在课外,让学生去随心所意地预习。经过多方面的探析,这种所谓的预习多半是无效的。原因是,学生根本不明白预习什么?怎么样预习?达到什么程度?我们认为: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的预习一定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才算是有效预习呢?首先,教师要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预习目标。目标的设定至少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具体,不能抽象,以学生一看就明白为度。二是要重基础。因为是预习,所以要以学生能自主或合作能达成为度,切不可人为地提高标准。三是小而少,“小”是指学习目标不要太大,太大就显得空洞;“少”是指目标不易过多,要把重心放在知识和能力上,至于情感目标是融合在教学全过程之中的,是教师教学艺术上的问题。学生知晓否是次要的,只要授课者对此有所把握,情感也就自然渗透到其中了,所谓“教育即影响”也就是这个理儿。其次是预习内容的设定。这里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预习内容应以“问题”形式出现,即让学生能够明白预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了具体问题,学生的预习才会有的放矢。只有问题还是不行的,还要有具体的“方法提示”。这既是“导学”的一个重要体现所在,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唯长期辛苦的训练,才能成为使然,因为“学会学习”即掌握学习的方法是现在和将来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再一个是问题的设计更多的要关注基础,同时也要有梯度,即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预习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因预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喜悦;梯度,即层次性,重基础,但不是说涉及到欲教学的内容的重点、难点、生发点、拓展点等不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我们首先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只有投入到探究之中,学习的效率才会提高。这样设计预习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老师了解学情,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不了。这也为下一步骤“师生互动”提供教学资源。特别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不易过多且要灵活。过多,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过于死板,学生没了兴致,效果也不会很好。如英语科的预习设计就不能去套用数学科的设计方法。学科不同,设计的内容也应各异。最后要有个预习检测。检测的方式很多,千万不要认为检测就是“小型考试”,学科不同,检测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需要老师们创造性的开展,但此环节不能少,因为这样做也是为更好地了解“学情”。把握不好学生预习时的困惑,下一步的互动必然是平淡的、苍白的。
二、“精讲互动”
精讲互动是建立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的,是有效预习的继续和升华,是解惑释疑,突破重难点的重要阶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学习自信的关键环节。“精讲互动”,从字面上理解“精讲”即教师对学生在整个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全局性困惑进行精要点拨和引导。其次主要是从深层次挖掘教材的生发点,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整个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的互动、组组互动局面,其过程必然是紧张的,有序的,高效的互动。在这个步骤中,对于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定做好分工。学习小组必须准确把握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明白解决问题的要求或规则,必要时小组内部亦要对问题进行分解,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互动的过程中来。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把握好学情,把“导”的工夫用在刀刃上,力求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突破难点。大胆解放学生,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维,把教学的层次推向更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感到自己在学习中成长的快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学生独立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
2、在关键问题上,要注意巧妙应用启发式教学,切实把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出来,以保障学生主体性的形成。
3、所有的互动都应是任务明确,方法具体,分工合理的。而不是盲目的,无序的,没有任何方法引导的。
4、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坚持正面表扬和激励。
三、及时训练。
及时训练是在前面二个步骤上进行的,是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提出的,及时训练就是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训练的方式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进行,比如:文科的可能是背诵、听写、写片断、测验等。理科可能是具体题目的演练和测试。训练的时间也应是有弹性的,时间的长短根据学情决定,也许是10分钟,也许是40分钟。训练的密度一般由学习内容决定,不一定每节课都要进行训练,但学习完某一部分内容(或某个专题)一定要训练,这也是评价小组学习的重要方面。此外训练既要有侧重点,又要有区分度,尽可能地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评价尽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探究意识和习惯,能够较好地促就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效预习——精讲互动——及时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过程体现的是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具体指导为主导的双线式运行机制。该程序的提出更多的是理论上的设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还需进一步验证,以期其日臻完善。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
生存、学会做人”。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结合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我校从2004年9月开始进行省重点课题《“学案导学”推进分层教学的操作方略研究》的研究与实践。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较大进展。尤其在学案的编写及通过学案解决如何使“教授化”的教学策略转变为基于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学习化”教学策略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现以《氯气的性质》为例,阐述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学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上述教学策略的改变。
一、“学案导学”情境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1.依案自学,以案导学
教师在课前将“导学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完成检测。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在学案的“疑问区”记下尚存的疑问,或在教师博客上发布日志;等等。总之,教师就是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课前自学是“学案导学”模式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自学内容:
【实验准备】
1. 每组(2人)准备一只活蚱蜢与一页鲜花瓣。2. 上网查询有关氯气中毒、氯气泄漏的事件,整理发布在博客上。【课前自学】
上图为2005年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漏事件的新闻图片(可发布在教师博客上),根据图片设问:①事件发生在三月份,当时本应该是绿油油的农作物,为何全部变成枯黄?②消防队员清理现场时均戴防毒面具,这说明了氯气什么性质?③消防队员在液氯泄漏现场的小河沟筑坝形成一个池塘,在池塘中投放一种药品进行化学处理。这是什么药品?根据什么化学原理?④假如你当时在现场,你将采取什么方法自救?……
2.信息反馈,课堂探究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案“疑问区”、博客等各方面学生反馈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一定要在“导”字上下功夫。
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如复习导入、实验导入、媒体导入等,把学生引入问题中来。如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就让学生做Cl2的毒性与漂白性的实验:把课前自己准备好的活蚱蜢与鲜花瓣一同放入集气瓶中,而后抽取10ml Cl2注入集气瓶,不一会儿,就见到蚱蜢死去,花瓣褪色。整个实验过程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学生情绪高涨,课堂上活跃的气氛久久不能平息,产生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
导议: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可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技术、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并及时加以点拨、归纳。
导思: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点拨、诱导性问题,这些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不同学生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
如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笔者在学案上设计了以下学生实验: 实验探究:新制氯水的成分
试剂及仪器:NaHCO3溶液、品红溶液、AgNO3溶液、石蕊试液、稀硝酸溶液等、酒精灯、PH试纸等
A:根据所提供的试剂,探究新制氯水的成份,并对所用的实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B: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及氯水中存在的微粒,用实验方法验证新制氯水的成分。
C: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及氯水中存在的微粒,依照学案提示所给的方法,用实验方法验证新制氯水的成分。
这样的设计,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围绕不同层次的问题有目的的开展探究,教师可参与其中加以调控,适时点拨,并要求完成学案上的实验报告。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3.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高中化学(苏教版)新教材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但“形散而神不散”,《氯气的性质》这节内容就是按照探究氯水的成份这条主线来编排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找到有效的载体,把看似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学生要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点,教师可让学生直接回答归纳的结果,如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其运用;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如氯水的成份的探究是本节的重难点,教师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从而形成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4.自我评价,拓展延伸
教师可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学生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再让一些学生加以补充或评价。在“学案”的最后,要预留一部分空间,让学生探究、反馈和讨论。一方面,学生可对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做一个自我的评价,或对自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掌握某一知识的新技巧;探究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教材、辅导资料、试卷甚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疑;提出推理或假设,引发辩论;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设计初步研究方案。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后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二、“学案导学”模式下课堂结构流程图(以《氯气的性质》教学为例)
三、几点思考与感悟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是无疑的。但学案的编写工作量大,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案的编写,使其对老师来说是一份优秀的教案,而在学生手中又是一份能指导学生学习的优秀的学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有的教师课堂上运用“导学学案”方法比较单一,甚至还存在误区,为 “学案”束搏住手脚,过分依赖学案,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3.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等科学素质教育方面,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如何较好地有机渗透,还需加强。
总之,“导学学案”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同时,也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热情参与
基于“学案导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误区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结合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我校从2004年9月开始进行《以“学案导学”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与实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较大进展。但在学案编写及运用于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现把主要的偏差加以罗列如下,以引起各位同行的重视。
一、学案编写的误区 误区一:学案编写的教案化
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误区二:学案编写的作业化 从性质上来看,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来看,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些教师认为“导学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决不是单纯的另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误区三:学案编写的共性化
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在预设学案时必须基于全体学生,既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而预设,又要能让全体中的每一位在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后都有所提高。我们应该依据“三维目标”分层而设,使班级中的每一类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张显出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决不能采取“一刀切”。
误区四:学案编写的“舍近求远”
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有的老师在编写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编写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注意各知识点的把握层次。
误区五:学案编写的“个人主义”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往往采用先分工后由部分教师个人编写。这种学案,针对性极强,但由于是个人行为,所以在使用上往往难以与教案区分。我们强调学案要由学科组集体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在编制之前学科组所有成员集体讨论,每节由一人主笔,其他人提供意见和建议,使用时,由最早使用的教师再反馈意见。由于编制之前要经过集体讨论,所以这种方式既能发挥集体优势,又容易实现教学进度、内容的统一。
二、学案运用的误区
误区一: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达成,而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注意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碰到问题要与学生商量着进行,并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从而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
误区二:重“讲评”,轻“探究”
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还是注重了讲深、讲细、讲透,认为“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适时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的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误区三: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
有些人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生米做成了夹生饭”。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学案的使用中,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也就是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所以,动态地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分”与“合”是学案运用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强化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误区四:重“传统评价”,轻“分层评价” “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还必须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因为更多的是鉴别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后续的学习提供预测,所以不能反映出该同学在某一时期内的学习状况,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会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产生的错误认识。我们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与分层评价,例如,课堂提问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回答也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予以准确评价,看到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是否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求知欲是否增强,是否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教师教学是否发扬民主,教得是否轻松,师生间的关系是否更加融洽;等等。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6
摘要:“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导学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精彩展示――巩固练习――自我测评――评价反思”这一符合认知规律且突显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过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主动完成学习目标,合作解决学习困难。教师从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动为中心(activitycentered)的新课堂。
关键词: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 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
对高中英语“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推行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现将其明确并对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中,教师制定出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角度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要求,如要掌握什么,明确什么,如何质疑等。并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做好笔记,标出不懂的疑难问题。
2.合作研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在小组内进行相应的有效的合作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
3.精彩展示。展示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通过进行全班交流,综合全体的认识和见解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见解。学生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解题思路和受到的启示。经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给予点拨或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4.巩固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作一次有效的盘点,教师或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是巩固拓展提高阶段,也是实践运用阶段,更是教师掌握学情阶段。
5.自我测评。针对教学内容,当堂测试,并由学生互批互改,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练习题要求涵盖本堂课所学全部知识点,分层设置,当堂反馈。
6.评价反思。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过程的自我反思,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定;也是教师对学生课业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点评,对学习知识点的点拨。
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中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
1.合理地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
2.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使每个人都有事干,目的是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三、“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1 Unit 3 JOURNEY DOWM THE MEKONG为例谈谈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1.自主学习。在授新课之前,我先布置了自习任务。制订出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基本知识目标为掌握dream,finally,persuade,insist,although,give in和强调句的用法。基本技能目标为培养略读、记录要点、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图表等阅读能力。情感态度目标为了解湄公河沿岸的地理风情知识,认识旅游日记。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通过五个活动开展自主学习。
活动一:略读,并回答问题。
(1)Find out the countries the Mekong River flows through.(2)What can you see when you travel along the Mekong River?
(3)Is it a difficult journey along the Mekong River?
活动二:细读文章,寻找细节信息,把内容转化为表格。
活动三:查字典,预习知识目标中所列出的新单词。
活动四:听录音,边听边划出词组和句型。
活动五:列出本次自学的困惑疑难处。
2.合作研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组内成员轮流发言,组长督促并记录组内讨论内容,以便在组际交流时提供各自的看法。教师巡视每个小组讨论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备交流展示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提升。
3.精彩展示。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new words竞赛。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参与了本组的合作学习,还在交流过程中分享了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的竞赛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4.巩固练习。在此环节设计了二个活动。
活动一:小组讨论。
Imagine that you are Wang kun and Wang Wei.Choose a paragraph from the passage and use the information to help you make up a dialogue.活动二:完成相关单词练习。
1.Was it ___ that I saw last night at the concert?
A.you B.not you C.that yourself
2.It was because of bad weather ___ the football match had to be put off.A.so B.so that C.why D.that
„„.5.自我测评。根据括号内所给的提示翻译下列句子。
1.最后我们来到了山顶。(finally)
2.然后她动员我也买了一辆.(persuade)
3.汤姆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insist)
4.最后,我只好让步。(give in)
5.她虽然小,但是知道怎么做。(although)
6.评价反思:
What did I read?
How long did it take?
„„
实践证明,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推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让我们一起同心、同行、同乐,将有效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日趋完善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7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学案导学”, 即“学案”加“导学”。与教案有所不同的是, 学案的形成是由教师的“导学”与学生的“探究”共同构成的, 表现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维过程, 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教师导学与学生探究性学习相互配合, 完成教学任务的崭新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满堂灌”的被动式教学有所区别的是, 学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更强调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与自我价值的培养, 主要表现为5方面特征:
1. 体现“先学后教”思想。
学案教学更倾向于学习思路的给予, 鼓励学生运用现有知识结构进行解题, 发现并掌握知识规律, 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获取, 并在探究性学习中锻炼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
2.“教”、“学”双主动。
借助于学案导学的教学引导, 教学活动的重心就由单向的“教”转为“教”“学”并重, 学生在借助学案能够更好地展开探究性学习,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就此, 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高度统一。
3. 凸显差异化教学的新教育理念。
学案设计可按照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依次区分为基础知识部分、巩固强化部分、拓展创新部分, 通过梯度适当的层次化教学, 使班级内不同学力的学生能自由地选择学习层次, 突破“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教学困境。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出示学案, 明确章节学习目标, 数学学案应按照
“一课时一学案”的标准进行教学设计, 课前安排学生对新授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问题进行课前预习, 引导学生思维, 使学生明确章节课程的学习方向, 为后续学习过程奠定基础, 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环节中更具目的性。以新授课《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为例, 其章节三维学习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掌握对数函数模型描述的性质、数量关系以及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图形结合, 引导学生类比比较、概括总结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差异, 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 德育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探究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成功的喜悦。
2. 据案自学, 探究解答学案知识点, 布置学案后, 学
生通过原有知识结构探究学习新知识, 尽可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教材的探究学习中尝试解答学案或教材所列的思考题, 借此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教师也需要在此过程掌握好教学主导作用的适时适量发挥,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前完成教材内容的系统学习。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定理”为例, 学案的探究性学习包括以下要点:
(1) 课前尝试, 知识准备。学生应全面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解法;重点掌握公式法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2) 设置基础练习, 创设问题情境。课前预习与探究性学习在知识点掌握上要做到全面掌握、重点突出,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尽快地找准疑难点, 更好地把握学习要点, 如本课的问题情境就可作如下设置:试问用公式法求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时, 怎么样快速计算出方程根, 其中有什么规律? (1) x2+3x+2=0; (2) 4x2-4x+1=0; (3) x2-5x+6=0。 (3) 探究合作, 解答释疑。学案自学过程中, 学生应在预习、思考的基础上, 组成探究性学习小组, 就未能解决或存在模糊结论的问题形成组内初步结论, 不仅可以活跃数学学习的课堂气氛, 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不无裨益。
3. 精讲总结, 完善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发展知识学习能力, 但这并不是代表要放弃对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除了要就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加以指导外, 对存在争议或错漏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加以剖析, 讲清讲透, 带领学生对探究学习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纠正、修改, 使知识点间的脉络联系更清晰地展现出来, 完善学生的知识建构。就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来讲, 教师就应结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根的判别式定理的逆命题作进一步讲解, 使学生对判别式定理与逆定理间的区别及应用过程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掌握△>0、△=0、△<0的情形下方程的实数根分布。
4. 梯度设置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 在学案导学的课
后巩固阶段, 教师应依据基础巩固、能力提高、拓展探究三个层次设置梯度分明的练习题, 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巩固练习中完成难度不同的系统, 达到自查自纠和巩固练习的效果。如本节课可设置2类层次的习题。
(1) 解方程:3x2+4x-2=0;2y2+5=6y; (x-2) 2+2 (x-2) -8=0。
(2) 判别关于x的方程 (2m2+1) x2-2mx+1=0的实数根的情况。
三、结语
教而有法, 但无定法。“学案”作为教师指导学生组织探究性学习、创新思考的材料, 是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力手段, 其精髓即在于确立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在数学教改过程中, 也必须坚持这两点, 才能使初中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6.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改变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任何教学过程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多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气氛僵硬,知识掌握不灵活,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作用更加明显,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更愿意学、更想学,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改变教学任务出发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学”的主导作用,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意义,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利用学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对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给予纠正,对学习活动做出评价和总结,鼓励先进,批评落后。
3.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中固然是以知识学习为重点,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注重知识的教授,更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导学案”为引导。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把握好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教师要及时批改,对于错误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课前预习时要自主独立,借助相关工具书和资料辅助完成预习任务,标出不懂的问题。
(2)合作探究。将课前预习中不懂的知识点在课堂上重点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发表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教师积极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增强学生自信。
(3)小组展示。在班内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以本节课重难点知识为主,采取点名回答或抢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实施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
(4)补充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做好各个知识环节的衔接。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是对知识内容的有效补充和高度概括,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归纳总结。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不断完善自我,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是对知识内容的回顾和总结,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但此环节用时不宜过长。
(6)课堂小结。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四至五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检验,当堂测验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习效果,教师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加以补充训练,保证学习质量。
2.“學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把握学案导学教学时机。初中数学导学案发放时间直接影响课前学习效果,发的过早,学生会遗忘教学内容;课前再发,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完成学案,不能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教师应事先明确教学任务,为学生做好引导,要明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完全依靠学案提高教学质量,要与数学习题、数学教学活动相结合。
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学案内容。教师课堂用语规范简明、通俗易懂。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同一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讲解问题时要把握好重点、收放自如。教学活动结束后,利用学案导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求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实际需要出发,改变教学任务侧重点,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师要把握好学案导学教学时机,将学案导学内容与数学教材相结合,借助学案加强学生数学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学解答能力。
参考文献:
崔娟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探究现状调查及策略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4.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学案导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06-19
导学案初中数学06-08
初中生物学“学案导学”的尝试与思考10-24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10-15
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点滴认识07-05
小学数学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08-27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浅谈08-29
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和谐发展09-04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学习好玩又高效08-26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