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精选12篇)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 篇1
摘要:作为课堂教学非常关键的载体, 导学案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初中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如历史、化学等科目而言, 其知识结构是比较乏味无趣的, 其教学内容也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导学案的编写, 分析其如何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导学案
近年来,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提倡和广泛的应用。其作用在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并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 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将自主学习模式渗透其中。而导学案又是自主学习模式需要狠抓的重点, 导学案相当于是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因而初中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学案的编写, 决不能脱离了自主学习模式这一主旨。
一在导学案中注入先进教学理念
先进教学理念的注入是编写导学案的第一项重要内容。但数学教师作为编写导学案的主体, 应先进行教学理念的自我更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意识应当转移到自主式教学当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效率, 就需要在编写导学案时, 做好三方面的内容安排:知识链接、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下面以初中数学浙教版“有序数对”一课为例, 谈谈涉及上述要点的导学案编写。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什么是有序数对、熟知其概念和含义;能在坐标平面上标出有序数对, 理解其中的一一对应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座位位置, 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研究有序数对的含义, 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信息梳理能力。 (3) 情感价值目标。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同伴之间的协商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默契与意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态度。
学法指导:尽可能留给学生时间, 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知识理论的产生过程。要“授之以渔”, 也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具体方法有观察分析法、探究归纳法、练习巩固法。
二合理设计层次联系,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合作成长
就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来说, 往往一个班级内还会存在很大的差距, 要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还是要应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在编写导学案时, 应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一些较为简单和基础的问题, 完全可以留给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也是学生遇到比较多的中等难度的问题, 这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去解决, 还有小组划分要分清层次, 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其最近发展区。在导学案的带动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就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安排, 积极地上黑板和举手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愿意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还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走进学生、融入学生, 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标, 师生互动交流、同伴之间加强了合作和沟通, 师生、生生彼此相互促进。上述效果的达成并不是空想, 只要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 设计好问题,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尤其是问题的设计既要有层次性和实现难易结合, 又要将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出来, 体现出问题间的连贯性。
三注重信息的反馈, 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下编写导学案, 还需要关注反思反馈环节。信息反馈的过程实际上包含了许多丰富的有价值信息:有学生自己的反思情况、有测试题目设计, 也有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学生对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也就是反思, 学生反思的实际上是关于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 包括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以及每一道练习题的完成程度。学生反思也要写到导学案中相应的空置栏里, 这对学生的自我提升具有不错的推进效果。达标测试部分, 这对于编写的题目有很高的要求, 题目要有很全面的覆盖面, 既要有层次性, 又要具备综合性和提升性, 当然基础题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此外, 作业的布置情况要编写在导学案中, 对此要做到有针对性。要把握好作业的量和难度, 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合适, 难度也要适宜, 不可过难, 也不可过易, 要以促进学生反思为目的, 避免作业内容的重复性。
导学案的编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不断地反复审视和理解教材内容;同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 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保持与其他学科老师间的协作交流, 不断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 初中数学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主要涉及课本知识当中的问题是关于情境化和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在编写导学案时, 要考虑到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并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方向。学生在完成了自主探究学习之后, 必然会获得比传统讲授式教学更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雅丽.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用好导学案[J].科技信息, 2006 (25)
[2]吕江龙.浅谈初中数学实施“学案导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5)
[3]李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J].科技资讯, 2007 (19)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 篇2
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学校
聂灿
摘要在新课改下,导学案教学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和上课的主要方式。导学案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那么我们编制的导学案更需要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导学案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导学案的类型也要有区分度。关键词新课改导学案教学质量
新课改虽然在我们草尾镇中学实行两年了,但依然面临着开设课程多、上课的时间缩短、自习时间的增多等问题。在诸多问题面前,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保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水平能达到中考的要求。
如何让学生合理高效地利用自习时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何落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推出了“361”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更好地备课,同时也要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地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秩序,合理地设置作业,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这也就使得导学案教学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和上课的主要方式,课导学案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既然导学案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那么我们编制的 导学案更需要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格式。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预习、课堂研讨、练习检测、课堂小结、延伸拓展等环节,特别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环节一定要明确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课前预习环节一定要紧扣课本的基础知识点,使学生能够达到预习的效果。
导学案的编制工作量大,同时质量要求高,单凭一个教师的能力很难很好的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整个备课组教师,集中全组成员的智慧,充分地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集体讨论,确定好需要编制的导学案,使导学案的使用更加高效。导学案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导学案内容的难易度,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行分层次设置,使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体现。
导学案的类型也要有区分度。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都要有独立的设计。新授课导学案设计应该关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的学习,通过导学案的设计,使学生扎实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同时要关注教材中具有启发、探究性问题的情景设计及具有前后联系内容的设计。习题课导学案设计应该注重通过题目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问题的解决思想和办法,并使学生能够总结、掌握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复习课导学案设计需要注重对本章节知识点的梳理,使学生对章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某些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思想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试卷讲评课导学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和思想是如何通过试题来体现出来的。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目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要保证导学案的使用质量,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以上“三有三必”。通过对导学案完成情况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本节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导学案的使用确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1.教师完全以导学案代替了教案。教师的教案应该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导学案是从如何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了解章节主要内容、重要知识点,如何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出发。2.导学案的质量要有保证,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显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有效的帮助。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一定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因为一份低质量的导学案有时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3.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协调性,让学生更合理地完成各科预习任务。使用导学案并不意味着加大学生的做题数量,不能变相的搞“题海战术”。4.导学案的检查要保证规范性和持续性,不检查、或检查不到位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初中数学导学案模式的应用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导学案模式 教学应用
伴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到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本国综合国力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的目标之一,而老旧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使这一工作高效运作,改革已迫在眉睫。基础教育课程六项改革目标的颁布在政策领导的大方向上有了质的飞跃。作为一门抽象化的学科,初中数学教育模式到底应该走向何方,这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激烈争讨。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模式教学的益处
1.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导学案模式中所蕴含的大量数学资源能够高效地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初中数学所教习的基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对学习其他知识也有很大帮助。总之,看似平凡的初中运算实则意义重大,其实无论哪个数学知识,它总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知识。所以,接受趋近于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也起到了基础性的指导作用。
2.有益于学生获取更好的思维方式
数学是一门认识世界的基础性学科,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逻辑严谨度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达到制高点,因此抓住这一特殊时机,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显得尤为珍贵。克莱因说过这样一段话:唱歌能让你焕发激情,美术能让你赏心悦目,诗歌能使你拨动心弦,哲学能让你增长智慧,科学能改变你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你以上的这一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数学的相关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在开发大脑的同时,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二、如何让初中数学导学案模式化
1.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数学教育生活化,首当其冲的便是需要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创建良好的教育模式,即体系,老旧的教育观念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忽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这样的学习成果是低效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好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正确的教育模式才能引领学生将实践与生活相结合,争取效益最大化。
2.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角色观
传统观念中老师是高于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学生做该做的笔记,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学生被提问回答问题,老师一直在给予知识方面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在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遏制思维的发展,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极为不利的,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一步步指引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集体讨论或合力完成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团体分工作业。
3.课堂上应增加生活元素
初中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基础性的,所以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就都可以用简洁的生活语言表达出来。生活导学案模式的再现更便于学生理解,比如一些较简单的方程运算,就可以用生活中购物的总价反推商品单价的方法进行说明,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教师讲课时就可以以此举例,比如说在学习长方体体积时,可以用生活中相近的实物进行举例。老师可以这样讲:“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长方体。比如说学习用的课本,课本就是一个长方体,文具盒是长方形,盒子也是长方体。有一样东西,同样是长方体,但它可能往往被我们忽略。那就是房子,一面平坦的墙也是一个长方体,教室门面是长方体,老师用的讲桌的最上层也是一个长方体。现在,我们不妨低头看看我们的脚下,我们所踩的地面从整体来看就是一个长方体。那我们再往小处看,地面上的地板也是一个小长方体。”
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积极发言,列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另外,教学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老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出去,走进大街小巷,只有边走边学,才能越学越精。新课程改革所重点关注的就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所以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方便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结语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其主要目标,基于此,就更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努力探讨研究相关问题,针对执行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修正。数学,是一门国际化的学科,是全世界范围内共通的语言,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引导中学生积极去思考、去动手、去观察的绝佳时机。所以,这就要求所学知识必须活泛,以发散性思维为主导,辅之以部分理论指导,提高中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兴趣。这一由“死”到“活”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中国学生只会学习只会考试的现状,节约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接触社会,在人格方面得到完善。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对一名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对老师综合素质及执行能力的考查。教师的职责异常艰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教师首当其冲的事情。在未来教育的宏观框架下,希望各位同僚严于律己,开拓创新,以全新的模式引领未来之星。
参考文献:
[1]耿岩.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D].扬州大学,2011.
[2]贾青松.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导学案模式摭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105.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 篇4
一、从实际出发, 有效解读合作学习
1. 学习目标的可达成性
合作学习必须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必须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于学习目标的选择要具有可达成性, 在基础上求发展, 在共性中找个性。设计活动单的学习目标, 除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上进行以外, 还必须考虑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性。例如, 设计的“平方差公式” (第1课时) 的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体会平方差公式是多项式乘法的特殊情形; (2) 通过观察、分析, 明确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并会用语言描述平方差公式 (3) 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 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 学生分组的异质性
合作学习中分组, 每小组通常由4~6个人组成, 分组时应全面考虑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成绩、思维习惯、性别、背景等, 尽量选取不同特质的学生, 以达到互补共进。
例如, 6个人一组, 学生配备为2名成绩优秀的, 2名成绩中等的, 2名成绩较差的。2名优秀的学生分别确定为正、副组长, 每名组长负责1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和1名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分组, 既可以发挥出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 又确保了每个学生都有主被动参与探究讨论的空间, 不至于使合作学习成为某个学生的独秀和其他学生走过场的这样一个无效合作过程。
3. 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合作学习中, 教师既是组织者, 又是参与者, 更是一个引导者。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来说绝对不是减轻了负担, 从某种角度来讲, 对教师的整体驾驭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在学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要深入到每组中, 聆听他们的思维, 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例如, 运用活动单时一般应从师生两方面考虑:当学生自主学习时, 教师应进行观察指导;当学生合作探究时, 教师应进行管理促进;当学生成果展示时, 教师应进行点评提升;当学生自我完善时, 教师应进行引导评价。
4. 学习评价的整体性
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 不以个人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结果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样, 能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促使小组成员的合作, 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尽其所能, 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例如, 每组组长每堂数学课都要填写《数学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评价表》, 分别从遵守纪律、服从分工、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见解、敢于质疑并正确解答等方面对组内每位成员进行打分, 然后算出本组总分, 再对各组总分进行评比, 从而有效促进了小组间的竞争, 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除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 还可利用数学活动单中的检测反馈环节,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教师提问时应选取成绩中下的学生回答, 若该学生能够较好地回答则基本上说明该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成功的、有效的。
二、直面课堂实际, 不断提升合作学习
1. 尊重学生差异性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数学能力上得到同样的提高是不现实的。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 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强求学生一定要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扮演某一个角色, 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表现出他们的特长, 尽全力得到属于自己的进步, 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态度, 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搭车现象, 为今后的持续进步打下基础。
2. 总结归纳时效性
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结构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合作学习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需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技能及从中提炼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 篇5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初中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导入、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科学评估等环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得乐趣,并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定义、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初中数学教师打造高效、高质课堂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
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教学活动不仅指教师从事教育的过程,还包括学生主动学习这一行为。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必将被新的教学模式所代替。“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围绕“导学结合”与“互动探究”这两个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较快发展,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最佳教学方法。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但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点的深入研究和整合,以及有效掌控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或课堂秩序,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1.“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定义
“导学互动”指的是以“导学结合”及“互动探究”两者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为“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为“自学导纲”,就是教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来引入新课,再让学生单独完成已经编写好的导学提纲; 第二步为“合作互动”,指的是学生在自学中独自发现问题,并经小组讨论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来解决,得出的共性难题经教师精讲完成; 第三步为“导学归纳”,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简单概括,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归纳和总结;第四步为“反馈训练”,属于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主要包括课堂训练和反馈指导两方面内容。
2.“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有:(1)将一节课堂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单位。在一节课堂的时间内,教师需完成三点要求: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以及对学生学习程度的检测;(2)以“导纲”为课堂的主线,进行组织教学。“导学提纲”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依据及主要思路,实行“导学提纲”教学,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教师掌控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或者课堂秩序;(3)以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学”,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自学导纲,自我的提前认知
“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的核心要义在于要变教为导,要增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互动环节,要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想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借助自学导纲的形式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初中数学课程中存在一些以概念理解与吸收为主的教学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可以很好的以自学导纲的形式为主,让学生们首先通过自学过程来展开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吸收。这是一个很好的铺垫,过程中不仅锻炼与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有了自学基础后也能够为教师的授课过程提供基石,当教师再来进一步剖析这些概念时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更容易。“中位数与众数”是概念性较强的一节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时仍然是以概念的透彻理解为主导。本节教材是上节平均数的延续。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内容的教学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能够让大家逐渐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基本能力。学好本节课,也将为本章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会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自学环节,会让大家首先自学课本中对于相关概念的描述与定义,通过自学导纲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我会让学生们将重点集中在对于定义的理解及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求取方式上。此外,学生容易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当做众数,大家在自学时我也会将这个问题明确指出,给大家的自学过程指出更清晰的方向。
2.教师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互动
互动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关键,同时也是新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关键。“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与分析问题的时间,并且适用于大多数的学习任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问题解决上,通过相互合作,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才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开展互动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师生进行合理的互动,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新知识,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确保学生的学习方向的正确性,保证优质、高效课堂的建立。另外,教师也要对于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让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可以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其既有知识体系当中,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
3.对课堂学习情况的科学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对学生学习引导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在教学工作的安排上,教师要通过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学生所学知识脉络进行梳理,让学生在正确方向的引导下,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合理的评估,才可以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帮助学生建立后续有效的教学课程计划,让学生保持学习信心与热情。教师还要对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一些具体知识,进行精细的分析与讲解,并且突出好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关键数学知识,实现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与意义
导学互动是将导学结合以及互动探究这两种教学活动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自学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以及反馈训练。导学互动和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带动教师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与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一致,是初中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大方向。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变得丰富起来,其实质就是从学生本身出发,注重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经过这种导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积极地思考,开拓思维空间,增强学习动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互动”模式的几种途径
(一)通过自学导纲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的新课程与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同,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要简单的罗列讲解概念,然后学生加强学习就可以了,然而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是:主要培养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其兴趣,通过学习兴趣来带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第一,教师应该设置科学、合理地新课导入环节,在该环节采用极具趣味性并且精练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的知识能有一种亲近感;第二,教师应该努力引领学生深入研究分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教学导纲,以纲带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另外,教师还应该采用现代的教育技术,运用不同的方式给学生展示教学导纲,如此以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应该摆脱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为其营造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影响学生,使其具备独自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智慧互动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其主线是导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主要是互动,这是该模式的实质。所以,在进行初中的数学教学时,第一,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安排相关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互动合作,拓展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该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第二,一定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智慧互动和相互交流。教师应该在学生获得探究结果之后,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还能使学生快乐的学习,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三)通过反馈训练来强化与巩固所学知识
反馈训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经过反馈,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不断的发现自身在教学时的缺陷,做到及时的弥补。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的选择课堂训练习题,通过该习题训练,学生能够真实有效的获取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还应该在该过程中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另外,教师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强化与巩固。
三、提升“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在进行教学时,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开展后续的学习,教师应该协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并以此来制定学习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关键在于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引导,该类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这类问题的特殊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掌握知识的困难。比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变换形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可以通过题目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
学生在课堂上只有积极努力的思考才能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分析问题,便于掌握知识点。所以,应该注重课堂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分析探究,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得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难点,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作出相应的指导,使课堂的互动更加行之有效。
(三)对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检验检测。
课堂检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时进行随堂检测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以此来约束学生的学习。当堂检测的题目设计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第一,通过设计知识点的变形题目对学生进行检测,看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第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作用,针对中考的考试点和具体重点内容,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其进行有效结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训练,促进学生们能够及时掌握中考过程中所要考察的具体知识点和具体题型,并要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掌握所要学习的各项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理解和分析,促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及时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们归纳和总结中考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并结合具体例题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具体而言,一元一次方程组较为常见的题型大约有三类:一是考察直接求方程组的解和解法应用,二是在已知方程组解的前提下,求方程组的待定系数,三是将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其他知识点进行融合,针对这些问题,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发挥课堂的作用,确保学生们能够及时掌握住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积极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导学互动”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还可以有效增进学生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师们对于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慧群.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5).
[2]周洋.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4(90).
[3]王旭花.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8).
[4]曹文营.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 篇7
一、“学案导学”的认识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 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发挥最大效益。
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 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 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开展
1、设置问题, 引出内容
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立思维的活跃性, 重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把课堂交给学生时, 同样要突出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 在设计一章新的教学内容时, 可以先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是可以直接引导教学重点上的, 例如:根据具体的情境及时对教案进行灵活处理, 随机应变。例如对上述《圆的周长》中出现的情况, 可采用顺藤摸瓜, 顺学而导。“好啊, 你懂得还真不少, 那你跟大家说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呢?通过通过“踢足球”互动方式, 该学生的智慧或利用该学生的障碍陈述, 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理解程度, 然后因势利导, 让其思维归队, 重回原先预设的“轨道”上来。这样既能够有目的性的引出学习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参与, 当然在这样一个陈述的过程中, 学生出现的错误在以后的认识中可以避免。这其实是一种提前的学习预习, 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互助合作, 自主学习
当老师逐渐淡出课堂的时候, 但对学生的引导应该仍然存在, 所以早学案的设置上做好功课, 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自学,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 由于班级中学生的水平是有高有低的, 例如老师可以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建立互帮小组或者学习讨论组, 然后老师给出设置的问题, “已知一次函数y=kx+b, 当-3 x 1时, 对应y的值为1 y于9。则k b的值为多少”, 解答出来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K>0时, 另一种是K<0时, 这种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答案。
3、针对问题, 精心讲解
在老师设置教案, 给学生设置问题时,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针对当堂学习内容来进行的, 老师要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这个是很重要的, 因为是小组形式解答, 所以会有不同答案, 其中有正确也有错误的, 最后老师再纠正, 并分析答案, 这样让学生实践操作的学习内容, 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通过先思考, 再解答, 会针对性更强, 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也更集中, 效果会比较好的。
4、当堂训练, 巩固提高
要让一堂课能更生动, 就要让课堂有层次感, 当堂的课堂所涉及的教学内容, 要在当堂上学习并消化, 所以进行当堂的训练是很好的一个巩固, 可以直接做好课后的练习, 也可以是布置的家庭作业, 总之最好的就学就用, 这样既能够让知识得到巩固也能让水平得到提高。
5、问题总结, 知识梳理
在这样一个“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更容易掌握到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实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让教师更好的能做好总结, 像传统的教学是先讲定义、公式、知识点, 再做例题, 再练习, 例如在几何的学习中,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教师可以先利用先前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反举例来找论据, 看能不能找到, 最后在总结中确定这一推论的正确性, 这样学生对定理、公式、推理等的记忆会很深刻。
三、“学案导学”注意要素
1、教师需要提升自身水平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 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再是原先的就靠书本的几个定理几个例题就来主导一个课堂, 更多的是要让课堂能多元化, 教师要更多的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对课堂的专业把握度要更好, 当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开拓, 越来越活跃的时候, 相对于老师的知识面也要更高。
2、必须认真做好备课
相对于原来的课堂, 一节课下来的层次感更强, 涉及的内容和环节更多, 老师为了更好的对学案的把握, 做好课前的准备, 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课堂的所有内容能提前准备并酝酿过的才是能更让课堂丰富的, 注意做好学案的设置, 问题的疏导和知识点的总结, 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结束语: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科目学习要求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就够了, 而是要学会学习的能力, 如何独立学习, 怎样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 关于“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 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时, 要多注意学生的感受,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多鼓励学生参与, 并且以学生为主体, 当然老师也还是要把握好课堂的整体氛围, 把握好教学目标, 不能因为学生为主体而造成课堂混乱达不到教学目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还在一个尝试和改善阶段, 要多总结再尝试, 当然在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中, 也将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爱菊.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13)
[2]谢丽.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中教研究) .2011 (Z2)
[3]付文临.运用学案导学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8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具体实施方法是学生自己揣摩领会学案内容, 教师从旁指导, 不直接讲授具体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主导作用, 与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区别.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学案导学”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也可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教师可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学案导学”教学
1. 设置问题 , 引出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学案导学”教学, 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 使他们习惯于自主学习, 善于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 为了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 认清课堂学习的目标, 教师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前, 应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而这些问题应围绕学习重点来设计,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处理. 提出问题后, 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进一步深入提问, 直到学生把课堂内容融会贯通, 串联起来. 这种来回踢足球一样的教学模式, 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也可在每一次的回答中充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或理解有误的知识点, 进而加以引导. 初中数学的问题大都是具有逻辑性的, 这样的引导学习也可使学生对某一类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模式, 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上少走弯路. 这种简单提问算是课堂内容的预习, 为接下来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 在教授“一次函数”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有一汽车在公路上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 用s表示行驶路程, t表示行驶时间, 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s = 50t后, 教师接着提问: 有一棵苗高1.米, 假若它每年长高2米, 则m年后树的高度n为多少? 学生给出n = 2m + 1.3后, 让学生思考两个函数关系式的不同, 从而引出普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 小组合作 , 自主学习
当学生开始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师会淡出课堂, 但其引导作用不应消除, 除了做好导学案的设计工作, 在此时,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 以及照顾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步提高, 教师更应该根据提问时了解到的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 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 进行互帮互助讨论学习如设置如下问题:已知一次函数y = kx + b, 当x的值取-3和1时, 对应y的值为1和9, 求k, b的值为多少. 这样的题目可为负值也可为正值, 小组合作可让学生相互提醒, 避免在以后考查时漏掉了某个答案.
3. 针对问题 , 精心讲解
小组解答完成后, 数学教师需要收集所有答案, 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统计, 在对课堂内容的详细解析过程中, 对学生出错的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在“学案导学”教学中,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学内容是很重要的, 既点出了学生疑惑的地方, 又避免了在不必要的内容上耗费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不至于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 自主学习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 当 堂训练 , 巩固提高
把一部分内容分成两堂课来上, 很容易使学生的知识出现脱节, 因此,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教师应该尽量在一堂课内完成章节重点的提问、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解析和知识巩固整个“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给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最好方法是进行习题训练, 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具体应用和解析可加快消化知识的速度, 并加深印象, 从而巩固知识. 另外, 教师设计的训练习题应具有层次性, 以便进一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如教师可设置A, B, C三类题目, 三类题目的难度依次增高, A类题目为基础概念题, B类为应用型题目, C类则为延伸型题目, 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交卷, 教师通过统计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即可知道课堂学习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自学能力.
二、开展“学案导学”教学的注意要点
1. 教师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讲解几个定理和几道相应例题就可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准确把握章节重点, 对专业要求较高,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思维开拓了, 教师进行引导时也较有难度. 如教授这样一条定理: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 教师会要求学生先进行举例论证, 再由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例子进行推理证明, 这时就要求教师有较广的知识面才能引导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 教师教学前需做好备课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 教师只有做好了备课工作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了解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才能做好学案的设置, 并设计教学过程, 使课堂教学具有层次感, 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加丰满, 增强学生的课堂集中力, 为学生解惑和重点解析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打乱教学节奏.
综上所述, 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 初中数学教学还处于入门和打基础的阶段, 需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同时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并不仅仅注重于学生学到的具体知识, 更在于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这门学科的技巧方法, 为将来的深入学习积累学习经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可有效开拓初中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并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摸索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数学的技能, 成为以后数学学习的助力, 更快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杜翠.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探讨[J].教师, 2013, 10 (5) :83.
[2]袁碧.探讨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J].才智, 2013, 12 (7) :51.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 篇9
数学预习可以根据预习内容将预习分为:册预习、章预习、节预习和课时预习.也可以根据预习所在的时间分为课前预习和课上预习.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所采用的都是课前预习, 而预习的内容都是以课时预习为主.但是对待七年级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对预习方法还没有掌握, 所以七年级预习开始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最好还是采用课上师生一起预习的方法比较妥当.
指导预习要有模可循.预习和课堂学习一样, 有着一般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预习的操作步骤, 以便学生有模可循.
在教学实践中, 我把预习数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1.“先读书, 画批注”是预习的第一步.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 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 可边读边画, 边读边写.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有缺陷, 及时补”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或不清楚之处, 就要及时复习, 把与新知相关的基础打好, 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3.“多用脑, 勤动手”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 它告诉同学们, 预习过程中, 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千万不要死记定律, 硬背公式.遇到定律、公式时, 可以自己先推导一遍, 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 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 需要采集数据的就动手去采集, 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 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4.“看例题, 学运用”是指学生在理解、掌握了新知的基础上, 通过看例题可以了解在实际解题时如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时解题步骤如何写, 有哪些要求, 有哪些注意点.看完例题后还应该将例题重新做一遍, 以检查自己掌握的情况.
5.“试练习, 找疑处”可以算作预习的最后一步.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拟练习, 完成以上任务后, 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 通过试做, 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 内化新知, 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 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 以便上课提问或小组讨论时重点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预习过程中并不是每次预习都需要完整的五个步骤, 也不是每次预习都完全按照这五个步骤的顺序进行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视具体内容而定.
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后, 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预习了.现以七年级上册课本中几个教学内容为例:
案例一有理数的加法 (第一课时) 1.教师出示预习目标:
(1)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P16~P17.
了解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做上记号, 以方便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 教师让学生观察所得到的7个加式中的加数的符号
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再从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观察它们的结果, 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4. 教师让学生记住有理数加法法则, 将重点字词做上记号.
然后阅读课本P18例1, 思考课本上是如何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题的 (有几个步骤, 每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有哪些注意点) .
5. 让学生将例题抄下来做一遍, 再次体会解题过程中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运用.
然后解答课本上的练习题, 将解题时的困惑或疑问做上记号, 以便提问或小组讨论.
6.回顾预习的内容和解题心得.
案例二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1.教师出示预习目标:
(1) 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包装纸盒, 了解它们的制作方法; (2) 在家长的帮助下动手制作一个包装纸盒.
2.从家里找几个包装纸盒, 观察它的外部形状和外观设计.
3.将其中的一个包装纸盒拆开来, 观察它的表面展开图, 然后测量各条边长.
4.阅读课本P146~P147插图部分, 了解包装纸盒的制作方法和流程以及注意点.
5. 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纸盒.
6. 反思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7. 回顾预习的内容和制作心得.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 篇10
一、数学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过程一般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个人初备, 形成个案. 突出抓“八点” (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 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 以便会诊, 排除困难. 第二环节是集体研讨, 形成初案. 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 备课组其他成员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 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 进行比较, 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形成“初案”. 第三环节是完善整理, 形成定案.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 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 完成对定案的编制. 第四环节是教后反思, 形成补案. 授课后再进行交流, 对教学进行反思,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 形成补案, 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二、学案的实施以“学案导学”为主线
1. 预习形成
预习是顺利实施“一案四段”课堂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必须予以重视. 预习时, 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自己学不懂的问题, 带到课上由老师和同学一起帮助解决. 学生只有预习好, 才能在合作探究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应该说明的是:预习形成这一模块, 所用时间的长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自学学习能力恰当地安排好, 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 只需要课下预习即可, 对于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内容, 仅仅靠学生在课下预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我们一般在课下预习的基础上再在课上进行分组学习, 学习完再交流讨论.
2. 合作探究
预习形成后, 各学习小组根据分配的学习任务以及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先进行组内的讨论和交流, 形成小组内最佳的学习方案. 教师要适当地予以指导, 要面向全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活动.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探究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 以学生为主角, 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 探究不到位的, 其他学生补充, 补充不到位的老师进行点拨. 不同组的同学可以相互提出疑问并请求解答, 解答不了的在全班展开讨论, 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黑板上展示的内容既有知识点, 又有学生的能力点, 还有学生自己新发现的疑难点.
3. 成果展示
学生在展示他们探究学习成果的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认真观察、严密组织、扩大参与、合理调控、及时点拨、确保实效.对于只有部分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 可采用现在很多科目比较常用的“兵教兵”的方法, 即在组内让优等生帮忙点拨学困生, 或让优等生在班内讲解, 如果学生讲得不完整, 达不到深度, 教师点拨、引导、升华, 若是学生讲错了, 教师要及时介入进行纠正.
在成果展示的时候, 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走上讲台, 用自己的语言来“脱本”讲述, 不能直接“读”课本或参考资料. 展示任务的分配要放在预习形成后分配. 如果一开 始就分任务, 学生就有可能只关注自己的“任务”, 而对其他学习内容“视而不见”, 不能全面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
4. 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一般有“当 堂检测”和 “课后检测 ”两种形式“ 当堂检测”在课堂就要让学生完成 , 看看大家掌握得怎样 , 这种检测方法是最见效的. “课后检测”就是课后进一步让学生加深所掌握的知识. 简而言之, 其检测反馈的主要任务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对于未能达到目标要求的, 通过教师辅导或小组内帮助, 力求人人过关, 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感悟和自我反思
我校实施的“一案四段”教学模式的课堂, 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合作探究、优化发展 ”的一种学习理念, 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是对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能够较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上动起来, 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可喜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对这种教学模式感觉还有一定的困惑或不足.
1. 起步难
在教改的开始阶段, 老师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想方设法让学生尽快掌握在四个模块中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点做起来比较持久, 比较辛苦, 也比较难.
2. 组织难
每个班总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预习形成阶段没有很用心去预习, 抄袭其他同学的学案. 导致预习效果大打折扣.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 由于学习习惯、基础、兴趣和自控力等方面的因素, 有时会出现学生偷懒、捣乱、说闲话的情况.
3. 监控难
在成果展示课上, 教师不能够准确控制学生展示成果的进度和内容, 有时会出现偏离教学重点、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的情况.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讲的不对或不到位的地方, 老师在何时、以什么方式点拨, 不好把握.
4. 放手难
谈导学案模式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导学案 农村初中 英语教学
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起始年级,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教与学分离,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主体作用;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时被动接受,学习环节不齐全,课前不预习,课堂忙于做笔记,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巩固;同时,教师辛苦地教只能占用大量的时间而效果不佳,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导学案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
一、导学案要科学全面
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注意城乡差别。英语是语言学科,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有些学校为了紧跟课改步伐,强调一节课教师的教不要超过10分钟,有的采用同一模板,固定课堂导学过程,只在内容上进行填充,这些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课堂改革,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而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导学案首先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导学案集中了学科备课组所有成员的智慧结晶,但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要适当调整改变,不能死搬硬套。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导学案只注重导和学,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情(诸如学习习惯和学习环节等)。尤其对于农村的初中学生来说,导学案要包括预习案、导学案、复习案三部分。预习案要把握重点,注意基础知识,要相对简单,基本上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导学案要导和学合理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运用导学案的前提条件;复习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和练习,兼顾每个学生。这样的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内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导学案要灵活多变
学生的学习犹如我们日常的饮食,同一种饭菜经常吃,就会厌食,没有胃口,同样,一学期或一学年每节课都用导学案,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运用导学案时要灵活多变,每节课都是新的快乐体验。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哪些课最好采用导学案,哪些课采用多媒体,哪些课传统讲授。这样,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期待下节课老师会怎样教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包括预习案和复习案在内的导学案在编排上也可灵活处理。可以把预习案和复习案独立,也可以一同打印,但预习案绝对要在上课前一天或利用早晚自习发放给学生,如果在上课前5分钟发放,学生匆忙中完成,影响预习效果。
另外,导学案在课堂上的运用有时因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同可将导学环节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如时间多少的调整,导学内容的调整等等。导学是灵活多变的,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导学案规划好的步骤和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会促进导学效果的提升。
三、导学案要导学结合
导学案是教师“导”,学生“学”,要导学结合,以“导”促“学”,以“学”定“导”。不论是传统的教与学,还是课改下的导与学,必须合理科学地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农村,英语作为学生的“拦路虎”,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障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法,吃透教材,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快乐地进行学习,学会学习,这才是主要任務,而不是学生在这节课掌握了多少讲授的内容。教会学生有效地学习是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怎样复习,如何预习都是每个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把导和学孤立,要将两者科学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内外既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又要注重不同内容的不同引导方式。教师如果仅仅在课堂上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这就和导学案运用的目的大相径庭。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先学,也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是先“学”好还是先“导”好,教师要善于观察,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导学案要内外兼顾
导学案的内外兼顾指教师要兼顾课堂内外。导学案在运用中既要注重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学习。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如果忽视课外的预习和复习,教师不指导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仅仅在课堂上采用导学案,长期如此,学生依然不会学习,从而不利于未来发展。许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感到很头疼,没有兴趣可言,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个体缺乏兴趣的内因和外因,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兼顾到课内外的每个学生。
导学案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传统的备课量大,需要全组教师同心协力才能搞好,教师不能应付检查走形式。导学案要灵活运用,且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农村,尤其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导学案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纳知识和技能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大胆利用,不断创新,通过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使导学案日臻完善,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利平.浅谈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2).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 篇12
1. 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的含义及优势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 在当前一直大力提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的背景下, 就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加大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那么,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教师通过导学案设计这个桥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有效连接, 通过这个桥梁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其中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预习、预习内容检测、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巩固学习、教学内容拓展、总结反思、作业设置等模块, 全面实现导读、导学的教学目标。首先, “导学互动”教学的优势在于它是结合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及知识经验的设计标准,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缺失的重要部分。其次,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十分注重课前预习的作用, 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教学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去学习, 进而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好坚实的基础。最后,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突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多媒体教学的引入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1) 课前合理导入, 串联知识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某一知识点为主线, 串联相关知识内容, 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内容体系, 帮助学生记忆思考。进而在课前进行合理导入, 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 学习初中数学 (人教版) “轴对称”课时, 教师就可以建立思维导图。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进而通过以轴对称为知识核心, 建立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为教学主线, 延伸到几何图形的证明。
(2) 巩固训练与变式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实施完毕后, 要及时设置相关题目巩固拔高。题目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经验。练习题的设计要遵循由“懂”到“会”再到“熟”。首先, 题目设置要让学生懂得新知识, 一般是课前预习设置简单的题目。通过练习, 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个大体上的掌握。通过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去参与课堂, 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 练习设计要做到“会”。这方面是通过对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反复训练, 让学生由一个“懂”到“会”的转化, 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数学思想通过题目训练不断地自我检查、巩固与加深。最后, 围绕“熟”进行练习, 让学生熟悉解题方法, 灵活运用数学思想, 并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进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建立班级交流平台、提高问题探究意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那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地通过“导学情景”的设计, 构建供学生有效交流的平台。由主讲教师进行视频讲学, 后期由多名教师进行视频录制处理、上传, 或上传到优质教学资源网, 或上传到本学校的精品课程网。在视频的录制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准备。一般将传统课堂45 分钟教学时间有选择性地压缩到5~10 分钟。其主要是选取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的教学片断或者教学案例。然后建立班级内部讨论群和小组讨论群, 教师为群主, 负责对学生进行技术引导和疑难问题处理。然后教师将问题统一整合, 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设立小组讨论。同时, 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教师要实施个性化辅导, 力求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这种“导学互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可以有效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综上可知, 笔者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认真分析学科特点, 提出“导学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加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敏.论开放性教学走进数学课堂[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01) .
【导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10-05
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07-04
教学新模式下初中物理08-15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09-13
初中数学“三五一”教学模式07-05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论文07-09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06-16
导学案初中数学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