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fetch_assoc()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www/wwwroot/qikantianxia.com/e/action/CCYip.php on line 71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精选10篇)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

2024-09-26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精选10篇)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 篇1

所谓思维导图模式,就是将教学内容分解开来,将数学问题的形成原因、最终表现以及解决方法通过逐级探索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思维导图能够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路径与渠道,而最终的探究结果需要依靠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理解并通过思考来得到.思维导图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那种以老师教学为主的教育理念,秉承的是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将课堂交由学生,老师主要扮演引路者与指引者的角色,讲究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延长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周期,并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的不断投入而实现认知度的不断加深,同时实现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从数学概念入手

初中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与记忆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将数学概念进行简化,帮助学生理解与归纳,在学生心中形成相应的概念网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当前的概念记忆下来,还能够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数学概念并进行整合记忆,进而加深学生的认知理解.概念有内涵与外延之分,概念的内涵是学生学习概念最终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概念的外延则是帮助学生进行内涵记忆的伴随者.在概念讲解时,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记忆的中心词,接下来的外延与内涵的讲解都会由此拓展开来,这有利于学生认知广度的扩展与认知深度的加深.比如在进行“有理数”教学时,中心词便是“有理数”,主干便是有理数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性较强的概念(正数、负数、绝对值等),主干又可以由此生出诸多枝节,这些枝节都可以与中心词“有理数”产生相关联系.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尽可能将枝节与“有理数”产生的联系进行说明,再与其相关性最强的主干联系起来.这种网格状的概念思维导图,可以将所有知识要点集中到对有理数的理解层面,从不同角度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最后再将官方定义告知学生,基于之前的大量知识积累,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认知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与记忆.

二、从章节梳理入手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章节间存在强烈的依附性.通常情况下,后面所学的内容需要以前面章节的知识点作为基础,因此,数学课本的各个章节之间其实是一张关系网,学生只有做到心中“有网”,才能够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透析,掌握重点知识,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比如,七年级下册会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以及“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等内容,而在八年级上册,需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七年级学习的三角形知识是在为八年级打基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与三角形有关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全面的章节梳理,将年级与年级以及课本与课本间的区分破除掉,以知识结构的不同作为不同知识点间的区分标准.通过章节梳理,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形成了全面的认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也就具备了深度的认知素养,对于问题的理解与解答也会变得得心应手.

三、从学习方法入手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以及学习经历的限制,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学习成效.因此,在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意识到学习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训练,为学生提供通向数学殿堂的有力工具.比如,在学习“因式分解”的相关问题时,学生在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分解错误,这些错误的表现形式多样,但其出错的根本原因被归结起来只有几个方面.因此,老师在看到学生分解错误时,要让学生建立一本错题本,让学生将自己因式分解出错的问题都归集到错题本中,然后找出出错的根本原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自身思考角度存在的缺陷,进而在改变思维角度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改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思维导图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内容的数学教学选择不同的方向入手,不管是从数学概念、章节梳理还是数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思维导入,其秉承的原则都是为学生提供思考路径与思路,在源头上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实现数学素养的实质性提升.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建立理性思维模式,进而应用到学习与生活中.思维导图模式便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对学生思考方式的引领,让学生自主找到学习的方法与路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模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 篇2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下,由于物理课相对于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而言课时较少,因此教师为了赶进度,认为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是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因此教师往往忽视创设思维导图的教学环节,然而这样并不利于学生课后复习。思维导图直观的地反映了各个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在考试之前进行有机复习,同时学生在创设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本文就围绕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有效渗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教师仔细备课,构建符合考点的思维导图

为了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要在物理课堂上渗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然而根据书本内容将所有琐碎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不现实,这样不仅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难以区分知识点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根据考点、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有针对性地创设思维导图,如果是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可以直接一带而过,反而言之,如果学生觉得有困难的知识点,教师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甚至可以将特定题目的特定方法进行一个总结写在思维导图里面,这样不仅不会觉得是一种累赘,反而会让思维导图显得更有价值、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个单元的时候,其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课是这个单元的重中之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每张物理试卷上必然有相关的题目,因此教师需要将凸透镜的成长规则、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全部包含进思维导图里面;另外,《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课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只是为了完整这个单元的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而增加的一个板块,在考试过程中最多考学生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明者,学生在经历了几次考试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熟记于心,因此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个知识点一带而过。

二、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专属思维导图

教师创设的思维导图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创设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在一开始运用思维导图之时,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性格特征、活跃程度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另外,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在过道里不断巡视。首先,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防止学生在这个环节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进度来决定这个环节的结束时间。在学生刚刚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在黑板上写一个开头和转折点,让后让学生填空,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

例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写好大的知识框架,为了增加趣味性,学生还可以在趣味导图上进行一些加工,在《质量和密度》这个总的题目写在一个天平上,然后将质量和密度写在天平的两边,从这两个因素出发写出下面的分支。以密度为例,以定义、公式、单位、特性、测定、应用为二级分支,就这样以此类推,此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些补充和省略,这样才能让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三、把握创建思维导图技巧,提高思维导图效率

创建思维导图关注的不仅仅是思维导图的内容,还有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对于学生学习的难点或者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要学会将这些重、难点的分支加粗,或者将重点内容画上着重号。

例如:在学习《雾态变化》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其中升华、融化、蒸发、凝固、汽化、液化等是其中的重点内容,然而学生可以先根据进行雾态变化时是吸热还是放热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如果掌握的不好的就着重写详细一点并且加粗引起自己的注意,掌握的好的就可以适当做出一些省略,这样充满技巧、详略得当的思维导图,既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又可以节省学生的制作时间,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的真正意义。

四、结语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 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教学;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的教学侧重于熟记知识点,而学生在积累背诵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既而能够事倍功半。初中历史的教学,以往侧重于线性记笔记,但是线性的记笔记,使学生对整体的知识布局有个概况,但是不利于熟记各个细节的知识点。而初中历史考试中,细节又往往都是考试的重点。因而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都有详细的概况了解,更能够让学生记住关键的知识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后既能够宏观的掌握整体,又能够微观的把握局部。更好地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仅提高的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间接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把握历史课堂内容,掌握重点知识,提高课堂效率,高效完成学习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学科的意义

历史学科以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为基本构成要素,知识体系的掌握对于整体只是结构的理解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逻辑性发散性,时间性和顺序性的特点,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关键点,再以点带动面,是非常有效的记忆方式,亦是非常具体的可行的操作办法。而思维导图的方式刺激大脑,图形的模式比文字要更加具体化,可视化,更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事倍功半。形成完备的知识框架结构,不仅有利于历史学科知识点的掌握记忆,更是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的带动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历史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布置作业,为求学生能够牢牢的掌握知识点,而思维导图则更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快速的记忆知识点。所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带来更便捷的学习方法,更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为教学实践带来了革命,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更好的带动教师完善自我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以更好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带动整体教学实践的进展[1]。

二、有利于课堂内容核心的把握,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模式即为处理核心信息的模式,思维导图以关键词为中心,以关键词为纽带为枢纽,更好地将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联系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线性思维,而线与线之间联系到一起,又形成全面整体覆盖的思维。掌握重点知识,而不用全面的阅读,把握宏观整体,而不用细碎的去掌握。课堂效率至关重要,课堂上听课状态好,课后复习事半功倍;而课堂上效率低,复习则需要很大的努力。尤其是文科形式的历史学科,思维方式对于记忆的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思维导图模式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快的学习掌握,更好的消化理解,做到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吸收。与传统的被动的教学相比,思维导图更注重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主动的学习形成主动地思维模式,主动地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更好的促进学习。传统的课堂板书一般只是讲求本章节的内容来龙去脉,缺乏生动性,趣味性,以及灵活性,思维导图更加形象具体,使学生记忆深刻。更好的掌握历史事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以及意义所在。把握好主次关系,掌握好重点与非重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质量,为教学实践的进步迈出一小步[2]。

三、有利于形成个性化教师的风格

教师的水平在教学的质量中体现着一定的作用,教学严肃认真的老师,虽然教学水平高出很多,但是由于课堂气氛沉闷,反而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学习,还会使个别学生昏昏欲睡。而相反,课堂幽默又不乏教学经验的教师,由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灵活,一般都能带来好的教学反馈,以及学生的对老师的喜爱。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更好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充分的消化吸收,汲取养分。教师教学宗旨是“有教无类”,不讲学生分层次,不区分学习的好坏,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差异,而又不区别对待“好坏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的节奏,并且帮助学生分析优势与弱势所在。由于旧的教学方式手段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且一味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只是要细化,教学方式单一,重视结果,而忽视方法,也是导致学生厌倦历史课的原因。而历史教师通过教学思维导图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获得学生的认可的同时,不仅是教学质量质的飞跃,更是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体现,教师独特性的风格也是建立在学科内知识根基夯实的基础之上,没有根基高楼,就犹如空中花园,即使看上去明艳,可终究会摇摇欲坠。初中历史教师有着过硬的专业基础,熟练的技巧,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个性化的风格,无论是在初中学习阶段,个性化的老师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构建的思维导图模式中,更好的理解运用知识。

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形成发散性思维方式

知识体系是一个建立在各大知识点基础之上的结构,而将零散的知识点归类形成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关键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更有利于快速记忆知识点,脑海中形成完整的体系模式。而且由于思维导图的模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记忆方法,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答疑,自我解惑,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思维导图模式是由点带线,由线代面,想象成一棵有着粗壮树干的大树,逐渐的分成几支树干,树干上有树杈,树杈上面有着茂密的枝叶,无穷尽也。在想象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而本身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又会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完善自我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综合素质,学生在自我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创造性的思维,激发学习的潜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而教师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注意扬长避短。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发现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总之,教育体制的逐渐改革和完善,教学理念的改变,无一不体现着进步的教学思维方式。而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更是体现着优势所在,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带动提高教学实践的进展。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微观带宏观,从逻辑性到发散性,从顺序性再到时间性,思维导图的历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形象化,具体化,可视化的优势。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能力。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通过书写,制作可以强化记忆,又凭借对思维导图的个人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型思维。学习终究是一项自主性的工作,自主性强学习习惯好的,终究要在学习中占有很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耿震.思维导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师教育,2015.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 篇4

关键词:思维导图,五四运动,思维可视,教学相长

思维导图是世界记忆大师托尼·巴赞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是从一个中心主题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通过符号、关键词、图像、线条和颜色,遵循一套基本、简单、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树状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1]现在思维导图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因为它能充分调动左右脑的参与,把枯燥的信息变成高度组织的、容易记忆的图表,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和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创造力和学习转化力。

一、思维导图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素来重视“通古今之变”,即按照时间顺序把历史分为若干阶段,在每一阶段中按照“以事系人”或“以人系事”的方式讲述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联系性、综合性和史论统一性等特点[2]。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使历史线索更加清晰,史实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更加明确,在师生共同参与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其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使用思维导图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新授课中,就单个历史事件而言,我们大都从事件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经过分为导火线、开始、高潮、转折、结局等要素,最后通过对此事件的性质的分析总结出其历史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从而对整个事件有较为完整的认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也大都如此。运用思维导图的可以有效地将以上因素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史实有较为全面的认知。

二、将“五四爱国运动”事件制作成思维导图的步骤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中有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五四爱国运动”,我们尝试运用思维导图一开始即导入运动的四大板块,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背景、补充经过、阐述影响以及升华五四精神,最后通过全景呈现整张思维导图,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本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研读教材,寻找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找出主体框架。在表述要点的时候,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规律、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构建出一个个可用的知识结构图。[3]教师在向学生解释如何掌握一个历史事件后,引导学生将板块分为背景、运动过程、性质意义、传承五四精神四个方面。

二是对课时主题进行知识点填充,理清每个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中应该处于的具体层级、具体分支点的地位,将每个知识点落实到思维导图中。[4]在阐释五四运动背景时,鼓励学生寻找历史图片,如“二十一条”签订场景等。图文结合的方式替代了传统教学中的线性罗列,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五四爱国运动所处时代的现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是历史中考考查学生能力的方式之一。五四运动的过程可以细化为四个方面:导火线、经过、目标、结果。这四个方面是环环相扣的。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引导学生有效记忆,建议学生用不同形式阐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在绘图过程中关注各个分支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关联。将目标与结果放在一个模块,除了可以更好地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外,运用曲线连接还可以使学生对五四运动提出的目标和达成的结果的对应关系一目了然,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五四运动的成果,也使学生理解了初步胜利的含义。

三是注重小组合作探究,突破课程学习重难点。思维导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思维逐渐体系化,但是初中生对一些事件的性质一般难以把握,因此运用小组探究的方式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小组通过探讨“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可以得出五四运动属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势力性质的结论。最重要的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特点。在思维导图中要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注重运用推导得出结论,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标注关键字词,也可以添加一些备注对知识点加以解释。

四是总览全图,查漏补缺,前后联系,升华思想。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横向纵向联系较多,在思维导图中可以将与本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加以巩固。五四精神体现出来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也是上节课新文化运动所提思想解放的结果。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这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区别,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也应运而生,为下节课内容做了铺垫,这些都可以补充到思维导图中。汇总后的思维导图请见下图:

三、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及其对师生的要求

历史学科需要的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加以记忆,并懂得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思维的发散。初中学生往往新旧知识联系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欠缺。在思维导图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五四爱国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同时也为课后复习以及预习中国国产党的成立的内容提供思路。

当然做好一张思维导图并非易事,对学生而言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有所准备。学生课前要在预习中根据自己的思路做一张思维导图,概括本课的关键词,添加标注。课中要认真听取教师对课堂内容分层次的讲解,逐渐将零散的知识点体系化。课后要认真修改思维导图,反思最初预习时的疏漏,看出自己认知上的改变,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同时发现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学习目的[5]。教师在准备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同样要抓住课标,整合课本资源,注重因材施教,这对教师的成长也大有帮助。思维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在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每课的思维导图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课堂会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高效课堂。

注释

1[1][英]东尼·博赞著.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2]兰子武.历史知识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的辨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1).

3[3]王小梅.Mindmanager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代史》为例[J].中小学电教,2008(11).

4[4]杨文舟.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初三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篇5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

2、下列主张中,不属于伏尔泰的是(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主张开明君主执政

C.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腐朽

D.倡导三权分立学说

3、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

B、微积分的创建

C、力学三定律

D、《物种起源》的出版

4、现代文明与科学进步密不可分。然而,某著名科学家却说:“原子释放出来的能量已改变了除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外的一切,因此, 我们正在走向空前的灾难。”这位科学家是( )

A、牛顿

B、瓦特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5、18世纪中期以后,哪一种学说的兴起打破“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一观点( )

A、原子—分子结构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学说

D、太阳中心说

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谁的名言?( )

A、梵高

B、贝多芬

C、托尔斯泰

D、斯特劳斯

7、以下作品中表达贝多芬反对君主制的是( )

A、《英雄交响曲》

B、《命运交响曲》

C、《月光交响曲》

D、《蓝色多瑙河》

8、要想了解俄国人民是如何反抗拿破仑的,你可以去图书室借阅( )

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复活》

D、《母亲》

9.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 )。

A.托尔斯泰

B.屠格涅夫

C.果戈里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 篇6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属于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时期,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但是随着初中英语难度的提高,某些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受到了限制。本文围绕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希望能给英语教师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32-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课堂,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一、思维导图概念

维导图作为当代社会教育环境里,能充分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工具,属于英语教学过程中较为先进的图形技术,能不断培养初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图文进行结合,重视体现英语中的层级图,这只较为重要的主题关键词,呈现出对应的图像,思维导图在运用过程中,能不断增强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左右脑机能,初中学生通过不断增强记忆力,能探索出阅读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1]。

二、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1.文章难度适合

初中教师在运用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将其概念引入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具有的优势包括包括以下内容:不同于高中的英语教材,初中课文的篇章十分简单,学生通过采取几项阅读策略,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初中课文十分简短的,英语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较为高效的方式,通过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学生易理解

由于某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短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只背诵英语短文中的生词、短语句型,不重视英语文章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及时能背诵英语句子,也不能理解英语语法与全文的结构;某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重视英语结构,忽视了对英语短语的记忆,导致学生未能充分了解英语单词的用法。由于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材料涉及领域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会产生厌学心理。英语教师需要重视对相关题材的英语文本进行总结,通过采取思维导图模式,结合英语阅读问题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框架。通常情况下,英语教师需要从英语文章的格式进行讲解,随后,英语教师要求初中生们迅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概括出文章大意,当学生在对英语全文进行深入理解后,能不断提高对文章主旨的归纳能力。另外,由于某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科学,涉及知识只适用于当时的时代环境,会不断降低学生的心理期待感,从很大成都市降低了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2]。

三、制作思维导图策略

初中英语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原则包括:教师提前进行课文阅读,推测出文章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推测成果的好坏对思维导图的制作具有重要影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师必须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在提高英语教学趣味性基础上,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引入思维导图环节而言,英语教师通过创建科学英语情景,能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当班级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初中英语阅读的课文类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同的题材具有不同的阅读策略,英语教师需要结合英语题材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教学。

对于说明文而言,时间发展顺序、与空间发展顺序属于文章的结构脉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学生在采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能不断提升思维理解能力。例如:在Do you like sports?的课文中,教学课程提供了对应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图片中的文字与图片进行结合,从而增强对英语词汇的印象。词汇还包括:swimming、baseball、volleyball等。一旦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英语词汇使,学生难以进行英语造句,会导致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难以提高,降低了英语教学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思维导图的引入能清晰地呈现出来了。例如:在讲饮食的短文中,初中英语教师通过科学引入思维导图,能使学生较为清晰地了解到食物的特点,在加强英语单词的印象过程中,快速理解课文。对于记叙文而言,由于关键词包括:时间、地点、原因、结局等,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及时将要求学生背诵关键词汇的工作落实到位,在英语阅读课程中,英语教师必须重视细节教学,学生在前面的环节中已经积累了关键词汇,初中英语教师通过建立语境,能使学生运用掌握的英语词汇进行造句。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更能了解英语材料的结构中。

对于议论文而言。如果文章涉及到较为鲜明的句子时,教师只需要根据文章的论点进行设置,选择论点持相反的句子进行对比,能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句子的印象。在第二步的制作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提前对文章进行熟悉,根据文章的文字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图形。采取:比喻、夸张等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师必须坚持高度浓缩的精练原则。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组织能力,英语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们收集与课程有关的词汇,在课堂上进行定期词汇交流,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不断活跃英语课堂气氛。第三步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形象的图形转化为PPT形式。例如,在学习英语课程“color”中,英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方式读完文章,用简练的词汇概括出段落的大致含义,即:red、blue、green。由于英语词汇与英语阅读具有紧密联系性,教师通过整理英语词汇,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在进行类似话题的英语写作过程中,能列好对应的提纲。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简单直观,英语教师不应设置难度较高、较为繁杂的英语思维导图,为了方便初中生进行记忆,英语教师必须保证其趣味性,英语教师还需要坚持衔接串联的原则,在保障单词连接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英语教师必须保证思维导图具有联想丰富的作用,在不断提高学生基础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

四、思维导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思维导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应用的误区,导致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存在很多问题,某些英语教师十分依赖思维导图,并非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在制作过程中,具有特别繁杂的特点,导致学生难以发现思维导图中,英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某些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呈现思维导图,导致学生不了解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效率[3]。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初中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加深对英语词汇的印象,从而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蔣芸.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5,(04):28-31.

[2]高月红.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单元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189.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 篇7

重视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培养, 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为其形成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同时, 不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 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存在地区差异, 教育背景不同, 导致英语两极分化较严重, 词汇教学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单词记忆是词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学生记忆单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 结果没过多久就差不多忘光了, 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背得快也忘得快, 这样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 无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采用发散性思维的方式, 将单词进行窜连, 将单词不再孤立分开记忆, 而是形成整个网络。该方法的采用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机械记忆单词的不良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记忆效果。

2 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阅读教学在扩大学生词汇,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运用英语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英语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熟悉的知识, 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从而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

传统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 过分对文章重视字、词、句的讲解, 忽视了对段落和篇章的整体理解与分析。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阅读材料中词、句、语言点的分析上, 忽视了语言内容的整体理解与分析。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仅停留在对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上, 从而出现“只见木不见林”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 大部分教师把问题归结于学生阅读量不够和词汇量不足, 因而让学生背诵更多的单词, 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 结果花费了很多宝贵时间, 效果却很差, 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传统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会阅读能力的培养, 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采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 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文章的篇章结构。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框架的方式呈现出来, 更加形象、简洁、直观, 且具有可视性。篇章思维导图通常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置于图表中央方框内, 把主要观点或主题以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 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样文章的观点被清晰且有条理地呈现出来, 所学内容能够被学生深刻理解, 知识点也容易记忆[3]。

马武林等[4]探讨了思维导图在中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运用思维导图, 学习者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关键知识点上, 从而摆脱因文章太长或太难而抓不住主题的困扰, 还可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初中生处于人生的特殊发展阶段, 思维活跃, 探索性强, 但稳定性有时较差, 此外知识面相对较窄,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逐步形成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形成图式,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有利于开展英语情境教学, 这对初中生十分有益。通过图像帮助教师展现阅读材料故事情节, 不仅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对阅读材料学习的兴趣, 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判断和辨别, 同时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强调注重事物的广泛联系性, 有助于学生提高记忆力, 同时避免对知识点的混淆, 以已有的知识点展开联想, 以点为中心与其他的有关单词、语法及知识点进行广泛的联系, 不再拘泥于文本内容, 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3 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初中生而言, 由于阅读量以及词汇等方面的局限, 英语写作普遍感觉“不知从何下手”。而如果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 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 首先搭建框架, 画出思维导图, 将与家乡有关的进行分类, 归纳。有了思维导图后, 篇章结构就一清二楚, 写作要点齐全, 思路也非常清晰。

在写作中, 引导学生先认真审题, 制出写作的思维导图, 先罗列出一个更清晰的写作提纲, 写起文章来结构更合理, 不会出现要点遗漏, 保证了文章的写作质量。训练的过程中, 并非要求千篇一律, 教师要进行引导和鼓励, 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即可终身受益。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远不止局限于上述方面, 随着研究的深入, 其研究成果也将越来越多。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理解和记忆能力, 且对创造性思维有巨大帮助。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常态教学, 仍处于探索阶段, 这种教学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必机械地、生硬地使用, 而需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灵活应用, 所以还需更多教师做更深入研究, 将其进一步推广。

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英语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使课堂的容量、教学效率及效果都有大幅度提高。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有效。此种整合会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并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 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 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 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机械记忆和练习中解放出来, 运用新的学习策略, 更加合理使用大脑, 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思考, 使思维想象力能得到迅速发展, 成为善于学习和善于总结归纳的学习者。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从而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霞.应用友善用脑思想进行英语学习策略指导[J].都市家教 (下半月) , 2010, 12:69.[1]陈霞.应用友善用脑思想进行英语学习策略指导[J].都市家教 (下半月) , 2010, 12:69.

[2]纪曼然.思维导图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1:38.[2]纪曼然.思维导图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1:38.

[3]师海红.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基础英语教育, 2010, 12:72.[3]师海红.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基础英语教育, 2010, 12:72.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 篇8

关键词:思维导图,记忆与理解,构建

一、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思维导图,这是由高中历史教学中各要素的特点决定的

1. 课标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首先要求学生能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所以,学生在学习经济史、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等专题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整理纷繁复杂的历史,从中找到规律;通过思维导图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有组织、分层次而呈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学生就不难发现历史规律。

2. 教材分析

实行新课改后,全国有多本教材,在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问题常常困扰学生。例如,在学习必修2经济史中关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时,教材从资本主义各国、世界局势两大方面分析大危机产生的影响,可是在政治方面的影响需要联系必修1的知识,还需要结合选修中战争与和平的专题。但是学生往往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图就能很好地克服这些困难。

3. 课堂分析

仅仅靠课堂教学学习知识容易出现碎片化的问题,学生思维也缺乏系统性。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将一节课的知识呈现出来,再将新旧知识联系融入思维导图中去,或者指导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学生遇到以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4. 高考分析

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发挥作用。思维导图恰好能把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的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资源根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更具条理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大脑运作的效率。

二、搭建记忆与理解历史的桥梁,绘制成由点、线、面、网构成的思维导图

下面将以一张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思维导图为例说明绘制的过程。

1. 导图历史概念,明确历史的“点”

要用思维导图解读一个历史概念,可以通过关键词、箭头等特殊符号展现历史概念的各要素。在导图中可以先出现三个“点”,分别代表夏商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个历史概念,每一个“点”有它的分支,展示了这个概念要掌握的基本要素,如分封制要掌握原因、内容、影响三个要素。

2. 导图历史线索,明确历史的“线”

利用思维导图的层级关系,将零散的历史知识连接成“线”,使历史发展的脉络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便于他们去发现历史规律。例如,围绕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以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和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强化按照时序连接起来,构成一条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

3. 导图阶段特征,明确历史的“面”

可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功能解读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历史知识的“面”。要将中国古代史中明清时期的历史展示出来时,我们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五个方面设为第一层级,再通过若干层级逐一展示每一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就形成了覆盖明清时期各方面特征的思维导图。

4. 导图纵横联系,明确历史的“网”

仍然是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功能,将它与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有机融合。我们可以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将古代的改革与盛世、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联系进来,这样就体现了历史的横向联系。每个分支下又有体现历史的纵向发展,如果在它的周围再加上古代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知识点,就可以形成一张更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网”。

思维导图的确是辅助历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我们在运用思维导图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惑,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为了让更多学生利用好思维导图,我们将找到更多关于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思考、共同制作历史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第1版)[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 篇9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激励学生掌握概念,深刻理解知识联系

在绘制历史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就需要理解清楚每个概念的含义,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并根据推理判断和逻辑分析进行总结,借助图形或者一些符号在大脑中勾勒出其形状,帮助理解和记忆,让自己的知识在拓展中得到丰富。例如在分析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时,学生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联想,让学生明确这个事件的具体时间、地点、背景、经过、结果以及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学生通过对他们的分 析和理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网络图,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一个好汉三个帮”———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绘制思维导图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 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为了绘制出一个精彩的导图,必须把知识进行细化和汇总,让自己可以深刻地理解知识。这样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教师就可以给出学生“秦汉”两字,让学生在这两个字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探究,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历史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比如说到“秦国”,学生就会想到它的统一和专制。在探究它的统一时,学生又会想到它统一的条件、过程、意义以及疆域等问题。说到它统 一的条件学生又会进一步想到它的社会基础、人心问题、国家强大以及嬴政等方面……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其思维就会不断地扩散,把有关“秦汉”的知识都容纳在这张巨大的思维导图中。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会产生主人翁的意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我的课堂我做主”———方便教师因材施教,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

历史教师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地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教师只要认真观看学生的作品就会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了学情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接下 来的教学 工作。例如学 习了“美苏 争霸”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绘制在一张思维导图中 加以展现。很 多学生在 分析时间、原因、事件时都分析得很好、很全面,但是当涉及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时,学生的思维导图就表现得非常不一致,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掌握得不是很透彻,存在着知识上的盲区和漏洞。因此,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在第一阶段可以用“形成、缓紧、美优”这几个词来概括,到了第二阶段就呈现出“苏攻、美守”的特点,第三阶段就是“美强、苏松”的状态。

四、“毕其 功 于 一 役”———帮 助 理 解 整 章 知 识,形 成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不是孤立的一个个知识点,而是非常系统的知识网络图。学生通过思考和合作探究就会在不断地分析和总结中把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了解整章知识。只有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学生在解题时才可以运筹帷幄、胸有成竹。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一起来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把这些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有时教师的每一堂课学生听得都很明白,但是一些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学生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的大脑中都是一些孤立性的知识,不能够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就能够熟练地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了,并且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总之,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把书“读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欲望。学生满怀兴趣去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起来,促进其全面发展。高中历史教师重视研究和善于使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教学工具,它可以让学生把知识很好地进行融会贯通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和框架。历史教师可以不断地尝试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历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都会不断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 篇10

在教育界运用思维导图, 也早已不是什么秘闻。 北京的很多学校, 十年之前就使用思维导图来分析教育教学问题。 很多理科, 也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对于语文学科, 有没有作用? 可以有哪些应用?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 发现思维导图的介入会真正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完善。

其实, 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初中语文学习需要缜密的思维吗? 很多人, 甚或包括大多数的中学生、 个别语文教师都认为———语文是感性的。我又去查了资料。资料上说:“知识体系中的感性思维建立无非是从混沌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过程。 ”所以, 感性也有思维, 并且感性思维有发展完善的空间, 而思维导图就可以成为感性思维提升完善的一个有效手段。 因为, 有思维参与的语文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中学生积极思考语文问题。

很多中学生有一个误解:语文学科, 就是读读背背。 这种肤浅的认识, 极有可能是平常的语文课堂学习传递给学生的。 课堂上, 几乎不需要学生思维, 识记字词, 掌握文学常识, 背记成语, 熟练默写脍炙人口的古诗文……长此以往, 语文的学科思维建立不起来, 学生的语文素养无从谈起。

初中语文的学科重点体现在阅读和作文上。 那么, 运用思维导图怎样提升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思维呢?

一、对于阅读,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寻求阅读的规律, 建立积极有效的阅读思维, 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小说阅读为例, 主题的探究一直是一个非常令学生头疼的问题。很多教师的做法是大量训练, 总结规律, 然后让学生记住并运用这种规律。 这样的做法, 如若总结的方法足够科学, 对于学生的解题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但是, 对于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 则是一种近乎固化的危害。

如果事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去探究, 则会产生别样的思维效果。 首先, 我们明确探究的主问题———如何总结小说主题。 然后, 引导学生分析决定小说主题的因素。 学生不用多久, 就会发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 继而, 我们再引导学生一条一条地去筛选真正决定小说主题的细分要素, 哪些是最有效的, 哪些是次有效的, 哪些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不难发现, 总结小说主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高潮与结局中抓关键词句理解小说主题。

阅读理解中的其他问题, 都可以像这样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析。

二、对于作文,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寻求写作的规律, 打开发散思维, 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作文选材为例, 千篇一律是一个非常令教师头疼的问题。 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不会选材。然后,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选不了新素材, 主要问题还在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太过单调, 一言以蔽之———没有生活。实际上, 是这样吗?现代社会, 信息爆炸。 往往我们终其一生明白的道理, 孩子们很小就通过各种渠道曾经认知过。他们看过奥运会, 看过阅兵式, 经历过大地震后的大量文字冲击。 每一天, 他们都在学校如花园般的操场上行走, 在漂亮洁净的甬道上漫步, 秋风落叶不曾缺席, 园林大树不曾远离。这样, 还叫没有生活?

如果事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去探究, 则会产生别样的思维效果。 首先, 我们明确探究的主问题———以北京市2015年中考作文题目“对话”为例看作文选材。 然后, 引导学生分析此次作文可以选择的材料。 学生开始运用思维导图, 梳理自己的生活, 选择可以选择的所有材料。

当学生自己梳理出来之后, 往往连自己都会吓一跳! 文章可以写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组之内再互相交流之后, 学生的选材就会更加广阔。这样, 选择自己擅长的素材, 就会更加能够打动别人。长期坚持下来, 学生在选材方面, 就会形成一种独有的发散思维, 形成快速打开思维的选材习惯。

再如, 作文的立意。拿到一个作文题目, 到底立意在何处呢? 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 把题目确定好之后, 围绕着题目, 去审视这个题目到底能够确定什么立意, 然后再在众多的立意中去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 展开写作。

作文是一方广阔的天地, 如果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他的作文学习就不会只是永远的单纯重复和疲于应付, 作文的源泉活水就会慢慢流淌。

其实, 在基础积累方面, 思维导图的作用也十分明显。以文言词汇“之”的用法的积累为例, 运用思维导图, 从词性再到基本用法的梳理, 会让学生一目了然, 形成深刻的印象, 建立文言词汇积累的一般思维。

语文是一片海。这片海中有瑰丽的文字和语言, 也可以有清晰的感性思维。 当我们的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 这片海中, 思维在流动。 那海上的风景就会更加动人心魄。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中,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寻求语文学习的规律, 促进积极有效的阅读写作思维的形成,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写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多媒体动画与语文教学下一篇:教学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