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4-09-10

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通用10篇)

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1

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地理内容多、知识点琐碎、时间紧的情况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建构性学习和知识的整合,能够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 教学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工具,又称“大脑使用说明书”。和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心智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激活了右脑。整个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用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符号等元素,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被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记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总体规划能力。它既可以呈现知识网络,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能很好地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思维导图在教学领域引起人们关注源于它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对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难于建构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课堂记忆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等瓶颈问题非常有帮助。

以下谈谈本人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教学的体会:

一、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会空间定位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某些重要的经纬度数值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空格里,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照地图完成填图、绘图练习,使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达到复习地图的效果,假以时日,学生可以做到“胸有地图”。

如欧洲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35°N~60°N和0°~60°E的温带地区。要求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如赤道、南北纬30°线、南北回归线、北纬60°线以及0°经线、90°E、120°E、等经线经过的大洲、大洋和重要国家。要求学生熟悉世界地理教材中介绍的5个区域和考试大纲规定的7个国家的海陆位置、地形分布、大江大河等轮廊特征,特别是掌握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或有特色的地理事物,它们是判断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

二、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特征,进行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学习时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必然事倍功半。引入思维导图教学,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影响区域的主导因素,归纳出区域最具特色的特征。

如学习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则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干旱是西北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较远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地势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以青藏高原为例,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事先准备好的思维导图,学生对青藏高原的区域特征必然印象深刻

2.引导学生理清地理知识头绪,抓住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形成知识脉络。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弄清每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脉络。

如七年级下册《认识大洲——亚洲和欧洲》中的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了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节内容共分两课时,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通过这些教材案例的复习和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步骤: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只是不同的区域在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有所不同,如俄罗斯侧重自然要素中的矿产资源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巴西则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其所产生的人地矛盾问题。在中国区域地理中则更加突出该区域的特征和核心,如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等。

3.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区域间存在的相同点和区域差异。

比较法地理教学是学习区域地理特征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比较法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比较日本和英国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差异;比较美国和澳大利亚队农业生产的差异;比较北纬60°纬线经过的亚欧大陆东、中、西部气候差异;比较南北美洲地形、气候的差异;比较南美洲南端大陆两岸气候和生物的差异;比较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及其特征差异;比较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气候与澳大利亚西海岸气候的差异;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工业区特征和形成原因的差异;比较中国四大区域特征的差异;比较中国四大工业区的特征、发展条件等。

4.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借助思维导图发现区域问题、提出区域发展策略

①.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区域问题。如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问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等。②.要引导学生学会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予以合理评价,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例如:结合思维导图的绘制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综合治理等问题。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区域地理教学中小组探究教学的效率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讨论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甚至还容易“跑题”,造成讨论式教学中效率不高的问题。

要改变这种情形,通过预设的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要求学生紧密围绕话题展开,由一名学生负责记录下其他同学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重点内容,然后将精要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复制给其他同学,这样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案例分析。教师再让各组学生演示各自的讨论结果,并在学生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深化,集思广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总之,通过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将不再孤立、被动、枯燥地背诵地理知识,而是积极地对地理知识内容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培养、提高搜集地理信息和筛选、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地理教学中更加高效地推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2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成分, 它维系着语音和语法, 是语言的建筑基石。学习一门外语必须先学习词汇。“如果说结构是语言的骨骼 , 词汇就是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1]词汇学习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英国语言而学家D.K.Wilkins曾指出:没有语法, 人们能表达的意义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 人们就什么意义也表达不了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conveyed) 。由此可见, 只有掌握了适量的词汇才能保证顺利地继续学习该语言, 才能更好地利用该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英语词汇词众多词义丰富, 词汇搭配灵活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吃力。如何在消耗最少认知负荷, 提高相关认知负荷、高效地吸收运用词汇对词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思维导图有多种类型的结构框架, 能灵活体现出词汇词性词义以及其搭配用法等。同时思维导图结合一定的图形, 更加直观地呈现词汇, 便于视觉吸收与大脑记忆,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能力, 解决机械记忆词汇等难题。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以及特点

在上世纪60年代, 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巴赞 (TonyBuzen) 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他认为:放射性思维是一种新的、以大脑为基础的高级思维形式, 而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思维导图是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 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2]。

思维导图制作的重点是关键词与关键图像, 具体做到结合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把左右半脑的功能结合起来使所学内容具有系统性, 并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激发相关信息的回忆, 开启人脑的潜能。

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 思维导图由主题, 副主题等结构构成, 各个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 主题, 副主题等内容或者框架与相关图形结合使用, 形象生动。

第三, 思维导图在制作图形上较常运用到的大致有肢解图, 等级图, 链接图, 闭合图以及自由联想关系图。除了链接图外, 其他图都有一个中心点, 就一个中心主题进行扩散, 引出多级分支。

第四, 思维导图灵活多变, 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是人脑对某些知识放映的写照。

三、思维导图学习记忆词汇的优势

思维导图呈现词汇的方式既有一定的框架且能与很多图示结合使用, 所提供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直观性, 便于学生视觉吸收知识, 并且与人脑细胞发散性的网状结构相关联, 调动学生的左右脑, 充分利用人脑的潜能, 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优化教学设计, 促进信息知识的传递与吸收。根据记忆的特点, 知识以图式的形式能存储于长时记忆中。思维导图呈现的知识点更容易大容量地储存于大脑之中。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与小学、高中词汇教学的区别

小学思维导图呈现的词汇较为基础且简单, 主要与丰富多彩的图像结合,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满足小学生视觉需求, 降低学生认知负荷, 以及情感焦虑, 便于小学生接受与吸收知识。而初中思维导图在词汇内容结构的呈现上更为多样化。既能体现词汇的构词法, 字母组合发音规律, 丰富的词组搭配, 也能展示出词性词义词音上的变化。同时结合一定的素图, 简笔画等图形, 以直观且较大容量的方式呈现词汇教学, 符合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转化过程的心理特征。而高中思维导图呈现的词汇在难度、容量以及运用等方面都有所加强加深, 有助于梳理大容量的知识, 且较少结合基本素图, 服务于适合于高中生的抽象思维。

五、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例运用

思维导图越来越受到教师学者的重视, 更广泛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目前较为常见的思维导图类型有肢解图, 等级图, 链接图, 闭合图以及自由联想关系图。笔者通过总结比较几种较为常见的思维导图类型, 尝试探讨何种类型的思维导图适用于具体何种类型的词汇教学。

(一) 肢解图

肢解图通常出现整体事物, 各个细节部位为学生所学内容。肢解图与中心辐射图都有一个中心, 但中心辐射图呈现的中心词汇不一定是一个整体事物, 而且其枝干之间不一定要有内在联系。肢解图其适用于直观呈现某一事物的各个部位结构, 该呈现方式也是对词汇词义的总结归纳。比如当学生学习人体部位, 房屋结构, 学校结构, 问路地图等相关词汇时, 可以使用肢解图, 如图1所示。

(二) 等级图

等级图直观呈现词汇的总分框架, 枝干呈现的词汇也可以继续分支, 对词汇结构进行深入剖析, 便于学生理清词汇等级关系, 适合使用于具有一定细化结构的词汇教学。如家谱, 工作职称关系, 同一类型事物分类如食物, 动物等等。如图2所示是有关农场事物分类的思维导图。

(三) 中心辐射图

中心辐射结构适用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泛, 它可运用于词性总结, 发音规律归纳, 一词多义等等, 如图3所示, 为含有“ee”发音规律的词汇总结, 同时把这次词汇运用于一个句子并将该句以图像的方式出现在思维导图的中心, 提高学习效率, 便于学生理解梳理知识点。可以呈现几个中心辐射图并且以一定的枝干关系链接在一起。如图四所示为含有“ir”, “sh”发音规律的词汇, 用相关词汇shirt将这两大类发音规律链接在一起, 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帮助学生绑定关联词汇。

(四) 连接图

链接图可体现词汇构词, 词义累积变化以及词性变化过程, 适用于较长较难词汇的分析与学习。如图五所示为“international”的构词过程, 形象具体, 有利于降低该词汇的学习难度。

链接图同时能与其他类型的思维导图结合使用, 体现出其他类型结构框架的词汇的内在关系。

(五) 闭合图

闭合图与中心辐射图有些类似, 较大区别是各个枝干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结语

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词汇教学能有效解决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直观呈现词性、总结发音规律、分解构词过程、清晰词汇等级结构等等, 体现词性词义关系以及发音规律等, 确实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词汇的有效策略, 如归类总结词汇、利用旧知学习新词汇等方法对词汇进行高效有意义地学习。专门的思维导图软件简单实用类型众多, 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词汇教学采用适合的思维导图, 更好地为实际教学服务。随着思维导图的发展, 思维导图的类型与结构框架以及其制作方案将得到更丰富更具体地发展, 英语教师应善于利用, 提高其适用性及实用性。

摘要:语言学习开始于对词汇的学习与运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生要学会使用1500到1600个单词和200到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如何夯实处于基石地位的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首先面对的问题。思维导图与一定的结构组织词汇, 并结合图形, 在直观呈现词汇的同时又分析综合词汇构成与运用, 易于接受与吸收, 有效减低学生学习负荷。初中思维导图在词汇的结构词性词义等方面丰富加深了词汇教学, 符合大部分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现状,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但何种类型的思维导图适用具体什么类型的词汇教学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关键词:初中思维导图,实例运用,英语词汇

参考文献

[1]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 1991.153.

[2]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 (第二版) [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3

B-SLIM教学模式显著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全球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非英语母语人群的英语课程,简称ESL)教学界的关注,被誉为是指导21世纪教学改革的理论模式,不仅在加拿大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且被多个非英语国家引入并推广使用。

2009年5月,柳州市第十四中学全体英语老师开始学习B-SLIM教学模式,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训练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老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其中,学习策略作为Compre-hension Input(输入类型)的一种,对于语言学习者尤其重要,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时选择、使用和调控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资源等,有效提升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意识。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便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训练方式。

B-SLIM教学模式给教师的16条建议中提到:“Use visuals to help students see and understand the concept you are teaching them while you are talking/ex-plaining. ”(“当我们在解释或说明的时候,尽量使用图表形式来帮助学生看到和理解我们教给他们的概念。”)利用B-SLIM教学模式中的思维导图与初中英语教学巧妙结合,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词汇教学、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上,设计和传授思维导图有利于把知识的结构教给学生,使学生着眼于知识点的梳理,并全面掌握英语知识要点,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利用思维导图,有效学习词汇

词汇量大是初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因此,背单词普遍成为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许多学生对枯燥的单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记忆,却常常是记了忘,忘了又记。记忆实际上是信息的输入、存储、编码和提取的过程。如果把单词仅仅看成是一个个彼此孤立的语言单位来学习,那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记忆难度非常大。但如果把词汇加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单词之间产生联系,然后再进行学习和记忆,效果就会好得多。例如,在教学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6 Unit 1《The Olympic Adventures》一课时,学生需要学习各种体育运动名称和一些抽象的形容词,与课文相关的词汇将近20个。笔者将相关的单词进行归纳、整理,并配上相应的图片,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见图1),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思维导图记忆英语词汇,学生对抽象的单词有了直观的印象,并且能在单词之间建立起联系,遵循“米勒神奇数字7±2”的记忆原则,把单词的记忆从以往的以“个”为单位转变为以“组”“块”为单位,极大地提高了短时记忆和长久记忆的效果。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文的教学

过去,在教学阅读文段时,老师们很容易把阅读课上为翻译课,忽略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时间主要花在讲解知识点和语法点上,往往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缺乏整体印象,感觉课文就是由无数的语言点堆砌而成的一段无味的文字,导致在理解和记忆上感到无从下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突破课文长、词汇量大的难点,很好地体现文章的结构脉络,帮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总览全篇,从整体到细节,再从细节到整体的角度理解课文,体现“交互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例如,初一英语下册Module5 Unit 2 《London is bigger than Cambridge》一文,主要概括了作者的家乡England的地形地貌:即东(剑桥)、南(伦敦)、西(海岸线上的村庄)、北(湖泊和山丘),并着重对比了London和Cambridge两个城市的异同。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幅练习式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粗读课文之后再细读课文,并以填写关键词的形式完成思维导图(见图2)。

学生填完思维导图后,再根据思维导图复述课文。通过运用图表、图片,学生对文章的主要结构、关键词一目了然,只需把关键词用句子组合起来,就可以完整地复述课文的大意,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给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语言支持,消除他们对复述课文或背诵课文的畏难情绪。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和语法的归纳

教学知识点时,举例句、词义辨析、词义拓展等形式是教师最常采用的方法。对此,我们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例如,给初一学生讲授单词orange时,可作如下归纳(见图3)。

对于语法知识的归纳,思维导图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它可以让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整体的印象和把握,系统地归纳和组织上课过程中的零散知识,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穿插关系。例如,在归纳名词复数形式规则变化时,笔者画了如下思维导图(见图4)。

相对于单纯的文字表述,学生更容易对图形和文字产生联想和记忆,从而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还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训练方法。学生在认真阅读写作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主要由中心语、分支、线条三部分组成。例如,在学习了祈使句和情态动词之后,可以给学生出这样一道作文题:

今天是你的新同学Tony来学校的第一天,请你向Tony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班的班规。60词以上。

在开始写作前,我对学生说:“下笔之前,请想清楚在短文中要谈到哪些规章制度,也可以事先将它们用图表的形式一一罗列出来,再考虑用什么样的句型表述,写的时候才会条理清晰。”下图是一位学生画的思维导图(见图5),并根据该图写的作文:

Hello,Tony!Now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our class rules.Well,we have to arrive at school by 8:00 in the morn-ing.Dont be late for school.We cant eat in the classroom, but we can eat in the dining room. We have to wear school uniforms at school.And we have to clean the classroom every day.Oh,dont fight with others,or the teacher will be angry. I think we have too many rules,what do you think?

事实证明,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

思维导图在梳理知识、加强记忆、攻克难点、整理笔记等方面是非常实用的。设计和传授思维导图有利于把知识的结构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仅着眼于知识点的梳理,还能全面掌握英语知识要点,有效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在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4

3.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帮助学生逻辑思维和条理分明 5.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I.篇幅较短,容易理解的文章,主要以学生独立阅读并制作思维导图,教师主要起到点拨作用。具体步骤如下:

1.学生独立阅读

2.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小组交流评估提出的问题

4.根据各组整理的问题,小组之间竞赛的形式,互问互答 5.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思维导图

6.根据思维导图复述原文

II.对于篇幅较长,内容复杂的文章,教师可以先呈现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然后根据中心主题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分层次阅读。之后再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答案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最后学生再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进行文章复述。具体来说,实际操作可如下: 1.pre-reading 教师可提出与中心话题相关的,与学生实际相关联的引导性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也可以引出话题的关键词汇,并以这些词汇为点进行拓展,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降低阅读难度。2.while-reading 让学生先找到整篇文章的核心话题词语,然后快速阅读,找出每段的中心词。接着,教师对具体每个段落提问,学生阅读后回答。这就是具体丰满思维导图的分支。3.post-reading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复述。

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5

【摘要】思维导图是将文本内容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提炼,并统一、整合成知识框架,促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有效提高学习个体系统化知识储备情况。高中英语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模块,教师利用思维导入组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训练学生阅读思维,提高英语阅读整体效果。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林勇钦,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重点模块,通过英语阅读,高中生能够有效形成阅读思维,并对阅读情境形成深刻感悟。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理解,主要呈现语言知识、语篇结构、题材以及包含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文本内容了解更加深入,教师应当重点思考,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和英语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一、当前农村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教师在组织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时,所采用教学方法比较滞后。首先,教师鼓励学生泛读、精读语篇内容,并对语篇中的生词、长句进行分析、学习。之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此种教学方式,导致语篇内容被分散开来,阅读课堂教学缺乏整体性。同时,农村教师所组织的英语阅读课堂,课堂气氛比较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导致农村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低下,高考阅读得分率低。可见,当前农村英语阅读教学情况并不乐观,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重点思考如何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质量。为此,本人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法。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思维导图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别,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组织英语阅读教学,将语篇中包含的英语知识点建立有机联系。促使学生所在语篇阅读过程中,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更加全面、具体,对于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时,应该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组织教学,促进英语阅读实现深入改革。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言知识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占据重点教学地位,同时也决定着高中生阅读基础培养。因此,在此部分教学时,教师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语篇中存在的语言知识进行提炼、整理。找出英语语篇中包括的关键词,通过上下语句之间的关联,明确关键词所代表的含义,加速学生语篇内容理解。

2.分析学情,引导学生解读难句。教师在组织英语阅读教学之前,应该对学生阅读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学生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英语阅读基础情况,合理制定思维导图,为学生明确语篇学习目标,突破语篇中难点句式,提供重要依据。教师根据“The 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设计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具体的包括“Consider what you want/Handle what you have/Obey the criteria rigidly„„.”具体显示如下:

3.结合思维导图,分析语篇结构。掌握语篇结构,是英语阅读学习的重点要素。学生合理掌握语篇结构,能够对英语阅读素材所要表达的内容、语言逻辑以及文章主旨形成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明确文章写作思路,加强语篇结构梳理,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语篇内容。通常情况下,围绕一篇阅读素材内容明确语篇结构,主要从“Opinion/illustration/solution”三个层次进行划分。教师利用多媒体,结合语篇内容,合理构建思维导图,将语篇脉络、结构清楚地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在英语阅读期间,保持阅读思路清晰,并按照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进行精读、品读,掌握文章内容。

4.围绕思维导图,明确语篇题材和写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块,关于语篇类型具有多样性,例如说明文、记叙文与议论文。不同类型语篇在教学侧重方面表现出较大不同,所构建的思维导图类型也存在较大不同。因此,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之前,应该深度分析语篇类型,并根具体情况优化思维导图整体构架。

5.结合思维导图,提升学生阅读感悟。在新时期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基础、能力培养,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阅读情感培养,增强学生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应综合作者创作意图,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对语篇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阅读感悟。

四、结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生阅读习惯得以改进,阅读思维得以强化。毕竟英语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占据重点模块,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英语阅读教学体系。学生结合思维导图,突破英语阅读文本中生词、难句,同时能够对阅读语篇结构、题材、写作方式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文化内涵形成深刻理解,促使英语阅读教学更加高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6

如今,思维导图在职场和教学中应用的相当普遍,但过去在教学中主要是文科学习和复习,现在,同样地,思维导图也可以和语文阅读相结合,融会贯通。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不同于概念图,翟志峰老师撰文指出它们有三大不同:一是理论基础不同,思维导图建立在放射性思维理论、脑科学、大脑神经生理学、学习和记忆的心理学等基础之上,而概念图建立在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基础之上;二是图表特征不同,思维导图注重表达与核心的主题有关联的内容,并可展示其层次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强调的是人们的思想发展的过程的多向性、综合性和跳跃性。概念图则是一种多线程的流程图”,表达由起点到终点的事务发展过程和推理过程。思维导图通过与中心的核心主题的远近来体现内容的重要程度,呈放射状分布。概念图则是按照重要性程度由上至下形成呈网状分布。思维导图中的节点代表的是关键词或者是代表关键词的代码、图像等。概念图中的节点代表的是概念。思维导图反映的是人的思维过程。概念图往往反映的是人的思维结果。三是制作过程不同。思维导图从一个主要概念(中心图)开始,在联想或想象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将次级中心一一绘制出来,并用曲线将其连接起来,线上的文字是提示性的。概念图则是先把所有概念罗列出来,然后把诸概念建立起逻辑层次关系,线上文字是概念、判断性的。

应用思维导图达成目标是思维导图应用的真正目的,也是其意义与价值所在。

二、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

要绘制阅读思维导图,第一步是浏览文章,在大脑中确定文章的中心和基本的结构,在这个框架里面,将研究这篇文章的信息综合起来。我们来欣赏关于《逍遥游》的阅读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是阅读研究的过程,是由“文”到“意”的过程,随着思维导图的修改与完善,阅读就一步步走向成功。依笔者看来,思维导图的绘制,老师要先作示范,告诉学生怎样确立主题关键词,如何将思维速射,如何使用图象与色彩等,然后再让学生试着绘制。

三、考试中人物传记阅读题。

在考试中,人物传记题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同学都是像看小说一样把试题中的文章从头看到尾,结果看过了之后仍然是一头雾水,摸不出要领。我们完全可以先用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些试题画一张小型思维导图,先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整体上和各部分的关联上对这篇文章形成整体印象。这种印象恰恰是最常考查的重点。之后再按照试题的要求仔细阅读相对应的段落。这样做题看似比常规做题多出一个环节--画导图,但实际上却节约了不少时间,因为在以导图为引领地图的前提下,你无需反复阅读同一个段落,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会少很多。更重要的是,有思维导图的帮助,可以大大提高你做题的命中率。

四、阅读题教学。

阅读过程中,我让学生读文本,同时借助思维导图,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水平,在不同层面尝试发现和认识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语

言特色。如:①开头结尾的关系,②段落间的关系,③文章线索和伏笔,④写作顺序及详略安排,⑤描写方法,⑥修辞手法,⑦构思特色,⑧表达方式,⑨表现手法……学生从多个方面剖析所阅读的文章,或了解文章内容,或串起文章的主线,或认识文章的各个句子或段落的作用,并逐一记在阅读思维导图上。

应用思维导图,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贯穿全文的脉络,进而分析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关键性语句的作用。文章语句如同大树的枝干,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 中心句:总结全文的作用。

● 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 设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突出重点。

● 描写句:起铺垫作用,使文章更具体、生动。

● 照应句:照应作用。

● 插叙、照应等句:使文章结构紧凑。

● 段落中心句:总领下文的作用。

五、享受图解语文的乐趣

以图导读,应用与大脑神经的自然结构和大脑完整欲望相符合的思维导图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之中,引发的是全脑思维:既调动左脑思考的语言文字、逻辑关系、词汇等,又调动右脑思考的图像、想象、色彩、空间、顺序和整体等,把传统阅读过程中单向而且乏味的文字性思维变为更能调动学习兴趣的、更能防止大脑因感觉单调无聊而产生思维中止的图形性思维,变隐性的阅读理解过程为显性的、可直接观察的过程。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使文章的拓展性和层次性变得直观。思维导图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利于引发更多自主的发现,促使学生能主动提出新问题,主动进行阅读思考,自觉加速读写知识的迁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思想者”,从自主阅读到集体合作学习、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乐趣,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尽管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教学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很关注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和教师提问等授课形式,但思维导图进入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是一个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科学地移植和创新地应用思维导图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借助思维导图,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能力水平差异和学习需求差异,在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理解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图解语文的乐趣,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实践是十分有意义的。

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 思维导图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大,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容量。同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可以突破人一次记忆7个的黄金规律,让你打开记忆潜力之门。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 是在研究大脑的潜能和记忆规律时所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二、 思维导图应遵循的原则

⒈相关性原则

思维导图所归纳、总结的知识都是围绕某个主题而展开的。我们设想一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森林中的位置的时候,通常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本知识的前驱知识体系,然后是本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横向关联。也就是说知识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前驱、后继和横向联系, 是不是还存在其他不同型的联系呢?

⒉发散性原则

思维导图中的各个点之间都是层层发散,逐步推进的。每一个思维分支都是由总到分,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把握好知识发散性思维设计的深度,才能有利于突破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选材上,应尽量地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感受到、感兴趣或便于联系起来的东西,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⒊实用性原则

笔者认为采取某种形式的方法,并不是为了实践方法本身,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的同时应该预想到其可能产生的积极后果及使用价值。

三、 思维导图在具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各环节中的作用

⒈从教学者方面

(1)制作教学计划。当我们要进行教学计划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编写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计划。计划一目了然, 使人很容易了解计划具体内容,同时也便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2)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并且前瞻性地预定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3)教学展示。传统的展示教学内容方法都是通过板书设计罗列条款,这种方式不形象,容易使学生疲劳,也不容易直观地发现知识内容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则不然,它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 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概念,又能了解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⒉从学习者方面

(1)笔记。在进行阅读、课堂上课、参加演讲等需要记录要点时,可用思维导图对接受到的信息作记录,将要点以词语记下,把相关的意念用线连上,加以组织,方便记忆。

(2)温习。在预备考试,预备演说及其进行需要加深记忆的工作时,可将已有的资料或储备的知识从记忆中以思维导图画出来,以便于理清思路,归纳知识,加深记忆。

(3)小组学习。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个人自己画出自己已知的资料或意念,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讨论,并决定哪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意念, 最后重组成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

(4)写作。在写作时,首先将所有环绕主题的信息都写下来, 其次放开思路, 然后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最后,根据思路设计把文章余下部分做完并加以润色。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⒈词汇教学

词中带有主要词汇信息的词素叫词根(root),学会这个词根, 你将占领又一块语言阵地。思维导图均利用联想增加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英语中的大多数单词都可以按照某种方式归类或拓展,而且在一篇文章里,同类词和拓展词汇同时出现的概率较大。对同类词或拓展词用联想方法学习、归纳、记忆效果最佳。如学到动物(animal)类的词时,我们可采用以下图示:

⒉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用“图”概括出阅读材料的主要线索,同时用这种思维线索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方便地背诵阅读材料。如果在读书的同时用图画、表格、文字图示把文章的提纲提炼出来,阅读材料就显得容易接受多了。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的就是这个作用。下列图示从课文导读和对课文进行复述方面给予了呈现: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wasyour school trip?”进行A部分新授内容前的导读: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Unit 8Reading 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对课文进行复述的导图:

使用思维导图主要抓住阅读所学材料、整体理解阅读材料、制作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复述阅读材料、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运用思维导图背诵阅读材料这六个环节。按照不同顺序把它们进行组合,思维导图可以在阅读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和课外随处使用。

⒊写作教学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的信息搜集整理,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言之有序,不偏离话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在学习了《新目标》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一单元后布置的An Unforgettable Visit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采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方式罗列出我们所熟知的地点及描述事物的词汇,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小组讨论的提纲。记录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导图做出必要的修改或补充。

在第一份思维导图的基础上, 学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经历再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列出提纲。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添加一些常用句型及相关词语, 为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再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体裁的不同(如:书信、演讲稿、散文等)进行创作,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结语

思维导图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教学;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66-1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许多的误区和见解。很多学生在学习完一个课程以后,对于该课程的许多概念的理解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由于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结点,很少有学生能够实现一种清晰的把握和概括。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很难对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产生深刻的思考和领悟,这也是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性的概念总结,然而,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快速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相应的反馈和改善,导致教学环节上的缺失,教学的目的也很难高效率的达到。思维导图能很好地控制和调整这种教学现状,利用思维导图教师的教学的活动将更具有新鲜感。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经验,来和大家简要概述几点具体的实施方式和策略。

一、实行思维导图的传统方式

思维导图的学习需要利用合适的工具来进行创作。我们一般会用到的工具是纸和彩色的画笔。在正式进行导图的绘画时,我们一般要把创作的主题画在白纸的中央,至于其他思维的细枝末节就从这个主题延伸出去。在绘制时我们要用一些颜色鲜明的彩笔来书写主题的关键字,同时要加深这个主题的图像给人的印象。同时,主题的意思要明确,让人能一目了然,这样才能让自己思维的构建牢记于心。另外,在构建思维导图的一些细枝末节时,也要注意一些要点的标记和罗列。在罗列这些要点时,不要强迫性地按照某些规则来罗列,而要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罗列,并且注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在绘制完整个思维导图以后,要注意完善整个图形的整体性和分别性,不同的知识点最好用不同的颜色来书写标记。

二、引入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与纸笔的绘制方式相比,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具有更大的优势。用计算机来进行操作,更加便捷,图像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尤其是在用纸笔进行绘制时,常常会受到纸张的限制,然而在计算机上只需要扩大界面或者添加页面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节省了绘制的时间。如今,在计算机的软件领域,有很多和思维导图相关的软件,例如:mindmanager、personalbrain等。对于这些软件的使用,需要绘制者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而且这些软件的学习难度都不是很大,因此,也可以为初中的学生做掌握,在进行思维导图的教导时,相当于又让学生学习了一种新的学习工具。

三、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

1.构建良好的思维导图示例,让学生进行模仿。

在进行思维导图模板的构建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模仿和学习。这种策略一般用于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构建的初级阶段。教师在构建这个思维导图的模板时,不要将太过复杂的知识结构放入到模板中,以防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

例如,在教完学生磁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后,我利用personalibrain来构建该章的知识思维导图,制造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模板供学生参考和学习。让学生根据这个模板来对该章的重点和次要知识点进行回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引导。而且这个模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一些合理的意见对其进行修改,十分方便。这样极好地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主动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动手的乐趣,还能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个课程的知识点。

2.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感,促进学生思维导图的构建。

学生思维灵感的培养是构建思维导图的重要部分之一,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灵感,他们导图的构建才能真正的变成一个有效的视图模式。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感的过程中,组织课堂的学习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集中的状态,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会更加强烈。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及时意见和想法,才能在最后绘制思维导图时,有必要的素材。

在教完物理的功率这一章以后,我在班级实施了分组讨论学习。将学生群体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由一个小组来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这种课堂的模式最好能在多媒体的教室开展,利用计算机软件带来的便利,会为教师的课堂节省不少的实验时间。在课堂的最后,小组之间再进行相应的交流,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总结下来不过以上几个点。然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减轻了他们教学的负担和任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还提升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还需要更加了解思维导图的深刻内涵,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式,而是要时常更新教学理念,总结教学的规律,以促进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鑫.关于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建方法[J].科学教育,2010(06).

思维导图在作文中的运用 篇9

现在学生写作文写来写去就写那么些东西,换汤不换药。大家写得想吐,老师看着也无聊。如何重新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呢?

一、学生写作现状

写作没有新意,题材相似,内容苍白,是学生写作的通病,面对学生的写作“瓶颈”,我们的教学是否应该创新,引导学生拓宽写作的构思视角?

1.题材雷同:在作文时学生要么选用前人已经写了无数遍的题材,要么在作文中胡编乱造,假话连篇。

2.立意虚伪:学生作文时为了迎合标准,用格式化的语言来开头结尾,立意假情假意,没有真情实意。

3.结构老套:很多学生会模仿一些流行的格式,所以学生的作文大都千篇 一律。

4.语言程式化:程式化的语言在我们中学生作文中非常普遍,提起教师就是“蜡烛”,写到祖国就是“伟大”,着急就是“热锅上的蚂蚁”,失败就会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中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能够用文字将我们的“想法”画下来。那么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中主要有哪些作用呢?在文学积累、生活体悟方面不是思维导图的擅长,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感悟才能提高,但是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写作时的立意和构思有很大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时的作用

平常的写作文的程序是先分析题目,然后再在脑海中开始搜寻之前积累的与之相关的材料,思考后有了思路开始写,但往往在要动笔写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很狭窄,想到的东西很少,结构也老套,于是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没有新意。但是我们在构思作文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运用导图写作文的第一步是发散题目。在纸上写下作文题目,然后开始写出与题目有关的各个词汇,进行发散联想。在这个阶段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跟题目有关系,只管发散联想,越多越好、越广越好,直到写得足够多的时候,再停下来。然后再拿出一张纸,在新纸上重新写上题目,接着对刚才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理出思路,最后按照思路把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等等,用思维导图把作文的结构整理出来。整理好后,就可以对着这个导图进行写作了,这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因为思路有了,内容也有了, 就可以从多角度写出一篇有新意的作文了。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运用到了导图辅助创新的功能,因为用到了导图这个工具,学生的思路可能就大大打开了,作文材料可能就大大丰富了,作文结构也就可能更加有序、更加严谨并符合逻辑了。

三、思维导图在作文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如何帮助写作?作文是一种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思维导图,作为能够反映普遍思维过程的工具,也就必然能够反映作文这一特定思维过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发散思维,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以达到有章有法、节省时间的目的。思维导图在帮助我们作文立意、构思方面作用巨大。首先,我们来温习一下,一篇作文的成文步骤:

1.当我们看到作文的命题后,第一步是审题。

2.审题的过程,就是理解题目、思考题目内涵的过程。

3.分析了作文命题之后,就要展开思考,确定立意——这是作文的关键。思路开阔的人可以提炼出多个立意,但我们一定会选择掌握素材最丰富、感悟最深、最容易出彩的那个立意来写作。

4.接着,根据这个立意所统率的素材的特点,确定写成什么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还是散文。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 篇10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受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来我校所做报告的启发,我们高二政治组从这一新学年起就尝试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现将其中的一些做法和其中的体会与老师们交流交流。

一、为什么:要从我们高中政治学科特点、现在的学情说起:

(一)高中政治学科有这样两大特点: 1.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时政特点。

这一特点从高中政治新课程设置上就能体现出来。新课程的设置上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形成了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模块。即: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使内容相对独立的四个模块紧密联系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政治课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特点,知识源于人们社会和生活的实践。我们的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具备一些经验,对很多政治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知识还没有学习过,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也可以凭借相关经验对问题进行解释。学生们错误的认为知识就是生活经验的简单迁移,导致对这科学时轻视,做时大量失分。其实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老师要引导学生把现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从原有生活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

识,并一层层的推动新知识的深化。而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一个中心的层级结构,利用这个层级结构引导思维,推动了知识的升华。

(如图)我们在进入到必修3《文化生活》的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什么是文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就能从各类生活现象中区分出哪些是文化形式(即文化的外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文化的内涵,从文化的主体、文化的产生、文化与物质的关系中归纳文化的特点,借助思维导图的中心层级结构,使学生对“什么是文化”这一知识点有一个递次明晰的认识。

2.记忆量大,理解抽象。(高中政治考纲中明确需要识记的考点就有195个,识记内容的篇幅也比较长,很多内容理解起来较为抽象。特别是必修4的哲学,强调是对所有具体科学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揭示的是万事万物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学生开始学的时候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怎么都不能理解,像在讲物质的概念时,就有学生追着让老师给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这就体现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只靠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只能导致学生僵化、被动地记住“书本知识”,但题不会做,而且遗忘率高。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具象元素,比如:不同的颜色的文字,甚至是相同颜色但不同的字体、字号的文字在纸张上执行“强调”,也可以通过线条、符号、标志(涂鸦)轻松地“找关联”,进而提高了记忆力。运用中学生们总结出使用导图提升记忆力的两个小诀窍:

1、用颜色加深记忆。(1)用相同颜色统整同一级分支。(2)相邻两级分支颜色对比力求强烈、明显;

2、用符号、标志(涂鸦)加深记忆。

(正如在考试中学生们是因为想起了康玉兰老师在讲课时的一个

特殊动作而记起了老师当时所讲的内容,想起了祖占红老师举得板面经济理论的例子而记起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学生们也会因为想起了在课本某页某个自己想记住内容旁边的涂鸦而记起了所要考查的内容。)

同时,由于在导图中使用图形、颜色、符号等这些具象的元素,还可以激发右脑,进而有利于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方面,学生可以更高效的记住政治课中需要记忆的195个考点;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开阔。运用思维导图,实现了给学生在学习负担上做减法,在思维能力上做加法。

(二)当前阶段学情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高考第一轮复习中,一般来说,一轮复习都讲究“精耕细作”,就是从深度和宽度两个维度挖掘每个考点。这一轮的复习中借助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在逻辑,提高学生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

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第二个方面我再说说我们这一年是如何用的以及从中有哪些体会:

二、如何用的:

(一)运用思维导图呈现前导架构。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主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使用新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使之与已有的知识建立各种联系。其代表人物奥苏贝儿更是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具体过程:①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即寻找一个同化点;②将新知识置入到认知结构的合适位置,并与原有观念建立相应的联系;③对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精细的分化;④在新知识与其

他相应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在模块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的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先把本课放置在本单元知识结构中(即与本单元前两课相并列的第一级子题,前两课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而本课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再进一步构建本课与前两课知识之间的联系,(即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继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最后帮助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运用思维导图,精设课堂板书。传统板书从类型上多属于纲目式板书(如图),这样的板书形式非常细致,表达的知识内容很丰富,也很有条理,但从思维方式来看,这类板书形式属于线性思维模式,是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下面,就结合我们精设课堂板书的一般步骤谈谈相比于传统的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板书的优点。

1.确定中心主题。在黑板的中央位置板书出本节课的核心主题,同时作出明显标记,突出中心主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围绕中心主题的发散性思维。比如我们现在复习必修1的《经济生活》,学生们生活中接触最早也是最多的经济现象就是商品交换,这就是第一单元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学生们会引发一系列思考:交换什么、拿什么进行交换,我们交换的目的是什么,由此铺开第一级子题:商品、货币、消费。在明确交换的是商品,主要用货币来交换后,又会展开下一层次的发散: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如何产生的,他都有什么作用,等等。由此进入学生大脑中的每一个信息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联结,而每一个联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这就是第二步:

2.发散主干知识。围绕中心主题,结合教学内容,由中心向外发散出主干知识内容,从而构建出基本的知识框架。

东尼.博赞认为:“标准板书的线性表达阻碍大脑做出联想,因此对创造性和记忆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维过程。” 相比于直线的、单维的,单调的线性传统板书形式导图更能刺激学生自然的发散性思维,更利于知识的生成。

3.关联多向知识。任何知识都是一个立体的存在,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联系正是知识关联的基础。传统板书很多是平铺直叙式的,不能有效地凸显核心主题地位及知识间的相互关联,思维导图通过线条、箭头等形式进行知识多向联系,加速了多向获取知识,更将知识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获取、管理及应用更系统。

下图是我在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所设计的板书:板书中先确定这一课时的中心主题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再依据这一中心主题可以发散出要坚持主次要矛盾的统一,也要坚持矛盾主次要方面的统一这两个主干知识,最后通过线条和箭头明确两点分别是哪两点,两点中的重点又是谁,两点间的统一又该如何理解。板书体现出一定的多向性、创造性,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

(三)运用思维导图编构课时整体知识结构体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思考和记忆两大难题”,一张白纸几只彩笔,我们的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从认知层面的点→线→面→体的可视化实现让自己在学习中思考和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导图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部表现。老师可以通过同学绘制的导图,了

解到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状态,从而更准确的把握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更好的推动学生的进步。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牛人不是一天炼成的。我们学生在开始的编构时也产生三种错误倾向:

一是一味追求图示的好看、新颖而遗漏重要知识点高考考点; 二是对各层级下面的主干知识的确定只基于教材,所列内容也过于详细,既不利于在制作思维导图中书写,又不利于复习时的联想回忆与记忆理解。

三是理不清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或找不准核心关键词和其他各层级的关键词,制约了思维导图的发散程度。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教材中的哪些内容才是高考的考点,在学生编构思维导图时明确所要理清的各层级主题的主干知识是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来确定的,而不是根据教材,要处理好课标、考试说明与教材的关系,课标与考试说明才是纲,多样化的教材仅是载体或表现形式,那种依据教材来制作思维导图的做法是不准确的,当然各个主干知识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表述可依据教材所述。

导图绘制无常势、无常形、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老师不能要求学生一味追求图示的新颖,也不能让学生生搬硬套某一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开始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时,出于个人的习惯经常把它做成这一种模式(如图)呈现在学生面前,结果学生们在课下也多用这种方式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但在第一次课上

我让学生自己绘制时,一个学生皱着眉头很痛苦的对我说:“老师,我看这种图和绘这种图真的感觉头也晕、眼也花,我还是觉得,绘制成这样的舒服(如图)。”我赶紧面向全班同学强调可以根据所展示内容的不同和自己对色彩、线条等的不同认识,制作更便于自己记忆和使用的思维导图。(展示学生最近绘制的导图)

(四)思维导图在政治主观题解题中的运用。

政治主观题综合考查政治学科的主干知识,反映社会热点,分值大,故必须强化训练。但由于所需书写的文字量较多,学生课后做往往应付了事。所以我们很重视主观题的“堂练堂评”。但课堂上的时间也毕竟有限,完整写出答案耽误时间。不动笔靠口头描述,一方面难以了解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真实解答情况;另一方面也会给所提问学生的解题思路带来困扰。我们尝试把思维导图引入主观题的“堂练堂评”中来,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呈现出来,具体进行了如下操作:仔细审题,在试题设问和材料上标出关键词,由此展开联想(用箭头标示),将所想到的观点均用关键词记录下来,形成简单的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再将记录下的观点整合,排序,完善思维导图。(如图)向这样先从这道题的设问和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即考查范围-政治生活,主体-政府,命题旨意-为什么,影响-人民的财产和生命;问题变式为政府做法的理论依据以及现实意义;最后整合观点、排序。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我们老师巡场了解学生作答情况,引导学生准确界定关键词,构设思维导图。把答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助于合理的引导学生领会解题的要求与步骤,解题过程

中运用思维导图,也能使枯燥的解题过程变得灵活、多样、有趣,从而最大限度的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寄语

(1)“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导学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目的都是——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古语有云:真正的教育不是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而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

(2)希望更多老师的关注思维导图;(参与学习,共同分享)

个人想法:

比如:可以在老师当中成立一个沙龙,用来探究思维导图对于小孩子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我自己是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和她同龄的我们有差不多20个老师的孩子就要在今年的九月升入小学一年级,更有许许多多的老师的孩子处于幼儿园、小升初等重要阶段,如何利用好思维导图培养出和教育好我们自己的孩子,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如教10以内的加减法,多数是让孩子记住10、9、8、7等各数的分解,开始我就是在接她上学放学的路上让她背给我听,晚饭后出题让她练,后来就想这些枯燥、僵硬的方法会不会早早的就让自己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后来受思维导图策略的启发,我给他画形象具体的图,再过度到相对抽象的数(如图)。看似不如直接背来得快,但 “磨刀不误砍柴功”,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策略,在尊重孩子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即提高了她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还提高了她的学习能力。这里自己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老师在这方面有更多经验和体会的,下来我们多交流。我在这里一并为刚才大家能耐心的听完我的汇报 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上一篇:元旦节记作文参考下一篇:综合实验设计修订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