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2024-09-07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共15篇)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篇1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在您所教学科中,思维导图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1、在效率和时间上:

2、在协作和研究上:

在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而其他学生都是观看的份,无法真正的参与进来,小组缺乏合作性。面对一个主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划好,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是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技能,更加不要说培养其他的能力了。

虽然主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作学习的能力,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度,比如:遇事一窝蜂,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活动没有组织和策略,得不到实质的提高等等。如何让主题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成为真正的研究学习,这时让我想到了思维导图,它能够很好的对我们的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能够让我们的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操作,它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让学生条理清晰的解决问题。

1、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口头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那么即使老师总结的很好,那么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大脑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然后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增增减减,不断的讨论,不断的进行修改,来进行学习,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那么一个学习也算告一个段落了,心得体会《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2、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1)增减随意,快乐的创作

研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创作,进而制作出一个作品。而大多数学生在计划安排环节总是无法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资料,制作出怎样的作品?经常对小组作品进行再创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面这样几种情况:

(1)查找资料与制作不同步,等资料查找好再进行创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不够理想,于是重新再查找一次,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2)由于一节课时间的有限性,等资料查找好,再到第二节课进行创作时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已经完全陌生,重新浏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4)由于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统一或者有了更好的创意,于是要重新进行创作,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思维导图的特点可以排除这些障碍,可以让创作变得更加的方便而快捷,小组中的同学可以边讨论边对作品进行随意的增增减减,可以让小组创作的思维导图跟着小组的讨论、小组的思路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有组织、有计划的协作

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学习,让混乱的信息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下有意识的构建。

这些思维导图就像一张张旅游地图,学生就像是一个个小导游,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路清晰,具有条理性。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汇报

一张好的思维导图可以抵得上上千个字的文字描述,可以从人感受到视觉的直观性、信息的条理性和思维的层次性特点。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即使没有电脑,也可以通过在一张纸上进行创作,面对这么多可以使用的思维导图工具,这个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除了它可以方便快捷的制作思维导图外,还有一个很可喜的功能是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播放,就像播放ppt一样。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这个特点,进行小组汇报,把收获和心得体会通过演示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交流。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思维导图,运用

初中生面临着即将升入重点高中,对于写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初中生中存在许多问题:学生词汇量缺乏,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写,同时句式单一,不注意时态语态,写作过程中不知所云,缺乏逻辑组织性等等,都是初中英语的写作中常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笔者的长时间的实践,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大有帮助。

一、思维导图

1.何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高效的表达思维过程的思维工具,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将上下级的隶属主题用层级表现出来,因为加入颜色图形使主题、关键词、上下级隶属关系更加明显。思维导图之所以可以高效的帮助人们思维, 是因为思维导图通过充分运用左右脑的不同机能,利用阅读、记忆、思维之间的规律关系,帮助人们在逻辑与想象、艺术与科学之间平衡发展,进而能开发人类大脑中的无限潜能。下图为一张典型的思维导图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颜色、分支、关键词、图形。

2.思维导图有什么样的特征

思维导图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

(1)中央映像上清晰体现注意的焦点;

(2)中央图像从主题开始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

(3)每一条分支都有关键词组成,关键词印在分支的线条上,分支线条的粗细决定关键词的关键程度,通过结点连接各个分支。

二、思维导图如何与英语写作结合

思维导图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这种高效的记录思维的方式具有很广的应用范围。初中英语写作运用思维导图的是因为写作本身就是写作者灵活运用过渡句、关联词以及所学的优美语句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很多初中学生没有得到有效 的指导,写作没有思路、章法可言,而思维导图对于思路的优化与梳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逻辑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启示可以开阔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思路,给学生的作文提供支架,帮助学生从拟定提纲到撰写草稿到最后的修改,即写作中提供全程的帮助。为了达到初中生有效的写作目标,因此篇章构思、语言组织、运用各种修辞技巧就应该调动结合起来。将零散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加以有效的指导与启发,可以提高学生作文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三、思维导图与英文写作的具体结合

1.写作的基础是词汇,利用思维导图,将关键词的建立与扩展。词汇是文章的基础,但文章不能只由词汇堆砌而成。但是词汇的基础作用仍然不能被抹杀。一篇情感饱满、思路清晰的作文需要有丰富的词汇做基础,词汇量不够难以写出好作文。当学生拿到一篇作文时,应该根据主题要求找出关键词,关键词的建立最好的结果是词汇像头脑风暴的展现在眼前,因此通过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联想出丰富的词汇网络。例如,作文需要写My favourite person具体做法可以像这样:第一,找出所要写文章的关键词,从上述题目中可以看出是person;第二,在短时间内思考与person有关的词汇,通过写作者对最爱的人的人格特质的形容找出自己能够运用的词汇,形成自己的思路导图,从主题开始发散,分层列好画好自己的思路导图,教师应该在此找到榜样,指导同学们在这里该怎样做,形成一定的套路;第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扩展思路,将优秀组的思路导图给予一定的表扬,即给予一定的练习与反馈。

2 . 找出善用的句型结构,进行造句,句型应该避免单一。句型同样应与思维导图结合,通过思维导图对层次的展现,各个类型的句子,以及各种可用的表达方式罗列出来,作文便呼之欲出了。对于句型的多样性,层次性给予鼓励与帮助。如有的学生可能会采用“It’s + adj./n.+ to do something”进而再选思维导图中的词汇进行遣词造句,而文章的逻辑层次根据一些关键连词,以及条理清晰的表达观点,如first、second、the next的运用,对于想要的高分的作文,不同能力同学所用的句型应该有所区别。

3.整理框架,理清思路。通过思维导图的框架与层级中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清要写的要点与句子,层级、逻辑,一目了然。

4.多加练习,形成写作套路。在一次指导之后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让学生掌握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写作的技巧, 老师还需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思维导图    运用实践

引言

思维导图主要由词汇、编号、线条及图形等构成,本质上为中心朝四周进行扩散的一个图形,其通过运用颜色不同的笔将各级具体的分支画出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根据一定的结构、类别及逻辑将一些零散知识组织在一起,在形成全新且完整的知识系统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1.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一项重要环节即为课前预习工作。现就初三学生为例展开探究,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学习内容繁多、时间紧迫、学习难度大等压力,由于花了较多时间与精力在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上面,因此用于课前预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在此种形势下,为让学生在较短的预习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成效,化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延伸出崭新的知识,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开展有效的化学学习[1]。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促进发散思维,通过对某个学习要点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自己在这个要点中依然存在的疑惑之处。例如,在预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课时,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就会根据教学的要点,将这一小节中关键知识点找出。其中,有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知识进行直观理解,有的知识学生则难以充分理解,且纵观自己整个知识结构体系,未能找到落脚点的部分,那么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对这部分展开仔细研习。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学生不但能将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清,而且还会对存在疑惑的地方加大研习力度,进而展开有针对性且高效的课前预习。

2.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式学习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将思维导图模式恰当引入教学中,将会极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例如在开展《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可根据以下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是相等的?”随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就问题展开谈论和研究,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回答这个问题,并向大家详细说明理由。与此同时,教师需安排一名记录员将大家讨论的观点及内容运用思维导图全部记录下来,这时我们发现,学生有的认为质量相等有的认为不相等。当得出各种结果后,学生们便会就采用何种方法来验证各自观点进行讨论,最后大家决定采取实验的方法。得出这个结果后,学生们便会就实验过程中需要的药品、实验器材、实施步骤以及评价方法等展开激烈讨论,当完成这个共同的思维导图时,学生便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课堂的最后,小组选派代表向大家展示总结出的思维导图,全班师生再对各个小组的方案共同进行评价,最后确定统一的方案。

在上述化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的意见均得到了重视,不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之前知识的交互,同时也产生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在讨论结束之际,教师还可向学生们公布自己的总结,不但全面归纳了所有学生的思维成果,同时也帮其理顺了探究思路,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讨论的结果。

3.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开展化学复习课的主要作用便是通过概括性整理与深化之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形成全新的认知结构。作为从部分至整体的教学阶段,复习课的教学过程通常是整体有关联的知识,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出发,将已学过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方法等进行合并与分类,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知识网络[2]。在化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一种典型运用模式便是教师引导所有学生对部分知识点进行共同归纳与整理,从而达到有效梳理已学知识的目的。由于全班同学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与学生对主题与次主题进行共同确定,首先确定大致框架,学生再以小组形式对次主题进行讨论后,再由各个小组的代表将相应的次主题绘制在黑板上,最后所有师生将整个复习课题共同完成。

例如,在开展《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单元复习时,教师可安排好各个小组的知识要点归纳任务,那么每个小组就需要分别总结元素、原子、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等主题,并全面且综合归纳这些小节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完成归纳总结工作后,小组代表在黑板上事无巨细写出所有归纳内容。在此种复习模式下,学生在短时间内便对章节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由此可知,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大大促进了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复习课等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模式,不但提升了学生预习的效果及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归纳整理已学过的知识点,找出仍旧存在疑惑的地方,在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收获与成效。

【参考文献】

[1]郁磊.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11(08):63-64.

使用思维导图的心得 篇4

思维导图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决心努力掌握这种方法。在后面的十几年里,我在教学和自己的学习中主动自觉地运用书中介绍的基本原理绘制了大量的脑图,最终使得“脑图”的方法成为我的一种学习习惯和一种思维方式,我个人感觉这种方法对于我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我的“脑图”式的教案也使很多学生了解了这种先进的思维方式。

客观地说,这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到目前还并没有为大多数人所了解和应用,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最基本的原因是学习者不愿意放弃自己已经习惯了的学习的观念和学习的方法,在没有外部力量的冲击下,人们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路径依赖是很强的。其中,我曾经由于用“脑图”所做的教案被评为不合格,可见当时,新的方法和新的观念受到的抵制和阻力是非常大的。

时间进入到21世纪初,由于我在进行教学改革时,我的学生知道我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改革方面很有兴趣,就向我推荐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托尼•巴赞智力丛书”。我看到了其中的一本《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看过该书的目录和基本内容后,我发现这不就是我在86年接触到的“脑图”吗,作者也是同一个人。从起,我就又开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作为电子教案来讲授课程了,教学效果很好,教学效率也很高,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方法,希望能够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

事隔近的时间,我们看到外部环境和人们对培养自己思维能力的需求与当初的情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我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力推广“思维导图”正逢其时。

二、我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

多年运用“思维导图”的经历使我对“思维导图”的功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理解和体验,因此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发言权。我认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对于全面提高和发展一个人健全的思维品质具有非凡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只要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挖掘出自己的思维潜力。

2、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无论是传统的线性思维还是现代的非线性思维都是被包容的,特别对于表达现代非线性思维方式提供了最佳的途径。

3、思维导图可以激发人的丰富的联想力,它可以把哲学层面的许多思维方式毫无障碍地表现出来,包括思维的连续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辨证思维等,所以它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哲学思维水平和运用哲学方法论的水平。

4、思维导图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特点,因而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具体地讲,就是说相对于同一个主题的思维导图来说,由于制作者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不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非常不同,因此,思维导图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充分体现个体思维的多样性。

5、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

6、思维导图具有无限的发展性,具体讲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一个思维导图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着制作者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次是说,一个思维导图可以具有无限的层次性,上述性质对于理论研究工作者、企业管理者和教师无疑提供了事半功倍的有效的思维工具。

7、思维导图在理论上讲对任何应用它的人都有好处,其应用的领域也几乎可以是无限的。比如,对于做读书笔记、分析自己的研究主题、组织问题、产品问题和服务问题的分析、专题演讲和教师的教案准备等。

8、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甚至是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目标。

9、思维导图对于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组织培训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已经成为许多新的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工具,如,研究性学习与行动学习等。

10、思维导图的制作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很多严格的限制原则,其关键点在于能够体现制作者自己的思维特征和制作目标,并发展其思维能力和提高其思维水平。

应当指出,思维导图的特点是非常多的,上述所说的几点认识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我的总结难免挂一漏万,我认为值得指出的是使用者应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直接体验这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三、我对学习和运用“思维导图”的几点建议

关于如何学习和运用“思维导图”的问题提出如下一些建议,供初学者参考:

1、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阅读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书和反复琢磨其中的示范图是非常必要的。

2、初学思维导图的人切忌机械地模仿他人的思维导图,而要在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一开始就坚持画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反复地实践直到熟练为止。

3、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可行和有效的方法是就自己熟知和熟悉的事物或理论制作思维导图。比如,制作一个能够反映自己工作单位的组织结构图或自己正在阅读书籍的思维导图式的读书笔记等。

4、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要太拘泥于形式,特别是要跳出传统的线性思维的束缚,而要尽量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被激发的和完全开放的状态。

5、制作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原则是运用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所以,就某一个关键词所制作的一个思维导图一定是一个既具有逻辑性(归纳、演绎、类比),又具有发散性的,充分体现制作者个性化的围绕关键词的展开的概念关系图。

6、对于同一个主题可以多次制作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你对主题的理解,发展自己的思维水平。

7、经常主动与有制作思维导图经验的人进行交流和探讨,不断吸收他人的经验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8、要想制作出好的思维导图,培养自己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广泛地涉猎多种知识是必要的基础。

9、把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讲给你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身的社会价值。

10、制作思维导图的高级目标是使这种思维导图成为一种自然的思维习惯,并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于所需要运用的地方。

应当指出,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和其他任何学习一样既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笔者希望看到更多的人通过自己艰苦的学习过程,最终享受到这种快乐。

四、结束语

思维导图的故事 篇5

乱状态,我开始讨厌和学习有关的一切事情,特别是记笔记。我开始注意到那些似是而非尤其是自相矛盾

的论点,使得我的笔记记得越多,我的学习越糟糕,我的记忆力也越差。为了使事情变得好一点儿,我开

始在关键的词汇和观点下面划上红线,并把重要的东西放在一起。我的记忆力奇迹般地提高了。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仍在做斗争。就在那时,我渐渐被希腊迷住了,因为我获悉他们曾经发展出一

套记忆体系,使他们能够精确地回忆起成百上千的事情。希腊记忆体系是基于想象和联想的,这使我注意

到我的快乐心情以及我的注意力都是从我的笔记本上消失的!

随后我开始注意到我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记那种和我一样的挤成一团的、单一色彩的、索然无味的单

调笔记。在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使用了想象和联想原则——我们都在同一艘下沉的船中!

我突然意识到,在我的头脑以及大家的“大脑”里,存在一个巨大的障碍,需要用新的记笔记方法、

新的思维工具来清除它。

我开始寻找一种思维工具,它将给予我们思维的自由,让我们能够按照我们构思的思维方式去自由地

思考。

我开始学习我所能学习一切,尤其是心理学。我发现心理学中有两件与大脑学习过程有关的重要事情

:联想与想象。和希腊人一样!到现在,我对我们的大脑越来越着迷,我认识到了它的力量和潜能。大脑

的力量和潜能要比我以前所认识到的大得多。我开始关注记忆,笔记,以及创造力,我的问题的答案似乎

就潜藏在其中。

很快,我发现最伟大的思想家,尤其是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在他的笔记中使用图画,代号

和连线。他们“涂鸦”,因而使他们的笔记变得生动活泼。

在发现这些的过程当中,我会经常徜徉于大自然之中,我发现在那里我更易于思考,想象,和梦想。

我渐渐理解了,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思维和笔记一定与自然相联系,一定要反映自然;我们一定

要在我们自己的活动中反映出自然世界的规律!

对于我的艰难选择只能有一个解决方法。这种思维工具必须能够应用于人类日常活动的各个领域,而

且必须基于大脑天然的工作方式。我需要一些东西,这些东西能够反映出自然的过程,以及我们的大脑在

自然状态下是如何工作的,而不是那些迫使我们违反自然天性、把我们放进精神封套里的东西。浮现出来

的是一个像星辰般闪烁的,简单的,美丽的工具,它的确反映出了自然的创造力,反映出了我们的思维过

程所散发的光辉。

第一幅思维导图问世了!

英国广播公司(BBC)听说了这个新发现以及它在儿童身上产生的非凡效应,因此邀请我制作了一个有

关思维导图的一个半小时的电视节目。

在讨论节目内容的会议上,我画出了头脑风暴式会议的思维导图。看着渐渐完整的图形,BBC继续教

育部门的领导说:“看上去不只是能制作一个节目。至少能制作10个!”一年之内,“使用你的头脑”这

个由10部分内容组成的电视系列节目以及与之相关的图书问世了。思维导图自己创造了它自己的未来!

从那以后,我的时间都投入了有关思维导图的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演讲和教学工作之中。由于我有过

学生时期那些体验,我决心让每一个人从这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上受益。

让每一个人都能接受思维导图是我目标的一部分,因此,我写了这本书。它将向你介绍什么是思维导

图,思维导图是如何工作的,思维导图将通过哪些途径帮助你,以及你如何使用它们。

本书将指导你从零开始,通过简单的方法制作思维导图。你将很快被自己的成就、你的创造力所鼓舞

,思维导图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实际的帮助。

思维导图奇妙地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了。我知道,它对你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

准备感到惊奇吧——对你自己!

思维导图的精髓所在 篇6

不在于你是用手绘还是用软件,也不在于你是用哪种思维导图软件进行思维导图进行作品的制作,而它真正的根本在于把自己的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在于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把自己的心门打开,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让自己用一个开放的头脑接受新鲜的事物,使自己的思维模式呈“网络化”。

思维导图的诞生初期,人们在应用它时是不需要计算机软件来制作的,它完全是手绘作品。计算机的作用在于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作品的整理、保存和复制传播,无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何它都不能代替人的思考。而且通过用手绘思维导图作品可以促进大脑左脑和右脑的合理应用,促进大脑的潜能开发,在提高记忆力,促进知识的整理消化和吸收等等诸多方面,效果卓著。同时,通过不断的手绘作品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不断的锤炼自己的制作技能、技巧和手法。它的价值绝不低于世界上的任何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因为那是你的无穷创造天分的杰作。

如何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篇7

一、巧用思维导图,加强知识的概括和梳理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直观把握知识的脉络,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的知识。在教学期间,若能合理地引导学生分析思维导图,不但有助于他们梳理知识点,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帮助。

以苏教版《石头记》一课为例,我制作了这样的思维导图:首先,导图由两个基础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石头记》中的生字,而延伸板块则是包含这些生字的词语和句子;第二个板块是《石头记》各自然段的中心思想,而延伸部分则是这些自然段中的中心词和中心句子。由此一来,在带领学生回顾全文的时候,不但可以剩余大部分的指导时间,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思考全文,快速地总结、梳理出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为学生节省出更多的探究时间。

二、设计思维导图,增进学生的理解和分析

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梳理知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操作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总结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思维导图,能够让知识脉络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打造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根据古诗的结构、特征,我指导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思维导图:首先,思维导图由字词、翻译、中心思想三个部分组成。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要求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和生词,比如“紫烟、前川、三千尺、银河、九天”等,并在延伸部分中指出它们的意思;第二部分为诗句的翻译内容,并在这个部分中指出经典句子和关键词;第三个部分为古诗的中心思想,这其中包括了每个句子的中心思想和整体中心思想。由此让学生在参与制作的同时快速理解古诗,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制作思维导图,提高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在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同时,教师可以渗透制作技巧,并鼓励学生自行制作,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思维导图制作要领的把握,还能帮助他们重温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在总复习阶段,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不但可以提高整体的复习效果,还能增进学生的复习积极性,让复习更具趣味性。我班学生在复习期间分别制作了两个思维导图,虽然在制作结构上并不相同,但是均清晰地揭示出了知识点的主干和枝干细节,具有良好的复习效果。

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思维导图,从中寻找到可以借鉴的部分,由此完善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并在提高学生制作能力的同时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让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

英语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四个路径 篇8

思维导图 英语教学 运用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1]。同时,《英语课程标准》中认知策略五级目标也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善于记住要点、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然而,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忙于处理具体的语言知识,忽视了学生知识内容掌握与策略形成之间的有效调控,教学费时且效果差。笔者所在学校英语组全体老师在专家指导下经过实践探索,发现思维导图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能,并将思维导图有机地纳入日常英语教学。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它形象直观,可以使抽象的记忆和思维可视化,有助于记忆深刻、快速、有效,让人们的大脑在逻辑与想象之间构建有效链接,使其平衡发展。经过基于思维导图的英语学习实践,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更浓,记忆更轻松,思维更条理。

一、导出文本脉络,构建语篇结构

教材文本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对文本结构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脉络,了解文本段落之间的承接关系及联系,从而构建整体的语篇结构。下面就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Reading(Zhalong——a special place)为例,谈思维导图在引导学生构建语篇结构时的具体运用。

本语篇由五个段落组成,每段描述的主要信息分别为:①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及重要性;②保护区内目前鸟类的生存状态;③湿地内鸟类所面临的危险;④观鸟会成员对鸟类的研究情况;⑤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观鸟、护鸟、研究鸟、写鸟的行列,帮助人们懂得湿地的重要性。图1为思维导图。

图1

通过上述思维导图的构建,能让学生迅速抓住文本的大纲和脉络,在语言信息与文本结构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理解文本、复述文本理清了思路。再以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Task部分为例,本板块为写作模块,主题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学生经过一单元的语言话题输入学习后的语言输出环节,是一单元教学的高潮环节,学生须要模仿提供的小语篇完成一篇习作。图2为笔者设计的思维导图。

通过上述思维导图的构建,让学生清晰了解小语篇的基本结构及内在段落所包含的信息。首先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所呈现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语篇的基本内容,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内容构建自己健康生活方式的思维导图,为学生有内容、有条理、有层次的写作奠定基础。

二、导出教材话题,构建词汇群组

现行教材的编写均突出单元话题这一主线。教师经过整合单元话题可发现,不同话题背后却能找到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在词汇方面极为明显。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7年级上册Unit 1的话题为This is me;7年级下册Unit 2的话题为Neighbours;八年级上册Unit 1的话题为Friends;9年级上册Unit 1的话题为Know yourself、Unit 7的话题为Films。通过观察话题发现,这几个话题均与“人”有关。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组织复习教学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与“人”有关的词汇进行群组。笔者尝试设计了表格式的思维导图(图3)。

图3

通过词汇群组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单词进行归类记忆,更为学生的口语或写作练习搭建了词汇支架,便于学生从大脑词汇库中提取所需信息及词汇。

三、导出语法图谱,构建知识链接

语法是困扰许多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难题之一。中学英语语法有机地分散在教材各个单元,学生往往学到后面新知就忘掉前面的旧知,且不能把语法知识形成网络,更不能深刻理解各语法点之间的联系。而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那些看似零散孤立的语法点编制成一个网络系统,在头脑中构建出全景图,让学生直观地掌握运用语法[2]。下面以初中阶段的八种时态为例(以动词work的时态为例),谈思维导图的构建,如图4所示。

动词时态直接关系到句子谓语部分的架构。通过图4中过去、现在、将来三段时间的呈现,使学生很清晰地将八种时态归为三个时间段,为学生根据时间确定时态打下了基础。从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出,每一时间段都含有各自的两、三个时态及其基本结构,这就为学生在时态及其结构间建立了链接,学生在运用时态时的准确率就会极大提高。

四、导出语段信息,构建内容脉络

在英语学习时,学生经常遇到篇幅较长且信息易混淆的语篇,这就对学生的信息筛选、归纳能力及对语篇内容的分类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此时学生如果尝试构建思维导图,就能将看似散乱的内容分类整理,理清脉络。以译林版9年级上册Unit 2的课文Colours and moods为例,该语篇主要介绍了颜色对人的情绪影响及其所代表的性格特征。由于各种颜色所承载的信息较复杂且难以区分,于是笔者尝试构建了圈圈式的思维导图(图5)。

图5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将语篇中相对零散的信息整合成密切相关但又相对独立的块状,有助于学生抓住语篇重要信息,理清信息间的内部联系及差异,提高记忆速度,并延长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时间。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建立,帮助学生养成自上而下的语篇分析能力,改变学生阅读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3]。

通过思维导图的建立,可以让学生构建所学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从而通过发散性思维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英语教学中建立思维导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组织思维,进行发散性思考,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当然,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后,更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构建思维导图,运用恰当的策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更为个性化的学习及终身学习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黄亚萍.运用思维导图提高九年级英语复习效率[J].教学月刊,2014(11).

[3] 黄雪英.思维导图制作与高一学生英语元认知学习策略培养[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11).

二、思维导图的原理 篇9

2、多用图画,正如以上所述,可以刺激大脑皮层,而且醒目,利于记忆。

3、以粗体字书写,这样更清晰,便于阅读,便于反馈。虽然书写时会多花点功夫,但因其便于复习,因此实际上能节省大量时间。

4、字词以线相连,这样形成一个基本框架结构。

5、多用单个的词语,这样每个词语间连接起来更自如,联想空间更大,更自由,更多变。

6、多用各种颜色,同样是为了醒目,强化记忆。

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剖析 篇10

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相对于线性笔记的所带来的效益,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只需要记录课程中相关的关键词可以节省时间:节约50%到95%的时间。在进行学习和复习时,因为只读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节约90%多。第二、查阅笔记的过程中,因为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里面寻找关键词可以节省时间,总共节约90%的时间。因在笔记中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可以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于真正的学习主题。第三、课程中重要的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处在同一个笔记平面内能够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在关键词之间容易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从而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其理解力.第四、因为学习笔记使用更易于接受和记忆有视觉刺激、多重色彩、多维度的思维导图,而不是单调烦人的线性笔记,更加符合大脑的运作模式。大脑不断地利用其所有的皮层技巧,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

第五、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提高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会鼓励和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设置,教学改革,探讨新的学习方法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收获:

1、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的内容。通过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

2、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行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请客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

3、教学过程采取互动式,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

4、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关注整体,关怀个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才施教,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才施教。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的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做到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成长。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 思维导图 实际运用

思维导图能够将课程中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有色彩、有层次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因而深入分析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及任务。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英国的托尼·博赞创造了一种新的整理思路的方法,被称之为思维导图,这和一般的记录方法不同的。思维导图是将发散性思考化为具体操作的方法。人类的思维是快速发散的,每一个进入到大脑的思维、想法以及信息都可以形成中心图,向无数的方向发散,形成一级分支、二级分支。思维导图把这些进入大脑的信息,纳入中心图向外扩散,并且和中心图相关联,其他的中心又和每个分支联系起来,于是形成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通过想象和图像,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工具。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文中的运用

小学生对于英语作文是比较头疼的,因为其接触英语作文时间很短,单词量有限。在写作文之前,需要有一定的思路,才能够写好作文。而小学生写英语作文是一片混乱,没有思路的,或者说思路混乱,无从落笔。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作文课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作文的草稿以及思路整理,指导学生对英语作文思路进行构思。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得小学生作文思路得到拓展,还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在小学英语阅读理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和学生一同制作。通过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分析,使文章脉络、重难点、词汇以及中心思想一目了然。让学生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主动记忆和理解文章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但是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前,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如何找到文章的中心句以及文章的段意。因为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以及关键词的摘录。经过对学生中心句和关键词寻找和归纳的训练,能够使得学生提高提取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阅读训练中,将文章的重要信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重新整理,用学生找到的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使得文章之间形成体系以及概念层次,有利于学生很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例如:在学习旅游计划“Travel Plans”一节时,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制定暑假的旅行计划,学生会觉得很没有兴趣。如果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设计,就会提高该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上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准备自己想去旅行的地方,教师通过学生所述,和学生一同绘制思维导图。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中的运用

学习小学英语,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词汇量,才能够学好英语。学生的语言能力强,说明其词汇量大,英语的实际运用也就越熟练。在小学英语中,词汇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词汇量的多少,不仅对单词的背诵方面有所体现,对文章理解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将小学英语所学的单词归纳整理,有利于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也有利于学生自主的背诵和理解,使得小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小学六年级的英语单词,教师可以将单词进行分类:食物、饮料、人物、名称;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等。下图是对adopt这个单词思维导图的理解和记忆。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讨论中的运用

小学英语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小组讨论,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根据学生自己掌握的资料和学习的知识,绘制思维导图,通过讨论给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思维导图。在进行讨论的同时,注意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代表各人不同的意见,小组成员可以直接了解到所讨论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最后,根据班级几个小组讨论的结果,绘制一副大范围内的思维导图。

结束语:

将思维导图合理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教师和思维导图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自主思考并且解决遇到的问题,形成发散性思维。随着思维导图的大量普及,英语教学的方式也得到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学习的新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实现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及任务。

【参考文献】

[1]周菊芬.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5.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篇12

“科学认识的主要成果就是形成和发展概念。如果把科学比作知识之网, 概念就成为网上的纽结”[1]。生物学发展史表明, 生物学的发展首先是概念的发展, 一个新概念的提出, 既是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 更是对生物学科全新的认识[2]。《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 应注意围绕相应概念展开, 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 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 建立生物学概念, 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3]。刘恩山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物学概念及其表述方式》中指出, 概念教学不再是满足于学生知道或记得某个专业词汇的含义, 而是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重心将是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这些概念[4]。因此, 在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中, 让学生能够精确地掌握生物学概念, 不仅是学生正确运用概念、进行合理推理、做出正确判断的重要前提, 同时也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条件[5]。本文结合生物学科的本质与属性, 对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积极地探索。以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对生物学概念多面剖析, 将零散知识点整合为一张知识网络图, 形成一条“思维链”。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由隐性知识转为显性知识, 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最终实现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优化, 全面提升高中生物学教学质量

2 概念教学与思维导图

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是知识的基础和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6],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7]。在过去的概念教学中, 往往存在两种教学模式:“注入式”和“说文解字式”, 这两种教学模式只注重结论, 不重过程;只重定义, 不重现象;只重记忆, 不重运用;只限于概念本身, 不注意结构联系;只重概念知识, 不重科学人文素养[2]。胡玉华在观察教师的教学后, 发现在大量的中学生物学课堂中师生双方集中于对具体事实性知识的孤立传授和记忆, 而孤立的事实性知识往往教育价值有限, 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高水平思维的能力得不到发展[8]。那么如何将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一条“思维链”、构成一张“知识网”, 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无疑是现阶段生物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应运而生。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又叫心智图, 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核心概念至于中央, 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充分运用人类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有助于信息的加工, 便于教学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 在绘图的过程中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又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可谓“一副图像激发无限思维联想, 胜过千言万语”。

3 思维导图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内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又称概念的适用对象、范围和条件。教师在概念教学中, 应该把握教学重点, 采取循序渐进、连贯一致、螺旋式发展的设计思路, 帮组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1 多面剖析, 理解概念

任何一个生物概念都包含几个关键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所给的概念, 加以描述并总结出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例如, 在讲光合作用时, 教师可以先给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体通过叶绿体, 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所给的概念, 加以描述并总结出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绿色植物”、“叶绿体”、“光能”、“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是这个概念的关键词。这时,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光合作用这个概念加以剖析, 帮助学生记忆。

3.2比较分析, 巩固概念

高中生物学中有许多相近、相对或者易混淆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帮助学生避免概念的混淆,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比较概括, 从而抓住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例如, 例如, 在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两个概念时, 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采用的“关键词”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概念的关键点:发生时期、发生方式及最终结果等方面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3.3 构建知识网络, 深化概念

高中生物学概念之间广泛联系, 具有相同的思维方法或者具有包含关系。归纳概念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比较有效的就是利用思维导图。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利用思维导图适时地总结以概念为主体的知识体系。例如, 在学完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节之后, 学生可以围绕“受精卵”这一主题为中心, “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这几个概念作为二级主题的关键词向四周发散, 还可以继续以二级主题为中心再进行发散, 以此类推, 这样思维的基本构架就创建起来。在以后的学习中, 学生还可以不断的补充知识点, 将新旧知识加以整合知识, 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知识体系。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生物学概念, 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又能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束语

总之,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概念教学, 通过概念的逐步教学, 使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 先获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进而理解概念的本质。让学生在熟练地掌握高中生物学一系列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 能够有效而正确地运用基本概念去解决生命科学问题, 这将对学生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因此,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概念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不失为高中生物学有效概念教学的重要武器。

摘要:文章基于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 从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巩固与概念的深化三个方面对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强化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学习, 进而掌握从属概念,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实现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优化, 全面提升高中生物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

参考文献

[1]余自强.生物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缪仁票.近10年高中生物学概念的教学[J].生物学通报, 2005, 40 (12) :35-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刘恩山, 张颖之.课堂教学中的生物学概念及其表述方式[J].2010, 45 (7) :40-42.

[5]秦亚平.生命学科概念名称的解读及其教学价值[J].教学与管理, 2012, (152) :38-40.

[6]夏志芳主编.生物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

[7]黄敬川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新人学习思维导图的方法 篇13

所有学习思维导图的朋友都是看到思维导图的优势开始学习的,但是所有的新人学习了思维导图,更多的都在思考着,如何让自己画的思维导图美观。其实思维导图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可以用来记笔记,辅助我们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关键都在解决问题上,当一个人的聚焦全部集中如何美化导图,如何让自己的导图漂亮时候,思维导图给你带来的不过是华而不实的套路而已。

新人快速学习思维导图的方法:

1.找到一张思维导图模板,先通过软件mindmanager模仿其中各个要素,主题,分支。

2.每天模仿1-2张思维导图,明白思维导图到底是如何制作,如何绘制整套流程。

3.当模仿找到感觉之后,尝试着做笔记,记录想法,写文章列提纲等等用法上。

4.尝试用手绘代替软件绘图,劳动产生智慧,这是永远不变的。

5.尝试着通过思维导图代替你生活中的琐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等等

6.多看高手的导图,看高手如何用导图解决问题的。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篇14

本科的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对数学理论有一定要求,往往体现为公式推导、演化等形式,同时也涉及算法设计及其代码实现。而传统计算机图形学教学重点一般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课程实践所占比例较低。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若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则不仅不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1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学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图形系统概述;二维图形生成和变换技术;三维图形生成和变换技术;真实感图形生成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与实践。该课程入门阶段需要的数学知识主要涉及代数、三角学和线性代数,数学原理与图形的结合在理论教学中占据了一定比重。

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学教学目标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主要强调图形学知识、概念的系统性与整体性,重点是概念解释与原理讲解,体现为大量的公式推导。

未进入图形学教学前,学生们对该课程的理解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认为该课程主要讲述游戏开发。另一类认为是艺术设计。实际上,在本科阶段开设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通常立足于计算机图形学科的入门,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解与掌握基本的图形绘制原理及其实现算法,能进行基本图形的程序设计。由此,学习内容的枯燥、教学内容与现实应用的巨大落差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课程的深入而有所下降。

2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实验的设置

计算机图形学的实验内容主要集中于基本图形算法的实现,需要学生运用高级程序语言进行编程,然而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此类高级程序设计课程,往往以基本知识、程序设计、数据组织三方面为主要内容,一般不涉及图形库编程接口(API)。这导致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时,需要针对授课学生原先所学的高级程序语言,补充对应的图形库编程知识,这使得实际的有效实验学时被缩减,而且增大了学生实现算法的难度,以至于进一步加剧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法与目标

我们在大学本科的第7个学期开设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并将其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两门课程,两门课程单独核算成绩。其中理论课为32学时,2.0学分;实验课为16学时,0.5学分。在理论课程完成后开始实验课程,计算机图形学的实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对理论课知识点的简单重复与验证,而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深化。由此,需要合理选择理论课教学内容,以完成与实验课程的衔接。同时,设计合适的实验项目使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提升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质量。

1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快速的发展着,与之相适应,图形学课程的教学也发生着变化。现阶段,在计算机图形学教学中主要有3种教学体系,大致分为:理论为主、编程为主、问题为主。其中,理论为主是传统的教学体系,强调对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以公式推导为主要呈现方式,国内外此类教材有Floey的《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实践———C语言描述(原书第2版)》,孙家广的《计算机图形学》等。编程为主的教学体系侧重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一种典型的图形学API,以图形学使用者的角度讲授计算机图形学所需的理论与概念,去除非必需的数学原理与公式推导。国内外此类教材有Donald的《计算机图形学(第四版)》,徐文鹏的《计算机图形学基础(Open GL版)》等。问题为主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着重于培养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知识建立与用户交流的能力,从而实现问题的图形化建模并解决问题。相应的教学内容既涵盖了图形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也涉及了实现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图形学工具,然而重点在于介绍如何使用计算机图形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结果展示,Steve Cunningham的《计算机图形学》是此类教学体系的典型教材。此类问题为主的教学体系近年来在美国兴起。

在我们的本科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前期课程的设置与掌握情况,采用了结合Open GL实现算法的编程为主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保证计算机图形学基本概念、理论的完整讲述,也为后续的实践课程做铺垫,有针对性地介绍图形支撑软件,使学生在掌握图形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实践,保持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思维导图优化图形学教学的实践应用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它作为模拟放射性思维的图形工具,能激发大脑的潜力。在人获得信息后,进入大脑的信息以新的思想中心与其他信息建立关联,形成向外发散的网状结构。此后,每一个发散出的节点,又将作为新的中心,再次发散形成新连接。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如下5点: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与主题相关的各主干内容以分支的形式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主干内容以一个关键图或关键词构成并放置于分支上;主题与主干内容或两两主干内容之间以分支相连;第五,不同级别的分支与内容可通过颜色加以区分。思维导图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具有以下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针对备课阶段,利用思维导图,可视化的将备课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的教学思路、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及本课程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展现,是对教学流程的一次模拟,有助于备课体系的完整。

第二,进入授课阶段,在教学中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多媒体课件,在黑板上逐步形成思维导图。通过直观、多维度的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联想,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表示,使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能从整体上理解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思维导图中向四周发散的各分支,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在复习阶段,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组织、整理与归纳。学生由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经过回忆、复习所学知识,总结出各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每个学生都能形成适用于自身的知识网络,并可将此知识网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同时学生在为自身定制与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会反思计算机图形学的学习过程,完成相关概念与案例的复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学生在复习计算机图形学的二维图形生成相关内容时,可采用图1的方式,将二维图形生成章节中相关的直线生成算法、圆弧绘制算法、区域填充、字符、反走样这5个主要内容作为思维导图的5个分支,在具体到某个分支时,再将此分支中涉及的知识点补充完整。此种方式,可在理论课教学中,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思考并动手操作,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极大提高了复习总结的效率。

3实验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计算机图形学传统教学中的实践一般使用C++来实现相关算法,实现难度过大,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完成。实践教学的本意是对理论教学的巩固、完善与提高,为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平稳衔接,我们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Open GL作为图形算法接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若干实验项目。

Open GL是一个工业标准的三维计算机图形接口软件,其具有的功能基本上涵盖了图形系统要求提供的所有功能,此外,Open GL具有的跨平台性、可扩展性、绘制专一性、网络透明性等特点使其应用广泛,降低了对学生编程能力的要求,且由于其开源的特性,使得学生可通过参考其中的算法实现获得编程能力的提高。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篇15

【关键词】思维导图 地理空间思维 培养 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98-02

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差异、空间联系以及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的规律等的判断、分析、概括及评价的思维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地理学习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运用线条、符号、色彩、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复杂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直观的、有条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地图,以此促进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自组织,强化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完成新旧知识的有效链接。

一、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优势

地理学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地球表层系统进行研究的科学。生成和提高地理空间思维是学生独立掌握地理知识的前提和基础。空间思维是抽象且不易养成的思维,需要借助有力的、与之相适应的工具。

思维导图,特别是手绘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形成有结构感和层次感的类似神经元组织的图形,不仅促进中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也激发了他们联想旧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需要对事物进行联系,明确层次关系,用线条、色彩表达出事物间的关系,此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空间思维;学生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具有个性色彩,也有利于自身理解、记忆。

二、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方法

为实现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需要在掌握一般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合理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

(一)地理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

1.遵循地理逻辑性

地理逻辑性原则指在绘制或阅读讲解地理思维导图时,应依据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过程、空间分布次序等地理逻辑顺序依次绘制。该原则要求准确概括和提炼内容,准确使用图形表达等科学绘制思维导图,否则很难正确获取、理解思维导图中的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着重剖析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过程、空间次序,引导学生形成严密的地理逻辑思维; 另一方面,要从授课整体内容出发,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树立整体意识,从整体上掌握学习内容。

2.图文结合原则

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和时间性,注重运用图表表达信息。学习地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地理图表与文字表达相互转换的过程。把思维导图与地理学科结合,在绘图时可以多用图表表达,地理示意图、区域图和地理图表比文字概括更有表现力,也更有利于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文图转换”,即绘制“图”的整体布局、图片选择及分支都应考虑与“文”的相关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图文转换”,即如何从地理逻辑性出发,将课本文字描述的内容转换为布局合理、分支清晰的“图”。

3.坚持长期训练

思维导图是锻炼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把思维导图引入地理教学中,长期运用思维导图于教学实践中,逐步影响、引导、教会学生习惯绘制思维导图;其次,在课堂的预习、课堂学习、总结、复习等阶段都可以要求学生把学习内容绘制成思维地图,促进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合理构建学习框架,完成具有个性特征的思维地图;第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思维导图,比如制作学习计划、购物及面对复杂问题时,与头脑风暴相结合做出最佳判断与决策等。

4.探索高效的地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绘制地理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实现图文转换、掌握单个知识点、理解知识结构、整理知识、设计、绘制、修改思维导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空间思维能力训练时,对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根本性的改革要求,教师应不断探索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该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首先,课堂时间问题。地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必须考虑的是把绘制思维导图考虑到课堂时间安排中,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应注意合理安排,避免因负担过重引起学生反感或者影响其他科目的时间安排。

其次,学生个体绘画能力差异。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思维导图绘画能力主要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只能、空间只能和自然认知智能决定。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绘画能力,但是有的学生绘画能力不具有优势,因此如何保证所有学生都受益是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必须要考虑的。

第三,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应与时俱进,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该模式要考虑的。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案例

本案例以人教版教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第一分支“降水的概念”相关内容为例,教学前学生已经对思维导图有一定的认识,并能独立绘制。

本次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1)学生能准确说出降水的形式,区分降水于降雨;(2)学生能够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是:(1)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准确说出降水的变化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1)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地理空间思维;(2)学生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至此,第一条分支已经完成,通过分享展示,不仅有利于学生把知识点进行连结,还有利于老师及时纠正错误和其他同学借鉴学习。按此过程完成“降水的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两个部分的教学。图1是本节课绘制的思维导图。

教师的板书可以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与学生同时绘制,或者稍靠后,或者在点评学生的思维导图时进行,让学生有所借鉴,也要避免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答案。

三、结语

以上教学设计采用逐步引导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生成地理空间思维。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小结引导学生把刚学习的知识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并且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讨论和绘图时,需要把刚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整理、联系,形成形象、生动的知识网,利于学生对所学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差异、空间联系以及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规律等的判断、分析、概括即评价。

思维导图可以把知识非常清晰地提取出来,形成骨架式的结构,方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知识做出联系、判断和分析,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形成。但是地理有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建军,边鹏翥.高中地理思维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卢万合.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及其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吴敬生.思维导图与学习[J].教育文化论坛,2012(3)

[4]程闽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6)

【基金项目】本文系钦州学院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QYJGB09)

【作者简介】陈慧蓉(1988— ),女,汉族,四川雅安人,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地理学科教学、环境教育。

上一篇:托班幼儿园健康教育计划下一篇:系统论在房地产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