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教学小学数学

2024-10-09

思维导图教学小学数学(共12篇)

思维导图教学小学数学 篇1

0. 引言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复习效率, 开发小学生的潜能.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是小学生掌握思维导图这种有效的复习方法,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思维导图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的思维导图指的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法,能够将大脑中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方式. 思维导图以大脑自身的思考规律为基础, 将右脑的整体、空间、颜色、联想和图像思维与左脑的文字、条例、数字、顺序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开发大脑潜能,激发人的社交、精神、语言、身体、创造、记忆等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能够模拟人的大脑的思维,并突出思维的层次和重心,对联想功能进行强化. 与此同时,人脑对于图像的加工记忆功能要远超于文字,思维导图能够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记忆的效果.

小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思维跳跃性强的特点,其主要的思维模式是形象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主要的形象思维有意会形象、创新形象、经验形象、直观形象,这也符合思维导图的主要特征. 因此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通过结构性和形象性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复习的效果.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还不多见, 小学生对此比较陌生. 如果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思维导图这个概念,就难以跟上思维导图教学的节奏.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向小学生大略地讲解思维导图这种教学策略的概念、优势和使用方法,使学生了解到思维导图中教学策略的优越性.

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都不同,在思维导图策略的运用方面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策略的调整,使之更适合学生的思维模式.

2.2数形结合

在小学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模型思想等数学意识,空间观念,养成数据分析的习惯.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一个知识 点来绘制 思维导图,并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使小学生能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边形”这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现在黑板的中心写上 “ 四边形 ”, 再让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 , 最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学生的思维导图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从而完成整个思维导图的绘制.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数形结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对图形、颜色有着很大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填上小学生喜爱的颜色,用图形的方式来呈现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2.3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每个人的思维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师不能要求每名学生都能够绘制一样的思维导图. 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而做到取长补短,相互贯通,从他人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启发. 例如“小数”这个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将其分为“定义、分类、数位、性质”四个层面,有的学生将其分为“名词、规律、应用、定义、分类、性质”六个层面,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了解其他同学的思路,从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启发,从而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特别是在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还不太熟练时,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快的熟悉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当然, 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来限定学生的思维,要在平等交流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启发, 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并通过思维导图来概括知识点,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肯定.

3.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策略,能够使小学生自行归纳相应的知识点,并对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掌握,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通过思维导图中图文并茂的形式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中来,提高小学生的复习效率.

思维导图教学小学数学 篇2

【摘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基于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现状及小学数学知识特点的分析,找到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的结合点,并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一种应用模式,促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实现它们的融合。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其提出的基本前提是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词或者图象自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它能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文字、条理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和空间等多种因素调动起来一起参与思维和记忆,把传统的单向显性思维变成多维发散的思维。它可以应用于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能清晰呈现出思维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改善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主要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的,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以通过图式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图形工具,还是一种形象的知识表征工具。它将枯燥单调的文字信息以多彩的颜色、图形、代码、符号等多种元素形象化表征出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大脑,激发我们的联想,扩展我们想像的空间。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既具备学习工具的强大优势,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把难易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显性知识,使小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领悟隐性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加工整理数学概念,参与组织数学问题的讨论,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一、作为教学设计的工具,用于概念知识教学

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数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它是构成抽象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一要素。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阶段需要小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有 500 多个。这些概念构成了他们以后掌握整个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概念的理解水平越高,学习后续知识也就越顺利。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对概念的教学有一些问题,学生忽视基本概念的掌握,对基本概念不能形成知识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地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新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明确当前所学概念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延伸情况,进一步沟通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主动探究的有意义学习,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条理化的认知结构。

二、作为创造思维的工具,用于解决问题教学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思维导图。在它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随时迸发出新想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小学数学角度看,问题解决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学科本身或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同时,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往往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难点,达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的目的。而通过思维导图构设思路,能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加工材料信息,深化知识理解,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层加工,形成一定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为知识整合的工具,用于整理复习教学

新课标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整理和复习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很多知识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干,其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通过融人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从散杂、片断的机械式学习变为注重关系主动探究的有意义学习。

思维导图教学小学数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有效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走向道路转变的前沿,然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培养和锻炼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在小学生学习期间,大多数数学教学方式采取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开始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具体形象的代表及其假设,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得出,教程改革不断深入,具体形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抽象思维逻辑能力的加强成了教程改革进程中有待解决和实现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

一、思维导图的概论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来的:“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虽然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充分地掌握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及无法替代性,不单是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现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各个学段运用最广泛的教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全部融合进去,包括文字、数字、公式、图形等各个方面,完整地把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展现出来,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搞清楚各概念和公式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我们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全面地、系统地展现在小学生面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突破教学的知识难点。这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困难之处,因为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和定义并不能分辨得十分清楚,常常混淆,容易放弃学习中的难点部分,长此以往,数学知识的难点会越来越多,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如果小学数学老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把概念、图形、公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可以组织“一步有多长”的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量一量,然后量一量手指有多宽,粉笔有多长,课本有多长,讲台和课桌长、宽是多少,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现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制关系,这样能帮助学生熟记于心,不会再把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各单位混淆。

例如,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3.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帮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当小学数学老师结束一部分的教学时,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温习,从而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对近段时间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巩固,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地掌握一单元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用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拼一拼、动口议一议,从而利用思维导图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小学生对于三角形公式和平行四边形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归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项作用就是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关系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在小学生面前,这是对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它们之间的进制,杜绝搞混现象的发生。

例如,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小时=60分钟=3600秒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巩固和整理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整理,巩固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学习“元角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活动,比如,“换钱”“我是超市售货员”,让学生在角色游戏中掌握“元角分”的知识,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把元、角、分的关系展现给小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元角分”这部分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角=100分

3.利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独立探索和思考,解决现实性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个探索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深入开发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小学数学中各个阶段的知识点要十分熟悉,然后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保持思维梳理的连续性,才能对学生一步步地开展解决问题教学。

4.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错题本。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教材要有十分深入的理解和探索,把握住课本中的关键,时刻围绕着关键点来开展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度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应该适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态加以分析,帮助他们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错题本,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复习。例如,一个棱长8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中灌满了水,将水倒入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长方体长16分米,宽4分米,求这个长方体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一些基础差点的学生,根本理解不了题意,无法入手解题。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看到:体积不变,只是水深(高)改变,形状改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找到正确解答方法。然后,再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题目记到自己的错题本上,加深解题的思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直观的图文与公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公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巩固复习。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

参考文献:

[1]刘芬.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14.

[2]袁学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分析探讨[J].教师,2011(14):21.

思维导图教学小学数学 篇4

一、前测:地图——探路

运动前, 总要做一些热身活动, 这不仅可以保护自己, 还可以将运动发挥得更好。在一节新课开始之前, 我们也有必要让孩子们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有了导向, 学习的目的性才能更明确, 效率才能更高;尤其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孩子, 能够让他们有时间去探究、有方向去思考。因此, 我们在新课教学前, 要有意识地、有方向地培养孩子们的预习习惯及能力。

比如, “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本节课需要孩子们感知、探究, 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于是, 我们就围绕关键词“圆”派生出三个分支:“圆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画圆” “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圆的现象及应用”。在三个分支后, 我们又分别设计了第二分支——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字母形式、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可以量一量、折一折) ;用不同的办法画圆并思考画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用圆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用这样的一份思维导图表示教学版块, 使教师能够更为细致地为孩子们导学。

二、解疑:锦囊——妙计

知识探究的路上, 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 这时候, 孩子们需要我们扶一扶或搭把手拉一拉, 他们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当然, 这种“扶”不是简单地给予, 而是在思维上“拉”他们一把。思维导图就是思维阻塞中最好的解疑方案。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预设孩子们可能会出现的困难与疑问, 设计合适的锦囊, 帮助孩子们解开心中的疑问, 一步步接近知识的本质。而思维导图正是锦囊中的妙计, 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最切实、最实用的形式。

孩子们在解题时, 是有步骤、有层次的, 我们可以让他们按分支逐一去思考, 展示思维过程。比如,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一课教学后, 有些老师会引用这道题:“从外跳到第3 格可以怎样跳?必须要跳到第一格, 然后再跳1 格或2 格。”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有的孩子列出了连线图1—2—3 或1—3 (上下并列且共用1) 。稍后, 我出示——如果跳到4 格、5 格呢?孩子依然还用连线的方法找到了答案。接下来, 我直接将数字改为了100格, 这时学生已经不可能再用连线的方法了, 于是, 他们纷纷回头看3、4、5格的图找规律。抛开连线的方法后, 也依然找到了答案。由此可见, 解题的思维导图是必不可少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三、发展:阶梯——成长

知识学习的路上, 如同拾级而上, 一连串阶梯的递增, 不仅给孩子带来了美丽的风景, 也给孩子思维的发展设置了一定的难度。平台期平坦, 不需要用力, 但总停滞在原地;跨越期需要抬脚向上、向前, 用力的同时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风景。然而, 要想更轻松地拾级而上, 不能总靠别人的扶持, 要学着自己去寻求方法, 独自或与同伴合作前行。教给学生思维导图的方法, 就如同给了他一支登山杖, 一支助力成长的法宝。

比如, 四年级学习运算律时, 孩子分别学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后来又分别学习了减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这些内容, 如果单独呈现, 孩子还是能够分辨、计算的, 但混在一起了, 有些孩子就很难分辨了, 更不要谈计算了。这时, 我们可以让孩子针对这部分内容, 做一份思维导图, 之前可以呈现一些样式供他们参考, 如发散的树状, 带有不同颜色、图画的分支……鼓励孩子用他们喜爱的、简洁的方式, 清楚地厘清这些运算律。有些孩子的思维就比较局限, 只列举了5 种运算律的字母形式;有些孩子将“运算律”作为树根, 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作为第一级分支的树枝, 又依次派生出第二级分支的树枝——五种运算律和三条性质的文字形式和范例。通过这样的一幅图, 孩子将知识点罗列, 在对比、举例中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因此, 这样一种思维导图的综合性、自主性、创造性更强, 更利于孩子思维的整合、创新与发展。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学习 篇5

一、思维导图简介

二、了解形象思维

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在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24点游戏: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或括号的形式运算,得数24.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做做,开始

3,3,3,3; 4,4,4,4; 5,5,5,5; 6,6,6,6;

接下来: 7,7,7,7; 4,4,10,10; 4,4,10,10;这个稍后具体讲解。好,现在进入正题: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日寸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从思维导图自身特点来看,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首先,把它视为图形,主要是从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它把学习者线性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用图形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不仅从表面上美化了笔记形式,而且有利于唤起学习者对先前知识的刺激,更有利于他们之间对各自隐性知识的获得,对学习群体将有大的促进作用;把思维导图视为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自身的优点,来辅助我们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达成学习目的。

“思维导图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领域有广泛应用,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成效显著。”

二、了解形象思维

在小学阶段,要学好数学,形象思维非常重要。

1、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国内外研究表明,形象思维先于其他思维的发展,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

爱因斯坦曾这样描述过他的思维过程:“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另一位诺贝尔奖莸得者李政道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回国两次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在北京召开“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请黄胄、华君武、吴冠中等著名画家“画科学”。李政道的画题都是近代物理最前沿的课题,涉及量子理论、宇宙起源、低温超导等领域。艺术家们用他们擅长的右脑形象思维的方式,以绘画的形式形象化的表现了这些深奥的物理学原理。从两位大家的言行中我们看到形象思维的在思维中的地位。而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的特点让我们想到此时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机。

2、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抽象性与逻辑性是我们对数学的一般理解。但在《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上的阐述,让我们对小学数学有了另一番理解。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定义了以下几个方面并给定了其达成目标。在数与代数方面,《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直观与推理是 ‘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新课标》指出 “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在综合与实践方面,《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模型思想”属于形象思维中的经验形象;“空间观念”、“数据观念”属于形象思维中的直观形象;“综合实践”方面的培养的正是形象思维中的创新形象。

由上可知,《新课标》下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开放性认知结构为主,这不仅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思维活跃,跳跃性强的特点,更为学生的终身认知打下基础。然而我们在对形象思维的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数学中的形象思维须依据几何图形的教学,从而把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简单地局限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之中,甚或对形象思维简单地等同与空间思维,这样的理解是不利于我们开展课堂教学,并可能对学生的终身认知也产生负面影响。

3、形象思维可以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培养。

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已储存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而“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表象,而这一表象就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每一个挂勾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这些挂勾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的容量和组织形式决定了形象思维的优劣程度。而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所以这一“数据库”的储存方式和组织结构和思维导图的“构图”方式不谋而合。

数学中的形象思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直观形象,经验形象,创新形象,意会形象。而这几个方面又能和思维导图的几个主要特征对应,所以说利用思维导图的形象性和结构性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是可行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做一做24点,7,7,7,7,没有答案; 4.4.10.10;大人可能比较快做出来,不过孩子可能会慢一些。那么怎么跟孩子讲解呢?

我们可以假设算出24的最后一步分别是加、减、乘、除,然后用4和10去代,看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看剩下的3个数能不能满足这个条件,比如说最后一步是加法,那么4+20=24,剩下的3个数4,10,10能不能把20算出来;或者10+14=24,那么剩下的4,4,10,能不能把14算出来。如果能算出来,就找到了正确答案,如果算不出来,就找另外的方法。

最后一步是减法也不行。

最后一步是乘法也不行。接下来看看除法,这个不行。下面的可以:

(10*10-4)/4=24

总的思维导图如下:

大家有兴趣可以做做 3,3,7,7,比较经典。

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一)思维导图绘制预指导

1、高度指导。先对某一知识系统进行传统方式的分析讲解,并板书形成一个只有空节点和空联接线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填入合适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以形为主”的知识体系。

比如讲解“数”时,形成以下板书:

小数 自然数

2、低度指导。进行高度指导以后在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评价者在只提供根概念的情况下从无开始建构一个导图的技术我们把它叫做低度指导。要求学生从教师或其他评价者所提供的概念来建构一个图。

比如对于相关四边形的图形教学中我们多采用集合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的关系。集合图的优势在于可以清晰表示出各概念的外延和包含关系,但明显的缺陷是它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和小学生活跃的思维特征不相符,不利于形成开放的适合接受的知识系统。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棱形

下图我们就把相关四边形的图形知识制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它以层级的方式来表述各概念间的关系,同时每一个概念都形成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一个发散的中心,利于陪养学生发散式和开放式的思维结构。

而把要求学生在自由绘制和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一张合适的思维导图就是低度指导时学生要达到的目标。

长方形 四边形 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平行四边形 棱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四边相等 四个直角 长方形 四个直角

(二)、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1、在课堂教学中,对前后联系紧密的知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以使新知识加入合适的认知位置。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下《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一单元时,就可以联系整数、分数的相关知识,来形成一个合适的有关数的认知结构导图:

数 整数 分数 小数 自然数

同时为以后的奇、偶数;素数、合数;甚至负数、无理数等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培养直观形象,经验形象。对小数中的许多知识点又可以参照整数和利用数位顺序表来解决,这才是真正培养创新形象。

2、在单元复习和整体复习时可以构成一张更大的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

从“形、色、式”的角度来刺激学生的直观思维,达到内化;从“结构、关联”来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点,达到“经验形象与创新形象”的生成。

具体做法是:在一张纸上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每一分支上都写上不同概念的关键词或短句,把每一概念分类并且有层次地分布在图上,而这图上又充满着色彩、图像。这正是大脑自身开展工作的方式,这样就能够同时刺激左脑和右脑,让人在思考、记忆、分析时充分发掘潜能,激发灵感与想象。

(三)、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多数学生而言,所谓数学预习,就是浏览教材内容,对教材有初步印象,这样的预习显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首先让学生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椭圆,用一两个词写上本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作为中央主题,然后从中央主题出发向外画分支(分支多少视内容而定),将每一小节的关键词填到主分支线上,当主分支线上还有更细小的分支时,则重复上述操作。在绘制草稿图形时,学生的大脑处于快速思考的状态,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阅读。完成所有关键词填写后,接着在思维导图上做好相关的标记。例如,在各分支上用彩色笔标注上“已明白”、“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等,也可以使用“√”、“×”、“?”等符号来标记。如图1所示即为学生预习分数时的一幅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在阅读时能够集中精神,在短时间内把握住阅读内容的要点,理顺自己的思路。同时,标记的使用能让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果。另外,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确定重点与难点,使讲课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对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方式进行复习总结都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在复习中,首先,学生独立对整章知识进行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数学概念、规律及其区别、联系,区分重点难点,画出思维导图。

其次,教师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第三,在复习课堂上抽取部分典型的作品,先由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进行补充与深化,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提升,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有限,教师的提高主要是将本章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提取。各章、各单元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把所有的思维导图编织成自己的知识网,整个过程也是其乐无穷的。

上图即为学生学完正方体和长方体后,复习相关知识绘制的思维导图,加强了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除了按章节复习之外,还可以按照知识分类复习,如代数知识,就有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几个主要分支,每个主要分支再细分为概念、图像、性质及应用等,这样当思维导图完成时,学生也有了一个十分清晰的知识框架。

下面是图形计算公式的分类总结

文字表述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

大家觉得,文字数据和图像(图表)哪一个更容易记住一些呢?

下面的是六年级数学的复习总结导图:

这个手绘的数学导图,大家觉得怎么样啊?

(五)思维导图应用实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工具,通过图示化呈现知识,能使小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为数学课堂提供活跃的氛围,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角》这一具体知识点中的运用为例,对数学课堂中复习导入、教授新课、总结三环节的一些细节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角》这一单元的基本事实是:

1、使学生经历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使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及其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和按指定的度数画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的角。

3、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交合各类不同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了解图形与生活实例的一些联系,并能运用角的知识,解释或描述相应的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1.复习导入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不仅要告诉学习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也要为他们搭建合适的脚手架,提供学习者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他们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所要努力的方向。思维导图在给学习者创设情景、提供指引方面将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学习者在学习《角》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他们最终目的要能快速识别不同的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和直角。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习者掌握了角由顶点和边组成。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这样形象直观的图形,可以有效地刺激学习者的兴趣,使他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快速地组织好自己的思维。2.教授新课 根据这一节课教授重点,在中心写上关键词角。结合学习者课前的预习,集思广益,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从中心发散出学生认识的不同角,可以使用角的名称或是图形来表示。

上面的导图是其中的一种表示方式。制作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设置不同的分支和字体,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多种特性,每一节点都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不断延伸发展,清晰地记录整个思维的过程。在集体智慧下绘制出了共有的一个知识框架,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做上合适的标记,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在图中,针对平角和周角两个不易理解的角,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在做中学,使学习者很好地理解这几个角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各种能力。

3.深化总结

思维导图很好地把知识呈现给学习者,简化了小学生的理解,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快速转变。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出的思维导图,可以方便的保存,或是发布在班级学习的平台上,或是打印为纸质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学习者随时进行学习。

其次,学生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再一次利用思维导图绘制自己的结构图,对比课堂中的图形,了解自己在认知结构方面的不足,这不仅有利于学习者自身进行评价,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使得严谨的课堂增添了活跃的氛围,使得教师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搭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桥梁,促进了师生课堂中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教师灵活的应用,把握住学生的特点,及时地归纳总结规律、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学会学习的目标。

学生在学习导图的过程当中,随着对导图的熟悉和应用能力加强,可以多做做以下几点:

1、每天做一张思维导图。把当天学到的内容做成一张导图,内容包括学到的难点、要点、公式、定理、单词等等。

这是对一天所有学过的知识最有效的整理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所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仓储式管理的最好方式。如果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存储,就是像工具扔在杂货堆,需要用的时候就是翻天覆地地去找。

2、每周完成一张总思维导图,把一周做的思维导图整理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每门课一个分支,把一周所学到的所有的知识进行分类汇总。

这是一次高效率的强化复习的过程,前面学过的知识,通过几天的消化和沉淀之后,一定有了许多的新的感悟和体验,所以一定要通过周末总体思维导图,做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的汇总整理,这样所学的知识更加有效的进入我们的大脑,记忆会更加的深刻!

3、每个月底把四周的所有导图整理成一张更大的思维导图。把这张图贴在卧室里,贴在书桌前,每天看几遍,保证你的成绩会成为班级里面的前几名。

导图一定要上墙,这样会给我们不断地带来视觉的刺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图像,关键词,都会给我们大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我们的记忆,别忘了,我们的大脑是用图像来思考的,图像、色彩、关键词语是大脑思维的基本原料。

4、每天把思维导图的内容讲出来,最好把它录下来,这样会进一步增强记忆。同时也增加了我们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关于记忆我们必须了解的是:记忆是两个字,所以包含了2层含义,一层是记,如何去,怎样去记更加牢固;另外一层的含义就是忆,到底是否记住了没有,就要看你是否可以回忆的起来。通过思维导图的讲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同时训练我们快速记和快速回忆的能力。

5、一天10次看导图。(三顿饭前后;课间十分钟;进厕所前后;起床前后;睡觉前),一次只要3到5分钟。坚持一年,打下终生受益的坚实基础。

记忆是什么?记忆就是大量的有效的重复,思维导图记录的都是一些关键词,通过关键词的串联组合,可以快速地帮助你回忆起所学的内容。关键词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因为关键词的作用就像路标、指示牌,它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回忆起我们所过的知识。就像帮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

思维导图教学小学数学 篇6

随着国际教育视野的拓展和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引进思维导图来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小学生普遍缺乏整理知识的能力,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通常模仿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即使是这样,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好地模仿绘制思维导图,NLP模仿策略被引人到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中。

一、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教学现状

调查发现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教学的效率很低,通过问卷,调查了202名小学生,39.60%很好地掌握手绘思维导图的方法,56.40%的学生对手绘思维导图掌握情况一般,4.00%的学生不会手绘思维导图;7.4%的学生觉得思维导图非常难绘画,只有36.1%的学生认为画思维导图很容易,56.4%的学生认为画思维导图不是很简单。很明显,这是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课堂交流没有效果,教与学严重分离所致,这样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是无效的。

二、NLP模仿策略和思维导图有效结合的价值

NLP的全称Neuro-Linguistic Pm-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学。NLP模仿策略强调运用多感官进行教学,这与思维导图的教学原理不谋而合。NPL是一種有效的模仿策略,因此,教师可以使用NLP提高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效率。NLP模仿策略的环节是一点、二面、三线。NLP模仿策略应用于思维导图教学中的“一点”是指:定位点在指思维导图的中央图像和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结构进行的分类;“二面”是指:第一指目标设定面,指的是学生要进行模仿的教师绘画的思维导图,第二是指目标标准面,是学生经过模仿之后得到的思维导图的评价标准;“三线”是指:达成线是学生通过知觉感知怎么绘画思维导图、证据线,是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绘画思维导图、修正线是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没有达到标准时需要怎样进行修改。

三、基于NLP模仿策略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案例

以三年级数学课程《年、月、日》为案例,其主题问题设计为,关于月的知识,关于年的知识,关于日的知识。

(一)找准定位点

“年、月、日”思维导图的中央图像就是“年、月、日”,主干是年、月、日,月的分支是大月和小月,年的分支是口诀、平年、闰年,日的分支是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

(二)明确目标设定面和目标标准面

NLP模仿策略中的“二面”指目标设定面和目标标准面,这里的目标设定面指的是学生能够画出的理想状态的思维导图,一般是学生要模仿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可以是软件或手绘的思维导图。

1.目标设定面:制定的相对完美的思维导图

在这一部分教师展示制作的标准的思维导图,供学生学习模仿。为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教师需要展示相对完美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认同教师所画的思维导图,并理解思维导图展现的知识框架可以运用到他们的思维导图中。

2.目标标准面:确定思维导图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评价方式:评价的题型分为题目、答案、评分标准,例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回答问题。根据表的思维导图评价框架来进行数学评价。

3.规定达成线,明确证据线,接近修正线

这部分是“二面”的拓展和延伸,达成线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思维导图来学习怎么画思维导图的一个过程。证据线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整理知识结构,并设计思维导图的一个过程。修正线是学生制作完思维导图之后,根据思维导图标准来修改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

(1)规定达成线

学生通过视听说,模仿教师的思维导图,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在思维导图教学时常常因为预定的学习目标太高而无法达到,学生没有无法达到完美的目标,会有挫败感。在这一部分教师设计让学生去模仿的思维导图不要太复杂,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绘画能力和知识水平。

(2)明确证据线

教师详细讲解怎样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主干和分支是如何设计的。学生深刻理解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之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能力去绘制思维导图。NLP模仿策略强调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即教师用感知觉语言和描述性的语言将抽象的知识情景化,学生被带进一种形象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去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主动去模仿思维导图。

(3)接近修正线

这一部分主要是告诉学生没达到思维导图的标准该怎么办。NLP模仿策略中一个假设认为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NLP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绘画的思维导图和其他人绘画的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绘画的思维导图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既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又让学生意识到思维导图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结语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运行方式,它在运行中将一些关键节点用一些突出的符号或是图片串联起来,以此来达到理顺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实现清晰的记忆以及灵活的使用,更大程度的延长了对知识的存储时间,并提高知识内容的使用效率,使得知识能够得到延伸的运用. 其发明者东尼·博赞曾说这是一种“头脑风暴”的思维模式,力求用一些简短的提示词来完成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 这种思维模式, 主要是结合了人脑的记忆特点, 即对一些特征符号更容易进行记忆. 利用这种思维的运行模式可以把原有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的具有逻辑性,同时能够对人脑进行充分的刺激,使其变得更加的灵活,运转速度更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人脑的潜在能力. 思维导图在实践的运用中,要求在关键节点的构建时, 要科学合理的选取适合自己的符号和图像,才能有效的发挥出这种思维方式的效能.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运行方式,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将思维导图结合数学的特性开展教学. 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对逻辑性以及想象力方面的培养,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此构建出属于每个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得数学的学习变得科学而高效,最终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学习数学打牢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概念和定义, 并能够深入的理解这些内容,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将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 才能实现对这些定理、定义的运用,这成为解决数学题目的第一步. 通过一些初中数学调研资料可知, 学生做错题目或因为有难度而放弃答题,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对基础定理理解不够深刻和牢固,使得其在解题的过程中对习题没有读懂,或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发生.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数学的基本定理以及定义方面的教学力度, 包括教学时间以及课前准备方面.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 通过让学生抄写很多遍,或是在课堂上背诵的模式所得到的效果不佳. 而应该从思维训练的根本上入手, 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鼓励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在数学的教学和使用中,思维能力的好坏往往对数学的学习和使用效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目前的教学实际当中, 初中数学的目标就是要对学生的思维和潜能进行开发. 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学生独立学习为根本的教学目标. 鉴于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通过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学生在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然后及时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改正学习的不足,逐层攻克学习的困难以取得更大进步. 与此同时, 教师在对这些难点进行解答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特性,构建一个关键节点来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

在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整理一个章节的思维导图,一个模块的思维导图以及到期末时对整本课本的思维导图.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讲台上讲解自己的成果, 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加强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们得到不同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以此来扩张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完成对思维导图的构建之后, 教师应设计一些与知识内容相匹配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从读题目开始,在题目中找出关键词,从而联想出相对应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将一些题目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列示到思维导图的关键节点中,以此来完成对解题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提高解题效率.

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8

高等数学课程是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较系统地获得大纲所列内容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 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虽然这门课程开始的学习内容与高中数学有不少交叉的地方, 许多学生最初会觉得高等数学易学, 然而到后期许多学生反映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难度很大, 尤其到多元微积分的部分。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厌倦, 学生面对接二连三出现的知识点往往显得无所适从, 加上学生遗忘了先行课程的一些关联知识, 导致许多知识点成为“空中楼阁”不易理解。有些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感受是:“上课听得懂, 作业做不来”。因此,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并向学生传授新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俗称心智图 (Mind Mapping) , 又称脑图, 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 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权威统计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20%, 让学习者一周多出一天来。

3. 思维导图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

笔者选用Xmind软件来绘制高等数学中“函数图形的描绘”这一部分内容。图1是函数图形的描绘的思维导图, 其绘制顺序如下, 以“函数图形的描绘”为中心主题, 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描绘函数图形的步骤引出六个二级标题, 分别是: (1) 确定函数定义域、对称性及周期性等; (2) 求一、二阶导数及一、二阶导数为0和导数不存在的点; (3) 列表判别增减及凹凸区间, 求出极值点和拐点; (4) 判断是否有渐近线; (5) 计算适当的点; (6) 作图。二级标题继续进一步细分, 如一级标题 (3) 列表判别增减及凹凸区间, 求出极值点和拐点可分为增减区间、极值点、凹凸区间三个三级标题, 每个三级标题下又可根据可能点及判别方法设立次级标题。这部分问题是整个函数图形描绘的关键, 我们在二级标题上插小红旗, 字体用不同颜色来表示其重要性, 学生很直观的就能看到。这样, 函数图形的描绘的步骤及学习要点通过一些曲线和符号仅在一张纸上完全表达清楚。而且期末复习的时候, 学生只需看这个图很快就能回想起这部分内容。另外, 一级标题 (1) 、 (4) 、 (2) 分别涉及教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内容。如需要还可以继续往下设立次级标题, 将前面所学内容整合起来。这样学生可以有个整体把握, 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很清楚。

4. 思维导图教学心得

对于教师来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可以让老师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 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通过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 老师也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 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对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进一步加强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 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

对于学生来说, 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 数学笔记图文并茂, 生动形象, 不再是单调烦人的线性笔记, 更加符合大脑的运作模式。大脑不断地利用其所有的皮层技巧, 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清醒, 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此外,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来预习新内容, 这样在课堂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 学生会不断有新发现, 提高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会鼓励和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新译.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9.36-40, 98~101.

[2]刘建成.思维导图—开启人类智慧的金钥匙[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

[3]张鸿军, 王燕.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5) :64~67.

[4]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8) .

思维导图教学小学数学 篇9

现在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这种一言堂的形式导致数学课堂变的越来越沉闷,而且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数学复习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数学复习的要求。因此如何能够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突破掉,使数学复习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每一位教师的关注。

1.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

1.1复习教学设计工具

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利用做好归纳整理教学复习思路、重点分析课程单元、分析复习课程体系等工作。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内容等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处理呈现出一种可视化的形式,这样就等于让教师在虚拟的环境中将一次复习教学过程完成,从而能够对复习内容进行更好的组织。

1.2复习实施的工具

首先在正式复习之前,教师要将需要复习什么以及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复习目标告诉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意义,作为一张很好的知识地图,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数学复习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创设情境,展示复习内容,从而能够发挥出非常有效的导向作用。

1.3复习导向的工具

作为一种总结性的工具,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复习课中的应用具有极大优势。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归纳和总结学习过的知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将一种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更深地理解知识,更加清晰地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对小学知识领域的全貌具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在复习课中获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1.4复习的评价工具

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对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首先,学生可以利用复习导图开展自我评价,从而能够对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具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在以后的复习中做到积极的反思和修正,做到有重点有目的的开展复习,确保个性化复习的实现。其次,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通过对学生思维构图的观察就能够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具有更好的了解,从而将其不足指出,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复习中积极的加以改进。

2.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的实施对策

2.1在复习整理中用思维导图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在复习课中往往会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而且复习的跨度越大,学生对知识的盲点越多,就越容易出现知识的混乱。这样不仅会影响复习课的复习效率,而且也难以达到应有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整理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使教师掌握复习课的主动权,也能够使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例如在期末复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整个学期的知识点列举出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印象。例如将人教版2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列为5个方面:长度单位、100以内加减法、 角的初步认识、乘法、观察物体。再让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继续补充,直至完成整个思维导图。

2.2在错题集的建立中利用思维导图

错题集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收集、整理错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作业中的错题收集起来,并且利用思维导图来形成规范的错题集,由于错题的知识点各不相同,要提高对错题集的利用效率,就应该将其进行分类。按照知识点、题型等方式对其进行整理。

一些小学生对于整理错题的积极性不高,错题整理的效率也难以提高。教师可以引进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对收集来的所有的错题进行归类,这样学生也无需重复的抄题。 整理之后,可以让学生将所有错题绘制成一张思维导图。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利用错题集,而且还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必然要对题意、题型以及知识点进行分析辨别,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为了使这些错题在思维导图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学生也必须对其进行仔细的辨别,这也不仅达到了建立错题集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语

思维导图教学小学数学 篇10

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发散性思维的表达,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来呈现思维过程,使思维过程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教会学生各个学习阶段应掌握的习作要点,促使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正如罗丹说的:“这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层面上发掘事物本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学生的真实情感,只有体验到真实的情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在作文中表达出来,从而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共鸣,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完成作文写作任务。例如,在布置学生写作任务“为别人画张像”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人物的日常进行回忆,比如说有的同学想要写他最好的朋友,那么这个朋友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你为什么愿意和他做朋友?在你遇到麻烦的时候,这个朋友做了什么?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思考和回忆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从而帮助学生写出一篇有血有肉、充满灵气的文章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优化作文评价机制

1. 典型评价

每一次习作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选择一节课进行作文点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作品中的一篇优秀作文,以此为范本,在赏读中领会它的布局结构、遣词用句、思想感情等的妙处,并大力表扬优秀作品的小作者,让他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们受到激励,下次习作任务时就会认真写作,努力争取得到教师的肯定。然而,在分析典型错误时,教师却不能指名道姓,在完成作文点评教学的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 自评自改

通过教师在作文课上的典型评价,学生可以根据典型评价的思路掌握一些评价要点,例如字数是否达标,是否有病句,语句是否优美,卷面是否整洁等。结合这些评改要点,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有目的地自评,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以便下次改进,促进学生的写作进步。通过长时间的自评自改,学生可以显著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3. 互评互改

所谓互评互改就是指学生之间相互查看彼此的作文,并在作文后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和阅读感想。这种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互动,可以达到鉴赏总结、内化提高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欣赏别人的作文,可以看出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激发自身的上进心,被评的同学也可以获得宝贵的修改意见。为培养班级良好的习作气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订装成册,保存下来,并给自己的文集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例如“稻香集”、“xxx回忆录”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积累学生的文学知识

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对作文的写作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语文知识丰富的同学写出的作文语句优美,用词准确,而有的同学写作时明明有很多话想说,但不知如何下笔,就是因为自身的文化素养不够,语文知识不够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累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沉淀自己的文化修养。其次,思维导图模式还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单调的知识积累过程中不断联想和想象,感受文化的意义,提高其阅读效率。

例如,学生在阅读孟郊的《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句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在自己出门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晚回家一会儿就非常担心。此刻,学生就与孟郊产生了共鸣,开始理解母爱的细腻和伟大,进而联想到《繁星春水》中冰心对母亲说的:“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在感受到作者感受的同时,也使得自己更为感性,产生一种真挚的感情,通过将这种感情与在阅读中积累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较之其他学生,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生情感更为细腻,文字运用能力更强,作文水平也更高。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在写作中不仅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更要反映出自己的思维,体现自己的文字功底。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优化作文评价机制,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祺安.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01).

[2]王小平.关于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几点策略[J].学周刊,2016(01).

思维导图教学小学数学 篇11

引言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小学生数学复习的效率,使小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良好习惯。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在小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

一、思维导图及其制作过程

思维导图又叫作心智图,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思维的效率,注重图文并茂。也就是通过层级图的方式来表现各级主题的隶属关系,并且使用主题关键词和颜色、图像等手段来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为如下几个步骤:①在纸的中央画下主题。②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画下“次主题”。③在“次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画出更为细节的要点。④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整理和完善。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整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点往往是在每堂课上进行零散的呈现。这就需要在复习课上对每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小学生的长期记忆能力不强,很容易对每堂课的知识点出现遗忘或者记忆混乱的情况,因此必须经常性地进行复习和整理。

要避免遗忘和记忆混乱的现象,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点的整理,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图。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每个课堂中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例如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小学数学中的图形这个知识点进行整理。教师可以先向小学生介绍思维导图这个概念,再在黑板中间写上“图形”两个大字,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几种图形。此时学生可能会零散地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知识点,教师要对其思维进行梳理,进一步在图形的四周画出三条射线,要求学生填上三个对应的知识点,也就是图形这个主题下面的“次知识点”,逐渐引导学生填上“线、面”三个概念,引导学生以此为线索,对之前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对这个思维导图进行完善,直至将整个思维导图完成。

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尽量让学生自行完成思维导图,对思维导图进行填充和完善,直至其能够串联与图形有关的所有知识点。在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意义以及基本绘制方法之后,教师要给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自行梳理知识点,完成复习。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错题整理

为了便于复习和巩固知识,教师往往要求小学生能够定期整理自己的作业,将其中的错题找出来,按照知识点和体型对错题进行分类,集中成册,便于巩固知识点,开展复习。错题整理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习效果、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然而整理错题需要一定的耐心,一些小学生在整理错题时往往表现出烦躁、不耐烦的情绪,不愿意进行错题整理。如果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错题整理,则可以更好地对错题进行归类,避免重复抄题造成学生的厌烦不安。

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对应用题这一题型的解题思路进行复习,笔者先带领学生在纸的正中间写下“应用题”三个字,再要求学生对自己一段时期内的作业和试卷上的应用题进行整理,并对这些应用题进行分类。学生开始自觉地整理应用题,并按照解题方式将应用题分为了方程类、数量关系、图形相关、生活应用四个类型。此时再引导学生对每一类应用题对每个类型对应用题进行细分,将方程类应用题又分为知道某个工程量的工程问题、知道某段距离的行程问题、年龄问题、盈亏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将数量关系问题分为抽屉原则、公约公倍、百分数、按比例分配、倍比、和差、归总和归一问题;将图形相关问题又分为植树问题、方阵问题;将生活应用问题细分为牛吃草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小学生性格活泼、喜爱鲜艳的色彩的心理特征,让小学生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来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填写,这样也起到了加深记忆的作用。分好类别之后,学生就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应用题类型,再按照颜色来归类应用题错题。

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消除了学生对于错题整理的烦躁情绪,使学生能够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更加专注,并获得乐趣。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辨清题意,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

四、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创立的一种思路整理的方法体系,其基于科学理论和对人思维能力、思维习惯的研究,通过创新式的知识概念整理办法,以图示的形式将放射性的思考办法直观立体地呈现出来。由于人具有放射性思维,对于相关信息和想法能够形成思考中心,并进行外扩和发散,成为一套思维体系,将中心主题和分支理论进行有效串联,使得相关知识的记忆效果更佳。随着该理论办法的不断发展,其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为教育体系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教学办法,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较于其他层级的英语教学而言,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和独特性。首先,从小学英语特点分析,其主要教学内容为基础性的英语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英语表达方式, 学习并掌握基础性的单词、会话和阅读知识,并能形成英语思维,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从小学生的特点分析,由于其心智发育仍不成熟,对于学习和英语学习仍处于概念的构建当中,无法对复杂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掌握, 且其注意力较难集中。但同时,思维较为活跃,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综合两方面分析结果,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将英语知识以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 更加直观和简化,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同时,能够满足其学习的欲望,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为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现特针对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小学新标准英语的教学进行实例分析。 通过对单词教学、英语会话教学和英语阅读教学,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办法。

1.思维导图在单词学习中的应用。以第一册Module 6Unit 2 What's this?的教学为例,在本单元当中,主要涉及的新单词为bag,pen,book和pencil等学习用品的英语单词。 如采用传统的单词教学方法,一个单词接一个单词进行讲解和教学,则无法让学生掌握之间的联系,对于单词的区分和记忆也存在一定困难。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单词教学,教师可通过图示办法,将所有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到的学习工具进行发散式串联,使得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到单词的意思,并能与实物进行有效对应,从而掌握单词的学习办法。如教师可以单词study为中心,在旁进行中文释义的标注和相应图片的附加,并将bag,pen,book和pencil等单词作为发散式词汇,标准中文释义,提高单词的学习效果。

2.思维导图在英语会话中的应用。英语会话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能够让学生获得会话训练,从而获得口语表达训练,使其能够适应英语表达方式。现以第二册Module 5 Time Unit 2 What's the time,please?的教学为例,本单元主要会话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会说并能简单运用句子What's the time,plaese? It's half past...和I have breakfast dinner at half past...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有关时间的会话表达。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会话教学,可以“What's the time?” 进行思维散发,让学生了解主要的训练目标,并能够掌握用餐表达方式和时间问答方式。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将时间问答和用餐表达图示出来。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掌握英语提问和回答的表达方式,还能进行思维的发散,将英语实际应用到学习和生活环境当中。

3.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英语阅读教学是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重点部分,教师在正确的引导下,使得学生能够由语段的关键点出发,在理解其意思并掌握其用法的基础上,以此作为记忆和理解发散中心,使得语段内容能够有效串接,并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网络图,进而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以第二册Module 10 Position Unit 1 It's on your desk.中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阅读语段为关于东西方位的问答。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图示,以礼物为中心,发散出各种方位的表达。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施行,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高质量,是教学当中必须充分关注的重点问题。从以往教学情况来看,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并不佳,亟需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思维导图作为新型且高效的教学理论办法,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其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掌握水平。因此,应当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运用,总结经验,并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为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摘要:对小学教育而言,开设英语教学课程,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英语知识,形成英语思维,为将来的深层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然而,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思维活力和记忆力。本文首先对思维导图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参考。

上一篇:灯具标准下一篇:药用基础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