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基础化学

2024-10-09

药用基础化学(精选8篇)

药用基础化学 篇1

摘要:构建药用基础化学虚拟实验室,与传统实验教育相结合,探讨了虚拟实验室的主要优点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药用基础化学,虚拟实验室,教学,探讨

药用基础化学是高职高专医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着理论够用和工学结合的原则,在本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实践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部关于化学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的规定也指出实验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职业技能,要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等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全面推进化学实验的创新[1]。传统的药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受限于空间与时间的约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学生实践操作时间短,实验内容又相对较多,造成了很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时间思考问题,胡乱操作,或不求甚解,按部就班的囫囵吞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创新意识极为不利。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普通的实验室利用IT技术虚拟化,不仅可以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提高实验效率,还具有实验的可扩展性、易考核性与面向对象的针对性。构建药用基础化学虚拟实验室,将虚拟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更有利于高职高专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

1 虚拟实验室的开放性

普通的实验室限于地域、环境因素,只能提供给特定人群在特定的时间进行试验,而网络技术的基本特点就是开放性,将虚拟网络技术应用于实验,使得虚拟实验具有突破时空的能力,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链接到服务器进行试验操作。

2 虚拟实验室的可扩展性

传统实验室由于学期时间的限制,开设的实验数目有限,往往造成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不足,而且实验教师的数量也限制了实验的开设项目。利用Web技术,采用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等动画网页制作软件,采用3DMax、Chemoffice等软件构图和建模,将传统实验室虚拟化,可以突破时间及环境条件的限制,开设一些通常条件下无法开设的实验,如破坏性的、综合性的实验等,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技能。由于虚拟实验的易维护性较强[2]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与培养目标要求,适时的增加或减少一定数目的虚拟实验,使得实验更符合实际教学要求。

3 虚拟实验的易考核性

传统实验的考核为纸质化的实验报告及预习报告,考核往往流于形式,且纸质报告的保存不便,易丢失损坏。利用B/S框架设计的实验考核系统,将实验介绍、实验报告提交、结果讨论等融为一体,针对以往实验报告容易产生的抄袭等现象,采用模糊随即手段从题库中针对不同用户随机抽取问题进行实验的预研习,使用电子化作业方式,实行网上评阅,网上分发,网上集中探讨,既方便了考核,又保证了考核的有效性。

4 虚拟实验面向对象的针对性

传统实验,在规定的时间内只有特定的实验开放,而将实验虚拟化,则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合适的选择符合自己实际要求的实验,针对性较强,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因材施教在实际的班级教学中不可能做到十分完美,学生的层次总是有高低之分,而在虚拟实验中,就可以通过对实验操作的难易设置,使学生选择的余地增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另外,如果就某一实验的某一部分学生有疑问,在虚拟实验中就可以通过控制实验进度条直接跳至产生疑惑的部分,而没有必要像传统实验那样必须得按部就班的一步步的去完成。

虚拟实验室教学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任何新的手段的出现必然是缺点与优点并存,我们在看到虚拟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同样也得注意其相应的副作用,如必将成为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如何扬长避短,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虚拟实验室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方式,它的开放性,必将带来实验教学上新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董妍,张永萍,张巧玲.虚拟实验室的构建[J].科技资讯,2009,13.

[2]沈伟东.实验教学中虚拟实验室之运用[J].新西部,2008,2.

药用基础化学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 基础化学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年度课题,基于高职药品(药学)类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药用基础化学课程优化与整合研究(课题编号Ⅻ36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43-01

随着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发展,高职教育对于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1]。如何让基础课程教学更好地满足专业需求、满足职业需求、甚至满足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和瓶颈。专业课程改革可以“校企合作”,可以“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方案,甚至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然而,基础课程改革路在何方?面对专业课程改革屡试不爽的一些办法,基础课程教学工作者只能望而兴叹!确实有勇于尝试者,拿专业课程改革的种种办法来改革基础课程,结果落了个邯郸学步的下场,显然专业课程的改革方案并不一定适用于基础课程改革,如果一味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改革方案对基础课程改革更行之有效呢?笔者以高职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改革为例,提出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路。

一、顺应职业教育特点,凸显化学课程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体现专业服务性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可见,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加强技能训练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一种需求。另外,由于化学本身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理论和化学技能源于化学实验的经验总结。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把握。

在高职药学专业基础化学实践教学中,要想实现强化技能培养的目的,不仅仅要增加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更要合理安排实验项目,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在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做了各种改革尝试,有的院校将实验项目进行单独设课,并采用模块化形式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培养,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的化学技能培训体系[2];有的院校通过开放实验室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强化技能培养[3];有的则干脆效仿起专业课程改革方式,将基础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搞成基于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形式[4]。但无论是哪种改革方案,都往往流于形式上的改革,教学内容多数没有太大的变化,实验项目依然是传统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依然是亘古不变的教学内容,唯一变化的是项目的先后顺利和项目教学的方法。因此,现行的化学实验教材还没有一套编写体例非常好、药学专业服务性又非常明确的教材。所以,各大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教学需求,自行编写适合专业培养目标需求的校本教材是基础化学实践课程改革的一种不错选择。

为了增加基础化学课程对于药学专业的“服务性”特色,实验项目设计时应巧妙安排与专业联系密切的技能训练。如以常见药物的含量测定为切入点设计化学滴定分析实验项目:①HCl、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药用硼砂的含量测定,②AgNO3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③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葡萄糖酸钙含量的测定,④I2标准溶液的配制及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在酚与FeCl3的性质实验中,加入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硫酸链霉素和盐酸四环素等药物的定性鉴别等,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到化学知识和技能在专业及未来职业岗位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基础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带动理论教学改革

化学实验离不开化学理论的指导,在做好化学实践技能系统培训的同时,一定要对理论教学进行配套改革。否则,理论教学将成为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制约因素。

传统化学课程的设置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这使得化学实践教学长期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实践教学内容里大量充斥的验证性实验项目让学生感受不到任何成就与喜悦,因此,实验课得不到学生的充分重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颠覆这样的传统,革新课程改革理念,让药用基础化学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排头兵,是彻底改变现有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不受重视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先导,在充分分析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展开理论教学改革,使理论教学成为实践教学的知识构建平台,而实践教学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最终能很好地实现药用基础化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教学的有机统一。

药用基础化学理论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大胆删减一些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理论性太强但应用性不足的内容(例如物质结构等知识)来节约学时;合并相关教学内容(如各类有机物的分类和系统命名法等);增加基础化学知识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知识,这样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实现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做到知识的最大化。

三、结束语

基础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既要肩负起“基础性”铺垫作用,又要兼顾到专业“服务性”功能,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基础性和服务性有时会成为矛盾的双方,偏重了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改革的失败,太注重基础性势必会占用大量的学时而影响到服务性功能的展示;反之,太注重服务性而缺失了基础性,又往往影响到未来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因此,如何掌握好这基础性和服务性的“度”成为基础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5(8): 11~15.

[2]吕红,凡靖. 改革高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9, 8(5): 93~94.

[3]曾平莉,王东. 药学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 10(4): 87~88.

[4]陈任宏,唐省三,崔英,叶斌.基于药品类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基础化学教学模块构建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 29(17): 8~10.

作者简介:

药用基础化学 篇3

1 破冰行动———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排列方式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室的排列方式是秧田式,适合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静听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首先要求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排列方式,主要以小组排列形式,适合小组一起讨论。分组可以自由组合,但教师要注意抑制分组,避免出现学习成绩好的分为一组,而学习成绩差的为一组。组长的挑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毛遂自荐或者比赛选拔。

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药学专业特点,调整《药用基础化学》有关内容。高职高专教育的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仅仅是参照本科的压缩形式组织高职高专的教学,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结构没有改变,虽然学生的理论知识会比较系统、扎实,但是学生往往在分析与检验技术应用能力比较差,这显然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药用基础化学》教学一般安排在大一上下两学期,上学期《无机化学》,下学期《分析化学》,这种课程安排的弊端:一是在分析化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占用一定的时间去复习无机化学的有关知识,二是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某些内容是重复的,如四大平衡、电化学、溶液配制等,重复讲授既浪费教学时间、教学资源,又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学效果差,为了克服上述弊端,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把《药用基础化学》之无机、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定量分析、滴定分析法概述、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元素、电化学分析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这样,把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讲授,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形象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甚佳。

2 破茧行动

德国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判断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效的课。“有效教学”中“有效”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与发展,而“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行动导向理论的教学方法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作为课程主线,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各个阶段的过程中,不断地实时演示知识的运用过程,这样显然能够使课堂更有效。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论,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大脑风暴教学法、畅想落实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粘贴版教学法等方法。教师只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难点讲解。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知识不再是空洞的、孤立的,而是马上可以用来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由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表达能力也得到全面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少了一份陌生与茫然,多了一份经验与从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站稳脚跟。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药用基础化学》根据实验教学的前后连贯性,开设综合性的系列实验项目。如开设“电子天平的使用—盐酸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药用硼砂的含量测定一实验数据处理”项目实验。让学生通过电子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基准物质Na2CO3至锥形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稀释,用来标定学生自己配制的盐酸溶液,然后用标定好的盐酸溶液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定一定质量的药用硼砂,最后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和药用硼砂中硼砂含量。此类实验,通过几个实验串联形成大的实验项目,使前一个实验结果直接影响后一个实验的成败。可使学生对每—个实验都倍加重视。通过这种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细密的实验思维、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具有独特效果的教学模式,在化学和药学专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2,3,4]。笔者近几年来在《药用基础化学》教学中尝试案例法教学模式。通过生活案例分析拉近学与用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掌握并灵活应用知识。如在氧化还原滴定法中高锰酸钾法以血液中钙的含量测定为例,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信心,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在讲授薄层色谱法的过程中,结合药典事例,使学生明白薄层色谱法在药物的鉴别和杂质检查中应用很多,尤其在中药分析中,《中国药典》(2010版)中薄层色谱法用于鉴别的达1500多项,如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胶囊、名目地黄丸、复方鱼腥草片等,通过案例,学生会发现原来新药研究和开发、药品质量的控制、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和测定、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药物制剂的生产和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等都离不开分析化学。通过结合案例,使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用教学手段和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形象生动地模拟实验全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形、动画等形式多角度演示丰富的实验信息。提高实验直观性与趣味性,加深学生理解以及掌握操作技能。例如配位滴定法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接受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己在做实验思路更加清晰。例如上气相色谱法、高校液相色谱法由于学校仪器有限、昂贵,而学生人数又多,不适宜初学者实际操作,因此如果通过模拟实验展示了气相色谱分析的整个流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破围行动

行动导向教学是不能照搬照抄的,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的。而且这种教改活动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设备和环境的支持,因此教师应不断摸索经验,从探路、练兵做起,否则身心疲惫。在起步阶段,教师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学会把把不可测的行为动词转化为可测的行为动词,这是行动导向教学的瓶颈。如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就是不可测的行为动词,我们可以转化为描述、指出、列举、记住等可测的行为动词,这样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其次,教师应将把偏正结构变为动宾结构,如“电子天平的使用”转化为“使用电子天平”,偏正结构是在解释一件事,而动宾结构这是在做一件事,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更具有职业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解释问题的科学家。再者,教师应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教师抱怨课时不够,没办法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时我们应该摒弃一些教学内容,只抓重点。如称量操作,千万别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电光天平的使用练习上,因为有更好更简便的仪器电子天平替代,电光天平可以被淘汰了,而且也没有必要再教学生递减称量法,因为在电子天平实际应用中一般只用到直接称量法或减重法就足够了。

4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应注意:相信学生具备理性、自由、甚至具备自我否定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不求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一个会犯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学习的人;推动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提前给出答案;提倡共同负责,而不是一个人对所有事物负责,提出和允许提出多种建议,而不是只有一种答案;允许进行组织,而不是给出组织实施;允许学习者制定计划和控制学习过程,而不是所有的都由教师确定;允许学习者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学习结果;鼓励和赞扬,而不是指责和挑剔。只有坚持以上基本原则,行动导向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教师的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教师的工作过程知识为中介,以行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为过程,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内涵,以提升教师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它培养的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下转第105页)(上接第107页)新能力的具有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人。因此行动导向是当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最佳选择。S

参考文献

[1]朱强,江荧.戴晓东传统教学方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12卷第4期:79-81

[2]李菁.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08.

[3]李娜,刘锋,李克安.以案例教学教给学生分析化学家的思维方式[J].大学化学,2010,25(5):31.

药用基础化学 篇4

1 仪器与材料

Bruker DRX-500核磁共振仪, TMS为内标, 化学位移 (δ) 值的单位用ppm, Varian Mat-711质谱仪, 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硅胶, Sephadex LH-20:20~80μm (Pharmacia Fine Chemical Co., Ltd.) , 高效薄层层析硅胶G板 (烟台化工研究院) , 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 溶剂为工业纯, 重蒸, 其它试剂为化学纯或分析纯。实验样品采自云南思茅, 经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刘毅教授鉴定为鼓槌石斛。

2 化合物提取分离

鼓槌石斛全草4.11kg, 用95%乙醇浸泡5次, 每次2天, 浸泡液过滤、减压蒸干, 用500mL蒸馏水溶解,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 制得石油醚萃取物27.2g、乙酸乙酯萃取物192.4g。鼓槌石斛石油醚萃取物, 用硅胶柱层析分离,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 (20∶1, 10∶1, 5∶1, 1∶1, 0∶1) 洗脱, 以250mL为单位接收洗脱液, 根据TLC检测合并, 得到3个部分, 其中第二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分离, 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1~4;第三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分离, 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5~7。

3 化合物结构鉴定

3.1 化合物1:stigmasterol

白色针状晶体, MF:C29H48O, MW:412;1HNMR (CDCl3, 500MHz) :δ5.21 (1H, dd, J=8.5, 17.2, H-22) , 5.06 (1H, dd, J=8.5, 17.2, H-23) , 0.86 (3H, d, J=1.5, H-29) , 0.82 (3H, d, J=4.3, H-27) , 0.81 (3H, s, H-26) , 0.82 (3H, s, 18-CH3) 。该化合物极性较小, 易溶于氯仿, 15%H2SO4乙醇显色为紫红色, 与豆甾醇标准品进行TLC对照, 在多种溶剂系统中Rf值均相同。且1HNMR, 13CNMR数据与豆甾醇[4]基本一致, 确定其为豆甾醇。

3.2 化合物2:β-sitosterol

白色针晶体, MF:C29H50O, MW:414;1H-NMR (CDCl3, 500MHz) :δ5.32 (1H, d, J=5.0, H-6) , 3.50 (1H, m, H-3) , 0.98 (3H, s, H-19) , 0.92 (3H, d, H-21) , 0.85 (3H, d, H-29) , 0.82 (3H, t, H-27) , 0.80 (3H, d, H-26) , 0.70 (3H, s, H-18) 。该化合物极性较小, 易溶于氯仿, 10%H2SO4乙醇显色为紫红色, 与标准品进行TLC对照, 在多种溶剂系统中Rf值均相同。且1HNMR, 13CNMR数据与β-谷甾醇[5]基本一致, 确定其为β-谷甾醇。

3.3 化合物3:3, 4-dihydroxy-benzoic acid

白色针状晶体, MF:C7H6O4, MW:154;1HNMR (CDCl3, 500MHz) :δ7.50 (1H, d, J=2.0, H-2) , 7.45 (1H, dd, J=8.0, 2.0, H-6) , 6.90 (1H, d, J=8.5, H-5) ;13C NMR (CDCl3, 400MHz) :δ170.5 (-COOH) , 150.2 (C-4) , 146.0 (C-3) , 124.0 (C-6) , 122.0 (C-l) , 117.5 (C-2) , 115.2 (C-5) 。氢谱数据和碳谱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为3, 4-dihydroxybenzoic acid[6].

3.4 化合物4:stigmast-4-en-3-one

白色粉末, MF:C29H48O, MW:412;1HNMR (CDCl3, 500MHz) :δ5.50 (1H, s, H-4) , 2.32 (2H, m, H-2) , 1.15 (3H, s, H-19) , 0.89 (3H, d, J=6.2, H-21) , 0.81 (3H, t, J=6.5, H-29) , 0.80 (3H, d, J=6.5, H-26) , 0.78 (3H, d, J=6.5, H-27) , 0.67 (3H, s, H-18) 。该化合物极性较小, 易溶于氯仿, 与标准品进行TLC对照, 在多种溶剂系统中Rf值均相同。且1HNMR, 13CNMR数据与stigmast-4-en-3-one[7]基本一致, 确定其为stigmast-4-en-3-one.

3.5 化合物5:ergosterol

浅黄色晶体, EI-MS (rel.int.) m/z:396 ([M]+, 100) , 378 ([M-H20]+, 7) , 363 (79) , 337 (43) , 253 (38) , 157 (37) , 143 (46) , 109 (29) , 95 (32) , 81 (56) , 69 (84) , 55 (87) 。该化合物极性较小, 易溶于氯仿。10%H2SO4乙醇显色为紫红色, 与标准品进行TLC对照, 在多种溶剂系统中Rf值均相同。且1HNMR, 13CNMR数据与ergosterol[8]基本一致, 确定其为ergosterol.

3.6 化合物6:moscatin

白色晶体, MF:C15H12O3, MW:240;EIMS m/z (%) :240 (M+, 100) , 225 (49) , 197 (45) , 139 (18) ;1HNMR[ (CD3) 2CO, 500MHz]:9.50 (1H, s, 5-OH) , 9.05 (1H, s, 2-OH) , 7.61 (1H, d, J=8.8, H-9) , 7.50 (1H, d, J=8.8, H-10) , 7.43 (1H, dd, J=7.6, 7.6H-7) , 7.40 (1H, dd, J=7.6, 2.0, H-6) , 7.13 (1H, dd, J=7.6, 2.0, H-8) , 7.05 (1H, d, J=2.4, H-1) , 7.00 (1H, d, J=2.4, H-3) , 4.15 (3H, s, 4-OMe) 。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为moscatin[9]。

3.7 化合物7:daucosterol

白色颗粒。MF:C35H60O6, MW:576;EIMS m/z (%) :414 (苷元, 6) , 396 (100) , 381 (7) , 329 (2) , 303 (5) , 231 (3) , 187 (3) , 161 (15) , 145 (21) , 133 (12) , 119 (10) , 107 (17) , 95 (22) ;1HNMR (C5D5N, 500MHz) :δ5.35 (1H, m, H-6) , 5.09 (1H, J=7.7, H-1) , 4.58 (1H, d, J=9.8) , 4.43 (1H, m) , 4.33 (2H, m) , 4.10 (1H, m) , 4.03 (2H, m) 。该化合物难溶于氯仿、丙酮、甲醇, 易溶于吡啶, 10%的硫酸乙醇显色为紫红色, 与胡萝卜苷标准品进行TLC对照, 在多种溶剂系统中Rf值均相同。且1HNMR、13CNMR与胡萝卜苷基本一致, 所以确定其为胡萝卜苷[10].

摘要:目的:对云南鼓槌石斛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发现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活性化合物, 经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后, 以波谱分析 (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 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石油醚萃取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 结构确定为:stigmasterol (1) , β-sitosterol (2) , 3, 4-dihydroxy-benzoic acid (3) , stigmast-4-en-3-one (4) , ergosterol (5) , moscatin (6) , daucosterol (7) 。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鼓槌石斛,药用植物,化学成分

参考文献

[1]李满飞, 徐国钧, 徐珞珊, 等.商品石斛的调查及鉴定 (Ⅱ) [J].中草药, 1991, 22 (4) :173-180.

[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586-589.

[3]张光浓, 毕志明, 王峥涛, 等.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03, 34 (6) :5-8.

[4]李玉鹏, 蒋金和, 刘莹, 等.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 (1) :39-40.

[5]乔竹稳, 姚旭颖, 单喜臣, 等.马齿苋化学成分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12, 28 (1) :58-60.

[6]JIA LING GENG, CHANG AN GENG, JI JUN CHENG.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wertis cincta[J].Nat Prod Res Dev, 2012, 24:42-46.

[7]CHANG S J, LIN T H, CHEN C C.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s of Dendrobium clavatum var.aurantiacum[J].J Chin Med, 2001, 12 (3) :211-218.

[8]WU S H, CHEN Y W, Li Z Y, et al.Studies on the metabolites of Endophytic fungus phomopsis sp[J].Nat Prod Res Dev, 2008, 20:1014-1015.

[9]MAJUMDER P L, SEN R C.Structure of moscatin-a new phenanthrene derivative from the orchid Dendrobium moscatum[J].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87, 26B (1) :18-20.

药用基础化学 篇5

猪血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进入人体首先被消化酶消化成较稳定的多肽(分子量范围是0.1 kDa~10 kDa),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往往是分子量小于10 kDa,特别是3 kDa以下的小肽,有研究表明这类小肽易被人体吸收[5]。本实验通过体外模拟体内消化条件,对初步酶解脱色的脱色液进行进一步的酶解,选择常见的高效酶木瓜蛋白酶和1394酶作为对照,人体内主要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同时进行试验。通过对最终酶解液的多肽含量和它们的分子量范围进行测定,以小于3 kDa的肽含量为评价标准,从而选择最为合适的酶,对酶的水解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为下一步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供试材料:

猪血(采自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农贸市场)

1.1.2试剂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1394酶,福林酚,十二烷基硫酸钠,Acrylamide,N,N-Methylene bisacrylamide,Tris,Tricine,五水硫酸铜,无水碳酸钠,柠檬酸三钠,乙酸,甘油,氢氧化钠,以上皆为分析纯

1.1.3 仪器

3 kDa、10 kDa的Millipore离心筒,Mini-proteanⅢ电泳仪Anthelie 紫外分光光度仪, SIM-F124 制冰机, Biofuge primor 冷冻离心机, 170-8101 凝胶电泳分析系统

1.2 实验方法

1.2.1实验流程

脱色液(取4份,每份10 mL)→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1394酶酶解(T=40℃,t=6 h)→灭酶(T=90℃,t=30 min)→离心(4000 g×40 min)→ 取上清液(补足至同一体积10 mL)→用10 kDa、3 kDa的millipore滤膜先后进行超滤

用SDS-PAGE电泳, lowry法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分子量范围追踪和含量检测。

1.2.2测定方法

1.2.2.1 超滤分离

为了去除大分子的干扰,得到分子量小于10 kDa和3 kDa的肽,选择10 kDa和3 kDa的滤膜进行分段超滤。取灭酶后的酶解液各10 mL,先用10 kDa的滤膜进行超滤去除大分子的干扰,接着将小于10 kDa的滤液用3 kDa的滤膜进行超滤,分别记录体积并留样。

1.2.2.2多肽含量测定

采用lowry法[6]测定灭酶酶解液、多肽分子量大于3 kDa的超滤液的多肽含量,计算<3 kDa多肽得率PR值,以PR值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各个酶的酶解效果。计算方法如下式:

PR=×100%

W1——灭酶酶解液的多肽含量;W2——大于3kDa∕10kDa超滤液的多肽含量

1.2.2.3多肽分子量范围测定

本实验以分子量小于3 kDa的多肽作为目标肽群,所以采用常规SDS-PAGE, Tris-Glycine电泳系统[7]和超低分子量SDS-PAGE, Tris-Trcine电泳系统[8]对酶解液的多肽分子量进行检测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肽分子量范围定性分析

2.1.1常规电泳(SDS-PAGE Tris-Glycine系统)

选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1394酶、木瓜蛋白酶4种酶的酶解液,进行SDS-PAGE Tris-Glycine系统电泳,由图1可知酶解液电泳图谱未见条带,表明酶解后样品分子量均小于14.4 kDa,说明酶解都比较彻底。

M:标准品1:胃蛋白酶酶解液2:胰蛋白酶酶解液3:1394蛋白酶酶解液4:木瓜蛋白酶酶解液

2.1.2超低分子量电泳(SDS-PAGE Tris-Tricine系统)

选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1394酶、木瓜蛋白酶四种酶酶解液与3kDa超滤后样品进行SDS-PAGE Tris-Tricine系统电泳,由图2可知各蛋白酶酶解液中多肽分子量分布均在14.4kDa以下,进一步说明酶解比较彻底。通过3 kDa超滤后,分子量分布均在3.3 kDa以下。并且1,2道比较发现胃蛋白酶酶解液超滤前后条带颜色均比较深,说明其多肽含量较高;其余各电泳道颜色均较浅,酶解、超滤后多肽含量较低。

2.2 定量分析

选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1394酶、木瓜蛋白酶四种酶酶解脱色液,酶解条件为6%加酶量、12%底物浓度、6 h作用时间、温度40℃、pH为各酶最适pH值(见表1),用小于3kD多肽得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综合比较各个酶的酶解效果。(见表2)

M:标准品1:胃蛋白酶酶解液2:胃蛋白酶酶解液超滤后3:胰蛋白酶酶解液4:胰蛋白酶酶解液分子量超滤后5:木瓜蛋白酶酶解液6:木瓜蛋白酶酶解液超滤后7:1394蛋白酶酶解液8:1394蛋白酶酶解液分子量超滤后

由表2可以看出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1394酶酶解后,小于3 kD的多肽得率都比较高,而木瓜蛋白酶小于3kD的多肽得率相对比较低。 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1394酶的多肽总含量都比较少,而胃蛋白酶的多肽含量比较高,说明胃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比较好。木瓜蛋白酶是植物蛋白酶,1394是微生物蛋白酶,猪血需要在人体内发挥作用,需要经消化道酶分解,而胃蛋白酶又是人体内主要的消化酶,综合起来评价,选择胃蛋白酶为最适蛋白酶。

3 讨论

猪血脱色液通过胃蛋白酶酶解得到小于3 kDa 的多肽总含量最高,达到20%,且分子量小于3 kDa的多肽得率高,达到88.86%。

木瓜蛋白酶和1394酶作为酶解效果的对照,其酶解液中多肽总含量和胃蛋白酶相比较少,且木瓜蛋白酶酶解液分子量小于3 kDa 的多肽得率较低;胰蛋白酶酶解液中多肽总含量较少。

猪血,经人体消化后得到的一些分子量小于10 kDa、3 kDa的多肽类,特别是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往往直接参与体内代谢而发挥功效。由实验结果可知,经胃蛋白酶酶解后的酶解液多肽总含量高以及小于3 kDa的多肽得率也高,效果最好,综合评价选择胃蛋白酶为最适酶解酶,这为以后的相关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猪血.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23

[2]Hyunn C K,Shin H K.Utilization of bovine blood plas-ma protei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giotensin I conversingenzyme inhibitory peptides[J].Process Biochemistry,2000,36:65~71

[3]叶苓.动物本草[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655

[4]余奕珂,胡建恩,白雪芳等.以猪血为蛋白源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业化学品,2004,12(18):10~13

[5]李勇.肽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23

[6]陈雅蕙.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第二版.北京:北京化学出版社,2005:108

[7]汪家政,范明.蛋白质技术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7~79

山蜡梅化学成分及其药用研究进展 篇6

山蜡梅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也是民间常用中药材之一。其提取的挥发油具有祛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用于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1]。山蜡梅叶具有浓郁的香味,其精油成分不仅具有镇痛、镇咳、祛痰作用,还能抑制食欲,明显减缓小鼠的体重增长,起到减肥作用[2]。此外,利用山蜡梅茶治疗的2 237例流感患者,有效率达85%以上,经上海中医学院验证81例,疗效达93.3%,对由感冒引起的发烧畏寒、眼结膜充血疗效最为显著[3]。本文就山蜡梅资源状况、化学成分、药理花效等研究结果作一综述,同时对观赏等其它用途进行了展望,为山蜡梅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天然资源状况

山蜡梅天然分布于安徽、福建、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西、云南、浙江等地,主产于江西德兴县大茅山,婺源县怀玉山区及安徽齐云山一带,垂直分布范围为300~800m。通常生长于高地稀林及石灰岩山地山坡、路边、溪边、疏林中。当地人称“香风茶”,习惯于用叶泡茶饮以防治感冒。

2 化学成分

目前,对山蜡梅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以挥发性精油为主,非挥发性成分研究甚少。挥发性化学成分又以山蜡梅叶油成分研究为多,其它器官中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

2.1 挥发油

竺叶清等[4]对蜡梅、山蜡梅、柳叶蜡梅和西南蜡梅4种植物花期与营养期叶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气相色谱比较,指出至少有8种成分是4个种共有的,即1,8-桉叶素(1,8-Cinel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柠檬烯(Lmonene)、芳樟醇(Linalool)、龙脑(Boreol)、樟脑(Camphor)和异龙脑(Isoborneol)。但不同植物或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其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这说明,针对不同的药用成分,其最佳采集时间应不同。刘力等[5]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蜡梅科7种植物叶的精油成分和含量,测得共有9种成分,即除了竺叶清等测得的8种成分外,还多了蒎烯(Pinene)。同时进一步证明不同种的精油种类与含量存在差异。此外,这8种成分与樟树叶油也十分类似[6,7],而樟油的用途极其广泛,在医药、化工、香精香料、保健等方面均开辟了利用途径,可为蜡梅科植物的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徐年军等[8]从山蜡梅挥发油中共分离出95个组分,已鉴定了72个组分,占挥发性成分的81.95%。相对含量最高的是脱氢香橙烯(7.97%),其次是(-)匙叶桉油烯醇(7.25%)、α-杜松醇(7.08%)、(+)匙叶桉油烯醇(6.19%)。其它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是:△-杜松烯(4.80%)、E-环氧金合欢烯(4.36%)、石竹烯(4.06%)、杉木醇(3.75%)、十六烷酸(3.66%)、(-)氧化石竹烯(3.37%)等。

2.2 生物碱

至今从山蜡梅中分离出的生物碱主要为蜡梅碱(Calycanthine)[9]。

2.3 黄酮类

山蜡梅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主要有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9],β-蜡梅酮(β-Oplopenone),3,8-二甲基-5-(1-甲基乙基)-1,2奈二酮(3,8-Dimethyl-5-(1-methylethy1)-1,2-naphthalenedione)和6,10,14-四甲基-2-十五烷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8]等。

2.4 其它成分

山蜡梅除富含挥发油、槲皮素、黄酮类、生物碱等有效活性成分外,还含有鲨肌醇(Scyllitol)[9],12种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7种维生素,尤其以Vc、铁、硒等含量为高,具有清凉排毒、防抗感冒、防暑解暑、助消化、止泻、减肥、消脂降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10]。

3 药用价值

山蜡梅在我国作为民间常用药,至少已有1 000年的历史。早在北宋年间江西民间就有使用食凉茶治疗和预防感冒的习惯,曾被誉为江西四大著名药材之一。近代对山蜡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也有不少研究,1977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山蜡梅叶”及其制剂“山蜡梅茶”[11]用于防治感冒、流行感冒,安徽、江西等地叫“香风茶”。其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止咳化痰、抗炎解热

刁成军等对山蜡梅叶的止咳化痰作用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叶能对抗由热板法和冰醋酸法对小鼠的致痛作用,减少氨水对小鼠致咳作用,增加大、小鼠的排痰量[12]。另据报道山蜡梅提取液还能对抗干酵所致的体温升高,其解热效果和传统的解热药阿司匹林相似,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3.2 抗菌、抗病毒作用

山蜡梅叶中所含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9],还能直接抑制、杀灭流感A3或副流I病毒,并对感染病毒人群有保护作用[13]。

3.3 降压作用

用山蜡梅总碱7mg/kg静脉注射,可使猫与犬血压下降40%,降压效应均维持在0.5h以上;山蜡梅碱C 7mg/kg给猫静脉注射,能使血压下降40%,作用维持在0.5h以上;碱A和B 10 mg/kg注射,能使血压下降20%,但5min内恢复[9]。饮用以山蜡梅叶制作的黄金茶可以预防感冒,并对高血压、高血脂有一定疗效[14]。

3.4 增强免疫功能

山蜡梅叶提取液具有免疫增强作用[13]。以山蜡梅叶制作的黄金茶还具有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的保健功能[14]。此外,山蜡梅还可以增强同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体液免疫、红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非异性和异性功能。

3.5 镇痛作用

山蜡梅叶的提取液可使冰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15]潜伏期延长,扭体反应出现次数明显减少,表明其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3.6 其它作用

山蜡梅中因含有烯烃类化学成分,如石竹烯、大根香叶烯[8]等,可广泛用于香料、食品工业、药物合成中间体等;挥发性醇类化合物具有令人兴奋的、调和性的玫瑰花香气味,而且具有抗腐败、抗滤过性病毒等特性,如芳樟醇、香叶醇和橙花叔醇等,而雪松醇则具有柏木香气。山蜡梅叶挥发油中含大量桉叶油,广泛用于重要的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医药等。此外,山蜡梅解毒汤能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目前临床上已开发了山蜡梅止咳露、山蜡梅滴丸等产品。

4 观赏价值

山蜡梅枝叶繁盛,四季常绿,叶片小于蜡梅,但带浓厚香味;花色金黄色且全株具诱人芳香,一般是二、三朵簇生于叶腋,在开花时,金黄色的花掩映在满树叶中,多了些秋的韵味,同时又为秋韵增添了可供品赏的佳品。因此,山蜡梅是优美的常绿观叶和秋季观花植物,可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又一树种。

5 展望

药用化学实训技能课程建设初探 篇7

1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教育模式继承传统的方式, 重共性, 轻个性, 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 特别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 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使上述情况越发明显。其原因可能为:现有的教学内容和后续课程脱节;教材建设滞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2 教学模式只传不授

教学模式只注重教会学生实训技能, 而缺乏应用性, 学生吸收知识缺乏综合联想能力, 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从而影响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之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和评价方法的不完善, 导致学生思想松懈, 部分学生上课缺勤, 实训预习不认真, 实训报告抄写他人数据, 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模式的改革

2.1 教学理念创新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把培养学生能力和教学理念相结合。

2.2 教学内容的创新模式

对于教学内容, 可根据工学岗位需求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进行有机整合, 并采用进阶式教学内容设计, 除计划课时内, 开设第2课堂 (计划外) , 把大学生创新课题、参与教师科研、职业资格培训均纳入其中。

2.3 开放式药用化学实训技能实训教学管理模式

实训室仪器设备开放, 正常教学安排外, 独立开放晚上或周末时间为学生开展实训和创新课题服务, 也为操作能力差的学生提供了训练机会。我院通过开放实训室提高了利用效率, 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药用化学实训技能热情。同时加强了实训室的科学管理, 使实训室使用更加合理[1]。

2.4 教学资源的创新模式

2.4.1 构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网络平台:

构建一个强大的化学网络化资源平台, 不仅要建立知识单元素材库, 如:化学基本概念、化学虚拟实训室、化学历史人物资料、药用化学案例等, 还要建立分类详细的知识点框架, 通过知识点素材设计为不同专业服务的知识点框架, 如设计药用化学实训技能, 其教学资源由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辅助材料构成, 另外搭建BBS交流平台、药学新闻动态、在线测试、试题库和实训等服务项目。通过化学资源平台建设, 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强大的网络在线资源基地和学习平台。

2.4.2 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

药用化学实训技能教师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又要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可采取“内培外引, 专兼结合”的原则。立足于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 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实训指导教师到其他高校或生产企业进行培训学习, 同时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高素质人才 , 多渠道聘请引进其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双师型”人才来校任教。

2.4.3 教材建设:

药用化学实训技能是专业的实践课程, 在教材内容建设上注重相关技术、方法和药典内容的吻合性, 在一些操作技能上保持和国标、企标的高度统一性, 与专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教材开发上与制药企业、科研部门和药品监督部门强强联合, 把最新的实训技能及时在教材上更新。但教材毕竟是静态, 而课程建设是动态发展的。

2.5 实训考核方式创新模式

实训操作考核成绩包括2次理论考核和2次实训操作考核, 理论考核和实训操作考核分别在期中和期末安排1次。理论考核以综合性实训内容考核为主, 实训考核为几个班级统一现场考核, 主考官由多名任课教师担任, 通过现场打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每次考核后纠正错误的操作, 并总结考核情况。另外把学生的职业素质 (人文素质) 和科学的实训态度也纳入考核。

3前景和展望

药用化学实训技能课程创新能力模式改革是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 需要循序渐进, 同时需要团队的合作。要大胆改革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和模式, 新的药用化学实训技能必须进一步整合无机、有机和分析化学实训, 增加创新能力的实训内容, 摈弃验证性实训内容, 这是药学药用化学实训技能课程改革的方向[2,3]。

药用化学实训技能课程内容改革, 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训内容和创新课题项目要注重时效性, 还要与药学专业有机结合, 并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也是课程创新能力模式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实训技能, 药用化学,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蔡自由, 陈任宏, 李永冲.高职药学专业基础化学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2 (2) :116-118.

[2]冯蛟.广告专业学生营销课程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 2008, 12 (11) :41-42.

药用基础化学 篇8

近20多年来, 南京大学谭仁祥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我国重要药用植物成分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基础研究。长期以来, 他们深入系统地研究了菊科、玄参科、大戟科等220种传统用途明确且具自然竞争优势的重要药用植物的内含物, 揭示了其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 发现了大量有生物学功能和 (或) 化学系统学意义的新成分, 并阐明了相关化合物的光谱学规律和生物活性特点, 从中发现了能耐受干旱、寒冷等非生物胁迫的药用植物富含黄酮成分以及可抵御生物胁迫的药用植物富含萜类成分, 且部分具有显著的抗菌、抗虫、抗癌等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化学系统学特征, 为我国的新药创制积累了大量重要的科学数据, 促进了我国植物资源学、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并为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贡献。

同时, 研究项目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08篇, 其中84篇发表于领域重要刊物上。截至2006年2月, 论文已被正面他引2430篇次, 其中被"Chem.Rev."等国际著名SCI刊物他引1892篇次;单篇最高他引163篇次, 其中SCI他引138篇次。谭仁祥还因其对本领域的学术贡献于2007年获得英国皇家化学会的"天然产物报道报告奖", 是获此奖项的首位亚洲人。2009年, "若干重要药用植物的成分研究"已经通过了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评审。

上一篇:思维导图教学小学数学下一篇:外侧小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