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实习

2024-06-10

药用植物学实习(精选12篇)

药用植物学实习 篇1

摘要: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本文就野外实习前应做好的人员准备、物资准备和实习动员等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旨在为同行和初次进行野外实习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准备工作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该专业的课程中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1]。野外实习作为直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植物器官形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药用植物分类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的认知范围均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通过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因而野外实习成为药用植物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实习效果,实习前应做好准备工作,以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3]。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员准备

实习队伍由教工和学生组成,教工人员、班委成员及实习小组组长分别履行相应职责。

1.1 教工队伍

教工队伍由领队教师1名、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1名组成。此外,在实习地点及其附近缺少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备随队医生1名。

领队教师做好经费的预算和落实,负责对实习进行总体安排,同时履行指导教师职责。指导教师人数根据实习班的学生分组数确定,每个实习小组配备指导教师1名,负责指导小组学生采集、制作及鉴定植物标本,并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考核任务。辅导员老师学生管理经验丰富,对实习班级情况熟悉,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随队医生负责实习期间师生的医疗工作。

1.2 实习学生

对参加实习的班级进行学生分组,一般每15~18名学生分为1组,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并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同时还应注意将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分配到各组,以发挥他们的组织和带头作用。由每组学生分别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组长和副组长应由男、女生分别担任,以方便组织和管理本组学生。组长和副组长的主要职责有领(借)取、发放、保存、归还实习期间所需采集工具和工具书等物资;负责对组内学生进行分工,以便有效地完成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等实习工作;及时向本组成员传达有关通知,及时向老师汇报组内成员有关情况,如失散、生病等;清点人数,以保证集合、出发及采集标本过程中组员的安全等。班委负责班级分组并对整个班级履行上述有关责任。

2 物资准备

物资准备主要包括实习工具准备、生活物质准备及健康保健用品准备3个方面。

2.1 实习工具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保证实习顺利、有效地进行,所有参与实习的人员应分别根据各自任务,认真做好实习工具的准备工作。

2.1.1 教工队伍

领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应共同准备好如下工具:(1)植物检索工具,如《河南植物志》1~2套、镊子、手持放大镜等;(2)展示采集标本供学生学习时,需准备记号笔和稿纸等;(3)实习考核用品,如植物种类识别考试用纸以及编制植物名录统一用纸等;(4)数码相机。

2.1.2 实习学生

各实习小组准备的实习工具主要包括采集工具和相关工具书。(1)领取的采集工具主要有标本夹、绳子、吸水草纸、采集箱和编织袋、枝剪、小镐、标本号牌、手持放大镜、大小纸袋(供采集种子用)、野外记录本等,以备采集、压制、观察标本及记录之用;此外,每位参加实习的学生还应准备铅笔、中性圆珠笔及橡皮等,如有数码相机,最好携带备用。(2)相关工具书可从图书馆借取,包括《河南植物志》、《中华本草》等各1套,用来检索、对照原植物并查阅其药用部位和功效;为方便复习某些植物学基本概念,各小组还应准备《药用植物学》教材1~2本。

药学植物学野外实习虽不使用精密仪器,但以上实习工具的缺少或损坏,都不利于实习的顺利进行,相关人员应仔细清点所备工具是否齐全。各实习小组在领取采集工具后,还应检查其能否正常使用,如标本夹的木条有无断裂、松动,枝剪是否锋利及错口、开合是否自如,绳子长度是否合适等。

2.2 生活物质准备

生活物质的准备包括需要统一解决的交通、食宿问题及实习人员的个人生活物质准备两个方面。

2.2.1 交通和食宿安排

确定具体实习日期后,应事先安排好交通和食宿。(1)交通安排:交通安排主要是实习用车的安排。应明确车辆到达学校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前往实习地点的具体出发时间。如遇雨水较多的天气,还应提前咨询前往实习基地的交通情况,如有无路面塌方、山体滑坡等,以便选择合适路线,顺利到达实习基地。实习结束时,还应提前联系返校车辆。(2)食宿安排:联系教学实习基地并告知参加实习的教工、学生人数以及各自男女比例等,以便基地能做好食宿准备,实习人员到达后能及时入住和用餐。此外,还应了解实习学生中有无少数民族学生及其人数,妥善解决其用餐问题。2.2.2个人生活物质准备个人生活用品主要包括衣物、餐具及水壶(统一从学校领取军用水壶)、洗漱及清洁用品、雨具、手电筒等。此外,在从学校前往实习基地的途中及返程途中,根据路程长短和自身需要准备食物和饮用水。所备衣物应适于野外活动(为避免植物划伤及蚊虫叮咬等,服装为长袖上衣和长裤),并备换洗衣物;由于我校实习基地在山区,夜间和阴雨天气有较大降温,因而可根据当时气温条件和自身身体状况,准备合适的保暖衣服;准备拖鞋一双,以备洗澡之用。

2.3 健康保健用品准备

该类用品主要包括感冒用药(如伤风胶囊)、肠胃疾病用药(如诺氟沙星胶囊)、扭伤及划伤等损伤用药(如红花油、创可贴等)、防蚊虫叮咬用品(如花露水、风油精等)及温度计等。此外,个人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准备所需的药品,如晕车者应准备晕车药等。

3 野外实习动员大会

为使学生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有正确、全面的认识,野外实习前由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动员工作[4,5]。动员大会上应使学生明确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3.1 实习基本安排

实习起止时间、实习地点及其自然和社会概况、实习期间的食宿安排、出行方式及具体时间。

3.2 端正野外实习认识和态度

首先,明确实习目的及意义、内容、方法、实习应达到的要求及考核的方式,充分重视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并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准备。其次,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克服野外食宿条件差和野外活动强度大等困难。再次,发扬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精神。

3.3 学生分组安排及实习物资准备

学生的分组要求及班委、组长(副组长)应履行的职责。实习物资包括需要准备的实习工具、生活物质及健康保健用品等物资。

3.4 遵守实习纪律,维护学校和个人良好形象

由于野外实习的特殊性,在纪律性方面,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增强时间观念,及时集合和出发;前往实习基地和返校时,按照安排乘车,有组织、有秩序地装卸行李;实习期间,尊重当地群众和风俗,避免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增强集体观念,不得擅自离队和单独行动;爱护住所室内物品,安全用电;爱惜粮食,避免浪费;按时作息,保持精力旺盛。

3.5 增强安全意识[5,6]

实习人员野外期间除认真对待实习外,更应注意人身安全。采集标本时,应穿长袖和长裤,上衣应颜色鲜明;按照指导教师带领路线行走,不得擅自离队,不到危险地段采样;山林中行走,组员之间距离不可拉得太远,随时保持联系,以免走失;注意山间公路来往车辆,不在公路转弯处及滑坡处停留;在不熟悉山林中采集标本,应以木棍等探路,防备遇到蛇等动物及兽夹,并折断树枝或在树枝上挂草环做标记,以防迷路后能顺利返回;攀登陡峭山路,注意落石伤人;外出采集标本时,食物、饮用水及药品等宜各自携带;不可随意采食野生果实,以免中毒;阴天外出采样,应携带雨具,并选择容易行走的路线;雨天不外出采样;傍晚散步避免单独外出,不到距驻地较远的地方去,天黑前及时返回。

3.6 保护资源与环境[6]

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时,达到制作、识别标本的目的即可,不可滥采滥挖,破坏植被;采挖根部入药植物后,将土壤填回坑中并踩实,以保持水土;消除火灾隐患,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废弃食品袋等垃圾统一带回驻地处理,废弃的植物标本禁止丢弃在公路上。

总之,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野外实习的效果。因而,参与实习的师生应周密组织、明确责任,积极认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野外实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澍.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林美珍.直观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65-66.

[3]何先元,李开萍,王刚.《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技巧探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174-175.

[4]许亮,王冰.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特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55-156.

[5]詹若挺,潘超美,黄海波,等.《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和实施[J].药学教育,2002,18(3):45-46.

[6]张永忠,刘嵩.浅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2):134-135.

药用植物学实习 篇2

中)

(宋体小初号字加粗居

中 药 科 学 系(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班 级:

姓 名:

年 月 日

药用植物学实习报告(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指导教师: XXX(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宋体加粗四号字,空两格)

ⅩⅩ(空两格,宋体四号字)

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宋体加粗四号字,空两格)

ⅩⅩ(空两格,宋体四号字)

三、实习的内容(宋体加粗四号字,空两格)

ⅩⅩ(空两格,宋体四号字)

四、实习的体会(宋体加粗四号字,空两格)

ⅩⅩ(空两格,宋体四号字)

药用植物学实习 篇3

关键词:药用植物;教学方法;野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35-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的基础课。是否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将直接影响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商品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内容分为上篇植物组织学和下篇药用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我校自中药学专业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在神农架、九宫山、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要求同学们识别200种以上常见药用植物,掌握这些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以及一些重点科的特征;熟悉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主要功用;了解植物形态的描述方式及其生长习性、生境和分布,等等。为保证野外药用植物实习的质量,同时在野外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好当地野生资源和植被,要求我们对野外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周密的设计和准备。下面介绍我们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掌握重点科的特征识别植物

药用植物有成千上万,学习只能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点。药用植物常集中分布在几个重点的科,通过观察具体药用植物的形态掌握重点科的特征,又在掌握科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掌握识别一些具体的药用植物的个性特征。在现场的教学讲解中,要力争少而精,重点讲解那些最关键的识别特征,而其他的特征只作一般的了解。例如蓼科植物的重要识别特征为: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全缘;具膜质托叶鞘。小坚果,部分或全体包于宿存花被内。其中膜质托叶鞘是观察的重点。在掌握了这些共性特征后,就容易区别开当地各种蓼科植物,如虎杖:直立草本或小灌木状,茎中空,全身有紫斑;戟叶蓼:叶戟形;金线草:叶大阔椭圆形,花序长如金线;何首乌:缠绕草本,叶片心形长柄;掌叶大黄:多年生粗壮草本,基生叶大型,有长柄,掌状中裂;荭蓼:托叶鞘上部革质外展成环状,有缘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穗状,花色粉红或玫瑰红色。豆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荚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荚果。根据花的形态和花瓣的排列又分为3个亚科:含羞草亚科(花辐射对称,雄蕊常多数),云实亚科(花两侧对称,花瓣上向覆瓦状排列);蝶形花亚科(花冠蝶形,常二体雄蕊,花瓣下向覆瓦状排列)。在掌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亚科的药用植物。如含羞草亚科的合欢,二回羽状复叶,小叶线状矩园形,头状花序,花萼、花瓣小,花丝细长,淡红色。云实亚科的紫荆,单叶,圆心形,假蝶形花冠,簇生茎杆,枝上;决明,羽状复叶具小叶3对,种子近菱形。蝶形花亚科的药用植物特别多,达200种以上,相似性也高,要一一区分。如乌拉尔甘草为多年生直立草本;茎带木质,奇数羽状复叶,两面被白色短毛和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红或紫蓝色,旗瓣有短柄,翼瓣和龙骨瓣具长柄。荚果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外面密布刺毛状腺体。膜荚黄芪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上面近无毛,下面伏生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至淡黄色,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膜质,有长柄,被黑色短伏毛。槐为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荚果念珠状;苦参为半灌木,主根粗壮、断面黄白色、味苦,奇数状羽复叶,总状花序顶生并于顶部腋生,雄蕊10枚、离生、仅基部连合,荚果圆筒状,种子间缢缩,呈不明显的念珠状;其他如田皂角和山扁豆的雄蕊不成束,田皂角荚果节落,山扁豆的荚果从腹缝线裂开等。再如唇形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茎方形,叶对生,无托叶,花冠唇形,2强雄蕊,4枚小坚果。”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种植物的特点,如黄芩为草本,叶狭披针形,全缘,下面有腺点,花序顶生,密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半枝莲小草本,叶卵状披针形,有齿,花单生于茎枝上部的叶腋,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花萼上唇背部有盾片。丹参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下面密被毛,轮伞花序组成顶生总状圆锥花序。夏枯草的花聚积呈穗状,风轮菜的花聚生叶腋呈轮状。

二、掌握特殊繁殖器官的形态特征识别植物

某些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彰显了它们鲜明的个性,在野外实践的期,如果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非常醒目和特殊的,可充分运用这些繁殖器官的特征来掌握药用植物的识别。例如:虎耳草科的落新妇,长圆锥花序顶生,密生褐色长毛,开白花,很远就能发现。报春花科珍珠菜,总状花序顶生,倒圆锥形,向下微弯,开白花,似狼尾巴。虎耳草科黄水枝,总状花序顶生,长达20cm,花白色或淡红,硕果两片不等大,长的似勺状。人心药,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二型,孕性花白色至淡紫色。伞形绣球,伞形花序式聚伞花序顶生,花异型,放射花具4枚大的白色萼片。百合科萱草,花茎从叶丛间抽出,高于叶,顶端成疏生圆锥花序,鲜黄色、紫红色、漏斗状两性大花。大戟科铁苋菜,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合时如蚌。

三、掌握营养器官的特殊特征和重要共性特征

在野外实践时期,如果药用植物没有繁殖器官,需要单纯凭营养器官进行识别,常必须逐一介绍和掌握这些植物的识别要点。如果营养器官的特征是特异的,便于识别,就需要掌握。例如:蔷薇科龙牙草的叶为参差羽状复叶,棣棠花的叶狭卵形,叶脉下凹,有重锯齿;木兰科鹅掌楸的叶似马褂;唇形科长管活血丹的叶对生,似铜钱,等等,这些特征有利于这些植物的识别。还有很多营养器官的特征是具有较大范围共性的,例如茎是直立还是匍匐或攀援,是方茎还是圆茎;叶是单叶还是复叶,是互生、对生或轮生,是网脉、弧形脉或平行脉;有无乳汁;有无毛绒或腺体;有无特异气味,等等。虽然这些特征非某一种植物特有的,但在一个具体的地区和具体的植物群落,也能依据这些特征把一些药用植物与常见容易混淆的其他植物区别开。如聚花过路黄是直立或斜升的茎,过路黄是匍伏的茎;徐长卿、毛茛等的根是马尾状,天门冬、百部等的根是快状,桔梗、沙参等的根是圆锥状,麦冬、淡竹叶等的根中间膨大呈肉质等等;唇形科、玄参科、爵床科及马鞭草科等部分植物的茎方形,其他大部分植物的茎为圆形;黄精、玉竹的地下茎为根状结节,百合、石蒜为鳞茎;马鞭草科大青、臭牡丹等有特殊臭味等等,这些特征针对特定形状的植株,也能识别很多植物。在多数情况下,还需要有选择性地把这些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某些植物较特殊的特征。但在实际实践中,需要掌握的和记忆的特征宜少不宜多。如萝藦科耳叶牛皮消单叶对生,叶基心形,有乳汁;大戟科白乳木叶呈不对称倒卵形,背面边缘有腺点,有乳汁;省沽油科野鸦椿小枝及芽红紫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边缘有细锯齿,白色,枝叶揉碎后有臭气。这些特征组合,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四、对易混药用植物分组进行比较

蛇莓、三叶委陵菜和蛇含等属蔷薇科药用植物,均为复叶,花黄色,5瓣,叶形极为相似。其中蛇莓和三叶委陵菜均为掌状三小叶,蛇莓茎匍分枝,花单生叶腋;三叶委陵菜茎直立,聚伞花序;蛇含为掌状五小叶,茎直立或斜上,聚伞花序。多花黄精与玉竹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均为单叶互生,茎直立,植株较相似,其中多花黄精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5朵,根茎不规则结节状;玉竹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根茎细长圆柱形。菝葜与牛尾菜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叶和叶脉较为相似。但菝葜为木质攀援小灌木,茎上有刺,叶柄扁,上端有卷须;牛尾菜为草质攀援藤本,茎上无刺,叶柄基部有卷须。牛尾菜又与粉背牛尾菜较为相似,但牛尾菜叶下表面绿色,全体无毛;粉背牛尾菜叶下面苍白色,有微柔毛。紫萼与玉簪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和叶形极为相似,但紫萼叶较窄小,花紫红色,较小,苞片1枚;玉簪叶较宽大,花白色,较大,苞片2枚。通过分组比较使共性和个性更加明了清晰,进而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五、运用图片库进行复习和预习

紧张的野外实习结束后,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和内容会逐渐遗忘。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应用和教研室老师多年的努力,我们已建立400余种1200余张图片库,这些图片有花、果实、种子、叶及重要特征的特写及植物的全景,有利于同学们预习和复习。

通讯作者:陈科力,男,博导,教授。

药用植物学实习 篇4

药用植物学是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植物生产类课程的基础。药用植物学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因为认识不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及和后期专业课的联系而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药用植物学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并可学习和掌握一些中药方面的基本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因此,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认真分析了农业院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在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渗透于药用植物学的野外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加强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的联系

教师在带教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识别药用植物,还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药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了解药用植物的分布特点、分布种类以及植物的群落特点,了解生态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水、太阳辐射等对药用植物的影响,以便有利于掌握药用植物野生变家种的各个因素,更好地服务于人类[1]。因此,学生在记录药用植物采集卡时,不但要记载药用植物种的识别特征,也要记载当地的气候特征和植物生长的周边环境特点。如野生的款冬,让学生记录其群居生长的周边环境特点,然后再和驻地附近当地人栽培的款冬进行比较,从而对野生变家种有感性的认识。

根据中药资源的采收原则,对于实习地点蕴藏量较大的药材如益母草、碎米桠(冬凌草)等进行采收,实习结束后带回实验室,为后期的中药药剂学等实验提供材料,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专业兴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杜绝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用于复习和练习制作标本,这样既能保证标本制作练习,又可避免重复浪费,保护了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经过严格控制和指导,学生既养成了做事严肃认真的态度,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2 加强与中药学的联系

在中药资源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在野外实习时,不仅教会学生原植物基原的识别,还要对每种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等进行介绍。一些药材除了传统的药用部位之外,对近年来其他非药用部位的开发状况加以讲解,以便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和开发中药资源。如丹参的茎、叶和花就含有与根部相同的酚性物,地黄的叶、花、果实也可入药,忍冬藤、杜仲叶、山楂叶作为药用部位也已载入药典,银杏叶作为保健茶也已经进行开发利用[2]。另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增加了河南道地药材的介绍,如鬼箭羽、旋覆花、连翘、商陆、独角莲(禹白附)、金银花、辛夷、丹参、白芷(禹白芷)等[2],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将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和用途穿插在分类中介绍,不仅可以加深科属特征以及相同科属其他植物的认识,又可以为将来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 加强与中药鉴定学的联系

药用植物的知识与中药鉴定的基原鉴定、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好药用植物学知识对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药中植物药占较大比例,不仅存在异物同名或同物异名(如泽兰,可以引导学生从原植物的科属和形态特征去区分,如“四大怀药”中的怀地黄、怀牛膝入药的是栽培的原变种而不是野生的地黄和牛膝),还存在一种药材多个基原植物的现象[3](如地榆,可以根据二者在叶形态上的主要区别特征联系到药典收录了地榆和长叶地榆两个基原植物,长叶地榆是地榆的变种)。在见到商陆时,根据根横切面的异常构造,联系人参伪品来说明此特征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通过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其在中药鉴定上的基础地位,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4 加强与药用植物栽培学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分类、资源、生境、分布、形态等方面知识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学习的基础。可以由分类和资源联系药用植物栽培中引种、品种选育等内容进行讲解;由生境和分布可以联系药用植物栽培管理措施进行讲解;可以由形态联系栽培上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调控技术等进行讲解。如野生的忍冬,可以联系河南道地药材密银花的生产情况对药用植物的植株调整(修剪)进行讲解,由此还可以联系野生忍冬和栽培忍冬的主要区别。对于蕴藏量较大的药用植物,适当采集,带回药用植物标本园进行种植,让学生自己种植,自己管理,不仅培养了专业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通过药用植物知识与中药栽培知识的穿插与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专业技能。

5 加强与药用植物育种的联系

牛膝、地黄、柴胡、丹参等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标本园有不同的栽培类型,带教老师联系实际对这些药用植物目前的育种概况进行讲解,适当讲述这些品种的特点,如株型、产量、品质等差异,让学生了解其生长特性,形态差异,繁殖方式等,如牛膝,河南怀牛膝主要有风筝棵和核桃纹两个农家品种,风筝棵株型紧凑,产量高,品质优,核桃纹株型松散,主根细长,种子繁育有秋子、蔓薹子、秋蔓薹子3种;怀地黄有85-5、北京1号等品种,其中85-5是利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的,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药用植物育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总之,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人类医疗观念的改变和对中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原来野生的中药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中药学的知识范围需要扩充等形势下产生的[4]。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是农学与中药学的交叉学科,既有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又有农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让学生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就了解中药学科的发展动态,正确理解有关植物生产类的课程,明确植物生产类相关课程在中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更深一步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就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具备中药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对植物生产类相关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掌握。

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红瑞,兰金旭,高致明,等.河南省常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108-110.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药用植物学论文 篇5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

摘要: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 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 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 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 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 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 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 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 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 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 结论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 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关键词:

法定药用植物;蕨类法定药用植物;植物基源考证

“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首先在《中国法定药用植物》一书 提出,后笔者对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法定药 用植物指历版国家标准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版地方标准及 其附录收载的药材饮片的基源植物。植物由于分类系统的变化、种等级分类群的改变、种的鉴定和归并等原因,造成同一植物有 多个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的状况,法定药用植物情况也是如此,这 也是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之一。以往有学者对不同地区、不同民 族对同一药材使用植物种类不同,同一药材名称各异或同一名称 实际药材不同等情况进行过系统考证,但尚未见文献或着作对药材 的植物基源由于分类鉴定等原因造成的混乱情况进行过考证研究 .为此,笔者收集了我国以中国药典为代表的收载药材的各类国 家标准、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药材标准120余册,对这些 标准收载药材的植物基源进行考订归纳。现首先报道蕨类法定药 用植物基源考证的情况。

1、蕨类法定药用植物考证概况

我国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共有27科88种,经考证,其中53种基源 鉴定清晰,标准所用名称正确规范,不同标准间使用相同的中文 名和拉丁学名,所用拉丁学名和中文名与《中国植物志》或Flora of China(以下简称FOC)相同,如扁枝石松Diphasiastrum complanatum (L.)Holub、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Beauv.)Spring、贯众Cyrtomium fortune J.Sm.等。而35种 植物基源在分类变化、种等级鉴定、中文名称或拉丁学名等方面 存在问题,其中由分类系统的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5种,由于种等 级分类群的意见分歧或种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的拉丁学名混 淆的11种,另有中文名称的误用,把中文别名当做正名或把中文 植物名和药材名混淆的共19种。

2、分类系统的变化

石松科垂穗石松Lycopodium cernuum L.收载于湖南药材1993 、四川药材等;灯笼草Palhinhaea cernua(L.)Franco et Vasc.收载于湖南药材;而《中国植物志》收载垂穗石松 Palhinhaea cernua(L.)Vasc.et Franco.石松科有灯笼草属和 垂穗石松属,秦仁昌(1978)分类系统和秦仁昌、吴兆洪(1991 )分类系统以前者命名,而《中国植物志》以后者命名 , 两者实 为同一属Palhinhaea Franco et Vasc.但FOC、Christenhusz线 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等系统又把垂穗石松属并入石松属 Lycopodium L.,故使该属的名称复杂化,其实,上述标准和植物 志收载的3个名称为同一种植物。灯笼草属中文名采用时间较早, 现《中国植物志》的垂穗石松属一名现使用普遍,故以采用该名 较好,另该种为该属的模式种,故名称采用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L.)Vasc. etFranco为好,考虑到灯笼草一名在以往使 用时间较长,可将灯笼草作为别名。

石松科藤石松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 Holub ex Dixit收载于广西瑶药一卷和贵州药材等;藤 子石松Lycopodiastrumcasuarinoides(Spring)Holub.ex Dixit 收载于广西药 材; 石子藤石松Lycopodiumcasuarinoides Spring收载于四川药材1977Lycopodium L.为石松属 Lycopodiastrum Holub.ex Dixit为藤石松属,此在秦仁昌分类系 统、《中国植物属志》、《中国植物志》中均如此分 类,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2011)等系统把藤石松 属并入石松属Lycopodium L,故出现了Lycopodium casuarinoides Spring一名,上述标准收载的3个名称实为同一种 植物。秦仁昌(1978),秦仁昌、吴兆洪(1991),《中国植物 志》和FOC分类系统均把藤石松属作为独立的一属,中药标准中亦 多采用Lycopodiastrum Holub. ex Dixit这一属名,另藤石松为 藤石松属的模式种,故认为名称应 采 用 藤 石 松 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 Holub ex Dixit,石 子藤石松为别名,藤子石松为不规范名称,不应采用。

木贼科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收载于福建 药材和上海药材1994附录;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a (Desf.)Boerner收载于部颁标准藏药1995附录。秦仁昌分类系 统和《中国植物属志》中木贼科有问荆属EquisetumL和木贼属 Hippochaete Milde两属,《中国植物志》把此二属合并为木贼属 Equisetum L一属,现代分类系统均按《中国植物志》的归属方式 处理,上述标准收载的两名称实为同一种,认为该种拉丁学名以 采用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为好。另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有植物中文名亦为节节草Commelina diffusa Burm. f.,应注意区别。阴地蕨科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 ( Thunb.)Sw.收载于药典1977等;阴地蕨Scepteridiumternatum (Thunb.) Ly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薄叶阴地蕨Scepteridium daucifolium (Wall. exGrev.) Ly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 而《中国植物志》收载薄叶阴地蕨Botrychium daucifoliumWall. 阴地蕨科在秦仁昌分类系统和《中国蕨类植物属志》中,均有小 阴地蕨属Botrychium Sw假阴地蕨属Botrypus Michx和阴地蕨属 Scepteridium Lyon三属,195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阴地蕨科 仅有阴地蕨属一属,即上述3属的拉丁属名均归至阴地蕨属 Botrychium Sw.;FOC、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的现 代分类系统亦均将3属归至阴地蕨属Botrychium Sw.一 属,且把 阴地蕨科并入瓶尔小草科。故Botrychium ternatum (Thunb. )Sw.和Scepteridiumternatum(Thunb.)Lyon.实为同一种, Botrychiumdaucifolium Wall.和Scepteridium daucifolium (Wall.ex Grev.)Lyon.亦为同一种。故认为该2种的名称应分 别采用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和薄叶阴地蕨 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

3、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

卷柏科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 Grev.) Maxim.收载于中国药典版和中国药典版等;垫状卷 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Beauv.)Spr.var.pulvinata Alston收载于贵州药材1965.垫状卷柏作为一个独立的种早在 1859年就已经确定,其间虽有研究认为其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的变种,但因形态与卷柏区别明显, 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目前已经没有争议,且中国药典等大部分标准收 载的拉丁学名均为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Grev.) Maxim.,《中国植物志》亦采用该拉丁学名,故应定论用此拉丁学 名。木贼科笔管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subsp.debile (Roxb.ex Vauch.)Hauke收载于广西壮药2011二卷;节节草 Equisetum debile Roxb.收载于北京药材;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Roxb.收载于部颁标准成方九册1994附和福建药材2006.该 种中文名应为笔管草,节节草系误用 ,节节草为笔管草的原亚 Equisetumramosissimum Desf,应予纠正。关于本分类群等级的处 理,目前尚有争议。《中国植物志》作者经过对国内各主要标本 馆所藏大量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有关 标本为很典型的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但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的有关标本则很难确定是Equisetumramosissimum Desf.还是Equisetum debile Roxb.ex Vauch.故《中国植物志》赞成R. L. Hauke(1962)的观点,即对本分类群采用亚种的概念。考虑到本分类群等级的处理尚有争议,国内许多地方植物志如《浙江植物志》等仍采用种的概念,且中药材标准亦大多作为独立的种收载,故宜用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 Roxb.ex Vauch.的表述为宜。海金沙科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1977、1985、1990、1995、、部标成方十册1995附录等;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 R. Br,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附录和中国药 典2015附录等; 狭叶海 金 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收载于福建药材2006和湖南药材2009;小叶海金沙Lygodium scandens(Linn.)Sw收载于广西瑶药2014一卷等。对上述相关植物,《中国植物志》收载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狭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和小叶海金沙Lygodiumscandens (Linn.)Sw.3种,其中Lygodium scandens(Linn.)Sw.和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实为同一种植物小叶海金沙,前者为正名,后者为异名;FOC把其拉丁正名和异名互换,变为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而把Lygodium scandens(Linn)Sw.作为小叶海金沙的异名。另FOC把 狭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并入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合为一种。

据《中国植物志》载,狭叶海金沙与海金沙的区别为不育羽 片的末回小羽片掌状深裂,裂片长而狭,能育羽片有不育的长尾 头实际海金沙的形态变异很大,其植株下部明显具有狭叶海金沙 上述特征,故仅凭局部的标本,就定种狭叶海金沙,依据不足, 认为FOC把狭叶海金沙并入海金沙是合理的。小叶海金沙与海金沙 有明显区别,其末回小羽片形小,通常为三角形钝头,叶为薄草 质,叶轴藤本状,粗健;小叶海金沙的2个种加词scandens和 microphyllum在不同的标准均有使用,考虑到后者为中国药典附 录收载,影响力较大,且FOC比《中国植物志》在国际上有更大的 影响力,故认为小叶海金沙以采用拉丁学名Lygodium microphyllum (Cav.) R. Br.更好。鳞始蕨科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Linn.)Max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乌蕨Stenolomachusanum(Linn.)Ching收载于药典1977等。乌蕨属在秦仁昌分类系统及《中国植物志》中均采用拉 丁名Stenoloma Fēe,但据现代研究,该拉丁名不符合命名法,故FOC、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及张宪春系统等均将其属名纠正 为Odontosoria Fēe.尽管Stenoloma Fēe的命名不合法,但并不影响实际使用,据文献查阅结果,目前除个别蕨类植物分类文献外,其他罕见有使用Odontosoria chinensis这一学名者,而tenolomachusanum这一学名使用最广 ,收载的标准亦以使用这一学名居多,且也是《中国植物志》使用的正名,故认为在中药材的基源中,乌蕨以使用 Stenoloma chusanum (Linn.) Ching这一学名为妥。蹄盖蕨 科单叶双盖蕨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收载于广西药材1990;《中国植物志》中单叶双盖蕨的拉丁学名Diplaziumsubsinuatum(Wall.ex Hook.et Grev.)Tagawa,而把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作为异名收载。目前植物分类普遍的观点亦与《中国植物志》相同,且在实际研究应用时,亦多使用Diplaziumsubsinuatum (Wall. ex Hook. et Grev.) Tagawa一名,故认为法定药用植物基源中亦应使用这一学名。凤尾蕨科剑叶凤尾蕨Pteriscretica L.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按《中国植物志》该拉丁学名的原植物为欧洲凤尾蕨,欧洲凤尾蕨分布于欧洲及非洲,我国不产;而剑叶凤尾蕨的拉丁学名为Pterisensi formis Burm.,该种生海拔300米的林下,产海南(崖县、南山岭),也产于印度北部、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贵州不产,与欧洲凤尾蕨不同种。另有欧洲凤尾蕨的变种凤尾蕨,形态与前者相似,曾有误定为欧洲凤尾蕨者,故《中国植物志》凤尾蕨项下特列一误定的拉丁学名Pteriscretica auct. non L.凤尾蕨在我国分布广泛,贵州的印江、独山、桐梓、遵义、雷山、贵阳、清镇、平坝、安顺、毕节、大方、安龙、德江等地都有分布,故疑系把凤尾蕨误定为欧洲凤尾蕨。肾蕨科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inn.)Trimen收载于广西壮药2011二卷。但FOC采用了Nephrolepis cordifolia (Linn.) C. Presl这一学名,而把该标准采用的拉丁学名作为异名处理。认为该标准采用的这一学名为分类着作如《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等所普遍采用,学术论文中亦多使用该学名,故认为法定药用植物中仍 应 使 用 肾 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inn.)Trimen这一学名。槲蕨科中华槲蕨Drynaria baronii(Christ.)Diels收载 于药典1977、药典1985、药典1990等。中华槲蕨一名在《中国植物志》、FOC、《西藏植物志》等均未见,《中国植物志》收载秦岭 槲 蕨Drynaria sinica Diels, 其中有异名Drynaria baronii (Christ.)Diels,FOC收载秦岭槲蕨Drynaria baronii Diels,故三者实为同一植物。

考虑到该种分布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用秦岭槲蕨更切 合实际分布。中国药典等标准皆使用Drynaria baronii Diels这 一拉丁学名,故该种宜采用秦岭槲蕨Drynaria baronii Diels这 一名称,中华槲蕨可作为别名。槲蕨科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J.Sm.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1977、和2015等。槲蕨的拉丁学名除上述标准收载的外,尚有Drynaria roosii Nakaike,且为《中国植物志》和FOC的正名,在分类学上以后者使用更多,但在中药学领域,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这一学名使用更为普遍,如中国药典和贵州、内蒙古、新疆 、西藏、台湾等省区的药材标准均使用这一学名,《浙江植物志 》等一些地方志亦使用这一学名,为了避免混乱,在法定药用植 物中仍应保留使用这一拉丁学名。石松科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L.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和中华药典1930等。按Lycopodium clavatum L.的原植物为东北石松,而石松的拉丁名为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exMurrey.根据中国药典1977对该药材叶大小的描述 , 认 为 上 述 标 准 收 载 的 植 物 应 为 石 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ey.卷柏科毛枝卷柏Selaginella braunii Bak.收载于《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按毛枝卷柏的拉丁学名为Selaginella trichoclada Alston,而Selaginella braunii Bak.为布朗卷柏的拉丁名,从该标准描述该药材茎分枝有毛等特征分析,该种应为毛枝 卷柏Selaginella trichoclada Alston.讨论蕨类植物种类众多,总数达12000多种,不同的分类系统科属概念差别较大,尤其是属等级分类系统变化时,会导致种拉丁学名的改变,出现一种蕨类植物使用多个拉丁学名的情况。且某些属的蕨类植物形态相似,种鉴定或种等级分类群意见相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导致了蕨类植物基源的混乱,尤其是中药专业者对植物分类的变化状况掌握不全,应用到中药材后更容易出现问题。现结合植物分类和中药材标准两方面内容,把中药材标准收载的88种蕨类植物的基源行了查考,基本厘清了这些蕨类植物标准收载和基源的变化状况,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相信会对来源于蕨类植物的中药材植物基源的正本清源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维良,马临科,郭增喜,等。中国法定药用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381.

[2]ZHAO W L.Dissertation on the legal medicinal plants [J].Chin J Mod Appl Pharm(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 34(9):1361-1364.

[3]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543.

[4]湖南省中药材标准[S]. 1993: 158.

[5]四川省中药材标准[S]. 2010: 353-403.

[6]湖南省中药材标准[S]. 2009: 91-250.

[7]张宪春,张丽兵。中国植物志・第六卷(第三分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58-236.

神奇的药用植物——天麻 篇6

天麻别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为兰科天麻属植物,以块茎入药。性平味甘,具有熄风定惊的功效。主治小儿高热惊厥、肢体麻木不仁、偏头痛、眩晕、高血压、头晕失眠等症。天麻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陕西、安徽等地,其中以四川分布最广。此外河北、河南、山东及东北各地也有少量的栽培。天麻为多年食菌草本,叶片褪化成膜质,全株几乎不含叶绿素,属典型的异养型植物。它与担子菌纲伞菌目由蘑科密环菌互为“食科”,共生共处。密环菌不但能附于天麻球茎上,并从生长点和附贴麻体的菌索上种出多量菌丝侵入天麻的表皮组织吸取养分。但当密环菌进入皮层后,遇到天麻分泌的溶菌素被溶解吸收,就变成了天麻的营养。

2 生物学特性

天麻为多年生寄生草本,高30~150 cm。地下块茎肉质肥厚,长圆形,有不很明显的均匀环节。块茎项芽成熟期生出直立的地上茎,高约100~15O cm,红棕色。叶退化成膜质鳞片,基部呈鞘状抱茎。立夏至小暑间开花,总状花序,花黄绿色,歪壶形。蒴果长圆形,熟时开裂,种子多而细小,粉末状。

野生天麻喜欢生长在气温较低的常年多雨、雾、湿度大、有着腐殖质厚的黑沙土、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年平均气温10 ℃左右的被砍伐杂木林或竹林地中。特别是砍伐烧山之后的二荒地,树桩下面较多。天麻无根又无叶,主要靠密环菌供给养分,而密环菌喜欢生长在疏松、透气好的沙质壤土中,密环菌丰富的地方,也是天麻集中生长的地方,所以要栽培天麻,首先采集和培育密环菌。

3 我国古代医药文献对天麻的记载和论述

我国历代传统药物学本草医书中对天麻均有精辟的论述,至今为中药利用所广泛运用。最早记载天麻的是成书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之后的各代古籍医药书中都对天麻有专门论述。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集以往之大成,对天麻等作了系统概述。

最早记载天麻与密环菌关系的论述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此草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皆有细根如白发,虽相须而不相连,但以气相属耳。”文中的“根”指天麻块茎,“大魁”指箭麻,“游子”为白麻及米麻,而“细根如白发”则为观察到的密环菌菌索。南北朝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对天麻形态的描述为:“茎赤、如箭杆,叶生其端。根如人足,又云如芋,有十二子为卫。有风不动,无风自摇。”记述了他对天麻的地上部分及块茎的观察结果,其“如人足”、“无风自摇”之记载,则使天麻神秘化,其说流传至今。唐《新修本草》(公元659年)在其注文中写到:“茎似箭杆,赤色。端有花、叶,远看如箭有羽。根皮肉汁与天门冬同,惟无心脉。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卫,似芋。其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肉如面,日曝则枯萎也。”该论述对天麻形态的记述已比较准确。明朝《本草纲目》对天麻形态、生长发育方面的记载更加详实:“春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向上,高三、四尺,如箭杆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芝。茎中空,依半以上,贴茎微有尖小叶。梢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却透虚入茎中,潜生土内。其根形如黄瓜,连生一、二十枚,大者至重半斤,或五、六两,其皮黄白色,名曰白龙皮。又名天麻。”对天麻的茎、花、果实、块茎均有准确描述。

4 天麻药用价值

在我国,天麻入药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它的药物作用有以下几种。

4.1 镇痛作用

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近年来,经一些医疗单位1 000多例患者的临床试用,有效率达90%。

4.2 镇静作用

有的医疗单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人,有效率分别为89.44%和86.87%,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

4.3 抗惊厥作用

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有的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4.4 降低血压作用

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4.5 明目、增智作用

天麻尚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还有资料显示用天麻注射液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率达81%。

5 天麻的生存现状以及人工栽培

药用植物学实习 篇7

一、目前我校学生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近年来我校一般将实习时间安排在五一假期或十一假期前后, 一般是两到三天的野外实习时间。此时多数植物已经进入凋谢阶段, 不适宜观察植物特征, 并且实习时间安排较短, 学生很难针对实习内容形成系统记忆。其次, 目标不明确或者过于简单且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次实习都将学习目标定位单纯的辨认药用植物, 并且一个小组有七八个人组成, 且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 不能够认真参与。

再次, 整个过程走马观花,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 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会直接询问教师, 很多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而是直接告之, 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有效锻炼学生思维。最后, 考核方式单一, 仅将野外实习成绩当做总成绩的一部分, 比例为20%, 致使一些学生讲野外实习当做观光旅游, 教学效果较差。

二、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理想的实习基地和适当的实习时间是搞好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前提。一个理想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应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不能太远且交通便利;二是实习基地应该有便利的生活设施, 如伙食、住宿条件;三是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状况 (种类、分别、数量) 、自然与社会概况要有必要的资料积累;四是植物群落类型多样、种类丰富、区系复杂。根据上述原则, 建议我校的野外实习地区选择在连云港市云台山, 据统计这里拥有植物164科642属1280种, 如桔梗、南沙参、百部、东北天南星、乌头、忍冬、海州香薷、杜仲、半夏、贯众等。实习时间最好选择在8月下旬学生开学前两周时间内, 这个时间段即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 也不会耽误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作为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 应预先做好实习用品的准备, 个人需要携带的物品包括:工具书、雨具、铅笔、笔记本、标本带、标签、吸水草纸、标本夹、剪刀、高枝剪等, 野外实习不同于校内学习, 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 因此出发前还应该准备一些跌打药、感冒药等;另外野外实习需要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 比如为每个班级安排三位教师, 一位教师负责全班学生的安全等后勤工作, 另外两名专业教师负责实习指导, 同时要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 若干小组, 并指定小组长, 实习出发前组织全体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 说明此次实习的目标、任务、意义以及注意事项, 到达实习基地后应该再次组织学生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并简要介绍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考虑到野外植物种类远远超出课堂所讲述的范围, 这就要求专业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良好的植物分类理论知识, 因此, 专业指导教师最好提前考查实习路线上的植物种类, 对可能遇到的植物做好充分的理解。

丰富实习内容, 加强实习指导, 提高学生素质。丰富的实习内容和科学的实习指导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 首先, 学生在学习了药用植物学课程之后, 接着会学习生态学等后续课程, 但很多院校对这些后续课程是不安排野外实习的, 因此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应该增加生态学相关内容的实习指导, 如在讲解植物时可以同时讲解植物生长环境的特性, 让学生了解植物所处的群落结构、群落类型等;其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过去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都是教师就实习路线中遇到的植物向学生讲解, 学生间接的、被动的获取知识, 对学生来说, 这种记忆是短暂的, 过一段时间后, 当初识别的植物可能会记不清, 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 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仅仅起指导作用;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 如遇到唇形科植物益母草时, 引导学生观察其在幼苗期、花前期、果期后的叶子形态是否会发生变化, 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另外在实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以身作则, 爱护一草一木, 以实际行动向学生灌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实习结束后, 对实习进行考核是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 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学习内容的改革, 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应该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比如, 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实习结束后, 必须写一份实习科研小报告, 归纳总结自己对植物分类鉴定方面的认识, 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自己编写6~8种植物的检索表, 学习运用植物学术语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

三、结束语

总之, 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以及总结问题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实习基地的选择到考核制度的制定等一系列实习细节中着手, 以进一步提高实习的教学效果。

摘要: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以及科研总结问题的重要环节。在目前, 我国基本上所有的中医院校中药与药学类专业均开设了这门专业知识课的情况下, 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野外实习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结合学校药用植物学实习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搞好野外实习教学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袁王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8 (09) :24.

[2]李海生.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 7 (03) :125-127.

[3]申志英.新形势下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策略[J].药学教育, 2009, 25 (1) :47-49.

关于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药用植物,采集,鉴定,野外实习

药用植物课程结束后, 就要进行野外实习。药用植物野外实习通常是利用暑假时间整班进行。在掌握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植物分类的基础上, 以采集标本、分类鉴定和生态观察为目的, 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与制作。此外, 在植物生态和植物地理等知识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学习实习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进行排序调查和植物地理学研究。整个实习过程, 具有参与人数多, 时间集中, 任务多且重的特点。

如何组织好药用植物野外实习, 发挥人数多、时间集中的特点, 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此,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实际工作, 对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的安排阐述几点认识。

1 做好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前期准备工作

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多, 涉及面广。主要包括:确定实习地点、预算经费、准备物资、制订实习计划、分发《药用植物实习指导手册》、确定实习内容和目标等。

在以往的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 学生主要是进行药用植物个体的采集和辨认, 以野外采集为主, 兼顾植物标本的鉴定和前期制作。多采取教师讲解, 学生学习的方式。在同样的时间和资金条件下, 应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独立操作技能, 能够采集和发现更多的药用植物资源和植物新种;使学生在具有药用植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全面了解该地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蕴藏概况。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前集中时间强化植物分类中常用术语的记忆和练习, 达到正确、灵活应用专业术语的程度。必须掌握的专业术语包括: (1) 植物器官质地; (2) 植物表面毛的类型; (3) 花的形态; (4) 花冠类型; (5) 花序类型; (6) 雄蕊类型; (7) 花药着生位置类型; (8) 花药开裂方式; (9) 雌蕊类型; (10) 胎座类型; (11) 花托类型; (12) 花在花托上着生位置类型; (13) 叶片形态类型; (14) 叶片缺刻类型; (15) 叶基类型; (16) 叶尖类型; (17) 叶缘类型; (18) 叶脉类型; (19) 叶序类型; (20) 叶的类型; (21) 果实类型; (22) 根的类型; (23) 植物类型。只有熟练掌握以上专用术语, 才能为顺利地、准确地描述植物, 完成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练好标本鉴定技能

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前,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 提前安排学生到标本室学习植物鉴定方法及过程。通过观察植物标本或采集环境带鲜花标本进行解剖, 练习准确描述植物特征。在准确描述植物特征的基础上, 学习植物鉴定操作过程, 掌握检索表, 训练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

目前, 广泛采用的检索表有定距检索表和二歧检索表。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检索表, 包括:分属检索表、分科检索表、分种检索表等, 分别用于检索属、检索科和检索种。正确使用检索表, 就必须掌握植物的特征, 通过检索, 指出各属、各科、各种之间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区别。

在使用检索表进行植物鉴定时应注意: (1) 选择的标本尽可能完整, 除营养体外, 应有完整的花、果。 (2) 使用检索表时, 要顺次查找到底, 绝对不能跳跃查找。 (3) 每查一项都必须查出它的对应一项。 (4) 检索出的结果, 应寻找有关资料进行核对, 确保结果正确。 (5) 学习和掌握植物命名的规则和特点。基本格式为:属名+种名+人名。

3 熟悉标本制作

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前,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 安排学生到标本室学习蜡叶标本制作。

蜡叶标本制作使用以往的未上台纸的干燥标本进行练习。选择那些压制完整的植物, 用纸带或者线绳固定到台纸上, 制成永久性的蜡叶标本。粘贴标签:注明标本的种名、学名、生境、习性、采集时间、地点、鉴定人及标本编号。做好防腐处理。

制作好的标本按系统分类, 放置在恒温、密闭的标本柜内, 避免光线直射而损害标本。

通过练习, 先让学生知道一份完整标本的制作过程和基本要求。

4 落实专人指导

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 每项实习内容都要有专人指导。

4.1 现场采集

采集植物标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实物 (原植物) 的典型性、代表性:采集标本应该特别注意采集具有繁殖器官 (如:花、果实或孢子囊、子实体等) 的植物作为标本。寄生植物应带寄主。高大植物一般采集具有代表性的部位。标本采集时间应选择在代表性部位生长的季节。标本采集应在此期间进行。

(2) 草本植物全株采集:草本植物特别是体形偏小的种类, 应全株采集。在一个植株上, 能见到各个器官者最好, 有利于以后的标本鉴定工作。

(3) 木本植物选择代表性强的部位采集:木本植物多高大, 不可能全株采集, 一般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部位采集, 采集那些既带果又带叶的枝条, 制作成标本。

(4) 丛生植物应保留其丛生特征:如菊科植物银莲花为丛生草本植物, 采集时应注意保留地面部分的丛生状态, 留少量叶片做成标本。

(5) 藻类植物采集3~5份。

(6) 菌类植物采集3~5份。

4.2 采集记录

在整个标本采集工作中, 记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凡是在标本上不能直接表现的特征, 都必须在记录本上详细记载。如:松树的记录上还应该注明:高大乔木、单生、海拔、生境等特征。另外, 对植物的茎、叶、花、果、枝的颜色、气味等特征也要特别记录。要求记录内容涉及的项目应全面。

4.3 标本处理

采集到的高等植物应及时压制、干燥。采集高等植物时, 对重要部位的压制要妥善处理, 突出代表性部位。在标本压制时选择植物的典型部位 (包括草本植物) , 如高大乔木、藤本植物、灌木植物及大型草本植物, 其他特征在记录本上记录。

标本夹里的标本应及时换纸, 防止原植物霉烂。换纸时间一般是:开始3天, 一天更换一次;3天后, 每隔一天更换一次;更换3~4次之后, 每隔三天更换一次;待植物大部分干燥之后, 每隔一周更换一次;待植物完全干燥之后, 不再换纸。

藻类植物采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溶液处理。

菌类植物采集后立即切片、压制、吸水、干燥, 制成标本。

4.4 现场鉴定

标本的整理与鉴定、调查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等工作, 最好在实习驻地或居住地进行, 这样如果在材料或资料处理过程中、在标本的压制中出现破损和鉴定中出现破坏或者出现资料、数据、标本遗失时都可以就近弥补。尽可能多的工作应该在现场完成, 原因是标本和数据可以再次获得。

4.5 植物特征介绍

实习期间, 利用雨天和休息时间, 进行代表植物典型特征的介绍。陈列样品, 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室内实习, 包括:整理标本、补充记录、解剖鉴定、专题介绍等。

5 注重环境了解

实习前后, 对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做必要的、周到的研究与了解。初步掌握实习地区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研究与了解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1) 地理位置:即实习地区范围大小, 所在行政区划 (省、地、州、市、县、乡) 及经纬度。实习地区及附近的山脉、河流、湖泊、交通干线等。实习地区的生活条件及经济水平。 (2) 地形、地势:选择实习地区典型地段作为实习点。地区内的河流、海拔、主峰高度、坡度、坡向等。 (3) 气候:查询、记录当地气象资料。调查当地农作物的下种、收割等情况。常见树木的发芽、展叶、开花、结实等物候情况。气候记录的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个。 (1) 温度:年平均温度、最高月平均温度、最低月平均温度、绝对最高温度、绝对最低温度、初霜期温度及终霜期温度。实习期间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 (2)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最高月平均降水量、最低月平均降水量、冬季积雪时间及厚度。实习期间的降水 (平均) 量。 (3) 湿度:年平均湿度、最高月平均湿度、最低月平均湿度。实习期间的湿度 (平均) 量。 (4) 风:常风情况、季风情况及风力等。实习期间的风向、风力等。 (4) 土壤:记录土壤的种类和分布。可从自然剖面 (例如:开山、修路、矿坑、水井等剖面) 观察土壤层次、深度、颜色、结构、质地等。有条件时, 可测定土壤水分, 腐殖质含量, 有机物含量, 酸碱度, 氮、磷、钾含量, 碳酸根离子浓度, 对岩石种类、土壤母质可作一般了解。

对实习地区内实习期间发生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洪水、飓风等现象做记录。

6 开展植物地理学研究

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 确定一个实习小组, 专门进行植物地理学内容的工作。结合实习, 开展课题研究, 进行植物地理学探讨和药用植物的排序。

植被是一个地区植物区系、地形、气候和其他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采集到的每一份标本都可以用于科研、教学。在初步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特征和植物种类后, 还要大量采集标本以满足分类学鉴定和研究的要求, 为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1) 实习中, 对实习地区植被类型、分布、面积等也可分别调查和记录。特别是对实习地区内的典型植物群落, 进行样地调查并分层记录。

(2) 样地调查: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地段, 按不同的植物分布设置样地, 在样地内做细致的研究工作。样地设置多按照不同环境 (包括各种地形、海拔、坡度、坡向等) 拉上工作线, 在工作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样地 (样地可以是方形、圆形和长方形。草本植物:1~4米;灌木:4~50米;乔木:100~1 000米) 。在样地内也可以对药用植物的株数、多度、盖度 (郁闭度) 及每株植物的湿重、干重等分别测量和统计。

对植被群落的调查和记录包括: (1) 植物群落的名称:一般是根据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类来命名。若植物群落中有成层 (上、中、下等层次) 现象, 就各层次取其主要代表植物命名, 同层中, 种名与种名之间用“+”号连接, 异层之间用“—”号连接。例如:落叶松—兴安杜鹃—草类植物群落;羊草+贝加尔针茅+粗隐子草群落等。如果植物群落被破坏 (砍伐、开荒、火灾等) 应多加注意。

(2) 多度的确定:多度是某种植物在植物群落中分布的密度。多度常采用计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计算。计名计数法:即在样地中统计全部植物的个体数目, 代入下列公式: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规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的多少, 一般用布朗-布朗喀 (Braun-Blanguet) 的多度等级。5表示非常多;4表示多;3表示比较多;2表示比较少;1表示少;+表示很少。

(3) 盖度的确定:盖度即植物覆盖地面的程度, 以百分数来统计, 常用布朗-布朗喀 (Braun-Blanguet) 的盖度等级。5级表示100%~75%;4级表示74%~50%;3级表示49%~25%;2级表示24%~5%;1级表示5%以下。

(4) 频度的确定:频度是指植物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样方的百分率, 计算出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目, 代入下列公式可得频度 (用百分比表示) :

例如:调查兴安杜鹃在某落叶松—兴安杜鹃—草类植物群落中的频度, 共设置20个样方, 调查统计有10个样地出现兴安杜鹃 (不计多度的大小) :

其调查统计中必须设置10个样地。

7 做好后期资料处理

一段时间的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结束后, 整个工作就转入了室内整理及植物标本后期制作阶段。

调查材料的整理包括:植物标本的整理与鉴定;调查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等。

(1) 植物标本鉴定:对采集到的样品都应该进行鉴定和确认。明确实习地区植物种类和分布。对新发现的变型、变种和新种, 详细记录其形态特征及其他。

(2) 对新种进行理化分析, 确定其药用价值及开采价值。记录分析结果和分析过程。

(3) 根据掌握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实习地区大小、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植物种类、分布、多度、用途等资料信息, 对该地区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实习地区资源 (药用植物) 排序。也可以进行单品种药用植物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4) 编写植物名录和药用植物名录。归纳出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储量, 并根据药用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参考文献

[1]傅承新, 丁炳扬.植物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2]路金才.药用植物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3]杨祯禄.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5]孙启时.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

[6]魏学智.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如何学好药用植物学 篇9

药用植物学学科利用植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分类学知识和方法,讲述药用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植物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其与植物亲缘关系的相关性,药用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有关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该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专业名词术语较多,分科较细,内容复杂,特别是有很多抽象概念,因此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常感到枯燥乏味,掌握起来很困难。

笔者作为一名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平时就对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经常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笔者在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时非常用心:课堂上紧跟着老师的授课思路,明确老师的教学目的,理清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课后及时给予复习,因此笔者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大家对该课程的学习效率,增强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的过程中摸索得出几点心得,在此作出总结并和大家共享。

一、抓规律

尽管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内容较多且繁杂,但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植物的基本构造都是由细胞组成组织、组织组成器官。每一种组织是由几种细胞组成的,而每一种器官又由几种组织组成的。种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等、最复杂、适应性最广泛的类群,与药用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的教材在讲述种子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时,都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的:组成—形态—类型—显微结构—生理功能—药用情况。而植物的分类又是遵循植物进化的规律,即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学生在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掌握各章节知识的规律性,因而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确实有章可循、条理清楚,听课时的思维活动就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

二、抓关键

通过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学生能学会辨认常见的药用植物,这也是药用植物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花和果实的形态结构相当稳定,不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引起形态上的变化,更具有保守性。我们在判断药用植物的科、属、种时,主要看花和果实的特点,如十字花科的十字花冠、四强花蕊、角果;豆科的蝶形花冠、二体雄蕊、荚果;菊科的头状花序、聚药雄蕊、瘦果;伞形科的复伞形花序、双悬果;葫芦科的瓠果;芸香科的花盘和柑果等特征。通过识别主要特征,再查寻相关的检索表或植物志,我们就能够确认植物的种类。总之,抓住了这些关键,就是牵住了“牛鼻子”,我们学习药用植物的特征或者是辨认药用植物时,就能从关键点快速突破。

三、抓比较

系统比较、纵横联系是学习药用植物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对相似植物、植物类群或器官形态、组织构造,既要比较其相同点,又要比较其不同点。另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名词,我们也要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如块根与块茎、茎卷须与叶卷须、叶刺与茎刺、平行脉与网状脉等。每单元结束后,要求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对其中较复杂或有一定规律的内容可用列表或图表形式进行概括,如罗列出果实的类型比较、根的初生结构与茎的初生构造比较、根的次生构造与茎的次生构造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比较,等等。通过将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比较,学生对知识结构就能够一目了然,切实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抓实践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丰富感性知识。植物随处可见,花草树木、菜蔬瓜果中不少就是药用植物,给我们观察、比较创造了极好条件。耐心细致的观察,可增进我们对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全面认识,再结合理论知识,能帮助我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而熟练地运用专业术语。学习药用植物学最忌讳的方法就是脱离具体实际去死记硬背。笔者所在中药班的同学喜欢的课程之一就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尽管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太阳晒、虫蝇毒蛇等的骚乱、居住条件较差、翻山越岭非常疲惫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同学们都反映野外实习使他们收获了很多,非常怀念这段实习生活。野外实践的开展,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与感知,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基础知识;此外这次实践也培养了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我也非常重视药用植物学实验的学习。通过开展药用植物学实验,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个器官的特征,能够将待鉴定药用植物分类到科的水平,能够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能观察描述药用植物内部构造特征,并能准确识别重要内部构造类型,为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药用植物学实验,笔者巩固和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初步具备了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笔者通过实验也掌握了一些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技能,如熟练使用解剖镜、显微镜,掌握蜡叶标本制作技术、石蜡切片技术、显微技术等。

总之,在药用植物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知识的受众,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讲,紧跟着老师的授课思路,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利用各种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比较,同时重视实践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对该课程的兴趣,努力学好药用植物学课程。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篇10

1 以实践为中心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工作应该以实践为中心, 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让学生边观察药用植物、边掌握有关概念, 在学习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 我校药用植物实验室在教学实践中建设的药用植物园目前已成功栽培了甘草、薄荷、桔梗、防风等20种药用植物, 使学生从种到收都可以亲身体验, 而且可以随时观察各种药用植物的生长状况, 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 这样不但避免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程内容的重复,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能使他们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 提供先进实验条件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非常重要,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引导他们正确的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2]。

2.1 完善实验室设备

药用植物实验室是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因此药用植物实验室实验条件应该不断加以完善。购置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 如切片机、光照培养箱、电子显微镜等, 便于学生进行植物组织形态的观察, 使他们能够掌握制片、染色、装片和生物绘图等基本技能。另外也应该多做一些设计性综合实验, 据研究表明总设计性综合实验少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3]。

2.2 加强标本室建设

在建设标本室时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到标本室的建设、标本保存和管理中, 让学生参与标本的采集、鉴定、装订以及保存的全过程。与此同时, 应该尽可能多地采集标本, 使其尽可能覆盖所有种属的植物, 并全天对学生开放, 使他们有条件通过实物学习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

3 积极开辟野外实习基地

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我校药用植物实验室近些年在赵长城、小井沟等地的野外实习教学结果表明:应用GPS定位仪和数码相机等设备, 可以将所观察植物定位, 实现地标化和数字化, 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来查找科属间的特点、药材特征, 写出调查报告,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充分带动了学生自主学习。

4 改进考试考核方式

传统考试、考核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能力, 从而使得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与实践脱节。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建立 “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为导向”, 打破单一考卷模式, 逐步向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转变, 使考核更偏重于实践的应用上, 而不是传统的期终考试。如在考试中, 药用植物特征描述成绩占总成绩的25 %、显微特征占25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占10 %、野外实习对植物的鉴别占10 %、期末理论考试占30 %。

以上是我们对药用植物学课程做了一些改革的几点体会, 但仍存在许多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例如改革经费不足、野外实习基地路线的不成熟、药用植物园植物种类较少、本课程内容及与相关专业课合并的改革等。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 我们都将一一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使我们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不断完善, 培养出更多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

[2]李昌勤, 袁王俊, 丛悦, 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 2011, (20) :176-178.

药用植物学实习 篇11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课程改革 高职

高职中药学专业的药用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后续的专业课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衔接紧密。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但实际情况却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以此为宗旨,笔者学院对药用植物学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课程改革探索,课改主要围绕以下“四改”分别展开,主要包括:改教学内容,改教学方法,改教学手段,改考核评价机制。

一、改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同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以碎片化学习”为主的学习特点,打破药用植物学原有的系统教学内容,改为“碎片化教学”。即将原有的系统课程体系“打碎”成“四大碎片”,每一个碎片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最终将整个课程分为以下四个项目: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技能实训项目、药用植物基源鉴别实训项目。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数比例为1:1.5。理论内容适当精简,实训课程结合企业岗位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職业道德与责任心。

二、改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代之以较为先进、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等。如在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教学中,讲到根与根茎如何区别时,教师可采用设定情景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拿出何首乌、大黄、白芷、天麻、生姜等原药材让学生去探究并解决问题,教师进行难点解答。教师从传统的主讲角色转变成主导角色,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角色变为主动学习角色。这样,在教师新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均逐渐提升。

三、改教学手段

传统的一支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早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学生对课堂的需求,简单的PPT也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现代的学生在课上或课下需要更多的视觉冲击和互动。因此各种教学媒介应运而生,有基于QQ平台的腾讯课堂,有基于微信平台的雨课堂以及各种APP软件。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媒介,给学生呈现更具吸引力、更有效果的教学手段。

四、改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变化,考核评价机制必然要随之改变。考核评价机制的改变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改变考核时间。可以随堂测试,利用蓝墨云班课等APP软件,教师每堂课都可以进行测试;同时结合每个项目进行单元测试和期末综合测试。其次,改变考核方式。可有传统笔试,也可进行移动终端测试及现场面对面考核,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机制。再次,改变考核内容。有传统理论考核,也有操作技能考核、实训结果考核、创新能力考核、职业素养考核等。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常用药用植物识别”考核,可以对学生徒手切片的技能进行考核,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成果、浸制标本制作成果的考核,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植物标本创意贴画考核等。通过改变考核评价机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不同程度得到提升。

五、小结

中药专业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探析 篇12

1 传统实验考核的弊端

1.1 考核指标单一, 缺乏客观性

传统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只是单纯依赖平时实验成绩 (包括实验预习情况、课堂纪律、实验报告等) , 得出每次实验课成绩。

1.2 对学生缺乏约束性

由于只依赖平时实验成绩, 学生达到平时目标即可, 有些构造只是看着别人做的切片绘图, 而不是亲自做每一张切片。采取实验操作考核后, 学生思想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课, 注重实验操作和观察每一种构造。

1.3 评价缺乏客观性

传统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10~12人一组, 而实验带教教师也很多, 其对于实验报告等的评分标准和实验要求也有所偏差。

自2006年起我院中药专业开始招生, 2007年进行了实验考核的引入, 即将实验内容引入理论考试中。经课程组讨论, 从2009年起药用植物学实验在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 (1~2班) 、2011级 (1~2班) 中药专业连续5年采取了科学化的实验考核方式, 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

2 新的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

2.1 平时实验成绩

平时实验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能力、课堂纪律、打扫卫生等, 占实验总成绩的20%。每次实验课都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和与实验有关的知识点, 了解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进行课前预习考查;教师通过课间巡回指导, 解答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绘图能力, 给出实验操作考核成绩;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 观察学生的实验态度和课堂纪律情况等, 并给出平时实验成绩。

2.2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情况的客观真实反映, 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中的绘图和文字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所观察的实验结果, 不得任意篡改。同时笔者在学生上交前仔细检查每一位学生的实验报告, 严格要求, 及时指出实验报告中疏忽和需要修改的地方, 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 认真批改, 并加注评语, 杜绝学生杜撰实验结果、抄袭实验数据的现象,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3 期末实验操作考试

实验操作考试可操作性强, 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技能和技巧的掌握, 是改革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量化指标了解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植物形态构造, 在期末安排实验操作考试, 考试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50%。

首先, 教师制定实验方案, 让学生明确考核的目的、范围及方法。其次, 确定考核内容。根据实验室设施条件结合理论课重点, 设计不同题目, 考试内容涵盖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及药园栽培植物等平时实验课涉及和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例如, 摆放不同果实, 让学生写出每种果实的类型, 或者在光学显微镜下调好某一部位让学生写出箭头所指的晶体类型或组织构造等, 鉴定教师提供的植物的科属, 并写出主要的鉴定依据。考试通常在两学时内完成, 学生7~8人一组进入考场, 分为两个实验室, 每人发一份空白答题纸, 题目依据抽签结果决定, 每组15~20 min内完成实验考试。其他学生封闭等待, 不许接听手机, 第一组学生考完离开实验室后, 下一组学生进入。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方式在药用植物学期末实验操作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能较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 也为教师了解实验教学效果、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3 结论

实验成绩是实验考核的量化形式, 是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验综合能力的体现[3]。为真实反映学生药用植物学实验能力, 我们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 对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进行探索与实践, 建立了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试的综合连续的考评体系, 以客观地了解实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药用植物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法有助于改善学风, 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 增强教学责任感。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摸索, 解决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增加药用植物学考核题目, 完善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4]。

参考文献

[1]朱芸, 王翔飞, 王琪, 等.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0) :117-118.

[2]苏秀红, 纪宝玉, 董诚明.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之刍探[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2) :167-168.

[3]闵维方.高等院校与终身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2) :66-67.

上一篇:间接言语下一篇:船用柴油机保养